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c0092 道德真經集解(二)--董思靖 (master)


[003-001a]
道德眞經集解卷之三短七
    後學董思靖集解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御註曰孔子不居其聖乃所以有德○體
 道而有得於己之謂德○王顧等云有德
 則遣其失不德則遣其得
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拳拳服膺而不敢失是未能化者也故於
 上德爲有間矣
上德無爲而無以爲
[003-001b]
 以者用也謂無用於爲也下同上德者至
 德也無爲而已
下德爲之而有以爲
 此必思而後得必勉而後中乃行而未至
 者之事也以其尚滯於有爲故未能全乎
 至道此皆釋其所以爲上德下德之分也
上仁爲之而無以爲
 仁者心之德愛之理專言之則可包四者
 此非指統體之仁而言故於上德爲有差
 等然仁者靜雖爲之而無用於爲也
[003-002a]
上義爲之而有以爲
 義者事之宜而有割截之意故次焉
上禮爲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仍之
 禮者天理之節又人事之儀則實以忠信
 爲本而尚繁又則末也今曰爲之則是徒
 其文以彊之有不肯從則繼之以攘臂而
 末流有不勝其弊矣老子時當尚文之極
 故獨言之也切蓋欲以無爲自然之道化
 斯民也此三者只言上而下者已不足言
 矣攘臂謂攘除衣袂以出臂也仍繼也○
[003-002b]
 温公云仍引也字或作扔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
義而後禮
 道體混然乃天地人物之所公共也人體
 是理而得諸己無待於外之謂德初非道
 之外别有所謂德也但旣謂之德則有上
 下倫下之分乃不若道之徧該故不德則
 德之至而全體是道矣若夫執而有之則
 下德之未能化而失乎道之全也故曰失
 道而後德關尹子曰彼可得者名德不名
[003-003a]
 道是也蓋德之名顯則道之名泯仁之名
 顯則德之名泯愈趨愈下而所尚亦愈偏
 矣莊子曰道隱小成信哉
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也
 徇文之極故其本質漓而末流則亂之所
 由生孔子所以欲從先進皆此意也
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也
 此用智者之事也謂役智以求明或臆度
 而屢中然終不能以周知適所以蔽其自
 然之明覺乃愚之始也孟子亦曰所惡於
[003-003b]
 智者爲其鑿也蓋蔽於華藻則不能全大
 道之純素非愚而何
是以大丈夫
 有高世之見而不徇流俗者謂之大丈夫
處其厚不處其薄居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
取此
 處去並上聲盍亦反其本矣○文定曰世
 人視止於目聽止於耳思止於心故樂其
 有得於下而迷其上喜薄而遺厚采華而
 棄實自非大丈夫孰能去彼取此哉
[003-004a]
   右三十八章河上名論德此章明全/德而勸還淳或問道德
   五常其有辨乎其無辨乎何用之異/也曰烏乎無辨道則統體者也德則
   隨其量之所充而得諸己也道猶混/然之元炁也德猶年與時之名也仁
   義禮智猶春夏秋冬之號也全是四/者則曰一年得其仁之盛則曰春禮
   曰夏義曰秋智曰冬各得其實之謂/信故每季士旺一十八日猶此義也
   有仁之義則生中有殺義之仁則殺/中有生如二月榆死八月麥生之類
   也其於天下也亦然皇極經世書曰/三皇以道化天下五帝以德教天下
   三王以功勸天下五伯以力率天下/三皇同仁而異化五帝同禮而異教
   三王同義而異勸五伯同智而異率/是知三皇之世如春也五帝之世如
   夏也三王之世如秋也五伯之世如/冬也老子與關尹相遇之時其當秋
[003-004b]
   冬之交蓋欲以貞固之道化斯世而/復於春乎或曰其序不同何耶曰經
   世有因有革故依順布之序此言名/迹之流弊故全用革如化書云仁不
   足則義濟之金伐木也義不足則禮/濟之火伐金也禮不足則智濟之水
   伐火也智不足則信濟之土伐水也/然則居實處厚乃信之實又所以爲
