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d0284 南軒集-宋-張栻 (master)


[031-1a]
欽定四庫全書
 南軒集巻三十一     宋 張栻 撰
  答問
   答宋伯潛
  明道云志動氣者什九氣動志者什一所謂氣動
  志者非獨趨蹶藥也酒也亦是也若止以藥與酒
  與蹶趨言之謂之少可也明道又云氣專在喜怒
  豈不動志夫人為私欲所勝喜怒不公以移奪其
[031-1b]
  志者多矣而謂氣動志者什一此則未諭
所以有喜怒亦志動氣也但因喜怒之氣而志益不能
自寧是氣復動志也蓋常人志動氣而氣復動志無窮
已耳然自其始動而言只可謂之志動氣也惟趨蹶與
藥也酒也則是氣先之也
  孟子曰可欲之謂善伊川謂與元者善之長同理
  又曰乾聖人之分也可欲之善屬焉剛仲嘗謂孟
  子言可欲非私欲之欲也自性之動而有所之焉
[031-2a]
  者耳於可與不可之際甚難擇姑以近者言之如
  飲食男女人之所大欲人孰不欲富貴亦皆天理
  自然循其可者而有所之如饑而食渇而飲以禮
  則得妻以其道而得富貴之類則天理也過是而
  恣行妄求則非天理矣故書曰敬修其可願孟子
  又曰無欲其所不欲是也乾聖人之分豈謂聖人
  之動皆循天理而然歟以坤為學者之事莫/是有馴致之意否元者
  天徳也孟子所謂善豈指天理而言歟横渠又曰
[031-2b]
  明善必明於未可欲之際未可欲謂大本未發者
  否見於可欲則性之苗裔已發見者未可欲則本
  性全體渾然不容一毫之偽明之之功何自而先
  莫亦當先從事於可不可之際審擇而固執之否
  愚見如此中心亦未安恐伊川引乾元處别有深
  意
人具天地之心所謂元者也由是而發見莫非可欲之
善也其不由是而發則為血氣所動而非其可矣聖人
[031-3a]
者是心純全渾然乾知大始之體也故曰乾聖人之分
可欲之善屬焉在賢者則由積習以復其初坤作成物
之用也故曰坤學者之事也有諸己之信屬焉今欲用
工宜莫先於敬用工之乆人欲寖除則所謂可者益可
得而存矣若不養其源徒欲於其發見之際辨擇其可
與不可則恐紛擾而無日新之功也
   答周允升
  王通謂夫子與太極合德若如先生之說則人與
[031-3b]
  物莫不有太極詎止合而已通顧為是言殆將太
  極别為一物耶奭竊疑焉於是反復思之意夫通
  之說蓋指其初者言之也當其三才未判兩儀未
  分五行未布而太極已固存矣逮夫太極動而生
  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隂隂陽分而兩儀立陽變隂
  合而五行生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
  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而人始具此
  太極矣逆通之意其指夫生物之初者言之耶今
[031-4a]
  夫人莫不具是性也而盡性者誰歟性中皆有天
  也而配天者誰歟是以中庸之論惟天下至誠為
  能盡性惟天下至聖故曰配天太極亦猶是也儻
  曰太極吾所固有何合徳之云則配天之說亦非
  耶奭嘗譬之日光凡世間一切物能容光者莫不
  具日光焉畢竟空中之日光自若也今曰能容光
  者非日光也固不可也謂日光盡在是而空中者
  無與焉亦不可也是故物生之初太極存焉生物
[031-4b]
  之後太極具焉人雖各具太極要其初者固自若
  也此通所以有合德之說歟昔者馬上所聞尚有
  未諭者故此諄諄幸賜指教使渙然氷釋為荷
天可言配指形體也太極不可言合太極性也惟聖人
能盡其性太極之所以立也人雖具太極然淪胥䧟溺
之則謂之太極不立可也
  程子曰萬物皆備於我不獨人爾物皆然都自這
  裏出去只是物不能推人則能推之雖能推之㡬
[031-5a]
  時添得一分不能推之㡬時減得一分萬里俱在
  平鋪放著㡬時道堯盡君道添得些君道多舜盡
  子道添得些子道多元來依舊又曰萬物皆備於
  我此通人物而言禽獸與人絶相似只是不能推
