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f0034 張文眞集-清-張玉書 (master)


[005-1a]
欽定四庫全書
 張文貞集巻五
            大學士張玉書撰
   吳潛昭評選制義程墨序
   方一科之文初出譬若穠華錯采美不勝收乆
   之而霜降木脫録不數人人不數藝縱或閱者
   嗜好各别而論定之後亦所見略同則為思其
   所以刋落與所以乆而不廢者大抵巧不如樸
[005-1b]
   繁不如簡華不如實縟不如潔準理命意而緯
   以六經諸史唐宋大家之文辭雖方圓竒正不
   名一轍而精力之所融結皆不可得而磨滅也
   豈獨六十年之文為然等而上之亦猶是矣桐
   城吳君潛昭濡染家學研精制舉業二十餘年
   持議侃侃與余意合近偕家弟韋存讀書北固
   山房評選程墨畢問序於余因為述歴科源流
   分合之故如此而竊自嘆倖遇之早又不幸而
[005-2a]
   闈牘為四方名流所許不能自匿其瑕三復兹
   選益不禁汗顔而縮恧也
   于龍河制義序
   龍河于先生以名進士歴諫垣躋卿貳為
  國家心膂大臣距其習帖括應制舉時二十餘年
   矣而于制舉業深嗜篤好不啻饑渴之於飲食
   間與余論數科來文章之變抉弊擿瑕鑿鑿乎
   深中其膏盲而洞燭其標本顧以余為知言也
[005-2b]
   者一日持所櫝舊藁若干首過余謂自通籍後
   藏弆不以示人今以授子子為我序之以余夙
   承先生緒論固知先生于文窮相極形不名一
   家者矣雖然自昔作者牢籠萬態馳騁百氏而
   精神貫注各有其用意之所在先生所以為文
   之意亦有可為余述者乎先生曰文章之道期
   于明理適用而已余之于文也嘗穿穴乎聖賢
   立言之㫖及宋諸儒訓釋之義研同晰異以力
[005-3a]
   求其解矣既得其解稱心而言思舉所得于胷
   者畢達于辭而後已然而臨文踧踖有深懼焉
   四子之書稽實待虛與易同體今隨舉一言引
   致于日用參伍于政事世變之興替舉措之得
   失如蓍命如數計莫有遁焉者也作文者不能
   根極理要攷證踐履而徒區區飾浮游之詞以
   簧鼓一世其罪與侮聖人之言等余學殖荒落
   牖中闚日止見一隅獨是隨目所見吐而為言
[005-3b]
   不致為巵辭勦說者之所借口庶幾其無内疚
   矣乎余受而讀之喟然而嘆曰甚哉先生之文
   不為苟作者也其波瀾相推而莫知紀極者文
   勢之壯濶也析殿最于錙銖核去留于毫芒者
   文體之精潔也大雅奏而黄鐘鳴武庫開而五
   兵列文氣之雄傑也要其大㫖歸于明實理究
   實用無剰義無溢詞而止嗚呼文章之變日異
   而月不同變至今日稱極盛矣顧不善學者屢
[005-4a]
   變而失其㫖則勢不能無弊工取側勢巧避正
   鋒其失支貌類渾龎精氣不属其失膚二者之
   弊彼此交譏其為本原不足則一而已得先生
   為文之意以倡導後學變不詭正乆而彌新所
   謂有本之言固如是歟夫先生方耑精國計以
   經濟大業為海内所爭仰制舉業特餘緒耳然
   而先生之所為文明理適用之文也經術經世
   即于習帖括應制舉時卜之豈俗學朝榮夕萎
[005-4b]
   分文章經術為二物者所可舉似也哉既卒業
   敬書巻端以質當世之知文者
   徐原一制義序
  國家設制舉以紘網天下士三十年矣豐水有芑
   生材不盡扶輿靈淑之氣磅礴而鬱積而科名
   文章之盛萃於一門往順治已亥立齋先生荷
世祖章皇帝殊眷以第一人登第學者翕然誦法其文
   比于金鎔竹笵距今十年而立齋之伯兄原一
[005-5a]
   復以第三人受
 皇上特達之遇而望益增重嗚呼何其盛也夫原一
   之負重望於天下者以文章不以科名自有制
   舉以來掇上第者踵轍相望一二鉅公宿儒以
   髙文典册照耀館閣固已巋然喬嶽矣至於俗
   學師承詭合有司之繩尺獵取科第而其文亦
   如春華不實不待風凋木謝之後而已委頓刋
   落無復存者文章聲價曾以科名軒輊乎哉原
[005-5b]
   一當庚子舉孝亷名震都下一時論者已竊歎
   其遭遇之晩乃又中更轗軻極迍邅踣頓之狀
   然後得第一得第而聲華烜赫儼然埓於鉅公
   宿儒則老其才以使其文之必傳於世葢造物
   之意也今原一之文具在雅自矜慎藏弆篋衍
   而四方踵門傳冩日凡數輩行且不脛而走海
   内夫亦知原一之所以為文者乎濡染古學博
   極羣書胸中經經緯史無所不綜貫制舉義則
[005-6a]
   成𢎞以後先正大家無不銖黍稱量取材博而
   利用精其深造本原如此宜乎馳騁萬態牢籠
   百家而不同於剽耳竊目之徒過時而速敝也
   雖然文章根乎至性徇人而封已巵言而獵貌
   雖雄辯極麗亦元裕之所謂不誠無物而已原
   一兄弟友恭内行淳備重交游信然諾至性鬱
   勃發而為文章語有之仁義之人其言藹如是
   則原一之所以為文者矣愚嘗歎功令三歳一
[005-6b]
   比士自帖括而外别無登進之路異時三事大
   僚悉由此出而士子猥以無本之衷不誠之學
   僥倖名器習為固然豈獨其文易敝且岌岌乎
   有世風士習之憂得篤行績學如原一兄弟後
   先參錯於西清東序之間以挽頺俗其有濟乎
   余自幼隨伯兄禮存獲交於原一立齋暨仲彦
   和十五年於兹今余兄弟又得追從兩公之後
   出入直廬而彦和客都門亦時出其文以相質
[005-7a]
   余自顧淺學薄殖曾不足仰嫓公家萬一獨是
   明習經術砥礪行誼寧恬毋競寧質無華願與
   原一兄弟終始勉之使當世不徒以科名文章
   相夸詡庶幾無負
  國家知遇之恩也夫
   紀孟起制義序
   熊鍾陵先生謂予曰前輩讀書自應童予試時
   便自不苟其為文窮變極態雖小題亦鑿然可
[005-7b]
   傳㫖哉斯言可為後進箴砭也今世所為學者
   大都鹵莽滅裂取悦時俗而已傳註之書童而
   習之不求甚解先正大家禀經翼傳之文棄若
   塗羮尋聲繪影如傀儡之眩目見有獨出手眼
   者雖心韙其言而必曲為之説曰是不利於塲
   屋浸染既乆舉天下士子所為制舉義庸淺膚
   俗類出一手為主司者或不得已就所見而甄
   録之而士子遂相率以庸淺膚俗為功令杜子
[005-8a]
   美謂詩有偽體黄山谷論字法謂近世弄筆旋
   繞號為草書今於文見之矣嗚呼何其陋也韓