   始之終終之始者歟○郭德元嘗問/於朱文公曰老子云禮者忠信之薄
   而亂之首孔子又却問禮於他不知/何故文公曰老子曉得禮中曲折蓋
   他曾爲柱下史於禮自是理會得所/以與孔子說得如此好只是他又說
   這箇不用得亦可一似聖人用禮時/反若多事所以如此說如禮運中謀
   用是作而兵由此超等/語便自有這箇意思也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
[003-005a]
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
一以爲天下貞其致之一也
 夫一即道也自古固存故云昔也凡物各
 具而道未嘗異故曰一也天以之清地以
 之寧神以靈谷以盈萬物以生侯王以貞
 其各能致乎當然之分者皆一之所爲也
 温公曰以事言之常乆不已所謂一也
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發神無以
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
恐滅侯王無以貞而貴高將恐蹷
[003-005b]
 蹷其月切顚仆也天之所以清明而職生
 覆地之所以寧止而職持載者得一也苟
 無以清寧則必有缺裂震發之變由失一
 也然一未嘗失故云將恐蓋致疑之辭也
 且一之爲物無去無來奚得喪哉直炁數
 之或餘或縮莫能稱是一之所爲耳故陰
 陽書曰天裂者陽氣之不足君德之衰微
 地震者陰氣之有餘臣道之失職如晋惠
 帝元康中天裂數丈殷然有聲周幽王二
 年三川震岐山崩蓋此類也乃至神所以
[003-006a]
 謂之神者以其靈而已而其所以靈則得
 一而已茍無以靈則是其靈已息矣歇息
 也谷無以盈則不能受而應亦有所窮矣
 故曰竭也萬物則資一以生失之則滅侯
 王無以貞則是失道不能以自安而國家
 不可保矣雖然一非無也特外邪客氣或
 有以蔽其正爾首言天者形之大也終言
 王者天地民物之主也惟王能全其一以
 爲天下正則天地位而萬物育矣○碧虚
 子曰會歸戒于王侯是也
[003-006b]
故貴以賤爲本高以下爲基是以侯王自稱
孤寡不穀此其以賤爲本邪非乎
 穀美也邪音耶○文定曰夫一果何物哉
 視之無形執之不得亦天下之至微此所
 謂賤且下也侯王以孤寡不穀自稱言得
 一以爲之本也
故致數譽無譽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琭音禄玉貌珞字當作硌音洛石貌數入
 聲速也謂不能牧謙以賤爲本而欲速致
 貴高之譽者是數譽也如此則過情之譽
[003-007a]
 暴集無實之毁隨至是無譽也然亦復不
 欲如玉之貴而不能賤石之賤而不能貴
 也蓋惟不倚於一物則不可得而毁譽貴
 賤矣此茍非得一者孰能哉
   右三十九章河上名法本此章贊一/之功用至大而終則告
   以毋執/於一也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反靜者道之所以動體弱而用實彊也言
 動不言靜言弱不言彊乃互文以見意而
 體用之義亦明矣謂復乎靜有以立其體
[003-007b]
 然後動之用所以行語其體之寂然無朕
 則弱矣而其用之遠而不禦亦彊矣此雖
 體用動靜周流無間然而動也必本乎靜
 用也必源乎體故元化之工則藏於冬乃
 所以蕃於春爲學之道則精義入神乃所
 以爲致用之本也
天下之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此又以生物之義證之謂凡物皆自氣化
 而形生乃生於有矣然原其始之所以生
 則道也而道初無形容聲臭之可即故曰
[003-008a]
 生於無也
   右四十章河上名去用此章明崇體/以致用也或云道以靜爲
   正故動則爲與道相反矣若爾則是/以道爲專屬於靜矣殊不知動靜者
   氣也而道則宰制乎動靜而不囿乎/動靜者也或云反常合宜乃道之動
   而應變此顯權也以弱自守乃道之/常用此顯實也而有生於無則權實
   泯/矣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
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爲道
 道非形聲不可見聞惟上士所禀純靜見
