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q0035 錦江禪燈-清-通醉 (master)



錦江禪燈卷第二十



賢護



涼州孫氏子。來止廣漢閻興寺。常習禪定為業。
兼嚴律行。纖毫無犯。以晉隆安五年卒。臨亡。口出五
色光明。照滿寺內。遺言使燒身。既而肢節都盡。唯手
一指不然。


法緒



高昌人。德行清謹。矢志修禪。後入蜀。于劉師塚
間頭陀山谷。虎兕不傷。誦法華維摩金光明。常處石
室中。率以為常。盛夏于室中圓寂。七日不臭。有異香。
經旬不散。每夕放光。照徹數里。村人即于室傍。為起
塔焉。


法成



涼州人。十六出家。學通經律。不餌五穀。唯食松
柏脂。孤居巖穴。習禪為務。元嘉中。東海王懷素。出守
巴西。聞風遣迎。會于涪城夏坐講律。事竟辭反。因停
廣漢。復弘禪法。後小疾。便告眾云。法成常誦寶積經。
于是自力誦之。始得半卷。氣劣不堪。乃令人讀之。一
遍方竟。合掌而卒。侍疾十餘人。咸見空中有紺馬。背
負金棺。升空而逝。


法期



[郫-卑+白-日+田/廾]縣向氏子。早喪二親。事兄如父。十四出家。從
智猛諮受禪業。與靈期寺法林。共習禪觀。猛所諳知。
皆巳證得。後遇玄暢。復從進業。及暢下江陵。師亦隨
從。十住觀門。所得巳九。有師子奪迅三昧。唯此未盡。
[020-0221b]
暢歎曰。吾自西涉流沙。北履幽漠。東探禹穴。南盡衡
羅。唯見此一子。特有禪分。後卒于長沙寺。春秋六十
有二。神光映徹數里。體更香潔。


道法



燉煌曹氏子。棄家入道。專精禪業。亦旹行神呪。
後遊成都。為王休之費鏗之請。于興樂香積二寺主。
訓眾有法。常行分衛。不受別請。及僧乞食。所得常減
其分。以施蟲鳥。每夕輒脫衣露坐。以飼蚊蝱。後入定。
見彌勒放臍中光。照三塗果報。于是深加篤勵。常坐
不臥。元徽二年。于定中滅度。平坐繩牀。貌如恒日。


普恒



成都郭氏子。為兒童旹。甞于日光中。見聖僧在
空中說法。向家人敘之。並未之信。後苦求出家。依止
安樂寺。獨處一房。不立眷屬。習靜業禪。善入出住。與
蜀韜律師為同意。自說入火光三昧。光從眉直下至
金剛際。于光中見諸色像。先身業報。頗亦明了。宋昇
明三年卒。春秋七十有八。


法淋



晉原臨卭樂氏子。少出家。止蜀郡裴寺。專好戒
品。研心十誦。常恨蜀中無好師宗。俄而隱公至蜀。師
乃尅已。握錐自剌。晝夜如常。及隱還陜西。隨從數載。
諸部毗尼。洞盡心曲。後還蜀。住靈建寺。益部僧尼。無
不宗奉。常祈心安養。每誦無量壽及觀音經。輒見一
沙門。形甚姝大。常在師前。至齊建武二年。寢疾不愈。
注念西方。禮懺不息。見諸賢聖皆集目前。乃向弟子
述其所見。令死後焚身。言訖合掌而卒。即于新繁路
口。積木燔屍。煙炎衝天。三日乃盡。收斂遺骨。即于其
[020-0221c]
處而起塔焉。


僧慶



巴西安漢陳氏子。家世業儒。慶生有異瑞。十三
出家。依義興寺淨修梵行。願求見佛。先捨三指。末誓
燒身。漸絕糧粒。唯服香油。到大明三年二月八日。于
蜀武擔寺西。對其所造淨名像前。焚身供養。剌史張
悅。躬出臨視。道俗僑舊。觀者傾邑。行雲結葢。苦雨悲
零。俄而晴景開明。天色澄淨。見一物如龍。從𧂐升天。
時年二十三。天水太守裴方明。為收設利起塔。


