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d0284 南軒集-宋-張栻 (master)


[032-1a]
欽定四庫全書
 南軒集巻三十二     宋 張栻 撰
  答問
   答吕子約
  樊遲問知子曰敬鬼神而逺之可謂知矣所謂知
  者知鬼神之德是已知事乎此則敬敬則有事乎
  此矣有事乎此勿忘勿助則鬼神著矣故其洋洋
  如在者狀其昭著云耳於此知之有所未明體之
[032-1b]
  有所未盡迫切而求的見則愈近而愈妄愈親而
  愈非計度想料妄而益妄所謂鬼神之德何從而
  可識乎其為不知孰大於是中庸論鬼神之德如
  曰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而又繼之曰體物而不可
  遺觀乎此恐是敬而逺之之㫖敢祈指誨
遺書中有一段或問知鬼神之道然後能近能逺否曰
亦未説到深處且大綱説當敬不惑也迫切而求的
見則愈近而愈妄愈親而愈非此數語好但更當深思
[032-2a]
孔子答子路之意
  敬鬼神而逺之可謂知矣惑而信之非知也孟浪
  不信非知也能近能逺始謂之知敬而不能逺者
  則其敬也生於畏禍與福而已非所謂敬也逺而
  忘乎敬者則其逺也生於忘禍與福而已非所謂
  逺也二者均於疑以為有疑以為無非的實有見
  乎此兩句固大綱說示人以知之事然非知鬼神
  之情狀則安能敬而逺之乎
[032-2b]
敬鬼神而逺之或問伊川知鬼神之道然後能敬能逺
否先生曰亦未說到如此深逺處且大綱說當敬不惑
此是玩味經㫖之法若更别生出事卻失了當時意
  氣聚則生氣散則死大化一移升於天者為魂氣
  落乎地者為體魄魂㳺魄降形質安有其理固然
  然闇處獨行畏心或生則疑以為或有豈非緣於
  習俗而中主不立故耶又豈非隠微之中神明集
  舎而自有不可揜者耶今固不敢徇於流俗而返
[032-3a]
  之於理然孟浪不信卒然撞出駭異之事安敢自
  保其不為所移乎如魂魄之影響奪胎受䕃之說
  理安有之然亦當了然無疑乃為可耳窺識髣髴
  何得於己
此等事不可放過須窮䆒到實然無疑處不然被一兩
件礙阻著或為異說動了未可知也
  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何以謂之知㡬其神乎
交際易於因循上交主於恭過其則斯為諂下交主於
[032-3b]
和過其則斯為瀆能持而不失非知㡬其能之乎聖人
論介于石之義而獨以上下交之事為言惟篤實為己
者知其為甚切要也
   答嚴慶冑
  昔聞五峰先生曰心可潜不可用然孔子有曰羣
  居終日無所用心孟子有曰堯舜之治天下豈無
  所用其心哉然則孔子之言非歟又心所以宰萬
  物者如用之果誰用之耶
[032-4a]
言各有攸當細味其輕重可也
  孟子曰仁人心也則仁即心矣然又曰以仁存心
  似又以心與仁為二物何也夫心也仁也果可為
  二物歟
自非中心安仁者須以仁存心若如所言是都不假用
力也
  禮曰中心斯須不和不樂而鄙詐之心入之矣外
  貌斯須不莊不敬而易慢之心入之矣云入者自
[032-4b]
  外之内之辭也心本在我何以言入
心本無鄙詐易慢而鄙詐易慢生焉猶水本清為泥沙
忽雜之也此須自體之知其自外入也
   答㳺誠之
  明道先生曰發己自盡謂忠循物無違謂信表裏
  之謂也又曰盡己之謂忠以實之謂信忠信内外
  也九思思之所謂忠者無自欺也無自私也處閨
  門而為孝友處鄉閭而為謙恭交朋友而為信義
[032-5a]
  推而至於日用之細者所謂出門如賔承事如祭
  坐如尸立如齊之類凡見於所言所為發於其中
  而著之於外者無有一毫不盡此心焉所謂信者
  是亦此心之發時因其應事於外而名之者也處
  閨門所當孝友則行其孝友處鄉閭所當謙恭則
  行其謙恭交朋友所當信義以至出門所當如賓
  承事所當如祭坐之容宜如尸立之容宜如齊因
  其理之有定當其可而無違是之謂忠信忠信本
[032-5b]
  無二致自其發於内而言之之謂忠自其因物應
  之之謂信故曰表裏之謂也明道以此釋曽子之
  言曰為人謀而不忠與朋友交而不信為人謀則
  謀在我是亦發於中之意與朋友交則朋友在外
  是亦遇事而應之之意二先生論忠信内外大槩
  如此否
盡於己為忠形於物為信忠信可以内外言亦可以體
用言也要之形於物者即其盡於己者也玩程子之辭
[032-6a]
意義蓋包涵矣
  林放問禮之本伊川先生曰禮者理也文也理者
  實也本也文者華也末也理是一物文是一物注
