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1a]
欽定四庫全書 史部十一
四川通志目録 地理𩔖三都㑹郡縣之/屬
卷一
圖考
星野
巻二
建置沿革
巻三
[000-1b]
彊域
形勢
巻四
城池
關隘
巻五
戸口
田賦
[000-2a]
學校
祀典
巻六
名宦上
巻七
名宦下
巻八
人物上
[000-2b]
巻九
人物下
巻十
孝友
巻十一
列女
巻十二
忠義
[000-3a]
武功
巻十三
蠲政
水利
巻十四
鹽法
巻十五
茶法
[000-3b]
錢法
巻十六
木政
𣙜政
巻十七
屯田
邊防上松/茂
巻十八
[000-4a]
邊防下敘瀘/建昌
巻十九
土司上
巻二十
土司下
巻二十一
西域
巻二十二
[000-4b]
兵制
津梁
驛傳舖遞附/
巻二十三
山川上
巻二十四
山川中
巻二十五
[000-5a]
山川下
巻二十六
古蹟上
巻二十七
古蹟下
巻二十八
祠廟
公署
[000-5b]
寺觀
卷二十九
陵墓
宫室
帝王
巻三十
職官上
巻三十一
[000-6a]
職官中
巻三十二
職官下
巻三十三
選舉上
巻三十四
選舉中
巻三十五
[000-6b]
選舉中
巻三十六
選舉下
卷三十七
選舉下
成均
巻三十八
隱逸
[000-7a]
流寓
仙釋
祥異
風俗
物産
巻三十九
藝文一
卷四十
[000-7b]
藝文二
巻四十一
藝文三
巻四十二
藝文四
巻四十三
藝文五
巻四十四
[000-8a]
藝文六
巻四十五
藝文七
巻四十六
藝文八
巻四十七
藝文九
臣/等謹案四川通志四十七巻
[000-8b]
國朝總督四川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
御史黄廷桂等監修四川通志在明代凡四
修惟藝文出楊慎手最為雅贍而其他則未
能悉中體要
國朝康熙十二年總督蔡毓榮廵撫張徳地又
續事纂輯以兵燹之後文獻無徴亦多所脱
漏是編乃雍正七年廷桂等奉
勅重修凡分四十九𩔖舊志之缺者補之畧者増之
[000-9a]
較為詳備其中沿舊志之誤未及盡汰者如
唐韋昭度征陳敬瑄無功而還宋岳雲為忠
州防禦使乃遥授之官俱不應入名宦虞允
文為四川宣撫乃總制全蜀應入統部不當
僅入保寧府唐之鮮于仲通依附楊國忠䘮
師南詔新舊唐書所載甚明乃反以為忤國
忠被貶載入人物此𩔖尚不免地志附㑹縁
飾之習然其甄綜排比較舊志則可據多矣
[000-9b]
乾隆四十六年十一月恭校上
總纂官臣/紀昀臣/陸錫熊臣/孫士毅
總 校 官 臣/陸 費 墀
[000-10a]
四川通志凡例
一直省皆有通志葢倣古列國史書之遺意也其紀
事必詳而核立例必簡而該始足以信今而傳後
四川舊志修於康熙九年爾時兵燹之後文獻闕
如纂輯罕據今者廣為搜羅嚴加叅訂闕者補之
繁者汏之敘次求其綜貫而義𩔖期於典確有本
有末不蔓不支共計四十九𩔖非敢駕軼前人庶
弗遺誤來者
[000-10b]
一輿圖所以考職方稽形勢也蜀幅廣逺直通西
蔵繪事可不詳乎兹於總圖之外各府與直𨽻州
各繪一圖西蔵另繪一圖以觀帶礪之盛庶幾瞭
如指掌
一星野占騐莫詳於甘石諸書劒南為井鬼之分今
西蔵悉歸版圖則躔次度數較徃時圖象自宜恢
廓乃質之天官家云古制未載難以懸定故暫從
闕疑俟將來有所考訂再為補入
[000-11a]
一建置沿革自禹貢職方以及歴代損益非詳載不
足以資考證巴蜀自秦時更為郡邑其後或道或
路或軍地益廣名益多因時通變皆非可略今以
舊志為崖略而編次訂正則詳悉有加矣
一城池公署地方之保障士民之觀瞻係焉邇來松
潘建昌靖逺等處修築城垣州縣衞所添設大小
公署莫不煥然改觀䂓模宏敞今備載之以見土
木之功皆有裨於捍衞彈壓云
[000-11b]
一川省户口田賦原額難稽今者生聚日繁版籍益
廣其丁糧歴年遞增名目不一今於九郡及直𨽻
州衞所撮其總數若干悉遵新定科則編載燦若
列眉無嫌煩瑣
一學校為造士之本而廟廡為尢重我
國家崇儒右文超越前代今
皇上更加意學宫樂育人才祭典之隆於兹為重故博
採
[000-12a]
孔廟儀文度數詳附於中以彰
本朝之禮明樂備為亘古所未有也
一歴代名宦人物凡功徳在民儀型足式者固已臚
列無遺至我
朝名宦鄉賢必得
題准從祀者始為按名登載葢重之也其循吏人物
有舊志遺落新冊補者悉為増入讀循良之傳
曷罄咨嗟跂賢哲之生時深仰止博採慎列其敢
[000-12b]
濫諸
一孝友忠義乃人道綱維寧容濫採故凡無事蹟及
印冊可據者不敢妄登一人至節婦列女風化攸
