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38 御選古文淵鑒-清-聖祖玄燁 (master)


[013-1a]
 欽定四庫全書
御選古文淵鑒巻十三目録
  漢
   嚴安
    上言世務書
   徐樂
    上言世務書
   司馬相如
[013-1b]
    諫獵疏
   主父偃
    諫伐匈奴書
   東方朔
    諫起上林苑書
    化民有道對
   吾丘夀王
    禁民挾弓弩對
[013-2a]
  司馬遷
   五帝本紀贊
   十二諸侯年表序
   秦楚之際月表序
   漢興以來諸侯年表序
   髙祖功臣侯年表序
   禮書節録/
   樂書節録/
[013-2b]
   律書節録/
   平凖書節録/
   孔子世家贊
   伯夷列傳
   孟子列傳
   儒林列傳序
   太史公自序
[013-3a]
 欽定四庫全書
御選古文淵鑒巻十三
   内閣學士兼禮部侍郎教習庶吉士臣/乾學/等奉
㫖編注
  漢
   嚴安臨菑人/丞相史
    上言世務書安與主父偃徐樂俱上書言世務/上召見三人謂曰公等安在何相
     見之晚也皆/拜為郎中
[013-3b]
 臣聞鄒子曰鄒衍/之書政教文質者所以云救也以救/敝當時
 則用過則舍之有易則易之可變易者/則易也故守一而不變
 者未睹治之至也今天下人民用財侈靡車馬衣裘宮
 室皆競修飾調五聲使有節族族音/奏雜五色使有文章
 重五味方丈於前以觀欲天下觀猶顯也顯示/之使其慕欲也彼民之
 情見美則願之是教民以侈也侈而無節則不可贍贍/足
 也/民離本而徼末矣徼要求也/○工堯反末不可徒得故搢紳者
 不憚為詐帶劒者夸殺人以矯奪而世不知媿故姦軌
[013-4a]
浸長夫佳麗珍怪固順於耳目故養失而泰樂失而淫
禮失而采采者文過/其實也教失而偽偽采淫泰非所以範民
之道也是以天下人民逐利無已犯法者衆臣願為民
制度以防其淫使貧富不相燿以和其心心既和平其
性恬安恬安不營則盗賊銷盗賊銷則刑罰少刑罰少
則陰陽和四時正風雨時草木暢茂五榖蕃孰六畜遂
遂成也/字生也民不天厲和之至也臣聞周有天下其治三
百餘歲成康其隆也刑錯四十餘年而不用及其衰亦
[013-4b]
三百餘年故五伯更起伯者常佐天子興利除害誅暴
禁邪匡正海内以尊天子五伯既沒賢聖莫續天子孤
弱號令不行諸侯恣行彊陵弱衆暴寡田常簒齊六卿
分晉並為戰國此民之始苦也於是彊國務攻弱國修
守合從連衡馳車轂擊車轂相擊言/其衆多也介胄生蟣蝨民無
所告愬及至秦王蠶食天下并吞戰國稱號皇帝一海
内之政壞諸侯之城銷其兵鑄以為鍾虡虡懸/鍾者示不復
用元元黎民得免於戰國逢明天子人人自以為更生
[013-5a]
鄉使秦緩刑罰薄賦斂省繇役貴仁義賤權利上篤厚
下佞巧變風易俗化於海内則世世必安矣秦不行是
風循其故俗為知巧權利者進篤厚忠正者退法嚴令
苛讇諛者衆讇古/諂字日聞其美意廣心逸欲威海外使䝉
恬將兵以北攻彊胡辟地進境戍於北河飛芻輓粟以
隨其後又使尉屠睢將樓船之士攻越使監祿鑿渠運
糧深入越地越人遁逃曠日持久糧食乏絶越人擊之
秦兵大敗秦乃使尉佗將卒以戍越當是時秦禍北構
[013-5b]
於胡南挂於越挂縣/也宿兵於無用之地進而不得退行
十餘年丁男被甲丁女轉輸苦不聊生自經於道樹死
者相望及秦皇帝崩天下大畔陳勝吳廣舉陳舉謂起/兵也
武臣張耳舉趙項梁舉吳田儋舉齊景駒舉郢周市舉
魏韓廣舉燕窮山通谷豪士並起不可勝載也然本皆
非公侯之後非長官之吏長官謂一/官之長也無尺寸之勢起閭
巷杖棘矜棘㦸也矜者㦸之把也時秦銷兵/器故但有㦸之把耳○矜巨巾反應時而動
不謀而俱起不約而㑹同壤長地進至乎伯王時教使
[013-6a]
然也秦貴為天子富有天下滅世絶祀窮兵之禍也故
周失之弱秦失之彊不變之患也今徇南夷朝夜郎降
羌僰略薉州建城邑薉貉也○/與穢同深入匈奴燔其龍城龍/城
匈奴祭/天處議者美之此人臣之利非天下之長策也今中
國無狗吠之警而外累於逺方之備靡敝國家非所以
子民也行無窮之欲甘心快意結怨於匈奴非所以安
邊也禍挐而不解挐相連引也/○女居反兵休而復起近者愁苦
逺者驚駭非所以持久也今天下鍜甲摩劒矯箭控弦
[013-6b]
矯正曲使直/也控引也轉輸軍糧未見休時此天下所共憂也夫
兵久而變起事煩而慮生今外郡之地或㡬千里列城
數十形束壤制帶脅諸侯非宗室之利也上觀齊晉所
以亡公室卑削六卿大盛也下覽秦之所以滅刑嚴文
刻欲大無窮也今郡守之權非特六卿之重也地㡬千
里非特閭巷之資也甲兵器械非特棘矜之用也以逢
萬世之變則不可勝諱也
  徐樂燕郡無/終人
[013-7a]
   上言世務書
臣聞天下之患在於土崩不在瓦解古今一也何謂土
崩秦之末世是也陳涉無千乗之尊尺土之地身非王
公大人名族之後鄉曲之譽非有孔曾墨子之賢陶朱
猗頓之富也然起窮巷奮棘矜偏袒大呼天下從風此
其故何也由民困而主不恤下怨而上不知俗已亂而
政不修此三者陳涉之所以為資也此之謂土崩故曰
天下之患在乎土崩何謂瓦解吳楚齊趙之兵是也七
[013-7b]
國謀為大逆號皆稱萬乗之君帶甲數十萬威足以嚴
其境内財足以勸其士民然不能西攘尺寸之地而身
為禽於中原者此其故何也非權輕於匹夫而兵弱於
陳涉也當是之時先帝之徳未衰而安土樂俗之民衆
故諸侯無竟外之助此之謂瓦解故曰天下之患不在
瓦解由此觀之天下誠有土崩之勢雖布衣窮處之士
或首難而危海内陳涉是也况三晉之君或存乎天下
雖未治也誠能無土崩之勢雖有彊國勁兵不得還踵
[013-8a]
而身為禽吳楚是也况羣臣百姓能為亂乎此二體者
安危之明要賢主之所留意而深察也間者關東五穀
數不登年歲未復民多窮困重之以邊境之事推數循
理而觀之民宜有不安其處者矣不安故易動易動者
土崩之勢也故賢主獨觀萬化之原明於安危之機修
之廟堂之上而銷未形之患也其要期使天下無土崩
之勢而已矣故雖有彊國勁兵陛下逐走獸射飛鳥𢎞
游燕之囿淫從恣之觀極馳騁之樂自若自若者言如/其常無所廢
[013-8b]
損也從/讀曰縱金石絲竹之聲不絶於耳幃幄之私俳優朱儒
之笑不乏於前而天下無宿憂宿久/也名何必夏子俗何
必成康夏禹也子湯/也湯子姓雖然臣竊以為陛下天然之質寛
仁之資而誠以天下為務則禹湯之名不難侔而成康
之俗未必不復興也此二體者立然後處尊安之實揚
廣譽於當世親天下而服四夷餘恩遺徳為數世隆南
面背依攝袂而揖王公依讀/曰扆此陛下之所服也服事/也
聞圖王不成其敝足以安安則陛下何求而不得何威
[013-9a]
而不成奚征而不服哉
  司馬相如字長卿成都人景帝時為武騎常侍帝/不好辭賦因病免客游梁著子虚賦武
   帝讀而善之以蜀人楊得意薦召為郎/使巴蜀還拜中郎將通西南爽病免卒
   諌獵疏時武帝方好自擊熊豕馳/逐野獸相如因上疏諫
臣聞物有同類而殊能者故力稱烏獲㨗言慶忌勇期
