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1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同文韻統卷二
天竺音韻翻切配合字譜說
天竺音韻翻切配合十二譜
天竺音韻翻切配合字譜後說
天竺音韻翻切配合字譜說
古者六書諧聲居一天竺西番字母義例各有不同而
其配合成字則皆諧聲之法也夫語言文字隨地不同
欲譯而通之一曰譯義一曰譯音譯義者以此地之語
譯彼地之語其語則異其義則同此之謂譯義者也譯
音者以此地之字譯彼地之字其字則異其音則同此
之謂譯音者也譯義之用通乎經文譯音之用宜於咒
語阿努所譯天竺字母字雖唐古特之字而音則實悉天
竺之音然則欲得天竺字之本音舎唐古特之字其奚從
[003-2b]
歟今将唐古特所譯天竺音韻翻切配合所生諸字依其
配合之法用中土之字對譯成譜其字母五十字内阿
阿阿等十六字梵言為阿禮華言為音韻字嘎喀等三十
四字梵言為嘎禮華言為翻切字以翻切三十四字配
合音韻十六字除配阿字仍得本音外毎字各成十五
字共成五百一十字又以翻切三十四字除末一字不
用外餘三十三字各繫以鴉喇拉斡四字配合成一百
[003-3a]
三十二字又以翻切三十四字叠書成三十四字又以
翻切三十四字除末九字不用外餘二十五字為五𩔖
將每𩔖末一字加於前四字之上叠書成二十字又於
翻切五𩔖二十五字之上各加拉沙卡薩四字叠書成
一百字又於翻切三十四字之上各加喇字叠書成三
十四字又舉鍋字為例加巴魯逹一記號呼長三分
者則於字旁加一圈成一字又加巴魯逹三記號呼長
九分者則於字旁加三圈成一字又於嘎喀二字上各
加扎嘛嚕記號應𢃄阿字發聲者則於字上各加阿
[003-3b]
字叠書成二字又於巴葩二字上各加烏巴逹嘛記
號此記號有反正二冩法其用並同應𢃄阿字發聲者亦於字上加阿
字叠書成二字又舉數字叠書為例成二十六字又以
音韻字内阿伊烏厄鄂五字及翻切三十四字並三十
四字配合伊烏厄鄂四字所生之一百三十六字共一
百七十五字毎字配合以納字以哈蘭答記號聫
之即成焉因字収聲又毎字配合以迎阿字以哈蘭答記號
[003-4a]
聯之即成陽英字収聲各成一百七十五字以上共成一
千二百一十二字皆以唐古特之字按照天竺字例排冩
而成今各用漢字音註分列成譜其中唯喇喇一字三譜
重見並存以備體例由此參互錯綜則天竺之音以全
而譯咒之用亦備矣
[003-4b]
[003-5a]
天竺音韻翻切配合十二譜
第一譜翻切三十四字配合音韻十六字除配阿字仍
得本音外毎字各成十五字共成五百一十字
[003-5b]
[003-6a]
第二譜翻切三十四字除末一字不用外餘三十三字
各繫以鴉喇拉斡四字成一百三十二字
[003-6b]
[003-7a]
第三譜翻切三十四字疊書成三十四字
[003-7b]
[003-8a]
第四譜翻切三十四字除末九字不用外餘二十五字
為五類毎類末一字加於前四字之上成二十字
[003-8b]
[003-9a]
第五譜五類二十五字之上各加拉沙卡薩四字成一
百字
[003-9b]
[003-10a]
第六譜翻切三十四字之上各加喇字成三十四字
[003-10b]
[003-11a]
第七譜舉鍋字為例加巴魯逹記號成二字
[003-11b]
[003-12a]
第八譜嘎喀二字上加查嘛嚕記號成二字
阿嘎
阿喀
第九譜巴葩二字上加烏巴逹嘛記號成二字
