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f0015 兼濟堂文集-清-魏裔介 (master)


[003-1a]
欽定四庫全書
 兼濟堂文集巻三
            大學士魏裔介撰
 序
  孝經集註序
五經皆孝治之書也聖人復耑註為經何㢤嗚呼是聖
人所以明人性之善而啓天下萬世無窮之治也是聖
人與天下萬世所謂一以貫之之道也夫孝者何仁也
[003-1b]
仁者何性也性者何是天地之至善者也堯舜自率其
性天下共率其性而天下治湯武自治其性以性治天
下而天下亦治三代之衰以法持天下人主之性與天
下之性扞格而不相入非性治之不彰孝治之不彰也
漢興去古未逺治號淳朴考其崇尚惟以孝經為急故
諸帝徽稱俱加以孝羽林虎賁亦能通曉可為盛矣後
此缺焉弗講或以篇章之少置諸高閣嗟乎虞廷授受
不過十六字大學一書僅千餘言為天下立心為生民
[003-2a]
立命顧可以多少論耶余為諸生時即誦習不倦常恨
舊註未精又以五經皆被諸絃誦而茲獨弁髦視之大
非先聖明人性之善啓天下萬世之治之意每欲獻之
天子尊崇表章俾海内士子探究根柢悉從事於至徳
要道適際
聖主當陽圖治維急余具疏上請
制曰重孝經禁坊刻有禆學政部臣其詳議以聞崇安
盧子爾唱時在國雍聞之有感託其鄉先達庶常葉子
[003-2b]
以從遊余門而願學焉因出其所纂孝經集註曰生之
苦心於是也久矣
盛時方優崇孝治先生之請行遺經必復明於世傳註
雖淺鄙藉手以獻可乎余唯唯㑹禮部復疏請於後塲
出題以校士子乃取盧子之註再四抽繹見其精確詳
宻所謂舉六經之異同㑹五經之㫖趣剪蕪握樞者斯
不足以當之與用是少加恭正疏以末義謀付剞劂以
廣其傳庶幾先聖啓廸天下萬世無窮之意燦然愈著
[003-3a]
嗚呼武夷九曲之閒山水秀拔多生賢喆如朱晦菴胡
致堂諸名儒實衍洙泗河洛之傳盧子生於三百年後
聞風興起溯流窮源即傳以知經即經以知性此其學
豈組織章句者之可擬耶
當宁方側席以求真經術真性命之士而用之執是巻
以往開太平無疆之治余且拭目觀之矣
  孝經註義自序
夫政刑所以馭頑梗教化所以美風俗唐虞三代其效
[003-3b]
可覩矣夫子以刪述訓世晩年乃作孝經盖欲舉道徳
之𢎞綱示百王之軌範也而文辭簡古氣蘊宏深鄭孔
之説不無蹖駁自漢已然况於後代六家同異既難强
合邢昺剪截復多迷誤欲以探洙泗之微言達天徳之
本然不其難乎余昔厠列諌垣時請以孝經取士䟽聞
天子制曰可自是海内衿佩家絃戸誦矣先是閩中明
經盧爾唱曾以所著孝經集觧求序於余深嘆其實有
見於生人性命之本源千古治化之要道因為文以弁
[003-4a]
之其書業已問世矣顧缺畧尚多而坊本不無紕繆余
每欲詳加纂述之而未有暇蓄念慇慇十有九載茲者
請告歸里乃取舊業閉户研究大約以註䟽為據而參
之以諸家之説既訓釋其字復詳衍其指庶俾後學之
士因文求義無繁蕪之失得樞要之㑹也嗟乎道徳五
千言流入刑名白馬四十二章終淪空幻學術誤世䧟
溺者衆彚五經之精理開萬世之太平孰有若斯經者
乎夫子曰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經五孝終始達於古今
[003-4b]
通乎貴賤凡讀是經者皆當思所以竭誠而力行之匪
徒資講論已也若曰希升堂而攀逸駕余且滋愧矣
  五經圭約序
五經之在天下猶日月之經天江河之行地也自漢以
來習之者不一家有耑門之學有訓詁之學有附㑹之
學其間異同離合之故不勝辨求精其要而大其歸者
無幾人焉譬如取火於燧飲水於河得其隙光及飽腹
而已烏有定天地四遊之影而植之中㑹江漢百谷之
[003-5a]