賁育臣之愚竊以為人誠有之獸亦宜然鳥獲秦武王/力士也慶忌
吳王僚子也孟賁/夏□皆古之勇士今陛下好陵阻險射猛獸卒然遇逸
材之獸駭不存之地不存不可/得安存也犯屬車之清塵漢依秦/制大駕
[013-9b]
屬車八十一乗屬車者/言衆車相連續不絶也輿不及還轅人不暇施巧雖有
烏獲逄䝉之技不得用逄䝉古之/善射者也枯木朽株盡為難矣
是胡越起於轂下而羌夷接軫也豈不殆哉軫車後/横木也
萬全無患然本非天子之所宜近也且夫清道而後行中路
而後馳猶時有銜橛之變銜馬勒銜也橛/車之鉤心也而况涉乎蓬
蒿馳乎丘墳前有利獸之樂而内無存變之意其為禍
也不亦難矣夫輕萬乗之重不以為安而樂出於萬有
一危之塗以為娱臣竊為陛下不取也盖明者逺見於
[013-10a]
未萌而智者避危於無形禍固多藏於隠微而發於人
之所忽者也故鄙諺曰家累千金坐不垂堂垂堂者近/堂邊外恐
墜/墮此言雖小可以喻大臣願陛下之留意幸察
  主父偃臨菑人學長短縱横術晚迺學易春秋百/家之言元光元年上書闕下朝奏暮召入
   見所言九事其八事為律令一事諫伐匈奴四/遷為中大夫説上分諸侯國推恩子弟上從之
   後坐/事誅
   諫伐匈奴書
臣聞明主不惡切諫以博觀忠臣不避重誅以直諫是
[013-10b]
故事無遺策而功流萬世今臣不敢隠忠避死以効愚
計願陛下幸赦而少察之司馬法曰國雖大好戰必亡
天下雖平忘戰必危司馬穰苴善用兵者書言兵法謂/之司馬法一説司馬古主兵之官
有軍陳用/兵之法天下既平天子大愷大愷周禮還師/振旅之樂也春蒐秋
獮諸侯春振旅秋治兵所以不忘戰也且怒者逆徳也
兵者凶器也争者末節也古之人君一怒必伏尸流血
故聖王重行之夫務戰勝窮武事未有不悔者也昔秦
皇帝任戰勝之威蠶食天下并吞戰國海内為一功齊
[013-11a]
三代務勝不休欲攻匈奴李斯諫曰不可夫匈奴無城
郭之居委積之守遷徙烏舉難得而制輕兵深入糧食
必絶運糧以行重不及事得其地不足以為利得其民
不可調而守也勝必棄之非民父母靡敝中國甘心匈
奴非完計也秦皇帝不聽遂使䝉恬將兵而攻胡卻地
千里以河為境地固澤鹵不生五穀地多沮澤/而鹹鹵然後發
天下丁男以守北河暴兵露師十有餘年死者不可勝
數終不能踰河而北是豈人衆之不足兵革之不備哉
[013-11b]
其埶不可也又使天下飛芻輓粟起於黄腄琅邪負海
之郡轉輸北河黄腄二縣名/並在東萊率三十鍾而致一石六斛/四斗
為鍾計其道路所費凡用/百九十二斛乃得一石至男子疾耕不足於糧餉女子
紡績不足於帷幕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養道死
者相望盖天下始叛也及至髙皇帝定天下略地於邊
聞匈奴聚代谷之外而欲擊之御史成諫曰不可夫匈
奴獸聚而鳥散從之如搏景搏擊也搏人之隂/景言不可得也今以陛
下盛徳攻匈奴臣竊危之髙帝不聽遂至代谷果有平
[013-12a]
城之圍髙帝悔之迺使劉敬往結和親然後天下亡干
戈之事故兵法曰興師十萬日費千金秦常積衆數十
萬人雖有覆軍殺將係虜單于適足以結怨深讐不足
以償天下之費上自虞夏殷周固不程督夫不上觀
虞夏殷周之統而下循近世之失此臣之所以大
恐百姓所疾苦也且夫兵久則變生事苦則慮易言思/慮變
易失其/常也使邊境之民靡敝愁苦將吏相疑而外市與外/國交
市已利若章/邯之比也故尉佗章邯得成其私而秦政不行權分
[013-12b]
二子此得失之效也故周書曰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
周書者本/尚書之餘願陛下孰計之而加察焉
  東方朔字曼倩平原厭次人武帝時待詔公車後/為中郎訞達多端然時觀察顔色直言切
   諫上常用之自公卿以/下朔皆敖弄無所為屈
   諫起上林苑書時使吾丘壽王舉籍阿城以南/盩厔以東宜春以西提封頃畝
    及其賈直欲除以為上林苑又詔中尉左右/内史表屬縣草田償鄠杜之民朔因進諌
臣聞謙遜静慤天表之應應之以福驕溢靡麗天表之
應應之以異今陛下累郎臺恐其不髙也郎堂下/周屋弋獵
[013-13a]
處恐其不廣也如天不為變則三輔之地盡可以為苑
何必盩厔鄠杜乎中尉及左右内/史是為三輔奢侈越制天為之變
上林雖小臣尚以為大也夫南山天下之阻也南有江
淮北有河渭其地從汧隴以東商雒以西厥壤肥饒漢
興去三河之地止霸産以西都涇渭之南此所謂天下
陸海之地霸産即灞滻二水名髙平曰陸關中地髙故/稱陸海者萬物所出言關中山川物産饒富
是以謂之/陸海也秦之所以虜西戎兼山東者也其山出玉石
金銀銅鐵豫章檀柘異類之物不可勝原此百工所取
[013-13b]
給萬民所仰足也又有秔稻梨栗桑麻竹箭之饒土宜
薑芋水多鼃魚芋葉似藕荷而長不圓其根白/膩可食鼃同蛙似蝦蟆而小貧者得
以人給家足無饑寒之憂故酆鎬之間號為土膏其賈
畝一金賈讀/曰價今規以為苑絶陂池水澤之利而取民膏
腴之地上乏國家之用下奪農桑之業棄成功就敗事
損耗五榖是其不可一也且盛荆棘之林而長養麋鹿
廣狐兎之苑大虎狼之墟又壞人冢墓發人室廬令幼
弱懷土而思耆老泣涕而悲是其不可二也斥而營之
[013-14a]
斥却/也垣而囿之騎馳東西車騖南北亂馳/曰騖又有深溝大
渠夫一日之樂不足以危無隄之輿隄限也輿乗輿也/無限若言不訾也
不敢斥天子/故言輿也是其不可三也故務苑囿之大不恤農時
非所以彊國富人也夫殷作九市之宫而諸侯畔紂於/宫中
設九/市靈王起章華之臺而楚民散楚靈王作章華之臺/納亡人以實之卒有
乾谿/之禍秦興阿房之殿而天下亂糞土愚臣忘生觸死逆
盛意犯隆指罪當萬死不勝大願願陳泰階六符以觀
天變不可不省泰階三台也每台二星凡六星符六星/之符騐也泰階者上階為天子中階為
[013-14b]
諸侯公卿大夫下階為士庶人三階平則隂陽和風雨/時神祇獲寜天下大安是為太平三階不平則五神乏
祀災祲迭見百姓不寜故治道傾天子行暴令好興甲/兵修宫榭廣苑囿則上階為之奄奄疏濶也以孝武皆
有此事故/朔為陳之
   化民有道對時天下侈靡趨末百姓多離農畝/上問朔吾欲化民豈有道乎朔對
    云/云
堯舜禹湯文武成康上古之事經厯數千載尚難言也
臣不敢陳願近述孝文皇帝之時當世耆老皆聞見之
貴為天子富有四海身衣弋綈弋黒色也綈厚繒/也○綈徒奚反足履
[013-15a]
革舄革生皮也不用/柔韋言儉率也以韋帶劒但空用韋/不加飾莞蒲為席莞/夫
離也今謂之蔥蒲以莞及蒲為/席亦尚質也○莞音完又音官兵木無刃兵器如木而/無刃言不大
治兵/器也衣緼無文緼亂絮也言内有亂絮上/無文綵也○緼於粉反集上書囊以
為殿帷以道徳為麗以仁義為凖於是天下望風成俗
昭然化之今陛下以城中為小圖起建章左鳳闕右神
鳳闕闕名神/明臺名也號稱千門萬户木上衣綺繡狗馬被繢
繢五綵也罽織毛也即/氍毹之屬○罽音計宫人簪瑇瑁垂珠璣設戲車
教馳逐飾文采樷珍怪樷古/藂字撞萬石之鐘擊雷霆之鼓
[013-15b]
