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q0600 雨山和尚語錄-清-上思 (master)


雨山和尚語錄卷第十九
嗣法門人  編


雜著



水月觀音大士贊



片月光華。千江澎湃。石上古錐。是誰之派。謂是曼殊。
罕見青獅。謂是普賢。白象何在。咦。只因帶箇兜兒。被
人和贓捉敗。


羅漢像贊青嶼侍御請



我不識君。君豈識我。今朝紙上相逢。且要從頭按過。
謂你紹靈山之派。行藏不似迦文。謂你續少室之宗。
面目全非達磨。瘦稜稜拄杖橫拈。長拖拖袈裟倒裹。
逢佛賣佛。遇火放火。即其這般蹤跡以勘之。咄。定是
天台那一夥。


題送子觀音大士



虛空有體。法界無量。菩薩化身。剎塵難況。十四無畏
為干城。四分慈悲乃法仗。游堪忍界。即俗即真。入三
摩地。奚名奚狀。時至而興。春榮菡萏于池邊。緣感而
通。誕錫明珠來掌上。巍巍乎乃三界之尊。令無數眾
生一稱名而滅卻河沙罪障。


達磨大師贊



這胡僧不知止涉流沙來。到此言教外別有旨。徒將
無聖對梁皇。一似春雷貫聾耳。而今冷坐在嵩山。賺
他神光立箇死。


題優曇花壽人



鐵榦凌空。英華覆地。天賦其姿。迥超凡類。謂是蘭亭
金谷之物。早落今時。謂是紫芝瑤草之儔。終難寶祕。
畢竟以何因緣而有此瑞。咄。苟不向鴻濛未判之先
直契根源。爭識乃翁之鍾于間氣。


范十山居士行樂



頂禿似僧而非僧。髯長若俗而不俗。眼底無物可親。
[019-0606b]
手中有卷不讀。問你胡為乎。蕭蕭然孤立于山谷。


萬松坪化鼓疏



昔日禾山解打鼓。希聲不是凡間譜。至今寥落歷千
年。孰解拈提繼往古。萬松道者善知音。相勸共發雲
門普。把得須彌第一鎚。直教森羅俱起舞。


青蓮募米疏



青蓮高廠萬山中。大會禪流要結冬。若問食輪將底
轉。缽盂托出顯家風。


五老峰九雲寺募修造疏



九雲寺者。乃觀一律師所手創也。山既高嶮。居亦幽
深。凡緇素之遊三疊五老。莫不於此憩足焉。明萬曆
初。師結茆之始。睹怪石嵯峨。畏難開闢。一夕風雨暴
作。聞空磕之聲異常。明旦視之。則夷然若掌矣。因感
龍神冥助。遂矢願建寺演律。由是德音遐布。嚮風之
衲若蟻屯蜂集。匡廬之有律院。自九雲始也。


國朝初。師示寂之。明年而寺遭回祿。一眾畏難。悉謀
散去。獨監寺幻修公堅持正義。不為浮論所搖。今九
雲復巍然稱甲五峰。蓋幻公二十餘年荼苦戮力。拮
据所成者也。嗚呼。菩薩萬行皆在吾人一念真實中
圓成。第患不猛力耳。九雲門下汗血駒幻公可多得
哉。茲者見初上人又幻公之高弟。念山寒風勁。祖翁
堂搆不頇為葺理。一旦樑棟衰頹。能不重吾之憂。特
請疏願充修造。余嘉其發心而勉之曰。昔楊岐會祖
卻衲子充修造。是以本分為急也。今上人願充修造。
能時中不遺本分。豈不公私俱辦哉。因述乃祖乃父
一段因緣。以告夫靈山受囑之大護法。大居士。願共
出隻手。互相贊揚。助成勝事。則庶幾余娓娓之言不
虛設也。是為疏。


目贊



這阿師。獃無比。誹謗他不嗔。讚歎他不喜。胸中渭涇
[019-0606c]
不分。一味淈深到底。屈指大唐國裏禪師。第一箇不
曉人事底就是你。


水玉禪人像贊



鶴骨冰肌世所稀。長輪百八念阿彌。尋常物色無心
玩。聊對瓶花一解頤。


募裝先師恒老人像兼修造塔院疏



岑樓之木必有其本。滔天之浪寧沒其源。何戴天履
地之英靈。而木本水源之可忽。惟先師之弘法䢴江
巳近念載。受衣弟子碁布名山。薙髮僧徒籌盈石室。
而卯塔之荒寒。吾滋懼矣。真容之缺略。孰興歎焉。不
肖思敢罄折于同門。乃莊嚴難于獨力。幸感恩者揮
金而不斁庶。報德者聞風而翕然。


