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c0092 道德真經集解(二)--董思靖 (master)


[004-001a]
道德眞經集解卷之四短八
    後學董思靖集解
治人事天莫若嗇
 嗇音色乃嗇省精神而有歛藏貞固之意
 學者乆於其道則心廣氣充而有以達乎
 天德之全所謂至誠爲能盡己之性而後
 能盡人之性乃至與天地參矣蓋天人一
 理了無間然孟氏云存心養性所以事天
 是也
夫惟嗇是以早復早復謂之重積德
[004-001b]
 重去聲再也○文公曰早復者言能嗇則
 不遠而復重積德者言先已有所積復養
 以嗇是又加積之也如修養者早覺未損
 失而便嗇之也
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
 惟德可以勝物故已私盡克則其分量不
 可窮極矣
莫知其極可以有國
 德量如此則可以兼容天下矣
有國之母可以長乆
[004-002a]
 民之附德猶子慕母蓋國之本在身身有
 其道則可長乆若以身爲國則母即雌一
 之根柢而性命之常雖生死不能變故曰
長乆
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乆視之道
 柢丁計切○御註曰與天地爲常故能長
 生與日月參光故能乆視○文定曰以嗇
 治人則可以有國以嗇事天則深根固柢
 古之聖人保其性命之常不以外耗内則
 根深柢固而不可拔雖長生乆視可也蓋
[004-002b]
 治人事天雖有内外之異而莫若嗇則一
 也○程伊川曰修養之所以引年國祚之
 所以祈天永命常人之至於聖賢皆工夫
 到這裏則有此應矣
   右五十九章河上名守道此章明用/嗇之道治人則國祚延
   事天則/壽長乆
治大國若烹小鮮
 烹普庚切煮也鮮音仙魚也謂不可撓也
以道莅天下者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
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民夫兩
[004-003a]
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莅力至切臨也所感之機莫不由我是以
 聖人無爲而人各安其自然外無所求内
 無所畏則陰陽和而萬物理故鬼亦無所
 用其神非其鬼之不神其神不傷乎人非
 神不傷人以其聖人不傷於民所以鬼神
 莫不感其德化惟兩者交悦衆德交歸乃
 爲至德之治矣列子之論聖治至於物無
 疵癘鬼無靈響亦此意也○文公曰若是
 王道修明則此等不正之氣都消鑠了
[004-003b]
   右六十章河上名居位此章/明用道則德交歸
大國者下流
 如江海必處衆流之下也○文定曰天下
 之歸大國猶衆水之趨下流也
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爲
下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
國則取大國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牝婢忍切釋畜母也牡音某畜父也大國
 以下及或下以取之下音暇自上而下也
 小國以下及或下而取之下如字上聲本
[004-004a]
 在物下也交謂交會而歸聚也牝者雌靜
 柔下之德牡者雄動彊高之屬靜以攝動
 柔之勝彊事物皆然則靜而下乃常勝之
 道故爲衆之所歸即守雌爲天下谿之義
 也以取者大國能下則終取小國而兼有
 之而取者小國能下則爲大國所取悦而
 容受之終則大國之民且樂歸之如西伯
 善養老而盍歸乎來之類○葉夢得曰取
 之爲言得其所欲之謂也○黄曰大國下
 小國湯事葛也小國下大國句踐事吴也
[004-004b]
大國不過欲兼畜人小國不過欲入事人兩
者各得其所欲故大者宜爲下
 其所以爲下者不過欲畜人事人耳初非
 計利而後然也故欲兩者各遂其理事之
 所安則大者宜能下使小者自歸之矣易
 於大有之後必繼之以謙者乃所以全其
 大也
   右六十一章河上名謙德此章明以/德下人人交歸之清源
   子曰身則國之象也身之虚而萬物/至心之無而和氣歸所謂守雌抱一
   則是陽下煉陰化爲純陽/乃無爲之妙也此亦一義
