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q0365 無異元來禪師廣錄--(法孫)弘瀚 (master)



無異禪師廣錄卷第二十六
住博山法孫 弘瀚 彚編
首座法孫 弘裕 同集


宗說等錫上



示金庭蔡坦如居士



居士欲成辦箇事。於祖師門下。當發深信。速了生死。
再有一法。過於此法者。無有是處。此一句話頭。是換
骨靈丹。是返魂妙藥。是伐生死稠林底利斧也。所謂
無量法門。百千見剌。一切計執。五陰魔怨。纔沾著此
[026-0338b]
一句子。則瓦解氷消。更不起第二念。何以故。謂離諸
念故。如看一口氣不來。畢竟向甚麼處去。即此去處
不明。如坐在烈火𦦨中。祇欲奔出。以此則知。妄不用
止。心不用觀。定不用習。慧不用生。見不用斷。魔不用
伏。則自然帖帖地。謂心猛利。如烈火故。能燎一切。如
迅流故。能漂一切。如猛風故。能埽一切。如神箭故。能
穿一切。如射石虎。纔生擬議。豈但沒羽則箭頭斷矣。
故云。道人行處。如火消氷。箭既離弦。無返迴勢。玄沙
可謂。得法門之徑路。入法門之標的也。若如此參去。
忽朝打翻筋斗。絕後再甦。便乃斬新條。發新令。高低
一顧。萬象齊彰。截斷眾流。不通凡聖。如佛印大師云。
一到多門又到門。分明普眼照乾坤。以須彌聚筆。滄
海為墨。不能書其少分故。云大藏小藏。從者裏流出。
非強言也。若未到此田地下。語如雲興。偈頌如瓶瀉。
盡成顛倒知見。如近時假稱知識者。將古人公案。逐
句下語。悉以義路符之。識者一見。則知宗風掃地。謂
痛哭流涕者。不亦宜乎。予到敝鄉。見吳太史頌古。其
辭章藻麗。近時作頌者。罕能倫匹。一日太史問曰。大
師曾見弟子頌古否。予曰。見。太史曰。何如。予曰。居士
是解非悟門也。太史曰。何以見之。予曰。居士頌婆子
燒菴。謂寒巖枯木太僧生。豈不是。不肯者僧麼。太史
曰。然。予曰。豈不是解聻。太史言下。如脫桶篐相似。渠
是箇久用心底人。於一言之下。便爾知非。近時假知
識。論此公案。萬一未曾夢見在。嗚呼祖庭秋晚。魔風
[026-0338c]
熾盛。紛紛曰參禪。盡入在魔邪網中。曾有一人能跳
得出否。若有緇素得分明。不沾著此等魔氣。予則以
衲衣覆之。可謂報佛之深恩也。


「 祖庭秋晚
 賴有智人
 遍界魔風
 孰喜孰嗔
 紛馳棒喝
 加諸盲者
 斷手折足
 謂應機也
 遍體流血
 不知痛癢
 大笑猖狂
 是何模樣
 謂不領會
 目爾裁抑
 苦哉痛哉
 神號鬼泣
 三千七百
 大有樣子
 奪食驅耕
 決無此理
 下語偈頌
 學語之流
 是生死本
 肯自干休
 我書此語
 居士勉之
 置心一處
 今正是時」



