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e0004 宋學士文集-明- (master)


[006-1a]
宋學士文集卷第六 鑾坡集卷第六即翰苑前集
  贈髙麗張尚書還國序
皇上誕膺寳曆威服徳懐萬邦黎獻共惟帝臣時則有若髙
麗䖏于海東遣使者奉表稱臣貢獻方物 上嘉其誠詔
錫以璽書金寳仍為髙麗國王且錫以王者禮樂使祀宗廟
山川百神扵國中王感 上恩之優渥也事大之禮弗懈
益䖍今年春復遣工部尚書張子温来朝 上御奉天殿
是之侍儀使自殿中傳宣問王起居且勞子温䟦渉之故
皇情謙抑在古所無即日錫燕扵㑹同之舘翌日 東朝命
侍臣饗之自時厥後中書樞府暨御史臺次苐而舉酒觴流
行伎樂交作酣暢和適禮意有加焉夫以 皇明天覆地
載四夷君長孰不重譯来庭使節之往来琛賮之充牣無月
無之而扵海東之使禮遇尤厚者其故何邪他國之君長非
不有其土地人民紐夷俗而蔑禮義騁其詐力惟日不足高
[006-1b]
麗乃箕子胥餘之邦上有常尊下有等衰實存先王之遺風
焉政當以中夏視之未可以外國例言之也矧今 聖天
子在上雄兵百萬如雷如霆有抗之者無不殞㓕然扵守禮
之國必寵綏而懐柔之唯恐有所不及而髙麗之君亦知天
命所屬雖在數千里之外遥瞻 天威僅同咫尺致使海
東之民安扵田里而弗知戈甲之警含哺而嬉鼓腹而㳺無
異承平之時是所謂君臣交盡其道者也不亦羙歟抑予聞
宋之徐兢嘗往其國其國有禮部尚書金富軾者與其弟富
轍博學善属文而進趍詳雅競以綽有華風稱之今子温之
来也應對精明進退有度而文采粲然可觀似無愧扵前二
子者使不賢而䏻之乎因其臣之賢則其國君之賢益可信
矣子温之還大夫士多詩之予因緫脩元史不暇與子温接
頗樂聞其事而為之序云
  送安南使臣杜舜卿序
[006-2a]
天眷有徳戡㝎四方以靖安生民扵是我 皇帝龍飛淮
右仗劍渡江天下豪傑雲合景從一鼓而江南平再鼓而汴
洛㝎三鼓而齊魯秦晋以寜四鼓而幽燕遼朔悉入版圖曆
數攸歸大統以正徳威所及雷動風行浩浩蕩蕩覃及無際
于時安南國王陳日煃鼓舞 皇化遣使稱臣 帝嘉其
嚮慕之誠 詔翰林侍讀學士臣張以寜典簿臣牛諒賜以
印綬仍其舊封為王使者齎 詔而行未及國而王薨其世
子日㷂繼志述事守禮惟謹遣陪臣少中大夫杜舜卿告哀
于朝請嗣厥位 帝帥羣臣素服受舜卿見扵西苑之幄殿
慰問良久 皇情衋然傷悼退而嘆曰日煃率先内附朕意
西南之民將有攸頼不知賢王何去朕之急也遂親御翰墨
為文一通以祭之辭意悽惻讀者感動即日翰林編脩官臣
王濂吏部主事臣林唐臣奉 命以往且 詔世子王其國
取前使者所護王印授之其 徳至渥也嗚呼 皇帝君臨
[006-2b]
萬國如天日之照光無不被而王之父子能守臣節如江水
之流勢無不東上以徳而化下下以誠而事上君臣之遇合
可謂千載一時者矣然而漢置九郡而交阯居其一唐分嶺
南爲二道置節度立五管而安南亦隷焉地雖僻在炎徼涵
濡中華聲敎者巳久固能尊事大國確守臣職昭被 宸眷
克保其土地人民與我 國家相爲悠乆播之方今傳之後
世書之信史嘉名羙績焜燿鏗鍧當非它國之君所可及不
亦盛歟在昔之時君子有行役者必賦詩以閔其勤今舜卿
崎嶇萬里而来中朝士大夫皆念其賢勞扵其還也發爲咏
歌以道其事夫導宣 上徳而布之四方者史臣之事也濂
雖不敏乃本諸作詩者之意而爲之叙云
