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j0188 儼山外集-明-陸深 (WYG)


[022-1a]
欽定四庫全書
 儼山外集卷二十二
             明 陸深 撰
  中和堂隨筆上
輟耕錄第十五卷内一則載寒號蟲云出五臺山今保
 定地方山中亦有之當嚴寒脱毛之時夜間鳴聲曰
 凍殺我凍殺我天明壘个窩至天暖時毛羽已成乃
 鳴曰得過且過得過且過鳯凰不如我余問其土人
[022-1b]
 果然嘗舉以為懶惰之比
陸機赴洛船裝甚盛為戴淵所掠及在洛乃云有屋三
 間士衡住東頭士龍住西頭史書若此矛盾與
岳正季方近世竒偉不羈之士其言曰賢者自處淡然
 與物無競其功名事業必因事會而見未嘗汲汲以
 求之不我用焉雖老於耕釣不悔也夷考其平生正
 未能然耳豈其閱世後所見如此信乎人不可以不
 處患難也
[022-2a]
韓退之自視不下李杜况以退之之所長槩李杜之所
 短亦宜有緩急小大之倫觀其調張籍一篇則所以
 推崇衛䕶者不遺心力非獨古人徳厚無媢嫉傾擠
 之習亦其學力足以深知李杜之所到與
文有事同而鑄詞優劣夐異者史記曰渭水盡赤漢書
 曰流血丹野
漢靈中平元年郎中張鈞因張角之亂上書以為宜斬
 十常侍頭懸南郊以謝百姓帝怒曰十常侍固當有
[022-2b]
 一人善者否是雖漢綱既頽不可再振而靈帝柔懦
 無復快意之舉若此度之於理亦豈能必然此進諫
 之所以貴漸而鈞之自致於殺身也悲夫
原道所論老佛孔子處以為不惟舉之於其口而又筆
 之於其書按孔老同時説家所記問禮猶龍之類是
 已佛則逺在數十萬里之外至後漢時方有指名其
 謂嘗師云爾不知何所依據耶想齊梁之間佛學盛
 行必有一種文字漫漶推附不可窮詰故退之闢之
[022-3a]
 如此
武王伐紂伯夷非之天下不非伯夷而亦是武王世無
 兩可之説而有各自致之道武王非有利天下之心
 也伯夷叔齊非有利武王之心也是故惟伯夷能諫
 武王而武王能受伯夷之諫而自致
天下之治也宰相求士於天下天下之亂也天下之士
 有求於宰相宰相求士將以任天下之事也則因事
 以量士士盡其才而事理矣天下安得而不治士求
[022-3b]
 於宰相志於爵禄也宰相以天子之爵禄私於士士
 之求愈多而爵禄不足以應之天下安得而治
予嘗欲節取韓文自為一編以附諸子之後吾鄉曹安
 先生云韓退之嘗取己文二十六篇為韓子則韓公
 亦巳自有斯志特未知二十六篇今是何等文耶
詩人多以一聫一句得名傳世甚以一字不朽者有之
 宋陸放翁游敏於作詩自吟曰八十年來萬首詩今
 劍南藁所存誠富矣可以傳不朽者恐亦無幾五代
[022-4a]
 王仁裕平生作詩亦萬餘首集為百卷號西江集仁
 裕字徳輦天水人少不羈年二十五始就學年七十
 七卒贈太子少師性曉音律石晉初定雅樂奏於永
 福殿仁裕聞之曰黄鍾音不純肅而無和聲當有争
 者起於禁中已而果有兩軍校鬭於昇龍門外嘗夢
 剖腹以西江水滌之顧見江中沙石皆為篆籀之文
 因以西江名集云集今人間希有萬首之中豈無春
 草澄江之句黄鶴樓之一篇耶詩殆未易以多寡論
[022-4b]
 也
西漢風俗最近古但其趨勢附炎雖士大夫公為之顧
 不如後世者特甚觀之田竇霍衛與翟公之門殊可
 致憾雖有灌夫任安輩稍足以激俗然過於黨矣後
 來上書頌莽者至四十八萬又何怪乎其所由來非
 一日矣
世本敘黄帝以來祖姓所出史遷所從取以作史記者
 隋經籍志謂漢初得其書蓋出於秦焚之後宋洪景
[022-5a]
 盧謂其書今亡不知於何時亡耶
