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f0015 兼濟堂文集-清-魏裔介 (master)


[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兼濟堂文集卷一
            大學士魏裔介撰
 奏疏
  乞及時講學疏
工科給事中臣/魏裔介謹
題為
聖德與年俱進仰乞及時講學開設
[001-1b]
經筵日講以隆萬世治本事臣/竊歴覽竹冊自古賢聖
之主未有不汲汲以學為尚者也若周公之於成王傅
說之於武丁諄諄勉勉是以刑措恭黙致商周數百年
磐石之業即後開創草昧多以馬上得天下然天姿首
出往往從櫛風沐雨中語及詩書自造廬借箸時養成
學問由是觀之君德清明君身強固誠萬世久安長治
之根本矣今
皇天憫生民久困水火篤生我
[001-2a]
皇上應運開闢掃除兇殘
德施方外延及羣生臣/竊於班行俯伏中仰瞻
天表輒舉手加額曰太平
天子也乃值此春元始和百度維新未聞與二三大臣
諮訪講學之議竊恐年歲既盛則嗜欲日開嗜欲既開
則聰明日淆雖
神明生知之聖非愚賤下臣可管窺蠡測然少而勤學
古人比之日出之光與壯而努力者勞逸相倍蓰也前
[001-2b]
此元年諸臣言及此者猶可曰有待而行今
御極五載内外遐邇引領翹望寸陰可惜所謂姑待明
日便不可也况衆詞林思皇濟濟中多賈馬自許之儔
諸輔臣黄髮皤皤咸有堯舜其君之願傾葵向
日不占而孚伏乞
皇上上念
鼎命付託之重下慰臣民瞻戴之思
立召大臣商𣙜擇日施行誠
[001-3a]
宗社無疆之休
順治五年二月初八日奉
聖㫖知道了
  請舉視朝大典疏
吏科右給事中臣/魏裔介謹
題為請舉視朝之大典以致泰交之盛治事臣/
聖君御世必圗長治久安貞士陳言要在防危慮患葢
櫛風沐雨馳驅於百戰之間則創業實難保泰履亨經
[001-3b]
營夫萬年之策則守成不易是以古之帝王凛凛覆舟
之喻兢兢馭索之憂誠恐驕恣之易生而晏安之為害
也伏覩
皇上文武聖神聰明睿智薄海内外㒺不照臨可謂創
業而兼守成亘古以來帝王之盛未之有也自昨歲親
政仁義潤澤遍浹八垓
詔令温和光溢四表然而綱紀法度尚須修明禮樂政
刑實多缺失欲以立一代之𢎞規昭子孫之法守臣/
[001-4a]
見其久而無弊也方今畿輔多失業之民吳越有水澇
之患山左瘡痍極矣荒亡何以不清閩楚呼庚久矣兵
餉何以不給若乃兩河困于畚鍤闗陜疲于轉輸川蜀雖
下善後之計未周黔滇不寧進取之方宜裕此皆機務
最要仰煩
聖慮焦勞者也但髙居靜攝不如延訪臣隣批答詳明
何若親承
顔色臣/查得舊例有朔望之朝有三六九之朝有早晩
[001-4b]
之朝有外朝有内朝臣/亦不敢謬執故例煩凟
聖聰惟是逢五日期
駕臨正殿乞
朝見羣臣從容晉接部院科道本章應實封者實封應
面奏者面奏辭朝謝
恩等官應引見者引見應陛辭者陛辭得以咫尺
天威親聆
睿語則大政大事雷厲風行凡屬臣工孰不爭自磨礪
[001-5a]
以副
皇上圗治之意如是而上下之情通交泰之運闢君門
無萬里之嗟卜歴有金甌之固矣倘臣/言不謬伏冀
天鑒早賜施行
順治九年七月初六日題奉
聖㫖禮部議奏
  褒錄幽忠曠典疏
吏科右給事中臣/魏裔介謹
[001-5b]
題為褒錄幽忠實
聖朝之曠典謹舉平日所聞仰塵
聖聽乞
發該衙門再加體訪以勵臣節事臣/聞運遘昇平則良
臣奏績時逢板蕩則烈士腐心故有刎頸血裾而酬解
推之遇焚身湛族以報國士之知勁草疾風表貞心於
歲晩成仁取義樹砥柱於波流雖慷慨從容不必一致
要皆負乾坤之正氣與日月而爭光是以上代之君莫
[001-6a]
不旌表忠魂崇重節義昔武王入商封比干之墓明祖
