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e0230 劉蕺山集-明-劉宗周 (master)


[016-1a]
  欽定四庫全書


  劉蕺山集巻十六


  明 劉宗周 撰


  雜著


  三統考


  天之道莫大乎時王者繼天立極裁成輔相以左右民
亦莫大乎時上古三皇氏靡得而紀云傳稱天開于子
地闢于丑人生于寅故稱三皇氏則三統之義所自祖
[016-1b]
也黄帝受河圖仰觀日月星辰之象始有星官之書顓
頊受之命南正重司天北正黎司地其後三苖亂德二
官咸廢帝堯氏作乃命重黎之後復典天官書曰乃命
羲和欽若昊天歴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歳三百六旬
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歳所正春夏秋冬四仲之序
犁然而厯法大明舜攝位察璿璣玉衡以齊七政後世
因之由此以觀則唐虞之世歳必首春月必建寅巳開
百王統矣夏受襌其道主因其四時之書則有夏小正
[016-2a]
視唐虞之法加密焉若日星昏旦之次分至啟閉之期
雷風氷雪雨暘水旱之節百榖草木稊秀之候羽毛鱗
臝蠕動蟄興陟降鳴雊之應以及王者因時行政慶賞
刑威之準三農以時種植耕歛作息之宜靡不畢具此
夏時之善所為考諸前王而不謬百世以俟聖人而不
惑者也至仲康之世羲和廢厥職俶擾天紀季秋月朔
辰弗集于房王命𦙍侯徃而征之盖夏正始亂也其在
後世可知矣是以殷克夏則改夏正周克殷則改殷正
[016-2b]
殷周以征誅得天下其敬天授時之法未始不肇脩夏
正之遺而必逓改正朔以新一王之大法則繼大亂之
後者利用革也易之革曰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
而大象曰君子以治厯明時義取改正朔也夏正建寅
殷正建丑周正建子天地人三統也天以斗杓運乎中
央為四方之綱逓建十二辰而以初昬為候如日躔星
紀之次而月行㑹之則建子也日躔元枵之次而月行
㑹之則建丑也日躔娵訾之次而月行會之則建寅也
[016-3a]
必取三辰之月以為歳首者陽氣始于子子者孳也言
萬物滋于下也進于丑丑者紐也言萬物厄紐未出也
長于寅寅者引也言萬物至此畢逹也天以生物為心
以三辰為功於三辰見天地之心故王者義取諸此以
改正朔然必三陽履㤗盛德在木協風乃至于時為孟
春而歳功著于地上此夏時所以稱善也其曰天地人
三統者子一陽始生于重泉天數之始律應黄鐘大哉
乾元萬物資始故得天統丑二陽地數之始律應大吕
[016-3b]
至哉坤元萬物資生故得地統寅三陽三才始偹律應
太簇地天交而為㤗后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
宜以左右民故得人統也又曰天開于子地闢于丑人
生于寅者按邵子皇極經世以元㑹運世之數推之天
地人從出之序得三辰之㑹今以十二月準十二㑹而
知夏統得人殷統得地周統得天也漢劉歆三統厯志
曰三統者天施地化人事之紀也十一月乾之初九陽
氣伏于地下始著為一萬物萌動鍾于太隂故黄鐘為
[016-4a]
天統律長九寸易曰立天之道曰隂與陽六月坤之初
六隂氣受妊于太陽繼養化柔萬物生長楙之于未令
種剛疆大故林鐘為地統律長六寸立地之道曰柔與
剛正月乾之九三萬物棣通族出于寅人奉而成之仁
以養之義以行之令事物各得其理寅木也為仁其聲
商也為義故太簇為人統律長八寸立人之道曰仁與
義是為三統其于三正也黄鐘子為天正林鐘未之衝
丑為地正太簇寅為人正云盖漢以律起厯以十二律
[016-4b]
恊十二辰應十二月而推本于三正之義如此亦自然
之應也又曰夏得天統謂嗣世而王者冬至得十一月
甲子朔為厯元也殷得地統謂殷歴統首得甲辰也周得人
統謂周厯統首得甲申也天施復于子地化自丑畢于
辰人功自寅成于申也故云然三王正始所改者正朔
而已若夫春夏秋冬之時十二月之次則周不能改乎
殷殷不能改乎夏夏不能改乎唐虞一也何以明之舜
攝位以正月受終于文祖先得夏時也殷以十二月為
[016-5a]
歳首故伊訓曰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朔伊尹祀于先
王奉嗣王祇見厥祖告即位也太甲篇曰惟三祀十有
二月伊尹以冕服奉嗣王始免喪朝見羣臣也而漢書
律厯志謂伊尹之嗣以冬至越紼祀先王于方明以配
上帝謂殷以建丑之月為正月而以建子之月為十二
月故乙丑日長至而配祀上帝也則非攝祀見祖之義
矣是誣經也周以十一月為歳首秦誓曰惟十有三年
春大㑹于孟津武成曰惟一月壬辰旁死魄盖十三年
[016-5b]
春正月二日也蔡沈傳曰即建寅之月則夏正是也如
