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e0230 劉蕺山集-明-劉宗周 (master)


[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劉蕺山集巻一


  明 劉宗周 撰


  奏疏一


  懇賜侍養疏萬歴甲辰十一月二十七日上


  行人司行人臣劉宗周謹奏為遵例陳情懇賜侍養以
全子道事臣原籍浙江紹興府㑹稽縣人中萬歴二十
九年進士丁母憂囘籍守制萬歴三十二年六月除授
[001-1b]
今職復䝉聖恩於萬歴三十一年旌表臣母章氏節行
臣以一介草茅叨列清班寵光先德雖捐糜曷圖報稱
何敢遽恤私家顧君親並重求臣子兩全之地敢籌緩
急而陳至情惟陛下憐鑒之臣有祖父劉焞壯嵗喪臣
祖母陳義不再娶舉臣父輩三子臣父早夭止遺腹生
臣臣二叔父繼夭皆無後形影相弔者祖孫母子三人
㓙喪頻仍田廬盡廢終嵗間半入山半寄食於臣舅氏
臣母躬紡績以奉祖而臣祖嚴義方以訓臣伶仃孤苦
[001-2a]
以有成立臣叨一第臣母終于家匍匐號歸形影相弔
者祖孫二人終歳間半入山半寄食于舅氏者如故也
兹臣辭膝下致身朝廷孑遺臣祖一人耳見今行年八
十身既無依養且無家流移衰邁朝不暮保而臣風塵
羇旅倐焉彌嵗不勝烏哺之思積思成病轉病轉思祖
孫二人不能更相為命臣祖勉臣就道也豈不曰敬爾
在官無以老耄故持二心而臣滋傷也普天之下莫非
王臣誰無父母未有如臣情之苦者子能仕父教之忠
[001-2b]
不能舎孝以作忠况于鰥祖孤孫勢不能一日相離而
臣使臣也欲迎養在官啟處不遑將枉道歸寜簡書可
畏輾轉踟蹰進退狼狽終不容已于乞身之計念來日
無多聊以報祖恩而臣亦得以苟延殘喘尚可報陛下
之恩也使臣生不見父長不殮母壯不養祖蹉跎一朝
而并三恨臣死且不瞑目尚能靦顏為朝廷犬馬乎恭
遇陛下仁覆光天孝思錫類凡情切父子屡荷矜憐豈
叙在祖孫而有異視伏讀大明令凡官員祖父母父母
[001-3a]
年及七十家無次丁自願離職侍養者聽臣之事委與
例合為此激切上陳懇恩勅下吏部查覆臣疏放臣囘
籍侍養則祖孫已後之年均荷再造臣雖不肖亦死且
不朽臣無任戰慄籲懇之至


  再懇侍養疏萬歴乙已三月上


  行人司行人臣劉宗周謹奏為遵例再懇天恩終賜侍
養以伸子情事臣浙江紹興府㑹稽縣人中萬歴二十
九年進士丁母憂囘籍守制萬歴三十二年六月除授
[001-3b]
今職痛有祖父劉焞侍養無人于去年十一月二十七
日披瀝烏私未奉明㫖復及今春恭逢吏計罔測天威
既望闕而踟蹰益瞻雲而憔悴伏念臣遭家不造遺腹
稱孤臣祖與臣母忍萬死以圖存臣與祖若母并一身
而為命迨臣長而臣母殁今臣仕而臣祖老既無叔伯
又鮮弟兄臣以孤子當室抱疚經年祖以老耄居鰥孑
遺萬里竄跡荒山生涯無以卒歳倚門終日鬱思至于
傷脾昔猶善飯而今寖衰臣欲為貧而天不弔幸而歸
[001-4a]
寜在即或為骨肉如初臣祖春秋八十有一矣報㒺極
之恩餘年何及臣齒未三十也急無迯之義他日猶長
倘致身之節既貳于縈家而將母之懷仍牽于持祿俾
祖為聖朝之㷀獨則臣實名教之罪人所以臣心日痛
欲待罪而無期亦知臣罪當誅敢為親而請命也伏讀
大眀令凡官員祖父母父母年及七十果家無次丁自
願離職侍養者聽懇乞聖慈憐憫臣情勅下吏部查覆
臣疏放囘故里永侍髙堂惟皇天后土昭鑒㣲忱合鰥
[001-4b]
祖孤孫銘鏤大造臣無任激切待命之至


