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a]
欽定四庫全書
路史卷三十 宋 羅泌 撰
國名紀
雜國上
貫 也貫鼎貫所重齊宋盟處預云䝉縣西北
有貫城水經注俗曰薄城按定陶有貫城今
在濟隂名䝉澤城即古貫國有貫氏國事齊/有貫珠
鄵 盟㑹圖䟽云鄵侯國在慈州鄭伯卒處襄/七鄭
[030-1b]
地杜闕音躁集音非
炎 兩制擬封皆用古國有炎見金坡遺事
桑 秦昭襄二年桑君為亂誅
藍 梁恵王三年秦子向命為藍君紀/年今之藍田
襄 今襄陽古襄國黄帝時襄城小童者代為重
鎮非襄邑在汴乃春/秋襄牛地
棘 陽翟有上棘城
虢 燕地與齊境昭七/年
[030-2a]
沙 魏之黎陽有牽城是相臺志云古沙侯國一
音𤨏今元城西南有沙亭
𤨏 䣔也開封宛陵西北有𤨏侯亭記河南䣔亭
也一云𤨏澤成十二/鄭地與璅異昭五/楚地有𤨏氏奚/傳
有𤨏髙/唐書
厥 班志云無塩東平陸古厥國玉篇㵐國名後
月切隨之唐城魏為㵐西志一/作厥孔子所宰今
鄆之中都有厥亭有厥氏
[030-2b]
棣 伯也為棣氏鄭城棣酸棗西南有𨽻城非𨽻/州
又有南𨽻城北𨽻城寰宇記陽武/縣北十里
曠 鄺是字書鄺古國有鄺氏音荒又有荒氏見/姓
苑鄺廬江人千/姓編臨淮人
湛 河陽軹有湛水傍有湛城襄十六年有湛阪
以為襄城之昆陽北有湛水後有湛氏
隄 玉篇國名諧眼切
玉篇國名阻生切
[030-3a]
䣅 國名見玉篇
䣅 古國宛丘西南四十有䣅亭是宣十一辰陵/杜云長平東
南有屈亭/陳州地後有䣅氏姓/苑
鄙 古國後有鄙氏亦見左傳
鄚 莫也鄚州文安郡漢河間鄭縣開/元十三改州有鄚故城
在鄚縣東北三里郱子顒三郡記云顓頊造
者景雲二鄚始去邑有莫氏河南莫氏出代/北姓書云出莫
敖/非
[030-3b]
郠 景王十三年魯伐莒取郠在琅邪梗音然晉
自有梗陽璠云晉陽西南十榆次界入陽
臨 趙稷奔臨弦陁隳之晉邑有臨氏姓書大/臨後非
牆 廧也昭二十三有廧人直人周地
眭
竺 故國今沛之竹
梧 故國本鄭地襄/十晉取之漢陽成延為梧侯者
今彭城
[030-4a]
騏 古國漢有騏侯國在河東
衛 預云奉髙西北有衛亭昭八年商衛者
閺 陕之閿鄉有閺亭今汝南西平
安 一作䢿當陽里也或云即六安國非
維 東莱之邑晏嬰莱夷維人漢為夷安今髙宻
安夷城有維水今作濰
延郔/ 鄭地與楚郔二宣十二楚伐/鄭師次于郔
貞 也貞氏宜出此
[030-4b]
著 在濟南與晉著二襄二/十二
盻 楚世家云盻子必用矣亦見國事
郫 晉地盾殺公子樂處有郫氏
䣚 力朱切南陽穰有䣚鄉
賈 鄮也今明之鄮縣有賈氏氏𨽻為貿
鄳 漢鄧邯為鄳侯即此
茌 泰山茌縣即地志東郡茌平也有茌氏杜疑/切
蒍 東周大夫子因食邑蒍謂之蒍因
[030-5a]
斯 後有斯氏
麥 麥丘也昔麥丘人年八十三祝齊桓公公封
之麥丘漢有麥侯即此有麥氏麥丘氏
尸 召伯逆王于尸周邑也在鞏西南故偃師之
尸鄉即尸氏齊桓尸臣晉有尸侯為商君師
著尸子
靳 楚地靳尚先封
毗 魯邑哀五年城毗者
[030-5b]
菑 䣎也漢濟南郡隨為淄州
鹹文十/一 澶之濮陽西南有鹹城杜云濮陽/東僖十三續志云古
鹹國也
苗 晉地今垣縣軹闗南逕苗亭西亭本周之苗
邑賁皇采
均 均國近庸盖州均也
池 後有池氏池仲/魚
眭 後有眭氏漢眭孟許遜/師眭子烈
[030-6a]
郕 隰郕之郕今懐之武渉
稅 蜀王以稅氏五十遺廪君者盛荆州記云建
平信陵今有稅氏
良二/ 幽之良鄉漢之良縣又鄆之夀張宋之良邑
漢初之夀良今下邳北六十古良城晉吳㑹/處宋地
淯 育也今之洵陽育淯故城漢育陽縣在育水
之陽應云育水出𢎞農後入加水蘓秦云韓/東有穰淯者今鄧之南陽亦漢育陽也
有夀為淯州唐為縣有育氏集一/作毓
[030-6b]
鄨 鄨令國蜀王相/本用鄨故牂柯鄨縣有鄨水
娻 見王篇云國名徳紅切韻無地理志東郡有
□舘宜是集並收東
鄲 在沛十三州志音多漢周應為鄲侯者佑云
亳之鹿邑漢鄲也
郥 即郥氏定十三齊衛境葭也諸樊入郥取
楚夫人昭二/十二預云鉅野西有郥氏亭巨野今
濟治若郥陽封人則蔡邑也昭十/九有貝氏韻/譜
[030-7a]
古賢貝獨坐今/吳越多此姓
右雜國上
朱兒豐匽貞㑹云員婁童□費古或從人
以為侏倪僼偃偵儈伝傊僂僮□亦猶
優傿侁伾偊偝佶侏傽
傗之類本不
從邑其為鄾鄢䢾邳鄅鄁鄒郆邾鄣鄐
者凡出後世邰郇邵䢼
鄩鄎邗郜郕
邴邡
郲鄛邼郙郙鄃鄸鄹䣤
郲
[030-7b]
䢿郥鄍鄚邻䣆鄡䣝郔鄤鄣
古則
單作邑管蔡魯衛晉楚秦齊騶驛駘雝毛
韓絺紀梁蔣樊祭滕莒窮穰崔汲熊張詹
祈薛謝州較燕宻何嘗必從邑耶即如國
名姓氏嫣姺㚰妘㜏
姑媰㜢
㜅毎
亦從女葢取生生繁衍祝爾以故親名女
字姣嬥妖妙嫖姚婹嬋姢嫽嬈嫸㜣奵
嬛嬗
娩亦皆從人聖人之意惟可得
[030-8a]
矣郮郃酀郘□䣐
䣁
郲䣇
邒郂
郁
何等俗繆而顧不
能削邪故必知其要而後天下之偽可息
余顧漫勞心哉
雜國下
徴 徴北徴廣韻古國漢徴縣属馮翊今同之
澄城西南二十二故徴城地志馮翊徴韋音
懲秦反晉北徴者文十/八故元魏曰澄城
[030-8b]
牽 衛地魏之四黄西南三十故牽城樵云十二/里杜云在
黎陽/東北定十四年牽脾上梁之間者
弁 一作吕氏攷古圖有
敦銘云王格于宣
榭呼太史策命宣榭宣/王之廟有
