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38 御選古文淵鑒-清-聖祖玄燁 (master)


[012-1a]
 欽定四庫全書
御選古文淵鑒巻十二目録
  漢
   鼂錯
     上言兵事書
     請募民實塞奏
     請立邊民什伍法奏
     重農貴粟奏
[012-1b]
     請入粟郡縣奏
     賢良對
   枚乘
    諫吳王書
   董仲舒
    賢良對一
    賢良對二
    賢良對三
[012-2a]
    限民名田奏
  淮南王安
   諫誅閩越書
[012-3a]
 欽定四庫全書
御選古文淵鑒巻十二
   内閣學士兼禮部侍郎教習庶吉士臣/乾學/等奉
㫖編注
  漢
   鼂錯潁川人文帝時為太子家令號曰智囊數上/書言事景帝即位為御史大夫建議削諸侯
    地吳楚/反被誅
    上言兵事書
[012-3b]
 臣聞漢興以来胡虜數入邊地小入則小利大入則大
 利髙后時再入隴西攻城屠邑敺略畜産其後復入隴
 西殺吏卒大寇盜竊聞戰勝之威民氣百倍敗兵之卒
 沒世不復自髙后以来隴西三困於匈奴矣民氣破傷
 亡有勝意今兹隴西之吏賴社稷之神靈奉陛下之明
 詔和輯士卒底厲其節起破傷之民以當乗勝之匈奴
 用少擊衆殺一王敗其衆而大有利非隴西之民有勇
 怯廼将吏之制巧拙異也故兵法曰有必勝之将無必
[012-4a]
勝之民由此觀之安邊境立功名在於良將不可不擇
也臣又聞用兵臨戰合刃之急者三合刃謂/交兵一曰得地
形二曰卒服習三曰器用利兵法曰丈五之溝漸車之
漸讀曰瀐/謂浸也山林積石經川丘阜經川常流之水/也大陸曰阜屮木
所在此步兵之地也車騎二不當一土山丘陵曼衍相
曼衍猶聨延也屬/續也○衍弋戰反平原廣野此車騎之地也步兵十
不當一平陵相逺川谷居間仰髙臨下此弓弩之地也
短兵百不當一兩陳相近平地淺屮可前可後此長㦸
[012-4b]
之地也劒楯三不當一萑葦竹蕭萑薍也葦葭也蕭/蒿也○萑音完
木蒙蘢支葉茂接䝉蘢覆蔽之貌/○蘢来東反此矛鋋之地也鋋鐵/把短
矛也○鋋/上延反長㦸二不當一曲道相伏險阸相薄此劒楯
之地也弓弩三不當一士不選練卒不服習起居不精
動静不集集齊/也趨利弗及避難不畢前擊後解與金鼓
之音相失金金鉦也鼔所以進/衆金所以止衆也此不習勒卒之過也百
不當十兵不完利與空手同甲不堅宻與袒裼同弩不
可以及逺與短兵同射不能中與亡矢同中不能入與
[012-5a]
亡鏃同鏃矢鋒也○/鏃子木反此將不省兵之禍也五不當一故
兵法曰器械不利以其卒予敵也卒不可用以其將予
敵也將不知兵以其主予敵也君不擇將以其國予敵
也四者兵之至要也臣又聞小大異形彊弱異勢險易
異備易平/也夫卑身以事彊小國之形也合小以攻大敵
國之形也以蠻夷攻蠻夷中國之形也今匈奴地形技
藝與中國異上下山阪出入溪澗中國之馬弗與也與/猶
如/險道傾反且馳且射中國之騎弗與也風雨罷勞饑
[012-5b]
渴不困中國之人弗與也此匈奴之長技也若夫平原
易地輕車突騎易亦平也突騎言其驍/蛻可用衝突敵人也則匈奴之衆易
撓亂也勁弩長㦸射疏及逺疏亦濶/逺也則匈奴之弓弗能
格也堅甲利刃長短相雜逰弩往來什伍俱前五人為/伍二伍
為/什則匈奴之兵弗能當也材官騶發矢道同的騶謂矢/之善者
也材官冇材力者騶發發騶矢/以射也手工矢善故中則同的則匈奴之革笥木薦弗
能支也革笥以皮作如螘者被之木薦/以木板作如楯○笥息嗣反下馬地鬬劒㦸
相接去就相薄薄迫/也則匈奴之足弗能給也給謂相/連也
[012-6a]
中國之長技也以此觀之匈奴之長技三中國之長技
五陛下又興數十萬之衆以誅數萬之匈奴衆寡之計
以一擊十之術也雖然兵凶器戰危事也以大為小以
彊為弱在俛卬之間耳俛俯同卬/讀作仰夫以人之死争勝跌
而不振則悔之亡及也帝王之道出於萬全今降胡義
渠蠻夷之屬來歸誼者其衆數千飲食長技與匈奴同
可賜之堅甲絮衣勁弓利矢益以邊郡之良騎令明將
能知其習俗和輯其心者以陛下之明約將之即有險
[012-6b]
阻以此當之平地通道則以輕車材官制之兩軍相為
表裏各用其長技衡加之以衆此萬全之術也傳曰狂
夫之言而明主擇焉臣錯愚陋昧死上狂言唯陛下財

   請募民實塞奏
臣聞秦時北攻胡貉築塞河上貉莫/客反南攻揚粤置戍卒
焉其起兵而攻胡粤者非以衛邊地而救民死也貪戾
而欲廣大也故功未立而天下亂且夫起兵而不知其
[012-7a]
埶戰則為人禽屯則卒積死夫胡貉之地積陰之處也
木皮三寸氷厚六尺食肉而飲酪其人宻理鳥獸毳毛
宻理謂其肌肉/宻也毳細毛也其性能寒揚粤之地少陰多陽其人疏
理鳥獸希毛其性能暑秦之戌卒不能其水土戌者死
於邊輸者僨於道僨仆/也秦民見行如往棄市因以讁發
之名曰讁戌先發吏有讁及贅壻賈人後以嘗有市籍
者又後以大父母父母嘗有市籍者後入閭取其左秦/時
復除者居閭之左後/發役不供復役之也發之不順行者深恐有背畔之心
[012-7b]
凡民守戰至死而不降北者以計為之也故戰勝守固
則有拜爵之賞攻城屠邑則得其財鹵以富家室故能
使其衆䝉矢石赴湯火視死如生今秦之發卒也有萬
死之害而亡銖兩之報死事之後不得一筭之復復復/除也
天下明知禍烈及已也陳勝行戌至于大澤為天下先
倡天下從之如流水者秦以威刼而行之之敝也胡人
衣食之業不著於地其埶易以擾亂邊竟何以明之胡
人食肉飲酪衣皮毛非有城郭田宅之歸居如飛鳥走
[012-8a]
獸於廣壄美草甘水則止草盡水竭則移以是觀之往
来轉徙時至時去此胡人之生業而中國之所以離南
畮也今使胡人數處轉牧行獵於塞下或當燕代或當
上郡北地隴西以候備塞之卒卒少則入陛下不救則
邊民絶望而有降敵之心救之少發則不足多發逺縣
纔至則胡又已去聚而不罷為費甚大罷之則復入如
此連年則中國貧苦而民不安矣陛下幸憂邊竟遣将
吏發卒以治塞甚大恵也然令逺方之卒守塞一嵗而
