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s0071 御錄經海一滴-清-胤禎 (master)


御錄經海一滴卷之十五     機五


大般涅槃經之三



爾時佛告迦葉菩薩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應
於是大涅槃經專心思惟聖行梵行常當修
習復有如來行所謂大乘大涅槃經迦葉云
何菩薩摩訶薩所修聖行菩薩摩訶薩若從
聲聞若從如來得聞如是大涅槃經聞已生
信信已應作如是思惟諸佛世尊有無上道
有大正法大眾正行復有方等大乘經典我
今當為愛樂貪求大乘經故捨離所愛妻子
眷屬剃除鬚髮服三法衣既出家已奉持禁
戒威儀不缺進止安詳無所觸犯乃至小罪
心生怖畏護戒之心猶如金剛善男子譬如
有人帶持浮囊欲渡大海爾時海中有一羅
剎即從其人乞索浮囊其人聞已即作是念
[015-0631b]
我今若與必定沒死答言羅剎汝寧殺我浮
囊叵得羅剎復言汝若不能全與我者見惠
其半是人猶故不肯與之羅剎復言汝若不
能惠我半者幸願與我三分之一是人不肯
羅剎復言若不能者當施手許是人不肯羅
剎復言汝今若復不能與我如手許者我今
飢窮眾苦所逼願當濟我如微塵許是人復
言汝今所索誠復不多然我今日方當渡海
不知前途近遠如何若與汝者氣當漸出大
海之難何由得過善男子菩薩摩訶薩護持
禁戒亦復如是如彼渡人護惜浮囊菩薩如
是護戒之時常有煩惱諸惡羅剎語菩薩言
汝當信我終不相欺但破禁戒令汝安隱得
入涅槃菩薩爾時應作是言我今寧持如是
禁戒墮阿鼻獄終不毀犯而生天上菩薩摩
[015-0632a]
訶薩於是諸戒律中護持堅固心如金剛受
持如是諸禁戒已作是願言寧以此身投於
熾然猛火深坑終不毀犯過去未來現在諸
佛所制禁戒。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復
作是願寧以熱鐵周帀纏身終不敢以破戒
之身受於信心檀越衣服復作是願寧以此
口吞熱鐵丸終不敢以毀戒之口食於信心
檀越飲食復作是願寧臥此身大熱鐵上終
不敢以破戒之身受於信心檀越牀臥敷具
復作是願我寧以身受三百鉾終不敢以毀
戒之身受於信心檀越醫藥復作是願寧以
此身投熱鐵鑊不以破戒之身受於信心檀
越房舍屋宅復作是願寧以鐵鎚打碎此身
從頭至足令如微塵不以破戒受諸剎利婆
羅門居士恭敬禮拜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
[015-0632b]
薩復作是願寧以熱鐵挑其兩目不以染心
視他好色復作是願寧以鐵錐徧耳攙剌不
以染心聽好音聲復作是願寧以利刀割去
其鼻不以染心貪嗅諸香復作是願寧以利
刀割裂其舌不以染心貪著美味復作是願
寧以利斧斬斫其身不以染心貪著諸觸何
以故以是因緣能令行者墮於地獄畜生餓
鬼是名菩薩護持禁戒菩薩摩訶薩護持如
是諸禁戒巳悉以施於一切眾生以是因緣
願令眾生護持禁戒得清淨戒善戒不缺戒
不坼戒大乘戒不退戒隨順戒畢竟戒具足
成就波羅密戒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持如
是清淨戒時即得住於初不動地云何名不
動地菩薩住是不動地中不動不墮不退不
散譬如須彌山旋嵐猛風不能令動墮落退
[015-0633a]
散菩薩摩訶薩住是地中亦復如是不為色
聲香味觸所動不墮地獄畜生餓鬼不退聲
聞辟支佛地不為異見邪風所散而作邪命
善男子又不動者不為貪欲恚癡所動又不
墮者不墮四重又不退者不退戒還俗又不
散者不為違逆大乘經者之所散壞亦復不
為諸煩惱魔之所傾動不為陰魔所墮乃至
坐於道場菩提樹下雖有天魔不能令其退
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復不為死魔所
散善男子是名菩薩摩訶薩修習聖行善男
子云何名為聖行聖行者佛及菩薩之所行
故故名聖行以何等故名佛菩薩為聖人也
如是等人有聖法故常觀諸法性空寂故以
是義故故名聖人有聖戒故復名聖人有聖
定慧故故名聖人有七聖財所謂信戒慙愧
[015-0633b]
多聞智慧捨離故故名聖人有七聖覺故故
名聖人以是義故復名聖行。


