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50 欽定四書文-清-方苞 (master)


[016-1a]
  子禽問於子貢  一章    歸有光


  聖人所以聞政者不可以迹觀而可以意㑹也夫聖人
之聞政者德而已子貢能㑹之以意而子禽以迹觀之
者歟且夫世降而德輕德輕而勢重於是乎士無感人
之實而上之人始得以制其予奪之柄故天下見士之
求君而不見君之求士此時也而非所以論聖人也子
禽曰聖人不能無求也國政之是非因革在人者也夫
子何以知之天下豈有不求而自獲不與而自至者乎
[016-1b]
夫子猶夫人者其求之乎與之乎子貢曰聖人無所求
也夫子之温良恭儉讓在我者也夫子以此得之天下
固有不言而喻不知其然而然者乎夫子之求異乎人
之求也孰求之乎孰與之乎子禽以常人之見求夫子
之心其致之有由而其得之有待也子貢以觀感之深
發自得之見其温良可親而其恭儉讓不可舍也蓋在
人者重則吾方奔走之不暇在我者重則物皆囿於其
中故天機之動雖王公之勢亦恍然而自失而神化之
[016-2a]
妙如元氣之鼓萬物而不知者惟子貢為得之也與


  格局老剏細按問答虛神仍分寸不失骨脈澄清精
氣入而粗穢除乃古文老境非治科舉文者所能窺
尋姑存一二使好古者研悅焉





[016-2b]









[016-3a]
  禮之用  一節       歸有光


  賢者論禮順人情而道之所以無敝也夫先王之禮所
以嘉天下之㑹者也使有所拂於情其何以能逹之而
無敝也哉且夫天高地下萬物散殊而禮制行焉或者
見其品節防範之嚴而因以重疑畏之心而不知夫禮
之和而通於情也蓋天下之人莫不有情惟其無以自
達於是有禮焉以導之則其所以周旋裼襲而為是隆
殺之等者非吾之所不樂也中有所欲而假物以自將
[016-3b]
則縁飾之用斯著凡以逹吾之情而巳矣其所以升降
俯仰而為是繁縟之制者非吾之所本無也仁有所體
而因事以生敬則文明之賁斯章要亦情之所樂而巳
矣然則禮之為物雖恭儉荘敬似有以嚴天下之分而
欣喜歡愛實不拂乎人心之天先王精微制作之原端
有在於是而世無容議焉者也使禮而不和則先王不
制之矣使先王不和而制禮則天下將尤之矣惟其制
法興王出於一時之擬議而和以悅心不至乎驅廹天
[016-4a]
下以合吾之矩矱則雖欲瑕疵聖人之禮而輕訾之而
有所不敢建中立極出於一代之損益而和以洽愛不
至乎强率天下以入吾之範圍則雖欲决裂聖人之禮
而背去之而有所不忍故自后王君公以至於輿皂之
賤莫不安之而不可厭非有愛於吾之禮也愛吾之和
也天下不能不和而不能外先王之禮也明矣自朝㑹
䘮紀以至於揖讓之微莫不油然而不可巳非以其為
先王之禮也以為吾之情也天下不能無情而不能廢
[016-4b]
先王之禮也審矣吁此禮和之可貴而先王之道至於
今不廢也彼欲離和以言禮者多見其失於禮而背於
情矣


  古厚之氣直接先秦初漢前人以粗枝大葉槩之最
善名狀原評




[016-5a]
  詩三百  一節       歸有光


  聖人約詩之為敎不外乎使心得其正而巳夫詩所以
感人而入於正也正之言雖約而詩之為敎無有出於
此者矣且夫博而寡要勞而少功此觀書者之恒病也
以其一定之言而驅率之汗漫無所歸極之地而垂敎
者之深意於是而晦矣是故采詩以垂訓包括旁羅期
無遺也而貫通倫類必有所以為詩之㫖渉獵旁博宜
不廢也而綱維藴奥必有所以為説詩之本吾嘗反覆
[016-5b]
於三百篇之中而得其一言之要魯頌所謂思無邪是
也蓋天命之眞人心之本全具於中而不失是性情之
所以正也而形生之類氣稟之偏必待涵濡長育而全
是詩之所以為敎也彼其所以發於咨嗟咏歎之餘者
比物連類其㫖不可一而槩之也然而觀者得於哦吟
上下之際所以㑹其意而一之者要以觸發其本眞而
使之約於中耳其所以自然於音響節族而不能巳者
宣志達情其意不可泥而拘之也然而觀者得於咏歌
[016-6a]
慨歎之間所以迎其意而通之者要以和平其心意而
俾之離於僻耳詩之有善非徒詩之善也是勸之而歸
於無邪也詩之有惡非徒詩之惡也是懲之而歸於無
邪也以吾之天而觸彼之天則事前而機動不獨盛世
遺音可以宣化而治亂賢否所感之不同而其歸同矣
以彼之天而契我之天則世隔而心通不獨朝廟歌聲
可以平心而賢人君子憫時病俗之所為而其致一矣
是知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物而動情之理也惟思無
[016-6b]
邪而後性情得其正故曰詩以道性情夫子所以示天
下學詩之凖噫其盡之矣


