[014-1a]
欽定四庫全書
錦繡萬花谷前集卷十四
縣宰
三老嗇夫漢制縣萬戸以上為令减萬戸為長皆有丞
尉大率十里一亭亭有一長十亭一鄉鄉有三老嗇夫
游徼三老掌教化嗇夫職詞訟收賦稅游徼循盗賊
縣道縣有蠻夷曰道並百/官表
象雷雷震百里縣令象之 墨綬銅章並六/帖
[014-1b]
陽鱎魚宓子賤為單父宰陽畫曰有釣道二焉請以送
子落餌投綸迎餌而吸之者陽鱎魚也肉薄而不美若
存若亡若食若不食者魴魚也肉厚而味美子賤曰善
未至單父冠蓋交接於道子賤曰驅之此陽畫之所謂
陽鱎魚者至單父於是請耆老尊賢者與之共治談/苑
繭絲保障趙簡子使尹鐸為晉陽將行請曰為繭絲乎
抑為保障乎簡子曰保障哉尹鐸至則損其戸數人賦
優而税入少簡子謂襄子曰晉國有難無以晉陽為逺
[014-2a]
必以歸之所謂保障也繭絲謂减其稅國/語
製錦鄭子皮欲使尹何為邑子産曰不可猶未能操刀
而使割其傷實多子有美錦不使人學製焉大官大邑
身之所庇也而使學者製焉其為美錦不亦多乎學而
後入政未聞以政學者也左/傳
黄紬被世傳太祖皇帝謂一縣令曰切勿於黄紬被裏
放衙後文潞公為榆次縣令嘗題縣皷樓曰置向譙樓一
任撾撾多撾少不知他如今幸有黄紬被拏出頭來放
[014-2b]
早衙東坡/詩注
三異後魯恭為中牟令隨掾行阡陌見桑下雉雛馴擾
傍有童子曰何不捕之童子曰雉方雛不忍捕掾曰蝗
不入境一異也化及鳥獸二異也童子有仁心三異也
本/𫝊
三善子路治蒲三年孔子入其境曰善哉由乎恭敬以
信入其邑曰善哉由乎忠信以寛坐其庭曰善哉由乎
明察以斷子貢問孔子子曰吾見其田疇盡易草萊盡
[014-3a]
闢此其恭敬以信故民盡力入其邑墻屋甚固樹木甚
茂此忠信以寛故民不偷至其庭清閒諸下用命此明
察以斷故其政不擾以此觀之但三稱善庸能盡乎職/官
分/紀
歌于蒍于唐元徳秀為魯山令時𤣥宗在東都酺五鳳
樓下令三百里縣令刺史各以聲樂集徳秀惟樂工數
十人聨袂歌于蒍于帝嘆曰賢人之言哉于蒍于者徳/秀所為歌也
著諭蒙書唐馮伉為醴泉令多囂猾伉為著諭䝉書十
[014-3b]
四篇敎人務農進學並本/傳
破雞傅琰為山隂令有野父爭雞琰問各何以食雞一
云粟一云豆乃破雞得粟而罪言食豆者人稱神明
呪虎漢童恢為不其令民常為虎所害獲二虎恢呪虎
曰王法殺人者死汝若是殺人者當垂頭服罪自知非
者當號呼稱寃一虎低頭閉目即殺之其一視恢鳴吼
自奮遂放釋之循吏/𫝊
辯婦殺夫吳録張舉為令有婦殺夫因焚屋言燒死其
[014-4a]
弟訟之舉尸開口視其灰令人取狗二頭生一殺一而
俱焚之開視其口殺者無灰生者有灰乃明夫生死婦
遂服
縳牛主張元濟為武陽令與元武縣隣元武人有以牸
牛依其妻家八九年牛孳産十餘頭及將異居妻家不
與縣累政不能决其人詣武陽質於元濟元濟令縳牛
主蒙其頭將詣妻家村中云捕盜牛賊召村中牛悉集
各問其所從來妻家不知其故恐連及指其訴牛曰此
[014-4b]
是女婿家牛也元濟發蒙頭謂之曰此即女婿可以牛
歸之妻家服罪元武縣聞之大慙
王元䂓十竒嘉祐中京西轉運司奏據河清縣僧道進