   子之言曰養其根而竢其實加其膏而希其光
   士習之衰學無根本持苟且徼倖之心以應功
   令而其文亦不乆而自敝夫士子委贄進身獨
   有文章然且以苟且徼倖為逢時之技則策名
   以後依阿淟涊亦約畧可覩矣頃
 詔制科復用帖括
[005-8b]
 廟堂之意重以經術望天下士宜亟得淵博湛滿倡
   導風氣之文出而救之孟起紀子從西清餘暇
   手舊稿一秩示予予讀之而幸吾言之有據也
   其所謂傳註穿貫該洽而非傭耳剽目之傳註
   也其所謂先正大家嚌胾吸髓而非揣籥捫燭
   之先正大家也夫惟大雅卓爾不羣其是之謂
   乎孟起與拙菴子湘諸伯仲以詩文名海内二
   十餘年矣拙菴子湘先後成進士孟起今始用
[005-9a]
   射策登第顧於是編斤斤不忘故物以視夫朝
   而艾穫日中而棄其鏄銍者相去不啻什百非
   深造篤嗜于斯道者而能若是乎余故拭目文
   運之興而深歎孟起老成夙學不以苟且應功
   令願天下讀其文而思其學之有原本也是為
   序
   十三太史合稿序代/
  國家以文治磨厲天下士自乙酉迄今辛丑文體
[005-9b]
   凡三變方酉歳肇舉賓興令甲未布余不佞承
   匱典南省試務求援据六經依傍傳註以闢一
   代風氣嗣後士子耳目漸束準繩壬辰試士南
   宫余忝為貳時則按理切脈讐校益嚴譬御馬
   者始欲其就銜橛而繼則欲其致千里也邇年
   來文體稱極正矣而矯枉之過趨于薄弱識者
   憂之夫文章與治道相表裏治有治體文有文
   體濟五味為羮和五聲為樂晏子之論治也理
[005-10a]
   扶質以立幹文垂條而結繁陸士衡之論文也
  國家用制藝較士猶唐之用詩賦論運㑹則今日
   方在初盛乃不為燕許沈宋金舂石戛之音而
   流漂嘈囋曾郊寒島瘦之不逮豈所以發皇盛
   治哉今年
 新天子即位天下士適當就禮闈試予承
 簡命再典厥事自惟謭鄙思仰赴
 聖主闢門之化凡羅而列之貢書者披文相質華實
[005-10b]
   並收葢十八年間文體三變而予謬稱主司皆
   得手定其甲乙竊覩是科文嘆
  國家涵濡之澤深也豐水有芑生材不盡而是科
   則採薪積槱左掇而右拾者矣館中十三子以
   課業餘暇各出所為制舉藝將彚梓行世問序
   於余余覽而憮然曰是真所謂金華殿中人語
   也館閣之文海内模楷今諸子文具在雖吐情
   發性言各一家而其鑿鑿乎禀裁先民規步大
[005-11a]
   雅者按之如出一手是不可為天下鵠乎而余
   更有為諸子朂者諸子以制藝弋科名特一經
   生帖括耳今既側密勿建梁之地一旦
  朝廷有大制作促召給札非博洽典故烏能倚席
   立辦仰稱
 上㫖以諸子之才如朝陽之映若木擴而充之何所
   不至自兹以往日馳騁子經史百家之書以一
   物不知比于不識甄盎之恥可也
[005-11b]
   張蘧若制義序
   大江以南新都稱詩書文獻之國盖黄山白嶽
   之麓自有宋以來多傳經明道之君子而紫陽
   夫子崛起其間集諸儒之大成論者以其地儗
   之嶧山沂水繼紫陽而起者雙湖樗庵東山三
   先生為之羽翼修眀而聖人之遺經始炳于星
   日其文學彬彬載之史氏者視他郡國莫之能
   及也功令取士崇尚經術要在誦法先賢而師
[005-12a]
   其為人用備學古入官之選况生其鄉者哉數
   十年來知繼三先生而起者之必有其人也辛
   未余奉
 命校士南宫與同事諸先生矢心交儆慎以蕆事暗
   中尋索得一呈巻含英咀華而不骩于才左徵
   右羽而不束于法理則折中於聖籍體則步趨
   於先民揚而眡之温潤以澤也抑而審之縝密
   以栗也意其人必大雅不羣介然特立之士也
[005-12b]
   以視諸先生諸先生皆曰然乃舉以冠多士暨
   撤闈捧雉來謁則新都張子蘧若果魁儒名宿
   潛心經史守道安貧屢躓于公車而不挫其志
   者也張子戊午登賢書被放者四而閉户埽軌
   授徒以自給足不涉閾以外惟寂寂手一編思
   欲有所發眀以嗣續鄉之先哲而出其生平所
   簡練以程及門者余受而閱之大都恪守乎成
   𢎞大家之尺度而膏沐於六藝之芳腴原道則
[005-13a]
   醇以深論事則約以達刻意匠心歸於自得無
   窘步焉無躍冶焉其賞心而拊節猶之往日闈
   中展巻時也吁張子勉乎哉自有制科以來其
   登甲科為舉首卓然有所樹立為世所稱道弗
   絶者幾何人即前眀成𢎞正嘉之際號稱得士
   而縷指其間德業有聞於時而選述足傳于後
   者必科名與人地交相重者也張子勉乎哉即
   張子之鄉先哲雙湖樗庵皆絀於一第東山晩
[005-13b]
   而就辟而三先生之言論風采為儒者所依歸
   如此即有宋三百餘年以巍科起家者未易臚
   舉而黄裳榜試録獨傳之至今尊為天球琮璧
   以紫陽夫子於是科登第也張子文近乎道而
   績學勵行其進未可量盍以三先生為梯筏而
   進而私淑於一代大儒之緒言攷其立德立功
   之本末非惟知之亦允蹈之張子其可以弗心
   切嚮往也哉吾願張子亟有以自勉矣
[005-14a]
   賀董公序
   昔者成周盛時周公召公分陜東西出為二伯
   而其入輔王室也則周公為太傅召公為太保
   盖中外脉絡聨而為一方其在外則政令德教
   播之民間者一皆可以自斷而無旁撓中制之
   患及其在内則凡五方民情土俗之宜與其利
   弊休戚之所在莫不灼知洞見無有壅蔽而瞀
   惑之者是以坐於堂皇引綱挈領而國家之規
[005-14b]
   畫措置固已風行天下而無不當其後仲山甫
   當宣王時外領諸侯内養君德入而典司政本
   出而經營四方詩人述之載于大雅其職同也
   三代而下出入中外者雖不乏人然往往不無
   為偏重而貫注聫屬之道漸以微矣我
  朝之制由侍從至六卿御史大夫者不復出為督
   撫由外吏至督撫而入為卿相者亦不數數見
   獨於我平原董公所以用之者有異焉公起家
[005-15a]
   禁林致位九列視學首善衡文南宫
 天子寵之者至而其職皆詞臣所序遷其任亦皆詞
   臣所應得也顧當用公為御史大夫又任公以
   江督又命公為少司馬又特授公以督漕人皆
   以
 上之用公獨破舊格為說而不知此正
 聖天子之以周召仲山甫待公也盖天下才德兼備
   如公者不一二覯向使專用于内而不用于外
[005-15b]
   則其綜敏練達張弛文武縱横盤錯風馳電震