  然禽獸之性却自然不待學不待教如營巢養子
  之類是也人雖是靈却㭬䘮處極多只有一件嬰
  兒飲乳是自然非學也其佗皆誘之又曰萬物皆
  備於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不誠則逆於物而
[031-5b]
  不順也又曰學者必先識仁仁者與物渾然同體
  孟子曰萬物皆備於我須反身而誠乃為大樂若
  反身未誠則猶是二物有對以已合彼終未有之
  又安得樂此四段皆程子之說前二說謂人與物
  皆然後二說則獨指人而言據孟子謂萬物皆備
  於我未嘗曰物皆備萬物也如前二説則人與物
  更無差别與告子生之謂性何異夫惟物不能備
  萬物故止有一物之用所以不能推者只/為合下不曽備得人則備
[031-6a]
  矣所以能參贊化育也至於㭬䘮處雖多這裏元
  來何曽増減庶民自去之爾故謂物莫不有天命
  莫不有太極則可謂物皆備萬物則似恐未可
既曰物莫不皆有太極則所謂太極者固萬物之所備
也惟其賦是氣質而拘隔之故物止為一物之用而太
極之體則未嘗不完也
  子貢謂夫子曰學不厭智也教不倦仁也中庸曰
  成己仁也成物智也學之與成已教之與成物蓋
[031-6b]
  無二事而或曰仁或曰知孰為定體耶
中庸與子貢之言互明仁智之體用也
  龍塘辱指教學而時習之當如程子說時復紬繹
  浹洽于中今人讀語孟六經若先賢遺書時復潛
  泳玩味因其所唘端發其所固有乆乆涵養是保
  是積此誠可說也當夫子時六經未出聖人教人
  者亦不至多言士從之㳺者或一言而終身行或
  數語而終身誦或以愚魯而竟得之不知所紬繹
[031-7a]
  者何事又如語孟精義諸先生之說或各不同而
  皆不悖於理將孰從之則是
紬繹者謂理也義也不必止為文字諸先生之説有不
同處
  通書論德愛曰仁伊川則謂仁是性愛自是情語
  録亦引力行近乎仁云力行闗愛甚事易傳復之
  六二曰仁者天下之公善之本也語錄皆以公為
  近仁未嘗㫁以愛為仁也然則愛特仁之一事耳
[031-7b]
  而通書乃云然近世朱丈之論亦然此是則彼非
  二者必居一于此欲俾學者識仁之本體厥道何
  繇
力行近乎仁力行者敦篤切至故也便以愛為仁則不
可然愛之理則仁也
  觀過斯知仁矣舊觀所作訥齋韋齋記與近日所
  言殊異得非因朱丈别以一心觀又别以一心知
  頃刻之間有此二用為急迫不成道理遂變其説
[031-8a]
  乎奭嘗反復紬繹此事正如懸鏡當空萬象森羅
  一時畢照何急迫之有必以觀他人之過為知仁
  則如觀小人之過於薄何處得仁來又如觀君子
  之過於厚則如鬻拳之以兵諫豈非過於忠乎唐
  人之剔股豈非過於孝陽城兄弟之不娶豈非過
  於友悌乎此類不可勝數揆之聖人之中道無取
  焉耳仁安在哉若謂因觀他人之過而黙知仁之
  所以為仁則曷若返之為愈乎奭於先生舊説似
[031-8b]
  未能遽舎更望詳教
後來玩伊川先生之説乃見前説甚有病來説大似釋
氏講學不可潦草蓋過須是子細玩味方見聖人當時
立言意思也過於厚者謂之仁則不可然心之不逺者
可知比夫過於薄甚至於為忮為忍者其相去不亦逺
乎請用此意體認乃見仁之所以為仁之義不至渺茫
恍惚矣
  書以中庸名篇而首論中和之道然則中和與中
[031-9a]
  庸當何如分
中庸統言道之體用中和就人身上說
  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當從王肅說是
  從上蔡說是
脫一反字
  論舜之大知也曰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而不及
  庸述夫子之忠恕也曰庸徳之行庸言之謹而不
  及中何也意其互見耶亦各示其用也
[031-9b]
言各有攸當且用其中于民固所以言庸也庸德庸言
此庸字輕看
  既曰中庸不可能也又曰君子依乎中庸遯世不
  見知而不悔唯聖者能之必聖者而後能無乃絶
  學者之望耶抑其義異自不相通耶
言中庸不可能乃所以勉學者唯聖者能之盡其道為

