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1a]
欽定四庫全書
山西通志卷一百三十九
人物三十/九 文苑四/
蒲州府
國朝
王巖正字惟肖號歴陽猗氏縣人巖正世家子早有文
名文翔鳯孔貞運胥賞之前庚午舉於鄉闖賊逼授
偽職佯疾以智免順治己丑土冦陷城將屠令家遣
[139-1b]
諜者説以利害已而令操兵至單騎前迎説以民無
反狀令與猗民胥賴之雅嗜宋大儒書立觀生書院
父光禄嘗著五經窮抄出入與偕亂後刋以訓承學
士著四書翼抄周易翼抄四書人物彚考周易圖説
性理増刪數十卷
王含光字表樸號似鶴猗氏人春楨子幼孤受教於祖
珍吾前辛未進士初授行人詣闕陳母節䝉恩建坊
自珍吾至含光進士三世行人亦三世云順治中以
[139-2a]
按部者薦授儀制司員外歴考功文選司郎中轉河
南按察使居官清慎終始如一工詩七言近體擅名
一時又工畫
王含真字樸齋號寅若猗氏縣人幼穎悟工文章髫年
餼於庠中乙夘鄉試丙辰成進士戊午舉博學宏詞
戊辰赴銓疾作卒含真學有根柢與人言率本諸經
好義樂施知舊多賴以舉火嘗建尊經閣聚邑文士
月試之如舉場例胥於我乎館穀猗氏學滋興當舉
[139-2b]
博學宏詞時以父巖徴齒高不欲去父促之不得已
就試試畢即日馳歸父卒雞骨苫居見者胥嘆其孝
殁之日邑人無識不識胥為流涕
郭九㑹字繹兹猗氏縣人性警敏雅好讀書年十三入
城輙袖書以從返輙緣途雒誦以為常中康熙己酉
鄉試第一墨義出都人士爭𫝊誦之乆困公車學益
淹博詩古文辭日益工著存草二十卷授臨安知縣
以嚴勤為治嘗謂嚴則人知有刑後將無刑勤則我
[139-3a]
知有事後將無事臨安俗健鬬號打降又多構墳山
訟至是俗一變後解組歸手不釋卷指授後學不少
倦易簀時以一盂自酌吟少陵自知白髪非春事至
且盡芳樽四字氣遂不屬葢翛然去來之際如此弟
九同己夘庚辰聨雋進士官新野知縣亦號沈靜
王恭先字孝伯號一峯臨晉縣人父廣文萬基高才不
第前丁夘試猗氏令曹暹夢萬基舉首則恭先始生
之年也順治辛夘恭先果舉山西第一己亥成進士
[139-3b]
授河間府推官缺裁補崇明知縣崇學校滌煩苛減
苖糧三百石有竒以鐫級歸恭先嘗偕邑人李世惪
安邑周訓成讀書南山柏梯寺又涉江淮游呉㑹入
闗眺終南北走朔方南盡漢沔在崇明以校士入金
陵購經史子集梱載以歸盡發篋衍藏弆日夜編摩
詩文以韓蘇陸虞為宗嘗讀遺山滄海横流却是誰
句慨然太息慕髙達夫五十學詩輯詩文曰慕適軒
集晩年曰老學庵集修臨晉縣志簡而贍覆具史家
[139-4a]
體裁
呉雯字天章蒲州人性至孝事母暨祖祖母胥安其養
嗜讀書鍵户永樂鎮讀父學正允升藏弆不懈益勤
乆之於經史秦漢暨唐宋元明諸作者源流同異悉
能確指其故不屑為帖括家言戊午舉博學宏詞臨
朐馮相國新城王司冦讀其所作詩文大加賞嘆晩
年築室谷口家日貧詩日工著蓮洋集若干卷行於
世
[139-4b]
謝陳常字文洽臨晉人甲子中鄉試乙丑成進士選翰
林院庶吉士授編修充丙子廣東鄉試主考請告歸
里以病卒於家陳常善文章工書法鄉舉時座主為
趙太史執信趙以古學名海内鮮所推許得陳常文
亟加嘆賞舉進士與仇兆鰲孫勷俞長城諸公稱同
年生横騖獨立當世推為文雄典試粤中得陳鶚薦
為第一其他名士若呉山帶等搜羅無遺居父母喪
矯陋俗循古禮尤為大雅樂道不置云
[139-5a]
楊于階字繩我榮河縣人潛心理學日玩太極西銘諸
書窗草盆魚俯仰有自得之趣閲四十年不履城市
八十五嵗無病卒弟子張孝亷殿珠三十餘人為樹
碑於墓上
郭嶷然字石潛號栢崖榮河人餼於庠博綜經籍著中
庸衍義河洛經世地理中庸諸書栢崖稿亦成一家
言
遼州
[139-5b]
金
趙岐遼州人明昌五年為襄垣令威惠並施吏民懐畏
工詩為時所重
沁州
元
王忠武鄉人少穎悟力學事母以孝聞平生崇正闢邪
鄉黨推為端士云
任斗南武鄉人貢生少負文名邑中碑銘多出其手子
[139-6a]
原明初舉人歴官吏部右侍郎
明
朱遜沁源人宣徳間舉鄉試第一官乾州學正志趣高
潔棄官歸優游林下閉戸歌風者二十餘年號南石
居士
國朝
程康莊字崑崙武鄉人工文陳大士羅文止楊子常胥
稱之前乙亥選貢
[139-6b]
國朝任鎮江府通判攝大營理事官治訟不少偏民甚
賴之公餘與諸生賦詩論文無虚日遷安慶府同知
左遷耀州知州
趙三麒字乾符武鄉縣人順治戊子拔貢授桂陽州同
知補泰州擢同州知州補横州致仕歸三麒幼穎異
