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1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同文韻統卷六
華梵字母合璧說
華言三十六字母
舊傳三十字母
梅膺祚三十二字母
華梵字母合璧譜
華梵合璧諧韻生聲十二譜
[007-1b]
華梵字母合璧後說
華梵字母合璧說
切韻之學來自西域其符合竅妙載籍未有明文世傳
舊字母三十字或云釋神珙作梁山溫禪僧添六字為
三十六字通志載三十六字母圖一卷亦云僧守溫撰
鄭氏樵曰舊傳十四字貫一切音文省音博謂之婆羅
門書然猶未也後又得三十六字母而音韻之道始備
其所云十四字者於今無傳玉篇載神珙九弄圖序云
梁沈約創紐字圖碎尋難見唐陽甯公南陽釋處忠撰
元和韻譜詞理稍繁然則神珙當是唐人或云元魏人
[007-2b]
然中華切韻始於周顒沈約通考載陳氏云反切之學
自西域入中國至齊梁間盛行由是觀之則是神珙以
前已有反切豈所謂舊傳十四字者即在齊梁以前而
其後不傳耶抑所謂舊字母三十字者齊梁前已有之
而非神珙所作耶顒約之書今已散逸守末遺本稽考
惟難况今所存廣韻集韻古今韻㑹諸書皆止華言並
無梵唄即使時代無異而其所以轉梵為華之故欲溯
[007-3a]
流而窮源亦必不可得之數矣我
朝文徳覃敷制作大備合聲切字既括音韻之大原重譯
來王又昭聲敎之無外是以天竺西番字母皆得洞悉
周知雖語言文字聞見迥殊要以逐字尋聲因聲考字
字雖異製聲實同元此三十六字母之說所宜直標其
若合符節者也鄭樵論華梵書曰梵書左旋其勢向右
華書右旋其勢向左華以正錯成文梵以偏纒成體華
以一音該數字梵以一字貫數音華以直相隨梵以横
相綴又曰中華之韻只彈四聲然有聲有音聲為經音
[007-3b]
為緯平上去入者四聲也其體縱故為經宫商角徴羽
半徴半商者七音也其體横故為緯經緯錯綜然後成
文鄭氏此言聲音之義已備外此又有韻部有呼法韻
者東冬江陽之類是也呼者開口齊齒合口撮口是也
韻分六部呼分四等至於輕重清濁之辨平聲之字甚
顯而仄聲之字差微故平聲之字分别尤易梵音字母
皆平聲也就平聲之字按韻尋呼按呼求字則毎韻皆
[007-4a]
有四字收聲每呼各得諧聲一字雖韻部不同呼法各
異而其音之宫商清濁無不脗合今將華言三十六字
母列於前舊傳三十家及近世字母皆附列於後牙齒
喉舌各註本篇然後取梵音三十六字為華音字母所
從出者列於上而以華言列於下合為一譜各按音韻
呼法展轉求之則華之某字出於梵之某字顯然共見
然則華即梵也與其用華之仄不如用梵之平與其用
華各韻之不同不如用梵一韻之胥貫爰用新定合璧
字母按韻部呼法探本窮源皆得自然符合之妙作華
[007-4b]
梵合璧諧韻生聲十二譜止列平聲無平聲者用仄聲
字無仄聲字者用二合字呼之甚易而辨之甚明且無
虚圈影響則誠歐陽氏修序韻總所謂櫛之於髪績之
於絲雖細且多而條理不亂者矣雖然梵即華也盖惟
不知梵故不知華之所自來今既知梵之可為華乃眞
知華之不殊梵諦思而冥契之聲音之道所為一以貫
之者庶幾左右逢源而自得之矣
[007-5a]
華言三十六字母舊傳神珙字母三十字梁山僧守溫増六字為三十六字
舊傳三十字母亦云釋神珙作
華梵字母合璧譜
華梵合璧諧韻生聲十二譜
