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c0099 道德真經玄德纂疏--強思齊 (master)


[005-001a]
道德眞經玄德纂䟽卷之五   使五
   唐 玄 宗  御 註 并 䟽
   河上公 嚴君平 李榮 註 
   西 華 法 師 成玄 英䟽
   濛 陽 强 思 齊 纂
  太上下知章第十七太上章所以次/前者前章明至
  極妙本勸物起修故次此章顯應感/隨時從本降迹就此章中分爲二别
  第一明根性不同機悟差異/第二嘆至德潜運知若不知
  第一明根性不同機悟差異夫栗陸/爲君赫
  胥當代皆遵至道不事文華十二帝/之安時數萬年之流美上自爲主無
[005-001b]
  事無爲上下無知不相親事人如野/鹿君若標枝俗成大道之鄉物致華
  胥之野眞氣篤厚飲啄淳和率道性/之自然挺太樸之皆一其壽遠其心
  眞何以致之實/賴無爲之力也
太上下知有之
 節解謂上知泥丸下知丹田牡牝會絳宫
 閉心握固元氣流行耳聞神聲下知腹嗚
 行一御之即有鐘鼓之聲也○御註太上
 者淳古之君也下知者臣下知上有君尊
 之如天而無施教有爲之迹故人無德而
 稱焉○御䟽太上者淳古之君也謂爲太
[005-002a]
 上者尊之也言太上之君處無爲之事行
 不言之教臣下但知上有君尊之如天大
 而在上被四時生育之美不知何以稱其
 德故云下知有之○河上公曰太上謂太
 古無名號之君下知有之者下知上有君
 而不臣事質樸淳也若不知者没而無謚
 法者號之曰王○榮曰太上謂上德之君
 德既不德名亦難名但以大人在上寄言
 太上上懷道德於下無所須下皆自足於
 上無所奉君臣上下知有而已○成䟽太
[005-002b]
 上即是人天教主太上大道君也言道君
 在玉京之上金闕之中凝神遐想爲常應
 之處利根之人機性明敏深悟妙本凝神
 遐寂體絶形名從本降迹故有位號不執
 相貌殊致故言下知有之知有太上名號
 所由也
其次親之譽之
 御䟽太上之君没黄帝堯舜氏作施教行
 善仁及百姓故親之柔服致平功高天下
 故譽之親譽生前人之迹矯徇爲後代之
[005-003a]
 患故莊子曰吾語汝大亂之本必生堯舜
 之間其末存乎千載之後故爾○河上公
 曰其德可見恩惠可稱故親愛而譽之○
 嚴曰人樂爲主曰帝也○節解親之者謂
 魂譽之者謂魄○榮曰下德之君有爲迹
 起未能忘言上則親信於臣下下則稱譽
 於君上○成䟽曰中根之人機神稍闇不
 能忘言證理必須執相修學所以耽著經
 教親愛筌蹄依文生情共相譽讚也
其次畏之侮之
[005-003b]
 御註德又下衰君多弊政人不堪命則驅
 以刑罰故畏之懷情相欺明不能察故侮
 之也○御䟽黄帝堯舜氏没下及三王五
 霸浸以陵遲嚴刑峻制故畏之明不能察
 故侮之下議罪而求功上賞奸而生詐相
 蒙若此可爲寒心○河上公曰其次畏之
 設刑法以治之也侮之禁多令煩不可歸
 誠故欺侮之○嚴曰嗟之嘆之故謂之王
 ○榮曰不能因萬物之化任自然之性設
 刑法以威之故言畏令繁而下欺故言侮
[005-004a]
 此下古之化也○成䟽侮欺也下機之人
 性情愚鈍縱心逐境耽滯日深唯畏世上
 威刑不懼冥司考責所以欺侮聖言毁謗
 不信故德經云下士聞道大笑之也