知浴寮募緣偈



當年設浴自金陵。今日傳來遍地行。不是天寧頻效
古。要將遺範示諸人。行者出力。長者揮金。不識誰能
悟水因。


募長生燈油偈



天寧堂殿無其數。處處神燈燦佛天。續燄添膏憑好
手。光明赫奕萬斯年。


素嚴老和尚真贊



這老古錐。秉性質直。廣龍池派。具履真踐實之心胸。
大太白門。有捍勞忍苦之氣骨。人皆曰是末世津梁。
故巍巍乎門風早扇江淮。赫赫然號令晚行吳越。湖
海浩歸。人天喜悅。乃冀起滹沱已墜之宗。振楊岐將
興之脈。胡為乎遽爾西逝。將天大底法門拋下。累他
子若孫皆擔荷不得。吾未及門。敢云入室。今日殷勤
讚翁真。肯學他達磨對梁皇。信口依稀。道箇不識。


曹殷六居士行樂



目無近人。胸無近事。混跡山樵。超然肆志。一味我行
我道。寧問今世何世。如此倜儻不羈。方可稱為天下
[019-0607a]
士。


孫汲山居士行樂



可以掬明月而不掬。可以攀青雲而不攀。身處繁華
之世。心在幽寂之間。竹葉黃花。聊自遣興。楮生管伯。
足以消閒。當此紛紛擾擾之世。如此行徑。眼底惟有
我汲山。


題江山萬里圖



半升鐺內煮山川。古人猶以未為盡其妙。今公以萬
里江山收之一箑中。其別有道耶。別無道耶。雖然。非
眼曠雲山。胸富丘壑者。不能真身在一室中而心在
萬里外也。


源徒募結茆疏



湖海浪游。固是衲僧本色。丘壑偃臥。還為道者家風。
支片石誰能高枕無憂。結把茅貴在素心有託。陵谷
未遷。處處溪山如舊侶。滄桑無改。頭頭風月屬閒人。
但達士未逢。尖頭屋難為結搆。知音若遇。破蒲團易
得安排。買山不慮餘資。子懷暢矣。苫瓦可容隻影。他
願酬焉。恁寬世界。何愁無馮海粟其人。許大乾坤。且
喜有須達多故事。當場出手。願大自然福大。努力為
人。因真必定果真。熱腸漢難辭觸事關心。老頭陀未
免憐兒出醜。


華山見老和尚真贊



樹寶華幢。續南山派。虎視耽耽。獨尊氣概。說法以身
而名播寰區。荷眾以慈而聲聞薄海。演律藏如瀉水
之瓶。修般舟似摩雲之岱。晚近獲此阿師真。如時一
現之優曇。焉得不使遐裔荒陬之徒。皈誠而頂戴。


棲賢寺舍利放光頌



至聖遺跡。玅展機權。一光纔放。如鏡而圓。圓極之際。
還分小大。普令觀者。同入法界。法界一真。匪寬匪窄。
不思議境。眾玅難及。我昔聞佛。八斛四斗。粒粒如斯。
[019-0607b]
甚為希有。奚同一塔。有放不放。隱顯隨機。誠難比量。
世傳磁石。而能吸鐵。事雖昭然。理難分別。惟此光相。
慈善為基。緣感而應。實亦如之。十世何多。沙界不廣。
剎那圓現。足慰瞻仰。山谷效靈。草木騰輝。遐邇交感。
吾佛摩尼。


募米偈



萬丈匡廬倚太清。金鉤釣米舊來名。樂施豈問廬陵
價。也省高吟添缽聲。


方廣堂募化修造疏



方廣居廬山絕頂。面黔崗而背五老。饒有境致。昔開
山老宿大會禪流。以轉華嚴為佛事。故名方廣焉。歷
明及清。年代浸遠。不惟鼓寂鍾沉。抑且椽衰棟朽。將
見佛面生苔矣。有獅子叢大德憤然曰。方廣堂者。我
祖汗血而成。今見其凋敝若此。肯堂肯搆。我輩之責。
茲何時尚忍坐視乎。即請疏走四方以募。余嘉其志
而勉之曰。美輪美奐。定在是矣。但願公任勞任怨。始
終如一。焉知不有特達丈夫為君一肩擔荷耶。特書
之冊頭。以為之勸。