華梵字母合璧後說
謹按華言三十六字母與今南北聲韻相合故鄭
樵云後得三十六字母而音韻之道始備舊傳神
珙三十字母則少孃床幫滂奉微六字梅膺祚三
十二字母則少知徹澄孃四字孃母與泥母近床
母與穿母近幫滂與並明近奉微與非敷近知徹
澄三母古與端透定近今與照穿床近蓋古今南
北音呼不同固有然已天竺字母五十字西番字
[007-9b]
母三十字與華言字母聲韻多寡皆不同其某字
出於某字自來未有明說今按古今南北音韻呼
法雖各不同然音不過七均喉音屬宫齒音屬商牙音屬角舌音屬徴
唇音屬羽半齒音屬半商半舌音屬半徴韻不過六部歌麻支徴齊魚虞為一部真文
元寒刪先為一部東冬江陽庚青蒸為一部佳為一部蕭肴豪尤為一部侵覃鹽咸為一部呼
不過四等開口齊齒合口撮口字不過四聲平上去入天竺翻切
三十四字與西番字母三十字大率皆麻韻開口
呼清平聲惟斡字例屬合口呼三字例屬齊齒呼餘皆開口呼華言字
母則各韻各呼平仄互用而以七均配之則宫商
音節俱相符合嘎喀噶迎阿四字屬牙音與見溪羣
疑四字相配答塔達納四字屬舌頭音與端透定
泥四字相配巴葩拔嘛四字屬重唇音與幫滂並
明四字相配斡字讀作輕唇音依每音有清次清
濁半清半濁例推之則斡字上兼夫字為清音兼
孚字為次清音兼符字為濁音斡字為半清半濁
音與非敷奉微四字相配尼鴉字屬舌上音齎妻齏鴉鴉鴉
[007-10b]
三字轉咤侘茶三字亦舌上音與知徹澄孃四字
相配匝攃雜薩靸五字屬齒頭音與精清從心邪
五字相配查叉楂沙紗五字屬正齒音與照穿床
審禪五字相配然靸字與薩字紗字與沙字西番
本屬同音故薩沙各重用一字注明作濁音讀以
免疑似哈阿二字屬喉音清聲依清濁例推之亦
重用一字作濁音讀與曉匣影喻四字相配拉字
屬半舌音嘎字配紗字成字為半齒音與來日
二字相配由是按韻尋呼按呼求字則以梵字入
於華韻展轉求之無不脗合如見字為先韻堅字
之去聲以嘎字入寒刪先韻用安焉彎淵四字收
聲則開口呼為干齊齒呼為堅合口呼為官撮口
呼為涓由堅字呼去聲即得見字餘倣此例具詳
本譜此華梵字母所為一以貫之者也至其諧韻
生聲則壹本於天竺字母之音韻字前卷言天竺
字母音韻十六字惟阿伊烏厄鄂五字為單字與
國書十二字頭第一部阿厄伊鄂烏五字相對諸字
[007-11b]
皆從此出今以切韻諧聲則阿厄伊鄂烏五字之
内無撮口呼之音而鄂字與厄字同韻又與烏字
同為合口呼故鄂字不用惟音韻翻切配合字譜
内鴉字配烏字成俞字為撮口呼鴉字為五類後
第一字俞字為撮口呼第一音與十二字頭第一
部之約俞相對故阿厄伊烏俞五字為韻首阿厄
皆開口呼伊為齊齒呼烏為合口呼俞為撮口呼
用以配合生聲則嘎字配阿字仍為嘎字嘎字配
厄字成歌字嘎字配伊字成基字嘎字配烏字成
姑字嘎字配俞字成居字故嘎歌基姑居五字為
生聲之首然阿厄二字阿陽而厄隂嘎歌二字嘎
陽而歌隂嘎字配阿字仍為嘎字歌字配阿字亦
成嘎字嘎字配厄字成歌字歌字配厄字亦仍為
歌字嘎字配伊烏俞三字而生基姑居三字歌字
配伊烏俞三字亦成基姑居三字故阿與厄配嘎
[007-12b]
與歌配以伊烏俞三字屬之阿字則阿伊烏俞四
字皆屬陽為陽韻收聲之本以伊烏俞三字屬之
厄字則厄伊烏俞四字皆屬隂為隂韻收聲之本
以基姑居三字屬之嘎字則嘎基姑居四字皆屬
陽而天下之陽聲皆從此出以基姑居三字屬之
歌字則歌基姑居四字皆屬隂而天下之隂聲皆