定鼎建余闕之祠夫比干乃殷室之孤臣余闕實有元
之義士然而一王一帝他務未遑首先嘉尚者誠以維
持風化振勵綱常俾一代之臣子知所軌範也自明政
失御寇焰滔天龍髥飲恨於鼎湖坤配遺絃於椒殿君
死社稷臣罹凶災誠致命遂志肝腦塗地之秋也一時
在位諸臣雖不能䇿馬揮戈如曕尚之死於綿竹力疾
苦戰若卞壼之死於清溪然亦有仗節殉君横尸闕下
[001-6b]
金石可勒其貞松筠不改其色摧蘭蕙於一朝流芳聲
於千載斯誠
上帝所矜憫
聖朝所嘉嘆者也伏惟我
皇上受天之命奄有方夏凡所設施皆足駕軼前代為
憲後昆而昨奉
上傳闡揚明季之遺忠振發幽冥之生氣尤為化導之
先資敦勵之大典方之周武王明太祖葢不約而同符
[001-7a]
矣以臣/所聞當年寇破都城殉難而死者閣部卿寺則
有大學士范景文左都御史李邦華户部尚書倪元璐
兵部右侍郎王家彦刑部侍郎孟兆祥副都御史施邦
曜大理寺卿凌義渠太僕寺丞申佳𦙍詞林臺省則有
翰林院左諭德周鳳翔右諭德劉理順宫允馬世奇檢
討汪偉吏科都給事中吳麟徴户科都給事中吳甘來
監察御史王章陳良謨陳純德部屬新進則有吏部貟
外許直兵部郎中成德户部郎中周之茂兵部主事金
[001-7b]
鉉中書舍人宋天顯進士孟章明順天府推官劉有瀾
勛戚中則有新樂侯劉文炳惠安伯張慶臻宣城伯衞
時春駙馬都尉鞏永固東宫侍衞周鏡司禮監内臣王
之心斯皆一時死難之臣彰明較著者也伏乞
皇上將臣/所奏
發下該衙門再行查訪實蹟或質諸故老之見聞或考
諸同鄉之公揭訛者去之遺者補之倘體訪既明即行

[001-8a]
請宣付史館浩氣常留於汗靑祀諸鄉賢芳聲永薦於
俎豆庶精靈未冺將宣力於
興朝頑懦可風亦儀型乎來葉矣
順治九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奉
聖㫖著詳訪確察具奏禮部知道
  敬抒管見疏
吏科右給事中臣/魏裔介謹
題為
[001-8b]
聖主虚懷下詢微臣/敬抒管見仰佐
睿慮萬一事臣/昨捧讀
聖諭令臣/等直諫無𨼆諄諄懇懇臣/跪誦之餘喜懼交
集喜則喜生逢
堯舜立見太平懼則懼迂陋無知捐糜莫報敢不盡竭
向日之誠稍補衮衣之闕顧我
皇上道髙德厚順天合人仁心仁政洋溢海宇昨歲六
月以前尚有北水南旱九月内星變迭作而入冬以
[001-9a]
後太白退舍瑞雪三降臣民胥慶逺邇如一
天意人心如桴鼓響應效可覩矣顧安所得
皇上之過失而規切之哉雖然
皇上既側席虚已有置鼔立木之求臣/安敢緘口辜恩
違懷仁負義之戒謹將條議數事開列于左伏冀
皇上矜宥愚蒙俯賜省覽擇可行者採之其不可行者
置之爝火之光諒無補於日月㳙埃之末當不拒於崇
深矣
[001-9b]
一節儉之制宜先也臣/觀唐史所載𤣥宗號為英主爾
時以風俗奢靡制乘輿服御金銀器玩令有司銷毁以
供軍國之用其珠玉錦繡焚於殿前后妃以下皆毋得
服珠玉錦繡天下更無得採珠玉織錦繡等物罷兩京
織錦坊今天下物力匱乏恐更甚於唐𤣥宗之時而風
俗奢靡日甚一日臣/
皇上以身率先天下蘇杭織造雖未能盡罷宜減去其
半以所省者發付軍前充餉而金銀器玩除見在足用
[001-10a]
外以後不必打造若珠玉錦繡之飾除有職文武許用外
嚴禁士民不許濫用
一聖學之功宜要也臣/觀尚書所載殷髙宗學於甘盤
訓於傅說故曰學于古訓乃有獲監于先王成憲其永
無愆葢帝王之學與士子尋章摘句者不同要在詳求
古今所以治亂人才所以得失政事所以修廢之故斟
酌損益行之以協于大中至正今我
皇上天縱好學手不釋卷而臣/謂政事之暇尤宜詳玩
[001-10b]
講求者莫如朱熹之通鑑綱目真德秀之大學衍義丘
濬之大學衍義補唐太宗之貞觀政要以上諸書反覆
紬繹見於設施以致太平之治無難
一用兵之算宜定也臣/聞開創之君無不欲六合一家
