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059 文章軌範-宋-謝枋得 (master)


[004-1a]
欽定四庫全書
 文章軌範巻四
            宋 謝枋得 編
 小心文            相字集
  此集文章古得道理强以清明正大之心發英華
  果銳之氣筆勢無敵光燄燭天學者熟之作經義
  作策必擅大名于天下
   原道韓愈/
[004-1b]
博愛之謂仁五字/句行而宜之之謂義七字/句由是而之焉
之謂道八字/句足乎已無待於外之謂德十字句○開端/四句四様句法
此文章/家巧處仁與義爲定名道與德爲虚位上句長此兩句/短便頓挫成文
故道有君子有小人而德有凶有吉此所以謂/之虚位老子之
小仁義非毁之也其見者小也當看/荘子坐井而觀天曰天
小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爲仁孑孑爲義其小之也則
此語出老/荘之書其所謂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謂道也其所
謂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謂德也凡吾所謂道德云者合
[004-2a]
仁與義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所謂道德云者去
仁與義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此一篇斷盡聖人之道/與老子之道不同處更
以荘子胠篋/馬蹄篇觀之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三字/句黄老于漢四/字
句/佛于晉宋齊梁魏隋之間十字/句其言道德仁義云者
不入于楊則入于墨不入于墨則入于老不入于老則
入于佛入于彼必出于此孟子說歸楊歸儒今變歸字/爲入○文公去陳言自撰新
語只是把古/人文章變化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汙之
入于楊墨佛老者必出于聖人之學主異端者必/以聖人之道爲奴附異端者必以聖人之道爲汙噫後
[004-2b]
之人其欲聞仁義道德之說孰從而聽之老者曰孔子
吾師之弟子也佛者曰孔子吾師之弟子也爲孔子者
習聞其說樂其誕而自小也亦曰吾師亦嘗師之云爾
不惟舉之于口而又筆之于書噫後之人雖欲聞仁義
道德之說其孰從而求之甚矣人之好怪也不求其端
而訊其末惟怪之欲聞古之爲民者四今之爲民者六
古之教者處其一今之教者處其三農之家一而食粟
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賈之家一而資焉之
[004-3a]
家六奈之何民不窮且盜也好句/法古之時人之害多矣
有聖人者立然後教之以相生相養之道此一段見得/天地間不可
無聖人之道聖人之道/有功于人非佛老可及爲之君爲之師驅其蟲蛇禽獸
而處其中土寒然後爲之衣飢然後爲之食木處而顛
土處而病也然後爲之宫室爲之工以贍其器用爲之
賈以通其有無爲之醫藥以濟其夭死爲之葬埋祭祀
以長其㤙愛爲之禮以次其先後爲之樂以宣其湮鬱
爲之政以率其怠勌爲之刑以鋤其强梗相欺也爲之
[004-3b]
符璽斗斛權衡以信之相奪也爲之城郭甲兵以守之
害至而爲之偹患至而爲之防此一段連下十七箇爲/之字變化九様句法起
伏頓挫如層峯叠巒如驚濤巨浪讀者快/心暢意不覺其下字之重叠此章法也今其言曰聖
人不死大盜不止剖斗折衡而民不争嗚呼其亦不思
而已矣文勢有/頓挫如古之無聖人人之類滅久矣此數句/送文暢
序同意/可併看何也頓/挫無羽毛鱗介以居寒熱也無𤓰牙以争
食也是故君者出令者也第一句/四字臣者行君之令而致
之民者也第二句/十字民者出粟米麻絲作器皿通貨財以
[004-4a]
事其上者也第三句十七字由/短入長此是章法君不出令則失其所以
爲君第一句/七字臣不行君之令而致之民則失其所以爲
七/字民不出粟米麻絲作器皿通貨財以事其上則誅
第三句二字/此是章法今其法曰必棄而君臣去而父子禁而相生
