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f0034 張文眞集-清-張玉書 (master)


[004-1a]
欽定四庫全書
 張文貞集卷四
            大學士張玉書撰
 御定全唐詩録後序
   臣/嘗讀詩傳見漢鄭氏所為詩譜指述數百年
   之世系及其詩之次第而正變之源流風化之
   得失較然著明可以為後世序詩者之法三百
   篇而後歴代皆有詩而唐稱極盛蓋五七言今
[004-1b]
   體創始于唐其古體承漢魏六朝之遺亦别出
   機軸不相沿襲於時功令以詩造士自公卿以
   至韋布童丱以至白首無不朝夕講習以求合
   于古之作者而貞觀開元之間又有御製篇什
   倡一代正始之音為臣下標準故詩之盛必以
   唐為歸而其世次及其詩之屢變亦可考而知
   也當初盛之際以工鍊閎麗力矯陳隋之輕靡
   而李杜之激宕竒肆渾涵汪茫鎔鑄風雅者特
[004-2a]
   傑出于其間逮至中晩或以幽清或以繁艷或
   以奥博或以古崛峭厲如分塗别陌之不可强
   合而于三百篇六義之旨皆能各得其遺意是
   以代無今古體無正變必發乎情止乎禮義而
   後可以言詩不如是則絺章繪句雖工不傳裒
   全唐人集比類而觀之斯得失見矣我
 皇上天縱聖明研精經史凡有評論皆闡千古所未
   發
[004-2b]
 萬幾餘暇著為歌詩無不苞蘊二儀彌綸治道確然
   示中外臣民以中和之極而猶以詩必宗唐宜
   旁采以成鉅觀因命校刋全唐詩集乙酉春翰
   林侍讀徐倬迎
 駕于呉門復進所編全唐詩録百巻時經事緯而詩
   系焉
 上覽而嘉之以其勘訂精審賜金授梓仍進倬官為
   侍郎此曠世之希遇也刻既竣
[004-3a]
 御製序于卷端用垂不朽將使稱詩者循唐人之津
   梁究三百篇之奥窔而又先自治其喜怒哀樂
   之節以務協于興觀羣怨之宜則所謂發乎情
   止乎禮義者不獨見于聲詩而即形為風化庶
   可仰答
 皇上漸摩樂育之至教于萬一也矣臣奉
 命敬跋編末竊于兹有深望焉
 御製清文鑑後序
[004-3b]
   粤自羲皇觀河圖畫卦開文字之源而黄帝命
   倉頡作字肇六書之始蓋造物菁華之所苞蘊
   必發於開天首出之一人前聖後聖其道同也
   臣/等恭奉
 御製清文鑑全書並
 御筆硃書槀本七函敬偕廷臣依次展繹誠懽誠忭
   颺言于末簡欽惟我
 皇上躬膺圖厯道協中和文教矞皇武功燀赫遐邇
[004-4a]
   蕩平而五兵習而不試陰陽恊應而七德備以
   遐宣既奠生民于衽席之安旋被一世以詩書
   之澤蓋自
 宥宻單心以迄方州巡歴纔罷封章旋臨典册
 睿製麗於三辰
 御藻光於八體洋洋乎𢎞謨盛業巍煥難名而經傳
   史鑑諸書有闗於治理世教者又悉經
 宸衷評斷鋟梓渙頒業已布四海而垂奕禩矣兹以
[004-4b]
 本朝國書所係至鉅追溯
列祖創制清文以來肇啟宇宙之經綸廣訖中外之聲
   教允為庶績之所標準百世之所率循顧㸃畫
   具存而大義未析音聲咸備而疑似或多以此
   嵗久流傳漸滋訛舛耆舊衰謝莫與㕘稽及今
   不為修明恐日後益難釐正
 皇上仰承
祖烈特製鴻文命儒臣日進一編
[004-5a]
 御筆親加裁定上稽穹昊下矚垓埏旁羅日月星辰
   兼舉五行四序精極于性命道德博洽乎禮樂
   兵農人事物類之繁日用飲食之節靡不條分
   類聚該貫于其中焉縂之
 聖無弗通故義窮今古
 明無不察故辨晰㣲芒出話成經復引經以徵事考
   言制事更援事以證文觀于
 綸綍敷宣每發一言而如見萬里軍機旁午輒馳片
[004-5b]
   札而如在目前譯之皆典謨訓誥之辭推之盡
   逺近幽深之理惟國書施行至要辨析研求用意
   至精粤自始編以迄竣事凡極數年之工力不
   憚五夜之勤劬雖在師行及當巡省靡日或輟
   乃告成書繇是
 昭代典制聿彰咸知可法而可守羣倫聽聞皆一用
   以是訓而是行爰錫嘉名曰
 御製清文鑑自兹
[004-6a]
列聖之精意悉宏闡無遺而天下之文章洵莫大乎是
   矣至于書後别有提綱若干巻提綱之旨本於
   字母字母則變化無窮提綱則廣大悉備縂彚
   篇目共二十有五巻臣/等竊幸職親丹地覩
 盛美于石渠天禄之間復得名挂青編近
 光華于玉軸瑶函之内利用溥而誦習靡涯含藴深
   而形容莫罄惟千百國共戴同文之治億萬斯
   年永欽有道之長臣/等曷勝䖍惕欣仰之至
[004-6b]
   刑書纂要序
   自漢以後刑律代更至隋開皇中定笞杖徒流
   死為五刑而其法遂不可易唐律篇目一仍隋
   舊惟疏義為獨詳宋與明實捃摭而損益之嘗
   考唐律所載律條與今異者八十有竒其大同
   者四百一十有竒而今之律文與唐律合者亦
   什居三四蓋其所從來者舊矣顧律文古質簡