  咀味聖人立言之意𣺌衆慮而為言淳古淡泊風格
冣高 化治先軰對比多辭異而意同乃風氣初開
文律未細雖歸震川猶或不免如禮之用篇精深古
健而亦蹈此病故俱辨而録之



[016-7a]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  一章  歸有光


  聖人所以至於道者亦惟漸以至之也夫道無終窮雖
聖人亦有待於學也學之則不容無漸矣此其理之固
然而豈聖人過為卑論以就天下也哉自夫天下待聖
人過髙以為有絶德於天下而不知夫聖人之所為孜
孜而不巳者固吾人之事也何則人之心與理一也人
之為學求至於心與理一也然學之不可以驟而化之
不可以助長也久矣故自十五之時始有志於聖賢之
[016-7b]
道而從事於鑚研之功嘗以為志之勿立則無以負荷
乎天之所與者將不免於小人之歸是以始之以立志
而是非之介取舍之極蓋有所定而不能移也迨於三
十之年始有得於矜持之力而取驗於德性之定嘗以
為守之勿固則無以凝聚乎性之所鍾者將不免於君
子之棄是以繼之以定守而紛華之變盛麗之陳蓋有
所持而不可撓也自十五而三十積以十五年之功而
意味固巳不同矣然猶不敢自怠而至於四十也則随
[016-8a]
事見理而研㫖趣於萬殊參酌於無端無紀之中而有
得於燦然之妙物之所以各足其天者吾固巳見之明
而知萬殊之各正視向之立者不免猶膠於固也又至
於五十也則以理視物而探淵源於一本究極於大本
大原之中而有得於渾然之妙天之所以流通於物者
吾固已見之一而知帝則之必察視向之不惑者不免
猶在於物也自三十而四十而五十體驗於十年之間
而意味又各不同矣然猶人也非天也君子之學求至
[016-8b]
於天而可巳乎故六十以逹耳順之機也理妙於中而
有以通乎外之所感神而明之存乎其人感之者以天
也聽之者以天也順於耳而耳不得而與焉七十以妙
從心之用也理運於外而有以出於中之所豫化而裁
之存乎變從之者以天也不踰之者以天也從於心而
心不得而知焉夫以六十七十之所自得者如此夫豈
以年彌髙而德彌劭哉亦以道久而後熟故日有所不
同耳是知志者志此理也立者立此理也不惑而知之
[016-9a]
者亦此理也至於耳順從心而理與心一焉君子之學
求至於是而巳也


  以古文為時文自唐荆川始而歸震川又恢之以閎
肆如此等文實能以韓歐之氣達程朱之理而脗合
於當年之語意縱横排盪任其自然後有作者不可
及也巳



[016-9b]









[016-10a]
  吾與囬言終日  一節    唐順之


  大賢之不敏於論道者乃其敏於體道者也葢心悟者
不必問而愚者不能問也此顔子之如愚所以為不愚
也哉夫子稱顔子之意如此葢以道必待言而後傳亦
心待問而後告是故吾之於囬也至敎所示固嘗竭兩
端而無遺微言所及亦毎迄終日而不倦精粗所陳能
無一言之有待於疑者乎囬也黙然聽之未嘗一有所
疑焉其無所疑意者愚而不能疑也始終悉備能無一
[016-10b]
言之有待於問者乎囬也黙然受之未嘗一有所問焉
其無所問意者愚而不能問也囬其如愚者乎愚則宜
其不足以發矣及其既退而省其私也但見其本之以
無所不悅之心而體之以服膺弗失之力藏修㳺息於
吾道也殆庻幾焉葢吾終日之所言者即其終日之所
從事者乎動静語黙於吾道也殆庶㡬焉葢其不違於
羣居者即其不違於燕居者乎不迷於所徃者則必能
先明於其心愚者疑且不能又何望其心解而力行之
[016-11a]
若此也不習而無不利者則必能不疑其所行愚者問
且不能又何望其心㑹而身體之若此也囬其不愚也
哉是則夫子之與囬終日言也固所以寓無言之深意
而囬之如愚也固所以善用其聰明睿智者也孔顔授
受之機其神矣乎


  如脱於聖人之口若不經意而出之而實理虛神煥
發刻露以天合天噐之所以疑神也


[016-11b]









[016-12a]
  多聞闕疑  二段      歸有光


  君子之學能善其言行而自修之道備矣夫言行君子
所以居身者也善學者無尤悔之愆則身修而無所事
於外矣此夫子所以救子張之失也且夫學術不明而
眩騖於外感者得失之故撓之也君子亦惟盡其在我
而已矣是故世之人縱口以為言則浮誕之習勝而言
始病君子之學惟其不能無言也廣聽以為聰而事物
之故觸於吾之眞者莫不取以為吾言之資尤必加之
[016-12b]
以精義之學而闕其所不知焉則凡其所闕之餘莫非
其所知而可以言者也然君子非以可言之為貴而以
可言而不易言之為難理明義精之餘惕焉尚口之為
戒固有心可得而知而口不可得而言者而不敢以易
而出之也如是則吾之言莫非天下之理而天下之理
莫非天下之心仁義之人其言藹如多聞而天下不以
為陋闕疑而天下不以為誣愼言而天下不以為誕以
為當於心而巳矣君子之修其言者固如此世之人肆
[016-13a]
意以為行則茍且之患生而行始病君子之學惟其不
能無行也兼照以為明而紛紜之變接於吾之目者莫
不取以為吾行之資尤必加之以研審之慮而闕其所
未安焉則凡其所闕之餘莫非其所安而可以行者也
然君子非可行之為貴而以可行而不遽行之為難熟
思審處之際惟患躬行之未得固有心知其是而身猶
恐蹈其非者而不敢茍焉以應之也如是則吾之行莫
非天下之理而天下之理莫非吾之心内省不疚無惡
[016-13b]
於志多見而自信其非隘闕殆而自信其非罔愼行而
自信其非妄以為當於吾之心而巳矣君子之修其行
者又如此是知君子不能取必於人而取必於已不能
取必於天而取必於人言行之修無心於得禄而得禄
之道則然耳子張何為而役於外也哉


