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q0367 永覺元賢禪師廣錄--(嗣法)道霈 (master)



永覺和尚廣錄卷第五
嗣法弟子 道霈 重編


普說上



諸山請普說。近日世風薄惡。祖道荒蕪。諸禪人邪風
入骨。魔毒纏心。爭弄口鼓。全無實得。為師者。若曲從
時好。祇圖門庭熱閙。却似捄燃增燥。援溺加濡。非徒
無益。反滋其惡。所以山僧。半生竝不道一禪字。至住
鼓山三載。甘同寒蟬。深緘石口。一任法堂前草深一
丈。三門外荊棘參天。撫已而觀。了無慚色。今年六十。
破衲虗舟。任風飄蕩。流到苕谿岸畔。事不獲巳。却來
與諸兄弟相見。拈拄杖卓一卓云。會麼。若也會得。山
僧當下座。領維那三十痛棒。如若未會。山僧叨叨呾
呾去也。若論此事。不涉唇齒。所以古人云。承言者喪。
滯句者迷。超佛越祖。猶落階級。雷轟電閃。尚墮聲容。
任你玄中更玄。妙中更妙。總在這邊。未到彼岸。必須
威音那畔回頭。空劫巳前轉身。然後可入廛垂手。顯
出大機大用。如信手撒水銀。珠珠皆圓。亦如月映千
江。江江有月。但隨家豐儉。作用不同。所以有五宗之
別。如臨濟單貴直捷痛快。曹洞單貴綿密安詳。溈仰
則暗機圓合。法眼則一切現成。雲門則高古曠險。雖
有五宗差別。實無二道。譬如同一味水。羣器盛之。各
各不同。諸兄弟說此羣器之水。還有優劣否。又如三
[005-0412a]
人捉賊。一人賞以飲食。勸諭其歸。一人痛杖一番。方
釋之。一人也不賞。也不杖。即解縛放他去。諸兄弟。說
此三人捉賊。還有優劣否。餘宗且置。祇如曹洞一宗。
今日欲振起。他莫要識得五位君臣麼。莫要識得五
位王子麼。莫要識得曹山三墮四禁麼。若如此欲振
起曹洞宗。却似挑一擔臭糞。向門前過。有甚麼共語
處。必須要向青原垂足處認取。洞山睹影處認取。昔
有僧問洞山。如何是沙門行。山云。頭長三尺。頸長二
寸。山令侍者。將此語問三聖。三聖向侍者手中。搯一
搯。諸人須向這裏認取。又一日夜參無燈。有僧問答
罷。山令侍者點燈來。及點燈來。山云。取三兩粉與這
僧。其僧拂袖而去。後有省出資打齋供眾住三年。一
日來辭洞山。山曰。善為。雪峯在傍問。此僧去幾時復
來。山云。他此去不解再來。其僧向衣鉢下坐化。雪峯
報山。山云。猶較老僧三生在。諸人須向這裏認取。又
洞山三十年。土地神覓渠不見。雲居膺時住寺。後經
旬不過堂。山詢之。膺云。自有天神送食。山呵之為說
破。天神遂不復來。諸人須向這裏認取。若于此等處。
一一倜儻分明。還振起得曹洞宗麼。猶未猶未。必須
重加陶煉。使心心無處所步步無影迹。於此相續無
間。方合主中主也。諸兄弟若未到這般田地。必須依
樣畵猫兒去。古人一則無義味話。如金剛山。無你鑽
研處。如猛火聚。無你覷向處。既無鑽研處。無覷向處。
便是諸人斷命根處。若于此處捻得。破三世諸佛也。
[005-0412b]
無撈摸處。況閻羅老子耶。如或未能。未免在閻羅鐵
棒下過。諸君大須仔細。必須將前習氣是非恩愛人
我。一切坐斷。將通身精神通身力量。全用在一句話
頭上。不管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併力做去。此事亦非