讀書過目不忘長肄父廷汴兄天麒訓博綜典籍能
窺古作者立言指趣文名藉甚起幕佐洊涖民社所
至以循卓著有彈琴栽花遺風案牘暇輙潛心書史
[139-7a]
嘗讀兩漢循吏𫝊掩卷太息者乆之既歸寖衰耄猶
手一卷不釋謁文者屨滿戸外嘗偕張文舉魏惠菴
諸公㑹飲三樂堂年胥八十餘嵗時人羨之號為漳
濵八老著似園集楚游草牧同紀略醫脈繫辭諸書
藏於家
平定府
宋
侯可字無可道濟子少以氣節自喜既壯篤志為學博
[139-7b]
極羣書聲聞四馳尤熟於西北形勢開渭源地八百
頃猝與敵遇分其騎為三髙幟徐行敵不敢動以討
儂智高功拜武爵不就改文資歴大理寺評事遷殿
中丞皆有異績生平以勸學新民為己任晩究心於
天人性命之學喜規人過寓居華隂自陜以西學者
莫不宗之
侯仲良字師聖盂縣人可子仲良與二程為中表弟兄
邃心性理初從伊川學未悟乃策杖訪濓溪濓溪留
[139-8a]
之對榻夜談越三日自謂有得如見天之廣大往質
伊川伊川訝其不凡曰非從濓溪來邪後遊荆門胡
文定公重之留與為隣嘗遺書楊大諫曰侯仲良者
去春自荆門遺卒甲馬之中脱身相就於漳水之濵
今已兩年其安於羇苦守節不移固所未有至於論
講經術則通貫不窮商略時事則纎㣲皆察方值艱
難使此輩身老貧賤亦良可慨尋卒所著有論語説
及雅言行世
[139-8b]
張紹先博綜羣書登元祐二年進士擢將作少監轉翰
林承㫖以文學著名
金
楊恕雲翼子平定人元好問上耶律中書同賈廷揚薦
為翰林院待制
郜知章家世業儒有詩名與司業王嗣能齊名
楊著平定人為本州教授金亡聶侯招延之以教鄉里
子弟守節不仕自號嘉山逸人
[139-9a]
元
顧彦逢平定人博覽羣經長於諷詠兄彦恭為詹事校
書郎彦逢與齊名世號二顧
明
王逢字原夫樂平縣人博極羣書不喜為口耳學從洪
公野谷窮究元本與呉存何英余進諸人以理學相
砥礪永樂間廷臣交薦不起宣徳嗣位熟逢名授福
陽訓導亦不赴已復以明經强起之召見便殿論禮
[139-9b]
樂娓娓數千言次日復召見問兜鍪字不對徑辭出
歸卧蓬户甕牖間終其身學者稱松塢先生
閻璽壽陽人幼讀書能默㑹其意為文不事雕琢而矩
度秩然成化乙酉舉於鄉益肆力於學甲辰登進士
與王虎谷喬白巖王晉溪諸人齊名授户部主事兼
理鈔闗商税羨餘毫不取陞河南潁州兵備副使守
正不阿為劉瑾所陷瑾誅交薦不起卒於家士論惜
之
[139-10a]
袁萬里壽陽人嘉靖壬午舉人少穎異讀書日記數千
言鄉舉後入國學所交盡天下知名士歸益閉户於
五經諸史悉加探討嘗悼古禮樂及康節數學不𫝊
欲取朱子儀禮蔡元定律呂新書邵子皇極經世纂
為一書以示後學未成遽卒年甫三十一所著律呂
増註黄鐘積算圖藏於家
郭紘平定人嘉靖壬午以易魁山西戊戌以尚書登進
士累官戸部員外郎紘生有異質四嵗時有偶示以
[139-10b]
字者即識之不忘讀書窮極理要工書法尤長於詩
及官計曹與薦紳先生上下其議論衆皆斂手推服
當世文章鉅公如許公松皋喬公白巖咸忘分下交
與為唱和而喬所謂文似左氏詞類屈平者今所流
𫝊晉公子廟碑三儀廟記猶可少見其概云
李應箕平定人初受業於高陵呂柟壁書志顔學伊四
字柟曰李生少年美質篤志於道何患不到聖賢地
位授狄道知縣與典史楊繼盛並以名節相高父雙
[139-11a]
崖卒於任所貧僅舉櫬謝絶賻賄人稱為孝亷
國朝
白𦙍彩字居實平定州人幼讀書過目成誦嘗從書肆
中翻閲制義歸而錄之不少訛號高才生性醇謹斂
束繩墨然觸意氣輒前不少挫晩年鍵户測魚村中
時教授生徒資束脯以自給而嗜詩特甚上下三唐
沈潛反覆論詩能獨闢畦徑賦古近體尤有事外逺
致晉人所謂時時舌上吐青蓮者也詩載晉四人集
[139-11b]
中
武承謨字劭孟盂縣人己夘庚辰聨雋進士知大庾縣
事艱歸復知新安無錫縣卒於官承謨性嚴毅不突
梯脂韋以徇人鍵户讀書世事泊如也釋褐後雒誦
不輟問業者恒屨滿戸外間遇誣構陶如也三起為
縣令所至能洞民疾苦在大庾嘗䕶理府篆斧劈理
解案無留牘無錫煩劇稱難治刻厲不少懈而涖政
浹朞民胥宜之其卒也識者惜未盡其才
[139-12a]
甄昭字子布平定州人舉庚午解元丁丑進士官翰林
院庶吉士出為玉山縣知縣卒於官昭生有雋才好
讀書所交盡天下知名士為諸生時與儕輩游目上
視向空切切語無一足當意者在館中矯尾厲角見
人低頭緩步輒目笑不自禁及出宰百里噢咻疾苦
能以古訓牖民君子以為難
忻州
魏
[139-12b]