氏劉曜太史/弁廣明
盍 盍公先國王驩為大夫齊地在沂水西八十
陳仲子兄戴/盍注盖齊邑王信為盍侯即此音蛤景帝封/后兄
也記並作蓋
乃音冠蓋蓋去聲盍入聲/玉篇
音閤
丘蓋切集並/音閤俱非
[030-9a]
陘三/ 文十六年傳集云陘國名預云潁川召陵南
陘亭今許之郾城又晋有陘庭翼南鄙邑今/曲沃西北有陘古城又定
有涇/邑
隰 師叔曰合而後進先君所以服隰陘者二國
近楚
郪二/ 梓之郪縣南八里臨江有郪王城址漢初郪
縣寰宇故郪王城在飛/烏縣北三十五里然潁自有郪有郪丘
城魏安釐十一年秦㧞郪丘九域志云即此
[030-9b]
云齊/地非
劇 遽也漢為遽侯國有遽鄉在常山
邲 管城東六里有邲故城韓厥敗此宣十二/鄭地
圁 圁陽縣在西河音銀
黨 黨氏也莊二十四築/臺臨黨氏說文䣊地
袲 宋地預在沛國相縣西南未詳宜即那楚有
那處預云南郡沛縣東南那國南郡今江陵
蟲 邾地昭十/九年後有蟲氏
[030-10a]
牢 姓書古牢子國後有牢氏
圉 圉侯為衛邑成二/十六今雝丘南五十有圉城杜/闕
鄭伯勞韓宣子于圉者昭/五楚有圉陽圉公邑
昭二/十四而周地有東西圉東圉乃洛陽東南圉
鄉西圉未證昭二/十三
薛 淄州南四十謂之大薛非滕南之薛
頯黄 預云頯黄氏吳地見哀十/六年
駱 魯地今徐之滕縣本𨽻邾
[030-10b]
侯麗 晉人濟涇及侯麗秦地
秣陽 姓書云秣陽國後有秣氏末氏
髙梁 春秋髙梁之虚僖九又/郡國志今臨汾東北三十有
故城河北圖云/三十七里有髙梁亭髙梁堰春秋屬晉
杜云平陽楊縣西南有/髙梁城楊縣今洪洞
髙黎 東陽有故髙黎城俗呼髙黎郭
摯疇 風俗通云古之諸侯後有摯疇氏摯氏疇氏
或即任姓之摯以國為氏
[030-11a]
宻商 楚邑有宻商氏或云宻商本鄀邑水經南陽
丹水西南宻陽鄉亦謂之/二户今在鄧之穰
平都 簡子立今遼之平城開皇于此城立縣
烏程 烏程氏國秦為縣今𨽻湖郡國志云古烏程
氏善醖
赤烏 穆傳有赤烏氏在泰山西
留昆 穆傳留昆氏歸玉紀年云國名
陵澤 音俊致賂于王即陵子夀胡也郭云隗姓國
[030-11b]
石窌 齊之長清地名預云濟北盧縣東
濁繇 穆傳四濁繇氏食滔水
韓 穆傳二
韓氏有樂野
剖閭 穆傳剖閭氏音倚
閼胡 穆傳閼胡氏音遏
諸飦 衣被胥谷
巨蒐 巨蒐氏即夏貢之渠搜
西夏 西夏氏在河首至今為國
[030-12a]
珠余 珠余氏去西夏千五百里又皆西征所次
柏人 趙郡柏人縣
甲父 傳有甲父之鼎預云古小國名昌邑東南有
甲父亭今甲父城在單姓纂云古諸侯以國
為氏竇苹云在/濟州南
黄父 晉地一曰黒壤
莒父
武父二桓/十二在河南預云陳留濟陽東北有武父亭今𨽻
[030-12b]
開封然定四年傳封畧武父以南則衛之北
境非河南矣
陭氏 今晉之冀氏居義切
泫氏 紀年梁恵九年晉取泫氏即汲書趙獻子城
泫氏者地在上黨澤之髙平漢之泫氏有泫
谷水
冠氏 齊為衛伐冠氏春秋晉邑今為縣𨽻大名
函氏 許地襄十/六年
[030-13a]
懿氏 戚縣西北五十有懿氏城襄二十六壃戚田
取衛西鄙懿氏六十與孫氏因姓也風俗通
出齊懿公妄父桓公時已有懿氏云
輔氏 晉地秦師敗處宣十/五凡地名帯人與氏者皆
古國是年有黎氏/乃黎侯國亦晉大夫采
乗氏 在兖州風俗記云濟隂乗氏故宋乗丘邑也
元氏 鎮之元氏趙孝成築元氏漢為縣云趙公子/元邑明帝
生于此寰宇記前元氏今巨/野西南五十七元氏故城今真定
[030-13b]
輪氏 故登封西南今洛之告成西南有輪氏城漢
輪氏縣開皇十八/曰輪氏寰宇記作綸誤
寪氏 魯大夫邑廣集二韻有䦱姓姓源引䦱大夫
誤
尉氏 鄭大夫邑今開封尉氏或云古獄官
莵和 與隂戎境今上洛有莵和山或云莵氏今尉
氏西北四十有莵氏城野莵陂南昭五鄭勞/屈生處
翟祖 晉獻公田見翟祖之氛歸不寐卻叔虎朝
[030-14a]
公語之出遇士蒍曰翟祖之君好專利而不
忌其臣競謟以求媚伐可亾也蒍以告公恱
伐翟祖克之釐王十一年也
休 在潁川或云介休介在膠西
㢘 今京兆有故㢘城漢㢘縣
秦虜負芻于
今徐之
縣周秦之故邑陳
渉走今蘄州北有蘄水吳蘄秦郡有蘄氏
姓苑云以國為氏從□說文從艸誤
[030-14b]
鄸 曹邑昭十/二今濟隂乗氏西北大享城寰宇記
古鄸城也
冘 所謂姑冘二水在即墨有冘氏代作姑尤姓
苑有尤氏乃别出
蜀 一作成/二預云泰山北平西北有蜀亭今兖
之奉符故濟陽有蜀山
賁 今沂之臨沂南襄賁故城漢襄賁縣音肥漢
賁赫亦音肥姓書有墳奔二音云懸賁/父後妄
[030-15a]
蔽 史伯云鄢蔽一作弊
畫 故畫城在西安城南有澅水耿弇進軍畫中
者胡麥切或云臨淄晝邑水誤臨淄乃晝
晝 齊大夫之封見風俗通有晝氏孟子宿晝者
郟 鄭地鄭有郟張姓苑云所封邑今汝之襄城
有故郟城亦楚邑今許之郟縣子瑕城郟者
漢屬潁川魏龍見陕之摩陂改曰龍城
鄗 趙之髙邑有古柏鄉城故鄗也哀四齊伐/晉取鄗光
[030-15b]
武即位改曰髙邑或云㑹齊侯之處非也桓/六
年㑹于文公羊作鄗榖梁作蒿/啖氏不知時方定許何得在此
瓠哀四/ 壺也有壺氏瓠氏壺子壺丘子/後有瓠巴
籍 上邽有籍水一曰洋水又哀十七年籍圃衛
地
穀 隰州有穀城非姬姓榖
商鄔/ 紀年秦封衛鞅于鄔改曰商梁恵成/三十年紀謂故
下愽縣有商城今鉅鹿故城是然鞅封商於
[030-16a]