  云此與形影類矣推此理則甚有事也發之於中
  有所見而不可見名之曰理故曰本行之於外皆
  得其稱粲然中理名之曰禮故曰文理譬於形禮
  譬於影形先正則影自正不知伊川之意如此否
  又謂甚有事者不知謂是每一事不問巨細便自
[032-6b]
  各有本末否
程子之意謂禮字上有理有文理是本文是末然本末
一貫通謂之禮也然有理而後有文曰推此理則甚有
事謂天地間莫不然也
  居敬而行簡不知敬存而簡自行為復居敬而尚
  當行其簡
固是敬存而後簡行然亦須居敬而行其簡
  明道先生論持其志曰只這箇也是私然學者不
[032-7a]
  恁地不得九思思之謂人之有志不能持之使常
  自覺其所在往往遇事則為氣所使顛倒失次而
  不能制與不自知其所以然者皆志不定故也使
  其志常定於内昭然不亂必不至遇事而失錯矣
  故志不可不持持之乆而熟則必須自知以心驗
  之未見其為私明道謂只這箇也是私其意如何
才渉人為便是私有箇持字便是人為然學者須從此
用功由誠之進於誠煞有節次
[032-7b]
  或問伊川先生必有事焉當用敬否曰敬只是涵
  養一事必有事焉須當集義只知用敬不知集義
  卻是都無事也九思思之若能敬則能擇義而行
  伊川謂知敬而不知集義為都無事不曉其㫖又
  集義所生義生於心不知如何集
居敬集義工夫並進相須而相成也若只要能敬不知
集義則所謂敬者亦塊然無所為而已烏得心體周流
哉集訓積事事物物莫不有義而著乎人心正要一事
[032-8a]
一件上集
  明道先生曰維天之命於穆不已不其忠乎天地
  變化草木蕃不其恕乎伊川先生曰乾道變化各
  正性命恕也侯子曰伊川說得尤有功天授萬物
  之謂命春生之冬藏之歲歲如是天未嘗一嵗誤
  萬物也可謂忠矣萬物洪纎高下短長各得其欲
  可謂恕矣九思謂維天之命於穆不已蓋一元之
  氣運行無息所謂天行健者也以其行健無息故
[032-8b]
  能生生萬物而各稟此善意故曰恕其在人體之
  則曰乾乾誠意無毫髮間斷則發見於外斯能以
  已推之以心之所本既善則應人接物皆如其心
  可謂恕矣觀明道謂草木蕃於伊川言各正性命
  不見有差殊其在萬物得其所以蕃生便是正性
  命不知侯子何以分輕重兼謂維天之命為天授
  萬物者恐此天命只是天理伊川所謂在天為命
  不必須是授之萬物始謂之命故又謂春生冬藏
[032-9a]
  歳歳如是未嘗誤萬物為忠恐此亦只是恕蓋已
  發者也九思所言忠恕與天命大意是否及所疑
  侯先生之言併乞詳教
明道之言意固完具但伊川所舉各正性命之語為更
有功忠體也恕用也體立而用未嘗不存乎其中用之
所形體亦無乎不具也以此意玩味則見伊川之言尤
有功處侯師聖所說忠字恐未為得二先生之意天命
且於理上推原未可只去一元之氣上看
[032-9b]
  孟子稱孔子曰操則存舎則亡出入無時莫知其
  鄉惟心之謂與或問伊川曰心出入無時如何曰
  心本無出入孟子只據操舎言之又問人有逐物
  是心逐之否曰心則無出入矣逐物是欲九思謂
  性之在人可以言不動心者性之已發已行安有
  無出入今人對境則心馳焉是出矣不必言邪惡
  之事只大凡遇一事而此心逐之便是出及定而
  返其舎是入矣兼孟子固已明言其出入為心矣
[032-10a]
  而伊川謂心無出入不知逐日之間有出入者是
  果何物又有一處謂在人為性主於身為心謂在
  人為性則不可言出入既曰主於身為心凡能主
  之則在内不能主之則外馳是亦出入之意不知
  心之於性相去如何思慮之於心相去又如何
心本無出入言心體本如此謂心有出入者不識心者
也孟子之言特因操舎而言出入也蓋操之則在此謂
之入可也舎則亡矣謂之出可也而心體則實無出入
[032-10b]
也此須深自體認未可以語言盡之耳
  孔子不恱於魯衛遭宋桓司馬將要而殺之微服
  而過宋伊川先生曰孔子既知桓魋不能害己又
  卻微服舜既見象將殺已而又象憂亦憂象喜亦
  喜國祚短長自有命數人君何用汲汲求治禹稷
  過門不入非不知饑溺自有命又却救之如此其
  急數者之事何故如此須思量到道並行而不相
  悖處可也注脚又謂今且說聖人非不知命然於
[032-11a]
  人事不得不盡此說未是既曰並行而不相悖則
  是雖遇變與灾自當盡其在我以為消變弭灾之
  道變之消不消灾之弭不弭則不可必然聖人隨
  事有以處之不歸之於命與數而不問者是謂並
  行而不相悖不知注脚何以再言此得非謂以命
  與人事為仁致歟
若說聖人非不知命然於人事不得不盡是命與人事
為二致豈足以明聖人之心哉當深惟聖人性命合一
[032-11b]