示壁如禪人



夫為學者。父母生成。一具靈骨。如黃金鑄。就只須深
生正信。浚發大機。知佛所說一代時教。不求妙悟。盡
逐虗聲。雖是多聞與不聞等。如象陷於泥。雖有全力。
不能跳出。良可愍也。如仁者生於大族。幼為貴介公
子。復從科第中來。及出仕做官時。供養法師。殷勤請
益。於教乘中。無不通達。及問著巳分上事。則無可奈
何故。知名言數句。非究竟法。惟吾祖師門下。不起知
解。直探本源故。云心如墻壁。乃可入道。良以眾生皆
以識心分別計度。瑜伽論云。阿賴耶識於一切時。無
有間斷。器世間相。譬如燈𦦨生時。內執膏炷。外發光
明。緣內執受。而生堅七轉。識為最有力。緣外器相。而
生取五塵境。助發不停。逐境生心。從緣成熟。與現行。
互為因果。與明了。遞為所依。展轉生燒起滅。無間窮
[026-0339a]
之。而無始成種子之名言。望之而無涯生現行之果
法。俱時現有。豈待新熏。如唯識論云。一切種子。皆本
性有。不從熏生。楞伽經云。大慧不思議熏。不思議變。
是現識因。取種種塵。及無始妄想熏。是分別事識因。
以此則知。本有新熏。合生現行。增長本識。此以無明
熏真如故。淨法亦爾。准此例知。若取其正義。真如亦
不受熏。真如無為。非心之因。亦非種子能有果法。如
虗空等故。非有漏心性。是無漏。名本性淨。何以故。若
常住法。不成種子。一切時無差別故。就淨邊說。亦具
種子之名。涅槃四德。是四大種子。從本覺起而熏無
明。論四德本來是有。不從種子生。從因作名故。稱種
子。能侵損本識故。繇是行人信樂大乘。以大智慧人
虗空器三昧。運大悲行。以毗盧果德。用成因位熏無
明故。又當知。本識極劣無記。非能熏也。唯七轉識。及
相應一分。能緣慮心。力最強勝故。有力自熏此無明。
無體本覺斯起。純成四德。爍盡無明故。云四德圓時
本識覩盡。況無明耶。如千年闇室。一燈能破。則彌滿
清淨中不容他。即十界緣起悉成淨用故。云大小鱗
毛。普現色身三昧也。果入得此一步。則塵塵剎剎。悉
皆普入。便好蹈祖師門。求向上事。只待脚跟線斷。捩
轉鼻頭。別為通氣。始是到家時節。不然只饒及盡玄
微。總是他門活計。非當家種草也。


「 一具黃金骨
 深生於正信
 浚發大機用
 通佛所說教
 當求妙悟門
 若滯名數句
[026-0339b]
 聞與不聞等
 惟吾祖師禪
 端不存知解
 直探於本源
 心如墻壁入
 阿賴耶執受
 而堅於現行
 展轉生燒相
 數數無間然
 淨法亦如是
 以佛果德相
 成行人因位
 本覺熏無明
 如沸湯澆雪
 四德純圓時
 識想從何起
 清淨不容他
 十界用無輟
 待了本因緣
 再為仁者說」



示證之禪人



夫為學者。熟爛聖經。凡一言一字。須消歸自已。所謂
佛巳具知見。何用更開。謂開眾生佛之知見耳。如貧
家伏藏。若獲其藏。更不復貧。圓覺云。如來大光明藏。
是眾生清淨覺地。既稱清淨。何有眾生。下文云。永斷
無明。方成佛道。復云。此無明者。非實有體。果知無體。
大光明藏。覿體全彰故。云如來因地。修圓覺者。知是
空花。即無輪轉。斷云。非作故無。本性無故。至普賢章
云。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中峯大
師云。此二章。宛有衲僧氣象。至於以幻脩幻。皆吾佛
不得巳而言之。非佛之本意也。若云理徹圓融。何妨
行布。殊不知。一念具三千。一心融萬行。絕去來之跡。
延促同時。泯遠近之殊。遐邇一致。當下無我法界理
成八相。成道於殊方。理無分劑。萬行圓脩。於當念事
不他求。觀彼久遠。猶若今日。獲大寶車。行步平正。其
疾如風。所謂圓融而不礙行布。事事斯成。行布而不
礙圓融。心心靡間。以此則知。纔聞名字。觀行斯起。無
[026-0339c]
明斯斷。六根斯淨。究竟斯成。說箇佛字。猶為賸語也。
若乃求三乘之行跡。楷六即之是非。便乃斷三惑。成
三智。證三德。乃至莊嚴國土。教化眾生。則吾不得預
其數。亦當緘口。以待三僧祇劫。再與諸昆仲別峯相
見也。


「 佛以佛知見
 化一切眾生
 眾生受佛化
 佛生不可得
 知無明無體
 猶如空中花
 如來因地中
 即了於生死
 知幻即云離
 離幻即云覺
 覺了斯實際
 知亦不可立
 於不可立中
 而興大悲心
 一念具萬行
 一時圓多劫
 恒沙界微塵
 理無分劑故
 即此稱圓證
 證此曰真知
 果證便知非
 證對因人說
 了因證不立
 斯稱大圓覺
 最勝脩多羅
 悉宗乘註脚
 欲覓祖師禪
 而生大勇猛
 譬如獅子兒
 懸空翻筋斗
 哮吼不思議
 羣獸皆腦裂
 待了本因緣
 再為仁者說」