莊子曰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其意以為為善雖無
 近名然善不可不為為惡雖無近刑然惡不可為或
 曰無以近名為善無以近刑而不為惡二説為得老
 氏之旨
筆談諸書所記張元吳昊事謂趙元昊之為宋患二人
 為之主謀至謂范文正公遣急騎追之不及予意元
 昊自是黠虜因二人而知中國事機則有之謂元昊
[022-5b]
 之事盡由二人恐或未然也好事者欲以激邊帥之
 待士耳按當時張元吳昊與姚嗣宗俱闗中人以氣
 俠相友善嗣宗題詩空同山寺云南粤干戈未息肩
 五原金鼓又轟天空同山叟笑無語飽聽松聲春晝
 眠又云踏破賀蘭石掃清西海塵大開雙白眼只見
 一青天元有雪詩云五丁仗劍抉雲霓直取銀河下
 帝畿戰死玉龍三十萬敗鱗風卷滿天飛昊有鸚鵡
 詩云好著金籠收拾取莫教飛去别人家皆麤豪負
[022-6a]
 氣之士而嗣宗聽松春眠之句頗為藴藉後嗣宗遂
 入范公幕府不甚見勲業彼二人者獨能震蕩一時
 耶
乗舟之詩為伋夀而作也左傳云宣公烝於庶母夷姜
 生伋子為之娶於齊而美公取之生夀及朔宣姜與
 公子朔譖伋子宣姜者宣公所納伋之妻也公使諸
 齊使盜待諸莘將殺之夀子告之使行不可夀子載其
 旌以先盜殺之遂兄弟併命按宣公以魯隱四年十
[022-6b]
 一月立至桓十二年十一月卒凡十有九年姑以即
 位之始便成烝亂而伋子即以次年生勢湏十五嵗
 然後娶既娶而奪之生夀又生朔朔已能同母譖兄
 夀又能代為使者以越境非數嵗以下兒所能辦也
 然則十九年間消破此事不得常舉以問穆檢討伯
 濳伯濳以為宣公滛烝之事當在未即位之前果然
 則夷姜生伋子時其父尚在不應遂認為己子終未
 得其説耳
[022-7a]
士之遇不遇信乎有命也漢武時有白首為郎者問之
 曰昔文帝好文而臣好武景帝好貎而臣貎醜今皇
 帝好少而臣已老盧照鄰亦自謂當高宗時尚吏已
 獨儒武后尚法已獨黄老后封嵩山聘賢士已廢豈
 非命哉
詩三百篇聖人悉被之弦歌蓋樂章也其所删者非獨
 以其詞而已今詩中有三章而詞意無大相逺者如
 螽斯樛木之類蓋樂之三成猶今之三闋三疊是已
[022-7b]
大雅小雅猶今言大樂小樂云嘗見古器物銘識有筦
 曰小雅筦有鐘曰頌鐘乃知詩之篇名各以聲音為
 類而所被之器亦有不同爾後人失之聲而獨以名
 義求者非詩之全體也
寒煖氣也寒屬天煖屬地西北髙近天故多寒東南卑
 入地故恒煖大抵近天氣轉旋極急極寒道家謂之
 罡風莊生謂之羊角風
天陽也其氣寒地隂也其氣煖煖中得寒則成故萬寳
[022-8a]
 告成皆在寒涼之候寒中得煖則施為雨雪是也
隂陽和而雨澤降和者兩交之謂地氣上升天氣下降
 交於其中則雨天氣健故降速地氣重故升遲是故
 雲雨去地不逺若地氣升而天氣不下接則散而為
 風天氣降而地氣不上承則雨而為霾
霜本露所為蓋水土輕清之氣上騰而薄天之氣則結
 而下降故有嚴霜必有烈日其氣清明也南方有厚
 霜若花者土人謂之毛頭霜是日立雨蓋氣升而上
[022-8b]
 逢和氣則不能結而卑墜雪霰亦然山極髙處無霜
 露水土之氣微故也
術家以人生所值年月日時推算吉凶而必歸重於日
 主頗亦有說夫子丑寅邜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時
 皆生於日積日而後成月積月而後成嵗故日干最
 為重蓋日躔於子宫則謂之子時丑寅之類皆然無
 日則無時而月與嵗皆無從推矣雖小道亦嘗窺測
 隂陽之際者
[022-9a]
火炎上水潤下金從革木曲直土稼穡此五行之中氣
 也凡過則為害而金火尤甚五星惟熒惑太白出必
 為禍而木則謂之福徳土則謂之鎮星所至必有福
