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52 四川通志-清-黃廷桂 (master)


[026-1a]
欽定四庫全書
 四川通志卷二十六
 古蹟亭臺樓/閣附
  大凡有事攷古者茍得其遺跡之所存則當時之
  規模形勢與夫政治方畧皆瞭然若指諸掌葢大
  賢君子其精神歷久而不湮而後之知人論世胥
  有藉矣蜀中如爾雅臺籌邊樓文事武備固已攬
  其大概他若三賢之堂二老之閣高山景行於此
[026-1b]
  有流連不盡者焉况夫望古遥集則父老所傳聞
  簡編所紀載又何一不足以動人慨慕也哉作古
  蹟志
 成都府
  成都縣附/郭
  古蜀國按史記黄帝子曰昌意娶蜀山氏女生帝/高陽後封其支庻於蜀歷夏商至周衰始
  稱王秦惠王九年司馬錯伐蜀滅之揚䧺蜀本紀/荆人鼈靈為蜀相其王杜宇以國禪之號開明帝
  下至三代有開明尚始去帝號稱王華陽國志周/衰蜀侯蠶叢先七國稱王其後王曰杜宇移治郫
[026-2a]
  邑或治瞿上七國稱王杜宇稱帝禪位於其相開/明九世有開明尚復稱王徙治成都後與苴巴相
  攻為秦/所并大城一名子城秦張儀所築初築時城屢/頽不立忽有大龜出於江周旋而走
  儀以問巫巫言依龜行處築之/可成從之功果就故又稱龜城少城一名小城在/子城之西蜀
  都賦亞以少城接乎其西舊志張儀既築大城後/一年又築少城華陽國志秦惠王二十七年張若
  城成都周十二里縣本治赤里街若徙治少城容/齋筆録晉益州刺史治大城蜀都太守治少城永
  和三年桓温平李勢夷少城宋張詠創設記隋開/皇初蜀王附張儀舊城増築南西二隅通廣十里
  亦曰少城時因謂大城/曰子城其後少城復毀羅城唐乾符六年高駢為/劒南西川節度使以
  子城湫隘展築羅城周二十/五里以甓甃之亦名大元城羊馬城後唐天成二/年孟知祥於
[026-2b]
  羅城外增築羊馬城周四十餘里及孟昶時僭擬/宫苑城上盡種芙蓉謂左右曰此誠錦城矣故又
  名芙/蓉城赤塗城在縣北三里晉大/安中李特所築宋興廢郡在縣北/宋志元
  嘉十年立領南漢建昌永川三縣齊梁皆因之後/周俱并入城都今縣北有宋興山葢以故郡得名
  廢蜀王府在縣城内明洪武中建又有永川内江/徳陽石泉汶川慶符南川等七王府今
  皆/廢廢寧川衛在縣東四里明洪武十一年建又成/都右衞在縣西三里中衞在縣西南
  七里前衛在縣南六里後衛在縣東三里俱同時/建又成都左䕶衛在縣西南七里為蜀府建今皆
  廢/司馬相如宅在縣西南五里蜀記在市橋西即/文君當壚滌器處舊傳宅在少城
  中笮橋下百步許明一綂志金花寺即相如/故宅劉宋時有番僧攜金花玉像至此因名揚䧺
[026-3a]
  宅即今縣治寰宇記在少城西南一名草/𤣥堂方輿勝覽中有載酒亭及洗墨池嚴君平
  宅在縣西即君平賣卜處後為普賢寺今名嚴真/觀内有通仙井相傳與綿竹縣君平宅井通昔
  有人濬井得銅錢三徑可二寸因恍惚不安/復投井中立愈或謂此即君平擲卦錢也諸葛
  亮宅在縣北二里/今為乘烟觀李膺宅寰宇記在縣西三/里或云是姜維宅杜甫
  宅寰宇記在縣西郭外地屬犀浦縣接浣花溪舊/傳杜甫草堂有二一在萬里橋一在浣花溪萬
  里橋者今/不可攷籌邊樓在縣西唐李德裕建四壁畫蠻/夷險要日與習邊事者籌畫其
  上宋范成大又改建子城西南今/圯一説茂州保縣亦有籌邊樓張儀樓在縣西/南元和
  志在城西南髙百餘丈臨山瞰江明/一綂志即宣明門樓也一名菟樓錦樓在龜城/唐建一
[026-3b]
  名錦江樓前瞰大江西望雪嶺東望長松明末張/獻忠攻成都總兵劉佳印戰敗廵撫龍文光急遣
  人往灌縣決堰水注江以/益城濠賊四面縱火遂圮大觀樓在縣城内開府/束園都御史喬
  壁星改名/天尺樓海棠樓在縣西唐李回建鄭谷詩上國/休誇紅艷杏深溪自照緑苔磯
  一枝低帶流鶯睡/數片猶如舞蝶飛五福樓在縣城内唐韋臯/建以上俱無存望鄉
  臺在縣北十里/蜀王秀所築讀書臺在縣北二里寰宇記孔明/相蜀築此臺以集諸儒兼
  待四方賢士今為乗烟觀城東二十五里有唐段/文昌讀書臺彰明縣北五十里有李白讀書臺
  雲臺在縣北門外俗名/賽雲臺即玉局觀望京臺在縣北十五/里唐韋臯築講經
  臺在縣西青羊宫内/相傳老子遺址降生臺與講經/臺對面紫金臺在青/羊宫
[026-4a]
  通明寳/閣之後載酒亭在城外市橋西漢司馬相如宅内/唐杜甫詩茂陵多病後尚愛卓文
  君酒肆人間世琴臺日暮雲嘉靖中學使陳鎏建/坊於道傍題曰琴臺徑沿徑半里許始達松栢榿
  柳遺址/猶存草𤣥亭在縣南揚䧺宅内寰宇記在華陽/縣少城西南郫縣又有揚䧺讀書
  堂趙抃/為記百花閣在城西向/百花潭尊經閣在府學明倫堂/後知府耿定力
  重葺舊/址無存魁星閣在府學正面明萬厯間/布政王志逺建今圮通明寳閣
  在青羊宮九皇/殿後上祀玉皇静勝堂在府治/内宋建䧺邊堂在府治内/宋時建於
  甲庫/之北圜通堂在府治園中宋/建趙抃葺之惠逺堂在府治内宋/靖康初盧法
  初建以禮殿人/物繪圖其上草白堂即洗墨池明方伯程正誼/建 國朝知府冀應熊重
[026-4b]
  修池前立石碑/書洗墨池三字草堂在縣西南五里浣花溪上即/唐杜甫宅甫詩萬里橋西宅
  百花潭北莊謂此又有草堂别館明廵撫劉東臯/廵按王金川建獻賊毀 國朝知府冀應熊重修
