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c0003 光讚經-西晉-竺法護 (master)



《光讚經》卷第九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摩訶般若波羅蜜》》〈分曼陀尼弗品〉第二十




爾時賢者分曼陀尼弗白佛言:「尊者須菩
提,佛使說般若波羅蜜,乃說摩訶衍事為?」



菩提白佛言:「唯,我說摩訶衍得無過,天中天!」


佛言:「不過也。汝說摩訶衍,為隨般若波羅蜜
教。所以者何?須菩提?諸所有善法——聲聞、辟
支佛法、佛正覺法——皆從般若波羅蜜出生,
本從其教。」


須菩提白佛言:「云何,天中天!諸
所善法——聲聞、辟支佛法、諸佛之法及菩薩法——
皆從般若波羅蜜出生,皆從其教乎?」


佛告須
菩提:「檀波羅蜜、尸波羅蜜、羼波羅蜜、惟逮波
羅蜜、禪波羅蜜,四意止、四意斷、四神足念、五
根、五力、七覺意、八道行,空、無相、無願諸解脫
門,如來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諸佛之法,
四分別辯,大慈大哀無忘失法慈悲喜護,
曉了道品所施行法,聲聞、辟支佛法、菩薩法,
一切諸法皆從般若波羅蜜中出生,皆從其
教。又,須菩提!其摩訶衍般若波羅蜜及五波
羅蜜,色痛痒思想生死識,眼色識、耳聲識、鼻
香識、舌味識、身更識、意法識,所更因緣所習
因緣,諸可不可意所習種,意止、意斷、神
足、根、力、七覺、八道,十力、無畏、十八不共諸
佛之法,空、無想願諸解脫門,一切善法——有
漏無漏、有所有無所有、有為無為——苦、習、盡
[009-0204c]
道,欲界、色界、無色界,內空、外空、近空、遠空、真
空、所有空、無所有空,一切平等,及諸三昧、陀
羅尼門,怛薩阿竭所曉了法自到成就,諸
佛法界、如來本際、不可思議界,若合若散、無
合無散、有色無色、有見無見,有形無形、有相
無相,是一切諸法皆從摩訶衍出生,為順般
若波羅蜜教。所以者何?須菩提!摩訶衍般
若波羅蜜等無異,六波羅蜜復無有異,十力、
無畏諸佛之法亦無有異,是故摩訶衍、諸佛
之法,則無有異、亦無有二、亦無若干。是故,須
菩提!所說摩訶衍者,則說般若波羅蜜。」


《摩訶般若波羅蜜》等三世品第二十三



須菩提白佛言:「菩薩亦不念過去、亦不念當
來、亦不念中間;色痛痒思想生死識亦無有
邊,菩薩亦無有邊。色與菩薩俱無所有、亦不
可得;痛痒思想生死識,識與菩薩俱無所有、
亦不可得。如是,天中天!一切菩薩摩訶薩皆
不可得。當云何教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
一切求菩薩悉不可得、亦不可見,當云何說
般若波羅蜜教菩薩耶?菩薩而復號菩薩,但
有字耳。譬如人自言:『吾有我。』本末求之悉
無所有。諸法自然,何所生色,色之所生;何
所生痛痒思想生死識,識之所生?唯,天中天!
其無所生,則無有色亦無有識也。何所有說
般若波羅蜜者?當云何教菩薩?亦無有異處,
亦無有出生,亦不可得菩薩者,亦不得行道
者。菩薩聞是,不恐不怖、無所畏懼,菩薩摩訶
薩則為行般若波羅蜜。」


舍利弗謂須菩提:「云
何過去當來中間菩薩而不可得。何以故?色
[009-0205a]
無有邊,痛痒思想生死識亦無有邊,菩薩亦
無有邊。色痛痒思想生死識,俱無所有亦不
可得,一切菩薩皆不可得。云何教菩薩摩訶
薩?般若波羅蜜何所說?吾我都不可見,菩薩
亦不可得處,云何教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
蜜?何以故說是言:『菩薩摩訶薩但有字耳,
求索吾我而無本末。諸法自然,色從何生?
痛痒思想生死識從何出生?唯,天中天!其無
所生則無有色,其無所生者則無痛痒思想
生死識。』向者須菩提作是說言:『其無所生,
當云何教般若波羅蜜?』何故說言:『亦無異處。』
有所生者而可得菩薩耶?其行道者,何故須
菩提而說此言:『菩薩摩訶薩聞是,心不恐怖,
則為行般若波羅蜜。』所說云何?」