  條陳宗藩疏萬歴癸丑四月上


  行人司行人臣劉宗周謹奏為敬循使職諮陳王政之
要懇祈聖明端本教家推恩起化以禆宗藩以保萬世
治安事臣聞周官之制宗伯之屬有大小行人掌邦國
之禮達天下之六節以有事于諸侯比及返命則以五
書述邦國之故每國辨異而獻諸王王乃為之修其政
刑秩其典常恊其度數恤其災疹而後巡狩省頫之制
[001-5a]
因之葢行人之職如此其重也其在皇華之什曰載馳
載驅周爰咨諏則入告我后有自來矣三代以降官無
專設治化蔑焉明興制監前古特授行人司𨽻于禮部
入掌典籍出寄絲綸有周官遺意焉遭世承平鮮梯航
之役使節所臨率居宗國嵗為聖天子展親親之典者
若而人臣不佞謬膺簡任萬歴四十年四月内奉命副
戸科右給事中彭惟成徃益府行册封禮役既竣爰報
成事臣居恒念天下事大壞極敝者未易枚舉而宗藩
[001-5b]
之政尤為孔亟敢因馳驅所及俯竭愚悃以修古行人
之職惟陛下試采擇焉臣聞宋儒張載有言曰為治不
法三代者終苟道也夫三代之法莫大於封建唐太宗
讀周禮嘆曰不封建不井田不肉刑而欲法三代之治
其道無繇于是命羣臣議封建終阻異説識者恨之顧
封建之法已不行于後世而代興之君分封同姓猶稍
稍縁飾其義所謂存什一于千百也洪惟我太祖髙皇
帝肇造中夏大啟土宇以封諸王外靖邊陲中制襟腹
[001-6a]
一時草創制度載在祖訓中亦畧損益前代之遺雖未
暇盡善而規模已宏遠矣常以封建諸王禮成諭羣臣
曰先王封建上衛國家下安生民周行之而乆遠秦廢
之而速亡晉漢以下莫不皆然其間治亂不同顧施為
何如耳大哉王言真有意乎三代之治而惜乎當時為
之臣者不能將順其意講求一代經乆之規以貽子孫
至于一傳而敝也分封過侈葉居升預䇿之矣嗣後文
皇帝起于藩服遂増束濕之政累朝以降一懲于漢再
[001-6b]
懲于寜而國家所以計防宗室者已無餘力矣乃猜忌
刻削之制窮而因仍苟且之政敝澤竭于上威頓于下
至今日而宗藩之困亟矣國家受宗藩之困亦亟矣當事
者思欲善變之而不得其説顧其標而失其本覩其偏而
遺其全亦何救乎成敗之數乎臣以為欲䇿時宜莫若行王政
行先王之政者莫若法先王之意而通之臣請以六議臚獻
一曰議爵臣聞古者天子衆建諸侯列爵五等曰公侯伯子
男其施于國中亦五等曰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
[001-7a]
諸侯嫡子世國其别子遞降視卿大夫士親盡則列庻
人猶親王而降有郡王將軍中尉也乃制自郡王至奉
國中尉凡七等不已濫乎今准郡王之爵視上大夫卿
鎮國將軍視下大夫鎮國中尉視上士輔國中尉視中
士奉國中尉視下士則二將軍之爵可裁也葢君子之
澤五世而斬五服之制以三為五以五為九無可推矣
故宗法惟繼别者稱大宗得世其家小宗親盡則遷皆
不得世家則將軍中尉之世爵宜降也又有有小宗而
[001-7b]
無大宗者無嫡則不立大宗則庻别之封爵宜降也繼
别者雖庻不降雖絶必繼重統也女子于本宗又遞降
矣乃制自郡主至鄉君凡五等不又濫乎今准封親王
之女郡王之女將軍之女服屬已殫則曽元之女爵可
裁也與曽元儀賔之爵可並裁也隆慶中禮部議濫爵
事例請親王之子世嫡而外封其四子郡王封其二鎮
輔奉國將軍并嫡子封其二無嫡子止許世子一人請
封中尉不論嫡庻止許一人額外之子止給冠帶銀兩
[001-8a]
實本豐林王台瀚所奏夫限子封爵于禮無所考據恐
非所以昭一體普大公之義也且封爵遠及七世七世之
孫尚襲中尉而親王第六子即列為庻人不既戾乎孰
若明宗法復先王五等之頒庻幾于名正于事順矣一
曰議祿臣聞古者地方百里百里次七十里小國五十
里百里之國君田三萬二千畝七十里之國二萬四千
畝五十里之國一萬六千畝今國初定制親王祿萬石
亦畧可倣古百里君田所入之數後或限八千石六千
[001-8b]
石而成化中減例支萬石者實折二千石石折銀一兩
則視小國之數且儉矣今請以次國定制可乎君十卿
祿則郡王祿二千石不可議減乎卿祿三大夫則鎮國
將軍一千石不可議減乎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
士倍下士則輔國將軍之八百石奉國將軍之六百石
制在不經無論矣而三中尉之四百石三百石二百石
不可議減乎推而郡主儀賓之祿不可議減乎資奩之
給不可已乎葢先王之世士必世祿世祿之等自不得
[001-9a]
埓于職官之俸即遞降而至百畝之糞亦已不薄矣而
又開之以仕進之路常祿之外復有圭田如近制流官
俸薪之例斯不亦親親賢賢恩誼曲盡乎臣計今天下
宗藩之以將軍中尉名不知其幾千萬也嵗歳而供之
則空天下之山海不足以填無窮之壑又虚額之以廪
