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f0034 張文眞集-清-張玉書 (master)


[006-1a]
欽定四庫全書
 張文貞集卷六
            大學士張玉書撰
   䟦
 御書卷後
   康熈四十一年夏五月
 皇上既頒
 御書數百幅分賜在廷諸臣而御前所存者尚積數
[006-1b]
   千幅之多十二月十二日
 召臣/玉書臣/鴻緒偕内直臣/廷敬臣/杜訥臣/昇於南
   書房公同排類以備宣賜臣/等仰惟
 皇上總攬萬幾躬親裁决未嘗刻晷少斁政務偶暇
   即披覧經史發為鴻文雅什無不超絶今古而
   又精研書法自晉唐以迄近代凡屬能書之家
   悉皆虛懷臨倣而經緯在手變化從心揮毫獨
   運包舉衆美所臨舊蹟視原本嘗百倍過之非
[006-2a]
   天縱生知兼以遜志時敏之學安能臻此臣/
   瞻仰之下欽服忻忭恭請鈎摹勒石垂示永久
 聖心冲抑未即俞允臣/等固請再三伏䝉
 皇上頒發黄樹子賦臨董其昌書一卷神采煥爛結
   搆精警無法不偹無體不該實董其昌所未能
   到兹勒石既竟星日光華照耀萬世臣/等拜手
   稽首敬䟦數語於卷末以志榮慶
   䟦安徽布政使張四敎
[006-2b]
 御書額卷後
   康熈三十有八年
 皇上南巡江淮周歴吳㑹宏恩濊澤霑濡黎庻四月
   既望
 車駕入江寜自將軍總督以下悉被
 上尊珍膳之賜而
 御書淵鍳齋石刻及耕織圖惟大臣得而有之至於
 宸翰題額尤鄭重不以輕予題額字義皆兼褒美訓
[006-3a]
   勉之㫖往往如化工賦物各肖其人臣/玉書忝
   與扈從獲覯盛事於時安徽布政使臣/四教䝉
 賜綾幅大書四字曰忠信之長臣/悚息瞻仰竊歎
 聖心之取義大而垂訓遠也春秋傳曰忠徳之正也
   信徳之固也又曰忠信禮之器也子太叔之告
   子産以忠信之長慈惠之師並舉以相朂豈非
   為民牧者徳以基之禮以植之忠信結于中斯
   慈惠被于物其本末之序固有不容紊歟布政
[006-3b]
   使臣/自官江南数載于兹以廉潔飭身以正直
   率屬羔羊素絲之節孚于遠邇盖揆諸忠信之
   義無媿辭焉自兹仰承
 天藻益孳孳焉務實政而不怠則於
 賜額之意先之以褒美而重之以訓勉者庻幾其始
   終克副矣乎今布政使臣/装潢
 宸翰與淵鍳齋帖耕織圖並尊奉齋閣非獨朝夕自
   勵且以垂示子孫卷既成屬臣/玉書䟦識歲月
[006-4a]
   于卷末謹拜手稽首書而識之
   䟦查學士
 御書卷
   臣/玉書偹員禁近嘗獲侍
 御案恭覩
 皇上親灑宸翰長牋短楮立竟数十幅而隨筆所至
   無法不備兹於
  山荘清暇用各家楷法書唐人應制詩十律毎書
[006-4b]
   一家輒曲肖其神理而結搆精警腕力變化為
   振古所未有於時講官侍講學士臣/昇方與扈
   從
 上特恩優賜臣/昇装潢成帙出示臣/等伏惟
 皇上以神聖生知篤好學問自總理機務以及時文
   書法罔不研深探㣲造詣至極良由
 天縱精神運行不息乃克臻此
  睿製
[006-5a]
 天行至健金石同壽臣/三復斯語頌為至言學士臣/
   拜
 御墨之昭回兼
  睿辭之炳焕異寳所萃榮光燭天凡屬儒臣孰不
   欣仰臣/敢敬書末以志盛事
   䟦馬相國
 御書巻
   大學士馬公敡歴中外三十餘年而入政府
[006-5b]
 眷倚為一時之冠歲庚辰四月
 皇上親灑宸翰題休容二字賜公公装潢巨軸尊藏
   箧衍惟謹越二年臣/玉書來京師公出以示臣/
   伏覩
 御書神力搏捖古欝蒼勁如彛鼎球圖光氣不可逼
   視誠希世之至寳也至于休容二字為古今相
   臣之極則先儒大學䟽解謂其心寛平廣大澹
   然無營粹然至正故能容天下懷才抱徳之士
[006-6a]
   使各效其職以為國家之用而貽福利于無窮
   雖古伊傅周召之賢無以加此公之在政府也
   集思廣益求善如不及嘗言人臣起自下僚非
   積有才望不能膺
 聖主之知也業已洊躋大位而復矜才恃能沾沾與
   庻司百職争勝何為者哉玉書毎三復此語嘆
   公寛平廣大澹然粹然之意真可不媿古人而
 皇上之褒許期望於公者惟公能仰稱
[006-6b]
 上㫖以為一代之宗臣無疑矣謹拜瞻
 聖藻附言巻末且幸朝夕隨公之後亦以自勵焉
   䟦陶𣙜使
 御書巻
   仰惟
 皇上天縱聖神留精翰墨雲章奎畫超軼古今而
 聖懷淵冲自晉唐以來諸臣遺跡無不刻意䂓橅其
   蘓軾米芾趙孟頫董其昌書臨者尤多神力巻
[006-7a]
   舒隨筆變化視原本常百倍過之此巻臨米芾
   書五言律詩一首乃己卯
 南巡時賜内務府掌儀司員外郎臣/陶柱者庚辰秋