關不獨
題請旌表建坊者查核載入其餘有公論攸同訪聞
既確亦附簡編葢善善欲長之意也
一武功舊志惟夔府志略存然亦寥寥無幾挂一漏
十兹則逺稽往古近考當時凡功圖麟閣績著旂
[000-13a]
常班班可考者悉為載筆
一蠲政蜀雖沃野素封家給人足其間或嵗偶不登
即遇
殊恩豁免此皆
國家之深仁厚澤允宜特書用昭後世
一鹽茶驛傳𣙜政皆財賦攸關歴代互有損益我
朝於蜀省各項經制久定成規近又設立専司關差
以董厥事總期上足裕
[000-13b]
國下不病民故凡已經
題准者詳載督撫疏中以志事事經始籌畫周詳萬
世無弊也
一水利川省山多水險而成都則沃野千里全資都
江大堰灌溉十一州縣記云深淘灘低作堰葢修
濬得宜斯旱澇無患其原其委詳為志之重民事
也
一邊防於蜀特詳思患預防亦王公設險之意也凡
[000-14a]
諸重臣巨帥奏疏善後機宜經畫宏逺者備載之
以資考鑑至形勢關隘又各為門𩔖桑土綢繆固
不厭其詳爾
一土司世襲之沿革貢賦之輸將舊志甚略我
國家重譯來朝蠻夷率服川省大小土司計三百有
餘故另列土司一𩔖詳著情形以備控馭方略
一西域前蔵後蔵去
京師將二萬里非獨邊塞且屬絶徼我
[000-14b]
皇上徳威四訖無遠弗屆是以前後蔵均𨽻職方咸遵
正朔今於西蔵一𩔖彊域形勢户口貢賦之屬各條詳
載而一統無外之模於兹見己
一兵制舊志缺略甚多我
朝布昭聖武無逺弗屆兩次平蜀設列鎮協加增營
汛且歴年來剿撫蠻部開取西蔵佈置多方亘古
未有今悉搜羅以補從前之未備
一宫室舊志内雜以樓臺亭閣殊失體裁今按歴朝
[000-15a]
次敘編列而樓臺之𩔖則附諸古蹟云
一職官各省舊志文職郡守以下武職叅遊以下多
未載入不知縣令受百里之寄守備膺専城之選
果屬循良忠義且入名宦志傳中豈以守土之命
吏閫外之干城可略而不書哉兹於官制内悉紀
其名文武並書亦仰遵我
皇上緯武經文義無偏重云爾至
國初吳逆之叛蜀中諸員弁有被汚偽職者難與縉
[000-15b]
紳並列今倣古削籍之例於職官中刪其姓氏而
别附諸僭竊巻末以寓懲戒云
一選舉蜀中自漢舉茂才賢良唐宋試以詩賦策論
前明専尚制義而川峽英流往往軰出我
國家春秋彚茹胥凖前規成均之外復加辟薦得人
稱極盛矣且鹿鳴之後繼以鷹揚惜舊志於武科
第略而不書今為循次並列庶無遺漏
一隠逸者流雖非經世之彦而獨往之概往往可為
[000-16a]
流俗針砭至於流寓中如唐之子羙敬輿宋之涪
翁放翁軰以暨才華譽望表表軼羣者俱為載
入以志景行
一藝文前明楊慎升菴甞加纂輯最稱善本兵燹後
典籍無徴舊志所載非復廬山面目矣兹則選其
精華芟其蕪穢叅互考訂閒有夏五魯魚謹從闕
疑之義未敢以見聞所不及遂妄削前人之著作
也至我
[000-16b]
朝教育涵濡人文蔚起其擇言尢雅者良足輝映前
賢兹皆為斟酌採摭至蜀人所作非關於蜀亦得
載焉葢倣升菴用程篁墩新安文獻志例也
一田賦有新增新改科則土司有新近歸誠者值書
已告成繕寫之後始奉部文故倣補遺之例斟酌
添載至鹽茶税引亦止照已成全書開載其逐季
加増者似難預為懸定也
一新改設之嘉定潼川二府並直𨽻忠州黔彭㕔因
[000-17a]
書已告成未便添改惟於某屬下添註雍正十二
年陞為府陞為直𨽻字様聊為補闕云爾
[000-18a]
四川通志修志姓氏
總裁
[000-18b]
提調
四川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紀録二次臣/劉應鼎貴州貴筑縣/己卯科舉人
四川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紀録四十次臣/竇啓瑛奉天正白旗/人乙未進士
監修
四川等處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臣/髙維新直𨽻寜晉縣/己丑進士
四川等處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紀録二次臣/李如蘭山西陽曲/人嵗貢生
︵字位過密 無法显示︶ 臣/曹源邠河南商邱/縣生員
四川分巡松茂道布政使司叅議紀録一次臣/鄭其儲湖廣石首縣/壬辰進士
[000-19a]
代理松茂道事成都府知府加四級紀録四次臣/謝櫏江南武進/人嵗貢生
四川分巡松茂道按察使司副使臣/周彬雲南昆明縣/人壬辰進士
四川分巡建昌道按察使司副使臣/馬維翰浙江海鹽縣/辛丑進士
四川分巡建昌道按察使司副使紀録二次臣/李學裕河南洛陽人/丁巳進士
四川分巡川東道布政使司㕘議降三級留任臣/陸賜書江南吳縣/丙戌進士