[012-8b]
更不知胡人之能不如選常居者家室田作且以備之
以便為之髙城深塹具藺石布渠答藺石城上雷石也/渠答鐵蒺藜也
復為一城其内城間百五十步要害之處通川之道調
立城邑毋下千家調謂算度之也/○調徒釣反為中周虎落虎落者/外蕃也
以竹篾相連/遮落之也先為室屋具田器廼募辠人及免徒復作
令居之募有罪者及罪人遇赦復作竟其/日月者今皆除其罰令居之也不足募以丁
奴婢贖辠及輸奴婢欲以拜爵者不足廼募民之欲往
者皆賜髙爵復其家予冬夏衣廩食能自給而止郡縣
[012-9a]
之民得買其爵以自增至卿其亡夫若妻者縣官買予
之人情非有匹敵不能乆安其處塞下之民祿利不厚
不可使乆居危難之地胡人入驅而能止其所驅者以
其半予之縣官為贖官為備/價贖之其民如是則邑里相救助
赴胡不避死非以徳上也欲全親戚而利其財也此與
東方之戌卒不習地埶而心畏胡者功相萬也以陛下
之時徙民實邊使逺方亡屯戌之事塞下之民父子相
保亡係虜之患利施後世名稱聖明其與秦之行怨民
[012-9b]
相去逺矣言發怨恨之人使行戌役也/於是上從其言募民徙塞下
   請立邊民什伍法奏
陛下幸募民相徙以實塞下使屯戌之事益省輸將之
費益寡甚大恵也下吏誠能稱厚恵奉明法存䘏所徙
之老弱善遇其壯士和輯其心而勿侵刻使先至者安
樂而不思故鄉則貧民相募而勸往矣臣聞古之徙逺
方以實廣虚也所以充實寛/廣空虚之地相其隂陽之和嘗其水泉
之味審其土地之宜觀其草木之饒然後營邑立城製
[012-10a]
里割宅通田作之道正阡陌之界先為築室家有一堂
二内門户之閉置器物焉民至有所居作有所用此民
所以輕去故鄉而勸之新邑也為置醫巫以救疾病以
修祭祀男女有昏生死相䘏墳墓相從種樹畜長室屋
完安此所以使民樂其處而有長居之心也臣又聞古
之制邊縣以備敵也使五家為伍伍有長十長一里里
有假士四里一連連有假五百五百帥名也假/如假借之假十連一
邑邑有假候皆擇其邑之賢材有䕶冇保䕶之/能者也習地形
[012-10b]
知民心者居則習民于射法出則敎民於應敵故卒伍
成於内則軍正定於外服習以成勿令遷徙幼則同逰
長則共事夜戰聲相知則足以相救晝戰日相見則足
以相識驩愛之心足以相死如此而勸以厚賞威以重
罰則前死不還踵矣所徙之民非壯有材力但費衣糧
不可用也雖有材力不得良吏猶亡功也陛下絶匈奴
不與和親臣竊意其冬来南也壹大治則終身創矣欲
立威者始於折膠秋氣至膠可折弓弩可用/匈奴常以為候而出軍来而不能
[012-11a]
困使得氣去後未易服也愚臣亡識唯陛下財察安土/重遷
黎民之性募徙邊塞事慮難/行錯所以條厝置之法甚備
   重農貴粟奏
聖王在上而民不凍饑者非能耕而食之織而衣之也
為開其資財之道也故堯禹有九年之水湯有七年之
旱而國亡捐瘠者肉腐為瘠捐/骨不埋者以畜積多而備先具也
今海内為一土地人民之衆不避湯禹不避猶言/不讓也加以
亡天災數年之水旱而畜積未及者何也地有遺利民
[012-11b]
有餘力生榖之土未盡墾山澤之利未盡出也游食之
民未盡歸農也民貧則姦邪生貧生於不足不足生於
不農不農則不地著不地著則離鄉輕家民如鳥獸雖
有髙城深池嚴法重刑猶不能禁也夫寒之於衣不待
輕煖饑之於食不待甘㫖饑寒至身不顧㢘恥人情一
日不再食則饑終嵗不制衣則寒夫腹饑不得食膚寒
不得衣雖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
知其然也故務民於農桑薄賦斂廣畜積以實倉廩備
[012-12a]
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民者在上所以牧之趨利如水
走下四方亡擇也夫珠玉金銀饑不可食寒不可衣然
而衆貴之者以上用之故也其為物輕微易臧在於把
握可以周海内而亡饑寒之患此令臣輕背其主而民
易去其鄉盗賊有所勸亡逃者得輕資也粟米布帛生
於地長於時聚於力非可一日成也數石之重中人弗
勝不為姦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饑寒至是故明君貴五
榖而賤金玉今農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
[012-12b]
能耕者不過百畮百畮之收不過百石春耕夏耘秋穫
冬臧伐薪樵治官府給繇役春不得避風塵夏不得避
暑熱秋不得避隂雨冬不得避寒凍四時之間亡日休
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弔死問疾養孤長幼在其中勤苦
如此尚復被水旱之災急政暴虐賦斂不時朝令而暮
改當其有者半賈而賣亡者取倍稱之息取一償二為/倍稱稱舉也
於是有賣田宅鬻子孫以償責者矣而商賈大者積貯
倍息小者坐列販賣操其竒贏日㳺都市竒贏謂有餘/財而畜聚竒
[012-13a]
異之/物也乗上之急所賣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蠶織衣
必文采食必粱肉亡農夫之苦有仟佰之得仟謂千錢/伯謂百錢
因其富厚交通王矦力過吏埶以利相傾千里㳺敖冠
蓋相望乗堅策肥履絲曳縞堅謂好車也縞皓/素也繒之精白者此商人
所以兼并農人農人所以流亡者也今法律賤商人商
人已富貴矣尊農夫農夫已貧賤矣故俗之所貴主之
所賤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惡乖迕迕/違
也○迕/五故反而欲國富法立不可得也方今之務莫若使民
[012-13b]
務農而已矣欲民務農在於貴粟貴粟之道在於使民
以粟為賞罰今募天下入粟縣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
如此富人有爵農民有錢粟有所渫渫散也○/渫先列反夫能入