僧生



[郫-卑+白-日+田/廾]縣袁氏子。少齡出家。以苦行致稱。成都宋豐
等。請住三賢寺。誦法華經為業。甞于山中誦經。有虎
來蹲其前。誦竟乃去。後每至諷詠。輒見左右四人為
侍衛。年雖衰老。而翹勤彌厲。後微疾。便語侍僧云。吾
將去矣。遂怡然取疾。


顯嵩



西蜀重慶銅梁李氏子。飽參倦遊。出世住巴川
之宣密院。三十年跡不出閫。紹興中。集眾說偈曰。八
十年中甞浩浩。宏開肆貨摩尼寶。也無一個共商量。
不是山僧收舖早。言訖端坐而逝。茶毗舍利無算
 時有淨業和尚。石照文氏子。少業屠。有羊方乳二羔。
將殺之。二羔銜其刀。跪伏于門。若乞母命。師感歎。棄
家為僧。力參宗匠。忽大悟。作偈曰。昨日羅剎心。今朝
菩薩面。羅剎與菩薩。不隔一條線。


禪惠



名山人。家世業儒。屢舉不第。元符間。郡守呂由
誠。見以僧勅戲之。遂棄儒從釋。力參祖道。得大開悟。
初住本邑天寧寺。出入必䇿馬乘輿。諸耆宿言。以佛
[020-0222a]
法貴乎苦行。固不宜乘輿馬服綺繡。師答以偈曰。文
殊駕獅子。普賢跨象王。新來一個佛。騎馬也無妨。凡
所說法。機鋒敏捷。有語錄行世。


寶崖



涪陵人。幼寡言不嬉戲。棄家為僧。以布裹五指
燒之曰。信佛如此可也。人以為風。何不治之。答曰。身
在空耳。四大五肢復何有耶。投火滅身。而心不壞。


石巖崑法師



江陵人。住涪州方廣寺。家世業儒。累舉
不第。遂棄遊釋門。精嚴戒律。澄心禪觀。雖探賾大乘
諸部。而專事緘默。臨終預知時至。集眾說偈曰。幻軀
因妄動。藏法為伊演。有念有形遷。無心無垢染。塵塵
盡法身。剎剎皆天眼。來去等空華。死生誰宛轉。言訖
端坐而逝。世壽六十有九。臘二十八夏。


唐阿世多尊者



天竺人。唐旹入中國。止灌口靈崖山。
常令白牛下山。募糧取水。神異變幻甚多。今靈崖有
石刻像存。


道慧



資縣人。與德陽令樊鼎遇。為方外交。萬曆癸丑
夏。樊病甚。因亢日夢帝命作桐柏山神。以書問之。師
謂之曰。諸業由心造。諸果由心證。帝命由心改。公平
日見地。作麼生于此著念。樊又問。病痛甚奈何。師曰。
提起主人公。樊問。誰為主。師曰。覺痛者是。樊曰。四大
解散。痛亦不知。誰為覺者。師曰。覺原無痛。痛亦非知。
知覺無痛。痛痛即離。豈待四大解散。若必解散。如何
有呼痛求針之鬼。覺體無邊際。四大浮漚耳。樊大有
省。
[020-0222b]


明釆



崇慶州人。少度為僧。及長精止觀法門。不立文
字。萬曆四十五年示寂。其夜僧徒百許人。見有紫氣
投西南而去。有偈云。念滅滅亦滅。更有何不滅。本來
原無說。皎月當空徹。


明本



漢州人。少依于姊丈高晟家。伐薪執㸑。一日山
中載薪回。驢不行。怒砍其耳。血流被地。心即悔悟。遂
祝髮為僧。入䦹邡高山寺有年。功行極苦。坐化之日。
人有朝鎣華山來者。見本隻履入山云。失一履于禪
榻下。可令吾徒寄送。見者至。方知其巳化矣。