四川分巡川北道按察使司僉事加一級紀録十六次臣/陳緯奉天/監生
四川分巡永寧道按察使司僉事加一級臣/劉文誥直𨽻棗强人/庚戌進士
總理
[000-19b]
四川分巡永寧道按察使司叅議加一級臣/劉嵩齡鑲白旗癸/巳進士
總纂
原任河南南陽府鎮平縣知縣臣/張晉生四川金堂縣/壬午科舉人
遂 寧 縣 縣 丞臣/趙彪詔江南武進/縣生員
署 東 鄉 縣 知 縣臣/劉慶适江南桐城/縣貢生
䕫州府教授陞翰林院典簿臣/王一正四川綿竹/縣㧞貢生
分纂
雅 州 府 名 山 縣 教 諭臣/洪元遵四川江油/縣拔貢生
[000-20a]
署 蒲 江 縣 知 縣臣/劉庶埴雲南永昌/府抜貢生
署 徳 陽 縣 知 縣臣/夏詔新雲南姚安/府拔貢生
遂 寧 縣 縣 丞臣/蔣一鳴廣西臨桂/縣抜貢生
成都府金堂縣廪膳生員臣/陳大綸
福建漳州府龍巖縣生員臣/林汝梅
署 南 川 縣 知 縣臣/張 晅雲南新興/州拔貢生
冕寧縣教諭陞任山東鄒平縣知縣臣/樊如樟四川宜賓/縣拔貢生
成 都 府 成 都 縣 舉 人 臣/桺公衣
[000-20b]
成 都 府 新 繁 縣 舉 人臣/費 藻
成 都 府 溫 江 縣 訓 導臣/白 嵋四川梓潼/縣嵗貢生
龍 安 府 江 油 縣 訓 導臣/饒士盛四川資州/嵗貢生
直 𨽻 資 州 州 判 臣/李 泓雲南建水/州拔貢生
署 直 𨽻 資 州 州 判臣/蕭 莊廣西宣化/縣拔貢生
重 慶 府 經 歴臣/湯 正貴州貴筑/縣生員
原 任 射 洪 縣 教 諭臣/龍門治四川仁壽/縣拔貢生
直𨽻綿州綿竹縣廪膳生員 臣/詹攀桂
[000-21a]
成 都 府 成 都 縣 舉 人臣/顧汝修
直𨽻資州資陽縣嵗貢生臣/詹懷徳
總校定
學習進士補授敘州府宜賓縣知縣臣/劉暐澤湖南長沙/縣人庚戌
黔 江 縣 知 縣臣/陳嗣諶貴州開泰/縣人庚戌
分校
重 慶 府 江 津 縣嵗貢生臣/李 專
署 汶 川 縣 知 縣臣/張志和江南吳/縣監生
[000-21b]
署 三 臺 縣 知 縣臣/葉肇芬浙江仁和/縣監生
越嶲衞教授陞國子監監丞臣/韓 崧什邡縣/拔貢生
富 順 縣 教 諭臣/王在鎬南充縣/拔貢生
保 寧 府 巴 州 舉 人臣/蒲曽英
重慶府長壽縣舉 人臣/古曜晟
校刋
原任河南南陽府鎮平縣知縣臣/張晉生
福建漳州府龍巖縣生員臣/林汝梅
[000-22a]
成都府成都縣廪膳生員臣/葉春芳
校刋兼督梓
雅 州 府 名 山 縣 教諭臣/洪元遵
委辦局務
天 全 州 知 州臣/胡 璉山東濟寧/州監生
巴 縣 知 縣臣/金宏勲浙江桐鄉/縣監生
郫 縣 知 縣臣/劉乃大江南山陽/縣監生
墊 江 縣 知 縣臣/劉 彝山西安邑/縣監生
[000-22b]
委辦局務兼督梓
四 川 布 政 使 司 經 歴 臣/朱 陸江南溧陽/縣監生
署四川布政使司經歴巴縣分駐白市驛縣丞臣/金尚素浙江山/隂人
繪圖
江南蘇州府崑山縣布衣 陸 澐
[000-23a]
欽定四庫全書
四川通志巻首
雍正十三年春臣/竇啓瑛/奉
天子命任四川布政使事惟日孜孜懼職業之難稱因思
文翁武侯張詠趙抃之儔其治蜀也𩔖皆有惇大
成裕剛柔互濟之道故不愧為名宦焉而後之人
殊覺其有志而未逮也適會四川通志纂輯將成
啓瑛/復加校正補其未備付之剞劂既竣事敬拜手
[000-23b]
稽首而為之序曰周禮職方氏掌天下之圖辨邦
國都鄙夷蠻戎貉之人民與財用九榖六畜之數要
周知其利害御史掌邦國都鄙及萬民之治令以
贊冢宰葢牧長之責莫先安民安民之政在於富
教使非志則無以知歴代之成憲非志無以知山
川之險易田地之肥瘠榖種之異宜非志無以知
户口之多寡官吏之賢否是故聖王重焉惟四川
僻在西南實古梁州之地大禹咸則三壤成賦中邦
[000-24a]
梁州之田與荆揚同居下等厥賦乃下於荆揚而
蜀人巴人自周書牧誓春秋文公十六年外不復
再見於經豈非其時介在荒服所以富教之者尚
未盡其道歟秦漢之世建為郡縣秦時鑿離堆以
辟水患穿二江以資溉浸漢時成都學官修起下
縣子弟縣邑吏民爭為學官弟子於是巴蜀之粟
為天下饒而其文學比齊魯焉晉宋迄明循良代
有舊志所紀累朝名宦大都留心於富教者也我
[000-24b]
國家重熙累洽之餘守土之臣莫不爭自奮勉以富
教為己任百餘年間海宇昇平人民樂業向之川
土荒蕪者今皆已墾闢向之川民凋瘵者今皆已
生聚熙熙然郁郁然享太平之福矣惟是成都號
為沃野其餘州縣之田有嵗嵗耕種者有休一嵗
或休二嵗或三嵗更耕之者其民則鮮土著率多
湖廣陜西江西廣東等處遷居之人以及四方之