[004-005a]
道者萬物之奥
 奥於到切釋文云室之西南隅曰奥謂深
 邃如堂奥也蓋道體混然其大無外萬物
 莫不藴於其中而資給焉其小無内亦莫
 不皆在萬物之中而不可見故西昇經云
 道深甚奥虚無之淵
善人之寳不善人之所保
 人雖不善然亦莫不賴於道以有生故是
 所保也○温公曰善人守而用之不善人
 亦依於有道以自安
[004-005b]
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於人人之不善何
棄之有
 行去聲蓋人莫不有是性雖下愚不能無
 道心則道豈遠人哉故至美之言市人所
 可共知至尊之行人人皆所與能苟或有
 人朝爲不義使夕聞大道則妄盡性復雖
 欲指其不善不可得也是又安可棄哉惟
 善救之而已此不善人之所保也
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
坐進此道
[004-006a]
 先悉薦切拱璧合拱之璧美玉之大者駟
 馬者四馬爲乘共駕一車也古者朝聘有
 贄幣之禮謂將進駟馬則以拱璧爲先導
 也雖天子三公以勢爲貴拱璧駟馬以物
 爲貴亦不若安然坐進此道之爲貴也道
 乃人之所固有則良貴也而三公拱璧是
 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人當致勉於性分
 之所固有而於外物之儻來者何足貴哉
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可
以免邪故爲天下貴
[004-006b]
 問所以貴此道之意蓋謂不求於外而求
 之在我則是求而有益於得也夫有志於
 道則無惡矣惟不假他求而自得故出乎
 禍福之外又爲有人災之所能及乎此所
 以爲天下貴或曰求以得則善人之寳有
 罪可以免則不善人之所保也
   右六十二章河上名爲道此章言/道爲天下之至貴也
爲無爲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
 夫涉於形則有大小係乎數則有多少大
 小之辨多少之分此怨之所由起也惟道
[004-007a]
 非形數而上聖與之爲一爲出於無爲事
 出於無事而味乎無味故含大虚於方寸
 而不以纖芥私欲自累會萬有於一眞而
 不爲高下外境所遷是以物各付物事各
 付事而大小多少一以視之則愛惡妄除
 聖凡情盡亦奚怨之可報哉惟德以容之
 而已且使夫人之意也消譬如天地之無
 不覆載而化育之也然此則在常人之所
 最難惟切問近思漸而修之則亦可到其
 地矣下文乃修以求至之方也
[004-007b]
圖難於其易爲大於其細天下之難事必作
於易天下之大事必作於細
 夫道之在於起居食息之間而不遺可謂
 易矣及其至也惟聖人爲獨能可謂難矣
 當思慮未發之中而漠然無朕可謂細矣
 而其充周也雖天地莫能窮其量可謂大
 矣故漸修而無一行之不謹及其德成則
 與聖人而同能謹微而無一毫之不盡至
 全乎道體則與天地而同量惟能愼於其
 始而毋忽於其終則難者可以成大者可
[004-008a]
 以全矣若以怨言之則人之怨亦莫不由
 小以成大及乎怨愈深而忘愈難茍能於
 起處照徹根原則當下寂然矣
是以聖人終不爲大故能成其大
 學者固當弘毅以立其志然最不可先存
 爲大之心苟存是心則必有躐等自矜之
 患適所以障道是不能爲乎無爲事乎無
 事味乎無味矣惟聖人爲能無我故其心
 常小所以能成其大
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004-008b]
 惟其粗而不精故言之不訒而行必不符
 忽易之心生其於道必難至矣
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聖人生知安行固不待勉而後能然豈忽
 之乎哉蓋德量平等齊小大一多少無所
 不謹無所不難故終無難濟之事也此又
 致勉乎學者不可有一毫忽易之心則爲
 之勇守之固愼終如始故亦無難矣
   右六十三章河上名恩始此章明/聖人得道之大全也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004-009a]
爲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