祿而實坐之以飢寒徃牒所載親王以下有給祿僅半
者有給十之二三者有經年不得闗領者有三年五年
不得闗領者而諸宗乃大困有司莫以上聞朝廷知而
[001-9b]
不問即諸宗亦且習以為固然而無可奈何于是嘉靖
中衡王奏辭祿米之半補宗祿不敷者而棗陽王佑楒
上書願准漢唐故事得應舉効用力田自活不敢煩嵗
祿彼豈不樂貴且富如疇昔哉凡以被空名而受實祸
也先臣王世貞亦言宗祿不給請自奉國將軍諸子以
下聽免祿秩先後議覈議減殆無虚日而卒無畫一之
規也曷不取王制而通之乎誠使親王而下定以六等
之頒則嵗嵗所供取諸其撙節而不匱而宗藩之實被
[001-10a]
其澤者不啻涸鮒之起矣一曰議官臣聞古者任官之
法公族之倫與比閭族黨之民並齒而論秀列為卿大
夫士今宗藩中長史等官並不任宗室一人而流官之
任又率用遷人處之既薄待宗人以不足用而又輕視
宗藩以不必治臣讀皇明祖訓一條凡郡王子孫有文
武才能堪任用者宗人府具名以聞朝廷考騐換授官
職其陞轉如常選法煌煌聖謨固未甞禁宗人以仕進
也今姑未暇備極其用之之途惟王府官屬文若長史
[001-10b]
等武若指揮使司等宗人猶可自効請自將軍中尉聽
撫按官歳覈其賢者薦之于朝度能受任仍從各王府
更相調用如流官之制此而絜短較長豈遽出遷人下
且用一宗室即省一流官亦以清冗官之弊至若王官
之必用左遷與王官之不他轉本朝實無此制國初楊
士竒以史官髙等擢為審理副後入翰林卒為名臣宣
德中周忱自長史累尚書成化中雷霖以長史陞提學
副使萬歴中趙世卿自長史累尚書臣鄉周應中亦以
[001-11a]
王官謫籍起歴光祿少卿此外尚不能更僕數何嫌何
異而過生分别以叢任官之弊長史職專輔導王有失
例罪輔導官厥係非細而卒充以有司之墨敗者審理
以下莫不皆然則王府固天下逋逃藪而王府視其官
屬非特贅疣無用抑亦如蛇蝎盜賊之不可近惟恐驅
除之不速而又何利焉何怪乎王之德業罔聞而國日
瘁也即如郡王府教授郡王講讀資焉今歳貢自訓導
歴府授已不下一二十年計其齒亦當八十九十虞旦
[001-11b]
晚就木耳有何文學有何精采責之以効用如以充故
事而已則國家廪祿可惜也臣按先朝奏准事例凡長
史等官于國子監及在外有學行教官中陞授類而推
之宜并及有司之聲績優著者仍與宗室中相參擢用
任滿之後一體改遷庻幾官聫肅而輔導宏其為藩國
之禆非小補矣一曰議教臣聞古者王世子王子羣后
之世子卿大夫元士之嫡子皆生而有教八嵗入小學
十有五年比冠入大學與凡民之論秀而升者齒焉大
[001-12a]
學正造之教以詩書禮樂七年視小成九年視大成諸
侯之制天子命之教則立學小學在公宫南之左大學
在郊所謂鄉學也亦曰泮宫而其教之行于邦國者家
有塾黨有庠州有序而統之以鄉學凡民之秀者亦以
時入學焉三年而大比之鄉大夫賔其賢能而升之司
徒已升之太學已升之司馬而材之又簡其不率教者
而移之屏之遠方焉其庻子之為政于公族者教之以
孝弟睦友子愛明父子之親君臣之義長幼之節焉葢
[001-12b]
所以重胄子正公族備造士之方有如此者今國家近
制且為宗藩立宗學矣而制度未詳官職未備教戒未
專辨論未時非所以為訓也方今國家文教休明舉海
内窮鄉僻壤莫不修六藝之科服孔孟之道以備薪槱
充王國之楨榦而獨于神明之胄忍為黔首之愚不亦
悖乎夫古之學者將以適于仕也今登進之途塞而先
資之業荒為父兄者以何恃而教為子弟者以何恃而
學雖日抗之以師保之尊行之以督責之術吾未見其有
[001-13a]
帥也由是聪明才智之性軼于無所用而動扞文網若
楚之訐汴之譁徃徃而是當事者乃始操三尺以議其
後不少貸焉亦不教而殺謂之虐而已矣臣請郡王府
各立小學教授掌之郡王之胄子及諸子諸孫以降生
而幼學于斯焉王府立大學宗正府宗正掌之宗副副
之又設左右敎授分理之親王之冑子諸子及郡王之
冑子弱而冠學于斯焉郡王之諸子諸孫以降簡其秀
者進學于斯焉于是提調之以有司衡之以督學憲臣
[001-13b]
主之以按臣三年而大比簡其秀升之辟雍又簡而進
之升之冡宰與科甲一體叙選其胄子必入太學九年
視成而後得世爵其衆子必簡入太學九年視成必與
大比之選而後得拜爵其不入太學者為不率則不授
以爵禮曰親未盡而列為庻人賤無能也其教必先徳
行重經術本先王詩書禮樂之道而文藝次之其大比
賔興畧倣選貢例以論行為主若漢賢良方正孝弟力
田諸科最為近古而科舉帖括不與焉夫鄉舉里選之
[001-14a]
典壞而言揚行舉之意㣲士鮮有用之材朝多倖位之
弊甚矣科舉之謬也先臣李承芳丘濬等著論皆以科
舉壞天下士習欲復古制而先臣吕柟言歳貢入監有
合于古鄉舉里選之遺誠為確論今必欲處宗藩以科
舉而持帖括之技與郡邑諸生較利鈍此必不勝之數
