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1a]
欽定四庫全書
類經圖翼卷一
運氣上 明 張介賓 撰
[033-1b]
太極圖論
太極者天地萬物之始也太始天元冊文曰太虛寥廓
肇基化元老子曰無名天地之始有名天地之母孔子
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邵子曰若論先天一事無後天
方要著工夫由是觀之則太虛之初廓然無象自無而
有生化肇焉化生於一是名太極太極動靜而隂陽分
故天地只此動靜動靜便是隂陽隂陽便是太極此外
更無餘事朱子曰太極分開只是兩個隂陽隂氣流行
[033-2a]
則為陽陽氣凝聚則為隂消長進退千變萬化做出天
地間無限事來以故無往而非隂陽亦無往而非太極
夫太極者理而已矣朱子曰象數未形理已具又曰未
有天地之先畢竟先有此理先儒曰天下無理外之氣
亦無氣外之理故理不可以離氣氣不可以外理理在
氣亦在氣行理亦行夫既有此氣則不能無清濁而兩
儀以判既有清濁則不能無老少而四象以分故清陽
為天濁隂為地動靜有機隂陽有變由此而五行分焉
[033-2b]
氣候行焉神鬼靈焉方隅位焉河洛布生成之定數卦
氣存竒偶之化㡬有死有生造化之流行不息有升有
降氣運之消長無端體象有常者可知變化無窮者莫
測因而大以成大小以成小大之而立天地小之而悉
秋毫渾然太極之理無乎不在所以萬物之氣皆天地
合之而為一天地天地之氣即萬物散之而為萬天地
故不知一不足以知萬不知萬不足以言醫理氣隂陽
之學實醫道開卷第一義學者首當究心焉
[033-3a]
[033-3b]
隂陽體象
體象之道自無而有者也無者先天之氣有者後天之
形邵子曰天依形地附氣氣以造形形以寓氣是以開
物者為先天成物者為後天無極而太極者先天大極
而隂陽者後天數之生者先天數之成者後天無聲無
臭者先天有體有象者後天先天者太極之一氣後天
者兩儀之隂陽隂陽分而天地立是為體象之祖而物
之最大者也由兩儀而四象由四象而五行程子曰四
[033-4a]
象者隂陽剛柔也隂陽生天剛柔生地朱子曰天之四
象日月星辰是也地之四象水火土石是也邵子曰天
生於動地生於靜動之始則陽生動之極則隂生靜之
始則柔生靜之極則剛生隂陽之中又有隂陽故有太
隂太陽少隂少陽剛柔之中又有剛柔故有太剛太柔
少剛少柔太陽為日太隂為月少陽為星少隂為辰日
月星辰交而天體盡太柔為水太剛為火少柔為土少
剛為石水火土石交而地體盡又曰物之大者莫若天
[033-4b]
地天之大隂陽盡之地之大剛柔盡之隂陽盡而四時
成剛柔盡而四維成四象既分五行以出而為水火木
金土五行之中復有五行隂根於陽陽根於隂隂陽相
合萬象乃生本乎陽者親上本乎隂者親下在天為風
雲雷雨在地為河海山川在方隅為東南西北在氣候
為春夏秋冬東有應木之蒼龍西有屬金之白虎南方
赤鳥得火氣而飛升北陸𤣥龜得水性而濳地人稟三
才之中氣為萬物之最靈目能收萬物之色耳能收萬
[033-5a]
物之聲鼻能收萬物之氣口能收萬物之味故二五之
氣無乎不具萬有之技無乎不能天之四象人有耳目
口鼻以應之地之四象人有氣血骨肉以應之三百六
十骨節以應周天之度數一萬三千五百息以通晝夜
之潮汐故邵子曰頭圓象天足方履地面南背北左東
右西直立兩間之中正居子午之位又曰天有四時地
有四方人有四肢指節可以觀天掌文可以察地得氣
之清而正者為聖為賢得氣之偏而濁者為愚為不肖
[033-5b]
近東南者多柔而仁近西北者多剛而義夷狄亦人而
暴悍無禮以地有偏正氣有純駁稟賦所使不期而然
故左氏以民之善惡本乎六氣謂陽稟多者剛而烈隂
稟多者懦而柔躁戾者陽中之惡狡險者隂中之乖是
以水性主動而偏則流火性主急而偏則烈木性多和
而偏則柔金性多剛而偏則狠土性多靜而偏則愚至
若禽獸草木動植飛濳無情有性莫不皆然禽獸横生
草木倒生横生者首東尾西倒生者枝天根地亦皆有
[033-6a]
五氣之殊四方之異以動者而言得木氣則角而仁柔
得金氣則齒而剛利火性者飛而親上水性者濳而就
下土性者靜而喜藏西北之蟲鱗甲而多蟄東南之蟲
羽毛而常騰以植者而言得東氣者多長而秀得南氣
者多茂而鬱斯二者春夏榮而秋冬落得西氣者多强
而勁得北氣者多堅而曲斯二者春夏落而秋冬榮凡
萬物化生總由二氣得乾道者於人為男於物為牡得
坤道者於人為女於物為牝乾類屬陽者多動坤類屬
[033-6b]
隂者多靜方隅嵗月氣有不同萬物適値其氣隨所受
而成其性氣得中和則天為至粹地為至精人為至德
飛為鸞鳯走為麒麟介為龜龍草為芝蘭木為松栢石
為金玉氣得偏駁則天有至𤯝地有至幽人有至戾飛
有鴟梟走有狼虎介有虺蝪草有毒吻木有枳棘石有
礓礫孰非隂陽之體象再自其形迹之有無而言則晝
夜且暮朔晦望弦隂晴寒熱大小方圓高下升降左右
後先夫婦男女言動語黙呼吸表裏浮沈出入俯仰向
[033-7a]
背血氣藏府輕重麤細前後頭尾皆體象之有形者也