   員外𣙜關維揚出以示臣/玉書拜手敬觀驚喜
   竟日體結之精警蹲鋒之峭勁氣韻之蒼欎風
   骨之翔舉使米芾親見必且頫首嘆絶員外何
   幸獲兹異寳玉書/向在政地見員外出入禁闥
   歴有年所小心恪謹久而益勤用是上邀
[006-7b]
  特達之知以小臣而拜
 宸翰于行幄真殊遇也繼自今朝夕瞻仰敬思咫尺
   不違之義以勉圖報稱則令名寵錫克垂於有
   永不亦休歟
   書瑞隐先生巻後
   家大人自通籍後與若矦先生訂交于京師及
   今三十年矣書與先生弟翼侯同舉順治辛丑
   進士而翼侯從弟望侯亦以是科中副車與余
[006-8a]
   同出西藪田先生之門越六年先伯兄禮存與
   望侯同舉康熈丁未進士又越五年壬子家弟
   仕可與先生公子履吉同舉孝廉于京兆兩家
   契分不啻膠漆以余聞若侯先生為少司冦及
   長西臺日課諸子讀律一條遇有疑獄令諸子
   各以意平反期合律而後已士大夫家以經術
   教子弟者當以先生為法嵗乙卯翼侯用治行
   第一由徳安令膺内召既至都門出所藏尊人
[006-8b]
   瑞隱先生手澤示書家庭訓勉之辭觸物感懷
   之什意深㫖厚溢于楮墨且以左腕作書古質
   清勁令人肅然斂容以是益嘆公家世澤之長
   所由來者遠矣昔陸渭南極稱范巨川家訓謂
   為人祖父者盡如范氏之先人為人子孫者能
   盡如巨川世其有不興者乎吾於翼侯之藏此
   巻也亦云
   書袁節婦傳後
[006-9a]
   余同官馬子甸臣為袁節婦傅引程嬰公孫杵
   臼事為喻夫史稱杵臼死于十五年之前程嬰
   死于十五年之後等死而難易殊者為孤在也
   以存孤之大義責婦則為節婦者待其孤既立
   成人續袁氏之祀然後以死自明報夫子於地
   下庻幾無憾嗚呼死生之際人所難言當其初
   念激發庸夫販豎無不可殺身成仁少一却顧
   而愛名節之心不敵其計生死之心古今忠臣
[006-9b]
   孝子為之不克終者皆轉念敗之也節婦之死
   也其舅姑止之其家人止之乳哺之稚子依依
   襁褓假令節婦慕存孤之名欲强為其難以姑
   緩旦夕之死恐更遲十餘年日久事移徘徊瞻
   戀又將借孤之成立以為口實此時既不能為
   嬰又并不得為杵臼或曰人人皆杵臼其如孤
   何曰有嬰然後杵臼可為也無嬰則杵臼必彊
   為其難者下宮之難大索孤于宮中事廹矣嬰
[006-10a]
   死誰與救孤者嬰之不死非天下後世之臣子
   所得借口也况孤立而嬰旋死乎節婦之言曰
   我非忍負生者也撫遺孤有舅姑伯叔在我獲
   死所矣向自誓必死以殉無庸苟活以負死者
   從容就義百折莫挽死生難易之際權之審矣
   嗚呼此尚得以匹夫匹婦之諒少之也乎天下
   有所遇不幸如節婦苟不至於棄其孤者寜以
   死為正可也余因讀節婦傳而特申其說
[006-10b]
   書卓氏傳經堂集後
   卓子火傳建祠於塘栖里第奉其先入齋左車
   珂月三先生而名其堂曰傳經海内文章之士
   皆以卓之子孫世守侍郎忠貞公之教以克紹
   其先烈為能不媿於傳經之義争為詩文以紀
   之越數年裒成一帙嗚呼靖難之際一時忠臣
   烈士以守經蹈義而死者指不可勝屈乃其傳
   與不傳則亦有幸不幸焉余族高祖仲敬府君
[006-11a]
   諱徳當明建文時用大臣薦授都督府斷事首
   上遵祖訓謹用舍安宗藩興教化詰戎兵五策
   比朝議削藩弱封復抗疏言分封以屏王室即
   地稍踰制宜裁之以禮奈何以細人上變輒動
   摇宗室復謁齊尚書泰謂今日宜用踐更法嵗
   簡遼寜燕谷䕶衛精銳軍以偹邉順命則已不
   則移師蹙之未晩與忠貞公請徙燕封以絶禍
   本之議畧同及燕師起伏闕門上書以漢吳王
[006-11b]
   濞唐李茂貞事為言謂無使造膝近臣踵&KR1007
   杜讓能之禍未幾以户科源士犒盛庸兵于東
   昌戰敗被執責燕王以大義亂刃交下死之後
   以陣歿不入逆籍族得全而世亦卒無知者夫
   建文死事諸臣身罹極刑戮及三黨宜族姓靡
   有孑遺而其子孫率多顯者自方正學及齊黄
   諸公皆有後則其他可知已忠貞公與有滅門
   之慘其遺孤得脫史不載其事而今卓氏之盛
[006-12a]
   蟬聨不絶如此嗚呼此豈人力也哉余家幸未
   遘禍閱今三百年氏族漸蕃不可謂非祖宗忠
   孝積累之報而仲敬公死綏遺事日久湮没家
   大人屬王君于一為傳始著聞于世讀傳經堂
   集留連久之敬書末柬且以志吾媿焉
   䟦蔣崙園位思堂記後
   崙園蒋君初以孝廉知博平縣擢入為户部郎
   久之出守吉安遷山東鹽法轉運使未任而卒
[006-12b]
   余與君交二十餘年竊覩君遇事明敏善斷毅