  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先後自
[031-10a]
  有定秩九經之序則先尊賢而後親親二者當何
  如通
即人心而論則親親為先就治體而言則尊賢是急堯
典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亦是意
   答彭子夀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朱
  編修云大本者天下之理皆由此出道之體也達
  道者由此而出無所不通道之用也龜年竊謂大
[031-10b]
  本者即此理之存達道者即此理之行謂之中和
  已是説出性情之理若曰大本者天下之理由此
  而出無所不通則是大本達道之外又有所謂理
  也不識此言如何
大本者理之統體㑹而統體理一而已散而流行理有
萬殊若曰大本即此理之存達道即此理之行却恐語
意近類釋氏萬殊固具於統體之中
  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朱編修云敬而無失
[031-11a]
  則極其中而天地位矣義之與比則極其和而萬
  物育矣龜年竊謂未有極其中而不和者未有天
  地位而萬物不育者亦不必如此分說不識如何
分說無害固未有天地位而萬物不育者然天地位言
其體萬物育言其用體用自殊要須分看但元晦之語
不若龜山云中故天地位焉和故萬物育焉為得解經
之法
  君子時中朱編修云以其有君子之德而又能隨
[031-11b]
  時以取中也龜年竊謂君子精義故能時中謂之
  時中者以其全得此理故無時而不中非是就時
  上取中也今曰以其有君子之德而又能隨時以
  取中心切疑焉
随時以取中非元晦語乃先覺之意此意甚精蓋中字
若統體看是渾然一理也若散在事物上看事事物物
各有正理存焉君子處之權其所宜悉得其理乃隨時
以取中語然元晦云以其有君子之徳又能随時以取
[031-12a]
中語却有病不若云所貴於君子之中庸者以君子能
隨時以取中也
  大學曰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
  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
  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
  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自物格而后知至自國
  治而后天下平如自本而葉沿流而下學者用力
  之處莫切於格物致知而此篇之書自誠意至平
[031-12b]
  天下條析甚明而獨於格物致知無說朱編修以
  為闕文是也然龜年嘗以為自平定天下遡而求
  之其極至於格物致知自物格知至順而達之其
  極至於國治天下平其間雖節目繁夥而其道甚
  要所謂要道蓋不過格物致知而已耳然聖人自
  誠意而下又各疏其說焉非謂格物致知之外又
  别有所謂誠意正心脩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
  此蓋聖人深指人以格物致知者然也故聖人於
[031-13a]
  齊家之條引書曰若保赤子心誠求之雖不中不
  逺矣此格物致知之最近者也不識是否
自誠意正心以至平天下固無非格物致知事也然疑
致知格物一段解說自須有闕文
   答彭子夀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
主一則視聽有其則矣
  人心惟危
[031-13b]
人心因血氣而動蓋危而難安也
  喜怒哀樂未發謂之中
喜怒哀樂之未發無所偏倚中之所以得名中者所以
狀性之體段若曰目視耳聽手舉足履則是已發矣其
無不當者迺是中節所謂時中也
  鳶飛戾天魚躍于淵言其上下察也
鳶飛魚躍指道之體用無乎不在也
  盡心知性
[031-14a]
因盡心體之本然為盡其心非善窮理者莫之能也
  無極而太極
此語只作一句玩味無極而太極存焉太極本無極也
若曰自無生有則是析為二體矣
  堯舜豈無所用其心哉
豈可謂堯舜無所用心特動無非天耳
  過化存神
存神體也過化用也存神故能過化
[031-14b]
  君子行法以俟命
行吾法則聽天所命故富貴貧賤夷狄患難無不安也
   答呉德夫
  孟子曰形色天性也惟聖人然後可以踐形說者
  謂踐者履踐也如非禮勿視聽非禮勿言動之類
  謂之踐形如此說恐只是賢人事一說謂聖人猖
  狂妄行蹈乎大方衆人則為形所役聖人則能役
  形恐踐字說得費力又一說形者事之初萌色者
[031-15a]
  事之著見惟聖人能踐之於其初賢人則不待著
