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j0049 古今攷-宋-魏了翁 (master)


[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古今攷卷二


  元 方回 續


  馬遷書仁而愛人 班固書寛仁愛人


  紫陽方氏曰史記髙祖紀仁而愛人喜施意豁如也漢
書紀改曰寛仁愛人意豁如也班固加一寛字不如司
馬遷之所謂仁而愛人也加一寛字則所見之仁小矣
仁全體甚大愛人仁之用也仁性也愛人仁之情也史
[001-1b]
遷所云性情體用俱完而固也天命之性無智愚賢不
肖皆有是仁禀氣之清而厚者則全其本心之仁而惻
隠之心必見于愛人禀氣之濁而薄者則有蔽塞昏怠
之患而又加以物慾則所為每不仁如項羽剽悍猾賊
喑啞叱咤兇暴之至非本心不仁而性無是仁也一切
恃氣故敢于戰攻必取必勝而敢於殺人如坑秦軍二
十萬衆於新安彼何罪哉仁不仁之間劉項之存亡也
孔門論仁莫大於易之乾卦與夫論語答顔子之問在
[001-2a]
乾為元亨利貞在人為仁義禮智而元包四徳仁冠四
徳曰元者善之長曰君子體仁足以長人論天地之四
時則曰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然四時常常生物故易繫
又曰天地之大徳曰生聖人之大寶曰位何以守位曰
仁仁所以為百行萬善之根本禮義智非仁為之則何
以有辭讓何以有羞惡何以有是非聖賢修身内之存
養仁之體外之省察仁之用若夫克已復禮為仁孔子
因顔子問而答天下後世學者皆當然也顔子請問其
[001-2b]
目曰非禮勿視聽言動此賢者之事亞聖人一等則必
有所勿而後有所克有所克而後有所復聖人純乎仁
自不假此程伊川令學者類聚洙泗言仁處觀之教人
至矣而為象山之學者非之何也司馬遷謂髙祖仁而
愛人上一仁字性也體也愛人二字情也用也班固言
寛仁愛人則以寛為仁而愛人之説止於言仁之情仁
之用矣孔門教人亦曰仁者愛人指其用也他有兼言
體用者不一韓愈博愛之謂仁亦専言仁之用然所以
[001-3a]
博愛之理亦不相離後世専以愛言仁固不盡此心此
仁之全體而或者以覺為仁則又流于一偏如醫書言
痿痺不仁不知痛癢固不仁矣而無病之人皆知痛癢
則非所謂仁也仁者固無所不愛而愛屬乎情仁者固
無所不覺而覺屬乎知皆非仁之全體也本性之仁大
哉乾元是也聖人欲净理明静亦仁動亦仁無一毫之
或私而無一物之失所安行之仁也賢者利仁畏罪强
仁又有等級史遷本書髙祖天資乃是氣禀清厚本性
[001-3b]
之仁時時發露于人必愛而其善知人誅有罪得天下
皆仁之用也袵席閨門有不善焉則不學之過也然以
其天資見于行事則得仁之分數多矣以項羽對觀之
則仁不仁之判天壌矣古之純乎仁者其堯舜禹湯文
武周公孔子歟髙祖救民于水火之中剗秦之暴削項
之兇有國四百年天地大徳曰生其所以生天下之蒼
生者多矣亦可謂仁也齊桓晉文所不及也史遷班固
筆削微異吾故從而辨之而所以補此章者恐或者議
[001-4a]
鶴山之書専攷制度而不及性理不容不挈此大綱領
而表出之也


  附論易體仁足以長人并 孔子以下六段 東
萊四段 朱子語二十二段 程沙隨一段
方氏一段


  易乾文言曰元者善之長也又曰君子體仁足以長人
明道先生曰天地之大徳曰生天地絪緼萬物化醇生
之謂性告子此言是而謂犬之性猶牛之性牛之性猶人之性則非也萬物之生意最
[001-4b]
可觀此元者善之長也斯所謂仁也人與天地一物也
而人特自小之何耶