以為建子之月則不合書春矣洪範四五紀一曰歳二
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厯數範出神禹所叙則五
紀即夏小正之法也曽謂以武王之聖箕子之明而攸
斁之乎故豳風之詩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又曰五月
斯螽動股六月莎鷄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
戸十月蟋蟀入我牀下又曰七月流火八月萑葦七月
鳴鵙八月載績又曰六月食鬰及薁七月烹葵及菽八
[016-6a]
月剝棗十月穫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夀七月食瓜八月
斷壺九月菽苴采荼薪樗食我農夫則皆夏時也宛然
有夏小正之遺意焉其曰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三
之日于耜四之日舉趾者則從周朔也故稱日焉益以
見月之必用夏正也而律厯志曰初發師以殷十一月
戊子後三日得周正月辛卯朔明日壬辰癸巳武王始
發丙午還師戊午㑹于孟津明日己未冬至二月四日
癸亥至牧野夜陳甲子昧爽而合則以周正建子曲為
[016-6b]
之附㑹云耳執是而可以通春秋之説矣孟子曰春秋
天子之事也董仲舒曰春秋受命改正朔易服色謂春
王正月行夏時也按左氏傳曰周正月建子之月也而
胡安國傳曰仲尼以夏時冠周月謂建子非春仲尼首
易之以春王正月也建子非春則魯史故書冬正月乎
而仲尼易之是矯誣上天也抑故書冬十有一月乎而
仲尼易之是紊亂二百四十二年時事也且以夏時蒙
時王義則舛而以臣子改正朔罪則僭也春秋何居乎
[016-7a]
然則春秋之春正月即夏時之春正月明矣仲尼作春
秋即因魯史實錄明矣但魯史編年紀事每歳必托始
于冬十有一月而仲尼手經筆削則托始于春正月所
以為改正朔行夏時志天子之事之實也至于春秋所
記時令一一以夏正通之如桓公十四年春王正月無
氷志春和重民命也僖公三十三年十二月隕霜不殺
草李梅實言冬有愆陽終冬隕霜不殺至于李梅且華
而實也成公元年春二月無氷言陽氣初協至仲春始
[016-7b]
解凍也昭公四年春王正月大雨雹言陽為隂陷也定
公元年冬十月隕霜殺菽言五榖不登見人主棄民命
也則亦奚必以周正建子之序定災祥乎哉况周入春
秋以來王迹熄矣天王不頒朔諸侯不視朔天官失職
莫考異同于是魯文公元年失閏月不告朔猶朝于廟
告朔之廢自公始至襄公二十七年十二月乙亥朔日
有食之傳曰辰在申司厯過也再失閏矣故二十八年
春無氷則二十七年之冬也無氷災也梓慎曰歳在星
[016-8a]
紀而淫于元枵以有時災至哀公十有二年冬十有二
月螽傳曰火伏而後蟄者畢今火猶西流司厯過也火
八月猶西流而愆在十二月則三失閏之故也然則魯
厯之不正乆矣定哀之春秋非隱桓之春秋矣四時災
祥莫考而定矣欲區區以周正紀其終始不已誣乎夫
閏失則四時不正四時不正則嵗功不成歳功不成則
百工無所釐而庻績乃隳先王繼天立極之統冺絶乃
盡故仲尼有感而作春秋春秋云者互舉以見四時履
[016-8b]
四時之變以紀二百四十二年之衰亂屬辭比事而撥
亂反正之道炳如也首書元年欽昊天也繼書春王正
月正天時明王道也絶筆于獲麟以天道終也董仲舒
曰元者大也言萬物之所自始也正次王王次春春者
天之所為正者王之所為其意曰上承天之所為而下
以正其所為云爾使仲尼得邦家之任必将舉春秋之
法見諸行事首得夏時而行之撥亂反正臻斯世于唐
虞之盛故他日告顔子為邦首曰行夏之時行夏時將
[016-9a]
以夏時見行事之實非區區改周朔之謂也仲尼既殁
又百餘年而入戰國迨于暴秦事不師古克周之後以
孟冬之月為歳首按史記始皇推五德終始之運以為
周得火徳秦代周德從所不勝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
朝賀皆自十月朔漢興因之髙祖始入秦紀年書元年
冬十月乃知秦漢之際盖以冬十月為歳首而非以冬
十月為春正月也暴秦且然而况于周乎况于殷乎况
于孔子之作春秋乎善乎孔子言之曰殷因於夏禮所
[016-9b]
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
雖百世可知也而董子推明之曰道之大源出于天天
不變道亦不變又曰繼治世者其道同繼亂世者其道
異盡之矣漢興百有二年孝武用諸儒議始改正朔行
夏時太初元年冬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為厯元復得
天統定太初厯為萬世典常嗚呼盛哉