乃商洛九域志止洛商君之邑張儀以商於
地賂秦者此也
邮 今髙陵有邮鄉許徒力切本屬扶風集音毒
篇韻音攸失之
垂 引八宗衛遏處曹之濟隂北有垂亭即犬丘
非上黨桀居之垂與垂隴郵棠垂隴在榮陽/東鄭地襄十
八郵棠/齊地
厝 甘陵故厝也秦昔漢厝城七亦切桓帝曰甘
[030-16b]
陵今見之清陽東南三十有故厝城上人曰/䧿城
有厝氏燕有厝夀春秋/後語
潜灊/ 楚邑在廬之廬江南二里有古潜城漢之灊
吳伐夷侵潜六沈尹戍救潜遷潜于南岡者
昭二十七吳使公子掩餘燭庸圍潜/楚救潜注楚邑在廬江六縣西南盍閭四
年伐楚圍灊者史/記非魯盟戎處
鄈葵/ 葵也紀年梁恵成元年趙成侯偃韓懿侯若
伐我鄈者郡國志山陽有鄈城京相璠云在
[030-17a]
山陽西北六十今河東臨汾
充 寰宇記充國故城在閬中西南九十四今在
新井東北二十八又有西充今果州南充郡
治西九十五唐西充縣武徳/四有西充山大歴
四為充州寰宇記以古/充國為名有充氏孟子/充虞
常 傳言郯常之境郯國在淮陽常在南陽田文
之封
瑕 水經山乗縣有瑕城詹家之故邑山乗故亳
[030-17b]
之䝉城璠云解西南五里故瑕城酈云在故
解城東北二十四猗氏故城西北俗名郇城
預云猗氏東南僖三十/文十二故酈視為孤證成十/六楚
地昭二十/四周地
右雜國下
失之乎数求之乎信疑失之乎勢求之乎
國危權鈞則不能相使勢等則不能相併
治亂齊則不能以相正故小大輕重少多
[030-18a]
治亂不可不察此禍福之門也冠帯之國
舟車所至不用象譯狄鞮而通者方三千
里古之王者擇天下之中而立國擇國之
中而立官擇官之中而立廟天下之地方
千里以為國所以極治任也非不能大也
其大不若小其多不若少衆封建非以私
賢也所以便勢令威而愽義也義愽利則
無敵無敵者安故嘗觀于上世矣其封建
[030-18b]
衆者其福長其名彰神農七十世有天下
與天下同之也王者之封建也彌近彌大
彌逺彌小海上有十里之侯以大使小以
重使輕以衆使寡此王者所以家且室也
故曰以滕費則勞以鄒魯則逸以宋鄭則
倍日而馳以齊楚則舉如綱旃而已所用
彌大所欲彌易湯無郼武無岐賢雖十不
能成功以湯武之賢而猶藉之乎勢况不
[030-19a]
及湯武者乎故以大畜小吉以小畜大滅
以重使輕從以輕使重凶今欲濟一世安
黔首功名著于盤盂銘篆垂乎壼鍳其勢
不厭尊其實不厭多水用舟陸用車泥用
楯沙用鳩山用樏因其勢也因其勢者令
行是故位尊而教受威立而姦止此畜人
之道也故以萬乗令十乗易以千乗令一
家易以一家令一人易嘗識及此雖堯舜
[030-19b]
不能諸侯非欲臣人而不得已其勢不便
則奚以易臣權輕重審小大多封建所以
便其勢也王也者勢無敵也勢有敵則王
者廢矣故有知小之愈于大少之賢于多
則知無敵矣知無敵則似類嫌疑之道逺
矣故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諸侯疑焉立
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
焉疑生争争生亂是故諸侯失位則天下
[030-20a]
亂大夫無等則朝廷亂妻妾不分則家室
亂嫡孽無别則宗族亂彭䝉曰雉兎在野
衆皆逐之積兎在市莫有志者尹文/子慎子
曰一兎走街百人逐之非一兎足為百人
分也繇未定分分未定堯且屈力况衆人
乎積兎在市過者不顧非不欲兎也分已
定分已定雖鄙不争故治天下國家者定
其分而已矣熊侣圍宋九月熊招圍宋五
[030-20b]
月熊當圍宋十月凡楚三圍宋矣而不能
亡非不可亡也以宋攻楚無時止也故功
之立也賢不肖彊治亂異也齊簡公有臣
曰諸御鞅諫於簡公曰陳成常與宰予之
二臣者甚相憎也臣恐其相攻也相攻則
危上願君之去一人也公曰非若細人之
所議也居無何陳常攻予于庭即公于廟
公喟焉曰余不用鞅言以至此也失其数
[030-21a]
無其勢雖悔無聽鞅也奚益此不知恃可
恃而不恃也
[030-22a]
漢國
惡呼秦為不道䘮亂先王之法制隳封建廢井田凡先
王之所以維持兹世立經常簡易之法者一切壊之矣
漢室隆興四方旋定宜求遺書召故老講明王制取封
建而首正之脩禮法立親賢使逺近小大咸適其宜而
後廢阡陌還井田以恵其子孫天下後世推二帝三王
所以公天下之心而廣之使子孫天下後世必來取法
顧不偉歟當是時其去秦之世為未逺經界封畧必猶
[030-22b]
可攷城邑郊遂必有存者柰何髙帝不知稽古除嬴滅
項而志願已滿故雖懲秦孤立分建同姓而割地亡制
擇立亡法封三庶孽一日而天下之半茍且一時使
子孫天下後世受其敝而不得見二帝三王所以公天
下之心豈不惜哉雖然髙帝之智固不足以知此而子
房之流亦樂因循亡有為之長慮者何邪豈非王跡當
熄霸道當興天不啟其𠂻邪不然渠若是而止也漢之
封列初亾足道比之晉唐則為近古因録之以偹采監
[030-23a]
鄼屬沛/ 平陽河東/
宣平 絳河南/
舞陽潁川/ 曲周廣平/
魯魯國/ 汝隂汝南/
潁隂潁川/ 陽陵馮翊春秋作隂陵/楚漢
信武 安國中山/
棘蒲
清陽史記楚漢春秋同固作清和/清河郡清陽縣也云郡非是
[030-23b]
廣平臨淮/ 汾隂河東/
陽都地道記云屬臨淮/曲成涿/
愽陽汝南/ 梁鄒濟南/
剻薄梅反屬扶風楚漢春秋作城志/闕地道記在北地索隱芳尤切
都昌 武陽
厭次地道記屬平原後/屬樂陵國成涿/