難。祇在人眉睫前。會則便會。其有不會。者多為自生
知解。便成千里之隔。若辦肯心。直下探取。決無難事。
有等魔風。不做工夫。祇習學古人言句。搖唇鼓舌。慣
弄虗頭。假粧模樣。自表剛強。人我益高。是非亦熾。比
之俗人。猶為不謹。此等永當墮無間獄。無有出期者
也。又有等稱做工夫者。單論話頭淺深。謂參得某公
案了。又要參某公案。某公案參得。某公案參不得。緣
渠看見古人。或在此公案上有省。在彼公案上過不
得。便謗公案有淺深。殊不知過祇在人緣。渠於一則
公案上。不能一脚踏到底。所以說這裏通得。別處通
不得。殊不知別處通不得。則這裏通得底。亦不是了
也。其實趙州無。一歸何處。庭前栢樹子。麻三斤。乾屎
橛。竹篦子。秘魔叉。睡中主。一通俱通。豈有差別。若于
此等處。作差別知見者。總是門外俗漢而巳。又有等
稱做工夫者。伹于塵勞暫息處。得少光影處。便稱悟
道。更有古人言句透不去處。便逐一思惟註解。殊不
知。這思惟註解底。便是火枷芒繩了也。又有等于公
案上。驀有悟入。但悟迹不除。知見未消。雖於古人公
案。一一透得。却自已受用不得。所以為山百仞。功虧
一簣。可勝惜哉。諸人若要發明此事。必須全身放下。
[005-0412c]
老實真參。直到古人田地。若有纖毫知見可說。總為
魔罥而巳。山僧今日。因風舉火。叨呾一番。拕泥帶水。
罪過不小。作麼生是真寂本分家風。拈拄杖云。五宗
踏破無蹤跡。毗盧頂上別翻身。卓一卓。下座。


授戒普說。諸仁者不辭䟦涉。遠來下剎。乞受戒法。須
知。云何為戒。戒云何受。諸人將以壇場為戒耶。問清
淨為戒耶。三說羯磨為戒耶。和尚阿闍黎為戒耶。教
威儀著袈裟。乞食正命為戒耶。若將此為戒。則盡屬
生滅。終歸有漏。安得名為究竟尸羅。昔佛曰孝名為
戒。諸人將以孝為戒耶。夫孝者順也。順者順何。又以
何為順。孝之實未明。安能識戒也。又曰。攝心名戒。諸
人將以攝心為戒耶。夫心是何物而可攝。攝又是何
物而可攝心。水不洗水。金不愽金。則攝心之義何歸。
又六祖云。本性無非自性戒。諸人將以本性。無非為
戒耶。六祖此語。可謂。喫緊為人。直捷指出。然亦未免
尚帶枝葉。良以。非因是立。是由非生。既本性無非。將
以何者為是。既本性無是。將以何者為非。而言不非。
若學人滯於言句之下。是非之見未泯。則此戒尚隔
千山。須得是非情盡。靈光獨露。則所謂戒者。巳為魚
遊水中。人在空中。無你受處。無你背處。無你持處。無
你犯處。搭衣展鉢。盡是金剛道場布薩羯磨。孰非毗
盧境界。喻如神龍入海。何妨出沒波濤。所以高沙彌
云。長安雖閙。我國晏然。良有以也。如若未能到此。切
莫妄相倣效。且據渠見處。祇得一橛。正如偃鼠飲河。
[005-0413a]
但能自滿其量。若是箇沒量大人。作略自異。雖一塵
不立。不妨世界橫吞。雖脚踏毗盧。正好通身泥水。昔
六祖。於黃梅會中。親受衣鉢。厥後猶於嶺南法性寺。
稟受智光律師滿分淨戒。豈可謂。我國晏然。竟不須
受也。葢此戒。始自凡夫。終至成佛中間無一時無一
事可離此戒。又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並無一人不從
此戒而得菩提者。是知。此為聖凡共由之要戶。今古
共涉之通津。捨此非特進道末由。亦乃喪失慧命。正