粟以受爵皆有餘者也取於有餘以供上用則貧民之
賦可損所謂損有餘補不足令出而民利者也順於民
心所補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賦少三曰勸農功今
令民有車騎馬一匹者復卒三人當為卒者/免其三人車騎者天
下武備也故為復卒神農之教曰有石城十仞湯池百
[012-14a]
步帶甲百萬而亡粟弗能守也以是觀之粟者王者大
用政之本務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廼復一人
五大夫第/九等爵也此其與騎馬之功相去逺矣爵者上之所
擅出於口而亡窮粟者民之所種生於地而不乏夫得
髙爵與免罪人之所甚欲也使天下人入粟於邊以受
爵免罪不過三嵗塞下之粟必多矣於是文帝從錯言/令民入粟於邊賜
爵有/差
   請入粟郡縣奏
[012-14b]
陛下幸使天下入粟塞下以拜爵甚大恵也竊恐塞卒
之食不足用大渫天下粟邊食足以支五嵗可令入粟
郡縣矣入諸郡縣以/備凶災也足支一嵗以上可時赦勿收農民
租如此徳澤加於萬民民俞勤農俞進也/○音踰時有軍役若
遭水旱民不困乏天下安寧嵗孰且美則民大富樂矣
上復從其言廼下詔賜民十二年租稅之半明年遂除/民田之租稅後十二嵗孝景二年令民半出田租三十
而稅/一也
   賢良對文帝十五年詔舉賢良大學士錯在選/中上親策詔之對策者百餘人唯錯為
[012-15a]
    髙第繇是/選中大夫
臣竊聞古之賢主莫不求賢以為輔翼故黄帝得力牧
而為五帝先刀牧黄/帝之佐大禹得咎繇而為三王祖齊桓得
筦子而為五伯長今陛下講於大禹及髙皇帝之建豪
英也退託於不明以求賢良讓之至也臣竊觀上世之
傳若髙皇帝之建功業陛下之徳厚而得賢佐皆有司
之所覽刻於玉版藏於金匱厯之春秋紀之後世為帝
者祖宗與天地相終今臣窋等廼以臣錯充賦猶言備/數時曺
[012-15b]
窋等/舉之甚不稱明詔求賢之意臣錯少茅臣亡識知昧死
上愚對曰詔策曰明於國家大體愚臣竊以古之五帝
明之臣聞五帝神聖其臣莫能及故自親事處於法宫
之中明堂之上法宫路/寢正殿動静上配天下順地中得人故
衆生之類亡不覆也根著之徒亡不載也冇根著地者/皆載之○著
直略/反燭以光明亡偏異也徳上及飛鳥下至水蟲草木
諸産皆被其澤然後陰陽調四時節日月光風雨時膏
露降五榖孰袄孽滅賊氣息民不疾疫河出圗洛出書
[012-16a]
神龍至鳳鳥翔徳澤滿天下靈光施四海此謂配天地
治國大體之功也詔䇿曰通於人事終始愚臣竊以古
之三王明之臣聞三王臣主俱賢故合謀相輔計安天
下莫不本扵人情人情莫不欲夀三王生而不傷也人
情莫不欲富三王厚而不困也人情莫不欲安三王扶
而不危也人情莫不欲逸三王節其力而不盡也其為
法令也合於人情而後行之其動衆使民也本扵人事
然後為之取人以已内恕及人情之所惡不以彊人情
[012-16b]
之所欲不以禁民是以天下樂其政歸其徳望之若父
母從之若流水百姓和親國家安寧名位不失施及後
世此明於人情終始之功也詔策曰直言極諫愚臣竊
以五伯之臣明之臣聞五伯不及其臣故屬之以國任
之以事五伯之佐之為人臣也察身而不敢誣奉法令
不容私盡心力不敢矜遭患難不避死見賢不居其上
受祿不過其量不以亡能居尊顯之位自行若此可謂
方正之士矣其立法也非以苦民傷衆而為之機陷也
[012-17a]
以之興利除害尊主安民而救暴亂也其行賞也非虚
取民財妄予人也以勸天下之忠孝而明其功也故功
多者賞厚功少者賞薄如此斂民財以顧其功顧讐也/若今言
僱賃/也而民不恨者知與而安已也其行罰也非以忿怒
妄誅而從暴心也從讀/曰縱以禁天下不忠不孝而害國者
也故辠大者罰重辠小者罰輕如此民雖伏辠至死而
不怨者知罪罰之至自取之也立法若此可謂平正之
吏矣法之逆者請而更之不以傷民主行之暴者逆而
[012-17b]
復之不以傷國謂逆主意而反還之/不令施行致傷國也救主之失補主之
過揚主之美明主之功使主内亡邪辟之行外亡騫汚
之名騫損也/汚辱也事君若此可謂直言極諫之士矣此五伯
之所以徳匡天下威正諸矦功業甚美名聲章明舉
天下之賢主五伯與焉此身不及其臣而使得直言極
諌補其不逮之功也今陛下人民之衆威武之重徳恵
之厚令行禁止之埶萬萬於五伯而賜愚臣策曰匡朕
之不逮愚臣何足以識陛下之髙明而奉承之詔策曰
[012-18a]
吏之不平政之不宣民之不寧愚臣竊以秦事明之臣
聞秦始并天下之時其主不及三王而臣不及其佐然
功力不遲者何也地形便山川利財用足民利戰其所
與並者六國六國者臣主皆不肖謀不輯民不用故當
此之時秦最富强夫國富彊而鄰國亂者帝王之資也
故秦能兼六國立為天子當此之時三王之功不能進
焉及其末塗之衰也任不肖而信讒賊宫室過度耆慾
亡極民力罷盡賦斂不節矜奮自賢羣臣恐䛕恐懼而/為諂䛕
[012-18b]
也/驕溢縱恣不顧患禍妄賞以随喜意妄誅以快怒心
法令煩㦧㦧痛也○/㦧千感反刑法暴酷輕絶人命身自射殺天
下寒心莫安其處姦邪之吏乗其亂法以成其威獄官
主斷生殺自恣上下瓦解各自為制秦始亂之時吏之
所先侵者貧人賤民也至其中節所侵者富人吏家也
及其末塗所侵者宗室大臣也是故親疎皆危外内咸
怨離散逋逃人有走心陳勝先倡天下大潰絶祀亡世
為異姓福此吏不平政不宣民不寧之禍也今陛下配
[012-19a]
天象地覆露萬民絶秦之迹除其亂法躬親本事廢去
滛末除苛解嬈嬈煩繞也○/嬈如紹反寛大愛人肉刑不用辠人
亡帑非謗不治非讀/曰誹鑄錢者除除鑄錢之律聴/民得自鑄也通闗去
文帝十二年/除闗不用傳不孽諸矦接之以禮不/以庶孽畜之賓禮長老愛䘏
少孤辠人有期罪人各以輕重不亡逃有年/而免滿其年免為庶人也後宫出嫁
尊賜孝悌農民不租明詔軍師愛士大夫求進方正廢
退姦邪除去隂刑宫刑/也害民者誅憂勞百姓列侯就都
各就其/國也親耕節用視民不奢所為天下興利除害變法
[012-19b]
易故以安海内者大功數十皆上世之所難及陛下行