須菩提謂舍
利弗:「人無所有故,過去菩薩而不可得,眾
生悉空,是故過去菩薩而無所受。眾生恍
忽,是故過去菩薩而無所受。色無所有,
是故菩薩不受過去痛痒思想生死識。空無
所有,是故菩薩不受過去受。過去色空,痛
痒思想生死識亦空;色恍忽,痛痒思想生
死識恍忽;色自然,痛痒思想生死識自然;
是故菩薩不受過去。檀波羅蜜、尸波羅蜜、羼
波羅蜜、惟逮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
悉無所有,是故菩薩不得過去。所以者何?舍
利弗!其以空者不可得過去當來中間,無有
異空、無有菩薩,無有過去空菩薩及過去事,
皆悉無二、無若干也。是故菩薩不受過去,當
來中間亦復如是。取要言之,檀波羅蜜亦復
恍忽,檀波羅蜜自然,尸波羅蜜、羼波羅
[009-0205b]
蜜、惟逮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亦復悉
空,般若波羅蜜亦復恍忽則無自然,是故
菩薩不受過去。是故,舍利弗!其以空者無有
過去當來中間,空與菩薩及已過去,亦無有
二、亦無有若干,是故,舍利弗!菩薩不受過去。
其七空者亦無所有,是故菩薩不受過去。


「復
次,舍利弗!其意止、意斷、神足、根、力、七覺、八道
三十七品,亦復為空、亦復恍忽;其七空者亦
復如是,是故菩薩不受過去。十力、無畏、十八
不共諸佛之法,悉空恍忽,是故菩薩不受過
去。六波羅蜜亦無所有、亦復恍忽、亦無自
然,是故菩薩不受過去。


「復次,舍利弗!一切
三昧悉無所有,陀羅尼門皆無所有;諸三
昧門、陀羅尼門,亦復悉空、亦復恍忽;諸三
昧門、陀羅尼門,皆無所有;諸三昧門、陀羅尼
門,亦復悉空、亦復恍忽;諸三昧門、陀羅尼
門、皆無自然,是故菩薩不受過去。六波羅蜜
亦復如是。


「復次,舍利弗!及諸法界亦無所有,
法界悉空、法界恍忽、法界自然,法界亦無七
空,是故菩薩不受過去。


「復次,舍利弗!怛薩
阿竭亦無所有、亦悉無本,無本恍忽、無本亦
空,其本無者亦無自然,是故菩薩不受過去。
其本際者亦無所有,本際悉空、本際恍忽、
亦無自然,不可思議一切諸界亦無自然,是
故菩薩不受過去。


「復次,舍利弗!諸聲聞、辟
支佛、怛薩阿竭亦無所有,怛薩阿竭則空恍
忽、亦無自然,是故菩薩不受過去。道無所
有,亦空恍忽、亦無自然,薩芸若者亦空恍
忽、亦無自然,是故菩薩不受過去。所以者
[009-0205c]
何?舍利弗!空與恍忽、過去當來中間,亦復如
是不可得,菩薩亦不可得。是故,舍利弗!空
與恍忽、過去當來,而無有二、亦無若干,是
故菩薩不受過去。又舍利弗所問:『何故色無
有邊,痛痒思想生死識無有邊,菩薩亦無
有邊?』痛痒思想生死識如空空。譬如虛空,
無有邊際、無有中間、無有崖底,空虛但有字。
舍利弗!色痛痒思想生死識亦如是,無有邊
際、無有中間、無有崖底,以色空故。其以空
者,無際無間不可得底;痛痒思想生死識者
亦復如是。是故,舍利弗!色無有邊,痛痒思
想生死識無有邊,菩薩亦無邊,皆無所有、亦
不可得。是故,舍利弗!色與菩薩亦無所有、亦
不可得;痛痒思想生死識亦復如是。