相養之道以求其所謂清浄寂滅者嗚呼其亦幸而出
于三代之後而不見黜於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也其亦
不幸而不出于三代之前而不見正于禹湯文武周公
孔子也帝之與王其號各殊其所以爲聖一也夏葛而
[004-4b]
冬裘渴飲而飢食其事雖殊其所以爲智一也今其言
曰曷不爲太古之無事佛老/之言是亦責冬之裘者曰曷不
爲葛之之易也責飢之食者曰曷不爲飲之之易也傳
曰古之欲明明徳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
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脩其身者先正其心欲
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援大學/之言然則古之所謂正心誠意
者将以有爲也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國家滅其天
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
[004-5a]
極論佛老/之禍天下孔子之作春秋也諸侯用夷禮則夷之夷
而進於中國則中國之好句/法經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
夏之亡詩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懲今也舉夷狄之法而
加之先王之教之上幾何其不胥而爲夷也好句/法夫所
謂先王之教者何也此一/轉妙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
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足乎已無待于外之謂德其文
詩書易春秋其法禮樂刑政其民士農工賈此三/句短其位
君臣父子師友賓主昆弟夫婦此一/句長其服麻絲其居宫
[004-5b]
此二/句短其食粟米蔬果魚肉此一句/又長其爲道易眀其爲
教易行也此一句合二句爲一句○連下九箇其字變/化六様句法與前章爲之字相應此是章法
是故以之爲己則順而祥以之爲人則愛而公以之爲
心則和而平以之爲天下國家無所處而不當上三句/一様句
法第四句便變化十/三字一句此章法也是故生則得其情死則盡其常郊
焉而天神假字/法廟焉而人鬼享字/法曰斯道也何道也文/有
収拾有/關鎻曰斯吾之所謂道也非向所謂老與佛之道也
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禹以是傳之湯湯以是
[004-6a]
傳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傳之孔子孔子傳之孟軻軻
之死不得其傳焉此兩句絶妙○六句直下來如良馬/下峻嶺如輕舟下長湍若無一句攔
截便不/成文章荀與楊也擇焉而不精語焉而不詳文有/頓挫由周
公而上上而爲君故其事行由周公而下下而爲臣故
其說長程伊川云周公沒聖人之道不行孟軻沒聖人/之學不傳道不行百世無善治學不傳千載無
真儒其說/本于此然則如之何而可也此一轉有萬鈞筆力不/如此斡轉如何収拾結
得/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佛老之道不塞聖人之道不/流佛老之道不止聖人之道
不行句/法最巧人其人句/法火其書句/法廬其居句/法明先王之道以
[004-6b]
道之此是/句法鰥寡孤獨癈疾者有養也此一句/出禮運其亦庻乎
其可也一篇皆大議論結得尤有力○結/得似軟而實健言有盡而意無窮
   與孟簡尚書書韓愈/
    此書多有巧心妙手批不盡須是面說
來示云有人傳愈近少信奉釋氏者此傳者妄也潮州
時有一老僧號大顛頗聰眀識道理逺地無可與語者
故自山召至州郭留十數日實能外形骸以理自勝不
爲事物侵亂與之語雖不盡解要自胸中無滯礙自以
[004-7a]
爲難得因與來徃及祭神至海上遂造其廬及來袁州