示象先禪人



夫為學者。聞慧彌彰。生諸實智故。云不離文字。不執
文字。而為道用。華嚴謂。成就無邊之慧。先賴多聞佛
藏說。速入涅槃之門。皆因聽法。果究心之者。鳥鳴花
笑。尚乃發機。況佛金口親宣。而不潤心田靈苗智種
耶。當知。眾生心內佛。為佛心中眾生說法。佛心中眾
生。聽眾生心內佛說法。又當知。佛心中眾生無聽者。
[026-0340a]
眾生心中佛無說者。兩俱雙辯。二相頓空。經云。如來
不說法。亦不度眾生。楞伽經中。表離言說。名不思議。
良以學人不達自心。執諸名相。覓果佛妙嚴之位。昧
因心實智之緣故。達磨大師。遣其執滯。直指人心。攝
三祇之修行。圓於當念。開生盲之慧眼。妙在剎那。揭
露衣珠。頓呈家寶。息竛竮之苦。不假營求。入利濟之
門。廣延行度。菩提無樹。明鏡非臺。作眾生之真依。為
菩薩之智母。意消能所。情斷是非。如大集云。不待莊
嚴了知諸法。以得一。總得餘故。所以云。一葉落天下
秋。一塵起大地收。乘此寶乘。遊於四方。嬉戲快樂。不
亦宜乎。或云行布位次。教有明文。何乃執心。頓廢斯
旨曰。是何言歟。當知。位次無盡。心無盡故。若能了此
真如一心無盡之理。則一切六度四攝萬行。皆無有
盡。轉示他心。亦同無盡。如一燈燃百千燈。冥者皆明。
悉無盡故。初祖達磨。以無盡之旨。傳無盡之燈。爍萬
劫昏暗之迷途。成一時光明之佛事。須從悟入。不假
言詮。果發明大理。如烈火沸湯。不容片雪。無明不待
斷。而自斷。果位不待成。而自成。如祖師門下。單提一
句話頭。看一口氣不來。畢竟向甚麼處去。如在萬丈
坑中。祇欲跳出。縱八境交加於前。亦不暇顧。若一刻
中不尋出路。則喪身失命了也。故云。如一人與萬人
敵。覿面那容眨眼看。如此用心真切。則㘞地一聲。桶
子底脫矣。依然舊時。人不是。舊時行履處。佛法尚不
留些子朕跡。況人我世緣。曰脩與不脩者乎。
[026-0340b]


「 總持無文字
 文字顯總持
 不離文字緣
 而為道者用
 成就無邊慧
 速入涅槃門
 水鳥與樹林
 尚乃談實相
 何況佛所說
 而不滋智種
 心佛及眾生
 互說無間歇
 亦無能說者
 亦無所聽眾
 遠離於言說
 是名不思議
 若不識自心
 云何覓佛果
 國土妙莊嚴
 豈離自心有
 長遠三大劫
 一念悉圓成
 珠寶本具足
 更不向他求
 廣開利濟門
 綿綿用無竭
 了此一心法
 遊行於四方
 慧燈破幽暗
 冥者悉皆明
 如香象渡河
 截流直到底
 倐然登彼岸
 更不論先後
 一斷一切斷
 一成一切成
 教理通無礙
 當樂祖師禪
 一口氣不來
 畢竟甚處去
 如在萬丈坑
 祇要親跳出
 八境交於前
 亦不生暇顧
 如人破大敵
 那容眨眼看
 如此切用心
 倐然桶子脫
 不是舊時人
 世緣何處有
 不於世生心
 便是好時節
 待了本因緣
 再為仁者說」