   奥難以猝讀而經生家又輒視為法律之書不
[004-7a]
   肯深䆒迄身為刑官乃勉强檢按取辦一時無
   惑乎學士大夫之能精于律者鮮也比奉
 詔旨審定律例書無似忝預縂修因念律無訓釋易
   滋法吏舞文之弊特為章分句析鉤索其隠深
   之旨而别其辭之介于疑似者要歸于平允寛
   恕以期仰副
廟堂如天好生至意于時纂修諸君皆一時人望而臨
   汾文青徐君為之眉目文青自為諸生時即嗜
[004-7b]
   讀律瀾翻背誦雖耑門名家不逮既舉孝亷官
   中翰所至必以律自随及遷西曹郎據律斷事
   益伸其志其同修律例也每樹一議設一難或
   援彼以喻此或沿流以討源無不疏通證明折
   衷至當余與澤州嘉禾兩公相倚如左右手焉
   文青修律之暇復著纂要若干篇出以示余余
   讀而喟然興曰記云今之聽獄者求所以殺之
   古之聽獄者求所以生之夫聽獄者求人之生
[004-8a]
   即一人之獄以讞決其輕重者也若疏解律義
   而求人之生則如衡持平如隄防溢務令銖黍
   毫髮無畸輕畸重之失然後刑與罪相準使刑
   與罪稍有銖黍毫髮之不準則罪名不當名不
   當即不得輒以其罪坐之而其間可矜可原可
   減可累減之故更為之反覆辨其情實而可生
   之路出矣審于律有可生之路而人之得遂其
   生者寧有既乎因是而嘆九章之律成于漢初
[004-8b]
   唐律及疏義成于貞觀永徽之際乃其後酷吏
   卒不絶于世彼其人非敢蕩然盡舉成法而變
   易之也特用意憯酷故引律皆刻深耳文青是
   編晰異闡㣲俾律無遺義所以解聽獄者之惑
   而激發其怵惕惻隠之心者不啻錞于申之是
   雖有刻深之吏亦當幡然省矣仁人之言其利
   溥其斯之謂歟謹書巻端以質諸當世之知律
   者
[004-9a]
   鄭寶水先生易蒐序
   自漢以後治六經者人各剏一師説白首而不
   敢變其説愈紛其義愈賾京房氏以陰陽灾變
   解易而䜟緯之學祖之王輔嗣以清談解易而
   虚寂之學祖之管公明以算數解易而竒遁之
   學祖之符䜟算數儒者所不道惟弼註為近世
   所宗然弼善學老氏者也性命之學流為老莊
   老莊之學流為申韓支分𣲖别屢變而失其傳
[004-9b]
   極其害不至於賊天下不止嗚呼曾聖人之教
   而支離若是乎易之為書彌綸六合包孕萬象
   凡後世諸儒假托傅㑹牽引穿鑿者大抵皆易
   象中所有但欲執此以求符契于聖人之旨則
   不啻眇者牖中窺日而已聖人以易為日用飲
   食而後人務為新竒可喜以愚惑天下之耳目
   此其所以蔽也從來汲學嗜古之士史傳所載
   指不勝屈而踐履篤實者什不能得一或身負
[004-10a]
   天下重名一旦臨大事顛倒瞀亂猝然而有折
   足僨轅之敗非其才不厚力不裕不善學易故
   也夫學易而不稟於道不獨無適於用且喪其
   身世之履壯搆險出處不慎而卒踵京房之禍
   者亦豈鮮哉繫辭傳曰危者使平易者使傾懼
   以終始其要无咎吾夫子之説易也吁盡之矣
   程朱傳義反覆象占研理深而攝教廣故其書
   至今不廢帖括家錮陋闇䀜傭耳剽目習而弗
[004-10b]
   知寶水鄭先生痛之網羅舊聞折衷大義著易
   蒐若干卷立論精㣲切實祖伊川而禰考亭其
   餘諸家緒説旁摭博取如裔耳之竊附焉而皆
   不悖於聖人知危知懼之旨其為經傳羽翼何
   疑夫六經同一旨也不以鑿累質不以巧汨實
   不以紈綺醲艷而厭布帛菽粟後生小子辨途
   而趨庶幾無岐路矣乎
   張秋紹孝經小學口義序
[004-11a]
   潛庵湯公撫呉兩載念江左民秀而俗偷惄然
   傷之凡所條教措施孳孳以仰副
 諭旨崇實返樸為務自月吉讀法而外輒舉孝經小
   學二書為呉士民勸又延禮名儒有學行者為
   之疏解以暢釋奥旨錫山秋紹張君實應公辟
   主講席今年春孝經講甫竣㑹公膺
 特召爰屬秋紹輯所講口義重加訂正授梓人廣其
   傳蓋公所以教民敦本之旨至懃且懇矣在昔
[004-11b]
   治孝經者漢長孫氏以下無慮百家今文古文
   同異若聚訟而大旨炳如並存不廢兹編序次
   一遵今文獨存閨門一章以仍古文之舊其闡
   繹經義切近深㣲穿貫朗晰而尤以敬之一言
   蔽孝之終始余受而讀之三嘆而興曰是誠可
   云知孝矣乎經之義理一而分殊體約而用博
   推之極于天明地察通神明光四海而約之則
   曰身體髮膚不敢毁傷夫下堂而傷足毁傷之
[004-12a]
   小者也辱身隕名烖及于親毁傷之大者也曾
   子之論以事君涖官交友居處戰陣不盡其道
   皆謂之不孝而其生平臨深履薄之意直至啟
   手足之時然後知免由斯以觀孝莫大於敬身
   敬身則不辱不辱則不傷其親不能敬身者反
   是言不軌道行不軌法位驕禄侈服竒志滛惑
   溺於異端馳逐於功利一矢口一跬步之間其