  題張幼青弔忠錄


  過武陵年家子張幼青以舊所著弔萬工部詩及申理
[016-10a]
舊令周季侯寃狀示予予讀之欷歔泣數行若重起二
先生白骨者因念幼青諸生耳何與天下事乃能慷慨
淋漓言人所不敢言如是夫亦曰斯民也三代之所以
直道而行也悲夫方逆璫杖殺工部時兇焰大張向之
同聲借劍者且抱頭䑕竄一時士氣已盡即海内學士
大夫有憑而弔之者亦已寥寥空谷矣及季侯諸君子
難作則勢益燎毛方大索黨人偵卒布天下所至道路
不敢偶語而幼青獨率諸友生具呈上官請以百口保
[016-10b]
季侯上官為之咋舌非復向時文人弄柔翰生活其後
幼青竟坐是為讐家所持得免于禍幸耳吾是以知幼
青果不可及也吾鄊張文恭公為諸生時聞楊椒山先
生之變操文以祭識者知其不凡視幼青今日其識力
何啻径庭將來䜿立殆未可量先正云宇宙内事吾分
内事願幼青更廓眼孔進而窺其大者區區殘墨數行
出之笥中固不足為幼青重好事者為付之梓人聊以
存二先生也幼青亦云


[016-11a]
  題勤王紀畧


  辛酉之役天玉何公破家殉國仗勤王之義力雖不任
天下壯之㑹時事已壊公志益無可展嫉公者因中以
危法權璫為政卒就吏訊遣戍去而其時與公周旋兵
事者有徐無夢云無夢慷慨任俠以布衣㳺江湖間故
嘗受知于公者也一日募兵吾浙即拜為上客委以調
度多中肯綮既領健卒六千人行次䢴關以片言定庚
癸之呼自此北進無譁者竟為榆關一借聲援惜其謀
[016-11b]
不盡用于公僅結募兵之局而公亦旋以䜛去無何逮
詔獄禍且不測無夢復徒步走榆闗謁闗大吏袁公解
之袁公固嘗按公所募士甲乙纚然無隙可乗第恐以
公事坐累稍縮朒不任而無夢力以大義持之卒為公
地得不死人以是益多無夢無夢居恒慕要離聶政之
為人期得一當報知己是役也濟于行間者猶䇿士之
常而濟公于九死一生之日則視孟嘗賔客逺矣嗟嗟
國士之遇國士之報徃徃不相償自古嘆之即君臣且
[016-12a]
然况朋友乎友人有談無夢風義者復授予勤王紀畧
因慨然想見其為人而書之


  題楊椒山先生佚稿


  嘉禾陳子則梁緘予椒山先生佚稿一通則先生在詔
獄時贈提牢比部應養虗公序也先生文集若干卷及
獄中手著年譜既盡行于世而其佚不傳者尚得若干
篇近始為天台陳木叔捜錄付梓以補全集之缺而贈
養虗公者其一云予因莊誦數四而有以窺先生之㣲
[016-12b]
夫養虚與先生傾葢交耳提牢之役亦不過舉其職分
之所當為稍異于前此諸公之下石者而先生秉彛相
感一時知己之誼滿紙淋漓至不難刎項以見志且書
之譜曰吾地下必有以報應生嗚呼朋友如此况君臣
之際乎吾乃知先生之心如萬斛源泉随地湧出無䖏
不遍滿在子為孝在臣為忠在弟為悌在朋友為信盖
天之所以與我者如此而先生偏有以完之宜其忠義
光天壤事業亘古今稱本朝有數人物不虚耳乃先生
[016-13a]
之言心也必試之死生利害之際以觀其素卜其所養
又推之見道之分明可為知本矣孟夫子曰生亦我所
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此
亦人人皆有之本心也而獨歸之賢者之弗喪則亦何
以得此于賢者乎誦先生之言亦可以憬然矣則梁好
古士也辱與予交因問序于予而予為推其説如此將
以示天下學士大夫之求心者木叔者則梁友也予雖
未識面觀其所好可以知其人并借以請事焉