復次迦葉又
有聖行所謂四聖諦苦集滅道是名四聖諦
迦葉苦者逼迫相集者能生長相滅者寂滅
相道者大乘相復次善男子苦者現相集者
轉相滅者除相道者能除相復次善男子苦
者有三相苦苦相行苦相壞苦相集者二十
五有滅者滅二十五有道者修戒定慧復次
善男子有漏法者有二種有因有果無漏法
者亦有二種有因有果有漏果者是則名苦
有漏因者則名為集無漏果者則名為滅無
漏因者則名為道復次善男子八相名苦所
謂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
求不得苦五盛陰苦能生如是八苦法者是
名為集無有如是八法之處是名為滅十力
[015-0634a]
四無所畏三念處大悲是名為道。


迦葉三
界受身無不有生老不必定是故一切生為
根本迦葉世間眾生顛倒覆心貪著生相厭
患老死迦葉菩薩不爾觀其初生巳見過患
迦葉如有女人相好莊嚴入一人舍主人問
曰汝是何人答曰我乃功德大天我所至處
能令其家財寶豐盈主人歡喜恭敬禮拜更
見門外一女衣貌陋垢主人問曰汝是何人
答曰我名黑闇我所行處能令其人財寶耗
散主人聞巳持刀驅逐女人答言汝甚愚癡
無有智慧汝舍內者即是我姊我常與姊進
止共俱汝若驅我亦當逐彼主人入問功德
天言實是我妹我與此妹行住不離隨所住
處我常作好彼常作惡我為利益彼為衰損
若愛我者亦應愛彼若見恭敬亦應敬彼主
[015-0634b]
人即言若此好惡我俱不用各隨意去是時
二女相將還其所止迦葉菩薩摩訶薩亦復
如是不願生天以生當有老病死故是以俱
棄曾無愛心凡夫愚人不知老病死等過患
是故愛憎生死二法譬如毒樹根亦能殺莖
亦能殺皮華果實悉亦能殺善男子二十五
有受生之處所受五陰亦復如是一切能殺。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五盛陰
苦是義不然何以故如佛往昔告釋摩男若
色苦者一切眾生不應求色若有求者則不
名苦如佛告諸比丘有三種受苦受樂受不
苦不樂受如佛先為諸化丘說若有人能修
行善法則得受樂又如佛說於善道中六觸
受樂眼見好色是則為樂耳鼻舌身意思好
法亦復如是世尊如諸經中所說樂相其義
[015-0635a]
如是如佛今說云何當與此義相應。


佛告
迦葉善哉善哉善能諮問如來是義善男子
一切眾生於下苦中橫生樂想是故我今所
說苦相與本不異猶如有人當受千罰受一
下已即得脫者是人爾時便生樂想是故當
知於無樂中妄生樂想迦葉言世尊彼人不
以一下生於樂想以得脫故而生樂想迦葉
是故我昔為釋摩男說五陰中樂實不虛也
迦葉有三受三苦三受者所謂樂受苦受不
苦不樂受三苦者所謂苦苦行苦壞苦善男
子苦受者名為三苦所謂苦苦行苦壞苦餘
二受者所謂行苦壞苦善男子以是因緣生
死之中實有樂受菩薩摩訶薩以苦樂性不
相捨離是故說言一切皆苦善男子生死之
中實無有樂但諸佛菩薩隨順世間說言有
[015-0635b]
樂世尊諸佛菩薩若隨俗說是虛妄不如佛
所說修行善者則受樂報持戒安樂身不受
苦乃至眾事以辦是為最樂如是等經所說
樂受是虛妄不佛言善男子如上所說諸受
樂者即是菩提道之根本亦能長養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以是義故先於經中說是樂
相。


善男子諸凡夫人有苦無諦聲聞緣覺
有苦有苦諦而無真實諸菩薩等解苦無苦
是故無苦而有真諦諸凡夫人有集無諦聲
聞緣覺有集有集諦諸菩薩等解集無集是
故無集而有真諦聲聞緣覺有滅非真菩薩
摩訶薩有滅有真諦聲聞緣覺有道非真菩
薩摩訶薩有道有真諦善男子云何菩薩摩
訶薩住於大乘大般涅槃見滅見滅諦所謂
斷除一切煩惱若煩惱斷則名為常滅煩惱
[015-0636a]
火則名寂滅煩惱滅故則得受樂諸佛菩薩
求因緣故故名為淨更不復受二十五有故
名出世以出世故名為我常於色聲香味觸
男女生住滅苦樂不苦不樂不取相貌故名
畢竟寂滅真諦善男子是四聖諦諸佛世尊
次第說之以是因緣無量眾生得度生死。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白佛言世尊所說世諦
第一義諦其義云何世尊第一義中有世諦
不世諦之中有第一義不如其有者即是一
諦如其無者將非如來虛妄說耶佛言善男
子世諦者即第一義諦世尊若爾者則無二
諦善男子有善方便隨順眾生說有二諦善
男子若隨言說則有二種一者世法二者出
世法如出世人之所知者名第一義諦世人
知者名為世諦善男子五陰和合稱言某甲
[015-0636b]
凡夫眾生隨其所稱是名世諦解陰無有某
甲名字離陰亦無某甲名字出世之人如其
性相而能知之名第一義諦復次善男子或
復有法有名有實或復有法有名無實有名
無實者即是世諦有名有實者是第一義諦。