憨石鑑旨二尊宿并孫秋我居士共圖合贊



僧耶俗耶。誰名誰狀。釋也儒也。何拘何曠。比商山四
皓而嫌其過高。較竹林七賢而恥其太放。求其行合
中庸。言出至當。捨你這一夥阿師。吾誰與之同躋。夫
羲皇之上。況乎乾坤草昧。老成凋喪。筆擅雕龍底自
應為世教權衡。道降角虎底寧不作叢林保障。行看
闕里杏壇。曰詩曰禮。提攜一代鳳麟。海會龍華。若律
若禪。收拾三乘龍象。大矣哉。儒釋同源。會見茲時。一
函經。一張琴。未足為山林清況。


棲賢舍利放光頌



長松一徑連。幽足稱棲賢。舍利何年至。神光此日旋。
靈由僧寶著。瑞應祖燈傳。共識慈門普。浮生尚闇然。
[019-0607c]


跋培柏堂重九分韻詩



許大世界都為利名兩字役。當此霜飛木落之際。幾
人知時節一大變而賦詩興感哉。雨窗讀培柏堂重
九分韻詩。諸公乃其人矣。其辭旨藻麗。英才天發。非
不各擅其長。一種勁節清風。如歲寒不凋之操。堂名
培柏。皆為不忝。


張一枝居士行樂



白白者石。青青者松。乃翁行徑。弗與人同。明鏡止水
以接物。光風霽月而處躬。塵中物色。世外襟胸。抱德
懷才而不矜不伐。雖遍朝野而問。孰不曰是世間之
英雄。


題古存居士像



繆墨老以古存居士小影索題。要次前韻。余
世外人也。不當以綺語唐突。聊展本色鉗鎚。
與之相見。儻於言外領意。他日投塵外之契。
未必不從這裏去也。


竹院清閒乘早過。莫學陳搏憨臥。平生知負經綸大。
壺中日月。方外乾坤。還須一究破。


獨坐沉吟思甚那。浩浩紅塵無一可。此時幸得存真
我。夢中之夢。身外之身。勘穿能幾箇。


同戒錄序



遺教經云。佛告諸比丘。吾滅度後。汝等當尊敬波羅
提木乂。夫波羅提木乂乃梵語也。此土翻為保解脫
者。其意何居。良以一切眾生從本以來。心地原自清
淨。原自解脫。以不善保任故。隨妄流轉。以流轉故。復
墮輪迴。先佛世尊大哀曠濟。此波羅提木乂之一門
所由立也。過去諸佛從此一門超出爾。現前新學菩
薩子得不孝順敬重而勤習之。故經云。眾生受佛戒
即入諸佛位。位同大覺巳。真是諸佛子。由是觀之。厥
功懋矣。雖然非三衣挂體。一缽嚴身。便所以云登佛
[019-0608a]
位也。夫戒有事相。有體性。不明事相不足以云得戒。
不證體性不足以云得戒。嗚乎。戒豈易言哉。但去聖
時遙。人多懈怠。或撥無因果而莽蕩無忌。或甘守愚
痴而聖因不植。以至應赴外緣。鑽研故紙。皆非所以
尊敬波羅提木乂之佛種耳。余住天寧之始。於禪於
律。父祖舊有章程。但遵而行之。之外重以躬行實踐
四字誨勵諸子。則又何也。竊惟世出世間之法。非躬
行。非實踐。則沿為虛文。習為故事。況無上戒法。金口
所宣傳者。而可虛妄沿習乎。咨爾新學諸菩薩子。當
發鐵石心。秉金剛志。窮事相。務要皎若冰霜。研體性。
必期明於日月。然後行取所說。說取所行。如是豈不
為律社之津梁。宗門之砥柱也哉。


先師恒老人像贊以前師贊有師眼師心圈圈點點之說故師反之也



師之眼非筆可描。師之心豈言可讚。而以善古今。善
顧盻擬之。是謂須彌有斤兩。海水有涯岸。況復圈圈
點點。自謂善大仰之宗。我道伊是箇脫土墼的漢。不
若揭過一邊。放出吾師本來面目。一任天下人好看。


慈光老宿像贊



慈既有光。德寧無信。玉矩金規。神鬼生敬。古貌古形。
無人不仰以為師。佛行佛心。是處必尊之作證。如此
標榜。如此行徑。豈獨熱惱海中之情涼散焉。即使狂
妄禪和遇之。與他頂門一鍼。定起膏肓必死之症。