   答俞秀才
  脩辭立其誠脩辭所以立其誠意非從脩飾為也
  若脩飾則秪不誠矣平居亦當察此而聖人獨言
  於九三者蓋當危疑之地處人情之變辭危則易
  亢辭遜則易枉亦難乎有言矣於是焉而能脩之
  則誠立矣
脩辭乃是體當自家誠意深味曽子之所謂出辭氣者
[032-12a]
則可知矣於九三言之者大抵謂君子之學如是故能
盡乎處上下之道也不必云於是焉而能脩之則誠立

  䝉以養正聖功也䝉童之心純一而未發可與為
  善可與為不善在所以發其䝉者何如耳自此養
  之以正則易進於徳及其至處則聖人也
以純一未發之䝉而養其正可謂善矣若夫為不善則
是為物誘而欲動非䝉之可與為不善也動則失其正
[032-12b]

  䝉山下出泉䝉程先生曰水必行之物始出未有
  所之此意最深水由地中行行其性也遇險而止
  而行之性則未始止也若積盈則行矣故曰盈科
  而後進在人䝉昧之時而天命流通之理未始止
  也若果決其行涵養其明而至於盛乃養䝉之聖
  功也
䝉之義只謂泉始出而遇險未有所之如人䝉穉未有
[032-13a]
所適貴於果行育徳充而達之也育徳之義尤當深體
  䝉之初六利用刑人人之昏䝉不教而誅之可乎
  蓋人之不善始發而絶之則易為力待其已發而
  後禁則扞格而難勝故曰童牛之牿元吉
此爻且詳玩伊川之說
  韓愈所謂上中下三品者乃孟子所謂才也才雖
  不同而所以為性則一孟子論性善固極本窮源
  之論至謂非天之降才爾殊豈才果不殊耶抑所
[032-13b]
  謂才者乃所謂性也才是資稟性是所以然性固
  行乎才之中要不可指才便謂之性然孟子所以
  謂之不殊者何也
孟子之論才與退之上中下三品之說不同退之所分
三品只是據氣稟而言耳孟子論才曰非天之降才爾
殊也又曰若夫為不善非才之罪也蓋善者性也人之
可以為善者才也此自不殊
  死生是氣之聚散鬼神是氣之精者耳萬物所以
[032-14a]
  自形自色者即鬼神所見之迹也程先生謂徃而
  不返謂之鬼則知方來不測謂之神鬼神之道即
  太極往來之實也即是觀之滿虚空中無非鬼神
  之妙用而人之所以齊明盛服以臨祭祀者蓋亦
  集自家精神其義固可體矣天下之理有則是有
  無則是無死生命也鬼神者託於幽者也然周公
  作書以告鬼神欲代武王之死世豈有是理耶無
  是理而周公乃行之亦必有道矣幸先生詳教之
[032-14b]
鬼神之義須更研究周公欲代武王之死只是渾全一
箇誠意至誠可以回造化有是理也若夫金縢冊祝之
辭則不無妄傳者如元孫不若旦多材多/藝不能事鬼神之類意者金縢之
事則有之而冊祝之辭則不傳矣
  九卦損徳之修益德之裕復徳之本履徳之基井
  徳之地恒徳之固學者用工之實歟
九卦有次序履徳之基為先步步踏實地也
   答胡季隨
[032-15a]
  遺書云有人胷中若有兩人焉欲為善如有惡以
