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6-1a]
欽定四庫全書
路史卷二十六 宋 羅泌 撰
國名紀三
髙陽氏後
髙陽三/ 帝之初封瀛之髙陽縣在髙水之陽也至道
三割𨽻順安然棘城實為髙陽氏之虚栁城/東南
一百/七十今浚儀亦有髙陽故城葢後所都
濮陽僖三/十一帝後所都今澶之屬縣所謂帝丘有顓帝城
[026-1b]
城内帝冡亦號顓頊之虚
梁西梁/ 伯益國地理風俗傳扶栁西北五十有梁城
故漢西梁縣西梁故城在今冀之南宫堂陽
鎮鎮之東鹿南六十縣道記西梁故城二三/里一名五梁城後漢入
扶/栁南梁在汝詳周後國以别/大梁少梁云
梁析傳謂顓頊大
之後詩云薄狩于
是
也今沂之新泰東十一故國有
山昔尭
伐胥者
[026-2a]
安 姬姓今壽之安豐與六近故漢為六安地書
述六失安
蓼 姬姓侯爵淮南子陽/侯煞蓼侯楚公子爕滅之襄王三/十年
今壽之霍丘杜云安豐蓼縣安豐/城在霍丘南十三有蓼故城
武徳四為蓼州七年廢寰宇元/年立九年廢圖䟽云在光
州廣記云偃姓水經臨水縣/西翏邑臯陶之封皆誤與舒蓼别
安蓼皆姬國也故班志云安姬姓國而世
本蓼亦姬姓則俱庭堅後矣杜預乃以庭
[026-2b]
堅為髙陽之字妄也按文公五年秋楚仲
歸滅六冬公子爕滅蓼臧文仲曰臯陶庭
堅不祀夫臯陶乃少昊之後四世而庭堅
則髙陽氏之子六臯陶之後而蓼則庭堅
之後也預既誤以庭堅為臯陶字乃復以
蓼為臯陶後偃姓失之矣予嘗考之臯陶
之後有舒蓼而非蓼也舒蓼偃姓而蓼則
姬姓蓼滅而舒蓼猶在至宣公之八年始
[026-3a]
滅其地乃壽之霍丘而蓼乃安豐地正相
逺舒蓼與蓼地正為二而舒又自一國黄
帝之後任姓見潜夫論預既不知别有舒
與蓼而乃妄分臯陶之後舒蓼以為二謂
皆偃族正義遂以為文公五年蓼滅而復
封楚復滅之果皆臆見僖公之三年舒已
滅矣
己 邔紀也故南郡邔縣己姓之祖
[026-3b]
昆吾昭十/二哀己姓樊之國衞是澶之濮陽昆吾氏之虚也
十七/隨昆吾縣開皇十六置在顓王城内武/惪四復割置濮陽八年廢城中
有昆吾臺所謂昆吾之觀寰宇以昆吾/為觧之安邑夏末
遷許
顧哀十/四 己姓子今濮之范東南二十八有古顧城人
表以為鼔師古云即顧
温 己姓子今孟之温西南三十有古温城漢温
縣僖十年秋滅温温子/奔衞後襄王以賜晋忿生邑亦曰蘇
[026-4a]
蘇 己姓子忟在夏曰伯今懐之武徳有蘇古城
在濟源西北二里寰宇云忿生故邑蘇温見/隱三年陽樊温原十二邑
皆蘇/故地
户 己姓商之崇扈古文作秦改為鄠漢𨽻扶
風自後魏/属京兆今永興鄠北二十有故城周四里
有户谷户亭
飂 己姓廖也昭二十九有飂/九域志方救切今唐之湖陽一作
飀
[026-4b]
董文六/ 己姓伯聞喜東有董池陂董澤之陂也竹紀
季晉武公元年尚一軍芮人乗京荀人董伯
皆叛者非秦川董舊云臨汾有董亭是或云/秦川晉陽難當使兄子保
宗鎮董亭/者皆非
郗 己姓説文云周邑野王西北詳後/周國
鬷昭二/十九 董姓鬷夷也今濟隂東北四十九有龍池鬷
亭即三鬷亭在定陶東北二十蔡墨云舜封/豢龍子於鬷川鬷夷氏其後九州要記云
董父好龍舜遣豢龍/於陶丘為豢龍氏集韻去聲非
[026-5a]
豢龍 董姓在滑之韋城古城内有豢龍井然寰宇
記豢龍城在臨潁今長葛西四十豢龍城豢
龍氏邑也而汝之龍興東南五十又有豢龍
城韋城為古豕韋/邑故王屋山有龍逄祠潞/縣長
垣有龍逄㞐皆在後長垣東南二十有龍城/龍逄㞐有祠墓而靈寶
西南七亦有豢龍墳城冡記闗/龍逄塟龜頭原左脇髙三丈
祝産 己姓帝堯時國
戎州
[026-5b]
斟 己姓漢之北海斟縣北海今濰去州七里有
斟亭寰宇州東/南五十一作㘰草繆
灌 斟姓傳謂斟灌廣記云/禹後誤今青之壽灮東南有
斟灌城灌亭舊記髙宻有灌亭寰宇/斟灌城一名東夀灮故淳于
也水經淳于縣本夏后氏斟灌國武/王以封淳于公淳于後齊併髙宻
尋三/ 斟姓傳謂斟尋張勃地記濟南平壽古斟尋
國預謂青之北海北海今𨽻濰東南五十有
斟城斟亭一作鄩今九江為尋陽一作/鄩潯瓉
[026-6a]
謂河南有尋葢周地也昭二十三鄩預謂/鞏西南鄩中周地
介 斟姓斟介也傳謂介斟在東郡衞地或云即
斟灌非若葛廬國則宻之膠西東北百里/有葛廬墓
戈 斟姓是為斟戈左氏世本皆以為即斟灌氏
非按宋鄭間六邑有戈錫後為/國
右五斟本出己姓形聲轉繆而遂為姒故
史記以斟戈尋為夏禹後非也賈逵更以
之為曹姓葢因史伯之言失之
[026-6b]
云 員䢵同妘也妘姓之祖亦作伝傊㜏鄖又用
䚋雲晉志云雲子古之雲夢在江北今王/沙監利等縣盟
㑹圖云䢵子國在安州杜云江夏雲在/東南今安州城旾秋
鄖人楚滅之封閻辛為鄖公今安之安陸有
鄖鄉鄖水鄖城鄖公廟周為鄖州
參胡 妘姓韓也惠連國
鄅 妘姓偊子爵景王二十/一邾襲之班志云東海開陽故
鄅國開陽故城今在臨沂北十五里春秋/啟陽
[026-7a]
彭二/ 即大彭彭姓之祖舊云徐治彭城有彭城山
彭祖墓廟春秋為宋邑晉楚滅之為/魚石采邑寰宇記