作俳優舞鄭女上為淫侈如此而欲使民獨不奢侈失
農事之難者也陛下誠能用臣朔之計推甲乙之帳燔
之於四通之衢帳多故以甲乙第之西域傳贊云興造/甲乙之帳絡以隋珠和璧天子則襲翠
被憑玉几而/處其中也却走馬示不復用則堯舜之隆宜可與比
治矣易曰正其本萬事理失之豪釐差以千里此易緯/之文
願陛下留意察之
  吾丘壽王字子贛趙人從董仲舒受/春秋累官光禄大夫侍中
   禁民挾弓弩對丞相公孫𢎞奏禁民毋得挾/弓弩上下其議夀王上對
[013-16a]
臣聞古者作五兵非以相害以禁暴討邪也五兵謂矛/㦸弓劍戈
安居則以制猛獸而備非常有事則以設守衞而施行
陣及至周室衰微上無明王諸侯力政彊侵弱衆暴寡
海内抏敝巧詐並生抏五/官反是以知者陷愚勇者威怯茍
以得勝為務不顧義理故機變械飾所以相賊害之具
不可勝數於是秦兼天下廢王道立私議滅詩書而首
法令去仁恩而任刑戮墮名城殺豪傑銷甲兵折鋒刃
其後民以耰鉏箠挺相撻擊犯法滋衆盗賊不勝至於
[013-16b]
赭衣塞路羣盗滿山卒以亂亡故聖王務教化而省禁
防知其不足恃也今陛下昭明徳建太平舉俊材興學
官三公有司或由窮巷起白屋裂地而封宇内日化方
外鄉風然而盗賊猶有者郡國二千石之罪非挾弓弩
之過也禮曰男子生桑弧蓬矢以舉之明示有事也孔
子曰吾何執執射乎大射之禮自天子降及庶人三代
之道也詩云大侯既抗弓矢斯張射夫既同獻爾發功
小雅賔之/初筵之詩言貴中也愚聞聖王合射以明教矣未聞弓
[013-17a]
矢之為禁也且所為禁者為盗賊之以攻奪也攻奪之
罪死然而不止者大姦之於重誅固不避也臣恐邪人
挾之而吏不能止良民以自備而抵法禁抵觸/也是擅賊
威而奪民救也竊以為無逸於禁姦而廢先王之典使
學者不得習行其禮大不便書奏上以難丞/相𢎞𢎞詘服焉
  司馬遷字子長左馮翊人漢武帝時仕為郎中遷/太史令坐李陵事下腐刑撰史記一百三
   十篇父談亦/為太史令
   五帝本紀贊五帝黄帝顓頊帝嚳堯舜紀者/記也本其事而記之故曰本紀
[013-17b]
太史公曰太史公司馬遷自謂也遷為太史公官題贊/首也虞熹云古者主天官者皆上公非獨遷
學者多稱五帝尚矣尚言久/逺也然尚書獨載堯以來而百
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馴馴訓也謂百家之/言皆非典雅之訓薦紳先生難
言之孔子所傳宰予問五帝徳及帝繫姓五帝徳及帝/繫姓皆大戴
禮文及孔子/家語篇名儒者或不傳二者皆非正經故漢/時儒者多不得學也余嘗西
至空峒空峒山在原州黄帝/問道於廣成子處北過涿鹿涿鹿山/在媯州東漸於
海南浮江淮矣至長老皆各往往稱黄帝堯舜之處風
教固殊焉總之不離古文者近是古文即帝徳帝系二/書也近是聖人之説
[013-18a]
予觀春秋國語其發明五帝徳帝繫姓章矣言已以春/秋國語古
書博加考驗益以發明/五帝徳等説甚章著也顧苐弗深考其所表見皆不虚
書缺有間矣言古文尚書缺失其間/多矣而無説黄帝之語其軼乃時時見於
他説帝皇遺事散軼乃時時旁見於/他記説即帝徳帝系等説也非好學深思心知
其意固難為淺見寡聞道也余并論次擇其言尤雅者
故著為本紀書首
   十二諸侯年表序魯齊晉秦楚宋衞陳蔡曹鄭/燕為十二表中兼敘吳為十
    三表者録其/事而見之
[013-18b]
太史公讀春秋厯譜諜譜起周代藝文志有古帝王譜/又自古為春秋學者有年厯譜
諜之説遷得而讀之杜元凱作/春秋長厯及公子譜盖因舊說至周厲王未嘗不廢書
而歎也曰嗚呼師摯見之矣師摯太/師之名紂為象箸而箕子
箕子云為象箸必為/玉杯唏歎聲○音餼周道缺詩人本之衽席關雎作
仁義陵遲鹿鳴刺焉及至厲王以惡聞其過公卿懼誅
而禍作厲王遂奔於彘亂自京師始而共和行政焉是
後或力政彊乗弱興師不請天子然挾王室之義以討
伐為㑹盟主政由五伯諸侯恣行淫侈不軌賊臣簒子
[013-19a]
滋起矣齊晉秦楚其在成周微甚封或百里或五十里
晉阻三河齊負東海楚介江淮秦因雍州之固四國迭
興更為伯主文武所褒大封皆威而服焉是以孔子明
王道干七十餘君莫能用故西觀周室論史記舊聞興
於魯而次春秋上記隠下至哀之獲麟約其辭文去其
煩重以制義法王道備人事浹七十子之徒口受其傳
指為有所刺譏褒諱挹損之文辭不可以書見也魯君
子左丘明懼弟子人人異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
[013-19b]
子史記具論其語成左氏春秋鐸椒為楚威王傅為王
不能盡觀春秋采取成敗卒四十章為鐸氏微鐸椒所/撰名鐸
氏微者春秋有/微婉之辭故也趙孝成王時其相虞卿上采春秋下觀
近世亦著八篇為虞氏春秋呂不韋者秦莊襄王相亦
上觀尚古刪拾春秋集六國時事以為八覽六論十二
紀為呂氏春秋及如荀卿孟子公孫固韓非之徒各往
往捃摭春秋之文以著書不可勝紀宋有公孫固無所/述此固盖齊人韓
固傳詩/者也漢相張蒼厯譜五徳張蒼著終/始五徳傳上大夫董仲舒
[013-20a]
推春秋義頗著文焉作春秋/繁露
太史公曰儒者斷其義馳説者騁其辭不務綜其終始
厯人取其年月數家隆於神運數家陰陽/術數之家譜諜獨記世
諡其辭略欲一觀諸要難於是譜十二諸侯自共和訖
孔子表見春秋國語學者所譏盛衰大指著于篇為成
學治古文者要刪焉言欲覽其要/故刪為此篇
  秦楚之際月表序秦楚運數促以/月紀事而名表
太史公讀秦楚之際曰初作難發於陳涉虐戾滅秦自
[013-20b]
項氏撥亂誅暴平定海内卒踐帝阼成於漢家五年之
間號令三嬗古禪/字自生民以來未始有受命若斯之亟
也昔虞夏之興積善累功數十年徳洽百姓攝行政事
考之於天然後在位湯武之王乃由契后稷修仁行義
十餘世不期而㑹孟津八百諸侯猶以為未可其後乃
放弑秦起襄公章於文繆獻孝之後稍以蠶食六國百
有餘載至始皇乃能并冠帶之倫以徳若彼用力如此
盖一統若斯之難也秦既稱帝患兵革不休以有諸侯
[013-21a]
也於是無尺土之封墮壞名城銷鋒鏑鉏豪傑維萬世
之安然王跡之興起於閭巷合從討伐軼於三代鄉秦
之禁適足以資賢者為驅除難耳故憤發其所為天下
指漢/髙祖安在無土不王此乃傳之所謂大聖乎豈非天
哉豈非天哉非大聖孰能當此受命而帝者乎
   漢興以來諸侯年表序名為王實如古之諸/侯故仍以侯名表
太史公曰殷以前尚矣周封五等公侯伯子男然封伯
禽康叔於魯衞地各四百里親親之義褒有徳也大公
[013-21b]
於齊兼五侯地尊勤勞也武王成康所封數百而同姓
五十五地上不過百里下三十里以輔衞王室管蔡康
叔曹鄭或過或損幽厲之後王室缺侯伯彊國興焉天
子微弗能正非徳不純形勢弱也漢興序二等漢封功/臣大者
王小者/侯也髙祖末年非劉氏而王者若無功上所不置而
侯者天下共誅之髙祖子弟同姓為王者九國齊楚荆/淮南燕
趙梁代淮陽/荆絶乃封吳唯獨長沙異姓而功臣侯者百有餘人自
鴈門太原以東至遼陽為燕代國常山以南大行左轉
[013-22a]
度河濟阿甄以東薄海為齊趙國自陳以西南至九疑