   身蹈于不孝而貿然不自知者多矣可不懼哉
[004-12b]
   或曰經之言理備矣其節目次第奚所取則焉
   曰湯公以小學與孝經並講豈無義乎小學者
   萃曲禮少儀内則祭統諸篇而區别其義類者
   也記舉其詳小學舉其要擇善而蹈孫志而篤
   行之孝弟之念油然而生矣化民成俗直指諸
   掌耳秋紹曰是則公之志也遂書為序
   蕭長源奏疏序
   長源蕭公受
[004-13a]
先皇帝知遇以順治十七年擢侍御史
 今上御極之七年秋用臺班宿望簡入卿貳竊覩公
   立朝本末毅然以天下事為已任中外想聞丰
   采者亦以公輔之望屬之不僅以文章著也夫
   奏對之言與著述異廣川家令而後惟陸敬輿
   奏劄通達治體曲中事幾不求工於文而文傳
   焉曾魯公亦云張安道論事人主前數語立決
   皆燦然成文可書而誦嗚呼文章經濟具見于
[004-13b]
   是矣蕭公九年來抗章累百自宻奏外裒其藁
   得若干篇余讀之而歎公得君之盛也公事
章皇帝未久甫入臺即以敦教化之説進
 今皇帝萬幾在御公益厲謇諤展布腹心凡所條列
   有朝奏而夕報可者有補牘再三部議中格卒
   得
 俞旨從公請者如儆星變䘏災荒稽覆奏定紛更核
   督撫嚴考察澄銓選革那解朝常國紀吏治民
[004-14a]
   瘼無不條分縷析朗若列眉至於屯墾事宜區
   畫尤晰先後牘凡五上卒行其議而後止何其
   偉歟歐陽永叔謂天下大計獨宰相可行諫官
   可言夫兵刑錢榖問而不答相臣之體也然使
   諸司有一事不受成於宰相則為失職言官於
   天下事無專屬假令平日未嘗留心利弊一旦
   身任建白不得已以一言塞責辭漫漶而無據
   事迂濶而多舛章下諸司一加奏駁則其説立
[004-14b]
   沮矣即如屯墾之法歴代有成效我
  朝二十年來軍興供億訾筭疊増而此法屢議屢
   罷言事者無成畫而任事者多籍口讀公之疏
   其亦可愾然興起矣乎夫敬輿早年得君風議
   切諫常在宻勿建梁之地然而木螙蟲生中遭
   沮抑猶且不卒用以是益嘆公之忠誠能上結
   主知而又歎我
先皇帝與我
[004-15a]
 皇上之從諫如流真不啻千載一時也是編出使讀
   者知士君子遭逢不諱之朝不可以苟且緘黙
   遺天下議豈獨其文傳也哉
   褒忠録序
  國家軍興七載禁旅碁布仰頼
 聖天子廟算決勝次第削平凡文武將吏竭忠誠以
   扞疆圍者往往
 詔旨嘉歎至於再三賚予遷擢悉踰常格以是載之
[004-15b]
   簡策用紀國恩示激勸豈小補歟張君式似舊
   守鳳翔刻褒忠録成屬予為序予讀之而喟然
   太息往者固原之變秦州繼䧟全陜震驚時君
   自神木令攝守州事倉卒為清水叛民所執賊
   愛其才弗殺也責令饋饟與十人者俱君緣道
   散遣其衆乘夜南遁為邏者所獲又以計跳身
   脱間闗至鳳翔列賊形勢白於諸大帥謂賊軍
   方屯漢中距秦州千有餘里今堅氷積雪騎無
[004-16a]
   所逞道逺失援此天贊我也宜急出間道潛軍
   襲之諸軍從君言復秦州固原之勢益孤賊遂
   大挫夫秦州為故成紀地乃自古秦蜀必爭之
   樞東連闗中西接臨洮北扼延慶平涼南通漢
   中接巴蜀西漢末為隗囂所據三國時魏人置
   戍晋以後劉石苻姚以迄拓跋宇文皆畫地固
   守金源置鎮逺軍宋數出師爭之蓋其地憑險
   四達如此方事之殷也秦州失則隴蜀連衡賊
[004-16b]
   得併力東向鳳翔必危又河西五郡隔絶軍後
   使延慶之冦疾馳潼闗雖智者不能代為謀矣
   君之保秦州非獨一州之烈實三秦得失向背
   之所繫也或曰君瀕險得脱屬有天幸設賊終
   困君於秦州或中道被縶計無復出君當奈何
   噫君之得脱於險天也天之不厄君於險惟君
   之忠誠有以格豚魚而涉坎窞故雖險而不及
   於難當賊利誘害怵百端撼君屹不為動卒出
[004-17a]
   萬死不顧一生之計孤踪繭足完節自歸而且
   設竒建策力遏賊鋒以奏成績誠而智忠而有
   謀天相之矣豈區區徼倖萬一所可同日語哉
   今君奉
 新命改守濟南濟南亦南北之脊也水陸輸輓適介
   其衝頻年師命促數水旱不時正賢者痗心疾
   首之日而君以盤錯既試之效便宜施設其幹
   濟必度越尋常百倍異日
[004-17b]
 天子旌能奬勞風示民牧載筆之臣將大書特書不
   一而足也而又何待於余言
   寧逺祖氏譜序
  國家肇造區夏英傑景從遼左世勲宿將攀龍麟
   而附鳳翼者實與滿洲諸老臣並起於風雲遘
   㑹之際而寧逺祖氏尤為諸望族之冠曩余扈
   從至
  陪京過明東恊副縂戎公墓道駐馬肅入撫碑拂
[004-18a]
   蘚則其子大將軍兄弟之名在焉因慨然欷歎
   曰明時稱邊將戰陣有勇一日而禦九門之兵
   者其此公歟緬想風烈低徊者久之比載筆與