復次善男子若燒若割若死若壞是名世
諦無燒無割無死無壞是名第一義諦復次
善男子有八苦相名為世諦無生無老無病
無死無愛別離無怨憎會無求不得無五盛
陰是名第一義諦言實諦者名曰真法善男
子若法非真不名實諦實諦者無有顛倒無
顛倒者乃名實諦善男子實諦者無有虛妄
若有虛妄不名實諦實諦者名曰大乘非大
乘者不名實諦實諦者是佛所說非魔所說
善男子實諦者一道清淨無有二也善男子
[015-0637a]
有常有樂有我有淨是則名為實諦之義文
殊師利白佛言世尊若以真實為實諦者真
實之法即是如來虛空佛性若如是者如來
虛空及與佛性無有差別佛告文殊師利有
苦有諦有實有集有諦有實有滅有諦有實
有道有諦有實善男子如來非苦非諦是實
虛空非苦非諦是實佛性非苦非諦是實文
殊師利所言苦者為無常相是可斷相是為
實諦如來之性非苦非無常非可斷相是故
為實虛空佛性亦復如是復次善男子所言
集者能令五陰和合而生亦名為苦亦名無
常是可斷相是為實諦善男子如來非是集
性非是陰因非可斷相是故為實虛空佛性
亦復如是善男子所言滅者名煩惱滅亦常
無常二乘所得名曰無常諸佛所得是則名
[015-0637b]
常亦名證法是為實諦善男子如來之性不
名為滅能滅煩惱非常無常不名證知常住
無變是故為實虛空佛性亦復如是善男子
道者能斷煩惱亦常無常是可修法是名實
諦如來非道能斷煩惱非常無常非可修法
常住不變是故為實虛空佛性亦復如是復
次善男子言真實者即是如來如來者即是
真實真實者即是虛空虛空者即是真實真
實者即是佛性佛性者即是真實文殊師利
有苦有苦因有苦盡有苦對如來非苦乃至
非對是故為實不名為諦虛空佛性亦復如
是苦者有為有漏無樂如來非有為非有漏
湛然安樂是實非諦。


文殊師利言若佛所
說名為實諦當知魔說則為不實世尊如魔
所說聖諦攝不佛言文殊師利魔所說者二
[015-0638a]
諦所攝所謂苦集凡是一切非法非律不能
令人而得利益終日宣說亦無有人見苦斷
集證滅修道是名虛妄如是虛妄名為魔說
文殊師利言如佛所說一道清淨無有二者
諸外道等亦復說言我有一道清淨無二若
言一道是實諦者與彼外道有何差別若無
差別不應說言一道清淨佛言善男子諸外
道等有苦集諦無滅道諦於非滅中而生滅
想於非道中而生道想於非果中生於果想
於非因中生於因想以是義故彼無一道清
淨無二文殊師利言世尊諸外道等種種說
有常樂我淨當知定有常樂我淨世尊以是
義故諸外道等亦得說言我有真諦佛言善
男子若有沙門婆羅門有常有樂有我有淨
者是非沙門非婆羅門何以故迷於生死離
[015-0638b]
一切智大導師故如是沙門婆羅門等沈沒
諸欲善法羸損故是諸外道繫在貪欲瞋恚
癡獄堪忍受樂故是諸外道雖知業果自作
自受而猶不能遠離惡法是諸外道非是正
法正命自活何以故無智慧火不能消故是
諸外道迷惑顛倒言諸行常諸行若常無有
是處善男子我觀諸行悉皆無常云何知也
以因緣故若有諸法從緣生者則知無常是
諸外道無有一法不從緣生善男子佛性無
生無滅無去無來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非
因所作非無因作非作非作者非相非無相
非有名非無名非名非色非長非短非陰界
入之所攝持是故名常善男子佛性即是如
來如來即是法法即是常善男子常者即是
如來如來即是僧僧即是常以是義故從因
[015-0639a]
生法不名為常是諸外道無有一法不從因
生是諸外道不見佛性如來及法是故外道
所可言說悉是妄語無有真諦善男子一切
有為皆是無常虛空無為是故為常佛性無
為是故為常虛空者即是佛性佛性者即是
如來如來者即是無為無為者即是常常者
即是法法者即是僧僧即無為無為者即是
常善男子有為之法凡有二種色法非色法
非色法者心心數法色法者地水火風善男
子心名無常何以故性是攀緣相應分別故
眼識性異乃至意識性異是故無常色境界
異乃至法境界異是故無常眼識相應異乃
至意識相應異是故無常善男子心若常者
眼識應獨緣一切法若眼識異乃至意識異
則知無常以法相似念念生滅凡夫見巳計
[015-0639b]
之為常善男子諸因緣相可破壞故亦名無
常所謂因眼因色因明因思惟生於眼識耳
識生時所因各異非眼識因緣乃至意識異
亦復如是。