 識超越故一聞無疑如空即空造次不違
[003-008b]
 中士之見可上可下故或信或疑下士則
 智不足以明信不足以守莊子所謂高言
 不止於衆人之心故大笑之也
故建言有之
 謂古之立言者有曰下文皆勤行之狀也
明道若昧
 惟照了精微故遺形去智而含光不耀也
夷道若類
 夷平也纇盧對切絲之不匀也高下俱融
 與物無際然以俗觀之則若有節纇而不
[003-009a]
 可取以爲用也
進道若退
 爲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無爲故若退也
上德若谷
 上德不德若谷之虚
大白若辱
 忘色相者能納汙也
廣德若不足
 廣而有所限量則非廣矣惟德至廣而不
 自以爲足故能廣也
[003-009b]
建德若偷
 潜修密行立德而不自衒也玄綱論云功
 陰則能全亦此意也
質眞若渝
 渝羊朱切變也質眞純素也惟文質兼備
 則不執於一故隨物變而内不失其眞外
 若渝也
大方無隅
 隅者角地也大方無畛域之可窮故無隅
大器晚成
[003-010a]
 積之乆者發必洪故大器則不速成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
 經云聽之不聞名曰希故大音希聲經云
 無象之象故大象無形此雖超乎視聽之
 表然而冥冥之曉無聲之和亦何嘗不昭
 昭然於見聞之間哉是皆中士之所以若
 存若亡而下士之所以大笑也此十二者
 乃道之或隱或顯寓於事物者也而道之
 大全則隱於無名焉
夫惟道善貸且成
[003-010b]
 貸施與也成謂物賴之以成功也
   右四十一章河上名同異此章言道/之大全中下難知蓋道
   無形無名故不可以有爲之功而致/其極惟能沉潜涵泳則道自來居此
   道之所以善施與萬物而成其全之/無私也是以古之學者爲己而終至
   於成物者/體此道也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朱文公曰道即易之太極一乃陽之奇二
 乃陰之耦三乃奇耦之積其曰二生三猶
 所謂二與一爲三也其曰三生萬物者即
 奇耦合而萬物生也若直以一爲太極則
[003-011a]
 不容復言道生一矣此與列子易變而爲
 一之語正同所謂一者形變之始耳不得
 爲非數之一也
萬物負陰而抱陽冲氣以爲和
 凡動物之類則背止於後陰靜之屬也口
 鼻耳目居前陽動之屬也故曰負陰而抱
 陽如植物則背寒向煖而冲氣則運乎其
 間又統而言之則神陽而質陰神運於中
 曰抱質見於外曰負氣則動陽而靜陰乃
 濟之以中和而充乎形質爲神所乘之機
[003-011b]
 也○温公曰萬物莫不以陰陽爲體以冲
 和爲用○文簡曰陰陽氣偏及交會而氣
 和是二之交焉而三三之徧焉而萬者也
人之所惡惟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爲稱故物
或損之而益益之而損
 惡去聲○温公曰滿招損謙受益所以去
 甚泰就中和也
人之所教亦我義教之彊梁者不得其死吾
將以爲教父
 彊平聲茍知損益之義如此則人之所以
[003-012a]
 設教亦宜皆以我冲和之義教之是知彊
 梁者妄之極而終至於不得其死尤當知
 警而不可從也故曰吾將以爲教父父者
 本也且教乃師道然師則尊而不親父則
 尊而又親是以言無隱情如易曰無有師
 保如臨父母即此意也今專曰父者教道
 主尊嚴也
   右四十二章河上名道化此章言道/寓於陰陽而生萬物亦
   莫不以冲/和爲用也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於無
[003-012b]
間是以知無爲之有益也
 間去聲惟道無形故曰至柔惟物有質故
 曰至堅馳騁猶運化役使之意道之妙物
 皆以無形而鼔舞有質也夫道體無有化
 生衆形泰山秋毫待之成體故其入於物
 也初無間隔又道體圓攝無之與有並囿
 其中混然無間是則道在物中物在道中
 皆無間也人能體之則相得性融廓然無
 爲而利益不窮矣○文定曰聖人惟能無
 爲故役使衆彊出入羣有
[003-013a]
不言之教無爲之益天下希及之矣
 希罕也○王輔嗣曰至柔不可折無有不
 可窮以此推之故知無爲之道而有益於
 物也夫孰能過此哉
   右四十三章河上名徧用此章贊/虚柔無爲之有益也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