 脆此芮切脆嫩易斷貌謂嗜欲未堅也泮
 冰釋貌此亦承上章之意謂存之於未萌
 之時則渾乎自然矣故曰易持易謀察之
 於始萌之際則不遠而復矣故曰易泮易
 散未有乃無思無爲之時也未亂乃方行
 而未汨之時也爲之治之於此時則無所
 用力而功成矣然理由頓悟乘悟頓消行
 非頓成漸修乃至故下文則養德之事也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
[004-009b]
里之行始於足下
 此設諭之辭也謂當志立乎事物之表而
 敬行乎事物之内致知力行趨實務本不
 遺於細微不忽於卑近修以縝密養以悠
 乆則庶乎小者可以大下者可以高而遠
 者可以到矣然於此苟有一毫謀利計功
 之心先入則於道反爲無補故下又歷陳
 之也
爲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無爲故無敗無執
故無失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愼終如
[004-010a]
始則無敗事矣
 幾平聲蓋天理精微智力之私無與焉故
 用意者有爲少懈者敗事惟守之以自然
 則眞積力乆而德自成矣
是以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
衆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爲
 夫道無欲也所謂欲者求其在我而已不
 欲外物之爲貴也無爲眞學也不以博溺
 心之爲學也但反其衆人情欲之過以復
 其初耳蓋此道初非外求而聖人亦不能
[004-010b]
 爲物作則也且夫萬物莫不有箇自然之
 道聖人惟順其性命之理而立教以左右
 之使適乎中而已不敢别有益生助長之
 爲也
   右六十四章河上名守微此章贊聖/人無爲之學以怯有爲
   有執/之失
古之善爲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蓋不先天以開
 人反朴之謂愚
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
[004-011a]
以智治國國之福知此兩者亦楷式
 兩者謂用智與不用智也知乎此亦可以
 爲楷模法式矣
能知楷式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
矣然後乃至大順
 人能知此其德可謂玄矣雖以小智近情
 察之若相反然然反於物乃順於道則其
 爲順也大矣
   右六十五章河上名淳德此章明用/智啓姦之惑示玄德大
   順之規此老子逆知世變/之必至其有憂患之心乎
[004-011b]
江海所以能爲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
爲百谷王是以聖人欲上人以其言下之欲
先人以其身後之是以處上而人不重處前
而人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
故天下莫與之爭
 善下言下之下音暇樂音洛○御註曰屯
 初九曰以貴下賤大得民也蓋得其心也
 處上而人不重則戴之也懽處前而人不
 害則利之者衆若是則無思不服故不厭
 也○聖人隨時趨變以道豈計利哉亦德
[004-012a]
 之謙而已矣德下之則形上矣德後之則
 形先矣楊雄曰自下者人高之自後者人
 先之故天下樂推戴而無厭斁之心此天
 道不爭之德也
   右六十六章河上名後己此章/明善下不爭之德
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惟大故似不肖
若肖乆矣其細也夫
 夫音扶若有所肖似則亦同於一物何足
 以爲大○西塘鄭俠曰道大而物小人之
 營營而卒乎小者累於物也元者善之長
[004-012b]
 而至於大之謂也至而不知其爲大則同
 乎道而與世俗不相似故天下皆謂我道
 大似不肖
我有三寳寳而持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
敢爲天下先夫慈故能勇
 仁者必有勇也
儉故能廣
 守約而施博也