復次善男子壞諸行因緣異故
心名無常所謂修無常心異修苦空無我心
異心若常者應常修無常尚不得觀苦空無
我况復得觀常樂我淨以是義故外道法中
不能攝取常樂我淨善男子當知心法必定
無常復次善男子心性異故名為無常所謂
聲聞心性異緣覺心性異諸佛心性異一切
外道心有三種一者出家心二者在家心三
者在家遠離心樂相應心異苦相應心異不
苦不樂相應心異貪欲相應心異瞋恚相應
心異愚癡相應心異一切外道心相亦異所
謂疑惑相應心異邪見相應心異進止威儀
[015-0640a]
其心亦異善男子心若常者亦復不能分別
諸色所謂青黃赤白紫色心若常者諸憶念
法不應忘失心若常者凡所讀誦不應增長
復次善男子心若常者不應說言巳作今作
當作若有巳作今作當作當知是心必定無
常心若常者則無怨親非怨非親心若常者
則不應言我物他物若死若生心若常者雖
有所作不應增長以是義故當知心性各各
別異有別異故當知無常善男子我今於此
非色法中演說無常其義巳顯復當為汝說
色無常是色無常本無有生生巳滅故內心
處胎歌羅邏時本無有生生巳變故外諸芽
莖本無有生生巳變故是故當知一切色法
悉皆無常善男子所有內色隨時而變歌羅
邏時異初生時異嬰孩時異童子時異乃至
[015-0640b]
老時各各變異所有外色亦復如是芽異莖
異枝異葉異華異果異復次善男子歌羅邏
時狀貌異乃至老時狀貌亦異歌羅邏時果
報異乃至老時果報亦異歌羅邏時名字異
乃至老時名字亦異故知無常凡夫無知見
相似生計以為常以是義故名曰無常復次
善男子諸行無我總一切法謂色非色色非
我者可破可壞我者不爾以是義故知色非
我非色之法亦復非我何以故因緣生故若
諸外道以專念故知有我者專念之性實非
我也若以專念為我性者過去之事則有忘
失有忘失故定知無我若諸外道以憶想故
知有我者無憶想故定知無我若諸外道以
有遮故知有我者善男子以有遮故定知無
我如言調達終不發言非調達也我亦如是
[015-0641a]
若定是我終不遮我以遮我故定知無我若
以遮故知有我者汝今不遮定應無我。