宗而趨於一也哉中完蔣先生潛深理奧根究源本博
綜五經之衆説而歸於至要下帷幾三十餘年其於精
粗大小本末始終之義無不擇之精而語之詳每竪一
義直契乎古聖之神明舉凡僣經擬經且不以經窮經
而終失其所以為經者罔不舍異得同去離爭合以求
不背於聖人立言之微㫖命其編曰圭約且夫經者中
正不易之常道也易参天地隂陽吉㐫悔吝書紀政事
詩道性情春秋辨是非嚴予奪禮以節性坊滛三古以
[003-5b]
還惟漢興首重經學一時通經之儒後先並起至宋紫
陽出始舉而櫛比之然自易詩而外春秋傳於胡安國
尚書付之蔡沈禮記説集於陳澔字觧句釋成於各家
今先生操五寸圭以宅天下中具八尺繩以約天下凖
將上下升降三萬里而遥縱横長短曲直不越指肘之
間舒布可定豈非天下之極則哉要而論之十翼一乾
也三禮一敬也四始一無邪也典謨一欽春秋一大居
正也學者恒以此持心而凛乎若執躬信桓穀以對颺
[003-6a]
明命惟是典章服物制令約束之不敢隕於下則是書
也於以上佐
聖天子菁莪棫樸之化而下廣學士大夫窮經致用之
資禆益其淺鮮也耶
  四書近指序
不讀四子之書而欲知聖人之道者騖焉而趨已矣既
讀四子之書猶以為未盡聖人之道而舍是以求之者
亦騖焉而趨已矣嗟乎今天下道之不明非不讀書者
[003-6b]
之過讀書而舍四子以求者之過也大約泛濫於百家
則為詞章之習沉墮於空㝠則為邪詖之説究其要歸
於聖賢意指相隔奚啻天淵自紫陽衍周程之緒纂諸
家之説緝為集註其於四子之微言大義盖不啻水乳
之合矣而後世學者紛紛欲自立門戸言勿忘勿助者
既未得其進修之序言無善無惡者且並失夫性命之
源訛謬相承不敢自出一語然而自古相傳不可磨滅
之神理天之所以與我者何可誣也四書近指容城鍾
[003-7a]
元氏作曠覽百家獨存正解不求異不尚同惟求合於
聖賢之初意而止標之曰近指明其不敢為髙逺之説
也易曰近取諸身夫子曰性相近也大學曰藏身乎恕
中庸曰造端乎夫婦孟子曰仁人心也義正路也良知
良能皆言近也夫道近之而愈明逺之而愈失彼守先
待後之儒實有一叚真實性地當下見得然後著書立
説昭示來茲令人觸處貫通洞若觀火而不然者㡬何
不望洋而嘆岐路而悲也先生近指之意其在斯乎其
[003-7b]
在斯乎
  四書偶錄序
人必知道而後可以言學亦必知性而後可以言道此
四子之書貴融㑹貫通而不在於字句解釋之間文義
毫末之别也然學之有得者則必於此而講習討論之
著為一家之言以定所宗所以傳道而知性也上谷之
學起於劉静修先生而椒山先生衍之江村鹿先生開
其扄而孫鍾元徵君大之今夫凡人之心與聖人之心
[003-8a]
本一也其不一者異端害之耳主敬存誠也格物致知
也尊徳性道問學也合之則䨇美離之則两傷但其入
手不同究之一而已矣魏子蓮陸中年從徵君於夏峯
盡得其平生之學而徵君亦以為傳吾之道者蓮陸也
凡所著述既皆詳綜而傳述之又以其餘暇著有四書
偶錄中所闡發皆實有心得而所記錄者則先儒與江
村徵君契悟之言間復附以已意總之以存天理遏人
欲而不争於字句觧釋之間文義毫末之别也徵君曰
[003-8b]
時習敏求是何事汲汲皇皇惟恐失者又是何物又曰
見而知者是何物聞而知者又何物知其道也知其道
者知其性也性統於天自堯舜至孔子不過各盡其性
而已蓮陸之為此書也正欲使學者知吾人之心與聖
人之心原無有二惟從事於盡人合天之學以得其所
謂存天理遏人欲者而見夫天命流行之妙無一息之
停則博綜經史貫穿百家無在非道所謂一以貫之也
即孔孟之學亦不能舍此而他有所求矣豈獨為徵君
[003-9a]
之學廣其傳於後世哉
  四書集説序
昔人謂朱子之功不在孟子下何哉三代以後天理民
彛不至澌滅而不存百姓猶得與於治安之澤者聖人
之道為之所也廼異端邪説往往起而亂之戰國異端
