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c0099 道德真經玄德纂疏--強思齊 (master)


[007-001a]
道德眞經玄德纂䟽卷之七    使七
    唐 玄 宗  御 注 并䟽
    河上公 嚴君平 李榮 註
    西 華 法 師 成 玄英䟽
    濛 陽 强 思 齊 纂
   有物混成章第二十五有物章所以/次前者前章
   汎舉矜誇勸其厭好故次此章顯道/之體狀令物起修夫設教處方必先
   病後藥藥病相對所以次之今就此/章義開爲五第一顯道之體狀妙絶
   形聲第二明本無稱謂降迹立名第/三明引物向方歸根反本第四舉域
   中四大令物依修第五/示自淺之深漸階圓極
[007-001b]
   第一顯道之體狀妙絶形聲夫有物/混成先
   天地而作始氣含庶品超造化而爲/功理性湛然寂寞獨立見其善貸强
   與之名物得以生字之曰道瑶池暫/會或聞黄竹之歌峒嶺斯逢即見白
   茅之咏其爲逝也遠其爲精也眞十/二帝稱無名之君五千言作有物之
   母自然之道/天何言哉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御註將欲明道立名之由故云有物言有
 物混然而成含孕一切尋其生化乃在天
 地之先也○御䟽有物者妙物也即虚極
 妙本也將欲申明强名所由不可即稱道
[007-002a]
 故云有此妙物混然而成含孕衆象尋其
 生化乃在乎天地之先故云先天地生爾
 ○河上公曰謂道無形混沌而成萬物乃
 在天地之前○榮曰有物者道也名之曰
 道故言有物然道之爲物唯恍唯惚不可
 以有無議不可以陰陽辨混沌無形自然
 而成故曰混成自然之理運之以變化無
 形之内闡之以氣象原其本者先天地生
 也○成䟽有物者道也明道非有而有非
 物而物混沌不分而能生成庶品亦明不
[007-002b]
 混而混雖混而成不成而成雖成而混即
 此混成之道在天地先生還是不先先不
 生生義也故莊子云神鬼神帝生天生地
 又云在天地之先而不爲老
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攺周行而不殆可以爲
天下母
 御註有物之體寂寥虚靜妙本湛然常寂
 故獨立而不改應用遍於群有故周行而
 不危殆而萬物資以生成被其茂養之德
 故可以爲天下母○御䟽寂兮寥兮獨立
[007-003a]
 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寂寥者嘆有物之體
 寂寥虚靜妙本湛然故獨立而不移改物
 感必應應用無心遍於群有故周行而不
 危殆可以爲天下母妙本生化遍於群有
 群有之物無非匠成萬物被其茂養之德
 故可以爲天下母爾母以茂養爲義也○
 河上公曰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寂者無
 音聲寥者空無形獨立者無匹雙不改者
 化有常○榮曰混成之道先天地生聽之
 不聞則寂寥無響摶之不得則澹漠無形
[007-003b]
 喪偶而無對故言獨立湛然而常存故言
 不改無處不在周行也用之不勤不殆也
 覆載生畜母之義也○成䟽寂寥獨立不
 改寂無聲也寥無形也獨立無待對也不
 改無遷變也言道體窈㝠形聲斯絶既無
 因待亦不改變此乃獨獨非待獨也道無
 不在名曰周行所在皆通故無危殆開化
 陰陽安立天地亭毒群品子育含靈生之
 畜之故可爲母
   第二明本無稱謂降迹立名
[007-004a]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爲之名曰大
 御註吾見其物生成隱無名氏故以通生
 表其德字之曰道以包含目其體故强名
 曰大○御䟽字者表其德名者定其體老
 君云妙本生化沖用莫窮寂寥虚靜不可
 定其形狀先天地生難以言其族氏故吾
 不知其名但見其大通欲表其通生之德
 故字之曰道見其包含無外將欲定其至
 無之體故强名曰大凡物先名而後字者
