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50 欽定四書文-清-方苞 (master)


[072-1a]
  凡爲天下國家有九經  三節 蔡世逺


  政有可久而可大者盡其事而可舉矣夫謂之經則可
久行之而效則可大公欲為天下國家亦盡其事以舉
之可耳今夫為治者必先定其規模而後從事焉規模
不定則不能由内以及外由親以及疎由近以及逺而
天下國家之故舉足以紛我矣又何以徐及其效而實
致其功哉臣嘗因方策之中遥想夫文武之政君勵精
於上臣工効能於下大綱舉小目張天下率其化而沐
[072-1b]
其休臣於是知天下國家之治盖有九經也經首修身
而尊賢親親固將以修吾身也至於大臣與羣臣則亦
推尊賢之心以敬之體之而已庶民百工逺人諸侯則
亦推親親之心以子之來之柔之懷之而已臣於是知
天下國家不難治也欲以建民極則修身也欲以决是
非則尊賢也欲以敦一本睦九族則親親也凡天下國
家之可尊者莫不有以尊之則大臣獻其謀小臣竭其
忠矣凡天下國家之可親者莫不有以親之則農工商
[072-2a]
賈各執其業四方向風諸侯賓服矣文武之世成周之
盛本一人懋修之徳行寛仁敦大之政以推恩臣民乂
安海内率是道也自非然者内外不飭動越規矩非所
以修身也逺君子近小人聲色貨利日接於目非所以
勸賢也刻薄猜嫌失諸父昆弟之心非所以親親也而
且朝廷之上無禮賢下士之誠又無膏澤恩施之布大
臣叢脞為憂百官持禄保位供億輸將民不堪命興役
煩多工無寧日逺人無向往之心諸侯有背叛之志
[072-2b]
而天下國家愈難治矣不盡其事而欲収其效雖文武
之聖不能故曰必先定其規模而後從事也


  一氣輸灌中條分縷析井然不亂非深於古文法律
者不能有此





[072-3a]
  凡爲天下國家有九經  一節 徐春溶


  詳為治之目於經舉之固存乎其人矣盖經之目雖有
九然非虛列九者之名而遂可以為天下國家也舉之
不在其人乎述以進君若曰人主撫有祖宗之成業而
欲綱紀庶務綜攬治畧其道法盖昭然眀備矣然而有
為之主天資既已眀敏一二輔亮之臣進說於君必以
為道貴通變事在宜今法先王之治者師其大意之所
存而已其節目繁委之數不必屑屑相拘也不知其非
[072-3b]
然也以臣言之聖人立天下之大法其由内及外由近
及逺者皆原本學問之功而非雜以智術刑名之數王
者經天地之大業有一人必治以一法勅一事必本以
一理者又皆詒翼子孫之計而非僅為苟且旦夕之謀
是故文武之政皆其為天下國家者也豈必僅為文武
當日之天下國家亦為凡為天下國家者也其為之者
不有九經乎以九經之目屬於為政者一人之眇躬則
繁矣然而以宫府朝野之數相稽則聖人預知吾之經
[072-4a]
極天下之至賾而不可厭以九者之目列於天下國家
紛紜之衆區則又畧矣然而以君臣上下之心相考則
聖人又知吾之經舉天下之至要而不可遺臣為條其
目則曰修身也夫身之不可不修臣已畧言之矣而九
經之首重者固不外是也豈非當日之止緝熙而迪敬
義者必由是道而後人之昭義問而念祖徳者亦不可
不由是道與次則曰尊賢也親親也賢身之輔也親身
之本也乃賢次於身而親次於賢者意即臣事親不可
[072-4b]
不知人之説歟次曰敬大臣也體羣臣也大臣身之貳
也羣臣身之支也乃敬則尊而體則親矣其亦猶臣尊
賢之等之説歟次曰子庶民也來百工也庶民之係於
天下國家厥惟其本矣百工則民之餘也而民至此乃
及工又繼民而及者由親親而後仁民子則親之推也
由農時而後及冬官工又民之推也次曰柔逺人也終
之曰懷諸侯也逺人之昭君徳厥惟其廣矣諸侯則與
分治天下國家者也然經以是終焉者内治修而後及
[072-5a]
外且兄弟甥舅之國亦親賢之列而皇華賓客之使亦
敬體之遺也盖其見之經者如此由是思之先王之建
是經也非僅飾太平之具也將使後世英主可以神眀
吾意而中才亦可循是而寡過盖是皆逹道達徳之理
流布於千百年之上下爾後人之舉是經也非僅以彰
率祖之名也乃賢智既以狹小前人之制而守文之主
又徒存文具而無精意以相取夫豈識人存政舉之功
盡備於皇極綱紀之内哉君欲行之盖有其效與事在
[072-5b]


  蒼茫䧺渾無意取悦時目而文歸典則原評


  此作濶達不羈陸作謹守繩尺學者統觀而有得焉
可以識文之變矣





[072-6a]
  凡爲天下國家有九經  一節 陸龍其


  聖人吿君以為政之經列其目而可勉矣夫九經皆定
於文武政莫詳於此也悉舉其目而有天下國家者可
不知務乎夫子以為政之定於文武者非徒一代之成
法而古今之治道莫能易焉故行於當時則為政而傳
於後世則為經其本在身而其用達乎天下國家方策
所布固昭然也達道達徳臣既為修身備言之矣則請
進而詳其經焉盖凡為天下國家其教令所施因時而
[072-6b]
易者固不可執一成之法而不知變而綱紀所在不因
時而易者則不可無一定之經以立其則文武盖慮之
深矣故熟察乎天下國家所不容斁者而定之為經因
詳審乎天下國家所不容畧者而列之為九謂夫經之
本必在乎身也則首列其目曰修身身立乎天下國家
之上而觀瞻者恒於斯則修必處乎天下國家之先而
强勉者恒於斯而賢者身所由修也則尊之要焉未有
好修之主而不藉乎師保之尊嚴者也親者家所由齊
[072-7a]
也則親之要焉未有立政之朝而不講於九族之敦睦
者也至於大臣羣臣則立乎朝廷之上而内之為一國
之倡外之為天下之望者也敬焉體焉而所謂正身以
正朝廷者在是矣庶民百工則又處乎一國而天下之
視聽係焉者也子焉來焉而所謂正百官以正萬民者
在是矣逺人諸侯則又散於天下而國之安危係焉者
也柔焉懷焉而所謂正萬民以正四方者在是矣自其
始乎身者言之則逺近之儀型視乎一人之勤怠而修
[072-7b]
之固不可不嚴自其達乎天下國家者言之則内外之
綱維亦視乎一人之張弛而行之俱不可不力以此施
之一時則一時之政由此舉經之所以為可大以此施
之百世則百世之政由此舉經之所以為可久君何不
勉焉