  見而後用力於其間此恐說天性字不出
天之生斯人也有物必有則凡具於吾身者皆物也而
各有則焉踐如踐言之踐實履之也凡人雖有形色而
不能踐也感物而動不知所以踐之者也賢人則能踐
之矣由己故也以我視以我聽以我言以我動也聖人
盡性從容自中與天地相流通故動容周旋無非至理
曰能則猶似用力也曰可以則見其自然而化非聖人
[031-15b]
莫能與也
  上繫曰可乆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此一
  段論乾坤易簡至於可乆可大可謂極矣何故止
  言賢人德業或謂非聖賢之賢乃賢於人之賢
可乆可大賢人之德業也乆大則聖人也矣
  舜明於庶物物或説謂物則之物或説謂萬物之
  物然則明庶物者奚獨舜哉且攷之經何以見舜
  之明庶物也
[031-16a]
道外無物物外無道舜明於庶物則萬理著察一以貫
之卓然大中之域非生知其能然乎夫舜起於畎畝之
中一旦加乎羣工之上徽五典而五典從納百揆而百
揆叙賔四門而四門穆納于大麓而烈風雷雨弗迷非
明於庶物其能然乎
  孟子曰口之於味也目之於色也耳之於聲也鼻
  之於臭也四肢之於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
  謂性也仁之於父子也義之於君臣也禮之於賔
[031-16b]
  主也知之於賢否也聖人之於天道也命也有性
  焉君子不謂命也
口之别味目之别色耳之别聲鼻之别臭四肢之便於
安佚豈人所為哉是性然矣而口蘄於美味目蘄於好
色耳蘄於鐘鼓鼻蘄於芳馨四肢蘄於安佚則是感動
於物而為性之欲矣故有命焉而君子不謂性也蓋貴
賤有定分窮達有定數隨其所遇無不得焉而無欲之
之意則是天理也故不謂性者乃所以成性也父子之
[031-17a]
恩主仁而仁不得於父子君臣之分主義而義不得於
君臣賔主以禮而不接我以禮賢者冝以知見於世而
邦無道有不得而知焉天道在聖人而聖人固有不遇
者命則然矣然而是可斷以無可奈何乎斷以無可奈
何則人道息矣故有性焉而君子不謂命也仁不得於
父子吾致孝以感而已如舜是也義不得於君臣吾致
誠以格而已如周公是也彼不以禮待我而在我者盡
其待之之道而已孔子之於陽貨可見也知不得自見
[031-17b]
吾雖退藏益精其知以樂其道伊尹在莘野未聘之時
可見也天道在聖人而夫子不得如堯舜文武周公施
而達之天下然著之六經傳於門人兼善萬世天道流
行蓋無終窮矣故不謂命者乃所以立命也如前所説
若流其性而不本於命則人欲肆矣如後所説若委於
命而不理其性則天理滅矣孟子之言所以極性命之
微而同天人之用也雖然所以成性而立命者何歟一
則不謂性一則不謂命而心之道行乎其中矣非知仁
[031-18a]
者其孰能明之且聖人之於天道立言與上辭不同所
以然者蓋明天道即聖人之道而聖人即天也
  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
孟子言孔子不名一德而集羣聖之大成非三子之所
可及而又以樂之大成明之蓋樂之一變謂之一成大
成則其節奏之大備也金聲而玉振之節奏可謂備矣
蓋又各有似焉金聲有洪殺清濁之殊聖人之智無所
不周者然也玉振始終如一聖人之德無所不備者然
[031-18b]
也此其先後固自有倫然自其成者言之則金玉並奏
知行皆極不見其始卒之有異也
  金聲也者始條理也玉振也者終條理也始條理
  者智之事也終條理者聖之事也
伊川先生云此孟子為學者言始終之義由其能始條
理故能終條理猶知至即能至之知終即能終之又曰
致知智之事行其所知而極其至聖之事也據此一節
乃是言學者之事所以學於聖人者故因上文金聲玉
[031-19a]
振而言言學之序如此蓋聖人則聖智合一無始卒之
異學者則必知所先後然後有以入德也故孟子於此
一節特分而言之明聖人之智學者所當先務必明盡
衆理咸極其至然後力行以造夫聖人之所以聖者始
終各有條理而不可亂也智之事聖之事猶言學智聖
之功夫非便以為智聖也
  智譬則巧也聖譬則力也猶射於百步之外也其
  至爾力也其中非爾力也
[031-19b]
此一節復言聖人之事以明夫子所以異夫三子者夫
子智聖合一至而且中矣然所以至者其力也所以中
者非力也是巧之功也是聖人雖曰合一而智聖亦未
嘗不偕極也若三子徒恃其力而巧不足焉則雖至而
不能以中矣若顔子者智足以中矣其力未及至者一
息爾天假之年孰謂其不為孔子哉
  西銘云知化則善述其事窮神則善繼其志其㫖
  何如
[031-20a]
西銘發明仁孝蓋仁人之事親也如事天事天也如事
親須㬰不在焉則失其理矣神是心化是用然須黙識
所謂神則化可得而言矣能繼志乃能述事也
 
 
 
 
 
[031-20b]
 
 
 
 
 
 
 
 南軒集巻三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