士舉留知縣王元䂓再任本司體量得本官軍民歌咏
有十竒一竒民吏不識知縣兒二竒塌却曹司舊肚皮
三竒買物價例不相虧四竒處事明白盡無私五竒街
裏不見凶頑兒六竒蝗蟲不入境内飛七竒不敢賭錢
怕官知八竒不義不孝不敢為九竒鄉村不被公人欺
[014-5a]
十竒百姓納税不勾追上令審官院記姓名分/紀
治縣譜傅琰并父僧祐並為山隂令父子並著竒績世
云諸傅有治縣譜齊/書
諌獻龍眼荔枝後漢和帝時唐羌為臨武長縣接南海
獻龍眼荔枝十里一鋪五里一堠奔騰險阻死者繼路
羌上書諫帝下詔逺國珍羞本以奉宗廟茍有傷害豈
愛民之本勅勿獻
夜灌楚亭𤓰梁大夫有宋就為邊縣令與楚隣界梁楚
[014-5b]
亭皆種𤓰梁亭力灌其𤓰美楚𤓰惡楚令惡其𤓰之惡
慕梁亭之美已因夜徃竊梁𤓰梁亭覺之因請其尉亦
欲徃搔楚𤓰宋就曰惡是結怨分禍之道也令人竊徃
灌楚𤓰楚𤓰日以美楚亭察之乃梁亭之遺也楚令聞
之大悦具以聞楚王悦梁之遜已也乃謝以重幣而交
梁王故梁楚之歡自就始賈誼/新書
縣妖破膽唐李杲遷洛陽令民吏畏服時有夜聞衢中
有人語曰李令古今正人也行事威猛令人破膽此中
[014-6a]
不可久居聞者啓門視之寂無影響方知其妖也聞者
李兼遂書其壁曰猾吏畏服縣妖破膽好錄政聲聞于
御覽摭/遺
太公為灌壇令吕望為灌壇令文王夢見婦人當道哭
問其故曰吾是太山神女嫁為西海婦灌壇令當吾道
夢覺召太公為太師焉博物/志
卧虎董宣為洛陽令搏擊豪强京兆號卧虎
鐵船渡海九國志賈郁為仙遊令受代有一吏酣郁怒
[014-6b]
曰吾當再典此邑以懲汝輩吏揚言曰公欲再作令猶
造鐵船渡海是嵗王氏廷鈞建號授郁舊邑時醉吏為
庫史不數月盜官錢數萬郁批牘尾曰竊銅鏹以潤家
非因皷鑄造鐵船而渡海不假爐鎚决杖徒之並分/紀
探赤白丸尹賞為長安令長安中閭里少年受財報仇
相與探丸為彈得赤丸者斫武吏得墨丸者斫文吏白
丸者主治喪城中薄暮塵起勡刼死傷横道賞至穿地
數丈名虎穴雜舉輕薄少年惡子悉記之分捕納虎穴
[014-7a]
中賞/𫝊
吏惡其明察太常博士陳詁知祥符縣縣惡其明察欲
中以事而詁亷事不可得乃欲以竒動京師自錄事以
下皆逃去京師果喧言詁政苛暴是時明肅太后聽政
欲加罰陳堯佐為樞宻副使力爭之以謂罪詁則奸人
得計而沮能吏詁由是獲免陳神/道碑
罪言秋霖無損大厯中秋霖害稼京兆尹奏多損田韓
滉執奏不實渭南令劉藻附滉言所部無損代宗覽奏
[014-7b]
以謂水旱咸均不宜渭南獨免命御史再檢渭南損田
三千餘頃上謂御史曰縣令職在字人不損猶宜稱損
損而不聞豈有恤人之意耶乃貶藻
帝不當擇令栁渾為相帝當擇令宰畿邑而政有狀召
宰相語皆賀栁渾獨不賀曰此特京兆尹職耳陛下當
擇臣等臣當選京兆尹當求令親細事代尹擇令非陛
下所宜並職官/分紀
戴星出入宓子賤為單父宰彈琴不下堂而單父治巫
[014-8a]
馬期為單父戴星出戴星入單父亦治宓子曰彼任力
我任人任力者勞任人者逸韓詩/外傳
身挽舟唐何易于為益昌令州刺史崔朴嘗乘春與賔
客泛舟出益昌傍索民挽繂易于身引舟朴驚問狀易