商賈俗尚不同情性亦異敘瀘松茂重䕫黎雅寧
[000-25a]
逺之間夷漢雜居撫綏尢為不易然則言富教於
川中猶當審所設施矣啓瑛/承乏以來仰惟
朝廷付畀之重俯切痌瘝於乃身怵惕凛惶不勝是愳
今幸通志已成典則咸在敢不朝夕黽勉式遵成
憲以盡其富教之責乎抑甞竊聞之尚書曰無依
勢作威無倚法以削寛而有制從容以和又曰必
有忍其乃有濟有容徳乃大
世宗憲皇帝詔脩通志以名宦人物為尢重試觀通志所
[000-25b]
載有不容忍居心寛和制事而能成一代偉人者乎
今天子發政施仁務在與民休息啓瑛/忝任旬宣亦惟
有靖共夙夜與同事大小諸臣奉宣
徳意益臻風動時雍之上理而不敢以苛察為精明不
敢以殘刻為公正總期於惇大成裕剛柔互濟或
庶幾不悖於前代之名宦而無負
世宗憲皇帝詔修通志之初心也夫峕
乾隆元年嵗在丙辰二月既望越五日甲申四川
[000-26a]
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紀録四十次臣竇啓/
瑛/謹序
[000-27a]
四川通志序
竊惟蜀為古梁州域禹貢曰華陽黒水惟梁州是
也山曰岷嶓水曰沱潛葢蜀山川之勝見於夏書
者如此漢自元光間通道西南夷文教日敷昄章
式廓下迄六代唐宋元明而山川郡縣沿革建置
以及人物典故日裒月益此則古今有殊勢而詳
略有異宜也舊志修於康熙十二年前督臣蔡毓
榮撫臣張徳地實總理之顧掇拾於兵火之餘書
[000-27b]
冊㪚佚雖搜輯成編而魯魚訛舛挂一漏百實慮
無以信今而傳後乃䝉我
皇上勅下直省纂修通志蜀西南奥區道京師萬里而
遥披文相質其與齊魯吳越固不相侔臣/自䝉
恩擢居制府與撫臣申飭所司廣延通經食古之士博
採遺書即舊志所載重加校訂補其遺逸刪其繁
複至新設城郭營堡増長户口田賦鹽茶錢𣙜驛
傳水利兵制邊夷等條關於民生
[000-28a]
國計者必嚴加考核絲分縷析俾垂之可久而數十
年來鄉賢耆徳忠孝節烈及官斯土者雲起霞蔚
可用以勸為善者必敬謹備列勿敢遺缺外至畨
蠻部落言語不通梯航重譯以求内附職貢者亦
復次厥編輯葢我
國家
聖聖相承深仁厚澤涵濡於薄海内外者實為無逺弗屆
豈直夏書所載云爾哉顧臣/以不才幸遇
[000-28b]
堯舜在上又膺巖彊重任竊謂今蜀所志其不殊禹貢
所紀者厥土青黎厥田下上厥賦下中三錯而已
其他因時制宜地大物衆周覽繙閲實有夙夜惴
惴於職守之難稱者若夫援据圖經指陳分野有
臣/所身歴者見山川之秀傑樂民物之繁庶太和
之氣充塞上下即復念臣/所未經環蜀數千里跂
行喙息逺接西域而藝食汲飲貿遷化居莫不載
一
[000-29a]
聖天子之雨露含哺鼓腹於
光天化日之中而臣/適逢盛典事竣例得弁名首簡
亦私以慶臣/之遭逢也
雍正十一年冬十月總督四川等處地方軍務兼
理糧餉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仍帶
拖沙喇哈畨紀録七次臣/黄廷桂譔
[000-30a]
四川通志序
王者彊理天下自畿甸以及直省莫不有志其源
出於書之禹貢周官之職方故凡山川之險夷田
賦之差等貢道之逺近以及人情風土物彦之屬
洪纖巨細無不釐然畢具由是酌以時宜而輕重
布之即財成輔相之道寓此矣蜀志何昉乎葢自
陳壽耆舊傳李膺益州記常璩華陽國志張唐英
蜀擣杌趙閲道集古今記唐求緝圖經李文子撰
[000-30b]
蜀鑑作者迭興於戲備矣迨前明之世屢經修輯
惟楊慎王元正軰所纂稱善修志者葢得所取資
焉夫蜀自魚鳧開國以褒斜為前門熊耳為後戸
玉壘成都為城郭江潛綿雒為陂池沃野天府古
人所稱將欲紀載詳明則蜀志之修良亟也己酉
之嵗我
皇上特命儒臣纂修
大清一統志
[000-31a]
詔天下各修省志無闕無濫以成一統無外之書古稱
不出户庭而周知四境者其在斯乎臣/謬膺
簡命撫綏兹土日夕冰兢有懷靡及毎因公事旁覽郡
邑見夫山川日益奠麗幅日益式廓漢夷日益
輸誠田土日益開闢户口日益蕃衍溝洫日益疏
濬民風士習日益淳厚五禮六樂三物四維畜牧
耕桑營建規制日益周詳而明備葢自三代以來
未有如
[000-31b]
今日者總由我
皇上聖神繼述道一風同是以景星慶雲嘉祥疊見唐
虞之盛無以加兹當此時而使蜀志猶闕焉未備
將何以表文運之熾昌昭重熙之累洽乎由是凛
遵
諭㫖遴委賢員以永寧道劉嵩齡總其務布政司劉應
鼎督其成并延聘老成紳士博雅工文者若而人
孰挈厥綱孰條厥目務令謹嚴以立法簡覈以述
[000-32a]
事雅馴以鑄詞勿濫勿遺矢公矢慎今者編輯既
竣聿觀厥成可備西蜀一省之全書用彰
聖朝萬年之徳教於以繼禹貢職方之後其庶幾焉臣/
謹序