不敢爲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長上聲後其身而身先故卒爲有物之長
[004-013a]
 乾之出庶物亦必曰見羣龍無首吉是三
 寳皆與世俗不肖似乃所以爲大也
今捨其慈且勇捨其儉且廣捨其後且先死

 捨其本而徇其末則易以窮故剛彊夸大
 好進者皆死之徒也
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

 夫慈者生道之所以流行乃仁之用也故
 爲三寳之首稱以慈御物物亦愛之如慕
[004-013b]
 父母雖爲之效死不辭是以戰則勝守則
 固故曰仁者無敵於天下也苟或人有所
 不及天亦將以慈而救衛之蓋出乎爾反
 乎爾而天道好還常與善人故也○文簡
 曰去邠而岐周以興是其救也
   右六十七章河上名三寳此章明/道體至大而用以慈
善爲士者不武
 不尚力也
善戰者不怒
 不得已而戰非出於人欲之私
[004-014a]
善勝敵者不爭
 惟無爭之之心故能勝彼之爭貪先動者
 必敗
善用人者爲之下
 德之謙下則人樂與吾爲用蓋心誠而願
 服其勞也
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
之極
 惟其不爭而爲下則去智與故循天之理
 乃與天同德○温公曰德與天合自生民
[004-014b]
 以來無以加也
   右六十八章河上名配天此章標/四善以表合天之德
用兵有言吾不敢爲主而爲客不敢進寸而
退尺是謂行無行攘無臂仍無敵執無兵
 行上如字下户剛切○文定曰造事曰主
 應敵曰客進者有意於爭退者無意於爭
 惟無意於爭則雖用兵與不用均也故難
 進而易退雖在軍旅之間如無行陣之可
 行無臂可攘無敵可因無兵可執而亦安
 有用兵之咎哉
[004-015a]
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則幾喪吾寳故抗兵相
加哀者勝矣
 幾平聲喪去聲失也抗舉也○文定曰旣
 以慈爲寳故輕敵則輕戰輕戰則殺人是
 喪其所慈矣兩敵舉兵相加而吾出於不
 得已則有哀愍殺傷之心哀心見而天人
 助之雖欲不勝不可得矣
   右六十九章河上名玄用此章假用/兵以明道而貴在於守
   慈也或云若以人身言之則邪念多/於敵國利欲勝於鋒銛蓋亦寡欲以
   至於無欲以/全其所寳乎
[004-015b]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性本固有人所同然指此示人宜若無難
 知難行之事然天理渾然茍差之一毫則
 謬以千里以其非計度之所能明故用意
 者過之忘懷者不及所以莫能知以其非
 步驟之所能至故邀近功者好捷徑力不
 足者廢半塗所以莫能行
言有宗事有君
 言者道之詮事者道之迹不言之教事於
 無事乃其宗與君乎此沉言滯迹者之所
[004-016a]
 以莫能知莫能行也
夫惟無知是以不吾知也
 文定曰古之聖人無思無爲而有漠然不
 自知者存焉此則思慮之所不及是以終
 莫吾知也
知我者希則我貴矣
 温公曰道大故知之者鮮
是以聖人被褐懷玉
 御註曰聖人藏于天而不自衒鬻○清源
 子曰被褐則和光同塵懷玉則抱道藴德
[004-016b]
 文簡曰褐者日用之不可無舉世之所共
 也玉者至貴之貨我所獨有也知我者希
 固足以見吾道之上矣而聖人不以自異
 也故其聖而不可知之妙亦何嘗不顯諸
 日用共由之間蓋以期乎人之皆能也此
 孔子所謂吾無隱乎爾者也
   右七十章河上名知難此章明道至/易知易行而忽之則至難
知不知上矣不知知病矣
 惟其眞知則與道爲一故不滯於知此德
 之上也若夫不到眞知之地而自己謂之
[004-017a]
 知則必以文滅質以博溺心欲彊知之乃
 德之病也
夫惟病病是以不病聖人之不病以其病病
是以不病
 夫惟知其病之爲病是以不落於病也聖
 人則生而知之本自不病不待病其病然
 後至不病之地所謂以其病病者乃以其
 病病之藥示乎學者使之病其彊知之病
 而了悟眞知以遣其病則藥病齊祛能所
 俱泯始知從來元自不病則與聖人同矣
[004-017b]
   右七十一章河上名知病此章謂眞/知則契理執迷則成病
民不畏威則大威至矣
 夫人自有至大至剛者充塞乎天地實高
 明光大赫然物莫能加此所謂大威也惟
 人梏於形器之私溺於衆妄之迷畏生死
 憚得喪於是萬物之威雜然乘之故終身