于曰方春百姓耕且蠶惟令不事可任其勞朴愧疾驅
去易于/傳
南金口明府手唐張巡為真源令士多豪猾大吏華南
金植威恣肆邑中語曰南金口明府手巡下車以法誅
[014-8b]
之莫不改行本/傳
以瘠馬人應詔夏英公知安陸受勅舉幕職有節推王
公糲食弊衣一馬瘦瘠僅能移步自貳車以下乞以斯
人應詔夏亦自知之遂改官宰邑
王荆公知鄞縣王荆公知明州鄞縣讀書為文章二日
一治縣事起堤堰大坡塘貸穀于民立息以償新陳相
易興學校嚴保伍邑人便之故為執政所行之法皆本
於此言行/録
[014-9a]
朱出墨入後周蘇綽始制文案程式朱出墨入及計帳
戸籍之法雞跖/集
詩清風動百里惠化聞京師流人若雲歸耕種滿郊岐
山光凈隴麥日色明桑枝訟息但長嘯賔來或解頤范
宰不買名絃歌對前楹為邦黙自化日覺冰壺清百里
雞犬静千廬機杼鳴 吾愛崔秋浦宛然陶令風門前
五楊栁井上三梧桐山鳥下㕔裏簷花落酒中 河陽
花作縣秋浦玉為人地逐名賢好風隨惠化春 見客
[014-9b]
但傾酒為官不愛錢並李/太白翟表郎官瑞鳬看令宰仙單
父長多暇河陽實少年 疎簾衙退卷花軸曲檻客來
聽竹風 今日潘懐縣同時陸浚儀並杜/甫河堤遶綠水
桑柘連青雲繰絲鳴機杼百里聲相聞東/坡桃李雖無言
春風滿城花陵陂青青麥烟雨澗桑麻白頭宴來起襁
褓聲嘔啞 壺觴調笑平民訟賔客風流醉舞腰 摩
手撫鰥寡藁砧磔强梁並山/谷籬邊菊秀先生醉桑下雛
嬌稚子仁晏元/獻風清竹閣留僧宿雨濕莎庭放吏衙廖/疑
[014-10a]
廢土有人耕不畏古㕔無訟醉何妨熊/皎鴟夷江上畬田
稔牛斗星邊貫索空周啓/明琴彈終日得古調印鎻經秋
帶蘚痕 雨後有人耕綠野月明無犬吠花村 犬眠
花影地牛牧雨聲坡並李/拱印文生緑經旬合硯匣留塵
盡日封林/逋縣古槐根露官清馬骨髙 里門喧誦讀村
落罷追胥韓駒/父硯貯寒泉碧庭堆敗葉紅髙元/鉅三年清
似水六月冷如冰裴/詵憂民如有病見客似無官魏/野
縣丞
[014-10b]
真清陸景倩為扶溝丞按察使覆州縣殿最必欲得實
有吏言狀曰某强清某詐清景倩曰真清磨/文
病聾黄霸為潁川守許丞老病聾督郵白逐之霸曰許
丞亷吏雖老尚能拜跪迎送正頗重聽何傷且善助之
或問其故霸曰數易長吏公私費耗所易吏未必賢益
為亂凡治道去泰甚者耳本/𫝊
涉筆唯謹吏抱成案諸丞卷其前鉗以左手右手摘紙
尾鴈鶩行以進平立睨丞曰當署丞渉筆占位署惟謹
[014-11a]
不負崔斯立為藍田丞始至喟然曰丞哉丞哉余不負
丞而丞負余則盡去其牙角一躡故迹 庭有老槐四
行南墻巨竹千挺儼立若相持水㶁㶁循徐鳴斯立痛
掃溉對樹二松日吟哦其間並韓藍/田記
六安丞桓譚數言事忤㫖出為六安丞忽忽不樂道病
卒本/𫝊
縣尉
復置縣尉五代之季武臣擅州縣之權遂罷縣尉遣小
[014-11b]
將卒長受之頗為鄉社之患太祖欲復舊制御講武殿
召三銓選人有樂尉者面東南立選人多不欲徃徃西
立帝曰迂儒如此令杖驅出是後樂為者衆乃復舊制
見聞/錄
梅仙西漢梅福為南昌尉上疏言事不用遂學仙隱為
吳門市卒不知所終號神仙尉