信不足有不信
 御註畏之侮之者皆由君信不足故令下
 有不信之人也○御䟽此覆釋畏之侮之
 也百姓畏君之教令皆爲君信不足於下
 故令下有此不信之人耳○河上公曰信
 不足君信不足於下下則有巧詐之民也
[005-004b]
 有不信下則應之以不信而欺其君也○
 榮曰夫爲上也化之以道示之以信上能
 信下下亦信上若能信下下亦信於上○
 成䟽良由下機障重信根不足故疑毁聖
 文有不信之罪也
猶其貴言
 御註親之譽之者猶君有德教之言故貴
 其言也○御䟽此覆釋親之譽之也百姓
 所以親愛君之善仁稱譽君之功業者由
 君有德教之言故貴重君之言而稱譽之
[005-005a]
 耳○河上公曰說太上之君舉事猶貴重
 於言恐離道失自然也○榮曰此中古之
 時也未能忘言借言傳意更相親譽是以
 重言○成䟽世俗浮僞之言故不知至道
 眞實之教是以迷惑日乆罪障滋深也
   第二嘆至德潜被日用不知
功成事遂百姓謂我自然
 御注功成而不執事遂而無爲百姓日用
 而不知謂我自然而成遂則太上下知○
 御䟽此覆釋太上下知也夫淳樸不殘孰
[005-005b]
 爲犧樽道德公行親譽焉設故太上之代
 下忘帝力適令功成事遂百姓皆以爲自
 然合爾不知所以親譽仁施也○河上公
 曰功成事遂謂天下太平也百姓謂我自
 然百姓不知君上之德淳厚反以爲己自
 當然也○榮曰帝皇之道隆功成也無爲
 之風著事遂也前歷明三古言失道後德
 自淳至澆後重結之欲示絶仁棄義反澆
 還淳也道淺易睹德高難見今聖化既深
 神功莫測日用不知言自然也○成䟽亭
[005-006a]
 毒之功成生育之事遂而至德潜被成功
 弗居故百姓日用而不知皆謂我自然得
 如此不知須荷聖恩
   大道廢章第十八大道章所以次前/者前章正明從本
   降迹應隨機故次此章即明應迹既/興妙本斯隱就此章内義有三重第
   一明大道不行仁義方顯第二明以/智治物是矯詐之源第三辨忠孝之
   興因乎/爲亂
   第一明大道不行仁義方顯夫五帝/淳流三
   王澆競以結繩道廢干戈事興殷則/赤血剖心周則白旗梟首大道既廢
   天下崩離吴越以伐國亡軀之噲以/禪權絶命失道之義其在兹乎則知
[005-006b]
   聖治無爲玄風長扇芻狗萬物不親/其親陳一物之納惶弔百姓之塗炭
   樂云樂云鍾鼓何爲/禮云禮云彫喪若此
大道廢有仁義
 御註澆淳散樸大道不行曰仁與義小成
 遂作濡沫生於不足凋弊超於有爲然則
 聖人救伐之心未嘗有異而夷險之迹不
 得一耳○御䟽大道者代俗澆漓人人浮
 競玄晏之風斯泯穆清之化不存失夫至
 道無爲之事故云廢廢則有兼愛之仁裁
 非之義□𨇨於其間矣故莊子曰道隱於
[005-007a]
 小成謂仁義等各自其成不能大通故謂
 之小成也○河上公曰大道之時家有孝
 子國有忠臣則仁義不見大道廢而惡逆
 生乃有仁義不傳道也○榮曰夫重玄之
 境氣象不能移至虚之理空有未足議迎
 隨不得何始何終乎盛衰無變何興何廢
 乎純粹之日彼此不隔於親䟽靜泰之辰
 上下不彰於貴賤自然符會未待結繩蹈
 乎大方寧資書契時眞至一故言道興行
 偏愛之仁用裁非之義澆薄斯作不能行
[005-007b]
 道故言道廢時有澆淳道無興廢○成䟽
 即是太上之教廢也言大道之世五德不