「復次,
舍利弗!六波羅蜜空,故曰為空;內空亦空、外
空亦空;以空故空,近空、遠空、真空及七空,
三十七品,十力、無畏諸佛之法,亦復悉空;以
空故空,無有本際、不可思議一切諸界亦復
為空,以空故空,諸三昧門、陀羅尼門亦復為
空,其薩芸若亦復為空,其所曉了道品道慧
亦復為空;以空故空,其三乘法亦復為空,怛
薩阿竭亦復為空。故,舍利弗!怛薩阿竭空亦
無有,色亦不可得,色與菩薩亦無所有,悉不
可得;痛痒思想生死識者,亦復如是。舍利
弗所問:『何故一切菩薩悉不可得?云何為菩
薩說般若波羅蜜?』色痛痒思想生死識亦
不可得,色不可得,痛痒思想不可得,色色痛
痒思想生死識不可得;其所思想,想亦無所
有,所想痛痒亦無所有,所想生死亦無所有,
[009-0206a]
所想行識亦無所有亦不可得;所識識者,亦
無所有亦不可得,所識色、所識痛痒、所識思
想、所識生死,悉無所有亦不可得。舍利弗!
其六情者,亦無所有亦不可得,其眼耳鼻舌
身意者,悉無所有亦不可得。其耳者,悉無
所有亦不可得;耳與眼者,悉無所有亦不
可得;耳與鼻,悉無所有亦不可得;鼻與齅
者,悉無所有亦不可得;其鼻及眼,悉無所
有亦不可得;其鼻與舌,悉無所有亦不可得;
計於舌者,悉無所有亦不可得。舌眼耳鼻,悉
無所有亦不可得;其香及身,悉無所有亦不
可得;身及與身,悉無所有亦不可得;意及
與意,悉無所有亦不可得。眼耳鼻舌身意,
悉無所有亦不可得。眼色、耳聲、鼻香、舌味、身
更、意欲,六情、六識、六味十八諸入因緣,一切
諸事悉無所有亦不可得。內色外色、痛痒
諸法,亦復如是。六波羅蜜及與七空,三十七
品,十力、無畏諸佛之法,諸三昧門、陀羅尼門,
種性諸法——阿羅漢法、辟支佛法、怛薩阿竭、菩
薩法——十住事法、薩芸若慧及諸道慧,上至怛
薩阿竭及與菩薩,悉無所有亦不可得。菩薩
與般若波羅蜜,悉無所有亦不可得。又般若
波羅蜜於般若波羅蜜,悉無所有亦不可得。
般若波羅蜜及與菩薩,悉無所有亦不可得。
般若波羅蜜無言無說、無教無化,不可得故,
於菩薩者無言無說、無教無化,亦無所有亦
不可得。般若波羅蜜亦無所有亦不可得。是
故,舍利弗!一切諸法亦無所有亦無得者,不
可得故。菩薩摩訶薩亦不可得亦無所說,如
[009-0206b]
舍利弗所言。何以故字,而字菩薩從何來?
其名字者,為在何所而為菩薩,是故名為菩
薩。言菩薩者,但以字耳,從何所來?色痛痒
思想生死識者,但以字耳,但字字著言耳,
而無有色,無有痛痒思想生死識。所以者何?
字者亦空,字自然空,不以是故名為菩薩,亦
無己字丹本亦不以空為菩薩也。


「復次,舍利弗!六波
羅蜜但以字耳,不以字故為六波羅蜜。是所
言菩薩者,但以字耳。是以言般若波羅蜜,
但以字耳,不以字故為般若波羅蜜。般若波
羅蜜者,無有字也。所以者何?字與般若波羅
蜜,二者俱空,不可得故。舍利弗!所言菩薩
但假號耳,所言內空、外空、近空、遠空、真空、所
有空、無所有空,但以字耳,其七空者不以字
空。所以者何?不以字故為空也,此諸空者
為不可得。是故,舍利弗!所言菩薩,但假號耳。
舍利弗!此所名字為假號耳,意止、意斷、根、力、
覺意、八道三十七品,十力、無畏、十八不共諸
佛之法,但假號耳,不以字故為諸佛法,諸佛
法空。是故,舍利弗!所言菩薩但假號耳。諸
三昧門、陀羅尼門,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
羅漢、辟支佛、菩薩上至佛,亦假號耳,不以
字為字。所言吾我、我所,推其本末,亦無所有
無所成,吾我不可得,何況於道有所得者?
所知所見亦不可得,何況欲令有所成者?舍
利弗!色痛痒思想生死識,本末亦不可得,何
況欲令識有成眼,眼更因緣痛痒?耳鼻舌
身意,六情所入亦不可得;六波羅蜜、七空,
本末空亦不可得,何況欲令有所成者?三十
[009-0206c]
七品、十力、四無畏諸佛之法,推其本末亦不
可得,何況欲令有所成者?諸三昧門、陀羅尼
門,推其本末悉不可得,何況欲令有所成者?
聲聞、辟支佛、怛薩阿竭、阿羅訶、三耶三佛都不
可得。是故,舍利弗!所言吾我悉無所有,一切
諸法亦無所有,悉為自然。所以者何。自然無
合無散。」舍利弗問須菩提:「何謂自然無合無
散?」