又如動靜幽顯盈虛消息聲音律呂志意善惡曰鬼曰
神曰魂曰魄曰變曰化曰微曰極皆體象之無形者也
然有此必有彼有對必有待物各有父母分牝牡於蜉
蝣物各一太極包兩儀於子粒如蚊喙至微能通血氣
睛最眇亦辨西東用是而推則至廣至極至微至精
隨氣而聚觸㡬而生大不可量小不可測何莫非隂陽
之至德化工之精妙亦豈可以造作而形容者歟至若
[033-7b]
竒偶相銜互藏其宅一二同根神化莫測天為陽矣而
半體居於地下地為隂矣而五岳挿於天中高者為陽
而至高之地冬氣常在下者為隂而汙下之地春氣常
存水本隂也而温谷之泉能熱火本陽也而蕭邱之焰
則寒隂者宜暗水則外暗而内明陽體宜明火則外明
而内暗聲於東而應於西形乎此而影乎彼浴天光於
水府涵地影於月宫陽居盛暑而五月靡草死隂極嚴
寒而仲冬薺麥生此其變化之道寧有紀極哉第隂無
[033-8a]
陽不生陽無隂不成而隂陽之氣本同一體易曰大哉
乾元萬物資始至哉坤元萬物資生夫始者天地之立
心生者天地之作用惟其以無心之心而成不用之用
此所以根出於一而化則無窮故有是象則有是理有
是理則有是用孰非吾道格致之學所當黙識心通者
哉余嘗聞之滑伯仁云至微者理也至著者象也體用
一原顯微無間得其理則象可得而推矣使能啓原而
達流因此而識彼則萬化之㡬既在吾心而左右逢原
[033-8b]
頭頭是道矣孰謂隂陽體象之理為迂遠而可置之無
論哉
[033-9a]
[033-9b]
[033-10a]
[033-10b]
[033-11a]
[033-11b]
[033-12a]
[033-12b]
五行生成數解
五行之理原出自然天地生成莫不有數聖人察河圖
而推定之其序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
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
土地十成之夫五行各具形質而惟水火最為輕清乃
為造化之初故天以一竒生水地以二偶生火若以物
理論之亦必水火為先以小騐大以今騐古可知之矣
如草木未實胎卵未生莫不先由於水而後成形是水
[033-13a]
為萬物之先故水數一化生已兆必分隂陽既有天一
之陽水必有地二之隂火故火次之其數則二隂陽既
合必有發生水氣生木故木次之其數則三既有發生
必有收殺燥氣生金故金次之其數則四至若天五生
土地十成之似乎土生最後而戴廷槐曰有地即有土
矣若土生在後則天三之木地四之金將何所附且水
火木金無不頼土土豈後生者哉然土之所以言五與
十者盖以五為全數之中十為成數之極中者言土之
[033-13b]
不偏而總統乎四方極者言物之歸宿而包藏乎萬有
皆非所以言後也再以方位隂陽之理合之亦然如水
王於子子者陽生之初一者陽起之數故水曰一火王
於午午者隂生之初二者隂起之數故火曰二木王東
方東者陽也三者竒數亦陽也故木曰三金王西方西
者隂也四者偶數亦隂也故金曰四土王中宫而統乎
四維五為數中故土曰五此五行生數之祖先有生數
而後有成數乃成一隂一陽生成之道此天地自然之
[033-14a]
理也雖河圖列五行之次序而實以分五行之隂陽隂
陽既有次序氣數必有盛衰如六元正紀大論云寒化
一寒化六災一宫災三宫之類皆由此數而定岐伯曰
太過者其數成不及者其數生土常以生也謂如甲丙
戊庚壬五太之年為太過其數應於成乙丁己辛癸五
少之年為不及其數應於生惟土之常以生數者盖五
為數之中土居位之中而兼乎四方之氣故土數常應
於中也雖易繫有天十成之之謂而三部九候論曰天
[033-14b]
地之數始於一終於九焉此所以土不待十而後成也
先聖察生成之數以求理氣者盖欲因數以占夫氣化
之盛衰而示人以法隂陽和術數先嵗氣合天和也其
所以關於生道者非淺觀者其毋忽之
五行統論
五行者水火木金土也五行即隂陽之質隂陽即五行
之氣氣非質不立質非氣不行行也者所以行隂陽之
氣也朱子曰五行質具於地而氣行於天其實元初只
[033-15a]
一太極一分為二二分為四天得一箇四地得一箇四
又各有一箇太極行乎其中便是兩其五行而已故河
洛圖書具隂陽之象分左右中前後以列五行生成之
數焉先儒曰天地者隂陽對待之定體一二三四五六
七八九十者隂陽流行之次序對待非流行不能變化
流行非對待不能自行此五行所以流行於天地中而
為用也故大撓察天地之隂陽立十干十二支以著日
月之象十干以應日天之五行也甲陽乙隂為木丙陽
[033-15b]
丁隂為火戊陽己隂為土庚陽辛隂為金壬陽癸隂為
水十二支以應月地之五行也子陽亥隂曰水午陽巳
隂曰火寅陽卯隂曰木申陽酉隂曰金辰戌陽丑未隂
曰土干支出而六甲成運氣分而時序定所謂天地相
臨隂陽相合而生成之道存乎其中故五行之化無乎
不在精浮於天則為五星水曰辰星火曰熒惑木曰嵗
星金曰太白土曰鎭星形成于地則為五方水位於北
火位於南木位於東金位於西土位於中其為四時則
[033-16a]
木王於春火王於夏金王於秋水王於冬土王於四季