州里外城即古大彭國考之初國當是彭州
有天彭大澤垂拱為州後迻徐爾仙傳歴陽/有彭祖宅
韋豕/韋 彭姓商伯元喆之封豕韋也國都記豕韋/氏彭氏之國劉
絫更封之故世本謂豕韋防姓隨韋為城縣
則白馬南之韋鄉也杜云東郡白馬東南有/韋城今之韋城有豢
龍井在韋故城内有古碑記云左/右直殳上日汨水下入十一口
[026-7b]
禿 彭姓
暨既/ 彭姓沂之承有蔇亭即古暨國杜云鄫縣東/北有蔇亭今
鄫城在/承縣東其𣲖者為諸暨本日餘暨有暨浦諸
山𨽻越一作既則江隂也常之江隂/晉曰既陽
諸莊二/十九 彭姓宻之諸城西北三十春秋之諸國漢諸/縣故
城在西南本魯邑/正奢切或如字
稽 彭姓亳之譙有稽山
舟人 禿姓楚地昔常壽過克息舟城而居之者昭/十
[026-8a]
三年越/大夫
儈 䢵姓一曰㑹人鄶也詩之檜國在溱洧之間
今新鄭東北三十五有古鄶城詩譜重黎後/䢵姓國武公
滅之然謂澮以水名按春秋之汾澮/乃在絳故伯𨚍以為潧之誤妄矣
傿 䢵姓今襄之宜城楚之鄢都一曰郢昭四遷/頼于鄢
者漢惠三/日宜城與莒鄢鄭異穆叔如莒及鄢陵/登鄢陵城今沂之
安陵也鄭克叚于鄢則開封之陵漢之故/縣晉鄭戰鄢陵則鄭地故城在今鄢陵西北
十八/里有傿鄢氏地名人姓宜有定音陸氏/兼平上去三聲非是按韓
[026-8b]
世家徐音于乾切而今鄢陵人皆平聲呼/之與姓同今定鄭楚鄢上聲餘為平
路 䢵姓漢屬漁陽
鄔二/ 䢵姓春秋二鄔一在晉司馬彌牟為大/夫者太原鄔縣一鄭
地隱十一王取鄔今在懐杜云緱氏西/南有鄔聚緱氏熈寧為鎮入偃師上聲
集音烏
偪陽 䢵姓子晉滅之襄/十楚為傳陽漢縣春秋偪陽/國杜云彭城偪
陽縣扶/目切今沂之承有故偪陽城
夷 䢵姓詭諸邑楚滅之今亳之城父陳之夷邑
[026-9a]
曹二/ 侯爵曹姓之始傮軰也今興亡之濟隂漢之
定陶東北三十七有定陶故城即古曹國有
曹南山髣山曹人之塟髣山廟定陶四五層/阜之上連十五里曹
國塟地髣髴於山也自振鐸/至伯陽二十五世皆葬焉而曹城在禹城
若衞之曹則下邑也一曰漕在之白馬俱
徂侯切
朱邾三/ 曹姓子邾也周封挾後遷婁是為邾婁今濟
之任城南二十有邾婁城呉苪都邾毛寶/守邾城在是非
[026-9b]
江夏説文江夏邾縣玊/云魯附庸地隔亦在黄黄岡東南百/三十邾縣故
城楚宣滅/邾徙之此
騶二/ 曹姓子繹也兖之鄒縣有繹山邾文公遷繹
後曰騶戰國滅于楚劉薈騶山記云鄒山即/古繹山邾文公所卜鄒縣本邾國魯
穆改曰鄒而山從邑變邾城在山/南通典云周四十里在鄒縣東南故或謂騶
即邾内傳邾伐魯史作騶也趙岐云鄒本春/秋邾子之國至
孟子時改曰鄒後為魯所併又言楚併者非/然邾鄒本二近而移非改也邾為魯併而鄒
為楚/併古騶則今之鄒平廣輿/記武徳為州則今
[026-10a]
臨濟元年/鄒州非扶風玊篇鄒古扶/風附庸國
兒郳/ 曹姓倪郳也從齊勤王命為小邾子公羊即/小邾子
郳黎字舉儋云小國/無爵名髙厚定郳田今承縣滕
東南有郳故城本滕邑宋人伐兒/者或云宋附庸
莒 曹姓周滅以封少昊之後或云周邑昭二十/六隂忌奔莒者非
小邾 曹姓倪之分滕縣是晉志蕃縣古小邾國隨/曰滕今𨽻沂卲云蕃即
小邾國魯附/庸漢蕃縣一云仙源故曲阜東南四十古
邾城或以此為/邾婁非
[026-10b]
□牟 曹姓子魯宣取之定王/七預謂琅邪陽都東之
牟鄉城樵云琅邪今沂之/陽都故苹云在沂樂史云□牟國即
宻之安丘隨之牟山縣或云牟人非
閭丘漆/ 從征記髙平東陽東北有漆縣漆鄉東北十
里有閭丛鄉
鬻 楚先封鬻夏商間因為姓文王師鬻後𨽻省
為粥不成/字
荆楚/ 芊姓子爵季連封漫其處周初復之荆楚一
[026-11a]
本故春秋初猶書荆僖公后始書楚或謂孔/子狄之非也秦莊襄以
母諱復/曰荆
楚 子爵芈姓後熊繹初封居丹陽今之秭縣本
曰西楚縣東南有故丹陽城璞云今秭歸縣/南成王以封熊摰今熊姓猶百家故
晉志云秭歸/故楚子國武徙枝江亦曰丹陽丹山之陽/佑云楚自
丹陽徙枝江亦曰丹/陽記多徙丹陽非是為南楚枝江𨽻荆南/漢志丹陽郡
丹陽縣為繹所封秦之郼郡元封二年為丹/陽郡而丹陽縣乃潤州境蕪湖縣東二十有
石城山志為楚始封地/陳宣詔云楚繹南城
[026-11b]
郢 楚文庇是徙在江之南為南郢孫竒父雜題/予知古渚宫
故事楚文王都郢後九世昭王避敵遷鄀惠/王因亂遷鄢玩立復歸而舊史闕見按惠王
末墨翟重璽趨郢班子析謀宣王之時王宫/遇盗郢軍見黜懐王入秦齊人使郢中立王
因與王弟皆昭惠後莫不于焉根本則知鄢/鄀之遷權週非乆都者襄王末郢為白起所
㧞北遷陳城其地遂入邑于秦自文王襄大/夫凡十九世以遷云郢居八世為矣今江陵
北十二有召軫紀南城東/一小城名曰南郢非郢州徙鄀今宜城為北
郢云今郢州為北郢昔楚莊使公子燮子儀/守羣舒二子作亂城郢襄十四年子囊遺
言必城郢太史公云楚都郢至平王更城郢/杜以為州北紀南城盛氏記昭王十年呉通
[026-12a]
□水灌紀南城入赤湖進灌都城遂破楚/則前破紀南後破郢也郢破乃徙鄀尒惠
遷鄢桓十三/在宣城項襄徙陳號西楚寰宇及陳/州城楚惠所築考