雍正十一年冬十月巡撫四川等處地方提督軍
務都察院右僉都御史降三級又降一級留任紀
録三次臣/憲徳譔
[000-33a]
四川通志序
乙卯秋九月四川通志剞劂垂成藩司竇啓瑛先
持其鑴就者若干巻賫騐曰俟彊域兵制驛傳舖
遞四𩔖漸次告竣即裝潢成帙請呈
御覽竊惟我
國家
聖聖相承漸仁摩義重熙累洽海宇昇平其間毓秀鍾靈
應
[000-33b]
景運而篤生不特垂紳搢笏者文章政事彪炳一時
即闤闠閨幃沐浴
教澤孝友節義各著其竒固已史不勝書指不勝屈
矣
天子勤求於上衆臣工敷奏於下設官分職彊理寰區
因地制宜凖今酌古沿革損益較之徃昔尢稱盡
善盡羙而徳威逺播雕題鑿齒之域鳥言卉服之
鄉無不歸附版圖輸誠納貢海隅出日中外一家
[000-34a]
是人文之盛建制之隆幅之廣誠未有如我
朝者也雍正六年欽奉
上諭各省督撫大吏咸修省志以備一統志之採擇
而川志脫稿於雍正十一年之九月前督
臣黄廷桂前撫臣憲徳恭繕進呈命工雕
開及今将竣恭逢我
皇上嗣登大寶之初適副繼志述事之至意甚盛典也
憶臣/前待罪陜臬值秦省全志校訂伊始洊晉藩
[000-34b]
任并與提調之責書成䖍泐蕪詞綴於簡末附垂
不朽嗣膺
簡命署篆楚撫則楚志久備又得按籍而稽以識山川
風土之盛今年春調撫西川假道關中歴雲棧登
劒閣俯視全蜀生齒日庶老㓜恬熙舉凡密箐深
林椎髻跣足素稱頑梗者今皆蒸蒸向化太和之
氣布滿蠶叢猗歟休哉黎民於變一道同風何以
無逺弗屆也兹披閲志乘見其廣搜博集綱舉目
[000-35a]
張不濫不遺允符體式流覽人物發潛徳之光化
民而礪俗也考核建制見聯絡之密捍外而備内
也計度幅則聲教覃敷豚魚之孚格輿圖之式
廓也官斯土者鑒往事以為興除際
昌期而勤撫字胥於志乎是頼矣臣/遭逢
聖世目覩三省纂修鉅典以昭萬年車書之統以成百
代羙備之編謹拜手稽首颺言於簡端
巡撫四川等處地方提督軍務都察院右副都御
[000-35b]
史加四級紀録七次臣/楊馝謹序
[000-36a]
四川通志序
竊聞聖門之論治道其要在富之教之而帝舜之
命臯陶則曰明於五刑以弼五教故居刑名之職
者實有化導斯民之責焉臣如蘭/自慚愚陋深受
國恩任四川臬司者已半載矣伏念蜀中土田日闢
户口日蕃其間土著之民風氣質直而椎魯之習
亦所不免至於秦楚諸省僑寄尢多間有險健之
軰敢於干紀而囂然於有司之廷者因思所以獄
[000-36b]
訟衰息風俗茂羙之道而益嘆化導之方不可以
已也粤稽李冰治水文翁興學以來其漸開富教
之端者備載蜀志蜀志修於康熙十年又奉
世宗憲皇帝詔令重纂於古今事蹟粲然陳列其中如姜
詩李令伯之孝思萇宏巴蔓子之忠義以暨節烈
之風友愛之雅代不乏人是蜀中風俗原非澆漓
者比也第慮五方雜處薰蕕同器雖抱淳良之質
往往被其漸染而不自覺臣蒞任以來率諸郡邑
[000-37a]
有司奉宣
徳意勤懇而訓誨之動以為人子為人臣之大義使知
尊尊而親親且隨時隨事養其亷恥開其䝉蔽而
要歸於睦婣任䘏之㫖至於流寓中一二莠民則
嚴加懲創凡以安善良也今
聖天子聲教誕敷民氣和樂固已無此疆爾界陳常於
時夏矣蜀介邊陲文獻闕略窮鄉僻壤於禮樂詩
書之澤未盡深知是在身任地方者加意化導使
[000-37b]
椎魯之質共知親遜而並使各省僑居之衆與蜀
中土著者俱為飲和食徳之民詎不休歟夫沃野
千里四方輻輳富庶之餘以教為急維臣/不材於
昔賢治蜀之道未之逮也而竊有志焉總在常存
李冰文翁愛育斯民之心兼倣諸葛武侯法行知
恩之意庶可以求當於明刑弼教之萬一也其敢
不撫是編而蚤夜孜孜也哉臣/謹序
四川等處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臣/李如蘭謹撰
[000-38a]
四川舊志序
明楊慎藝文志序
余嘗讀左太冲賦蜀都云江漢炳靈世載其英蔚
若相如皭若君平王褒韡韡而秀發揚雄含章而
挺生自漢而下文章之盛無出於四子矣然豈徒
四海考儁游談為譽哉文之傳事之傳也去今千
七百年而談漢事如昨日繄四子之文也文乎文
乎其可諼乎若夫陳子昂懸文宗之正鵠李太白
[000-38b]
曜風雅之絶麟東坡雄辨則孟氏之鋒距邵菴詩
律比漢廷之老吏繼炳靈而躡蹤感掞藻而騁轡
與為多矣况子安少陵薄遊徧乎三巴石湖放翁
篇詠洎乎百濮其原本山川極命草木亦楚材晉
用秦渠韓利矣先君子在館閣日嘗取袁説友所
著成都文𩔖李光所編固陵文𩔖及成都丙丁兩
記輿地紀勝一書上下旁搜左右采獲欲纂為蜀
文獻志而未果也悼手澤之如新悵往志之未紹
[000-39a]
罪謫南裔十有八年辛丑之春值捧戎檄暫過故
都大中丞東阜劉公禮聘舊史氏玉壘王君舜卿
方洲楊君實卿編録全志而謬以藝文一局委之