  凖平繩直規圓矩方先正風格於兹未墜 所不及
先正者氣骨之䧺勁耳一種優柔平中之氣望而知
為端人正士


[072-8a]
  敬大臣則不眩  則財用足  李光地


  政行於朝野可以觀其效矣盖大臣小臣在朝而相維
者也庶民百工在野而相資者也欲使朝無廢職而野
無廢事非政之行也可庶幾乎意謂人君以修身為本
而篤於親賢以為輔則必有賢之等者焉而將以収其
勵翼之勲也則必有親之推者焉而將以成其樂利之
治也是故於大臣不有以敬之則心志疑而聽聞雜吾
見其眩而已矣冢宰掌宫中之政而左右不得售其欺
[072-8b]
六卿持邦國之綱而逺近無不通其隠能使吾君之心
洞然者非敬大臣之效乎於羣臣不有以體之則分誼
薄而忠愛微吾知其報禮也輕矣有棫樸之育養故作
其疏附奔走之勤有鹿鳴之恩施故發其皇華四牡之
志能使多士之義殷然者非體羣臣之效乎無以子庶
民則民心離而邦本揺而欲有人有土也難果其子之
也出事南畆則駿彂乎爾私入執宫功則盡勞於君上
盖在公在私無不勸也則子庶民之效也無以來百工
[072-9a]
則器用缺而本業困欲其有財有用也難果其來之也
天生五材而咸用之凡備物以利民者周國有六職而
居一焉凡執技以事者恪盖在官在民無不足也則來
百工之效也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萬民由是
萬民正而逺近莫不一於正者王政之行豈非旋至而
立有效者乎


  用經籍典切該括處似化治間先正而氣質更為光
潤完美乃作者功力獨到處
[072-9b]









[072-10a]
  敬大臣則不眩        吳學顥


  知所以敬大臣治道達矣夫大臣能盡其職而萬事理
敬之亦何事不達哉故不眩有斷然者且國家設庶司
以共理天下事其是非可否之機待命於大臣此固不
責其力而責其心者也惟人主先盡心於大臣而後大
臣能盡心天下事以盡心於人主此九經所以有敬大
臣之效也夫隆其名曰大臣非為養望也實將以參乎
密勿者為一人勵翼之資抑專其責曰大臣非為具官
[072-10b]
也亦將以殫其猷為者總百僚紀綱之重故大臣之聪
眀人主之聰眀也大臣之聞見人主之聞見也敬之而
不眩所可必已人主以形迹待大臣大臣引分自嫌事
至而持兩可名實所以淆也敬之者一徳一心體貌非
以為文而大臣亦得坦然自信竭其夙夜之忱焉國有
大政而祖宗典故時事機宜有秩然不亂者君亦可安
坐㫁之矣人主以吏事責大臣大臣奉法避過事至而
不敢承百務所以擾也敬之者為馮為翼心膂實隆厥
[072-11a]
任而大臣亦得從容自展抒其帷幄之謀焉國有重務
利害决於崇朝而不揺國是守於一定而不變其釐然
有章者君亦可無事處之矣夫燮理則問三公耳目則
任左右自謂操駕馭之術不知大臣者可使畏一人之
靈爽不可使畏衆多之議論也文武之世常以眀白正
大之情堅股肱一體之戴即&KR0591御前後有不得間其聰
眀之用者所以委任專而成一代之訏謨惟此敬也哉
抑錫予則崇虚名臨事則矜獨㫁自謂防偏任之憂不
[072-11b]
知大臣者可責其虛公之度不可啟以迎合之端也文
武之世恒以謙抑下濟之衷受予違汝弼之義即深宫
燕處無在非誠意之孚者所以聽信殷而翼一人之聰
睿惟此敬也哉人君宜知所勉矣


  語能該括氣亦充沛筆力精神頗與熊次侯為近




[072-12a]
  懷諸侯則天下畏之      熊伯龍


  知所以畏天下則建侯非失矣甚矣天下相服以徳也
懐諸侯者不期畏而畏至豈非盛世之事乎對哀公曰
先王散天下之大柄即先王威天下之至計臣於經所
云懐諸侯者知之文武之興由藩侯不制天下之命則
我之為天下與為國家也何以異天下之勢在封建不
獲友邦之心則天下之視共主與視列辟也何以異是
故懐諸侯非施徳於不報也天下所以畏之者恃此道
[072-12b]
也眀徳懿親天下皆知其有家人之義而又不惜布惠
推心大發其天地生成之感爾日之諸侯其繡壤相錯
者一如伯叔甥舅之聚族處也而磐石之宗不可動揺
矣建賢作輔天下皆知其有君臣之情而重之以寛仁
大度深動其子孫臣庶之思爾日之諸侯其徂維求定
者一如百官庶尹之指臂使也而羣扶之主倍有神靈
矣如是則王臣王土諸侯所得而治者天子皆得而治
之修身立政之朝天下已不敢菲薄綱紀而况謹度求
[072-13a]
章有以塞違心於未兆也哉如是則來享來王諸侯所不
得而及者天子亦得而及之柔逺能邇之世天下已不
敢輕量朝廷而况彤弓玈矢有以揚淑問於疆外也哉
盖法立知恩原非以忠厚開末大之漸故徳威惟畏亦
不假刻深為震叠之謀古天子諸侯相與之際仁至義
盡有如此者


  䧺深雅健筆力氣象足以涵盖一世原評


  鎔經液史聲光炯然
[072-13b]