  立碑書草堂寺三字右為工部祠廵撫張徳地/建立石勒像後有小亭環以修竹題咏甚夥
  鏡揚䧺蜀本紀武都丈夫化為女子顔色美好葢/山之精也蜀王娶以為妻無幾物故於成都郭
  中塟之以石鏡一枚今武擔山上有石/徑五尺厚五寸瑩徹可鑑號曰石鏡石笋在縣/西華
  陽國志蜀時毎一王死輙為立大石今石笋是也/號為笋里劉禹錫福成寺記益州石門街大逵西
  馳曰石/笋街五丁擔華陽國志成都縣内有一方折石/圍可六尺長三尺許去城北六十
  里曰毘橋有一折石亦如之/相傳為五丁成武擔山石擔支機石在縣西嚴真/觀博物志有
[026-5a]
  人乘槎入天河得一石歸問嚴君平曰此織女支/機石也相傳有欲琢之為器者風雷驟作咫尺昏
  曀遂不/敢犯碧雞坊在縣西南隅益州記成都之/坊百有二十第四曰碧雞石婦
  昔有孝婦守節孝於舅姑後人刻石像之白居易/詩至今為婦者見此孝心生不比山頭石空有望
  夫/名
   古碑記附
  漢蜀郡守何君造尊楗閣碑容齋隨筆云在成都/末云建武中元一年
  唐僧大辯修功德碑元和十五年/立在文殊閣觀政閣記秦漢/至唐
  領太守刺史節度使之職有功績可攷者畫像得/二十八人别圖於他閣而榜曰觀政吕大防成都
[026-5b]
  志云二十有八人李冰文翁王遵張堪第五倫亷/范种暠李膺高䀢諸葛亮王濟高儉陸象先蘇頲
  嚴武翟寕韋臯高崇文武元衡段文昌李德裕/楊嗣復杜悰魏謩牛叢夏侯牧高駢陳敬瑄
  都古今前後記眉山人孫汝聰修成都古今前/後記六十卷見眉州江鄉記
  淸獻公成都記見張有成/光福寺記成都志袁説/友序古石刻共/二
  十有三在廢藩府中後改為貢院於瓦礫中得之/皆古名書内有仙筆四按察使李翀霄豎之至公
  堂左為/文記之
  華陽縣附/郭
  錦城在縣南華陽國志萬里橋南岸道西有城故/錦官也元和志錦城在縣南十里故錦官城
[026-6a]
  錦官猶合浦之有珠官也/又有車官城在錦城西盤古城元和志在縣東/三十里方輿勝
  覽在盤/古祠廣都故城在縣東南蜀本紀蜀王本治廣/都之樊鄉後徒成都漢置縣屬
  蜀郡華陽國志縣以元朔二年置在郡南三十里/蜀號三都成都新都廣都是也王葬改為就都亭
  後漢復故晉永和中分縣界置寧蜀郡領廣漢廣/都升遷西鄉四縣宋以後因之周廢寧蜀郡隋仁
  壽元年改縣曰䨇流而此遂廢章懐太子曰廣都/故城在成都縣東南唐又别置廣都縣明一綂志
  廣都廢縣在府南四十五里漢廣都城在其東北/十五里又有晉廣都城在其北十三里此無所攷
  懐寧廢郡在縣南晉安帝時置屬南秦州宋元嘉/十六年改屬益州領西平萬年二縣齊
  梁皆因之後周廢/郡縣并入成都文翁石室在縣南又名文翁學/堂即今之成都府學
[026-6b]
  華陽國志文翁立學精舍講堂作石室一曰玉室/舊志文翁立學作石室在城南安帝永初間遇火
  興平初太守高䀢更新又增一石室始作禮殿以/祀先聖周公畫三皇五帝七十二子及三代兩漢
  君臣像於壁李膺記後漢中平火延學觀廂廊一/時蕩盡惟此堂火焰不及壁上悉圖古聖賢齊永
  明中劉瑱更圖馬内有禮殿記歐陽修謂蔡邕所/書柱上有鍾㑹𨽻書葢追文翁高君之美而書也
  又周公禮殿圖攷禮殿制度甚古低屋方柱柱上/狹下廣與今異制殿有板龕䕶先聖像丘文播畫
  山水龕後有板壁黄筌畫湖灘禮殿之壁高下三/方圖像世傳晉太康中太守張牧之筆即張載父
  也宋嘉祐中王素命摹寫為七卷凡一百五十五/人為成都禮殿聖賢圖紹興中席益又摹寫於石
  經堂凡一百六十八人明末為獻賊所毀十國朝/康熙四十三年按察使劉德芳修復之六 年學
[026-7a]
  使方覲増修講堂學舍三十餘間拔通/省士之尤者延師敎之一時文物稱盛譙樓在縣/東南
  即鐘鼓樓明萬厯丁巳知府江和修/建獻賊焚毀後重修為成都勝槩散花樓在縣/東北
  隅唐建李白詩日照錦城頭朝光/散花樓金牕夾繡户珠箔懸瓊鈎雪錦樓在縣東/大慈寺
  前取杜甫雪嶺界天白/錦城曛日黄之句為名合江亭在縣東南二江合/流處唐韋臯建吕
  大防重修有記俯而觀之滄浪渺然東山翠/麓與烟林篁竹列峙於前一府之䧺觀也就都
  亭在縣南三十里故廣都城也元朔二/年置王葬改名就都亭後漢復故飛鸞閣蜀/王
  衍建/今圯螽斯堂在縣西南/江瀆廟内石犀在縣南三十五里秦/太守李冰作五石犀
  沈江以壓水怪其後土人立廟祀冰號石犀廟今/有一石在大慈寺佛殿前攷華陽國志李冰石犀
[026-7b]
  一頭在市橋即今金花橋也/或以為秦惠王所遺者非天涯石在縣/東五塊石
  在縣南萬里橋之西五石相疊高一丈餘圍倍/之相傳下有海眼昔人常起其石風雨㬧作
  市舊志在大慈寺前蜀民重蠶事毎嵗二月望日/於寺前鬻蠶器謂之蠶市唐韋南康有記宋太
  守田況/有詩蔣琬宅在縣東七里又犀浦縣/有蔣橋亦以琬得名赤里街在/縣
  南寰宇記成都之南街名赤里/華陽國志成都舊治赤里街雞鳴原在縣南十/五里宋咸
  平三年知蜀州楊懐忠攻益州賊王均/乘勝逐之砦於雞鳴原以待王師即此
   古碑記附
  漢文翁學生題名集古録不著書人名氏文翁題/名可見者凡一百十二人碑在
[026-8a]
  益/州漢文翁石柱記集古録云漢𨽻不著書撰人名/氏永初中火災被焚惟廟内兩
  闕存太守高䀢重立又於其東/創周公禮殿碑以初平五年立殿柱記先儒謂鍾/會書按鍾
  會於季漢炎興元年始入蜀距漢興平初/禩已七十一年不應追書也今在禮殿東漢學