   之才無由自見專用于外而不用于内則其丰
   稜骨鯁强毅果特侃然正色不激不隨之德亦
   將有所自閟而或悵悵於學士大夫之望是故
 上之所以用公者外收其保釐屏翰之功而内資其
   耳目腹心之助盖公之才德固無施不可而
 上之用公亦實有中外相維貫注聫屬之意而惟公
   可以當周召山甫之重故其所以破舊格而用
[005-16a]
   之者如此然公既屢用之於外而今復大用之
   於内從此而秉鈞衡籌密勿則一代偉人之頌
   余又將為公述之矣臺中諸君子喜公復來言
   路踴躍合詞請文賀公余與公同館閣乆又為
   吳人被公之德甚厚樂其道之大行而非一方
   之所私也於是乎言
   大司冦新城王公壽序
   自昔名臣耆碩樹功德于不朽者莫不兼以立
[005-16b]
   言為重而其言或傳之一二世或傳之數十百
   世大抵因乎其人又因乎其時三光五岳之氣
   蓄而後發發而當極盛之世則其人既與運㑹
   相表裏而其言之傳益𢎞且逺斯德與功亦兼
   舉而並茂焉吾今於大司冦新城王公見之公
   家世清貴表著東土自尚書見峯公布政使康
   宇公以勲名治績彪炳前史暨匡廬先生胚胎
   前光位不滿德名德之盛獨鍾于公公弱冠登
[005-17a]
   上第起家揚州司李風流文采照耀江左嘗過
   江徧遊京口諸山所至輒題壁時先大夫方里
   居把讀公集有天才獨絶之嘆洎公官郎曹偕
   伯兄西樵先生並負文望一時名人傑士咸望
   走恐後得公一言奬藉以為榮而公亦力以倡
   眀古學振興大雅為已任孳孳然汲引海内後
   進不遺餘力于是
 天子素聞公名特擢詞林入直
[005-17b]
 禁近洊歴臺署晋長秋官中間敷教國雍校士南省
   凡所題品薦㧞俱名得人自通籍以至于今雖
   官有内外任有煩簡而無日不以文章為事平
   居鍵户著述旁搜逺紹每
  朝廷大制作大典禮多公所叅定兩奉
 命告祭岳瀆輶軒所過東涉嶺嶠西經秦隴山川風
   物各成一書故公之文往往播於歌頌刻於金
   石達于通都大邑流于荒陬海澨自
[005-18a]
 本朝用文治六十餘年未有若此之盛者也余竊嘗
   謂公之學以經史為淵海以諸子百代為波瀾
   主于發眀風雅扶翼世教有功于後學甚大少
   為理官中更執法掌禁詰奸屢奏平反其至誠
   惻怛之懷温柔敦厚之意藹然時見于篇什咏
   嘆之内有德于斯民甚厚而又遭時承平
 天子方嚮文學昭回之光下被四表公于其間黼黻
   休眀導揚美盛如臯陶之陳謨召公之矢音非
[005-18b]
   若晩近能言之士戔戔以風雲月露自表異者
   比也所謂人與時合而立德立功與立言俱不
   朽者非公其誰属哉歳八月為公七十稱慶之
   辰諸門下士以余與公同主辛未試事請余一
   言以介祝嘏余惟公人文領袖四十餘年吾先
   子之所敬而慕也吾何能指述萬一逡巡乆之
   而舉不朽之説以道公之實且以為公誦昔衞
   武公年九十有五猶自作懿戒之詩公今年正
[005-19a]
   未艾則其立言之既𢎞且逺者亦正未有已也
   詩曰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惟公似之矣謹序
   大學士澤州陳公七十壽序
  國家乆道化成太和翔洽六十餘年間宗工巨僚
   以大耋聞者史不勝紀然大都功成致政享優
   㳺巖壑之適者居多惟近歳寳坻益都錢塘漢
   陽真定宛平諸公身秉鈞軸而壽踰耆年後先
 聖世協氣之所萃川嶽神靈之所鍾天人交應乃克
[005-19b]
   乗時挺生非一朝夕所能致也今於大師相澤
   州陳公復見之公弱冠登朝即以文章受知于
世祖皇帝洎躬親大政開
 今上講筵直禁幄由侍從洊歴卿貳兩掌邦憲四登
   尚書挈持綱維表率寮宷遂進叅化權弼亮左
   右自通籍五十年以來白首一節終始無間
 上之所以眷倚公者乆而益深而公之所以勤勞事
 上者亦乆而未艾君臣相得昔人謂之千載一時夫
[005-20a]
   豈易事歟惟公以清挺不㧞之操獨立不撓之
   槩益以純眀光大之氣𢎞達魁傑之才敭歴諸
   曹所至多有興革比入政府百司庶務無不穿
   貫其源流而該舉其得失則更事之熟也公政
   之暇博極羣書經經緯史期於適用為文根極
   理要一時大著作類出公手詩陶鑄百家牢籠
   萬有而一以少陵為歸
 上每覽公篇什深加激賞嘗
[005-20b]
 特賜御製詩一章以示褒美比年詞館諸臣奉
 詔編校典籍
 上念非公莫可捴其成者故既叅機務仍以直
 内廷為專職焉詩有之維嶽降神生甫及申孔子說
   詩比之天降時雨山川出雲曰此文武之德也
   書曰天壽平格言天無私壽惟平格者壽之平
   者坦然無私之謂也
 皇上壽考作人大啟無疆之厯服而公秉坦然無私
[005-21a]
   之性茂樹保乂之功以助流時雨之澤天其相
   之矣公今年躋七十視聽不衰神明益王而又
   長君以詞林出佐邊郡次君以學士同侍直廬
   誠所謂身其康强子孫其逢吉者繼自今番番
   黄髮備既醉之五福而佐
 望天子萬年之休以視前數公功名茀禄不更有過
   之者歟余隨公回翔史館四十餘載又得與公
   後先居政地頃者兩偕扈從南歴江浙曾奉
[005-21b]
 特㫖賜㳺湖山留連竟日于時道傍觀者咸指目為
   二老而余自愧鬚眉衰白不逮公逺甚兹因公
   門下士之請為述公之事業本于學問壽考篤
   于性情而推極于川嶽之鍾靈協氣之萃應以
   眀元老受福之有自者如此亦庶合于大雅詩
   人之意也夫是為序
   大司農徐公六十壽序
   丙戌秋八月户部尚書徐公督修河工告成自
[005-22a]
   江南歸京師復
 命趨赴
 行在所
 天子深嘉勞之錫賚逾等先是
 上五巡江淮指授方畧河工已即叙矣至是復出
 睿謀開濬髙堰三埧河以工務重大
 特命公往監督公於是相形勢程土物議逺邇料盈
   縮賦職任役人樂趨事自經始至訖功凡百有
[005-22b]
   十餘日堤之長以丈計之凡一萬六千六百有
   竒河之長以丈計之凡一萬二千六百有竒共
   節省帑金二十餘萬兩河流湯湯萬世永賴自
   古成功之速且易未有及此者公之為功於河
   而德於淮民也大矣公之在淮也㑹翰林掌院
   學士闕員
 上以公文章經術冠絶當代遂
 命公以本官兼院事
[005-23a]
  廷推教習庶吉士乆之難其人