人道畿尉有六道入御史為佛道入評事為仙道入京
尉為人道入判官為餓鬼道御史/臺記
[014-12a]
香尉漢雍仲進南海香拜洛陽尉人號曰香尉述異/記
惠出一尉唐員半千為武涉尉嵗旱勸令發粟賑民不
從令謁州半千悉發之下頼以濟刺史大怒囚半千㑹
薛元超持節渡河責太守曰君有民不能恤使惠出一
尉尚何罪耶命釋之本/傳
動手回身語林商則任廪丘尉性亷縣令丞多貪因宴
會舞令丞舞皆動手尉則回身而已令問其故則曰長
官動手賛府亦動手惟有一箇更動手百姓何容活耶
[014-12b]
人皆大笑嘲曰令丞俱動手縣尉止回身職官/分紀
投金瀨吳越春秋伍子胥伐楚還溧陽瀬水上欲酧初
時自殺婦人以百金不知其家投金瀬水中而去唐孟
郊為溧陽尉徃瀬水傍徘徊賦詩曹務多廢令白府以
假尉代之分其半俸郊/傳
射鴨堂坡題縣尉水亭云已作觀魚檻仍開射鴨堂孟/郊
為溧陽尉開射/鴨堂坡詩注
鸂𪄠雙立灘頭唐河南伊閭縣前有大溪每僚佐有入
[014-13a]
臺省即水中先有小灘出石礫金沙澄澈可愛牛僧孺
為尉一日忽報灘出翌日邑宰與同僚列筵亭上觀之
有老吏云此分司御史非西臺之命若是西臺灘上當
有雙鸂𪄠立前後如此為驗僧孺揣縣僚無出于已因
舉盃曰既能有灘何惜一雙鸂𪄠宴未竟俄有雙鸂𪄠
飛下不旬日詔拜西臺監察御史劇談/錄
明公坐蘇珦授鄠縣尉長史李義琰召謂曰鄠縣本多
訴近日遂絶訪聞果由明公為疎理因循指㕔事曰此
[014-13b]
即明公坐也本/𫝊
春蘭秋菊唐裴子餘補鄠縣尉同列李朝隱皆以文法
著子餘獨以詞學知名或問雍州長史陳崇業子餘朝
隱優劣對曰春蘭秋菊俱不可廢職/林
五色棒曹操為洛陽比部尉造五色棒縣門左右三國/志注
母縫衣孟郊為溧陽尉有遊子吟曰慈母手中線遊子
身上衣臨行宻宻縫意恐遲遲歸郊/集坡詩縫衣送與溧
陽尉
[014-14a]
陳牒藏竒筆唐張旭為常熟尉有老人陳牒宿昔又來
旭怒其繁責之老人曰觀公筆竒妙欲以藏家耳李白/集
與陳尉真書廊落王方平既降蔡經家有陳尉詣門乞
見方平使行前向日而立方平從後觀之曰君心邪不
正未可教以仙道當授君地上主者以一符與陳尉言
此不能度世止能存君本夀出百嵗向上可以禳灾治
病陳尉果一百十嵗死自方平去後數十年經復歸家
逺有書與陳尉真書廓落大而不工陳尉家世世存之
[014-14b]
以為寳神仙/集
主簿
無如楊主簿唐楊於陵為句容主簿韓滉節度金陵擇
婿謂其妻曰閱人多矣無如楊主簿以女妻之職/林
徙舍祭竈漢孫寳以明經為御史大夫張忠辟寳為屬
欲令授子經更為除舍設儲偫孫寳自劾去忠心内不
平後署寳主簿寳徙入舍祭竈請比隣甚悅忠怪之使
所親問寳何前後不相副耶寳曰士安得獨自髙前日
[014-15a]
君男欲學文移寳自近禮有來學不聞徃敎道不可詘
身詘何傷且不遭者何無不為况主簿乎忠聞之大慙
實/傳
鸞鳳枳棘漢仇覽為縣主簿宰謂曰枳棘非鸞鳳所棲
他時論道巖廊非主簿而誰本/傳
昻昻千里之駒韋元將為郡主簿楊處稱曰主簿有
長成之風昻昻千里之駒三輔/决錄
揮白羽本朝謝文本書生善用兵嘗為西凉州主簿坡