   然有為所至蔚著聲績可謂偘偘克舉其職者
   也及展兹巻見君題吉安郡署之額曰位思且
   自為之記以年少時放達真率未講明於脩已
   治人之學痛自鍼砭君之治郡於是為有本而
   余深媿知君之未盡矣夫人心之有思瞬息萬
   變日出而不窮欲强禁力禦使伏而不動譬制
   逸馬遏决川其為奔潰益甚易曰何思何慮非
[006-13a]
   不思也能不越於其位則日用酬酢皆得艮背
   止所之道而無復憧憧往來之擾故雖動而益
   静子産之告子太叔也曰政如農功日夜思之
   思其始而成其終朝夕而行之行無越思如農
   之有畔則其過鮮矣畔言次也即位之義也無
   越思即不出位之義也子産之言政實有合于
   易象而君之名是堂豈不真知為政之本矣乎
   岐巖為君之兄子藏弆遺翰不啻拱璧今岐巖
[006-13b]
   方以才望分巡江西家訓相承治行當後先輝
   映余三復太息為䟦卷尾而歸之並以志吾屬
   望之意焉
   䟦燕文貴草堂圖
   己亥秋予遯延陵有持破巻易粟者展之宋燕
   待詔所擬草堂圖也昔盧徵君鴻在開元時嘗
   賜隱居服官為營草堂其所居之室號寕極鴻
   嘗自圖以見志宋廣川䟦云其本嘗在叚成式
[006-14a]
   家當時號山林勝絶不知逮今存否高希中嘗
   出此圖考之古本則有樾館而無寕極又景物
   增多致多繁碎此後人追想勝概而浪為之也
   燕待詔擬此圖数十年後李伯時臨一本又数
   十年後林彦祥臨伯時所臨一本而彦祥自書
   其首則云草堂樾館二紙亡之乆矣是其存者
   八耳觀此則鴻本在宋已不及見見者皆臨本
   即臨本亦不能全矣小米曾為石瑩中䟦彦祥
[006-14b]
   臨本尤足據又王方慶于毘陵得伯時畫十志
   與彦祥臨本人物大小不同余家藏本與此巻
   亦如之卷中枕桃二字徧閱諸書俱各異同大
   抵古人畫入妙境冩之非一家觀者相其神駿
   毋拘形似間可也亟以粟易之重加装餙俟識
   者鍳定焉
   䟦侍講田公詩巻
   此吾師侍講先生遺蹟也先生詩格清古雋永
[006-15a]
   曠懷高寄出入韋岑之間書法亦遒健無近今
   習氣此卷所載皆初入史館時作年甫二十餘
   遽切故園松竹之思非具善慧夙因安能擺落
   俗情妙解禪理如此而人歌人哭一篇竟成詩
   䜟尤可痛也三復吟諷不禁隕涕敬識数語于
   巻末惟湘老昆仲什襲藏之
   䟦宋漫堂珍藏董文敏字冊
   董文敏筆札妙天下同時士大夫家藏弆者必
[006-15b]
   多距今七八十年而殘牋齾翰絶不易購漫堂
   先生得此数劄珍同拱璧宜矣文敏書體兼衆
   妙而用顔法者為最工此冊隨筆所至若不經
   意細按之結搆精宻于跌蕩瀏灕中具有凌厲
   勁挺之概當從争坐位脫化得之先生鍳賞稱
   當代第一亦謂鄙言畧見門庭否也
   䟦笪江上字
   江上先生築室欝岡抗跡世外日以圖史翰墨
[006-16a]
   自娛楷法全體晉人行草出入于唐宋名賢間
   自闢門逕二十年以來海内人士訪購寸縑尺
   楮珍同拱璧吾甥興宗獨得所臨華陽隱居帖
   素牋十幅以所言皆修真餌芝之事因張諸屏
   以為吾姊壽一展誦間朱陽之館玉律之砂彷
   彿如覯其為祝嘏也多矣以視世俗乞取諛詞
   相誇詡者何啻霄壤哉
 駕幸江寕紀
[006-16b]
 恩碑記
   康熈三十八年春正月
 皇上軫念淮陽水患下詔南巡二月
 車駕臨淮境親履河堤周覧形勢以修築方畧指授
   河臣又
 特命截漕發糶賑恤被災州縣嗣是濟江而南徧歴
   吳會蠲逋賦減商課廣進取之額沛矜恤之仁
 徳音屢布恩澤至厚夏四月己酉
[006-17a]
 駕入江寜軍民數百萬歡迎夾道頌聲徹於
 行在越翼日庚戌傳
 諭内閣明洪武為一代創業之君朕前南巡二次俱
   特行祭祀並親至陵寝禮奠今巡幸至此當仍
   往親祭著大學士等議奏欽此大學士臣/伊桑
   阿阿蘭泰張玉書言前者
 乘輿兩幸江寕已
 親至明陵酹酒兼遣大臣致祭今請耑命大臣不必
[006-17b]
   更煩
 車駕奏入得
 㫖洪武乃英䧺奮起建功立業之主不可與他君竝
   朕當躬往致奠其祭文著撰擬進覧比翰林院
   撰進祭文復䝉
 御筆親加改定頒發太常壬子
  遣兵部尚書兼管太常寺事席爾達詣明太祖陵
   質明致祭而
[006-18a]
 上即以是日率諸王羣臣躬至陵寳城前拜奠三爵
   如前禮既出
 駕過明故宮徘徊止輦見荆棘載路且有成麥畦者
   慨嘆久之越二日甲寅
 御書治隆唐宋四大字遣侍衛馬武海青等捧示諸
   臣曰此
 御筆為明陵題殿額者明日早
 命郡王率大學士伊桑阿阿蘭泰張玉書同往行禮
[006-18b]