  伊川先生曰君子體仁足以長人體法於乾之仁乃為
君長之道足以長人也體仁體元也比而效之謂之體
朱文公不然見後


  橫渠先生曰仁統天下之善


  廣平游氏曰道者天也道為萬物之奥故足以統天仁
者人也仁為衆善之首故足以長人猶之萬物發育乎
[001-5a]
春而震為長子也


  漢上朱氏曰天地之大徳曰生元者生物之始善之長
也其在人則仁也仁者宜在髙位故君子體仁足以長
人于人皆長也


  紫陽先生曰元者善之長也元者生物之始天地之徳
莫先于此故于時為春於人則為仁而衆善之長也
君子體仁以仁為體則無一物不在所愛之中故足以
長人 元者善之長以下四句是説天徳之自然君子
[001-5b]
體仁足以長人以下四句説人事之方然元只是善之
長萬物生理皆始于此衆善百行皆統於此故于時為
春於人為仁 元亨利貞春夏秋冬此天徳之自然其
在君子所當從事于此者則必體仁乃足以長人體者
以仁為我之骨我以之為體仁皆從我出故無物不在
所愛所以能長人 元者善之長也亦仁而已體仁則
痒疴疾痛舉切吾身故足以長人 生底意思是仁
乾之元亨利貞本是謂占得此卦則大亨而利於守正
[001-6a]
而彖辭文言皆以為四徳某常疑如此等類皆是别立
説以發明一意 易中言元者善之長説得最親切無
滲漏仁義禮智莫非善這箇却是善之長仁是有滋味
的物事説做知覺却是無滋味底物事仁則有所屬如
孝弟慈和柔愛皆屬仁 伊川語録中説仁者以天地
萬物為一體説得太深無捉摸處易傳其手筆只云四
徳之元猶五常之仁偏言則一事専言則包四者又曰
仁者天下之公善之本也易傳則此兩處説仁説得極
[001-6b]
平實學者當精看此兩處 問黃直卿伊川偏言則一
事専言則包四者這一個能包得那數個若問著一個
便包數個答云只謂是一個公于此處見得分明否曰
向來看康節詩見得這意思如謂天根月窟閒來往三
十六宫都是春已與程子所謂静後見萬物有春意同
且如這個卓子安頓恰好時便是仁盖無乖戾處便是
生意窮天地亘古今只是一個生意此所以仁包四徳
也曰如此體仁便不是生底意思卓子安頓得恰好只
[001-7a]
可謂之中不可謂之仁仁只是初底意如木之萌草之
芽其在人如惻然有隠初來底意思所以程子謂看雞
雛可以觀仁為是那嫩小底便有仁意思 以一身觀
之元如頭所以人頭亦謂之元首穆姜亦曰元體之長
也今若能知得所謂元之元元之亨元之利元之貞上
面一個元字便是包那四個下面字下面字則是偏言
乎一事者又要知得所謂元之元亨之元利之元貞之
元者盖見得此則知得所謂只是一箇元也若以一嵗
[001-7b]
言之則春便是元之元首夏清和是亨之元孟秋是利
之元初冬便是貞之元也 所謂心譬如穀種生之性
便是仁陽氣發處乃情也 正如天官冡宰以分職言
之特六卿之一耳而曰建邦之六典則又統六卿 以
用言之則元為主以體言之則貞為主 且如陰陽其
初亦只是一個進便喚做陽退便喚做陰 仁字須兼
義禮智看方看得仁字出仁者仁之本體禮者仁之節
文義者仁之斷制智者仁之分别猶春夏秋冬雖不同
[001-8a]
而同出於春春則生意之生也夏則生意之長也秋則
生意之成也冬則生意之藏也自四而兩自兩而一則
統之有宗會之有元故曰五行一陰陽陰陽一太極
仁為四徳之首而智則能成始而成終猶元為四徳之
長然元不生於元而生于貞盖天地之化不翕聚則不
發散也仁智交際之間乃萬化之機局此理循環不窮
脗合無間故不貞則無以為元也回曰此説出于周子元亨誠之通利貞誠
之復 體仁如體物相似人在那仁裏做骨子故謂之體