   修
  國史獲覩天聪崇德間拔取大淩河及克錦州遺
   事淩河之役將軍乘夜入
 御營已約降矣而復不果退守錦州孤城十餘年然
   後識時嚮順
[004-18b]
太宗皇帝仁聖大度不責前事而益朂以黽勉建功於
   時將軍感激垂涕頓顙于旌門之外且策厲諸
   子弟共竭忠貞以矢報稱而祖氏世業之昌光
   耀之逺實始基於此竊按祖之先為商祖已之
   裔晉以後世居范陽至鎮西將軍逖之少子始
   流寓於滁歴數十傳而至明初有自滁從戎度
   遼者累功授寧逺衞指揮世職遂家於寧逺迄
   今十有餘世門閥日啟𤓰瓞日繁而族系未有
[004-19a]
   專譜副都統心標先生瞿然念之顧滁陽代逺
   傳聞異辭即明初度遼以來事蹟湮失者亦概
   從缺略於是追闡前烈斷自八世始其十世則
   為大將軍兄弟十一世以下或開制府或統禁
   軍或躋藩臬或秉學憲一門列顯秩者凡八九
   人而心標先生之治閩也威愛互行軍民戴德
   不啻鎮西之在豫州其他子姓繩繩濟美復如
   朝陽之旭方熾而未艾可不謂極盛矣乎先生
[004-19b]
   譜成以學憲起凡為先大夫乙未所得士余辱
   在世講知家世為詳介弟協領燮公又適駐京
   口乃不棄固陋問序於予予既据所見聞書于
   首簡因嘆先生之勤勤於此譜也將使後人展
   而讀者上念
  國恩逺紹祖德油油然發其敦本睦族之心而益
   奮厲于竭忠貞以矢報稱之誼則先生之用意
   為至深而垂訓為至逺且大矣傳有之葛藟能
[004-20a]
   庇其本根言乎枝葉之茂即本根所倚以為固
   也又曰公侯之子孫必復其始言乎族大齒蕃
   保之以令德而繼世當復為公侯也吾於祖氏
   之子孫卜之矣
   養生㣲言序
   養生之學儒者所不廢稟氣之厚薄命數之延
   促造物者主之雖父子不相賜也而疾疫災𤯝
   之或消或長四體百骸之或榮或哀譬樹藝然
[004-20b]
   鹵莽滅裂與辛苦灌溉者人自食其報耳造物
   何與焉故曰知命者必重養生雖然方士迂怪
   之術每哆口言神仙其事既荒誕而不可信即
   所云餌丹砂服金石亦皆以身試藥而一利不
   能勝百害者也理之最切近易效者無如呼吸
   吐納人生天地間惟氣盛液行坎離相濟可以
   有延年却病之道外此皆魔妄耳而好竒者每
   以淺易忽之昔東坡晩年精養生學其自言得
[004-21a]
   力處則曰老生常談即是妙訣嚥津納息積久
   自效不須求新竒也可謂至言不煩㑹稽章子
   究心日久手疏㣲言一編以切近工夫指示來
   學而真實妙義具備於中有志者力行之而不
   止方知其事之有實驗而東坡之論初不為英
   雄欺人語也抑余更有聞者人之至樂莫若身
   無病而心無憂假使利害毁譽聲塵愛憎日轆
   轤於方寸之中而徒欲以區區導引吞嚥補其
[004-21b]
   缺䧟本既先撥而枝葉豈能復榮縱日講養生
   之學何救於萬一哉夫外輕而内適則心無憂
   矣息恚怒抑躁競節言語平忮刻淡泊寧静以
   守其真而後肆力於滋息培養庶㡬其有得乎
   則願以一言蔽之曰善養生者自飬心始此章
   子未發之藴也謹掲之以書於卷端
   送李侍讀楊職方同使安南序
  國家懐柔逺人東西日出入之鄉罔不率俾而安
[004-22a]
   南視他屬國為近自奉正朔以來賜恤賜封使
   者冠蓋相望於道恩澤至厚今年夏四月滇南
   奏安南國王黎維禧以兵脅安南都統使莫元
   清襲髙平地元清竄入滇而粤西撫臣亦奏維
   禧賫牒來訴以黎莫世郄為辭
 詔下諸王大臣議僉曰蠢爾蠻邦不奉朝命輒肆侵
   奪無人臣禮請亟移師聲其罪或易王封或置
   郡分五管如前代故事而
[004-22b]
 聖天子不忍也兵部臣因請降
 勅粤西守土臣馳檄諭維禧令即歸元清故地不則
   移師未晩
 天子又慮尺一之詔不能盡布德意命慎擇中朝臣
   具才望善辭令者乘傳宣諭於是院臣部臣咸
   推轂侍讀李公仙根職方主事楊公兆傑
 制曰可二公既聞命趣裝就道朝士大夫羣餞於國
   門外或私相語曰交人自漢以來叛亂相尋屢
[004-23a]
   煩師旅今謂兩使臣至能即率命否乎予曰必
   率命無疑也夫黎氏以莫氏世郄為言其辭遁
   矣我
  國家既開西南道元清歸命實先
 朝命授元清都統使是即
 天子命臣也
 勅元清仍世長髙平地是即
 天子分土也黎氏嚮順在莫氏後
[004-23b]
  國家不責其既往錫以真封謂宜與莫氏各守外
   圉恪共臣職今維禧甘為戎首蔑王制復私讐
   一舉而三失焉誰為黎畫此謀者吾聞交南驩
   演人頗嚮學夫豈不知畧地之非而乃謬以春
   秋大復仇文飾其説其亦悚然有悔心乎兩使
   臣引擅兵争奪之罪與後嗣不敵怨之義從容
   諭之必有能頫首聽命者或曰彼獷悍善變難
   以理屈所懾者利與&KR0675耳夫即為黎計滅莫氏