在楊墨後世異端在佛老佛老眩瞀迷人更有甚於楊
墨者自朱晦菴紹述闗洛探賾索微諸所考定可謂集
大成然後聖學昭揭如日月經天而異説之猖狂呌呶
[003-9b]
者頓息其熖有明一代尊崇理學尤為極至永樂間命
儒臣纂修四書大全莫非發明晦菴註釋之意頒諸學
宮永為遵守蔡虛齋䝉引林次崖存疑朱註之功臣也
陳紫峯淺説又推䝉引存疑之意而廣之要皆羽翼聖
經垂示後學俾正其心術心術正則事業正事業正則
百姓安成𢎞隆萬之間其效不既可睹㢤自禪宗之説
既熾而龍谿卓吾之流入室操戈愈傳愈失其禍遂至
漸中於家國堯山徐學憲吾師也介束髪受書即聆其
[003-10a]
緒論凡所著述一以晦菴為宗主而深嫉向之穿鑿割
裂入於邪説者年來杜門謝客土苴華膴取此數函刪
繁輯要彚為一書曰四書集説付之鋟梓介得而卒業
乃喟然曰茲數書者非諸子之説而晦菴之説也又非
晦菴之説而孔曾思孟相傅之道也今日者深思逺覽
攟摭融結勒成一家言以是紹述前賢啟廸來葉將見
學術以正人心以端風俗以釐所謂天理民彛不至澌
滅百姓得與於治安之澤者将在於斯事業之大孰有
[003-10b]
過焉若徒買櫝還珠謂蓺林之嚆矢已也則淺之乎視
此書矣
  四書大全纂要序
余錄四書大全纂要序畢作而嘆曰詳觀四子之書皆
本天言道以人治人而非一毫人欲私偽之所得而託
也夫子以授曾子曾子以授子思子思以授孟子大學
言明徳中庸言誠論語言仁孟子言性善一而已矣孟
子歿不得其傳故漢唐以來非無功業才力足稱之士
[003-11a]
而優入聖學者終鮮即河汾昌黎不免大醇小疵其他
可知也濂溪明道卓然續鄒魯之統而紫陽復集其成
集註者四書之孝子忠臣而大全者又集註之孝子忠
臣也後之欲窺聖人之道非集註何由進非大全則集
註之微言奥義亦㡬不明大全一書豈非入徳之門致
治之基哉余垂髫即服膺此書乙亥丙子閒手錄一帙
朝夕披繹後登仕版垂二十餘年未嘗一日去諸懐嘗
見士人童而習聖賢之業及其長而盡棄之且也置聖
[003-11b]
賢之書於高閣而珍重異端之説服習異端之教空虛
誕妄羣趨如騖仁義五常缺焉不講母惑乎大道不昭
世風日下也余既以㓜之所學不敢忘又恐世之學者
見大全之汪洋浩瀚而不能窺其涯際也因取為諸生
時所錄大全纂要稍加損益刻之家塾以為子弟進徳
修業之標凖而倂望海内之學道君子由此以求大全
之全復由大全以求集註由集註以求聖賢之心與已
之心則訓詁之學與性天之理一以貫之豈曰筌蹄之
[003-12a]
舊糟粕之餘已耶
  四書精義彚解序
論語孟子十三經之二耳自程子表章大中為四書而
聖學之精微愈彰自永樂集諸儒纂修大全而考亭之
端緒愈著人知心性之㫖家有洛閩之書所謂繼絶學
開太平者其在此歟昔人云士生三代之後未為不幸
以其書具而事多也然此不過博物洽聞耳若四書者
孔曾思孟心心相印入聖梯階端在於是余為童子時
[003-12b]
看四書曾取時人講意十數部陳設案頭批㸃較閲茫
然不得其指歸求之愈繁而失之愈逺既而詳觀大全
有悟入處因手鈔大全纂要一書辛丑嵗復加訂正遂
付之剞劂流傳海内矣適庚戌以避賢謝客為兒軰説
書一週大約宗大全而參之以䝉引存疑淺説未能有
所發明也辛亥歸里復兼取近人十數家刪繁就約然
終以集註大全為凖而間有所發明盖亦即講意中而
寓為學之深心焉嗟乎世之人騖於功利也久矣以聖
[003-13a]
經賢傳為博取青紫具不返而求之於身心以盡其成
已成物之實誠有如考亭所謂俗儒異端之弊者若果
知博文約禮之為仁明善誠身之為豫立戒懼慎獨之
為勿自欺存心養性之為事天天人合一内聖外王寜
外此而他求乎集成名之曰精義彚觧言其會聚衆長
而非出於一已之臆見也夫聖人之道猶天然以管窺
之莫能知其萬一行且以是就正於海内賢人君子指