 上度無出公右者復仍以屬公户部主天下財賦盈
   虛出納關
  國家之大計而翰林育材成德以儲公輔之器尤
   政理之根本公以一人兼之非公政事文學實
   有足以追配古人者亦安能致
 上之眷注篤而信任專如此也初公以庶常授撿討
 上試諸詞臣於
[005-23b]
 内廷擢公文為第一後連七試皆第一一時警動朝
   野旋充
 講席與睢州湯公同職
 上已深器公駸駸嚮用矣有忌而尼之者乆之乃侍
 講筵列坊局
 上愈欲試公以政事遂晉秩卿貳歴副都御史工部
   刑部侍郎奉
 命巡撫河南公持憲執法平刑掌土皆有治績可傳
[005-24a]
   道而河南之政為尤著河南地大物博吏多不
   自修飭公至一嚴苞苴餽遺之禁以身為倡召
   諸屬吏於庭詢其地之所出舊例官之所入與
   其家一歳之所需幾何裁濶狹與相準度俯仰
   足以自給而已外此取民間一絲粟者以白簡
   從事無所貸吏惴惴奉法不敢欺紿又感公之
   恩而幸廉之可不至於貧也於是百城之吏無
   有以賄敗者因是爬梳利病鋤奸蘇良勸農桑
[005-24b]
   興學校輯軍旅生聚教訓三年有成民用大和
   河南士大夫至於小民交口以為
 本朝數十年來巡撫未有如公者也憶辛巳冬玉書
   被
 命召入謁
 上
 上問江南民風吏治甚悉遂問河南巡撫徐某居官
   如何具以實對
[005-25a]
 上曰然朕亦聞之徐某起家詞林居官如此不負朕
   所委任矣嗣後玉書每侍
 上稱羣臣之賢者必曰徐某徐某云盖公以和平正
   大之氣精敏練達之識敦裕博厚之體清而不
   激嚴而不苛察而能容温而能斷故能周知物
   情洞悉人隐使人畏威懷德而樂趨之上以副
 一人倚毗之盛心而下以造斯民無窮之厚利然則
   公之所以受知於
[005-25b]
 上與
 上之所以知公者誠三代以下所罕覯而千載之後
   猶有餘慕者也初公以己未分校㑹試甲子典
   江南試皆稱得人甲戌㑹試公為主考官所録
   皆瓌瑋博達之士列於臺省館閣者是科為多
   今公復
 命而歸值公六十誕降之辰其門下士等乞余一言
   以介壽余與公同朝乆知公最深而余之子則
[005-26a]
   又為公所録士也故不敢以不文辭詩有之召
   伯有成王心則寧又曰吉甫燕喜既多受祉公
   之告成而歸與召伯同而
 上之寵錫公者即吉甫之所以受祉者也繼自今天
   壽平格黄髮台背公之功名方且熾昌盛大佐
 天子錫福兆民余更請歌南山萬壽之詩頌公矣
   大司冦健菴徐公六十壽序
   大司冦健菴徐先生以今年仲冬二日稱六十
[005-26b]
   壽時先生方予假還崑山用宋司馬文正故事
   以書局自隨里居編輯於是鄉之士大夫謀所
   以壽先生者先生固辭諸君子乃寓書京師屬
   寄亭太史乞文於余且曰司冦自通籍以來二
   十年矣其在翰林藻黻太平潤色鴻業天下望
   之如景星慶雲鸞翔而鳯翽及總風紀長秋官
   與立齋先生左提右挈協心力以贊邦治功名
   之盛莫與比儷而先生尤以文章受
[005-27a]
 天子知遇凡朝廷有大著作必属撰定洎展祀得請
   猶
 召入内廷諭以史事陛辭之日復
 親灑宸翰賜額以寵其行古今儒臣之被
 主眷未有如先生之渥者也惟公共事館閣知先生
   深為舉先生之抗直立朝精勤奉職者質言之
   以侑一觴可乎余曰唯唯先生服官大節諸君
   子已得其實矣頋余聞之楚子木問范武子之
[005-27b]
   德於趙孟趙孟曰夫子之家事治言於晉國無
   隱情其祝史陳信於鬼神無媿辭夫以士㑹之
   歆享神人光輔社稷功業至為顯懿而趙孟畧
   而不言乃特舉其家事得無盛德感人之實有
   不在於昭昭之迹者乎今先生賢過士㑹而諸
   君子之所稱述曾未有得於趙孟之㫖竊以為
   未盡也寄亭作而言曰㣲公言諸君子固有請
   矣往歳呉中荐饑先生餼粟千鍾全活以萬計
[005-28a]
   又倣社倉遺意歳輸數百石以備荒札復髙忠
   憲同善勸分之制以通有無遇有
 詔㫖蠲貸則私家租入悉予而弗取而又收育遺嬰
   廣瘞道殣施惠犴狴衣冠之族有鬻女償官逋
   者率金錢給之仍擇士為配其武陵安定太原
   潁川諸舊族累世淺土輙為經紀襄事其賙䘏
   惸困如此崑學宫圯董率締搆不數月而鼎新
   萃子弟秀異者於學舍多方誘掖之有不克自
[005-28b]
   振者為延譽汲引俾成就而後已其推奬寒畯
   又如此凡此數事先生與果亭立齋兩先生倡
   導於前而藝初章仲實均道積諸君推而行之
   於後仁聲義問洽於吳趨行道之人至為感激
   隕涕其所由來非一日之故矣余聞之喟然興
   曰自世教衰而睦婣任䘏之誼不講士大夫居
   其鄉者鮮有鄭罕宋樂施而不德之風而持論
   者猶且以近名為口實無惑乎風俗日趋於鍥
[005-29a]
   薄而莫知所底也今觀於先生行事然後歎康
   濟斯民膏潤庶物之道一以居鄉教家為本詩
   有之夙興夜寐洒掃庭内衞武公年逾九十矣
   而作懿戒所謂有覺德行實自庭内基之敢稱
   此詩以復於吳郡諸公而因以致無疆之祝於
   先生揆諸趙孟稱士㑹之義其亦有當焉否也
   大司冦運青張公壽序
   康熙戊子九月總河遂寧公疏報秋汛情形具
[005-29b]
   言水勢雖長修坊寧謐
 皇上臨軒褒歎謂河臣自涖任以來殫心盡力所用
   河帑謹嚴眀晰絶無糜費比年兩河安晏堤岸
   無虞深可嘉恱又閲月
 特㫖召公為刑部尚書仍令舉所知以代舉朝士大
   夫咸頌
 皇上知人善任信人不疑而益服公清勤著績憂國
   奉公有以深信於
[005-30a]
 上為不可及先是三十七年黄淮並漲黄水灌洪澤
   湖湖從六壩旁洩由運河入下河傷民田甚衆
   于時任河事者竭蹷補救糜金錢數百萬迄無
   成績
 皇上憂勞萬民特命公以正卿往督河務公既至祗
   承
 簡命日勤勞其耳目心力以籌度地形水勢每當洪
   濤衝波頺沙阤岸盲風暴雨之侵逼嚴霜酷日
[005-30b]
   之觸冒周行巡歴必躬必親於是度土方均丈
   尺揣厚薄定髙下量功授職舉賢而任能凡金
   錢之積于公及領于官而賦于民者日程月要
   絲粟以上無敢冒也無敢濫也公既正已以率
   屬而其下亦皆祗令奉法洗手將事惟恐隕越
   公涖河今八年餘矣築清口挑水壩浚張福口
   引河修歸仁堤疏人字芒稻涇澗諸河開大通
   口閉仲莊閘改由楊莊新河增築五里滚壩用
[005-31a]