   安奉殿内於是諸臣環跪瞻仰無不感誦歎服
   臣/玉書奏曰自古帝王未聞躬祀前代陵寝者
 聖駕三至明太祖陵親行奠禮兹又
 特書殿額以示優隆
 盛徳懿典允光千古且治隆唐宋四字於明太祖創
   垂功業至為確切一經
 宸翰褒題而史書遂有定論臣/等不勝欣仰之至是
   日又傳
[006-19a]
 諭曰朕昨往奠洪武陵寝見牆垣復多傾圮可交與
   江蘇巡撫宋犖織造郎中曺寅㑹同修理朕御
   書治隆唐宋四大字交與織造曺寅製扁懸置
   殿上並行勒石以垂永逺欽此乙卯昧爽郡王
   率大學士及巡撫等具儀恭捧
 御書扁額安奉明陵殿内行禮而退一時在省文武
   官吏與闔城父老子弟環堵聚觀僉謂
 鑾輿三幸江南不獨黎元比屋被澤即山川百神亦
[006-19b]
   罔不欣悅而加禮明陵尤屬曠典
 大聖人行事真足超軼百代臣/等幸生唐虞之世又
   得親見
 堯舜之君
 帝徳巍蕩如天難名惟有仰祝
 聖壽無疆爾於是臣/玉書拜手紀事而翰林臣/某/
   恭書勒石
 賜遊暢春園玉泉山記
[006-20a]
   四月初四日辛未
 上御暢春園内澹寧居大學士伊某等以折本請
 旨畢
 上傳大學士伊某阿某王某張某尚書庫某馬某索
   某圖某沙某班某左都御史沙某侍郎常某席
   某朱某安某滿某學士德某常某同進
  暢春園看花從澹寧居右邊入至淵鑒齋前沿河
   堤上列坐
[006-20b]
 賜飯畢諸臣縱觀巖壑花光水色互相暎帶園外諸
   山歴歴環拱如屏障
 上御船遶淵鑒齋而下
 命諸臣從岸上隨船行諸臣過橋向西北行一路目
   不給賞至花深處是時丁香盛開共數千樹逺
   近爛漫
 上登岸
 命諸臣隨行遇名勝處輒
[006-21a]
 親賜指示諸臣得一一見所未見遊畢回至淵鍳齋
   前謝
 恩而出是日
 上隨諭諸臣玉泉山邇日景物正佳初六日早再來
   同遊初六日癸酉早
 上御玉泉山静明園諸臣俱集從園西門入園在山
   麓環山為界林木蓊欝結搆精雅池臺亭館初
   無人工雕飾而因高就下曲折奇勝入者幾不
[006-21b]
   能辨東西徑路攀躋而上歴山腰諸洞直至山
   頂眺望西山諸勝
 上傳諭諸臣俱乘船回各家人役皆携襆被先至西
   直門伺候諸臣出至園門外謝
 恩皆稱臣等生平經歴山水勝槩從未得如此耳目
   開滌心神怡曠真天作地成以貽
 皇上䝉
 恩賜遊實千古未有之幸
[006-22a]
 上遂登舟留大船二隻一
 賜親王乘坐一令諸臣並載并差員前往啟閘沿途
   稻田村舍鳥魚翔泳宛然江鄉風景而郊原豐
   縟氣象又為過之諸臣至西直門登岸莫不踴
   躍懽欣慶
 聖世泰交之盛自巻阿遊歌以後曠世僅見云
 賜遊化育溝後苑記
   康熈四十七年五月十八日
[006-22b]
 駕至化育溝行宮扈從内大臣各給房五間皆倚山
   為璧草木蓊翳具有幽致臣/初與扈從亦分給
   焉二十二日有
 㫖命同内大臣纛章京一等侍衛及衆翰林官遊觀
   後苑從東掖門北行縁路皆菜畦蔬圃内地諸
   蔬悉具而野花雜卉錯出于其間其北靣則灤
   河之水引入小河中碧波澄澈可以見底魚名
   栁根赤者極多水至清而魚咸孳生游泳于内
[006-23a]
   亦一異也苑内疊石處少絶無經營締構之迹
   其曲折蜿蜒坡陀高下皆因任自然輒饒幽勝
   山境葱欝在萬峰環抱中而地勢又極疎曠遥
   矚之則邃如也平覧之則廓如也内境實罕有
   此勝概渡河而北為澄鑑亭又行則為霞標又
   左則為四面雲山復過一河則為宛在亭皆有
 御題扁額是日
 上御宛在亭東西座為
[006-23b]
  皇子亭旁左三間諸滿臣列坐于内右三間則臣/
   與諸翰林坐焉
 賜食四盒凡十數器俱異常膳又從
 御前撤賜口外百合一盌極甘美乳調雉羮亦平生
   所未食又
 特賜臣/麫食一器令携回寓舍皆珍品也其音樂則
  昇平雅奏與外廷逈别諸臣宴賞盡歡午餘方罷
   臣/與翰林諸臣同至直廬謝
[006-24a]
 恩隨又
 賜金蓮花一瓶是特移種于口外者鮮妍可愛與五
   臺山所産無異他省諸山未之見也
 賜遊哈喇和屯後苑記
   五月二十四日
 駕自化育溝移蹕哈喇和屯哈喇和屯䝉古所謂烏
   城也有
 御製碑文在勅建穹覧寺内二十七日有
[006-24b]
 㫖命同滿大臣等遊觀後苑從西旁門入經一大軒
   額曰松壑清越登山至一佛寺為慈雲大士閣
   有藏經在焉佛像及供器皆與外製者不同出
   閣經一軒曰泉蘿幽映渡浮橋北行橋下為灤
   水從西來分為支河引入苑内河中魚至多又
   行一徑至
 行殿前面山臨流山石嶙峋聳削上建二亭即所謂
   小金山者時同翰林諸臣于
[006-25a]
 殿旁選石而坐
 賜有蒲蓆坐墊少頃