[001-8b]
仁仁只是個道理須著這人方體得他做得他骨子比
而效之之説却覺見不是 四徳之元猶五常之仁偏
言則一事専言則包四者此段只于易元者善之長與
論語言仁處看若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則貞又包四
回曰貞之妙如此貞固足以幹事事之骨也 看此一段須與太極圖通
看 幹事事之骨也猶言體物也 乾之元亨利貞天道也
人得之則為仁義禮智之性 問孟子言仁義禮智義在
第二太極圖以義為利却在第三曰禮是陽故元亨利貞
[001-9a]
謂之仁義禮智猶東西南北所謂元亨利貞猶東南西
北一個是對説一個是從一邊説朱子語二十二段回節去閒雜字書諸此
東萊吕氏曰君子體仁足以長人仁者人也合而言之
道也世人分為二故君子體而為一 君子體仁足以
長人易傳曰比而效之謂之體 仁者人也合而言之
道也其為人不能合故必比而效之 體仁不是將仁
來為我之體我之體都便是仁 元者善之長春秋傳
記穆姜所誦之語謂元者體之長覺得體字較好是一
[001-9b]
體之長也東萊四段回節文


  沙隨程氏文史評漢宣帝殺趙廣漢韓延夀盖寛饒楊
惲回曰四子皆賢能之士雖宣帝慘刻少恩亦由恭顯
典樞機刑戮過差易曰體仁足以長人帝若以仁心每
自體認何至如是回節文


  紫陽方氏曰馬遷書髙祖曰仁而愛人班固曰寛仁愛
人固不及遷多矣回已論之於前嘗有感於易之所云
體仁足以長人三代而下幸有漢髙之性資遂有天下
[001-10a]
四百年之業活天下生靈不可勝計也回抄録孔子二
語明道伊川橫渠廣平漢上語各一段紫陽鄉先生朱
子語二十二段東萊四段惟沙隨一段所以言仁者伊
川以比而效之訓體東萊從之朱子毅然不從獨謂以
仁為我之骨我以之為體其説精矣而程沙隨乃以為
體認所見尤下故附記諸此回嘗讀鶴山易集義批於
此章之末仁天之元也春也生物之心也而人得之以
為性仁包禮義智信猶元包亨利貞春包夏秋冬然性
[001-10b]
有是仁必著於情而後仁始行盖仁非人不行人所以
行乎仁故先儒謂仁與人合而為一也仁以人行故謂
之道也天下之大道理無以加於此也仁為人之骨人
為仁之體人而能體仁則大可以君天下小則一邦一
州一縣一司一宗之長皆非不仁之人所能為主也秦
始皇以不仁為此身之骨而此身四體全不仁釋氏謂五體投
地四肢之元頭為元體亦如之惡乎不亡漢髙性資仁而愛人遂有天

下孔子之言驗于此也鬼神之徳體物而不可遺鬼神
[001-11a]
無迹物物皆鬼神之體猶所謂天運而不已水流而不
息物生而不窮皆與道為體也仁與人為骨人與仁為
體能體仁則能長人當詳觀朱子所論而元包四徳不
貞無以為元仁智交際之間乃造化之機軸至精至妙
學者尤不可不深詣哉


  論語第一個仁字


  紫陽方氏曰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此論語中第一
個仁字程子謂為仁以孝弟為本論性則仁為孝弟之
[001-11b]
本行仁自孝弟始孝弟是仁之一事謂之行仁之本則
可謂是仁之本則不可回謂其為仁之本與少為字不
得孝于親弟于長推是心也則必不敢犯上矣上者君
師有司鄉黨親友之尊於我者既無犯上之心又豈肯
好作悖亂之事春秋時作亂之人不一其不仁甚矣自
不孝不弟始所以聖賢教人必自幼少先知事父母事
兄之道也有若此言下一與字朱子謂疑詞謙退不敢質
言是也回謂以愛言仁不若以孝弟不犯上論仁朱子
[001-12a]
謂記者欲學者識其所當務故此為論語第二章


  論語第二個仁字


  紫陽方氏曰巧言令色鮮矣仁此論語中第二個仁字
朱子謂致飾于外務以悦人則人欲肆而本心之徳亡
矣専言鮮則絶無可知回謂小人以巧好之言令善之
色悦人淺者止于䛕佞深者中藏叵測所謂蜜中之鴆
也外悦乎人而内有殺人之心世多此輩朱子謂記者
欲學者識其所可戒故此為論語第三章