[072-14a]
  懷諸侯則天下畏之      曽王孫


  效著於天下者有實致其懐者也盖天下不易言畏也
而懐諸侯者有以致之其效不可觀乎且先王以一人
撫四海之内而天下向風兢兢懼無以奉一人之法者
豈有他哉相天下勢之所在而急圖之而天下遂不得
不合其勢以歸我乃後世不見政之强而見勢之弱遂
以弱勢議先王而忘其强政是未眀於懷諸侯之效也
夫諸侯亦唯是伯叔甥舅奉天子令以守天下耳懐與
[072-14b]
不懐似無異數也然天下有時不服天子之令而服諸
侯之令則諸侯何可不重慮也諸侯亦唯是禮樂征伐
禀天子威以致天下耳懐與不懐似無他適也然天下
有時不凛侯國之威而即不凜天朝之威則諸侯何可
不重念也故諸侯當懐也懐諸侯則天下畏之矣天下
之大勢在民先王慮民之不得其所也立諸侯以撫之
迨其後也各私其民而民亦各暱其君見一惠焉曰吾
君之徳也見一刑焉曰吾君之威也而諸侯之勢成矣
[072-15a]
懷之而諸侯肅然禀其政教焉民將曰吾君如此其何
敢不共民之所往威莫大焉而非懐之不至此天下之
大勢又在小侯先王慮小侯之或侵陵也建方伯以衛
之迨其後也漸劫以威而小侯亦服於其令或有患焉
曰彼能庇我也或有違焉曰彼能制我也而諸侯之志
擕矣懐之而諸侯皇然進於軌物焉小侯亦將曰彼尚
如此又何有貳心小侯之所歸勢莫隆焉而非懐之不
至此或謂此在有天下者行之而效未有天下而行之
[072-15b]
而未必效者非也盟主之徳威日著即逺裔無不求成
此在假力猶然而况乎王道之作孚也昔我先王虞芮
質成而有二之勢已集於歧右降至周召分治而成夾
輔之勲桓文迭覇而奏匡合之烈孰非懐畏之眀騐也
哉或謂開創之天下得之而效守府之天下得之而未
必效者亦非也朝廷之舉措得宜即强藩無不聽命此
在衰亂猶然而况乎周禮之盡在也昔我武王封建未
集而負扆之朝大定於沖人降至車攻奮興復著㑹同
[072-16a]
之盛東都侵弱不失晋鄭之依又孰非懐畏之遺模也
哉而其事乃可得而言矣


  只講得諸侯與天下相闗處多耳懐字中義理却未
洗發得出所以不見三代以上協和撫綏氣象然其
筆勢䧺横議論翻騰可以増人才思




[072-16b]









[072-17a]
  尊其位  三句       熊伯龍


  敦本之事三舉之而備也盖非位與禄豈能安其外非
好惡與同豈能安其内近古之事亦聞此乎昔周之封
君盖八百矣而同姓之國且至五十先王於本支之間
何嘗不衆建而少其力哉雖然衆建而未嘗以衆人遇
之少力而未嘗以少恩處之所由與後世異也一曰尊
其位一曰重其禄一曰同其好惡問先王之世有冢君
失南面之尊支子列齊民之數者乎曰無有也弱弟之
[072-17b]
戲遂封桐也夏與商未之聞也介弟之貴且分陜也夏
與商未之聞也他若滕子末微援宗盟而長外侯蔡胡
世辟釋嚴罰而復舊土亦惟天家為永念焉公今日者
雖還龍旂於故府謝河海於鄰封而鷩冕信圭居髙無
恙誰之賜哉問先王之世有覲頫鮮朝宿之授峙粻靳
湯沐之頒者乎曰無有也錫田曰大啟宗邦之報功不
敢不過也分土曰惟三庶邦之展愛亦不敢不及也若
夫晋之有陽樊也王甸可以錫康侯鄭之有祊田也懿
[072-18a]
親莫重乎母弟其在中主罔敢愛上錯焉考之周禮雖
山澤所及掌於王人侯國禄餘待用天子而提封采甸
口不言貧豈不優哉問先王之世有流言而相䦧於墻
呼伯而靡所與同者乎曰無有也正則為肥牡為釃酒
我可為諸父昆弟談笑而道之也變則為斧斨為零雨
我可為諸父昆弟垂涕泣而道之也是以王有愾則賜
之弓矢此推而同之之義國有故則上告天子此引而
同之之義亦祈大宗小宗咸有一徳焉嗟乎六衣之請
[072-18b]
也私室好之公室惡之諸姬之盡也異姓好之同姓惡
之有王者作除異族之逼處布方伯以腹心召好去惡
翼戴天室豈有此患哉


  𨽻事太多恒恐傷氣此偏動宕有神致無填綴之累
排比之迹原評


  取材博而運以䧺峭之筆較同時諸家獨為雅馴



[072-19a]
  忠信重禄  四句      張玉書


  勸有得乎士民者其所以體之子之者至矣盖君之予
士不可不厚而取民不可過嚴也行政者尚思所以勸
哉且國有與立大臣而外士民其先焉是故三百六十
臣之身家君統之矣自君任之優之而臣乃克有其身
家也生成之感在君不在士也億人兆人民之身家君
用之矣自君愛之惜之而民乃克全其身家也寛恤之
戴在君不在民也如經言體羣臣凡以羣臣固士也敬
[072-19b]
慎而辭友朋每幸吾君可共功名矣特以小臣新進退
而不敢有所言進而不敢有所為此時望吾君推誠之
心倍深於望澤至於徳足食君子之餼而大君有衆人
畜我之思士於其時實撫躬而嗟悼之一日者忠信以
將之君有心布諸其臣重禄以賚之臣有身謀諸其君
舉居恒太息之聲有并不敢吿諸僚友者不意我后聖
眀已取諸其懐而惻然也竭百爾股肱之心以答予一
人之忱竭百爾股肱之力以答予一人之澤我知立子
[072-20a]
孫之朝猶有感泣祖宗之徳者豈非所以勸士者得哉
經言子庶民凡以庶民固吾百姓也竭蹙而奉公家誠
知小民宜愛君王矣特以草野疎賤朝耕天子之田暮
入司空之籍此時自愛其力之心倍深於愛主至竭舉
趾滌場之力僅以償車服玩好之供民於其時實傷心
而隠痛之一日者使必以時焉君無逸也為民慮其勞
斂必以薄焉君不貧也為民思其富舉㷀㷀無吿之懐
有并不敢形諸嗟歎者不意君恩高厚已憫其艱而惻
[072-20b]
然也頌豈弟者赴周官之令媚君王者獻公子之裳我
知非惟正之供亦有樂效子來之命者豈非所以勸百
姓者得哉君之廷有士君之野有民也臣願君取方策
而圖之