東帶江淮穀泗薄㑹稽為梁楚吳淮南長沙國皆外接
於胡越而内地北距山以東盡諸侯地大者或五六郡
連城數十置百官宮觀僭於天子漢獨有三河東郡潁
川南陽自江陵以西至蜀北自雲中至隴西與内史京/兆
也/凡十五郡而公主列侯頗食邑其中何者天下初定
骨肉同姓少故廣彊庶孽以鎮撫四海用承衛天子也
漢定百年之間親屬益疏諸侯或驕奢怵邪臣計謀為
[013-22b]
淫亂怵訓/習大者叛逆小者不軌於法以危其命殞身亡
國天子觀於上古然後加惠使諸侯得推恩分子弟國
案武帝用主父偃言/而下推恩之令也故齊分為七城陽濟北濟南菑/川膠東膠西是分
為/七趙分為六河間廣川中/山常山清河梁分為五濟陽濟川/濟東山陽淮南分
廬江/衡山及天子支庶子為王王子支庶為侯百有餘焉
吳楚時前後諸侯或以適削地是以燕代無北邊郡吳
淮南長沙無南邊郡齊趙梁楚支郡名山陂海咸納於
漢諸侯稍微大國不過十餘城小侯不過數十里上足
[013-23a]
以奉貢職下足以供養祭祀以蕃輔京師而漢郡八九
十形錯諸侯間犬牙相臨謂交錯相銜如/犬牙參差也秉其阸塞地
利彊本幹弱枝葉之勢也尊卑明而萬事各得其所矣
臣遷謹記髙祖以來至太初諸侯譜其下益損之時令
後世得覽形勢雖强要之以仁義為本
   髙祖功臣侯年表序髙祖初定天下表明有功/之臣而侯之若蕭曹等
太史公曰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徳立宗廟定社稷曰
勲以言曰勞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積日曰閲封爵之
[013-23b]
誓曰使河如帶泰山若厲國以永寜爰及苗裔始未嘗
不欲固其根本而枝葉稍陵夷衰微也余讀髙祖侯功
臣察其首封所以失之者曰異哉所聞書曰協和萬國
遷於夏商或數千歲盖周封八百幽厲之後見於春秋
尚書有唐虞之侯伯厯三代千有餘載自全以蕃衞天
子豈非篤於仁義奉上法哉漢興功臣受封者百有餘
人天下初定故大城名都散亡户口可得而數者十二
三是以大侯不過萬家小者五六百户後數世民咸歸
[013-24a]
鄉里户益息蕭曹絳灌之屬或至四萬小侯自倍倍其/初封
時户/數也富厚如之子孫驕溢忘其先淫嬖至太初百年之
間見侯五謂平陽侯曹宗曲周侯酈終根陽河/侯齊仁戴侯柲䝉穀陵侯馮偃也餘皆坐
法隕命亡國耗矣㒺亦少宻焉㒺與/網同然皆身無兢兢於
當世之禁云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鏡也未必盡
同帝王者各殊禮而異務要以成功為統紀豈可緄乎
觀所以得尊寵及所以廢辱亦當世得失之林也何必
舊聞於是謹其終始表見其文頗有所不盡本末著其
[013-24b]
明疑者闕之後有君子欲推而列之得以覽焉
   禮書節録○按禮書樂書諸篇史記音義疑為/褚少孫所補今刪去荀卿禮論兵論及小
    戴禮樂記之文存者無多自屬司馬遷作其/間或有脱簡而少孫以荀卿禮記之文補之
    也/
太史公曰洋洋美徳乎宰制萬物役使羣衆豈人力也
哉余至大行禮官大行秦官/主禮儀者觀三代損益乃知縁人情
而制禮依人性而作儀其所由來尚矣人道經緯萬端
規矩無所不貫誘進以仁義束縛以刑罰故徳厚者位
[013-25a]
尊祿重者寵榮所以總一海内而整齊萬民也人體安
駕乗為之金輿錯衡以繁其飾周禮王之五路有金路/鄭𤣥曰以金飾諸木也
目好五色為之黼黻文章以表其能耳樂鐘磬為之調
諧八音以蕩其心口甘五味為之庶羞酸鹹以致其美
周禮羞用百有二十品鄭𤣥曰牲/及禽獸以備滋味故謂之庶羞情好珍善為之琢磨
圭璧以通其意故大路越席大路祀天車也越/席括草以為席也皮弁布
周禮王視朝有皮弁之服/鄭𤣥曰布裳積素為裳也朱絃洞越朱絃綀朱絲絃/也越瑟底孔
大羮𤣥酒大羮肉湆/𤣥酒水也所以防其淫侈救其彫敝是以君
[013-25b]
臣朝廷尊卑貴賤之序下及黎庶車輿衣服宮室飲食
嫁娶喪祭之分事有宜適物有節文仲尼曰禘自既灌
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周衰禮廢樂壞大小相踰管仲
之家兼備三歸循法守正者見侮於世奢溢僭差者謂
之顯榮自子夏門人之髙第也猶云出見紛華盛麗而
説入聞夫子之道而樂二者心戰未能自决而况中庸
以下漸漬於失教被服於成俗乎孔子曰必也正名於
衞所居不合仲尼沒後受業之徒沈湮而不舉或適齊
[013-26a]
楚或入河海豈不痛哉至秦有天下悉内六國禮儀采
擇其善雖不合聖制其尊君抑臣朝廷濟濟依古以來
至於髙祖光有四海叔孫通頗有所增益減損大抵皆
襲秦故自天子稱號下至佐僚及宮室官名少所變改
孝文即位有司議欲定儀禮孝文好道家之學以為繁
禮飾貌無益於治躬化謂何耳故罷去之孝景時御史
大夫鼂錯明於世務刑名數干諫孝景曰諸侯藩輔臣
子一例古今之制也今大國専治異政不稟京師恐不
[013-26b]
可傳後孝景用其計而六國畔逆吳楚趙菑川濟南/膠西為六國也
錯首名天子誅錯以解難事在袁盎語中是後官者養
交安禄而已莫敢復議今上即位招致儒術之士令共
定儀十餘年不就或言古者太平萬民和喜瑞應辨音/遍
至乃采風俗定制作上聞之制詔御史曰盖受命而王
各有所由興殊路而同歸謂因民而作追俗為制也議
者咸稱太古百姓何望漢亦一家之事典法不傳謂子
孫何化隆者閎博治淺者褊狹可不勉與乃以太初之
[013-27a]
元改正朔初用夏正以正月為/歲首改年為大初易服色封泰山定宗廟
百官之儀以為典常垂之於後云
   樂書
太史公曰余每讀虞書至於君臣相勑維是㡬安而股
肱不良萬事墮壞未嘗不流涕也成王作頌推已懲艾
音/刈悲彼家難謂文囚/羑里可不謂戰戰恐懼善守善終哉君
子不為約則修徳滿則棄禮佚能思初安能惟始沐浴
膏澤而歌詠勤苦非大徳誰能如斯傳曰治定功成禮
[013-27b]
樂乃興海内人道益深其徳益至所樂者益異滿而不
損則溢盈而不持則傾凡作樂者所以節樂君子以謙
退為禮以減損為樂其如此也節樂則聲音有節樂主/於盈而曰損減亦有節
之/義以為州異國殊情習不同故博采風俗協比聲律以
補短移化助流政教天子躬於明堂臨觀而萬民咸蕩
滌邪穢斟酌飽滿以飾厥性故云雅頌之音理而民正
嘄噭之聲興而士奮嘄姑堯反/噭音擊鄭衞之曲動而心淫及
其調和諧合鳥獸盡感而况懷五常含好惡自然之勢
[013-28a]
也治道虧缺而鄭音興起封君世辟辟亦/君也名顯鄰州争
以相髙自仲尼不能與齊優遂容於魯雖退正樂以誘
世作五章以刺時按家語孔子嗤季桓/子作歌是五章之刺猶莫之化陵遲
以至六國流沔沈佚遂往不反卒於喪身滅宗并國於
秦秦二世猶以為娱丞相李斯進諫曰放棄詩書極意
聲色祖伊所以懼也輕積細過言惡必始/於微也恣心長夜紂
所以亡也趙髙曰五帝三王樂各殊名示不相襲上自
朝廷下至人民得以接歡喜合殷勤非此和説不通解
[013-28b]
澤不流亦各一世之化度時之樂何必華山之騄耳而