  送晋王府王傳李君思迪之官詩序
成周之時王者必立師傳尊之曰公而不煩以政務廣厦細
氊之上論道而巳自漢以来以王爲一等之爵衆建宗親以
[006-3a]
為雄藩故亦設傳相輔之相則總其國政傳則導以徳義歴
代相因未之或改我 聖天子臨御之三年思固泰山磐石
之宗以奠安黎庶九子一孫同日封建為王所以敦展親之
道壮維城之勢也于時 晋王開國太原詔簡在廷之臣以
吏部侍郎李君為之傳命既下為士者曰我知李君文且賢
也翩翩乎脩辭截截乎雅韻春花明而秋雲敷江濤雄而蛟
龍鳴出其緒餘竟擢髙苐遂為甲午科名進士其膺是選也
則宜在位者曰我聞李君賢且能也自来京師即膺寵眷居
右史有獻替之功佐延安有撫綏之績巳而召入郎曹直躋
法從試之也既屢而用之也彌篤其 是選也則宜金華宋
濂則曰是固然矣然而 皇上之意以晋國表裏河山之固
北控代朔南接關陜其地為形勝其民儉嗇而易化必得重
厚誠慤君子輔王而安輯之此李君所以在選要不止前二
者所云而巳也今 王雖未出閤李君之行浚治其城隍經
[006-3b]
營其宫闕勞徕其黎庶然後迎 王就國日以法言大訓陳
扵前俾 王為哲王斯民為唐虞之民熈鴻名扵無窮垂令
徳扵不刋在此舉矣李君尚朂之㢤濂也不敏待罪 國史
他日幸觀勲績之凝必執筆書之曰出鎮太原自晋王始其
導 王以徳義底于成功自賢傳李君始不其韙歟李君尚
朂之㢤濂之有望扵李君者若斯而巳李君名吉其字曰思
迪濟南人
  庚戌京畿郷闈紀録序
昊天有成命 皇明受之謂天下可以馬上得不可以馬上
治扵是大興文敎寵卑四方乃洪武三年夏五月以科目選
士 詔內外之官胥此焉出閱三月畿甸之士將集試扵京
府禮部以聞 皇帝御謹身殿召前御史中丞臣基今治書
侍御史臣𥙿伯俾司去㽞之任而以翰林侍讀學士臣同弘
文舘學士臣稼起居注臣韶鳳尚寳丞臣潜國史臣濂佐其
[006-4a]
事各賜幣帛而勞遣之既受命不敢宿扵家即相率詣試所
精白一心以承 休徳先期一日夜漏下十刻始命題至次
日黎明給之兵後學廢不敢求備扵人其来試者一百三十
有三在選者過半焉既撒棘僉謂遭逢盛際文運方開不可
無紀述以示于後爰以諸執事及貢士之姓名輯成小録而
俾濂序之濂惟天下弗靖者幾二十年干戈相尋曾無寜日
今得以涵濡文化而囿扵詩書禮樂之中者果誰之賜歟是
知 帝徳廣𬒳其大難名不可以一言而盡也棫樸之詩有
曰周王夀考遐不作人 聖天子之造士者可謂至矣烝
民之詩有曰夙夜匪懈以事一人凡為士者尚思盡瘁報國
以無負扵科目㢤是為序
  會試紀録題辭
皇明設科倣古者六藝之敎參以歷代遺制𣣔兼收文武而
任之既詔天下三年一賔興其薦于州郡者凡丑百人五㧞
[006-4b]
其一而授之以官猶以爲未足復敕有司自壬子至甲寅三
歲連貢歲櫂三百人逮于乙卯始復舊制其恩至渥也先是
京畿遵行郷試中程式者七十二未及貢南宫 上求治之
切皆采用之至有拜監察御史者及是當會試之期若河南
若陜西北平若山之西東若江西湖廣若浙江若廣之東西
若福建其爲行中書十有一俊秀咸集而髙句麗之士與焉
右丞相臣廣洋左丞臣惟庸同禮部尚書臣凱臣訓文啓于
東朝然後入奏扵是詔臣凱與前侍講學士臣庭堅爲主司
而以侍讀學士臣同國子司業臣濂吏部員外郎臣本前貢
士臣恂與考試事 上召至內廷親諭以取舎之意臣凱等
受命而出交相戒飭期有以副 上㫖遂議分經而考互相