 以其自小而成大而道先字而後名者以
[007-004b]
 其從本而降迹爾○河上公曰吾不知其
 名字之曰道我不見道之形容不知當何
 以名之見萬物皆從道所生故字之曰道
 也强爲之名曰大不知而名曰强大者高
 而無上羅而無外無不包容曰大○榮曰
 夫有形者稱無像者絶名約通生而爲用
 字之曰道無一法而不包名之曰大理本
 無名無名而名謂之强也○成䟽吾不知
 其名字之曰道道本無名不可智知道名
 即初章云無名天地始也取其有通生之
[007-005a]
 德故字之曰道即初章云有名萬物母也
 强爲之名曰大體無涯際故名爲大故稱
 爲强名以名體字道即是用大即是體故
 名大而字道也人皆先名後字今乃先字
 後名者欲表道與俗反也故不同而同有
 名有字同而不同先字後名也
   第三明引物向方歸根反本
大曰逝逝曰遠遠曰返
 御註妙用無方强名不得故自大而求之
 則逝而往矣自往而求之則遠不及矣若
[007-005b]
 能了悟則返在於身心而證之○御䟽夫
 滯於一方者非天下之至通也故天職生
 覆而不能形載地職形載而不能生覆唯
 妙本之用用無定方雖則强名曰大而復
 不繼於大自大而求之則逝而往矣自往
 而求之則遠不及矣自遠而求之則復返
 在人身心矣故曰遠曰返莊子曰夫道於
 大不終於細不遺○河上公曰大曰逝其
 爲大非若天常在上非若地常在下乃復
 逝去無常處所也逝曰遠言遠者窮於無
[007-006a]
 窮布炁天地無所不通也遠曰返言其遠
 不超然絶遠乃復返在人身也○榮曰逝
 徃也即大求之而不得往也就往追之不
 及遠也體之近在於身故謂之返也○成
 䟽大曰逝逝往也有大力用能運致衆生
 往至聖境也逝曰遠超陵三界遠適三清
 也遠曰返返還也既自利道圓遠之聖境
 故能返還界内慈救蒼生又解迷時以三
 清爲三界悟則三界是三清故返在塵俗
 之中即是大羅之上
[007-006b]
   第四舉域中四大令物依修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御註因其所大而眀之得一者天地王天
 大能覆地大能載王大能法地則天行道
 故云亦大也○御䟽因强名道曰大而舉
 所次大者故天能顚玄在上垂覆萬物地
 能凝靜於下厚載萬物王能清靜無爲而
 化萬物此三大也吾道一以貫之○河上
 公曰道大者無所不容包羅諸天地也天
 大者無不蓋地大者無不載王大者無不
[007-007a]
 制也○榮曰道尊德貴彌羅無外天能廣
 覆無隔於貴賤地能厚載不擇於妍蚩帝
 王控制通貫於遠近字育普均於貧富用
 各有主歷言大也○成䟽道大無不包也
 天大無不覆也地大無不載也王大無不
 制也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御注王者人靈之主萬物繫其興亡將欲
 伸其鑒誡故云而王居其一欲警王令有
 所法謂下之文也○御䟽域者限域也今
[007-007b]
 云域中之大則道不只在域中若云約所
 見而言則天地自爲限域亦不秖在域中
 矣夫遺語以伸玄理不必曲生異義存文
 以防疑難衆說皆未盡通今明域者名也
 名爲體域物無名外之體故曰域中若舉
 道名則道在其中矣舉天名則天無遺體
 矣故云域中即有名之中有此四大云而
 居一者王爲人靈之首有道即萬物被其
 德無道則天地蒙其害故特標而王居一
 欲令法道自然○河上公曰八極之内有
[007-008a]
 四大王居其一焉○嚴曰功德同也○榮
 曰寰宇之表自可絶言形象之中理當稱
 謂羅之雖具萬品究之唯有四大大名既
 一用義難殊欲勸帝王抱式於道德取則
 於天地也○成䟽境域之中有此四大王
 有化被之德故繼二儀而居一數也莊云
 夫道未始有封而此言域中者欲明不域
 而域雖域不域不域而域義說域中雖域
 不域包羅無外也
   第五示自淺之深漸階圓極
[007-008b]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御注人謂王也爲主者先當法地安靜既
 爾又當法天運用生成既生成已又當法