之道純徳厚元元之民幸矣詔䇿曰永惟朕之不徳愚
臣不足以當之詔䇿曰悉陳其志毋有所隠愚臣竊以
五帝之賢臣明之臣聞五帝其臣莫能及則自親之三
王臣主俱賢則共憂之五伯不及其臣則任使之此所
以神明不遺而賢聖不廢也故各當其世而立功徳焉
傳曰往者不可及来者猶可待言各當其時/務立功也能明其世
者謂之天子此之謂也竊聞戰不勝者易其地民貧窮
[012-20a]
者變其業今以陛下神明徳厚資財不下五帝資質也/謂天子
之財/質臨制天下至今十有六年民不益富盜賊不衰邊
竟未安其所以然意者陛下未之躬親而待羣臣也今
執事之臣皆天下之選已然莫能望陛下清光今之臣/不能望
見陛下之/光景所及譬之猶五帝之佐也陛下不自躬親而待不
望清光之臣臣竊恐神明之遺也言天子虚棄/神明之徳日損一
日嵗亡一嵗日月益暮盛徳不及究於天下究竟/也以傳
萬世愚臣不自度量竊為陛下惜之昧死上狂惑屮茅
[012-20b]
之愚臣言惟陛下財擇按錯學申商刑名其勸帝自親/事意在綜核名實然帝於禮樂
制度多謙讓未遑則/錯言自足切劘也
  枚乗字叔淮隂人為吴王濞郎中王謀為逆乗奏/書諫及吴滅乗由是知名召拜為𢎞農都尉
   病免武帝即/位徴乗道卒
   諌吴王書
臣聞得全者全昌失全者全亡舜無立錐之地以有天
下禹無十户之聚以王諸矦聚聚/邑也湯武之土不過百里
上不絶三光之明下不傷百姓之心者有王術也故父
[012-21a]
子之道天性也忠臣不避重誅以直諫則事無遺策功
流萬世臣乗願披腹心而効愚忠唯大王少加意念惻
怛之心於臣乗言夫以一縷之任係千鈞之重上縣無
極之髙下垂不測之淵雖甚愚之人猶知哀其將絶也
馬方駭鼓而驚之係方絶又重鎮之係絶于天不可復
結隊入深淵難以復出其出不出間不容髪能聴忠臣
之言百舉必脫必若所欲為危於絫卵難於上天變所
欲為易於反掌安於泰山今欲極天命之夀敝無窮之
[012-21b]
樂究萬乗之埶不出反掌之易以居泰山之安而欲乗
絫卵之危走上天之難此愚臣之所以為大王惑也人
性有畏其景而惡其跡者卻背而走跡愈多景愈疾不
知就陰而止景滅跡絶欲人勿聞莫若勿言欲人勿知
莫若勿為欲湯之凔凔寒也○/凔音愴一人炊之百人揚之無
益也不如絶薪止火而已不絶之於彼而救之於此譬
猶抱薪而救火也養由基楚之善射者也去楊葉百步
百發百中楊葉之大加百中焉可謂善射矣然其所止
[012-22a]
廼百步之内耳比於臣乗未知操弓持矢也乗自言所/知者逺非
止見百步之中故謂/由基為不曉射也福生有基禍生有胎納其基絶其
胎禍何自来泰山之霤穿石單極之䋁斷幹䋁古綆字/單盡也盡
極之綆斷幹幹井上四交之幹常/為汲索所契傷也○幹河干切水非石之鑽索非木
之鋸漸靡使之然也夫銖銖而稱之至石必差寸寸而
度之至丈必過石稱丈量徑而寡失夫十圍之木始生
如蘖足可搔而絶手可擢而拔如蘖言若蘖之生牙也/搔謂抓也○搔索髙反
據其未生先其未形也磨礱底厲不見其損有時而盡
[012-22b]
種樹畜養不見其益有時而大積徳絫行不知其善有
時而用棄義背理不知其惡有時而亡臣願大王孰計
而身行之此百世不易之道也
  董仲舒廣川人治春秋孝景時為博士下帷講誦/非禮不行學者皆師尊之武帝時厯江都
   膠西相去位歸居以修學著書為事/所著皆明經術之意年老夀終於家
   賢良對一武帝即位舉賢良文學/之士仲舒以賢良對策
陛下發徳音下明詔求天命與情性皆非愚臣之所能
及也臣謹案春秋之中視前世已行之事以觀天人相
[012-23a]
與之際甚可畏也國家將有失道之敗而天廼先出災
害以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異以警懼之尚不知變
而傷敗廼至以此見天心之仁愛人君而欲止其亂也
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盡欲扶持而全安之事在彊勉
而已矣彊勉學問則聞見博而知益明彊勉行道則徳
日起而大有功此皆可使還至而立有效者也詩曰夙
夜匪解大雅烝/民之詩書云茂哉茂哉虞書咎繇謨/之辭茂勉也皆彊勉之
謂也道者所繇適於治之路也仁義禮樂皆其具也故
[012-23b]
聖王已沒而子孫長乆安寧數百嵗此皆禮樂教化之
功也王者未作樂之時廼用先王之樂宜於世者而以
深入敎化於民敎化之情不得雅頌之樂不成故王者
功成作樂樂其徳也樂者所以變民風化民俗也其變
民也易其化民也著故聲發於和而本於情接於肌膚
臧於骨髓故王道雖微缺而筦弦之聲未衰也夫虞氏
之不為政乆矣然而樂頌遺風猶有存者是以孔子在
齊而聞韶也夫人君莫不欲安存而惡危亡然而政亂
[012-24a]
國危者甚衆所任者非其人而所繇者非其道是以政
日以仆滅也夫周道衰於幽厲非道亡也幽厲不繇也
至於宣王思昔先王之徳興滯補弊明文武之功業周
道粲然復興詩人美之而作上天祐之為生賢佐後世
稱頌至今不絶此夙夜不解行善之所致也孔子曰人
能𢎞道非道𢎞人也故治亂廢興在於已非天降命不
可得反其所操持誖謬失其統也臣聞天之所大奉使
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
[012-24b]
天下之人同心歸之若歸父母故天瑞應誠而至書曰
白魚入於王舟有火復于王屋流為烏書偽泰誓之辭/也謂伐紂之時
有此/瑞也此蓋受命之符也周公曰復哉復哉周公視火烏/之瑞乃曰復
哉復哉復報也言周有盛徳/故天報以此瑞也亦泰誓也孔子曰徳不孤必有鄰皆
積善絫徳之效也及至後世滛佚衰微不能統理羣生
諸矦背畔殘賊良民以争壤土廢徳敎而任刑罰刑罰
不中則生邪氣邪氣積於下怨惡畜於上上下不和則
陰陽繆盭而妖孽生矣此災異所緣而起也臣聞命者
[012-25a]
天之令也性者生之質也情者人之欲也或夭或夀或
仁或鄙陶治而成之不能粹美有治亂之所生故不齊
也孔子曰君子之徳風也小人之徳屮也屮上之風必
偃故堯舜行徳則民仁夀桀紂行暴則民鄙夭夫上之