示不逮而敢自詡為仰遡魯鄒心傳乎
[003-13b]
  四書簡㨗解序
舉萬事萬物之理盡攝於四子之書而握其要挈其樞
易知易能可久可大至矣哉非天下之至精至神至變
其孰能與於斯耶自有漢儒之註疏而扃鑰以開有晦
菴之註䟽而堂奥以啓學者由此而研窮探索焉於以
優入聖域無難也然何以童而習之白首而茫然者比
比皆是是皆始於幼學受書之日導之不簡而引之不
㨗故耳不簡則理不約不㨗則㫖不明故宋元以後説
[003-14a]
四子之書者自李九我大全䝉引存疑而外餘皆皭火
之光涔蹄之水時滅時涸其亦不足為輕重已近代舉
業所宗者多尊張泰嶽直觧一書夫其正講之外旁引
曲喻往往歸於君徳王道盖以是書出於經筵日講藉
此以為匡襄啟沃人臣納誨之義則然也然其字櫛句
比縷析而貫穿之可謂淺顯之至矣而初學猶或難之
因更取而順文敷義手輯一解名曰簡㨗置之家塾無
深文奥説取其明白通曉便於童䝉之講習云爾夫䝉
[003-14b]
以養正作聖之功也欲仁仁至大同之理也聖賢之書
惟其易知而易能斯可大而可久故是觧也雖立説淺
近要皆根柢於大全䝉引存疑諸書而無一切離岐背
畔襍於佛老之説以蠧人之心志則至精至神至變之
理亦庶乎由此而得之矣故序而告諸執經問業者
  先賢卜子集序
昔者夫子既殁子夏氏設教於西河之上魏文侯尊之
以為師而不敢臣也迄於今二千餘年西河之人尸祝
[003-15a]
維謹罔敢有闕夫當春秋之終戰國之始斯道絶續之
闗子夏氏獨留其統於西河之上其有功於洙泗豈淺
鮮哉而惜乎未得覩其全書焉乙卯秋㑹裔慤弟筮仕
平遥將行亟請於余曰弟不才學製兄必有以教我余
曰平遥古西河之域也聞卜子先賢祠在焉是良師也
即無欲速無見小利二語推之治天下可矣况一邑乎
且子夏氏之言論風指散在論語詩禮家語諸書輯而
成之是不朽之盛事也弟慤肅然改容曰謹奉教蒞任
[003-15b]
二載政通人和乃於公務之暇旁搜博稽俾姪朂手錄
成冊曰先賢卜子集問序於余余覽而善之其載在四
書者諸先軰發揮良多不復贅語餘則畧加疏説而弟
慤亦間有所抽繹雖管窺蠡測無當於先賢之藴奥然
數千年散漫之語一旦滙而成書使後之人徘徊想像
者以此為登堂入室之藉資伯仲於顔曾思孟如魯壁
之再見名山之初出豈非曠世而相感者歟先賢有靈
其式慿之矣
[003-16a]
  大學管窺序
大中窮理盡性至命之書也根於尚書符於大易聖人
開物成務大經大本化育盡於此矣然中庸但言明善
而大學歸於格物然中庸言擇善之功則曰博學之審
問之慎思之明辨之誠身之功則曰篤行之與大學格
物之旨豈不互相𤼵與顧格物之説紛如聚訟終以晦
菴為定論至於妙契心悟即傳可以不補而諄諄然補
之者所以示後學以周行恐其迷而入於他途也余嘗
[003-16b]
欵夫子傳道於曾子曰吾道一以貫之曾子告門人曰
忠恕所謂一者彰彰矣至其所貫則未顯言及讀大學
明徳新民止至善以至於知止定靜安慮本末終始家
國天下身心意知而歸於格物本於修身其條目雖分
其綱領則合三綱領乃一綱領也八條目乃一條目也
一以貫之尚何疑乎蔚州環溪秉淑靈清和之質其人
品學問已自範於中行而猶恐學者之窮大而失歸也
獨取大學一書詳究而討析之觧聖經註補傳詮格致
[003-17a]
舉一貫之心傳頓躍然於心目之閒而晦菴之所已發
與所未𤼵更了然若指諸掌矣非其識見之廣大造詣
之精微烏能純正無疵若此哉環溪曰此管窺之言也
恐不足以行逺余則曰説理之書期於正當而已學者
果由是而知所用力焉知行合一先難後獲即大學而
中庸可窺庶幾永無岐路之惑也即以此公諸海内可

  小學集註序
[003-17b]
古之為教者家有塾黨有庠州有序國有學小學之法
自三代而已然矣盖人生自童年以後嗜慾日增知識
