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059 文章軌範-宋-謝枋得 (master)


[002-1a]
欽定四庫全書
 文章軌範巻二
            宋 謝枋得 編
 放膽文            王字集
  辯難攻擊之文雖厲聲色雖露鋒鋩然氣力雄健
  光燄長逺讀之令人意强而神爽初學熟此必雄
  于文千萬人塲屋中有司亦當刮目
   争臣論韓愈/
[002-1b]
或問諌議大夫陽城於愈可以爲有道之士乎哉乎哉/二字
連下乃/疑辭學廣而聞多不求聞於人也行古人之道居於
晉之鄙晉之鄙人薫其德而善良者㡬千人薫字從孟/子炙字變
化/來大臣聞而薦之天子以爲諌議大夫人皆以爲華陽
子不色喜居於位五年矣此句便含不諌意榮字變爲/華無喜色三字變爲不色喜
視其德如在草野彼豈以富貴移易其心哉先下此數/句下章要
用恒其德貞夫/子凶以貶之愈應之曰第一/段是易所謂恒其德貞而
夫子凶者也用前言/結變惡得爲有道之士乎哉直/貶在易蠱
[002-2a]
之上九云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蹇之六二則曰王臣蹇
蹇匪躬之故夫不以所居之時不一而所蹈之德不同
也若蠱之上九居無用之地而致匪躬之節以蹇之六
二在王臣之位而高不事之心此一段六句是雙關文/法韓文公專喜用之可
以爲/法則冒進之患生應無用匪/躬一句曠官之刺興應王臣不/事一句
志不可則而尤之終不無也蠱上九象曰志可則也蹇/之六二象曰終無尤也
今陽子實一匹夫在位二字/句不爲不久矣聞天下之得
六字/句不爲不熟矣天子待之四字/句不爲不加矣此三/句上
[002-2b]
異下同學/孟子文法而未嘗一言及于政視政之得失若越人視
秦人之肥瘠忽焉不加喜戚于其心問其官則曰諫議
二/字問其祿則曰下大夫之秩也五/字問其政則曰我不
知也三字○此三句上同/下異學孟子文法有道之士固如是乎哉貶得/婉
且吾聞之第二/段有官守者不得其職則去有言責者不
得其言則去此兩句是/孟子説今陽子以爲得其言乎哉得其
言而不言與不得其言而不去無一可者也陽子将爲
祿仕乎第三段/問得婉古之人有云仕不爲貧而有時乎爲貧
[002-3a]
謂祿仕者也宜乎辭尊而居卑辭富而居貧若抱關擊
柝者可也此一段亦孟子說看他添字/減字變換前言便不陳腐盖孔子嘗爲委
吏矣嘗爲乘田矣亦不敢曠其職必曰㑹計當而已矣
必曰牛羊遂而已矣此一段亦孟子說看他添字/減字變換前言便不陳腐若陽
子之秩祿不爲卑且貧章章明矣而如此其可乎哉貶/得
婉/或曰否非若此也第四/段夫陽子惡訕上者惡爲人臣
音/翹其君之過而以爲名者故雖諌且議使人不得而
知焉書曰爾有嘉謀嘉猷則入告爾后于内爾乃順之
[002-3b]
于外曰斯謀斯猷惟我后之德夫陽子之用心亦若此
者愈應之曰若陽子之用心如此兹所謂惑者矣入則
諌其君出則不使人知者大臣宰相之事非陽子之所
宜行也夫陽子本以布衣隱于蓬蒿之下主上嘉其行
誼擢在此位官以諌爲名誠宜有以奉其職使四方後
代知朝廷有直言骨鯁之臣天子有不僣賞從諌如流
之美庻巖穴之士聞而慕之束帶結髮願進于闕下而
伸其辭說致吾君于堯舜熈鴻號于無窮也若書所謂
[002-4a]
則大臣宰相之事非陽子之所宜行也𦂳要重複提掇/得醒學史記擅
弓文/法且陽子之心将使君人者惡聞其過乎是啟之也
或曰第五/段陽子之不求聞而人聞之不求用而君用之
不得已而仕守其道而不變何子過之深也愈曰自古
聖人賢士皆非有心求于聞用也閔其時之不平人之
不義得其道不敢獨善其身而必以兼濟天下也孜孜
矻矻死而後已故禹過家門不入孔席不暇煖而墨突
不得黔彼二聖一賢者有權/衡豈不知自安佚之爲樂哉誠