益茂禪師語錄序



佛法兩字。甚難得人。古宿嘗言之于前矣。況時當後
五百歲。其難又何啻十倍于茲。嘗思前輩稱善說法
要者。無如昭覺勤。徑山杲二公。出南宋間。一為精金
美玉。一為長江大河。降此而下。難乎其繼矣。乃今讀
益茂和尚語錄。重有感焉。和尚嗣福緣恩。恩嗣瑞光
徹。徹嗣三峰藏。蓋余同祖昆弟也。因思祖平生說法。
耑以第一義示人。所貴去華存實。屬望腳下兒孫繩
[019-0608b]
繩振起者。不止以日為歲。今歷四世。得益公其人。稱
祖園翹楚。古稱佛法難得人。由是觀之。難耶。易耶。其
質諸當世。自有具眼者。公主善慶。復遷福緣。遠近重
其行解。蓋以身說法者也。俄爾歸真示寂焉。法孫遠
微君出其語錄求序。觀其施設而無雕辭琢句之弊。
亦無鑽珠解玉之勞。一味以本色人吐本色語。亦何
容心其間哉。且隨機而赴。觸事而施。有不可得而名
狀。嗚乎。真三峰門下汗血駒也。是為序。


靈璽禪師五袟序



凡物必有沖厚鎮奠之資。而後能成天下之材。予往
閱禪史。至宋時有末山其人者。而以尼比丘身。具宗
師峻拔之用。與灌溪一期酬唱。未嘗不一擊三歎。夫
灌溪一英衲也。慨然腰包。詣末山請益。苟非有大過
人處。烏能服其心耶。自宋而元而明以及 聖朝。歷
五百餘年。細閱禪典。無可以繼其芳躅者。乃今于靈
璽融公見之矣。公生本華胄。襁褓時即具出塵之志。
視世利紛華如幻泡電影。非心堅劫石。志烈秋霜。曷
克臻此。然公非無所助。遂能發祥爾爾。蓋與天鏡徹
公同德同心。殆世所謂天親無著也。憶辛丑冬。二公
以秉戒來天寧。即以向上一著咨扣。先師隨宜開發。
俱獲神珠。如發伏藏。既而以末山風境四字署其門。
則其屬望二公可知。未幾先師往化。知其將來堪任
大法。即以巳衣分授。二公益感激。由是互相策發。期
以徹法源底。今所著偈頌各若干首。多圓妙昭徹。豈
非沖厚鎮奠之資之一驗歟。況平生弘護法門。一種
心力又非末山輩所可同日語也。予曩讀法華普門
品。佛告無盡意菩薩。遊此娑婆世界。現種種形而度
脫眾生。皆不離乘本願力。今二公利巳利人之念瑩
然堅確。不雜不撓。屈指歷如許春秋。罔或少易。蓋其
種性殊特。薰積濃厚。所由致真。乘本願力而來者也。
[019-0608c]
今歲陽月為靈公嶽降之辰。諸禪人感公護念天寧
之德。徵壽言于予。予方謝不文。繼念同源之誼不獲
辭。因思世間稱壽各有其倫。或祝以崗陵。或祝以松
柏。要之萃歡心而迓純嘏也。惟出世之祝則不然。語
以劫墨微塵猶落數量。須知無量之量。須彌不足方
其大。香海未可喻其深。棗柏云。十世古今。始終不離
當念。無邊剎海。自他不隔毫端。此語近之矣。持以為
靈公祝。不亦宜乎。


栯堂山居詩註序



昔秦少游論諸家書法。獨愛政黃牛者。以其天趣純
真。不作意而臻其妙耳。余嘗取以為立言之譬。夫道
固非言。苟任吾真而發揚之。雖嬉笑怒罵。皆窮源達
本之具。安有駕空言。張飾說。明欺一世之失也哉。日
燄大師道行高古。不下匡山三十年如剎那頃。殆深
入華嚴三昧林者。近於禪寂之餘。有取乎栯堂山居
韻而箋釋之。一日乃出示。余觀其稱性而書。事詳理
悉。雖片言隻字。皆詣其極。筆端有廣長舌矣。非天趣
純真。曷能不作意而臻其妙有如此耶。至於激頑起
懦。尤多慨切。與古先列宿之垂慈若合符節。因思栯
堂生面垂三百餘年而得大師重開。夫豈偶然。余與
大師游舊。且辱知愛。故不惜蕪陋而為之序。讀是集
者。當離卻紙墨文字外見大師真面目始得。若作尋
常攻訓詁業鉛槧者視之。則失卻一隻眼矣。







雨山和尚語錄卷第十九
[019-0609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