[001-12b]
  仁者愛之理心之徳


  紫陽方氏曰仁者心之徳愛之理朱子或問詳矣黃幹
直卿通釋尤詳朱子引程子語乾四徳之元猶五常之
仁偏言則一事専言則包四者推此而言則可見矣盖
仁者五常之首也而包四者惻隠之體也而貫四端故
仁之為義偏言之則曰愛之理孝弟為仁之本是也専
言之則曰心之徳巧言令色鮮矣仁是也回謂愛之理
兼仁之體用言之也其曰惻隠之體貫四端惻隠愛也
[001-13a]
體也者理也百行萬善無非性之所禀心之所得皆謂
之徳而仁為首包百行萬善焉則専以仁為心之徳而
義禮智信之徳包在其中矣朱子精思非一日發而為
此二言此四書所以有功於萬世也回故表而出之


  論語第三個仁字


  紫陽方氏曰汎愛衆而親仁一孝二弟三謹四信五愛
衆六親近仁者之人行此六事而有餘暇之力則以學
詩書六藝之文聖人教後生子弟宜當如此今人於事
[001-13b]
親從兄有虧行不必謹言不必信常撡害物之心不為
親仁之計而汲汲然學為淺陋之詩輕薄之文其去古
人逺矣親近仁者之人尤為急事不擇友而好從小人
為非今之人尤多也


  答或問何以攷仁


  紫陽方氏曰或問回子續鶴山之書取漢髙紀為古今
攷書髙祖仁愛之效可也廣言仁之體用何居回對曰
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桀紂之失天下也以不仁凡書
[001-14a]
傳所言多仁之用而罕言仁之體私欲净盡仁之體也
愽施濟衆仁之用也漢髙性質之仁形而為愛人則所
謂天下烏乎定定于一不嗜殺人者能一之也若究其
極則于私欲浄盡全乎本心之徳者未也故泛論一篇
之外引易之體仁論語首章之三言仁朱子愛之理心
之徳六字所斷之仁以廣之盖謂古今攷各言制度名
物治天下之具而本根所在自古聖人賢人治天下之
道不過曰仁孔子答孟武伯之論求由赤皆不以仁許
[001-14b]
之則雖有治國之才而仁則不充若子張之問則令尹
子文陳文子之忠之清皆不足以言仁必也如顔子可
以言仁故有克復之許仲弓可以言仁故有敬恕之許
髙祖天資仁矣約法三章一洗秦政鞅斯之酷以此得
天下而所以為之不合於天理不本於天徳者亦多矣
回故攷論孔門以至諸子所以言仁者有體有用不惟
期望世之人主力學以任仁亦期之當世士大夫近求
本心之仁孝弟是務巧令是戒愛之理心之徳養源培
[001-15a]
根而又親君子逺小人希顔子之克復踐仲弓之敬恕
以此修已以此待物必不但羨髙祖一時功臣狙詐蝟
奮僥倖成名而亦或不旋踵而敗也所因之禮損益可
知古今攷之事也其或繼周百世可知古今攷之意也


  附陳太和仁説


  永嘉陳鈞曰堯舜禹不言仁非不仁也睦九族和萬邦
柔逺能邇惇徳允元好生之徳洽于民心無一民一物
而不囿于仁也湯以征伐而君天下行一不義殺一不
[001-15b]
辜不為也非仁乎然于兆民倒懸方解之初驚䰟未定
之日必克寛克仁乃能彰信于天下寛言其小者仁言
其大者萬世之言仁實始于此漢髙祖亦以征伐而有
天下班固云寛仁愛人盖有所本然仁乃天性本然之
理寛乃仁心發見之迹體用重輕不可不察也


  紫陽方氏曰程門常令學者類聚孔門言仁處觀之張
南軒嘗類聚矣真西山讀書甲記第六卷五常門記仁
義禮智信第七卷第八卷上下専記仁自書仲虺之誥
[001-16a]
克寛克仁始陳鈞字太和永嘉人今居金壇知浮梁州
事借回此書觀之書此一段見教因附於此古今攷用
漢紀攷古今張南軒類聚真西山記仁不可備書於此
學者當别自専心攷之