  顯白透亮而灝氣頓折使人忘題緒之堆垜



[016-14a]
  夏禮吾能言之  四句    歸有光


  聖人嘆二代之禮有可言而其言不可考也葢夏商二
代皆有治天下之禮而為其後者不足以存之寜不有
以發聖人之感慨乎且夫禮自聖人而制不自聖人而
止也作者之意未必不欲傳示於無窮而述者之情亦
未嘗不欲仰稽乎千古然世遠言湮有不得而見其全
者則亦不能無慨於斯矣今夫繼虞而有天下者夏也
以有夏之聖人治有夏之天下其天經地義之所在固
[016-14b]
不能有加於徃古而所以相其時宜適其世變以使當
世之民安之必有斷然自為一代之禮者而謂之夏禮
也自夏至今王者二易姓矣而猶有杞為之後焉則凡
欲以觀夏之禮者宜皆於杞乎求之而今觀於杞何足
以徴夏之禮哉雖其所尚在忠所建在寅與夫則壤成
賦之類至今讀夏書者猶可以想見乎當時然特其大
畧之所在所謂存什一於千百者而欲得其全而見之
則求之於杞而吾無望也巳然則夏之禮自是其將遂
[016-15a]
湮滅而無傳矣乎繼夏而有天下者殷也以成湯之聖
人撫九有之殷衆其大經大法之所存固不能有改於
前代而所以變而通之神而化之以使天下之治常新
亦必有斷然自為一代之禮者而謂之殷禮也自殷以
來又有聖人者承其後矣而宋則為其世守之國焉則
凡欲以觀殷之禮者宜皆於宋乎求之而今觀於宋何
足以徴殷之禮哉雖其所尚以質所建以丑與夫建中
錫極之類至今讀殷之書者猶可以追想其時事然特
[016-15b]
其流風之所存所謂得其偏而遺其全者而欲其詳焉
而深考之則求之於宋而吾無望也巳然則殷之禮自
是其將遂散軼而莫收矣乎嗟夫夏商之聖人其始之
所以為禮者其用心於天下後世亦何以異於文武周
公也而今之所存若此亦可慨矣不知好古之君子其
亦將以吾意為然否耶


  古厚清渾之氣盤旋屈曲於行楮間歸震川他文皆
然而此篇尤得歐陽氏之宕逸


[016-16a]
  周監於二代  一節     孫 陞


  王制稽古而大備聖人之所不能違也夫稽古而損益
之王制之所為備也聖人之從之也有以哉想其意若
曰聖人之治天下也不可變者道也而不相沿者制也
夏之尚忠商之尚質皆卓然為一代之憲矣至於我周
文武具明聖之德周公當制作之權是故監於有夏監
於有商本經綸之迹以盡折衷之詳而立當代之良法損
其太過補其不及因風氣之開以繼先王之志而集典
[016-16b]
禮之大成愿而慤者有文以濟之品式章程至詳至備
達天下於昭明之觀也朴而畧者有文以飾之道德風
俗大順大同協天下於亨嘉之㑹也郁郁乎何其盛哉
丘也生值其時㑹逄其盛固不能舍周以他從矣念典
刑之不逺是則是傚循循然納於軌物之中幸謨烈之
猶存是訓是行亹亹然式於範圍之内慮自外於大一
統之治法而出入起居將由之以終身也雖曰夏商之
禮能言吾豈棄此以趨彼乎求無悖於大聖人之作為
[016-17a]
而動容周旋皆資之以寡過也即使杞宋之後足徴吾
豈襲舊以拂經乎夫賛其文盛者所以表制作之隆决
其從周者所以明憲章之志是可以見夫子之得統於
文武周公而文在兹矣


  夫子得位有作從二代之禮固不能多於從周然憲
章文武則禮儀三百威儀三千莫非躬行之事從周
固不待於得位也文特盡其表裏原評


  清規雅度可為後學楷模及觀歸作則崇閎深逺
[016-17b]
成一家之法度邈乎其不可攀矣








[016-18a]
  周監於二代  一節     歸有光


  聖人歎時制之善而因以致其不倍之意也夫法非聖
人之所能為也因時而巳孰謂有周一代制作之盛而
聖人敢有僣越於其間哉昔者聖人不先天以開人毎
因時而立政方其時之未至也前世聖人不能以預擬
其後而待其變於未然及其時之既至也後世聖人不
敢以茍徇乎前而安其法於不變是故禹之造夏以忠
也方其法之始行天下以為宜於忠也及其弊而之野
[016-18b]
則忠之道有所不可行而徒為有夏之故迹矣湯之造
殷以質也方其法之始行天下以為宜於質也及其弊
而之鬼則質之道有所不可行而徒為有商之故迹矣
迨夫文武造周而承二代之餘雖其忠質之窮交有所
弊而天下之變固巳略備於前世也於是深明徃古之
得失政惟由舊而斟酌以化裁之監於夏而不純用乎
夏洞悉天下之利病制以宜人而變通以神明之監於
商而不純用乎商則周之政非夏之忠商之質而文武
[016-19a]
周公之文也吾見聖人心思智慮之所及盡倫盡制有
以利用於生民而上自朝廷宗廟以逮於閨門閭里之
間品式具偹昭然禮樂之化天地運而四時行矣帝王
經綸參賛之極功大經大法有以範圍於斯世而大自
祭祀㑹同以至於揖讓俯仰之際縁飾委佩燦然文明
之治日星明而江河流矣然則吾生於今日而仰一王
之盛固樂與斯世斯民共歸於維皇之極而曷敢自用
自專以妄起不靖之謀哉夫子之從周者如此蓋亦傷
[016-19b]
周之末文勝之弊而思文武周公之舊也與