 道清靜無爲令物自化人君能爾者即合
 道法自然○御䟽人謂王也所以云人者
 謂人能法天地生成法道清靜則天下歸
 往是以爲王王若不然則物無所歸往故
 稱人以戒爾爲王者當法地安靜因其安
 靜又當法天生化功被物矣又當法道清
 靜無爲忘功於物令物自化人君能爾則
[007-009a]
 合道法自然言道之爲法自然非復仿法
 自然也若如惑者難以道法效於自然是
 則域中有五大非四大也又引西昇經虚
 無生自然自然生道道則以爲虚無之孫
 自然之子妄生先後之義以定尊卑之自
 塞源拔本倒置何深且嘗試論曰虚無者
 妙本之體體非有物故曰虚無自然者妙
 本之性性非造作故曰自然道者妙本之
 功用所謂强名無非通生故謂之道約體
 用名即謂之虚無自然之道爾尋其所以
[007-009b]
 即一妙本復何所相仿法乎則知惑者之
 難不詣夫玄鍵矣○河上公曰人法地人
 當法地安靜和柔種得五穀掘得甘泉勞
 而不怨有功而不置之也地法天天澹泊
 不動施而不求報生長萬物無所收取也
 天法道道法清靜不言陰陽運行精氣萬
 物自成也道法自然道性自然無所法也
 ○榮曰夫爲人主者靜與陰同德其載無
 私法地也動與陽同波其覆公正法天也
 清虚無爲運行不滯動皆合理法道也聖
[007-010a]
 人無欲非存於有事虚己理絶於經營任
 物義歸於獨化法自然也此是法於天地
 非天地以相法也○成䟽人主也王必須
 法地安靜而靜爲行先定能生惠故下章
 云躁則失君既靜如地次須法天清虚覆
 育無私也天有三光喻人有惠照地是定
 門天是惠門也既能如天次須法道虚通
 包容萬物也既能如道次須法自然之妙
 理所謂重玄之域也道是迹自然是本以
 本收之迹故義言法也又解道性自然更
[007-010b]
 無所法體絶修學故言法自然也
   重爲輕根章第二十六重爲章所以/次前者前章
   明人法於地表學道以靜爲先故次/此章即校量靜躁就此章内文有三
   重第一正辨輕躁之劣重靜之勝第/二明重靜之人動不乖寂第三明輕
   躁之者亡/國喪身
   第一正辨輕躁之劣重靜之勝夫天/地之
   大德曰生聖人之大寳曰位靜以制/動三十輻之循環重爲輕根九五君
   之端委登太山者宏大歸衆阜之高/佩玉扆者爲君握庶人之紀是知六
   爻將設上一制之於群象八有初分/下五鎮之於衆位則知玄鑒妙遠唯
   靜與清黄屋尊凝唯高唯/大聖開厥理詳而可知
[007-011a]
重爲輕根靜爲躁君
 御註重者制輕故重爲輕根靜者持躁故
 靜爲躁君○御䟽根本也草木根蒂重花
 葉輕花葉禀根蒂而生則根蒂爲花葉之
 本故曰重爲輕根夫重則靜輕則躁既重
 爲輕者根則靜爲躁者君矣是知重有制
 輕之功靜有持躁之力故權重則是屬鼻
 之纊斯舉心靜則朵頤之求自息○河上
 公曰重爲輕根人君不重則不尊治身不
 重則失神草木之花葉輕故零落根重故
[007-011b]
 長存也靜爲躁君人君不靜則失威治身
 不靜則身危龍靜故能變虎躁故夭虧○
 榮曰大小俱輕不能爲於根本上下皆躁
 豈可爲於君主是以一輕一重輕者以重
 爲根一躁一靜躁者以靜爲主故無爲重
 靜者君之德也有爲輕躁者臣之事也上
 下各司其業爲君必須重靜○成䟽重爲
 輕根譬重爲樹根輕爲花葉輕者凋落重
 者長存此戒學人勿得輕躁故書云君子
 不重則不威靜爲躁君靜則無爲躁則有
[007-012a]
 欲有欲生死無爲長存靜能制動故爲君
 也
   第二明重靜之人動不乖寂
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
 御註輜車也重者所載之物也輕躁者貴
 重靜亦由行者之守輜重故失輜重則遭
 凍餒好輕躁則生禍亂也○御䟽君子者
 謂人主也言其德可以君子人物故云君
 子輜屏車也重者所載之物也此舉喻也
 言人君常守重靜猶如行者之不離輜重
[007-012b]
 行者若失輜重則無所取給必遭凍餒人
 君若好輕躁則臣必離散必生患禍故云
 終日行不離輜重也○河上公曰輜靜也
 聖人終日行道不離於靜與重○榮曰有
 道之主君人子物務於重靜不爲輕躁舉
 不失道動不離靜是以行必輜重居必攝