[002-4b]
畏天命而悲人窮也夫天授人以賢聖才能豈使自有
餘而已誠欲以補其不足者也耳目之于身也耳司聞
而目司見聽其是非視其險易然後身得安焉聖賢時
人之耳目也時人聖賢之身也且陽子之不賢則将役
于賢以奉其上矣若果賢則固畏天命而閔人窮也惡
得以自暇逸乎哉或曰吾聞君子不欲加諸人而惡訐
以爲直者若吾子之論直則直矣無乃傷于德而費于
辭乎前五段攻擊陽子直是說他無逃避處末一段/假或人之辭以攻已其言甚峻此文法最髙
[002-5a]
盡言以招音/翹人過國武子之所以見殺于齊也吾子其
亦聞乎愈曰人來攻擊者甚急/看他分解得好君子居其位則思死其
上一句/說陽子未得位則思脩其辭以明其道下一句/說自身我将
以明道也非以爲直而加人也且國武子不能得善人
而好盡言于亂國是以見殺傳曰惟善人能受盡言謂
其聞而能改之也韓文公所以敢攻擊陽子者亦靠得/陽子是一箇善人必能受盡言必不
怒不/怨子告我曰陽子可以爲有道之士也今雖不能及
已陽子将不得爲善人乎到底不肯以有道許陽子畢/竟陽子是箇好人如何泯沒
[002-5b]
得好處○此末句結得絶妙蘓東坡作范増論攻得他/無逃避處結句乃云雖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増不去項
羽不亡増亦人傑/也哉正是學韓子
   諱辯韓愈/
愈與李賀書勸賀舉進士賀舉進士有名與賀争名者
毁之曰賀父名晉肅賀不舉進士爲是勸之舉者爲非
聽者不察唱而和之同然一辭皇甫湜曰若不明白子與賀且得
罪愈曰然律曰二名不偏諱釋之者曰謂若言徴不稱
在言在不稱徴是也律曰不諱嫌名釋之者曰謂若禹
[002-6a]
與雨丘與蓲之類是也今賀父名晉肅賀舉進士爲犯
二名律乎爲犯嫌名律乎此二句設疑問之不直/說破不犯諱此章法也父名
晉子不得舉進士若父名仁子不得爲人乎甚/妙夫諱始
于何時作法制以教天下者非周公孔子歟周公作詩
不諱文王名昌詩/曰克昌厥後孔子不偏諱二名孔子母名徴在有/曰宋不足徴又曰
某在/斯春秋不譏不諱嫌名如衛桓/公名完康王釗之孫實爲昭
王曾參之父名晳曾子不諱昔如曰昔者吾友/又曰裼裘而弔周之時
有騏期漢之時有杜度此其子宜何如諱将諱其嫌遂
[002-6b]
諱其姓乎將不諱其嫌者乎此二句又設疑問/之不直說破甚妙漢諱武帝
名徹爲通不聞又諱車轍之轍爲某字也諱吕后名雉
爲野雞不聞又諱治天下之治爲某字也今上章及詔
不聞諱滸勢秉機也滸近太祖廟諱勢近太宗廟諱秉/近代祖廟諱機近𤣥宗廟諱○太
祖名虎太宗名世民代/祖名昞𤣥宗名隆基惟宦官宫妾乃不敢言諭及機
以爲觸犯以諭爲近代宗廟諱以機爲近𤣥宗廟諱/○此一轉最高罵得時人諱嫌名者太毒
君子立言行事宜何所法守也今考之于經質之于律
稽之于國家之典賀舉進士爲可耶爲不可耶又設/疑問
[002-7a]
事父母得如曾參可以無譏矣作人如周公孔子亦可
以止矣今世之士不務行曾參周公孔子之行而諱親
之名則務勝于曾參周公孔子亦見其惑也夫周公孔
子曾參卒不可勝勝周公孔子曾參乃比于宦官宫妾
則是宦官宫妾之孝於其親賢於周公孔子曾參者耶
    一篇辯明理强氣直意高辭嚴最不可及者
    有道理可以折服人矣全不直說破盡是設
    疑佯爲兩可之辭待智者自擇此别是一様
[002-7b]
    文法○此辯文法從孟子來
   桐葉封弟辯柳宗元/
    七節轉換義理明瑩意味悠長字字經思句
    句著意無一字懈怠亦子厚之文得意者
古之傳者有言成王以桐葉與小弱弟戯小弱弟/叔虞也曰以
封汝周公入賀王曰戯也周公曰天子不可戯乃封小
弱弟於唐史記晉/世家文吾意不然王之弟當封耶周公宜以
時言于王不待其戯而賀以成之也不當封耶周公乃
[002-8a]