  以古文間架筆段馭題題之層次即文之波瀾文之
精藴皆題之氣象






[016-20a]
  子入大廟  一節       歸有光


  聖人深得乎禮之意因人言而有以發之也夫敬者禮
之意而或者不知則禮亦幾乎息矣此聖人之所懼也
不然而豈急於自暴其知禮也哉且夫諸侯得祭其始
封之君而魯之有太廟則周公其人也時方卜祭而嚴
祼獻之儀夫子筮仕而在駿奔之列斯時也宗彛罍爵
於是乎陳而聲名著焉文物昭焉周公之德不衰也降
登俯仰於斯焉在而獻享致焉孝慈服焉周禮之在
[016-20b]
可觀也以夫子之無不知也固宜若素講而熟識之者
以夫子之每事問也則又若剏見而驟聞之者於是不
知禮之說或者有以議其後矣殊不知天下有不知而
問者與知而不問者此可概以答問之常而亦有問生
於知不知而無所問者此宜得之答問之外誠以備多
士而與濟濟之中有司之所存不可不恪也恃其博洽
之素而曰予既巳知之矣雖其考索之精不爽於毫髪
而非禮之意也登清廟而觀雍雍之美國家之上儀不可
[016-21a]
不敬也逞其威儀之習而曰如斯而巳矣雖其禮度之
閑不失乎尺寸而亦徒禮之文也葢惟聖人者恭敬之
心肅於中無所不知而有所不敢著慤之道存乎内不
待於問而不能己於問故聞之而曰是禮也天禮者非
自外至者也心怵而奉之以禮而可以交於神明矣惜
乎天下之議禮者如或者之意而不達乎聖人之心聚
訟之紛紛亘千古而不决也


  神氣渾脱化盡題中畦界而清淡數言㫖趣該透
[016-21b]
其於題解昭然如發蒙矣








[016-22a]
  天將以夫子為木鐸      歸有光


  時人以天意而知聖人之不終窮所以慰門人也葢天
生聖人為萬民也聖人而必得位於天下亦其理有固
然者時人而能言此可謂深知夫子者矣想其得見夫
子而退以語門人之意謂夫世以天道之難測而疑聖
人之遇不可必此特天之未定者也孰知天之有終不
能舍夫子乎夫使世不遭大亂而始終徃復之數未極
則時不在夫子焉吾固不能必夫子之得位也使天不
[016-22b]
生聖人之德而撥亂反正之具不全則道不在夫子焉
吾又不能必夫子之得位也兹者以夫子之德而又值
今之時天於下民之孔艱坐視其䧟溺而莫為之所固
未必若是其恝然也畀聖人以厚德而終始於窮阨而
無所用又未必若是其無意也推天之所以厚民必將
以君師世道之責委之夫子以副其降鑒下民之心推
天所以厚夫子之意必將使夫子任夫君師世道之責
以當聰明時乂之寄吾見明王作而天下宗予後知者
[016-23a]
吾知之焉後覺者吾覺之焉振一世之聾聵而皇極錫
極之道不徒慨想乎東周之盛矣聖人出而萬物咸覩
道之而斯行焉動之而斯和焉開一時之顓蒙而禮樂
敎化之實不徒私淑於洙泗之間矣所不可齊者治亂
之迹而所可知者天理之循環使天下之治果不容挽
則生民之亂將何所窮耶由其亂之極則天之用夫子
者必有在也所不可必者遇合之數而所可知者大德
之受命使夫子之道果不行則天之生聖人者果何所
[016-23b]
為耶由其德之盛而夫子之簡於天者將有在也然則
二三子之患於䘮者非獨不知天亦不知夫子矣觀於
此而封人之賢可知矣非夫子不足以感封人非封人
不足以知夫子惜乎天意不可必而封人之言卒不驗
也雖然人也非天也封人之所知者天而巳矣


  毎股接頭轉摺處純是古文行局空漾渾雅繁委周
匝無一不古亦惟深於古文者知之原評


  兩意貫注到底而蒼莽逥薄不見其運掉排盪之跡
[016-24a]
是大家樸直氣象 逐層以天下與夫子夾說疑於
連上文矣惟處處以天為主故納上句於本題之中而
不連上也






[016-24b]









[016-25a]
  夫子之道  二句      王 樵


  大賢於聖道借其可名者以明其不可名之妙焉葢一
以貫之聖人之忠恕也特不待於推耳知其無二理則
知其無餘法矣曾子深有悟而難於言也故其告門人
若曰二三子有疑於夫子之道乎吾以為聖人之道盡
之於聖人之心聖人之心具之於吾人之心自其盡巳
謂之忠而心之在吾人惟聖人為能無不盡也有夫子
之忠焉而恕由是出自其推巳謂之恕而心之在人人
[016-25b]
惟聖人為能無不通也有夫子之恕焉而忠由是行舉
天下同此實理而人以偽妄參之故不能因物而順應
心茍無妄則隨吾身之所接而加以吾所固有之心夫
安施而不得其當乎舉天下同此實心而人以物我間
之故不能體物而無我此心若盡則聽凡物之自來而
處以物所自有之理夫安徃而不得其所乎老者安少
者懷皆此忠之所及皆此心之全體為之也天地變化
草木蕃皆此恕之流行皆一心之妙用所貫也忠譬則
[016-26a]
流而不息也恕譬則萬物散殊也一以貫之子誠未喻
也亦未聞於忠恕乎即其可名者而其難名者盡之於
是矣豈有餘法哉