其為六氣則木之化風火之化暑與熱土之化濕金之
化燥水之化寒其為名目則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
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其為功用則水主潤火主燥
木主敷金主斂土主溽其為形體則水質平火質銳木
質長金質方土質圜其為賦性則水性寒火性熱木性
温金性清土性蒸其為五帝則木曰太皥火曰炎帝土
曰黄帝金曰少皥水曰顓頊其為五神則木曰勾芒火
[033-16b]
曰祝融土曰后土金曰蓐収水曰𤣥冥其為五則則火
以應衡水以應權木以應規金以應矩土以應繩至若
五穀五果五畜五音五色五臭五味五藏之類無非屬
於五行也又如五行氣數之異隂陽之辨亦有所不同
者若以氣言時之序則曰木火土金水如木當春令為
陽穉火當夏令為陽盛金當秋令為隂穉水當冬令為
隂盛是木火為陽金水為隂也若以數言生之序則曰
水火木金土如天一生水為陽穉天三生木為陽盛地
[033-17a]
二生火為隂穉地四生金為隂盛是水木為陽而火金
為隂也此外如洛書樂律劉向班固等義序各不同無
非變化之道而運用之機亦無過生克之理耳故自其
相生者言則水以生木木以生火火以生土土以生金
金以生水自其相克者言則水能克火火能克金金能
克木木能克土土能克水自其勝復者言則凡有所勝
必有所敗有所敗必有所復母之敗也子必救之如水
之太過火受傷矣火之子土出而制焉金之太過木受
[033-17b]
傷矣木之子火出而制焉木之太過土受傷矣土之子
金出而制焉土之太過水受傷矣水之子木出而制焉
葢造化之㡬不可無生亦不可無制無生則發育無由
無制則亢而為害生克循環運行不息而天地之道斯
無窮巳第人知夫生之為生而不知生中有克知克之
為克而不知克中有用知五之為五而不知五者之中
五五二十五而復有互藏之妙焉所謂生中有克者如
木以生火火勝則木乃灰燼火以生土土勝則火為撲滅
[033-18a]
土以生金金勝則土無發生金以生水水勝則金為沈
溺水以生木木勝則水為壅滯此其所以相生者實亦
有所相殘也所謂克中之用者如火之炎熾得水克而
成既濟之功金之頑鈍得火克而成煆煉之器木之曲
直得金克而成芟削之材土之曠墁得木克而見發生
之化水之泛濫得土克而成堤障之用此其所以相克
者實又所以相成也而五常之德亦然如木德為仁金
德為義火德為禮水德為智土德為信仁或失於柔故
[033-18b]
以義斷之義或失於剛故以禮節之禮或失於拘故以
智通之智或失於詐故以信正之是皆生克反用之道
也所謂五者之中有互藏者如木之有津木中水也土
之有泉土中水也金之有液金中水也火之鎔物火中
水也夫水為造化之原萬物之生其初皆水而五行之
中一無水之不可也火之互藏木鑚之而見金擊之而
見石鑿之而見惟是水中之火人多不知而油能生火
酒能生火雨大生雷濕多成熱皆是也且火為陽生之
[033-19a]
本雖若無形而實無往不在凡屬氣化之物非火不足
以生故五行之中一無火之不可也土之互藏木非土
不長火非土不榮金非土不生水非土不畜萬物生成
無不頼土而五行之中一無土之不可也木之互藏生
於水植於土榮於火成於金凡發生之氣其化在木即
以人生而言所衣所食皆木也得木則生失木則死故
曰人生於寅寅者陽木之位也由人而推則凡動植之
類何非陽氣而又何非木化此五行萬物之中一無木
[033-19b]
之不可也金之互藏産於山石生諸土也淘於河沙隱
諸水也草有汞木有臘藏於木也散可結柔可剛化於
火也然金之為用堅而不毁故易曰乾為金夫乾象正
圓形如𤓰卵柔居於中剛包乎外是以天愈高而愈剛
地愈下而愈剛故始皇起墳驪山深入黄泉三百丈鑿
之不入燒之不毁使非至剛之氣眞金之體乃能若是
其健而運行不息乎故凡氣化之物不得金氣無以堅
強所以皮殻在外而為捍衞者皆得乾金之氣以固其
[033-20a]
形此五行萬物之中一無金之不可也由此而觀則五
行之理交互無窮故甲丙戊庚壬天之陽干也而交於
地之子寅辰午申戌乙丁己辛癸天之隂干也而交於
地之丑亥酉未巳卯天地五行挨相交配以天之十而
交於地之十二是於五行之中各具五行乃成六十花
甲由六十花甲而推於天地萬物其變可勝言哉然而
變雖無窮總不出乎隂陽隂陽之用總不離乎水火所
以天地之間無往而非水火之用欲以一言而蔽五行
[033-20b]
之理者曰乾坤付正性於坎離坎離為乾坤之用耳
[033-21a]
[033-21b]
[033-22a]
[033-22b]
每日氣數百刻六千分解
按周禮總義每刻分為六十分正合天元紀大論所謂
天以六為節也今遵此數推衍之則每日百刻總計六
千分分六千分為十二時則每時各得五百分又分百
刻於十二時則每時各得八刻二十分總計嵗有六步
二十四氣則每氣得十五日二時五刻十二分半計數
得九萬一千三百一十二分半積四氣而成步則每歩得六十
日十時四刻一十分計數得三十六萬五千二百五十
[033-23a]