 衛不至危亡由重靜也○成䟽是以仍前
 生後文也輜靜也言君子達人終日行化
 同塵處世而不離重靜此即動而寂者也
雖有榮觀燕處超然
[007-013a]
 御註人君者守重靜故雖有榮觀當須燕
 爾安處超然不顧○御䟽夫人君好重靜
 則百姓不煩勞若高臺深池撞鐘舞女以
 爲榮觀則人力凋盡亂亡斯作故戒云雖
 有榮觀當須燕爾安處超然遠離而不顧
 ○河上公曰榮觀爲宫闕燕舍后妃所居
 超然遠避而不處也○榮曰聖人所貴者
 大道所寳者重靜雖有瑶臺瓊室之麗館
 身之所托者虚寂孋姬飛燕之美御心之
 所游者無爲情欲不足以累眞華屋未能
[007-013b]
 以惑己物無累者故曰超然○成䟽重言
 重靜之人雖有榮華之宫觀燕寢之處所
 以游心虚澹超然物外不以爲娱處染不
 染也
   第三明輕躁之者亡國喪身
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
 御註奈何者傷嘆之詞也天下者大寳之
 位也言人君奈何以身從欲輕用其身令
 亡其位乎○御䟽天子提封百萬井定出
 賦税六十四萬并出戎馬百萬匹兵車萬
[007-014a]
 乘故云萬乘之主奈何者傷嘆之詞也天
 下者大寳之位也夫萬乘之主四海必同
 當令子孫千億本枝百代善建則無爲偃
 化善抱則有截歸仁奈何承此重器耽樂
 是從以身充欲淪胥以敗是以一身之欲
 而輕大寳之位甚可傷嘆故云奈何○河
 上公曰奈何萬乘之主奈何者疾時王傷
 痛之也萬乘之主謂王者而以身輕天下
 王者至尊而以其身行輕躁乎疾時奢恣
 輕淫也○榮曰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萬乘
[007-014b]
 之君豈宜妄動○成䟽如何奈何也王畿
 千里戎車萬乘之君應須重靜乃恣情淫
 勃厚賦繁徭禽荒色荒輕忽宇内哀嘆之
 甚故云奈何
輕則失臣躁則失君
 御註君輕易則人離散故失臣臣躁求則
 主不齒故云失君○御䟽夫君多輕易則
 必煩擾煩擾則人散誰與爲臣故云輕則
 失臣此戒君也爲人臣者當量能受爵無
 速官謗若矯迹干禄飾詐祈榮躁求若斯
[007-015a]
 禍敗尋至坐招竄殛焉得事君故云躁則
 失君此伸戒人臣也○河上公曰輕則失
 臣王者輕淫則失臣治身輕淫則失其精
 躁則失君王者行躁疾則失其君位治身
 躁疾則失其精神也○嚴曰失臣作失本
 言君好輕躁如樹之根本而摇動根摇動
 則枝木枯而槁矣人主不靜則百姓摇蕩
 宗廟傾危則失其國君之位也○榮曰前
 明重靜則超然無累今明輕躁則必致有
 損無累則上下俱安有損則君臣皆失也
[007-015b]
 ○成䟽恣情放欲輕躁日甚外則亡國内
 則危身忠良竄匿失臣也宗廟傾覆失君
 也
   善行無轍迹章第二十七善行章所/以次前者
   前章正明重靜聖人動不乖寂故次/此章廣顯此人行能功用就此章内
   文有四重第一明重靜之人三業清/凈第二明重靜之人結願堅固六根
   解脱第三明降迹慈救應物無遺第/四示師資之道修學之妙而言之也
   第一明重靜之人三業清凈夫聖應/圓通眞
   心湛寂不行而去遠遊昆閬之中不/出而知瑕踐瑶京之上寂而能動處
   暗常明慜我蒼生永苦於九幽之内/嘆彼邪穢長昏於五欲之中如嗔蛇
[007-016a]
   頭賢聖於焉不敢如醉象首達人所/以棄之哀彼凡迷從何得悟故善行
   無迹將欲救之師資之道/一齊凡聖之心雙泯也
善行無轍迹
 御註於諸法中體了眞性行無行相故云
 善行如此則心與道㝠故無轍迹可尋求
 也○御䟽此明法性清凈也行謂修行也
 法性清凈是曰重玄雖藉勤行必須無著
 次來次滅行無行相心與道合故云善行
 能如此則空有一齊境心俱凈欲求轍迹
 不亦難乎○河上公曰善行道者求之於
[007-016b]
 身不下堂不出門故無轍迹也○榮曰七
 香流水之車動之者有轍千里浮雲之馬
 躍之者有迹不疾而速雲軿不輾地不行
 而至鳳鳥本無迹言聖人垂拱廟堂不偏
 周王之轍賢士銷聲丘壑不削孔丘之迹
 也○成䟽以無行爲行行無行相故云善
 行妙契所修境智㝠會故無轍迹之可見
 此明身業凈