次善男子若諸外道以相貌故知有我者善
男子相故無我無相故亦無我若人睡時不
能進止俯仰視眴不覺苦樂不應有我若以
進止俯仰視眴知有我者機關木人亦應有
我善男子如來亦爾不進不止不俯不仰不
視不眴不苦不樂不貪不恚不癡不行如來
如是真實有我善男子是諸外道癡如小兒
無慧方便不能了達常與無常苦樂淨不淨
我無我壽命非壽命眾生非眾生實非實有
非有於佛法中取少許分虛妄計有常樂我
淨而實不知常樂我淨如生盲人不識乳色
便問他言乳色何似以是義故我佛法中有
真實諦非諸外道文殊師利白佛言希有世
[015-0641b]
尊如來於今臨般涅槃方便轉於無上法輪
乃作如是分別真諦佛告文殊師利汝今云
何故於如來生涅槃想善男子如來實是常
住不變不般涅槃善男子若有計我是佛我
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即是法法是我
所我即是道道是我所我即世尊世尊即是
我所我即是聲聞聲聞即是我所我能說法
令他聽受我轉法輪餘人不能如來終不作
如是計是故如來不轉法輪善男子若言常
住無有變易云何說言佛轉法輪是故汝今
不應說言如來方便轉於法輪譬如因眼緣
色緣明緣思惟因緣和合得生眼識眼不念
言我能生識色乃至思惟終不念言我生眼
識眼識亦復不作念言我能自生善男子如
是等法因緣和合得名為見如來亦爾因六
[015-0642a]
波羅密三十七助菩提之法覺了諸法復因
咽喉舌齒唇口言語音聲為憍陳如初始說
法名轉法輪以是義故如來不名轉法輪也
譬如因鼓因空因桴和合出聲鼓不念言我
能出聲乃至桴亦如是聲亦不言我能自生
如來亦爾終不念言我轉法輪轉法輪者名
為不作不作者即轉法輪轉法輪者即是如
來善男子轉法輪者乃是諸佛世尊境界非
諸聲聞緣覺所知善男子虛空非生非出非
作非造非有為法如來亦爾非生非出非作
非造非有為法如如來性佛性亦爾非生非
出非作非造非有為法諸佛世尊語有二種
一者世語二出世語如來為諸聲聞緣覺說
於世語為諸菩薩說出世語善男子是諸大
眾復有二種一者求小乘二者求大乘我於
[015-0642b]
昔日波羅奈城為諸聲聞轉於法輪今始於
此拘施那城為諸菩薩轉大法輪復次善男
子我昔於彼波羅奈城初轉法輪八萬天人
得須陀洹果今於此間拘施那城八十萬億
人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復次善
男子波羅奈城大梵天王稽首請我轉於法
輪今於此間拘施那城迦葉菩薩稽首請我
轉大法輪復次善男子我昔於彼波羅奈城
轉法輪時說於無常苦空無我今於此間拘
施那城轉法輪時說常樂我淨復次善男子
我昔於彼波羅奈城轉法輪時所出音聲聞
於梵天如來今於拘施那城轉法輪時所出
音聲徧於東方二十恒河沙等諸佛世界南
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善男子諸佛世
尊凡有所說皆悉名為轉法輪也譬如聖王
[015-0643a]
所有輪寶未降伏者能令降伏巳降伏者能
令安隱諸佛世尊凡所說法亦復如是無量
煩惱未調伏者能令調伏巳調伏者令生善
根譬如聖王所有輪寶則能消滅一切怨賊
如來演法亦復如是能令一切諸煩惱賊皆
悉寂靜。


爾時世尊告迦葉菩薩善男子是
名菩薩住於大乘大涅槃經所行聖行是諸
世尊安住於此大般涅槃而作如是開示分
別演說其義以是義故名曰聖行聲聞緣覺
及諸菩薩如是聞巳則能奉行故名聖行善
男子是菩薩摩訶薩得是行巳則得住於無
所畏地若有菩薩得住如是無所畏地則不
復畏貪恚愚癡生老病死亦復不畏惡道地
獄畜生餓鬼善男子惡有二種一者阿修羅
二者人中人中有三種惡一者一闡提二者
[015-0643b]
誹謗方等經典三者犯四重禁住是地中諸
菩薩等終不畏墮如是惡中亦復不畏沙門
婆羅門外道邪見天魔波旬亦復不畏受二
十五有是故此地名無所畏菩薩摩訶薩住
無畏地得二十五三昧壞二十五有善男子
得無垢三昧能壞地獄有得無退三昧能壞
畜生有得心樂三昧能壞餓鬼有得歡喜三
昧能壞阿修羅有得日光三昧能斷弗婆提
有得月光三昧能斷瞿耶尼有得熱𦦨三昧
能斷欝單越有得如幻三昧能斷閻浮提有
得一切法不動三昧能斷四天王處有得摧
伏三昧能斷三十三天處有得悅意三昧能
斷𦦨摩天有得青色三昧能斷兜率天有得
黃色三昧能斷化樂天有得赤色三昧能斷
他化自在天有得白色三昧能斷初禪有得
[015-0644a]
種種三昧能斷大梵王有得雙三昧能斷二
禪有得雷音三昧能斷三禪有得霔雨三昧
能斷四禪有得如虛空三昧能斷無想有得
照鏡三昧能斷淨居阿那含有得無礙三昧
能斷空處有得常三昧能斷識處有得樂三
昧能斷不用處有得我三昧能斷非想非非
想處有善男子是名菩薩得二十五三昧斷
二十五有如是二十五三昧名諸三昧王諸
菩薩摩訶薩入如是等諸三昧王若欲吹壞
須彌山王隨意即能欲知三千大千世界所
有眾生心之所念亦悉能知欲以三千大千
世界所有眾生內於巳身一毛孔中隨意即
能亦令眾生無迫迮想若欲化作無量眾生
悉令充滿三千大千世界中者亦能隨意欲
分一身以為多身復合多身以為一身雖作
[015-0644b]
如是心無所著猶如蓮華善男子菩薩摩訶
薩得入如是三昧王巳即得住於自在之地
菩薩得住是自在地得自在力隨欲生處即
得往生譬如聖王領四天下隨意所行無能
障礙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一切生處若欲
生者隨意往生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之所成
就如是功德無量無邊百千萬億尚不可說
何况諸佛所有功德而當可說。