慎乃檢故簏探行篋叅之近志復采諸家擇其菁
華褫其煩重拾其遺逸翦彼稂稗支郡列邑各以
乘上又得漢大守樊敏碑於蘆山漢孝廉桺莊敏
碑於黔江文無銷訛刻猶古剞東阜公喜曰漢碑
之傳於今中原亦掃跡矣乃今得兹於逺邦不謂
[000-39b]
斯舉之獲乎唐宋以下遺文墜翰駢出横陳實繁
有昈乃博選而約載之為巻尚盈七十中間凡名
宦遊士篇詠關於蜀者載之若蜀人作僅一篇傳
者非關於蜀亦得載焉用程篁墩新安之文獻志
例也諸家全集如杜與蘇盛行於世者祇載百一
從吕成公文鑑例也同時年近諸大老之作皆不
敢録以避去取之嫌循海虞吳敏徳文章辨體例
也開局於靜居寺宋方二公祠始事以八月乙卯
[000-40a]
日竣事以九月甲申自角匝軫廿八日以畢食時
而成既愧劉安之㨗懸金以市又乏吕覽之精乃
屬鄉進士劉大昌周遜校正而付之梓人昔漢代
文治興之者文翁禮殿之圖後世建學倣焉七十
子之名馬遷之立傳徴焉當時號為西南齊魯岷
峨洙泗文之有關於道若此文翁之功不可誣也
繼文翁而作者今之阜翁歟獨愧慎華顛白紛舊
植荒落不足以揚四子之芬而成一邦之史也恕
[000-40b]
其不敏補其未備尚有冀吾黨之助焉
王元正蜀志序
四川志成正反覆閲之乃告東阜公曰惟公膺命
九重撫綏西蜀開誠布公柔逺能邇經綸展於久
練之餘英華揮諸事業之大者矣乃於政暇因覩
舊乗則嘆夫援古者資史記論物者本漢書古之
人汲於載記而不遺餘力者葢事弗著而無稽世
有傳而可據是故杞宋無徴尼父發嘆綱目既出
[000-41a]
千古仰勤其所由來深矣矧兹蜀省奧壤名區茍
或因仍簡略奚以信後詔今乃遣文學敦聘禮方
洲楊子由遂寧先至升菴楊子由新都繼至元正
則由茂林後至假居宋祠分局從事方洲幾一月
告完以先去升菴幾兩月告完而亦去元正則匝
三月始得告成而後去夫英邁與衰憊殊科多識
與膚學異品二子者宏識髙才以良史秉名管完
之速而歸之先固宜正則驚駘敢云學步乃維流
[000-41b]
火之月及於初元之冬大肆簡袠之搜方落鉛槧
之手凡例本諸一統志遵其制也稽舊志而稍増
入者補其遺也至若順慶無府志廣安無州志又
或邑志具而復闕者亦多竟忘苦心不免廢日草
創而已潤色未能幸托名於梨棗敢懸金於都市
是志也我東阜公暨合州侍御公創意舉之未幾
合州竣事北上狷齋侍御公代按斯土而左右之
兹乃繕録成編總十有六巻立論十有三篇統冀
[000-42a]
髙明牖我昏陋
吳之皥序
誌古郡國史也山川風物政事人文載焉今昭代
史秉筆需人顧往往珥彤所闕而散見於方聞野
記足藉證者則省志所以備外史也曩予職在治
書曾蓄數㕑以其半貯本朝列聖實録半貯各省
志以叅觀風㑹考獻徴文不徒供臥遊而已一時
屈指信史如粤之𫝊以紫溪武功之𫝊以徳涵蜀
[000-42b]
之𫝊以升菴玉壘方洲三太史獨藝文出升菴手
選網羅金石鼎彝秦漢之文幾盡竟可單𫝊太平
清話亦稱其立例最古非他誌所及可知也洎叱
馭入蜀縁巫峽經字流遊目岷嶓迴騶劒表訪鼈
靈魚帝之奧區揖峨眉青城於天上行部之餘得
於覩記覺向之披讀猶淺而遍覔古本以證嚮竒
邃已不可復得緣萬厯初禩重修漸增沿革其釐
正之功固不可誣而藝文裁却强半晦蝕之累亦
[000-43a]
不細矣由己卯來更四十年亡得覩升菴之遺者
則亦蜀文一厄塞也予亟謀重梓頼督學杜君雅
與同嗜搜購古本得二三殘牘凑之幸斷圭復完
恨原日筆譌刀誤殊多魯魚况嵗久漫漶難以竟
讀遂檄諸帳下士揀其品識超韻者司編校焉藩
轄陳君欣措貲費諸各捐俸贖佐之以勷厥成開
局數閲月於前人物職官科甲經略等誌合新舊
本互有絓漏今㸃定而𩔖增之若平播剙設征南
[000-43b]
善後皆宜綴入惟藝文雖隻字必仍纖誤必考乃
杜君更出心裁補續新藝若干巻俾成全書其補
者或當日偶遺非故遺之也葢瑤氈怪牒其錯彩
出世有後先即如花蘂之集拾於敝紙若不經安
國拈出誌何得而有之又如唐元宗刻劒閣詩剥
落莓蘚升菴録入詩品而誌反不載由此而推遺
編敗碣之見於纂誌後者間有矣補之良不容己
而文與世隆代有作者不續之其又何觀至於博
[000-44a]
摭郡邑之文凡家乘野榻足光兹典者其遺之也
微杜君之左癖不至是事竣藩臬虛首簡以遲予
語予惟蜀九州之上遊於形勢居其上於風氣則
開其先其地脈迢遞逶迤注吳魏閩越而極受之
者一若斬新特地窮妍殫工而不知其開之何從
乃蜀人亦若不口其先者猶之竒貨然每騰艷於
所聚而産處反得平平予非故為此語以張蜀也
身歴其境乃知勝甲海内偶舉一山而業已崑崙
[000-44b]
伯仲矣他無不開先領異者以故塗山石組實開
幅化碧埋輪實開義烈武宗吉甫文祖淵雲射
洪彰明律揚初盛眉山父子綺思禪解不落二頭
此聊指其一二剙獲者若鉅而鬚眉之士細而香