   使淮水暢流敵黄黄水北趋不至倒灌河身寛
   通岸髙堤堅大漲不溢民悉免于昏墊頃又
 命都統孫公冢宰徐公于髙堰三壩下築堤束水復
   於蔣家壩濬河建閘而善後之策一屬于公凡
   此經畫皆斷自
 宸謀訓示眀切而惟公氷心强力實能恪遵
 指授以為德于斯民而
 皇上所以眷注倚毗公者遂如此其乆且篤也公起
[005-31b]
   家庶常敭歴中外所至有聲跡巡撫兩浙歸裝
   惟襆被一囊視學江南振㧞寒畯公眀莫與儷
   及摠制兩江始至之日墨吏望風解綬盖公之
   生平澹泊根於天性而又見義必為獨立無倚
   不以禍福利害是非毁譽動其心其識見之堅
   定學術之直方誠有卓然大過人者倘無公之
   素積而欲矯飾以效公之萬一庸有當乎今公
   年届六十積勤之乆鬢髮半蒼而神采益王方
[005-32a]
   迎養太翁于官舍修承歡視膳之樂則精眀强
   固天實相之公門下士於公仲冬生辰謀所以
   壽公者而屬余一言余為偹述公功名德業有
   自致期頤之理而無事巵辭以為祝也惟詩有
   之曰維嶽降神生甫及申其誦申伯則曰登是
   南邦世執其功公之懿美與崧髙之詩今古相
   望
 天子懋嘉乃庸行且入秉鈞軸以登一世于仁壽豈
[005-32b]
   特南邦是式而已南山之詩曰樂只君子德音
   不已又曰樂只君子遐不黄耉敬請為公連類
   而誦之
   大司農人岳王公八十壽序
   大司農福山王公敭歴中外三十餘年巋然負
   海内鉅人長德之望不獨以才略幹濟為一時
   班行推重已也先生自庚午而後引年者再癸
   酉夏復抗章陳情辭甚切摯
[005-33a]
 天子召見西苑詢問年齒動履甚悉既退閣臣入奏
 上顧書等諭曰尚書某精力尚健老成人不易得也
   可降優㫖慰留之于是書等同奏
 聖恩䔍念老成如此豈特尚書臣頂踵被德臣/等聞
   之皆感入肌骨比
 命下士大夫舉手交慶嘆為盛事盖公今年春秋稱
   八十矣粤自海宇承平百物充牣國家歳出歳
   入之數勾稽至繁而又
[005-33b]
  朝廷時下寛恤之詔賜田租停漕輓豁災傷頒賑
   濟皆借籌于司農公晨興入署指畫口授釐晰
   不爽銖黍去年秦省告饑
 皇上惻然慈軫渙發帑金百萬多方振恤
 特命公偕司空沙公往視其事公銜命遄征兼旬而
   達秦境乗騎遍歴閭井召集其父老親詢其婦
   子仳離轉徙之狀筭口授粟多寡必均而復人
   諭户曉以
[005-34a]
 聖天子焦勞宵旰加惠無已之意一時更生之民無
   不感激流涕閱三月事竣反命以黄髮元老馳
   驅于炎熇烈日之際而絶無勞苦疾厲之侵非
   天實祐之何以得此夫德集于身則天畀之以
   多福公之為所蓄德以偹福者固非一朝夕之
   故矣起家曹郎先後幾二十載在西曹平反海
   州疑獄以兩議上請卒從公議歳庚申建節松
   威督理芻糗出入雅安沈黎鋒鏑間不遑寢處
[005-34b]
   者經歳而軍興不缺於供億羌人冦松龍部署
   官軍克巴猪黒虎等十餘寨衆皆就撫是冬入
   覲念採運楠木為蜀民害特疏請罷其役䝉
 恩報可方是時
 天子雅注意公欲加嚮用比移節口北治聲益起未
   一載而擢入卿寺又一載而特簡開府江右受
   事甫五日而晉浙閩制撫府瀕行猶禽治其貪
   縱不法之奸而條上其事之宜興革者至今奉
[005-35a]
   為絜令既涖浙閩則調劑軍民激揚官吏開誠
   布公植良鋤莠數月之内輿情翕然
 車駕之南巡也率所属迎于檇李
 天語問勞至殷陪扈行在數被召見参餌幣帛珍果
   之賜無虛日又頒
 御書巻軸扁額及御製詩一章近侍傳
 諭以居官清正特加優賚且謂兩省事繁宜節勞加
   餐善自調攝先生感泣不自勝
[005-35b]
 駕還京師越兩月遂拜尚書户部之命惟
 上知公深故眷遇如家人父子倚任如股肱心膂惟
   公感恩思報之切故展布四體而惟力是視精
   白一心而終始不渝盖公之學在澹泊寧靜而
   其設施在利物濟時以此荅
 主知即以此獲神祐其康彊逢吉白首而不衰者天
   相之矣書曰天壽平格豈特一身之福已哉昔
   文潞公在元祐初年逾八十外國使至見公于
[005-36a]
   殿門却立改容曰何其壯也蘇文忠語之曰使
   者見其容未聞其語其綜理庶務雖精壯少年
   有不如其貫穿古今雖耑門名家有不逮使者
   拱手曰真異人也方今海隅日出㒺不率俾重
   譯之使
 闕下必有覩公之威容拱手嘆異者余雖不文當告
   以公之壽身壽世為國宗臣直如周之畢召太
   公逾百齡而未艾不僅與宋之潞公嫓休于史
[005-36b]
   冊也矣余辱交于公久公之司属將旅進而稱
   觥于堂而属辭于余余不能縷述懿行而為舉
   其事之大者如此諸君子曰是可以進一觴矣
   遂書為序
   王農山先生壽序
   華亭農山王先生以今年九月稱八十壽長公
   瑁湖方奉
 命典三秦試次公薛澱槖筆禁近為史官季公儼齋
[005-37a]
   則以御史大夫里居侍養三公之門下士謀所
   以壽先生者而属辭於余曰先生齒尊德邵泊
   然無世俗之所嗜好獨得公文以頌述懿美庶
   幾可介一觴余敬謝不敏復念先大夫之執友
   在海内者晨星相望惟先生鉅人長德巋然靈
   光之獨峙又瑁湖昆季辱交至篤知先生深者
   宜莫如書安敢辭先生與先大夫同官大行重
   文章敦氣誼當談讌促坐輙舉婁東吳門雲間
[005-37b]
   諸公著書纘言援接後進之事以相鏃礪繼持
   英簜之節奉使三楚偕其地英流名宿酬倡
   盈篋衍而他無長物甲午分校京闈少宗伯田
   遜庵為舉首實出先生之門於時先生雅負文
   望髙郵王文通公方典銓極意引先生為銓曺
   郎以自助而
 廟堂特重直指之選㑹京庾巡視需人遂用才望命
   先生往爬梳宿蠧優恤轉輓條上利弊數十事
[005-38a]
   八九著為令甲比報政叙勞增秩旦夕且大用
   顧以兩尊人春秋髙投牒乞養辭意懇惻竟得
   請以歸自先生歸里越今三十餘年矣側聞几
   閣清嚴圗史錯互蒔花治圃觴詠自適無摉巖
   架石窮侈極麗之觀無賓從雜遝流連聲伎之
   習性樂易簡直與人交推誠吐臆雖造次傾盖
   有若乆要讀書百巻博覽强記儲於腹笥每子
   弟侍側或雜舉史傳辨核疑誤或指述見聞自
[005-38b]
   朝常國故以及閭巷習俗之變遷士大夫風尚
   之同異感今追昔裁量是非家庭燕閒品覈之