如臨陣者。必須鎧甲。弗得則離免鋒鏑。亦如渡海者。
必須巨筏。弗得則必遭淪沒。所以我佛世尊。始坐金
剛道場。即說波羅提木叉。於菩提樹下。即為賈客二
人。說二歸之法。次鹿苑為耶舍父。說三歸五戒之法。
至羅睺羅出家。說沙彌十戒之法。後為舍利弗請。遂
因事制。立比丘比丘尼諸具足戒之法。凡依之而修
者。三業既淨。則心不妄緣。心不妄緣。則定從此入。慧
從此發。雖周旋折旋。中規中矩。而徹底無依。全身灑
落。是為法門之柱石。後學之典刑也。有等狂妄之徒。
輕剽圓頓之糟粕。習成豁達之邪空。便謂。我親見衲
僧巴鼻。穿過佛祖髑髏。或胡喝亂棒。或指馬呼牛。如
發癎病相似。及夷考其行。則恣心所欲。恣身所行。毫
無忌憚。乃謂。我得無礙大解脫門。殊不知。左之右之。
一一並成魔業。舉足下足。在在總陷泥犂。諸人如食
肉。不異食蔬。方可食肉。飲酒不異飲水。方可飲酒。見
寶女不異木偶。方可行婬。若也見有美惡。則境未亡。
[005-0413b]
情存欣厭。則心未空。心境對立。何所不有。將見鐵城
銅柱。罔不熾然。劒樹刀山。何能無礙。經所謂。大妄語
成。墮無間獄。千佛出世。不能垂救者也。有等悠悠之
輩。雖曰受戒。但取受戒之名。全無受戒之實。隨羣逐
隊。苟簡登壇拜跪。尚言不堪。精神何由感格。是以受
戒者多。得戒者少。至於受戒之後。便爾荏苒度日。或
營俗緣。或躭世樂。所受戒法。並不肯請問明師。勤翻
貝葉。云何為戒法。云何為戒體。云何為戒行。率皆懵
然。鹵莾一生。與未受戒者何異。諸人既發心來此。切
莫懈怠。未蒙得戒之益。反招凟法之愆咎。將安歸誠。
當於未受戒前。頓斷諸緣。耑心修懺。若得罪根枯滅。
方為受戒良器。至於臨受之際。務在發勇猛心。直趣
無上菩提。發廣大心願。攝三有眾生。懇切翹勤。如希
重寶。仰承聖法。心無異緣。則於三羯磨中。自然感發
無作戒體。既得此體。便為法身種子。直至菩提。永無
喪失。如食金剛。終不銷滅。可為喻也。受戒之後。便當
親近明師。習學戒相。審明持犯。或開或遮。各有攸宜。
習之既久。自能人忘於法。法忘於人。四威儀內常冥。
妙戒任運不犯。如順風張帆。速達薩婆若海。廣化眾
生。報佛恩德。是為出家勝丈夫之事也。大眾。珍重。


溥夫人請普說。世道交喪。天地冥晦。鬬爭堅固之秋。
魔羅競起之日。老僧祇得叉手當胸。退身三步。唯將
一嘿。仰報洪恩。諸人若能於此見得。便是老僧建大
法幢。吹大法螺。擊大法鼓。震動大千去也。怎奈夫人
[005-0413c]
不肯相信。仍來請老僧演法。今日祇得向平地上。打
箇觔斗。與大眾。結般若緣。若是真寂禪。決無奇特。如
適來僧問。世尊拈花示眾。和尚又作麼生。老僧舉起
拂子。僧云。祇此更別有。老僧放下拂子。諸人若於此
領得。則百千三昧。無量妙義。皆於此中。徹透根源去
也。所以迦葉纔爾微笑。世尊便云。我有正法眼藏涅
槃妙心。付與摩訶迦葉。嗟嗟。後代人心不古。伎倆愈
增。却喚作世尊不說說。迦葉不聞聞。隔一重了也。更
云。動容揚古路。不墮悄然機。又隔一重了也。況分向
上向下。分權分實。分炤分用。分三玄五位。不白雲萬
里哉。祇如老僧適來舉起拂子。諸人便向舉起處擬
議。放下拂子。諸人又向放下處擬議。正是隔山取火。