 賜食五器各飽飫
 御饌饌畢渡橋登山
 命内侍導行時
 上遥望諭曰可隨意徧觀勿拘形迹因歴覧前後二
   亭前一亭淺深規制俱與金山之留雲亭仿彿
   亭聨曰丹地平陵霽夕月懸高閣靈池不鑿雨
[006-25b]
   時雲起澄潭可以想見勝概後一小亭絶類金
   山吞海亭且相望一大石在河中流與善財石
   無别此小金山所由名也臣徘徊久之江天風
   景宛然在目因對諸臣言不意身在塞外復遊
   故山真人生之希遇也諸臣皆相顧感歎非
 聖恩安能至此既下循長堤而行觀金蓮花種植凡
   数畆色正黄彌望奇英煥爛自壓諸花之上其
   他野卉不知名者不可勝紀回至
[006-26a]
 行殿前内侍導從殿左行所歴多佳勝渡浮橋而南
   至一别殿曰寄雲涵碧四面皆垂簾曠覧無際
   所列異花最盛轉至水次登舟絶灤水而渡伊
   蘇河水水中有大洲上有軒額曰煙月清真聨
   曰山林依石瀬溪谷潤清波去軒数十武有亭
   曰積翠聨曰垂釣有深意望山多逺情南有小
   亭曰碧玉鬖自此登舟復渡至灤水乃登㟁同
   翰林諸臣至直廬謝
[006-26b]
 恩
 賜遊熱河後苑記
   六月二日
 駕至熱河行宫十一日有
 㫖命同滿大臣等遊觀後苑由正門入向東北行至
   山崖有殿三楹額曰萬壑松風聨云雲巻千峯
   色泉和萬籟吟歴石磴数十層紆折而下右有
   八角亭可垂釣過橋循長堤行時
[006-27a]
 上在亭中顧謂臣/等曰此堤形勢有類靈芝盖長堤
   綿亘蜿蜒至中道别出一支分為三沱各踞勝
   境實與芝相類也其東則雲山罨畵西則
  皇子讀書之所直行里許至
 駐蹕之地正門額曰澄波疊翠門外居中設
 御榻眺覧曠逺千巖萬壑俱在指顧間入門少西為
   延薰山館聨云雲移溪樹侵書幌風送巖泉潤
   墨池後有佛堂額曰水芳巖秀聫云自有山川
[006-27b]
   開北極天然風景勝西湖旁有樓額曰雲㠶月
   舫聨云疑乗畫棹來天上欲挂輕㠶入鏡中轉
   至
 御座正殿前羣花列植極多異種繡毬五本分五色
   目中所未見也對面有臺曰一片雲於是臺上
   設音樂滿諸臣坐于東廊臣/偕翰林諸臣坐西
   廊小榭内設木榻既宴
 賜食數器又特賜
[006-28a]
 御膳野雞羮一器及午宴罷羣起謝
 恩出遂登舟泛湖湖之極空曠䖏與西湖仿彿其清
   幽澄潔之勝則西湖不及也岸有喬木數株近
   侍云此皆奉
 上命所留隨樹築堤蒼翠交映而古幹更具屈蟠之
   勢舟中遥望勝概不可殫述有逺㟁縈流極其
   浩淼者有巖廻川抱極其明秀者萬樹攢緑丹
   樓如霞謂之畫境可謂之詩境亦可而詩與畫
[006-28b]
   遜真境逺矣湖東岸一閘温泉水從此入登岸
   則有荷池数畆上有凉殿殿右有亭為曲水流
   觴之地額曰蘋香沜聨曰雙澗常流月千峯自
   合雲逺近泉聲皆隨地勢曲折疏導而得之循
   湖水數折復至初乘舟處登岸渡橋由舊道而
   出此苑中東北一路勝概也至二十八日復奉
 命再遊則尋西北之勝從東掖門北行仍經萬壑松
   風由長堤至澄波疊翠時從正門行直過雲㠶
[006-29a]
   月舫循廊下行至一片雲處仍坐西廊房
 賜食觀樂復特賜
 御案羮湯食畢而起傳
 諭荷花盛開可同往觀之登舟過藏舟塢對望隔一
   堤湖光空明無際所謂雙湖夾鏡者於此地見
   之湖西蓮甚盛内有一種色至鮮艶者從敖漢
   部落得其種花與葉俱浮水面倒影湖中最稱
   竒麗其他或逺或近或數叢或散布清芬環匝
[006-29b]
   真巨觀也登岸地勢平衍有田疇有林木過小
   橋數折沿山趾而行山巔蒼藤古蘚不知幾百
   年物比至關口關以外為獅子峪關踞嶺上是
   為西嶺關下一軒額曰濠濮間想有二聨一曰
   窻間樹色連山净户外嵐光帶水明一曰野静
   山氣斂林踈風露長坐憩數刻真覺别有天地
   非人間也其山後榛子峪松樹峪不及往而返
   南行則為龍王廟又南則迤邐石徑雜以叢卉
[006-30a]
   春月梨花甚繁稱一時之盛勝山行約十數里
   坡陀委折時斷時續異境天成回至長橋石磯
   而西北一路之勝皆仿彿得其梗概矣復乘舟
   指西掖門登岸偕于岸旁謝
 恩所謂十六景者一曰澄波疊翠則
 御座正門也一曰芝逕雲堤則長堤也一曰長虹飲
   練則長橋也一曰暖溜暄波則温泉所從入也
   一曰雙湖夾鏡則兩湖隔堤䖏也一曰萬壑松
[006-30b]
   風則入門山崖之殿也一曰曲水荷香則流觴
   處也一曰西嶺晨霞則關口西嶺也一曰錘峯
   落照則逺望苑西一峯也一曰芳渚臨流即石
   磴旁之小亭也一曰南山積雪則苑南一帶山
   也一曰金蓮映日則西岸所見金蓮数畆是也
   一曰梨花伴月則春月梨花極盛處也一曰鶯