方今立宗學開科舉亦有年矣而賢書列薦者幾人明
與其進隂阨其途雖有豪傑之士能不灰心觧體乎臣
請及今講眀先王取士之法收宗室之賢才而通行于
[001-14b]
天下郡邑則亦本朝一盛事也一曰議養臣聞古者封
建井田相為表裏井田之制諸侯卿大夫士各有公田
與都鄙之民共井而九一之每夫授田百畝合八家之
力而助耕公田給君以下之廩祿上下相保忠愛樂利
葢甚盛也若夫夏后氏之貢法鄉遂之制通焉後世取
民者徃徃述之王制既廢上多取而無藝下兼并而不
均生民之困乆矣國家之待宗室也奪四民之業而歳給
口糧計不下數百萬石世世雲礽與天無極長此安窮
[001-15a]
封爵之祿且不給而况于口糧乎亦終坐斃而已臣請
親王而下各授田如古之制其列為庻宗者編挿都鄙
給以廬舎即佃公族之田毎五世親盡而始分者一夫
授以百畝歳視豐歉而賦之公族供親王以下之歳祿
其國家租庸調一切除之如大國君田三萬二千畝准
輸歳祿一萬石不過江南賦役之額耳或從減例差得
准貢助之數而佃者可以無困仍視公田肥瘠以為差
等君祿而下且以類推逮數世之後生齒倍繁量視貧
[001-15b]
乏給以餘夫之田田盡而止仍聽工商自便各從生理
則舉藩國之内自親王以下世世不必煩縣官一粒而
庻宗亦得以世守常業少免飢寒之困矣其新封之國
無庻宗者聽有司征收或徙外藩貧宗實之開國以來
封國碁置勢難盡給公田惟自今伊始子弟續封者聽
有司從長設處邇者福王開國常祿之外不賜莊田四
萬頃資贍養乎臣以為賜履所入即常祿矣而復祿之
乎祿不過萬石而侈至四萬頃乎莊田額賜祖制未詳
[001-16a]
國初固有賜王諸子田六十頃例酌而推之臣請及今
定制不用莊田名色准古封國君田所得給以世守免
支歳祿額外量加優贍出自特典而先王封建井田之
遺一舉而復見于今日矣或者曰公田之説行則數世
而後勢必盡括民田以益之而不足不成偏重之勢乎
夫以宗室當天下固無幾也且澤以世降田以夫授有
定制而無兼并適與百姓通為肥瘠何偏重之與有今
天下困矣井田之制既不可復計莫若倣中古限田之
[001-16b]
法寜禁宗室以分田乎此一役也以野人養君子而無
專城之嫌以宗人養宗人而無竭澤之患臣未見其迂
遠而闊事情也一曰議制臣聞古者天子使其大夫為
三監監于諸侯之國天子五載而巡狩入疆問治慶讓
行焉于是乎削不敬流不從討不朝其加地進律則以
功諸侯比年小聘三年大聘五年而朝曰述職考禮正
刑一徳以尊于天子巡狩之制不行于後世今制歳遣
御史按各省直王國𨽻焉大夫之監天子之狩即其義
[001-17a]
也而法令疎闊例不過考察官屬題行文移而已今請
定制凡王國中動違祖訓者御史劾奏之輕則削地重
則削秩其賢如河間東平之流御史奏聞加地進律將
軍而下得從録用親王報生靖名請婚請封請祭及郡
王以下請封請祭皆從御史報聞郡王以下生名婚嫁
皆從親王主之御史與聞之比五年親王遣郡王朝于
天子而述其一國之事類其生死名婚而登之玉牒國
初親王有覲禮天順而後廢矣攝卿之聘可通也諸典
[001-17b]
禮之不必數請于朝也抑有說焉宗藩困矣又重之以奔
命數數行賂京師乃得請數世而後空國不支至有逾
時而不舉者臣聞親王襲封由内監奏聞索賄萬金郡
王襲封及王妃郡王妃封亦不下二三千金他典禮稱
是習以為常否則概從沉壓不以上聞宗藩苦之刑餘
之輩安得逞釜鬲之奸壅聖天子敦睦之澤如此如辱
朝廷何陛下奈何不一問也夫禮雖庻人冠娶生死必
告告于宗也今槩經奏請何擾擾也古者八議之法一
[001-18a]
曰議親公族之制辟也公三宥不得則追赦之又不得
則素服不舉如其倫之喪公族無宫刑不剪類也今國
家疎忌宗室有司以披剪為務苟掛吏議動坐深文往者
楚獄之寃嘖有繁言死者不可復生而高牆閒宅之錮
尚戴覆盆殊可憫也臣聞先後之發高牆者或犯在祖
父而淹及子孫或坐在夫男而辱及妻女生入獄門永
違天日直忍其類而剪之夫宗室之罪倘從民間科斷
除大辟外不過發戍巳耳徒流已耳非永戍者則没身而釋徒者
[001-18b]
限年而釋曽世世錮之乎臣請亟下所司及時推勘洗
其矜疑者釋之昭朝廷好生之徳仍請著為定例凡應
發高牆閉閒宅者准照戍流徒配之例酌其輕重或限
以年或限以世皆得不坐妻子以時湔釋庻幾用法平
而宗室無寃民矣中州天下之腹心也周公營洛邑焉
徃者陳勝發難先趨入陳勝國時紅巾之亂亦起汝潁
間葢四戰之區也今周府宗室之繁甲于天下若唐府
伊府趙府鄭府崇府徽府潞府又新開福府所在充斥
[001-19a]
至竭中土之民力而不能給倘以嵗之不時盜賊蜂起
變出意外宗室必先受其蹂躪而且挾以貧宗之蠢動一
夫作難長驅四潰天下騷然矣曩者宗祿不給至椎行
臺陵撫臣不一而足此其漸詎可長也漢時吳楚之禍