  殿嵗月記繫年録云紹興六年成都敎授范仲殳/奏疏言本府學殿建於東漢之初平漢
  人以大𨽻記其修築嵗月刻於東楹至今九/百四十三年葢天下棟宇之古無過於此者宋高
  宗御書大成殿榜繫年録云紹興六年上書/大成殿榜賜成都府學左右
  生題名集古録謂為/晉宋間碑晉益州刺史羅君碑在碑/陰
  朱齡石刻宋高祖檄譙縱文在石/室館學廟堂記唐/永
[026-8b]
  徽元年賀公亮撰集古録/謂不著撰人名氏不同州學廟堂頌唐神龍/二年立
  太平公主出家勒在天/慶觀孔子廟堂碑唐開元中/周灝撰
  平蠻碑集古録云唐蕭晉用撰開元十九年刻石/紀功在成都昭烈帝廟又容齋隨筆成都
  有開元十九年南蠻為邊患明皇遣内常侍高守/信為南道招慰處置使以討之拔其九城此新舊
  唐書及野史皆不載肅宗以魚朝恩為觀軍容處/置使憲宗用王承瓘為招討使議者譏其以中人
  主兵柄不知明皇用/守信葢有以啟之也先主廟碑貞元四年蘇端撰/在昭烈帝廟中
  韋臯寳國寺記政元/中立段文昌元和中律師銘在府/學
  蠶市記韋南康撰在寳厯/寺寺有南康像武侯碑陰記集古録云/唐崔備撰
[026-9a]
  元和二年武元衡刻及其/僚屬題名於武侯廟碑陰古柏行長慶四年/段文昌撰重寫
  前益州五長史真記李文饒撰云益州草堂寺列/畫前長史一十四人代稱絶
  迹余嘗於數公子孫之家獲見圖狀乃知草堂給/事靡不造真者余以精舍甚古貌相將頓乃選其
  功德尤盛者五人/模於郡之㕔記資福院記集古録云唐李德裕/撰長慶二年立石
  諸葛武侯碑在昭烈帝廟中長慶四/年裴度撰柳公綽書總綰大學碑
  周益州刺史齊國/公宇文憲頌德碑石室贊唐維州刺史鄭藏休撰/大厯十年殿中侍御史
  李樞/篆修文宣王廟碣會昌五年/裴坦撰唐柳公權書金剛
  經在嘉祐/禪院唐韋南康碑二並在大慈/寺佛殿中石本九經在/府
[026-9b]
  學容齋隨筆云孟昶時所刻其書淵/世民三字皆闕畫葢高祖太宗諱也龍興寺碑容/齋
  隨筆云前蜀王時所立/及唐諸帝皆平闕云高騈築城記在城中信相/院唐中和四
  年翰林/王徽記孟知祥修城記後唐天成二/年李昊記唐明皇追諡
  孔子册文宋太平興國五年/府尹辛仲甫立石十賢贊舊志今在其/七姚崇贊冉
  伯牛宋璟贊冉有源乾耀贊閔子騫韋杭贊子/貢陸餘慶贊子路盧從愿贊子游裴崔贊子夏
  翁等畫像十贊宋祁撰柌之内圖文翁嚴君平鄭/子真司馬相如揚子雲蜀士先賢
  凡九及公之像/而十常山公贊蘇文忠公留題成都志云極樂院/有文忠公壁間留
  題至和丙申李春二十八日眉陽蘇/軾與弟蘇轍來觀盧㮙伽筆迹今存
[026-10a]
  雙流縣
  蠶叢城在縣南十八里相/傳蠶叢氏所都瞿上城在縣東十八里/華陽國志杜宇
  或治瞿/上即此宜城在縣東南十里宜城山下相/傳漢任安所築又名武陽城廣都故
  城在縣東南七里漢故縣隋廢唐龍朔二年分䨇/流縣後置屬成都府元和志龍紀初王建敗四
  川將山行章於廣都/即此宋因之元廢逍遥堂在縣/南諸葛亮宅在縣/東元
  和志諸葛亮宅在廣都縣南十九里按孔/明表云薄田十五頃桑八百株即此地也望川原
  在縣西任豫益州記廣都縣有望川原後/漢時鑿石二十里引取郫江水灌廣都田
  溫江縣
[026-10b]
  魚鳧城在縣北十里相傳/古魚鳬氏所都方便城在縣北魚鳬城/北五里漢朱遵
  所/築萬春故城今縣治隋置元和志温江縣東至成/都府五十七里本郫縣地隋仁壽三
  年於郫東境置萬春縣九域志在府西南五/十里舊志謂縣之長春鄉即萬春城故址郭城
  在縣西二/十二里金烏池在縣/西天綱井在縣西二/十五里鳴江樓
  在縣西/今廢斐竹亭在縣/東
  新津縣
  新津故城在縣東三里周閔帝元年置并置犍為/郡隋開皇初郡廢大業中又廢焚道縣
  入馬唐屬蜀州元一統/志隋開皇初移今治公孫述城在縣西三十里/高三丈周九里
[026-11a]
  舊志述所築疑即崇/慶州之臨卭城也三女池在縣東南十里宋時/有宋氏三女父亡母
  㷀居三女誓不適人母死哀毀盡禮迨葬夜負/土以覆塚晝則俱隱不見塚前忽汙為池故名
  坡亭在縣南/二里
   古碑記附
  唐開元皇帝送趙仙甫尊師歸蜀詩舊志在/寳貞觀
  金堂縣
  金堂故城在縣南即今古城鎮唐置屬漢州元和/志縣北至州五十二里本漢牛鞞縣地
  咸亨二年蜀郡長史李崇奏析雒縣新都及金水/三縣置以縣界連金堂山故名宋屬懐安軍寰宇
[026-11b]
  記縣在軍西北五十里圖/經舊縣治在金堂峽口懷安故城在縣東南五/十里晉義熙
  末朱齡石於東山置金水戍西魏置金淵縣并置/金淵郡後周郡廢隋屬蜀郡唐武德元年改名金
  水屬簡州宋乾德五年以縣置懐安軍元至元/十三年并入懐州二十年又并州入金堂縣
  牟廢縣在縣東西魏時置/後周廢入全淵鸚鵡舍利塔在縣三學/山有斐氏
  得鸚鵡告以六齋之禁後即非時不食日夕持佛/號一日忽不懌養者問曰將西歸乎為爾鳴磬一
  撃念一彌陀十念成奄然而絶得舍利/十餘粒僧慧觀為之建塔韋南康有記石室在三學/山上
   古碑記附
  漢張子陽碑舊志漢幽州刺史牂牁太守張子陽/碑在唐化鎮沿江五里許乃子陽墓
[026-12a]
  漢順帝永/建四年造唐昌利觀記舊志在昌利縣延祥觀開/元中金堂尉沛國武犍撰
  王頭陀塔銘在銀頂山塔院貞/元十五年璧□撰如舜禪師碑銘舊/志
  在龍槐院唐節/度使杜悰撰支提石塔記在三學山唐節/度使段文昌撰為八