答曰:「色痛痒思想生死識者,用自然故
無合無散;眼耳鼻舌身意,六情所受所生、
痛痒所合,悉為自然無合無散;六波羅蜜
亦無合無散悉為自然,是故舍利弗。一切諸
法,皆無所有悉為自然。


「復次,舍利弗!一切諸
法亦無有常亦無所至。」


舍利弗問須菩提:「何
謂一切諸法無常無至?」


須菩提言:「色痛痒思
想生死識亦無有常、無所歸趣。所以者何?其
無常者,悉無所有亦無有眼,是故一切諸法
皆無有常、無所歸趣。諸所有法亦復如是,悉
無有常、無所歸趣。一切諸漏乃至無漏,所可
說者、無所說法。其有常者,則為無所有亦無
有眼。是故,舍利弗!一切萬物悉無有常無所
歸趣。復次,舍利弗!一切諸法無所積聚亦無
有壞。」


又問須菩提:「云何一切諸法亦無積聚
亦無有壞?」


答曰:「色痛痒思想生死識者,亦
無積聚亦無有壞。所以者何?用清淨故。諸
善不善所有法、無所有法,有漏法、無漏法,悉
無積聚亦無有壞。所以者何?用清淨故。是
故,舍利弗!一切所有悉無所有。舍利弗!所
問:『色何所生?』色無所生,痛痒思想生死識
者,亦無所生。所以者何?舍利弗?色痛痒
[009-0207a]
思想生死識亦無所有,曉了行者則無有色
亦無所生,痛痒思想生死識亦無所生,色
痛痒思想生死識亦無所有。所以者何?曉
了行者則為無有眼,眼無所有。所以者何?
曉了行者悉無所有,六情亦然。


「復次


「舍
利弗!一切諸法悉無所有。所以者何?曉了
行者不造所有。是故,舍利弗!色痛痒思想
生死識者,亦無所生。又,舍利弗!所問者色
無所生則為非色,亦非痛痒思想生死識。何
以故?色清淨、空、無起滅,亦無所住、亦無別異。
以痛痒思想生死識亦清淨,空清淨故,故曰
清淨,亦無起滅、亦無所住、不可分別,一切所
有亦復清淨,空清淨故曰清淨,亦無所起、
亦無所滅、亦無所住、不可別知。是故,舍利弗!
色痛痒思想生死識者,亦無所生。如舍利
弗所問:『何故說此悉無所生?當何從說般若
波羅蜜?所以者何?般若波羅蜜亦無所生。設
無所生,般若波羅蜜亦無所出,無有二法、亦
無若干。』是故說此,而當從何所說般若波羅
蜜?舍利弗問:『亦不從異處出生菩薩而得道行。所以者何?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者,
不從異生亦復不見異。』般若波羅蜜亦復不
別異處而悉等見,諸菩薩行亦無所生。又菩
薩者,無有二法亦無若干,亦不見色痛痒思
想行生死識有異處生。所以者何?用無生故,
色無有二、亦無若干,亦不從異而有所生,亦
不見色從異處生。所以者何?色無所生,識無
有名,亦無若干。其十八種、三十七品、諸佛之
法,及與七空、三乘之法,不見所生。所以
[009-0207b]
者何?無所生故,無有二法、亦無若干。是故,舍
利弗!不得菩薩有異處生而行道者。又,舍利
弗!向者所問:『假使菩薩摩訶薩聞是說者,無
所恐、不畏亦無所懼,則為行般若波羅蜜。』
所以者何?菩薩摩訶薩觀一切諸法,皆悉如
夢,如幻、野馬、芭蕉、影、響。是故,舍利弗!菩薩
摩訶薩聞是!不恐不怖亦不畏懼,是為行般
若波羅蜜。」