成其不中之戯以地以人與小弱弟者爲之主其得爲
聖乎第一節○此是正理/正論開下段辯難且周公以王之言不可茍焉
而已必從而成之耶設有不幸王以桐葉戯婦寺亦将
舉而從之乎第二節/○又難凡王者之德在行之何若設未得
其當雖十易之不爲病要于其所當不可使易也而況
以其戯乎第三/節若戯而必行之是周公教王遂過也第/四
節○此一轉/尤妙破得好吾意周公輔成王宜以道從容優樂要歸
之大中而已必不逢其失而爲之辭第五/節又不當束縛
[002-8b]
之馳驟之使若牛馬然急則敗矣第六節○此/一段是正理且家人
父子尚不以此自克況號爲君臣者耶是特小丈夫缺
缺者之事非周公所宜用故不可信或曰封唐叔史佚
成之第七節○此/一結尤高
   與韓愈論史書柳宗元/
    辯難攻擊之文要人心服子厚此書文公不
    復辯亦理勝也
前獲書言史事云具與劉秀才書及今乃見書藁私心
[002-9a]
甚不喜與退之徃年言史事甚大謬若書中言退之不
宜一日在館下安有探宰相意以爲茍以史筆榮一韓
退之耶若果爾退之豈宜虚受宰相榮已而冒居館下
近宻地食奉養役使掌故利紙筆爲私書取以供子弟
費古之志于道者不宜若是且退之以爲記錄者有刑
禍避不肯就尤非也史以名爲褒貶猶且恐懼不敢爲
設使退之爲御史中丞大夫其褒貶成敗人愈益顯其
宜恐懼尤大也則又将揚揚入臺府美食安坐行呼唱
[002-9b]
于朝廷外衢而已耶在御史猶爾設使退之爲宰相生
殺出入升黜天下士其敵益衆則又将揚揚入政事堂
美食安坐行呼唱于内庭外衢而已耶則何以異不爲
史而榮其號利其祿者也又言不有人禍則有天刑若
以罪夫前古之爲史者然亦甚惑凡居其位思直其道
道茍直雖死不可回也如回之莫若亟去其位孔子之
困於魯衛陳宋蔡齊楚者其時暗諸侯不能以也其不
遇而死不以作春秋故也當其時雖不作春秋孔子猶
[002-10a]
不遇而死也若周公史佚雖紀言書事猶遇且顯也又
不得以春秋爲孔子累范曄悖亂雖不爲史其族亦誅
司馬遷觸天子喜怒班固不檢下崔浩沽其直以鬬暴
虜皆非中道左丘明以疾盲出于不幸子夏不爲史亦
盲不可以是爲戒其餘皆不出此是退之宜守中道不
忘其直無以他事自恐退之之恐惟在不直不得中道
刑禍非所恐也凡言二百年文武事多有誠如此者今
退之曰我一人也何能明則同職者又所云若是後來
[002-10b]
繼今者又所云若是人人皆曰我一人則卒誰能紀傳
之耶如退之但以所聞知孜孜不敢怠同職者及後來
繼今者亦各以所聞知孜孜不敢怠則庻㡬不墜使卒
有眀也不然徒信人口語每每異辭日以滋久則所云
磊磊軒天地者未必不沉没且亂雜無可考非有志者
所忍恣也果有志豈當待人督責廹蹙然後爲官守耶
又凡鬼神事渺茫荒或無可準眀者所不道退之之智
而猶懼如此今學如退之辭如退之好言論如退之慷
[002-11a]
慨自謂正直行行焉如退之猶所云若是則唐之史述
其卒無可託乎眀天子賢宰相得史才如此而又不果
甚可痛哉退之宜更思可爲速爲果卒以爲恐懼不敢
則一日可引去又何以云行且謀也今人當爲而不爲
又誘館中他人及後生者此大惑已不勉已而欲勉人
難矣哉
   晉文公守原議柳宗元/
    字字經思句句有法無一字一句懈怠此柳
[002-11b]
    文得意者也
晉文公既受原於王原邑乃周/襄王所賜難其守問寺人勃鞮宦/官
以畀趙衰賢/臣余謂守原政之大者也所以承天子樹霸
功致命諸侯不宜謀及媟近以忝王命而晉君擇大任
不公議于朝而私議于宫不博謀于卿相而獨謀于寺
人雖或哀之賢足以守國之政不爲敗而賊賢失政之
端由是滋矣況當其時不乏謀議之臣乎狐偃爲謀臣
先軫将中軍晉君疏而不咨外而不求乃卒定於内豎
[002-12a]
其可以爲法乎且晉君将襲齊桓之業以翼天子乃大
志也然而齊桓任管仲以興進豎刁以敗則獲原啟疆