以尾大而不掉今日中州之虞以挺急而走險其勢一
也臣請自後開國不得更擇河南地方仍以周府郡王
分王于三楚百粤𨽻之就近王國并及天下宗藩若陕
西韓府等㮣議調劑庻可以蘇地方之困周先事之圗
[001-19b]
乎凡若此者又皆酌古斟今以權末盡之制者也臣聞
三代封建諸侯親賢並置成周之制懿親尤重同姓五
十國至裂地數百里者詩曰宗子維城無俾城壞言其
為王室衛也迨其後也魯衛曹鄭之祚㣲而王室因之
矣秦亡于孤立晉亂于骨肉相殘尤為殷鑒漢興過封
子弟未必遂七國之謀而文景以後之削弱卒成王莽
之簒東京好禮終鮮禍敗禁闥之禍莫慘于唐族轅之
釁莫替于宋若其應舉効用代顯賢俊則猶制之得者
[001-20a]
由此觀之有天下者鮮不與宗室相為存亡而其善敗
得失之故亦畧可覩矣臣觀今日之勢葢已岌岌乎盡
蹈漢唐季世之轍矣爵濫而輕祿侈而匱官不惟賢制
不盡利庻而不富且教其能乆而不亂乎漢儒董仲舒
告其君曰臨政願治不若退而更化更化則善治今天
下殆更化之日乎髙皇帝創制立法萬世率繇而其推
行之勢固未嘗膠于成迹草昧之初利用建侯經營之
後主于强榦義勝則推之以恩恩窒則經之以制勢固
[001-20b]
然也是故執洪武之事例于永宣之世則窮執永宣之
事例于正嘉之世則窮逮于今日則益窮易窮則變變
則通通則乆此之謂也若夫髙皇帝封建大㫖未嘗不
嫓美先王而沿習之陋至降為漢唐之季世則亦後人
之過也今天下吏治之汙民生之困士習之窳綱紀風
俗之敗壞何者不出于後人之沿習而顧重誣祖宗乎
然且指祖宗一二必窮必變之䇿斷斷持之以藉口法
祖是亦所謂如水益深如火益熱者也嗚呼更化宜時
[001-21a]
守成致治本髙皇帝法外之意以行先王之政是在今
日矣雖然臣所議者致治之具也尤有要焉昔孟子告
齊宣王曰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不足以保妻子夫
推恩必自近始矣傳曰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
之有也今夫繼體而主宗廟社禝之重者非皇太子乎
太子之職問安視膳一日再朝禮也今陛下深居宫禁
務與臣下隔絶雖太子至親不一示以面不宣召寢門
者有年何論朝夕則皇太子子職之謂何且陛下日溺
[001-21b]
于宦官宫妾之近而皇太子羣臣處暌隔之勢亦豈社
稷之福哉嵗在癸夘妖言繁興宫府震愕釁成于暌也
賴陛下眀聖愈篤至情而國體亦已虧矣世不乏左右
窺伺之姦多方播弄使孝子見疎忠臣被搆陛下獨不
念之乎本朝家法最嚴儲訓最切更無年乆不宣見東
宫者惟肅皇帝晩年元修惑于方士二龍不相見之說
為先臣海瑞切諫而是時先皇帝實潛裕邸無闗儲訓
陛下奈何效之且皇太子春秋鼎盛猶託于阿保之手
[001-22a]
亦知他日艱大之業乎昔高皇帝諭廷臣曰前者令皇
太子躬聽朝臣啟事練習國政恐聽覽之際處置或有
未當自今後政事啟于東宫者卿等二三大臣更為叅
决可否然則儲君之道固不徒在問安視膳間者陛下
盍亦法髙皇帝一令練習啟事益皇太子神智乎郊廟
廢矣獨不可命皇太子一握匕鬯乎至于東宫講席一
曠九年諸臣之補牘亦幾敝矣豈陛下之所厭者賢士
大夫而復推厭于皇太子陛下之所狎者宦官宫妾而
[001-22b]
靳推狎于皇太子良弓之子必學為箕良冶之子必學
為裘固如是乎臣不暇遠稽祖宗教諭之規即肅皇帝
處裕邸固不若是即先皇帝昔者處陛下于東宫亦不
若是竊為陛下不善愛皇太子矣由是而推之諸王福
王不愆之國之期乎頃者來春之㫖陛下能自信如皎
日乎臣恐姑息之見終未竟之局也一日未之國則福
王守藩之心一日未安陛下義方之愛亦一日未至乃
瑞王逾壯而不婚天理人情舛戾已極尤其不可觧者
[001-23a]
然則陛下于所厚者無所不薄尚能推恩九族而保四
海之大乎陛下臨御以來孝竭兩宫錫類之澤首被宗
潢庻幾合萬國之歡心以事其親而顧不能善推所為
使父子兄弟之間反匱厥施則本原之地必有受其蔽
者惟陛下幡然悔悟自識本心杜有我之私屏怙終之
見因明啟蔽推大孝以成大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由
身而家而國而天下于以稽古定制起敝維新奠大宗
于磐石仰追三代之隆直舉而措之耳先正有言有闗
[001-23b]
睢麟趾之意然後可以行周官之法度殆謂此與臣束
髪受學竊從遺經慨慕古先哲王之化輙欲見之行事
長而通籍遭際聖明幸得自効屬羸病乆攖懼填溝壑
之不測髙厚難酬用抱耿耿爰以奉職之餘謬陳一得
極知戅越干冒天威安所逃罪倘䝉少寛鈇鉞之誅不
棄芻蕘之見勅下該部詳看覆請施行一二宗藩幸甚
天下幸甚