[016-13b]
  義倉先聲


  予嘗感朱子社倉法以為荒政之前茅無有善于此者
而後世率鮮能行之俗之弊也人樂苟且之謀事規旦
夕之便孰有以王道為心生民之饑渇為己饑渇者夫
社倉其小者也質之三代限年耕餘之法猶然移民移
粟之陋習而後世且視以為創典如井田封建之不可
復何怪民生日蹙致有今世乎説者曰今天下三空四
盡之日也當事者鰓鰓補救苟幸目前之小康不得而
[016-14a]
迂議社倉是垂絶而為畜艾謀空拳格鬭而講坐作止
齊之法也其然乎其然乎則請以責之吾儕譬之父母
衰老鞅掌婚嫁不能給諸子其諸子之成立者尚有餘
力也不手足是念而擁肥自殖必無幸矣歳甲戌吾越
大水西南一帯瀕江之民多為魚鱉者三縣人情洶洶
請赦不得請弛征不得請常平粒米又不得于是當事
者慨然議賑賑無㡬也又無法或反以為厲一二有心
者乃起而私賑轉相勸導得金錢若干計三縣罹災之
[016-14b]
民不下萬口各得持數日糧以去尚剰有餘糧㑹當事
者再徃賑而吾黨遂弛其担諸君子乃進而請予以此
嗛嗛而狼戾者為郡中義倉權輿可乎予欣然贊厥謀
随有某友者即首捐百金逺近輿情輻凑而進甚于前
日之捐賑予因謬計其事以某䖏置倉厫以某甲司典
守以同志若干人為逐年交盤之次以某時為歛發以
若干年權子母而善息一聼之首事者至于今日貯本
之資或捐或貸隨豊隨約皆不敢强需之歳月以漸而
[016-15a]
進持之十年之久而其事漸有可觀一旦旱乾水溢地
方或得少恃以無恐較之乃者家賜人給之勞不相什
百乎是諸君子之明德且垂之世世而無窮即一錢一
勺之助與江海等無量也今天下胥岌岌矣亂自吾儕
人人知有利而不知有義將一膜之外皆秦越誰與救
其菑而恤其患者乎今者倉以義名是合千萬人以為
義也合千萬人以為義凡以解吾兄弟之顛連而上慰
父母之懐也知乎此其于西銘之指不逺與


[016-15b]
  賑嵊縁起


  季春有白馬山房之㑹偶及鄰嵊災其民菜色有不忍
言者盖自去秋不登迄于今死亡流散之狀日異而月
不同勢岌岌盡矣一時諸君子相顧嘆息若身罹痛而
莫為之所予因商之祁世培侍御請上官暫捐帑金召
商轉糴庶㡬米集而價平官不費而民沾㣲息亦小康
之道乎或曰官帑如洗奈何無已請以吾儕士大夫之
有力者任之而終難其事卒付之虚碩而已既輟㑹語
[016-16a]
稍稍聞之王生爾吉慨然為諸友倡計以千金行一販
而身任四之一于是逺近傳之揶揄相勸方舉事有日
而社中王金如亟顧予曰嵊民死者垂盡矣幸有存者
手無一錢而欲以平糴博半菽之飽此索之枯魚之肆
也請如昔年天樂鄉故事設厰為粥以食餓者予思以
一邑之衆而計口求活于二三措大之手猶西江之涓
滳耳雖然士苟存心于愛物于人必有所濟必博且衆
將堯舜其猶病矣因聽諸君子隨其願力為之嗚呼口
[016-16b]
分世業之制壊而議常平常平不得而議借販至借販
不可得而又議授餐斯其為救荒之䇿愈苦亦愈下矣
顧予思徃者天樂之役郡邑諸大夫實為士紳倡吾儕
相與仰承之不過推揚德意以報成事至今一方之民
歌樂只者歸之諸大夫又安知前徽之不可繼乎則吾
黨今日斯舉將為之嚆矢也聞者曰然因相與踴躍行
事其條例署之金如頗悉不再具