城父沛史故城/ 阿陵涿固作河陵/
廣地道記廣縣屬東莞史漢表作/廣嚴誤吕歐諡北壮為嚴爾
[030-24a]
河陽河内/ 蓼六安/
費東海/ 聊城位次聊城侯史漢並/作平侯
髙苑千乗四十/史第一固第四十二/
隆慮河内/ 臺臨災臺鄉縣/
貫鉅鹿/ 海陽南越/
東茅固作東茆四十八/史漢皆作柳丘渤海/
斥丘魏/ 東武琅琊/
樂成 宣曲闕云先封武侯/隠 索/
[030-24b]
魏其琅琊/ 昌武
絳陽固作終陕闕/
曲逆如字在中山以水曲而西流為名章帝惡之改曰/蒲隂五臣注陸機功臣頌音去遇非按别有曲遇
在河南本音舉隅/見髙紀明作遇 菌求隕切固作卣闕按先/得南陽侯則南陽地
復陽南陽應邵云在桐/柏山下復水之陽猗氏河東/
祁太原/ 傿陵
愽陽彭城/ 平定
故市河南/ 髙梁闕/ 史漢皆在六十六/按肥如已六十六
[030-25a]
什邡廣漢/ 柏至
辟陽信都/ 髙京涿宜是長沙安平惟宣/封長沙孝王者屬涿
留彭城/ 南安犍為又𨽻建安/
平棘常山/ 北平中山/
肥如遼西/ 安丘北海/
襄平臨淮/ 朝陽南陽/
彭東海/ 清東郡/
彊 寗陵陳留/
[030-25b]
祝阿平原/ 煑棗宛朐/
梧彭城/ 堂陽鉅鹿/
寗濟南寗陽/ 張廣平/
紀信 棘陽南陽/
髙胡 陽阿上黨/
龍盧江龍舒恐非當是/大山龍也表龍陽下相臨淮/
堂邑臨淮/ 新陽汝南固作信陽/
營陵北海/ 廣阿鉅鹿/
[030-26a]
戚地道記屬東海/ 扶風固作栒/
磨固作歴非厯在信都/武原
吳房汝南故子房國/ 繁魏郡繁陽固作平/
汾陽太原/ 髙陵琅琊/
深澤中山/ 宋子鉅鹿/
閼氏安定/ 中水志屬涿應云易滱二水/之中地道記屬河間
杜衍南陽/ 赤泉司馬正以為南陽丹/水謬
湼陽南陽/ 穀陽史漢作穀陵/
[030-26b]
甘泉固作景侯/ 湏昌東郡/
長脩河東位次作平信/侯昌琅琊/
成陽汝南/ 平州地道記屬巴郡/
壮或作荘/ 邔南郡按周成難字觧詁/音跽
恭河内/ 開封河南/
臨轅 禾成
東陽臨淮/ 陽羡丹陽/
軼江夏/ 平臯河内/
[030-27a]
土軍位次成信侯也包/愷云西河土軍縣汲河内/
槀山陽/ 中牟河南/
戴甾也章帝曰考城/ 徳志闕表在濟南/
上邳王/ 朱虚王瑯琊/
衍 震陽汝南續漢書作滇陽/
期思汝南/ 便桂陽音鞭/
義陵一作義陽義陽在/汝南桃信都/
沅陵武陵/ 陸量如淳以為江南陸梁/地
[030-27b]
平都東海按永和中平都國乃安平也屬/長沙漢表在百十史無次第
䠶臨淮即貫陽/ 陽夏淮陽/
淮隂臨淮/ 沛/
任廣平/ 棘丘
江邑 離鄧弱封史失其始末固/去之
頡音戞固作頡
非/詳史表世家合陽馮翊/
沛沛/
周吕應云周吕國索隠云周及吕/非濟隂有吕都縣又封令
[030-28a]
建成沛/ 平河南在費一有此次三十/ 二 之下
髙皇帝五年滅項趣定功行封六年十二
月甲申始剖符封列十八侯之位次訖十
二年侯者百四十有三髙后二年詔丞相
平盡差列侯之功録第下竟藏之宗廟副
在有司今以其次録之史漢表傳互有不/同其侯國本百三
十有七又有周吕建城在外戚合陽頡/沛徳四人在王子侯寔百四十有三然按
平定梧上邳朱虛使沅陵平都八國非/髙帝所封固表末云百四十七又云百五
[030-28b]
十三皆/誤多十夫封功勞建賢徳所以崇國基勸
天下也是故功必稱地位必稱徳然後庶
人不議而天下定按留侯良曲逆侯平勛
業之具在漢亾有出其右者乃不得豫于
十八位之中張敖者何人而反危然顯據
第三及后叙定良居六十二平次四十七
而淮隂信且絀於列噫論功定封而以私
意行之可乎唐之裴度平淮之功固非李
[030-29a]
愬下也韓愈氏評之得其槩矣而憲宗乃
以愬妻皇族命叚文昌改立碑頌歸功於
愬於是議者蠭午夫以度之公議固不可
掩而一時所屈亦足以銷志士功名之念
而沮忠臣事上之心憲宗可謂失君人之
道矣抑嘗言之惟天下之亾私者可以為
天下漢之封法既不善矣而又行之以私
意欲不擾且亂顧可得乎
[030-29b]
筑陽 武陽
蕭鄉右三鄼之屬一更/有紹陽南宫
信平 睢陽
樂昌右四宣平之屬/ 修史漢作餘音同/
平曲髙城絳之屬/右二 繆曲成之屬/
重平魯之屬/ 臨汝潁隂之屬/
安陽汾隂之屬/ 夜東萊/
垣河東曲成之屬/右二 塞臨洮之屬/愽陽
[030-30a]
鄲沛十三州志音多/䣙之屬 池陽䣙之初封/
節氏右成之屬/ 南河陵之屬/
巢費之屬/ 發婁宣曲之屬/
䋲髙京之屬/ 山河陽之屬/
江鄒汾陽之屬/ 曳深澤之屬/
臨汝赤泉之屬/ 陽平長修之屬/
㤗山徳之屬/ 張芒之屬/
令濚陽見地道記舊云/謚非 頡之屬吳合陽之屬/
[030-30b]
鄜一作屬/周吕之 胡陵建成之屬/
右百四十三國之後分封者惡呼漢之諸
侯可謂真不幸矣方髙帝之封也其封劵
之誓曰使河如帯泰山如礪國以永寧爰
及苗裔申以丹書之信重之白馬之盟可
謂恵矣柰何髙帝不學面墻不能講禮制
度與為長久計上亾道揆下亾法守功臣
子弟亦復不閑有家一旦得國正猶𨞬人
[030-31a]
之驟獲放意酒色而不知所興起迨文景
時民歸户息富厚什伯於前矣為子孫者
唯宜講禮脩樂以樂其生而乃驕㤀其先
亾兢兢於苛世之禁隕命亾國匹匹相繼
洎武後元異姓耗矣耗音毛/無也或絶失姓或
乏亡主朽骨孤於墓苗裔流於道生為愍