示超乘禪人



夫為學者。最先要具擇法眼。將如來一大藏教。疏通
理本。徹究行緣。心絕狐疑。成辦箇事。永明大師云。備
一乘之基地。堅萬行之垣墻。始能架高造實不妨。向
吾祖師門下。求箇徹頭。不然。盡掠虗聲。非關究竟。須
知。宗之一字。是教網綱維。如起信論云。止者止一切
[026-0340c]
相。乃至心不可得為止。而觀因緣生滅為觀。永明云。
或以理觀。對於事止。謂契理妄息也。或以事觀。對于
理寂。謂無念知境也。當知。參禪之者。纔提起一句話
頭。妄想心不待息。而自息。豈非止耶。何止之可言。大
理不待明。而自明。豈非觀耶。何觀之可說。纔方念起。
便落意思。分別始萌。即犯藥忌。二祖搜心。不可得。當
下心安故。知無心之旨。眾妙之門。若了無心。觸途無
滯。絕一塵而作對。何勞遣蕩之功。無一念而生情。不
假忘緣之力。以此則知。無心於事。則萬機頓赴。而不
撓其神。無事於心。則千難殊對。而不干其慮。豈待永
明叮嚀告誡學者。就路還家。則得便宜多矣。若乃窮
宗乘之極致。究祖道之玄微。只須懸崖撒手。自肯承
當。絕後再甦。欺君不得。故云。命根斷後。方得言詮。不
然。盡落今時。永沉苦海。無量億之邪見。根於斷常百
千種之傍門。生乎情想。惟吾祖道最極深玄。契一道
以圓收。會千途而共轍。不涉三乘之漸次因果同時。
豈干五教之參差。佛生頓泯。剎那徹於多劫。法界入
於毫端。猶是第二之籌。未遂拈花之旨。臨濟大師云。
沿流不止問如何。真照無邊說似他。離相離名人不
稟。吹毛用了急須磨。理徹寰中。見超物表。了吹毛之
利。慎勿遲疑。廓照用之機。毋容住足。豈淺根劣解者
之所能知。非守株抱愚者之所能到。果深信於教外
別傳之者。觸目逢緣。當以斯意。自勉也。


「 若了生死源
 先具擇法眼
 行理俱通徹
[026-0341a]
 亦不涉狐疑
 具此淨白心
 始求無上道
 譬如架樓閣
 先當築基址
 又如琉璃瓶
 能盛獅子乳
 教理通無礙
 作宗乘助緣
 欲究向上事
 單提一句話
 不起分別想
 是名真止觀
 五百安心門
 無心頓超越
 不涉於三乘
 何關於五教
 果絕後再甦
 當體離心念
 心念遠離故
 邪見無繇生
 剎那入多劫
 法界歛毫端
 猶是第二籌
 未遂拈花旨
 吹毛用了時
 慎勿懷遲疑
 頓入不思議
 始名甘露滅
 待了本因緣
 再為仁者說」



示寓中禪人



夫為學者。徹究根原。無煩枝葉。何謂根者。三界惟心。
何謂原者。萬法惟識。故云。未達境。惟心起種種分別。
達境。惟心巳分別即不生。祖師云。若人識得心。大地
無寸土。良以聽學之人。誦得名相。齊文作解。心眼不
開。全無理觀。習禪之者。惟尚理觀。觸處心融。暗于名
相。二俱互闕。或忘緣。趣解脫之門。或執妄。取究竟之
果。撥波求水。即泥是瓶。不了唯心。妄生執著。不了唯
識。妄意有無。永明大師云。阿賴耶識。廣容周遍。為萬
法之根原。此體不可說。微細最難思。周遍法界。而無
住心。任持一切。而不現相。入唯識之正受。破計執之
邪心。楞嚴圓通章。彌勒云。我從燈王如來。修習唯心
識定。入三摩地。乃得成無上妙圓識心三昧。盡空如
[026-0341b]
來國土淨穢有無。皆是我心變化所現。世尊我了如
是。唯心識故。識性流出無量如來。結云。識心圓明。入
圓成實。遠離依他。及遍計執。得無生忍。頓入圓明之
際。恒沙如來。從我流出。無自無他。恒沙染淨之緣。從
此發生。絕思絕慮。如磁石無覺。而轉移。周迴六趣。似
摩尼無思而雨寶。廣濟羣生。號眾生之源。即如來之
藏。從凡而入聖。位位殊分。以聖而照凡。重重洞徹。聖
凡雙泯。一道齊彰。心識互融。千途共濟。是以文殊以
理印行。差別之道無虧。普賢以行會理。根本之門不
廢。果因互用。非計因中有果也。因果同時。非計果中
有因也。無容計度。不屬思惟。體用相含。心境交徹。空
具德而徹萬有之表。事無礙而全一理之中。方可入
祖師之門。求向上之路。藏身處沒蹤跡。抖碎虗空。沒
蹤跡莫藏身。掀翻大地。果然生鐵流金汁。便好將身
帶活埋。