適其始政僖公二/十五年所以觀視諸侯也而乃背其所以興
跡其所以敗然而能霸諸侯者以土則大以力則彊以
義則天子之册也左傳僖公二十八年王命尹氏及王/子虎内史叔興父䇿命晉侯爲侯伯
誠畏之矣烏能得其心服哉其後景監秦孝公/時宦官得以相
衛鞅商/鞅𢎞石𢎞恭石顯二人/漢宣帝時宦官得以殺望之蕭望/之誤之者
晉文公也嗚呼得賢臣以守大邑此指/文公則問非失問舉
[002-12b]
非失舉也然猶羞當時陷後代如此此指/秦漢況問與舉又
兩失之者其何以救之哉余故著晉君之罪以附春秋
許世子止趙盾之義
   朋黨論歐陽修/
    在諌院進
臣聞朋黨之說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
此三句是/一篇主意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爲朋小人與小
人以同利爲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謂小人無朋惟君
[002-13a]
子則有之此轉/最妙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利祿也所貪者
貨財也當其同利之時暫相黨引以爲朋者僞也初說/小人
無朋又生僞/朋二字尤妙及其見利則争先或利盡則交疎甚者反
相賊害雖其兄弟親戚不能相保故臣謂小人無朋其
暫爲朋者僞也君子則不然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
所惜者名節以之脩身則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國則同
心而共濟終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爲人君者但當
退小人之僞朋用君子之真朋則天下治矣堯之時小
[002-13b]
人共工驩兠等四人爲一朋君子八元元善/也八愷愷和/也
十六人爲一朋蒼舒隤敳檮戭大臨尨降庭堅仲容叔/達謂之八愷伯奮仲堪叔獻季仲伯虎
仲熊叔豹季/貍謂之八元舜佐堯退四凶小人之朋而進元愷君子
之朋堯之時天下大治及舜自爲天子而臯䕫稷契二
十二人並列于朝更相稱美更相推讓凡二十二人爲
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書曰紂有臣億萬惟億
萬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紂之時億萬人各異心可謂
不爲朋矣然紂以此亡國周武王之臣三千人爲一大
[002-14a]
朋而周用以興後漢獻帝時盡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
爲黨人漢之黨錮有三君八俊八顧八及八/㕑有張儉范滂李膺郭泰䓁爲之魁及黄巾賊
張/角漢室大亂後方悔悟桓靈獻/三朝盡解黨人而釋之然
已無救矣唐之晚年漸起朋黨之論前世李德裕之黨/多君子牛僧孺之
黨多小人謂/之牛李黨及昭宗時盡殺朝之名士咸投之黄河曰
此軰清流可投濁流而唐遂亡矣朱全忠時盡殺/黨人于白馬驛夫前
世之主能使人人異心不爲朋莫如紂能禁絶善人之
朋莫如漢獻帝能誅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
[002-14b]
皆亂亡其國天子看到此三/句豈不感悟更相稱美推讓而不自疑
莫如舜之二十二人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後世不