𨽻而死為之傳尸傳音/轉即是胗之豈惟在
下之不教哉亦上之人不知所以恵之之
[030-31b]
道亾制以保之也唐有天下子孫蕃衍其
初咸有封爵至世逺親盡亦隨賢愚與異
姓雜仕或流困民間繇此而言開國之君
其可不知所以恵之之道而為之善後者
乎
愽成 扶栁信都/
中邑 樂平
山都 松滋廬江固作祝兹非别有/吕瑩八年為祝兹侯
[030-32a]
成陶固作成隂/ 俞
勝沛/ 吕成 作昌成/
祝兹瑯琊/ 建陵東海/
醴陵長沙/ 腄東萊/ 史作錘/
東平東平/ 洨沛/
不其 漢陽信都/樂昌
右髙后封
陽信勃海信陽在新野/固作壮武膠東/
[030-32b]
樊東平/ 沶陵史作波陵/
南湞河南有湞亭音程/黎東郡/
缾瑯琊/ 弓髙營陵/
按道濟龍額後分按道/又襄城魏一云潁川非/
故安涿/清 軹河内/
章武勃海/ 南皮勃海/
鄡史作清都固作鄔鄔大原邑非也按/史古本為靖郭則齊封田嬰者
周陽上郡/
[030-33a]
右文帝封
俞 江陽東海/
遽鄉名在常山/ 新市鉅鹿/
商陵臨淮/ 建陵東海/
建平沛/ 平曲髙城/
山陽或作陽山/ 安陵
垣河東固作桓非/ 遒涿/
容城涿/ 易𣵠/
[030-33b]
范陽涿/ 翕内黄/
亞谷漢表在河内/ 塞
魏其瑯琊/ 盖渤海/
隆慮河内/ 武安魏/
周陽上郡/
右景帝封
長平汝南/ 平津髙城/
冠軍南陽漢表在東/郡 周長社/
[030-34a]
樂通髙平一云臨淮/ 牧平平原/
富民蘄/
南奅茂陵中書同此本字匹孝反/衛青傳作窌說文栁宥反
葛嶧 龍額汝南非豫章者/
隂安魏/ 發干東郡/
南陽 樂平
冠陽 翕内黄/
特轅南陽史作特装/ 親陽武陽/
[030-34b]
若陽平氏/ 平陵武當/
㟁頭皮氏/ 渉安
昌武舞陽/ 襄武隴西/襄垣
樂安瑯琊漢表在昌/縣 合騎髙城/
渉軹齊漢表軹在西/安 從平昌邑/
隨成千乗/ 愽望平陽/
衆利在陽城姑莫/ 潦舞陽/
宜冠昌縣/ 煇渠魯陽鄉名/
[030-35a]
浞野 下麾在猗氏固作摩/
漯隂平原/
順梁韋昭作渾渠云皆魯陽鄉名班固作煇渠然/上三年僕多方侯故孔文祥以為一邑封二
河綦濟南/ 常樂濟南/
符離在沛朱虚固作/邳離 義陽平氏/
壮東平固作杜非/ 衆利為諸縣/
湘成陽城/ 㪚陽城/
臧馬朱虚/ 膫南陽舞陽/
[030-35b]
術陽下邳/
龍亢譙蕭該云廣徳所封止曰/龍有亢者誤龍乃魯城
成安陳㽞漢表在郏/ 昆鉅鹿/
騏河東北屈/ 梁期魏/
将梁 安道南陽/
隨桃南陽/ 相成堵陽/
海常瑯琊/ 北石濟南固作外石/
下酈南陽固作鄜非/ 繚嫈
[030-36a]
蓹兒越/ 開陵臨淮/
臨蔡河内/ 東成九江/
亾錫㑹稽/ 渉都南陽/
平州梁父/ 荻苴渤海音秋蛆/
澅清齊獲音且畫索隠/音 非騠兹瑯琊/
浩
瓡讘河東即狐讘今隰之永和縣/讘一作瓠徐作執俱非
㡬河東/ 湼陽南陽漢表作齊/
[030-36b]
海西 新畤齊/
承父東萊/ 秺濟隂/
重合渤海/ 徳濟南/
題鉅鹿/ 邘河内/
轑陽清河/ 當塗九江/
蒲琅琊/ 富民蘄/
右武帝封
愽陸漁陽文頴云無此/縣失之安陽汝南/
[030-37a]
桑樂千乗/ 宜春汝南/
安平汝南志屬涿/ 富平平原/
陽平東郡/ 秺濟隂今成陽有秺亭/
建平濟陽/ 宜城濟隂/
弋陽汝南/ 商利徐/
成安穎川/ 平陵武當/
義陽平氏/
右昭帝封
[030-37b]
營平濟南/ 平丘陳留漢表在肥城/
昌水於陵/
陽城漢表在濟隂隂乃成陽/陽城屬潁川汝南二郡
爰氏單父/ 扶陽在沛之蕭/
平恩魏/ 髙平在臨淮/
平昌琅琊/ 樂昌汝昌/
陽城汝南與潁川陽城/别邛成濟隂本屬濟南/
安平長沙/ 将陵
[030-38a]
平臺常山/ 愽望平陽/
樂成平氏/ 云南陽城/愽陽汝南南頓/
建成沛/ 西平臨淮/
長羅陳留/ 爰戚山陽/
鄼河南何之𤣥孫封/本紀名係 愽成淮隂/
髙昌千乗/ 平通愽陽/
都成潁川/ 合陽平原/
安逺在慎縣/ 歸徳汝南/
[030-38b]
信成細陽/ 義陽
陽都 樂平
冠陽
右宣帝封
陽平東郡/ 樂安僮/
義成安平見上/
右元帝封
安昌汝南/ 高陽東莞/
[030-39a]
安陽平陽原/ 成陽新息/
高陵琅琊/ 定陵汝南/
殷沛韋昭云河内/ 宜鄉
汜鄉南陽/ 愽山順陽/
安成汝南/ 武陽郯/
平阿沛/ 成都山陽/
紅陽南陽/ 曲陽九江/
高平臨淮/ 新都南陽/
[030-39b]
駟望琅琊/ 延鄉
新山 童鄉
樓虚
右成帝封
陽安 孔鄉夏丘/
平周湖陽/ 髙樂新野東海/義陽
高武杜衍/ 楊鄉湖陵/
新甫新野/ 汝昌陽穀/
[030-40a]
新陽新野/ 髙安朱扶/
方陽龍亢/ 宜陵杜衍/
長禹濟南/
右哀帝封
扶徳贑榆/ 扶平臨淮/
廣陽南陽/ 承陽汝南/
褎魯南陽平/ 褒成瑕丘/
賞都
[030-40b]
右孝恵以來侯者凡二百四十三間有附
在前者又不數焉太平御覧孝平時郡國/百三十二侯國二百四
十有/一元始五年而後雖稍封繼亾足紀者
其如孝武所封冠軍愽望從驃之類名亦
詭矣自髙帝以侯生為平國君婁敬為奉/春君而後有剼胡子光武亦有鐫胡
侯其有功徳侯者為朝侯自通者為徹侯/通侯也其侍祠無朝位者為侍祠侯食闗