 彰仁義既興淳樸斯廢故莊子云散道德
 以爲仁義聖人之罪也又云相喣以濕不
如相忘於江湖
  第二明以智治物是矯詐之源
智惠出有大僞
 御註用智惠者將立法也法出而奸生則
 有大偽矣并竊符璽可不信然○御䟽智
 慧出者謂後代之人役用智慧立法以檢
[005-008a]
 俗制典以詰奸恐其不信作符璽以信之
 恐其不平爲斗斛以量之而不仁之人兼
 盜符璽并竊斗斛則失智慧之作法適足
 侈大其詐僞故云有大僞矣○河上公曰
 智慧之君賤德而貴言賤質而貴文下則
 應之以爲大僞奸詐也○榮曰昏昏默默
 道之極也昩昩晦晦行之至也未能光而
 不耀去知與故飾智慧以驚愚競是非以
 先物是非迭起奸巧互生盜跖履之以爲
 道田成乘之而竊國斯大僞○成䟽智慧
[005-008b]
 聖智也上以聖智治物法令滋彰下則詐
 僞百端以避刑網還竊聖智以爲僞具智
 之害物備在莊文
  第三辨忠孝之興因乎爲亂
六親不和有孝慈
 御註父子夫婦兄弟六親也踈戚無倫不
 和也各親各子有孝慈也皆由失道故有
 偏名○御䟽六親者父子兄弟夫婦也大
 同之俗無自私之親及乎上下不和怨恩
 斯起則有扇枕温席人謂之孝入覆出顧
[005-009a]
 人謂之慈被孝慈之名有自矜之色殊不
 知大道之代天下爲家上承下綏自然之
 分視人猶己不獨親其親則天下之人皆
 可孝也人亦視之猶己不獨子其子則天
 下之人皆可慈也則孝慈之名復何所施
 乎○河上公曰六紀絶親戚不和乃有孝
 慈相牧養也○榮曰父子兄弟夫妻六親
 也彼此相混是非不作長短相形好惡斯
 起和以不和標稱孝因不孝立名也○成
 䟽六親謂父子兄弟夫妻也淳和之世偏
[005-009b]
 愛不彰六紀失序孝慈方著是以周德既
 衰澆競斯起致彼曾閔之孝顯其高行也
國家昏亂有忠臣
 御註太平之時上下皆足何異名乎昏亂
 之日見危致命有忠臣矣○御䟽忠者人
 臣之職分而云有忠臣者何乎由人主失
 御臣之道令佞士之獲進親君於昏使生
 禍亂則有見危致命蒙死難以匡社稷而
 獲忠臣之名若夫道化大行無爲清靜斯
 皇多士盡是蘷龍彝倫攸序無非作乂然
[005-010a]
 後忠孝之名息淳樸之道興則於忠臣乎
 何有此四者頽弊之極也焉得不返之於
 淳樸乎○河上公曰政令不行上下相怨
 邪僻爭權乃有忠臣匡救其君此言天下
 太平不知仁人盡無欲不知廉上下各自
 潔己不知貞大道之世仁義没孝慈滅猶
 日中盛眀衆星失光也○榮曰羲農之時
 未聞股肱之節桀紂之日始稱關比之賢
 故知夫旭日麗天星宿無以照其景時雨
 降矣浸灌無以著其功若君昏於上臣亂
[005-010b]
 於下有能内輔其君外靜於寇忠名顯矣
 成䟽萬乘之主以四海爲家故言國家但
 至治之時忠誠不見昏亂之世貞節斯彰
 是以龍逄名芳於夏桀比千譽美於商紂
   絶聖棄智章第十九絶聖章所以次/前者前章明大
   道既廢即聖智互興故次此章勸絶/聖智反歸至道今就此章中義分三
   别第一明棄絶聖智利益甚多以示/初學第二總嘆大乘非下機能悟第
   三略開要門/進示初學
   第一明棄絶聖智利益甚多以示初
   學夫懷道之君凝心内照則體方地/而生育法圓象而貞明絶代上之
[005-011a]
   聲塵恬寰中之妙旨去人間之智行/物外之心堯雲普覆於天維舜海横