[004-24a]
   非黎福也昔陳氏王安南百餘年而黎滅之陳
   之憾黎視黎憾莫孰甚其外壤西隣老撾南隣
   占城皆曽受黎虐欲得而甘心者也獨黎受中
   朝封爵倚藉
 天威可長恃以無恐一旦為中朝罪人則起而復九
   世仇者將環列而踵至黎尚得安枕卧乎既陳
   説以大義復曉譬以利&KR0675猶不幡然悔罪趨還
   莫氏故土是速禍也黎雖愚必不出此嗟乎以
[004-24b]
   我
  國家全盛之力遣一旅斬闗聲罪如摧枯拉朽耳
   今不即煩貔虎之師戈船下瀨之士而儼然
 璽書慰諭
 國恩深厚不啻覆載兩使臣以立談銷甲兵上揚
 天子威靈下救交人生齒數百萬以視前代征南諸
   將之功豈不更偉哉是可為二公劵也或曰子
   之言然盍志之因書為序
[004-25a]
   施匪莪嘯閣文集序
   兼才之難自昔已然不獨理學經術政事文章
   若分河飲水不能相及也即如文章一道詩歌
   詞賦和聲叶律之文與所謂古文辭經經緯史
   者判然二矣而詩之為古體為今體文之為叙
   事為論斷又往往各有師承區疆畫陌於是操
   觚之士不得已而窮老盡氣專精於一業庶㡬
   有所托以立名如三唐人以詩應制舉而自一
[004-25b]
   二大家而外輒用一體擅長或單詞傳世則其
   他可知已泗上施君匪莪博極羣書陶鑄百氏
   其見於論著獨能易古人之所難嘯閣集詩多
   至數百首結撰之工巧掇拾之敏給為傅長虞
   王介甫諸公所不及暇日又出所為文若干巻
   示余余受而讀之如金舂石戛如劍花星芒如
   百川之潨流如五兵之森列窮形極態無物不
   有竊謂嘯閣詩集古人已成之句千腋為裘有
[004-26a]
   目共覩而文則比事按義無規橅古人之迹而
   名章俊語絡繹奔㑹非寢食涵濡於兩漢八家
   者不能世之學者未之或知也集中所載若字
   學醫理以及形家之言皆别有篇目而余反覆
   賦鏡録一編嘆君經術政事可以維挽吏治潤
   澤生民不當斤斤以文章著乃跡其十年來宦
   游所歴由廣文稍遷為令僅得一小邑比及報
   最復入為司城縱簿領不煩而浮沉俛仰不獲
[004-26b]
   大見設施於世亦可謂嗇於遇矣而君坦懐寄
   傲處之泊如㪚衙以後把巻洛誦儼如後門寒
   素客至則一茗一蔬相對竟夕其恬適曠逺之
   致全體晉人宜乎其才日裕學日充而著書日
   益富也夫長安輪蹄馺遝士大夫爭以脂韋相
   尚目簡黙為疎庸鄙詩書為迂濶君位卑職散
   卓然有嶽立千仭之槩雖未嘗侈口理學而清
   修介氣歴久不渝真所謂行已不媿聖賢者推
[004-27a]
   而經術政事皆其資深逢原者矣區區文章云
   乎哉
   張又南詩文序
   闗中又南張公吾宗之望也公從大理卿奉
 命涖八閩提督軍事旋纘襄壯公舊服位列徹侯威
   望益重越今六載而環海無刁斗之警貢舶市
   䑩相屬不絶軍民浹和閩稱大治先是戊辰冬
   公乘傳來朝特被
[004-27b]
 溫諭命三嵗一入覲迄辛未秋届期陳請
 天子俞其奏冬十月馳至都下
 陛見之日慰勞有加賚予稠叠比行過余言别曰僕
   本以儒臣謬典軍旅幸無隕越顧宿嗜未忘間
   從事于書史嵗月既久得詩文若干願為我叙
   之余讀之喟然而興曰
  國家太平文德之盛勲臣保障安輯之功具見於
   此矣惟閩襟山帯海夙稱奥區異時賊㓂奸宄
[004-28a]
   展轉遘亂文武將吏相呼尋于干戈戰陣之事
   者四十餘年自
 廟謨耆定以後郡縣及於島外絃誦徹于荒徼疆圉晏
   堵文恬而武嬉由是為將帥者得以餘閒修郊
   射之容講雅歌之節自澤其身于詩書六藝之
   中而使一時兠鍪跗注盡脱其剽悍不戢之氣
   以相與扞衞其人民而約束于軍律於戯豈非
   休遇哉雖然有其遇矣而非得公之才與學則
[004-28b]
   亦不能至焉昔襄壯公之鎮西陲也久畨部嵗
   時欵塞不敢馳介馬入牧於境上於時邊鄙不
   聳幕府無事因而延致宿學負文譽之士如李
   天生王山史諸君偕公昆仲游蒐討經史鏃礪
   詩古文辭穿穴貫通學殖日富而公天資踔絶
   其才力尤足以副之今集中所載詩出入三唐
   格律工穏而時溢竒氣文具磊落英邁之概不
   名一家即書疏酬答亦為海内所珍重藏弆何
[004-29a]
   體備衆妙一至是耶夫文章事功古難兼擅公
   方垂勲名于琬琰竹帛之上而孶孳焉揚扢文
   事如此豈不以遭時休明雅化翔洽將帥之臣
   公侯之子孫必能折節嚮學不矜其功伐而後
   可長享福禄令名於無窮則是集也公寧獨以
   博洽雄視一世凡所為紹襄壯公之光烈而保
   世滋大者悉于兹寓焉是用書以為序
   楊瀣仙心廬集序
[004-29b]
   子之報其親也三年之喪而已乎詩曰哀哀父
   母生我劬勞又曰欲報之德昊天罔極焄蒿悲