内者為闗内侯又有倫侯若建成侯趙亥/昌武侯馬母擇者但有封名無食邑霍光
之封愽陸亦取愽大陸平其後曹操遂至/立名號侯鄉公亭侯亭伯之類故樊子蓋
[030-41a]
以功濟天下遂有濟/公之號皆不足法且多匃奴方士雜簉
其間封法壊焉瞭宅開陵愽望成安宜春/安陽冠陽陽平愽成周陽
俞樂安髙平建平富民承父衆利/煇渠翕皆兩封樂平義陽三封惡呼髙
帝封功臣信誓之辭事闗宗廟豈後世臣
子所得輕議哉武帝乃以酎金文致奪之
不數年間而見侯者四不亦悲乎太初之
年異姓漸盡封滅紹絶時也不幸帝且殘
忍動以法䋲猲雞意鹿一切耐除或一嵗
[030-41b]
誅或再嵗斬籃雞胥悸圈兎交驚吾何以
觀之哉憘有國家者其毋以若所為也
漢魏春秋云髙祖封許負為明雌亭侯裴
松之疑時列侯無鄉亭之爵孔衍之謬然
劉備傳謂中山勝之子貞亦元狩六年封
陸城侯按貞封乃元鼎二年此亦誤
漢王子國
惡呼髙帝封諸侯王其子孫亾有與漢俱存者矣歐陽
[030-42a]
子云周有天下封國七十而同姓五十三後世不以為
私也蓋所以隆本支崇屏衛雖其敝也有末大之患而
猶崇奨扶持歴四百年而後亾蓋其徳與力皆不足矣
而其勢或使然也唐有天下雖不封建而其子孫咸列
封爵及世逺親盡然後各隨賢愚與異姓雜仕入居尚
書出為督刺故雖天下分裂而猶俞于它人髙帝時梁
楚燕趙出入觖望一皆異姓之憂而所恃者惟宗族昆
弟是以兄仲奪國伯子甫侯而諸侯莫敢非末大之禍
[030-42b]
固始謀之不善而非封建之末敝豈可芘焉而縱尋斧
哉文帝封梁王城陽災川景封河間常山長沙中山昭
封廣陵髙宻廣陽諸國比莽攝而廢矣宣帝所封雖云
有及莽世又年淺亾足論徐鄉嚴鄉武平陵鄉之徒忿
然以誅莽死亦足尚矣若夫東漢王子百餘亦亾有及
建安末者豈非天厭漢徳而先蔑其人邪抑人事之不
既邪鄉使絶除輒續與為長久之計雖不能驟以勝天
而漢祚亦未必既如此也詩云懐徳維寧宗子維城修
[030-43a]
徳而固宗子何城如之
襄城頴川/ 軹河南/
壺闗上黨/ 昌平上谷/
右恵帝子封
贅其臨淮/ 東牟東萊/
管滎陽/ 斥丘魏史斥作固作氏/皆非
營 楊丘
楊虚 朸平原/
[030-43b]
安都 平昌平原/
武城 白石金城之分/右齊
阜陵九江/ 安陽馮翊/
陽周 東城九江南之分/右淮
右文帝子封
平陸西河/ 休
沈猷髙苑/ 宛朐濟隂/
棘樂右楚之分/ 乗氏濟隂/
[030-44a]
桓邑右梁之分/
右景帝子封
兹瑯琊鄉名/右河間 安成豫章/
宜春豫章/ 句容丹陽/
句陵長沙固作容陵/ 右長沙 杏山
浮丘沛/ 廣戚沛魯之分/右
丹楊蕪湖/ 盱台臨淮/
湖孰丹陽/ 秣陵丹陽史作秩陽/
[030-44b]
睢陵固作淮臨/右江都 張梁右梁/
龍丘瑯琊/ 劇北海/
壤固作懐昌/ 平望北海/
臨衆琅邪史作琅邪/ 葛魁北/
益都 平酌北海固作平的/
劇魁北海/ 夀梁夀樂/
平度東萊/ 宜成平原/
臨朐東海川/右菑 靁東海/
[030-45a]
東莞琅琊/ 辟東海/
辟文南郡/ 封斯常山/
榆丘 襄嚵廣平縣/
邯㑹魏/ 朝朝歌/
東城九江/ 隂城右趙/
廣望涿/ 将梁涿/
新舘涿/ 陸城涿/ 本作陘/
新處涿中山/右 蒲領東海/
[030-45b]
西熊 棗强清河/
卑梁魏史漢作畢梁/ 房光魏/
距陽魏/ 蔞安
阿武 参户渤海/
州鄉涿/ 平成南皮史作成平/
廣渤海/ 蓋魏一云蓋胥志在泰山/右河間
陪安魏固作隂安/ 榮簡荏平固作榮闗/
周望史作周堅/ 陪漢表在平原/
[030-46a]
菆平原固作前/ 安陽平原/
五據泰山/ 富
平河南/ 羽平原/
胡母泰山北/右濟 離石西河漢表在上黨/
邵山陽/ 利昌齊/
藺西河/ 臨河朔方/
隰成西河固作濕/ 土軍西河/
臯狼臨淮/ 斥丘平原斥史作千固作千/非 右代共
[030-46b]
愽陽汝南/右齊 寧陽濟南寗陽也/
瑕丘山陽/ 公丘沛/
郁根盧黨切韋昭云屬/魯西昌右魯/
陘城在辛處固作陸地是劉備傳/作陸城亭侯 右中山
邯平廣平/ 武始魏/
象氏韋昭云鉅鹿縣/ 易在鄗屬涿/右趙
路陵南陽史作洛陽/ 攸輿長沙攸縣是表在南陽無/之
茶陵長沙固云在井陽/非建成豫章/
[030-47a]
安衆南陽沙定/右長 利鄉馮翊衙縣亭名/
有利東海/ 東平東海/
運平東海/ 山川
海常 鈞丘固作騶/
南城 廣陽頓丘史漢作廣陵非/
荘原固作杜原/右城陽共 臨樂渤海/
東野 髙平平原/
廣川右中山靖/ 千鍾固作重侯在平原/右河間
[030-47b]
披陽千乗/ 定
稻瑯琊/ 山渤海/
繁安 栁
雲瑯琊/ 牛平東萊牟平也/
柴泰山/右齊
柏陽中山史保州清苑引漢祀/柏陽紀無之表伯暢非樂
鄗常山/右趙 乗丘深澤一作桑/
髙丘 栁宿涿/
[030-48a]
戎丘 樊輿
曲成涿/ 安郭涿/
安險中山/ 安道一作遥/右中山
夫夷 春陵南陽/
都梁零陵/ 洮陽零陵/
永陵零陵今永州固作衆/陵一作泉陵右長沙終弋汝南山/右衡
麥瑯琊/ 鉅合平原/
昌瑯琊/ 蕢瑯琊本作/
[030-48b]
雩葭瑯琊/ 石洛瑯琊固作原洛/
扶㴆瑯琊索隠音浸固/作侠術挾
朸平原/ 父城遼西漢表在東海/
校志闕或云瑯琊被縣/庸瑯琊/
翟東海/ 鱣襄賢/
彭東海/ 瓡山海注與瓠同北/按韋昭諸縶反