梁越字元覽新興人博通經𫝊性純和魏初為禮經博
士道武以其謹厚遷上大夫令授諸皇子經書明元
初以師傅恩賜爵祝阿侯出為雁門太守獲白雀以
獻拜光禄大夫卒
金
元徳明號東巖秀容人唐禮部侍郎結之後幼讀書鄙
事不挂口誠實樂易洞見肺腑布衣蔬食家人不敢
以生理累之僮奴竊拾東家立督令還人負債往
[139-13a]
往折券累舉不第放浪山水間終於家工詩清美圓
熟集三卷
孫九鼎字國鎮忻州定襄人天㑹六年經義第一在太
學時遊金明作詩云片片桃花逐水流東風吹上木
蘭舟隔溪紅粉休相認年少孫郎不姓劉弟九疇億
胥有名三人同榜吴彦高贈九鼎詩云孫郎有重名
談笑取公卿清廟瑟三歎齊房芝九莖其為名流稱
道如此忻州文𣲖九鼎指授功為多年八十餘卒
[139-13b]
趙元字宣之定襄人經童出身調鞏西簿未幾失明自
少博通書𫝊作詩有規矩泰和後有詩名河東李屏
山為賦愚軒有落筆突兀無黄初之句愚軒元自號
也用是名益重南渡後往來洛西山中趙閒閒雷御
史王子文許至忠崔懐祖皆愛之所至必虚左以待
為人有材幹處事詳雅既病廢無所營為萬慮一歸
於詩故詩益工若其五言平淡處機趣渾若天成他
人未易造也元遺山稱張參政澄嘗從趙宜之學故
[139-14a]
詩文皆有律度其見推許如此子顒有隠節
王萬鍾字元卿秀容人父甫字用之通經史淳質有儒
行貧居不蔽風雨而絃誦聲不絶亦以知醫見稱兄
萬石字器玉住太學有賦聲萬鍾少有逸才讀書有
後先不欲速成詩文閒適似其為人客至清談終日
人不敢以俗事凂之與同郡田徳秀齊名號王田評
者謂規製宏博王不及田而瀟洒無塵土氣田亦非
王比也古詩尤蕭散有自得趣兵燹中皆亡失初貞
[139-14b]
祐二年甫殁與萬石居平晉金城里明年兵復至萬
石被害萬鍾欲収塟之時游騎充斥親舊勸勿往萬
鍾流涕而去尋被禍年二十七人甚哀之
明
郭瑄定襄人參政麟子永樂辛夘舉人麟官開封時與
薛文清父貞同官瑄因與文清為文字交潛心性命
後官左春坊左贊善
傅新徳字明甫定襄人生有夙慧舉萬厯戊子解元明
[139-15a]
年成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授檢討教習内書堂充
乙未㑹試同考官冊封山西寧河王遷南京國子監
司業掌監事著誡朂淺言示諸生凡監中支剩羨銀
悉報上助大工遷右春坊右中允以外艱歸服除念
母春秋高請終養部議不可母復促之北上因補原
官是嵗典江南鄉試尋遷右春坊右諭徳兼翰林院
侍講掌坊事再遷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院侍讀最
後遷太常寺卿管國子監祭酒事模範端嚴科條詳
[139-15b]
密沐其教者皆奮起為時聞人既嬰病五疏乞休未
允卒於官嘗手錄性理諸書潛心玩索言動取與無
或茍贈禮部右侍郎諡文恪
李䊔字浄芳靜樂人潛心理學凡有益身心之句書壁
觀省年乆成帙靜邑無志有之自䊔始萬厯間以恩
選為四川成都府通判蒞事五載士民有止吃越嶲
水之謡
袁霆字文震靜樂人少聰穎十一嵗遊泮能治五經尤
[139-16a]
深於易來學者因材受經門下六十餘士五經備焉
時號全經夫子後以貢任唐縣知縣
代州
晉
范隆字元嵩雁門人父方魏雁門太守隆在孕十五月
生而父亡年四嵗又喪母哀號之聲感動行路好學
修謹博通經籍無所不覽著春秋三𫝊撰三禮吉凶
宗紀甚有條義惠帝時隠迹不應州郡命晝勤耕稼
[139-16b]
夜誦書典頗習祕厯隂陽之學知并州將有氛祲不
復出仕與上黨朱紀友善後與紀依劉元海元海以
隆為大鴻臚紀為太常並封公隆卒聰贈太師
郝隆字佐治崞縣人少博學無書不讀七月七日見富
室曝衣乃出日中仰卧人門其故曰我晒腹中書耳
累世同居詔復其家仕南蠻府參軍
後五代
劉復號雲溪代州人為國子祭酒上卿都尉以文章知
[139-17a]
名當世卒諡文靖
金
楊慥字叔玉代州五臺人承安五年進士歴州縣入為
尚書省令史拜監察御史侍御史京西大司農丞京
南司農卿户部侍郎擢尚書自入戸曹即有相望資
雅重事無巨細處之皆有法至於知朝廷大體則又
非他人所能及也汴城受兵權參知政事明年卒於
河平中州集叔玉文工於詩而人不以能文稱特未
[139-17b]
見其文耳
趙珻字光道為代州士曹善篆𨽻詩筆髙雅有集𫝊與
宇文虚中有舊時守崞聞虛中以使事羈平城遂駕
短轅下澤與虚中相聚凡旬日而歸虚中為賦詩以
識一時之事見中州集
王特起字正之代州崞縣人好學善論議多技藝長辭