  集註夫子之一理渾然而泛應曲當譬則天地之至
誠無息而萬物各得其所也至誠無息貼忠字萬物
各得其所貼恕字此正如中庸章句云大本者所性
之全體惟聖人之德極誠無妄其於所性之全體無
一毫人欲之偽以雜之而天下之道千變萬化皆由
[016-26b]
此出所謂立之也無一毫人欲之偽是忠萬化皆由此
出是恕所謂忠恕乃程子之所謂動以天者故曰借
曰借則非正言學者之忠恕矣使聖人分上無忠恕
亦借不得自記


  忠恕三層自是訓詁語非制義體也運訓詁之理於
語氣中指示朗然而渾無圭角苦心獨造之文



[016-27a]
  君子喻於義  一節     唐順之


  聖人論君子小人之所喻以示辨志之學也蓋義利不
容並立而其幾則微矣是君子小人之異其所喻而學
者所以必辨其志也歟且天下之事無常形而吾人之
心有定向凡其無所為而為之者皆義也凡其有所為
而為之者皆利也君子何以獨喻於義也蓋君子之志
未嘗不公諸天下也志未嘗不公諸天下則其所見無
非義者節之不可以奪也身之不可以辱也一介之不
[016-27b]
可以取而與也知其如是之為義而巳矣雖或有所進
焉而蹈自好者之所深避有所受焉而冒自潔者之所
不屑此其迹若疑於利者然在君子則亦但知如是之
為義而巳矣何者彼一無所利之也是君子舍義則無
所喻矣小人何以獨喻於利也蓋小人之志未有不私
諸其身者也志未有不私諸其身則其所見無非利者
機械之欲其巧以㨗也窺伺之欲其專以密也尋尺之
欲其揣以審也知其如是之為利而己矣雖或有所勉
[016-28a]
而遯焉以自好有所矯而譲焉以自潔此其迹若疑於
義者然在小人則亦但知如是之為利而巳矣何者彼
固有所利之也是小人舍利則無所喻矣夫徇義而至
於喻則利之所不能入也徇利而至於喻則義之所不
能入也是以學者貴辨之於早乎


  落落數語而於義利之分界與君子小人心術之動
精神之運巳辨其所從生而推之至於其所終極矣


  就語孟中取義而經史事迹無不渾括此由筆力


[016-28b]
  髙潔運用生新後人動䦨入四書字面作文殊乏精
采所謂上下牀之隔也







[016-29a]
  德不孤必有鄰        諸 燮


  聖人於有德者而必其有親所以進人於德也夫人莫
不有是好德之心則其所以類應於德者勢也曾謂有
德者而孤立乎哉夫子以是為立德者勸意謂夫人之
情莫不信同而疑異喜合而惡離夫惟感之以自私之
心而後夫人之心疑感之以拂天下之行而後夫人之
心沮於是畏而莫之合以至於窮焉而無所與者是果
德之罪哉夫德也者原於天而具於人非有我之所得
[016-29b]
私足於此而通於彼為人情之所甚便吾德之不修吾
無以孚於人吾懼焉而巳矣吾德之既修固未有感之
而不應者而何病於孤耶蓋德則公公則有以通天下
之志而無所疑德則愛愛則有以足其甚便之欲而無
所拂是雖無意於人之我同也心同則相求自將信其
道而願為之徒雖未嘗强人以必從也類同則相濟自
將樂其便而安為之與莫非吾人也則莫非吾徒也莫
非吾德也則莫非吾與也茍以其私也而惡吾之修是
[016-30a]
固異於德者也而何病於君子之同哉以其忌也而畏
吾之修是自離於德者也而何病於君子之合哉必也
天下無君子而後吾之德始孤必也天下皆小人而後
相率以自外於吾德今天下之不皆君子固也亦未必
皆小人則吾德之有隣而吾道之不至於終窮也固可
信其必然矣


  兩義到底揮灑如志又時作參差使人迷眩原評


  運古文氣脈於排比中屈盤勁肆辭與意適此等文
[016-30b]
若得數十篇便可肩隨唐歸惜乎其不多見耳








[016-31a]
  三仕為令尹  六句     唐順之


  大夫之心裕而公忠於謀者也夫裕則齊得失公則平
物我而子文可以為忠矣仁則吾不知也子張之意若
曰今夫天下之人謀其身也過周而謀其國也過畧夫
惟其過周也則少不如意者未嘗不為之戚焉夫惟其
過畧也則茍無預於巳者未嘗屑為之謀焉此無怪乎
倖進之多而善治之寡也子文曾有是乎方其三仕為
令尹繼而三巳之也吾知滿其欲得之志不能不喜於
[016-31b]
利見之初而拂其患失之心不能不愠於播棄之後况
夫勉於其暫不能勉於其久者人之情也矯於其順而
不能安於其逆者理之常也子文則謂窮達命而巳矣
貴賤時而巳矣運之所隆則其仕我者其道亨也不色
喜也勢之所去則其巳我者其道窮也不色愠也安其
常而不揺於身外之感順其適而不遷於事變之交其
在已也猶其在夫仕也其在三也猶其在夫初也吾於
是而知其心之裕矣及其將去而新令尹以代也吾知
[016-32a]
忌心生於新故之變則必幸其敗事以形吾之善愠心
起於去位之日則必不謀其政而任其人之為况夫功
成者退則舊政雖善未必其我德也責有所歸則新政
雖不善亦未必其我咎也子文則知有國而巳矣知有
君而巳矣懼其未識乎治體也而孰所當因孰所當革
盡其說而道之焉懼其未識乎民宜也而孰為便民孰
為不便於民舉其國而聽之焉大其心而不計其形迹
之嫌忘其私而求善夫身後之治使其政之行於我者
[016-32b]
猶其得行於彼也而政之行於彼者猶其得行於我也
吾於是而知其心之公矣吁子文其春秋之良哉