  修正學疏萬歴癸丑十月上


[001-24a]
  行人司行人臣劉宗周謹奏為修正學以淑人心以培
國家元氣事臣使署冗員分不得論列天下事至于世
教人心之責不擇人而付者固未嘗限臣職守如杞人
憂天不以為過臣因得以熟覩今天下治亂之機輙敢
効其狂瞽出位之誅又遑恤焉臣嘗讀國史至正統之
世上下恬熈號稱治平然識者以為經筵徒侈文具國
家未必無意外之事未幾果有土木之變當是時距文
廟不數十年揆厥所由靖難之役一籍姦黨而賢人君
[001-24b]
子誅鋤畧盡三楊徒以容悦養成王振之亂英廟北狩
竟未有較然死節如所謂南朝李侍郎者一人空國之
禍至是始騐乃知國家之有賢人君子猶人之有元氣
也元氣削則其人未有不立槁者我皇上臨御四十餘
年髙拱無為而天下晏如不忝正統初服然國運日已
中葉矣邇者皇上于人才進退章疏是非一㮣置之不
理遂使廷臣日趨爭競黨同伐異之風行而人心日下
士習日險公車之章至有以東林為語柄者臣竊痛之
[001-25a]
夫東林云者先臣顧憲成倡道于其鄉以淑四方之學
者也從之遊者多不乏氣節耿介之士而真切學問如
髙攀龍劉永澄其最賢者憲成之學不苟自恕抉危顯
㣲屏元黜頓得朱子之正傳亦喜别白君子小人身任
名教之重挽天下于波靡一時士大夫從之不啻東漢
龍門惟是清議太明流俗之士苦于束濕屬有救淮撫
李三才一書謗議紛起卒罹䜛困以死識者恨之憲成
死而有申憲成之説者其人未必皆憲成于是東林之
[001-25b]
風㮣益㣲而言者益得以乘之天下無論識不識無不
攻東林且合朝野而攻之以為門戸門戸云嗟嗟東林
果何罪哉自東林以清議格天下而最所樹敵者崑宣
之説指顧天浚湯賔尹也二人各以察典報罷坐其黨
者因切齒東林不忘報復御史熊廷弼固嘗詬東林者
偶以私事議勘而積怨一發救廷弼者張皇四起逐總
憲處臺省總結局於于玉立諸臣而得志焉崑宣報復之
禍於是而慘矣乃至以廷弼一勘輙坐東林籠罩朝士
[001-26a]
使總憲之法不得伸彰癉䑓省之權不得爭可否何可
訓也説者曰東林末嘗無小人固矣乃今之攻者徃徃
不于其流品而于其意見以意見分門戸即以門戸分
流品如意見而已即髙攀龍姜士昌劉元珍等固已望
而知其不同量倘朝廷一日賜環有不人人爭按劍否
獨以于玉立丁元薦為亂天下乎畧迹而原心二臣者
亦皆較然不欺其志有國士之風何相迫之甚也然則
東林無罪與標榜唇齒已蹈漢人之失而復坐累于淮
[001-26b]
撫欲盡鉗天下黜貪之口以定天下之國是其誰聽之
由是四面樹敵一體之中頓分爾我至于今日報復不
已使廟堂之上盡成一片惨殺氣象則東林有不得辭
其咎者矣然則攻之者是與論朝事則論朝事耳不必
以門戸阱也且吾以為門户而破之迺今之發難于廷
弼者果何人之報復乎是故摘流品可也爭意見不可
也攻東林可也黨崑宣不可也臣聞之世之治也君子
尚和及其亂也小人尚同今天下非不和之患而黨同
[001-27a]
之患小人之心牢不可破勢不能強君子以苟同則不
得不黨小人以自異同異立而好惡分觸境生情無非
爭鬬勢必至盡網君子而後已此今日之所為紛紛也
然則和𠂻之道其可不講乎臣請言憲成之學憲成學
朱子者也其言朱子也世日尚竒朱子以平平則一毫
播弄不得世日尚圓朱子以方方則一毫假借不得今
之世變其為假借乎其為播弄乎如簧如鼓如鬼如蜮
者非乎或以官爵或以朋游或以名譽或以意氣者非
[001-27b]
乎無有假借方之至也無有播弄平之至也合方與平
和之至也雖然有諸已而後求諸人無諸已而後非諸
人其憲成自反之學乎憲成之上書救淮撫也言者不
已而憲成終不辨至論私書發抄則曰既有書卽有發
抄之理可謂能自反矣今之學東林者盍反崑宣之戈
而卒業于此以無遺憲成羞可乎善夫憲成之言曰行
一不義殺一不辜而得天下不為方為利心消盡依乎
中庸遯世不見知而不悔方為名心消盡此亦方之説
[001-28a]
也曰新法之行吾黨激成如是而後可謂之盡已之性
君子當于有過中求無過不當于無過中求有過如是
而後可謂之盡人之性此亦平之説也臣竊為在朝在
野諸臣三致意焉審如是幾與天下相忘于太和之域
矣又何以攻東林為哉又何以攻東林為哉抑臣于是
尤感于學術之難言也昔者孔子殁門弟子轉相授受
源逺而流益分子夏之後有子方子方之後有莊周流
而為輕世傲物彼以聖人為之依歸而且一再傳弊矣
[001-28b]
王守仁之學良知也無善無惡其弊也必為佛老頑鈍
而無耻顧憲成之學朱子也善善惡惡其弊也必為申
韓慘刻而不情佛老之害自憲成而救臣懼一變復為
申韓自今日始夫救世者如調琴瑟焉緩則進之急則
反之而已虞廷之授受曰中而孔門得之以為傳心之
要法萬世學者準之斯則有進于東林者矣於戲本虞
廷之中以建皇極于上消偏黨之人心追和𠂻之盛事
端有待于聖天子伏惟皇上表章正學明示在廷諸臣
[001-29a]
弗得肆為攻擊以傷東林之賢者仍下一切廷臣章奏
立判忠邪使賢者安于有位而不肖者亦得洗心易慮
共沐蕩平之化宗社幸甚不然殷鑒不遠空國之禍將
有臣所不忍言者矣臣愚無所知識痛念時事至此不
容隱忍輙忘忌諱冒干宸嚴伏惟聖明少垂鑒察