  抜劍斬蛇


  紫陽方氏曰古之君子必佩玉天子白玉𤣥組綬公侯
山𤣥玉朱組綬大夫水蒼玉純組綬世子瑜玉綦組綬
士瓀玟緼組綬而婦人亦有佩衛南子環佩璆然是也
[001-16b]
子婦事父母舅姑各有所佩男子右佩玦捍管遰大觽
木燧左紛帨刀礪小觽金燧婦人右箴管線纊大觽木
燧左紛帨刀礪小觽金燧男女未冠笄衿纓佩容臭詩
童子佩觽佩韘觽如錐以解結或用角或用蒙韘亦曰㳫
亦曰弽亦曰極射曰巨指着决以鉤弦食指中指無名
指著㳫以放弦左臂著拾所以遂袪韘用韋大射朱極
則朱之也佩觽韘成人之禮童子佩者詩人以譏衛惠
公無成人之徳也捍韘臂也亦曰拾亦曰遂可以捍弦
[001-17a]
用韋今人謂之套袖紛帨拭物之巾也紛與帉同巾謂
之帉巾曰帉拭之曰帨也亦捝也遰刀勒也古曰鞞詩
鞞琫容刀是也亦曰刀室鞘室口之飾曰琫礪礱也金
燧木燧取火之具也金曰鑒曰方諸或方圓木則榆槐
之類古之佩如是而已未有帯劍者也禮記曰虎賁之
士説劍家語曰子路抜劍而舞少儀曰僕者右帶劍春
秋傳曰衛良夫袒裘不釋劍而食太子數其三罪而殺
之莊子有説劍一篇其説鄙淺特甚古者車僕武士帯
[001-17b]
劍非此則佩玉與玦拾等物至戰國尚劍則巨闕干將
鏌鎁之名顯而劍客以短長之術游説諸侯東萊大事
記周威烈王十七年秦初令吏帯劍東萊曰佩玉三代
也帶劍秦也秦與三代之分無他觀其所佩而已是年
秦簡公六年秦紀又書百姓初帯劍又秦始皇九年王
冠帯劍東萊曰始皇年二十一帶劍秦始也人主帯劍
廢佩玉始此其後荆軻難作始皇賴劍以免二十六年
初并天下銷天下兵則民間刀劍㦸槊鋒鏑盡以為金
[001-18a]
人十二意者吏尚帯劍而民則莫敢有帯劍者矣劉季
為亭長送徒驪山而得帶劍為吏故也漢記以三尺劍
取天下於是捨三代之佩玉而佩秦之劍訖漢至魏皆
然晉以木代之而唐亦有焉項莊抜劍起舞樊噲抜劍
切肉軍中當然蕭何劍履上殿則立為朝儀矣龔遂勸
民賣劍買牛則庶人無不帯劍矣秦之法嚴而實疎劉
季解縱所送徒帯劍夜行畧無呵禁至此斬蛇之事則
必有心老嫗夜哭赤帝子殺白帝子又恐是偽為神竒
[001-18b]
者之妄言漢有偽泰誓三篇出于河内女子有周武王
白魚入於王舟火流王屋化為烏二事後孔壁真泰誓
出乃不然太史公好竒怪聞異説無不備載有如白魚
火烏之事出于偽書則赤帝子之説無乃與之相似歟
晉武庫火漢髙祖斬蛇劍火中飛去則又詭異尤不足
信云


  附廣劍攷 秦吏初帶劍 秦百姓初帯劍賜王子煇劍 始皇二十冠帯劍


  史記秦紀簡公六年令吏初帶劍東萊大事記書於周
[001-19a]
威烈十七年魯繆公元年東萊曰佩玉三代也佩劍秦
也秦與三代之分無他觀其所佩而已矣又史記秦紀
後有秦紀一篇書惠公其七年百姓初帯劍此秦吏民
帯劍之始也亦不書曰佩按是時魯繆公尊事子思東
萊書中庸之書於是年又繆公以公儀子為政東魯吏
風如此西秦但知强暴而已然是時秦亦未强威烈王
二十三年為司馬公通鑑之始回嘗謂通鑑合自獲麟後續之為始欠七十八
年春秋前曲沃武公取晉其為三晉也久矣秦簡公後惠公出子獻公始强