  每段各有兩意用反用正易落排偶此文散行處多
平列處少故但覺靈氣盤旋而題中情事已寫得十
分警動原評


  纒綿愷惻之思運以雋筆達以雅辭故無一語甜俗


[072-21a]
  忠信重禄  二句      熊伯龍


  徵勸士之實而仁義行乎其間矣盖忠信所以眀義重
禄所以眀仁勸士者寧外取人之道而致之乎對公若
曰人主將致非常之士而必待非常之舉未見士之為
王前也人情莫不相避於偽而又欲自厭其心誠使君
有情羣斟酌之臣有心吾敬答之非常之報亦往往而
収焉經言體羣臣凡以羣臣固士也無公孤之貴則君
王之色擬於帝天恩威叵測非所期也亦播以朝廷之
[072-21b]
至意而已從田間而來則宣力之暇亦念身家國典而
外不敢干也亦予以臣子之厚實而已然則忠信重禄
曷可已哉以父母之身千里而事人其心易為天子之
所疑若曰彼特為禄來也而以槩天下之士則大不可
今日者有大利則喜形於色有大害則憂形於色至誠
惻怛無不為子大夫取諸懐也夫忠者人臣之道則然
而顧已得之於其君是忘乎其君者也忘乎其君何君
也哉而忍負之以父母之身千里而事人其心當為天
[072-22a]
子之所悲若曰彼實不為禄來而又不得不為禄來也即
古之稱良臣者何獨不然今日者逮其下婦子寧焉逮
其上祭器守焉匏豕山桑波及臣家者皆君餘也夫禄
者人臣之所應爾而此若獨得之於其君是全乎其君
者也全乎其君何君也哉而忍負之是以衰世之政君
非必鬼神臣非不安飽然任左右則易而任工僚則難
養廉節則難而逭官貪則易所用非所需也故人有服
政之苦而無以動其天地生成之感先王之世官不棄
[072-22b]
賢者亦不棄小人然𢎞無欺之度以處無欲之君子沛
有位之恩以謝有欲之駿䧺所用皆所養也故人知事
君之樂而合以效其腹心奔走之材由此言之推小雅
樂心之㫖稽周官馭富之隆將無望於後人哉


  語語即乎人心中乎事理後二股所見雖淺而議論
實有根據 次句竟未㸃出自是疎處



[072-23a]
  言前定  四句       廖騰奎改程


  歴言前定之效而知不可不豫也盖觀言事行道之所
由得而不能前定者可知矣若之何不求所以豫也且
吾言凡事貴於豫者盖人以無定之中任事物之所值
而遷徙以從之則自一身以及百動從後而悔之者常
不可勝舉矣而焉能有立而無廢哉即如一言也樸訥
者將言而囁嚅敏給者亦有時而流遁盖每患乎其跲
也乃吾人之言非以析事即以眀理茍實見夫此事此
[072-23b]
理之源流則未言而所以為言者已前定矣雖當機之
引伸觸類亦不必營度於未言之先而自可從容以暢
吾㫖故有堅强之辨自謂人莫能難而無端見躓而君
子則反覆而必伸盖言之理已豫也即如一事也才分
既各有其優絀而時勢又互叅其險夷盖嘗患其困也
乃天下之事經則有宜變則有權茍實見其為經為權
之㫖要則未事而所以為事者已前定矣雖臨境之變
化屈伸亦不能逆料於方事之頃而自可堅貞以遂所
[072-24a]
圖故有敏達之才自謂肆應咸宜而動輙得咎而君子
則坦行而無畏盖事之理已豫也至於行則言與事之
總也言與事皆卒發於一時而行則要之必世言與事
之病皆外見而行之病則返而自苦其心久矣夫疚之
難免也而惟不能前定故至此茍深求夫行之大本則
原於性情者有其自然而達於倫物者有其當然朝夕
以循之而無有越畔之思所為惡於已志者無由而伏
也則行之本已豫也至於道則言事行之所歸也言事
[072-24b]
行皆因時以起義而道則其所從生言事行之失可旋
更而道之失則任所發而皆悖甚矣夫窮之多途也而
亦惟不能前定故至此茍深求夫道之大原則㑹為一
本者已燦然條理之畢具而散為萬殊者仍渾然本體
之可窺左右以取之而皆有逢原之適所為四達不悖
者在在可恃也則道之原已豫也夫言事行道皆非可
膠於一定者也而其本則有可前定者亦曰誠而已矣
非誠之求而執其私意以為前定亦見其敗矣凡事何
[072-25a]
以立哉


  各段洗發無一䝉語弱筆不疚不窮二段更難得如
此了當






[072-25b]









[072-26a]
  誠則明矣  二句      方 舟


  觀誠明之同歸而知人道之可恃也盖君子無慕乎誠
之必明而深恃乎明之必誠以為人道於是乎立矣且
性與教之分特言其初之所從入者耳其終則未有不
合者也盖反諸身而為誠歴於道而為明其量固有所
止而其用亦實相須則夫遲速先後之間所爭正自無
多耳天下之物茍非人之所固有而懸測之則見以為
然而終不能信其然有一固有而熟習之者而其情形
[072-26b]
不待辨而白矣誠之無不明豈有異於是乎仁與義充
於心則事父事君之道曲折詳盡而不至於有所遺性
與命未嘗漓則萬事萬物之形高下參差而皆有以識
其分盖動於心之莫解則其見必真而得其理所從生
則其用不敝也世固有渾然無偽而貿然無知者然彼
無怪其不明其所為誠者固非誠也誠則無事求明而
已操乎物之所不能遁矣凡物之情茍非已之所真知
而强赴之則心欲如是而心亦不能必其如是有一深
[072-27a]
知而篤信之者而其意向確乎不可移矣眀之可以至
於誠豈有異於是乎深知夫吾身之離道而非人則俯
仰上下之間不敢自恕而必求既乎其實深知夫吾性
之有善而無惡則隠㣲幽獨之際不忍自欺而久將慊
乎其心盖茍且之意既除則其力隨在而可據二三之
見既絶則其情萬變而不渝也世固有論則善之而行
則背之者然是無怪其不誠其所為明者固非明也明
則未能遽誠而匿於心者已無偽矣是故成於性者有
[072-27b]
異人之誠而無異人之明無異人之明則其誠亦未為
絶矣成於教者不患其誠之不至而第患其明之不至
明之量果無所虧則誠之事已過其半矣此人道所以
繼天也