烈爰徙壽春亦曰郢今壽之羅城尖㴞正/淮論云考烈所築字
一作皆縁先代威名冠之也
東楚西楚/南楚 東楚海州南楚廣陵西楚為陳其後乃以
彭城自楚惠滅陳至項襄為秦所伐自郢徙
之號西楚今㶏水西三/有章華臺懐王都彭城羽遷之
郴而都之號西楚至懐王孫都東楚則屬彭
[026-12b]
城故厲王胥都廣陵為南楚元王交都彭城
為東楚而唐復以楚州為東楚郡
句亶 熊渠長子康封之今江陵夷王/時
鄂東 熊渠中子紅封之世/本今興國軍永興有故鄂
城寰宇記州西北百八十/鄂王城鄂人事鄂王神漢鄂縣本𨽻武昌
故九州記云鄂國今之武昌東鄂也
越章 熊渠少子執庛封之皆江上或云即句章
諸梁 楚文子采
[026-13a]
馮 周地定/六
屈 武子瑕邑號屈侯姓書後為氏風俗/通魏賢屈侯跗
利 邵姓録云楚公子采為氏為今利州
閻 西固安有閻安固城
苖 賁皇邑河内軹縣有苖亭
互
寢宣十/二 放邑沈也徐云寢國續志云固始有寢丘集/
子朕/切秦滅楚蒙恬攻寢者潁之汝隂今沈丘
[026-13b]
南百歩與沈國近漢沈丘縣開皇為沈州今
有叔敖祠
堂 棠也伍尚封號棠君今揚之六合秦漢之棠
邑陳嬰侯國
薳三/薳 蒍是楚地子玊治兵處僖二/十七薳澨也昭二十/三薳越
縊于/薳澨一周鄭地隱十一/䧦鄭地鄭處誨云魯山地名
亦作䧦鄬襄七楚子㑹鄬杜云鄭/地説㞐為玉于彼切
卷圈/二 即圈陳留傳云圈氏本出其國南陽葉縣南
[026-14a]
有卷城非鄭卷今鄭之原武西北七里有卷
故城周十里故漢縣曹大家東征賦歴滎陽
而過卷者姓辨並上聲
蕩 舊記蕩侯國楚地
蒙 姓纂云髙陽後封以為蒙雙云有/雙氏預云東莞
蒙隂有蒙隂城蒙隂後齊入新泰𨽻沂有小
蒙城六國楚為蒙縣莊十五年䝉澤也昔莊/周為漆園吏今宋之考城古䝉城東魏
為䝉部今興化之寃亭有莊/子漆園漢之寃句亦䝉地也
[026-14b]
麻 棘酈麻俱楚邑按襄城縣乃故麻城今黄之
麻城而辰有麻陽又碭山西北故麻城漢之
麻鄉風俗通麻氏齊大夫麻嬰後
郟 汝之襄城有郟城九域志云令邑郟敖邑
白 邵陽有白公城即白公邑子西莒使處呉境/為曹大夫曰白公
慎二/ 呉伐慎白公敗之哀十/六今廬之屬縣西北四
十一有故慎城慎水通典漢慎故城在今頴
州頴上西北九域志楚縣白公/之邑故白公救慎
[026-15a]
匡 邼也本衞邑中屬晉文元年鄭伐匡今扶溝
有匡城鄉匡亭而匡故城在之城西僖十
五㳄于匡者漢之長垣地道記長垣南十里
有衞故匡城孔子所厄淮南子注襄邑西匡
亭承匡今拱州故襄邑近有匡水承匡山在/仕
城東七十五璠云襄/邑西二十有承匡山
訾 鄭地成十/三亦楚地昭十/三始齊大夫采今濰之
都昌西有訾故城國本屬紀一作鄑西訾也
[026-15b]
齊遷之莊/元昭公時楚遷訾人二十/五樵以為楚
東訾枝哀/六非訾母襄十/八訾婁云僖十八長/垣西十六
棘 棘名所在有之楚有棘櫟今城父東北/十八有棘城唐有
棘陽唐之湖陽北有/故城棘水漢縣趙有平棘今州治平棘/南有古平棘
城春秋之棘邑十/三州志云戰國改宋有大棘鄭破宋師處范/志陳留有大棘
鄉乃在襄邑西南今南京/括城西北三十有大棘城有曲棘昭二十五/外黄有曲
棘里杜/云城中鄭有上棘襄十八陽翟/有上棘城棘澤襄十/四衞
有棘津冀之秦陽東北二十七有棘津城吕/望乞食於此有賣漿臺太公泉廟汲
[026-16a]
南七/里而齊魯皆有棘矣昭十棘杜在西安東/南有㦸里亭城輿志
云有㦸里郭魯棘在汶水北杜云蛇丘比棘/亭又龔鄉縣東北七十五有棘鄉蛇丘今鉅
野又魯城/内有棘下
芋
艾 今隆興分寧西北里有艾城春秋呉慶忌居
之漢艾縣開皇廢入建昌九/年十二真傳云今
查田即今之寧州也
罏
[026-16b]
穰 楚别邑今鄧治秦宣太后弟穰侯魏拜皆芈
姓楚後
聶三/ 楚屬有聶本衞大夫采僖元聶/北
地或疑後屬
楚又云即攝俱非楚攝/叔當别自楚地又愽之
愽平有攝城
析 楚有析公邑襄二/十四
蔓 今也今廣漢有
鄉
廬 春秋有廬戢犂國語注廬楚邑戢犂為廬大
[026-17a]
夫
飬 繇基先鄧大夫有養甥楚地璠云襄城郟縣
西南有養水由基之邑郟城今𨽻汝
葉
商 子西為商公今商之商洛之地志屬𢎞農裴
駰謂在順陽魏晉始分時𨽻之
椒
櫟陽 櫟也預云新蔡東北有櫟亭昭四年呉入櫟
[026-17b]
有故櫟城在新蔡故城西北半淪江水
魯陽 今鄧之向城
苞丘 或云荷丘楚有荷丘子
虞丘 呉丘也楚相虞丘子邑吾丘夀王/説苑作虞
軒丘 楚文庻子采邑
期思 楚下邑漢縣屬汝南故蔣國入楚大夫復遂
遂為期思公今壽之霍丘有廢期思梁書天
監四于期思置期思州葢移弋陽期思名徠
[026-18a]
有故城在固始西北七十漢賁開告布/反封期思侯
暌 楚地
右楚之分四/六
春秋褒貶乎曰無之有進退乎曰無之無
則奚以勸曰善善惡惡善其善惡其惡直
書其事而人自勸矣進者不得不進因其
進而進之于何褒退者不得不退因其退
而退之于何貶曷嘗求夫經之所以書者
[026-18b]
乎夷之日盛華之日㣲豈人所願哉徐之