[001-19b]
孝公始大强惠文君立後為惠王秦稱王始此子武王
立武王死弟昭㐮王立六年蜀侯煇反索隠注華陽國
志曰秦封王子煇為蜀侯蜀侯祭歸胙于王後母疾之
加毒以進王大怒使司馬錯賜煇劍子孝文王子莊㐮
王子始皇凡吏民帶劍十世矣始皇十三嵗而立二十
一嵗冠帯劍史記書之非始皇始帯劍也考工記桃氏
為劍臘廣二寸有半寸兩從半之以其臘廣為之莖圍
長倍之中其莖設其後參分其臘廣去一以為首廣而
[001-20a]
圍之身長五其莖長重九鋝謂之上制上士服之身長
四其莖長重七鋝謂之中制中士服之身長三其莖長
重五鋝謂之下制下士服之臘謂兩刃力闔反一音獵
又魯頰反兩從半之謂劍脊兩面殺趍鍔莖謂劍夾人
所握鐔以上也鐔音淫音尋又徒南反夾古恊古洽二
反鄭𤣥注謂莖在夾中者長五寸設其後謂穿之也鋝
無音字書十七辭刀輟切説文曰十一銖二十五分之
十三又音刷陳祥道謂鋝六兩鄭𤣥注上制長三尺重
[001-20b]
三斤十二兩筭不通此乃六十兩也若六兩為鋝不及此中制長二尺五寸
重二斤十四兩三分兩之一人各以其形貌大小帶之
此士謂國勇力之士能用五兵者也樂記曰武王克商
禆冕搢笏而虎賁之士説劍于劍而言周武王莫古于
此用劍之盛莫盛于戰國而以為朝儀則又始于秦而
不革于漢也劍柄之名六曰後曰夾亦作鋏曰鼻曰莖
曰鐔曰首又周禮注中有把字音霸又必雅反今人曰柄把
是也又史記注劍室謂鞘劍刃之名三曰臘曰脊曰鍔
[001-21a]
亦曰鋒鼻亦曰彘亦作璏劍鼻之玉曰璏亦曰珥爾雅
劍珥謂之鐔劍室曰櫝亦曰柙謂劍柙也蔵虎兕亦曰
柙蔵弓矢玉亦曰匱曰櫝進劍者左首而加於夫&KR0008
上夫&KR0008劍衣也不敢䙝也亦曰衭襓少儀僕者右帯劍
古之佩劍必於左僕御車居中君居左勇力能軒輊之
士居右則移劍于右以尊君也陳祥道謂漢禮自天子
及百官皆佩劍魏唯朝服佩之晉以木代之唐亦有焉
今攷史記蕭相國世家漢書蕭何傳皆書賜帶劍履上
[001-21b]
殿而無注初學記賈子古者天子二十四冠帯劍諸侯
三十而冠帯劍大夫四十而冠帶劍𨽻人不得冠庶人
有事得冠劍無事不得帯此不可信又云前制上公九
命則劍履上殿儲君劍舄上殿又漢儀諸臣帯劍至殿
階解劍按史記荆軻傳圖窮而匕首見左手把秦王之
袖王驚自引而起袖絶抜劍劍長操其室時惶急劍堅
故不可力抜秦法羣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諸
郎中執兵皆陳殿下如此則秦法惟其王帶劍耳上文
[001-22a]
劍長如字劍佩于左劍長而室堅故不可抜左右乃曰
王負劍負劍注王邵曰古者帯劍上長抜之不出室欲
王推之于背令前短易抜盖負于背則易抜佩劍于腰
則難抜秦王惶急時能移劍於背故能抜以斷荆軻之
左股也五代至宋以幞頭為首飾漆紗為之橫長其帯
以紫緋緑為公裳乃唐末之戰袍稍大其袖而加橫欄
以玉金犀角牛角革為帶有金銀魚袋之異靴則軍中
朝服之靴耳謂之常朝服三年一大禮而後有朝服祭
[001-22b]
服冠冕佩紱之制人主常朝紅袍玉帯幞頭皆權禮也
然古金有六齊鍾鼎齊六金一錫斧斤齊五金一錫戈
㦸齊四金一錫大刃齊三金一錫削殺矢之齊五金二
錫鑒燧齊金錫半古皆先為模範而始鑄之今之劍㦸
刀斧皆鍛熟為之多鍛而精者為之鋼鐵以為刃若非
古之鑄劍然也惟鏡惟鼔惟香爐花瓶惟僧樓大鍾用銅而冶
鍋鑊釡鬲茶湯罐煎盤田犁皆鐡而冶與古制全不侔矣