   囀喬木則堤畔所有喬木數株是也一曰石磯
   觀魚則石磯隨處可垂釣者也一曰甫田叢樾
[006-31a]
   則田疇林木極茂盛處也宇内山林無此竒麗
   宇内園亭無此𢎞曠先後布置皆由
 聖心指㸃而成未成之時人不知其絶勝既成之後
   則皆以為不可易矣大抵順其自然行所無事
   因地之勢度土之宜而以人事區畫于其間經
   理天下無異道也
   遊遼東千頂山記
   康熈二十一年歲在壬戌海宇削平慶典具舉
[006-31b]
   春三月
 車駕至盛京告成功於
列祖
三陵畢謁巡涖邊塞特
 勅扈蹕部院諸臣留都祗候臣/玉書叨與侍從自興
   京奉
 命返轡時日休暇将徧歴州邑諏訪舊聞㑹積雨中
   阻不獲逺渉遼陽城南五十里為千頂山迤邐
[006-32a]
   盤互夙擅竒勝望後十日持襆被杖䇿以行比
   過遼城獲覩
太祖高皇帝駐師築壘據河克敵之遺蹟又延問故老
   得年八十以上者二人指述舊事尤詳越宿冒
   雨入山既至風日開霽恣覧縱陟往返凡八日
   山多竒峰巑岏稠疊不可指屈故名千頂僧寺
   最著者五曰祖越龍泉中㑹大安香巗志無紀
   載或曰唐貞觀中征高麗曽駐軍於此語多附
[006-32b]
   㑹㨿元皇慶中直學士陳景元撰僧雪庵塔記
   言僧自毉巫閭駐錫大安後移居鴨緑江復還
   香巖具有異蹟今香巖寺西有雪庵塔而諸山
   所傳名勝亦往往以雪庵著則五寺舊址雖不
   可考而其創建在元以前興起在皇慶以後亦
   可信已夫遼陽為
  國家肇基重地
陵宮相望百有餘里此山蟺蜒瑰異嫓之往代當在東
[006-33a]
   都瀍澗西京覇杜之間而關塞遼逺輪蹄罕及
   致使靈峰鷲嶺欝而不彰臣/玊書來遊來觀欣
   歎希覯隨跡所至用志梗概山不勝紀仍以五
   寺繫焉
   循遼城而南里許山色凝碧籬落類江左至八
   里村有梨數百株雨後吹白如雪踰石門度七
   嶺東南行為湯泉泉近濁可滌不可飲也入山
   經邢崖徑路逼仄萬峰囘互鳥鳴樹底雜卉蓊
[006-33b]
   翳梨最盛彌漫溪谷七八里不絶過南塔有官
   亭遺址勝國時将吏宴遊休暇之地又數武至
   祖越寺寺環山而構靣俯背倚左右拱揖高輒
   數百仞巒岩洞石名各肖形有神人仙佛蓮月
   盂缽螺髻獅象之屬惜無髙人勝流持擇評品
   雖稱名近鄙仍而不變也由寺東縁磴而上脫
   帽杖藜盤礴沙礫数百歩得巨石石形如丸圍
   徑以丈許兀踞峰頂凌虛聳特不欹不仄石上
[006-34a]
   為松坡為石佛崕為羅漢洞洞對峙曰振衣岡
   磨崕大書蒼潤可愛名氏已蕪蝕略見彷彿而
   已又里許歴危磴數百級至巔鑿壁為斗室顔
   曰無梁昔有老僧精梵律者常棲宿其地他僧
   處之或觸鬼物或虎嘯於側中夜惴慄輙携軍
   持而下僧浩然云
   自祖越折而西可五百歩兩崖夾峙劃然如門
   既入泉流潨激泠泠如操石琴溯流而上一徑
[006-34b]
   盤紆古木間植達龍泉寺聞粥鼔聲與泉聲應
   而軥輈鳥語雜㳫其中泉出寺後彌勒峰峰左
   有石洞方幅數尺珠光噴湧穿澗而溢寺僧截
   木承之刳腹類竹引入牖下有若懸溜凡祖越
   所見西北諸峯皆在寺東峰勢詭異險幻正側
   殊狀遊者心目駭蕩不諦視不能辨也寺延袤
   僅數畆其築室架壑皆依山偃仰有清越環映
   之致故山徑峭窄而取境特竒寺為故相國范
[006-35a]
   文肅公舊遊地其子忠貞公所書字存藏經閣
   中寺僧寳而藏之出以示客結構嚴冷如見其
   人
   龍泉距中㑹不十里山徑曠衍林隩暢蔚虎跡
   交錯竟日無行人晨興循龍泉東麓折而南有
   牝鹿十數注坂徐下僧曰此鹿就飲溪澗水耳
   畋獵罕至故與人狎然時墮虎口至中㑹寺寺
   前為水閣方廣半畆夏秋之交霪潦演溢九峪
[006-35b]
   之水滙注于下閣因是得名其盛時水石交映
   禽鳴魚沬頗極登臨瞻眺之勝今閣久廢僅存
   石址而水勢亦湮塞尋所謂九峪水故道無識
   其源流者可為太息中㑹在五寺為簡寂禪宇
   剥落無復舊觀僧耻若遼陽人有學行築室数
   楹書史盈案龍泉西南諸山皆倚室東隅而松
   苔峰西峙與粥魚庵故址相望嵐氣環匝視静
   而聼逺坐移時窅然深也
[006-36a]
   出中㑹行十里許草樹藂密溪流鏘然水穿石
   中時露時伏是為大安寺山址又里許徑路盤
   紆下馬拾級而上行五百餘歩徑漸平復騎距
   寺半里許奇峯疊嶂聳出雲表如立如踞如拱
   如戴孤挺峭厲率去地數千尺寺枕山之中前
   俯後仰萬象盤欝入寺憩五峰丈室閣鈴松韻
   時發異響坐久之邀兩僧導遊人授一藤杖循
   百佛堂過薛庵至瓔珞峰峰突兀無梯膝行而