   流於地紀然後物全于道事任乎眞/使巧僞絶於人倫忠孝歸於天性行
   三者而自足豈屬四而多/聞見素少思後爲明戒也
絶聖棄智民利百倍
 御註絶聖人言教之迹則化無爲棄凡夫
 智詐之用則人淳樸淳樸則巧偽不作無
 爲則矜徇不行人叶天和物無失性是有
 百倍之利○御䟽聖者有爲制作之聖智
 者凡俗矜徇之智制作之聖則有迹矜徇
 之智則非眞失眞是生巧偽逐迹坐令喪
[005-011b]
 本故皆絶棄之而全其淳樸天和既暢矜
 徇不行是人有百倍之利○河上公曰絶
 聖絶聖制作反初守元五帝畫象倉頡作
 書不如三皇結繩無文棄智棄智慧反無
 爲民利百倍農事修公無私○榮曰聖者
 凡情之所仰智者愚人之所求非智無以
 照機非聖何能宰物今言棄絶所未聞也
 夫聖人合道道本無名名生而物迷言聖
 不及於忘聖智出而僞超用智不及於忘
 智故須絶棄也然聖生則盜起智用則賊
[005-012a]
 來今言絶盜賊不起其利實多略言百倍
 也○成䟽絶有名之聖棄分别之智人皆
 反本爲利極多言百倍者舉其大數故莊
 子云魯酒薄邯鄲圍聖人生大盜起又田
 成子以聖智而竊齊國之類是也
絶仁棄義民復孝慈
 御註絶兼愛之仁棄裁非之義則人復於
 大孝慈矣○御䟽前章云大道廢有仁義
 此云絶仁棄義民復孝慈者明大道之代
 所謂玄同人無私親皆慈孝也故理至則
[005-012b]
 迹滅事當而名去今六紀廢絶則孝慈名
 彰若絶兼愛之仁棄裁非之義江湖無濡
 沫之迹慈孝有自然之素故民復於大孝
 慈矣○河上公曰絶仁棄義絶仁之恩惠
 也棄義之尚華言民復孝慈德化淳也○
 榮曰仁以愛物義以讓人雖曰立人之道
 實亦矯人之情今棄矯情之仁義歸天性
 之孝慈也○成䟽絶偏尚之仁棄執迷之
 義人皆率性無復矜矯孝出天理慈任自
 然反於淳古故言民復莊子云仁義者先
[005-013a]
 王之蘧廬已陳之芻狗又云削曾史之行
 天下皆仁
絶巧棄利盜賊無有
 御註人矜偏能之巧各有爭利之心故絶
 巧則人不爭棄利則人自足足則不爲盜
 賊矣○御䟽絶巧者絶雕琢非法淫過之
 巧棄利者棄徇財兼并乾没之利夫盜賊
 者生於羡欲不足今絶巧則人不爭棄利
 則人自足人各自足復誰爲盜賊故云無
 有○河上公曰絶巧詐僞亂眞棄利塞貪
[005-013b]
 路閉權門盜賊無有上化公正下無邪私
 ○榮曰攦工倕之指息機械之心絶巧也
 擲玉毁珠棄利也但盜賊之行規之以利
 棄寳無利寧有盜乎○成䟽絶異端之巧
 棄貪求之利物各守分故無濫竊莊云神
 農時巧人工倕之指天下皆巧也
   第二總嘆大乘非下機能悟
此三者以爲文不足故令有所屬
 御注此三者但令絶棄未示修行故以爲
 此文不足垂教更令有所屬著謂下文也
[005-014a]
 ○御䟽三者謂絶聖棄智一也絶仁棄義
 二也絶巧棄利三也於文不足以垂教更
 令有所屬著謂下文見素等是也○河上
 公曰此三者謂上三事所絶棄也以爲文
 不足文不足以教民故令有所屬當如下
 句○榮曰文教也屬繼也夫大人之設教
 也莫不修凡以成聖從愚以歸智去害之
 利今皆棄之於教不足未知學者何所措
 心是故繼以後文示令立行也○成䟽三
 者謂前三絶此文是頓教大乘上士所學
[005-014b]
 其理深遠不足以教下機也
   第三略開要門進示初學
故令有所屬
 成䟽屬謂屬著付屬也言下機之人未堪
