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c0088 道德真經口義--林希逸 (master)


[003-001a]
道德眞經口義卷之三彼三
    鬳齋林希逸
   上德不德章第三十八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上德無爲而無以爲下德爲之而有以爲上
仁爲之而無以爲上義爲之而有以爲上禮
爲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仍之故失道而後
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
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也前識者道之華
而愚之始也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
[003-001b]
居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上德之人有德而不自知其德化也惟其
 能化是以有德不失德者執而未化也執
 而未化則未可以爲有德故曰無德上德
 下德只前章太上其次之論無爲而無以
 爲即無爲而無不爲也以者有心也無以
 爲是無心而爲之也下德之有以爲則爲
 容心矣既言上德下德又以仁義繼之上
 仁爲之而無以爲以仁爲上德也上義爲
 之而有以爲以義爲下德也老子之學以
[003-002a]
 禮爲强世先以仁義抑揚言之而後及於
 禮則禮爲愈下矣爲之而莫之應强民而
 民不從之也仍引也民不從而强以手引
 之强掣拽之也只是形容强民之意故曰
 攘臂而仍之道自然也德有得也自然者
 化有得者未化故曰失道而後德仁者有
 愛利之心比之德又下矣義者有斷制之
 心比之仁又下矣禮者有强民之意比之
 義又下矣老子之言仁義禮其字義皆與
 孔孟不同就其書而求其意可也若論正
[003-002b]
 當字義則皆失之禮者忠信之薄言脩飾
 於外而不由中矣其意以禮爲出於人僞
 故曰亂之首前識者多識前言往行也以
 多識爲智則非道之實矣華者務外也若
 以此爲智反以自愚故曰愚之始曰厚曰
 實只是務内之意去彼取此者言其不爲
 禮而爲道也此者道也
   昔之得一章第三十九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
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
[003-003a]
一以爲天下貞其致之一也天無以清將恐
裂地無以寧將恐發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
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
爲貞而貴高將恐蹶故貴以賤爲本高以下
爲基是以侯王自稱孤寡不穀此其以賤爲
本邪非乎故致數車無車不欲琭琭如玉落
落如石
 一者道也天之所以清明而垂象地之所
 以安靜而載物神之所以虚而靈谷之所
 以虚而盈皆此道也萬物之所以生亦此
[003-003b]
 道也侯王之所以保正萬邦亦此道也其
 致之者言其清寧靈盈生正皆因此道而
 得之裂猶周易言毁也發言動而不定也
 歇消滅而不靈也竭盡也虚則能受不虚
 則盡止而不可受矣蹶顚也處貴高之位
 而無此則顚蹶矣曰賤曰下即前章所謂
 少則得之意皆虚而不自有也貴賤高下
 兩句亦只是譬喻無賤何以爲貴無下何
 以能高下與賤乃貴高之基本也侯王之
 稱曰孤曰寡人曰不穀皆是自卑之辭又
[003-004a]
 以此爲虚而不自有之喻非乎者言我如
 此說豈有不然者乎莊子曰非乎而曾史
 是也亦是此類文勢此兩字文之竒處數
 車無車一本作數譽無譽譽字誤也此兩
 句本是譬喻若作譽字則與下文如玉如
 石意不相屬矣致至也故致猶曰其至也
 車者總名也隨件而數之則爲輪爲轂爲
 輻爲衡爲軾遂無車矣車遂爲虚名矣如
 玉如石則琭琭然落落然終不可易車則
 可有而可無玉石則一定而不可易可有
[003-004b]
 可無則近於道虚而能化也一定不可易
 則不化矣莊子曰除日無歲亦數車無車
 之意
   反者道之動章第四十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之物生於有
有生於無
 反者復也靜也靜者動之所由生即易所
 謂艮所以成終成始也能弱而後能强專
 於强則折矣動以靜爲用强以弱爲用故
 曰反者道之動弱者强之用如此造語文
[003-005a]
 法也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故曰物生於有
 然天地孰生之天地之始生於太虚是生
 於無也因動靜强弱而又推言有無之始
 也老子之學大抵主於虚主於弱主於卑
 故以天地之間有無動靜推廣言之亦非
 專言天地也
   上士聞道章第四十一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
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爲道故建言有
之明道若昧夷道若類進道若退上德若谷
[003-005b]
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眞若渝
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