分即六微㫖大論所謂六十日八十七刻半者是也又
積六步而成嵗則每嵗得三百六十五日二十五刻計
數得二百一十九萬一千五百分乃為一嵗之定數然
以每月三十日計之則每嵗止三百六十日又除小月
六日則止三百五十四日共少於前數者十一日乃積
餘日大約六十五氣有零當得一閏統十九年以成七
閏而嵗氣成矣故六節藏象論曰大小月三百六十五
日而成嵗積氣餘而盈閏矣六節藏象論義詳運氣類第一章
[033-23b]
[033-24a]
[033-24b]
[033-25a]
四季日躔宿度晝夜長短刻數
冬至十一月中日躔箕四度出辰初初刻入申正四刻
晝長四十一刻夜長五十九刻
小寒十二月節日躔斗十度入酉初初刻後六日日出
卯正四刻晝四十二刻夜五十八刻
大寒十二月中日躔牛三度後四日晝四十三刻夜五
十七刻後十一日日入酉初一刻後十三日日出卯
正三刻晝四十四刻夜五十六刻
[033-25b]
立春正月節日躔虛一度後六日晝四十五刻夜五十
五刻後十二日日入酉初二刻後十三日日出卯正
二刻晝四十六刻夜五十四刻
雨水正月中日躔危六度後六日晝四十七刻夜五十
三刻後十二日日入酉初三刻十三日日出卯正一
刻晝四十八刻夜五十二刻
驚蟄二月節日躔室六度後六日晝四十九刻夜五十
一刻後十二日日入酉初四刻十三日日出卯正初
[033-26a]
刻十四日日入酉正初刻晝五十刻夜五十刻
春分二月中日躔壁三度出卯初四刻後七日晝五十
一刻夜四十九刻後十五日日入酉正一刻晝五十
二刻夜四十八刻
清明三月節日躔奎九度出卯初三刻後七日晝五十
三刻夜四十七刻後十五日日入酉正二刻晝五十
四刻夜四十六刻
穀雨三月中日躔婁六度出卯初二刻後七日晝五十
[033-26b]
五刻夜四十五刻
立夏四月節日躔胃九度入酉正三刻晝五十六刻夜
四十四刻後三日日出卯初一刻後十一日晝五十
七刻夜四十三刻
小滿四月中日躔昴八度後十日日入酉正四刻晝五
十八刻夜四十二刻
芒種五月節日躔畢十一度出卯初初刻
夏至五月中日躔參九度出寅正四刻入戌初初刻晝
[033-27a]
五十九刻夜四十一刻
小暑六月節日躔井十三度出卯初初刻後七日日入
酉正四刻晝五十八刻夜四十二刻
大暑六月中日躔井二十八度後六日晝五十七刻夜
四十三刻後十三日日出卯初一刻
立秋七月節日躔柳十度入酉正三刻晝五十六刻夜
四十四刻後十日晝五十五刻夜四十五刻
處暑七月中日躔張五度出卯初二刻後二日入酉正
[033-27b]
二刻晝五十四刻夜四十六刻十一日晝五十三刻
夜四十七刻十五日日出卯初三刻
白露八月節日躔翼二度後二日日入酉正一刻晝五
十二刻夜四十八刻後十日晝五十一刻夜四十九
刻
秋分八月中日躔翼十七度出卯初四刻後二日日入
酉正初刻三日日出卯正初刻晝五十刻夜五十刻
後五日入酉初四刻後十日晝四十九刻夜五十一
[033-28a]
刻
寒露九月節日躔軫十三度後三日日出卯正一刻晝
四十八刻夜五十二刻後五日日入酉初三刻後十
日晝四十七刻夜五十三刻
霜降九月中日躔角九度後三日日出卯正二刻晝四
十六刻夜五十四刻後五日日入酉初二刻後十一
日晝四十五刻夜五十五刻
立冬十月節日躔氐二度後五日日出卯正三刻晝四
[033-28b]
十四刻夜五十六刻六日日入酉初一刻十三日晝
四十三刻夜五十七刻
小雪十月中日躔房一度後十一日日出卯正四刻晝
四十二刻夜五十八刻
大雪十一月節日躔尾六度入酉初初刻
[033-29a]
[033-29b]
[033-30a]
[033-30b]
[033-31a]
二十四氣七十二候
正月
立春○初候東風解凍陽和至而堅凝散也○二候蟄蟲始振
振動也○三候魚陟負氷陟音職升也高也陽氣已動魚漸上游而近於氷也
雨水○初候祭魚此時魚肥而出故先祭而後食○二候候鴈
北自南而北也○三候草木萌動是為可耕之候
二月
驚蟄○初候桃始華陽和發生自此漸盛○二候倉庚鳴黄鸝也
[033-31b]
○三候鷹化為鳩鷹鷙鳥也此時鷹化為鳩至秋則鳩復化為鷹
春分○初候𤣥鳥至燕來也○二候雷乃發聲雷者陽之聲陽
在隂内不得出故奮激而為雷○三候始電電者陽之光陽氣微則光不見陽盛欲達
而抑於隂其光乃發故云始電
三月
清明○初候桐始華○二候田鼠化為鴽牡丹華鴽音
如䳺鶉屬鼠隂類陽氣盛則鼠化為鴽隂氣盛則鴽復化為鼠○三候虹始見虹音
洪隂陽交㑹之氣純隂純陽則無若雲薄漏日日穿雨影則虹見
[033-32a]
穀雨○初候萍始生○二候鳴鳩拂其羽飛而兩翼相拍農急
時也○三候戴勝降於桑織紝之鳥一名戴鵀降於桑以示蠶婦也故曰女功
興而戴鵀鳴
四月
立夏○初候螻蟈鳴螻蛄也諸言蚓者非○二候蚯蚓出蚯蚓隂物
感陽氣而出○三候王𤓰生王𤓰色赤陽之勝也
小滿○初候苦菜秀火炎上而味苦故苦菜秀○二候靡草死葶藶
之屬○三候麥秋至秋者百穀成熟之期此時麥熟故曰麥秋
[033-32b]
五月
芒種○初候螳螂生俗名刀蜋說文名拒斧○二候鵙始鳴鵙居
畜切伯勞也○三候反舌無聲百舌鳥也