卧榻之間豈容他人鼾睡然而帝王之兵務出萬全兼
弱攻昧一勞而永逸昔光武閉玉門之闗孝元罷珠厓
之郡豈不欲誇王會之圗施逺馭之畧良以中國虛耗
不遑窮討先内而後外也今川湖用兵連年不已不患
[001-11a]
兵不精而患餉不足乞
皇上與諸王大臣折衝樽俎
勅下行間將帥原係從前已得地方為賊竊據者宜速
恢復其先未得地方宜量力而行兵足以取糧足以守
則速取之兵雖足取而糧不足守則姑且置之令督撫
大帥儲糧飭備俟吾輓輸不匱一舉而滇蜀可定則不
至於反覆變亂勞
聖天子南顧之憂
[001-11b]
一省刑之典宜復也臣/聞獄者天下之大命故帝堯之
命臯陶曰刑期於無刑而臯陶曰罪疑惟輕功疑惟重
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唐太宗語侍臣曰朕以死刑至
重故令三覆奏明朝會典則大獄有審錄之例行於霜
降以後若有詞不服並情罪有可矜疑另行奏請熱審
之例行於小滿後十餘日洪武元年令處決重囚須從
秋後無得非時以傷生意三年令臣民有罪法當死者
三覆五奏毋輒行刑其事例開載極詳若決不待時者
[001-12a]
必係極惡重犯然亦必經大理寺詳允部科覆奏凡以
人命至重示
朝廷矜恤之意也今我
皇上泣車解網在外者尚循監候再審之例而在内者
未見舉行凡罪犯死者一槩立行處決萬一其中有情
可矜疑則死者不可復生未免有干
天地之和仰乞
皇上體
[001-12b]
上帝好生之心
勅下刑部詳查自古以來覆奏矜恤舊例即賜施行
仁德如天刑措可致矣以上四欵不過平常之論然於
聖躬稍有闗切故敢冒昧妄陳仰冀
天鑒俯採因係條對
聖諭字數逾格並乞
寛宥臣/無任悚息待
命之至
[001-13a]
順治十年正月十四日奉
聖㫖這所奏有可採處該部確議具奏
  士習隳靡已久疏
工科左給事中臣/魏裔介謹
題為士習隳靡已久
聖明鼔勵方新仰祈
端風尚崇古學以養一代之人才事臣/聞為治以人才
為本人才以敎化為先師道立則善人多
[001-13b]
朝廷正而天下治古之享國長久者用此道也我
皇上重道崇儒十年以來濟濟得人昨者痛念夙弊難
清思與丕變
天語諄諄告示天下官吏師生恪奉遵行又
命詞林近臣督學直省部屬卓品秉憲分鐸海内誰不
喁喁向風而臣以章句小儒夙昔有慨於中者敢因
上傳而推廣言之伏冀
省覽採擇謹逐欵開列於左
[001-14a]
一孝經為先師孔子手定之書至德要道百行之首自
天子至於庶人孰不以孝為根本在昔有漢之世下至
虎賁猶能誦習迺明代不以取士實為缺典今請
勅下禮部行各督學院道頒行士子肄習凡科歲兩考
及鄉會場俱命題一道以見我
朝敦篤實行得為治之大原
一教官闒茸已久良以歲貢多係日暮途窮無志勸勉
而舉人之就此途者不過以寒氊為借徑故克自振拔
[001-14b]
者亦少又近例以歲貢之無薦者陞佐貳官恐其後愈
趨愈下今宜稍倣明朝初制舉人敎官訓導有方解額
中多者為上上考每省超拔一二人與有司一體考選
而訓導之年深無薦者力足有為則升以經歴年過六
旬則竟准致仕凡以作其鼓舞之氣而養其廉恥之心
一朝廷懸功令以取士程墨儘可觀法原期窮理致用
豈欲勦襲陳言乃習俗相沿坊刻充棟士子不務實學
專以記誦謄錄苟取科第
[001-15a]
國家安得真儒之用故臣/常謂明初人才所以盛者以
其務實學而其後衰者濫時文誤之也今請
勅下禮部將坊刻時文嚴行禁止每歲鄉會試後禮部
選墨卷清真典雅者咨行江南學臣發刻以為程式除
經書墨卷古文講義外書賈私刻時文士子私選時文
者聽部科督學等官
題叅䆒治其學臣考取優巻刻者不在禁例
一學宫傾圮况連歲多雨損壞必多有司俗吏不知敎
[001-15b]
化為為治之本徒以征收鞭朴為能坐視不問今請