  敬修官守疏天啟辛酉十一月二十五日上


  禮部儀制清吏司主事臣劉宗周謹奏為感激天恩敬
修官守懇祈聖天子躬禮教以端法宫之則以化天下
[001-29b]
事臣荷皇祖神宗皇帝拔擢備員使署猥以羸疾坐廢
有年矣一旦遭際我皇上聖作物覩覃恩海宇以臣㣲
賤濫竽起廢之典天髙地厚再荷生成其敢惜此頂踵
不以致君父乃者受事禮曹夙夜于寅清之地而喟然
于禮之可以為國也臣請因事設規為當宁獻臣聞古
人之言禮曰母不敬而即繼之曰傲不可長欲不可縱
志不可滿樂不可極是以先王不邇聲色不殖貨利不
盤游畋居則被法服親圖史行以鸞和中以節奏盤盂
[001-30a]
几杖刀劍戸牖有銘工誦箴瞽誦詩公卿進諫庻人傳
語商旅議于市惟恐不聞其過也而治化爛焉皆此物
此志也臣入闕未幾仰見陛下朝講時勤畱心治道庻
幾具大有為之資間者道路之言還宫以後頗事宴遊
或優人雜劇不離左右或射擊走馬馳騁後苑母乃敗
度敗禮之漸與優人雜劇之類不過以聲色進御為導
欲之媒此其為害何啻毒藥猛獸即陛下偶一近之已
令此心不克自持况自今以徃乎古者投壺射御雖六
[001-30b]
藝所不廢但恐陛下以馳騁之心為之則亦未始非導
欲之媒天理人欲有同行而異情者此類是也乃禮之
大者又莫先于謹内外之閑矣故曰外言不入閫内言
不出閫頃者奉聖夫人客氏于陛下有阿保之恩不忍
遽出至出而復入夫以大内森嚴恣一宫人出入不禁
如此非所以閑内外也而陛下方以人言及之一舉而
逐諫臣者三人罰者一人至閣部以下舉朝争之而不
得陛下又以一宫人成拒諫之名矣且陛下即位以來
[001-31a]
逐諫官者屡矣若賈繼春以宫侍逐郭鞏劉重慶以輔
臣逐魏應嘉馮三元張修德劉廷宣韋藩以邉事逐而
今者倪思輝朱欽相王心一又以保姆逐矣不幾一日
而空人之國乎臣于是而有感于宦官用事之禍也古
者公卿士大夫有罪則下廷議而理之不聞其以禁中
决也乃今朝逐一諫官中旨也暮逐一諫官中㫖也此
中㫖者陛下方用之以快一時之喜怒而孰知前後左
右又不難乘陛下之喜怒以快其私乎方且日調狗馬
[001-31b]
鷹犬以蕩陛下之心日進聲色貨利以蠱陛下之志凡
可以結人主之歡者無所不至使人主日視此法家弼
士如仇讎而後得以指鹿為馬盜陛下之威福或降斜
封之勅或興鈎黨之獄生殺予奪惟所自出而國家之
大命隨之則亦宦官必致之禍也乃今日試問得時用
事親幸于陛下如左右手者非魏進忠也耶然則導陛
下逐諫官者魏進忠也并導陛下以優人雜劇射擊走
馬者亦魏進忠也不然則魏進忠之黨也陛下清明在躬
[001-32a]
如䝉泉之初出方將追邁古先哲王以躋盛治而竟為
忠等所誤如此豈不深可恨哉昔裕陵以冲年即位王
振用事卒蹈土木之難當是時上有張太后下有三楊
猶不能早除萌孽以貽他日之禍正徳初劉瑾等八閹
亦導泰陵以狗馬鷹犬之樂流毒縉紳幾于亡國至今
言宦官之禍者必曰二正之季為千古永鑒方今皇穹
降割匝月之間國綂再絶陛下以㷀㷀之冲齡承天地
神人之付托頃者復有川中土司之變以斯時也即令
[001-32b]
宵衣旰食與羣臣交儆于一堂之上猶懼萬無一濟乃
欲與進忠等共了天下事復蹈二正之轍此臣之所以
耿耿而不容已也雖然亦在陛下以禮自持而已語曰少
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是故目不接靡麗之色而視日
明矣耳不聽柔曼之聲而聽日聪矣心不長滿假之志
而善言日進矣四體不設暴慢之容而動罔不臧矣法
宫之中有不狐鼠竄伏而姦宄肅清者未之前聞于是
而可以正百官于是而可以齊萬民于是而可以安四
[001-33a]
海皆六禮之化也伏惟陛下毅然以古先哲王為法將
平日俳優馳騁之習一切屏絶而益稽古親賢以自輔
開天下之言路還票擬之職于閣臣仍勅内侍魏進忠
等各凛髙皇帝鐡榜之戒毋蠱惑君心專權亂政以釀
王振劉瑾之禍則天下幸甚至于奉聖夫人客氏者陛
下不過一時之依眷本無忝于大信謹禮制而出之當
無俟臣言之畢矣臣聞宋儒程顥常勸帝防未萌之欲
及無輕天下之臣子宋神宗拱手謝之夫明主既不廢
[001-33b]
未萌之防則忠臣亦何必諱明盛之戒臣猶記皇祖時
評事雒于仁以酒色財氣四箴進規皇祖一時不懌卒
感其言培四十八年無疆之運臣雖不才致主之誼不
敢自後先哲頃者倪思輝等以言得罪旬日以來遂無
諫者舉朝將坐視陛下之過而不救臣竊痛之臣禮臣
也在禮言禮分無虞于越俎草野孤踪不識忌諱冒干
天威儻得藉手報稱萬一其敢逃斧鉞之誅惟聖明少
垂察焉