善言無瑕謫
 御註能了言教不爲滯執遺象求意理證
[007-017a]
 言忘故於言教中無瑕疵謫過也○御䟽
 此明學人不滯言教也瑕病也謫責也言
 謂言教也夫善行無迹則能了言教不爲
 執滯於言忘言是善言也能如此則遺象
 存意理照言忘於彼言教一無病責故云
 善言無瑕謫○河上公曰善言謂擇言而
 出之則無瑕疵謫過於天下○榮曰言必
 有中千里應之非法不言有何過也○成
 䟽不言之言言而不言終日言未嘗言亦
 未嘗不言故謂之善言也莊子云言而足
[007-017b]
 則終日言而盡道也瑕疵病也謫過責也
 默語不異故無口過之責也本文作的字
 謂聖人之言既無的當故無所之謂此明
 口業凈
善計無籌筭
 御註能了諸法本無二門一以貫之不生
 他見故無勞籌筭自然照了計無計相非
 善而何也○御䟽此明言教無滯則不計
 異門也夫執言滯行辨是與非適令巧曆
 亦不能計若能了諸法皆方便門究竟清
[007-018a]
 凈不生他見則無勞籌策筭數自能深入
 一乘善計若斯何勞籌筭故云善計不用
 籌筭○河上公曰善以道計事者守一不
 移所計不多不用籌策而可知者也○榮
 曰籌策者以筭物數以道觀之物無不盡
 道非於數寧用籌策也○成䟽妙悟諸法
 同一虚假不設虚假即假體眞無勞筭計
 劃然明了此明意業凈
   第二明結願堅固六根解脱
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
[007-018b]
 御註兼忘言行不入異門心無逐境之迷
 境無起心之累雖無關楗其可開乎○御
 䟽此明不計異門則欲心自閉也横曰關
 竪曰楗夫善行善言不耽不滯則心照清
 凈境塵不起故云善閉雖無關楗其可開
 乎故云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河上公
 曰善以道閉情欲守精者不如門户有關
 楗不可得開之○榮曰門以關楗有閉有
 開若能以道制之無開無閉是以理國者
 以道纂弑無以窺窬修身者以道聲色無
[007-019a]
 由開鑿○成䟽外無可欲之境内無能欲
 之心恣根起用用而無染斯則不閉而閉
 雖閉不閉無勞關楗故不可開也此明六
 根解脱
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
 御註體了眞性本以虚忘若能虚忘則心
 與道合雖無繩索約束其可解而散乎○
 御䟽此明善閉之人心與道合結繫也繩
 索也約束也解散也夫坐忘遺照深契道
 源於諸法中盡能不滯繫心於此故云善
[007-019b]
 結夫用繩約者繩散則約解以道結者心
 靜則道㝠適使萬縁盡興終能一無所染
 雖無繩索約束豈可解而散乎故云善結
 無繩約而不可解○河上公曰善以道結
 事者乃結其心不如繩索可得解之○榮
 曰用繩之者有縛有解以道控制於四方
 善結也萬國共戴於一人不解也修身者
 心契於道故言善結抱一無離不可解○
 成䟽上士達人先物後己發大弘願化度
 衆生誓心堅固結契無爽既非世之繩索
[007-020a]
 約束故不可解也然誓心多端要不過五
 一者發心二者伏心三者知眞心四者出
 離心五者無上心第一發心者謂發自然
 道意入於法門也第二伏心者謂伏諸障
 惑也就伏心有文文尸三解解有三品惣
 成九品通前發心爲十轉行也第三知眞
 心有九品即生彼九宫也第四出離心有
 三品即生彼三清所謂仙眞聖也第五無
 上心謂直登道果至大羅也善結者結此
 五種心終始無替也此明結願堅固
[007-020b]
   第三明降迹慈救應物無遺者也
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
無棄物
 御註是以聖人常用此五善之教以成之
 故無棄者○御䟽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
 無棄人是以者引下以明上也言聖人心
 雖凝寂教則流通故常用五善以救人令
 必釋然而達解大慈平等無所偏隔凡是
 於人盡皆善誘故云常善救人故無棄人