勅部轉行各督學院道督催有司將脩學銀兩照數給
發取學官收支文巻查考其額銀不足則益之以學田
師生空缺等銀學宫脩廢即以定提調官與學官優劣
之一班
一廩膳生貟
朝廷作養優於増附選之不嚴則歲貢多不得人往時
每以一等無人二等亦得幇補自今以後宜請
[001-16a]
嚴加申飭非考居一等者不得頂補其歲考試巻定為
書藝一篇經藝一篇論一篇科考試巻定為書藝一篇
經藝一篇策一道論策題目只在通鑑性理兼以時務
俱不得場外補寫如係場外補寫者部科訪知將提學
官紏叅
一忠臣孝子節婦鄉賢之事實為敎化之綱領舊分隸
於學按兩院今按差止息前項應歸學臣事係小節者
待復
[001-16b]
命舉行其有綱常攸闗足為萬世瞻仰者不妨特疏入
告學道無自題之例即轉詳撫院題請
一無志生貟既入黌序置書史於髙閣考居六等希圗
發社仍然荒廢下次告病補考鑽營平等不過影占差
徭今後考居六等者黜落之後不許仍借發社名色兩
次五等者亦行黜退年未四十以上非真疾病者不許
告衣巾以圗優免庶有合於
上傳嚴為降黜勿得姑留之
[001-17a]
㫖果能讀書自新者聽其另考豈患不進
一學臣考試每歲旌奬德行生貟其實雖難稱然亦須
擇其稍相近者往歲惟憑學師開報豈盡得人今宜令
廩膳公舉若不係公舉者不在旌别之列其妄舉匪類
者日後查出聽學臣究處至不肖濫進總由保結不嚴
今後倘有奸惡之徒廪生保結進學日後被人告發事
在未入學以前者一體黜革
以上諸欵于意雖迂于時則切倘從實舉行勿為文具
[001-17b]
其於
聖朝興學育士之化未必無小補也如果臣/言不謬伏

勅下該部再加酌定施行
順治十年七月初八日奉
聖㫖這本重孝經禁坊刻有裨學政併各欵俱有可
採都著詳議具奏該部知道
  流民死傷堪憫疏
[001-18a]
工科左給事中臣/魏裔介謹
題為流民死傷堪憫乞
勅督撫責成有司速加拯救並懇
聖恩大發賑濟事自連歲以來水災頻仍直隸河北山
東被患尤甚葢直隸北四府當圏占之餘民已無田無
家不過傭作旗下苟延衣食今水患之後不惟地土漂
沒並廬舍亦隨流而去旗下有地者且嗷嗷待哺是以
窮民益無以為命頃有人自畿南來者臣/細加詢問云
[001-18b]
流民南竄有父母夫妻同日縊死者有先投兒女於河
而後自投者有得錢數百賣其子女者有刮樹皮抉草
根而食者至於僵仆路傍為烏鳶豺狼食者又不知其
幾何矣且京城内外鵠面鳩形比肩接踵雖
皇上有粥場賑濟尚且不能周徧何况直隸山東河朔
之閒既無粥場賑濟或因稽查東人不肯收留有羵首
之哀無中澤之集興言及此真可為流涕太息也臣/
見直隸總督馬光輝安置流民一疏内題元城知縣姜
[001-19a]
希轍等存活多人使有司盡若希轍等豈非實心為國
循良愷悌然而流民所至寧止大名四縣之外豈其獨
非令長而為民父母者乎彼其申報原無外來人民者
恐尚未盡子惠之道也仰乞
皇上勅下督撫嚴飭有司凡流民所至不行收恤餓死
其地方者即係不肖之官
題叅斥革若設法安置如姜希轍等者一體飛章
奏聞造冊報部分别安置多寡准作優薦正薦兩等其
[001-19b]
所安置流民萬一有投充東人混入後日事發查報冊
有名免治居民以𨼆匿之罪如冊上無名者則照舊論

皇上天語一申之閒勸懲昭然有司將鼓舞勞來之不
暇矣抑臣/更有請焉昨秋
皇太后發銀八萬兩賑濟京城内外滿漢軍民
皇太后之鴻恩即
皇上之鴻恩然天下感
[001-20a]
皇太后與
皇上之鴻恩尤望我
皇上體
皇太后之心而再施此鴻恩也仰祈
天慈曲加矜憫或發内帑或動太僕馬價銀兩或借工
部修葢銀兩大沛
皇恩特遣滿漢風力官貟東西二路沿途接濟諭以
朝廷德意務使流民得全性命隨地安挿入籍或願赴
[001-20b]
河南山東興屯道墾田者即給以信票路費差人送至
道㕔官編附屯丁在