  兩則字精神俱從實理勘透無一字可移置上二句
理醇氣樸筆力復健



[072-28a]
  能盡其性  六句      金居敬


  極盡性之量而至誠有功於天地矣夫人物天地其理
一而分則殊耳已性盡而人物之性皆盡至誠之為功
於化育豈不然哉今夫聖人之心即天地之心而有生
之體皆天地之體也惟盡性以至命者有以得其會通
而修道以立教斯中和位育更無待於推致而後然耳
吾觀夫天地之生人生物化之育之一誠而已矣羣黎
得之以正其君臣父子之屬而篤其親遜庶彚得之以
[072-28b]
容其飛潛動植之類而至其繁蕪舉夫故者化之使新
若有變通鼔舞之術無者育之使有顕其知始作成之
功而要歸於天下之至易至簡者也而至誠者既有以
得其全而立之極矣則是仰觀俯察無有以隘其濬哲
文眀之質而知之無所不達上蟠下際無不可以施其
徇齊敦敏之材而行之無所不順也以言乎人之性豈
得與其性同科哉然而誘迪焉以啟其蔽扶進焉以立
其懦雖使仁智者見於一偏顓蒙者滯於日用而至誠
[072-29a]
之造就督率之者無不至也則人性之為至誠所造就
督率者亦無不盡也以言乎物之性又豈得與人之性
相比哉然而因其力者又有以制其力養其材者又有
以取其材雖鷙暴者終不可以擾狎隕落者更不可以
敷榮而至誠之茂對曲成之者無不至也則物性之為
至誠所茂對曲成者亦無不盡也若是則人也物也天
地生之而至誠成之則謂至誠之化之育之也夫誰曰
不可而化育則仍歸之天地贊化育則歸之至誠者何
[072-29b]
也盖其理則一也至誠即有為之天地非天地不能有
為天地即無為之至誠非至誠不能無為也一化一育
有與為不違有與為奉若固無彼此之間矣其分則殊
也天地之所為雖至誠亦有所不能預至誠之所為雖
天地亦有所不能及也化之育之罔或弗裁成罔或弗
輔相實惟左右以之矣所以中和位育之君子必使無
一夫之不獲無一物之失所至於四序五行之無偶失
其常而後乃安也若猶未也加戒慎焉惟至誠之盡性
[072-30a]
則有其自然者此豈直贊之而已哉


  實義搜剔得玲瓏舊義洗滌得新穎以觀理無纎翳






[072-30b]









[072-31a]
  見乎蓍龜  二句      邵 基


  實理之所形在物與身者可騐也夫誠之理未嘗一日
息也即蓍龜四體而幾之微者著矣今夫宇宙之内謂
之太虛而實非也氣之所聚而於穆之命凝焉形之所
成而人事之數應焉司其柄者鼓舞以盡神效其能者
顯奇而洩秘盖實有不能自已者焉彼興亡之機之先
見者吾得於蓍龜驗之方夫數之未定蓍龜未有其兆
也及夫用動用静而吉㐫判矣此蓍龜之見也而蓍龜
[072-31b]
豈無故而見也乎正元會合之運實有醖釀於天人之
交者於是神物不能秘其瑞也隂陽駁雜之氣實有交
勝於造化之際者於是象數為之兆其違也茍非理之
實徵其盛將有疑其近於諛者矣何以數十世之寖昌
皆在燭照之下及事後思之而不爽也茍非理之實徵
其衰將有疑其近於誕者矣何以百餘年之敗壊如在
數計之内及事後覺之而已晚也盖誠體物而不遺而
蓍龜即乘是以發機緘之妙理之因數以顯者在此矣
[072-32a]
吾更以四體徵之方夫事之未接四體未呈其機也及
夫周旋折旋而得失分矣此四體之動也而四體豈泛
然以動也乎皇降民秉之彜附麗於身者已固於是一
俯仰而悉協其則也仁義中正之極托根於心者漸虛
於是一屈伸而盡違其天也茍非帝鑒之所憑將中節
焉而未即為得何以清眀在躬之日即欲昏潰出之而
不能也茍非天命之所在將矜慎焉而可以無過何以
致衰兆亂之頃即欲勉強持之而不得也盖誠為物之
[072-32b]
終始而四體即因是以昭合散之能理之因形以著者
在是矣而誰則知其見與動之微也哉洵非至誠不足
以知幾矣


  理醇正而氣疎達是極意學正嘉先輩之文變化舒
巻處或有未逮穏當老成已近似之矣




[072-33a]
  見乎蓍龜          劉 巖


  幾見乎物誠而形也夫天下事既見而後知則非前知
矣蓍龜乃幾之先見者知之者誰哉且寂然不動者誠
也動而未形者幾也幾在有無之際問焉以言而受命
如嚮者莫甚乎蓍龜然而知幾者鮮矣夫簭人辨九簭
之名而詳分掛揲奇之法龜人掌六龜之屬而眡上下
左右之文盖志定於先必以官占而斷稽疑之用尤以
鬼謀為徵是故蓍有卦焉卦有占焉占有繇焉龜有體
[072-33b]
焉體有兆焉兆有頌焉此百姓可以與能而吾獨謂知
幾者鮮何也夫無聲無臭者上天之載而維皇之意使
吉凶常萌動以示人沖漠無朕者於穆之真而神物之
興則幽贊於神明而立命所以天地間理為之綱而氣
以具形上以形下者而凝氣為之運而數以生無形以
有形者而定上春而相簭也上春而釁龜也盖皆以嵗
首而聚生物之氣焉夫坱然充塞乎兩間者無非氣也
而氣之為休為咎常於物之至靈者見之則蓍龜之氣
[072-34a]
之所觸發即天神地祇之精英也蓍以隂陽而其本則
二也龜以五行而其本則五也盖皆本乾坤而成變化
之數焉夫自然推行乎古今者無非數也而數之或從
或逆常於物之至變者見之則蓍龜之數之所燦陳即
二氣五行所發著也夫氣與數相合無間而理存乎其
中理與氣數莫測其端而命行乎其際惟天命真實無
妄而蓍龜洩其朕兆以紹天之眀惟鬼神體物不遺而
蓍龜乘其氣機以前民之用是則非蓍龜占事以知來
[072-34b]
固不足以開物而成務然非齋戒以神眀其徳必不足
以極深而研幾盖幾微故幽非誠精故明者不能感而
遂通天下之故也茍徒以前知為術數之能則一大人
占之有餘智矣而何貴乎至誠之道哉


  此章章首二句言道自可以前知國家將興六句則
指理之先見者所謂幾也善必先知以下乃言惟至
誠能知之實耳是見乎動乎單就幾動於彼而言不
得預侵至誠知之地歩唐荆川二句題文到結處方
[072-35a]
起下至誠前知可証此文就蓍龜上實發見乎之理
精當不减前人獨前半預透知字為侵下耳







[072-35b]