如何搆得。近來禪和弊風。大抵如是。所以將古人緊
要處。悉皆錯過。如昔日有一女子。在佛邊入定。文殊
盡其神力。不能出定。罔明彈指。女子即從定出。文殊
是七佛之師。因甚出不得。罔明因甚又出得。此公案
近日禪和。錯會不少。但云。文殊智有所困。罔明乃以
無心而通。或云。冤有頭債有主。若恁麼會。祇作得箇
座主奴去。又有箇凌行婆。到浮盃處。問云。盡力道不
得底句。分付阿誰。盃云。浮盃無剩語。婆云。未到浮盃。
不妨疑著。盃云。別有長處。不妨拈出。婆斂手哭云。蒼
天中更添冤苦。盃不語。婆云。語不知偏正。理不識倒
邪。為人即禍生。盃又不語。此公案近日禪和。多謂浮
盃便好將婆打出。怎奈渠無大機大用。故受婆撞突
[005-0414a]
一場。全不知婆如神龍。盃如巨海。龍雖出沒波濤遊
戲自在。總不出巨海之中。又有一婆子。遣人送錢。到
趙州處。請轉藏經。趙州下禪床。遶一匝云。轉藏經竟。
婆聞云。本請轉全藏。因甚祇轉半藏。近日杜撰長老。
却于趙州求過謂。趙州祇合默然良久云。轉藏經竟。
又有代趙州答後語者謂。合將傳語人劈頭便打。似
此見識。何曾夢見。趙州婆子來。不知這公案。好似一
片月餅。兩人共擡去也。此等舊時臭爛葛藤。且止。祇
如老僧。前日緊閉口縫。今日復開兩片皮。諸人且道。
前日不說底是。今日說底是。若道說底是。枉殺維摩
乃金粟後身。若道不說底。是枉殺文殊乃七佛祖師。
有人見恁麼道。便云。這箇不在語默上。我且問。渠不
在語默上。畢竟在甚麼處。畢竟如何是離語默底事。
有等噇酒糟漢。便來擎拳竪指。下喝行棒。此輩正好
分付在東園裏運糞。若真寂禪。未夢見在。咦。賣扇老
婆手遮日。笑殺匋街趙七郎。


除夜普說。四時八節循環過。挨到今宵歲巳窮。簡點
一年成底事。却如夢幻一場空。諸仁者當此臘月三
十日到來。試各自簡點看。此一年三百六十日中。不
耕而食。不織而衣。享檀信之膏脂。飲行人之汗血。畢
竟作麼生消受。又一年三百六十日中。親師取友。問
道參禪。探諸佛之教言。窮祖師之命脉。畢竟有何進
益。又一年三百六十日中。歲變月遷。時移刻減。光陰
迅速。剎那不住。既無駐顏妙藥。又無換骨靈丹。畢竟
[005-0414b]
作麼生。得不蹉跎光陰去。此事且置。祇如大限到來。
四大分離。識神無主。前路茫茫。冤業相牽。到此之際。
生前勢力。靠不得了也。師友眷屬。替不得了也。金銀
珍寶。用不得了也。田園產業。恃不得了也。文章學問。
顯不得了也。智謀機械。使不得了也。且道。作麼生得
擺脫去。莫是齋得幾員僧。拜得幾拜佛。可脫生死麼。
莫是持得一卷經。持得一箇呪。可脫生死麼。莫是講
得三經五論。如瓶瀉水。可脫生死麼。莫是將祖師公
案。逐一商量。如何拈。如何頌。可脫生死麼。祇如拈頌
一節。近日學人。互相倣效。將達摩門風掃地滅盡。如
玄沙道。諦當甚諦當。敢保老兄未徹在。莫是惑亂天
下人麼。且喜沒交涉。如德山低頭歸方丈。巖頭道。大
小德山。不會末後句。莫是巖頭智過於師麼。且喜沒
交涉。如巖頭道。我與雪峯同條生。不與雪峯同條死。
莫是悟體則同。發用則別麼。且喜沒交涉。如楊岐道。
三脚驢兒弄蹄行。莫是格外拈來。超言思之表麼。且
喜沒交涉。如首山道。新婦騎驢阿家牽。莫是顛顛倒
倒。越本常之理麼。且喜沒交涉。如進山主道。這箇監