夏至○初候鹿角解陽獸也得隂氣而解○二候蜩始鳴蜩音調蟬
也○三候半夏生藥名也陽極隂生
六月
小暑○初候温風至○二候蟋蟀居壁亦名促織此時羽翼未成
故居壁○三候鷹始摯摯音至鷹感隂氣乃生殺心學習擊摶之事
[033-33a]
大暑○初候腐草為螢離明之極故幽類化為明類○二候土潤
溽暑溽音辱濕也○三候大雨時行
七月
立秋○初候凉風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蟬鳴
蟬小而青赤色者
處暑○初候鷹乃祭鳥鷹殺鳥不敢先嘗示報本也○二候天地
始肅清肅也○三候禾乃登稷為五穀之長首熟此時
八月
[033-33b]
白露○初候鴻鴈來自北而南也一曰大曰鴻小曰鴈○二候𤣥鳥
歸燕去也○三候羣鳥養羞羞糧食也養羞以備冬月
秋分○初候雷始收聲雷於二月陽中發聲八月隂中收聲○二候蟄
蟲坯户坯音培坯户培益其穴之户竅而將蟄也○三候水始涸國語曰辰
角見而雨畢天根見而水涸而畢而除道水涸而成梁辰角者角宿也天根者氐房之間也見者旦
見於東方也辰角見九月本天根見九月末本末相去二十一日餘
九月
寒露○初候鴻鴈來賔賔客也先至者為主後至者為賔盖將盡之謂
[033-34a]
○二候雀入大水爲蛤飛者化濳陽變隂也○三候菊有黄
花諸花皆不言而此獨言之以其華於隂而獨盛於秋也
霜降○初候乃祭獸孟秋鷹祭鳥飛者形小而殺氣方萌季秋祭獸走者形
大而殺氣乃盛也○二候草木黄落陽氣去也 三候蟄蟲咸
俯俯蟄伏也
十月
立冬○初候水始氷○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
水為蜃蜃腎慎二音蚌屬
[033-34b]
小雪○初候虹藏不見季春陽勝隂故虹見孟冬隂勝陽故藏而不見
○二候天氣上升地氣下降○三候閉塞而成冬
陽氣下藏地中隂氣閉固而成冬
十一月
大雪○初候鶡鴠不鳴鶡鴠音曷旦夜鳴求旦之鳥亦名寒號蟲乃隂類而求陽
者兹得一陽之生故不鳴矣○二候虎始交虎本隂類感一陽而交也
○三候荔挺出荔一名馬藺葉似蒲而小根可為刷
冬至○初候蚯蚓結陽氣未動屈首下向陽氣巳動囘首上向故屈曲而結
[033-35a]
○二候麋角解隂獸也得陽氣而解○三候水泉動天一之陽生也
十二月
小寒○初候鴈北鄉一嵗之氣鴈凡四候如十二月鴈北鄉者乃大鴈鴈之父母也
正月候鴈北者乃小鴈鴈之子也八月鴻鴈來亦大鴈鴈之父母九月鴻鴈來賔亦小鴈鴈之子也
盖先行者其大隨後者其小也此說出晉于寳宋人述之以為的論
○二候鵲始巢鵲知氣至故為來嵗之巢○三候雉雊雊句姤二音雉
鳴也雉火畜感於陽而後有聲
大寒○初候雞乳雞木畜也得陽氣而卵育故云乳○二候征鳥厲
[033-35b]
疾征鳥鷹隼之屬殺氣盛極故猛厲迅疾而善於擊也○三候水澤腹堅陽氣
未逹東風未至故水澤正結而堅
斗綱解
一嵗四時之候皆統於十二辰十二辰者以斗綱所指
之地即節氣所在之處也正月指寅二月指卯三月指
辰四月指巳五月指午六月指未七月指申八月指酉
九月指戌十月指亥十一月指子十二月指丑謂之月
建天之元氣無形可觀觀斗建之辰即可知矣斗有七
[033-36a]
星第一曰魁第五曰衡第七曰杓此三星謂之斗綱假
如正月建寅昏則杓指寅夜半衡指寅平旦魁指寅餘
月倣此
十二辰次六合解
十二辰次者如星紀析木之類十二次也斗杓所指之
月十二建也日月所會之次十二辰也如子月日月會
於星紀乃在牛宿度中丑月日月會於𤣥枵乃在虛宿
度中天地之氣建在子會在丑建在丑會在子建在寅
[033-36b]
會在亥建在亥會在寅十二宫相合皆然所以謂之六
合前二圖當參㸔
二十八宿過宫歌
奎二過戌胃四酉畢七從申未井九柳四方纔過午行
張十五度歸蛇首軫十過辰氐二卯尾三到寅斗四丑
女星二度入子宫危十三兮從亥走
二十八宿說
二十八宿史記作二十八舍如角亢氐房心尾箕爲東
[033-37a]
方七宿位應蒼龍共計七十五度斗牛女虛危室壁為
北方七宿位應𤣥武共九十八度四分度之一奎婁胃
昴畢觜參為西方七宿位應白虎共八十度井鬼柳星
張翼軫為南方七宿位應朱雀共一百一十二度自房
至畢十四宿為陽主晝自昴至心十四宿為隂主夜此
經星之不動而分主四方晝夜者總計一百六十八星
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以成周天之額數而凡隂
陽氣數之變化莫不昭著於此醫家不可不知
[033-37b]
中星嵗差考
中星者所以驗嵗時之氣候每於平旦初昏見於南方
正午之位者是也四時十二月以次而轉第在堯時天
心建子甲辰冬至日次虛鼠漢太初冬至日次牽牛唐
大衍冬至日次南斗宋至今冬至日次南箕又堯時中
星昏中昴今則昏中近奎矣古今不同如此始見嵗差
有度也嵗差者以天有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嵗
有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天度行四分之一而稍