 身者神之舍豈不親乎名者實之賔其可
 尚乎況身一而已外物無窮茍棄身而徇
 名役一以求多愚莫甚焉蓋人能弘道故
 身者道之本也○文定曰若夫忘我則身
[003-013b]
 且不有况名與貨乎
得與亡孰病
 温公曰得名貨而亡身與得身而亡名貨
 二者孰病○文定曰不得則以亡爲病旣
 得而病失又有甚焉
是故甚愛必大費
 以隋侯之珠彈千仞之雀皆甚愛之迷也
多藏必厚亡
 無藏則無所亡○開元註甚愛名者必勞
 神非大費乎多藏貨者必累身非厚亡乎
[003-014a]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乆
 惟審於内外之分則知止知足而無得失
 之患故能安於性命之常亦何殆辱之有
 所以可長乆也漢之二疏曾事斯語
   右四十四章河上名立戒此章明/去僞全眞則可乆也
大成若缺其用不敝
 敝毗祭切敗壞也體至道之大全而盛德
 若不足故其用愈乆而愈新也
大盈若冲其用不窮
 道備於己而有若無實若虚故積愈厚而
[003-014b]
 用愈不窮此兼用而言下則略文也
大直若屈
 惟量之大故直而不肆初無涯涘之可窺
 然於正己以矯物者觀之則若屈也
大巧若拙
 其功用至於參贊化育雕刻衆形而體則
 無爲故若拙也
大辯若訥
 離語默而萬理昭融超見聞而重玄了悟
 故若訥也
[003-015a]
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爲天下正
 動屬陽靜屬陰故躁勝寒靜勝熱然皆未
 免於一偏而有所對待若夫清靜者則御
 六炁之卞乘天地之正動未嘗動靜未嘗
 靜而動靜一致矣故爲天下正
   右四十五章河上名洪德此章言體/大道之全而爲天下正
   或云苟成而不若缺盈而不若冲直/而不若屈巧而不若拙辯而不若訥
   是躁之不能靜靜之不能躁耳夫躁/能勝寒而不能勝熱靜能勝熱而不
   能勝寒皆滯於一偏也惟泊然清靜/則非成缺辯訥之所能定而後無所
   不勝乃所以爲天下/正而能成其大矣
[003-015b]
天下有道却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

 却與郤同除去也糞治田疇也戎馬者備
 戰之馬也郊者二國相交之境也以内言
 之心君泰然則却返氣馬以培糞其本根
 反是則意馬馳於外境矣
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
欲得
 究其根本原於縱欲○文定曰匹夫有一
 於身患必及之侯王而爲是必戎馬之所
[003-016a]
 自起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黄茂材曰一性之内無欠無餘人能安之
 無適不足
   右四十六章河上名儉欲此章戒貪/求之貽害貴知足以爲
   常/也
不出户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
 天地萬物同出於道反身而誠萬物皆備
 ○温公曰得其宗本故也
其出彌遠其知彌少
[003-016b]
  温公曰迷本逐末也
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爲而成
 蓋清明在躬無爲而已○温公曰至理不
 易也
   右四十七章河上名鑒遠此章言有/眞知之明則可以超見
   聞之域故無/爲而化成也
爲學日益爲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爲
無爲而無不爲矣
 開元註云因益以積功忘功而體道
故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
[003-017a]

 取者取而化之也蓋克己復禮而天下歸
 仁之意○黄茂材曰無所不知而後可以
 言學故學欲日益益者已化然後可以言
 道故道欲日損然益者可以進損者不可
 彊損而未能兼忘其損未爲損也直須瞥
 地脱落前後際斷乃至無爲之地故能無
 所不爲而應用不窮施於天下綽綽然矣
   右四十八章河上名忘知此章言/損有集虚其益無窮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爲心
[003-017b]
 惟聖人無我故其心不滯於一而物來順