院房。那箇典座房。莫是當央直指麼。且喜沒交涉。如
洞山道麻三斤。莫是問在刼外。答在今時麼。且喜沒
交涉。諸人若但如此穿鑿。號曰宗師。管取入地獄如
箭射。且勿論他商量錯謬。即於本分中。實有見處。三
千七百則。臭爛葛藤。一一穿過。無毫髮可疑。要也脫
不得生死。何以故。以渠如夾氷之魚。雖是渾身在水。
[005-0414c]
怎奈轉動不得。又如司庫之吏。雖然出入珍寶一一
分明。怎奈非渠所有。所以衲僧家。必使釋迦在我背
後立。達摩在我脚下行。方有擺脫分。此是衲僧。有始
有終一大關節處。更有箇不落。始終一句作麼生道。
木牛吞却鐵崑崙。驚倒門前石敢當。珍重。


寶善受戒普說。老僧昔年在寶善庵中。受聞谷大師
委曲一塲。將箇雲棲戒本。子相付。今年復到寶善。四
方大眾。尋腥逐臭來。請老僧說戒。將謂老僧有戒。與
諸人說耶。不知此戒。不是老僧底。亦不是聞大師底。
亦不是雲棲老人底。亦不是南山律師底。乃至亦不
是釋迦牟尼佛底。祇是諸人自心本具底。所以六祖
大師云。本性無非自性戒。今老僧年老。不能與諸人
逐一詳細說得。但省煩與諸人說去。如何是五戒。梅
花鬬雪開。如何是沙彌戒。石笋破蒼苔。如何是比丘
戒。寒河連底凍。如何是菩薩戒。膏雨足霶𩃱。諸人若
會得此四句。當下頓得無作戒體。永成金剛種子。直
至菩提樹下。無有差池。大眾還會麼。如其未會。老僧
不免再垂方便。老僧昔年在真寂院中說戒。曾垂三
問。第一問。戒必師師相授。請問。威音王從何人受戒。
若識得此一問。便明最初一句。亦明末後一關。百千
諸佛。百千戒法。盡從脚跟下流出。第二問。梵網經云。
戒光從口出。非青黃赤白。請問。畢竟作何色。若識得
此一問。則一切聲色塵中。並可橫身直過。無有些毫
過患。第三問。經云。破戒比丘。不入地獄。既是破戒比
[005-0415a]
丘。因甚不入地獄。若識得此一問。則婬坊酒肆。隨處
自在。手把猪頭。口誦淨戒。諸人還會麼。如又不會。老
僧瞞諸人去也。吾人本性。無善無惡。無持無犯。祇為
無明忽起因而境界妄現。境界既現。則有好醜。既有
好醜。則有愛憎。既有愛憎。則有去取。至於有去取。則
有罪福。有果報。六道循環。如汲井輪。無有斷絕。諸佛
愍之。首為說戒。所以止其妄情。不為妄境所惑而巳。
能守此戒。則妄情不橫流。妄境不惑亂。既妄情不橫
流。妄境不惑亂。則定可成。慧可發。定慧雙嚴。成無上
道。是知皆肇始于戒故。戒者如行百里者。乃是最初
一步。此步若差。必無能到之日。亦如造百尺高樓者。
乃是先築其基。此基不固。必無成樓之日。又如善釆
畵者。乃是先有素地。若素地不成。必無能畵之理。所
以修行者。必首重戒法。今來求授。切莫苟簡登壇隨
羣逐隊。跪得一炷香。便云。我巳受戒了也。若恁麼受
戒。有何利益。既無受戒之益。反招凟法之愆。又不若
在家穩坐為勝也。若要受戒者。必先要發箇最上心。
何謂最上心。須是不為求人天而受戒。亦不為求聲
聞緣覺而受戒。亦不為求權乘諸位菩薩而受戒。須
是直求無上菩提而受戒。又要發箇最大心。何謂最
大心。須是不為自已而受戒。不為眷屬而受戒。須是
要度一切含靈。皆成佛道而受戒。若具二種心。真誠
懇切。自然感得無作戒體。如食金剛。終不消滅。直至
成佛。決非虗語。雖然。如是。老僧更有最後一句。叮嚀。