皇上捐數萬之金可活數十萬人之命民既得生為
皇上墾地納糧元氣充固實
國家富強之本其報
皇上豈止數萬金而已耶伏望
垂念饑寒赤子流離泥塗死在旦夕即
涣大號濟此遺黎庶德澤布而愁怨息陰陽順而風雨
[001-21a]
和普天率土共效三多之祝不止小臣簪筆以紀盛事
而已也仰希
天鑒施行
順治十一年二月十二日題十六日奉
聖㫖饑荒流徙民不聊生朕深切憫念這本沿途賑濟
隨地安插並勸懲鼓舞事宜俱屬急務著作速詳議
具奏該部知道
  庶常散館在即疏
[001-21b]
兵科都給事中臣/魏裔介謹
題為庶常散館在即仰乞
嚴加考試分别授職以重清華之選事竊照
國家倣明朝舊制改進士為庶吉士設官敎習給以廩
餼非徒虚糜歲月而博養士之名也將使之博學多通
練達時務以真學問為真文章以真文章為真事功庶
朝廷得食其報可共佐太平耳然欲得真才而用之必
先嚴其分别分别既嚴雖未必人人皆大受之器庶幾
[001-22a]
拔十得五以編檢用者他日可望以房杜之業以臺諫
用者他日可望以韓范之績矣不然學業未就雖居詞
林而無啟沃之助居臺諫而無經濟之猷恐左右侍從
之班非濫竽藏拙之地也故臣/以為欲得真才不如慎
之於始謹按㑹典所載明朝舊制每科考選庶吉士不
過二十人散館之日留不過三五人逮其後而所留漸
多非舊制矣今壬辰科庶吉士敎習已久散館在即臣/

[001-22b]
皇上勅下内院諸臣酌量人數嚴加分别其學問優長
品行謹慎者授以編檢科道官其品行謹慎而學問微
不及者授以部屬等官間有學問品行俱無足取者是
則有負
朝廷之作養矣即宜罷去不敘至丁憂未經敎習給假
久曠學業者難與現在讀書諸人一體陞除應作何分
别除授並乞
皇上勅下院臣議為定制以垂永久者也
[001-23a]
順治十一年五月二十三日題二十六日奉
聖㫖著詳確議奏該衙門知道
  請定督撫舉劾疏
兵科都給事中臣/魏裔介謹
題為請定督撫舉劾之例以清吏治以安民生事臣/
見我
皇上邇來留意吏治凡
㸃用督撫等官必再三詳審而後用之葢知人之明雖
[001-23b]
古之帝堯不能過也然
皇上之所以慎用督撫者以其為直省民命所係得其
人則百姓安不得其人則百姓不安故不厭其諮詢耳
然而督撫安民之大務莫過於舉賢劾不肖乃年來止
息巡方御史凡一切事務歸併督撫而舉劾之典例未
經奏明則督撫不便於遵行將吏治何日清民生何日
泰乎臣/考吏部職掌開載撫按官貟凡在地方未及半
年有丁憂養病者俱不許一槩舉劾有陞遷者所屬
[001-24a]
地方恐巡歴未周除貪酷異常查訪得實者許不時
論劾奏請此外如果知見未真亦不必循例舉行葢舉
劾之典苦是其慎也豈我
皇上銳意圖治之時而可不著為一定之例乎臣/請自
今以後凡督撫官貟除境内貪酷不肖文武官貟不時
糾劾無定期外若督撫丁憂養病者應照職掌所載不
許舉劾督撫降處休致者不許舉劾惟是到任後滿一
年者舉劾文武一次滿二年者舉劾文武二次凡文官
[001-24b]
遇朝覲年武職遇軍政年既有舉劾則不必另行葢督
撫在地方既久方能知有司之賢否且一年一次以督
撫而兼當日巡方之事規條既定庶幾留心採訪於以
察吏安民激濁揚清實為至便至於吏治不清全由衙
蠧作奸侵漁小民舊例巡方所到必行訪拿今其事歸
併督撫豈可不力除民害但此么麽之輩例不足以汚
辱簡牘請乞
天語勅下督撫照舊一年嚴拏一次年終造冊將蠧
[001-25a]
犯罪名贓銀分報部院該科以憑稽核如有狥庇無所
拏懲者該道府㕔即以罷軟不及注其考語甚者立行
題叅如是而人心警惕清吏治而安民生或不負我
皇上慎用督撫之意也如果臣/言不謬伏冀
聖鑒勅下部院確議覆奏施行
順治十一年十月十七日奉
聖㫖該部議奏
  興敎化正風俗疏
[001-25b]
兵科都給事中臣/魏裔介謹