后行逺乎二世然之髙祖過沛詩三侯之章令小兒歌
過沛詩即大風歌侯語辭兮亦/語辭因沛詩有三兮故云三侯髙祖崩令沛得以四
時歌儛宗廟孝惠孝文孝景無所增更於樂府習常𨽻
舊而已𨽻音/異至今上即位作十九章按禮樂志房/中樂十九章令侍
中李延年次序其聲拜為協律都尉通一經之士不能
獨知其辭皆集㑹五經家相與共講習讀之乃能通知
其意多爾雅之文漢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乙甘泉以
[013-29a]
昏時夜祠到明而終常有流星經於祠壇上使僮男僮
女七十人俱歌春歌青陽夏歌朱明秋歌西皥冬歌𤣥
㝠世多有故不論見漢書/禮樂志又嘗得神馬渥洼水中暴利/長收
野馬於燉煌水旁獻之欲神異此/馬云從水中出○洼音窐曲之窐復次以為太乙之歌
歌曲曰太乙貢兮天馬下貢作/况霑赤汗兮沫流赭大宛/馬汗
血霑濡也/流沫如赭騁容與兮跇萬里跇音逝謂/超踰也今安匹兮龍與
友後伐大宛得千里馬馬名蒲梢大宛舊有天馬種汗/從前肩膊出如血
次作以為歌歌詩曰天馬來兮從西極經萬里兮歸有
[013-29b]
徳承靈威兮降外國涉流沙兮四夷服中尉汲黯進曰
凡王者作樂上以承祖宗下以化兆民今陛下得馬詩
以為歌協於宗廟先帝百姓豈能知其音邪上黙然不
說丞相公孫𢎞曰黯誹謗聖制當族
   律書
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軌則壹稟於六律律有十二陽六/為律黄鐘太簇
姑沈㽔賔夷則無射陰六為呂大/呂夾鐘中呂林鐘南呂應鐘是也六律為萬事根本焉
律厯志推厯生律制器規圜矩方權重衡平凖繩嘉/量探賾索隠鈎深致逺莫不用焉是為萬事之根本
[013-30a]
於兵械尤所重易稱師出以律/是於兵械尤重故云望敵知吉凶兩軍/相敵
上皆有雲氣望雲/氣知勝負彊弱聞聲効勝負周禮太師執同律以聽/軍聲而詔其吉凶左傳
師曠知南風之/不競即其類百王不易之道也武王伐紂吹律聽聲
推孟春以至於季冬殺氣相并武王伐紂吹律從春至/冬殺氣相并而律亦應
之/而音尚宮兵書太師吹律合商則戰勝角則軍擾宮/則軍和士卒同心徵則將急數怒軍士勞
羽則兵/弱少威同聲相從物之自然何足怪哉兵者聖人所以
討彊暴平亂世夷險阻救危殆自含血戴角之獸見犯
則校而况於人懷好惡喜怒之氣喜則愛心生怒則毒
[013-30b]
音/釋加情性之理也昔黄帝有涿鹿之戰以定火災顓
頊有共工之陳以平水害共工主水官少昊氏衰/秉政作虐故顓頊伐之成湯
有南巢之伐以殄夏亂遞興遞廢勝者用事所受於天也
自是之後名士迭興晉用咎犯而齊用王子徐廣云/子成父
用孫武申明軍約賞罰必信卒霸諸侯兼列邦士一作/土
雖不及三代之誥誓然身寵君尊當世顯揚可不謂榮
焉豈與世儒闇於大較大較大法/也○音角不權輕重猥云徳化
不當用兵大至窘辱失守小乃侵犯削弱遂執不移等
[013-31a]
哉故敎笞不可廢於家刑罰不可捐於國誅伐不可偃
於天下用之有巧拙行之有順逆耳夏桀殷紂手搏豺
狼足追四馬勇非微也百戰克勝諸侯懾服權非輕也
秦二世宿軍無用之地正義謂三十萬備北/邊五十萬守五嶺連兵於邊
陲力非弱也結怨匈奴絓禍於越勢非寡也及其威盡
勢極閭巷之人為敵國咎生窮武之不知足甘得之心
不息也髙祖有天下三邊外畔大國之王雖稱蕃輔臣
節未盡㑹髙祖厭苦軍事亦有蕭張之謀故偃武一休
[013-31b]
息羈縻不備厯至孝文即位將軍陳武等議曰南越朝
鮮自全秦時内屬為臣子後且擁兵阻阸選蠕觀望阸/戹
賣反選思兖/反蠕而兖反髙祖時天下新定人民小安未可復興兵
今陛下仁惠撫百姓恩澤加海内宜及士民樂用征討
逆黨以一封疆孝文曰朕能任衣冠念不到此㑹呂氏
之亂功臣宗室共不羞恥誤居正位常戰戰慄慄恐事
之不終且兵凶器雖克所願動亦耗病謂百姓逺方何
又先帝知勞民不可煩故不以為意朕豈自謂能今匈
[013-32a]
奴内侵軍吏無功邊民父子荷兵日久朕常為動心傷
痛無日忘之今未能銷距願且堅邊設候結和通使休
寜北陲為功多矣且無議軍故百姓無内外之繇得息
肩於田畝天下殷富粟至十餘錢鳴鷄吠狗煙火萬里
可謂和樂者乎
太史公曰文帝時㑹天下新去湯火人民樂業因其欲
然能不擾亂故百姓遂安自年六七十翁亦未嘗至市
井游敖嬉戲如小兒狀孔子所稱有徳君子者耶
[013-32b]
   平準書桑𢎞羊置大農部丞數十人分部主郡/國置均輸鹽鐵官令逺方各以其物貴
    時商賈所轉販者為賦而相灌輸置平/凖於京師太史公取此名篇以寓意
漢興接秦之弊丈夫從軍旅老弱轉糧饟作業劇而財
匱自天子不能具鈞駟天子駕駟馬其色宜齊同今言/國家貧天子不能具鈞色之駟
馬/而將相或乘牛車齊民無藏盖齊民平民無/物可盖藏也於是為
秦錢重難用更令民鑄錢鑄榆/莢錢一黄金一斤秦以一鎰/為一金漢
以一斤/為一金約法省禁而不軌逐利之民蓄積餘業以稽市
物物踊騰糶漢書糶/字作躍米至石萬錢馬一匹則百金天下
[013-33a]
已平髙祖乃令賈人不得衣絲乗車重租稅以困辱之
孝惠髙后時為天下初定復弛商賈之律然市井之子
孫亦不得仕宦為吏量吏禄度官用以賦於民而山川
園池市井租稅之入自天子以至于封君湯沐邑皆各
為私奉養焉不領於天下之經費經訓/常漕轉山東粟以
給中都官歲不過數十萬石至孝文時莢錢益多輕乃
更鑄四銖錢其文為半兩令民縱得自鑄錢故吳諸侯
也以即山鑄錢富埒天子其後卒以叛逆鄧通大夫也
[013-33b]
以鑄錢財過王者故吳鄧氏錢布天下而鑄錢之禁生
焉匈奴數侵盗北邊屯戍者多邊粟不足給食當食者
於是募民能輸及轉粟於邊者拜爵爵得至大庶長文/帝
用晁錯言令人入粟邊六百石爵上造稍増至四千/石為五大夫萬二千石為大庶長各以多少為差
景時上郡以西旱亦復修賣爵令而賤其價以招民及
徒復作得輸粟縣官以除罪益造苑馬以廣用謂增益/苑囿造
廐而養馬/以廣用而宮室列觀輿馬益增修矣至今上即位數
歲漢興七十餘年之間國家無事非遇水旱之災民則
[013-34a]
人給家足都鄙廩庾皆滿而府庫餘貨財京師之錢累
巨萬貫朽而不可校校數/也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
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衆庶街巷有馬阡陌之間成羣
而乗字牝者儐而不得聚㑹儐與/擯同守閭閻者食粱肉為
吏者長子孫居官者以為姓號倉氏庾/氏是也故人人自愛而
重犯法先行義而後絀恥辱焉當此之時網疏而民富
役財驕溢或至兼并豪黨之徒以武斷於鄉曲鄉曲豪/富無官
位而以威勢主斷/曲直故曰武斷也宗室有土公卿大夫以下争於奢侈
[013-34b]
室廬輿服僭於上無限度物盛而衰固其變也自是之
後嚴助朱買臣等招來東甌事兩越江淮之間蕭然煩
費矣唐䝉司馬相如開路西南夷鑿山通道千餘里以
廣巴蜀巴蜀之民罷焉彭吳賈滅朝鮮置滄海之郡彭/呉
人姓/名則燕齊之間靡然發動及王恢設謀馬邑匈奴絶