隱無名夫惟道善貸且成
 勤而行者言聞而必信也若存若亡者且
 信且疑又以爲有又以爲無也最下鄙俚
 之人則直笑之耳惟最下之人以之爲笑
 方見吾道之高退之論文且曰人笑之則
 以爲喜況道乎建言者立言也言自古立
 言之士有此數語明道若昧以下數句是
 也此亦是設辭言此數句不出於我自古
[003-006a]
 有之也明道若昧惟昧則明前章曰自見
 者不明又曰不自見故明即此也進道若
 退者能退則爲進也楊子所謂以退爲進
 也夷平也夷道大道也大道則無分别類
 同也和光同塵之意也上德若谷能虚而
 不自實也大白若辱不皎皎以自異也廣
 德若不足若自足則狹矣偷竊也欲爲而
 不敢爲也建立其德是有爲者而爲之以
 不敢爲所以能建立也質眞若渝眞實之
 質純一而無變而自有若已渝變之意此
[003-006b]
 亦足而不自足之意大方者太虚也太虚
 之間雖有東西南北孰見其方隅哉大器
 晚成如鑄鼎之類豈能速就哉大音希聲
 天地之間音之大者莫大於風霆豈常有
 哉希者不多見也大象天地也易曰法象
 莫大於天地天地之形誰得而盡見之道
 隱無名不可得而名也此數句或是指實
 之語或是譬喻之語其意皆主於能虚能
 無而已貸者與也推以及人也有道者能
 以與人而不自有也成者道之大成也成
[003-007a]
 己成物而後謂之大成也後章又曰既以
 與人己愈多亦此意也
   道生一章第四十二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
而抱陽冲氣以爲和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
而王公以爲稱故物或損之而益益之而損
人之所教亦我義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
將以爲教父
 一太極也二天地也三三才也言皆自無
 而生道者無物之始自然之理也三極既
[003-007b]
 立而後萬物生焉萬物之生皆抱負陰陽
 之氣以冲虚之理行乎其間所以爲和也
 人之所惡莫如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爲稱
 此亦譬喻有道者自卑自賤之意其意蓋
 謂天地人皆自無而有萬物以陰陽爲質
 而其所以生生者皆冲虚之和氣學道者
 當體此意則必以能虚能無爲貴天下之
 物或欲損之而反以爲益或欲益之而反
 以爲損損益之理有不可常如月盈則必
 缺此益之而損也既缺則必盈此損之而
[003-008a]
 益也人之所教猶言今世人之所以設教
 彼亦曰我之所教皆義理也但知求益但
 知求勝而不知剛者必折盈不可乆故曰
 强梁者不得其死也若吾以道教之則皆
 在衆人之上是世之所師者又當以我爲
 師也故曰吾將以爲教父
   天下之至柔章第四十三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於無
間是以知無爲之有益也不言之教無爲之
益天下希及之矣
[003-008b]
 堅者易折柔者常存以至柔而行於至堅
 之間如水之穿石是也無間無縫罅也無
 有即無形也如人身營衛之間可謂無間
 而氣脉得行之無隙之隙而日月之光亦
 入之此皆無有入於無間也此兩句譬喻
 也以此而觀則知無爲無不爲者至理也
 不言而教自行無爲而功自成此皆至道
 之妙用而天下之人知不及之故曰天下
 希及之有益有功用也
   名與身章第四十四
[003-009a]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是故
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
殆可以長久
 名貨皆外物也無益於吾身則雖得雖亡
 何足爲病而不知道者每以此自病愛有
 所著則必自費心力以求之愛愈甚則費
 愈大此言名也食而多藏一旦而失之其
 亡也必厚無所藏則無所失藏之少則失
 亦少多藏乃所以厚亡也此二句發明下
 三句也惟知足者不至於自辱知止者不
[003-009b]
 至於危殆如此而後可以長乆此三句却
 是千古萬古受用不盡者
   大成若缺章第四十五
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冲其用不窮大
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躁勝寒靜勝熱
清靜爲天下正
 有成則有缺大成者常若缺則其用不敝
 矣有盈則有虚大盈者常若虚則其用不
 窮矣前章曰窪則盈敝則新即此意大直
 則常若屈然枉則直也曲則全也大巧者
[003-010a]
 常若拙然不自矜也太辯者常若訥然不
 容言也躁之勝者其極必寒靜之勝者其
 極必熱躁靜只是陰陽字言陰陽之氣滯
 於一偏皆能爲病惟道之清靜不有不無
 不動不靜所以爲天下之正猶曰爲天下
 之式也
   天下有道章第四十六
天下有道却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
郊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
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
[003-010b]
 以善走之馬却以糞田即不貴難得之貨
 之意戎馬生於郊言爭戰也戰爭之事皆
 自欲心而始欲心既萌何時而足唯得是
 務所以爲罪爲禍爲咎也惟知足者以不
 足者爲足則常足矣此又發明前章知足
 不辱之意
   不岀户章第四十七
不出户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