 常善救物故無棄物物者通有識無識也
[007-021a]
 救人善教故不棄人救物善心亦無棄物
 使令動植咸遂無殘傷者故云常善救物
 故無棄物○河上公曰是以聖人常善救
 人聖人所以常教人忠正者欲以救人之
 性命也故無棄人使貴賤各得其所也常
 善救物聖人所以教民順四時以救萬物
 之殘傷故無棄物聖人不賤石而貴玉視
 之如一○榮曰是以聖人常善救人而無
 棄人一物失所慮軫納隍視人如子寧有
 棄乎眞聖闡經以開化赴感以遵凡以道
[007-021b]
 濟之曾無遺棄常善救物而無棄物始終
 用道故言常惠及萬方故言善德能廣濟
 故言救通言一切故言物○成䟽是以聖
 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聖人即是前三業
 清凈六根解脱之人也爲能發弘誓願救
 度衆生故常在世間有感斯應慈善平等
 終不遺棄也常善救物而無棄物先舉人
 者表恩被有情後舉物者示仁覃無識亦
 言救人直據黔首救物爰及四生也
是謂襲明
[007-022a]
 御註密用曰襲五善之行在於忘遣忘遣
 則無迹故云密用密用則悟了故謂之明
 也○御䟽襲密用也明了悟也善行救人
 在於忘遺若滯教矜有轍迹必存故雖常
 善救人終使慧心無滯如此密用則能悟
 了故云是謂襲明○河上公曰聖人善救
 人物是謂襲明天道○榮曰善行五者人
 物兼濟承道而用是謂襲眀○成䟽襲承
 也用也此即結嘆常善聖人利物無棄可
 謂承用聖明之道也
[007-022b]
   第四示師資之道修學之妙
故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
 御註師法資取善人可師法不善人可取
 以役使之也○御䟽師法也夫善人者離
 諸愛染則心清凈於法無滯則教圓通取
 喻於水物來斯鑒所鑒者則形而有象能
 鑒者見象而無心善人正慧若斯故可爲
 不善人之師法也不善人之資資取也夫
 火有其炎寒者附之聞道勤行必資宗匠
 既說先生之善須伏弟子之勞則不善之
[007-023a]
 人善人可取以役使爾○河上公曰故善
 人不善人之師人之行善者聖人即以爲
 人師也不善人善人之資資用也人行不
 善者聖人猶教道使爲善得以給用之○
 榮曰行與道合德能利物善人也人之儀
 表物之楷模師也闇者求明明者不求於
 闇愛之以作役具之以束修資也○成䟽
 善人不善人之師善人即向來襲明之人
 也言此人恒懷大心先物後己引導衆生
 允當宗匠不善人善人之資資用也亦是
[007-023b]
 助益之義言善人恒在有中化導群品即
 用不善之類而爲福田以彼衆生益成我
 德故也
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知大迷是謂要妙
 御註此章深旨教以兼忘若存師資未爲
 極致今明所以貴師爲存學相學相既空
 自無所貴所以愛資爲存教相於教忘教
 故不愛資貴愛兩忘而道自化也○御䟽
 雖知大迷是謂要妙夫初第進修兩存學
 相未能忘教故貴愛師資若能體了行門
[007-024a]
 學無所學師資之名既去貴愛之目不存
 然此章大宗教之忘遣語以漸頓不無階
 級論其造極是法都空故前舉爲師爲資
 示進修之路後云不貴不愛將導悟證之
 空則明所以貴師爲存學相學相既空自
 無所貴所以愛資爲存教相於教兼忘故
 不愛資魚相忘於江湖自無濡沬乍聞斯
 旨凡俗不悟執學滯教則必以爲大迷故
 老君格量云雖知凡俗以此爲大迷於道
 而論是謂要妙○河上公曰不貴其師獨
[007-024b]
 無輔也不愛其資無所使也故曰不貴其
 師不愛其資雖知大迷此謂要妙○榮曰
 尊師重道貴也仁惠善誘愛也師資之義
 當貴愛也若師不愛於資壅玄流而不潤
 資不貴於師失慧路而難反悟之者要妙
 昏之者大迷也○成䟽不貴其師無能化
 也不愛其資無所化也前以聖道凡勸令
 修學今明凡聖平等故遣師資斯則從淺
 之深漸階衆妙
雖知大迷是謂要妙
[007-025a]
 御註師資兩忘是謂玄德凡俗不悟以爲
 大迷故聖人云雖知凡俗以爲大迷以道
 觀之是謂要妙○河上公曰雖知大迷雖