 焉
三皇五帝之法後世所存者無幾秦始皇極不道而其
 所為後世有不能改者三事稱皇帝一也郡縣二也
 長城三也
陛下用人如積薪後來者乃居上耳此汲黯語也長孺
[022-9b]
 在漢廷號不學何其言之悲壯明快若是萬世而下
 讀者如新韓退之一生用力於文章求如漢人此語
 者無之崔編修銑子鐘亟以予言為然
陸務觀有言詩至晚唐五季氣格卑陋千人一律而長
 短句獨精巧富麗後世莫及蓋指溫庭筠而下云然
 長短句始於李太白菩薩蠻等作蓋後世倚聲填詞
 之祖大抵事之始者後必難過豈氣運然耶故左氏
 莊列之後而文章莫及屈原宋玉之後而騷賦莫及
[022-10a]
 李斯程邈之後而篆隸莫及李陵蘇武之後而五言
 莫及司馬遷班固之後而史書莫及鍾繇王羲之之
 後而楷法莫及沈佺期宋之問之後而律詩莫及宋
 人之小詞元人已不及元人之曲調百餘年來亦未
 有能及之者但不知今世之所作後來亦有不能及
 者果何事耶
東坡小詞山谷亦謂其於音律小不諧亡友徐昌榖禎
 卿嘗為予道東坡一日顧一優人解音者問之曰我
[022-10b]
 詞何如栁耆卿答曰相公詞湏用銅琵琶鐡綽板唱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英雄栁學士詞却用十七八
 女兒唱楊栁外曉風殘月坡為之一笑胡致堂之論
 則曰詞曲至於眉山蘇氏一洗綺羅香澤之態擺脱
 綢繆宛轉之度使人登堂望逺舉首髙歌而逸懐浩
 氣超乎塵垢之外於是花間為皁隸而栁耆卿為輿
 臺矣然世必有知言者
先秦兩漢間書名爾雅曰故者如毛詩故魯故后氏故
[022-11a]
 翰故杜林倉頡故曰微者如左氏微鐸氏微張氏微
 虞卿微曰通者如陸君通白虎通風俗通之類魏晉
 而下則華靡矣宋王景文有詩總聞聞音曰音韻聞
 訓曰字義聞章曰分段聞句曰句讀聞字曰字畫聞
 事曰事實聞人曰人姓號聞物曰鳥獸草木器物聞
 地曰山川土壤州縣鄉落之類聞共十聞每篇為總
 聞又有聞風聞雅聞頌等觀其命名已得古意惜未
 得其書而讀之也戊戌嵗借録於李文選開先其書/頗與朱傳不合亦多前人所未發
[022-11b]
 云/
正徳乙亥六月一日未時龍下東南隅自雲中接地𤣥
 雲一縷中蜿蜒湏臾雲盡散騰驤於虚中望之可縛
 冉冉而墜已而一龍下少南若初烟霧中雙垂疑若
 兩龍然雲亦盡散而墜頃間復自下從薄雲而升余
 居海濵四嵗數見龍未有若斯之竒者也是日北蔡
 民項鼎家為龍火燒焚壓死者凡七人亦龍災也
劉瑾弄國日納賂其門者謂萬為方千為干宋時以萬
[022-12a]
 為力千為撇至今尚有謂千為撇頭者俚語亦有從
 來哉
洪武二十三年福建布政使司進南唐書金史蘇轍古
 史初上命禮部遣使購天下遺書令書坊刋行至是
 三書先成進之
姓非天子不可以賜而氏非諸侯不可以命姓所以繋
 百姓之正統氏所以别子孫之旁出族則氏之所聚
 而已古者或氏於國則齊魯秦吳是也氏於諡則文
[022-12b]
 武成宣是也氏於官則司馬司徒是也氏於爵則王
 孫公孫氏於字則孟孫叔孫氏於居則東門北郭氏
 於志則三烏五鹿氏於事則巫土匠陶是也蓋别姓
 則為氏即氏則有族族無不同氏氏有不同族故八
 元八凱出於髙陽氏髙辛氏而謂之十六族是氏有
 不同族也商氏條氏徐氏之類謂之六族陶氏施氏
 之類謂之七族宋氏華氏之類謂之戴族向氏謂之
 桓族是族無不同氏也
[022-13a]
 
 
 
 
 
 
 
 
[022-13b]
 
 
 
 
 
 
 
 儼山外集卷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