奩之英有不出出必開先競秀當自展巻得之昔
王逸少慕蜀山川諸竒疑子雲太冲所賦殊未備
悉髙賢豔慕從古已然而予謂足備外史正意列
國之語可以傳經十五國之風可以觀世皆取其
[000-45a]
人與事之表表者豈僅謂城池賦役建置攻守之
故與武鄉文饒軰之宦蹟足資一方考鏡已哉博
雅君子當紙貴於是編云
杜應芳序
蜀志凡三被修初正徳戊寅次嘉靖辛丑次萬厯
己卯戊寅志居體要猶之椎輪也辛丑志出三先
生手而藝文獨屬楊太史用修增華加麗令雒陽
紙貴己卯補緝維勤芟剔過半得無疥壁之見哉
[000-45b]
中丞饒公直指吳公慨然興文旁求舊本得什之
七八乃應芳遍搆復得二三珠還劒合事良不偶
教下亟刻藝文庶幾雲漢昭回于天其他秩官人
物經略沿革之𩔖因例編入而藝文竊續焉惟是
火藜雖懸風葉難掃二三子殫厥校讐良工心苦
已賈餘勇大肆蒐羅長此蠹魚漸成脈望用修有
知何如撫掌矣夫志猶史也志備一隅史備天下
同一觀耳惟子長史記其事竒其文竒書亦因以
[000-46a]
竒近日弇州謂千載有子長千載不能為史記是
何言與何可令蜀聞之葢石紐湔山神功也鼈城
魚復異績也躍井化泥至性也破琴滌器詎文也
他如錦江玉壘火井鹽泉江珠瑕英側生旁挺豈
罄竹堪書郄車易載者用修生而靈穎蚤窺中祕
纔施采綴便覺陸離横絶安在子長不世出史記
遂罷響哉二三子為用修忠臣披文相質富有日
新方之史記殆小司馬索隠褚先生補遺與而予
[000-46b]
上下千載更有感於蜀之盛也子長固良史才然
足跡徧天下必西瞻蜀之岷山及離堆而後已彼
得於涉歴者猶若是况生居其鄉逢右文之世探
禹穴發西蔵如集珍元圃操斧鄧林也即欲不嫓
媺子長胡可讓焉雖然職方所掌不廢風謠入關
之収必先圖籍志之繫本計尚矣兩臺為蜀畫長
久集思廣益順風招之而大叅陳公掞五鳯文施
三乘力佐費董工副在名山期偕不朽記不云乎
[000-47a]
耆欲將至有開必先易之言曰水流濕火就燥各
以其𩔖也余何幸親見之
王廷瞻序
予甞覽觀岷峨之地直坤維而躔井絡昔人稱為
天府奥區云自神禹發祥叢帝闢國詩書所述詳
矣逮武王牧野之師庸蜀羌髳微盧彭濮悉共戎
旅入漢卿雲軰始翩然以文藻翺翔西京其鋪張
皇業掞述休羙綦盛然未有勒成一代之史以彪
[000-47b]
炳來禩者君子每劣其無以張蜀也孔明經略西
土慨然有感於兹乃秦子勑軰有良史才然戎馬
劻勷未遑注厝及晉陳承祚常道將始各譔一家
言説者謂陳失之誣常失之瑣唐宋以來有為古
今集記蜀檮杌諸編者亦或卑卑無甚髙論殆不
若晉二氏猶蔚然翼蜀而馳也嗟嗟志何容易哉
明興御寓道化翔洽成化中侍御瑞陽熊公始創
蜀志嘉靖初撫臺東阜劉公侍御金川王公聘升
[000-48a]
菴玉壘方洲三太史續修之迄今刻已漫漶不可
讀矧四十年來嵗月綿邈無論宦轍賢科蟬聯苞
次而興革之大者若龍安改府隆昌剙縣建武立
學及近年都蠻之蕩平白草人荒諸番之歸順建
昌□玀諸夷之底靖咸我皇靈赫弈炳烺是烏可
弗志乎哉爰與侍御養純虞公商之下藩省議行
焉於是檄敘州府同知魏樸如成都府推官游朴
暨諸文學董良遂等開局纂輯復檄督學副使郭
[000-48b]
棐總其事將就緒乃養純公以秩滿入侍輦下而
侍御鳴宇薛公來代謂兹鉅典義不可緩益注意
趣之志既成予與鳴宇公叅訂焉付之梓僉謂予
當有言弁諸端簡業不獲辭則甞謂志與史體異
而以垂勸鑒則同葢政莫大於經時教莫重於宏
化誼莫嚴於稽古事莫要於宜民斯四者非志曷
觀焉是故匪精匪覈罔以考𠂻惟信惟裁乃克𫝊
逺兹編大都遵明一統志例其仍三太史之舊者
[000-49a]
十七刪舊之繁而增入新事者十三其鏟謬訂譌
以底於信尢惓惓諄篤焉至附入近年諸經略地
方機宜則有關於國事民事甚大誠足補前志所
未備而為一方之信史也已予故樂為序之亦以
告後之嗣修者是役也左布政使劉庠右布政使
李江按察使胡定左叅政兼按察使吳善左叅政
蔡叔逵副使楊一桂周大烈史嗣元范崙僉事李
薦佳黄徳洋丁元復田樂義王埏署都指揮僉事
[000-49b]
陳道皆疇咨襄事殫心綜理例得備書云
郭棐序
萬厯七禩嵗在己卯皇仁浹洽蜀宇輯寧時維巡
撫黄岡王公巡按義烏虞公相與協心抒猷以康
黎庶既標鴻業爰考稗乘顧念蜀居坤維號稱天
府自神禹肇夏吉甫輔周勲烈匪彝流風斯邈典
謨方貢書述綦詳江漢蒸民詩聲溢著此蜀文獻
之所從來逖矣秦資其富以兼七雄漢階其力遂
[000-50a]
奄四海於是司馬相如揚子雲左太冲任文公等
各述所聞用存故典及陳承祚别紀耆舊至常道
將備志華陽下逮趙閲道之集古今張唐英之編
檮杌唐求之緝圖經李文子之譔蜀鑑咸極蒐羅
足垂觀勸繄我昭代運際嘉隆道化丕宏倫物宣
朗時有玉壘王氏升菴楊氏方洲楊氏並摛鳯藻