留衣服爲别乃人之情非崇信其法求福田利益也此/以
下文有氣/力有光燄孔子云丘之禱久矣凡君子行已立身自有
法度聖賢事業具在方册可效可師仰不愧天俯不愧
人内不愧心積善積惡殃慶自各以其類至何有去聖
人之道捨先王之法而從夷狄之教以求福利也詩不
云乎豈弟君子求福不回傳又曰不爲威惕不爲利疚
假如釋氏能與人爲禍福非守道君子之所懼也況萬
[004-7b]
萬無此理且彼佛者果何人哉其行事類君子耶小人
耶若君子也必不妄加禍于守道之人如小人也其身
已死其鬼不靈天地神祗昭布森列非可誣也又肯令
其鬼行胸臆作威福于其間哉進退無所據而信奉之
亦且惑矣此一段說佛必不能禍守道之/人理强辭直有氣力有光燄且愈不助釋
氏而排之者其亦有說孟子云今天下不之楊則之墨
楊墨交亂而聖賢之道不眀聖賢之道不眀則三綱淪
而九法斁禮樂崩而夷狄横幾何不爲禽獸也此一段/先鋪張
[004-8a]
楊墨爲禍于天下甚大可見/孟子有功于天下後世甚大故曰能言距楊墨者聖人
之徒也揚子雲曰古者楊墨塞路孟子辭而闢之廓如
也夫楊墨行正道廢且将數百年以至于秦卒滅先王
之法燒除經書坑殺學士天下遂大亂及秦滅漢興且
百年尚未知脩明先王之道其後始除挾書之律稍求
亡書招學士經雖少得尚皆殘缺十亡二三故學士多
老死新者不見全經不能盡知先王之亊各以所見爲
守分離乖隔不合不公二帝三王羣聖人之道於是大
[004-8b]
壊後之學者無所尋逐以至于今泯泯也其禍出于楊
墨肆行而莫之禁故也孟子雖賢聖不得位空言無施
雖切何補此四句似/抑而貶之然頼其言而今之學者尚知宗孔
氏崇仁義貴王賤霸而已此二句又/揚而張之其大經大法皆亡
滅而不救壊爛而不収所謂存十一于千百安在其能
廓如也此四句又/抑而貶之然向無孟氏則皆服左袵而言侏離
此一句又揚而張之○只此一句發眀孟子之功何/必多言文勢如力重九鼎亦從論語孟子說管仲變
化/來故愈嘗推尊孟氏以爲功不在禹下者爲此也此一/段發
[004-9a]
眀孟子闢楊墨之/功有抑揚冇翕張漢氏以來此以下說此時/冇釋老之害羣儒區區
脩補百孔千瘡隨亂隨失其危如一髪引千鈞綿綿延
延寖以微滅于是時也而唱釋老于其間鼓天下之衆
而從之嗚呼其亦不仁甚矣釋老之害過于楊墨韓愈
之賢不及孟子孟子不能救之于未亡之前而韓愈乃
欲全之于已壊之後嗚呼其亦不量其力且見其身之
危莫之救以死也韓文公推尊孟子以爲功不在禹下/實自推尊以爲功不在孟子下此一
段以孟子與已對說丈勢抑揚輕重雖曰/賢不及孟子其實自許其功過于孟子雖然使其道
[004-9b]
由愈而粗傳雖滅死萬萬無恨天地鬼神臨之在上質
之在傍又安得因一摧折自毁其道以從于邪也籍湜
輩雖屢指教張籍皇甫湜/皆公門人不知果能不叛去否辱吾
兄眷厚而不獲承命惟増慙懼死罪死罪
    聖賢立言與庸衆人異貶一人不必多言只
    一字一句貶之其辱不可當褒一人不必多
    言只一字一句褒之其榮不可當孔子褒管
    仲只四句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㣲管
[004-10a]
    仲吾其披髮左衽矣孟子學孔子者也許百
    里奚只三句相秦而顯其君于天下可傳於
    後世不賢而能之乎韓文公學孔孟者也褒
    孟子初只兩句然頼其言而今學者尚知宗
    孔氏崇仁義貴王賤霸而已終只兩句向無
    孟氏則皆服左衽而言侏離矣正與孔子褒
    管仲之語同歐陽公作蘇老泉墓誌語云眉/山在西南數千里外公父子一
    日隐然名動京師而蘇氏之/文章遂擅天下亦得褒奨法
[004-10b]
   上高宗封事胡銓/
    肝膽忠義心術明白思慮深長讀其文想見
    其人真三代以上人物朱文公謂可與日月
    争光中興奏議此爲第一
謹按王倫本一狎邪小人市井無賴此八字的當王倫/出身本末見王倫
賣國/之由頃緣宰相無識遂舉以使金惟務詐誕欺罔天聽
驟得美官天下之人切齒唾罵今者無故誘致北使以
詔諭江南爲名是欲臣妾我也好句/法是欲劉豫我也好/句
[004-11a]
法/劉豫臣事金人南面稱王自以爲子孫帝王萬世
不拔之業一旦豺狼改慮捽而縛之父子爲虜商鍳
不逺而倫又欲陛下效之夫天下者祖宗之天下也陛
下所居之位祖宗之位也奈何以祖宗之天下爲敵人