參㝎使無所憾乃進干主司主司徧觀而後次苐之猶慮滄
海有遺珠之嘆卷之巳黜者復覆視而致謹焉晝盡其力夜
向午燭影熒熒扵簾几間不敢自寜士之就試者二百黜者
[006-5a]
僅八十人署名于榜用鼓吹導至中書掲而張焉甚盛典也
書有之野無遺賢萬邦咸寜夫賢之在野無以自見多由進
士升名扵天府故昔人謂進士為將相科如以宋言之深沉
有徳如王旦面折廷争如㓂凖出當方面如張詠盖不可以勝
數至今科目倚之以為重與茲選掄者當思以前脩自勗以
忠貞佐 國家而致黎民扵變時雍之治庶扵明體適用之
學或無所媿不然則是録之行他日將有指其名而議之者
矣可不慎歟可不慎歟
  使南槀序
吏部考功主事林君元凱奉使安南還以使南槀一編授予
序序曰安南古交趾也漢唐以来其地皆入職方稱臣奉貢比
內諸侯近代馭非其術徼其重貨責其躬朝蠻夷始敢為弗
恭廷議憤之復有鑄金為人夜光為目之徵而蠻夷心亦離
使者至其國多貪夫恱其金貝輙昧昧攫之遂致其䙝侮燕
[006-5b]
于廡下君子每為之短氣方今聖天子御極之𥘉遣使往
告即位其國主陳曰煃稽首上表遂仍封為安南王未至日
煃卒嗣王日㷂有請干 朝復詔襲爵如𥘉妙柬廷臣充
頒封使者僉謂元凱前進士學古明經尤長扵辭令其出使
為宜 上召至奉天殿親加勞問而遣焉元凱即日上道越
五月至其國布宣 天子威徳君臣恱服乃北面拜跪聽
詔如藩臣禮將還日㷂遣陪臣夜半持黄金為夀元凱峻却
之陪臣舉手加額稱為賢使者而後去肆惟 皇上宅居土
中逺夷慕化者以其限山絶海使各安扵境土而無所利之
深合古帝王懐柔之道固當著之史牒垂憲萬世有若元凱
之為使義正辭嚴足以聳動羣聽凡其國以利相㗖之姦卒
無所售亦可謂不辱君命者矣然予聞序事之體志其大而
舎其細故特取蠻夷叛服之由 聖世明良之盛書之扵首
簡至扵行役之勞倡酬之適山川土俗之詳已見詩中者可
[006-6a]
得而畧也元凱臨漳人名唐臣今以時制所禁更為弼文辭
爾雅吾友王內翰品評閩南人物謂元凱為巨擘云
  南征録序
皇帝即位之二年春正月 詔使者易濟往安南告以中夏
革命萬邦底寜國王陳日煃遣陪臣同時敏奉表稱臣
上嘉其事大有禮降璽書錫以王封仍須之金印 敕翰林
侍講學士張㠯寧及典簿牛諒將之以行未及境而日煃卒
㠯寜乃護 詔印㽞洱江上使諒往其國諭以 朝廷所以
来之意嗣君日㷂復遣陪臣杜舜卿来告哀上素服御西
苑之幄殿 召舜卿入見慰問有加扵是親御翰墨製祭文
一通命翰林編脩王㢘充祭吊使既至其君臣出迎于郊議
授受之禮往返數四不能决㢘厲聲訶之乃奉 御製文扵
綵輿迎入壽光殿别設日煃靈位于殿前使者南向而布宣
之日㷂率郡臣再拜俛伏以聽成禮而還此皆 王化逺𬒳
[006-6b]
蠻夷之國無不駿奔受命而為之使者所以導宣 徳意使
萬里之外 天威咫尺非賢者善扵辭令亦豈能之㢤㢘嘗
與濂為文字交遂以所作歌詩曰南征録者授濂序昔吾夫
子以誦詩三百能專對扵四方然則詩固宜使者之所優為
矧本乎人情該乎物理㢘盖學之有素矣發扵中而形諸外
者夫孰禦㢤今觀其措辭和而弗流激而弗怒雅而不凡可
謂能專對者非耶㢘字熈陽括蒼人以能文辭稱所著迂論
數十卷鉤考名物制度之異同千載不决之疑䏻以意决之
詩特其一事爾㢘發京師也以三年夏四月其還也以四年
春二月 上念其勞親擢為工部員外郎以階資躐等力辭
不拜今改授澠池丞云
  剡源集序
濂嘗學文扵黄文獻公公扵宋季辤章之士樂道之而弗巳