空菴



彰明縣香水寺僧。得悟禪宗。每歲買藥以濟病
者。以穀粟飼鳥。至千百下食環集肩背。善吟咏。有語
錄行世。百有餘歲。方坐化。


德愛



號印心。華陽人。生而失恃怙。乳媼不飲茹酒葷。
方咽乳。七歲出家。聰慧好道。通儒佛。兼知醫。歷閱山
水。遇病輒施藥救之。壬子歲荒。飯僧及流民。獲濟者
眾。𣆶年歸剎止觀栖禪。乙卯十二月。忽示徒眾曰。吾
于十四日。復歸造化。至期西嚮說偈而終。鼻下雙珠
尺餘。面色如生。茶毗夜。西上紅光。竟夕不散。有徒克
紹宗風。大中丞吳公。題曰蓮華淨域。


萬竹講師



名紹乾。號一清。性恬淡篤學。向峩嶺雪巖
葺茅茨。僅可容膝。茹菜三年。神氣和暢。還成都。與道
友犀泉。結廬百花潭上。直究心宗。更號萬竹。一日幡
然若醒。嚮道甚力。遂入南都講肆。聽法者如市。復挂
席五臺。剌血研金。書法華經九載。旋入燕京。栖普賢
[020-0222c]
菴。刊行彌陀箋註。日講諸經。陳李二聖母。遙授紫衣
敬禮之。旹鷲峰寺有栴檀像。人皆莫知其源。師一見
識之曰。乃世尊天宮為母說法旹。優填王思之刻像。
既成上昇虗空。佛即摩頂記云。千年後當往震旦。利
益有緣。故今千年。像自出現。後還蜀卓錫浣花。都門
紳衿贈送詩章。太史黃公劉公。皆有詩送。見續補藝
文。師既歸里。有紳何觀察及士大夫。日與談宗門中
事。蜀王施木。構講堂于浣花溪之側。一日登堂集眾。
端坐而逝。


玅琴



字無絃。華陽人。母高氏有娠。每見異像。生而姿
貌奇古。內外典籍。過目成誦。善詩工書畵。或得其篇
章者。珍重如寶。後入楚以畫牛得名。俗稱牛和尚。返
蜀住艸堂。構室榿東。有梅萼千株。畵梅入妙。自號梅
屋老人。學憲五岳陳公。嘉而重之。遂與學琴賡詠。萬
曆九年。趺坐道偈而終。


雪菴樂靜禪師



安縣譚氏子。嘉靖壬辰。祝髮南參。還
蜀嗣海藏。住道峰院。靜修悟真。萬曆十一年元旦。索
筆書偈曰。只此漚泡幻影。相隨六十餘年。橫眠三界
剎那。無處顛到人間。皎然空花影絕。見聞寂寂虗閒。
問取雪菴面目。處處綠水青山。書畢跏趺而逝。


無遐



不知何許人。居九峰山絕頂修行。旹往來村落
中。見村民馬忠女甫週歲有病。以破布繻餌之。立愈。
又曰。此女當貴。後適庠生趙之辛。果封恭人。常至縣
詣邊氏家。一徒羨其侈麗。曰汝欒之。何不遂來。後三
[020-0223a]
日徒死。邊氏舉一子。哭不食乳。師往探摩其頂曰。既
來何須哭耶。子遂輟哭。一日語弟子曰。吾將逝矣。可
為我治齋。邀諸山一別。諸僧至陪。齋畢。一笑而逝。


真容



榮昌徐氏子。自幼詣觀音寺。禮佛守薙髮。受戒
後卒。便生于壁山魏伯祿家。年十七不能言。一日謂
其家曰。吾生前乃觀音寺僧。今當還寺。尋往。僧徒參
見。即知其名。隨令取原收舍利古畵次第拜其父祖
墳墓。乃譚生前。事皆不爽。眾往謁者。意之誠否。悉皆
先知。邑令周俊。秘使人往觀。師先夜令徒一人。具茶
往候于途。人皆異之。號為神僧。後無恙跏趺而化。


實相



豫章人。萬曆壬辰。卓錫廣元之雪峰。解文字。旹
游戲詩畵。諸經典籍。翻刻七百則公案。評唱若干卷。
達官士人多採藏焉。臨終種種異瑞。太史黃輝。為作
塔銘。


曉宗



昭化僧。南遊三十餘年。萬曆丙申。歸居縣之梵
天院。跪誦法華。禁步不出五載。後結室于人頭山麓。
戊午秋。集緇素。告以將別。眾以為他往。懇留之。曰未
也。嗣當辭謝。茲山狼虎縱橫。人不敢出戶。是夜諸人
夢寐中。俱聞叩門作謝聲。待旦往視。則跏趺逝矣。鼻
垂玉筯至膝。眾修塔以藏焉。