誚舜爲二十二人朋黨所欺而稱舜爲聰明之聖者以
其能辨君子與小人也周武之世舉其國之臣三千人
共爲一朋自古爲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由此而興
者人雖多而不厭也嗟乎治亂興亡之迹爲人君者可
以鑒矣只二句/結絶妙
    仁宗時杜衍富弼韓琦范仲淹位執政歐陽
[002-15a]
    修余靖王素蔡襄爲諌官欲盡革弊政共致
    太平陳執中章得象王拱辰魚周詢等不恱
    謀傾陷君子首擊去館職名士十三人杜富
    韓范不安相繼去國小人創朋黨之說欲盡
    去善類藍先震進朋黨論歐陽公憂之既上
    疏論杜富韓范皆公忠愛國又上朋黨論以
    破邪說仁宗感悟
    漢元帝二年𢎞恭石顯奏蕭望之周堪劉更
[002-15b]
    生朋黨請召致廷尉上初立不省廷尉爲獄
    也可其奏後赦望之欲倚以爲相恭顯復白
    望之不悔過懐怨望非頗詘望之于牢獄塞
    其怏怏心則聖朝無以施恩厚遂飲鴆自殺
    漢桓帝九年宦官教張成弟子牢脩告李膺
    等養太學游士結諸郡生徒共爲部黨誹訕
    朝廷疑亂風俗逮捕下黄門獄北寺獄所引
    二百餘人禁錮終身又儒學有行義者宦官
[002-16a]
    皆指爲朋人死徙廢禁又六七百人
    竇武陳蕃劉淑爲三君君者言一世之所宗
    也李膺荀昱杜宻王暢劉祐魏朗趙典朱㝢
    爲八俊俊者言人之英也郭泰范滂尹勲巴
    肅宗慈夏馥蔡衍羊陟爲八顧顧者言能以
    德行引人者也張儉翟超岑晊范康劉表陳
    翔孔昱檀敷爲八及及者言其能導人追宗
    者也度尚張邈劉儒胡母班秦周蕃嚮王章
[002-16b]
    王考爲八㕑㕑者言能以財救人者也
    唐昭宗天祐三年貶裴樞崔逺獨孤損陸扆
    王溥趙崇王賛等其餘皆指爲浮薄貶逐無
    虛日縉紳一空
    禹稷契臯陶垂殳斨伯與益朱虎熊羆伯夷
    䕫龍四岳十二牧總二十二人
   縱囚論歐陽修/
    文有氣力有光燄熟讀之可發人才氣善於
[002-17a]
    立論
信義行于君子而刑戮加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
惡極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寧以義死不苟幸生而視
死如歸此又君子之尤難者也方唐太宗之六年錄大
辟囚三百餘人縱使還家約其自歸以就死是以君子
之難能責其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
歸無後者是君子之所難而小人之所易也此豈近於
人情哉或曰罪大惡極誠小人矣及施㤙德以臨之可使
[002-17b]
變而爲君子盖㤙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
矣曰太宗之爲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縱之去也
不意其必來以兾免所以縱之乎又安知夫被縱而去
也不意其自歸而必獲免所以復來乎夫意其必來而
縱之是上賊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復來是下賊上之
心也吾見上下交相賊以成此名也烏有所謂施恩德
與夫知信義者哉不然太宗施德於天下於兹六年矣
不能使小人不爲極惡大罪而一日之㤙能使視死如
[002-18a]