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爲
而成
[003-011a]
 天下雖大人情物理一而已矣雖不出户
 亦可知天道雖隱陰陽變化千古常然雖
 不窺牖亦可見若必出而求之則足迹所
 及所知能幾目力所及所見能幾用力愈
 勞其心愈昏故曰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此
 亦設喻以發明下句而已不行而自知不
 求見而自有名不爲而自成聖人之道其
 爲用也如此易曰不疾而速不行而至亦
 此意也
   爲學日益章第四十八
[003-011b]
爲學曰益爲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爲
無爲而無不爲矣故取天下者常以無事及
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爲學則日日求自益爲道則日日求自損
 故前言絶學無憂蓋言道不在於見聞也
 大慧云讀書多者無明愈多亦此意也黜
 聰明隳肢體去智與故則損之又損則可
 以無爲無不爲矣取天下者必以無心有
 心者反失之三代之得天下何容心哉因
 當時戰爭之俗借以爲喻其言亦足以戒
[003-012a]
 此書多有此意無事有事即無心有心也
   聖人無常心章第四十九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爲心善者吾善之不
善者吾亦善之得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
吾亦信之得信矣聖人之在天下惵惵爲天
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
 無常心者心無所主也以百姓之心爲心
 則在我者無心矣善不善在彼而我常以
 善待之初無分别之心則善常在我在我
 之善我自得之故曰得善矣子曰苟志於
[003-012b]
 仁矣無惡也與此意同信不信者在彼而
 我常以信待之初無疑間之心則信常在
 我在我之信我自得之故曰得信矣子曰
 不億不信亦此意也其曰吾亦善之亦信
 之者非以其不善爲善非以其不信爲信
 也但應之以無心而已惵惵不自安之意
 聖人無自矜自足之心故常有不自安之
 意渾其心者渾然而不露圭角此心渾然
 所以無善不善信不信之分也注其耳目
 者人皆注其視聽於聖人而聖人皆以嬰
[003-013a]
 兒待之故曰皆孩之此無棄人之意也
   岀生入死章第五十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民
之生動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
之厚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
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
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焉
 出生入死此四字一章之網領也生死之
 機有竅妙處出則爲生入則爲死出者超
 然而脱離之也入者迷而自汩没也能入
[003-013b]
 而出惟有道者則然天有十二辰歲有十
 二月日有十二時十二者終始之全也十
 二而下又添一數便是十三分明只是一
 箇一字不謂之一而曰十三此正其作文
 之奇處言人之生死皆原於此一一者幾
 也即其幾而求之養之得其道則可以長
 生乆視養之不得其道則與萬物同盡徒
 者言其類也一字本難言且以一念之始
 强名之亦未爲的切却要自體認也民之
 生者言人之在世其所以動而趨於死地
[003-014a]
 者皆在此一念之初纔把得不定動即趨
 於死地矣動非動靜之動乃動輒之動也
 之往也死地死所也夫何故者發問之辭
 也此數語爲今古養生者學問之祖故老
 子於此說得亦鄭重生者我所以生也生
 生者我所以養其生也養其生而過於厚
 所以動即趨於死地此亦輕其身而後身
 存無而後能有虚而後能盈損而後能益
 之意說到此處又提起箇蓋聞言我聞古
 之善養生者雖陸行於深山而不遇兕虎
[003-014b]
 入於軍旅之中而不被兵甲惟其無心則
 物不能傷之兕所以不能觸虎所以不能
 害兵所以不能傷惟其無心故也莊子曰
 入水不濡入火不熱亦是此意夫何故又
 發一問言物之所以不能傷者以我能虚
 能損能無而無所謂死地也此章凡下兩
 箇夫何故其意甚鄭重乃老子受用之妙
 處所以如此申言之昔有某寺前一池惡
 蛟處之人皆不敢近一僧自遠來初不之
 知行至池邊遂解衣而浴見者告之曰此
[003-015a]
 中有蛟甚惡不可浴也僧曰我無害物之
 心物無傷人之意遂浴而出老子之說似
 於虚言以此而觀則其言亦不虛矣
   道生之章第五十一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
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
常自然故道生之畜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
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爲而不恃長而不宰是
謂玄德
 道自然也無也凡物皆自無而生故曰道
[003-015b]
 生之德則有迹矣故曰畜之畜者有也物
 則有形矣故曰物形之勢則有對矣故曰