之天下以祖宗之位爲敵人藩臣之位陛下一屈膝則
祖宗廟社之靈盡為草萊祖宗數百年之赤子盡爲僕
𨽻朝廷宰執盡爲倍臣天下士大夫皆當裂冠毁冕反
顔事仇異時豺狼無厭之求安知不加我無禮如劉豫
[004-11b]
也哉夫三尺童子至無知也指仇讎而使之拜則怫然
怒今金人則仇讎也堂堂天朝相率而拜仇讎曾童孺
之所羞而陛下忍爲之耶倫之議乃曰我一屈膝則梓
宫可還太后可復淵聖可歸中原可得嗚呼自變故以
來主和議者誰不以此啗陛下哉而卒無一騐是敵之
情僞已可知矣陛下尚不覺悟竭民膏血而不恤忘國
大讐而不報含垢忍恥舉天下而臣之甘心焉就令敵
决可和盡如倫議天下後世謂陛下何如主況金人變
[004-12a]
詐百出而倫又以奸邪濟之梓宫决不可還太后决不
可復淵聖决不可歸中原决不可得而此膝一屈不可
復伸國勢陵夷不可復振可爲痛哭流涕長太息也向
者陛下間關海道危如纍卵當時尚不肯北面臣事況
今國勢稍張諸将盛銳士卒思奮只如頃者强敵陸梁
僞豫入冦固嘗敗之於襄陽敗之于淮上敗之於渦口
敗之於淮隂較之前日蹈海之危已萬萬矣儻不得已
而遂至於用兵則我豈遽出金人下哉今無故而反臣
[004-12b]
之欲屈萬乘之尊下北靣之拜三軍之士不戰而氣亦
索此魯仲連所以義不帝秦非惜夫帝秦之虚名借夫
天下大勢有所不可也今内而百官外而軍民萬口一
談皆欲食倫之肉謗議洶洶陛下不聞正恐一旦變作
禍且不測臣竊謂不斬王倫國之存亡未可知也雖然
倫不足道也秦檜以腹心大臣而亦爲之陛下有堯舜
之資檜不能致陛下如唐虞而欲導陛下如石晉近者
禮部侍郎曾開等引古誼以折之檜乃厲聲曰侍郎知
[004-13a]
故事我獨不知則檜之遂非很愎已自可見而乃建白
令臺諌從臣僉議可否是乃畏天下議已而令臺諌從
臣共分謗耳有識之士皆以爲朝廷無人吁可惜哉孔
子曰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夫管仲霸者之佐耳尚
能奮九合之功爲衣冠之㑹秦檜大國之相也反驅東
南之民歸漢北之鄉則檜也不唯陛下之罪人實管仲
之罪人矣孫近附㑹檜議遂得叅知政事天下望治有
如飢渇而近伴食中書漫不可否事檜曰敵可講和近
[004-13b]
亦曰可和檜曰天子當拜近亦曰當拜臣嘗至政事堂
三發問而近不答但曰已令臺諌侍從議矣嗚呼叅賛
大政徒取充位如此有如敵騎長驅尚能折衝禦侮耶
臣竊謂秦檜孫近亦可斬也臣備貟樞屬義不與檜等
共戴天區區之心願斬三人頭竿之藁街然後羈留金
使責以無禮徐興問罪之師則三軍之士不戰而氣自
倍不然臣有赴東海而死耳寧能處小朝廷求活耶
   潮州韓文公廟碑蘇軾/
[004-14a]
    後生熟讀此等文章下筆便有氣力有光彩
匹夫而爲百世師一言而爲天下法起句健章子厚猶/以爲褒文公太過
似孔子/廟記是皆有以參天地之化關盛衰之運其生也有
自來其逝也有所爲起得健接/亦不弱故申吕自嶽降傅說爲
列星古今所傳不可誣也孟子曰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是氣也寓于尋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間卒然遇之王
公失其貴晉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賁育失其勇儀秦
失其辯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
[004-14b]
行不待生而存不隨死而亡者矣句法/好故在天爲星辰
在地爲河嶽幽則爲鬼神而明則復爲人此理之常無
足怪者此是的/確之論自東漢以來道喪文弊異端並起歴唐
貞觀開元之盛輔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得君行道如/房杜姚宋不
能救而文/公獨能之獨韓文公起布衣談笑而麾之天下靡然從
公復歸于正盖三百年於此矣褒文公出/此㡬句文起八代之
哀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此
豈非叅天地關盛衰浩然而獨存者乎盖嘗論天人之
[004-15a]
辨以謂人無所不至惟天不容僞智可以欺王公不可