 應矣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信者
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矣
 御註云舜之於象所以善信者至矣○人
 之有生同具此理聖人於人莫不皆以善
 信遇之此聖人之德量也蓋善不善信不
 信在彼而吾之善信未嘗渝此聖德之善
 信矣苟善善信信而絶其不善不信者則
 豈所謂常善救而不棄哉
[003-018a]
聖人之在天下惵惵爲天下渾其心百姓皆
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
 惵圖協切憂勤貌爲去聲渾與混同胡本
 切天下之善惡信僞皆未知所定聖人則
 惵惵然爲天下渾心蓋欲融化其異而混
 合其同故無善惡無信僞皆一以待之彼
 方注其耳目以觀聖人之予奪吾皆以嬰
 孩遇之若保赤子此聖人之誠心也則彼
 亦將釋然而自化矣皆孩之意謂不生分
 别也
[003-018b]
   右四十九章河上名任德此章明虚/心而應物均養以自然
   之/德
出生入死
 性無生死其出入乘炁機耳故是炁之伸
 則萬物出於機而謂之生是炁之歸則萬
 物入於機而謂之死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也動
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十乃成數故舉爲例蓋謂自生至壯乃炁
 之伸生之徒也於十分之中居其三焉自
[003-019a]
 老至死乃炁之歸死之徒也於十分之中
 居其三焉人之生也自壯及老之間乃動
 而入用之時亦十中居其三焉苟動失其
 正則用壯從妄皆動之死地矣經云物壯
 則老是謂不道是也夫何故者設問之辭
 也以其生生之厚者答之之辭也謂由其
 益生欲厚而不能忘我是以逐於妄而之
 死地耳蓋惟溺於貪生則必有死爲之對
 而於不屬生死無所對待之一者反昧矣
 故經云惟無以生爲者是賢於貴生也或
[003-019b]
 云妄念芸芸乃生生之甚也亦通茍能主
 靜以養虚明則動未嘗離靜而動靜兩忘
 乃善攝生者之所爲也○文定云生死之
 徒以十言之三者各居其三矣豈非生死
 之徒九而不生不死之道一而已乎不生
 不死則易所謂寂然不動者也老子言其
 九不言其一者使人自得之以寄無思無
 爲之妙也
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
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
[003-020a]
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兕音似山海經云兕出湘水南蒼黑色爾
 雅云形似野牛而一角蓋聞者謙辭不敢
 自道也夫反流全一攝念歸無乃善攝生
 者關尹所謂忘精神而超生是也如是則
 一亦不立故其天守全其神無郤物無自
 而入焉所以數不能拘患不能及生地且
 無安有死地哉故曰至人無己與道同體
   右五十章河上名貴生此章明善攝/生者以至無爲宗故能遠
   患害超生死也然爲之說者不一如/河上公韓非碧虚子葉夢得林東皆
[003-020b]
   以四支九竅爲十三而動靜屬於生/死昧者自戕自賊動與惡會而之死
   地矣若是則死之徒與動之死地者/皆無以别況是特形耳其所以動靜
   者豈由此哉杜廣成以十惡三業爲/十三又有七情六欲之說者李文惒
   曰腎爲坎生門也心爲離死户也皆/一周十二辰消而再始是爲十三且
   遺其動之死地之十三開元註孫登/司馬邵王曹皆曰十人之中各有三
   人焉大率謂柔弱以保生者十中有/三剛彊以速死者十中有三又志愛
   生而不免趨死者亦十中有三曹曰/修長生者生之徒修寂滅者死之徒
   枉縱之人全以嗜慾動作皆趨死地/焉蜀趙氏又以五行生死數爲十三
   其說以甲己子午九乙庚丑未八丙/辛寅申七丁壬卯酉六已亥獨居四
   之訣起數如水生於申申數七死於/卯卯數六合十三也餘可例推此乃
[003-021a]
   合生死之數而爲十三則經文當云/生死之徒十有三乃可矣黄曰水之
   成數六火之成數七爲十三雖近註/多取此說然矢口成書豈必若是况
   五行而獨舉其二且棄生數而獨取/成數果何謂乎又有出腎水而入於