賦摘經史英華以為句讀如天造神出在張大節門
下與李屏山為忘年友泰和三年進士甲科調真定
[139-18a]
府錄事參軍有惠政民立碑頌其遺愛改令沁源又
遷司竹監使朝議以館職召試㑹卒趙閒閒嘗屢哦
特起華山詩以為妙絶云
武伯英崞縣人少舉進士以詩名嘗賦剪燭刀有啼殘
瘦玉蘭心吐蹴落春紅燕尾香之句仕觀州倅喜貯
書有萬卷樓
元
薩都拉字天錫别號直齋本達實宻氏祖父留鎮雲代
[139-18b]
遂為雁門人薩都拉猶言濟善也弱冠登泰定丁夘
進士第應奉翰林文字出為燕南經歴擢南臺御史
以彈劾權貴左遷鎮江錄事歴閩海亷訪司知事進
河北亷訪經歴卒千文𫝊薩天錫集序天錫陟官閩
憲幕往還呉中出所作雁門集見示其豪放若天風
海濤魚龍出没險勁如泰華雲開蒼翠孤聳其剛健
清麗則如淮隂出師百戰不折而洛神凌波春花霽
月之娟媚也
[139-19a]
王構字嗣能平定人無咎子少遊李冶楊恕之門舉孝
亷授寧夏路教授歴翰林編修吏部主事改寧晉縣
尹權尉司事有盜聞構名以贓歸主曰不可累賢宰
遂化為善遷監察御史辭改國子監丞國子監司業
與祭酒許衡同定學規又出同知衢州路總管府事
時江南初附構一意接引翕然向化卒於官初居父
母喪廬墓六年兩致白兔繞墳之異著秦溪集行於
世
[139-19b]
王敏夫五臺人好學篤行工詩賦為時推重累徴不起
教授鄉閭逺近名儒悉宗之趙宜之尤加嘆賞
司良輔代人至元中郷舉除儒學正不就家居教授以
朱程之書布北方尊信者尚寡良輔諄諄開示切要
於是從遊日衆人稱為鄉先生云
趙維賢博學能文由國子生授孔顔孟三氏學教授平
遙尹仕至大常禮儀院奉禮郎著有春秋集𫝊秋江
文集諸書
[139-20a]
許蜕工詩有河東集武皇廟酒渴等篇尤為世所𫝊頌
與張韶李忠蘇吉李鵬翼等俱以詩名
明
尹耕字子莘代州人居蔚之九宮山年二十舉嘉靖壬
辰進士豪宕不羈性嗜酒喜談兵嘗為州守免生長
邊陲知邉事作塞語十一篇申明邊防敵勢要害作
歌詩沈雄歴落有河朔俠烈風分宜見而才之自知
州起廢數月遷兵部員外郎中出知河間府募壯士
[139-20b]
製戎器旌旗壁壘一新吏部稱其知兵擢河南按察
司兵備僉事仍予四品服俸令管領民兵給事中張
萬紀劾之繋治戍遼左耕强學著兩鎮三闗志為明
一代𫝊書詩文號朔野集
劉寅字拱辰崞縣人洪武辛亥進士幼敏嗜讀書承父
處士菊齋教益該博尤精兵家言初官兵部主事洊
歴兵部侍郎嘗著武經直解邑人秦世龍有贊
國朝
[139-21a]
馮雲驤字訥生代州人方伯如京子也登順治乙未進
士就大同教授遷國子監博士再遷户部主事員外
郎轉郎中出為四川提學僉事雲驤藉華貫不習為
紈袴態奮跡詩書以早年決科第而勤修職業不蘄
躐進所至以亷明著尚書魏環溪嘗言訥生見識高
議論正稱為畏友先是任學博時與雲中徐化溥遊
梓其集行於世環溪尤亟稱之
馮雲驌代州人康熙丙辰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授編
[139-21b]
修充日講官起居注官歴禮科給事中雲驌嘗請假
歸養父方伯如京母楊十餘年與兄參議雲驤同居
二十年雅好施賑待以舉火者百二十餘人典江南
試號公明胡任輿陸肯堂黄夢麟梅庚汪皆其所
得士也既歸時時指授後進如劉進士愫張孝亷嶼
劉明經宅揆胥以文名
張燻字孔昭五臺縣人順治辛夘舉於鄉嘗讀書南山
下地近龍池學者稱龍池先生燻生而穎慧五嵗誦
[139-22a]
古詩六百篇既長淹貫羣籍窮其奥窔註四書正義
六卷註易二卷嘗謂讀書不力行是無本之學也居
父母喪毁甚有白鳥來棲之祥姜逆熟其名脇之佯
疾則縛以去中道逸歸賊大怒縱火追掠殺其妻與
猶子七人兄失明田宅多所推讓胡某為盜誣力白
之胡奉百金以謝却弗受女晬方士見之曰此女當
貴惜不壽令其父手書他女子姓名吾能為若禱燻
書死生有命示之方士愧而退燻居茅屋數椽裁蔽
[139-22b]
風雨而偕從學者講道課藝蕭然自得洎病危坐不
少倚謂弟曰吾雅愛閒靜卒後慎無以音樂溷我爾
曹勉之端坐而逝著五芝堂集十卷藏於家
保徳州
元
郭伯順保徳州人性淳朴博學通五經尤精於易蔚為
儒宗恬於利禄州府屢辟不就
明
[139-23a]
苗朝陽字應葵河曲人萬厯丁丑進士授新蔡縣知縣
調把縣嘗辨民劉洪寃裁冗賦一千餘兩正寄莊糧
五百餘石擢兵科右給事中改左遷禮科都給事中
巡視京營甲士二十萬人歡聲雷動尋侍經筵抗疏