化下下之從上猶泥之在鈞唯甄者之所為甄作瓦之/人也鈞造
瓦之法其/中旋轉者猶金之在鎔唯冶者之所鑄鎔謂鑄器/之模範也綏之
斯倈動之斯和此之謂也臣謹案春秋之文求王道之
端得之於正謂正/月也正次王王次春春者天之所為也正
[012-25b]
者王之所為也其意曰上承天之所為而下以正其所
為正王道之端云爾然則王者欲有所為宜求其端於
天天道之大者在隂陽陽為徳隂為刑刑主殺而徳主
生是故陽常居大夏而以生育養長為事隂常居大冬
而積於空虚不用之處以此見天之任徳不任刑也天
使陽出布施於上而主歲功使隂入伏於下而時出佐
陽陽不得隂之助亦不能獨成嵗終陽以成嵗為名謂/年
首稱春也即上所/云王次春者是也此天意也王者承天意以從事故任
[012-26a]
徳敎而不任刑刑者不可任以治世猶隂之不可任以
成嵗也為政而任刑不順於天故先王莫之肯為也今
廢先王徳敎之官而獨任執法之吏治民毋乃任刑之
意歟孔子曰不敎而誅謂之虐虐政用於下而欲徳敎
之被四海故難成也臣謹春秋謂一元之意隱公始即/位何不稱
一年而言/元年也一者萬物之所從始也元者辭之所謂大也
易稱元者善之長也/故曰辭之所謂大也謂一為元者視大始而欲正本也
視讀/曰示春秋深探其本而反自貴者始故為人君者正心
[012-26b]
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萬民正萬民
以正四方四方正逺近莫敢不壹於正而亡有邪氣奸
其間者是以隂陽調而風雨時羣生和而萬民殖五穀
孰而草木茂天地間被潤澤而大豐美四海之内聞盛
盛徳而皆倈臣諸福之物可致之祥莫不畢至而王道
終矣孔子曰鳯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自悲可致
此物而身卑賤不得致也今陛下貴為天子富有四海
居得致之位操可致之勢又有能致之資行髙而恩厚
[012-27a]
知明而意美愛民而好士可謂誼主矣然而天地未應
而美祥莫至者何也凡以敎化不立而萬民不正也夫
萬民之從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敎化隄防之不能止
也是故敎化立而姦邪皆止者其隄防完也教化廢而
姦邪並出刑罰不能勝者其隄防壞也古之王者明於
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敎化為大務立太學以
敎於國設庠序以化於邑漸民以仁摩仁以義節民以
禮故其刑罰甚輕而禁不犯者敎化行而習俗美也聖
[012-27b]
王之繼亂世也掃除其迹而悉去之復修敎化而崇起
之敎化已明習俗已成子孫循之行五六百嵗尚未敗
也至周之末世大為亡道以失天下秦繼其後獨不能
改又益甚之重禁文學不得挾書棄捐禮誼而惡聞之
其心欲盡滅先聖之道而顓為自恣茍簡之治故立為
天子十四嵗而國破亡矣自古以倈未嘗有以亂濟亂
大敗天下之民如秦者也其遺毒餘烈至今未滅使習
俗薄惡人民嚚頑抵冒殊扞孰爛如此之甚者也抵觸/也冒
[012-28a]
犯也殊絶/也扞拒也孔子曰腐朽之木不可彫也糞土之墻不可
圬也今漢繼秦之後如朽木糞墻矣雖欲善治之亡可
奈何法出而姦生令下而詐起如以湯止沸抱薪救火
愈甚亡益也竊譬之琴瑟不調甚者必解而更張之乃
可鼓也為政而不行甚者必變而更化之乃可理也當
更張而不更張雖有良工不能善調也當更化而不更
化雖有大賢不能善治也故漢得天下以來常欲善治
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於當更化而不更化也古人
[012-28b]
有言曰臨淵羡魚不如退而結網今臨政而願治七十
餘嵗矣不如退而更化更化則可善治善治則災害日
去福祿日來詩云宜民宜人受祿于天大雅假/樂之詩為政而
宜於民者固當受祿于天夫仁誼禮知信五常之道王
者所當修飭也五者修飭故受天之祐而享鬼神之靈
徳施於方外延及羣生也
   賢良對二
臣聞堯受命以天下為憂而未以位為樂也故誅逐亂
[012-29a]
臣務求賢聖是以得舜禹稷卨咎繇衆聖輔徳賢能佐
職敎化大行天下和洽萬民皆安仁樂誼各得其宜動
作應禮從容中道故孔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此
之謂也堯在位七十載廼遜於位以禪虞舜堯崩天下
不歸堯子丹朱而歸舜舜知不可辟辟讀/曰避乃即天子之
位以禹為相因堯之輔佐繼其統業是以垂拱無為而
天下治孔子曰韶盡美矣又盡善也此之謂也至於殷
紂逆天暴物殺戮賢知殘賊百姓伯夷太公皆當世賢
[012-29b]
者隱處而不為臣守職之人皆奔走逃亡入於河海天
下耗亂萬民不安故天下去殷而從周文王順天理物
師用賢聖是以閎天太顛散宜生等亦聚於朝廷愛施
兆民天下歸之故太公起海濱而即三公也當此之時
紂尚在上尊卑昏亂百姓散亡故文王悼痛而欲安之
是以日昃而不暇食也孔子作春秋先正王而繫萬事
見素王之文焉繇此觀之帝王之條貫同然而勞逸異
者所遇之時異也孔子曰武盡美矣未盡善也此之謂
[012-30a]
也臣聞制度文采𤣥黄之飾所以明尊卑異貴賤而勸
有徳也故春秋受命所先制者改正朔易服色所以應
天也然則宫室旌旗之制有法而然者也故孔子曰奢
則不遜儉則固儉非聖人之中制也臣聞良玉不瑑資
質潤美不待刻瑑此亡異於達巷黨人不學而自知也
人項/槖也然則常玉不瑑不成文章君子不學不成其徳臣
聞聖王之治天下也少則習之學長者材諸位隨其材/之優劣
而授之/位也爵祿以養其徳刑罰以威其惡故民曉於禮誼
[012-30b]
而恥犯其上武王行大誼平殘賊周公作禮樂以文之
至於成康之隆囹圄空虚四十餘年此亦敎化之漸而
仁誼之流非獨傷肌膚之效也至秦則不然師申商之
申不害/商鞅行韓非之説憎帝王之道以貪狼為俗狼性/貪故
謂貪為/貪狼非有文徳以敎訓於天下也誅名而不察實誅/責