迦葉菩薩
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讚大涅槃經猶如醍醐
最上最妙若有能服眾病悉除一切諸藥悉
入其中我聞是巳竊復思念若有不能聽受
是經當知是人為大愚癡世尊我於今者實
能堪忍剝皮為紙剌血為墨以髓為水析骨
為筆書寫如是大涅槃經書巳讀誦令其通
利然後為人廣說其義爾時佛讚迦葉菩薩
[015-0645a]
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以此善心因緣當得
超越無量無邊恒河沙等諸大菩薩在前得
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汝亦不久復當如
我廣為大眾演說如是大般涅槃如來佛性
諸佛所說祕密之藏善男子過去之世佛日
未出我於爾時作婆羅門修菩薩行悉能通
達一切外道所有經論修寂滅行具足威儀
其心清淨不為外來能生欲想之所破壞滅
瞋恚火受持常樂我淨之法周徧求索大乘
經典乃至不聞方等名字我於爾時住於雪
山其山清淨流泉浴池樹林藥木充滿其地
處處石間有清流水多諸香華周徧嚴飾眾
鳥禽獸不可稱計甘果滋繁種別難計復有
無量藕根甘根青木香根我於爾時獨處其
中唯食諸果食巳繫心思惟坐禪經無量歲
[015-0645b]
善男子我修如是難行苦行時釋提桓因及
諸天人等心大驚怪即共集會各各相謂而
說偈言。


「 各各相指示
 清淨雪山中
 寂靜離欲主
 功德莊嚴王
 巳離貪瞋慢
 永斷謟愚癡
 口初未曾說
 麤惡等語言」



爾時眾中有一天子名曰歡喜復說偈言。


「 如是離欲人
 清淨勤精進
 將不求帝釋
 及以諸天耶
 若是外道者
 修行諸苦行
 是人多欲求
 帝釋所生處」



爾時復有一仙天子即為帝釋言憍師迦世
有大士為眾生故不貪巳身亦不願求生於
天上唯求欲令一切眾生得受快樂如我所
解如是大士清淨無染眾結永盡唯欲求於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釋提桓因復作是言
[015-0646a]
如汝言者是人則為攝取一切世間眾生大
仙若此世間有佛樹者我等悉當得滅無量
熾然煩惱如是之事實為難信何以故無量
百千諸眾生等發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心見少微緣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便
動轉如水中月水動則動猶如畫像難成易
壞菩提之心亦復如是難發易壞是故我今
雖見世人修於苦行無惱無熱住於道檢其
行清淨未能信也我今要當自往試之大仙
猶如車有二輪則有載用鳥有二翼堪任飛
行是苦行者亦復如是我雖見其堅持禁戒
未知其人有深智不若有深智當知則能堪
任荷負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重擔也大
仙如菴羅樹華多果少眾生發心乃有無量
及其成就少不足言爾時釋提桓因自變其
[015-0646b]
身作羅剎像形甚可畏下至雪山宣過去佛
所說半偈。


「 諸行無常
 是生滅法」



是苦行者聞是半偈心生歡喜譬如估客於
險難處失伴遇同侶亦如久病遇良醫妙藥
如人沒海卒遇船舫如渴乏人遇清冷水亦
如農夫炎旱值雨亦如行人還得歸家善男
子我於爾時聞是半偈心中歡喜亦復如是
即從座起以手舉髮四向顧視而說是言向
所聞偈誰之所說誰開如是解脫之門誰能
雷震諸佛音聲誰於生死睡眠之中而獨覺
寤唱如是言誰能於此示導生死飢饉眾生
無上道味無量眾生沉生死海誰能於中作
大船師是諸眾生常為煩惱重病所纏誰能
於中為作良醫說是半偈啟悟我心猶如半
[015-0647a]
月漸開蓮華善男子我於爾時更無所見唯
見羅剎復作是念而此羅剎或能得見過去
諸佛從諸佛所聞是半偈我今當問即便前
至羅剎所言善哉大士汝於何處得是過去
離怖畏者所說半偈復於何處而得如是半
如意珠善男子我問是巳即答我言大婆羅
門汝今不應問我是義何以故我不食來已
經多日處處求索了不能得飢渴苦惱心亂
寱語非我本心之所知也我即問言汝所食
者為是何物羅剎答言我所食者唯人煖肉
其所飲者唯人熱血自我薄福唯食此食周
徧求索困不能得善男子我復語言汝但具
足說是半偈我聞偈已當以此身奉施供養
大士我設命終如此之身無所復用我今為
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捨不堅身以易堅
[015-0647b]
身羅剎答言誰當信汝如是之言為八字故
棄所愛身善男子我即答言汝真無智譬如
有人施他瓦器得七寶器我亦如是捨不堅
身得金剛身汝言誰當信者我今有證大梵
天王釋提桓因及四天王能證是事復有天
眼諸菩薩等為欲利益無量眾生修行大乘
具六度者亦能證知復有十方諸佛世尊利
眾生者亦能證我為八字故捨於身命羅剎
復言汝若如是能捨身者諦聽諦聽當為汝
說其餘半偈善男子我於爾時聞是事已心
中歡喜即解己身所著鹿皮為此羅剎敷置
法座白言和尚願坐此座我即於前义手長
跪而作是言唯願和尚善為我說其餘半偈
令得具足羅剎即說。