 勢成之陰陽之相偶四時之相因皆勢也
 莫之命者猶曰莫之爲而爲也非有所使
 然則爲常自然矣尊貴者言其超出乎萬
 物之上也命或作爵非也長之育之成之
 熟之養之覆之皆言既生既有之後其在
 天地之間生生不窮皆造化之力也然造
 物不有之以爲有不恃之以爲功雖爲之
 長而無主宰之心此所以爲玄妙之德玄
[003-016a]
 德即造化也前章言失道而後德此言道
 生德畜尊道貴德則此章德字比前章又
 别讀老子者不可如此拘礙
   天下有始章第五十二
天下有始以爲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
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兊閉其
門終身不勤開其兊濟其事終身不救見小
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復歸其明無遺身殃
是謂襲常
 天下有始以爲天下母即有名萬物之母
[003-016b]
 也母造化也子萬物也知有造化而後知
 有萬物知有萬物又當知有造化蓋言無
 能生有有出於無知有者不可以不知無
 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亦是
 此意没身不殆者言如此則終身無危殆
 之事也兊口也人身則有口人家則有門
 皆以喻萬物所自出之地前言玄牝便是
 此意塞其兊閉其門藏有於無而不露也
 不勤不勞而成功也開其兊出而用之也
 濟其事用之而求益也濟益也如此則其
[003-017a]
 危不可救矣所見者大能斂而小則爲至
 明所主者剛退而守柔則爲至强即不自
 見故明不自矜故長也光者明之用明者
 光之體用其光而歸之於明則無殃咎矣
 知用而不知藏則遺殃之道也襲者藏也
 常者不易也襲常者言藏其用而不窮也
 常或作裳非
   使我介然章第五十三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
夷而民好徑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虚服文采
[003-017b]
帶利劍厭飲食資財有餘是謂盜誇非道哉
 介然固而不化之意至道無知無行若固
 執而不化有知而有行則凡所施爲皆有
 道者之所畏也故曰惟施是畏夷平也大
 道甚平人之求道不知適正好行斜徑之
 路譬如有國家者治其朝廷則甚整除治
 也爲宫室臺榭之類也朝廷雖美而田畝
 皆蕪倉廪皆虚而且以文采爲服佩帶利
 劍厭足飲食積其資財務爲富强此如盜
 賊之人自誇其能是豈可乆也譬喻語也
[003-018a]
 言人不知大道而自矜聰明自誇聞見此
 好徑之徒也豈知至道故曰非道哉老子
 之文如此等處可謂工絶
   善建不拔章第五十四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孫以祭祀不輟
修之身其德乃眞修之家其德乃餘修之鄉
其德乃長修之國其德乃豐修之天下其德
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國
觀國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
以此
[003-018b]
 建者無不拔抱著無不脱建德而抱朴則
 不拔不脱矣有子孫之家祭祀必不輟道
 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生生而不
 窮亦猶子孫之嗣其家也此三句皆是設
 喻以言道雖無有而實長存也脩諸身則
 實而無僞修諸家則積而有餘慶修諸鄉
 則爲一鄉之所尊修諸國則其及人者愈
 盛修諸天下則其及人也愈徧長尊也豐
 盛也普徧也即吾一身而可以觀他人之
 身即吾之一家而可以觀他人之家即吾
[003-019a]
 之一鄉而可以觀他人之鄉推之於國於
 天下皆然言道之所用皆同也以此者道
 也以道而觀則天下無不然
   含德之厚章第五十五
含德之厚皆於赤子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
鳥不搏骨弱筯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
作精之至也終曰號而嗌不嗄和之至也知
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强物
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含德藏蓄而不露也厚者至也含德而極
[003-019b]
 其至則如赤子然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
 鳥不搏言物不能傷之也亦入水不濡入
 火不熱之意赤子之骨至弱其筋至柔而
 手之所握甚固未知有雌雄之事而其䘒
 亦作者精氣盛也䘒赤子之命原也終日
 雖號而其嗌不嗄者心無喜怒氣本和也
 嗌咽喉也嗄氣逆也赤子純一專固故能
 如此而有道者亦然只是不動心也和者
 純氣之守也知此至和之理則可以常乆
 而不易矣知此常乆之理可謂明於道矣
[003-020a]
 生不可益强求益之則爲殃矣祥妖也故
 曰益生曰祥傳曰是何祥也即此祥字之
 意以心使氣是志動氣也强者暴也暴則
 非道矣故曰心使氣曰强以此爲强無有
 不折如物之壯無有不老此皆不謂之道
 早已速已之而勿爲也已者止也三句已
 見第三十章
   知者不言章第五十六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兊閉其門挫其鋭