以欺豚魚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婦之心故
公之精誠能開衡嶽之雲而不能回憲宗之惑能馴鱷
魚之暴而不能弭皇甫鎛李逢吉之謗能信于南海之
民廟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盖公
之所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始潮人未知學公命
進士趙德爲之師自是潮之士皆篤于文行延及齊民
至于今號稱易治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學道則愛人小
[004-15b]
人學道則易使也潮人之事公也飲食必祭水旱疾疫
凡有求必禱焉此數句合祭法見/文公廟不是淫祠而廟在刺史公堂之
後民以出入爲艱前太守欲請諸朝作新廟不果元祐
五年朝散郎王君滌來守是邦凡所以養士治民者一
以公爲師民旣悦服則出令曰願新公廟者聽民讙趨
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廟成或曰公去國萬
里而謫于潮不能一嵗而歸沒而有知其不眷戀于潮
也審矣軾曰不然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無
[004-16a]
所徃而不在也而潮人獨信之深思之至焄蒿悽愴若
或見之譬如鑿井得泉而曰水專在是豈理也哉元豐
元年詔封公昌黎伯故牓曰昌黎伯韓文公之廟潮人
請書其事于石因爲作詩以遺之使歌以祀公其辭曰
公昔騎龍白雲鄉手披雲漢分天章天孫爲織雲錦裳
飄然乘風來帝旁下與濁世掃粃糠西逰咸池畧扶桑
草木衣被昭回光追逐李杜參翺翔汗流籍湜走且僵
滅沒倒景不可望作書詆佛譏君王要觀南海窺衡湘
[004-16b]
歴舜九嶷弔英皇祝融先驅海若藏約束鮫鱷如驅羊
鈞天無人帝悲傷謳吟下招遣巫陽犦牲雞卜羞我觴
於粲荔丹與蕉黄公不少留我涕滂翩然被髮下大荒
    東坡平生作詩不經意意思淺而味短獨此
    詩與司馬温公神道碑表忠觀碑銘三詩竒
    絶皆刻意苦思之文也
   上田樞宻書蘇洵/
天之所以與我者豈偶然哉一篇之骨在此一句說天/之所以與我者占得地歩
[004-17a]
高亦從論語中夫/子言語變化來堯不得以與丹朱舜不得以與商均
而瞽瞍不得奪諸舜第三句如此/變化始有力發于其心出于其言
見于其事確乎其不可易也聖人不得以與人父不得
奪諸其子於此見天之所以與我者不偶然也夫其所
以與我者必有以用我也我知之不得行之不以告人
天固用之我實置之其名曰棄天自卑以求幸其言自
小以求用其道天之所以與我者何如而我如此也其
名曰褻天棄天我之罪也褻天亦我之罪也不棄不褻
[004-17b]
而人不我用不我用之罪也其名曰逆天然則棄天褻
天者其責在我逆天者其責在人在我者吾将盡吾力
之所能爲者以塞夫天之所以與我之意而求免夫天
下後世之譏在人者吾何知焉吾知免夫一身之責之
不暇而暇爲人憂乎哉孔子孟軻之不遇老于道途而
不倦不愠不怍不沮者夫固知夫責之所在也衛靈魯哀
齊宣梁惠之徒不足相與以有爲也我亦知之矣抑將
盡吾心焉耳吾心之不盡吾恐天下後世無以責夫衛
[004-18a]
靈魯哀齊宣梁惠之徒而彼亦将有以辭其責也然則
孔子孟軻之目将不瞑於地下矣夫聖人賢人之用心
也固如此如此而生如此而死如此而貧賤如此而富
貴升而爲天沉而爲淵流而爲川止而爲山彼不預吾
事吾事畢矣切怪夫後之賢者不能自處其身也此一/段有
力/飢寒困窮之不勝而號于人此是說/文公嗚呼使吾誠死
于飢寒困窮耶則天下後世之責将必有在彼其身之
責不自任以爲憂而我取而加之吾身不亦過乎今洵
[004-18b]
之不肖何敢自列于聖賢然其心亦有所甚不自輕者
何則天下之學者孰不欲一蹴而造聖人之域然及其
不成也求一言之㡬乎道而不可得也千金之子可以
貧人可以富人非天之所與雖以貧人富人之權求一
言之㡬乎道不可得也天子之宰相可以生人可以殺
人非天之所與雖以生人殺人之權求一言之㡬乎道
不可得也此一段筆/力尤髙今洵用力于聖人賢人之術亦已
久矣其言語其文章雖不識其果可以有用于今而傳
[004-19a]
于後與否獨怪夫得之之不勞方其致思于心也若或