 惴慄有是大威而不自知也苟誠知之一
 生死齊得喪勇往直前力行不顧則此大
 威燁然見前矣
無狹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惟不厭是以不
[004-018a]

 狹胡夾切隘也厭於艶切棄也無當作毋
 居者性之地居天下之廣居則與太虚同
 其體矣生者氣之聚含太一之至精則與
 造化同其用矣惟曲士不可以語道茍不
 溺於小術而實諸所無以自狹其居則必
 棄有著無而蔽於斷滅以厭其所生矣是
 以告之以無狹無厭使學者知夫性者氣
 之帥而其大無量當擴而充之以全其大
 生者道之寓而其用不窮當葆而養之以
[004-018b]
 致其用則養氣全生盡性至命而不生厭
 慕之心所以體無非彊無而無非頑也長
 生非貪生而生非礙也夫如是則生與道
 居而道亦未嘗厭棄於人矣
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
取此
 見賢遍切顯也去上聲自知則返照無畏
 而不狹其居自愛則絶外嗜欲而不厭其
 生惟自知自愛所以居之安也而不自見
 以矜能不自貴以賤物故無知之之見忘
[004-019a]
 愛之之心也○文定曰雖自知之而不自
 見以示人雖自愛之而不自貴以眩人蓋
 恐人之有厭有慕也此心未忘則猶有畏
 也畏去而後大威至矣是以去彼自見自
 貴者而取此自知自愛者然聖人動靜皆
 天理無去取此開教引凡之說也
   右七十二章河上名愛己此章/祛妄惑以全眞也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
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是以聖人猶難之
 惡去聲剛彊者死之徒勇於此則殺也害
[004-019b]
 也柔弱者生之理勇於此則活也利也此
 乃必然之定理也或有時而返常故云或
 利或害然彊梁者殺之徒實爲天之所惡
 也今偶然而未受其禍孰能知其故哉是
 以聖人猶難之列子曰迎天意揣利害不
 如其已是也雖然要其終而盡其變則未
 始少失故下文歷陳之○温公曰聖人於
 天道亦不敢易言之
天之道不爭而善勝
 温公曰任物自然而物莫能違
[004-020a]
不言而善應
 天何言哉四時行焉其於福善禍淫之應
 信不差矣
不召而自來
 神之格思本無向背如暑往則寒來夫豈
 待召而後至哉
坦然而善謀
 御註曰德行常易以知險
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蓋要終盡變然後知其雖廣大而微細不
[004-020b]
 遺也失或作漏
   右七十三章河上名任爲此章告人/當勇於道不當勇於力
   繼明天道之自然而末又戒以/天網之不漏使人信之無疑也
民常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
而爲奇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
 文定曰政煩刑重則民無所措其手足故
 常不畏死雖以死懼之無益也苟民安於
 政則常樂生畏死或有詭異亂羣者吾然
 後執而殺之孰敢不服哉
常有司殺者殺而代司殺者殺是代大匠斲
[004-021a]
夫代大匠斲希有不傷其手矣
 文定曰司殺者天也理也方世之治而詭
 奇亂羣之人恣行於其間則天之所棄也
 因而殺之則是天殺之非我也否則是代
 司殺者殺矣夫代大匠斲則傷其手代司
 殺者殺則及其身矣○程伊川謂德未成
 而先以功業爲事者有類乎是
   右七十四章河上名制惑此章謂君/無爲則民知自勸之方
   ○右史張耒曰夫物不患無殺之者/萬物泯泯必歸於滅盡而後止則常
   有司殺者殺矣竊司殺之常理而移/之以行其畏非徒不足以懼物而亦
[004-021b]
   有所不及者然則操政刑死生之/柄驅一世之民使從之殆非也
民之飢以其上食税之多也是以飢民之難
治以其上之有爲也是以難治
 御註曰賦重則民不足政煩則姦僞滋起
人之輕死以其生生之厚也是以輕死
 御註曰矜生太厚則欲利甚勤放僻邪侈
 無不爲矣○文定曰上以利欲先民民亦
 爭厚其生雖死而求利不厭
惟無以生爲者是賢於貴生也
 温公曰外其身而身存也
[004-022a]
   右七十五章河上名貪損此章戒有/爲之弊惟忘其生則可