初也稱戎隱元/以徠盛而稱徐莊二十/六秋又盛而
人之僖/三又盛而子之昭/四楚之初也稱荆莊/十
以/徠盛而稱人二十/三既而楚矣又盛而人之
僖/元又盛而子之二十/一秋已而有使通矣已而
有大夫矣聖人豈有心於進之哉因其進
而進之至於此也葢王道衰諸侯僣一再
降而政逮於大夫又再降而制歸於夷狄
[026-19a]
聖人豈有心於退之哉因其退而退之至
於此也春秋徐初稱戎自稱徐不復見稱/戎者山戎北戎皆種别之蘇文定
以為徐不稱人人者羡文/妄人與子何羡文之多哉五年一朝諸侯
之於天子禮也天子於諸侯有聘而已諸
侯而相朝聘講信修睦豈有大小彊弱之
分哉周室東王政不綱於是大國聘而不
朝小國朝而不聘故春秋書徠朝者三十
有六皆邾把曹滕之君未有一大國也徠
[026-19b]
聘者三十有一皆晉宋齊秦之人無一小
國也二百四十二年之間魯之朝楚者屢
而楚未始一朝魯其徠聘也偃然既以大
國自居而聖人亦因以大國書之矣晉宋/齊秦
亦/然始其來聘進而人矣未名通也其再至
也進而名矣未氏通也文/六又至而名氏通
襄三十/一薳罷於是始與中國諸臣儕無别矣聖
人之意豈不欲中國之盛而夷鎮之復郤
[026-20a]
哉不得已也鄭與楚盟又復與晉故楚伐/之鄭窮告哀楚師退舎而鄭
不服修其城郭故再克之鄭袒牽羊而楚/復舎之始欲縣陳申叔時一言而楚亦遽
止已而伐蕭蕭囚宜僚楚命勿殺蕭人殺/之即復滅蕭則不為大悖道且春秋之於
夷非不齒也徒以彼陋僣擬蔑朝享而陵/中夏尒至於伐衞救齊有以排衆難而安
諸夏者亦所不掩因其進而進之固將以/恥諸夏而罪齊晉也向使諸侯知所自殆
進賢退不肖節用而愛人懐仁義以/事其君撫邦交定諸夏聖人何訾焉或曰
慕義徠也故進之不然慕義周公明堂之
盛舉也荆之聘三成之元穆之八與郟敖
[026-20b]
之二載俱其熾盛之日時魯方弱有無禮
而加我尒具徠聘也固自謂大/國而將責備於我者齊桓死晉
文未起方僖公之盛際且甘心委質之盂
之㑹至不出而受其㨗未㡬而乞師伐齊
取榖則魯之附是乆矣孰有慕義於莊公
哉
濮 熊姓書彭濮彭濮人皆峽外為楚害楚滅之
文十六麋人卒百濮伐楚/昭十九楚子為舟師伐濮預云建寧郡南濮
[026-21a]
夷地建建故縣今為鎮𨽻石首以多曰百濮
一作䧤□集彭䧤蠻/國一作□非衞濮
羅 熊姓羅君也初封在襄之宜城故信陽有羅/山九域志羅
國城在襄春/秋時附庸後徙江陵之枝江故佑云岳州/古羅國地桓
二十一楚伐羅羅敗/之宜在此桓公十一周東乃定長沙今潭之
湘隂東北六十有羅故城秦之羅縣梁為羅
州太清四年大業十三羅縣令/蕭鋭起兵説為岳之巴陵岳陽志隋煬
元年始為羅州非有羅水所謂羅汭汨水注/湘處汨
[026-21b]
羅在縣/東北
䕫歸/ 熊姓子爵歸是楚滅之僖二/十六寰宇記䕫之巫
山縣䕫子熊摰治多熊姓今秭歸城東二十
有故䕫子城荆州記稊歸西有楊城即繹孫
所㞐
賨宗/ 芈姓子宗也頃王四年居執宗子遂圍巢十
六國春秋常璩志云宕渠古賨國寰宇故賨
城江流縣東北八十四古賨國都又廣安軍
[026-22a]
渠江縣北十二即始/安城宕渠今入伏虞賨城見
存蓬州/中興書云廪君後非
滇 滇王國今洮州與夜郎以西蠻皆云莊蹻後
麇同所謂麇庸即麏也今之房陵楚饑與濮
伐楚楚子再敗麇師于房渚者桓王/三荆州記
引釋例在當陽非也當陽乃麋岳志以岳之/巴陵為麋子
國地有兩城址尚存相去十里所楚昭/奔隨王使王孫由于城麋者有麋州
麋文十一/又定五芈姓子今荆之當陽舊云均之鄖鄉非也乃
[026-22b]
古錫穴鄖鄉乃漢錫縣/太康五為鄖鄉潘崇伐麋至錫穴者
地形志漢中郡之/東界古之錫穴
右髙陽後濮羅䕫越等國
諸侯以保社稷為孝是故國君去國止之
曰奈何去社稷大夫以守宗廟為孝是故
大夫去國止之曰柰何去宗廟士以守墳
墓為孝故士去國止之曰柰何去墳諸侯
失國曰䘮大夫士之失位亦曰䘮以不孝
[026-23a]
處之也孟軻曰世守也非身之所能為也
効死不去此重去社稷之義也顔淵曰去
國則哭於墓而後行此重去墳墓之義也
土地人民諸侯之寶也是故春秋于外取
滅必書所以見不能保其土地與人民也
卿大夫死衆士死制是故國君死社稷謂
之義大夫死宗廟謂之變四郊多壘大夫
以為辱而謀人之軍師敗則死之則大夫
[026-23b]
不可以不死衆矣奉命以出有死無霣士
大夫死行列百吏死職則士不可以不死
制矣雖然國君死社稷而太王去邠大夫
死衆士死制而管仲不死子紏葢死社稷
以為民也去邠以為民無死可也死衆死
制以為君也死非為君無死可也故君子
之謀國勇足以制敵智足以謀必以死為
尚哉所守然爾是故國滅君死之正也聖
[026-24a]
人猶不必其死也其見滅焉猶以取滅之
道書之蔡獻舞潞嬰兒沈嘉許斯頓牂胡
豹曹陽邾益之名所以見不能修徳保社
稷而之滅爾諸侯失國而后託于諸侯孟/子以為禮若譚子在莒弦子
在黄温子在衞雖奔失國/不名非其不道自抵滅也楚子滅䕫以䕫
子歸不名非其所取滅也楚人謂䕫不祀/祝融粥熊䕫子
不伏楚人疾之遂滅之書楚人罪專滅也/杜謂䕫不祀故楚不譏滅同姓妄也衞祖