日繁自非端之以訓誡嚴之以師保則心志流蕩而不
知約束故小學者所以立大學之根柢而大學者所以
擴小學之規模也三代教人有序故其成材之易譽髦
蔚起禮義成風治安之效權輿於此西漢去古未逺敦
崇實行尚有古教之遺自晉魏以來或崇尚佛老或躭
習綺靡自垂髫授書而富貴利達之見薰蒸膏肓難以
[003-18a]
針砭此賢才所以衰乏而治術不登於純熙也昔晦菴
朱子集諸儒之成纂鄒魯之緒所著小學一書盖即内
則曲禮弟子職諸篇而引伸之以立教明倫敬身為綱
而其所纂之嘉言善行莫不近裏着已切於修身正心
之道學者果能循循服膺守而勿失上之希聖希賢次
亦不失於令名而其如滛辭邪説離經畔道之書汗牛
充棟雖窮年鑽營鉥目劌精究竟無得而學者趨之若
騖至於則古昔稱先王徳由是進業由是修乃視為平
[003-18b]
易無竒而不加務誠可為悼嘆也許魯齋云小學一書
余敬之如神明愛之如父母余㓜嘗誦習竊見魯齋所
言之不誣而恐後學之闕焉弗習也故以為欲成天下
之材立大學之根柢當奉是書以為䝉養之基乃因兹
刻而為之序言於簡首以著其景仰之願云爾
  聖學知統錄序
聖學知統錄者述見知聞知之統也自孟軻氏既沒聖
學晦蝕火於秦雜覇於漢佛老於六朝詩賦於唐至宋
[003-19a]
乃有濂溪程朱繼起伊洛淵源粲然可觀其後為虚無
幻妄之説家天竺而人柱下知統遂不可問矣余因子
輿氏之意而𤼵明之由堯舜而前始自伏羲以明知學
之本於天由孔子而後終於許薛以明知學之不絶於
人其間或攷諸經史或徵諸先儒盖推天命人心之自
然以𤼵大中至正之極則而功利雜覇異端曲學之私
不敢一毫駁襍於其間誠不揣固陋亦欲存天理遏人
欲息邪説放滛辭稍有助於化民成俗之意也學者志
[003-19b]
聖人之道由是而求之水木本源豈不昭然覺悟而知
天之所以與我者良有在乎昔論語終篇述帝王治世
之要而推其本曰中孟子終篇述聖賢傳道之意則揭
其要曰知所知維何亦曰知厥中而已矣知厥中謂之
見知聞知不知厥中不可謂之見知聞知也吾願學聖
人者從事於格物致知之學
  聖學知統翼錄序
余既作知統錄矣復續以翼錄者何嗚呼自孔孟以後
[003-20a]
道之不明於天下也久矣豈道之難知哉天命人心至
善之道本自易知不求者失之不著不察而過求者失
之索𨼆行怪此其所以終於不知也孔子曰不得中行
而與之必也狂狷乎中行者聖道之醇詣狂狷者聖道
之干城也伯夷柳下惠論語以為逸民而孟子躋之聖
人之列乃又曰隘與不㳟蘇子由古史則云夫人而不
能無可無不可而尚足以為聖人乎伯夷栁下惠吾從
孔子而已然余觀二子之所學實亦有未易及者雖道遜
[003-20b]
孔子亦亞聖之儔清和之贊良非誣也天運逓衍賢哲
代興自董江都以下至髙存之或材力有厚薄學問有
淺深時命有隆替師友有淵源徳業不同要皆篤志進
修挺然自立不惑異端潜心希古豈非所謂豪傑之士
雖無文王猶興者耶使得聖人而為之師其所造又寧
止是已乎以之羽翼聖道鼓吹六經亦猶淮泗之歸於
江海龜鳬之儕於岱宗也余因捃摭遺傳詳為論述俾
後世學者知所景行焉至於世所好尚而悖於理與近
[003-21a]
於理而未深未醇者並不采錄夫豈不欲汛愛兼收誠
恐開不正之端倪而未合於天命人心之本然也尚冀
海内大賢匡其不逮而誨之若曰知我罪我則余豈敢
  周張程朱正脉序
道之不昭於天下也久矣俗儒棼之異端竊之吾道之
存其有幾乎昔道開於羲文而集於孔子顔曾思孟歴
闡其微而其説乃詳盖皆以衍天命之精也善乎董生
之言曰道之大原出於天言道而不知天者豈非臆説
[003-21b]
哉介生於世逺言湮之日聖道不絶如綫海内挾異説
以爭鳴者又非一家一氏天人性命之要學者將失所
統宗是用惄焉憂心思有以挽之㑹家藏舊有宋四大
儒合刻一書太極圖説張子之西銘固無可增减而程