須菩提白佛言:「天中天!菩薩摩
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觀法如是,便不受
色痛痒思想生死識,亦無所捨、亦無所住、
亦無所著般若波羅蜜,則無有色痛痒思想
生死識,亦不受、亦不捨、亦無住、亦無著無、所
分別,亦不受眼耳鼻舌身意六情所依、不受
吾我;亦不受檀波羅蜜,亦無所捨、亦無所住,
亦無所著,不處吾我。尸、羼、惟逮、禪、般若波羅
蜜,亦不受七空,亦無所捨、亦無所住、亦無所
著,不處吾我。


「復次,天中天!行般若波羅蜜者,
於三十七品、十力、無畏、十八不共諸佛之法,亦
復如是,亦無所受、亦無所捨、亦無所住、亦
無所著,不處吾我。


「復次,天中天!菩薩不受一
切諸三昧門、陀羅尼門,亦無所受、亦無所捨、
亦無所住、亦無所著、不處吾我。所以者何?菩
薩行般若波羅蜜,不見色痛痒思想生死識,
不見十八種、三十七品及與七空,聲聞、辟支
佛,上至佛及薩芸若亦無所見。所以者何?
無色痛痒思想生死識,亦無所起亦無有識,
六情無所起亦無有六情,六波羅蜜亦無所
起亦無六波羅蜜,般若波羅蜜亦無所起,亦
無有二亦無若干,內空、外空亦無所起,近空、
[009-0207c]
遠空、真空、所有空、無所有空亦復如是。所以
者何?其七空者亦無所起,亦無有二亦無若
干。是故,天中天!其七空、三十七品、十力、無畏、
十八不共諸佛之法亦無所起,亦無有二亦
無若干。所以者何?天中天!是無所起,是故
為無二無三,無有若干故,諸佛之法悉無所
起,有所起者非為佛法。唯,天中天!其無本
者亦不可思議,諸法境界亦無所起,其不可
思議界,則無有二亦無若干。唯,天中天!須陀
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菩薩,上至
薩芸若慧,悉無所起亦無所有,故薩芸若為
無所起。所以者何?無有精進,是為無二無三
亦無若干;色痛痒思想生死識者,則為滅
盡亦無有色,是故識亦滅盡,則無有二亦無
若干。所以者何?天中天!其精進者,無一無二
無三亦無若干,其精進識亦無有識,是為檀
波羅蜜,亦無所起、無所精進,無二無三亦無
若干,尸、羼、惟逮、禪、般若波羅蜜亦復如是,及
諸七空、三十七品、十力、無畏、十八不共諸佛之
法,亦復如是。其言,天中天!無所精進,於此
行中無能計者,五陰、六衰、六波羅蜜、三乘之
法,上至薩芸若慧,亦復如是。」


《摩訶般若波羅蜜》觀行品第二十四



爾時須菩提謂舍利弗言:「云何菩薩摩訶
薩行般若波羅蜜而觀諸法?何謂菩薩行道
為一切人,而言菩薩而悉曉了一切道法,於一
切法為無所著?曉了諸法,則為曉了色痛痒
思想生死識,而於識事亦無所著。曉了三十
七品、十力、無畏諸佛之法,亦無所著。何謂一
[009-0208a]
切諸法事者?」


須菩提謂舍利弗:「其觀諸法形
像瑞應,色聲香味細滑之法,其內外法、有為
無為,所有、無所有,形像瑞應了無因緣,是為
觀法。又,舍利弗!所問:『何謂般若波羅蜜?』盡
無所樂,是名為般若波羅蜜。何謂為盡而無
所樂?舍利弗!不樂陰、種、諸入,不樂六波羅
蜜:尸、羼、惟逮、禪、般若波羅蜜,不樂七空,不
樂三十七品、十力、無畏、十八不共諸佛之法,
是名曰盡無所樂,是為般若波羅蜜。於薩芸
若亦無所樂,是為般若波羅蜜。是為名曰盡
無所樂,是為般若波羅蜜。所問:『何謂為觀?』
是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不觀色有
常、無常,不觀色苦、樂,不觀色有我、無我,不觀
色有空無空、有相無相、有願無願,不觀色寂
與不寂,不觀色恍忽不恍忽;痛痒思想生死
識及與七空并三脫門,亦復如是。不觀三
十七品:意止、意斷、神足、根、力、七覺、八道諸佛
之法,苦樂善惡、有我無我、有常無常,諸三
昧門、陀羅尼門、薩芸若慧,有常無常、苦樂善
惡,有我無我、有空無空及三脫門。舍利弗!
是為菩薩摩訶薩觀行般若波羅蜜。」