知慧菩薩



古城周曉師女。生而不食葷。喜誦經典。年
十九。有問字者。慧輒自面壁經旬不起。甞絕粒。食柏
葉。成化五年。辭父母。遊至江利口白馬寺經樓上。自
焚香結跏坐入滅。正歷酷暑無臭不朽。神顯靈異。彼
[020-0223b]
都人士。遂以沙築其身。裝塑成像。號知慧菩薩。眾皆
爭事之。靈異響應。


孤舟禪師



不知何許人。萬曆初。至真安磻溪寺。面壁
數年。一日謂主僧曰。明日予逝矣。寺外二樹將折。一
折有聲。即主僧長老。一折無聲。即予也。次日二樹果
折。說偈曰。勘破無無世界。了然何物心頭。自性巳歸
圓寂。清風明月自然。端坐而逝。


福湛



號天淵。楚人。居蓬溪智林。勤苦修行。解悟空寂。
為旹禪宗。所著。有天淵錄二卷。及卒。有偈云。七十七
年一笑終。倒騎木馬吼西風。我今脫殻飛騰去。明月
清風一樣同。


了用



號雪機。遂寧張氏子。少善應赴。偶聞有向上事
感悟。靜坐數年。深有所得。印證于天淵和尚。甞作山
居詩。有云。傍樹修菴倚翠岑。煙霞繚繞白雲嶔。愚痴
自合棲泉壑。潦倒何妨論古今。怪石溪邊塗去跡。浮
嵐巖下絕來痕。始因入道藏幽谷。截斷攀援更莫尋。
年七十二卒。其日彩霞覆寺。人咸異之。


玄暢



河西金城趙氏子。少旹。家門為胡虜所滅。禍將
及師。虜帥見師䫉古清奇。而止之曰。此兒目光外射。
非凡童也。遂獲免。後往涼州出家。本名慧智。遇玄高
事為弟子。高每奇之。因改名玄暢。以表付囑之旨。其
後虐虜剪滅佛法。害諸沙門。唯師得脫。元嘉二十二
年閏五月間。發自平城。路由代郡上谷。東跨太行。北
經幽冀。南轉將至孟津。唯手把一束楊枝。一扼葱葉。
[020-0223c]
虜騎追逐。將欲及之。乃以楊枝擊沙。陡然天闇。人馬
不能前進。有頃沙息。騎巳復至。于是投身河中。唯以
葱葉內鼻孔中通氣度水。于八月達于揚州。洞曉經
律。深入禪要。占記吉凶靡不誠驗。墳索子氏多所該
涉。至于世技雜能。罕不畢備。初華嚴大部。文旨浩博。
終古以來未有宣釋。師乃竭思幽尋。提章比句。傳講
無匹。又善三論。為學者之宗。宋文帝深加欽重。請為
太子師。再三固讓。弟子謂之曰。法師方欲弘道濟物。
廣宣名教。今帝王虗已相延。皇儲蓄禮思敬。若道揚
聖躬。則四海歸德。今矯然高讓。將非聲聞耶。師曰。此
可與智者說。難與俗人言也。及太初事故。方知先覺。
自爾遷憩荊州。止長沙寺。時沙門功德直。出念佛三
昧經等。師刊正文字。辭旨婉切。又舒手出香。掌中流
水。莫之測也。迄宋之季年。乃飛舟遠舉。乃適成都。初
止大石寺。乃手畵金剛密迹等十六神像。至昇明三
年。又遊西界。觀矚岷嶺。乃于岷山郡北部廣陽縣界
齊后山。遂有終焉之志。仍倚巖傍谷。結艸為菴。弟子
法期。見神人乘馬。著青衣繞山一帀。還示造塔之處。
以齊建元元年四月二十三日終也。