從此出是故嘎字首生歌基姑居四呼而嘎字與
歌字又各為一韻而自生四呼嘎為麻韻歌即歌
韻基筦支微齊三字前半韻烏俞莞魚虞二韻
聖祖仁皇帝御定音韻闡微謂歌麻支微齊魚虞為一部
皆直收本字之喉音凡諸韻之聲皆從此出與十
二字頭阿厄伊一部之音相對誠自然不易之理
也至於四呼聲字皆以阿伊烏俞四字配阿字得
陽韻四呼收聲以嘎基姑居四字配之成陽韻四
呼之字以厄伊烏俞四字配厄字得隂韻四呼收
聲以歌基姑居四字配之成隂韻四呼之字如陽
[007-13b]
韻阿阿仍為阿伊阿為鴉烏阿為窪俞阿為俞阿則
阿鴉窪俞阿四字為嘎韻四呼之收聲也以嘎基姑
居四字按等配之嘎字配阿字仍為嘎字基字配
鴉字成嘉字姑字配窪字成𤓰字居字配俞阿字成
居阿字則嘎嘉𤓰居阿四字為嘎韻四呼之首一字也
隂韻厄厄仍為厄伊厄為伊厄烏厄為窩俞厄為約
平則厄伊厄窩約四字為歌韻四呼之收聲也以歌
基姑居四字按等配之則歌字配厄字仍為歌字
基字配伊厄字成基厄字姑字配窩字成鍋字居字配
約字成覺平字則歌基厄鍋覺四字為歌韻四呼之
首一字也自是而入真文元寒刪先韻以焉因字
收聲則阿轉為安厄轉為恩以阿伊烏俞四字配
安字成安焉彎淵陽韻四字收聲以嘎基姑居四
字按等配之則成干堅官涓陽韻四呼字以厄伊
烏俞四字配恩字則成恩因溫云隂韻四字収聲
以歌基姑居四字按等配之則成根巾昆君隂韻
[007-14b]
四呼字與十二字頭安恩因一部之音相對自是
而入東冬江陽庚青蒸韻以央英字收聲則阿轉
為昂厄轉為鞥與十二字頭昂鞥英一部之音相
對自是而入佳灰及支微齊後半韻以厓伊衣字收
聲則阿轉為埃厄轉為額與十二字頭埃額伊衣一
部之音相對自是而入蕭肴豪尤韻以么由字收
聲則阿轉為敖厄轉為歐與十二字頭敖歐優一
部之音相對其四呼聲字俱與安恩例同是為諧
韻生聲第一譜以字母三十六字配厄伊烏俞四
字收聲成歌基姑居四呼各三十六字是為第二
譜以下分列十譜嘎干岡該高五譜各舉首一字言屬陽
以嘎基姑居各三十六字配陽韻收聲成陽韻四
呼各三十六字歌根庚祴鉤五譜屬隂以歌基姑
居各三十六字配隂韻收聲成隂韻四呼各三十
六字第二譜齊齒呼齒頭音齊韻多五字第四譜
齊齒撮口二呼兼迦厥二音多七十二字第九譜
[007-15b]
合口呼兼隈音多三十六字共成一千六百六十
一字而平聲之音備矣至侵覃鹽咸四韻侵與真
文近覃鹽咸與寒刪先近皆收聲於閉口音與十
二字頭收聲於穆字者相對故不另列譜上去入
皆統於平聲上去二聲部分與平聲同入聲分為
三部屋沃覺藥陌錫職為一部乃東冬江陽庚青
蒸之入聲皆收聲於鼻音與十二字頭收聲於克
字者相對質物月曷黠屑為一部乃真文元寒刪
先之入聲皆收聲於舌齒音與十二字頭收聲於
特字者相對緝合葉洽為一部皆收聲於唇音與
十二字頭收聲於卜字者相對然既皆統於平聲
依韻按母呼之即得本音故亦不列譜若夫五方
風土不同以致音聲各異中華有閉口西域有彈
舌既各自成文故不復牽合惟
國書合聲切字既簡括而易明亦推尋而有準用以
生聲諧韻實為華梵兼通緇素者流誦習經咒合
[007-16b]
是書以求其宗旨不但知虚圈記韻有所未備亦
且知華言字母有所自來條理井然源流共貫其
斯為音韻之集成也歟
欽定同文韻統卷六
[007-17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