[001-34a]
  請䘏神廟罪廢諸臣疏代總憲鄒南臯先生天啟壬戌三月


  具官臣某謹奏為懇乞聖明大闡一代幽忠以勵臣紀
以勸世風事臣以衰朽無能謬司風紀之任目擊今日
世道人心江河日下每為之撫膺太息計欲障狂瀾而
不可得則惟有激勸一法操之皇上而已臣聞之舉直
而化枉者勵世之㣲權彰徃以鏡來者勸忠之大法頃
者皇上繼體乘乾兩奉皇祖皇考遺詔將建言得罪及
一切詿誤諸臣存者召用沒者䘏錄已經吏部下檄次
[001-34b]
第舉行薄海陬隅幽深闇汶盡耀光明可為二百年曠
典顧存者未䝉召用而沒者尚虚䘏錄間有子孫陳乞
當路揄揚而得之者葢亦寥寥矣其他草枯木腐空埋
俠骨之香事遠人㣲永乏青雲之附者不可勝紀豈所
以昭大公而示激勸之意乎臣不肖逮事皇祖初服于
今五十年追惟當日共事之臣不乏同心之雅或聞風
慕義或覿面交歡知之最悉九原可作吾誰與歸除已
徃䘏錄者不叙外則有若原起光祿寺少卿顧憲成以
[001-35a]
明善為體以兼善為用躬任世道之重力决詖淫之藩
者有若原任給事中逯中立四壁屢空一編三絶身退
而道彌尊節甘而養益粹者有若原任南給事中陳嘉
訓端凝介肅迥絶塵表直節著朝端清風抜士類者有
若御史錢一本左圖右書日就月將闡天人之奥㫖抉
動静之㣲機者有若原起兵部主事劉永澄豪傑之才
聖賢之志精誠徹鬼神行法一壽妖者此五臣者名不
必以斥逐顯品不必以事業見卓哉繼徃開来之任允
[001-35b]
矣亷頑立懦之風敢亟請諡典以昭來禩而逯中立陳
嘉訓錢一本猶在謫籍所當并與議贈者也自此而降
有以犯顔得罪者大理評事雒于仁四勿昌言其最著
者也諫廟饗不親廷杖為民者禮部主事盧洪春也爭
國本而謫者給事中張棟羅大紘王如堅楊天民李獻
可舒宏緒戴士衡御史余杰光祿寺丞王學曽而戴士
衡則死于戍所者也論閣臣而謫者給事中朱稷楊恂
御史冀體宋燾吳宏濟兵部郎中劉元珍吏部主事安
[001-36a]
希范兵部龎時雍刑部孫繼有參政姜士昌也論京察
而謫者禮部員外徐泰成主事賈巖于孔兼顧允成張
納陛國子助教薛敷教也爭山陵者叅政李琯也爭楚
獄者御史林秉漢也此皆坐忤閣臣者也而諸以别白
是非邪正忤閣臣者給事中盧明諏曹大咸任彦蘗李
沂御史馬經綸范儁刑部主事劉志達也以進賢退不
肖忤閣臣者吏部郎中王教馮生虞黄縉也因而坐汰
者吏部員外錢養亷主事穆深也諸忤權要而謫者行
[001-36b]
太僕少卿苖勃然僉事汪先岸也力摧言路朋邪謫且
被察者戸部郎中李朴也以張差一案坐謫且死者刑
部主事李迎俸也爭東倭封貢而謫者給事中葉繼美
御史曹學程禮部郎中蔡宗明兵部主事朱長春也以
礦税論中使謫者給事中郭如星陳維春也論税官者
太常寺少卿傳好禮也有司以税事被逮者知府吳寳
秀推官華鈺知縣王正志而正志則死于獄視諸臣最
慘特當議廕者也其他因事詿誤或中禍于權要者府
[001-37a]
尹萬自約以買辦金珠忤㫖御史彭應參以斃范祭酒
坐吏部郎中蔡應麟以方簡誣而刑部郎中于玉立吏
部主事王士騏以妖書搆是也若礦税之役所在地方
或逮或降或削籍未審存沒者又得叅政沈孟化副使
孟振孫知府李商耕趙文煒王禹聲蔡如川同知卞孔
時孫大祚通判邸宅羅大器知州鄭夢禎州同邵光庭
知縣李來命甘學書鄒光弼焦元卿袁應春王之翰田
廓經歴車聖任一名車任重凡二十人焉嗚呼盛矣凡
[001-37b]
此諸臣或忠効碎首或義存剖腹或持國是于盈廷或
决廟謨于前箸或為民請命而犯當道之豺狼㦯為國
除奸而觸九闗之虎豹至于身不列于科名職僅等于
抱闗乃能存心愛物義篤匪躬抑又難矣而夷考其時大
者身膏泉石小者名隠塵埃圜土幽魂猶肅飛霜之氣
炎荒執殳空揮捧日之誠懐忠不二所遇難齊深可憫
痛除已經赴用遷職外當亟與分别贈䘏均沐皇仁不
當使湮沒無聞偏抱幽貞于㝠㝠也嗟夫以諸臣之才
[001-38a]
使得君相一心計從言聽盡究其英挺卓犖之用豈非
瑚璉珪璋稱熈朝師濟乎而事多逆而成拒風以激而
爭流一徃不返河清難待僅畱此身後之名垂諸靑史
而國家曾不得資其半臂之用至于人亡國瘁時事日
非俯仰前修徒令人於邑而已然則愛惜人才以自為
社稷計明主當何如哉方今聖天子宏開麟鳯之網旁
招俊乂弓旌之使相望於道幾于野無遺賢惟是丁已
京察乆為公道所不平者而猶以局面相持藩籬未破
[001-38b]
間從抜用十不二三竟使五年黜幽之大典終為賢人
君子之錮籍臣竊惜之夫前此諸君子之去國或以國
本或以礦税或忤權姦未嘗無去國之名而今則以門
戸受錮夫門戸者朋黨之别名一朝投足終身莫湔令
天下噤舌而不敢言嗚呼此漢唐季世所以壞也由今
觀之若丁元薦李朴沈應奎賀烺史記事李炳恭之不
謹劉定國沈正宗韓萬象凃一榛麻熺王時熈陳一元
馮上知史學遷之浮躁荆養喬陳敏中張文輝潘之祥
[001-39a]
之不及孫瑋孫慎行魏養䝉曹于汴朱國禎喬允升范
鳯翼王之宷鮑應鼇王國魏允中馬孟楨之並以拾遺
與南察之吳良輔金士衡張篤敬章嘉楨吳爾成皆所
謂門戸中人也而諸臣本色竟何如哉説者謂諸臣過
于任意不劑時宜門戸之禍皆所自取然人有得罪于
是非者有得罪于同異者有得罪于君父者有得罪于
儕友者虚中而觀諸臣之罪何居乎負俗之累賢者不
免取其大節畧其小疵則元薦諸臣均不失為慷慨氣
[001-39b]
誼之士高者振功名卑者超富貴詎可令其終淪落以
無聞乎或曰今日之昭雪所以錄其賢也萬一此例一
開不賢者亦得夤緣而起以淆清濁則計典不從此而
廢乎臣謂宇宙不毁人心不死眞是眞非不可得而亂
也即不能保無一時剌謬之國是而能必有萬古不冺
之民彜又豈敢逆料他日為不賢者所藉口預為今日
賢者抑耶嗟嗟千金買駿死馬且然况生者乎錄死者
于前所以勵生者于後用生者于今日又所以伸死者
[001-40a]
于昔時總以奉皇上生者召用沒者䘏錄之㫖非敢有
所濫觴于其間也緬仰皇圖金甌全盛故得一洗萬歴
五十年光岳之氣為皇上振中興之運使人心世道不
至澌滅于以少振一日風紀之任則臣區區報皇上之
職分耳先臣徐階當國錄用廢籍諸臣諸少年不悦爭
以為言階曰今人用器惟求新者然千古圖書彜鼎玩
好之類必加愛重而不敢毁傷者何也為其古也寜獨
于人而有異乎諸少年語塞而退近御史游士任有起
[001-40b]
廢太濫一疏葢亦當時少年之見臣抱人惟求舊之思
自附于先臣徐階以人事君之義如此伏乞皇上畱神
勅下該部施行臣無任激切待命之至






  劉蕺山集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