   心爲出生入死者且引張平叔陰裏/十三陽中六七之詩爲之證所謂攝
   生則是取坎之實以點離虚至於無/死地則變成乾體矣其說似通而實
   非經㫖文定曰用物取精以自滋養/者生之徒也聲色臭味以自戕賊者
   死之徒也二者旣分生死之道矣吾/又知詐而不知息知言而不知默知
   思而不知忘以趣於盡所謂動之死/地者也而清源子之說亦然但死之
   徒與動之死地亦若無别愚所以獨/明是炁之伸屈爲生死之徒而以入
   用爲動之死地也蓋仙道貴生故方/生之炁陽也况乎天鬼道貴終故已
[003-021b]
   退之炁陰也况乎地人道貴心則可/以生可以死故入用之氣中和况乎
   人至所謂不生不死之一則非數而/數以之通不用而用以之成乃况乎
   道此其所以周流乎三者之間而非/三者之所能拘也歟猶經世書三用
   而一不用之意亦三以况天地人而/一况道也故以元亨利貞之交爲交
   數其貞與元之間有無之極也是以/無數故無數則存乎荄核乎前輩以
   康節爲得老/子之㫖信哉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
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莫之爵而常
自然
 道爲萬物母德乃道之在我者也在天地
[003-022a]
 爲天地之德在聖人爲聖人之德道則始
 之所以生生者德則牧養羣衆而不辭非
 其德則萬物不得遂其生故云畜也物者
 皆道德之所以形見者也勢者萬物之理
 相因而成者也如是則鳥得不知崇其本
 哉所以莫不尊道而貴德也夫受命於天
 則爲天子受命於天子則爲諸侯有所受
 命則出命者能卑賤之而道在萬物之先
 以制其命果孰能爵之乎惟予奪不屬他
 人故常自然而所以尊且貴也
[003-022b]
 
故道生之畜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之覆
之生而不有爲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長上聲○此八者皆大道之元功而不有
 不恃不宰皆出於無我此乃德之至深矣
 遠矣故曰玄德八者之義則資始之謂生
 包涵之謂畜遂其形之謂長字其材之謂
 育輔其功之謂成終其時之謂熟保其和
 之謂養護其傷之謂覆首言德畜之而此
 則皆歸於道蓋莫非道也首言道而終歸
 於玄德者茍不至德則至道不凝焉其實
[003-023a]
 一也
   右五十一章河上名養德此章言妙/本應感生成之㫖明萬
   物尊道貴德之由次美生/育之功終贊忘功之德也
天下有始以爲天下母旣得其母以知其子
旣知其子復守其母没身不殆
 未有天地自古固存而物各資始以生故
 謂之母原乎始旣得其母則體斯立矣又
 當察其未嘗不在乎有物之中則凡資於
 道而生者莫非子也故反乎後以知其子
 則用不窮矣旣知其子又不可迷本逐末
[003-023b]
 故告之以復守其母人惟體乎無爲自然
 而純亦不已則萬物萬事亦各自得其所
 此外初無别法亦非有意於守也所謂應
 物者化在躬者神如斯而已矣蓋道之體
 混然則萬殊之所以一本故得其母以知
 其子道之用無窮則一本之所以萬殊故
 知其子而復守其母夫如是故能混本末
 精粗爲一致而原始反終死生無惑矣故
 云没身不殆也
塞其兊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兊濟其事終
[003-024a]
身不救
 易云兊說也蓋心意愛悦則染著也門者
 諸根之門也曰塞曰閉則告學者守母之
 行也謂愼言語節飲食閑情念葆神炁視
 聽以禮動靜以和此皆所以養形而養德
 也是以終身不勞而有成茍或反是則捨
 其内而專務於悅外故終身役役而不救
見小曰明守柔曰彊用其光復歸其明無遺
身殃是謂襲常
 遺唯季切貽也惟道無形不可以目窺可
[003-024b]
 謂小矣不可以力得可謂柔矣察之精而
 不爲物所蔽故曰明守之專而不爲物所
 奪故曰彊學者潛心體察放下玩味則涵
 養之功得矣又見與守是用功處明與彊
 乃效驗處明者體也光者用也言靜存之
 體旣立則動察之用必行猶明之光照物
 體不傷而用不窮然又須和其光而不耀
 冥其慧於無知則退藏於密而殃咎不能
 及矣如是之謂善傳襲眞常之道也夫德
 愈盛則心愈下旣到此地自無遺殃之患
[003-025a]
 此爲學者語也
   右五十二章河上名歸元此章明返/本還元之道或云始者