  就人臣立論身國對勘反正相形子文全身巳現却
仍是子張發問口吻於題位分寸不溢 歸唐皆以
古文為時文唐則指事類情曲折盡意使人望而心
開歸則精理内蘊大氣包舉使人入其中而茫然葢
由一深透於史事一兼達於經義也


[016-33a]
  魯一變至於道        薛應旂


  聖人言魯至道之易欲其知所變也夫道先王之所以
為國者也魯如一變斯至之矣而可以不變乎哉夫子
之意曰齊魯之為國也其俗不同而其變而之道也其
勢亦異齊一變固僅至於魯矣以魯言之其又何如哉
粤自我魯開國之初當伯禽受封之日文武之謨烈尚
在周公之訓誥方新惟時秉禮立教而凡所以行之於
上者莫非道也迨隱桓以來漸以替矣然於禮教則猶
[016-33b]
知所重也惇信明義而凡所以達之於下者莫非道也
迨成襄以降寖以微矣然於信義則猶知所崇也茍為
之魯者因先王之所遺而思其垂創之心將見不必紛
更之擾也偏者補之敝者救之而一振舉之下百度為
之自貞因今日之所乘而興其紹述之念將見不俟改
革之繁也廢者修之墜者舉之而一轉移之間衆正為
之畢舉言乎禮敎不特重之而巳秉之立之而昭布於
上下者洋洋乎一如其舊言乎信義不特崇之而巳
[016-34a]
惇之明之而顯設於民物者駸駸乎盡復其初禄之去
公室者自是可復而爵賞一出於上今日之魯殆周公
之魯而非隱桓以來之魯矣政之逮大夫者自是可還
而政柄不移於下今日之魯殆伯禽之魯而非成襄以
降之魯矣謂之曰至道信乎其為有道之國而望於
天下也不徒然矣奈之何其不變也哉


  遡其肇端及其流弊舉變之作用指至之條理兼酌
時勢以明措注可謂約而能該矣
[016-34b]









[016-35a]
  夫子為衛君乎  一章    許孚逺


  聖人之不為衛君於其尚論古人而可知也蓋古今是
非可以例見也夫子深與夷齊之讓國而肯為衛君乎
昔者衛靈之薨衛人奉輙而拒蒯瞶而託嫡孫當立之
說以辭於諸侯人倫之薄惡莫有甚於此者也是時夫
子適在衛而冉有子貢之徒從焉想正名之論夫子尚
無因而發而處衛之意諸賢亦莫測其微故冉有疑之
而問於子貢曰夫子為衛君乎求非以私心窺聖人也正
[016-35b]
欲以國之大故而取裁於聖人也子貢應之曰諾吾將問
之賜非智不足以知聖人也不敢以無徴之言而遽釋
乎同列也然時事猶難於顯言而比類或可以相發古
有夷齊固知其為遜國人也倘非中道能無不槩於聖
心者乎而不知其清風髙節師表百世賢人之名夫子
不得而冺之矣兄弟遜國夫子稱之為賢人似也倘存
矯激其中豈能無怨悔乎而不知其求仁得仁甘心窮
餓無怨之志夫子尤深諒之矣由是言之夷齊之遜國
[016-36a]
也以求仁也其無怨也以得乎仁也假令夷也違父命而
齊也悖天倫雖竊國為諸侯不可一日安於臣民之上夫
惟伯遂其為子而叔遂其為弟故棄國如敝蹝可以浩
然存於天地之間然則仁不仁之間乃古人之所以審
處而父子兄弟之際正仁不仁之所存也以今觀於衛
輙之事仁耶非耶其於夷齊賢不肖何如也故子貢出
而語冉有曰夫子不為也然後諸賢之疑釋而國之是
非定矣


[016-36b]
  題中曲折纎悉不遺極安閒極静細後來名作俱不
能及







[016-37a]
  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  一章 鄒守益


  聖人有見聖之思而終不得於有恒也夫由聖人而思
及於有恒夫子之心亦切矣而有恒者猶不得而見焉
聖人亦且奈之何哉夫子之意以為世變之趨而下也
可慨哉至於世變之愈下而吾人之所思亦因之矣何
則由聖人而下則有君子善人而有恒又其次也由有
恒而進則為善人君子而聖人又其至也始吾於天下
也豈不願見聖人哉顧聖人不可得而見而得見君子
[016-37b]
則猶聖人之徒也斯亦可矣又豈不願見善人哉顧善
人不可得而見而得見有恒則猶善人之徒也斯亦可
矣蓋以厚望之心求天下則雖善人君子猶不足以滿
吾希聖之念而以難得之心求天下則雖有恒亦足以
係吾入聖之思也然而今之人亡矣虛矣約矣其為人
何如也且亡以為有焉虛以為盈約以為泰焉其於恒
何如也有恒者且不可得而見而况於善人乎况於君
子乎又况於聖人乎已矣乎吾終不得而見之矣夫