[033-38a]
有餘日行四分之一而頗不足故天度常舒日度常縮
天漸差而西日漸差而東此所以古今有異自堯時至
今已差五十餘度東晉虞喜謂約以五十年差一度何
承天以為太過乃倍其年而又覺不及至隋劉焯取二
家之說而折中之謂七十五年差一度自後諸說不同
至元世祖用郭守敬所造授時歴謂六十六年有竒差
一度者似為近之然嵗乆時更恐尚有未能必者兹並
録之以見嵗差之槩
[033-38b]
奎壁角軫天地之門户說
五運行大論曰所謂戊巳分者奎壁角軫則天地之門
戸也夫奎壁臨乾當戊土之位角軫臨巽當巳土之位
遁甲經亦曰六戊為天門六巳為地戸然而曰門曰戸
必有所謂先賢俱未詳及予嘗考周天七政躔度則春
分二月中日躔壁初以次而南三月入奎婁四月入胃
昴畢五月入觜參六月入井鬼七月入柳星張秋分八
月中日躔翼末以交於軫循次而北九月入角亢十月
[033-39a]
入氐房心十一月入尾箕十二月入斗牛正月入女虛
危至二月復交於春分而入奎壁矣是日之長也時之
暖也萬物之發生也皆從奎壁始日之短也時之寒也
萬物之收藏也皆從角軫始故曰春分司啓秋分司閉
夫既司啓閉要非門户而何然自奎壁而南日就陽道
故曰天門角軫而北日就隂道故曰地户又如春分日
躔壁初故言奎壁秋分日躔翼末何以不言翼軫而言
角軫盖自角以後十四宿計一百七十三度四分度之
[033-39b]
一自奎以後十四宿計一百九十二度度有不齊此秋
分之所以在翼末而經言角軫者正以翼度將完而角
軫正當其令且奎壁角軫為對待之宿而奎壁為西北
之交角軫為東南之交故經云奎壁角軫天地之門户
也是以伏羲六十四卦方圖以乾居西北坤居東南正
合天門地戸之義凡候之所始即道之所生有不可不
通也
氣數統論
[033-40a]
氣者天地之氣候數者天地之定數天地之道一隂一
陽而盡之升降有期而氣候行隂陽有數而次第立次
第既立則先後因之而定氣候既行則節序由之而成
節序之所以分者由寒暑之再更寒暑之所以更者由
日行之度異每嵗之氣陽生於子而極於午隂生於午
而極於子陽之進者隂之退陽之退者隂之生一往一
來以成一嵗朱子曰冬至前四十五日屬今年後四十
五日屬明年子時前四刻屬今日後四刻屬明日邵子
[033-40b]
曰冬至子之半天心無改移是俱言一歲之氣終始皆
在於子半而冬至之日正當斗柄建於子中是為一嵗
之首尾也嵗有三百六十五日二十五刻者以周天之
度凡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也天之行速故於一
晝一夜行盡一周而過日一度日行稍遲每日少天一
度凡行三百六十五日二十五刻少天一周復至舊處
而與天㑹是為一嵗故嵗之日數由天之度數而定天
之度數實由於日之行數而見也嵗有十二月者以月
[033-41a]
之行天又遲於日每日少天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又曰
百分度之三十七積二十九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四百九十九
與日合朔而為一月嵗有十二會故為十二月斗有十
二建故為十二辰斗之所建地上辰辰之所會天上次
斗與辰合而月建昭然矣故十一月建在子一陽卦復
十二月建在丑二陽卦臨正月建在寅三陽卦泰二月
建在卯四陽卦大壯三月建在辰五陽卦夬四月建在
巳六陽卦乾五月建在午一隂卦姤六月建在未二隂
[033-41b]
卦遯七月建在申三隂卦否八月建在酉四隂卦觀九
月建在戌五隂卦剥十月建在亥六隂卦坤是為一嵗
之氣而統言其月日也月日既定時序乃分四而分之
是為四季曰春曰夏曰秋曰冬春為陽始陽始則温故
曰少陽少陽數七隂中陽也其氣木自東而西其令生
自下而上春者蠢也言萬物之蠢動也夏為陽極陽極
則熱故曰老陽老陽數九陽中陽也其氣火自南而北
其令長自長而茂夏者大也言萬物之盛大也秋為隂
[033-42a]
始隂始則凉故曰少隂少隂數八陽中隂也其氣金自
西而東其令收自上而下秋者收也言萬物之收斂也
冬為隂極隂極則寒故曰老隂老隂數六隂中隂也其
氣水自北而南其令藏自下而閉冬者終也言萬物之
盡藏也土為充氣其位象君故不主時分王四季各一
十八日以五分而分四季每分各得七十二日以成一
嵗之數然而一嵗之氣始於子四季之春始於寅者何
也盖以建子之月陽氣雖始於黄鐘然猶濳伏地下未
[033-42b]
見發生之功及其歴丑轉寅三陽始備於是和風至而
萬物生萌芽動而蟄藏振徧滿寰區無非生意故陽雖
始於子而春必起於寅是以寅卯辰為春巳午未為夏
申酉戌為秋亥子丑為冬而各分其孟仲季焉由四季
而分為八節則春秋有立而有分夏冬有立而有至四
季何以言立立者建也謂一季之氣建立於此也春秋
何以言分分者半也謂隂陽氣數中分於此也故以刻
數之多寡言則此時晝夜各得五十刻是為晝夜百刻
[033-43a]
之中分以隂陽之寒暄言則春分前寒而後熱秋分