題為興敎化以正風俗事臣/聞刑禁於已然之後禮禁
於未然之先今自明季以來風俗頽靡僭越無度浮屠
盛行禮樂崩壊臣/數年來在都門見隸卒倡優之徒服
色豔麗負販市儈之伍輿馬赫奕庶人之妻珠玉炫燿
雖經禁約全不遵行喪事之家盡耗資財以供焚毁生
不為善死希冥福齋僧念懴婆娑跳神不厭數四創寺
建塔聚衆號呼皆以無益之事害有用之財而各直省
[001-26a]
府州縣簿書敲朴視鄉約六諭之敎為虚文千百中無
一人舉行者欲民之不困於財而興於禮譲也得乎今
宜將侈靡蠱耗之事一切再行嚴禁凡違者必治其罪
僧之無度牒而私剃者勒令歸農以後私度者必治其
罪昔洪武明君也嘗榜示天下寺觀僧道俱不許奔走
於外交構有司所至僧寺必揭周知冊驗實不許民間
兒童私自剃髮為僧違者治罪凡以一道同風使民務
於孝弟力田而
[001-26b]
國家收富強之用至於鄉約六諭敎民旌善懲惡之事
春秋修舉勿視為故事則民皆有淳朴向化之思矣
順治十二年正月二十九日題二月二十一日奉
㫖禮部知道
  殉難事同一例疏
兵科都給事中臣/魏裔介謹
題為殉難事同一例孤臣獨未蒙褒仰祈
勅部再察准與卹典以錄遺忠以助風化事臣/聞忠臣
[001-27a]
孝子乃日星河嶽之間氣所生也有忠臣孝子則有人
倫有人倫則天地賴以不壊故事闗道義名節善無微
而不揚
明主褒之史官紀之言官陳之凡以激勸一代之士氣
人心非徒使既沒之幽魂凛凛生色於九原也我
皇上於順治九年十一月内特發
上傳著禮部會同院部等衙門詳訪確察明末死節職
名如范景文等十五貟孟兆祥等八貟先後俱蒙褒卹
[001-27b]
於以扶植綱常真昭示萬古之懿典哉諸臣為不死矣
惟是死難情真而未經褒錄者獨遺太僕寺寺丞申佳
𦙍一人臣/竊傷之夫佳𦙍之死也在甲申三月十九日
而其投井也則於京師之王公厰昭昭在人耳目閒豈
可假哉查禮部覆疏原因太僕寺順天府保送投井身
死而侍讀學士王崇簡之疏大理寺之保俱稱縊死互
相參差是以置之無容再議然佳𦙍係太僕之官而順
天府有地方之任則其察核最真最確無疑未可以自
[001-28a]
縊之參差遂使忠魂烈節鬱鬱於寒泉之下也伏乞
皇上勅下該部再加察訪一體褒卹如以太僕寺順天
府與臣/所保俱為未確則宜行之直隸督撫學院處再
加察訪然廣平禮義之鄉其士大夫相與尸祝而讚誄
之者則已久矣臣/
皇上昨諭内院纂修順治大訓凡忠臣孝子賢人烈女
俱命殫思博採故敢補牘再陳倘孤臣姓字不致湮沒
無聞邀一視之曠典列法戒之新編於以表忠勵俗亦
[001-28b]
裨益風化之一端也
順治十二年二月十四日奉
㫖禮部知道
  善世化俗疏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臣/魏裔介謹
題為請
頒賜
御製諸書以善世化俗事臣/聞有虞氏未施信於民而
[001-29a]
民信之夏后氏未施敬於民而民敬之何者有忠信誠
慤以涖之也故禮敎治於未犯之先刑罰治於已犯之
後刑罰猶藥石也禮敎猶粱肉也藥石偶一投之粱肉
則一日不可缺此善養生者也治天下何以異是三代
以後治術之近古者葢亦鮮矣若漢文帝唐太宗庶幾
帝王之道然考其施設漢文帝專務以德化民將相舊
臣論議務在寛厚恥言人之過失化行天下興於禮義
唐太宗貞觀之初人皆異論必不可行帝道王道惟魏
[001-29b]
徴勸行仁義不數載華夏安寧夜户不閉後太宗謂羣
臣曰此徴勸我行仁義既效矣堯舜湯武之後若此二
君者誠知治道之先務得體元之大法也况我
皇上平日事事欲以堯舜為法不屑屑於二君者自受
命御極以來十三載於兹矣薄海内外莫不戴之如
天地而親之若父母然而風雨未時盜賊未息刑獄未
措禮義未興又且災異迭見
皇上晝夜皇皇以三過自責思所以致太平而欲求其
[001-30a]