[016-38a]
  此等文如有道之士百體順正發氣滿容不可以形
似也其措意遣言亦天然合度少有所損則已虧少
有所益則已贅






[016-38b]









[016-39a]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     歸有光


  古之聖人得賢臣以𢎞化者也夫聖王未嘗不待賢臣
以成其功業也有虞君臣之際所以成其無為之化而
後之言治者可以稽矣且夫天之生斯民也必有聰明
睿智之人以時乂萬邦而統治于上以為之君其有是
君也亦必有篤棐勵翼之人以承辟厥德而分治于下
以為之臣有民無君則智力雄長固無以胥匡以生而
有君無臣則元首叢脞其不能以一人典天下之職明
[016-39b]
矣是故人知有虞致治之隆超軼于三王之上而不知
當時人才之盛而特有賴于五人之功蓋賢俊彚生天
所以開一代文明之治而惟帝時舉則聖人所以為天
下得人者也故夫洪水未平方軫下民之咨使四岳之
舉皆圮族之徒則舜亦無所為力者而九載弗成之際
適有文明之禹以幹其蠱所以排懐襄之患而底地平
天成之功者得禹以為之者也烝民未粒方軫阻饑之
憂使九官之中皆象恭之流則舜亦無所可恃者而
[016-40a]
五榖不登之餘適有思文之稷以奏之食所以盡有相
之道而啓陳常時夏之功者得稷以為之者也民食而
不知教聖人又以為天下之憂時則有契以為之司徒
所以廸兹彛教而在寛之敷天下皆知錫汝保極而樂
于為善民教而不知刑聖人又以為天下之防時則有
臯陶以明刑所以明于五刑而協中之化天下皆能不
犯于有司而憚于為惡至于萬物異類而一原盡人之
性而不能盡物之性亦聖人之所病者當夫於變時雍
[016-40b]
之日又得伯益以掌虞衡山澤之政則不徒為民除害
而所以若予上下草木鳥獸者終有賴焉是知舜之有
五人也天下皆見五人也天下皆見五人之為而不知
舜之為及天下之治也天下皆以為舜之功而不知其
為五人之功天道運而四時成君臣合而治化隆觀于
此不獨見有虞人才之盛又可以見聖人恭已無為之
治矣


  實排五比雄氣包孕具海涵地負之概在歸震川文
[016-41a]
中為近時之作然制藝到此已是極好順時文字矣








[016-41b]









[016-42a]
  顔淵喟然歎曰  一章    唐順之


  大賢歎聖道之妙敎雖可因而化則未及也夫體道以
化為極也顔子雖得於敎而終無以化焉聖道之妙一
至此哉顔子蓋已得聖人之藴而有感于斯道之神遂
喟然歎曰甚哉夫子之不可及也蓋夫子之道吾以為
求之而可得也然而峻極充周有不窮之藴純全完固
極渾厚之體得非仰之彌髙而鑚之彌堅耶吾以為見
之而可象也然而周流無滯極變動之神兩在不測妙
[016-42b]
無方之化得非瞻之在前而忽然在後耶聖道之妙如此
不有夫子之教則亦終焉爾矣幸而夫子教思無窮而
誨人有序始之以博文所以大其畜也而知必欲其致
焉終之以約禮所以一其歸也而行必欲其力焉是何
其循循善誘耶故未聞夫子之教也欲求之而不可得
也既聞夫子之教也欲不求亦不可得也故好之而必
力之力之而必致之而博文約禮之功無所不用其極
而吾才為之竭盡矣由是不可形者形其形不可象者
[016-43a]
象其象而髙堅前後之妙有以灼見其精而天機為之
卓立矣斯時也吾豈不欲與道為一哉然神不可致思
而至之也無所容其功化不可助長而存之也無所施
其力一間未達之機亦將奈之何哉是則方其未得也
夫子之敎可以使之求也及其既得也雖夫子之教亦
不得而與其能也聖道之妙有如是哉


  隨題體貼處處得喟然之神行文極平淡自然中變
幻無端不可方物 其噓吸神理處王守溪亦能之
[016-43b]
而開闔頓宕夷猶自得則猶未闢此境也








[016-44a]
  賓退  一節        金九臯


  聖人之相君送賓也而因以紓其敬焉夫主之敬賓禮
也而既退則敬可紓矣聖人必以不顧而告君其終事
之不茍也有如此哉且夫諸侯之朝於諸侯也賓之入
則主君迎之成禮而後退焉賓之出則主君送之再拜
而後别焉此固賓主相見之禮而其迎其送擯皆從之
者也吾夫子於賓之既退也而必復命於君曰賓不顧
矣者何哉紓君敬也蓋方賓之入門而君之迎之也則
[016-44b]
相揖之間正君敬方形之始而匪紓匪傲亦擯之所以
相君行禮而必欲其接之以讓者也方擯之在廟而君
之享之也則百拜之禮正君敬方殷之時而齋荘整齊
又擯之所以教君成禮而不欲其繼之以倦者也若夫
賓既退矣敬亦可以紓矣但其恭肅之心猶不忘於設
拜之餘而賓與主之相向則賓之顧之猶得而見也斯
須之敬猶將致於揖别之頃而視與手而俱下則賓之
不顧君不得而見也是故於斯時也必以不顧復命者
[016-45a]
庻君之致敬於其始者將少逞於其終而恭不可過于
是乎知所殺焉是非使其君之遂肆也視夫入門之時
則有間耳因賓至而起敬者亦因賓退而少紓而禮不
可多于是乎知所節焉是非欲其君之遂怠也視夫在
廟之時則有間耳