前熱而後寒是為隂陽寒熱之中分以日行之度數
言則春分後日就赤道之北赤道者天之平線居兩極之中各去九十一度
三分度之一横絡天腹以紀經緯之度數也日行之路謂之黄道月行之路謂之白道秋分後
日就赤道之南是為日行南北之中分故春分曰陽
中秋分曰隂中也夏冬何以言至至者極也言隂陽
氣數消長之極也故以刻數之多寡言則夏至晝長
五十九刻夜長四十一刻冬至晝長四十一刻夜長五
[033-43b]
十九刻是為晝夜長短之至極以隂陽之寒暄言則冬
至隂極而陽生夏至陽極而隂生是為隂陽寒熱之至
極以日行之度數言則冬至日南極而北返夏至日北
極而南返是為日行南北之至極故冬至曰陽始夏至
曰隂始也至真要大論曰氣分謂之分氣至謂之至至
則氣同分則氣異者是也由四季而分為二十四氣則
每季各得六氣如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為春
之六氣而四季各六也由二十四氣而分為七十二候
[033-44a]
則每氣各得三候如禮記月令及吕氏春秋云立春節
初五日東風解凍為初候次五日蟄蟲始振為二候後
五日魚陟負氷為三候也候之所以五日者天數五以
竟五行之氣也六節藏象論曰五日謂之候三候謂之
氣六氣謂之時四時謂之嵗也然而一嵗之中復又有
大六氣以統之者曰風熱暑濕燥寒分司天在泉左右
間氣以行客主之令斯天地之氣如環無端周而復始
而億萬斯年運行不息矣○然而既有其氣亦必有其
[033-44b]
數數非氣不行氣非數不立故易傳曰天地之數所以
成變化而行鬼神者然太極未動氣未見也數何有焉
及自動而生陽便有一數自動而靜便是二數靜極復
動便是三數動極復靜便是四數朱子曰兩儀者始為
一畫以分隂陽四象次為二畫以分太少也是數之所
起亦惟隂陽而已老子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夫一者太極也二者隂陽也三者隂陽
之交也隂陽交而萬物生矣陽數竒而屬天隂數偶而屬地天圓徑
一而圍三三各一竒故曰參天三三而九陽數從此而
[033-45a]
流行地方徑一而圍四四為二偶故曰兩地二四合六
隂數從此而凝定三二相合是為五數故圖書之數皆
以五居中也河圖以天一生水一得五而六故地以六
成之而居北地二生火二得五而七故天以七成之而
居南天三生木三得五而八故地以八成之而居東地
四生金四得五而九故天以九成之而居西天以五生
土五得五為十故地以十成之而居中生數為主而居
内成數為配而居外此則河圖之定數也若以隂陽之
[033-45b]
次第老少參之則老陽位一而數九少隂位二而數八
少陽位二而數七老隂位四而數六陽主進故由少陽
之七踰八至九而其進已極故曰老陽隂主退故由少
陽之八踰七至六而其退已極故曰老隂陽數長故少
陽之七長於六老陽之九長於八隂數消故少隂之八
消於九老隂之六消於七此隂陽老少消長進退之理
也故河圖以老陽之位一而配老隂之數六少隂之位
二而配少陽之數七少陽之位三而配少隂之數八老
[033-46a]
隂之位四而配老陽之數九是又河圖隂陽互藏之妙
也故伏羲則之以畫八卦孔子推之而為大衍而三百
八十四爻一萬一千五百二十策而乾坤萬物之數備
矣洛書之數則陽為君而隂為臣君居正而臣居側故
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五居於中而
縱横之數皆十五一居正北得中為六而合南方之九
為十五三居正東得中為八而合西方之七為十五二
居西南得中為七而合東方之八為十五四居東南得
[033-46b]
中為九而合西北之六為十五故大禹則之以叙九疇
一曰五行二曰五事三曰八政四曰五紀五曰皇極六
曰三德七曰稽疑八曰庶徴九曰福極皇極居中而八
者環列於外河圖之數分生成而言其全以生數為主
而以成數合之故河圖之位十而數凡五十五洛書之
數分竒偶而言其變以四正之陽而統四隅之隂故洛
書之位九而數凡四十五合河洛二數共成一百乃為
天地自然之全數然二數雖有異同而理則相為迭用
[033-47a]
是以天地之數始於一而全於十天數五一三五七九
是也地數五二四六八十是也天數二十五五其五也
地數三十六其五也小衍為十兩其五也大衍五十十
其五也故又曰五為數祖邵子曰天地之本起於中夫
數之中者五與六也五居一三七九之中故曰五居天
中為生數之主六居二四八十之中故曰六居地中為
成數之主天元紀大論曰天以六為節地以五為制是
以萬候之數總不離於五與六也而五六之用其變見
[033-47b]
於昭著者尤有顯証如初春之桃五其瓣天之所生也
深冬之雪六其出地之所成也造化之妙夫豈偶然故
以五而言則天有五星地有五岳人有五常以至五色
五味五穀五畜之類無非五也而十根於一百根於十
小之而釐毫塵杪大之而億兆無量總屬五之所化而
皆統於天之五中也以六而言則天有六合嵗有六氣
卦有六爻以至六律六吕六甲六藝之類無非六也而