 大教有所屬著方進學心所屬之文即下
 之四行也
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御註見眞素守淳樸少私邪寡貪欲也○
 御䟽欲求絶聖棄智則當見眞素欲求絶
 仁棄義則當抱質樸欲求絶巧棄利則當
[005-015a]
 少私邪寡貪欲三絶雖於文不足四行則
 修身有餘將欲禁邪於中心故必取資於
 内行爾○河上公曰見素抱樸見素者當
 抱素守眞不尚文飾也抱樸者當抱質樸
 以視下故可法則少私寡欲當知足也○
 榮曰樸本也萬境無染見素也守一不移
 抱樸也公而不黨少私也以性制情寡欲
 也○成䟽見素去華也抱樸歸實也少私
 公正也寡欲息貪也
   絶學無憂章第二十絶學章所以次/前者前章棄絶
[005-015b]
   聖智以明遣累故次此章遣於因果/爲因能生果所以次之就此一章分
   爲五别第一勸令絶學示美惡不殊/第二的指妄塵不可耽染第三泛列
   衆生耽染之狀第四對辯聖人之悟/以治凡鄙之迷第五獨顯聖人偏能
   用/道
   第一勸令絶學示美惡不殊夫上元/丹格之
   中秘境玄科之内眞言窅窅貯玉匱/之長存仙唱泠泠耀金書而迥發寳
   藴於焉嶷爾瑶笈所以長緘任秋水/而自流置春臺而不取絶有爲之學
   安分内之眞對善惡而雙忘兼唯阿/而兩絶豈修人事驅染代塵蔓滋於
   流俗之鄉低徊於鄭衛之/境大聖哀此故絶而去之
絶學無憂
[005-016a]
 御注絶有爲俗學則淳樸不散少私寡欲
 故無憂患也○御䟽絶學者絶有爲俗學
 也夫人之禀生必有眞素越分求學傷性
 則多若令都絶不爲是使物無修習今明
 乃絶有爲過分之學即莊子所謂俗學以
 求其復初者爾若分内之學因性之爲上
 士勤心行未爲不絶也故曰絶學無憂○
 河上公曰絶學不眞不合道文除浮華則
 無憂患○嚴曰俗學則尊辯責知群居黨
 議吉人得之以益凶人得之以損天地之
[005-016b]
 内吉人寡而凶人衆故學之爲利也淺而
 爲害也深夫凶人之爲學也猶虎之得於
 羽翼翱翔遊於四海擇肉而食聖人絶之
 天下休息不教而自化不令而自伏也○
 榮曰夫志無爲之道則學無所學混之以
 愚智則得失未聞懷忘之於進退則榮悴
 不驚抱自然之道寧有憂乎存有爲之業
 者學非爲己懸頭刺股所競者名映雪聚
 螢所爭者利懼榮名之不立驚厚利之未
 來以此存心憂患生矣○成䟽憂累患也
[005-017a]
 絶有相之學會無爲之理患累斯盡故無
 憂
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何若
 御註唯則恭應阿則慢應同出於口故云
 相去幾何而恭應則善慢應則惡喻俗學
 絶之則無憂不絶則生患只在心識迴照
 豈復相去遠也○御䟽唯應也禮曰先生
 召無諾唯而起阿慢應也漢書曰不誰何
 綰謂何問也此舉喻也唯之與阿同出於
 口唯恭則善阿慢則惡學之絶否在於心
[005-017b]
 而絶之則無憂不絶則生患同出於口故
 云相去幾何只在於心故云相去何若若
 能了學無學學相皆空於知忘知不生分
 别則唯阿齊致善惡兩忘○河上公曰唯
 之與阿相去幾何同爲應對而相去幾何
 疾時賤質而貴文善之與惡相去何若善
 者稱譽惡者諫諍能相去何如疾時惡直
 用佞耶○榮曰禮對爲唯野應曰阿稱心