「 生滅滅已
 寂滅為樂」


[015-0648a]


爾時羅剎說是偈已復作是言菩薩摩訶薩
汝今已聞具足偈義汝之所願為悉滿足若
必欲利諸眾生者時施我身善男子我於爾
時深思此義然後處處若石若壁若𣗳若道
書寫此偈即便更繫所著衣裳恐其死後身
體露現即上高樹爾時樹神復問我言善哉
仁者欲作何事善男子我時答言我欲捨身
以報偈價樹神問言如是偈者何所利益我
時答言如是偈句乃是過去未來現在諸佛
所說開空法道我為此法棄捨身命不為利
養名聞財寶轉輪聖王四大天王釋提桓因
大梵天王人天中樂為欲利益一切眾生故
捨此身善男子我捨身時復作是言願令一
切慳惜之人悉來見我捨離此身若有少施
起貢高者亦令得見我為一偈捨此身命如
[015-0648b]
棄草木菩薩爾時說是語巳尋即放身自投
樹下未至地時虛空之中出種種聲其聲乃
至阿迦尼吒天爾時羅剎還復釋身即於空
中接取菩薩安置平地爾時釋提桓因及諸
天人大梵天王稽首頂禮菩薩足下讚言善
哉善哉真是菩薩能大利益無量眾生欲於
無明黑暗之中然大法炬由我愛惜如來大
法故相嬈惱唯願聽我懺悔罪咎汝於未來
必定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願見濟度
爾時釋提桓因及諸天眾禮菩薩足於是辭
去忽然不現善男子如我往昔為半偈故捨
棄此身以是因緣便得超越足十二劫在彌
勒前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男子我得
如是無量功德皆由供養如來正法汝今亦
爾發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則已超過
[015-0649a]
無量無邊恒河沙等諸菩薩上善男子是名
菩薩住於大乘大般涅槃修於聖行。


善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梵行善男子菩薩
摩訶薩住於大乘大般涅槃住七善法得具
梵行何等為七一者知法二者知義三者知
時四者知足五者知自六者知眾七者知尊
卑善男子云何知法菩薩摩訶薩知十二部
經能作論義分別廣說是名知法善男子云
何知義菩薩摩訶薩若於一切文字語言廣
知其義是名知義云何知時菩薩善知如是
時中任修寂靜如是時中任修精進如是時
中任修捨定如是時中任供養佛如是時中
任供養師如是時中任修布施持戒忍辱精
進禪定具足般若波羅密是名知時云何知
足菩薩摩訶薩知足者所謂飲食衣藥行住
[015-0649b]
坐臥睡寤語默是名知足云何自知是菩薩
自知我有如是信如是戒如是多聞如是捨
如是慧如是去來如是正念如是善行如是
問如是答是名自知云何知眾是菩薩知如
是等是剎利眾婆羅門眾居士眾沙門眾應
於是眾如是行來如是坐起如是說法如是
問答是名知眾云何知人尊卑人有二種一
者信二者不信菩薩當知信者是善其不信
者不名為善善男子是名菩薩摩訶薩住於
大乘大涅槃經住七善法菩薩住是七善法
已得具梵行復次善男子復有梵行謂慈悲
喜捨夫修慈者能斷貪欲修悲心者能斷瞋
恚修喜心者能斷不樂修捨心者能斷貪欲
瞋恚善男子四無量心成就甚難何以故久
於過去無量劫中多習煩惱未修善法是故
[015-0650a]
不能於一日中調伏其心又如家犬不畏於
人山林野鹿見人怖走瞋恚難去如守家狗
慈心易失如彼野鹿是故此心難可調伏。


初住菩薩修大慈時於一闡提心無差別不
見其過故不生瞋以是義故得名大慈善男
子為諸眾生除無利益是名大慈欲與眾生
無量利樂是名大悲於諸眾生心生歡喜是
名大喜無所擁護名為大捨若不見我法相
已身見一切法平等無二是名大捨自捨已
樂施與他人是名大捨善男子唯四無量能
令菩薩增長具足六波羅密其餘諸行不必
能爾菩薩摩訶薩先得世間四無量心然後
乃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次第方得出
世間者善男子因世無量得出世無量以是
義故名大無量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除無
[015-0650b]
利益與利樂者實無所為如是思惟即是虛
觀無有實利。