門微㫖與朱子晩年定論一為周海門所輯一為王陽
明所輯未免有泛雜之處余政務之暇細加刪削於微
㫖取十之五定論取十之八因名其書曰周張程朱正
脉盖周張之學既得於易而程朱之學復得於周可以
[003-22a]
為孔孟之功臣肖子所謂道之大原出於天者得四子
之書誘掖而扶進之昭昭乎其可睹也學者神明其意
則知道之本體原於太極而昭事在乎存養知行動静
天人合一誠意慎獨切近分明雖作聖之功可因此以
漸進又何俗儒異端矯偽棼竊之足虞也哉
  希賢錄自序
夫人有志於道則願學聖人而已矣奚以賢為哉雖然
聖者聰明睿知有生知安行之美自皇古以來盖可以
[003-22b]
屈指計而下此者必孜孜矻矻從事於知行之功以求
不愧於天之所以與我者周濂溪先生曰士希賢賢希
聖聖希天觀此言也似若等而三之究其所希者何物
則亦不過此獨知至善之一念積之至於可久可大未
始有二也而前言往行不能無助焉易曰天在山中大
畜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徳而朱子作小學分
嘉言善行誠有功於後世也余届暮年愈知學之有益
歸里以來復輯希賢錄一書盖隨其目之所見錄記之
[003-23a]
久而成帙其大綱有五曰為學曰惇倫曰致治曰教家
曰渉世中閒復條分縷晰融㑹貫通盖舉修已治人窮
理盡性至命之道大槩已藴括而無遺矣夫朝廷所以
設庠序立師儒命司徒敷五教諄諄然惟恐其不詳盡
也父兄所以購經史延名俊夙興夜寐鰓鰓然惟恐其
不周備也此意何為也㢤亦不過培養涵育陶鎔氣質
俾學者就於賢人之歸而已矣若教之不得其要導之
未恊於宜其始也敬業樂羣其既也鹵莽裂滅卑者趨
[003-23b]
於富貴利達僻者入於異端邪説可不痛哉余之此書
采古今嘉言善行而取其不偏不倚有倫有序者使有
志之士潜心玩索敦勉不倦而因之以考其全䆳其養
庶幾修之於家者即可獻之於廷因名之曰希賢錄盖
亦竊取周子通書之義而參贊考亭小學之傳其於世
道人心不無小補云
  約言錄自序
余幼習訓詁長歴患難心長髮短知慧日枯忽忽遂及
[003-24a]
四旬念古人於此時乃學問之一大闗頭也若其不悟
終不悟矣可不懼耶可不嘆耶顧諸子之言終多雜亂
而聖經賢傳莫非淵懿騖之於駢麗之詞則十不得一
領之以真實之義則十不失一又况殊途同歸一致百
慮名言所不及則退藏於宻者知之書不盡言言不盡
意此之謂也顧詳説反約子輿氏以為學者之指歸不
有博也則何以説不有説也則何以約得其約也可以
説矣得其説也可以博矣癸巳之冬註籍在寓謝却知
[003-24b]
交閉户髙吟追憶舊聞隨手記錄得二百一十餘則分
為内外二篇曰約言錄庶幾從此自反以求放心不負
天所以命父母之所以與我者存之家塾為子弟兎園
册子爾門人陳晉公盧爾唱見而悦之請付剞劂嗟乎
虞仲翔謂世有一人知我者足以無憾夫仲翔文士也
士或不能知之余之言則人之所常言人之所能言者
也何不可知之有雖然一言之謂約無言之謂約今此
錄三萬餘言已非約矣又保其中之無紕繆耶吾願天
[003-25a]
下學者從聖經賢傳自求其所為約者則此錄即置之
覆瓿奚不可
  讀史綮言序
讀書不讀史即空談心性終不脱學究氣讀史而不能
自具心眼矮人觀塲茫無所見猶之乎弗讀也故必得
其肯綮之所在而後一代之治亂本末了了於胸中於
以出而應天下事無難矣昔司馬温公作資治通鑑合
劉攽劉恕范祖禹之長捃摭纂述歴十九年而始成後
[003-25b]
紫陽作綱目與通鑑互相𤼵明是知非通鑑無以成綱
目有通鑑必不可無綱目也余先人弱冠留心史學迨
中年以後益加研究以温公通鑑紫陽綱目參廿一全
史每有闡𤼵不隨古人論斷為是非而東西周晉及藩
鎮河源等類考之尤極其詳核盖得史學之肯綮為涑