 爲善乖意爲惡幾何言不遠也體道則百
 慮俱遣任眞則萬塗皆適實亦無逆無順
[005-018a]
 不美不惡然有爲强生分别偏私妄起愛
 憎不留心於道德之鄉唯責人以華薄之
 禮愜心謂之爲是不問賢與不賢潤己稱
 之曰能未論智與不智此則智此則智者
 翻闇於不智賢者到愚於不賢故曰相去
 幾何也亦言人性自然已定益之則憂失
 進智以殉美譽飾僞以爲惡事唯不同失
 均也故曰相生幾何也○成䟽唯之與阿
 相去幾何唯敬諾也阿慢應也禮記云先
 生召無諾幾何者非遠也言世人不達違
[005-018b]
 順妄生喜怒聞唯則善聞阿則嗔不知唯
 阿兩聲出乎一口相去非遠故言幾何善
 之與惡相去何若順意爲善違心名惡違
 順既空善惡安寄且唯阿出自一口善惡
 源乎一心而忘者知其不殊執者肝膽楚
 越然有爲之學迷執者多是非善惡之中
 喜怒唯阿之内適爲患累之本絶之所以
 無憂此兩對略舉執學須絶之狀也
   第二的指妄塵不可耽染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005-019a]
 御注凡人所畏者慢與惡善士所畏俗學
 與有爲也皆當絶之故不可不畏○御䟽
 人之所畏者畏慢與惡也夫慢則爲過惡
 則被嫌被嫌則人所棄薄爲過則物多尤
 怨以况有爲俗學增長是非若不畏而絶
 之是皆違分傷性故不可不畏而絶之也
 ○河上公曰人之所畏人謂道人所畏者
 畏不絶學爲之君也不可不畏近令色殺
 仁賢也○榮曰水火可畏不畏必遭燒溺
 豺狼可畏不畏終遇於損傷故知人行愛
[005-019b]
 憎而不已歸兹損敗貪名利而無息致此
 危亡今流俗滯之有溺之忘反莽莽欲岀
 無期○成䟽學人之所畏謂生死及諸塵
 也不可不畏必没溺也前絶學示善惡皆
 空恐滯斯文遂染塵境故發此句以戒之
   第三汎列衆生耽染之狀
荒兮其未央哉
 御註若不畏絶俗學則衆生正性荒廢其
 未有央止之時○御䟽荒荒廢也慢惡爲
 過俗學失眞是皆可畏故當棄絶若不絶
[005-020a]
 而棄之則正性荒廢其未有央止時詩曰
 夜未央言更漏尚多也此云其未央言俗
 學傷性無息止期故前途尚多云未央也
 ○河上公曰世俗人荒亂欲學爲進文未
 央止也○成䟽荒是眇莽歎其乆遠央是
 盡義嗟其未息言衆生染滯之心其日固
 乆執著情篤未有休時
衆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
 御注衆人俗學有爲熙熙逐境如臨享太
 牢春臺登望動生貪欲○御䟽熙熙者情
[005-020b]
 欲淫動之貌此明不畏絶俗學之人也夫
 俗學有爲動生情欲熙熙逐境役役終身
 如餒夫之臨享太牢恣貪滋味怡容之春
 臺登望動生愛著太牢牛羊豕也春臺所
 以爲愛著謂其卉木滋榮禽鳥鳴匹陽和
 陶然易淫蕩也故豳詩云春日遲遲採蘩
 祁祁女心傷悲迨及公子同歸○河上公
 曰衆人熙熙熙熙淫佚多情欲如享太牢
 如饑思太牢之具意無足時也如春登臺
 春陰陽交通萬物感動登臺觀之志意淫
[005-021a]
 佚○榮曰熙熙悦樂也大牢味也春臺色
 也言流俗衆人務學以規名聲縱情以昏
 色味悦之以目不知盲之有時適之以口
 不知爽之有日逐欲老而愈溢勞形困而
 不休仍自欣欣以爲悦樂也○成䟽言耽