普岸



漢東蔡氏子。得法于百丈。太和年中謂眾曰。吾
山水之遊未厭。諸人勿相留滯。天台赤城。道猷曾止。
華頂石梁。智者降魔。將遊之也。自襄陽迤邐。從沃州
天姥。入天台西門。得平川谷中一大舍峰名平田。結
茅居之。未幾見虎乳子。瞪目眎師。遂以杖按其頭曰。
[020-0224a]
貧道聞。此山神仙窟宅。羅漢隱居。今欲寄此安禪。檀
越勿相驚撓。經宿虎領子而去。癸丑。眾力營搆丈室。
成平田院。示眾。大道虗曠。惟一真心。善惡勿思。神清
物表。隨緣飲啄。更復何為。


慧永



內江潘氏子。與慧遠同師道安。相期結屋羅浮。
及遠為安所留。師乃先至潯陽。剌史陶範。留憩廬山
舍宅。為西林寺以居之。峰嶺別立茅室。甞有一虎馴
伏。入其室者。輒聞異香。因號香谷。


懷州靈燦



遠公之門人。稟性淳直。寬柔著稱。遊學鄴
研蘊正理。深明十地涅槃。備經講授。隨遠入關。十數
之一也。住大興善寺。因遠公去世。眾侶無依。開皇十
七年。奉勅補次為眾主。于淨影寺。傳揚故業。積經年
稔。仁壽興塔。降勅令送舍利于懷州之長壽寺。初建
塔將下。感一雄雉集于函上。載飛載止。曾無驚懼。與
授三歸。便近人馳遶。似如聽受。迴頭鼓舞。欣躍自娛。
覆勘其形。實非其雉。乃彩鳳也。


楚琦



蜀人。篤信西方。因抵燕京。聞樓鼓聲大徹。洪武
初。三詔說法京都。 皇情大悅。後築室號西齋。一意
淨業。常見大蓮華充滿世界。彌陀在中。眾聖圍繞。將
示寂。書偈曰。吾行矣。人問何往。答曰西方。又問。西方
有佛。東方無佛耶。乃厲聲一喝。泊然而逝。


牟羅漢



眉山人。名安。以廂公𨽻卒。如岷山。涉上清坂。
忽遇髯者。顧笑曰。汝飢何不食柏子耶。摘子投其口。
顧髯者不復見矣。遂不火食。大雪埋室。庭有大甕貯
[020-0224b]
水。解衣就浴。江水暴漲。舟不可行。或戲指其笠曰。乘
此渡可乎。師遂置笠水面。趺坐其上。亂流以濟。人呼
為牟羅漢耳。


印滿



大千江安人。初不知書。因讀觀音經有悟。遂能
文。有僧云。及八角磨盤七重行樹于室中。渠演之曰。
大道原空。八角磨盤何處轉。本來非有。七重行樹不
須栽。題水際觀音閣。曇影一江。兜率院天凝水月。身
香五分。婆羅門女散栴檀。題懺筵。旋懺旋為。若是不
為何用懺。非空非色。伹凡有色總成空。題佛殿。皇朝
大一統。三教敷崇。天子壽萬年。億兆稱頌。僧舍云。補
衲迎紅日。開牕推白雲。題佛閣。白日住虗空。千古慧
光彌宇宙。金身來淨土。三乘苾典遍河沙。題文昌祠。
半壁拱天心。開北極圖書洞府。六星明斗上。應人間
豪傑昌期。開口皆佳句也。


壽聖院僧冲



古主于詩。其挽光獻太后云。昔補一天
成大業。𣆶扶雙日耀重離。有詩五百餘篇。題曰錦屏
集。又僧推聰能詩。曾賦春陰云。好花分日少。閒艸占
春多。亦佳句也。


法師承遠



始學于成都。唐公至荊州。進學于王泉真
公。真公授師以衡山。乃為教魁。相從而化者眾。有弟
子法照。初居廬山。由正定聚。夢趣安樂國。見蒙惡衣
侍佛者。師問為何人。佛曰。衡山承遠也。覺而見之相
肖。乃從而學。傳教天下。法照在代宗時為國師。乃言。
其師有異德。天子南嚮而禮焉。度其道不可徵。乃名
[020-0224c]
其院。額曰般舟道場。用尊其位。師始居山西南岩石
窟。人饋之食則食。不饋則食土泥茹艸木。後䇿杖騰
空。不知何往也。