  䝉求句解引


[016-17a]
  有亡子者日與里中敗類遊相習為流蕩漸去其家既
而益習其所客之風土人情而安之且為終焉之計矣
一旦有示以鄉井之樂而招之使返者掉臂勿顧也設
也伺其亡之未逺而招之主人無辛苦之勞而亡子有
旋反之喜豈不大幸此性習之説也易之繋蒙也山下
出泉涓涓而清駛猶未逺其初也君子則之以果行育
德有亟呼亡子之義焉然間以語今之人鮮有知者族
兄遵晦氏古朴有行誼蚤謝舉子以蒙師教授里中念
[016-17b]
流俗之敗自後生小子始也因倣古人小學之意演為
詩歌十餘則陳之家塾以佐句讀所不逮其言或雅或
俚一一出之肺腑一二父兄視之以為巴人之聲學究
之語耳安取于蒙求者而稱之而不知偶入于蒙者之
耳如一一談其意中事不啻簫韶之可聽也彼其心固
未逺其初也雖然彼父兄者業已身為亡子久矣語之
以道而不信告之以聖賢之格言而不知將遂無所用吾
招乎有建鼓而趨者大聲疾呼不得或談言㣲中而得
[016-18a]
之蒙求數語非雅非俗之間偶與之㑹心猶足以通其
夜氣而立發其鄉井之思未可知也庶有偕子弟而追
亡者此又遵晦氏嘉惠吾里無窮之意也并為弁其首


  大宗世業引


  予先世自支子而降一嫡相傳以至予不肖本小宗也
進而援吾近祖贈司馬公亦得稱大宗而予復荷祖宗
之祐忝竊祿于朝以有今日則先世未竟之箕裘皆予
[016-18b]
一人事也予少而有志頗窺逺大中年不競乃始退而
營累世烝嘗之計以及贍族貲積十餘年告竣其一二
贍八口者皆遺自先世及先太淑人紡績之餘終亦不
能敵其贍族之半因并書之册以示後人後之人思以
世吾家則必世吾業有敗之者曰不孝敗吾家猶可言
也敗吾族并敗吾先世烝嘗不可言也嗚呼宗周向時
所志何若而幸有成事者僅如此而已乎


  㑹稽縣荒政引


[016-19a]
  宗周居恒私慨生今之世安得視古太平之民豊衣足
食家用平康如所謂使民富且夀者而稱之思之而不
可得謂將必井而田必肉而刑則雖聖人不可行于今
日夫為政者亦師其意而已矣語曰人情莫不欲夀三
王生之而不傷人情莫不欲富三王厚之而不困夫惟
三王知天下之有同情也而通天下之情以一之則人
人各遂其情矣此井田之意也易之象井也君子以勞
民勸相故曰井養而不窮誠如是即有水旱凶荒何所
[016-19b]
病諸今之天下非古之天下而獨其含情而載魄者數
千載如一日善治天下者因之而已吾鄉庚辛間連遭
大祲里人之餓殍而轉徙者日相告也今年春饑民嗷
嗷頼當事者預為徙薪議儲粟議通商議平糶竭蹶從
事未已也則又踵庚辰議相養法委其鄉之士大夫而
綱紀之朝一期㑹焉曰賑應以賑暮一期㑹焉曰粥應
以粥又以其貳屬分巡四郊逺至窮山僻戸一一期會
其里胥三老曰賑曰粥無不應以是死傷雖日衆而所
[016-20a]
全活亦不下萬萬計當是時吾儕士大夫感上官德意
無不矜奮用命爭出其私囷畫地而區計口而給朝夕
如家人父子相慰藉者久之而一切傭夫賈䜿皆好行
其德日手數錢施丐者又或壺漿載道姑半取其值以
為嗟來而食者諱葢人人有獨為君子之恥焉其餓且
死者又施槥收之疫而病者扶持之上官聞之益喜更
為之設法補助以有終葢自歳首元夕以迄于兹七月
晦閔閔如一日也語不云乎君子之德風也人性之善
[016-20b]
也與其情之必然而不容已也苐患無以勞來之乃者
當事諸大夫自監司鄭公而下無不極一時人倫之選
相與同心共濟如主伯亞旅謀其家事而㑹稽周侯尤
以敏才練識受成于下消萌杜蘖大者斧㫁細者川㴠
動中機宜迄于有成嗚呼豈偶然哉侯固曰吾以民養
民已矣非能以官養也即上而諸大夫亦遂曰吾以邑
養其邑鄉養其鄉已矣非能以吾養也君子以為一時
有王政焉無何有秋告登一二孑遺欣欣有喜色相與
[016-21a]
扶攜而望太平則又感而泣曰哀哉吾儕何自有今日
乎一時痛定思痛之情仍有鄭俠不能圖而舉其父母
兄弟妻子不能聚而相告也于是侯遂摭其徃事書之
成册以示我郡人侯固曰此爾鄉後事之師也宗周遂
受而書之簡首