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不可得而
[003-020b]
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
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爲天下貴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謂道不可容言也必
 塞兊閉門而藏之於密必挫其鋭而磨礱
 之使無圭角必解其紛而條理之使不紊
 亂必和光同塵而不自眩露此所謂至玄
 至妙同然而然之理也有此玄同之道則
 天下不可得而親又不可得而疏言其超
 出於親疏利害貴賤之外也此道之所以
 爲天下貴也
[003-021a]
   以正治國章第五十七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
知其然哉以此夫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
多利器國家滋昏民多技巧奇物滋起法令
滋彰盜賊多有故聖人云我無爲而民自化
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
而民自樸
 以正治國言治國則必有政事以奇用兵
 用兵則必須詐術二者皆爲有心無爲而
 爲則可以得天下之心故曰以無事取天
[003-021b]
 下吾何以知其有心之不可而無心之爲
 可以此道也忌諱防禁也利器人世便利
 之用也技巧工匠之巧也奇物如桔橰機
 械等物是也機心既勝機事愈生故法令
 愈明而盜賊愈盛此言有心之害皆譬喻
 語也故古之聖人但曰無爲好靜無事無
 欲而天下自治矣聖人云又見後章
   其政悶悶章第五十八
其政悶悶其民醇醇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禍
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邪
[003-022a]
正復爲奇善復爲妖民之迷其日固已乆矣
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
而不耀
 悶悶者不作聰明也察察者煩碎也醇醇
 自樂也缺缺不足也此亦有心則爲害無
 心則自治之意禍福無常更相倚伏孰知
 其所極止正者定也其無正耶言倚伏無
 窮不可得而定也天下之事奇或爲正正
 或爲奇善或爲妖妖或爲善是非利害莫
 不皆然此亦禍福倚伏之意世人迷而不
[003-022b]
 知徒分奇正徒分妖善其迷蓋非一日矣
 惟聖人之爲道雖有方而無隅雖有廉而
 不刺雖直而不可伸雖光而不見其耀割
 削也無隅則不削矣廉上廉遠地之廉不
 刺不傷也廉利則易傷肆伸也不伸不見
 其直也耀光之焰者也此者藏有於無之
 意
   治人事天章第五十九
治人事天莫如嗇夫惟嗇是以早復早復謂
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
[003-023a]
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
乆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乆視之道
 嗇者有餘不盡用之意嗇則能有而無能
 實而虚宜其可以治人宜其可以事天早
 復者言嗇則歸復於根極者早矣早不遠
 也復返本還元也德至此則愈積愈盛矣
 重愈積之意也克能也德愈盛則於事無
 不可能也莫知其極者用之不窮也用之
 不窮則可以爲國而長乆母者養也以善
 養人者服天下也治國者如此養生者亦
[003-023b]
 如此養生而能嗇則可以深其根固其柢
 可以長生可以乆視根柢元氣之母也乆
 視精神全可以乆視而不瞬也今之服氣
 者或有此術雖非老子之學可以驗老子
 之言此章乃以治國喻養生也
   治大國章第六十
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
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聖人
亦不傷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此章先頓一句以言不擾之意烹小鮮者
[003-024a]
 攪之則碎治國者擾之則亂清淨無爲安
 靜不擾此治國之道也既提起一句如此
 下面却言三才之道皆是不擾而已以道
 蒞天下此天下字包三才而言之凡在太
 虚之下臨之以道天則職覆地則職載聖
 人則職教三者各職其職而不相侵越則
 皆得其道矣神陽也鬼陰也不曰陰陽而
 曰神鬼此正其著書立言之意不欲盡顯
 露也其鬼不神者言地主於陰而不干於
 陽非其鬼不神者言不特地爲然也地盡
[003-024b]
 地之道不干於天而天盡天之道亦不干
 於人故曰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者
 言非特天盡天之道而不干於人聖人亦
 盡聖人之道而不干於天地也幽則爲陰
 陽明則爲聖治此兩者自不相傷則其德
 皆歸之言天地得自然之道聖人亦得自
 然之道各有其德而不相侵越故曰交歸
 之不相傷者不相侵也聖人亦不傷之下
 一本多一民字誤也
道德眞經囗義卷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