[072-36a]
  誠者自成也  一節     趙景行


  中庸因誠以及道原乎天而盡於人焉盖惟有誠而後
有道亦惟自成而自道者莫可諉也誠之於人何如哉
且天下一誠之所際也苟不知誠為皆備之理無由知
道為當行之事乃或以後起者之多所謝轉疑最初者
之多所遺惡知自天之人之際有其本然乃以有其當
然者乎吾與天下言誠矣盖所謂誠者無妄之原天地
以之立心者羣生即以之立命俯仰上下之間即虛無
[072-36b]
之地亦且本是以充周而况其為形生者歟無偽之宰
鬼神以之為徳而不可掩者萬類即以之為體而不可
遺曠觀飛躍之機即無知之倫亦必資之以各正而况
其為有覺者歟盖所以自成也此其無為者也而有為
者事即由之而漸起亦其無待者也而有待者責即於
是而有歸夫然而道又可得言矣自其發於心者而言
之喜怒哀樂皆有必不容已之情而節必求其中非假
諸他人之懷也雖裁成輔相功在兩間而專而察之總
[072-37a]
不敢諉為中和以外之事自其成於身者而言之子臣
弟友皆有必不可辭之分而道務期其盡又非托諸他
人之業也雖禮眀樂備貫乎幽眀而返而求之總不敢
謝為仁孝不及之端眀其為自道而人又安得自外於
道以自歉於誠哉以原乎天者觀本成之量而即以盡
人者著求誠之功誠固如是其甚切也夫


  自道句易作沉著語自成句往往無把鼻矣虛無之
地無知之倫四語最是道得周宻嘉隆盛時塲屋文
[072-37b]
字乃見此等有根柢語原評








[072-38a]
  誠者非自成已而已也  一節 雲中官


  成已者必及乎物原諸性而知其故焉夫已與物均此
一誠則仁知之徳固無分内外者也安有施之不宜者
哉且自物與無妄而凡天下之生而具之者本無有盈
歉之分也物與我俱生而所以待命於我者已具於有
生之初則我與物俱成而所以為物立命者亦豈有加
於天命之始乎不過即吾所固有者舉而加之而固已
無餘事矣如君子而既有誠之之功則於自成之體既
[072-38b]
已不虧而所以自道其道者亦已無憾矣顧吾之理既
統乎天下之物以為誠則吾之功亦必統乎天下之物
以為自成吾以誠自成而天下猶有物焉遺於吾誠之
外此非誠之尚有遺物也而即吾之所以自成者有不
全也吾以自成者自道而天下猶有物焉棄於吾道之
外此非物之不統於道也而即吾之所以自成而自道
者有所缺也故誠者非自成已而已也所以成物也奚
以明其然耶盖天之所為公乎物而不妄者誠也而人
[072-39a]
之所以具於心而各正者性也誠之理由合而見為分
而仁體事而皆在知周物而不遺皆誠中自足之體自
裕之用而已與物因有各見之功能性之徳雖分而本
無不合而心無私者必能大曲成之量心有覺者必能
全無我之真皆性之徳所以百慮而一致同條而共貫
而成已與成物初無歧出之性量如是則安得有内外
之别也乎盖惟其得於已者仁即誠之通知即誠之復
而於繼善之原既無所歉故其見於事者時乎措諸已
[072-39b]
而體仁者自具夫長人之元時乎措諸物而知臨者悉
原諸觀理之哲而於叅贊之業自無不周於此知已外
無物而成不獨成宜則皆宜者洵非外至而强為之也
其故不亦曉然也哉人誠能全此誠於已固無憂道之
不及於物也


  數層曲折一氣貫注不散不雜理脈俱清 古文大
家非資材絶人者莫能問津中人初學求為清真妥
當以此等文為權輿可也


[072-40a]
  今夫山  二段       汪士鋐


  觀山水之生物愈以見天地之盛矣夫山水為天地所
生而其生物之廣大不測如此天地之盛何如耶且夫
天地之氣結而為山融而為水山水固天地所生之物
也乃山水得天地之氣以生而復能生物於天地之間
以大天地之功用吾觀四海九州生者一天成者一地
何以彼此物産之美各傲人以所無而必不能强同盖
天地固以山水隔其東西限其南北而山水之氣遂各
[072-40b]
有所鍾於物焉故欲觀天地之生物者宜觀之山水殊
方異域仰焉此天俯焉此地何以彼此風土所有苟易
地以相處而皆弗能為良盖天地固以山水異其寒煖
殊其燥濕而山水之性遂各有所偏於物焉故能窮山
水之生物者可以知天地吾始觀乎山之一節巻石誰
謂非山吾始觀於水之一端一勺誰謂非水雖然此未
覩山之廣大與水之不測也盖嘗總山水之所生者論
之其為生民所取資歟生之誠是也乃若其質陋劣而
[072-41a]
無益於人其性狼戾而有害於物在世人安所取乎是
而亦儲陰陽之精以生之何疾與汚之無所不藏納也
其為日用之常物歟生之誠是也乃若玩好之足以蕩
人耳目珍奇之適以溺人心思在聖人方深惡乎此而
反積英華之氣以生之何美與惡之無所於决擇也而
不知此正山之所以為廣大水之所以為不測也是故
極物之怪偉奇特而或終為人之所羅而致之焉非人
之智也而實山水之足供人世之求也竭人之聰眀才
[072-41b]
力而或於物竟有不能取者焉非人之愚也而實山水
之難以人力相窮也則試觀草木禽獸與夫寳藏之屬
於山黿鼉蛟龍魚鼈與夫貨財之屬於水而豈徒曰巻
石已乎一勺已乎嗚呼此天地之所以為盛也


  題甚堆垜能以議論運掉不落龎雜自是能者




[072-42a]
  考諸三王而不繆  二句   汪 琬


  觀道於考建其盡善有眀騐矣夫三王天地皆前君子
而備道者也不繆不悖有一之未善者哉且王者以一
身立創制之極則古今上下胥聽治焉變通於百年者
宜今即所以法古燮理於一日者下應亦所以上符紀
綱既著有不逺為承而躬為配哉本身徵民未盡君子
之道也道莫盛於古今而三王獨居其備文物典章之
具君子所奉身以思紹者也考其勢可以觀變通考其
[072-42b]
時可以參因草考其心可以溯神眀故規模𢎞逺遵三
王所已為者不嫌拘肇三王所不及為者不嫌創以新
猷而追曩烈夏有書商有誥周有官如見君子之協禮
焉夫何繆盖有道而後有三王有三王而後有君子其
身為三王所式慿之身其民亦三王所共治之民也用
三王之兢業以持身即用三王之典則以宜民道在而
俱囿於君子之規矱矣迄於今文獻猶可問也豈有顕
戾其章程者哉道莫昭於上下而天地獨統其全髙卑
[072-43a]
健順之能君子所側身以求合者也建在形有與為觀
察建在事有與為調燮建在理有與為感通故法象昭
眀守天地所已備者不妨同補天地所不及備者不妨
異以人事而協𤣥模上有清下有寧中有貞如見君子
之合撰焉夫何悖盖有道而後有天地有天地而後有
君子其身為天地所亶錫之身其民亦天地所寵佑之
民也受天地之純嘏以物身即受天地之降鑒以求民
道在而俱範於君子之裁成矣迄於今崇深猶可見也
[072-43b]
豈有隠踰其氣數者哉如是而鬼神之與百世聖人又
可類推也