和親侵擾北邊兵連而不解天下苦其勞而干戈日滋
行者齎居者送中外騷擾而相奉百姓抏弊以巧法抏/者
耗也消耗之名言百姓/貧弊故行巧詆之法也財賂衰耗而不贍入物者補官
[013-35a]
出貨者除罪選舉陵遲廉恥相冒武力進用法嚴令具
興利之臣自此始也桑𢎞羊孔/僅之屬
太史公曰農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龜貝金錢刀布之幣
興焉所從來久逺自髙辛氏之前尚矣靡得而記云故
書道唐虞之際詩述殷周之世安寜則長庠序先本絀
末以禮義防於利事變多故而亦反是是以物盛則衰
時極而轉一質一文終始之變也禹貢九州各因其土
地所宜人民所多少而納職焉湯武承弊易變使民不
[013-35b]
倦各兢兢所以為治而稍陵遲衰微齊桓公用管仲之
謀通輕重之權徼山海之業以朝諸侯用區區之齊顯
成霸名魏用李克盡地力為彊君自是之後天下争於
戰國貴詐力而賤仁義先富有而後推讓故庶人之富
者或累巨萬而貧者或不厭糟糠有國彊者或并羣小
以臣諸侯而弱國或絶祀而滅世以至於秦卒并海内
虞夏之幣金為三品即下或黄或/白或赤也或黄或白或赤黄黄/金白
白銀赤/赤銅或錢或布言布於/民間也或刀名錢為刀者以/其利於民也或龜貝
[013-36a]
及至秦中一國之幣為三等黄金以鎰石二十兩/為鎰為上
幣銅錢識曰半兩重如其文為下幣而珠玉龜貝銀錫
之屬為器飾寶藏不為幣然各随時而輕重無常於是
外攘夷狄内興功業海内之士力耕不足糧饟女子紡
績不足衣服古者常竭天下之資財以奉其上猶自以
為不足也無異故云事勢之流相激使然曷足怪焉
   孔子世家贊
太史公曰詩有之髙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
[013-36b]
鄉往之余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適魯觀仲尼廟堂車
服禮器諸生以時習禮其家余祇回留之不能去云祇/敬
也言祇敬遲迴不能/去之又一作低迴天下君王至於賢人衆矣當時則
榮沒則已焉孔子布衣傳十餘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
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於夫子折斷也/中當也可謂至聖矣
   伯夷列傳敘列事跡令可傳/於後世故曰列傳
夫學者載籍極博猶考信於六藝詩書雖缺然虞夏之
文可知也堯將遜位讓於虞舜舜禹之間岳牧咸薦乃
[013-37a]
試之於位典職數十年功用既興然後授政示天下重
器王者大統傳天下若斯之難也而説者曰堯讓天下
於許由皇甫謐髙士傳云許由字武仲堯聞致天下而/讓焉乃退而遁於中嶽潁水之陽箕山之下堯
又召為九州長由不欲/聞之洗耳於潁水濵許由不受耻之逃隠及夏之時
有卞隨務光者此何以稱焉夏時有卞隨務光殷湯讓/之天下並不受而逃事具
莊周讓/王篇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許由冢云孔子
序列古之仁聖賢人如吳太伯伯夷之倫詳矣余以所
聞由光義至髙其文辭不少概見何哉孔子曰伯夷叔
[013-37b]
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
之意睹軼詩可異焉逸詩之文即下/采薇之詩是也其傳曰伯夷叔齊
孤竹君之二子也其傳盖韓詩外傳及呂氏春秋也其/傳云孤竹君殷湯所封傳至夷齊之
父名初字子朝伯夷名允字公信叔齊名致字公達應/劭云伯夷姓墨胎氏括地志云孤竹古城在盧龍縣
父欲立叔齊及父卒叔齊讓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
去叔齊亦不肯立而逃之國人立其中子於是伯夷叔
齊聞西伯昌善養老盍往歸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載木
主號為文王東伐紂伯夷叔齊叩馬而諫曰父死不塟
[013-38a]
爰及干戈可謂孝乎以臣弑君可謂仁乎左右欲兵之
太公曰此義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
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隠於首陽山首陽山在/河東蒲坂
華山之北/河曲之中采薇而食之及餓且死作歌其辭曰登彼西
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虞夏忽
焉沒兮我安適歸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餓死於首
陽山由此觀之怨耶非耶或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若
伯夷叔齊可謂善人者非耶積仁絜行如此而餓死且
[013-38b]
七十子之徒仲尼獨薦顔淵為好學然囘也屢空糟糠
不厭而卒蚤夭天之報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殺不
跖者黄帝時大盜之名以栁下惠/弟為天下大盗故世號為盗蹠肝人之肉暴戾恣
睢聚黨數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壽終是遵何徳哉此其
尤大彰明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軌専犯忌諱而
終身逸樂富厚累世不絶或擇地而蹈之時然後出言
行不由徑非公正不發憤而遇禍災者不可勝數也余
甚惑焉儻所謂天道是耶非耶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
[013-39a]
亦各從其志也故曰富貴如可求雖執鞭之士吾亦為
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歲寒然後知松栢之後凋舉世
混濁清士乃見豈以其重若彼其輕若此哉君子疾沒
世而名不稱焉賈子曰賈誼也作鵩/鳥賦云然貪夫徇財烈士徇
名夸者死權衆庶馮生馮者恃也/○音凭同明相照同類相求
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覩伯夷叔齊雖賢得夫
子而名益彰顔淵雖篤學附驥尾而行益顯巖穴之士
趨舍有時若此類名堙滅而不稱悲夫閭巷之人欲砥
[013-39b]
行立名者非附青雲之士惡能施於後世哉
   孟子列傳