請立太子又請名儒王守仁陳獻章從祀孔廟在兩
垣八年遷太僕寺少卿改順天府府丞以父母年髙
請終養家居三十餘年前後七薦皆不起著有元白
草家訓存笥諸書
[139-23b]
王邵字炳藜保徳人崇禎辛未進士與機部楊延麟同
出倪文忠元璐之門並遷庶吉士與黄石齋文鐵庵
輩友善以名節砥礪授檢討起居注經筵展書時冦
賊搶攘党援奮爭邵獨立不懼前後拜疏數千言長
歎慟哭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召對平臺口疏用人在
得用人之人為上眷注載在實錄兩使代邸皆經梓
里禦冦救荒鄉井徳之兩司文衡所拔皆知名士陳
文節純徳楊中丞文薦並以身殉國胥門下生也黨
[139-24a]
釁起以疾乞歸旋以司業召不赴以憂勞國事致疾
卒所著有二彌存稿十卷
解州
晉
衛恒字巨山少辟司空齊王府轉太子舍人尚書郎祕
書丞太子庶子黄門郎恒善草𨽻書為四體書勢論
書尤精嚴及聞變以何劭嫂之父也從牆孔中詣劭
問劭知而不告還經厨下収人正食因遇害後贈長
[139-24b]
水校尉諡蘭陵真世子恒嘗考正汲冢書未訖遭難
二子璪玠
衛玠字叔寳恒子年五嵗風神秀異祖瓘曰此兒有異
於衆顧吾年老不見其長成耳總角時乘羊車入市
見者皆以為玉人觀之傾都舅驃騎將軍王濟儁爽
有風姿每見玠輒嘆曰珠玉在側覺我形穢又曰與
玠同遊炯若明珠之在側朗然照人及長好言𤣥理
後多病體羸母恒禁其語遇有勝日親友時請一言
[139-25a]
無不咨嗟以為入㣲琅琊王澄少所推服每聞玠言
輒歎息絶倒故時人語曰衛玠談道平子絶倒澄及
王𤣥王濟並有盛名皆出玠下世云王家三子不如
衛家一兒玠妻父樂廣議者以為婦公氷清女壻玉
潤辟命屢至皆不就乆之為太傅西閣祭酒拜太子
洗馬璪為散騎侍郎玠欲移家南行母曰我不能舍
仲寳去也玠啟諭深至為門户大計母泣從之臨别
玠謂兄曰在三之義人之所重今可謂致身之日兄
[139-25b]
其勉之乃扶輿母轉至江夏玠妻先亡征南將軍山
簡見之甚相欽重以女妻焉遂進豫章時大將軍王
敦鎮其地長史謝鯤先雅重玠相見欣然言論彌日
敦謂鯤曰昔王輔嗣吐金聲於中朝此子復玉振於
江表㣲言之緒絶而復續不意永嘉之末復聞正始
之音何平叔若在當復絶倒玠嘗以人有不及可以
情恕非意相干可以理遣故終身不見喜愠之容以
王敦好居物上求向建鄴京師人士聞其姿容觀者
[139-26a]
如堵玠勞疾遂甚永嘉六年卒年二十七時人謂玠
被看殺𦵏南昌謝鯤哭之慟人問之答曰棟梁折矣
不覺哀耳咸和中改塋江寧丞相王導訓曰衛洗馬
明當改𦵏此君風流名士海内所瞻可修薄祭以敦
舊好後劉惔謝尚共論中朝人士或問杜乂可方衛
洗馬不尚曰安得相比其間可容數人惔又云杜乂
膚清叔寳神清其為有識所重若此時中興名士唯
王承及玠為當時第一胥山西人也世説新語桓伊
[139-26b]
曰衛虎奕奕神令
南齊
栁惔字文通世隆子好學工製文尤曉音律少與兄悦
齊名王儉謂人曰栁氏二龍可謂一日千里儉嘗造
世隆宅世隆謂為詣已徘徊乆之及至門惟求悦及
惔遣語曰賢子俱有盛才一日見顧今故報禮若仍
相造似非本意恐年少窺人嘗預齊武烽火樓宴上
善其詩曰惔非徒風韻清爽亦屬文遒麗後為巴東
[139-27a]
王子響友隨鎮荆州稱疾還獲免于累遷新安太守
免建武末為梁南秦二州刺史居漢中以應梁武梁
初為太子詹事加散騎常侍先是武帝鎮襄陽惔祖
道帝解茅土玉環贈之天監二年元㑹上曰玉環是
新亭所贈邪對曰既而瑞感神𠂻臣謹服之無斁上
因勸之酒惔未卒爵上曰吾常比卿劉越石近辭巵
酒邪罷㑹封曲江縣侯上為詩貽惔曰爾實冠羣后
惟予實念功上嘗謂曰朕放徐元瑜諸子何如惔曰
[139-27b]
罰不及嗣賞延於後今復見之聖朝時以為知言尋
遷尚書左僕射年六十卒於湘州刺史諡曰穆惔度
寛博家人未嘗見其喜愠著仁政𫝊及詩賦子昭中
書郎襲曲江侯
梁
栁惲字文暢世隆子少有志行好學善尺牘與陳郡謝
隣居深見友愛
曰宅南栁郎可為表儀齊竟陵
王子良引為法曹行參軍唯與王暕陸果善每嘆曰
[139-28a]
暕雖名家猶恐累我也為太子洗馬父憂著述先頌
文甚哀麗後試守鄱陽聴吏屬得盡三年喪署之文
教百姓稱焉遂除驃騎從事中郎梁武帝至建鄴以
為征東府司馬上牋請先収圖籍及遵漢高寛大之
義從之徙相國右司馬天監元年除長兼侍中與沈
約共定新律惲性貞素以貴公子早有令名少工篇
什為詩云亭皋木葉下隴首秋雲飛琅邪王融見而