  於他人下筆不休處偏能渾括意盡語竭處偏能展
拓以同時名作參觀自見其獨為高出也原評





[072-44a]
  仲尼祖述堯舜  一章    金居敬


  原聖徳而至於天地因極贊天地之大焉夫以堯舜文
武為一人而天地且弗能違也不言天地之大而何以
見聖人之大乎且夫聖人者與天地合其徳而成位乎
中者也前之聖人身為帝王而立其極後之聖人身承
帝王而集其成故夫聖人體天地之撰而天地未易擬
諸其形容也大矣哉自有天地以來聖人有作未有如
仲尼者也以言乎逺莫大於堯舜而仲尼以祖述者宗
[072-44b]
其道矣危微之㫖繹以克復也精一之傳闡以博約也
以言乎近莫大於文武而仲尼以憲章者守其法矣從
先進猶之乎監夏殷也脩春秋猶之乎丕顯承也而豈
但已哉吾由其所以兼綜帝王者而得其所以同流天
地上焉而動而不息者非天時乎仲尼以乾惕者律之
與偕行也下焉而靜而有常者非水土乎仲尼以安貞
者襲之應無疆也大哉仲尼内以藏諸用外以顯諸仁
立其本以為翕受之原及於末以著敷施之績如地之
[072-45a]
無不載也如天之無不覆也變通配四時陰陽之義配
日月也堯舜文武所以財成輔相參贊化育各極其盛
者萃於一人矣仲尼之大一天地也而天地何如其大
乎天高地下萬物散殊固並育於其間也動植者自如
飛潛者自若不相害也寒往則暑来日往則月來其道
並行也推遷而成嵗繼禪而生眀不相悖也而其所以
不害不悖者何哉天地之小徳也無極而太極二氣而
五行於是焉而至於不可紀而莫能名也殆於如川之
[072-45b]
流者矣而其所以並育並行者何哉天地之大徳也自
不可紀而莫能名反而之於五行凝於二氣太極歸根
於無極也必有敦厚其化者矣天呈象而地成形各給
者不匱於挹注乾知易而坤能簡握要者不岐於統歸
天地之大如此而吾所以取譬之意復何待言哉


  鑄局運意全在前半篇後則湘轉帆随風利不得泊


[072-46a]
  仲尼祖述堯舜  一節    張 英


  中庸歸道統於聖人而舉其備道之全功焉夫仲尼之
學合古今上下而立隆者也不可推為備道之一人哉
中庸歴言天道人道至此將以眀所統也若曰道在天
下固無往而不寓矣若夫綜其成以為功者則不得不
推立極之一人盖廣言之為至誠天地虛擬之為聖人
君子皆可以仲尼之一身備之道非自仲尼而始必有
其創垂者故仲尼之學不可窺所可窺者在帝王相傳
[072-46b]
之要道惟賴仲尼而立尤必有其範圍者故仲尼之學
不可見所可見者在髙深協贊之中由今思之道統開
於堯舜所以立百代之宗也仲尼則祖述之精一之微
言以數聖人咨儆於一堂而猶懼其晦以一聖人相感
於曠代而如見其心非得統之獨尊者與觀刪書斷自
唐虞而知淵源有自來盖不啻髙曾奉之矣道法盛於
文武所以集百王之成也仲尼則憲章之制作之燦然
以數聖人釐定於前而再傳或失其遺意以一聖人修
[072-47a]
眀於後而奕禩共凛其典章非為法之大備者與觀禮
樂遵乎昭代而知精微有黙喻盖不啻章程凛之矣道
有自然之運莫著於天時仲尼則上有以律之盖法天
行之健也在天時之流行為用而不勞之化在聖心之
廣運為出而不匱之藏夫豈有心以律之哉時中之妙有
行所無事而曲中者誠不俟仰觀而則效也已道有一
定之宜莫著於水土仲尼則下有以襲之盖因地徳之
厚也在水土之流峙亙古今而不易其常在聖心之凝
[072-47b]
固歴常變而不渝其守夫豈有心以襲之哉安敦之性
有各止其所而至善者又無煩俯察而因應也已若此
者道在一人而遡之古帝以正其傳考之今王以觀其
備仲尼所以曠古今而立隆抑道在一身而崇而效之
與於穆同其功卑而法之與奠麗同其體仲尼所以等
崇卑而合撰更將何以擬之乎亦擬之天地而已


  格正理醇神完法密洗去浮華獨標清韻原評


[072-48a]
  唯天下至聖  一節     汪 份


  至聖之有臨惟其徳無不備也盖以生知之質而備四
徳之全則臨天下之事豈尚有所不足乎且人心莫不
有知以載仁義禮智之性而心之知不能有通而無塞
性之徳不能驟復而皆全者其常也若夫天生一人以
為天下所托命則其得於天而成於性者有不可以常
理測者矣何者天下重器帝王大統勢力不可强干則
理必求其可稱而屯䝉待以並濟則事必有以相成唯
[072-48b]
天下至聖惟能聰無不聞眀無不見而凡有耳目者皆
絀焉凡有耳目者皆賴以安焉睿無不通知無不知而
凡有心思者皆屈焉凡有心思者皆有所式焉以是而
臨天下則天下雖大而臨之者恢恢乎其有餘地矣而
豈有所不足乎哉且夫聰眀睿知固非虛而無所麗者
也盖實有所涵之徳焉惟獨得夫清眀之體而無累於
氣質之私故所性之理咸正無缺而且曲盡其條理焉
凡寛裕温柔而為仁發强剛毅而為義齊莊中正而為
[072-49a]
禮文理密察而為智者皆聰眀睿知所一一涵之者也
而足以有臨亦非意而知其然盖實有可據之事焉雖
兼陳乎萬物之形而獨運以一心之理則恃源以往而
殊塗百慮莫不各應其至分焉凡仁之盡而足以容義
之盡而足以執禮之盡而足以敬智之盡而足以别者
皆足以有臨之一一可據者也夫衆人自昧其本心之
知者無論矣即大賢以上用其知以求復其性而四端
之充或偏至而難求其備强學所致亦歴淺而未得其
[072-49b]
深以是而入於萬事萬物之中其不足之形有更起叠
出而不能自掩者矣而至聖既獨擅生知之質而無歉
矣其所性之理足乎已而無待於外而又務竭其耳目
心思之材學問以成其變化務盡其仁義禮智之性擬
議以合於中庸如此則不必入於萬事萬物之中而無
所不足之實有返觀黙索而信其不爽者矣盖仁義禮
智者生知之徳而容執敬别者臨天下之實事徳固不
可假事亦不可誣也其不足者雖强以飾之而衆不可
[072-50a]
欺其無不足者雖無以屈之而無思不服凡所臨者皆
有耳目心思以窺上之所藴而可易言臨哉故自至聖
而外臨天下者皆處於不足之數者也