水考亭之功臣焉故友人贈之以名曰讀史綮言譬若
畫龍者㸃睛不在乎區區鱗甲之間也介風木之餘檢
付剞劂以廣其傳庶幾讀者即約以該博騐古而知今
[003-26a]
世務以通經綸以裕詎祗奉為家學之拱璧耶
  鑑語經世編自序
古之史皆經也尚書春秋是已迨其後而史自為史矣
司馬子長變編年為紀傳表志盖彷尚書之遺意司馬
君實復變紀傳表志為編年則春秋之舊例也然大書
特書未暇筆削自戰國以來事蹟燦著善惡臚列凡國
家之所以興衰政治之所以得失天道之所以運轉人
事之所以推移與夫禮樂名物山川險易賢否用舍兵
[003-26b]
法竒正莫不備焉是以宋英宗悦之賜名資治通鑑神
宗親為製序誠人君宰世度務之權量而賢人君子有
志於尊主庇民者所當博綜而詳繹者也顧其為書巻
帙浩繁甕牖繩樞之士既非力之所能購其縉紳先生
家有是書者往往不暇讀讀之而不能竟竟之而不得
其要於是汨没於腐儒老生之説膠錮其胷臆而不可
解史學之失久矣又何問經學也余自甲辰以後閲温
公資治通鑑及王宗沐所增定宋元資治通鑑一週又
[003-27a]
三年再閲一週乃錄其要者曰鑑語請正於宛平少宰
孫北海先生北海曰此經世之要也可命名曰鑑語經
世編余唯唯從之迨辛亥歸里廣平侍御寗元著借本
鈔錄壬子索歸又閲一週再加増益每叚之下詳畧不
等識其所見而論之遂付剞劂以廣其傳數載始竣其
工盖前後有十年之力焉嗟乎温公之創為通鑑也殫
十九年之力萃劉攽劉恕范祖禹之長當時能讀之者
已鮮温公自言惟王勝之借一讀他人讀未盡一紙已
[003-27b]
欠伸思睡余之為此書也孜孜矻矻獨為黽勉纂述十
八代之菁華竊附於丘明國語之義錄古人之書其事
較易取通鑑十分之一讀之者亦較逸然讀此書者固
能悉通鑑之大畧若不讀通鑑全書亦無由悉此書之
本末得評説之源流故余望世之君子好學深思心知
其意以經衡史未可窺一斑而遂視為全豹也
  古文欣賞集序
歴代古文者天地之符瑞宇宙之菁華也自伏羲畫卦
[003-28a]
倉頡作字而大文啓矣易曰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
人文以化成天下於是乎易以象之書以記之禮以秩
之詩以咏之春秋以正之然後天下萬事萬物之理備
焉故五經者萬世文章之祖而夫子刪詩書定禮樂功
髙堯舜以此已嗣是則推左傳國語戰國秦季縱横捭
闔其言漸襍兩漢稍稍復古賈誼董仲舒司馬遷班固
其最也六朝綺靡日甚唐宋之閒有韓歐諸君子起衰
振弊盖必得經之意以為文而後其文足以傳此文之
[003-28b]
所以與立徳立功而並垂不朽也顧選本雖多精確者
少梁昭明太子文選雖稱竒書而專騖詞華真西山先
生文章正宗趨向正矣而文體割裂若近日之撡選政
者類多從事於古文然或畧而不備或駁而不純甚者
批評㸃次荒謬舛錯嗟夫古文者後學之指歸也指歸
不端漸且入於岐路矣余里居無事乃取幼所誦習古
文推而廣之据摭搜輯考証於左國全本及廿一史各
家文集而為茲選始乙卯夏四月至秋九月克竣厥事
[003-29a]
一心一手不假他人盖不遺餘力矣舊批佳者仍之訛
偽者盡皆削去另出已意其文隨時代為序次不分門
類各體具備在人自得之耳雖非矕龍繡虎之彩已盡
縹囊緗帙之奥質而有文庶幾乎彬彬郁郁者也集成
名之曰欣賞盖有取於陶淵明竒文共欣賞疑義相與
晰之義焉學者倘因文以見道由古文以進於五經即
聖人之意可得而求也
  左國欣賞集序
[003-29b]
五經之在世譬諸日月五星也不可以文字目之然聖
人不直謂之曰道而亦謂之文故曰文王既没文不在
茲乎然則五經而外固難以言文矣左氏之文猶得六
經之意者也彼盖與聖人同時故傳中多所稱述而其
博物閎覽不在游夏後也其閒典制軌則聲名文物及