太史公曰余讀孟子書至梁惠王問何以利吾國未嘗
不廢書而歎也曰嗟乎利誠亂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
常防其原也故曰放於利而行多怨自天子至於庶人
好利之弊何以異哉孟軻鄒人也受業子思之門人道
既通游事齊宣王宣王不能用適梁梁惠王不果所言
則見以為迂遠而濶於事情當是之時秦用商君富國
[013-40a]
彊兵楚魏用吳起戰勝弱敵齊威王宣王用孫子田忌
之徒而諸侯東面朝齊天下方務於合從連衡以攻伐
為賢而孟軻乃述唐虞三代之徳是以所如者不合退
而與萬章之徒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其後
有騶子之屬齊有三騶子其前騶忌以鼓琴干威王因
及國政封為成侯而受相印先孟子其次騶衍後孟子
騶衍睹有國者益淫侈不能尚徳若大雅整之於身施
及黎庶矣乃深觀陰陽消息而作怪迂之變終始大聖
[013-40b]
之篇十餘萬言其語閎大不經必先驗小物推而大之
至於無垠先序今以上至黄帝學者所共術大並世盛
言其大體隨代盛/衰觀時而說事因載其禨祥度制推而遠之至天
地未生窈㝠不可考而原也先列中國名山大川通谷
禽獸水土所殖物類所珍因而推之及海外人之所不
能睹稱引天地剖判以來五徳轉移治各有宜而符應
若兹以為儒者所謂中國者於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
一分耳中國名曰赤縣神州赤縣神州内自有九州禹
[013-41a]
之序九州是也不得為州數中國外如赤縣神州者九
乃所謂九州也於是有裨海環之裨海小海也九州之/外更有大瀛海故知
裨是/小海人民禽獸莫能相通者如一區中者乃謂一州如
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環其外天地之際焉其術皆此類
也然要其歸必止乎仁義節儉君臣上下六親之施始
也濫耳濫即濫觴是江源之初始故此文以濫為/初謂衍之術皆可以為後代宗本故云濫王公
大人初見其術懼然顧化懼音/劬其後不能行之是以騶
子重於齊適梁梁惠王郊迎執賔主之禮適趙平原君
[013-41b]
側行襒席襒拂也○/疋結反如燕昭王擁彗先驅彗帚/也請列弟
子之座而受業築碣石宮碣石宮在/幽州薊縣身親往師之作主
鄒子書有/主運篇其游諸侯見尊禮如此豈與仲尼菜色陳
蔡孟軻困於齊梁同乎哉故武王以仁義伐紂而王伯
夷餓不食周粟衞靈公問陳而孔子不答梁惠王謀欲
攻趙孟軻稱大王去邠此豈有意阿世俗茍合而已哉
持方枘欲内圜鑿其能入乎方枘是笱也圜鑿其孔也/以方枘而納圜鑿齟齬而
不入/也或曰伊尹負鼎而勉湯以王百里奚飰牛車下而
[013-42a]
繆公用霸作先合然後引之大道騶衍其言雖不軌儻
亦有牛鼎之意乎自騶衍與齊之稷下先生如淳于髠
慎到環淵接子田駢騶奭之徒稷齊之城門也或云稷/山名環淵接子古著書
人之稱號也慎子十巻在法家接子二篇田/子二十五篇俱道家騶奭十二篇陰陽家各著書言
治亂之事以干世主豈可勝道哉
   儒林列傳序儒林謂儒雅之林綜理古/文宣明舊藝以成王法
太史公曰余讀功令學者課功/著之於令至於廣厲學官之路未
嘗不廢書而歎也曰嗟乎夫周室衰而關雎作幽厲微
[013-42b]
而禮樂壞諸侯恣行政由彊國故孔子閔王路廢而邪
道興於是論次詩書修起禮樂適齊聞韶三月不知肉
味自衞返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世以混濁莫能
用是以仲尼干七十餘君無所遇曰茍有用我者期月
而已矣西狩獲麟曰吾道窮矣故因史記作春秋以當
王法其辭微而指博後世學者多録焉自孔子卒後七
十子之徒散游諸侯大者為師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
夫或隠而不見故子路居衞子張居陳澹臺子羽居楚
[013-43a]
子夏居西河子貢終於齊如田子方段干木吳起禽滑
釐之屬皆受業於子夏之倫為王者師是時獨魏文侯
好學後陵遲以至於始皇天下並争於戰國儒術既絀
焉然齊魯之門學者獨不廢也於威宣之際孟子荀卿
之列咸遵夫子之業而潤色之以學顯於當世及至秦
之季世焚詩書坑術士六藝從此缺焉陳涉之王也而
魯諸儒持孔氏之禮器往歸陳王於是孔甲為陳涉博
孔子八世孫/名鮒字甲也卒與涉俱死陳涉起匹夫驅瓦合適戍
[013-43b]
旬月以王楚不滿半歲竟滅亡其事至微賤然而縉紳
先生之徒負孔子禮器往委質為臣者何也以秦焚其
業積怨而發憤于陳王也及髙皇帝誅項籍舉兵圍魯
魯中諸儒尚講誦習禮樂絃歌之音不絶豈非聖人之
遺化好禮樂之國哉故孔子在陳曰歸與歸與吾黨之
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夫齊魯之間於文
學自古以來其天性也故漢興然後諸儒始得修其經
藝講習大射鄉飲之禮叔孫通作漢禮儀因為太常諸
[013-44a]
生弟子共定者咸為選首於是喟然歎興於學然尚有
干戈平定四海亦未暇遑庠序之事也孝惠呂后時公
卿皆武力有功之臣孝文時頗徵用言孝文稍用文/學之士居位
孝文帝本好刑名之言及至孝景不任儒者而竇太后
又好黄老之術故諸博士具官待問未有進者及今上
即位趙綰王臧之屬明儒學而上亦鄉之於是招方正
賢良文學之士自是之後言詩於魯則申培公於齊則
轅固生申轅姓培固名/公生其號也於燕則韓太傅韓嬰也為常/山王太俾
[013-44b]
尚書自濟南伏生字子/賤言禮自魯髙堂生秦氏季代有/魯人髙堂伯
則伯是其字云生者自漢以來儒者/皆號生即先生之稱省字呼之耳言易自菑川田生
言春秋於齊魯自胡毋生胡毋姓也/字子都於趙自董仲舒及
竇太后崩武安侯田蚡為丞相絀黄老刑名百家之言
延文學儒者數百人而公孫𢎞以春秋白衣為天子三
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學士靡然鄉風矣公孫𢎞為學
官悼道之鬱滯乃請曰丞相御史言自此以下皆/𢎞奏請之辭制曰
盖聞導民以禮風之以樂婚姻者居室之大倫也今禮
[013-45a]
廢樂崩朕甚愍焉故詳延天下方正博聞之士咸登諸
朝其令禮官勸學講議洽聞興禮以為天下先太常議
與博士弟子崇鄉里之化以廣賢材焉謹與太常臧漢/書
百官表/孔臧也博士平等議曰聞三代之道鄉里有教夏曰校
殷曰序周曰庠其勸善也顯之朝廷其懲惡也加之刑
罰故教化之行也建首善自京師始由内及外今陛下
昭至徳開大明配天地本人倫勤學修禮崇化厲賢以
風四方太平之原也古者政教未洽不備其禮請因舊
[013-45b]
官而興焉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復其身太常擇民
年十八已上儀狀端正者補博士弟子郡國縣道邑有
好文學敬長上肅政教順鄉里出入不悖所聞者令相