者唯川源戴先生為然濓因日購先生之文絶不能以多致
[006-7a]
㑹有 詔纂脩元史命濂總裁其事事有闕遺者遂以上聞
遣使訪扵郡國竊以謂先生著作有關扵勝國宜多乃屬使
者入鄞徧求之鄞先生鄊國庶㡬有得之者曽未㡬何有司
果以剡源集二十八卷来上濂始獲而盡覽焉因作而曰辭
章至扵宋季其敝甚久公卿大夫視應用為急俳諧以為体
偶儷以為竒靦然自負其名髙稍上之則穿鑿經義&KR1357栝聲
律孳孳為譁世取寵之具又稍上之剽掠前脩語録佐以方
言累十百而弗休且曰我將以明道奚文之為又稍上之騁
宏博則精麄雜糅而略繩墨慕古奥則刪去語助之辭而不
可以句顧𣣔矯弊而其敝尤滋私自念辭章在世如日月之
麗乎天雖疾風暴雨動作無時將不䏻蔽蝕其精明獨怪夫
當時之士奚為乏一人障其狂瀾邪復念豪傑之士何代云
無苐區區所見孤陋故鮮能知之非誠然也及覽先生之文
新而不刻清而不露如晴巒出雲姿態横逸而連翩弗㫁如
[006-7b]
通川縈紆十歩九折而無直瀉怒奔之失嗚呼此非近扵所
謂豪傑之士邪盖先生七歲即知攻文咸淳中入太學以三
舎法陞內舎生既而試禮部苐十人登進士乙科調敎授建
寜府及遷臨安敎授行戸部掌故皆不就㑹宋亡爲元執政
者薦之起爲信州敎授先生年巳六十一矣尋遷婺州以疾
辭後六年終𥘉先生既擢苐憫宋季辭章之陋即濯然自異
久之四方人士争相師法故至元大徳問東南文章大家皆
歸之先生無異辭先生之殁僅六十年已罕有知其名若字
者殊可哀也濂在史局既命彚入儒學傳中及司業成均復
將録其剡源集者歸以示諸人而先生之鄊有夏君閱来爲
國子正方與先生之孫資先謀刻于梓夏君遂以題辭爲請
且謂知先生之深者唯黄文獻公公既不可作子幸無譲扵
是忘其僣踰而爲序之如此嗚呼豐城之劍荆山之玉縦埋
沒泉壤爲巳久神光上貫扵霄漢者終弗能掩也其先生之
[006-8a]
謂乎先生諱表元字帥𥘉一字曽伯慶元奉化州人洪武四
年秋八月望日金華後學宋濂謹序
  羅氏五老圖詩卷序
明之慈溪羅氏出扵唐觀察判官隱之子塞翁塞翁来攝縣
令因家焉至宋有名明復及謙者相繼擢苐奉常蔚為書詩
之家然而謙之後人多以耆夀稱其諱絅者年八十有四而
終絅之子善郷其卒之年如絅而不及者再朞善卿娶某氏
生五男子其一曰明逺年八十又三次二曰明傑其年如明
逺而少二歲次三曰明徳其年如明傑而少十又三歳次四
曰明純次五曰明叔明純如明徳而少二歳明叔如明純而
少三歳惟此五老人者髙邁八袠卑踰六旬當風日和羙之
時婆娑中庭衣冠偉如珮玉鏘如于于而趍雍雍而語皓髮
龎眉照耀後前華帨綵衣給事左右見者驚詫不曰此人世
之上瑞則曰是國家之休貞嗟嘆慕豔若有所不及噫亦異
[006-8b]
㢤昔者睢陽固嘗以五老聞矣其系非一姓其生非一門不
過仕焉而止優㳺鄊梓相與賦詩倡酬人猶以為異而傳之
今羅氏則一姓也非直一姓又出一門焉豈帷一門又連苐
若兄焉然兄弟之親有一從者有再從三從者有羣從者不
能必其同也又同出扵一父母焉揆扵睢陽之所聞不為尤
異者歟尤異之事可不彰而傳之歟藉曰睢陽之傳皆以爵
顯而羅氏則隱約扵布衣然爵禄有命不可以倖致顯弗顯
固不當計也嗟夫人生至欲者莫踰扵夀考書之九五福舉
以為首詩人善頌雖不一而足尤以此為至碩焉羅氏一門
獲之為多誠稀世之盛事厥今之竒逢是宜材士大夫播諸
聲詩牘累篇聮繩繩猶未巳也他日恊諸律吕𬒳于管絃使