  戒和尚謝復三學山精舍表李商/隱撰放生記誓文舊/志
  在中江岸太和/二年令狐紃撰杜光庭功德碑在三/學山楊浦壽昌記
  在郎/中山三學山飛石記邑宰張/西撰段翳故宅舊碑舊志/後漢
  隱士段翳故宅即今天慶觀有段隱君/李真人二像舊碑字畫磨滅不可辨金堂尉武
  犍碑在延祥觀唐/開元中立
[026-12b]
  新都縣
  新都故城在縣東二十里漢置法正依劉/璋為新都令即此隋廢唐復置始康故
  城在縣南二里晉末置始康郡治/始康縣宋時寄治成都西魏廢唐僖宗行殿在/縣
  北寳光寺後有遺礎方圍一丈二尺/圓徑二尺高一尺八寸鐫有詩銘八陣圖在縣/北十
  九里彌牟鎮按圖經云八陣凡三在夔者六十有/四方陣法也在彌牟者一百二十有八當頭陣法
  也在碁盤市者二百五十有六下營法也碁盤市/亦曰南市在廢廣都縣李膺益州記稚子闕北五
  里有武侯八陣圖土城四門中起六十四魁八八/為行魁方一丈高三尺緯畧曰八陣圖在新都者
  峙土為魁植以紅石四門二首六十四魁八八成/行兩陣並峙周凡四百七十二歩魁百二十有八
[026-13a]
  麻姑洞在繁陽山洞穴深邃中有丹鼎石牀宋縣/尉王几嘗秉燭欲窮之遇蝙蝠撲燭乃不
  復/進石闕在縣北十里東漢循吏王稚子卒葬於/此故又稱稚子闕劉經撰記以擬甘棠
  光塔在縣北寳光寺唐悟達國師重修舊塔掘地/得石函中有舍利十三顆因建浮圖名無垢
  浄/光龍門洞在龍門山下世傳唐如/榮於此飛昇旱禱輙應
   古碑記附
  漢王渙墓碑在縣北五里墓前有二石闕一題漢/故兗州刺史雒陽令王君稚子之闕
  一題漢故先零侍御史河/内縣令王君稚子之闕
  簡 州
[026-13b]
  陽安廢縣在州東漢置牛鞞縣屬犍為郡東晉屬/蜀都宋曰鞞縣齊復改牛鞞西魏改陽
  安為武康郡治周閔帝元年於武康郡置資州州/後徙資中隋復為簡州治唐因之九域志陽安有
  牛鞞鎮舊志州治舊在絳河明正德八年徙治河/南州西一里有牛鞞戍即故縣也又州東二里有
  陽安故縣自/元以前治此婆閏城在州南九十里本牛鞞縣/地西魏恭帝二年置隋廢
  泉廢縣在州西南隋開皇十八年移婆閏縣治頼/黎池改曰平泉屬益州仁壽三年改屬簡
  州唐/因之靈泉廢縣在州西北唐置屬成都府元和志/縣西至府六十里天寳元年改曰
  靈池以縣南靈池為名宋天聖四年改曰靈泉元/至元二十二年省入簡州舊志今州西七十里龍
  泉鎮即故/靈泉縣也貴平廢縣在州西南四十里本廣都縣/之東南境西魏置唐開元十
[026-14a]
  四年移治祿川在今仁壽縣東/北界九域志平泉縣有貴平鎮朱桃椎故里在州/西靈
  泉故縣東一里/今為安静院夔石在長松山下/石狀如夔小桃源在州北/三里春
  時江岸桃開不/減武陵之勝藏真巖在州西三里宋/狀元許蔣手書叢桂樓在/州
  南雙市街宋紹興中為李瞰如李進修/范時中袁炎牟子正同登科第故名望湖樓在/州
  南三里下瞰江流山光水色交相帶映輕/舟小艇時出柳陰中不減瀟湘苕霅之景江月樓
  在州東下臨赤鴈二水之會壯麗甲於天/下方輿勝覽在舊郡折柳亭朝天門外狀元樓
  在城内宋慶元五年邑/人許奕廷試第一故名墨玉臺在東溪上宋學士/劉光祖所居今東
  林寺即其讀/書樓故址觀瀾亭在絳溪西岸明知/州駱秉韶建今廢碧波亭在/東
[026-14b]
  溪墨玉臺上溪/水環遶其下頒春亭在州舊治/中今圯歇馬亭在州西/四十里
  漢昭烈帝征吳/駐蹕於此因名清忠堂在州治舊廳為宋/趙抃范純仁建
   古碑記附
  後周宇文泰紀功碑舊志碑在本州界泰數遣都/督入蜀一治石岡縣一治懐
  逺縣見/簡州志郡守壁記名氏唐貞觀十三年建見/劉左史折柳亭記韋南
  康紀功碑舊志在州治頒春亭側碑甚巨/乃御製皇太子臣誦奉勅書廣乾符
  修城碑舊志在州/城隍廟天光觀唐碑舊志觀在陽安縣/東三十里有唐碑
  可讀天和初三洞道士王道/賜因張文舉施地基創建羅漢院石刻舊志在/陽安縣
[026-15a]
  東有僧繼暉斬木開基而嵓石呈露見石鐫/羅漢等像有碑曰唐興元年禪師道明鐫刻靈巖
  院石刻舊志在平泉縣西南二/十五里元和長慶間刻周文王廟碑舊志/在陽
  安縣西北七十五里即後周高祖文帝廟舊碑題/額云大周植其碑元年嵗次丁丑造元年即後周
  閔帝之/初元也北巖院碑舊志院有唐碑/大厯時重修聖居院碑舊志/唐中
  和年/建孔聖顔子像二碑宋趙伯豪得之於今孔聖/家廟吳道子所畫 在文
  廟/紀功碑在舊城内唐韋南康駐/節於簡立石紀功碑存西銘石刻宋學/士趙
  介胄手書置/之東巖今失
  崇慶州
[026-15b]
  晉原廢縣在州東十里漢置江原縣屬蜀郡晉永/嘉中李䧺立漢原郡並改縣曰漢原永
  和中平蜀改郡曰晉原復改縣曰江原宋齊因之/周廢郡改縣曰晉原隋屬蜀郡唐於縣置蜀州後
  魏改置多融縣隋復改曰晉原/宋為崇慶府治明初省縣入州漢源廢縣舊志在/州西北
  五十里今為横原鎮一作懐/逺鎮相傳李䧺置縣於此晉樂廢縣在州西南/三十里宋
  置晉屬沈黎郡宋屬晉原郡齊因之西/魏廢舊志作晉康縣疑即晉樂之誤永康廢縣
  在州西北六十里五代蜀置寰宇記廣政十二年/割郭信等入鄉就横渠鎮置徵税院十六年升為
  永康縣屬蜀州宋因之元至元十二/年省入州今之四界鎮即其廢址江源廢縣在/州
  東南三十里魏置西魏置犍為郡隋開皇初郡廢/又徙僰道縣於此大業初廢入新津縣唐武德元