盟㑹始末詞命徃來大者固見文武成康之舊小者尚
有仁義禮樂之風誠非老莊闗列管商孫吳洸漾權詐
之書所可比擬國語乃各國之史丘明取而採輯之其
[003-30a]
精者皆已入傳或全用其詞或但取其事而潤色以已
筆合類校觀其詳畧繁簡燦然可覩矣事與文不在春
秋二百四十年者則亦紀載靡遺此在善讀書者詳玩
而得之間嘗取而詳訂焉約以百篇竊以為六經之外
簡古藻麗可為文之程式儀型者莫左國若也豈得襲
昌黎之剰語視為浮夸而不錄哉
  兩漢欣賞集序
文章自六經而外左國尚矣然兩漢風氣龎厚議論騰
[003-30b]
踔無纎靡險仄之習雕琢斧斲之痕詔令則温文爾雅
奏議則昌明博大䇿論書檄則剴切詳明西漢如賈誼
董仲舒司馬相如東方朔揚雄東漢如班彪崔實蔡邕
孔融皆一代之傑於文者司馬遷班固之史麟麟炳炳
尤卓乎不可及焉遷網羅百代裁斷出以已意而識足
以濟之固因遷之迹濳精積思成漢家一代之典此二
書者固紀載之精華編摩之奥府也曄之後漢體大思
精意亦近之余既簡定左國之文乃取兩漢而閲之灝
[003-31a]
博光燄渢渢大觀哉其詔令序事之類佳者尤多不能
盡錄學者當取全書馳騁流覽未可以是為盡其全豹
也諸葛武侯稱王佐才其文與伊訓説命相表裏又豈
可以文士目之嗟乎三代既逺詩書所記後人不能盡
為裘葛之用左傳國䇿長於辭命縱横王者治平之事
或缺有間馬今之人欲建功立業以為文舍兩漢奚法
哉法兩漢而為文猶規之可以為圓矩之可以為方冶
之可以為金陶之可以為甓也若曰無法而可以為文
[003-31b]
則不免岐路亡羊之嘆矣
  唐文欣賞集序
唐人一代之文其規模制度雖不及兩漢而正大典蔚
燦然可觀珠光劍氣磊磊落落焜耀四映洵足以超軼
夫六朝也盖由其時好文之英主立於上而魁碩俊彦
比肩林立其文之因時而發者皆有以自見於天下昔
昭明築文選之臺姚氏謂為一家之竒書其所選唐文
粹一百巻以類相從各分門目雖自謂以古雅為命不
[003-32a]
以雕篆為工然亦沿文選之藻繪其於詩書軌物未盡
洽也余因拔其尤者選列若干首以為窮經考道之助
而其閒體裁片叚博大昌明則尤首推昌黎昌黎統宗
左國先秦兩漢六朝諸子之文而自成一家闢異端崇
聖道孟氏以來未之有也豈柳子厚皇甫湜等可望其
涯岸哉故古文至於韓而文之大觀止傳曰觀於海者
難為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由其文而觀之亦游
夏之流亞也吾願世之讀唐文者㝠心搜抉於昌黎而
[003-32b]
以其餘羽翼鼓吹之其漸幾於道也已
  古文分體大觀序
余嘗選古文欣賞集矣搜羅最廣批評亦慎然其集繁
多恐後學未能盡渉也近日坊間所鬻者不過古文必
讀名世文宗文章軌範攀龍集等然選本雖多瑕瑜兼
收且體裁殊淆操觚者莫能辨之余為諸生時即細閲
真西山文章正宗深服其理明識偉有志用世者不可
不讀顧窮巷孤陋之儒未易覯也余是以再為兹選首
[003-33a]
帝王聖人敬慎之㫖次當宁綸綍之詞次人臣諫説之
言次紀載典故之書次序記事蹟景物之篇次論䇿條
對之文次弔祭問荅之章次傳賛碑銘之屬次書檄往
來之語次賦頌詞歌解説辨之類分校十巻而古文之
大觀偹矣大約文體雖分而總原於六經秦尚詭詐戰
國權術六朝綺靡五代分囂俱不足以稱粹美也漢唐
宋以來大家羣起其尚有六經之遺意乎他如李斯督
責韓非説難李陵答蘇武楊惲與孫㑹宗王安石書孟
[003-33b]
嘗君傳後雖其文至今猶存而人既非矣言多謬妄槩
不登選學者推此而求其亦可以知余兹選之意也夫
 
 
 
 
 
 兼濟堂文集巻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