   炁也凡人受炁以生則炁爲母而神/則寓於炁故爲子母子相守則神安
   炁專此亦入/道之初機也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惟施是畏
 大道坦然無從無適不可以智知不可以
 識識無所施設作爲而已今欲介介然有
 知行於大道是此心先有所倚著矣故惟
 如此施爲是可畏也蓋前章旣勉人以守
 母之行故此又戒人以有爲之害也
[003-025b]
大道甚夷而民好徑
 好去聲定觀經云背道求道怨道不慈蓋
 好捷徑則終無可至之理
朝甚除
 朝者國主所居之地甚除謂多用也而心
 君之多思慮也亦然
田甚蕪倉甚虚
 謂内無所儲也若以身而言則田三田也
 倉則精氣所藏之地也如胃爲太倉之類
服文采帶利劍厭飲食資財有餘是謂盜誇
[003-026a]
非道也哉
 厭多也此皆不務修内而反矜施其外是
 誨盜也夫豈大道之行也哉此傷嘆之辭
 也○温公曰服美不稱貪積不厭故曰盜
 誇所以有此誇者豈非本欲行道而更鑿
 以致失哉
   右五十三章河上名益證此章言有/知不足以明道好徑不
   足以行道及以未證爲/證未得爲得皆非道也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孫以祭祀不輟
 惟道範圍天地流行古今該上下而不拔
[003-026b]
 周萬化而不脱陰陽之相代故新之相易
 猶子孫相承而不窮也學者必先建中以
 立其本則實無所倚而不可拔抱一以專
 其守則實無所執而不可脱及德盛而利
 他則後覺之所宗乃至源深流長傳之後
 世愈乆而愈親也○温公曰不拔者深根
 固柢不可動搖不脱者民心懷服不可傾
 奪不輟者享祚長乆是也
修之身其德乃眞修之家其德乃餘修之鄉
其德乃長修之國其德乃豐修之天下其德
[003-027a]
乃普
 眞則不僞也餘則綽然裕如也長者無不
 及也豐者無不足也普者無不徧也蓋道
 之眞以治身其緒餘以治人然修之身此
 理也推之家國天下不外乎是而已○温
 公曰皆循本以治末由近以及遠也
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國觀國
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觀之之道其則不遠豈假他求哉蓋物分
 雖殊一本而已以此觀之莫不然者此意
[003-027b]
 當默契於語言之外○開元疏云以修身
 之法觀身實相本來清淨有見旣遣知空
 亦空頓捨二偏迥契中道可謂契眞矣
   右五十四章河上名修觀此章明修/身以及物修之彌廣則
   所及彌遠致知/格物不外乎此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
 含懷至德如嬰兒然
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
 螫音適攫厥縛切搏音博虚舩觸舟雖惼
 不怒全天之人物無害者○碧虚曰毒蟲
[003-028a]
 蜂類以尾端肆毒曰螫猛獸虎豹類以爪
 拏按曰據攫鳥鵰鶚類以羽距擊奪曰搏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䘒作精
之至也
 䘒子垂切說文云赤子陰也○文定曰無
 執而自握無欲而自作是知精有餘而非
 心也
終日號而嗌不嗄和之至也
 號户毛切啼也嗌音益咽也嗄所嫁切聲
 嘶也○文定曰心動則氣傷氣傷則號而
[003-028b]
 嗄故知心不動則炁和也
知和曰常
 曹曰和者生理之常知和則純粹靜一歷
 萬變而不失也
知常曰明
 由明乃能見此常乆自然之道亦必能常
 然後其道愈明故知常則明莫加焉
益生曰祥
 刻意有爲皆曰益生祥者妖也○達眞子
 曰祥者非其常也○文定曰生不可益而
[003-029a]
 欲益之則非其正矣是妄作也經云不知
 常妄作凶是也
心使炁曰彊
 心動則不能專氣以致柔乃彊之始是失
 其赤子之心矣
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已音以止也益生使炁皆失自然之道是
 徒速其衰老也茍知不合於道宜早已之
   右五十五章河上名玄符此章首以/赤子明自然之本體純
   粹混然所以物莫能窺故雖握雖號/亦莫非出於自然也末則戒其纔有
[003-029b]
   絲毫作爲之心則失其自然矣黄茂/材云古本無嗌字而嗌不嗄荘子之