[026-16a]
  年改置唐隆縣屬益州垂拱二年割入蜀州長壽/二年改曰唐安至德二年又改唐興宋開寳四年
  改曰江源元至/正二十年廢臨卭故城在州西南寰宇記江源/縣有臨卭故城俗名公
  孫城李䧺時置舊唐志晉於唐隆縣界置/臨卭縣後魏平蜀始自唐隆移還臨卭百家門
  在州西北兩山上/闔下闢宛如門户忙城子在州西北四十里舊傳/唐明皇幸蜀駐蹕於此
  不三日而城成因/名舊志作蠻子城尚友閣在州西湖上宋紹興問/計敏夫領郡事以髙適
  嘗為此州守與杜甫酬唱乃建閣/刻二公詩於内顔其額曰尚友東閣在州東相/傳杜甫招
  裴迪官梅處杜詩東閣官梅/動詩興還如何遜在揚州四相堂在州内唐建/以張東之鍾
  紹京李峴王績四公皆牧是州後為相故/名前有榮慶堂宋紹興間知州孫大中建讀書臺
[026-16b]
  在州東段文/昌讀書處
   古碑記附
  蜀王主碑舊志在晉原縣西/南二里唐房琯撰唐李百藥碑舊志在/江源縣
  之萬/嵗寺唐開元碑舊志在晉原常清/觀鮮于仲通撰唐樊知遷碑舊/志
  在江源縣浄居/寺顔師古撰翠圍山碑舊志在永康/之翠圍寺萬嵗寺碑
  舊志在/萬嵗寺善頌堂留題舊志見/趙抃註范鎮留題舊志在太/平院范公
  入蜀遊岷山遇此紀行於寺之經閣上云熙寧八/年三月遊青城間四月趨峨眉俱過此與百世相
  見百朋百嘉侍/行蜀郡公記法天寺留題見法天/寺註蜀州刺史廟
[026-17a]
  壁記唐詩紀事貞元十四年皇甫澈刺蜀州時賦/四相詩序曰蜀州刺史㕔壁記云居相位者
  前後四公謨明弼諧遷轉厯北顧已無取忝跡於/斯景行遺烈嗟嘆不足也謹述其行事詠其休美
  庶將來君子知/聖朝之德云爾
  郫 縣
  古郫城在縣北秦置華陽國志杜宇初治郫邑秦/張若城郫城周迴七里在郡西北六十里
  晉大安二年李䧺攻據郫城尋自稱益州牧治之/後克成都遂自郫遷據馬宋元嘉十年州賊趙廣
  自廣漢至郫連營數百周籍之攻郫克之梁天監/初鄧元起攻劉季連於成都留輜重於郫季連將
  李奉伯間道襲郫陥之元起/捨郫徑圍州城下皆此城也犀浦縣在縣東二十/五里本成都
[026-17b]
  縣地唐垂拱二年置取李冰所造石犀為名宋熙/寧五年廢為鎮并入郫縣舊志即古晉興城今為
  犀浦/縣杜鵑城在縣/北郊郫筒井在縣治内晉山濤治郫/時刳大竹釀酴醿作酒
  兼旬方開/香聞百歩讀書臺在縣西十五/里揚䧺建
  灌 縣
  都安故城在縣東二十里即今之導江舖季漢時/分綿虒縣置屬汶山郡劉宋為汶山郡
  治隋廢唐武德元年置盤龍縣於此尋改灌乾寧/二年又改導江垂拱二年自益州割屬彭州宋屬
  永康軍後還屬彭州元至元十三年省入灌州寰/宇記縣在軍東十八里本屬都安縣地周天和三
  年廢汶山郡以縣併入郫縣别於灌口置汶山縣/唐改盤龍又改導江尋自灌口移遷舊邑今縣有
[026-18a]
  諾城即故/都安城也青城廢縣在縣西四十里本漢江原縣/地齊置齊基縣屬汶山郡梁
  置齊基郡後周天和四年廢郡改縣曰青城隋屬/蜀郡唐垂拱中改屬蜀州開元十八年改曰青城
  元和志宋乾德四年改屬永康軍寰宇記熙寧五/年軍廢還屬蜀州後復屬永康軍元至元十三年
  省入/灌州玉女房在縣西華陽國志李冰西於玉女房/下白沙郵作三石人立水中寰宇記
  玉女房在導江縣其房鑿山為穴/深數十丈中有廊廡堂室屈曲永康石在縣西/三十五
  里石白似玉/今名韞玉山羊灌田在縣西華陽國志李冰自湔/堰分穿羊摩江灌江唐志彭
  州有羊灌田守捉城元和初髙霞/寓追劉闢及之於羊灌田即此花蘂夫人宅在/縣
  西南方輿勝覽在故青城縣陳後山詩話費氏青/城人五代時以才色入蜀宫後主嬖之效王建作
[026-18b]
  宫詞百首後入於宋按舊志蜀王孟昶妃花蘂夫/人資邑汪家壩女也昶降宋妃賦詩自縊死葬於
  其/邑老人村在縣西七十/里岷山之南湔氐村在縣北李䧺築/范賢館在馬
  龜在都江堰元四川亷訪僉事吉當普鑄萬斤大/龜以鎮江之險明嘉靖中僉事施千祥改鑄鐵
  牛有/記牡丹坪在縣西南八十里方輿勝覽自青城/之長平山捫蘿而上由鳥道三十里
  許平阜數十畝有高樹蔽天昋深先花後葉狀若/芙蓉譙定夫李浩隱其中范成大詩千丈牡丹如
  錦葢人間姚/魏敢争先觀江陂在縣城内季漢後/主眺望汶江之所范長生像
  在青城山中有孫太古畫壁侍中范長生舉手整/貂蟬像詩云浮世昇沈何足計丹成碧落珥貂蟬
  鬼筆跡在縣城内大龍橋側深/一十三丈濶三十丈擲筆槽在青城山/相傳天師
[026-19a]
  誓鬼擲筆於石上以成/槽至今草木皆有墨㸃紫栢在灌口西有古樹圍/八九丈上有寄生木
  亦大數圍傳/言秦物也晉磚在治西鉢盂泉因墾地得/一磚上有晉太康年號朝天
  寺石正德中有僧闢寺址得一石詩皆剝落存結/句云天孫縱有閒針線難繡西川百里圖筆
  法遒勁/可愛軒皇臺在青城山文人峯下舊有龍穴出/水淹害禾稼漢張道陵立石臺於
  上以/鎮之鬬雞臺在縣西一/里洪崖上疏江亭在縣西二里相傳/大禹導江於此碑
  尚存又名/都江亭廣莫亭在縣西吕大防記危簷飛楹負/城四出眺覽之盛甲於東南
  赤城閣在縣西按皇與攷在青城山中范寂隱居/於此閣前有寂手植楠劉禪時改為碧落
  觀宋曰長生觀寂得長生久視之/術昭烈帝累召不赴封逍遙公
[026-19b]
   古碑記附
  漢石刻治道記在平磨崖之西有漢石刻二一曰/建平五年者孝哀時刻一曰永平