[014-15b]
有詩云聖朝若用西凉簿白羽尤能效一揮鳥臺/詩話
彈箏歌秋風謝景仁為豫州主簿在桓𤣥閣下𤣥聞其
善彈筝呼之既至取筝與彈因歌秋風意氣殊適以此
大竒之
入鐵主簿三國典畧齊許惇性識敏速達於從政嘗為
司徒主簿以能判時人號曰入鐵主簿
十錢主簿元慶性貪鄙為太尉主簿事無大小得物然
後判或十錢二十取之時號十錢主簿並分/紀
[014-16a]
不如一詣習主簿習鑿齒為桓温主簿温有大志值有
知天文者至温問國家祚運答云方永温不悦異日送
絹一匹錢五千星人馳詣習問其故曰乞為標碣棺木
習問其故曰賜絹一匹令僕自裁錢五千以置棺耳習
曰君幾誤死以絹戲君以錢供道中資是聽君去耳其
人大喜詣温請别告以習言温笑曰習憂君誤死君豈
誤活然徒二十年看儒書不如一詣習主簿習/𫝊
總官制
[014-16b]
省寺楊收曰漢制總羣官而合聽曰省分務而專治曰
寺
臺監府衞唐官制大抵沿隋其官司之别曰省曰臺曰
寺曰監曰衞曰府各統其屬以分職定位官/志
予告賜告李裴曰告者休謁之名吉曰告凶曰寜孟康
曰古者名吏休假曰告告又/昔嚳漢律吏二千石有予告有
賜告予告者在官有功最法所當得之賜告者病之日
當免天子優賜其告使得帶印綬歸家治病至成帝時
[014-17a]
賜告不得歸家師古曰告或謂之謝謝亦告也當依本
字讀之髙帝/紀注
服青紫唐以前品官舊服止黄紫馬周建言三品服紫
四品五品朱六品七品綠八品九品青馬周/傳
漢秩祿制漢三公號萬石其俸月各三百五十斛穀中
二千石者百八十斛二千石者百二十斛千石者九十
斛六百石者七十斛四百石者五十斛三百石者四十
斛二百石者三十斛百石者十六斛百官/表注
[014-17b]
芒種節為斷先是宋郡國田祿以芒種為斷此前去官
者一年秩祿皆入後人此後去官者一年秩祿皆入前
人自元嘉末始改計月錢祿分/紀
儤直豹直李洛公資暇集云新官併宿本署曰儤直又/作
豹字言豹性潔善服氣雖雪霜雨霧伏而不出/慮汚其身則宿公署是豹伏之義宜作豹字余觀宋
景文公詩乃用儤字又職林云凡兩直之法自給舍丞
郎入者三直無儤自起居郎官入者五直一儤御史補
闕入者七直兩儤其餘雜入者十直三儤亦皆用儤字
[014-18a]
玉篇儤字書注云連直也青箱/雜記
豁宿本朝館閣每夜輪一人直宿如有故不宿則虛其
夜謂之豁宿豁宿不得過五日即須入宿若遇豁宿不
到於宿厯書腹肚不安故相𫝊為害肚厯筆/談
山郎漢郎官故事令郎出錢市財用給文書乃得出名
曰山郎移病盡一日輙償一沐言出財用者雖非休沐/常得在外而貧者以實
病却以沐償之或至嵗餘不得沐其豪富郎出/游戲貨賂流行楊惲為中郎將乃罷山郎惲𫝊
檢校兼守唐太宗時已有員外置其後又有特置同正
[014-18b]
員至於檢校兼守判知之類皆非本制又有因事而置
事已則罷其名繁百官/志
守行凡注官官卑而擬髙曰守髙而擬卑曰行
常參官謂五品以上及兩省職事官八品以上供奉官
員外郎監察御史太常博士也
供奉官謂侍中中書令左右散騎常侍黄門中書侍郎
諫議大夫給事中中書舍人起居舍人御史大夫中丞
侍御史