阿巴
[003-12b]
阿葩
[003-13a]
第十譜舉數字疊書為例成二十六字
雜尼鴉
嘠薩
高嘠鏖切
雜瀧
沙唎伊
哈唎伊
不嚕穆
答淤
[003-13b]
㧞淤
薩淤
逹淤
雜淤
嘎刹淤
[003-14a]
薩嘛喇雍
答薩喇雍
塔拉抗
嘠噶迎哈阿
匝雜雜尼哈鴉
查 哈 那
答塔逹逹哈
巴葩㧞哈嘛
鴉喇拉斡
[003-14b]
沙卡薩哈
嘠刹嘛喇雍
哈嘎刹嘛拉斡喇央
哈嘠刹嘛拉斡喇陽
[003-15a]
第十一譜音韻字内阿伊烏厄鄂五字及翻切三十四
字並三十四字配合伊烏厄鄂四字所生之一百三十
六字共一百七十五字毎字配合以納字以哈蘭答記
號聫之即成焉因字収聲之一百七十五字焉字収聲者為陽如安干
之類因字収聲者為隂如因金之類
[003-15b]
[003-16a]
第十二譜音韻字内阿伊烏厄鄂五字及翻切三十四
字並三十四字配合伊烏厄鄂四字所生之一百三十
六字共一百七十五字毎字配合以迎阿字以哈蘭答記
記號聫之即成陽英字収聲之一百七十五字陽字収聲者為陽如
昻岡之類英字収聲者為隂如英京之類
[003-16b]
[003-17a]
天竺音韻翻切配合字譜後說
謹按天竺字母音韻十六字惟阿伊烏唎利厄鄂
七字為單字其七字之下又細書一字者即七字
之長聲昻字即阿字合英字収聲阿斯即阿字帶斯
字収聲故十六字之中止七字為單字然唎利二
字以翻切字配之仍係各字之下帶本字音不能
另成一字故七字之内又止阿伊烏厄鄂五字為
單字皆収聲於本字之喉音與
國書第一字頭之阿厄伊鄂烏五字相對其轉韻所
[003-17b]
成之字皆從此五字而生而伊烏厄鄂四字又皆
根於阿字故阿字為元聲翻切三十四字皆収聲
於阿字故以翻切三十四字配阿字仍得本字不
能另成一音此阿字所以成始而成終也其第一
譜配合所生之字毎字各成十五字亦惟配伊烏
厄鄂四字所生之字各成單字其配昂字所生者
即本字合昻字安字或帶嘛字収聲而昻字安字
皆同生於阿字故亦能成單字其配阿斯字所生者
即本字帶斯字収聲其餘皆成雙字即係本字之
下各帶一音要皆子不離母故音韻十六字翻切
三十四字皆朱書配合所生之字皆墨書其第二
譜至第十譜皆以翻切本字或繫字於下或加字
於上或叠書二字或叠書數字其繫字於下者即
収聲帶别音其加字於上者即發聲帶别音其二
字叠書者即一字帶二音其數字叠書者即一字
[003-18b]
帶數音皆係合書成字非由字母配合而生故皆
墨譜唯第二譜内翻切字下繫以斡字者亦成單
字蓋以翻切三十四字皆収聲於阿字而斡字音
獨輕清與阿字尤近故能另成一字然其譜内皆
繫字所成不列子母故亦用墨書其第十一譜第
十二譜皆以音韻字内阿伊烏厄鄂五字及翻切
三十四字並第一譜内翻切三十四字配伊烏厄
鄂四字所生之一百三十六字共一百七十五字
毎字配以納字即成焉因字収聲與安恩因字頭之
音相對毎字配以迎阿字即成陽英字収聲與昻鞥英
字頭之音相對其原有之一百七十五字皆朱書
配合所成之各一百七十五字皆墨書其中有重
見之字則以字母既同而配合轉韻又同故仍用
本字以備體例此外毎單字之下各繫以喇字則
成阿哷厄哷伊哷字頭之音毎字繫以噶字則成阿克厄克伊克
字頭之音毎字繫以薩字則成阿斯厄斯伊斯字頭之音
[003-19b]
毎字繫以逹字則成阿特厄特伊特字頭之音毎字繫以
㧞字則成阿厄
伊
字頭之音毎字繫以拉字則成
阿勒厄勒伊勒字頭之音毎字繫以嘛字則成阿穆厄穆伊穆字