歸而存信義此又不通之論也然則何爲而可曰縱而
來歸殺之無赦而又縱之而又來則可知爲㤙德之致
爾然此必無之事也若夫縱而來歸而赦之可偶一爲
之爾若屢爲之則殺人者皆不死是可爲天下常法乎
不可爲常者其聖人之法乎是以堯舜三王之治必本
于人情不立異以爲高不逆情以干譽
   春秋論歐陽修/
    春秋書趙盾弑其君夷臯左傳謂趙穿弑靈
[002-18b]
    公趙盾爲正卿亡不越竟古境字/下同反不討賊
    故董狐書曰趙盾弑其君
    左傳又曰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
    隱趙宣子古之良大夫也爲法受惡惜也越
    竟乃免
弑逆大惡也其爲罪也莫贖其于人也不容其在法也
無赦法施于人雖小必謹況舉大法而加大惡乎既輙
加之又輙赦之則自侮其法而人不畏春秋用法不如
[002-19a]
是之輕易也三子說春秋左丘明公羊/高穀梁赤書趙盾以不討
賊故加之大惡而以盾非實弑則又復見乎經以明盾
之無罪是輒加之而輒赦之爾以盾爲無弑心乎其可
輕以大惡加之以盾不討賊情可責而宜加之乎則其
後頑然未嘗討賊既不改過以自贖何爲遽赦使同無
罪之人其于進退皆不可此非春秋意也趙穿弑君大
惡也盾不討賊不能爲君復讐而失刑于下二者輕重
不較可知就使盾爲可責然穿焉得免也今免首罪爲
[002-19b]
善人使無辜者受大惡此决知其不然也春秋之惡使
爲惡者不得幸免疑似者有所辨明此所謂是非之公
也據三子之說初靈公欲殺盾盾走而免穿盾族也遂
弑公而盾不討其迹渉于與弑矣此疑似難明之事聖
人尤當求情責實而明白之使盾果有弑心乎則自然
罪在盾矣不得曰爲法受惡而稱其賢也使果無弑心
乎則當爲之辨明必先正穿之惡使罪有所歸然後責
盾縱賊則穿之大惡不可幸而免盾疑似之迹獲辨而
[002-20a]
不討之責亦不得辭如此則是非善惡明矣今爲惡者
獲免而疑似之人陷于大惡此决知其不然也若曰盾
不討賊有幸弑之心與自弑同故寧舍穿而罪盾此乃
逆詐用情之吏矯激之爲爾非孔子忠恕春秋以王道
治人之法也孔子患舊史是非錯亂而善惡不明所以
脩春秋就令舊史如此其肯從而不正之乎其肯從而
稱美又教人以越境逃惡乎此可知其謬傳也問者曰
然則夷臯孰弑之曰孔子所書是矣趙盾弑其君也今
[002-20b]
有一人焉父病躬進藥而不嘗又有一人焉父病而不
躬進藥而二父皆死又有一人焉操刄以殺其父使吏
治之是三人者其罪同乎曰雖庸吏猶知其不可同也
躬藥而不嘗者有愛父之心而不習于禮是可哀也無
罪之人爾不躬進藥者誠不孝矣雖無愛父之心然未
有弑父之意使善治獄者蔽之猶當與操刄殊科況以
躬藥之孝反與操刃者同其罪乎此庸吏之所不爲也
然則許世子止實不嘗藥則孔子决不書曰弑君孔子
[002-21a]
書弑君則止决非不嘗藥難者曰聖人借止以垂教爾
對曰不然夫所謂借止垂教者不過欲人之知嘗藥爾
聖人一言明以告人則萬世法也何必加孝子以大惡
之名而嘗藥之事卒不見于文使後世但知止爲弑君
而莫知藥之當嘗也教未可垂而已陷人于大惡矣聖
人垂教不如是之迂也果曰罪止不如是之刻也難者
曰曷爲盾復見于經許悼公曷爲書葬曰弑君之臣不
見經此自三子說爾果聖人法乎悼公之葬且安知其
[002-21b]
不討賊而書葬也自止以弑見經後四年呉敗許師又
十有八年當魯定公之四年許男始見于經而不名許
之書于經者畧矣止之事跡不可得而知也難者曰三
子之說非其臆出也其得于所傳如此然則所傳者皆
不可信乎曰傳聞何可盡信公羊榖梁以尹氏卒爲正
卿左氏以尹氏卒爲隱母一以爲男子一以爲婦人得
于所傳者盖如此是可盡信乎
 文章軌範巻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