老陽之數三十六老隂之數二十四合之而為六十少
[033-48a]
陽之數二十八少隂之數三十二合之亦為六十總屬
六之所化而皆統於地之六中也總之五為陽也而五
實統於隂之六六為隂也而六實節於陽之五天元紀
大論曰所以欲知天地之隂陽者應天之氣動而不息
故五嵗而右遷應地之氣靜而守位故六朞而環會五
六相合而七百二十氣為一紀得非天地之氣總皆五
六之所生成者歟試舉一嵗之氣及干支之數而言從
天用干則五日一候五隂五陽而天之所以有十干甲
[033-48b]
戊以陽變巳癸以隂變五之變也從地用支則六日一
變六剛六柔而地之所以有十二支子巳以陽變午亥
以隂變六之變也十干以應日十二支以應月故一年
之月兩其六一月之日六其五一年之氣四其六一氣
之候三其五總計一年之數三十六甲而周以天之五
三十子而周以地之六故為十二月以二因六得此二十四氣
以十五日歸三百六十得此七十二候以五日歸三百六十得此三百六十日以三
十日因十二月得此四千三百二十辰以十二辰因三百六十日得此十二萬
[033-49a]
九千六百分以三百六十日因三百六十分得此何非五六之所化一嵗
之數如此而元會運世之數亦如此如一嵗之統十二
月一月之統三十日一日之統十二時一時之統三十
分故一元之統十二會一會之統三十運一運之統十
二世一世之統三十年而天地氣運之道槩乎此矣惟
是數之為學圓通萬變大則彌綸宇宙小則纖悉秋毫
若夫拆一為二拆二為四拆四為八拆八而十六拆之
到底何有窮已譬之因根而榦因榦而枝愈多則愈細
[033-49b]
愈細則愈繁固茫然莫可測其微而實則各得其一耳
故凡象之在天下形之在地上鬼神居幽冥之間無不
麗乎數而先王所以察河洛之圖書垂竒偶之名目數
天以度數地以里數神鬼以隂陽數氣候以律吕輕重
者數以權衡方圓者數以規矩長短者數之以度淺深
者數之以量歸除可以數消因乘可以數長然則仰而
觀俯而察上而蒼天下而黄泉大含元氣細入無倫亦
有能逃於數之外者否乎故以天地而觀人則人實太
[033-50a]
倉之一粟以數而觀天地則天地特數中之一物耳數
之為學豈易言哉茍能通之則幽顯高下無不會通而
天地之大象數之多可因一而推矣明乎此者自列聖
而下惟康節先生一人哉
附元會運世總數邵子皇極經世
一分統十二秒
一時統三十分 三百六十秒
一日統十二時 三百六十分
[033-50b]
四千三百二十秒
一月統三十日 三百六十辰三十個十二辰
一萬八百分 十二萬九千六百秒
一年統十二月 三百六十日十二個三十日
四千三百二十辰 十二萬九千六百分
一世統三十年 三百六十月三十個十二月
四千三百二十日 十二萬九千六百辰
一運統十二世 三百六十年十二個三十年
[033-51a]
四千三百二十月 十二萬九千六百日
一會統三十運 三百六十世三十個十二世
一萬八百年 十二萬九千六百月
一元統十二㑹 三百六十運十二個三十運
四千三百二十世 十二萬九千六百年
[033-52a]
[033-52b]
[033-53a]
[033-53b]
[033-54a]
右九州十二宫天星分野内經止言九宫分數未有
九州詳載按殷周以下之制皆以揚州隸丑青州隸
子徐州隸戍如前圖之類莫解所謂且天星周於六
合而欲以中國盡配之其義何居及考竒門諸家則
合於禹貢復有此九宫分野與前十二宫者有所不
同抑又何也此其中恐有誤者盖不在此則在彼矣
今並圖於此以便考正
禹貢九州分野爾雅有徐幽營而無青梁并青入於徐梁入於雍并入於冀此殷制
[033-54b]
也職方有青幽并而無徐梁營分冀為并而並營於幽復禹之青而以徐入青也
冀州今屬北直隸山西兼河南省彰德衞輝懷慶三府
禹貢曰冀州冀州三面距河兗河之西雍河之東豫河之北周禮職方河内
曰冀州是也又曰幽州而營并於幽營即遼東
兗州今屬山東省兗州東昌二府
禹貢曰濟河惟兗州其界東南據濟西北距河
青州今屬山東省青州濟南登州萊州四府并遼東
禹貢曰海岱惟青州其界東北至海西南距岱岱泰山也
[033-55a]
徐州今屬南直隸徐州
禹貢曰海岱及淮惟徐州其界東至海南至淮北至岱而西不言濟者以岱之
陽濟東為徐岱之北濟東為青言濟不足以辨故畧之也爾雅濟東曰徐州者商無青并青於徐也
周禮正東曰青州者周無徐并徐於青也
揚州今屬南直隸浙江江西福建廣東五省
禹貢曰淮海惟揚州其界北至淮東南至於海
荆州今屬湖廣廣西貴州三省
禹貢曰荆及衡陽惟荆州其界北距南條荆山南盡衡山之陽唐孔氏曰荆州
[033-55b]
以衡山之陽為至者盖南方惟衡山最大以衡陽言之見其地不止此山而猶包其南也
豫州今屬河南省兼湖廣襄陽鄖陽二府
禹貢曰荆河惟豫州其界西南至南條荆山北距大河
梁州今屬四川雲南二省兼貴州省貴陽思州普安等州
禹貢曰華陽黒水惟梁州其界東距華山之南西距黒水
雍州今屬陜西省
禹貢黒水西河爲雍州其界西據黒水東距西河謂之西河者主冀都而言也
類經圖翼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