  易經古文抄義引


  予年十四五時從先外祖南洲先生受易先生毎脱畧
章句獨攄所見時于前輩講義中弹射不遺力則以已
[016-21b]
意硃書附之以朂予小子予小子唯唯而已不識為何
語也然亦稍能記憶一二焉及長予取科第去不復理
前語而先生亦長逝并其硃書舊本亦歸先生孫行予
因念易道精㣲非後生小子所能知竟不敢從人問易
予先人舊存遺書止得古文易一部與今文迴異予少
時讀之又不識為何語也謹封識藏之笥中日久既而
聞前軰知易道者談及古文如是予因心識之竊自念
曰使小子有知能讀先人遺書請必自易始嵗時每閲
[016-22a]
封識輙低囘不能仰視葢五六十年如一日也今春罷
官京師居外邸頗與友人論太極之説覺語不可了輙
舉易以對因憶先人所遺古文取而稱述之隨為之援
筆立書叙其位次為羲易為文易為周易為孔易雖四
家之㫖犂然猶未能竟舍今文而從之也而姑從其理
之可通者以存古文之萬一敢謂遂能讀先人遺書哉
至于手抄之下間存疑義亦竊忘其固陋而記之則大
抵本先生昔年所口授者衰廢潦倒舊學罔聞念及父
[016-22b]
師之遺不勝愴絶遂不敢棄去越月而成帙題之曰古
易抄義脱稿校正者婿王生毓蓍而門人祝生開美淵
更加訂定焉若乃易道之大則夫子贊之已詳予何敢
復贅所遺種種謬見不無挾勝心以出尚俟暇日改正
云先生授易時年已七十八矣後夀至九十二而卒學
行高古為士林祭酒其易解有著向存之河南新鄉郭
氏不復攜歸遂不傳


  王堇父廟制書䟦


[016-23a]
  友人王堇父廟制一書葢不佞官儀曹時問答也今上
登極㑹廷臣集祧廟議太常洪桂渚先生議所以處獻
皇者甚正舉朝韙之卒為禮官所持比不佞承乏即署
則役已告竣久矣不佞猶追維扼腕欲踵太常言之㑹
有以成事阻者亦竟寢此書葢予所商之堇父將以入
告于我后而未果者也其揚扢古今甚核而臚陳四疑
尤足以補太常所不逮可為一代鴻猷令明廷一旦舉
而行之豈不卓然有光前人垂憲來禩而獨愧予之無
[016-23b]
能為役也予因是重有感焉語云禮樂積百年乃興亦
謂明良作合待其人而興之難故有君無臣自古嘆之
獻皇之稱宗入廟始于一二邪佞之口當時已有詆其
謬者特肅皇帝尊崇孝思愈引愈伸一時廷臣將順之
不暇以至于此逮世廟升祔給事中王治遂首昌言之
而時不能用至今以為缺典今上聖明不世出臨御之
初虚懐訪落正臣子畢智劻勷之日稽古定制善繼善
述千載一時而不幸又以齷齪禮官軰失之豈所謂必
[016-24a]
待百年者耶考王給諌之建白得之其友朱德懋史册
書之以為美談乃堇父竟不能得之于不佞君臣朋友
間胥失之冀堇父之言終不可廢他日有舉而行之者
推其自寸莛之叩不佞且託堇父以不朽視昔人有餘
幸矣故紙在笥漫書數語于後遺堇父亦以誌予之素
志云


  芳齋公三世家乘跋


  宗周述我祖三世事狀不覺肅然歛容焉嗚呼芳齋弗
[016-24b]
可詳矣若遂安昆季之克孝克友素菴之善繼善述可
謂世濟其美至居安思危四字尤足以見祖宗相傳心
法凛凛乎盤盂几杖之嚴後之人苟能守之弗失亦可
以永保家聲于無恙而惜也䝉業而安者之久而忘之
也至于今宗風亦浸以偷矣語曰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我祖宗遭家不造父子兄弟間間關萬里行則裹糧居
則荷戈出萬死一生以延我劉氏我子孫一絲一粟何
莫非祖宗之賜其忍忘之耶夫惟有前日之憂危而後
[016-25a]
有今日之豫大亦惟有今日之豫大而即釀有異日之
衰㣲安危倚伏之機亦誠可畏哉祖訓具在後之君子
有繩武之思者尚三復于斯按司馬公固有三世墓表
然未之䜿也兹崇禎之戊辰公孫玉宇翁重脩墓道更
于三世墓前各立石几而表題其上方頗足補昔人之
遺時翁年已八十矣孝思如此允光世德云