裴氏鸚鵡



成都尹韋臯記曰。人有獻鸚鵡者。河東裴
氏謂。此鳥名載梵經。智殊常類。常狎而敬之。始告以
六齋之禁。及午後非時終夕不食。或教以持佛名號。
仰首奮翼。若善承聽。每清景永夜發和雅音。阿彌陀
佛聲聲相續。一日有憔悴容。訓養者鳴磬而告之曰。
將去此而西歸乎。每一擊磬一稱佛。十擊磬而十念
成。斂翼委足揜然而絕。案釋典。十念成往生西方。又
云。得佛惠者。歿有舍利。遂命火焚之。得舍利十餘粒。
貞元十九年九月記。


成都有僧。誦法華經



甚功。一日有山僕。來請入溪。見
跨溪一閣。僕入報。出謂僧曰。先生請師誦經。誦至寶
塔品。先生野服藜杖。兩眉垂肩。揖入焚香而聽。設飯
𣏌秫菊若甘露。䞋一鍰。僕送至中途。師問。先生何姓
名。僕曰。姓孫。復于僧掌書思邈字。僧方嗟駭。僕忽不
見。復回尋索三日。竟迷路。歸視䞋。乃金錢一百。由茲
一饍。身輕無疾。唐史言百五十歲。野錄請誦經時在
國初。則又三百年矣。


沙門海通



于嘉州大江之濵。鑿石為佛。高三百六十
尺。覆以九層之閣。顏曰凌雲。


梵僧西天三藏缽怛羅



至蜀。自言從摩伽陀國至益
州。途經九萬九千三百八十里。時建光天元年也。三
[020-0225a]
藏自言。巳二百七十歲。


成都沙門光遠



遊西天。還詣闕。進西天竺王子歿徒
曩表。佛頂印。及舍利若干。貝多葉。菩提樹葉。詔三藏
施護譯其表。曰伏聞支那國有大天子。至聖至神。富
貴自在。自慚福薄。無由朝謁。遠蒙皇恩。賜金剛座釋
迦如來袈裟一領。即巳披挂供養。伏願支那皇帝。福
慧圓滿。壽命延長。一切有情度諸沈溺。謹以釋迦舍
利。附沙門光遠以進。


明槩表



決對傅奕廢佛僧事。師聞三皇統天。五帝御
寓。道含弘而遠大。德普覆而平均。敷善教以訓民。布
慈心而育物。逮乎中古。其道弗虧。故漢武欽明。見善
而弗及。顯宗睿哲。體道而弗居。遂能紆屈尊儀。甘泉
禮金人之瑞。翹想夢寐。德陽降銅像之徵。于是秦景
西遊。越流沙而訪道。摩騰東入。跨葱嶺而傳真。遂得
化漸漢朝。寺興白馬之號。道流晉世。剎建青龍之名。
其間盛寫尊儀。競崇寺塔。騰慧雲于落仞。涌法水于
窮源。文富萬言。第略記耳。


通天禪師



諱明徹。京兆同州潘氏子。嗣法于銕山禪
師。乃臨濟二十五世孫也。弔影孤單。歷半天下。後遊
峩眉。隙地為菴。名曰圓覺。兀坐終日。熊猿作伍。煙霞
為鄰。丁亥歲。神宗聞之。賜紫衣龍藏。顏曰護國艸菴
寺。迨辛丑十一月十二日。示微恙。書偈。七十六年幻
化身。東西南北苦勞生。今朝惹得虗空笑。大地原來
不是塵。塔全身于千佛頂。
[020-0225b]


得心律師



巴東人。因禮普賢值大椿。憩于下。常修淨
業。晝夜六時弗間。日居月諸。雲輸霞委。忽成叢席。以
樹名曰洪椿坪也。劫運斯逢。秋毫無犯。兩川共尊。實
師之願海淵弘矣。


渝州木棟可尊古法師



持正嚴行。威德逼人。甞講法
華。至唯佛與佛乃能知之。遂執卷召眾曰。還知麼。眾
答不恰。自代云。向下文長。付在來日。因以兩川稱為
義虎也。


澄江宗主



內江復覺寺僧。三學該煉。唱提千七百則
公案。如青雲吐月。精操玄文。似遠客還鄉。出入劫雲
中。匡徒劍戟裏。暮年折一足。世稱雲門再來。後示寂
于峩眉山。塔標伏虎寺。世壽八十三。坐臘五十九夏。