康叔不敢及稷魯祖周不及公劉䕫不/祝融非所以為罪也況楚得專滅乎以
[026-24b]
歸録實也或曰以蔡侯獻舞歸明蔡之己
滅蔡何嘗滅哉趙説/誤
越 芈姓古南越盟㑹圖䟽云南越廣州按南海
桂林象郡皆是非姒姓之越十道志云禺州/古百粤婺女之
分秦為象郡而容/邕等州本皆越東南二越諸儒皆一之踈
矣
越常 今灌之越裳縣呉置/
駱越 今潰治欎平通典貴州古/西甌駱越葢古甌駱周/書載言
[026-25a]
云潘州古甌駱越之地而史記亦有西甌駱
交止九員之域十道/記號駱侯姚姓李竒/説故九
員有駱田益州記交止有駱田仰潮水人為/駱人有駱侯或自名駱將漢代蜀
王子將兵徕討駱侯自/稱安陽王尉佗滅之邕有駱越水即驩/水其
㪚居襄通典襄陽縣漢之/中廬駱越人徙此或云甌閩誤駱姓/史記
作騶/誤
甌越 梁四公記合浦落黎縣甌越也董逌謂于越
又訛為甌越妄
[026-25b]
甌隑 太平御覧引周書五來切
且甌
西甌 郭璞以建安為西甌非此集韻音嘔駱越别
種郡國志欎林西越也故杜佑云西甌即言
西以别東爾寰宇記欎林廢黨州經/善勞縣即古西甌居
供人 或云文朗民也今之峯州
目深 又大荒北海深目之國盻姓近南地
摧扶
[026-26a]
禽人 或云羽氏
蒼吾 梧之蒼吾縣元始六年開蒼吾郡地廣東至
湘潭
揚 呉起為楚收揚越者國/事揚州之分漢南
傳/奏畧定揚
/注宜即蠻揚見王㑹觧或云蠻婺州也本屬/會稽郡國志云東越之地為東
揚州人俗輕/狡少信行
桂國 見伊尹四方令經云八桂在賁禺東今畨/禺葢
桂陽也
[026-26b]
損子 百濮九菌産里並四方令
産里 一云語兒也或作陸童誤
九菌 四方令在正南今九江之菌江
海癸
稽余
北帯
僕句
區呉 蒙之東區漢之荔浦也
[026-27a]
右髙陽後越之分
余讀地書王㑹觧等知所謂百越矣是芈
姓之越也至于㑹稽之越伯禹之苖又不
在是自嶺而南唐虞三代為百越之國亦/謂南越彫題之重隨畜轉居非先王
建封職方之限自交至于㑹稽七千里内/百越攸處各有種姓非盡少康之後甌越
閩越亦非南/越之種也若夫中盧之駱衛地之越則
又昔之進于中華者桓元年越/近垂上亦如鉤町
鉤一用句集韻音劬西/戎之君然字書作㽛町同竝皆今牂柯屬/縣故同竝勾
[026-27b]
町二/俟國義渠今慶州義渠縣秦昭滅義渠君/封之此九域志邠州古義渠城
義渠/之國大荔地志臨晉故大荔國今同州朝/邑貞王八年秦厲公滅而居之
洛/川漏卧牂柯漏卧縣/故漏卧侯國陸渾在河/南枹罕河州/枹罕
縣漢屬金城劭/云罕羗侯國朐衍秦穆得由余西戎八/國來服涇漆之北如
義渠大荔烏/氏朐衍皆是温宿今醴泉縣有温宿嶺漢/世温宿國人居之隨書
之温/秀也之名縣也烏乎周之全也五服衣冠
侯伯合沓曽何有於夷哉東遷而後强豪
攻併禮廢樂壊然後諸夷得以㳂隙而入
[026-28a]
赤體白窒更踞泰半於中原矣呉越楚蜀
徧為蠻境今荆湖川廣松茂姚保横賔邕/梧等處皆是其類甚多通渠涪
渝逄壁充畢等/皆巴人之境秦隴晉魏悉成戎地如岐/有犬
戎趙有代戎渭南有允戎麗戎河南山北/有隂戎伏羗有兾戎河蘭厚㑹鄯鳯文宕
皆西羗氐人疊拓松恭/靜維當亦悉羗戎之地河南為蠻河南陸/渾新域
故蠻子國惠帝/四年置蠻中河西為狄杜謂白狄故河/西郡鄜延坊銀
綏丹之間皆古白狄地/故云白狄與秦同州淮有羣舒魏有諸
隗在在充蒲河北有赤狄甲氏留吁鐸屈/潞子皆隗姓洛川亦有赤狄
[026-28b]
遺/地狄䝠邽冀徃徃徧于渭首雖洛陽一王
城而楊拒泉臯陸渾伊洛之戎亦且雜然
分䖏其中為冠俗者葢無㡬也悲哉甲族
將頺子弟卑舊制而聘新尖衞侯咅代王
胡服咸失其死把居雝丘邾處魯甸乃用
夷禮淮徐介莒牟萊之國在今京東而亦
俱有夷名可勝嘆邪夗金而下典午之際
齊州左衽言侏離矣被髪野祭誰其哀之
[026-29a]
仙李石晉而兹禍尤酷此許翰所以歸
過謀國者之不知學春秋寧不劾乎若此
族者猶先王之類也是故列之
牟 子爵祝融後續志云㤗山牟縣故牟國今文
登輿地廣記云奉符/春秋牟子之國
堣夷 堯命羲仲宅堣夷在遼西即青之堣夷今文
書及帝命驗作禺鐡一作嵎銕故即郁夷故
武后時福順冨為嵎夷公
[026-29b]
南交 羲叔所宅今交州故交阯交郡也
西 和仲所宅今興元西縣漢故西縣古來田西
而閬之晉安有西水上原由京兆水西西水
縣界流入
幽都 和叔所宅幽也一曰北幽今之幽州居山之
上有幽都山以隂幽名非宋地之幽莊十/六
易 所謂朔易古有易之地商上甲㣲/伐有易者今之易州
北終東始有代易意故邇于代世不知有易/朔易之地或
[026-30a]
謂冬收藏交易為言東作西成南為朔/易皆以民事言非也謂嵗改易者亦非有易
水出固安故固安為北易即安國河出故安/閻鄉西川故安國
經云故安謂之/北易作故通復有南易燕趙記有三易漳/為南易班固闞駰
以呼沱為南易史云燕與/趙易以龍亢分門與燕者而臨洺為漢易陽
昔燕文公徙易則漢之易縣也有故城在城
西五里有故易京城在涿之歸徳南十八里