  元年者孝/明時刻隋薛道衡磨崖碑在三女祠後刺史薛/道衡撰或云薛僧
  唐韋作觀魚記在北山朝天寺/貞觀十三年立唐崇德廟記李德/裕鎮
  蜀時重建崇德廟/命段全暐為記唐寳幢院記在青城海宴寺/元和十四年立
  僖宗中和年改海晏寺碑在本/寺唐觀音院記在廢/青城
  縣東南九里/乾符二年記青城山碑在常道觀軒轅石龕之下/隋大業七年立太常博士
  隂道/撰唐明皇真容在六時/巖下修丈人殿祝文碣在丈/人觀
[026-20a]
  進士任/磻撰置丈人觀碑徐大亨撰在丈/人觀三門下紀符瑞碣甘/遺
  榮八分書在丈/人觀三門右延慶移觀手詔碑在延慶觀後絶/峯上石龕中唐
  開元十/二年立唐吳行魯碑舊志在鬬雞臺字畫磨滅唐/大中十一年治𨽻彭州時長
  史吳行/魯建玉壘關碑唐大中十年白敏中帥蜀日建/旁即募府陳可度頌功德碑
  獠澤水石記舊志石門崖壁鐫吳行魯大中七/年奉使廵邊行見獠澤水石記
  浩書金剛經舊志天宫院有唐人徐/浩書金剛經全帙刻石杜光庭重修
  冲妙觀記在廢青/城縣韓擇木八分書舊志延慶觀靈/寳真人五符幢
  下有記銘開/元十一年立偽蜀嘉王墨迹舊志偽蜀王建宗子/嘉王宗壽與能仁院
[026-20b]
  僧卯往來書劄二/十餘簡墨迹如新迎祥寺鐘樓石刻舊志在廢導/江縣北迎祥
  寺不記年月觀其有節度押衙字知為唐末/五代間刻也又有老泉為記東坡所書碑刻青城
  山甲記舊志唐杜/光庭編永康志舊志教授/張僧編
  崇寧縣
  嚴君平讀書臺在縣/西賣卜井在縣西南十里相/傳為君平遺蹟
  新繁縣
  繁縣故城在縣東北三十五里漢置高帝九年封/張昭為繁侯即此季漢延熙十年凉州
  夷降姜維徙居於繁而遷繁民居新縣故名新繁/元和志新繁縣東南至成都府六十里本漢繁縣
[026-21a]
  因繁江為名周改為新繁元一綂志漢故繁城在/九隴縣東十四里新繁城在崇寜縣東二十里舊
  志繁城在今/縣北二十里王子城在縣北寰宇記在九隴/縣漢封雍齒子於此蠶市
  在縣南十五里俗謂之/盤古廟當即蠶叢氏也蠻子城在縣東十五里唐/咸通中南詔蠻冦
  成都於此築城/以拒官軍因名打麥場在縣東二十里舊傳王老/慕道飲道士浸瘡酒時方
  打麥忽風動雲蒸一時輕舉闔家昇/仙鄉人名其地為打麥場今墾為田花村在縣北/牛心山
  下/望雪樓在縣/北寫經臺在縣北三十里相傳漢末/有居士於此援筆書空曰
  為諸天寫經後凡/雨降臺獨不湮
   古碑記附
[026-21b]
  誓水碑在縣北二十里李冰鑿山導江刻石於水/旁誓曰淺無至足深無至肩唐貞元十四
  年立/今毀
  漢 州
  廢雒縣即今州治或云在州南漢置屬廣漢郡更/始初南陽人宗成入畧漢中商人王岑亦
  起兵雒縣殺王莽庸部牧朱遵以應建安十八年/先主自綿竹進兵圍雒遂進圍成都魏景元四年
  鄧艾破諸葛瞻於綿竹進至雒晉初徙廣漢郡治/廣漢而以雒縣為新都郡治郡尋廢復為廣漢郡
  治隋開皇初郡廢又嘗移/綿竹之名於此尋復故湔陽故城在州南南北/朝時置以在
  湔水之/陽故名葭萌城在州東五十里/或以為漢故縣西五城古城寰宇/記在
[026-22a]
  縣界宋元嘉九年以舊五城/置新城郡復於此置西五城懐中廢縣在州北後/周時改遂
  寧郡/尋廢七星井在元妙觀相傳/為嚴君平鑿君平卜臺在州東一/里一名八
  卦臺寰宇記在雁/橋東臺高數丈講道臺在州東程明道伊川隨/父珦守漢州講道處址
  尚/存先賢堂在學宫前祀明道/伊川南軒址尚存清心堂在州城内/宋文同建
  津府在州南新唐志漢州有五/津府葢以五侯津為名
  什邡縣
  雍齒故城在縣南漢髙帝五年封雍齒為什邡侯/後為縣屬廣漢郡後州廢唐武德三年
  復/置南陽故城在縣西二十三里李膺記李䧺叛蜀/遣李壽盡掠漢川五千餘家流寓於
[026-22b]
  此晉太康元年置為郡後/魏三年廢今為南陽鄉青雀柱在縣西三里有/石柱書青雀二
  字相傳為唐/明皇手書八角井在縣西三里相傳龎真人/煉丹處其水可愈瘡疾
  相臺在縣南三里漢高祖/封雍齒處臺猶存冷泉亭在縣西/四十里
  彭 縣
  晉壽城在縣西北三十里劉宋元嘉十三年置晉/壽郡治晉壽縣齊因之梁改置東益州
  九隴廢縣在縣西北梁置東益州後周廢州改郡/縣俱曰九隴隋開皇初郡廢仁壽初置
  濛州大業初州廢屬蜀郡唐武德三年復置濛州/貞觀二年州廢屬益州垂拱二年改置彭州歴代
  因之元至元十/三年并入彭州濛陽廢縣在縣東北唐置元和志/縣北至彭州四十里本
[026-23a]
  九隴雒新都新繁什邡五縣地儀鳯二年置在濛/江之北故名龍紀初王建攻西川帥陳敬瑄將山
  行章自新繁敗屯濛陽即此寰宇記在州/東三十九里明初省入彭縣今為濛陽場堋口廢
  縣在縣西北十五里九域志宋熙/寧二年置四年并入九隴縣天水故城寰宇/記後
  魏無益州改天水為九/隴郡以九曲山故名東湖在縣東宋政和中/眉山蘇洵開濬西
  湖在縣西唐元和間/郡守王潛蕭佑鑿龍興塔在縣北龍興寺宋大/觀中預知禪師建高
  三十餘丈為級/十七可望百里雲居院塔在曲尺山宋樂音王祖/師建高十三層院西石
  嵓内樂音王/真身猶在南樓在縣治内范/百祿有記
 重慶府
[026-23b]
  巴 縣附/郭
  古灘城舊志在縣東八十里輿地紀勝在縣東七/十里岷江岸周一百歩濶五尺相傳巴子