頭之音惟無厓字収聲么由字収聲之字如用厓字収
聲之字則於翻切字下加鴉答克記號即作厓字
収聲讀與埃額伊衣字頭之音相對如用么由字収聲
之字則於長呼字上加納囉紗住記號於繫
斡蘇哷記號字上加吉固徵卜記號並加
雙納囉記號之字隨宜分配即作么由字収聲讀與
敖歐優字頭之音相對以上諸音皆係前譜字下
各繫一字即成一音故不另列譜然則天竺之字
皆與
國書字頭音韻相符用合聲法對書漢字皆可得其
本韻以此音譯梵言庶幾其脗合矣
[003-20b]
[003-21a]
國書為華梵字母權衡說
經咒之流布於十方藉繙譯以行故由天竺而西
番由西番而震旦因文字之區分得義理之妙合
其間音韻反切經緯錯綜字母之用所由昉也
國書用十二字頭為綱以阿額伊鄂烏諤六字為首
展轉相生成第一部字頭又以第一部字頭配字
合聲成後十一部字頭舊雖未立有字母之名而
阿額伊鄂烏諤六字為第一部字頭之母第一部
[003-21b]
字頭為後十一部字頭之母一皆本於天地之元
聲而無一毫牽合假借于其間者也其操之約故
講習易明其資之深故廣大悉備其生生之序出
於自然故推而放之比類而合之而無乎不凖間
甞取西番字母與天竺相較又以中土字母與西
番相較辨異統同各有㫖趣惟
國書之用易簡宏通周流不滯於諸方聲韻皆能
析其異而得其同以握字母之關棙如部首之
阿額伊鄂烏諤六字即天竺字母之音韻字也納阿
喀噶哈巴琶薩沙塔逹㻝瑪察楂鴉卡嘠喇法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
斡攃匝阿阿阿阿二十四字即天竺字母之翻切字也納額
尼儺努懦伊鄂烏諤以下諸字即天竺字母音韻翻切配合
所生之字也以母喻母子亦從之故横之而聲悉
諧縱之而母共貫以下十一字頭體例並同至於
漢文三十六字母其根原既皆出於西域則是華
梵字母皆可以
國書為權衡得一兼兩無或疑焉獨是經咒之在天
[003-22b]
竺即其國語方言應用文字固無事於繙譯經咒
之在西番一譯重譯未甚逕庭良以地或相近俗
或相通四部之衆或徃来而受學風氣非遥語言
易逹若乃以華言譯梵語疆域懸隔人少師承徒
藉㸃畫之形體以求經咒之本音失之毫𨤲謬以
千里惟以
國書樞紐其間通彼我之情暢形聲之奥叅合比𩔖
[003-23a]
其去本音庶幾不逺耳是書欲正梵字先考華言
欲觀華梵字母之通先即
國書之綱紀以為之凖故其字母之列仍以天竺次
第為先後間有不同之處亦用天竺本字而對音
以
國書反切以華言見此書之意欲令中土之人由反
切而知經咒之本字也至於配合圖譜其切韻之
字一從梵書體例不强與
國書相同如西番之嘠伊為基
[003-23b]
國書之基伊為基則從西番之嘠伊
國書之訥額為訥西番之納厄為訥則從西番之納
厄又如
國書有阿額伊鄂烏單字而西番則有阿阿厄厄伊伊鄂鄂
烏烏長音
國書有噶巴逹楂匝單字而西番則有噶㧞逹楂雜哈哈哈哈哈
帶音其讀法皆與
[003-24a]
國書異則亦各從其音韻别為書法以注之蓋梵書
藉
國書而明非藉梵書以明
國書也反切之用漢字因中土通曉者多借以開示
未悟亦非需此以明
國書也故凖
國書以定字母之權衡而後審音者旁通而無閡標
梵字而注以漢文之反切而後讀是書者知義類
[003-24b]
之各有所歸至於十二字頭之專行大藏經咒之
重訂其離合同異之故固與此書互相發明而無
牴牾也歟
欽定同文韻統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