嗟賞因書齋壁及白團扇武帝宴必詔賦詩嘗和登
[139-28b]
景陽樓篇云太液滄波起長楊高樹秋翠華承漢逺
雕輦逐風游深見賞美當時咸共稱𫝊歴平越中郎
將廣州刺史祕書監右衛將軍再為呉興太守為政
清静人吏懐之感疾求解任父老拜表陳請事未施
行卒初惲父世隆善彈琴惲奏父曲輒感思復變體
備寫古曲常著清調具有條流好醫術盡其精妙上
謂周捨曰吾聞君子不可求備至如栁惲可謂具美
分其才藝可了十人惲著十杖龜經少子偃字彦游
[139-29a]
年十二梁武帝問讀何書對曰尚書又問有何美句
對曰徳惟善政政在養民衆咸異之尚武帝女長城
公主拜駙馬都尉都亭侯位鄱陽内史卒子盼尚陳
文帝女富陽公主拜駙馬都尉後主初以帝舅加散
騎常侍劾免卒贈侍中中䕶軍后從祖弟莊清警有
鑒識深被恩禮位度支尚書入隋為岐州司馬
元魏
李紹伯安邑人敦煌宋稚嘗師事之受諸經𫝊
[139-29b]
陳奇字修奇河北人少孤貧而奉母至孝齠齔聰識愛
玩經典常非馬融鄭元解經失㫖志在著述五經始
注孝經論語為搢紳所稱召赴京祕書省游雅與竒
論典誥至易訟卦天與水違行雅曰自蔥領以西水
皆西流奇曰推此而言自蔥領西豈東向望天哉雅
性䕶短因以為嫌先是敕奇銓補秘書雅遂不復叙
用焉高允每嘉其逺致稱奇通識非凡學所及雅謂
允曰君寧黨小人也乃取奇注論語孝經燒於庭内
[139-30a]
奇無降志亦評雅之失奇於易尤長外生常矯之仕
歴郡守奇所注論語矯之𫝊掌其義多異鄭元往往
與司徒崔浩同
北周
栁𢎞機弟字匡道解人少聰穎工草𨽻博涉羣書辭采
雅贍與𢎞農楊素為莫逆交解巾中外府記室建徳
初除内史上士歴小宫尹御正上士陳遣王偃人來
聘令𢎞勞之偃人至藍田滋水暴長所齎國信胥溺
[139-30b]
假從吏物進之𢎞曰昔淳于獻空籠前史稱美足下
假物而進詎是陳君命乎偃人慚不能對武帝嘉之
盡以所進物賜𢎞仍令報聘占對敏捷見稱於時後
卒於御正下大夫贈晉州刺史楊素誄曰山陽王弼
風流長逝潁川荀粲零落無時修竹夾池永絶梁園
之賦長楊映沼無復洛川之文其為士友痛惜如此
有文集行世
隋
[139-31a]
栁𧦪字顧言河東人暉之子也僑居襄陽𧦪少聰敏解
屬文好讀書所覽將萬卷仕梁著作佐郎後為蕭詧
侍中領國子祭酒吏部尚書梁國廢拜開府為内史
侍郎轉晉王諮議參軍王招引才學士𧦪為之冠以
師友處之文叶必令潤色王作歸藩賦命為序詞甚
典麗初王屬文斆庾信體及見𧦪後文體遂變仁壽
初引為東宮學士加通直散騎常侍檢校洗馬甚見
親重有所顧問應答如響以其好内典令撰法華元
[139-31b]
宗二十卷上之賞賜優洽大業中拜祕書監封漢南
縣公上退朝後便命入閣言宴諷讀終日而罷或與
同榻共席恩比朋友猶恨不能夜召乃命刻木偶人
像𧦪月下對飲輒令宮人置於座與相酬酢以為歡
笑從幸揚州卒傷惜乆之贈大將軍諡康𧦪撰晉王
北伐記十五卷有集十卷行於世
栁靖字思休霞子少方雅博覽墳籍仕梁正員郎入周
授大都督歴河南廣徳二郡守所居皆有政術吏人
[139-32a]
畏而愛之然性愛閒素於名利澹如也及秩滿還鄉
便有終焉之志隋文帝特詔徴之以疾固辭閉門自
守足不歴園庭殆將十載子弟奉之若嚴君焉其有
過者靖必下帷自責長幼相率拜謝然後見之朂以
禮法鄉里亦慕而化之或有不善者皆曰惟恐栁廣
徳知也時論方之王烈前後總管到官皆親問疾遂
以為故事秦王俊臨州賚以几杖并致衣物靖唯受
几杖餘竝固辭其為當時所重如此開皇中卒
[139-32b]
唐
栁宗元字子厚河東人父鎮天寳末奉母隠王屋山常
間行求養後徙呉上書言事擢左衛率府兵曹參軍
佐郭子儀朔方府三遷殿中侍御史觸竇參貶䕫州
司馬還終侍御史宗元少精敏絶倫為文章卓偉精
緻一時輩行推仰第進士博學宏辭科授校書郎調
藍田尉貞元十九年為監察御史裏行王叔文韋執
竒其才及得政引内禁近與計事擢禮部員外郎
[139-33a]
俄貶邵州刺史又貶永州司馬自放山澤間堙厄感
鬱一寓諸文倣離騷數十篇讀者咸悲惻嘗貽書蕭
俛許孟容衆畏其才髙懲刈復進無用力者元和十
年徙栁州刺史時劉禹錫得播州宗元曰播非人所
居而禹錫親在堂吾不忍其窮無辭以白其大人即
具奏欲以栁州授禹錫而自往播禹錫終改連州栁
人以男女質錢過期不贖子本均則没為奴婢宗元
設方計悉贖歸之尤貧者令書庸視直足相當還其
[139-33b]
質已没者出已錢助贖南方為進士者走數千里從
游經指授為文辭皆有法世號栁栁州十四年卒年