輔慈沙門。高原昱蓬溪人



廿歲猶粥粥然。似無能者。
偶友人激曰。終南山多異人。可往叩焉。師至終南。寓
窺基法師遺址。果值異人。授以唯識論。淬礪九載。後
抵燕都。值肯堂王公。論唯識義。師曰。大覺湛然。識于
何生。佛智歷然。識向何滅。若執唯識真實有者。遮唯
識也。如是則天親不得巳以有頌。護法等不得巳以
有論。師于萬曆辛亥。挂搭于江寧南屏。不得巳操觚
詮註。務顯永明宗鏡。攝性相以雙圓。彌勒闡宗。依一
真而摹相。心空識空。則三十為綴。識滅論滅。即九大
焉依。本如吳公見以助喜。即捐金壽梓。師曰。乍尋茲
義。文隋齟齬。竭思羣經。窮研眾論。支頤瞪目。振逸忘
勞。更訊大方。漸通線徑。剞厥既就。海內強學。無不沾
[020-0225c]
濡。密雲悟和尚過南屏。師以藁示之。密閱數紙。批云。
瘦狗過沙溪。擲之而去。師回蓬溪青蓮寺示寂焉。骨
櫬白如雪。堅石硬如鋼。塔于本寺之蕋峰。世壽九十。
坐六十四夏。


長壽東山寺無為律師



前身即本寺楊關主也。臨終
曰。我二十年後再來。遂將方丈鎖封而逝。迨廿載。緇
素夢師祖回山。翌日設香恭迎。見一僧年將二十。且
笑且言曰。吾來矣。汝等可將我封號開了。便入方丈。
坐談往事。歷歷指陳。緇素莫不驚異。後又上山欠水。
自往鶴遊坪龍王洞。兀坐七日。募一小龍携回。入滅
時。門弟子。恐後龍難制伏。遂白師遣下山矣。師不善
詩對。有涪郡冢宰夏公訪師。因猫兒往過。夏即出對
曰。小小猫兒拖虎尾。師應聲對曰。細細蝦子帶龍鬚。
其靈異聰利。不止如此。兩川深慕其道德焉。


鈞天



廣樂內江石氏子。神清侏儒。戒月孤圓。甞題接
引佛壁曰。久立地等世上人。一齊同路。長伸手接娑
婆客。打夥共行。崇禎丙戌。聞闖宼陷宸京。而獻賊亦
叛蜀。携徒宗叵。遁跡於然燈寺之絕頂。不粒而終。壽
七十二。塔于本山。


昭覺惟一真常禪師



未詳法嗣。甞作牧牛頌曰。崢嶸
頭角出常流。踏遍溪山得自由。一朝摸著牛兒鼻。牽
向人間賣不休。


遼陽



三韓人。邊鎮之幼子也。以失守。問罪當在死數。
父以錢贖之。得避俗為僧。精勤懍厲。苦行標節。不畜
[020-0226a]
錢帛。隨得隨施。居江安土橋。恧染風疹。于康熙庚戌
冬。密有燒身之意。甞自𧂐薪高丈餘。中開一龕。足容
已身。弟子德法苦諫不從。傾囊設大施會訖。入龕自
焚。遺命。碎骨和粉棄江中。遂遵之。後徒德玉南還。為
師作忌。有云。持鍬上法堂。為覓先師骨。先師臨終時。
分付塟魚腹。何哉要如斯。喜唱船子曲。咄。善漁父和
實難齊。欵乃一聲山水綠。


遵義禹門䇿眉禪師



黎氏子。幼為郵吏。而桂子蘭孫。
緇素百有餘人。因甲乙之。革依本師丈雪和尚削染。
金湯法社。敞建叢林。乙卯冬杪過昭覺。省覲本師。行
至渝州。偶問門徒。此去成都遠近。眾曰。半月程。師曰。
祇可半途。命莊香遙禮畢。端坐而逝。世壽八十八。僧
臘三十。塔于內江般若寺也。