舍利弗
問須菩提:「何謂色痛痒思想生死識亦無所
起則無有識,根、力、覺意、三十七品、七空、四非
常法、薩芸若慧悉無所起,薩芸若則無所有?」


須菩提謂舍利弗:「謂色七空,其以空者則
無有形,是故色為無所起,則無有色;痛痒
思想生死識亦爾。六波羅蜜空,其已空者非
般若波羅蜜,慧無所起。是故,舍利弗!般若
波羅蜜則無所起,非般若波羅蜜,及與七空、
[009-0208b]
三十七品、十力、無畏諸佛之法,諸三昧門、陀
羅尼門、薩芸若慧,亦復如是。色無所起則為
無色痛痒思想生死識,乃至薩芸若慧亦復
如是,無所起者則為無慧。」


舍利弗謂須菩提:
「何謂色痛痒思想生死識,上至薩芸若慧,而
無有二?」


須菩提言:「如是,如是!其無二者,色
則無二,痛痒思想生死識一切識法,無合無
散、無色無見、無所取捨,如是相者則為無想;
及其七空、三十七品、四非常法、薩芸若慧,亦
復如是。五陰、六衰上至薩芸若,悉無有二。」



利弗問須菩提:「何謂色無有二、清淨無來,痛
痒思想生死識,上至薩芸若慧?」


須菩提謂舍
利弗:「如是,如是!色不為異、無所起者,亦復
無異色、無所起;痛痒思想生死識,上至薩芸
若慧,亦復如是。如是,舍利弗!色無有二,五
陰、六衰,上至薩芸若慧,亦無有二,一切清
淨、無所從來。」


須菩提白佛言:「菩薩摩訶薩行
般若波羅蜜觀諸法,見一切色亦無所起、本
末清淨,痛痒思想生死識亦復如是;吾我知
見悉無所起,本末清淨;檀、尸、羼、惟逮、禪、般若
波羅蜜亦復如是,悉無所起、本末清淨;及與
七空、三十七品、根、力、覺意、十力、無畏諸佛之
法,不見所起、本末清淨;觀諸三昧門、陀羅尼
門、薩芸若慧,不見所起、本末清淨;觀凡夫法
見凡夫法,悉無所起、本末清淨;觀須陀洹、斯
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聲聞、辟支佛及與菩薩,
見此諸法悉無所起、本末清淨,觀一切佛法,
見無所起、本末清淨、不見所起。」


舍利弗問須
菩提:「今所說者,當云何解?五陰、六衰、三乘
[009-0208c]
之法及薩芸若,悉無所起者,亦無五道、亦
無菩薩摩訶薩、亦無得神通。設,須菩提!一切
諸法悉無所起,何以故成須陀洹斷於三結
而修行道,斯陀含者亦斷三結、婬怒癡薄
而修行道,阿那含者捐棄重擔、斷除眾結而
修行道,阿羅漢者除斷眾結及五根、無有生
死而修行道,辟支佛乘以因緣覺而修行道?
何故菩薩勤苦行道,為無央數眾生勤苦?
何故逮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而轉法輪?」



菩提言:「我不欲令無所起法而有所得,亦不
欲令無所起法至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
漢、辟支佛,亦復如是。我亦不使菩薩摩訶薩
勤苦行,不令菩薩精勤苦行。所以者何?舍
利弗!不以別相勤苦故,度不可計阿僧祇
人。又,舍利弗!行菩薩道者,當度不可計阿
僧祇人,念之如母、念之如父、念之如子、念之
如身,所行亦無所起。菩薩當作是念:『求於吾
我皆無所有亦不可得,觀內外法當作是了。』
設起想者,不念勤苦亦不起想。所以者何?
一切諸法悉無所起亦不可得。又,舍利弗!我
亦不欲令怛薩阿竭而無所起,無阿耨多羅
三耶三菩,亦不欲令轉於法輪,亦不欲令得
無所起法。」