各擅麟書騁厥菁華咸臻元妙然才髙而綜核或
疎嵗多而漫漶殊甚矧兹相曠四十餘秋世治之
[000-50b]
綸時政之經因革獻徴之彪著科第之駢聯倘缺
弗書後將何考乃檄敘州府同知魏樸如成都府
推官游朴及文學董良遂戈一龍劉止彭師古楊
秉鉞李承霧彭應元等開局於濓洛大儒祠搜摭
故實旁採藝文凡諸郡邑各以牒上而成都府知
府張大器成都縣知縣印一中華陽縣知縣唐棟
咸鳩籍供餼聿勤夙夜凡五閲月編次稍成則檄
今左布政使劉公庠右布政使李公江曰咨惟習
[000-51a]
蜀敷猷宜統厥任申檄提學副使棐曰廣厲學官
修明掌故兹其大者惟爾總校之以終厥成功棐
承檄惴惴唯弗稱是懼乃於秋杪大比事竣始克
受簡則作而嘆曰奕奕蜀都赫赫獻籍聖賢神明
之淵宅也金躔玉壘之奥區也厥省乗實鉅且
重奈何容易哉乃固扄窮晷殫精凝思刪譌訂誣
芟繁補闕又閱五盈始告成事時則御史虞公政
竣入朝以今御史福清薛公代既至鋭情志事益
[000-51b]
毖且篤庚辰首春以完帙上兩臺咸報曰可軫兹
鉅典且戒梓人式昭往休用闡來鏡棐謹撰次為
小序焉序曰軒轅畫州神禹底績周秦綿邈㝢縣
分析峩峩蜀都氓萌允殖皇哉唐哉天府之域述
沿革第一翳古炎帝申命正黎三辰肇敘七政翕
齊煌煌鶉首實次蜀西察變授時奠兹坤維述分
野第二嶫蜀國蜿蜒龍蟠西崢岷嶺東阻䕫門
來關霄倚劒閣雲盤是稱金城徳守孔安述形勝
[000-52a]
第三蜀城磝磝鬱若鳯翺祥徴龜出義慎虎牢諸
郡連綿百雉崇髙永言保障長屹江臯述城郭第
四惟蜀自昔生齒滋繁周從牧誓漢驅項頑際兹
宣朗宜䘏艱難何以蕃之國命攸關述户口第五
蜀稱沃壤粒兹蒸民厥田維上厥賦維均義却繭
絲以阜閭闉是在司牧無貳爾心述田賦第六赫
赫禹功石紐發祥桓桓昭烈漢胄克昌倬彼正統
爛然徽章帝驟王馳植我天常述國紀第七岷峨
[000-52b]
錯峙屏翰丕隆獻殿肇封詩禮是崇毖兹侯度恪
爾孝忠匹休三代帶礪穹窿述藩封第八世化代
遷忠文迭創蜀次井參風多質戇俗乃樸野士則
倜儻斲雕還淳職在□磢述風俗第九岷峨矗矗
江漢洋洋水存亷讓山辨隂陽靈氛翕發雲靄髙
驤鬱兹西南繡錯虬翔述山川第十山澤蘊崇土
毛是出維此職方獻彼珍錯蜀壤所宜桑麻孔獲
節以阜民君子攸度述方産第十一設官分職為
[000-53a]
國之程法嚴位署義慎經營蠱則修飾壯則儀刑
君子居之攸芋攸寧述公署第十二漢代尊經文
翁化蜀比齊埒魯仁摩義育士際昭明率循軌鵠
棫樸菁莪彬彬郁郁述學校第十三賢轍攸經爰
有創立以時觀省亦節勞逸錦官峩峩籌邊屹屹
曩範如存來驂可匹述宫室第十四易嚴禦暴詩
羙為梁民無病涉邊有隄防鄭輿非惠張銘則當
時成慎守終焉允臧述關梁第十五桓桓禹功赫
[000-53b]
赫江瀆祀事孔殷徳休若燭凡百明禋彝典攸屬
孔惠孔時靡滛靡黷述祠廟第十六昭烈經營惠
陵巋若禁採崇封政之筦橐羣哲斯蔵九泉可作
以時修之罔滋蓁落述陵墓第十七勝域雄區標
𫝊自昔陵谷時遷桑田代易以兹有盡視彼無斁
因名紀思滮流罔極述古蹟第十八維皇經國設
官分職位有崇卑義均休戚曷以擾民惟仁是亟
鑒戒在兹毖哉羣辟述職官第十九業業筦樞煌
[000-54a]
煌圭組夐樹勲庸丕彰矩矱代有循良嗣繩步武
暐鴻名式兹西土述名宦第二十
遡蜀川遥
馳簦笈岷山錦水代有賢蹟鴻以逺弋鳯爰栖棘
悠悠芳躅江山增色述流寓第二十一賢科㧞儁
制肇有唐自宋及明蔚然炳烺鳯鳴髙梧驥騰康
莊得士之盛前葉罕方述科第第二十二岷嶓毓
粹江漢炳靈虎嘯風冽龍騰雲蒸濟濟鉅公斌斌
名卿徳馨埒羙王國之楨述人物第二十三周詠
[000-54b]
白駒莊寶靈龜秉我明哲養兹天倪白雲蒼茫紫
芝葳甤永矢弗諼榮名兩遺述隠逸第二十四百
行之原萬事之紀厥惟孝義君子所履抗表湧泉
漆身歿齒順變雖殊芳馨並羙述孝義第二十五
關雎起咏江漢覃風孀操接袂坤輿所鍾懷瑾茹
荼持以令終懿兹貞媛世異名崇述列女第二十
六眉峯雲臺仙靈所都竒𫝊寰宇實蕃緇徒三乘
筏邈萬刧輪徂子不語怪世何泊乎述仙釋第二
[000-55a]
十七國任師帥維以勤民匪抒經畫曷助陶甄蜀
山險塞奸宄陵憑懷柔廓清實藉鴻勲述經略第
二十八雈苻之濱爰多狺獍災祥之來儼示修警
凡厥纖曲有關時政蒐攬靡遺鑒觀斯境述雜記
第二十九元黄融結沱潛毓靈咸摛白鳯各吐元
精源開四子派衍羣英豈伊蜀珍允為國禎述藝
文第三十終焉總之省志為目十郡縣志目二十
有二經略志目二十有一雜記目五文目二十有
[000-55b]
五詩目十有四為巻共三十有六體則一仍乎舊
事變兼紀乎新顧惟鼯技非長豹斑寡識尚冀名
賢廓所未逮云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