 自以爲智言此人乃大迷惑是謂要妙能
 通此意是謂知微妙要道也○成䟽師資
 兩忘聖凡一揆俗知分别雖似大迷據理
 而言實成要妙
   知其雄章第二十八知雄章所以次/前者前章明善
   行之士常善救人其於救物之方猶/自未顯故次此章略示其要就此章
   中文開四别第一明去剛取柔是修/行人要逕第二勸遣明歸闇爲學道
[007-025b]
   楷模第三示守辱忘榮歸根反/本第四顯匠成庶品利物忘功
   第一明去剛取柔是修行人要逕夫/剛
   健者凶道家明戒雄壯者屈先哲格/言故兵强不勝於前水弱破堅於後
   張華有言無矜爾榮天道惡盈無恃/爾貴隆隆者墜賢達所作誠不虚言
   是知四時去來寒暑易准三儀迴薄/日月虧全何况體道融明知白守黑
   妙象圓照去雄歸雌歷萬劫而不爲/觀一心而常住爲谿爲谷天下歸焉
知其雄守其雌爲天下谿爲天下谿常德不
離復歸於嬰兒
 御註雄者患於用壯故知其雄則當守其
 雌靜謙德物歸是爲天下谿谷則眞常之
[007-026a]
 德不離其身抱道含和復歸嬰兒之行矣
 ○御䟽曰知辯識也雄剛躁也雌柔靜也
 夫物貴全和法求中道雄則過當雌則卑
 弱俱未適中於善行必當縁督以爲經故
 知其雄躁則當守其雌靜守其雌靜亦當
 知其雄躁知雄守雌則可知雌守雄則敗
 敗則妨行故特戒守雌能守雌柔是爲謙
 德物所歸往如水歸谿矣爾雅曰水注川
 曰谿經爲天下谿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
 知雄守雌是名善行物所歸往爲天下谿
[007-026b]
 能如此則眞常之德曾不離散常德不散
 即是全和全和之人少思寡欲泊然未兆
 乃如嬰兒故云復歸於嬰兒也○河上公
 曰知其雄守其雌爲天下谿雄以喻尊雌
 以喻卑人雖自知其尊顯當復守之以卑
 微去雄之强梁就雌之柔和如是則天下
 歸之如水之流入深谿也爲天下谿常德
 不離人能謙下如深谿則德常在不離己
 也○嚴曰於嬰兒復歸於志於嬰兒蠢然
 而無所知也○榮曰知其雄守其雌爲天
[007-027a]
 下谿不諂不驕在於中平君子之行也不
 靜不躁處於中和入道之基也故知懷雄
 猛之心者未可全眞抱雌柔之性者不能
 忘道令知性雄而守雌則不躁不速亦知
 性雌而守雄則不靜不遲不滯兩邊自合
 中道然行雄猛者衆守雌柔者少故喻明
 谿壑處下衆流歸之人士謙退道德歸之
 ○成䟽知其雄守其雌爲天下谿谿逕也
 雄陽也是剛躁之名雌陰也是柔靜之義
 知雄躁剛猛適歸死滅雌柔靜退必致長
[007-027b]
 生故棄雄而守雌可爲天下之要逕常德
 不離復歸於嬰兒離散也嬰兒譬無分别
 智也言人常能守靜則其德不散故能復
 於本性歸無分别智
   第二勸遣明歸闇爲學道楷模
知其白守其黑爲天下式爲天下式常德不
忒復歸於無極
 御註能守雌靜常德不離德雖明白當如
 暗昧如此則爲天下法式常德應用曾不
 差違德用不窮故復歸於無極忒差也○
[007-028a]
 御䟽知其白守其黑爲天下式白照明也
 黑暗昧也式法也夫能守雌靜則德行昭
 明德雖昭明不以務物當如暗昧自守淳
 和能如此則可爲天下之法矣爲天下式
 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忒差忒也極窮極
 也知白守黑是謂德全德全之人可爲天
 下法式則眞常之道隨應而用應用無差
 忒用亦不窮故云復歸於無窮極也○河
 上公曰知其白守其黑爲天下式白喻昭
 昭黑喻默默人雖自知昭昭明達當復守
[007-028b]
 之以默默如闇昧無所見如是則可爲天
 下法式也爲天下式常德不忒人能爲天
 下法式則德常在於己不復差忒也復歸
 於無極德不差忒則長生乆壽歸身於無
 窮極也○嚴曰反於未生復於未始與道
 爲常歸於無極矣○榮曰知其白守其黑
 爲天下式大白若辱大智若愚晦爾安身
 斯爲法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忒差也
 人不以智耀人不爲名害己内雖潔白外
 實同塵立身者受禄無窮修道者成眞無