  祠黃帝祭蚩尤於沛庭


[001-23a]
  祠祭之字篆文皆從示橫二畫古上字也縱三垂中為
星左為日右為月天垂象以示乎人故禱祠福祉禘祫
等字皆從示祠之訓春祭曰祠品物多少文詞也不用
犧牲用圭璧及皮幣祭字從肉從手月肉字也又手字
也下從示謂以手呈肉而祭也然則祠不用牲祭用牲
也今班史書曰祠黃帝祭蚩尤豈互文乎抑果有異義
也蚩尤古之始造兵器者黃帝戰于阪泉始從事戰陳
者秦禮祠八神或曰齊太公以來作之八神三曰兵主
[001-23b]
祠蚩尤其冢在東平郡夀陰縣其兵主也久矣班固因
馬遷封禪書作志曰為沛公則祠蚩尤釁鼓旗于蚩尤
亦言祠而不言黃帝於紀則云祠黃帝祭蚩尤恐不過
互文耳下文曰釁鼓旗則用牲可知秦廢俎豆則未知
其祭之器如何圭幣亦不深考也古者天子將出征類
乎上帝宜乎社造乎禰禡於所征之地禡亦曰表貉貉
與禡同音亦讀曰陌至秦而其禮皆亡唐制有禡祭陳
祥道禮書繪為圖亦未必盡與古合啓與有扈戰於甘
[001-24a]
之野其誓曰用命賞于祖不用命戮于社孔氏傳謂天
子親征必載遷廟之祖主行有功則賞祖主前示不専
又載社主謂之社事不用命奔北者則戮之於社主前
髙帝以一亭長卒與立為沛公為楚之縣公固不當用
天子之禮匹夫無祖廟則無所謂主漢之榆社雖有主
亦不知用姑為是祭以行師秦及戰國以來先王典禮
掃地已盡為可歎耳


  釁鼓


[001-24b]
  春秋傳曰君以軍行祓社釁鼓祝奉以從古禮也周官
天府上春釁寶鎮寶器小子掌珥于社稷祈于五祀鄭
𤣥注珥讀為衈而思反祈或為刉音機釗衈者釁禮之
事也用毛牲曰刉羽牲曰衈刉衈社稷五祀謂始成其
宫兆時又釁邦器及軍器大司馬位釁主注軍器鼓鐸
之屬凡師既授甲迎主于廟及社主祝奉以從殺牲以
血塗主及軍器皆神之事凡師刉衈則奉大牲龜人釁
龜月令孟冬釁龜䇿羊人釁積共其羊牲圉人釁廏雞
[001-25a]
人凡釁共雞牲注釁廟用羊門夾室皆用雞宗廟之器
釁以貑豚文王世子曰始立學者既興器用幣注興當
為釁然則古之釁禮其詳如此以血塗其物而祭有司
行事而君不親犬羊者其䙝甚矣沛公初起釁鼓去古
未逺蕭曹輩猶知之唐制鍾鼓新成使羊豕一釁之皇
太子親戎及大將出師則貑豚一釁鼔古之人於宗廟
祭器軍器廟主社主及卜筮之物皆釁神事也路寢成
則考之而不釁不可以神之也近世此禮悉廢出師而
[001-25b]
奉主釁鼓其不講也久矣








  古今攷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