 染者衆故云衆人即衆生之别稱也熙熙
 悦樂也享燕享也太牢牛羊豕也言衆生
 欣愛聲色情染極深如饑人享太牢之饌
 悦美色之甚又如春日登臺眺望林野暢
 適其心也
[005-021b]
   第四對辨聖人之悟以治凡鄙之迷
我獨泊兮其未兆若嬰兒之未孩
 御註我獨泊然安靜於情欲略無形如彼
 嬰兒未能孩孺也○御䟽我者老君自稱
 言我畏絶俗學學道含和獨能泊然安靜
 於彼代間有爲之事情欲等法略無形兆
 如彼嬰兒未孩笑無分别也孩者别人之
 意莊子曰不至于孩而始誰○河上公曰
 我獨泊兮其未兆我獨泊然安靜未有情
 欲之形兆也如嬰兒之未孩如小兒未能
[005-022a]
 答偶人時○榮曰聖人言衆人馳騖於有
 爲之境爲聲色之所動我澹泊於無爲之
 端香味不能惑猶如赤子未識牝牡之合
 不知淫佚之情心無所在豈定有歸也○
 成䟽我魄未兆我老君自稱也魄寂也兆
 狀言聖人雖處俗塵而心知寂魄不爲前
 境之所牽故都無攀縁之萌狀也若嬰兒
 未孩魁無所歸嬰兒赤子也孩笑也魁寬
 大也歸住著也言聖人動不乖寂處染不
 染如彼嬰兒未能孩笑之時心形俱凈又
[005-022b]
 智慧魁弘器量宏博譬彼虚舟而無住上
 也
乘乘兮若無所歸
 御註至人無心運動隨物無所取與若行
 者之無所歸乘乘運動貌○御䟽乘乘運
 動之貌也衆人動生耽著常有執求故若
 有所歸往我本無心泊然安靜乘流則逝
 值坎而止若彼行道之人無所歸趣不汲
 汲也○河上公曰我乘乘如窮鄙無所歸
 就
[005-023a]
衆人皆有餘
 御註耽嗜塵務矜誇巧智自爲有餘以示
 光大○御䟽衆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衆
 人俗學耽著矜誇巧智是法皆執自爲有
 餘我獨損之未常凝滯心無愛染故若遺
 忘○河上公曰衆人餘財以爲奢餘智以
 爲詐○榮曰衆人皆有餘我獨若遺俗人
 於清虚而不足在昏濁而有餘積財貨以
 爲外累肆情欲以增内垢聖人塵埃無染
 俗事都捐故曰若遺也○成䟽衆人皆有
[005-023b]
 餘我獨若遺衆人滯有故耽染有餘聖智
 體空獨遺棄不取
而我獨若遺
 御註常若不足似有所遺忘○河上公曰
 我獨如遺棄似於不足也
我愚人之心也哉純純兮
 御注我豈愚人之心遺忘若此哉但我心
 純純故若遺爾○御䟽言我於諸法中體
 了無著故若遺忘豈則如愚人之心也哉
 但我心純純質樸無愛欲故曰若遺爾○
[005-024a]
 河上公曰我愚人之心也哉不與俗人相
 隨守一不移如愚人之心也純純兮無所
 分别○榮曰俗人愚也自以爲智或於情
 欲穢亂日深以至聖人大智若愚形神虚
 靜純白日以生也○成䟽純不雜也聖智
 虚白純粹精專如彼愚人心無分别
俗人昭昭
 御註矜巧智也○御䟽俗人昭昭我獨若
 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昭昭者自矜衒巧
 智也若昏者如昏昧無所分別也察察者
[005-024b]
 施教法以繩下也悶悶者寛大之意也所
 以昭昭矜衒察察施教者皆由不絶俗學
 與有爲故聖人畏絶若昏默也○河上公
 曰明且達也○榮曰不知强言知内明於
 心外曜於物自言了了故曰昭昭○成䟽
 俗人昭昭我獨若昏流俗之人心靈闇昧