   辭皆足垂勸戒而裨信史以故瑁湖昆季濡染
   家學先後擢上第蔚為名臣余與儼齋同侍
 講幄者六年且比隣而居文事商畧常夜分不輟嗣
   瑁湖入史局發凡起例多所倚藉薛澱館選余
   復忝一日之長相得益歡丁卯春余與儼齋從
   里中被
[005-39a]
 召同為法官讞獄有不當大廷爭執持議輒合余復
   覩儼齋出入禁闥受
 天子知遇至渥而息深視下無失言失色於人瑁湖
   薛澱才望競起並執恭謹如寒素盖先生從服
   官政之年優㳺里舍今齒登耄耋猶修規言矩
   步之節宜諸子奉先生家法三命益恭乆而勿
   替有如此其盛也余聞之謙德之柄也儉德之
   共也敬德之聚也三善偹而養德養身之道胥
[005-39b]
   具於是然則先生之所以教諸子其即先生之
   謹身節用以自致康疆壽考者乎雲間先哲如
   徐文貞陸文定董文敏皆以盛名躋大位享大
   年今先生之齒業與文貞文敏埒獨壯歳遺榮
   疑官秩為差絀夫天道嗇於此者豐於彼余知
   先生壽考當與陸文定嫓美而諸子多賢既貴
   且顯則又直軼前賢而上之矣更二十年先生
   稱百歳之觴書得以猶子奉杖履祝哽噎於側
[005-40a]
   是宿昔之私願與儼齋相訂於直廬者也敢書
   以為先生祝
   少宰顓菴王公六十壽序
   康熙壬午冬
 車駕駐蹕德州閣臣入奏事
 上顧問臣玉書曰江南氏族如吏部侍郎王某中允
   王某可稱世家今在朝列孰與嫓美臣奏父子
   叔姪兄弟相繼登朝者有之侍郎臣自其曾祖
[005-40b]
   父為明閣臣以來簪纓世嗣代有聞人在朝諸
   臣未有與之絜盛者也
 上為嘉歎乆之盖少宰顓菴王公為
 聖心所簡在者非一日矣初任史官時校士山左最
   稱得人甫入宫坊即歸侍奉常先生養里居者
   十餘年起補贊善以才望視兩浙學政所識拔
   皆一時通今服古之士庚午秋復典京兆試事
   衆口咸翕然稱服于是
[005-41a]
 天子深器公特擢内閣學士時余叨入政地每見公
   承
 㫖詢問應聲而對不疾不徐辭簡而義當
 上輒傾聽首肯甲戌夏户部侍郎缺人非詞臣應遷
   之官也
 上親舉公名温諭褒美遂面奉
 簡命公至部適當秦省舉行事例之時日乆蠧生詐
   偽錯出公鈎稽簡籍嚴核虛冒侵牟詭訛之弊
[005-41b]
   釐剔一清越五年仍以翰林學士佐典銓事于
   時孝感澤州兩公先後為冢宰咸倚公協心舉
   職己卯庚辰間淮黄失序髙堰增築石堤繫河
   防至重
 詔用九列大臣董治其役而公與焉涖河上數月堤
   工具有次第旋
 特㫖召還此澤州既入政府安溪李公代為冢宰而
   尚未視事公主持部務澄叙官方準情察理務
[005-42a]
   適于中事有未協即條上便宜期于疏通無滯
   由是衣冠傾属有孝先巨源之譽焉夫公囬翔
   卿貳閲十有餘載海内識與不識無不兾公早
   躋揆席以膏潤百物而公之年則已稱六十矣
   在昔萬厯甲申為文肅公即家宣麻之歳時年
   甫服官政今歴百二十年公之聲寔才望與文
   肅公埓而齒則加茂焉
  朝廷方嚮用老成欲得黄髮耆艾可畀股肱心膂
[005-42b]
   者以為巖廊增重則六官之長台司之寄選賢
   而任㣲公其誰属哉至于公立朝本末事不勝
   紀余辱交乆知公為深大抵以羔羊素絲之&KR0757
   盡砥節首公之誠以愛惜人才之心行正直不
   阿之法持已至峻而遇物則平滌弊至嚴而宅
   心以恕所謂通達治體卓然有古大臣風概者
   公真其人也夫
  國家中外輯寧兵革偃息惟是公卿大臣悉以公
[005-43a]
   正平恕為
  朝廷斟酌元氣導宣雅化則舉一世而措諸仁壽
   之域直指掌間事耳然則公之所為壽身以壽
   世者其道孰有踰于此乎獻歳七日當公攬揆
   之辰長公幼芬太史與中允公並負詞垣盛名
   次公樹僊亦綽有文譽登堂奉觴賓從交錯余
   特為公偹述
 主眷之隆與世澤之盛而又進而推原於立身立朝
[005-43b]
   之本於以祝期頤祝霖雨焉所以為斯世斯民
   慶不獨公一人慶也
   杜遇徐六十壽序
   余初入史館即奉檇李杜遇徐先生之教先生
   以余同舉于丁酉契分至渥嗣是三十餘年間
   寓直
 講筵洊歴部務皆與先生相先後而交益親今年十
   月下澣為先生六十稱壽之辰浙士大夫謂余
[005-44a]
   交先生深属余文侑觴以為桑梓慶余曰先生
   之享大年偹多福豈特一鄉之私慶矣乎竊願
   有以進也方今
 聖天子摠攬萬幾修眀百職六官之長倚毗為尤重
   或擢自外臺或簡諸禁近歴試其行履才畧卓
   然可膺大用然後畀以樞要之任先生回翔正
   卿者十年于兹矣初領冬官以艱去閱三載即
   家召起歴司冦晉司馬所至涖事精審克舉其
[005-44b]
   職癸亥甲子間嘗奉
 命巡視海疆舟車䟦涉經行萬餘里熟悉形勢險隘
   與夫設防制勝軍民屯墾之宜故在中樞能厯
   舉四方要害不啻指掌比者
 廟堂加意武臣諸路提鎮以次入覲先生奉揚
 上㫖所以奬掖鼓厲之者甚至諸武臣咸凛凛受命
   惟謹盖德望足以服物如此方先生之長秋曹
   也于出入比附之際辨核至嚴一時奏讞皆平
[005-45a]
   允得情及奉
 詔重修律例先生膺搃校之責余亦與焉今同事者
   多相繼遷職去惟余與先生雖改官仍領是役
   先生延訪僚屬甄眀故事以唐律為原本以明
   季諸家箋疏為依據有三四易藁然後定一律
   者摠仰體
 聖明欽恤庶獄至意而一歸于仁恕旦夕是書告竣
   先生之所為助流德化者其澤不益溥乎夫
[005-45b]
  國家當重熙累洽之㑹薄海内外罔敢不庭十餘
   年以來時和歳豐兵寢刑息為史冊所僅覯士
   大夫遭逢盛時惟是秉持大體崇尚忠厚弼成
   太和洋溢之治則于世道人心有深賴焉先生
   自建議巖廊以及擘畫部務不立異不苟同力
   去煩苛斥逺浮薄先生所可人咸被之以為榮
   其所不可人亦不敢以私怨良由至誠不欺之
   學平易正直之風感入于人者深故能使人涵
[005-46a]
   濡厭飫而不自知詩有之柔亦不茹剛亦不吐
   真先生之謂矣昔宋杜正獻事仁宗朝以直亮
   忠信取重天下由樞密拜同平章事清約如寒
   素名業顯懿壽躋耄耋論者榮之今先生德量
   與正獻埒乆典兵柄仿彿宋之樞府
 天子倚任嚮用之殷計日當入叅大政而年力方盛
   視正獻又為過之豈非昭代休明之運篤生良