   文也後/人增之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至道之眞語默不足以載惟親證者知之
塞其兊閉其門挫其鋭解其紛和其光同其
塵是謂玄同
 義見四章及五十二章蓋内外交養默與
 道會而不異於人也
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
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爲天下
[003-030a]

 此言有德者之爲如此惟其周而不比執
 而圓機以應無窮故不住乎一境豈情計
 之所能及哉此夫子所以發猶龍之嘆也
   右五十六章河上名玄德此章謂悟/道者忘言無執故内外
   兼治混合大/通所以貴也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
知其然哉
 文定云古之聖人柔遠能邇無意於用兵
 惟不得已然後有征伐之事故以治國爲
[003-030b]
 正以用兵爲奇夫天下神器不可爲也是
 以體道者惟廓然無事雖無心於取天下
 而天下歸之矣
夫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
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
 謂失無爲之治而多忌禁則民將舉措失
 業而機械生若以身喻天下則心爲君炁
 爲民而拘小術鑿私智溺多岐縱六賊故
 不能無爲也○文定云人主多忌諱下情
 不上逹則民貧困而無告矣利器權謀也
[003-031a]
 在上無爲使民無知無欲而已惟上下相
 欺以智則民多權謀而上益眩而昏矣奇
 物奇怪異物也人不敦本業而趨末伎則
 非常無益之物作矣患人之詐僞而多出
 法令以勝之民無所措手足則日入於盜
 賊矣
故聖人云我無爲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
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此自然之應而無爲之成功也
   右五十七章河上名淳風此/章明無爲之治
[003-031b]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
 悶叶音莫奔切寬裕無爲之象夫有德者
 其於義分莫不截然明白而其量則寬洪
 故爲政以德則不察察於齊民雖以俗觀
 之若不事於事然民實感自然之化乃所
 以爲淳和之至治也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惟不知修德以爲爲政之本而專尚才智
 乃欲以刑政齊民然民未可以遽齊苟務
 在於必齊則必有所傷故缺缺也此所謂
[003-032a]
 害生於恩禍福倚伏正猶是矣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孰知其極
 謂禍福相因莫知其所止極也
其無正邪
 若然則果無正定之理耶
正復爲奇善復爲祅民之迷也其日固乆
 惟世人迷於小察之近情而不知正道之
 大全故不能安於至正而反爲奇以爲正
 不能循於至善而反爲祅以爲善及其所
 應旣差又不知反求在我之所感而乃貴
[003-032b]
 其彼之所應者此皆迷失正道日已乆矣
 亦猶爲政不能以悶悶之德量容之而反
 務於察察以爲善與正殊不知若此則是
 本欲全民而反致缺缺矣故下文舉聖德
 以勸修也○開元註云衆生迷執正者復
 以爲奇詐善者復以爲妖異故禍福倚伏
 若無正耳
是以聖人方而不割
 惟行方而德圓故無割截之迹
廉而不劌
[003-033a]
 劌居衛切傷害也清而容物故不劌
直而不肆
 大直若屈所以不肆肆布列也
光而不耀
 復歸其明也是四者皆悶悶之政也蓋聖
 人惟恬淡無爲而方廉直光之用自整然
 於其中而人不知使天下各安其性命之
 情而不陷於一偏所以無割劌肆耀之過
 而禍福何有哉
   右五十八章河上名順化此章欲使/民去智與故循天之理
[003-033b]
   以祛其近/見之惑也




道德眞經集解卷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