  芳齋三世祀典䟦


  劉氏處郡城者以芳齋為鼻祖一傳而遂安再傳而素
[016-25b]
菴則二府君以後私之矣惟其私之也故并芳齋而私
之遂不復知芳齋有宗子而宗子亦遂失其宗子之職
享祀之不𠂻于禮所由來矣族屬之降也其不能不自
親而疎者勢也而使無有乎親疎之間百世如一日者
宗子主祭之法也予不肖居恒有感于斯因勸芳齋宗
子之後特立祭田示芳齋有專享而因以二府君祔之
歳時上塜三大支或分或合姑聽其便而不之强將劉
氏二百年薄惡之習稍稍挽囬以此乎若曰喪祭從先
[016-26a]
祖則宗周滋戚矣


  素菴忌祭䟦


  忌有祭志哀也君子有終身之喪忌日之謂也子以事
其父母自父母而及于祖及于曽祖及于髙祖法無可
推矣窮于情斯窮于禮窮于禮轉窮于情然宗周近閲
故相沈龍江先生家祭法自其始祖而下皆不廢忌祭
葢亦大宗子之禮然與芳齋于劉氏亦大宗也而傳世
既逺廢忌久矣惟素菴之子孫自今日主祭者而言于
[016-26b]
素菴猶稱髙祖忌祭弗替昔也各房分之而今也合之
甚盛舉也然則世世忌素菴乎曰易世議祧小宗子之
禮然也夫大宗也而已在所祧不祧素菴何居且也遂
安芳齋之不忌固不特在今日矣君子于此又傷之也
無已請俟諸素菴議祧之日即前日之忌祭改而為時
祭由素菴及芳齋三世合享以補從前之缺憾亦禮意
也宗誼之涣也莫甚于素菴所分今也祫芳齋使大小
宗子孫皆得與于祭以伸合涣之情則一舉兩得者乎


[016-27a]
  明德淵源錄䟦


  劉氏祀典軍政皆有籍始自先宗長敬亭翁翁秉家政
頗立紀綱為經久計見前僉憲公序中是時三世祭産
不敷公嘗用此惓惓雖經宗周軰日為經營猶未及慰
翁志以殁既殁十餘年今宗長翀宇翁益引孝思加毖
舊章用是宗周不敢忘前日之緒而竭蹶從之久之始
以不腆之産告成事歳足以供烝嘗而若軍産之日有
凌替者亦復不恤怨德以繩之稍可垂之世守矣追念
[016-27b]
昔人良用憮然暇日取舊本更為潤色付之剞劂以示
族人首載家乗具見世家之淵源如此書曰黍稷非馨
明德惟馨故題之曰明德淵源錄是錄也其事則祭祀
燕享而已其義則尊祖敬宗而避豊禰之嫌收族合涣
而通一體之愛宗周將竊取之庶以貽後人使無忘先
緒云