公孫瓉害劉虞于葪下謡云燕南垂趙北際河/惟有此中可避世瓉以易地當之築城臨易
徙都曰易京鐡門樓榜千重袁紹破之石虎/自遼徙此惡其固毁之寰宇記歸義東南十
[026-30b]
五有大城燕桓/侯之别都指此
程 商封呉回後今咸陽故安陵城周程邑也地/志
安陵𨽻扶風闞/駰云古程邑一云洛陽上程聚程伯休父
卿士之采
黄桓七/年 桓公再㑹黄人爾登之黄縣東南二十五里
故有黄城本紀邑後入齊黄亦多矣如内黄
縣𨽻/相外黄雍東六里/有故外黄城小黄陳留東北有小/黄園東北漢故
小黄/城土黄晉縣割臨沮立/今襄之南漳與封丘隱元年宋/敗處有黄
[026-31a]
池/涪陵等皆有之岑彭破侯丹/于黄今涪一作玉篇/古國
太昊宅東少昊宅西炎帝居南顓帝居北
予嘗證之矣南交北幽東堣西栁處乎四
方此不遷之㳄也己酉冬周益公退舎歸
首以炎陵事來訪謂三皇五帝並居中原
炎帝之墓無因南方即疑為偏據者予曰
不然古之聖人惟與天地合必於我者無
一毫之不盡則示之後斯悠乆而不渝後
[026-31b]
世聖人取之於古必其所履能合於天地
動靜曲盡而無媿者然後執之視以為則
茍在我者一毫之不盡則推之於彼者將
厭棄而不繼矣盛徳在火不刋之祀其帝
炎帝其神祝融此實司南方者是故炎墓
茶鄉而祝融墓于衡山地道記誌顓頊之
虚實在幽州逺逰章句寶櫝等記西皇所
居乃在西海之津斯未得信然秦漢來大
[026-32a]
祝雲陽甘泉則雲陽固在咸陽之區而姓
氏書譜皡顥等姓亦皆出於西方魯為少
昊之虚衞為顓頊之虚固左氏説也開元
揆天下景林邑驩愛所至悉謬而獨交州
之晷分寸不訛予以是知聖人之所以為
萬世法豈茍然邪而孔子國猶以為夏與
春交果何義歟嗟乎隨室考嘗夭枉相繼
而後姓神農本經句字不可變三十餘厯
[026-32b]
昏旦悉異而後信放勲之典中星不可違
不登髙山不知天之髙而猶未得其所以
髙悲夫安國字/子國
髙辛氏後
髙辛 髙陽封之今南京榖熟髙辛鎮也梁載□云
襄邑有髙辛城襄邑今𨽻東京而髙辛故城
在榖熟西南四十五地理志在梁/國榖熟西南
漦釐漦/台邰 稷封作釐庲亦作台駘邰今永興武功
[026-33a]
西南二十二有故漦城有后稷姜嫄祠隋為
稷州㳟帝武徳三分武功好畤/四縣置稷州葢唐再置本曰周漢志/漦属
右扶風本曰/周故後曰周與姜台異見炎後國許云邰姜/姓炎帝稷后稷廟記
云武功本名邰後/改曰□城失之
𡺳邠/ 邠也諸記開元十三年以𡺳似幽改邠按魏/大和十四已為邠二十年乃為𡺳𡺳先
一年為/班州本谷名班云扶風栒邑𡺳鄉公劉邑/詩云于
𡺳斯/語邠之三水西南三十有故𡺳城徐廣云/新漆縣
東北有故𡺳亭/九域志太王都今𡺳亭栒故城皆在三水東
[026-33b]
北龎川水西有姜嫄公劉廟按渭水南一里/故郇城武徳三
為郇州三年廢/故城今在郿
尉季 不窋居今慶之安化有尉季城在州東三里
作尉季誤
不窋 今安化有不窋城不窋墓州東三里/故順化也周地圖
之郁郅城在白馬馬嶺両川交水口水經尉/季一曰
不窋疑郁郅之訛周語不窋竄戎狄間韋/昭以為居𡺳故詩正義謂生來于𡺳邰
亶父 古公亶父或云亶地吕氏云宓子治亶父然
[026-34a]
宓子治乃單父也
魏 景王之十二秊昭/九使伯辭於晉曰我自夏
王之代以后稷之功故受魏駘芮岐畢為吾
西土武王克商蒲姑商奄為吾東土巴濮楚
鄧為吾南土肅慎燕亳為吾北土則周之先
嘗受魏矣平陸乃故河東之河北縣春秋屬
晉今陕之平/陸有魏城
岐 古有岐伯至古公避狄遷岐之陽今鳯翔岐
[026-34b]
山縣西北有岐城故址後魏為岐州以山之
岐而名即箭/䇢嶺文王初為岐侯琴/操在邰西北不
百里而𡺳又在西北四百南有周原而乾
之永壽亦為𡺳地故傳謂自稷至武五遷不
出所封以此一作㟚地志文王/徙
非縣道記隴
州呉山縣東四十五即岐山縣西南界有一
故城彼人謂之文王城寰宇記考文王都酆
不合于此有城疑是漢杜陽縣又岐山縣東
[026-35a]
十九有杜陽為内亦有杜陽故城二縣俱属
扶風據十三州志郡縣道里數即隴州杜陽
故城近之据漢志注杜水南入渭即普潤界
文王城近之
周 黄帝臣有周昌商有周任千姓編云/商太史周國乆
矣預謂扶風雝東北有周城雝唐為/天興葢即周
原岐之小地名泰王遷之在美陽南故説文
謂文王封岐在美陽中水鄉而漢志謂美陽
[026-35b]
西北中水鄉周泰王邑或謂太公徙岐下之/周原號國曰周非
程 王季之居周書王季宅程世/紀云王季徙于程在今咸陽故安
陵亦在岐南與畢陌接所謂畢程吕十八武/王嘗窮于
畢程長安志孟子言文/王卒于畢郢今作郢
豐 文王作豐武王作鎬豐豐宫鎬鎬宫豐在豐
水之西鎬在豐水之東皆宗周地本小男國
武王伐紂乃收虞師芮師豐師鎬師者亦作
酆寰宇記文王酆宫在鄠盟會圖云豐鎬相
[026-36a]
去二十五里
鎬鄗/ 在長安之靈臺鄉鎬京宗周元和志鎬京在/長安有武王宫
漢穿昆明鎬之遺址淪焉今永興昆明/北之鎬陂即京
周昭/元或作鄗非是世本荀子皆作鄗六韜酆/師鄗師史鄗池君亦見春
秋後傳然本只高字光武起鄗邑者若常山/鄗邑在河北自音郝一作䧚集亦音鎬非