臣/以為用力少而成功多者尤莫先於以敎化為急
深恩厚澤以結天下之心也葢固結人心者所以祈
天永
命而祈
天永
命所以報答
祖宗今刑獄日繁而禮敎或缺士乏廉退民過囂凌非
諄諄訓迪又烏能風移而俗易乎臣/昨面蒙
[001-30b]
皇上賜讀戒殺彚鈔欲印施三萬本以化導俗氓夫豈
不知律有明禁而復假書以為勸戒者誠以法之及人
者淺敎之及人者深也然則天下臣民
皇上欲敎養而生全之又不知如何矣臣/
皇上御製有人臣儆心錄資政要覽順治大訓勸善要
言範行恒言孝經衍義等書所以遏惡揚善闡明聖道
者甚至伏望
仁恩廣暨遍賜羣臣其順治大訓勸善要言等書仍懇
[001-31a]
頒發直省學宫每學一部俾誦讀講解使天下之人孜
孜然共砥礪於自新之路而潛消黙轉其不肖之心將
見風俗淳美刑罰止息逺追堯舜近邁漢唐好生之德
同符
天地
鴻號豐功書之史冊垂庥萬世無窮也雖然臣/更有請
焉孝經一書臣/往歲曽具疏上聞欲於科舉頭場出題
禮部覆疏於後場出題然未見實實遵行再請
[001-31b]
勅照前議庶孝經大行於世而士子之學術有本楊繼
盛之忠業蒙
皇上殊褒刻表忠錄以勵言官若
御製序文似宜鐫碑祠前寵慰幽魂且以風動後來節
義之士統惟
睿照施行
順治十三年四月初七日題十一日奉
㫖知道了禮部知道
[001-32a]
  請立久任知府疏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臣/魏裔介謹
題為請立久任知府良法以佐太平事臣/觀三代以後
惟漢之吏治近古而漢之吏治所以近古者以其能重
刺史守相久任而考其成功也昔宣帝嘗曰太守吏民
之本數變易則下不安民知其將久不可欺㒺乃服從
其敎化故二千石有治理效輒以璽書勉勵増秩賜金
或爵至闗内侯公卿缺則選用之此漢世良吏所以盛
[001-32b]
也明初猶倣此意迨其後兵備繁多陞遷數易而太守
之權益輕體益損治效亦遂不可覩矣今我
皇上遵古之道愛養元元行保舉之法重知府之選吏
治自當改觀然久任之法不行即有賢守輕於變更百
姓猶未蒙治安之福也臣/以為自今以後知府俸深有
薦應陞副使者即加副使職銜服色仍管府事督撫按
監司等官即以副使禮遇之若俸深有薦應陞之時與
各副使一體論俸加參政職銜服色其應陞時亦與參
[001-33a]
政論俸自此而按察布政皆可以漸而加若遇京堂有
缺加銜者得與同銜司道一體推陞如是而知府之職
任得久庶盡心民事吏畏其法民安其業逺追漢代之
盛不難也雖然知府為表帥之寄捕盜分之同知刑獄
分之司李知府皆得以兼之而有司賢否尤為𦂳要自
今督撫按薦劾開列賢否自下而上尤必先責之知府
庶事權一而職掌明於久任之良法愈有裨益也如果
臣/言不謬伏冀
[001-33b]
睿鑒施行
順治十三年閏五月十八日具題二十二日奉
㫖吏部議奏
  清學校培真才疏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臣/魏裔介謹
題為嚴清學校以培真才事臣/竊惟古今人才全視學
校之作養故經學重而兩漢治清談盛而晉業衰元有
太極書院之建明有性理大全之修所以人才輩出治
[001-34a]
登於古也然敎之之法固貴詳明而又在司鐸者之得
其人講求實學使士子理明業治處則為醇儒出則為
名世庶可望長久之治矣今自明季以來學校大壞為
之師長者率皆學問疎淺日暮途窮之人又志趣齷齪
行止卑鄙不知德行為根本其稍課以文詞者便可謂
勤於業矣甚非
國家崇勵學宫之意也臣/聞歲貢考中敎職者尚有二
千餘人&KR0848選無日而
[001-34b]
廷試之巻吏部諸臣云有不通之極者以此敎士徒為
士子之蠧而已臣/
勅下督學將見在敎官每年嚴考一次文藝上等者再