  於此置津/立城因名江州故城在縣西相傳為秦張儀築漢/置江州縣為巴郡治杜預注
  江州故巴國都也後漢初公孫述據蜀遣將從閬/中下江州建武十一年岑彭討述述將田戎敗保
  江州彭至城下以城固糧多難卒拔留馮駿守之/建安十六年先主入蜀至巴郡由江州而北十九
  年諸葛亮軍至江州破巴郡章武二年東伐張飛/自閬中發兵會江州遇害建興四年諸葛亮欲出
  軍漢中李嚴當知後事自永安移屯江州因築大/城華陽國志秦時張儀滅巴城江州漢世郡治江
  州地勢剛險皆重屋累居又不相容結舫水居者/五百餘家承三江之會夏水漲盛壤㪚顛溺無數
[026-24a]
  又曰舊城在巴水北有甘橋宫今北府城是也後/乃還南城李嚴更城大城周迴十六里欲穿城山
  自汶江導水入巴江使城在孤洲上會嚴被徵故/穿山不逮後改曰巴縣隋志巴郡治巴縣周廢墊
  江縣入章懐太子曰江州故城在巴縣西北元和/志巴縣在岷江之西漢水之南即李嚴所修古巴
  城也南齊改為墊江縣周武成三年改曰巴縣寰/宇記南齊五年江州自郡移理僰溪口又移墊江
  就江州/舊理也古霸州在縣東南二百六十里舊唐志貞/觀四年分巴縣南界置南平府領
  南平清谷周泉昆山和山白溪瀛/山七縣八年改曰霸州十三年廢南平廢縣在縣/東南
  三百二十里唐屬渝州元和志縣西至州一百三/十里本漢江州縣地貞觀四年分巴縣置南平縣
  屬南平州十三年州廢改屬渝州寰宇記貞觀初/置南平州仍於州理立南平縣今縣南三十五里
[026-24b]
  有古霸州十三年州廢移南平縣於西北即永淳/以前舊理所也永淳二年又東南移六十里於平
  鄉古頓壩權置行縣即今/理宋雍熙中省入巴縣古東陽郡在縣西一百/里齊建武元
  年割巴縣置東陽郡舊志/周時始廢今為東陽鎮古樂城輿地紀勝/在縣西南枳縣
  城舊志縣西一百里晉桓温伐/蜀移枳縣於臨溪城遂廢丹陽廢縣舊志在/縣東南
  三十里/唐置漢初廢縣舊志在縣西北一百九十里梁/置新興郡西魏改縣曰漢初隋
  屬涪州唐宋屬合州/詳見順慶府南充縣多功城在縣西四十里/宋淳祐中築巴子
  園在縣左一/名巴子巖御書樓在府學内收/貯欽賜御籍澄清樓在縣朝/天門内
  覽秀環翠/俯瞰大江桂香樓在縣文/昌宫後華光樓一在縣西三里/一在縣忠孝坊
[026-25a]
  金碧臺在縣南宋制/置使余玠築潮音閣在縣/北紫金閣在縣/北
  佛閣在縣/北招賢館在縣東宋余玠建其供帳一如/帥府所居下令曰欲有謀以告
  者近則徑詣公府逺則自/言於郡所在以禮聘之
   古碑記附
  漢故益州刺史碑舊志在/本府巴郡太守張汭頌德碑
  舊志漢靈帝中平五年立/事見合州志今碑在府學白君冢碑舊志字/殘缺禹廟
  碑銘舊志塗山有大禹及/塗后祠皆有碑銘豐年碑舊志在江岸碑/謂之雍熙碑毎
  水落碑出則年豐人争摹搨數十年不一/見 國朝康熙四十八年二月内此碑見蜀廣政
[026-25b]
  十五碑舊志在東/陽鎮市周濓溪跋彭應求詩序碑舊志/在温
  泉/寺圖經李宗/諤編雙狀元碑在儒學内為宋守紹興狀/元黄鳯祥開禧狀元馮時
  行/立
  江津縣
  江陽故城在縣西南隋志巴郡領江津縣舊曰江/州西魏改江陽置七門郡開皇初郡廢
  十八年縣改名唐屬渝州寰宇記南齊永明五年/江州縣自郡城移理僰溪口宋志乾德五年移至
  馬騣鎮至今因之舊志江陽故城/在今縣西南僰溪口即南江口也萬壽舊縣在縣/西南
  唐置屬渝州元和志縣東南至州二百八十里本/漢江州縣地武德三年分江津縣置萬春縣五年
[026-26a]
  改名宋乾德五/年省入江津范鎮村在縣西樓臺山麓宋范鎮/嘗寓此後人慕之因以名
  村/荔枝園在治後舊有茘枝樹/傳為唐時植也今無金注字舊志在縣/西五里昔
  有僧憩此有鳥銜僧衣袖牽之而/上見注字隱石縫中遺跡尚存金釵影舊志在/縣東一
  百五十里周溪上石磧中有淺/水周迴五六尺隱見䨇金釵影香草樓在縣西南/三十里李
  膺益州記江州縣西南有仙池/昔仙人居此池側多植香草瑞竹亭在縣後相/傳明景泰
  中/建
  長壽縣
  樂溫廢縣在縣西北唐置屬涪州元和志縣東南/至州一百十里本漢枳縣地周明帝分
[026-26b]
  屬巴縣武德二年改置因山為名輿地紀勝在州/西八十里元省入涪州置涪陵廵司明玉珍改置
  今縣西北去/故縣五十里永安廢縣在縣西南唐置寰宇記武/德元年析涪陵巴二縣地
  於涪州西南一百五十里置以縣北永安山為名/開元二年民以為非便遂廢新唐志又以為開元
  二十二年/省入樂温樂城廢縣在縣西華陽國志蜀延熙十/七年省巴郡樂城縣今縣西
  一百里有樂磧/鎮即其故址懷清臺一綂志在縣西南史記貨/殖傳有巴寡婦清得丹穴
  之利用以自衞始皇以為貞婦為築此臺括地志/清臺山俗名貞女峽在永安縣東北七十里輿地
  紀勝貞女山在涪州溯江四十里江北岸舊/志載在南川境内皆無所攷此從一綂志風月
  臺在縣西北輿地紀勝在樂温縣/北白虎山下有石龕名風月臺煉丹臺在縣北/一里相
[026-27a]
  傳徐神翁煉丹處毎於天清月朗臺烟霞直起干/霄故巴景以北觀烟霞為最邑人何其徽九日登
  臺詩徑滿藤蘿石滿苔仙人不見瑞香/開登臨尚有清風在好對烟霞送酒杯
  永川縣
  永川故縣今縣治唐置屬昌州元和志縣西北至/州九十里大厯十一年置東西北三面
  並枕侯溪南面接延陵英山新唐志分壁山縣置/寰宇記在州東南一百五十里以山川濶逺因名