其子若孫持觴為五老人夀非特為一時之羙談觀風之使
或采而上之則牛酒之寵勞絮帛之敷錫天光下照赫奕扵
東海之濵矣猗歟休㢤顧序睢陽之事者錢公明逸也明逸
[006-9a]
之文雄故能傳諸久逺若予荒靡不振之作將焉用之要不
足爲羅氏之重輕姑述其㮣扵首簡以俟如明逸者刪焉羅
氏五昆弟生子二十二人共㸑而食者五世至正𥘉以同居
耆徳旌其門予嘗求其故絅孜孜樂善惠利及人者衆善卿
生平不害物命其好施如其父歲儉則散粟給宗族無死徙
之憂臨殁又聚借貸諸劵焚之然其所培植者逺矣
  張氏譜圖序
張以字爲氏出扵晋之公族有解張者其字曰張侯故晋國
世有張氏而譜家謂少昊弟五子揮爲弓正賜姓爲張則非
也子孫蔓延分適他國而居清河爲最盛清河之族布扵大
江之南其遷江隂者則不知始扵何丗圖諜喪澷不可鈎考
至月崖翁始入扵譜翁諱睴喜聚四庫書多至充棟人有碩
購者輙乞與之然博聞强記或以疑難質焉則曰是出扵何
書何篇從容而起抽架上所有拂塵而驗之無差爽者暉生
[006-9b]
翊翊生思明通天官之學兼以六物推人休祥宛然目擊閭
右民有不平之鳴知思明直而無徇嘗徼而愬之思明出片
言理詘者面頸發赤以去不敢譁然尤尚風義州有過客號
材大夫者必主之雖至單乏不恤也市有病氓卧道周氣奄
奄𣣔絶思明舁至扵家召醫調護之愈乃遣東甌書生疫死
逆旅中逆旅氏大怖不知所為計思明具衣冠藏之淺土其
後竟得以䘮歸三山梁先生與思明有連及死無為主後者
㷀妻與四女日夜相持以號思明為治塟事飲食其妻終身
且悉配其女扵士族君子稱之曰古有行義之士今惟吾張
明徳乎明徳思明字也後為隂陽學正以終思明生端通毛
氏詩用吕肅公之薦入仕四為校官遷浙西部使者掾丁元
多故干戈相尋丞相康里公承制行事遂録其軍功超授江
浙行樞宻院都事端生宣宣能辭章入國朝以考禮𬒳徴
来南京尋至史局與脩元史 上親書其名召至殿庭即日
[006-10a]
擢翰林國史院編脩官人以為異恩云時子適長詞林宣數
来請白宣之宗族遭兵亂之餘凋落殆盡所僅存者唯宣之
祖若父暨宣兄弟為四人三世自相師友漸摩道義不敢違
聖賢之明訓邇者先祖又傾背矣痛念世徳弗昭家牒不脩
皆無以示逺爰輯為一書虚其首簡先生儻卑矜之冠以序
文實宣之碩也嗚呼三代之前姓氏分而為二男子稱氏女
子稱姓氏所以別貴賤姓所以别婚姻三代之後姓氏合而
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貴賤去古為益逺矣夫姓
之與氏亦昭然易見者獨混淆而無辨况扵遷轉之無常承
傳之盛衰又焉䏻盡知其所自出㢤此無他圖譜之局不設
中正之簿狀不存亦巳久矣雖有智者出扵其後將何徵之
邪宜乎宣之痛心疾首而不能自已也予竊聞之為善者必
有後宣之家素以善行聞其後將益蕃歷数十世子孫繼脩
此譜者屢書不一則指月崖翁為江隂之𥘉祖造端之功豈
[006-10b]
非宣之所為歟舊譜厄扵兵燹有不足恨也或者則曰宇文
周之時嘗命叱羅氏為張姓今子何所據獨謂此出扵晋之
張乎曰叱羅之張稍盛扵燕代之間而江南則無有也此非
予之私言也盖亦有所受之也
  溧水端氏家牒序
惟端氏出扵孔門弟子子貢子貢衛人也名賜其姓端木後
人以省文獨呼為端端氏之後有遷居汴者一在曹門一在
酸棗門二族甚盛曹門之裔曰某府君者為里之蕭氏贅婿
宋南渡初蕭氏通判昇州府君與之俱寓居烏衣巷中昇州