四十七宗元少時謂功業可就既坐廢逐不振而文
思日益深如封建論永栁游山水記雖史記無以過
故韓愈評其文曰雄深雅健似司馬子長崔蔡不足
多也既没栁人懐之託言降于州之堂人有慢者輒
死立廟羅池愈復撰碑云
栁識字方明解縣人渾兄知名士也工文章與蕭穎士
[139-34a]
元徳秀劉迅相上下而識練理創端往往詣極當時
作者伏其簡拔渾亦善屬文然沈思不逮識云
栁中庸名淡以字行河東解人御史并弟與弟中行皆
有文名蕭穎士以女妻之仕為洪府户曹
宋
栁開字仲塗解州人僑大名父承翰乾徳初監察御史
開幼穎異有膽勇周時侍父任南樂盜夜入室開纔
十三亟取劒逐之盜踰垣出開揮刃斷二足指既就
[139-34b]
學喜討論經義五代文格淺弱慕韓愈栁宗元為文
因名肖愈字紹元既而改名字以為能開聖道之塗
也著書自號東郊野夫又號補亡先生作二𫝊以見
意尚氣自任不顧小節所交皆一時豪雋范杲好古
學尤重開文世稱栁范以文贄王祐大蒙賞激楊昭
儉盧多遜並加延奬開寳六年舉進士補宋州司冦
參軍以治獄稱職遷錄事太平興國中擢右贊善大
夫征太原督楚泗八州運糧選知常州遷殿中丞徙
[139-35a]
潤州監察御史知貝州加殿中侍御史雍熙二年坐
與監軍忿爭貶上蔡令㑹北征開部送軍糧將至涿
州遼帥領萬騎與米信相持俄紿言求降開謂信曰
兵法云無約請和謀也彼將有謀急攻之必勝信遲
疑不決踰二日賊復挑戰後偵之果以矢盡俟取於
幽州也師還詣闕上書願從邊軍效死太宗憐之復
授殿中侍御史雍熙中使河北因抗疏曰臣受非常
恩未有以報年纔四十膽力方壯願陛下賜臣步騎
[139-35b]
數千任以河北用兵之地必能出生入死為陛下復
幽薊雖身没戰場臣之願也乃以開為崇儀使知寧
邊軍徙全州全西延洞粟氏聚族五百餘常鈔刼開
為作衣帶巾㡌選才吏勇辯者三輩使入諭之曰爾
能歸我有賞不然滅爾類矣粟氏留二吏為質率其
酋四人與一吏偕來開厚犒賜吏民爭以鼓吹飲之
居數日遣還如期攜老幼悉至開即賦其居業作時
鑑一篇刻石戒之遣酋入朝授本州上佐賜開錢三
[139-36a]
十萬淳化初移知桂州坐全州杖㸃卒劾繫削二官
黜為復州團練副使移滁州復舊官知環州三年移
邠州時調民輦運趣環慶民皆蕩析産業轉運使復
督後運民數千人號訴開貽書轉運使曰開近離環
州知芻糧之數不増大兵可支四年今蠶農方作再
運半發老幼疲弊畜乘困竭奈何又苦之不罷開即
馳詣闕下白於上前矣卒罷之又知曹邢二州真宗
初加如京使知代州極言邊防利害政治得失開至
[139-36b]
州葺城壘戰具諸將多沮議不協開曰吾觀宿有
光雲多從北來犯境上冦將至矣吾聞師克在和今
諸將且危我即求換郡徙忻州刺史及遼師犯邊上
書請車駕觀兵河朔四年徙滄州道卒年五十四錄
其子涉三班奉職開善射嗜弈有集十五卷作家戒
千餘言刻石以訓諸子性倜儻重義在大名嘗過酒
肆飲有士人至自京以貧不克塟親即罄所有得白
金百餘兩益錢數萬遣之開兄肩吾御史肩吾三子
[139-37a]
湜灝沆並進士第灝祕書丞
金
南濤大定初貢士長於文學一時碑志多出其手
劉制文學與南濤齊名大定間碑志多所撰工書
田世英河中人博學能文長於詩舉進士調絳州教授
遷虞鄉簿轉縣尹退居教授鄉里從游者衆時稱田
先生
闗漢卿解州人工樂府著北曲六十本文致曰闗漢卿
[139-37b]
如瓊筵醉客
明
郭極字仲樞夏縣人永樂十四年以五經儒士召授五
經博士固辭不受幼與王翰相友善師浚儀歸暘有
稿燬於火子確字磐石玉立魁梧以賢良薦亦稱疾
不赴
李㫤安邑人受學于薛瑄蘭州周蕙嘗從㫤學學益邃
蕙繇舉人官清水教諭學使者嘆其賢薦㫤代已命
[139-38a]
未下而卒
呂子固字孟堅解人𢎞治己酉舉人授富平教諭精性
命理喜著作據師席以禮法自持誘掖奬勸備盡其
術解組後益以講解為事四方學者多從之所著有
三車一覽集子鳴韶官元氏教諭甘貧樂道以孝友
著嘗佐馬谿田修陜西志
王光祖解州人正徳間貢士遊涇野之門精思力行潛
心理學不治舉子業涇野轉官南都光祖負笈從之
[139-38b]
涇野嘆其篤信好學比既歸築室祀先聖賢讀書其
中題曰明誠精舍所著有龍居子稿見刻三晉語錄
中
崔吉字天祐平陸人簡重莊慤雖貧不茍取惟以講學
授徒為事嘉靖癸未貢入太學一時同遊士翕然重
之司業呉高其行欲薦諸朝謝曰是非吉初志也比
居憂六載哀毁柴瘠未嘗一入閾内乙未授華州同
知巡道王屢以疑獄檄聴悉得其情屬華隂縣夜餽
[139-39a]