王城洛二/東西武王遷鼎郟鄏成王定之作東都洛曰王城
周/ 今河南縣皇城也澗水東/瀝水西亦曰郟今縣西有/郟鄏陌有
郟/山至平王遂居之曰東周而以豐鎬為西周
[026-36b]
子朝復居之二周分理此為東周赧王遷之
而此為西周矣公羊云咸陽東/周王城西周與秦之王城
異杜云臨晉東有古王城今名武鄉城秦城/之王城乃昭十五隂飴生㑹秦伯䖏即大
荔城在/今同州
東周三/ 西桓公孫惠公封少子于鞏號東周
西周三/ 經姬姓叔均國葢别一國
宗周三/ 周公既營洛又卜瀍水東作下都遷商頑焉
曰成周今河南洛陽故城是洛陽熈寧省入/河南城中有翟
[026-37a]
泉翟泉詳/樵周地水及子朝入王城敬王居成周曰東
周周衰為二而此為西周桓公居/考王封自武以鎬
為西豐為宗周後更鎬為宗周正月注雨無/正曰周宗忞
云宗周/京兆宗周成周王城東西周不一學者宜
詳
孤聚 秦以處東周君
陽人聚 秦以處西周君今汝州之西
承休 光武封姬常今汝東有承休故城
[026-37b]
商蕃/ 契封在華隂之鄭鄭縣有欒都城及故藩邑
故世本謂契居蕃闞駰云蕃鄭西今之巒城
是矣地有商山魯連子云在太華之陽世紀
謂在商洛故世謂上洛漢商縣非也括地象/云商州
闞云商州上洛九域志輿地記云契始封通/典云商之商洛古商邑乃商君封檢地志盖
南陽界古商/于漢之商縣
砥石 昭明居
鄴 上甲㣲居即桐也世紀云鄴西南有上司馬
[026-38a]
太甲之居今湯隂有司馬泊司馬村或云太
甲葢以鄴西桐有離宫商之墓地而以上
甲為太甲爾
參大夏/ 實沈封大夏是為參今太原陽曲舊晉陽城也
商隱元/ 商丘閼伯封相土因之宋是今南京理宋城
漢之睢陽或以為漳水之南商虚失之
相 虹之西北有故相城寰宇記云即相土居
龍 晏龍國䕫龍皆以/名為國王符云優姓魯之北鄙成/二
[026-38b]
年齊伐我北鄙/圍龍世家作隆預云太山愽縣西南後為愽
城今奉符有龍山漢陳署為龍侯者唐乾/封非
長垣之龍蕭縣東三十有龍城水經獲水所/經開皇曰龍城今長垣有龍城
續 續牙國晉邑也狐鞠居采
巫人 今之巫山歸之巴東故漢巫縣利州其/北境
民 經有巫人
民
民肜姓帝俊後廣韻有
國集音替
司幽 一曰思幽見經列子曰思幽之國思士不妻
[026-39a]
而感思女不夫而孕
蜀 支子封蜀侯國自益昌西南至蜀皆其地張
儀滅之蜀王八戰不勝而滅赧王元/年秦惠文封公子通為蜀王
苴 蜀王封其弟葭萌于漢中為苴侯後命其邑
曰葭萌今利州縣一曰吐費城
揺氏 經云帝嚳子國即揺民
東胡 厭越國後曰鮮卑盧綰所居鮮卑山在栁城
東南二百里伊尹四方令東胡正北
[026-39b]
吐渾
慕容
柔僕 一曰羸土之國
赤烏 穆傳赤烏之國在㫪山西三百與周同祖
中路 𤣥元國
帝嚳之孫子何其盛歟傳曰昔帝嚳卜四
妃之子皆有天下常儀之子為帝摰慶都
之子為帝堯契之後為商而稷之後為周
[026-40a]
商周之後盛莫京矣予嘗求之帝嚳之治
天下其迹之聞于代者初無赫赫之功是
何邪得非有功者不如無過之難而作隂
徳者弗若絶陽刑之惠大乎體嚳之政亦
惟仁柔無苛而已而其裔之昌如此也不
亦姣乎其若商周之後國别著于篇
虞 仲雝後陜之平陸呉山有故虞城虞井虞城
在平陸東北六十本帝舜之後國所謂西虞
[026-40b]
互呉 伯爵外傳云命圭有/命固曰呉伯呉大也即泰伯居句呉
也句呉故城在無錫梅里平虚城在無錫東/三十梅里在
葢閭城北五十寰宇太伯城西去縣四十/平地數丈輿地志呉築城梅里平虚即此城
内有泰伯宅及泰伯之墓墓在無錫縣東三/十九里冡墓記在
㑹稽呉縣北梅里輿地記宅/東五里乃泰伯塟梅山也姑蘇呉興丹陽
為三呉句踐即今蘇治呉縣/哀公十三越滅之
棠谿 夫槩奔楚封之世家呉春秋云昭王封之為
棠谿氏定五姓寰宇云唐陵/書又為唐谿氏繆在汝南呉房房/為
[026-41a]
丹朱封夫槩封/呉因曰呉房今蔡之遂平有棠谿亭呉房
城潜夫論云在汝南西平通典在郾城/彪云亭在呉房呉房元和十為遂平盟㑹
圖作堂谿云在豫之郾城有/堂谿村郾城西界
延陵西/ 延陵五一在代一在綏後魏延陵縣/今綏之延福一在丹
徒隨延/陵縣皆非季子之居一作金陵然亦非古
今潤州延陵縣太康/二分曲阿延陵鎮置古延陵在今常之晉陵
故漢/毘陵退畊在是地志㑹稽毘陵季札居公羊/云札退居延陵終身葢因封
此今江隂芙蓉湖西/馬鞍山札所耕處有札墓孔父所至今墓/在縣
[026-41b]
北七十申浦之西/江隂西三十五
州來二/ 古國楚滅之呉取之封季子成七呉入州來/昭十三滅之又
二十三年/伐封之釋例地闕地志在沛今壽治下蔡
夫差遷昭/侯于此自延陵徙故曰延州來今延陵東/北九有季
子廟太康地志云呉封季札/州來而居延陵故曰延州野王云呉自有
延州來地先已封季子非楚州來邑未詳
朱方襄二/十八潤之丹徒東二十地曰朱方呉邑也故慶封
入呉與之朱方昭四年楚圍朱方者
[026-42a]
郁閭 郁乆閭也或曰郁國乆閭其名一作今單
之魚臺故方與縣東南有郁郎城或云禺夷/一曰郁都