也/為善者不必免而犯惡者未必刑也是以百官皆飾
虚辭而不顧實外有事君之禮内有背上之心造偽飾
詐趣利無恥又好用㦧酷之吏賦斂亡度竭民財力百
[012-31a]
姓散亡不得從耕織之業羣盜並起是以刑者甚衆死
者相望而姦不息俗化使然也故孔子曰𨗳之以政齊
之以刑民免而無耻此之謂也今陛下并有天下海内
莫不率服廣覽兼聽極羣下之知盡天下之美至徳昭
然施於方外夜郎康居殊方萬里說徳歸誼夜郎西南/夷也康居
西域/國名此太平之致也然而功不加於百姓者殆王心未
加焉曽子曰尊其所聞則髙明矣行其所知則光大矣
髙明光大不在於它在乎加之意而已願陛下因用所
[012-31b]
聞設誠於内而致行之則三王何異哉陛下親耕籍田
以為農先夙寤晨興憂勞萬民思惟往古而務以求賢
此亦堯舜之用心也然而未云獲者士素不厲也厲謂/勸勉
之/也夫不素養士而欲求賢譬猶不瑑玉而求文采也故
養士之大者莫大虖太學太學者賢士之所闗也敎化
之本原也今以一郡一國之衆對亡應書者書謂舉賢/良文學之
詔書/也是王道往往而絕也臣願陛下興太學置明師以
養天下之士數考問以盡其材則英俊宜可得矣今之
[012-32a]
郡守縣令民之師帥所使承流而宣化也故師帥不賢
則主徳不宣恩澤不流今吏既亡敎訓於下或不承用
主上之法暴虐百姓與姦為市言小吏有為姦欺者守/令不舉乃反與之交易
求利/也貧窮孤弱寃苦失職甚不稱陛下之意是以隂陽
錯繆氛氣充塞羣生寡遂黎民未濟皆長吏不明使至
於此也夫長吏多出於郎中中郎吏二千石子弟選郎
吏又以富訾未必賢也訾與/資同且古所謂功者以任官稱
職為差非所謂積日絫久也故小材雖絫日不離於小
[012-32b]
官賢材雖未久不害為輔佐是以有司竭力盡知務治
其業而以赴功今則不然絫日以取貴積久以致官是
以廉恥貿亂賢不肖渾殽未得其真臣愚以為使諸列
侯郡守二千石各擇其吏民之賢者嵗貢各二人以給
宿衛且以觀大臣之能所貢賢者有賞所貢不肖者有
罰夫如是諸侯吏二千石皆盡心于求賢天下之士可
得而官使也徧得天下之賢人則三王之盛易為而堯
舜之名可及也毋以日月為功實試賢能為上量材而
[012-33a]
授官録徳而定位則㢘恥殊路賢不肖異處矣陛下加
恵寛臣之罪令勿牽制於文使得切磋究之臣敢不盡

   賢良對三
臣聞論語曰有始有卒者其唯聖人虖今陛下幸加恵
留聽於承學之臣言轉氶師説而/學之葢謙辭也復下明冊以切其意
而究盡聖徳非愚臣之所能具也前所上對條貫靡竟
統紀不終辭不别白指不分明此臣淺陋之罪也冊曰
[012-33b]
善言天者必有徴於人善言古者必有驗於今臣聞天
者羣物之祖也故徧覆包函而無所殊建日月風雨以
和之經隂陽寒暑以成之故聖人法天而立道亦溥愛
而亡私布徳施仁以厚之設誼立禮以導之春者天之
所以生也仁者君之所以愛也夏者天之所以長也徳
者君之所以養也霜者天之所以殺也刑者君之所以
罰也繇此言之天人之徴古今之道也孔子作春秋上
揆之天道下質諸人情參之於古考之於今故春秋之
[012-34a]
所譏災害之所加也春秋之所惡怪異之所施也書邦
家之過兼災異之變以此見人之所為其美惡之極乃
於天地流通而往來相應此亦言天之一端也古者修
敎訓之官務以徳善化民民已大化之後天下常亡一
人之獄矣今世廢而不修亡以化民民以故棄行誼而
死財利是以犯法而罪多一嵗之獄以萬千數以此見
古之不可不用也古謂古/法也故春秋變古則譏之天令之
謂命命非聖人不行質樸之謂性性非敎化不成人欲
[012-34b]
之謂情情非制度不節是故王者上謹於承天意以順
命也下務明敎化民以成性也正法度之宜别上下之
序以防欲也修此三者而大本舉矣人受命於天固超
然異於羣生入有父子兄弟之親出有君臣上下之誼
㑹聚相遇則有耆老長幼之施粲然有文以相接驩然
有恩以相愛此人之所以貴也生五穀以食之桑麻以
衣之六畜以養之服牛乗馬圏豹檻虎是其得天之靈
貴於物也故孔子曰天地之性人為貴明於天性知自
[012-35a]
貴於物知自貴於物然後知仁誼知仁誼然後重禮節
重禮節然後安處善安處善然後樂循理樂循理然後
謂之君子故孔子曰不知命亡以為君子此之謂也冊
曰上嘉唐虞下悼桀紂寖微寖滅寖明寖昌之道虚心
以改臣聞衆少成多積小致鉅故聖人莫不以晻致明
以微致顯晻與/暗同是以堯發於諸侯舜興虖深山非一日
而顯也蓋有漸以致之矣言出於已不可塞也行發於
身不可掩也言行治之大者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故
[012-35b]
盡小者大慎微者著能盡衆小則致髙大/能慎至微則著明也詩云惟此文
王小心翼翼故堯兢兢日行其道而舜業業日致其孝
善積而名顯徳章而身尊此其寖明寖昌之道也積善
在身猶長日加益而人不知也積惡在身猶火之銷膏
而人不見也非明虖情性察虖流俗者孰能知之此唐
虞之所以得令名而桀紂之可為悼懼者也夫善惡之
相從如景鄉之應形聲也鄉讀/曰響故桀紂暴謾讒賊並進
賢知隱伏惡日顯國日亂晏然自以如日在天終陵夷
[012-36a]
而大壞夫暴逆不仁者非一日而亡也亦以漸至故桀
紂雖亡道然猶享國十餘年此其寖微寖滅之道也冊
曰三王之敎所祖不同而皆有失或謂久而不易者道
也意豈異哉臣聞夫樂而不亂復而不厭者謂之道復/謂
反復/行之道者萬世亡弊弊者道之失也先王之道必有偏
而不起之處故政有眊而不行眊不/明也舉其偏者以補其
弊而已矣三王之道所祖不同非其相反將以捄溢扶
衰所遭之變然也故孔子曰亡為而治者其舜虖改正
[012-36b]
朔易服色以順天命而已其餘盡循堯道何更為哉故
王者有改制之名亡變道之實然夏上忠殷上敬周上
文者所繼之捄當用此也孔子曰殷因於夏禮所損益
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
世可知也此言百王之用以此三者矣夏因於虞而獨
不言所損益者其道如一而所上同也道之大原出於