  為之間欲為不善又若有羞惡之心者此正交戰
  之騐也持其志使氣不能亂此大可驗不知如何
  而持其志方其欲持志之時而二者猶交戰於胷
  中則奈何
持志者主一之謂若曰欲持志之時二者猶交戰於胷
中是不能主一也志不立也
  又云義理與客氣常相勝只看消長分數為君子
[032-15b]
  小人之别嘗深思之謂誠然也而或云初不可如
  此分一言之善則天理矣一言之惡則人欲矣竊
  恐其言太快政如日月之運行寒暑之推移恐當
  進之以漸也
所謂義理與客氣看消長分數為君子小人之别者謂
一日之間察其所發孰多孰少爾天理只是天理人欲
只是人欲都無夾雜念慮毫釐之間霄壤分焉此昔人
所以戰兢不敢少弛也
[032-16a]
  又云所見所期不可不逺大然行之亦須量力夫
  以學者力量較之聖人霄壤異矣若不一向自期
  以逺大而欲量力而行之恐或至於卑近而心之
  所期與身之所履分為兩段矣恐當先立學聖人
  之心日可見之行皆須為聖人之事然後内外貫
  通耳
所謂行之亦須量力者恐學者貪高慕逺躐等以進非
徒無益而又害之也大抵學者當以聖人為凖的而自
[032-16b]
邇自卑循序不舎斯有進益耳
  又云天下善惡皆天理謂之惡者非本惡又云事
  有善有惡皆天理也天理中物須有美惡孟子曰
  人之性善皆天理也既非本惡則人欲矣恐非天
  理中物天理中恐亦著惡字不得
事物之始無有不善然二氣之運不齊故事物之在天
下亦不容無善惡之異謂之惡者非本惡因其不齊而
流為惡耳然亦在天理中也所貴乎人者以其能保其
[032-17a]
性之善不自流於惡為一物耳
  又云學者須敬守此心不可急迫當栽培深厚涵
  養於其間然後可以自得今於下工夫之時不痛
  自警䇿而遽栽培涵泳不知何所栽培涵泳恐或
  近於放倒也
敬守此心栽培涵泳正是下工處若近於放倒則何栽
培涵泳之有
   又答
[032-17b]
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蓋是積累工夫到處非謂只
勇猛便能如此如釋氏一聞一超之說也
如云尚何序之循又何必待於自邇自卑而後有進此
等語意全不是學者氣象切宜戒之所謂循序者自洒
掃應對進退而徃皆序也由近以及逺自粗以至精學
之方也如適千里者雖步步踏實亦須循次而進今欲
濶歩一蹴而至有是理哉自欺自誤而已前日謂一氣
之運不齊故事在天下不容無善惡之異云者論氣故
[032-18a]
不容無善惡之異且須將程子遺書詳攷精思未可易
而言也
人固有秉彛若不栽培涵泳如何㑹有得古人教人自
洒掃應對進退禮樂射御之類皆是栽培涵泳之類若
不下工坐待有得而後存養是枵腹不食而求飽也
 
 
 
[032-18b]
 
 
 
 
 
 
 
 南軒集巻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