[005-0415b]
諸人在家為客易。出路作商難。珍重。


薦大中丞邵公劍津居士。普說。恁麼去也恁麼來。幻
影浮光不用猜。昔年諸葛成何事。亦似殘花點翠苔。
今日邵練要居士。為薦先考大中丞劍津居士。命老
僧冒登此座。諸仁者還識得劍津居士麼。三十年前。
好讀書。善屬文者。此劍津居士也。二十年前。鼓逸翮
於秋風。奪頭角於春浪者。此劍津居士也。二十年中。
佩金章紫綬。歷中外諸任者。此劍津居士也。至於巡
撫全蜀。提數十萬之兵。禦數十萬之𡨥者。亦此劍津
居士也。一旦勢與願違。君恩未報。決志長往。前路茫
茫者。亦此劍津居士也。由今日而觀前日。則前日皆
虗。由前日而觀今日。則今日豈實。故知。生乃幻生。死
乃幻死。然生死皆幻者。何故以一切生死。不出於境
緣身心四者。此四者俱無有實。境緣何以非實。以待
身心故。若無身心。安有境緣。身心何以非實。以待境
緣故。若無境緣。何有身心。若知四者非實。則所謂無
生無死者可識矣。大眾會麼。如或未會。老僧不免再
饒舌一番。汝等試思。三十年前。好讀書善屬文的。是
箇甚麼。二十年前鼓逸翮於秋風。奮頭角於春浪的。
又是箇甚麼。二十年中佩金章紫綬。歷中外諸任的。
又是箇甚麼。至於巡撫全蜀。提數十萬之兵。禦數十
萬之𡨥的。又是箇甚麼。若於此會得。則無榮無辱。無
窮無達。無生無死。亦無無生死。始是劍津居士立地
處。大眾還知麼。竪拂子云。即今劍津居士。在老僧拂
[005-0415c]
子頭上。放光動地。說摩訶般若波羅蜜法。普令大眾
當下。離一切業障報障。煩惱障。然後往南方無垢世
界。現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圓滿無上菩提去也。雖然。
尚不是衲衣下事。如何是衲衣下事。日本國裏金獅
子。昨夜無端嘯一聲。驚起白龍江上躍。淋雨千山未
肯晴。會麼。久立。珍重。


臘八日普說。昔日雪山老人。於臈月八日明星出時。
忽然看破。無些子事。却被人喚作悟道成佛。及至盡
力舉揚。只拈得一枝金色鉢羅花。後來四七二三。承
虗接響。隨邪逐惡。一印印定。總是同坑無異土。凡有
指示。皆如渾金璞玉。絕無奇巧。怎奈人心不古。宗風
日變。由是門庭各立。穿鑿百端。雖金亦昔時之金。玉
亦昔時之玉。而琢玉成器。鑄金成像。尖巧艶麗。反似
遠勝古人。而淳厖渾厚之意。則索然無存矣。今日老
僧。這裏也不用行喝行棒也。不用玄提玄唱也。不用
格外相逢也。不用埋兵索鬬。伹舉幾則。古人臭爛葛
藤刻的示人處。為諸人指箇入路。昔日達磨初來此
土。武帝問云。如何是聖諦第一義。武帝精通教理。而
教家以聖諦第一義。為極則故。舉以問達磨。答云。廓
然無聖。乃是用金剛王寶劍。當頭一揮。驅耕夫之牛。
奪饑人之食。怎奈武帝不能領略。却在人我上較計。
再問。對朕者誰。達磨也不與他論人論我。只奉箇不
識兩字。直似鐵壁千尋。窺伺無門。這公案乃宗門打
頭一節。若能從此悟入。便可歸家穩坐。後渡江至少
[005-0416a]
林九年。面壁而坐。正是渠正令全提徹底為人的所
在。怎奈人多望崖而退。有箇神光座主。却來乞安心。
這老漢也把不住。乃為渠開一線道。將心來。與汝安。
神光也太伶俐。便云。覓心了不可得。達磨云。為汝安