[006-36b]
   上有泉出石旁如盎既下入萬松林逶迤里許
   隱蔽日月野卉數十本色丹而妍錯互于古松
   之隂幽麗特甚自此山益竒徑益偪沙礫雜糅
   積葉盈數尺怪石怒攫下視無際心𢥠然而危
   乃令兩僧前挈後掖䇿杖其中同行七人穿叢
   莽排朽株纍纍然趾背之相錯也行十餘里至
   羅漢洞洞深五六丈懸崕後阻蘚壁對峙有明
   嘉靖中華學士察題石出洞口折而西遥望石
[006-37a]
   穴如牖為雲封洞背雲封過馬蹄㠗當衆山之
   中南緬通明北俯中㑹若襟帶然又百餘步經
   石門渡嶺天風乍起山木盡號仰睇仙人臺一
   峯斗絶空際疑不可即循磴道徐上約數十尋
   至臺趾左深潭右絶壁環顧諸山盡在肘腋之
   下臺上布石枰柳柳州記仙奕山庻幾似之而
   其矗立萬仞之巔崚嶒竒詭飛鳥垂翼虎豹却
   顧海内諸山所罕覯也此峰居大安中㑹香巗
[006-37b]
   之間山脉之所薈萃故遊大安者指為盡境折
   而下則去香巗為近于時夕陽在山隂氣慘肅
   不及還大安遂尋香巗而西距仙人臺二百歩
   有徑東南行孤峰旁突為觀音閣閣久廢而其
   地特勝衆山環列蒼靄畢㑹蔚然巨觀又東為
   夾峰元僧雪庵栖息之地峰下為洞洞口正黑
   傾亞不能措足手捫一穴僅容膝兩石離立横
   木其中背石履木下見深塹側身而入攀穴而
[006-38a]
   出極山行之險甫出穴復對立一峰架木為梁
   濶僅踰尺引絙乃度夾峰之名以此峰頂有巨
   石有古屋有斷碑峰外道絶仍觸險出洞口歴
   鸚鵡石雨花臺循錦繡坡至香巗日已暝矣僧
   言深夜常聞虎啼繞佛閣數匝而去遂墐户就
   宿曉起捫石碑得元直學士陳景元撰雪庵塔
   記碑覆土中百餘年掘土得之苔蘚瘢胝雜以
   塵垢字畫漫漶不可辨强起衆僧鈎剔滌除纎
[006-38b]
   翳盡去所刓缺者纔七八字文載雪庵始末甚
   詳字體亦遒潤諸寺碑版之文此居第一由山
   後循舊徑度嶺又尋别峰東過䨇井撫朝陽寺
   碣折入松林經大安而返千頂勝概以大安為
   最而山徑竒特實在香巗大安交㑹之介以道
   出諸山之背䆳奥深隱故多見側勢登覧者憚
   其僻遠往往避險而就夷皆未能窮極兹山之
   勝者也
[006-39a]
   蠲免儀真縣坍江田糧碑記
   方伯鶴鳴慕公奉
 特簡開藩東南利興弊滌蠲煩釋苛閱數年而大江
   南北百城頌徳異口同聲咸紀述公績以志不
   朽而儀真縣則有蠲除坍江田糧一事其為利
   溥而貽福逺莫有過焉者也禹貢荆揚之域濵
   江卑溼故厥土塗泥揚州田居九等而荆次之
   今則三吳稅重甲天下矣漢唐以後論田賦者
[006-39b]
   多有資江灌漑之利而未及坍田之害意者江
   與河異性河决難制而江流有常縱有坍沒未
   甚為民厲故史不悉載歟百餘年以來凡江流
   所經之地民田被坍者一歲數告然而郡縣有
   司格之者十九大吏格之者十七其得悉陳民
   隱不壅上聞者抑已鮮矣儀真縣濵江田自
  國初歴嵗坍没計上中下八十六頃二十五畆
   有竒應除免額課六百五十七兩有竒里民失
[006-40a]
   業流離委瑣至鬻妻孥以辧
  國賦前鳳陽巡撫張公兩為䟽請户部以全書既
   定不便更張為辭至康熈四年清丈田畆儀真
   縣丈增田一百餘頃以抵坍額尚多贏羡於是
   里民復具牒力控謂缺額有抵上不虧
  國課而下可拯沉葘計無便於此者而前令某某
   猶且難之至八年知縣汪君時㤗始慨然請於
   府司府循故事覆核至再復具里民牒狀上訴
[006-40b]
   既允咨部矣遷延兩載仍庋閣不行迄我慕公
   涖事伊始汪君具册籍申請如前公聞而惄然
   傷之於時百姓濡毛焦髮恨不能斯須脫於焚
   溺然而催科為急民命為緩實不敢必公之遽
   為請豁而部議之遽從公請也乃未幾忽聞所
   請已得
 俞㫖盡蠲田坍應輸糧若干兩以新增抵舊額里民
   驚喜出于望外於是嘆天下事務在力行而已
[006-41a]
   踵因循之弊襲拘牽之說雖身秉化權而功徳
   不能及於一物漢人所云三公徒治簿書而無
   惻怛豈弟之心誠痛之也今夫有田始有賦田
   汨於江而欲督民輸課此
 功令之所深斥而諸有司甘心虐民泄泄然以秦越
   人相視者母亦謂司計者主贏而不主絀非鈎
   考詳覈不能已於詰問於是文移往復吏更數
   手時歴數載猶豫不决而害獨中於小民惟公
[006-41b]
   視民疾苦痛若切膚方縣牒甫上即白於巡撫
   馬公列其事入告而部議以公之重卒無齟齬
   議上即報可曽不數月而二十年之痗心疾首
   隐忍負痛者一旦渙然以釋事之成敗遲速繫
   乎人如此仁則生勇誠能格天其公之謂歟公