長丞上屬所二千石二千石謹察可者當與計偕詣太
計計吏也偕俱也謂令/與計吏俱詣太常也得受業如弟子一歲皆輒試
能通一藝以上補文學掌故缺其髙第可以為郎中者
太常籍奏即有秀才異等輒以名聞其不事學若下材
及不能通一藝輒罷之而請諸不稱者罰臣謹案詔書
[013-46a]
律令下者明天人分際通古今之義文章爾雅訓辭深
厚恩施甚美小吏淺聞不能究宣無以明布諭下治禮
次治掌故以文學禮義為官遷留滯請選擇其秩比二
百石以上及吏百石通一藝以上補左右内史大行卒
史比百石以下補郡太守卒史皆各二人邊郡一人先
用誦多者若不足乃擇掌故補中二千石屬文學掌故
補郡屬漢儀弟子射䇿甲科百人補郎中乙科二百人/補太子舍人皆秩比二百石次郡國文學秩百
石/也備員請著功令佗如律令制曰可自此以來則公卿
[013-46b]
大夫士吏斌斌多文學之士矣
   太史公自序節録/
太史公曰先人有言先人司/馬談也自周公卒五百歲而有孔
子孔子卒後至於今五百歲有能紹明世正易傳繼春
秋本詩書禮樂之際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讓
焉上大夫壺遂曰遂為詹事秩二千/石故位上大夫也昔孔子何為而作春
秋哉太史公曰余聞董生曰仲舒/也周道衰廢孔子為魯
司寇諸侯害之大夫壅之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
[013-47a]
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為天下儀表貶天子退
諸侯討大夫以達王事而已矣子曰我欲載之空言不
如見之於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孔子之言/見春秋緯夫春秋上明
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紀别嫌疑明是非定猶豫善善
惡惡賢賢賤不肖存亡國繼絶世補敝起廢王道之大
者也易著天地陰陽四時五行故長於變禮經紀人倫
故長於行書記先王之事故長於政詩記山川谿谷禽
獸草木牝牡雌雄故長於風樂樂所以立故長於和春
[013-47b]
秋辨是非故長於治人是故禮以節人樂以發和書以
道事詩以達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義撥亂世反之正
莫近於春秋春秋文成數萬其指數千萬物之散聚皆
在春秋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
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故
易曰失之豪釐差以千里故曰臣弑君子弑父非一旦
一夕之故也其漸久矣故有國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
有讒而弗見後有賊而不知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
[013-48a]
秋守經事而不知其宜遭變事而不知其權為人君父
而不通於春秋之義者必蒙首惡之名為人臣子而不
通於春秋之義者必陷簒弑之誅死罪之名其實皆以
為善為之不知其義心實善為之不知其/義理則陷於罪咎被之空言而
不敢辭趙盾不知討賊/而不敢辭其罪夫不通禮義之㫖至於君不君
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則犯違犯/禮義臣不臣則誅
父不父則無道子不子則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過
也以天下之大過予之則受而弗敢辭故春秋者禮義之
[013-48b]
大宗也夫禮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後法之所為用
者易見而禮之所為禁者難知壺遂曰孔子之時上無
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垂空文以斷禮義當一王
之法今夫子上遇明天子下得守職萬事既具咸各序
其宜夫子所論欲以何明太史公曰唯唯否否不然余
聞之先人曰伏羲至純厚作易八卦堯舜之盛尚書載
之禮樂作焉湯武之隆詩人歌之春秋采善貶惡推三
代之徳褒周室非獨刺譏而已也漢興以來至明天子
[013-49a]
獲符瑞封禪改正朔易服色受命於穆清澤流㒺極海
外殊俗重譯欵塞請來獻見者不可勝道臣下百官力
誦聖徳猶不能宣盡其意且士賢能而不用有國者之
恥主上明聖而徳不布聞有司之過也且余嘗掌其官
廢明聖盛徳不載滅功臣世家賢大夫之業不述墮先
人所言罪莫大焉余所謂述故事整齊其世傳非所謂
作也而君比之於春秋謬矣於是論次其文七年天漢/三年
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禍幽於縲紲乃喟然而歎曰是余
[013-49b]
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
詩書隠約者謂其義隠㣲/而言約也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
羑里在湯/陰演周易孔子戹陳蔡作春秋屈原放逐作離
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脚而論兵法不韋遷蜀
世傳呂覽即呂氏/春秋也韓非囚秦説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
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鬱結不得通其
道也故述往事思來者於是卒述陶唐以來至於麟止
自黄帝始按裴駰言司馬遷善序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俚自劉向揚雄博極羣書皆稱遷有良史
[013-50a]
 之才而蘇轍謂其文疎蕩有竒氣氣充乎中而溢乎其/貌鄭樵則云仲尼既歿六經以後惟有此作同極文章
 之偉觀矣而獨是西山真氏選其敘事之文首尾未免/疎脫且紀傳甚夥難以摭采今苐録其序贊及列傳之
 有議論者以著大畧其餘則/觀全史得之班固以下倣此
 
 
 
 
 
[013-50b]
 
 
 
 
 
 
御選古文淵鑒巻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