舍利弗問須菩提:「所說云何欲令
有起而逮法乎?而云無起不逮諸法。」


須菩提
言:「不以無起而逮諸法,亦不以起而逮諸法。」


又問須菩提:「云何無所起法亦不無起而逮
諸法?」


須菩提言:「我不欲令無所起生而逮諸
法,亦不欲令無無所逮。」


舍利弗言:「於須菩
提意云何,無有逮得、無成道乎?」


須菩提言:
[009-0209a]
「有得、有道,實無有二。又,舍利弗!逮得成道方
俗言耳,所言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
辟支佛,皆因俗教而有此言。推其本末,無有
逮得、無有成道、無有三乘。」


舍利弗問須菩提:
「所逮成道因方俗乎?如是五道方俗所言,所
有悉壞不為真諦。」


答曰:「如是所言,因於世俗,
言有所得而逮成道,五道亦然。方俗盡壞,不
為真諦。所以者何?欲成真諦,無有善惡、不起
不滅,無諸塵勞亦無恚恨,乃為真諦。」


舍利
弗問須菩提:「其無生法,寧有起乎?若所生法
而起生乎?」


須菩提:「無所生法亦無所生,其
所生法亦復不生。」


舍利弗言:「云何欲令無所
生法而有所生?」


須菩提言:「色痛痒思想生
死識亦無所生,自然為空,不欲令生;聲聞、辟
支佛,上至佛道,悉無所生,自然為空,不欲令
生。」


舍利弗言:「其所生者復有生乎?無所生
者而起生耶?」


須菩提言:「其所生者亦無所生,
其無所生亦無所生。所以者何?舍利弗!所
生、無所生,此二法者,無合無散、無色無見、
無所受持,則為一相無所有相。是故,舍利弗!
所生無所生,其無生者亦復不生。」


舍利弗言:
「誰能堪任無所生法?是,須菩提!無所生法其
無所生,無所生法亦無所生。」


須菩提言:「其
無所生無所生法為無所生,堪任無生無所
生法為無所生。所以者何?其無生法無所生
者,及與辯才,悉無所生;此一切法,無合無散、
無色無見、不可受持,則為一相無所有相。」



利弗言:「無所生無所生辯,無所生法亦
無所生,是故堪任?」


須菩提言:「如是,如是!無
[009-0209b]
所生故無所生辯,無所生法亦無所生,乃為
堪任。所以者何?色痛痒思想生死識者亦無
所生,六情、四大,是眼耳鼻舌身意亦無所生,
地水火風空及諸識種亦無所生,身口意行
亦無所生,聲聞、辟支佛上至佛亦無所生。是
故,舍利弗!無所生辯無無所生,無所生法故
無所生,其行此者乃能堪任無所生法。」


舍利
弗謂須菩提:「賢者須菩提所說法為第一尊。
所以者何?若有問者隨所問說,於一切諸
法亦無所著。」


舍利弗言:「云何於一切法而無
所著?」


須菩提言:「色痛痒思想生死識,清淨、
空,亦無所著,亦無內外、亦無兩間;六情所更
十八諸種亦空、清淨,不著內外、亦無兩間;六
波羅蜜及與七空,三十七品、十力、無畏、十八
不共諸佛之法,亦清淨、空,不著內外、亦無兩
間。是,舍利弗!於一切法而無所著,菩薩摩訶
薩行六波羅蜜者,於色痛痒思想生死識清
淨,上至薩芸若皆清淨。」


舍利弗言:「何謂菩
薩摩訶薩純行六波羅蜜淨菩薩道?」


須菩提
言:「其檀波羅蜜,有俗間施不為度世,尸波羅
蜜、羼波羅蜜,惟逮、禪、般若波羅蜜,俗間之智
亦度世智。」


舍利弗問曰:「何謂世俗檀波羅
蜜、度世檀波羅蜜?」


須菩提言:「菩薩摩訶薩多
所施與沙門、婆羅門、貧窮乞丐,飢者與食,渴
者與漿,香華、伎樂、宅舍、七寶、生活之業、病瘦
醫藥,各各隨人之所思欲,男女、妻子、頭目、肌
體,人所貪者,而不愛惜恣意與之。悉呼:『授之
無有慳嫉,吾為施主一切放捨,從佛之教行
檀波羅蜜。』如是施已有所望想,於諸眾生志
[009-0209c]
在顛倒以為堅要,持用勸助阿耨多羅三耶
三菩,以此所施令諸群生現世安隱,至無餘
界而般泥洹。彼合三事而有所施。何謂為三?
自想、吾我想、計他人有施報想,是為三。是
為俗間檀波羅蜜,不為度世。何故名之世俗
檀波羅蜜?不為度世,在俗不移,不得度脫
至無罣礙,是名為世俗檀波羅蜜。能淨三
品。何謂為三?菩薩摩訶薩有所施與,不得
吾我、不見受者、而有所取亦不想報,是為
菩薩摩訶薩淨於三品。