「 究竟根原人
 無煩於枝葉
 唯識與唯心
 不生分別想
 誦文尚理觀
 習禪了名相
 二者交互通
 是名佛出世
 解脫非忘緣
 究竟無妄取
 識體最微細
 深密不思議
 遍界無住心
 任持不現像
 成無上妙圓
 淨穢唯心變
 了此唯識性
 流出諸如來
 入圓成實故
 離依他遍計
 似磁石引針
 如摩尼雨寶
 理與行交徹
 行與理俱濟
 心境雙融處
 入此無礙門
 藏身沒蹤跡
[026-0341c]
 抖出虗空髓
 沒跡莫藏身
 掀翻大地藪
 藉寓法界垣
 中道不須論
 生鐵流金汁
 禪道從斯瞥
 待了本因緣
 再為仁者說」



示道揆禪人



夫為學者。圓頓之教。了義之詮。廣博精研。窮源極數。
一一得其實用。慎勿執名相階級。并遮表文字。障諸
佛之光明。翳眾生之慧目。執持行位。違遠圓通。不識
方便之詮。盡落止啼之說。當知。吾佛的指生心。是心
作因。是心成果。是心立位。是心標名。於無名位中。而
安名位。不離跬步。法爾如然。于無因果中。而建果因。
豈待報緣。而隨念具足。華嚴經頌云。若以威德色種
族。而見人中調御師。是為病根顛倒見。彼不能知最
勝法。良以眾生自生劣想。昧本勝緣。不識果顯之法
身。是因隱之本覺。非他佛智遍自。是自佛智遍他。非
自因趣他果。本是他果極承我因。以此則知。因果同
時。聖凡一道。了無二相。即過羣魔。直剖純圓。豈存漸
次。不得一法安住佛乘。果然一道齊平。則萬差俱泯。
古頌云。千尋滄海底。萬仞碧峯頭。日出當中夜。花開
值九秋。若不如是。盡是背覺合塵。捨已循物。華嚴論
云。滯名即名立。廢說即言生。指鹿作馬。期悟遭迷。執
影是真。以病為法。錯解佛意。謬滯生緣。如來說名可
憐憫者。不亦宜乎。惟吾祖師門中。一句話頭。挫鋒破
敵。譬如窮海。到底方休。看一口氣不來。畢竟向甚麼
處去。非思議之可知。豈情識之能解。四相離而命根
[026-0342a]
頓斷。四病了而慧性純清。如日照秋霜。似箭穿石鼓。
其話頭功力。百千萬種脩證之門。不能較其少分也。
故三千七百祖師。非此門。無繇出路。如六祖問南嶽
大師。汝在甚麼處來。曰。嵩山來。祖曰。甚麼物與麼來。
嶽無對。遂經八載。忽爾開悟曰。說似一物即不中。祖
曰。還假脩證否。曰。修證即不無。汙染即不得。汝看他
悟底人。開言吐語。不犯纖毫忌諱。可謂透網金鱗也。
如看一口氣不來。當與斯案為表裏。果知去處。則知
來處。如去處不明。當疑情頓發。針劄不入。水灑不濕。
盡大地黑漆漆地。撞不入頭。要得箇入頭。既得箇入
頭。要得箇出頭。須信有千聖不傳底道理。如德山吹
滅油燈條。孚座主聞鼓角聲。便省得從前過咎。豈但
將娘生底鼻孔扭揑。便云。窮諸玄辯。如毫末。撮于太
虗。竭世樞機。似一滴投于巨壑。乃至上堂云。聖名凡
號盡是虗聲。殊相劣形。皆為幻色。汝欲求之。得無累
乎。及其猒之。返成大患。以此則知。功門行位上著脚。
大似隔靴抓癢也。