起之得之心而書之紙也若或相之夫豈無一言之㡬
于道者乎千金之子天子之宰相求而不得者一旦在
已故其心有以自負或者天其亦有以與我也曩者見
執事于益州當時之文淺狹可笑飢寒困窮亂其心而
聲律記問又從而破壊其體不足觀也已數年來退居
山野自分永棄與世俗日疎闊得以大肆其力於文章
詩人之優柔騷人之清深孟韓之温醇遷固之雄剛孫
[004-19b]
呉之簡切投之所向無不如意嘗試以爲董生得聖人
之經其失也流而爲迂鼂錯得聖人之權其失也流而
爲詐有二子之才而不流者其惟賈生乎惜乎今之世
愚未見其人也作策二道曰審勢審敵作書十篇曰權
書洵有山田一頃非凶嵗可以無飢力耕而節用亦足
以自老不肖之身不足惜而天之所與者不忍棄且不
敢褻也有收拾/有□鎻執事之名滿天下天下之士用與不用
在執事故敢以所謂策二道權書十篇爲獻平生之文
[004-20a]
逺不可多致有洪範論史論十篇近以獻内翰歐陽公
度執事與之朝夕相從議天下之事則斯文也其亦庻
乎得陳于前矣若夫言之可用與其身之可貴與否者
執事事也執事責也於洵何有哉責字有照/應有闗鎻
   上范司諫書歐陽修/
    當與韓文公諍臣論並觀
月日具官謹齋沐拜書司諫學士執事前月中得進奏
吏報云自陳州召至闕拜司諫即欲爲一書以賀多事
[004-20b]
匆卒未能也起不/立冒司諌七品官耳於執事得之不爲喜
而獨區區欲一賀者誠以諌官者天子之得失一時之
公議繫焉今世之官自九卿百執事外至一郡縣吏非
無貴官大職可以行其道也然縣越其封郡逾其境雖
賢守長不得行以其有守也吏部之官不得理兵部鴻
臚之卿不得理光祿以其有司也若天下之得失生民
之利害社稷之大計惟所見聞而不繫職司者獨宰相
可行之諌官可言之爾故士學古懐道者仕于時不得
[004-21a]
爲宰相必爲諫官諌官雖卑與宰相等天子曰不可宰
相曰可天子曰然宰相曰不然坐乎廟堂之上與天子
相可否者宰相也天子曰是諌官曰非天子曰必行諌
官曰必不可行立于殿陛之前與天子争是非者諌官
也宰相尊行其道諌官卑行其言言行道亦行也九卿
百司郡縣之吏守一職者任一職之責宰相諌官繫天
下之事亦任天下之責然宰相九卿而下失職者受責
于有司諌官之失職也取譏于君子有司之法行乎一
[004-21b]
時君子之譏著之簡册而昭眀垂之百世而不泯甚可
懼也夫七品之官任天下之責懼百世之譏豈不重耶
非材且賢者不能也近執事始被召于陳州洛之士大
夫相與語曰我識范君知其材也其來不爲御史必爲
諌官及命下果然則又相與語曰我識范君知其賢也
他日聞有立天子陛下直辭正色面争廷論者非他人
必范君也拜命以來翹首企足竚乎有聞而卒未也竊
惑之豈洛之士大夫能料于前而不能料于後也将執
[004-22a]
事有待而爲也昔韓退之作争臣論以譏陽城不能極
諌卒以諫顯人皆謂城之不諫盖有待而然退之不識
其意而妄譏脩獨以爲不然當退之作論時城爲諫議
大夫已五年後又二年始廷論陸贄及沮裴延齡作相
欲裂其麻纔兩事耳當德宗時可謂多事矣授受失宜
叛将强臣羅列天下又多猜忌進任小人於此之時豈
無一事可言而須七年耶當此之時豈無急于沮延齡
論陸贄兩事耶謂宜朝拜官而夕奏疏也幸而城爲諫
[004-22b]
官七年適遇延齡陸贄事一諫而罷以塞其責向使止
五年六年而遂遷司業是終無一言而去也何所取哉
今之居官者率三嵗而一遷或一二嵗甚者半嵗而遷
也此又非可以待乎七年也今天子躬親庻政化理清
明雖爲無事然自千里詔執事而拜是官者豈不欲聞
正議而樂讜言乎今未聞有所言說使天下知朝廷有
正士而彰吾君有納諫之眀也夫布衣韋帶之士窮居
草茅坐誦書史常恨不見用及用也又曰彼非我職不
[004-23a]
敢言或曰我位猶卑不得言得言矣又曰我有待是終
無一人言也可不惜哉此一段合人情范/公見之必感動伏惟執事思
天子所以見用之意懼君子百世之譏一陳昌言以塞
重望且解洛士大夫之惑則幸甚幸甚有收拾/學韓文
    歐陽公文章爲一代宗師然藏鋒斂鍔韜光
    況馨不如韓文公之竒竒怪怪可喜可愕學
    韓不成亦不庸腐學歐不成必無精彩獨上
    范司諫書朋黨論春秋論縱囚論氣力健光
[004-23b]
    燄長少年熟讀可以發才氣可以生議論
 
 
 
 
 
 
 文章軌範巻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