[014-19a]
清望官謂内外三品以上官及中書黄門侍郎尚書左
右丞諸司侍郎太常少卿祕書少監太子詹事左右庶
子國子司業
七司校試銓試在吏部禮部兵部考功都省御史臺中
書門下侍郎謂前行要自為七司並職官/分紀
三衙舊制侍衞親軍以殿前分為兩司不置馬步軍都
指揮使後侍衞一司自分為二故與殿前司列為三衙
歸田/錄
[014-19b]
直院唐制官序未至而以他官攝者為直官許敬宗為
直記室是也國朝學士舍人皆置直院但以資淺為之
其實正官也沈括/筆談
銀臺司國朝會要云銀臺司掌受天下奏狀淳化四年
置知銀臺通進司
開黄閣設内屏太尉司徒司空是為三公府三門當中
開黄閣設内屏隋百/官志
家廟古者大夫自考而下立三廟適士自考而下立二
[014-20a]
廟北齊二品以上祀五代五品以上祀三代七品以上
祭二代唐天寳制三品以上乃許立廟沈括/筆談又唐令二
品以上祀四廟有銘封者祀五廟五品以上祀三廟李
泌將建家廟上許立五室但祀四廟空始祖之室以待
鄴侯家/傳
三品得諡唐制兼三品得諡國初已來正三品方得諡
其他兼贈則不得諡并三品方許立家廟筆/談
官誥縹軸后妃銷金雲龍羅紙十七張銷金縹袋寳裝
[014-20b]
軸紅絲網金㭼公主銷金大鳳羅紙十七張銷金縹
袋玳𤦛軸紅絲網塗金銀㭼修儀婉容才人貴人美
人鳳羅紙七張玳𤦛軸紅絲網塗金銀㭼國夫人銷
金王窠五羅紙七張暈錦縹袋郡縣君太君並銷金羅
紙七張餘命婦紫羅七張
賜笏頭帶毬路金帶俗謂之笏頭帶非二府文臣不得
賜武臣得賜出於特恩爾東齋/記事又太宗製笏頭帶以賜
輔臣罷尚服之張文節自中丞而參政姜侍郎自諫議
[014-21a]
而樞宻並賜笏頭帶春明退/朝錄又元豐初王拱辰出判北
京特賜笏頭毬路金帶佩魚如兩府之制拱辰以表謝
曰横金三紀未佩隨身之魚賜帶萬釘改觀在廷之目
蓋舊制見任兩府許笏頭毬路金帶佩魚前任非得㫖
不許尚書翰林學士則御仙花金帶上佩魚者元豐舊
制也惟方團胯帶乃可佩魚毬路帶方團胯也故曰近
制邵氏聞/見錄
常侍方貂璫以金為之當冠前附以金蟬也中常侍漢
[014-21b]
興用士人銀璫左貂光武以後專任宦者右貂金璫宋/穆
傳/又貞觀初復置散騎常侍分左右皆戴蟬珥貂左散
騎與侍中為左貂右散騎與中書令為右貂謂之八貂
掌䂓過失唐官/志
侍中戴蟬珥貂王粲為侍中曹植贈詩曰戴蟬珥貂朱
衣皓帶入侍帷幄出擁華蓋
貂鼲映首北齊邢子才代讓侍中表云貂鼲映首日月
在躬冠蓋庻僚跨躡多士鼲音户/昆切
[014-22a]
貂璫挿右魏文帝置散騎掌䂓諌不典事貂璫挿右而
散從
司徒府與蒼龍闕對蔡質漢儀曰司徒府與蒼龍闕對
壓於尊者不敢號府
中書令讀册故事册拜三公中書令讀册侍中奉禮如
闕即以宰相攝之
學士加大進賢記注上欲以張説為大學士辭曰學士
無大稱中宗欲以崇寵大臣乃有大學士之名如臣末
[014-22b]
學敢以大臣為稱從之並分/紀
爵九等一曰王食邑萬戸二曰嗣王郡王食邑五千戸
三曰國公食邑三千戸四曰開國郡公食邑二千户五
曰開國縣公食邑千五百户六曰開國縣侯食邑千戸