「 圓頓了義教
 廣博窮其源
 一一得實用
 慎勿執名相
 雖說功行位
 心具悉無遺
 勝劣若生心
 病眼顛倒見
 果顯之法身
 是因隱本覺
 因果同時故
 不生遠近想
 了無二相者
 即過魔境界
 不知此一法
 未乃稱佛乘
 滯名即名生
 廢說更言說
 期悟復遭迷
 不解於佛意
 惟吾祖師禪
[026-0342b]
 單提一句話
 譬如窮海者
 到底始方休
 工夫非作意
 止滅任俱離
 我人眾生相
 命根斷何起
 百千脩證門
 不能喻少分
 果知甚處去
 即會與麼來
 道心絕遮攔
 聖揆無羈滯
 動念屬染污
 生情即藥忌
 一口氣不來
 疑情須頓發
 大地黑漆漆
 信有向上路
 是諸祖行徑
 不得此路時
 情想終不瞥
 有志丈夫兒
 豈肯暫休歇
 待了本因緣
 再為仁者說」



示同水禪人



夫為學者。凡經律論。三藏文字。大小偏圓。靡不遍涉。
清涼大師云。以聖教為明鏡。照明自心。以自心為智
燈。燭經幽旨。如鵞王擇乳。如日照高山。大心圓信。繇
此深入。切不可高推聖境。自生下劣。經云。若聞是經。
不驚不怖者。當知。此人非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
種善根。巳於百千萬億佛所。種諸善根矣。華嚴經云。
如來初成正覺。嘆云。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
智慧德相。此即凡聖同源。正類法華開示眾生佛之
知見耳。聞斯而發圓信者。稱諸佛之本懷。了羣經之
妙義。下文云。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謂凡夫妄
想。二乘執著。不達斯源。如妄想本空。則圓融無礙。執
著何有。當知。一心之旨。隨機設教。殊途同歸。海慧禪
師云。森羅萬象。至空而極。百川眾派。至海而極。一切
聖賢。至佛而極。一切教法。至圓而極。如大華嚴事事
[026-0342c]
無礙。頓絕凡情。法法全收。無存聖解。清凉亦云。含眾
妙而有餘。超言思而逈出。經云。若人欲得如來智。應
離一切妄分別。有無通達皆平等。疾作天人大導師。
如來智慧。含靈本具。無明本淨。妄想本空。淨則智故。
空則如故。無有智外之如。為智所入。亦無如外之智。
能證於如。約偏計而妄空。即凡心而圓聖。智如偏計
而真有。即聖智以化凡心。觸物皆中。無他無自。舉體
覿具。非聖非凡。理無脩證。行絕參差。若云無作無脩。
定受落空之禍。若云有求有證。終遭蹈有之譏。約理
故說無漏智性。不假他營。約事則無所求中。吾故求
之耳。萬行並起。一性圓明。一多互融。小大遍入。一剎
入一切剎。一佛入一切佛。一切身入一身。一切劫入
一劫。是以初心。便成正覺。不壞本相。因果同時。如十
信攝於諸位。諸位十信歷然。如十住攝於諸位。諸位
十住不亂。不亂即行布。互具即圓融。故有相即相入。
非自非他。如乳投水。廢已同水。彼成已成。故得一多
無礙。大小相融。恒沙歛於微塵。多劫彰於頃刻。假使
有人。縱經多劫脩六波羅蜜。菩提分法。未聞此如來
不思議大威德法門。或復聞巳不信不解。不順不入。
不得名為真實菩薩。以不能生如來家故。若聞即便
信受。隨順悟入。當知。此人即如來真子矣。清凉大師
云。剖微塵之經卷。則念念果成。盡眾生之願門。則塵
塵行滿。如於一塵中脩一切行。一切塵亦然。一剎那
際度一切生。一切劫亦然。以此無行之行。無生之生。
[026-0343a]
終日無化。其行度大焉。若不了此圓妙之旨。未免有
亡羊喪真之嘆。經之過歟。人之過歟。


「 佛以一音聲
 對機種種說
 眾生妄分別
 不能測佛智
 聞經不驚怖
 斯人多善本
 凡聖本同源
 莫生優劣想
 聞斯發圓信
 了諸經妙義
 亦不執聖解
 亦不生凡情
 凡聖了然故
 是名大導師
 一身入多身
 多劫入一際
 因該於果海
 果徹於因源
 因果同時故
 勿生分別想
 萬法歸自已
 已亦不可得
 萬法本如如
 如亦不可立
 譬如乳投水
 廢已即同水
 彼成已亦成
 大小互無礙
 最妙最深玄
 是禪門註脚
 若覓祖師禪
 心如墻壁入
 更問西來意
 庭前栢樹子
 纔生分別想
 灼然沒交涉
 待了本因緣
 再為仁者說」