   以全生也王弼註謂/此章疑非老子所作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彊草木之生也柔
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彊者死之徒柔弱者生
之徒
 文定曰冲氣在焉則體無堅彊之病至理
 存焉則事無堅彊之累矣
是以兵彊則不勝木彊則共故堅彊居下柔
弱處上
 共如字謂人共伐之也列子云兵彊則滅
[004-022b]
 木彊則折是矣夫物之精者常在上而粗
 者常在下其精必柔其粗必彊理勢然也
 而天下亦未有剛彊而能居人上者莊子
 曰以懦弱謙下爲表是○也達眞子曰善
 勝敵者不爭皆意不在於彊也木之彊大
 則人必共伐之兵以柔弱致其勝木以柔
 弱致其存是以堅彊可居其下而柔弱可
 處其上也人之立性固不異此
   右七十六章河上名戒彊此章言用/柔弱可以保冲和之氣
天之道其猶張弓乎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
[004-023a]
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補不
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天道無私常適乎中故滿招損謙受益時
 乃天道○葉夢得曰張弓者挽之而後發
 是亦歛之於己而後施之於物者也以平
 正爲主調和爲常故與天道同此其高下
 抑揚有餘不足無不中其節者其取之不
 在外也蓋出於自然故無私而均人則反
 是而不求於内是以每損人之不足以奉
 己之有餘蓋出於使然故多私而不均○
[004-023b]
 開元註引損上益下爲益損下益上爲損
 二一卦之義亦明
孰能損有餘而奉不足於天下者其惟道乎
是以聖人爲而不恃功成不居其不欲見賢

 惟有道者爲能爲天之所爲亦不恃其爲
 不居其功若使爲而恃功而居則賢見於
 世矣賢見於世則是以有餘自奉也
   右七十七章河上名天道此章明道/之用中正而無私惟觀
   天之道知之而聖/人則與之同也
[004-024a]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彊莫之能勝以其
無以易之也
 以其善下柔弱之性不易故不失己而能
 勝物
柔之勝剛弱之勝彊天下莫不知而莫之能

 觀水可喻則事近而理明豈難知哉惟信
 道不篤所以莫能行
是以聖人言受國之垢是爲社稷主受國之
不祥是爲天下王
[004-024b]
 温公曰含垢納汙乃能成其大
正言若反
 正言合道若反於俗蓋反於小智之近情
 乃合於大道之至正
   右七十八章河上名任信此章言柔/弱能容則爲物所歸也
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爲善
 夫怨生於妄覺妄即眞怨亦何有今不治
 其本而欲和其末則外雖和而内未忘是
 有餘怨也豈足爲善哉若徹見根本則眞
 忘寂然矣
[004-025a]
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
 夫契有左右所以爲信而息爭聖人與人
 均有是性人惟執妄馳騁於爭奪之場故
 惑於大怨而迷其本曾不知眞性之無妄
 也是以聖人惟抱此本然之正性雖不求
 悟於人而人感其化及乎妄盡怨釋亦莫
 不廓然自得以還其固有之善而合於正
 矣亦如右契之合左豈待責之乎哉左契
 者猶言性之先覺也○清源子曰古者結
 繩而治破木以爲契君執其左臣執其右
[004-025b]
 契來則合所以取信
故有德司契無德司徹
 有德者不言而信乃無爲而民自化猶執
 契也徹者通也彼無德者乃欲人人而通
 之故汲汲於和怨也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清源子曰契之無私亦猶是也惟合者得
 之○黄曰然爲善者非特無求於人亦無
 求於天惟任其自至而已
  右七十九章河上名任契此章明息妄/在於復性皆無爲之治也
[004-026a]
   治/也
小國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也
 人稀務簡君無事於尚賢而民各安其性
 分之天使有材器堪爲什夫伯夫之長者