心竟。神光便悟去。渠只道。箇安心竟。畢竟悟箇甚麼。
還會也未。如或未會。再看龐居士參石頭。問云。不與
萬法為侶者。是甚麼人。石頭便將手掩其口。這裏人
境俱奪。截斷眾流。正是用達磨金剛王寶劍也。龐居
士從此有省。後參馬祖。亦問云。不與萬法為侶者。是
甚麼人。馬祖云。待汝一口吸盡西江水。即向汝道。這
裏奪境存人。傍通一線。亦是用金剛王寶劍也。居士
遂大悟去。後來南泉。又道。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這
公案却似。福州人吃茘枝。相似把皮都剝了。送在你
口裏。只要你吞下。大抵禪和。不能直下領略。都只在
心上求。佛上求。見人說非心非佛。又疑畢竟是箇甚
麼物。南泉三處俱破。亦是用達磨金剛王寶劍也。諸
仁者既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且道。是箇甚麼。於此
未會。再看百丈下堂句。百丈一日上堂說法竟。眾下
堂。丈忽召云。大眾。眾回首。丈云。是甚麼。此是忽然提
出。靈光獨露。逈脫根塵處。若從此證入。是為親切。又
羅山問巖頭云。起滅不停時如何。巖咄云。是誰起滅。
就路還家快便難逢。山正擬議間。巖急提云。肯則未
脫根塵。不肯則永沉生死。夫不肯固永沉生死。肯因
甚又落根塵。葢有能肯之心。是之謂根。有所肯之境。
[005-0416b]
是之謂塵。心境對立非妄而何。以上所舉百丈巖頭
葛藤。並向六根門頭指出。可謂。太近。但恐人只守著。
昭昭靈靈。認奴作郎。翻成太遠。須知有岑大虫道底。
大虫為亡僧作偈云。眼前無一物。當下亦無人。蕩蕩
金剛體。非妄亦非真。人都于有見有聞處。說金剛體。
渠獨向無見無聞處。說金剛體。若能從無見無聞處
認得。方能於有見有聞處認得也。然岑大虫。只就一
髑髏言之。更須知有忠國師道底。僧問忠國師。如何
是古佛心。國師云。墻壁瓦礫。僧云。還說法也無。國師
云。常說熾然。說無間歇。人都于有情上說古佛心。渠
獨向無情上說古佛心。若能于無情上認得。方能于
有情上認得也。學者到此始知。這箇無一物不是。無
一處不週。無一時不現故。經云無二無二分。無別無
斷故。然更有事在諸人。也不可不知。乾峯云。法身有
三種病二種光。更須知有向上一竅。老僧今日。不惜
眉毛。為諸人註破。凡山河大地。明暗色空。一切萬象。
窒礙眼光。皆為法身之障。是謂一種病。或見諸法空。
隱隱地見有法身之理。是謂法執不忘。亦是一種病。
或雖透得法身。簡點將來。或覺無可倚靠處。或覺無
可主張處。或覺無可指示處。亦是法執不忘。是謂最
後一種病。前一種病。是一種光不透脫。後二種病。亦
是一種光不透脫。學者若能透向上一竅。則三種病
二種光。不消一揑而破。始謂之參學事畢也。老僧今
日。入泥入水。如泥裏推車。四脚著地。步步區區。只要
[005-0416c]
諸人得箇入處。或有人笑老僧。不能直截為人。只管
打葛藤。殊不知。老僧葛藤處。節節皆直截之法。師復
笑云。汝諸人更要直截底麼。老僧這裏也有些。拈拄
杖。卓一卓云。大眾。珍重。


永覺和尚廣錄卷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