  恩綸册䟦


  恩榮世錄者錄恩數之最異者也何異乎爾先是宗周
[016-28a]
釋褐于萬厯之辛丑殿甲之資當拜京朝官而宗周先
期以内艱去是年秋册立貞皇帝為東宫覃恩下逮凡
應選京朝官而需次者皆給誥比宗周報闋謁選行人
詢之當事者曰應補封從京朝官需次例于是騐封司
特為題請得以正八品官誥貤贈我先君則異數一也
既而宗周請告坐廢八年不赴官㑹貞皇帝哲皇帝相
繼御極錄用先朝遺逸之士起宗周儀曹郎而是時登
極覃恩凡新被命者皆與宗周因得以赴官之日即補
[016-28b]
官誥至此先慈并被一命矣又一異數也及宗周自儀
曹改光祿丞晉尚寳少卿連擢僕少未任請告方候命
間會册立東宫覃恩宗周以去國之身未任之職而并
邀新命又一異數也及宗周自僕少在告旋起銀臺被
命禠奪不二年今皇帝登極又覃恩給還舊誥且起宗
周為京兆又給京兆官誥于是晋贈我先考妣三品勲
階且追贈我先大父母品亦如之旋奪旋予又加予之
錫及三世尤稱異數云國制臣子服官非滿考不貤封
[016-29a]
此外以國慶覃恩者普天曠蕩于臣子為特恩或畢世
而不一遘如宗周不肖官行人得兩載餘不及考官儀
曹者十閲月官勲丞者幾一載官尚璽者三閲月官京兆
者一載倘必待滿考有尺寸之績而後推恩於所生則
俟河之清終無日矣浮沉三十年之中而四遇覃恩邀
此種種異數實惟我祖考積德累慶非朝伊夕天道有
知雖阨于生前而終必獲伸于身後如操劵然捧誦温
綸可為信而有徴矣夫以弱植如宗周居恒碌碌靡所
[016-29b]
表見即冗員下僚已蚤為清時所棄顧乃數仆數起徼
倖躐級至有今日信非徼惠我祖考之靈不及此詩曰
貽厥孫謀以燕翼子我祖考有焉孝經曰立身行道揚
名于後世以顯父母宗周其能乎哉顯揚之無當而燕
翼是恃心滋愧矣庻其全而生之全而歸之日有孜孜
以㡬于無忝所生之義則宗周雖不肖其敢不自勉焉


  書管石峯巻


  石峯先生不急急于榮進不規規于利祿超然逺引急
[016-30a]
流勇退意其胷中雅有邱壑趣非苟而已也觀其與秋
江公書概可想見先生出入通津家無長物所至惟圖
書數巻而相傳阨于一炬僅此書數通并雜詩藏于秋
江家其後人遘而得之表章成軸寳為大訓宜哉予從
其元孫德隅受而讀之慨然想見其為人其曰年踰耳
順不及時行樂何為遐哉先生不可作矣試問先生所
樂何事非榮華非利祿亦非泉石膏盲聽其子孫抽繹
而光顯之予將于德隅父子間問弓冶焉行矣勉之


[016-30b]
  贈朱綿之進學解


  予不敏與綿之共學有日每朋聚間綿之嗒焉不輕啓
一語意自得也一日綿之以進取見商近例許輸粟為
明經髙可謁郡倅下亦不失作仕進階親暱多慫恿者
事且遂矣予正言解之曰子方有意于聖賢之學而以
榮利聞是背馳也曷亦從所好乎綿之曰敬受教明日
朔友人私謂予曰今日之會綿之當不至矣或曰必無
宿諾已而綿之忻然在座諸友既各商所疑予因諄諄
[016-31a]
于義利之辨反覆數千言意未嘗不在綿之也綿之黙
黙而已越數日始叩以前事曰已矣奉吾子之教勿再
計矣予得之忻然居今之世學古之道有卓然不惑乎
内外輕重之辨者必綿之也綿之其可與進于學矣予
聞之君子之于學如饑渇之于飲食然彼飲食者亦既
知稊稗之不如菽粟與羶酪之不如醴漿矣而猶未有
濟于饑渇也必菽粟充腹醴漿入口而㫖且飽焉至于
厭足而後已始知向者稊稗羶酪之果弗如也藉令菽
[016-31b]
粟當前而弗御醴漿在列而弗舉則反不如稊稗羶酪
可以濟一時之急而又棄弗取終聽其枵腹以死猶自
詫于人曰我知味其誰信之夫學亦若是已耳綿之既
知斯道之大性分之尊之有加于榮利矣請從而進焉
如飲食者必期于入口不飫且飽不已庶㡬其有成矣
乎曽㸃漆雕開已見大意及夷考其所學終不克躋諸
顔冉葢進道之難如此况又有前後異軌者綿之勉之
矣雖然世有知菽粟醴漿之為美而終棄而弗顧者㡬
[016-32a]
人綿之既智足以及此而苐患其不能進觀其近日用
心所為嗒焉不致一語應必有獨領其趣而不可以名
言者將毋此道已津津入口在齒頰間耶予是以知綿
之之必有進也暇日偶書之以示同志使後之學者法


  書王生伯含扇頭


  伯含雅有志于學一日偕其雁行素中請益予則何以
益伯含雖然語有之志立而學半葢言其難也必也首
[016-32b]
試之流俗之衝以防其溺也進試之氣質之蔽以矯其
偏也又試之意見之似以清其脉也又試之夢寐之交
以卜其安也斯可與言立志矣問所志何事曰閲此數
闗更有何事請以商之素中





  劉蕺山集卷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