   之造福徳於吳人也非一事矣蘓松浮糧積困
   日甚公頃者特疏未允
 廟堂之意或姑俟異日安知乘間補牘不復轉圜於
[006-42a]
   俄頃乎此則兩郡百世之利而非僅一鄉一井
   之食公福也已余特牽連及之以致吳人頌禱
   之意云
   蕪湖關碑記
 聖天子御㝢三紀而邉冦削平中外清晏薄海以内
   舟車駢㳫幾於行萬里不持寸兵含生樂業之
   象三代而後所僅見也而
 聖心軫念民依既賜田租復拯商困屢下
[006-42b]
 詔㫖飭關政以通商惠民猶恐司𣙜者耑遣諸散僚
   未盡稱職廼輙
 簡用内府近臣往督其事如蕪湖一關夙稱江左重
   地康熈三十七年
 上遴選在廷才望特命侍講學士郎公為監督而以
   禮曺覺羅塞君佐之公與塞君感激知遇甫下
   車即協心力釐革諸積弊越半載而逺近被徳
   頌聲溢于衢路三十八年夏四月
[006-43a]
 車駕南巡至江寧余忝與扈從見兩江商民上蕪關
   治状具言監督臣&KR0757履之潔政績之清近今罕覯
 上深加褒異比公朝謁
 行在遂
 御書松風蘭露四字賜公盖隱然以潔清之義特示
   優奨且將用蕪關風厲諸榷使也一時扈蹕諸
   大臣咸頌
 聖明知人善任而以公克稱任使為難余辱交于公
[006-43b]
   久退而詢公涖關之詳公遜謝不敏廼衆商民
   之辭則有徵矣謂蕪邑城臨大江而關署適當
   其衝賈舶銜尾雲集往往以風濤震蕩不測為
   患惟公持大體滌煩苛絶濫征禁抑勒凡民間
   日用所需與夫升斗尺寸所入例不應𣙜者悉
   以與民而舟行阻滯之弊息至若黔蜀两粤江
   楚之區楩楠杞梓豫章之材歴叢篁深谿蔽江
   而下其取之也至勞而運之也至艱自司𣙜者
[006-44a]
   不察乃有丈量留難到瀂供億之累兼以疾風
   斷䌫越關加罰之苦公臨關親閱無稽時無溢
   費而且官稅未敷者為之權宜酌劑私負未償
   者為之轉移勸輸所以培商本恤商害者無所
   不至設以公之法懸之通都著為令甲豈獨一
   時之利自今以往實百世頼之余聞之而不禁
   愾然嘆也在昔周官以九職歛財賄而關市山
   澤之賦居其二商之有稅昉自古昔初未為厲
[006-44b]
   民而或因稅以階之厲者非法之不善奉法者
   過耳頃復仰奉
 徳音減除歲入贏羡之數則繼此為𣙜使者其辦賦
   為益輕倘能循公已試之轍恪守焉而不變於
   以通商惠民寜有既乎聞者皆曰請書之以勸
   來者遂不辭而書為記
   東臯記
   朱子駿文将歸雲陽之東臯揖余言别曰東臯
[006-45a]
   距城東不一牛鳴地余偕伯兄肇基築室其間
   奉吾母以娛老子盍為我記之余叩其勝延袤
   凡十畆圍以高楓長槐環以曲阜依阜為池編
   竹為徑循徑而入有石門門以内植卉數十本
   長廊繞池分南北焉南四面皆水横欹石橋橋
   畔有舫左植桂右植蘭蕙環池蒔荷置一亭俯
   之額曰清娛北三面岡為城列柏如拱為古柏
   堂堂側為攬勝閣憑閣而望則南浦諸勝隃對
[006-45b]
   几席由堂而左有阜高下偃仰勢若斷嶺嶺半
   置片石亭由亭迤折而下叢篠翠隂仰不見日
   最深處為萬竹軒面方池黛蓄膏淳窅窱澄映
   池旁築危樓高數十尺以榆柳䕃之顔以木未
   凡所為堂榭陂池不礱不斵非有世俗鏤繪綺
   麗怪木詭石之供聊適吾意而已余聞而俯仰
   太息因謂朱子曰三十年以來東南園林山水
   之勝浸滛絶響矣舊家世族既獮薙於風凋木
[006-46a]
   謝之後而兵燹頻仍大獄數起即所稱薦紳華
   膴與閭左稍自封殖者常岌岌乎懐抱蔓之憂
   何暇及宴娛遊賞事耶比歲海烽寖熄而連營
   重鎮参錯櫛比於西津北固之間地方大吏壹
   意以清浄休養疲癃庻幾承平漸覩則異時園
   林山水之勝亦以次修葺而東臯其權輿也矣
   嗚呼廢興成毁相尋無已毎見閥閱之家祖父
   之遺書桮棬鮮能傳及三世而况區區土木竹
[006-46b]
   石乎西都士大夫名園相望而未幾廢為荆棘
   平泉荘成愀然身後無窮之慮而後嗣不守卒
   為達人所笑人世滄桑之感豈獨在兵革耶東
   臯簡樸蕭散自然幽勝且其地僻處城東偏不
   當車馬騷驛之衝肇基駿文兄弟友讓同修閒
   居奉母之樂而不汲汲於仕進園樸而完地静
   而䆳人穆而和是三者皆可久之道而朱子有
   焉昔歐陽文忠公記海陵許氏南園盛稱其一
[006-47a]
   門孝悌化及鄉人而且屬望其子孫力行而不
   怠吾於東臯亦云
 
 
 
 
 
 
[006-47b]
 
 
 
 
 
 
 
 張文貞集巻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