[007-029a]
 極○成䟽知其白守其黑爲天下式白昭
 明也黑暗昧也式法也自顯明白炫曜於
 人人必挫之良非知者韜光晦迹退守暗
 昧不忤於物故是德人能知白黑利害者
 可爲修學之洪範也常德不忒復歸於無
 極忒差也無極道也常能棄明守暗其德
 不差既復清虚歸於至道
   第三示守辱忘榮歸根反本
知其榮守其辱爲天下谷爲天下谷常德乃
足復歸於樸
[007-029b]
 御注德雖尊榮常守卑辱物感斯應如谷
 報聲虚受不窮常德圓足則復歸於道也
 ○御䟽知其榮守其辱爲天下谷榮尊榮
 也辱卑辱也夫爲天下式則其德尊榮德
 雖尊榮常守卑辱以和爲貴無不含容如
 彼空谷物來斯應故云爲天下谷爲天下
 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樸道也虚受應物
 如彼谷神眞常之德是乃圓足足則復歸
 於樸矣夫道爲德體德爲道用論其用則
 常德乃足論其體則云復歸於樸歸樸則
[007-030a]
 妙本清凈常德則應用無窮非天下之至
 通其敦能與於此者○河上公曰知其榮
 守其辱爲天下谷榮以喻尊貴辱以喻污
 濁人能自知己之有榮貴當復守之以污
 濁如是則天下歸之如水流深谷也爲天
 下谷常德乃足足止也人能爲天下谷則
 德乃常止於己復歸於樸當復歸身於質
 樸不爲文飾也○嚴曰道德是祐神明是
 助道充德足則萬物大淳樸矣○榮曰知
 其榮守其辱爲天下谷有官即有爵榮也
[007-030b]
 無位即無名辱也能知居顯不驕而守卑
 辱可謂包含一切爲天下谷爲天下谷常
 德乃足復歸於樸在貴如賤處榮若辱眞
 常之德自然滿足常德反歸故言復樸者
 也○成䟽知其榮守其辱爲天下谷榮寵
 貴也辱卑賤也處於榮貴遂起驕奢而福
 善禍淫忽然凋落此之榮寵翻爲禍基若
 知倚伏不可常貴爲禍始應須自戒勿爲
 放逸處於榮華恒如卑賤故貴以賤爲本
 高以下爲基是以知榮守辱天下歸凑譬
[007-031a]
 彼川谷包納虚容也常德乃足復歸於樸
 樸眞本也始自知雄終乎守辱三種修學
 爲道之要又如虚谷罄無不容所以常道
 上德於是乃足故能復於眞空歸於妙本
 也
   第四顯匠成庶品利物忘功
樸散則爲器聖人用之則爲官長
 御註含德内融則復歸於樸常德應用則
 散而爲器既涉形器必有精麤故聖人用
 之則爲群材之官長矣○御䟽器形器也
[007-031b]
 自知雄下論性修返德則復歸於道此云
 樸散爲器者明德全合道即能應用應用
 迹麤涉於形器故云樸散則爲器也既涉
 形器其材用必有精麤故凡人用之適能
 獨全淳樸聖人弘濟則爲群材之官長矣
 ○河上公曰樸散則爲器萬物之樸散則
 爲器用也若道散則爲神明流爲日月分
 爲五行聖人用之則爲官長聖人外用則
 爲百官之元長也○榮曰種散爲器聖人
 以爲官長是以大制無割一氣未分種也
[007-032a]
 三種有位器也自無形以開有象故言散
 樸以爲器天尊地卑之體既著君貴臣賤
 之體亦明樹之以君故云官長統御萬國
 故言大制上能字育下獲不傷故言無割
 亦明聖人開不言之教此即散樸爲器也
 □眞仙之主爲官長也以道攝物物無不
 歸大制也慈能救物物得以全無割○成
 䟽散分布也器用也官君主也長師宗也
 既能反樸還淳歸於妙本次須從本降迹
 以救蒼生布此淳樸而爲化用故西昇經
[007-032b]
 云道遂散布分既而爲君以馭世爲師以
 導俗聖人即用斯樸散而爲馭導之方也
故大制不割
 御注聖人用道大制群生暄然似春蒙澤
 不謝動植咸遂曾不割傷○御䟽此明聖
 人用道也夫聖人德全大制群有法乾坤
 之施灑雨露之恩各暢其和不知其力令
 動植之物咸遂其生曾不割傷以爲己用
 故云大制不割○河上公曰聖人用之則
 以大道制御天下無所割傷治身則以大
[007-033a]
 道制情欲不傷精神也○成䟽至聖神力
 不可思議三界内外無不制伏主領弘普
 故稱大制而亭毒群品陶鑄生靈推功於
 物不爲宰主故云不割割宰斷也
道德眞經玄德纂䟽卷之七






[007-0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