 亦不求用於世矣蓋當文勝欲弊之時人
 好自用而夸大於外故舉此以諭太古之
 治而勸之以務内之學也
使民重死而不遠徙
 遂性無求故安土而不遷
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
[004-026b]
民復結繩而用之
 不競利不紛爭故復結繩可也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樂其業
 内足而外無所慕也惟樂於内則無入而
 不自得故雖疏惡隘陋亦自以爲甘美安
 樂蓋其樂以道不以物也
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而不相
往來
 望音亡與冠蓋相望義同惟無欲無求故
 如此
[004-027a]
   右八十章河上名獨立此章明/安性分則無所企求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信則爲實而合道故不必美美則爲觀以
 悦人故未必信
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文定曰以善爲主則不求辯以辯爲主則
 未必善也
知者不博
 一以貫之何事於博
博者不知
[004-027b]
 
 溺於博者未必知道
聖人無積旣以爲人己愈有旣以與人己愈

 爲于僞切助也聖人當體即一一亦不立
 何積之有蓋無藏於中無交於物泊然純
 素無私而已故施其德以爲人而我未嘗
 費推其道以與人而一無盡也○曹曰體
 虚而善應
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爲而不爭
 文定曰勢可以利人則可以害人矣力足
[004-028a]
 以爲之則足以爭之矣能利能害而未嘗
 害能爲能爭而未嘗爭此聖人與天爲徒
 所以大過人而爲萬物宗者也
   右八十一章河上名顯質自三十八/章至此凡四十四章爲
   下篇此經二篇通明道德之㫖首立/可道可名爲設教之宗元次標上德
   下德述因時之澆樸此章寄信美以/彰言教論善辯以戒修行述知博以
   示迷悟陳無積以教亡遺假有多以/暢法性合天道以論聖人欲使學者
   造精微於理性之中忘筌蹄於言象/之表故能悟教而忘教以是終焉此
   蓋叙述者/之大㫖也
道德眞經集解卷之四
[004-028b]











[004-029a]
 六爻重而大易之全體微三傳作而春秋
 之初意泯河上公分章定句而老子混成
 之道散夫道不可言聖人欲發人之覆使
 知天地之大全無言而不可得也是經詣
 道之大途學者即此而求自知歸矣迨河
 上公諸人參錯己見註脚紛然或者始有
 多歧亡羊之嘆圭山之集註豈非欲覺冥
 途於晦蝕之中方執塗人之見而問吾故
 廬者耶使其由是而之可直參老子混成
 之㫖矣余嘉其用志勤立言正而贊一註
[004-029b]
 脚云寳祐丁丑蒲節天台謝□跋
 昔孔子無常師故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
 徒皆嘗問焉然觀其語南宫敬叔獨以禮
 樂之原道德之歸屬之老聃則聃豈萇弘
 而下所可比耶其所以責原壤者以學老
 氏而差於老氏固無貶也雖然孔子以實
 有爲理老子以虚無爲道孔子以太極兩
 儀四象八卦爲生生之本老子謂道生一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其數亦異孔子欲
 人知道之無物不有無處不在無時不然
[004-030a]
 老子欲人求是道於天地萬物之始蓋道
 一也而隨人所指有不同數一也在人所
 用有不同其不同者固不可以强同也至
 其見素抱朴少私寡欲以治心載營魄抱
 一綿綿若存以治身以重爲輕根以靜爲
 動根不矜不伐不爭以應物無爲無欲去
 泰去甚以治國家天下雖聖人不能違也
 是以谷神玄牝程子取焉養氣之說朱子
 取焉吾黨其可輕議之哉圭山董道士所
 註老子道德經集古今諸家之善以發明
[004-030b]
 宗㫖雖修煉家自附於老子者本末先後
 亦有辨焉其用工深而有助於老子之教
 多矣覽者毋忽寳祐丁巳年夏前恩平假
 守黄必昌京甫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