示雪憨禪人



夫為學者。以一大藏教。開自已清淨眼目。自眼本淨。
何用更開。為不了者說。圓覺經云。皆以圓照清淨。永
斷無明。方成佛道。知無明本無。識性虗妄。猶若交蘆。
則山河不礙於眼光。根塵何傷於覺體。照破恒沙四
天下。似不難矣。今時學人。孰不知妄心無體。及乎徵
妄。妄念紛然。則以妄印心。縱脩阿僧祗。終無了底日
子。何以故。以沙作飯故。錯亂脩習。知妄空而認有。斷
妄何期。知即佛而背真。求心安在。以直道而迂之。以
[026-0343b]
無體而斷之。以即真而棄之。以現因而遠之。所謂泉
眼不通。則被沙礙。道眼不通。則被眼礙也。楞嚴經云。
有三摩提。名大佛頂首楞嚴王。具足萬行。十方如來。
一門超出妙莊嚴路。當知。此路即眾生本源。流出如
來。故云超出。既云路者。的指因心。因徹行緣。始稱具
足。若於此題中了辦。全身擔荷。不待別求矣。勞如來
重重逐破。乃至七處徵心。俱不可得。始知。真心無住。
淨體無依。圓明了知。不因心念。塵非亭主。客義斯成。
妄意脩求。悉名顛倒。認漚為海。迷中倍人。真性無還。
便能了月得指。見性周徧。何妨即物明心。物體本虗。
心非我見。故云。見與見緣并所想相。如空中花。復云。
此見及緣。元是菩提妙淨明體。云何是中有是非是。
則因緣和合及非和合等。皆成戲論。陰根塵識。緣生
無性。則鏡中之影像俄消。七大十虗。無性緣生。則水
面之漚花倐起。究竟無體。妄徹真源。如來之寶藏全
開。饑虗普濟。窮子之衣珠頓獲。永絕攀求。寶王剎現
於毫端。大法輪轉於塵界。便好安水月之道場。脩空
花之萬行。報無報之慈恩。豈待歷僧祗之劫也。不然。
至等覺。猶乃被呵。南泉之惡口可據。成佛果。尚云擔
糞。德山之痛棒堪加。汝既發心。當生深信。只此一門
決了生死。看一口氣不來。畢竟向甚麼處去。忽朝疑
團迸破。眉毛祇在眼上。一口氣演出一大藏教。一一
毛孔中。悉得究竟堅固。無位真人在汝面門出入。六
根門頭。則放光動地也。如疑情不破。誓不休心。直須
[026-0343c]
切上加切。疑上加疑。慎勿向人涎唾下。別求開示也。
若知到不到者。大慧黃楊木。高峯不夢不惺時。識得
自已主人翁。便好長伸兩脚臥。


「 性本自清淨
 非佛亦非生
 十方諸如來
 一門頓超出
 的指因地心
 具足果中行
 知具得圓脩
 了脩即圓證
 不起脩證想
 是名真解脫
 如幻三摩地
 彈指超無學
 亭主無來去
 旅客義斯成
 計果求菩提
 是名顛倒見
 見性元周遍
 物體本虗無
 斯見與見緣
 悉妙淨明體
 云何於是中
 有是及非是
 因緣和合非
 皆成戲論想
 識藏如來藏
 真性了然故
 毫端寶王剎
 微塵轉法輪
 是名報佛恩
 豈待僧祇劫
 欲究祖師禪
 當提一句話
 一口氣不來
 畢竟甚處去
 切上更加切
 疑上更加疑
 如坐鐵壁間
 祇欲親迸出
 一朝疑團破
 捉賊驗真贓
 雨打石人頭
 剝剝論實事
 世間出世間
 如紅爐片雪
 便好放癡憨
 更不多饒舌
 待了本因緣
 再為仁者說」



宗說等錫上
無異禪師廣錄卷第二十六
[026-034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