有郁氏國語魯/相郁貢
鳩兹 預云蕪湖縣東今臯夷也今太平蕪湖縣東
四十員卿呉地記云有鳩兹城按輿地志以
為臯兹今蕪湖之徳政鄉有句兹社句兹港
為古鳩兹樂史以為松滋失之寰宇記壽之/霍丘東十五
有松滋故城葢本古今地記松兹古鳩兹漢/屬江陵魏屬廬江一名祝兹誤松兹楚地楚
[026-42b]
伐呉及鳩兹無囚在江陵咸康三年以松兹/流户在荆上立松兹縣𨽻河東乃荆之松兹
鄖 一作䚋呉地發揚也杜云鄖發揚也桓王十/二鄖將與趙楚敗之
今海陵今㤗州治縣西/南有發繇口
西呉 一曰虞雝支子封今陜之平陸東北六十里
故虞城也漢大陽地本帝舜後封即西虞有
呉山虞井
樊三/
仲山甫采宣王/封之
也今京兆杜陵有
鄉樊
川昔惠王使虢公伐樊執仲皮者記漢砠賜/樊噲邑因
[026-43a]
號樊/川妄王符以為封南陽在南雝州記荆州圖
副摰虞等皆以為襄之鄧城然兖之瑕丘亦
云樊仲皮國寰宇記瑕西南樊故城/漢縣郡國志云樊仲皮國吉甫
之墓則在南皮西三十髙三丈上二木自/有墓來不老曰長秊樹亦
作
安陽 周章次子風土記武王封周章小子斌于無
錫安陽鄉今常之無錫有安陽山莾有/錫
閻有/閻 仲奕國閻三公晉之閻縣成王封康叔以
[026-43b]
有閻之土者定四為衛/之朝宿邑地近洛與甘縣接境
昭九年周甘人與晉閻嘉爭閻田預闕之樂
史在河陽有閻坎一為閻田解縣也非鬼閻
宋地杜云穎川太平西北有/鬼閻亭潁川今許長平未詳
邘哀九/ 廣陵東南有邘江即邘溝
太鹵 太原榖梁云中國曰太原狄曰太鹵地與狄
境今陽曲
發繇 海陵東南有發繇口哀十二年之發揚也
[026-44a]
右泰伯仲雝後
子曰泰伯其可謂至徳也已矣三以天下
讓民無得而稱焉禮讓為國之本也昔者
虞帝一讓而九官皆讓范宣子一讓而其
臣皆讓下之視俲芿草偃風況始國之君
哉詩云受爵不讓至于己斯亡少康以克
艱興而句踐亦以克艱興泰伯以天下讓
而季札亦以呉國讓惟其有之下必有甚
[026-44b]
焉者故能禮讓則知禮而敬上矣知禮敬
上于為國乎何有古公之時周家之業葢
已形矣其所以當得之者泰伯也乃不受
而三辭之其不受也非為名也非為其弟
也以天下故豈其心之有是哉心無是是
故天下莫之知天下莫之知何從而稱之
哉范煜亦言泰伯伯夷未始有讓若許由
者能逃天下而不能逃名迹不冺也鄉使
[026-45a]
泰伯遷延退辟不能堅决則民得而稱之
矣豈至徳邪泰伯無子弟/至徳不為雝文王者天之所
命也伯惟知此是故致國不屑夫以君之
元子而棄宗國以逃形身本中夏而冐先
王之大禁以從狄安行獨復又曷嘗以讓
為為美而為之哉符子曰泰伯將讓其國於/季厯謂其傳曰泰王欲以
一國之事屬我我其羞之吾聞至人不君/一世而萬世以之君不貴一代而萬代以
之貴吾焉能貴乎一國而賤乎萬代哉乃/去其國夫泰伯以國讓而云以天下讓者
[026-45b]
非用天下讓為天下而讓也方古公時邑/于梁山之下何嘗有天下禹稷躬稼而有
天下文王一怒而安天下稷文王何嘗有/天下為天下讓故民無得而稱若以天下
□何無得/而稱哉三讓之説亦推見至隱而知周
之所以得天下之本云爾太史公云伯知
古公欲立季厯亡之荆蠻斷髪文身何嘗
見其三讓如所謂南鄉讓天下三哉方太/王時
以與王季而王季以與文王文王以與武/王皆泰伯啓之也論衡云泰伯見王季有
聖子知太王意欲立之乃入呉采藥斷髪/文身以隨俗太王薨泰伯還王季避世泰
[026-46a]
伯再遂王季不聴三遜曰吾之呉越呉越/之俗斷髪文身吾刑餘之人不可為宗廟
主王季乃權受之古今樂録云泰伯與虞/仲俱去被髪文身變形託為王采藥及聞
古公卒乃還發䘮哭於門外示夷狄之人/不得入王庭于是季厯謂泰伯長當立伯
曰吾生不供養死不含飯哭不臨䘮猶不/孝之子也何得繼又斷髪文身則刑餘之
人也戎狄之民也三者不除何得為君委/而去之故孫盛三讓論曰鄭𤣥以託采藥
而行不與發䘮斷髪文身為三者之美隱/蔽不著而王肅則以謂其讓隱故民無得
而稱𤣥既失之肅亦未為得也如𤣥所云/天下共見何云隱而未著且逃去與不發
䘮本止一事而斷髪文身文與左氏明文/不合子言三以天下讓如季札子臧之倫
[026-46b]
者/按王充書古公三子其季曰歴季歴生
昌在褓瑞見古公曰吾世當有興者其不
在昌乎泰伯知之乃去之呉夫泰伯葢知
天命之在昌不去則惑惑且亂是故翩然
有不俟駕此其去之為天下者明也真父/云自
竄荆呉以讓季厯也讓季厯者以有昌也/所貴昌者以有發也伯見季厯仁人者文
武乂聖知天意方啓周室故黙焉而退讓/仁人者一讓聖人者二故云三以天下讓
夫以為伯知文武之聖當得之而后遜/則武之牧野無是心也而況於泰伯乎時
[026-47a]
平則先嫡國難則先功此憲之所以讓太
子也若齊景公簒其君兄之位雖有千駟
死之日曾何足為稱哉秦王世民功既髙
矣而建成元吉猶不之寤卒以自斃則知
為己而已夫又安能以天下哉泰伯可謂
至徳也已矣
[026-47b]
路史卷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