七曰開國縣伯食邑七百户八曰開國縣子食邑五百
戸九曰開國縣男食邑三百戸
勲官十二轉上柱國柱國上䕶軍䕶軍上輕車都尉輕
車都尉上騎都尉騎都尉驍騎都尉飛騎尉雲騎尉武
[014-23a]
騎尉
九參官武官三品以上三日一朝號九參官
六參官五品以上及折衝當畨五日一朝號六參官並/唐
官/志
貴階白居易作馮宿制云凡品秩之制有九自五品以
上謂之貴階所以為貴者廕及子命及妻腰白金服赤
茀分/紀
登聞檢院雍熙元年改匭院為登聞院東延恩匭為崇
[014-23b]
仁檢南招諫匭為思諌檢西申寃匭為申明檢北通𤣥
匭為招賢檢國朝/事實
節度使辭日賜雙旌雙節行則建節柱六纛入境州縣
築節樓迎以皷角衙仗居前旌幢居中大將鳴珂金鉦
皷角居後州縣齎印迎于道左
洗印節度使視事三日洗印視其刓缺並分/紀
掌武太尉由唐以來上公為重李光弼自司空為太尉
郭子儀自司徒為太尉李徳裕自司徒為太尉皆以上
[014-24a]
公寵侍宗臣餘雖有功掌武之尊不可得也春明退/朝錄
使相國朝之制凡以檢校官兼中書令侍中同平章事
皆謂之使相唐制皆署勅五代以來不預政事朝會與
親王則分班餘官則綴班凡宣制除授者勅尾有其銜
而不署側書使字事/實
玉帶為朝儀熙寜八年四月岐王顥嘉王頵言䝉遣中
使賜臣方團玉帶各一條准閤門告著為朝儀臣等乞
寳藏于家不敢服用上命工琢玉帶以賜二王二王固
[014-24b]
辭不聽請加佩金魚以别嫌詔并以玉魚賜之玉帶為
朝儀始於此揮塵/錄
周官六萬三千六百七十五員内二千六百四十二人
外諸侯國官六萬一千三十二人
漢官自丞相至佐史十三萬二百八十五員
後漢官七千五百六十七員
晉官六千八百二十六員
隋官一萬二千五百六十七員
[014-25a]
唐官一萬八千八百五員内二千六百二十外郡縣一
萬六千二百八十五員並分/紀
本朝官景徳官一萬餘員皇祐二萬餘員幕職州縣官
三千三百餘員總二萬四千餘員
三班官國初以來供奉官左右班殿直為三班立都知
行首以領之又有殿前承㫖班院端拱以後分東西供
奉又置左右侍禁及承㫖初三班吏員止於三百至天
禧間乃總四千三百至于熙寜間乃總一萬一千六百
[014-25b]
九十宗室又八百七十並南/豐集
本朝官制
寄禄官開府儀同三司從一品丈/與武同特進從一/品金紫光祿
大夫正二/品銀青光祿大夫從二/品光祿大夫從二/品宣奉大
夫正三/品正奉大夫正三/品正議大夫從三/品通奉大夫從三/品
通議大夫正四/品太中大夫從四品以/上係侍從中奉大夫正五/品正
奉大夫從五/品中散大夫從五/品朝議大夫正六/品奉直大夫
正六品以/上係卿監朝請大夫從六/品朝散大夫從六/品朝奉大夫從/六
[014-26a]
品以上/係正郎朝請郎正七/品朝散郎正七/品朝奉郎正七品以/上係員郎承
議郎從七/品奉議郎正八/品通直郎以上係/陞朝官宣敎郎從八/品宣
義郎從八/品承事郎正九/品承奉郎正九/品承務郎正九品以/上係京官
承直郎從八/品儒林郎從八/品文林郎從八/品從事郎從八品/以上係
職/官從政郎從八/品廸功郎從九品以/上係令錄