察其德行開送備薦文藝中等者如德行不虧准照舊
其文藝下等而德行無稱者送撫按題請罷斥回籍庶
敎職稍為澄清乎進學童生名數雖經題定尚覺太多
大縣四十人再請減去十人中縣二十五人減去五人
小縣十二人減去二人總期收取真才不致冒濫至於
[001-35a]
坊刻時文屢經禁止刋賣如故請
勅在京巡城御史及江浙撫按再加嚴禁如有刻賣者
定行究治前代大儒如河津薛瑄餘姚王守仁闡明良
知復性之學實為孔孟嫡傳宜令禮部取其全書刪繁
就約發學臣刋布各學觀覽講究我
朝作人之雅化行且比隆古昔又何至臨事有乏才之
嘆也如果臣/言不謬伏祈
睿鑒施行
[001-35b]
順治十三年閏五月十八日具題二十二日奉
㫖禮部知道
  請立限田之法疏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臣/魏裔介謹
題為請立限田之法並察荒土計口分授以重農功以
復王道事臣/聞漢臣王吉有言欲治之主不世出圗治
之時不常有公卿大夫幸得遭遇其時未有舉明王於
三代之盛者也豈三代不可復乎夫三代治天下以養
[001-36a]
民為根本之圗故其丁寧告語惟重農功其所以養之
者至纎至悉而有法也後之君臣苟師其意而不泥其
迹何治之不古若今
皇上秉聰明睿智之資心與天應動為民謀念天下甫
離明季兵戈荒燹之虐瘡痍未息多方拯救日無寧晷
進循良除貪墨蠲賦稅問疾苦協氣既應風雨以時民
無阽危之憂有室家之樂矣然而財用匱乏未有長逺
之計補偏救弊終是苟且之術若欲定一代養民之制
[001-36b]
使其各有本業務於田里樹畜而無兼并之害則莫如
立限田之制自秦并天下壞井田其後富者田連阡陌
或至百頃或至千頃貧者乃無立錐之地富者日富貧
者日貧貧者無田代耕富者之田終身胼胝甘為厮役
田減者役反重田増者役反輕農民重困天下之亂每
由此生夫井田決不可復是以漢之大儒董仲舒斟酌
古今之宜說武帝限民名田以為更化善治之本何武
師丹並申其說其後西晉限王公之田北魏起均田之
[001-37a]
制時行時止然古今之英儒碩士留心治道者未嘗不
憤惋歎息以為斯民不幸而不得蒙至治之澤也今
本朝八旗之制分田授祿既已合於成周之法連歲以
來天下初定田畝新闢土曠人稀豪強之兼并者尚少
舉千年之美政行之一旦在
皇上一振舉耳臣/以為漢人名田宜酌定其制凡公卿
大夫士庶人及庶人之在官者以爵位為等殺地有限
數不得踰額如庶人農工商賈不得過五頃舉貢生貟
[001-37b]
不得過十頃九品至七品不得過三十頃六品至四品
不得過四十頃三品至一品不得過六十頃其制前所買
勿論自頒制之後有不遵禁令踰制者罪之富民佔田
既少則餘地多餘地多則貧民易取以為業於以均貧
富杜侵漁除衰世苟且之政復古先聖王之法誠無以
易此也臣/又稽之於古唐初定天下計口授田謂之世
業即是限田之法最為善制而今游民末作甘於惰窳
不務農業各直省荒田過半若待其自墾則成熟無日
[001-38a]
宜令各道監司督所在有司察所管地方無地之民若
干户口貧而無資者自二十畝以至五十畝或百畝富
而末作者自五十畝以至百畝或二三百畝授之開墾
永為世業不過二年天下荒地盡行開墾民富而賦足
定滇黔取川蜀可鞭撻而服也然後興禮義起敎化漸
致刑措祈
天永命以追唐虞三代之盛不亦休乎臣/聞一代善制
定於開創之君限田授業所以重農務富元元乃古聖
[001-38b]
治天下相傳之要法致天下之第一事也惟
皇上明斷於中
勅下諸臣詳議施行即書之史冊傳之後世知
大聖人之所為髙出於古人萬萬也為此具

順治十四年正月十八日奉
㫖户部議奏
 兼濟堂文集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