虛水瑯琊/ 東淮北海/
拘千乗史作栒非/ 淯淯陽漢表在東海是/按南陽有淯陽縣
[030-49a]
陸夀光/ 廣饒齊/
缾瑯琊/ 翕閭
甘井鉅鹿/ 襄陵河東鉅鹿/
臯虞瑯琊/ 魏其瑯琊/
祝兹瑯琊/ 髙樂濟南/右齊
参鬷東海/ 沂陵東海川/右廣
沈陽渤海間/右河 漳北魏/
南鉅鹿/ 南陵臨淮/
[030-49b]
鄗常山/ 安檀魏/
爰戚濟南/ 栗沛/
洨 猇鉅鹿/
揤裴東海/右趙 澎右中山/
右武帝子封
松兹 温水
蘭淇 容丘
良成 蒲領
[030-50a]
南曲 髙城
成涿中山/右 新市堂陽川/右廣
江陽東海陽/右城
右昭帝子封
朝陽濟南/ 平曲東海/
南利汶南陵/右廣 安定鉅鹿/右燕
利鄉常山/ 宣處右中山/
脩市渤海/ 東昌
[030-50b]
新鄉 脩故清河/
東陽右清河/ 新昌涿燕/右
邯魏/ 都鄉東陽/
樂陽常山/ 桑中
張常山/右趙 景成渤海/
陽興涿/ 平隄鉅鹿/
樂鄉鉅鹿/ 髙郭河間鄞縣/右河間
樂望北海/ 成北海/
[030-51a]
新利 桞泉南陽東/右膠
復陽南陽/ 鍾武
髙城右長沙/ 海昏豫章邑/右昌
遽鄉常山定/右真 廣鄉鉅鹿/
成鄉廣平/ 曲梁魏/
平利魏/ 平鄉魏/
平纂平原/ 成陵廣平/
陽城濟隂/ 祚陽廣平干/右平
[030-51b]
東襄信都/ 樂信鉅鹿/
昌城信都/ 武陶鉅鹿/
歴鉅鹿川/右廣 昌慮泰山/
平邑東海/ 山陽東海/
建陵東海/ 合陽東海/
東安東海/ 丞東海/
建陽右魯/ 髙鄉瑯琊/
兹鄉瑯琊/ 藉陽東海/
[030-52a]
都平東海/ 棗原瑯琊/
箕瑯琊/ 髙廣瑯琊/
即來瑯琊/右成
右宣帝子封
右孝文以來侯者二百七十有七其後王
者一十有五 東牟 楊虛 朸 安都
平昌 武成 白石 阜陵 安陽
陽周 乗氏 桓邑 武始 春陵 襄
[030-52b]
陵别封者七休分紅 離石分渉 藺分
武原 隰成分端氏 臨河分髙俞 土
軍分鉅乗丘斥夏分夏丘漢自元成政出
王氏其矯偽褒封者盖百有五十見於班
表年淺制率亾足紀洎莽攝据封繼俞多
亾以述焉惡呼武帝發主偃之謀令諸侯
王得推㤙分子弟於是諸侯王子孫侯者
百七十有七元朔二年制詔御史諸侯王/或欲推私㤙分子弟邑者令
[030-53a]
各條上朕且臨定其號名自是支庶畢侯/元光侯者七元朔百二十有七元狩二十
五元/鼎五而王國遂弱此賈誼之䇿也故善為
計者事立於亡形方文帝時分齊為五以
封悼恵王之子淮南為三以封厲王之子
則誼之䇿畧施行矣賈曰欲天下之治安/莫若衆建諸侯而少
其力割地定制令齊楚趙各為若干國燕/梁他國皆然文帝以代王即位後分代為
二國反思賈生言乃分齊為七淮南為三/淮南廬江衡山凡三城陽濟北濟南菑川
膠西膠東齊凡/七國云六誤及乎景帝因晁錯計欲削
[030-53b]
七國而吳楚遂反豈其施之昔而不可行
之今哉失於欲速而不得其道爾錯為御/史大夫
請諸侯之罪過削其地收其支郡三年楚/來朝錯請誅之詔削東海郡因削吳之豫
章㑹稽及前二年越有罪削其河/間郡膠西以賣爵有姦削六縣子曰欲
速則不達東漢疾横議而黨錮興文宗急
姦竅而訓注起同此轍也鄉使孝景沉思
熟計脩禮教正名分以廸之則君君臣臣
父父子子不勞而天下定矣豈有不削亦
[030-54a]
反者計非不臧惜乎其為說之鄙也
王國自髙帝至孝平凡六十一
繼封十一
親之欲其貴愛之欲其富此仁人於弟則
然也兄為天子弟為匹夫則不足以為國
矣雖然將以愛之而不知所以愛之適害
之爾象至不仁封之有庳可謂親愛之矣
然封之而使吏治其國象不得有為於國
[030-54b]
則制之亦有道矣欲時時而見斯使之源
源而來則處之亦有法矣豈若後世燕安
嘗試率然而為者乎孝武分王諸弟其恩
固已沃矣然未幾何衰淫並起悉就夷滅
豈教之不至者適足以害之歟乃若孝景
非惟不能教而反縱其為及其有罪然後
從而誅之若路人然可謂親愛之乎昔者
成王封康叔衛作書三篇其所以告戒之
[030-55a]
者至矣是以康叔卒能奉承王命垂法將
來汔為長世有道之國漢諸侯王以百千
數其保於令終者蓋尟况敢祈永久乎然
則為之君者其可不知教而有民社者其
可以不知徳邪
[030-56a]
東漢
易曰大君有命開國承家小人勿用開國承家王者之
大業惟不可匪其人比之匪人如勿封也雖然匪人禍
矣懼其禍而遂至於不封亦豈先王之意哉髙皇帝時
韓彭黥豨販繒屠狗咸據要㑹而光武之興㓂鄧耿賈
髙勲鴻烈而所封食不過四縣丁恭猶以不合古制嘗
迹其故髙祖自謀則拙自戰則敗平秦夷楚惟韓彭是
賴故其為報不得而不厚光武命将咸繇指授從令則
[030-56b]
㨗違教則北故其為報不得而不薄髙祖蓋知承家之
義而微勿用之文光武拘於勿用之文而蔽承家之義
亦可謂兩失矣嗟夫孝子慈孫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
之事者也固陵之㑹韓彭之徒召或不至故子房亟勸
捐地連城駢邑蓋出一時求安反側有非經久之計而
光武之心亦欲一時未足其欲固皆有待後之人者鄉
使孝恵以來脩眀禮制日反於古顯宗而後稍正土宇
以漸合於中則三代之盛且復見矣惜乎就簡因陋而
[030-57a]
不知其要既得之復失之以棲遲於短祚也詩云萬邦
之屏之屏之翰大君有命其可不思易之所以承家者
乎