   弼將俾一世共食太平仁壽之福則天之佑相
[005-46b]
   先生而錫以純嘏者方如暘谷之初升河流之
   始潤其為慶寧有艾耶諸公曰是可為先生侑
   一觴矣遂書為序
   山東巡撫王東侯壽序
   昔曹参為齊相延膠西葢公問為政所宜葢公
   言治道貴清靜而民自定参遵其教齊國大治
   嘗反覆斯言而深有味乎其㫖也當孝惠時民
   之去湯火而登袵席未乆也参用盖公一言而
[005-47a]
   齊七十餘城若赤子之附慈母古之大臣為天
   子牧養元元安靜無事持大體得人心如此大
   中丞王公東侯撫齊之五年歳在壬午政修事
   和人吏安輯冬十月
 駕幸德州明年癸未春再舉
 南巡復歴齊境余皆忝與扈
 蹕於時長吏之官是土與士大夫之居是邦者下至
   黄童白叟莫不稱述公之政績亟稱其賢余因
[005-47b]
   詢訪其實則知自公為政未嘗妄刑一人妄斷
   一獄也輕徭减賦期於富之灾祲之見告者未
   嘗不呼籲軫恤也其御僚属也務成就安全之
   未嘗以小過輕見彈劾也未嘗輕變一法而弊
   已革未嘗輕動一衆而利己興其閭里之輕俠
   瀕海之奸宄屏息而歛跡亦未嘗摶擊立威也
   進六郡之髦士而教育之復白雪書院講道論
   德於其中未嘗以軍府盤錯而輟也未嘗為矯
[005-48a]
   矯之行而自敦羔羊素絲之節未嘗樹赫赫之
   功而人享舊德先疇之利是以
 天子嘉恱奬勞再三爰書治理寛平四大字以賜公
   其他詩章箴銘以及尚衣珍饌之属予賚駢蕃
   有加無已盖嘗論之
  國家乆道化成太和洋溢四海之内物靡失所
 皇上方宏寛大之詔錫蕩平之福則夫藩垣之佐腹
   心之臣謂宜廣上德通下情滌除煩苛導迎善
[005-48b]
   氣而或者猶矯激以立名刻覈以駭衆上負
  朝廷任使之意而下使百姓不得遂其生此非細
   故也惟公含𢎞直方敦大博厚不矜名不炫能
   漠然無為而四境之内數千里之地民氣和樂
   俗用康阜此以知公之嘉猷善政不可勝舉而
   寛平兩字之義足以括之惟我
 皇上知公之深故評公之確以此風勵有位至諄且
   切也詩曰樂只君子殿天子之邦樂只君子萬
[005-49a]
   福攸同於公騐之矣抑聞之古之君子愛其人
   而恱其德則必願其壽考以享福禄于無窮南
   山有臺之詩是也曰樂只君子萬壽無期又曰
   樂只君子遐不眉壽今年春適公懸弧之辰東
   土之士大夫謀所以祝公而致南山之意羣相
   與乞言于余余惟公保釐之績既已合于古人
   故特舉参之相齊以為言他日参為漢相遵何
   約束百姓歌之曰載其清靜民以寧壹盖始終
[005-49b]
   守盖公之一言而相業遂為三代以下所稱首
   今公簡在
 帝心入為霖雨行見佐
 天子垂拱之治而貽一世以壽考之福吾知功名盖
   與平陽比烈矣
   侍御曉齋鄭公六十壽序
   侍御曉齋鄭公以康熙丙寅歳除日稱六十壽
   時公方官京師而士大夫舉觴稱慶於里者趾
[005-50a]
   相屬也余於公屬在姻婭知公為深為述公立
   朝立身梗概以為公壽可乎公之入臺
   班也當
 聖天子武功耆定式遏亂畧之會一切興革事宜自
 詔書宣諭外時奉
 特㫖召廷臣集議於闕下公與同官反復辨論皆深
   當治體奏上輒見施行公嘗語余曰事期於有
   濟何必功自己立名自己成在臺五載所論列
[005-50b]
   當世之務見於獨奏者什之一而見於合辭奏
   請者恒什之九盖公不矜才不立異事有當否
   輒與同列昌言之而大㫖歸於有濟昔李文靖
   為相嘗言朝廷防制纎悉畢具更張一事則所
   傷多矣惟諸路所上利害一切報罷差用報國
   家耳識者以為名言劉文靖亦言宋時經變多
   矣所立法度不無小害但其利多耳後人不知
   遂欲輕改此其害所以紛紛也公之意盖以軍
[005-51a]
   興時權宜之政既已次第釐革外此則皆諸司
   舊章宜一切遵守小有扞格稍一增損足矣何
   紛更為故公之不以忼激博名髙者非不言也
   所見者逺而所持者大耳從來
 制誥之文與典謨並重
  本朝四十年以來臣下被
 恩命者多矣而文辭相襲因仍未改公曰是豈所以
   重
[005-51b]
 王言尊綸綍乎特疏陳奏遂得
 俞㫖學使以衡文為職公請改用詞臣以重文教初
   格于議未行亡何而吳越之銜
 命視學者奉
 特㫖以詞臣往矣公所言合大體如此督京儲一載
   飲氷懸魚自砥甚厲而恤民惠軍務為寛大而
   不事苛摘曰
 聖明在上御下以寛屢
[005-52a]
 諭羣臣用和平養萬年之福可以錙銖升斗傷盛治
   乎繼公者或用鍥急自見而人乃愈思公云公
   天性孝友念太夫人春秋髙旬月間書問不絶
   遇羣從推甘讓肥和易温煦藹然以親方公少
   時尊人金吾先生與叔父超宗士介兩公狎主
   文坫闢影園以讌集四方文章聲氣之士一時
   名宿與公遇者僉謂在紀羣之間而公謙下自
   牧以父執遇之既貴而不衰以故猶子其五懋
[005-52b]
   嘉及令嗣御六坦公諸君恪秉家訓規言矩步
   絶去髙門世禄貴介紈綺之習可不謂德盛禮
   恭之至者乎夫國家當昌明豫順之世元氣藴
   隆必得老成耆碩海涵岳峙之人應運而出以
   持盈滿而戒澆薄而其當大任也類非可以㨗
   得而驟至往往老其才以有為使少年新進喜
   事之臣知所取法以佐成盛治盖天之生才國
   之養士與士君子之自為養三者恒相須公之
[005-53a]
   自為養亦乆矣今年躋六十而回翔臺署未加
   顯擢盖天之眷公與國家之用公實有意老公
   之才而不欲其輕試過此以往則一再遷而為
   卿貳即以黄髮之元老主持國是于細旃廣厦
   之上而兹之稱壽猶日之耀於扶桑方升而未
   有艾也
   趙擎之七十壽序
  國家受天景命奄有方夏垂四十年薄海内外靡
[005-53b]
   不嚮風效順而甲寅乙卯之間滇逆負恩倡亂
   延及閩粤而關陜巴蜀亦遥相應和以廑
 廟堂西顧之憂維時勇畧將軍擎之趙公以寧夏鎮
   兵直搗蜀險計日而平滇奏凱之後
  朝廷念公行間積勞不復任以兵事遂召入為鑾
   儀衞使未幾而公以疾乞歸越數年為歳庚午
   嗣君黄岩捴戎寓書京師與余曰家大人䝉
  國厚恩獲歸田里以養餘年今且七十矣素辱公
[005-54a]
   交契願乞文為壽以博一日之歡余曰唯唯公
   之勞勩在國家勲名在竹帛威名在四海雖家
   居不當事任然在朝公卿大夫以及四方文武