諱號雷同傳



兩楊雄。兩李膺。兩王褒。兩文與可。楊雄成都人。作大
元經者。漢王褒資中人。作賢臣頌者。晉李膺涪城人。
作益州記者。漢李膺為益州太守。寰宇記云。城西三
里有李膺宅。後周王褒。同庾信從益州趙王。出鎮之
蜀。褒有奉賀詩。楊雄持節入蜀。迎梁主蕭巋者。文與
可鹽亭人。與東坡先生同時。善寫竹。巳上皆宦遊人。
也。今涪州有文姓者。亦號與可。深可慨歎。


宋孫明復曰。太鉉一書。乃明天人始終之理。君臣上
下之分。葢疾莽而作也。王介甫諸家。以年數考之。謂
子雲與莽不相及。上符命投閣。恐係谷子雲事。鑿鑿
[020-0226b]
有據。是何人忍于污衊賢者于史中。


攀高傳



凡別名更號。萬不可犯。前輩如憨山老人。時人喜憨
字。效而稱之。憨松憨石憨月憨浪。本師破老人。時人
亦效而喜焉。破浪破雪破峰破石。牧雲叔住甞熟縣
破山寺。拈古內謂。破山則不然。末學聆之。疑翳載胸。
又如木陳浮石。亦先輩號也。高僧傳備具。蒼頡造字
如河沙。何故篤羨此音之美。如天皇天王兩道悟參
錯。費盡後昆脚手。



後䟦



昔如來在世。預以末法。囑累帝釋及諸國王。良由天
力可摧萬邪。王威可率兆庶。而遺法付囑者。意在仗
庇流通。以四眾之微弱。恐三寶之廢毀。藉王者之威
力。令有不肖者寢其紕紊。助大猷以維新。扇皇風以
遐暢。所以歷朝地主。公卿士庶。一聆分衛。無不傾心
呵護也。故眾生非佛法不能自度。佛法非眾生不能
弘宣。佛又自記囑累流通。惓惓有以。知世尊慈悲法
施。設使無量國土。有一人不聞是法者。未滿如來本
懷。今吾南洲。有一夥男子。頗稱猛利。一聆玄誨。即豎
起眉毛。徹悟根源。真常獨露。語嘿動靜為天下法。斯
乃折蘆導世之徒也。又有一類操白業底。足跡徧天
下。詩名滿世間。便謂巳證巳得。從而呵佛罵祖。放曠
無檢。聲色貨利。居然常人。而高談濶論。明欺一世。豈
[020-0226c]
欺世乎。乃自欺也。又有一種。洋洋焉形影相弔。言于
未來。乃靜極光通。神清可挹。俗之所謂神僧者此也。
又有一般操黑業人。鈍根樂小法。不自信作佛。仁者
彼既丈夫我亦爾。怯弱于誰。此一放過。不知打向何
方何道裏去。且目擊耳聞。同牕之輩。多少英俊。精靈
剝盡。惶惶焉。又一生了。觀古之尊宿。幾十年點胸自
許後。為明眼人煅煉方始省悟。及其悟後。奉戒愈精。
檢過愈密。甚至向折脚鐺下。入山磨煉真去就。豈非
識法者懼。邇來學者。順則喜。逆則悲。皆大法不明之
咎。故宋受子罕之言。囚于墨翟。魯信季孫之說。逐于
尼丘。二子之賢。弗能自保。況蠢蠢之徒耶。爰佛法弘
化。貴乎時節因緣。緣與時違。化將焉托。且巴蜀未蔡。
何緣千年九易。土石俱焦。聞昔染指法味時。即有稗
官野史之志。自戊午入蜀省勤。恨兵戈擾攘。典籍蕩
廢。而有無徵不信之失。本師于己酉秋。遂發大藏。攷
驗傳燈。取其師承有據者筆之。不敢以影響參合疑
誤。後人顏其名。曰錦江禪燈。越己未七旬大年。雖老
且病。未甞不手披目閱。以訂其譌。
聞等幸集康衢。忝
序班首。勸諸同志。悟自本心。見自本性。受用自家境
界。為大導師。作人天眼。于此三有大城。隨機應化。令
彼十二類生。與我無異。則住荊楚弘山崇慧寺徹聞
謹跋。
錦江禪燈卷之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