援伯起故事却之出理大慶税盡清積弊有羨則歸
之公中曰吾求無愧此心而已既遘疾讀書益勤置
易性理於枕旁逮易簀未輟也卒無以為殮中丞牛
給賻歸其喪知縣劉祀於社巡按黄檄有司樹坊學
道鄭題曰翼道坊
馬巒字子端夏縣人騤仲子好學飭躬勵行遊邑庠知
縣鍾恕欲黜栁子厚鄉賢祠祀巒諫止遘家難吟誦
詩書手不釋卷辨雪入太學貴戚擬言復九廟巒上
[139-39b]
書止之江正郎冕將言平陽諸處邊儲改本色巒移
書備論道險運艱以寢其疏夏相言召還内閣欲仍
復九廟以御史徐祚先知夏縣托巒轉達巒遜言謝
免序班呉希同取媚時貴將傾懐慶翟良臣家巒力
為排解所著有温公年譜行於世希迂尚論翊道編
素書迂書億解瑶京堯都寓稿硯田田耕餘耕異聞
紀實制交論反離騷迎暉書屋稿等書百餘卷藏於
家
[139-40a]
劉崇文號朴菴安邑人弱冠登隆慶庚午舉人越三十
載始成萬厯戊戌進士乆居孝亷食貧自耨其内子
手供炊㸑以饁之雅嗜讀書讀輒成誦有解悟輒以
籍牘轉遺知友垂老不御䊵縠歴官銓曹自奉如寒
素與姚孝亷檟互砥常少曹于汴尤尊之於其没也
手為文以弔
裴章美字中含一謙仲子萬厯戊午舉人方五嵗時母
亡哀毁如成人七嵗初學講解即洞曉父知其可教
[139-40b]
授原教錄一冊因知小學為大學之本䝉養為作聖
之基凡有闗於人倫理學者札記之釋以已意名曰
閲古隨筆晝夜持玩體而行之戊午捷鄉試邑人有
持金求闗説者謝曰人各有志囑托非吾事也事父
與繼母膳寢愈謹待兄益恭與絳州辛全互以理學
相參訂甲戌謁選授永清知縣清衙役革行户禁詞
訟勸農桑重學校旌善良申保甲固城守舉行鄉約
朔望講讀六言勸諭時有兄弟以田土相爭者持狀
[139-41a]
來聞講各焚而去教化大行以疾乞歸士民泣涕攀
留出境不絶抵里以明理淑人為務學者翕然宗之
晉撫呉甡朱之馮前後造廬極契重焉閉户著書有
過庭訓燈下靜談三約鞭鈍篇艾言諸書
姚檟安邑人萬厯甲午舉人幼慕河汾學博覽羣書朝
夕不輟坐當兩足處雙趺𨼆然如刻畫狀言動必以
規矩非其道義一介不茍取與以母春秋髙謝絶仕
階生平推産讓兄約已及物罷公車後日與同志數
[139-41b]
人講求性命茅土几蕭然自適呉撫軍仁度嘗列
實上聞有詔徴取卒力辭不赴
裴鶴章夏縣人美弟天啟丁夘科舉人幼而端嶷羣兒
戯以聖賢道學目之答曰目我為聖賢聖賢何敢當
笑我為道學道學有何妨識者知非常人讀書窮理
務力行學者師之後至𢎞運書院談天人一貫之理
為曹真予所印可著述甚富皆宗名理崇禎十年祀
鄉賢
[139-42a]
郝本彰號顯吾安邑人少游邑庠博覽羣書教授生徒
事繼母孝待異母弟嚴而和家貧樂道一介不茍講
學𢎞運書院曹真予于汴友敬之乙酉秋不别妻子
逸去莫知所之
杜可乆解州人隆慶庚午舉人品節高邁工詩文嘗送
人北上云見説容城為便道憑君寄淚到椒山風節
可見矣曹於汴亦有詩懐之
裴嶰字竹溪夏縣人明經慎子嘗從曹真予辛復元游
[139-42b]
習聞忠孝大義少事父母孝居喪哀毁廬墓三年性
恬澹結廬僻地足跡不一入城市布衣芒鞋蕭然自
放間著書以自見然非其人不出示也
呂崇烈安邑人前癸未進士
國朝累官禮部左侍郎崇烈性沈静有知人鑑亟典鄉
㑹試甄拔胥覈慤喜讀書老而不輟邑𢎞運書院鄉
先生曹真予講學地也曹殁崇烈主其事摳衣升堂
頌禮甚嚴指示如梧葉秋雨清快宜人又如剝蕉抽
[139-43a]
繭條分縷析晉人士多從遊著講學語錄行於世卒
賜祭塟
崔掄奇字正誼夏縣人以進士官兵部郎中順治間𣙜
闗九江雅好文章日課士拔其尤時郡火災捐金計
户賑米一石錢稱是濓溪書院圯立新之復堙水亭
構樓以祀古賢為之記
馬光裕字玉筍安邑人順治丁亥進士累官吏部考功
司郎中以母老請終養歸里光裕幼莊雅步履不少
[139-43b]
茍成進士人樂與遊而渾厚中有風采無敢以䙝狎
見者在吏部鍵外户謝絶請託考覈號平允既歸里
潛心性學偕一時耆宿如孫鍾元魏環溪輩往復辨
論蘄體之冠衣蔬醴寢興坐立之際著止齋集行於
世
介孝璿字衡玉解州人給事松年子康熙丙子舉人知
浙江海鹽縣甫九月遽卒於官孝璿承家學嗜讀書
以閎博聞既舉於鄉益日夜探討不輟嘗網羅州境
[139-44a]
暨𨽻縣典實排纘成書而於田賦鹽政利弊尤覈論
者謂其博而能約得史家遺法比筮仕亦能以經術
飾吏治晉人胥重之
[139-44b]
山西通志卷一百三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