即金陵為江南佳麗之地府君之弟四人亦来相依乆之蕭
遷居溧水之巉山巉山之側有地曰東村府君遂率諸弟㝎
居焉大署其門曰曹門端木氏盖以自表見也府君生某某
生彦彦生進義校尉萬以材雄于鄊統縣兵為保障盗不敢
犯民懐其徳為之立祠進義生省省生夀皆以樂善聞壽生
[006-11a]
時中性最嗜學朝夕沈酣經史間發為辭章沛如也時中生
安不幸早世安生邦逺宇國用㓜孤能自振其家每以澤物
為務借貸而不償者焚其劵如古之寛厚長者國用生復𥘉
字以善精敏通䟽有為治之才𥘉由樞府屬連佐大府遂以
政事聞復𥘉生四子曰仁慷慨有竒氣亦早卒曰義能負荷
家事弗貽親憂曰禮與智從金華許文懿公門人㳺循循雅
飭有士君子之行然而端氏為溧水大姓群從子弟居山東
西前後者餘百家高墉飛甍環數里相接也至正壬辰兵燹
方張咸蕩為灰燼雖譜牒之屬片簡隻削亦無存者復𥘉間
與予言愀然不自寜因叩其所記憶者府君父子之名已逸
自彦而至復𥘉凡七傳皆係世嫡復𥘉因請予備著于首篇
而四弟之子若孫尚多行當蒐采為圖以繼其後至扵字某
娶某氏壽㡬何塟于某地亦以所聞附注其下其無由知者
則聞之復𥘉之心可謂至矣昔者黄文節公譜其世系僅六
[006-11b]
七傳而止其上則闕而不書盖不𣣔失傳信之義也復𥘉之
事何其有合扵文節公㢤嗚呼譜諜重事也三世不脩古者
以為不孝柰何世人多忽之而弗講也有若復𥘉殆知本之
士也㢤
  陶氏家乗序賛
台之黄岩有大姓曰陶氏其先自閩中徙永嘉復自永嘉来
徙遂占藉為黄岩人其後族系日滋分而為二房曰赤山曰
陶下陶夏之房有諱泰和者遷于湫水即今所謂陶陽也泰
和字䖏温宋皇祐間仕為䖏州裏溪都廵檢生子四人長曰
埴徙扵石塘次曰某字萬里仍居陶陽次曰昉裔絶不傳次
曰武功大夫甄甄子三班借職詢别遷于武林盖自廵檢府
君至今秘書丞宗儒巳十有二世矣宗儒字漢生明經善屬
文予供奉詞林時溪生嘗為典籍以同官之故間来請曰惟
萬里府君實為陶陽之祖譜尚失其名宗儒深竊憂之使今
[006-12a]
而不脩則其世次或有不能言者矣扵是徧求石塘陶陽一
譜而一之各䟽其名若字娶某氏生子某夀若干扵其下無
所考者則闕而不書存疑也武林之宗人久不相通其譜之
存否不可復知行當采訪而鈔入焉既繕寫成帙滴露研朱
而系絡之矣為序其首簡以示後之人夫自唐以前官有簿
狀家有譜系凡有司選舉民俗昏聘則互相徵考所以明貴
賤别親踈各有統紀不相淆亂也五季以来學失其傳雖嘗
號簮紳家者論議非不閎博文辭非不富麗問其所自出則
曰我無所扵考也問其所承傳則曰曾祖巳上則莫能詳也
嗚呼此無他其學之不講其書之不脩雖有知者興扵其後
亦末如之何也巳宜乎以莊為嚴以慶為賀而無所分别也
漢生乃能㽞意扵斯鰓鰓焉而不少置其賢度越扵諸人者
不亦逺乎昔河南劉燁能存其譜自中書侍郞環雋至其身
凡十有一世當時以為羙談漢生今之所譜揆之扵燁復加
[006-12b]
其一焉又惡知世之人不以羙燁者羙漢生㢤漢生之後嗣
尚思謹而續之斯可也予既欣然爲書其事復述爲賛曰
君子重本必譜其宗惇孝廣愛以恊民衷氏族失官士無適
從同姓塗人實感扵中陶陽之裔家扵海東閱世十一益衍
而豐爰合親踈以昭異同朂尓後嗣載續載崇
宋學士文集卷第六 鑾坡集卷第六
[006-1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