  將四徳併入生知内合發非避難趨易理本如是也
大賢以上學力亦不能造生知亦不廢學二義尤勘
得至聖身分出文氣疎達老健亦見作家本領



[072-50b]









[072-51a]
  舟車所至  八句      陶元淳


  極聖徳之所備盡一世而尊親之也夫天下之尊親至
聖惟其徳也其光被何如哉且夫托乎萬民之上而天
下羣然奉之稱之曰元后分未嘗不尊也仰之曰父母
情未嘗不親也而非有以廣被乎天下之無窮則雖其
入之者深感之者逺而風聲所漸猶可以道里疆界求
之也若至聖之聲名其施及豈有既哉彼夫六合之外
贄弗能賔也譯弗能通也况以天子之精微而寧喻之
[072-51b]
也故夫八荒之逺正朔不必加也聲教不必訖也然而
天子之神靈則已震之也言乎舟車則梯航萬里其載
徳以行者乎言乎人力則經涉萬國其扶徳以往者乎
過此則為絶人之區矣而天之覆地之載有不與之俱
覆俱載者乎至此則皆積氣之所矣而日月之照霜露
之隊有不與之俱照俱隊者乎吾見天位乎上地位乎
下萬物之含靈以出者共禀乎陽剛陰柔之徳以自全
其知能之體乃得陽之精而為氣得陰之精而為血心
[072-52a]
知之乘運而覺者深感夫鼓舞變化之用而自生其愛
敬之心天下之尊吾君者猶神眀也乃絶俗何知非僅
若風氣之異者猶可以恩信孚也而近者咸請入臣逺
者亦求置吏其莫不尊者猶我封域之内也夫人主之
衣冠瞻視亦有何奇而傳之四國猶凛然其震動豈其
有血氣者而不神眀奉之也哉天下之親我君者猶父
母也乃處勢既逺非僅若嗜欲之殊者猶可以覊縻勿
絶也而嵗時則来獻見水土則貢百物其莫不親者猶
[072-52b]
吾赤子之倫也夫盛世之山川草木亦復何知而徳之
感被猶競獻其禎祥况乎有血氣者而不父母依之也
哉至聖聲名之盛如此


  題氣直下中間更無停頓前半如題順叙極變化舞
躍之致後二股神氣相抱通篇直如一股




[072-53a]
  淡而不厭  可與入徳矣   蔡世逺


  即闇然日章者而申言之而入徳之方為不容已矣夫
淡簡温闇然也不厭而文且理焉則日章矣欲入徳者
可不知所謹以實致其為已之功哉今夫學以立誠也
誠之至者自不可掩故敦本務實之修君子所貴然其
端甚微其功甚密身心内外之間下學之始基託焉君
子之道何以闇然而日章哉其言庸言其行庸行淡矣
而有物有恒令人味之而彌㫖焉何其不厭也辭寡而
[072-53b]
中貌質而恭簡矣而藴徳含章令人挹之而不盡焉何
其文也和以處衆易以居心温矣而稱物平施則權衡
自定而條理井然焉何其理也是所謂闇然而日章者
也是為已之功所馴致焉者也君子之道大率類然雖
然反已之修必致審於人已相關之際務本之圖必洞
悉乎本末相因之理苟其心不紛於外慕而内美中存
識復極於至精而幾微畢達深究乎千里之應違在於
居室而知逺之近焉外著之光輝本於宥密而知風之
[072-54a]
自焉一心之退藏不能不大白於廣衆而知微之顯焉
自其由外之内者而言則知九經三重不外行之以一
本之於身自其由内達外者而言則知致中致和即可
天地以位萬物以育學至此已能知所謹而功有可用
徳有由入矣盖淡簡温而不厭而文且理者是成徳之
事也是為已之功之眀效大騐也知逺風顯之由於近
自微者是入徳之方也所以密其為已之功而審端用
力於斯乎在也又可引詩而畢其説矣


[072-54b]
  詞無枝葉語有倫次足繼美正嘉作者








[072-55a]
  上天之載  三句      徐用錫


  聖徳同天故於天得其至焉盖不顯則無聲臭之可言
矣擬之天載至矣乎此闇然之極也且徳之從来出乎
天而其成也亦似之此惟窺見本原之論始能會意於
思議之表而有以得其真也毛猶有倫謂之倫則亦顯
之類也謂之有則未離乎顯之跡也是皆非其徳之至
者盖志已立於人之所不見而至於主靜立極之真非
天下之至神者孰能與於斯也功已密於言動所不形
[072-55b]
而至於神眀黙成之孚非天下之至化者孰能與於斯
也今夫物有聲臭也已逺乎形而即乎氣又氣之至微
而介乎有無之間者以此為言亦無惡其涉於迹象而
間於精微矣而文王之詩所云天載者並此而無之豈
不以穆清在上天本為聲臭之元而所以樞紐乎造化
者天未嘗自有其聲臭也乾元資始而神存於沖漠誠
之不貳者如此矣豈不以神氣風霆天本極聲臭之用
而所以根柢乎品彚者天未嘗自私其聲臭也陰陽不
[072-56a]
測而化妙於無迹命之不已者如此矣若夫不顯之徳
措之為經綸發之為事業極其盛則含生負氣之倫莫
之有遺而推其功則化育流行之大亦且有助是豈聲
臭之無者乎然以云不顯則神之所凝聖不可知舉天
下之大有而悉與性體無所與純粹以精渾然與天一
其神而已化之所行逺不可禦舉天下之衆有而悉於
性分無所加不動而變廓然與天合其化而已無聲無
臭此可以云不顯之至矣要之君子之學惟為已之一
[072-56b]
念基之盖與於穆同運者即充其闇淡無文之心而與
大化同流者即極其切近精實之務此篤恭之徳所以
始終不顯而天徳無慕乎髙逺王道不雜於功利聖神
之絶軌不過為中庸之極功也子思子之意深哉


  此等題一涉𤣥𣺌語便非不顯實際文根柢先儒語
無虚泛最見心力之細 神化分貼本瞿浮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