天天不變道亦不變是以禹繼舜舜繼堯三聖相受而
守一道亡救弊之政故不言其所損益也繇是觀之繼
[012-37a]
治世者其道同繼亂世者其道變今漢繼大亂之後若
宜少損周之文致用夏之忠者致至/極也陛下有明徳嘉道
愍世俗之靡薄悼王道之不昭故舉賢良方正之士論
誼考問将欲興仁誼之休徳明帝王之法制建太平之
道也臣愚不肖述所聞誦所學道師之言厪能勿失爾
若乃論政事之得失察天下之息耗息生也/耗虚也此大臣輔
佐之職三公九卿之任非臣仲舒所能及也然而臣竊
有怪者夫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
[012-37b]
下古亦大治上下和睦習俗美盛不令而行不禁而止
吏亡姦邪民亡盜賊囹圄空虚徳潤草木澤被四海鳳
凰來集麒麟來㳺以古凖今壹何不相逮之逺也安所
繆盭而陵夷若是意者有所失於古之道與有所詭於
天之理與詭違/也試迹之古返之於天黨可得見乎黨與/儻同
夫天亦有所分予予之齒者去其角謂牛無上齒則有/角其餘無角者則
有上/齒傅其翼者兩其足傅讀曰附附著/也言鳥不四足是所受大者不
得取小也古之所予祿者不食於力不動於末末謂工/商之業
[012-38a]
也/是亦受大者不得取小與天同意者也夫已受大又
取小天不能足而况人虖此民之所以囂囂苦不足也
囂讀與嗸同嗸/嗸衆怨愁聲也身寵而載髙位家温而食厚祿因乗富
貴之資力以與民爭利於下民安能如之哉是故衆其
奴婢多其牛羊廣其田宅博其産業畜其積委務此而
亡已以迫蹵民蹵子/育反民日削月朘朘音/揎寖以大窮富者
奢侈羡溢貧者窮急愁苦窮急愁苦而上不救則民不
樂生民不樂生尚不避死安能避罪此刑罰之所以蕃
[012-38b]
而姦邪不可勝者也故受祿之家食祿而已不與民爭
業然後利可均布而民可家足此上天之理而亦太古
之道天子之所宜法以為制大夫之所當循以為行也
故公儀子相魯公儀/休之其家見織帛怒而出其妻食於
舍而茹葵慍而拔其葵食菜/曰茹曰吾已食祿又奪園夫紅
女利虖紅讀/曰工古之賢人君子在列位者皆如是是故下
髙其行而從其敎民化其㢘而不貪鄙及至周室之衰
其卿大夫緩於誼而急於利亡推讓之風而有爭田之
[012-39a]
訟故詩人疾而刺之曰節彼南山惟石巖巖赫赫師尹
民具爾瞻小雅節南/山之詩爾好誼則民鄉仁而俗善爾好利
則民好邪而俗敗由是觀之天子大夫者下民之所視
效逺方之所四面而内望也近者視而放之逺者望而
效之豈可以居賢人之位而為庶人行哉夫皇皇求財
利常恐乏匱者庶人之意也皇皇求仁義常恐不能化
民者大夫之意也易曰負且乗致寇至易解卦六/三爻辭乗車
者君子之位也負擔者小人之事也此言居君子之位
[012-39b]
而為庶人之行者其患禍必至也若居君子之位當君
子之行則舍公儀休之相魯亡可為者矣春秋大一統
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一統者萬物之統皆歸/於一也春秋公羊傳隱
公元年春王正月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統/也此言諸侯皆係統天子不得自専也今師異道人
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統法制數
變下不知所守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蓺之科孔子之術
者皆絶其道勿使並進邪辟之說滅息辟讀/曰僻然後統紀
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自仲舒對䇿推明孔氏/抑黜百家於是立學校
[012-40a]
之官州郡舉茂材孝/㢘皆自仲舒發之
   限民名田奏武帝時外事征伐内興功利役/費並行而民去本故仲舒上言
古者税民不過什一其求易共使民不過三日其力易
足民財内足以養老盡孝外足以事上共税下足以畜
妻子極愛故民説從上至秦則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
王之制除井田民得賣買富者田連仟伯貧者亡立錐
之地又顓川澤之利管山林之饒荒淫越制踰侈以相
髙邑有人君之尊里有公侯之富小民安得不困又加
[012-40b]
月為更卒已復為正一嵗屯戍一嵗力役三十倍於古
更卒為給郡縣一月而更者也正卒謂給中都官者也/率計今人一嵗之中屯戍及力役之事三十倍多於古
也○更/工衡反田租口賦鹽鐵之利二十倍於古秦賣鹽鐵貴/故下民受其
困也既收田租又出口賦而官更奪鹽鐵之利率/計今人一嵗之中失其資産二十倍多於古也或耕
豪民之田見税什五故貧民常衣牛馬之衣而食犬彘
之食重以貪暴之吏刑戮妄加民愁亡聊亡逃山林轉
為盗賊赭衣半道斷獄歲以千萬數漢興循而未改古
井田法雖難卒行宜少近古限民名田以贍不足名田/占田
[012-41a]
也各為立限不使富者遇/制則貧弱之家可足也塞并兼之路鹽鐵皆歸於民
去奴婢除專殺之威薄賦斂省繇役以寛民力然後可
善治也仲舒此議竟寢至哀帝時丞相孔光等申其議/帝乃下限列名田詔丁傅董賢皆不便之遂格
不行及王莽僭位名天下田曰王田不得賣買其男口/不滿八而田過一井者分餘田與族黨犯者法至死吏
緣為姦䧟刑者衆亂亦旋/作法非其人雖良亦敝也
  淮南王安厲王子嗣封好書招致賓客作内書/二十一篇外書甚衆後有逆謀自殺
   諌誅閩越書武帝建元六年遣王恢韓安/國將兵誅閩越安上書諫
陛下臨天下布徳施恵緩刑罰薄賦斂哀鰥寡恤孤獨
[012-41b]
養耆老振匱乏盛徳上隆和澤下洽近者親附逺者懐
徳天下攝然攝安/也人安其生自以没身不見兵革今聞
有司舉兵將以誅越臣安竊為陛下重之重難/也越方外
之地劗髪文身之民也劗與/翦同不可以冠帶之國法度理
也自三伐之盛胡越不與受正朔非彊弗能服威弗能