  形容淺近語細刻大雅是鄉黨記叙題法



[016-45b]









[016-46a]
  入公門  一章       唐順之


  聖人之趨朝也漸近于君而敬有加漸逺于君而敬無
已葢朝廷之禮以敬為主也况聖人事君盡禮者其始
終之一于敬也固有不期然而然者哉昔者夫子當其
習容觀玉之委蛇趨朝之初於時固直躬而行也一入
公門則鞠其躬而如不容焉不知公門之髙且大也立
不中門以避尊也行不履閾以致恪也自其入門而敬
已至矣然此猶致敬于其躬而其色與足猶自如也及
[016-46b]
其過君之位則如見乎君矣色而勃如非夭如之常也
足而躩如非折旋之常也言似不足非便便言之常也
自其過位而敬益至矣然色與足雖已變其常而氣猶
自如也及其自堂下之位而攝齊以升于堂上則最近
乎君矣其鞠躬猶夫入門之時而屏其氣則有似乎不
息者焉至于升堂而敬無以加矣升拜之禮既成由是
而出降一等則天顔暫違于咫尺氣無事于屏矣逞其
顔色殆有怡如其可掬者乎由是而沒階則拾級無煩
[016-47a]
于聚足衣可以不攝矣拱手而趨殆有翼如其可象者
乎由是而復其堂下之位則又瞻仰堂上君實臨之踧
踖如也而不敢自寧焉色方逞而又變手方翼而又斂
其始鞠躬屏氣之餘乎聖人之見君始而敬中而和而
終之以敬如此然而和非有出于敬之外也和蓋所以
濟敬也歟


  或於前面托一層或於後面收一筆夫子德盛禮恭
從容中節處曲曲傳出而行文亦極迴環錯落之巧
[016-47b]









[016-48a]
  鄉人飲酒  一節      茅 坤


  聖人飲於鄉而必嚴夫老老之節焉蓋鄉黨莫如齒
也聖人侍飲於杖者之側而必時其出以為節焉斯其
所以尊髙年也乎且夫鄉人之飲酒所以合比閭族黨
之衆而為歳時宴饗之㑹者也時則鄉人之所貴也以
年而禮之所先也以讓其有杖而飲者一鄉之人所共
父事之而不敢以筋力之禮相施報者也則亦一鄉之
人所共齒尊之而不敢以聚散之常相後先者也杖者
[016-48b]
未出而我或先之君子以為亢矣杖者既出而我或後
之君子以為命矣唯孔子則不然不敢羣少長相為宴
言而已也必也周還於爼豆之間時其起居而不離亦
不敢唯酒食相為徴逐而已也必也俯仰於几席之際
時其動静而不違方杖者之獻酬為歡而未出也惟見
其與之傴僂也與之左右也為酒無算葢不敢乘之以
跛倚之私而孑然而先矣及長者之宴卒成禮而既出
也惟見其與之盤辟也與之携持也舉足不忘亦不敢
[016-49a]
任之以流湎之情而跇然而後矣始之旅而進也固曰
長者位上少者位下所以習齒讓於始也繼之旅而退
也亦曰長者在前少者在後所以謹齒讓於終也要之
其侍食也曰父黨在則禮然而不敢不敬共矣其辭而
去也亦曰父黨在則禮然而不敢不肩隨矣吁聖人之
尊髙年也如此夫


  所補皆題中所應有而配置形容備極融錬 鹿門
講八家古文之法其制義惟取清空流利首尾一氣
[016-49b]
而少實義難為諸生家矩度故轉録其少矜重者








[016-50a]
  君賜食  一節       湯日新


  聖人於君賜而承之各有禮焉可以觀敬矣甚矣君賜
之不可茍也隨物之異而皆有禮以承之聖人敬君之
誠蓋如此且春秋之時大烹之典雖廢而問餽之禮猶
存茍以禮來者孔子嘗受之矣然而君臣之際豈徒以
交際之常處之也哉是故惟辟玉食君之所以自饗者
也時而賜之夫子得而食之矣然亦非敢以茍食也必
正席焉以致其對君之肅必先嘗焉以歆其休享之誠
[016-50b]
蓋將飽德於屬厭之餘而分錫於品嘗之後固不敢視
為飲食之微而䙝焉以用之者矣其禮行於賜食有如
此者至若腥也者所以充君之庖者也君賜之腥則先
嘗之禮非所拘也夫子必熟而薦之焉物非餕餘固可
以伸追養之志而羞之餽祀庻足以昭君德之馨葢不
敢用之於人而必用之於神使君之所以逮下者得以
上逮於祖考夫固以榮之焉耳其禮行於賜腥有如此
者生也者所以備君之腥者也君賜之生則熟薦之禮
[016-51a]
非所泥也夫子必從而畜之焉物之當愛故欲生之而
不傷而惠出於君以故愛之而愈切蓋不能終置於不
用亦不敢無故而輕用使君之所以推恩者得以推及
於禽獸夫固以仁之焉耳其禮行於賜生有如此者是
則食非不頒也而先嘗之先敬而後惠也腥非不嘗也
而熟薦之因敬以為孝也生非不薦也而必畜之推敬
以廣仁也賜雖不同而應之曲當如此此固夫子處物
之義而上交之誠事君之敬不亦可見矣乎


[016-51b]
  此文有補題處有互見處有代記者設聖人心事處
總由學識才兼到故能逐段周詳如此原評


  從守溪文化出意味雅密已盡題之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