「復次,舍利弗!菩薩
摩訶薩施與眾生,亦無有人,而以勸助阿耨
多羅三耶三菩,無有眾想、悉無所見,是為度
世檀波羅蜜。所以名檀波羅蜜者,以度世故
不著於世;尸、羼、惟逮、禪、般若波羅蜜,亦復如
是,有所望想為俗間智,無所望想為度世智。
舍利弗!是為菩薩摩訶薩純行六波羅蜜成
菩薩道。」


舍利弗復問須菩提:「何謂菩薩摩訶
薩成菩薩道?」


須菩提言:「意止、意斷、神足、根、力、
七覺意、八道、十力、無畏、十八不共,空、無相、無
願三脫之門,及與七空,一切三昧、陀羅尼門,
四分別辯、大慈大哀,是為菩薩摩訶薩道。」



利弗言:「善哉,善哉!須菩提!何所波羅蜜能
成勇猛,為第一上而得度乎?」


須菩提言:「般
若波羅蜜勇猛之恩而得度矣。所以者何?般
若波羅蜜是一切諸法之母,護度聲聞、辟支
佛,令得成就菩薩,故曰般若波羅蜜。般若
波羅蜜悉入三乘,過去當來今現在十方世
界諸怛薩阿竭、阿羅訶、三耶三佛,皆因般若
波羅蜜得阿耨多羅三耶三菩,逮成阿惟三
[009-0210a]
佛。若有菩薩摩訶薩聞說般若波羅蜜,不
以狐疑、不懷猶豫,當知是菩薩摩訶薩則為
將從一切眾生,為一切故無所愛惜,悉能施
與、無有顛倒,是則不離菩薩摩訶薩行。如是
念者則為思惟無極大哀。」


舍利弗語尊者須
菩提:「菩薩摩訶薩思惟樂於大哀大悲,是菩
薩摩訶薩則為捨離一切眾生。所以者何?一
切眾生不離念故。」


須菩提言:「善哉,善哉!舍
利弗!吾今讚歎賢者所說,為真為諦。人無
所有,其所念者亦無所有;人無自然,其所念
者亦無自然;人為空為,念亦空為;人恍忽,
念亦恍忽;人身空無,念亦空無;人無所覺,
念亦無覺;色痛痒思想生死識者亦無所
有,所念亦無所有;七空亦無所有,無所有
色空恍忽,色無所覺,念亦無所覺。十八諸
種、地水火風識界,檀、尸、羼、惟逮、禪、般若波羅
蜜,三十七品、十力、無畏諸佛之法,一切三昧、
陀羅尼門、薩芸若慧,曉了是者悉無所有,則
為是道,所念無所有;人無所覺,所念亦無
所覺,當曉了是乃成正覺。菩薩摩訶薩當作
是行,菩薩摩訶薩不離是念乃成正覺。」


爾時
佛讚須菩提言:「善哉,善哉!菩薩摩訶薩當作
是說般若波羅蜜。如汝所說,悉承怛薩阿竭
威神,菩薩摩訶薩當作是行般若波羅蜜。」



者須菩提說般若波羅蜜時,三千大千世界
六反震動,東西南北上下皆動,於時佛笑。


須菩提白佛言:「今,天中天!何以故笑?會當
有意。」


佛告須菩提:「如吾今日於此忍土說般
若波羅蜜,十方現在諸怛薩阿竭、阿羅訶、三
[009-0210b]
耶三佛,亦各說般若波羅蜜。」


佛說是語時,
十二那術諸天人民,皆得無所從生法忍,應
時悉得見十方諸佛皆說般若波羅蜜。說是
語時,無央數阿僧祇人皆發阿耨多羅三耶
三菩心。
《光讚經》卷第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