 昭然分别自眩其能聖智虚通明如日月
 而韜光匿耀故若昏
我獨若昏
 御註自韜晦也○河上公曰如暗昧也
[005-025a]
 榮曰知如不知如將闇也
俗人察察
 御註立法制也○河上公曰急且疾立法
 制也○榮曰鋭情於是非之境專心於得
 失之路也○成䟽俗人察察我獨悶悶察
 察機速是分别之心悶悶寬緩是無分别
 之智但俗心滯有司察是非妄生迫遽聖
 智空無體知虚幻恒自閑靜
我獨悶悶
 御註唯寬大也○河上公曰悶悶無所割
[005-025b]
 截也○榮曰遺心識自無分别忘好惡故
 曰悶悶也
忽若晦寂兮似無所止
 御註容貌忽然若昏晦而寂兮絶於俗學
 似無所止着○御䟽絶學行人忽忽無心
 常若昏昧而心寂兮曾不愛染於法無住
 故似無止著爾○河上公曰忽若晦我獨
 忽忽江海之流莫知其所窮極寂兮似無
 所止我獨漂漂若飛揚無所止也志意在
 神域○榮曰德宇恢恢心臺澹澹猶如大
[005-026a]
 海風動波隨漂泊東西終無定止○成䟽
 晦闇也止住也聖智實明而忽忽如闇欲
 顯光而不曜故發此言雖復同塵而恒自
 凝寂又不住此寂故無所止也
衆人皆有以
 御註衆人於代間皆有所以逐境俗學之
 意○御䟽凡俗之人不畏俗學常有所以
 耽滯逐境未曾休息我於代間獨分别有
 鄙陋頑者無分别也鄙者陋不足也而心
 實了悟故云似爾自衆人熙熙已下皆對
[005-026b]
 明也○河上公曰以爲也○榮曰用有爲
 也○成䟽衆人皆有以我獨頑似鄙衆人
 滯於欲境未嘗休息雖復取捨不同同有
 所以聖人妙體虚假曾無分别既不見是
 亦不見非類彼頑愚若兹鄙陋
   第五獨顯聖人偏能用道
我獨頑似鄙
 御註頑若無分别鄙者陋不足而心實了
 悟外若不足故云似爾也○河上公曰我
 獨頑似鄙獨無爲似鄙以若不逮○榮曰
[005-027a]
 若愚人之無知同賤者之不飾
我獨異於人
 御註人有情欲我無愛染人與道反我與
 道同也○御䟽我獨異於人而貴求食於
 母此兩句結成也我獨異於人者異於不
 絶學之凡人也諸法與凡人異凡人愛染
 有爲我獨遺忘情欲人於諸法分别我獨
 等無是非故云異於人○河上公曰我獨
 與人異○榮曰我欲異於人而貴食母食
 用也母道也人皆得意未假以言物既失
[005-027b]
 理聖人設教自春臺已下并是衆生有爲
 之病聖人隨病救之皆用無爲之藥救有
 爲之病藥無所不同故言異也凡夫滯俗
 聖人用道故言求食於母也○成䟽獨異
 於人而貴食母食用也母道也人皆照察
 而分别我獨忽晦而忘懷分别故愛染於
 聲色忘懷故貴用於眞道所以爲異
而貴求食於母
 御註求食於母者貴如嬰兒無營欲爾故
 上文云如嬰兒之未孩下經云含德之厚
[005-028a]
 比於赤子如此所以獨異於人也先無求
 於兩字今所加也且聖人說經本無避諱
 今代爲教則有嫌疑暢理故義不可移臨
 文則須穩便便今存古是所庶幾又司馬
 遷云老君五千餘言則明理謂而息言不
 必以五千爲定略也○御䟽老君戒人守
 樸全和少私寡欲絶視聽之耽著杜聲名
 之奔競令如嬰兒但求食於母爾故云而
 貴求食於母○河上公曰食用也母道也
 我獨用道也
[005-028b]
道德眞經玄德纂䟽卷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