善男子夫修慈者實非妄想
諦是真實若是聲聞緣覺之慈是名虛妄諸
佛菩薩真實不虛云何知耶善男子菩薩摩
訶薩修行如是大涅槃者觀土為金觀金為
土地作水相水作地相水作火相火作水相
地作風相風作地相隨意成就無有虛妄觀
實眾生為非眾生觀非眾生為實眾生悉隨
意成無有虛妄善男子當知菩薩四無量心
是實思惟非不真實。


善男子能為善者名
實思惟實思惟者即名為慈慈即如來慈即
大乘大乘即慈慈即如來善男子慈即菩提
道菩提道即如來如來即慈善男子慈即大
梵大梵即慈慈即如來善男子慈者即是眾
生佛性如是佛性久為煩惱之所覆蔽故令
[015-0651a]
眾生不得覩見佛性即慈慈即如來善男子
慈即大空大空即慈慈即是常常即是法法
即是僧僧即是慈慈即如來善男子菩薩摩
訶薩住於大乘大般涅槃修如是慈雖復安
住眠睡之中而不睡眠勤精進故雖常覺寤
亦無覺寤以無眠故於睡眠中諸天雖護亦
無護者不行惡故眠不惡夢無有不善離睡
眠故命終之後雖生梵天亦無所生得自在
故善男子夫修慈者能得成就如是無量無
邊功德我說是慈有無量門所謂神通善男
子如提婆達教阿闍世欲害如來阿闍世王
即放護財狂醉之象欲令害我及諸弟子爾
時王舍大城之中一切人民同時舉聲啼哭
號泣作如是言怪哉如來今日滅沒如何正
覺一旦散壞善男子我於爾時為欲降伏護
[015-0651b]
財象故即入慈定舒手示之即於五指出五
師子是象見已其心怖畏舉身投地敬禮我
足善男子我於爾時手五指頭實無師子乃
是修慈善根力故令彼調伏。


復次善男子
此南天竺有一大城名首波羅於是城中有
一長者名曰盧至我時欲度彼長者故從王
舍城至彼城邑彼眾尼犍聞我欲至首波羅
城即作是念沙門瞿曇若至此者此諸人民
便捨我等更不供給諸尼犍軰各各分散告
彼城人沙門瞿曇今欲來此於此人民大不
利益彼人聞已即懷怖畏白言大師我等今
者當作何計尼犍答言沙門瞿曇性好叢林
流泉清水汝等便可相與出城諸有之處斫
伐令盡莫使有遺流泉井池悉置糞穢堅閉
城門各嚴器仗我等亦當作種種術令彼瞿
[015-0652a]
曇復道還去彼諸人民一一施行善男子我
於爾時至彼城邑見是事巳尋生憐愍慈心
向之所有𣗳木還生如本河池井泉清淨盈
滿變其城壁為紺瑠璃門自開闢無能制者
所嚴器仗變成雜華盧至長者而為上首與
其人民俱共相隨徃至佛所我即為說種種
法要令彼諸人一切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心善男子我於爾時實不化作種種樹
木清淨流水盈滿河池變其本城為紺瑠璃
開其城門器仗為華善男子當知皆是慈善
根力能令彼人見如是事。


復次善男子瑠
璃太子以愚癡故多害釋種耶劓耳鼻斷截
手足推之坑壍彼時諸人身受苦惱作如是
言南無佛陀南無佛陀我於爾時在竹林中
聞其音聲即起慈心諸人爾時見我來至迦
[015-0652b]
毘羅城以水洗瘡以藥敷之苦痛尋除耳鼻
手足還復如本我時即為略說法要悉令俱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如來爾
時實不徃至迦毘羅城以水洗瘡敷藥止苦
當知皆是慈善根力令彼諸人見如是事悲
喜之心亦復如是善男子以是義故菩薩摩
訶薩修慈思惟即是真實非虛妄也夫無量
者不可思議菩薩所行不可思議復次善男
子菩薩摩訶薩修慈悲喜巳得住極愛一子
之地云何是地名曰極愛復名一子善男子
譬如父母見子安隱心大歡喜菩薩摩訶薩
住是地中視諸眾生同於一子見修善者生
大歡喜是故此地名曰極愛。


御錄經海一滴卷之十五
[015-0653a]


音釋




初銜切插入聲

恥格切音䇿

盧含切音藍

而至切音二截
耳也


以智切音異截鼻也
[015-065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