制也以為不居之地不牧之民不足以煩中國也故古
者封内甸服封外侯服侯衛賓服蠻夷要服戎狄荒服
逺近埶異也自漢初定已來七十二年吴越人相攻擊
[012-42a]
者不可勝數然天子未嘗舉兵而入其地也臣聞越非
有城郭邑里也處谿谷之間篁竹之中竹田/曰篁習於水鬬
便於用舟地深昧而多水險中國之人不知其埶阻而
入其地雖百不當其一得其地不可郡縣也攻之不可
暴取也以地圖察其山川要塞相去不過寸數而間獨
數百千里間中間也或八九/百里或千里也阻險林叢弗能盡著不可/盡載
於圖/也視之若易行之甚難天下賴宗廟之靈方内大寧
戴白之老不見兵革民得夫婦相守父子相保陛下之
[012-42b]
徳也越人名為藩臣貢酎之奉不輸大内大内都内也/國家寳蔵也
百官公卿表云治粟/屬官有都内令丞也一卒之用不給上事自相攻擊而
陛下發兵救之是反以中國而勞蠻夷也且越人愚戅
輕薄負約反覆其不用天子之法度非一日之積也壹
不奉詔舉兵誅之臣恐後兵革無時得息也間者數年
歲比不登民待賣爵贅子以接衣食贅子令出就/婦家為贅壻賴陛
下徳澤振救之得毋轉死溝壑四年不登五年復蝗民
生未復今發兵行數千里資衣糧入越地資猶/齎輿轎而
[012-43a]
隃領轎今竹輿車也江表作竹/輿以行是也領山嶺也拕舟而入水拕曵也○/拕音它
行數百千里夾以深林叢竹水道上下擊石林中多蝮
蛇猛獸蝮惡/蛇也夏月暑時歐泄霍亂之病相隨屬也泄吐/也
曽未施兵接刃死傷者必衆矣前時南海王反陛下先
臣使將軍間忌將兵擊之先臣淮南厲王長也間忌/人姓名淮南王傳作簡忌
其軍降處之上淦淦工/含反後復反㑹天暑多雨樓船卒水
居擊櫂言常居舟中水上而又有擊櫂行/舟之役故多死也○櫂直孝反未戰而疾死
者過半親老涕泣孤子謕號謕古/啼字破家散業迎尸千里
[012-43b]
之外裹骸骨而歸悲哀之氣數年不息長老至今以為
記曽未入其地而禍已至此矣臣聞軍旅之後必有凶
年言民之各以其愁苦之氣薄隂陽之和感天地之精
而災氣為之生也陛下徳配天地明象日月恩至禽獸
澤及草木一人有饑寒不終其天年而死者為之悽愴
於心今方内無狗吠之警而使陛下甲卒死亡暴露中
原霑漬山谷邊境之民為之早閉晏開鼂不及夕鼂古/朝字
臣安竊為陛下重之不習南方地形者多以越為人衆
[012-44a]
兵彊能難邊城為邊城/作難也淮南全國之時多為邊吏臣竊
聞之與中國異限以髙山人迹所絶車道不通天地所
以隔外内也其入中國必下領水領水之山峭峻漂石
破舟不可以大船載食糧下也越人欲為變必先田餘
干界中越邑鄱/陽縣也積食糧廼入伐材治船邊城守候誠謹
越人有入伐材者輙收捕焚其積聚雖百越奈邊城何
且越人緜力薄材不能陸戰又無車騎弓弩之用然而
不可入者以保地險而中國之人不能其水土也臣聞
[012-44b]
越甲卒不下數千萬所以入之五倍廼足不下言/不減也輓車
奉饟者不在其中南方暑溼近夏癉熱癉黄病○/癉丁幹反暴露
水居蝮蛇蠚生蠚毒也○/蠚音壑疾癘多作兵未血刃而病死
者什二三雖舉越國而虜之不足以償所亡臣聞道路
言閩越王弟甲弑而殺之甲者閩王/弟之名甲以誅死其民未
有所屬陛下若欲來内處之中國使重臣臨存存謂省/問之
施徳垂賞以招致之此必攜幼扶老以歸聖徳若陛下
無所用之則繼其絶世存其亡國建其王侯以為畜越
[012-45a]
如人畜養/六畜也此必委質為藩臣世共貢職陛下以方寸之
印丈二之組填撫方外組者印/之綬不勞一卒不頓一㦸頓/壞
也讀/作鈍而威徳竝行今以兵入其地此必震恐以有司為
欲屠滅之也必雉兎逃入山林險阻如雉兎之逃竄而/入山林險阻之中
背而去之則復相羣聚留而守之厯嵗經年則士卒罷
勌食糧乏絶勌即/倦字男子不得耕稼樹種婦人不得紡績
織絍丁壯從軍老弱轉餉居者無食行者無糧民苦兵
事亡逃者必衆隨而誅之不可勝盡盜賊必起臣聞長
[012-45b]
老言秦之時嘗使尉屠睢擊越郡都尉姓/屠名睢也又使監祿鑿
渠通道監郡御史/也祿名越人逃入深山林叢不可得攻留軍
屯守空地曠日持久士卒勞倦越乃出擊之秦兵大敗
廼發適戍以備之當此之時外内騷動百姓靡敝行者
不還往者莫反皆不聊生亡逃相從羣為盜賊於是山
東之難始興此老子所謂師之所處荆棘生之者也兵
者凶事一方有急四面皆從從讀作/聳動也臣恐變故之生姦
邪之作由此始也周易曰髙宗伐鬼方三年而克之既/濟
[012-46a]
九三/爻辭鬼方小蠻夷髙宗殷之盛天子也以盛天子伐小
蠻夷三年而後克言用心之不可不重也臣聞天子之
兵有征而無戰言莫敢校也如使越人䝉死徼幸以逆
執事之顔行在前行者曰顔行䝉/犯也○行胡郎反厮輿之卒有一不備
而歸者厮析薪者輿主駕車/者此皆言賤役之人雖得越王之首臣猶竊為
大漢羞之陛下以四海為境九州為家八藪為囿江漢
為池八藪謂魯有大野晉有大陸秦有楊汙宋有孟諸/楚有雲夢吴越之間有具區齊有海隅鄭有圃田
生民之屬皆為臣妾人徒之衆足以奉千官之共租税
[012-46b]
之收足以給乗輿之御玩心神明秉執聖道負黼依負/背
也白與黑畫為斧文謂之黼也依讀曰扆扆/形如屏風而曲之畫以黼文張於户牖之間馮玉几馮/讀
曰/凭南面而聽斷號令天下四海之内莫不嚮應陛下垂
徳惠以覆露之使元元之民安生樂業則澤被萬世傳
之子孫施之無窮天下之安猶泰山而四維之也夷狄
之地何足以為一日之閒得其地不足為一/日閒暇之虞也而煩汗馬
之勞乎詩云王猶允塞徐方既來大雅常/武之詩言王道甚大
而逺方懷之也臣聞之農夫勞而君子養焉愚者言而
[012-47a]
 智者澤焉臣安幸得為陛下守藩以身為鄣蔽人臣之
 任也邊境有警愛身之死而不畢其愚非忠臣也臣安
 竊恐將吏之以十萬之師為一使之任也言漢發一人/鎮撫之則越
 人賓服不煩兵往也是時漢兵遂出踰領閩越/王弟餘善殺王以降上乃令嚴助諭意於安
 
 
 
 
[012-47b]
 
 
 
 
 
 
 
御選古文淵鑒巻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