同姓侯王
光武五十八 明帝二十八
章帝六十二 和帝九十七
安帝六十五 順帝五十六
冲帝六 質帝十
[030-57b]
桓帝十五 靈帝十一
獻帝十二
右四百有二十列縣鄉亭總焉見熊方之
表紹興十/五年進按光武十三年侯宗室及絶國
百三十有七十四年十子始為公今可見
者此爾續志凡縣道國邑千五百八十七/注縣大者置令一人千石次置長
四百石小/者二百石雖然東京法蔑侯不分茅長相
内租列侯守寵而已自列而降位愽士下
[030-58a]
所謂猥諸侯也亾以述焉前漢非朝侯侍/祠侯以下士小
或以肺腑宿親若公主子孫奉墳墓在京/師者亦随時見謂之猥諸侯中興循之其
列士特進朝侯雖正賀執璧治民如令/長而不臣但納租秩如本縣無宫室其
如朝侯雖挺璧苴社而土宇殺矣光武十
王並列圻近顯宗八子不芘逺民方之前
朝地裁十一是以西漢之王連城数十或
載黄屋而東漢之末四海潰敝八方不能
内侵則衆建而少其地真令典也後志云/漢初立
[030-58b]
諸王因項羽所立諸王/制地廣大且至千里惡呼周與漢皆封
建其事固不同矣而皆有諸侯之患周之
初基諸侯述職而周以之彊及其末也用
兵争彊而周以之弱西漢之初大啟九國
而叛者九起及其末也分國子弟而諸侯
之患遂消故論者謂周得之始而失之於
終漢失之前而得之於後是不然天下亾
不敝之事而人君有不敝之術周之所以
[030-59a]
弱特自弱爾方千八百之建也旦望之勛
不過百里當此之時豈得尾大患哉成康
諸侯而强平桓諸侯而弱果侯罪耶吳楚
齊晉固曰强大然猶迭主夏盟崇奨夹輔
而不抵於速亾及漢之興急於矯枉不思
經久之計於是大封同姓周匝三垂而天
子之所有纔十五郡列侯公主頗食其中
故韓黥彭豨相繼叛逆蓋其始者既不善
[030-59b]
矣及夫主偃䇿行而諸侯已亾政有茅土
者特亦不過食租税是以哀成之際宗室
弱極而新莽得以髙歩雍容坐移鼎祚故
予嘗謂周得之始而不制於終漢則首尾
兩皆失之若光武者雖亾侯王彊大之禍
而本枝之緩終以少固此董卓之徒之所
以得肆行亾忌而漢遂亾也然則劉昭致
論謂聖帝英君欲返斯敗必當更開同姓
[030-60a]
之國置不増之約然後可以還墜路而反
全安之轍信非讕説
異姓侯
光武一百七十四 明帝二十七
章帝二十一 和帝二十七
安帝五十一 順帝三十二
冲帝三 桓帝四十五
靈帝四十七
[030-60b]
右見熊方表按光武十三年三月功臣増
邑更封三百六十有五其外戚恩澤封者
四十五不得盡見矣續志明章至順凡郡/國一百五為十三郡
光武併省郡國十凡縣道侯國四百餘為/十三州理至於末加置郡國一百五凡縣
道侯千一/百八十方桓帝時封賞逾制内寵猥盛
於是陳蕃亢䟽謂古諸侯上象四七所以
藩屏上國也髙祖之約非有功不侯而近
習以非義授邑左右以亾功傳賞一門之
[030-61a]
内侯至數人是以緯象失度隂陽繆序則
封賞之失當其禍乃如此也迨獻帝時政
歸曹氏然猶名在漢室所封之侯於書
夀志可見者百五十有一名存實亡兹用
不録
䟦
天下之事欲其成也嘗費辭而其壊也一言而
已事固不可以言句索也固有言之甚美而妎
[030-61b]
於理者小人之言未嘗不美於君子之言也未
嘗不宜聽於君子之言也然而妎於理也将欲
取之必固予之斯言信美矣然未小信而天下
服其禍不㡬乎一言而䘮邦乎是以聖明達識
之主必廣受謀謨而嘗索其利妎於言句之外
盖智以言昏而事因説惑也久矣封建之事有
國之大利三皇五帝之所以法上象而為天下
後世立簡易可久之法者也秦漢而下惟憂不
[030-62a]
得行之一有行之而以一言廢之固将不勝也
栁子之論吾固不患焉屬者披蘇文忠海外之
篇有曰聖人不能為時亦不失時三代非不欲
罷侯置守而亾罪不可削也始皇立守宰若冬
裘而夏葛此不失時也是固栁子之説也又曰
自書契以來臣弑君子弑父無不出於襲封而
争位者至漢而來君臣父子相賊弑者皆諸侯
王子孫其卿大夫不世襲者未嘗有也讀之至
[030-62b]
此駴然寒而復汗曰東坡先生而為是説也牢
其可摇乎封建之論其閣矣因竊稽之禽獸奸
義蓋皆出於衰周之世而諸侯之罹故者一皆
有亾道之資其争襲者蓋無㡬也傳可攷焉漢
諸王國七十有二其世百八十有六以罪除者
二十七以法死者二十二如上所説者亾有焉
諸王子侯為國二百八十有五其世七百八十
有二其王者十有八以罪除者百四十六以誅
[030-63a]
盡者三十二而惟二死於奴如上所説者亾有
焉髙帝功臣之國百四十有三恵帝之世又倍
於此者百國凡世九百七十有七以罪除者二
百一十有一不令終者百二十有八而惟二死
於賊其餘皆以武帝淫刑自盡或誅殺若棄狗
者而如上所説者亾有焉元成而下王子之國
隨啟隨滅莽簒而絶者百八十有一國而如上
所説者尤亾矣東漢之侯可見者六百餘世其
[030-63b]
國除者纔二十數其誅其賊死若其建安之死
者蓋八十而惟一死於奴如上所説者尤亾矣
先生之言豈非過論乎故君子言不可以若是
其㡬也今夫世禄之家不無此禍余嘗聞之矣
特事不聲於吏名不上於大夫有不得而云爾
是豈繇於世襲乎藉令實爾而其制利於君便
於民而恵於後猶當右顧而行矧無是耶而曰
李斯之言栁宗元之論當為萬世法泌是以為
[030-64a]
之解壬辰八朔書
[030-64b]
路史卷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