   大吏慕公之風槩樂公之壽考者賀使且相望
   於道何藉鄙言為重雖然知公之悉者宜莫如
   余其烏可無言猶憶癸丑秋余請急過津門謁
   公於幕府公一見握手如平生歡余竊覩公狀
   貌魁岸持論慷慨音吐如鐘御下嚴而不苛三
[005-54b]
   輔盗賊屏迹無桴鼓之警私心歎曰此真將軍
   也古稱方叔元老非公而誰而是時寰宇承平
   車甲衅而不用公在鎮方以經生業督課諸子
   諸子魚魚雅雅佩服詩書聞余至各出所為文
   以相是正即今捴戎君天英暨弟仲君亮公季
   君旭升也留連三日夕余别而南去别未數月
   而滇黔之變作矣
  朝廷遣禁旅數十萬先後環集於楚蜀之境歳發
[005-55a]
   金錢百萬計饋餉相属而諸軍皆熟視狼顧無
   有奮戈而前為扼吭撫背之計者訖四五載無
   成功公時奉命提督寧夏奮然曰賊乆不滅安
   用武臣為雖然兵不精無以克敵而兵不練無
   以鼓勇於是擇其士卒驍勁者而厚撫之立之
   程而眀示以賞罰豐其賚饗而鼓舞其氣勢踰
   年而得勝兵五千乃拜表首倡入川之議己未
   冬十月大兵四路分入公先由秦州攻取密樹
[005-55b]
   關扼賊險隘自此攫徽州搏八堵山克畧陽㧞
   陽平關渡白水壩破青川或不當正道攀崖而
   進以出賊後或不事舟楫浮江而濟以突賊衝
   或力戰數日夜不息或一晝夜潛行數百里而
   賊不知乗危蹈險銜枚疾驅直薄成都之郭奪
   門而入全蜀州郡以次就平於是乗勝渡金沙
   江㑹師雲南
 優詔特授公為兵部尚書捴督雲貴時重兵雲集滇
[005-56a]
   省相持已數月賊據橋樹壘我軍不能進公至
   親督將士取南壩玉皇閣進逼新橋復以計從
   上流濟軍屢戰獲勝賊力不能支遂内潰逆雛
   授首滇境底定公統軍五千不及他路三分之
   一轉戰七千餘里出奇制勝前無留鋒復兩省
   之全疆除十年之逋冦史冊所紀名將何以加
   諸㨗聞
 天子大悦詔録諸將功而一時議者追論建昌失守
[005-56b]
   不急救為公罪竟格賞不行賴
 天子眀聖念倡議取蜀公實為首庸滇城既下亷潔
   自持諸將無出公右
 特詔還公舊秩頃又
 命樞臣條上公戰績本末加給世職而公之功遂得
   鋪張揚厲於廟堂之上以顯著於天下噫公雖
   中遭謗忌不克自明而
 天子知之天下知之其亦可無憾於衷也矣昔晋欲
[005-57a]
   取吳以龍驤將軍王濬督益州造樓船數年為
   進取之計及兵行當受王渾節度濬順流而下
   渾邀止之不得揚帆徑造建業受孫皓降而渾
   恨之欲奪其功渾宗强而濬不敵嘗懷憤懣客
   謂之曰君侯當角巾私第口不言平吳之事即
   有問者第言聖王之德羣帥之力老臣何功之
   有此藺生所以屈亷頗也渾能無愧乎濬深謝
   其言今公平滇之功過於濬之滅吳而忌公者
[005-57b]
   不止一渾公拂衣歸里處之恬然而
 當宁卒為公白之然則公之居功髙於王濬而
 聖天子之聰眀神武逺軼百代此
  國家太平之治所以垂於奕&KR1124而勲貴之臣亦得
   長享福禄於無窮者歟夫功髙而不伐德厚而
   不矜退居林野而係朝宁之安危僻處邊陲而
   繫四海之重望盖充國之在漢汾陽之在唐庶
   幾似之然則公之壽考顯榮以庇及於子孫者
[005-58a]
   正未有艾也書此以復捴戎兄弟公聞之其為
   辴然進一觴矣乎是為序
   安溪李太母吳太夫人八十壽序
   安溪厚庵李公與余同生於壬午同起家翰林
   為學士交誼至篤太君吴太夫人長於吾母一
   歳今年春正月下澣為太夫人八十稱壽之辰
   余聞之不禁辴然喜也士大夫叨荷
  國恩致身通顯幸而大官之禄逮養其親固生人
[005-58b]
   之至樂而為之親者往往以白首里居為安而
   不克就養於邸舍屈指二十餘年間太夫人嘗
   一至京師吾母雖三至而閱歳即返余與公每
   一過從輙起居堂上聞無恙則手額交賀陟屺
   瞻望之情彼此同之今日登堂慶太夫人之大
   年且冀錫類之德及於吾母則執爵而致辭者
   宜莫余若矣夫太夫人天下之賢母也于歸之始
   事尊章以孝聞贈侍郎先生性剛直以嫉惡過
[005-59a]
   嚴為羣小所忌太夫人劑以寛容温厚能得里
   䣊之和閩地山海阻險為巨冦所盤穴順治初
   無日不尋於鋒鏑太夫人常危困時深明忠孝
   大節不以患難利害稍昧于心日夜佐先生課
   諸子誦讀不輟而先生教公兄弟具有家法故
   公成進士時學至博且醇六經之文能背誦無
   疑滯圗書律厯象數之㫖研索如判黒白而於
   宋諸儒道術源流尤辨晰精切一以考亭為宗
[005-59b]
   盖學有根柢如此三逆之相繼煽亂也閩嶠道
   隔逺邇震驚公時居里門遣使懷蠟丸間關入
   告具陳賊可滅狀自是大軍深入逆氛遂平惟
   時太夫人身處重圍嘗述國初殱冦舊事以正
   言堅公報國之心以散家財激宗族鄉閭協力
   誓守之志蕩平以後衣冠縻爛獨公家無溜磷
   則太夫人克持大義朂子以成忠孝豈區區紆
   朱紫奉鼎鍾為念者之所可比擬乎公乆侍
[005-60a]
 講筵承
 顧問而納言佐樞皆卓有建樹
 天子嚮用至殷而太夫人亦時時傳語無以内顧分
   任職之念公仲弟已成孝亷叔季皆有聲庠序
   而公之子又新舉於鄉侍養有人故公不敢遽
   請歸省而獨嘗過余寓舍各言其私竊謂功令
   惟獨子許侍養以子情而論親一而已雖百子
   無可代者且律言父母年八十家無以次侍丁
[005-60b]
   棄而之任者有罰則雖有次丁而願告養者當
   在所不禁第律無明文耳
 聖天子方以孝治天下萬一曲體人子之私凡親年
   八十以上欲離職侍養者聽則我二人陟屺曕
   望之情庶幾其可立慰也矣太夫人飲噉方健
   率女婢親絡綿苧至今不衰公當軸枋政更十
   餘年而後色養未晩余濫竽日乆旦夕得歸子
   舍願二十年後為太夫人稱百歳之觴而吾母
[005-61a]
   亦邀餘庇享有大年所謂人子之情無有已極
   者或天其佑相之乎銀臺宫公定庵將偕庚戌
   同譜諸公為太夫人壽聞余之言謂有當於太夫
   人之德而並可以稔公之孝思也遂書為序
 
 
 
 
[005-61b]
 
 
 
 
 
 
 
 張文貞集巻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