   愴之意至於白首没齒而其哀未有已者人子
   之心也聖人制禮準乎情酌乎義以為其勢不
   得不有所止故親喪之服斷以三年而自虞祭
   以内寢苫枕凷閲小祥大祥菜果醯醬食各有
   節迨入禪而始淡其淡也所謂制禮不敢過也
   人子之心豈其有淡於親也哉至於居廬之制
[004-30a]
   初喪則君為廬宫之大夫士䄠之既塟而柱楣
   塗廬君大夫士皆宫之其義倚木為廬在中門
   外東墻之下蓋古人之居廬皆廬於其家而所
   謂廬於墓者無明文也雖然禮特為君大夫士
   言耳生長貧賤席門穴牖其井臼牀銼雜陳於
   一室之内安所得廬而倚之即不然古者大夫
   三月而塟士踰月而塟塟之距朝夕奠未幾也
   因不忍造次離於親側於是築室墓旁以風飡
[004-30b]
   露宿終其無已之痛雖記無明文謂之知禮誰
   曰不宜瀣仙楊子天性淳孝嘗刲臂以療親疾
   及罹大故日以一溢米倚哭於屋之東偏既塟
   而餬口四方不得遂廬墓之志乃鈎考古今人
   得行其志者自漢申屠子龍而下若干人旁摭
   其事而繫之以詩題曰心廬集此與皇甫士安
   作高士傳以自况者不同而其用意則良苦矣
   記曰視無形聽無聲方親之生存耳目視聽常
[004-31a]
   在形聲聞見之外及親既殁而衣裳桮棬觸物
   思痛固不必身在墓側然後悲哀發於胸臆也
   且不嘗讀曾子之遺書乎險塗隘巷不求先焉
   以愛其身是以跬步不忘父母也出言以鄂鄂
   行身以戰戰一言行不忘父母也見利思辱見
   惡思詬嗜欲思耻忿怒思患一發慮不忘父母
   也繇斯以推楊子之為倚廬也多矣以視夫風
   餐露宿於墟墓之間者儻所謂其事則異其志
[004-31b]
   則同者也嗚呼世風漓而孝道衰衰絰之中婚
   姻燕饗浸滛成俗恬不知怪縉紳士大夫則有
   非金革之事而訟言奪情者矣又其甚者託辭
   令甲謂以私家持三年之喪而三月六月以後
   服官視事輕肥出入無復有哀毁見於顔色噫
   吾願以心廬之義告之
   北海集序
   學士遇羲鄂公既没之九年其子中舍賽君出
[004-32a]
   公所著北海詩集若干巻示予且屬予為序予
   縮恧愧汗敬謝不敏比啟牘則洪文襄之序在
   焉公與文襄共事呉楚間者久文襄知公為深
   其序公集也簡而質信而有徴後生末學聞見黔
   陋豈復能道揚萬一為公重哉嗚呼我
祖宗朝累葉作人生材不盡崇德中頻舉制科得人尤
   盛方公領鄉試第一胸中已穿貫經史巋然負
   大人宿儒之望矣
[004-32b]
世祖章皇帝既定天下公即槖筆官禁近囬翔館閣十
   有八年洊躋翰林學士兼少宗伯之職
先皇帝雅重公文學固亟欲公秉鈞贊元日夕獻替於
   㫋厦之上而自初元入闗以後命公佐籌師中
   者迄無虚嵗
  國家大征伐如定三秦下呉越克八閩平荆楚靖
   滇黔或以親藩仗鉞或以重將握符而公皆預
   參帷幄定策決勝蓋自古軍旅之事必資通經
[004-33a]
   術崇信義之人秩然示三軍以禮而後其衆為
   可用被廬之蒐趙衰讓於卻縠謂説禮樂而敦
   詩書惟縠為可嗚呼
先皇帝之久煩公於征鼙戍鼔問者意其在斯乎集中
   所載大率使車瀏覽感時紀事之作為多昔人
   謂單門寒素足不踰井閈雖藻思綺才淩轢顔
   謝終難免於醯雞之誚公馬首所至幾於九土
   游其八矣山川之瑰異風物之變遷悉有以激
[004-33b]
   發其磊落吞吐之氣豈區區郊寒島瘦所能彷
   彿其萬一者乎至於鋪陳軍容張皇天討直與
   車攻吉日江漢常武諸篇後先競響今讀之而
   鐃音凱奏與大將軍躍馬涖陣處歴歴可指也
   所謂進風於雅而以史兼詩者惟公有焉使天
   假以大年獲觀
 今天子休明黼黻之盛則公之詩當更有埒於巻阿
   既醉之什為
[004-34a]
  國家鼔吹郅治者而惜乎其止於此也讀竟留連
   久之敬題末柬以歸中舍非敢曰序公之詩也
   葉星期西南草序
   星期與余别十二年矣性不耐為吏經嵗而拂
   衣俯仰侘傺無以申冩其孤憤鬱邑之氣而一
   寓之于詩頃歸自嶺南顧余于堊廬留連信宿
   出示西南行草屐齒所歴既極登臨覽觀之盛
   其所與酬唱往還又多海内倜儻磊落不羈之
[004-34b]
   士而詩之竒皆足以發之余讀竞驚伏顧謂星
   期曰近人稱詩者多矣而傾吐懐抱大放厥辭
   排哭奡兀不名一家未有與子頡頏者也請子
   述所以工詩之旨可乎於是星期抵掌語余曰
   放廢十載屏除俗慮盡發篋衍所藏唐宋元明
   人詩探索其源流考鏡其正變蓋詩為心聲不
   膠一轍揆其旨趣約以三語蔽之曰情曰事曰
   理自雅頌詩人以來莫之或易也三者具備而
[004-35a]
   縱其氣之所如上摩青旻下窮物象或咲或啼
   或歌或罷如泉流風激如霆迅電掣觸類賦形
   騁態極變以才御氣而法自寓焉世之縳律為