武官散階節度使 承宣使 觀察使 防禦使 團
練使 諸州刺史
横行通侍大夫 正侍大夫 宣政大夫 履正大夫
[014-26b]
協忠大夫 中侍大夫 中亮大夫 中衞大夫
翊衞大夫 親衞大夫 拱衞大夫 左武大夫 右
武大夫 宣政郎 履正郎 協忠郎 中侍郎 中
亮郎 中衛郎 翊衞郎 左武郎 右武郎
正使武功大夫 武徳大夫 武顯大夫 武節大夫
武畧大夫 武經大夫 武義大夫 武翼大夫
副使武功郎 武徳郎 武顯郎 武節郎 武畧郎
武經郎 武義郎 武翼郎
[014-27a]
大使臣訓武郎 修武郎
小使臣從義郎 秉義郎 忠翊郎 忠訓郎 成忠
郎 保義郎 承節郎 承信郎
無階八品進武校尉 進義校尉 下班祇應 進武
副尉 進義副尉 守闕進義副尉 進勇副尉 守
闕進勇副尉
文臣職名觀文殿大學士 觀文殿學士 資政殿大
學士 資政殿學士 端明殿學士以上兩府出帶端/明或吏書出帶
[014-27b]
龍圖天章寳文顯謨徽猷敷文焕章華文寳謨閣學士
樞宻直學小龍圖天章寳文顯謨徽猷敷文煥章華文
寳謨閣直學士保和殿待制龍圖天章寳文顯謨徽猷
敷文煥章華文寳謨閣待制集英殿修撰右文殿修撰
秘閣修撰直龍圖閣直天章閣直寳文閣直顯謨閣直
徽猷閣直敷文閣直秘閣
武臣試换并換官出身諸訓武郎至進武校尉不曾犯
贓私罪及笞刑經决願换文資者聴召保官二員具家
[014-28a]
狀連保狀二本詣登聞鼓院投進乞試外任人候替罷/就試文資換出
職者/准此投授小使臣後未及三年授進武校尉後未及五
年三省樞宻院書令史以下授使臣進武校若保甲及
試武藝及進納流外出身不用此令 諸武臣試换文
資於易書周禮禮記各專一經仍兼論語孟子願試詩
賦及依法官條試斷案刑統大義者聽
換官訓武修武郎宣教/郎從義郎宣義/郎秉義郎承事/郎忠翊
郎承奉/郎保義郎修職/郎承節承信郎廸功/郎進武進義校尉
[014-28b]
將仕/郎
大禮封贈三代
三代内封父祖官係武臣者視文臣/封贈封換格封贈三代准此
初封簽書宻院事降二等謂/如父與朝散郎之類
曽祖朝奉/郎祖朝散/郎父朝請/郎
初贈
曽祖太子/少保祖太子/少傅父太子/少師
封贈
[014-29a]
曽祖母祖母母妻國夫人執政官簽書/樞宻院事郡夫人
每遇大禮封贈二代
太子太師 太子太傅 太子太保 太子少師
太子少傅 太子少保 御史大夫 觀文殿
學士 資政保和殿大學士 金紫光祿大夫
左右金吾衞上將軍 左右衞上將軍 銀青光
祿大夫 光祿大夫
二代
[014-29b]
初封
祖通直/郎父奉議/郎
初贈
祖朝奉/郎父朝散/郎
封贈
祖母母妻郡夫人觀文殿學士資政/保和殿大學士並淑人
每遇大禮封贈一代
文臣通直郎以上 武臣修武郎以上
[014-30a]
一代
初封贈
父文臣承事郎武臣内侍/伎術官將校並忠訓郎
母妻孺/人
[014-30b]
錦繡萬花谷前集卷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