   法者才薾而氣荏徒為古人傭𨽻而已烏足以
   語此余聞之撫几而嘆旨哉斯言足以砭俗學
   之膏肓破拘攣之痼疾矣遂與促席品次古人
   之詩星期持論齗齗多否而少可謂千餘年間
   惟少陵昌黎眉山三家髙山喬嶽拔地聳峙所
[004-35b]
   謂豪傑特立之士餘子不足儗也余因三復星
   期諸作而求其比似則鋪陳排比頓挫激昻類
   少陵詰屈離竒陳言刋落類昌黎吐納衆有涌
   泉萬斛類眉山縁情繪事妙入至理而自嫻古
   法其才氣之縱軼寧或涉于頺放怪誕為世所
   訽姗而必不肯為侷縮依傍之態甚矣星期之
   學能不媿于其言而卓然自成為一家之詩者
   也兹游語溪將偕孟舉呉子為宋元詩選且謂
[004-36a]
   選詩既竣即肆力于古文辭以求合乎先正作
   者夫詩與文道一而已以星期之才日進而不
   止更十年後東南稱文章鉅手為後起領袖者
   舍星期其誰與歸余雖學殖荒落願俟星期集
   成援筆而序之
   畿輔志序
   維我
  國家誕受景命中外効職文軌畢同燕京定鼎雖
[004-36b]
   踵前代舊迹而經營締造百度聿新三十餘年
   以來德澤漸濡建置周宻洵足淩軼往古昭示
   來兹固不恃區區形勢之勝稱天府都㑹之雄
   已也在易觀之象曰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古
   巡狩方岳十二年一舉而畿内甸服則有春秋
   時巡之典列國諸侯貢詩於王朝爰頒政令以
   變易民俗而王畿尤為風化之首自風詩既廢
   所可徴者者志乘而已志乘具則美惡昭法戒
[004-37a]
   備此在列服猶不可缺而况京師首善之地乎
   方嵗壬子
 詔允閣臣請命各省分輯志書督撫臣上之史館彚
   萃編次用紀大一統之盛屬以軍興未遑蕆事
   頃者海宇謐寧文字翔洽各省志次第成帙而
   畿輔通志亦繕藁報竣㑹某奉
 命填撫八郡獲受而卒業考其條目綜其義例疆分
   理析部列族居粵自山川扼塞土田賦税以及
[004-37b]
   闗津郵傳城郭堡戍之沿襲與夫宦遊土著名
   賢碩彦之遺蹟方土物宜禽魚卉木之産植凡
   屬職方訓方之所掌道川師邍師之所頒辨皎
   若眉列原委爛如以是上備
 聖天子體國經野之資下禆大小官司承流敷化之
   助信所謂綱舉目張班班可考者矣于是申檄
   所司授工鋟梓裝演讐校計若干卷某幸例
   得厠名卷端撰序始末竊因是有憬然滋懼者
[004-38a]
   焉燕之建都邑也遼為南京金為中都元為大
   都路明改建北京數百年間歴朝規制按籍可
   攷田野何以瘠何以腴軍實何以堅何以脆户
   口何以贏何以縮風俗何以淳何以漓軍吏雜
   糅莠良錯處或控御失術奸宄蘖芽或劑燮適
   宜獄市不擾雖古今殊勢而治忽一理某與諸
   君子恪秉
 簡書撫河山之遼闊軫民庶之殷繁屬兹守土與有
[004-38b]
   均責一或失當即隕越隨之是則某所執卷三
   復如涉淵冰者也是書也始于康熈十九年之
   七月成于二十一年之四月縂裁官前巡撫僉
   都御史于公成龍監臨提調官叅議董君秉忠
   僉事呉君元萊董理官保定府知府紀君宏謨
   縂修翰林院侍講郭君棻自餘分纂諸執事俱
   詳書别簡云
   辛未科㑹試録序
[004-39a]
   欽惟
 皇上聖神文武光被海宇三十年於兹綱紀修明教
   化翔洽殊方絶域之衆咸畏威戴德稽首嚮順
   於荒遐萬里之外而庶司百職事之凜凜効職
   者皆恪守尺度以奉行
 朝廷德意將使薄海内外無匹夫匹婦不獲其所而
   一時為士子者無不蒸蒸興起思驤首於
 聖世以自踴躍於功名之路蓋大澤之霑濡久矣必
[004-39b]
   世後仁斯其時也民生日以厚民俗日以醇而
   其昭融昌熾之象尤先見於士氣則遭際盛時
   而以文章藻黻至治豈非儒生之厚幸歟嵗在
   辛未天下貢士待試於禮部者二千五百人有
   竒届期禮臣以考官請
 上命臣玉書偕臣廷敬臣光地臣士禎同往典試事
   臣學術黯陋文質無所底仰䝉
 皇上不次拔擢回翔禁近入直
[004-40a]
 講筵洊歴部務進叅機宻荷
 恩深重不克展報尺寸臣/奉職無狀如此而
 皇上猶不斥其駑下輒加驅䇿兹復委以掄才重任
   臣益切大懼矣臣/惟主司之所憑者士子一日
   之文而已其文合於度則録之不合於度則黜
   之雖其人宿負文譽而為主司者因其一日之
   短黜而不録即怨謗滋起不能恤也且既已糊
   名易書而或以好名懼謗之故欲稍存一揣摩
[004-40b]
   物色之見以冀倖於一旦名曰憐才其私一耳
   臣/誓與諸臣力戒之言者心之聲也帖括之文
   雖以應制舉而其精神心術之所在或正或邪
   或誠或偽未嘗不發露於議論離合之間第衡
   文者不深察耳夫鬷明堂下一言叔向猶聞聲
   而知其人况三試其文乎臣/願與諸臣力勉之
   自丙戌以來文體凡屢變矣
 皇上加意右文人才蔚起一時英雋之士翹翹焉欲
[004-41a]
   去時文軟熟膚淺之病以古學相尚而不善學
   者至以脱繩墨為髙雜稗乘為博兀奡而不馴
   汗漫而無當其弊將流為蕩閑軼矩之歸而且
   浸滛有離經背傳之患臣/至愚鰓鰓慮之夫文
   有理焉有法焉有辭焉理必依傳註法必宗先
   正辭必本六經如水之有坊農之有畔不容越
   也初試之日即以此意傳示諸士比至校藝則
   寧質毋縟寧實毋浮寧簡毋冗寧易毋僻其為
[004-41b]
   支離謬悠之説得以詭遇而倖獲者抑已罕矣
   而又於再試三試之文觀其該洽今古之學則
   諸士中亦遂能分條晰縷於人品之純駁吏治
   之緩急道術之源流律吕之條理歴歴指陳其
   端而疏通證明其義於是臣/與諸臣執卷相慶
   謂天下沐浴
 教澤之久而實學有本不諧流俗之士出於其中故
   其文多卓然可觀如此人才闗乎氣運詎不盛
[004-42a]
   歟校閲凡二十晝夜得巻一百五十有六今録
   其雅正者二十篇進呈
 睿覽臣/謹颺言簡端進多士而朂之曰
  國家今日之甄録諸士惟其文也異日畀之政事
   而登用之惟其人也以為科目不足得人耶姑
   無論往代即
  本朝五十年間由科目致身而姓名焜燿於簡册
   者項背相望矣以為盡得人耶彼列上第躋華
[004-42b]
   膴一旦隕墜至於身名俱辱者亦指不勝數矣
   然而用人之法終不得不重科目誠使一科之
   内得一二人者樹功立名於不朽則於
 朝廷設科取士之意已自無負但為士子者身受
 國恩宜人人思有以自見顧安得借一二人之樹立
   以自逭其責也臣/願諸士各踐其先資之言本
   經明行修以達於規為措注之際所謂實學有
   本不諧流俗者不獨見於文字而持身服官亦
[004-43a]
   由是焉記有之曰毁方而瓦合言能與物同也
   曰砥礪廉隅言不刓方以為圓也既言與物同
   而又言不刓方者何也以廉隅為體以瓦合為
   用特立獨行與推賢讓能二者交盡庶幾儒行
   備而有禆於治理乎宋臣李沆論為治之道亦
   謂勿用浮薄新進喜事之人夫浮薄喜事之人
   皆其不能特立獨行推賢讓能者也諸士自勉
   為經明行修而耻出於浮薄則所以為科目重
[004-43b]
   者在此所以報
 國恩者即在此而臣/等孜孜焉因言考行期仰副
 皇上鄭重掄才之心以成
  國家昭融昌熾之象者亦可藉是以答
 休命矣諸士其朂之哉
   呉江縣志序
 皇上御極之二十有二年直省大吏各奉
 詔旨上所修通志於史館玉書承乏為禮官得次第
[004-44a]
   檢閲而府州縣志藏諸有司無寓目者知呉江
   縣事郭君屬邑紳葉君星期修縣志成特郵書
   京邸問序于余余受而卒業見其發凡起例綱
   舉目張視明莫正學徐給事二志之舊損益各
   半蔚稱定本遂不辭弇陋而為之序曰縣之有
   志通志之權輿也通志紀要縣志紀詳故辭宜
   該事宜博雖然義例不具持擇不嚴雖該且博
   無取焉大凡物足以贍財賄利器用事足以厚
[004-44b]
   風俗備董勸則雖草木蟲魚畜牧孶息之數搏
   埴輪斵良窳工拙之藝與夫井陌耕饁委巷纖
   悉之務孤嫠孝婦幽憂煩寃之隠皆不厭瑣賾
   籍而記之以是為盡心民瘼者之所有事若乃
   琳宫梵刹倐創倐湮園林墟壠或存或没以及
   諛墓頌德之文遊讌贈處之什一無繫於得失
   而沾沾載諸簡䇿是亦可謂不知類矣郭君之
   輯志也義例秩如寧嚴勿濫不獨資攷索抑以
[004-45a]
   寓政事焉松陵邑稱繁劇地瘵以疲其當務之
   急無如水利賦税三江五湖世食其澤而害亦
   因之積潦不洩沮洳彌望則農事病矣疆域延
   袤四百餘里嵗輸五十餘萬版籍既定賦不容
   減則民力憊矣是編裒集羣議條列便宜俾前
   有可稽後有可傚所謂勤恤疾苦為一邑規久
   逺之利者莫踰于此至于辨星野之躔次正疆
   域之鱗錯以及搜考藝文證据軼事訂舊志之
[004-45b]
   譌而補葺其缺漏蓋兢兢乎慎之而於人物貞
   義節烈之蹟品量論覈收録尤嚴夫昔人作史
   稍徇愛憎輒有曲希時旨猥釋私憾之譏兹于
   一邑之乘不妄毁譽進退如此豈不可為良史
   之軌範而志乘之標準矣乎郭君治邑五載潔
   已而惠下鋤莠而殖良其侃侃砥節不愆于職
   之義悉于志見其端故曰以志寓政郭君有焉
   星期穿貫諸史多聞而善斷能成郭君之美而
[004-46a]
   傳信于其鄉之後人是則可並書也謹序
 
 
 
 
 
 
 
[004-46b]
 
 
 
 
 
 
 
 張文貞集巻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