  元省入大/足明復置仙人跡在縣南三十里巨石上/有雙足跡其大如箕
   古碑記附
  石佛寺記在縣東二十里方/舟李公石為記
[026-27b]
  壁山縣
  壁山故縣今縣治唐置屬渝州元和志縣東北至/州一百八十里本江津萬壽巴三縣地
  四面高山中央平田周迴約二百里天寳中諸州/逃户多投此營種至德二年置縣因山為名宋因
  之元一綂志以地廣人稀并入巴縣明成化/中復置 國朝仍省入永川雍正七年復置
  榮昌縣
  廢昌州在縣東北唐置本漢資中墊江江陽三縣/之境唐乾元中左拾遺李鼎祚以山川遼
  濶奏請割瀘普渝合資榮等六州界置昌州尋為/狂賊張朝等所焚州遂廢大厯十年節度使崔寧
  又復奏置以鎮壓夷獠郭下為静南縣乾元元/年與州同置唐末移州治於大足宋初縣廢
[026-28a]
  元廢縣在縣西北唐置屬昌州元和志縣東至州/一百二十里乾元二年與州同置東接瀬
  波西臨耶水輿地紀勝周顯德初為冦所焚移/治羅市鎮天禧中又移今治元廢今為昌元里
  葢鎮九域志昌元縣有寳葢鎮/舊志寳葢鎮即今治也
   古碑記附
  演敎院碑舊志在昌州舊基院有斷碑/唐咸通嵗縣令唐允中建浄土院碑
  舊志在昌元縣東四/十里唐大和五年建唐韋君碑舊志在北山乾寧/二年靖南令胡密
  撰/吳季子墓碑舊志在北山相傳為搨孔子書開/元中殷仲容奉詔模 大厯中蕭
  定刋之潤州有/張從申題其後高祖大風歌碑舊志在/北山六經圖碑
[026-28b]
  舊志在郡學郡/人楊甲鼎卿著六十四卦象碑舊志在/昌元縣畫維摩石
  碑舊志紹興間北山刻云郡惠因寺藏殿壁陰有/水墨畫文殊詣維摩問疾一堵意全相妙合經
  所/説古文孝經舊志在北山凡二十二章與今文十/八章小異按今文先出於漢初而古
  文與尚書同出惟孔子壊宅今文已盛而古文獨/不得列之學宫 孔安國馬融為之傳及明皇注
  今文十八章孝經為古文益徵矣司馬光范祖禹/皆曾繳進光謂始藏文時去古未逺其書最真祖
  禹又為之説亦云/古文庶得其正靖南志太守黎/伯㢲序
  大足縣
  大足故城今縣治唐置屬昌州元和志乾元元年/與州同置東臨赤水西枕營山新唐志
[026-29a]
  分合州之巴川縣置唐末為昌州治寰宇記縣以/界内大足川為名輿地紀勝舊里在虎頭大足壩
  元州縣俱廢入合州明初復置天順中築城甃以/石周五里 國朝省入榮昌縣雍正七年復置
  五桂樓在縣東宋乾道間邑士陳伯䧺等五/人同奏名太守曹硏建樓以旌之香棠
  亭在縣内皇輿攷昔有調昌守者求易便地彭淵/才聞而止之曰昌佳郡也守問故曰海棠患無
  香獨昌地産者香故號海棠香/國非佳郡乎取名以此今廢棠花亭在縣内/今廢
  綦江縣
  綦市即今縣治輿地紀勝宋紹興二十六年移南/川鎮税務於大綦市明一綂志綦江縣即古
  綦市洪武初改置為縣或曰縣本明玉珍所置/也萬厯二十七年楊應龍叛入其郛踰月乃復
[026-29b]
  川故縣在縣南九十里唐武德二年置曰隆陽屬/南川先天元年避諱改為南川宋皇祐五
  年州廢以縣屬渝州後省入南平軍九域志南平/軍熙寧七年招收西南番部以南川縣銅佛壩地
  置仍省南川縣為鎮入焉元豐元年復置南川縣/為軍治尋廢按銅佛壩在故南平城西門外地有
  銅佛像二相傳/為唐明皇所鑄丹溪廢縣在縣東南三十里丹溪/水曲故名唐武德初置
  貞觀十/七年廢瀛山廢縣在縣西北瀛山下唐置舊唐志/貞觀四年南平州領瀛山縣十
  三年/省廢溱州在縣南接貴州遵義府桐梓縣界唐/置元和志本邑郡之南境貞觀十六
  年有渝州萬壽縣人牟智才上封事請於西南夷/竇渝之界招慰不庭建立州縣至十七年置以南
  有湊溪水為名屬黔州都督府治榮懿縣又領扶/觀縣東北至州五十里以縣東扶觀山為名皆與
[026-30a]
  州同置舊唐志天寳初改曰湊溪郡乾元初復曰/湊州又領樂來縣咸亨元年廢宋初州沒於蠻九
  域志南平軍有榮懿砦溱溪堡宋志軍領溱溪砦/本羈縻溱州熙寧七年招納置榮懿等砦大觀二
  年别置溱州及溱溪縣宣和二年/州縣俱廢以溱溪砦屬南平軍廣惠錢監在縣/南宋
  置以鑄鐵錢紹興末郡守張/鼎以取炭逺鼓鑄不充遂廢
  南川縣
  隆化故城今縣治唐置屬涪州元和志縣東北至/州三百里本漢枳縣地周以後為巴縣
  地貞觀十一年分巴縣置隆化縣因縣西永隆山/為名先天二年以犯廟諱改曰賓化宋復曰隆化
  熙寧七年改屬南平軍元一綂志宋嘉熙三年徙/軍治於此元至元十二年併縣入南川於此置理
[026-30b]
  自後遂為/南川縣三溪廢縣舊志在縣境唐貞觀中/置屬南州城甚危險賽樂
  園舊志在縣西郭宋太守封固以邊境清寧築/為逰宴之地有緑漪軒及賞心風月二亭
  清臺在縣北寰宇記在賓化縣/俗名貞女山又見長壽飛雲閣在縣普澤/寺内宋建
  舊志南川縣普澤寺有飛/雲萬卷衍慶凝香四樓
   古碑記附
  西心坎崖上𨽻書舊志心坎崖上有𨽻書云太初/三年三月十六日共二十餘字
  多殘缺不可讀/在溱溪砦路吹角壩古磨崖舊志吹角壩有古/磨崖風雨晙剥苔
  蘚侵蝕惟識建安二字/他不可辨在溱州堡姜維碑舊志在吹角壩穴/内相傳為姜維碑
[026-31a]
  今已/磨滅南州石像頌舊志南州鎮下三里崖上有石/佛像近嵗有碑出於下云南州
  城門前石岸石像頌併序司法叅軍員外郎置司/正靳豫撰乃開元十八年十二月丙戌中大夫使
  持節南州諸軍事守南州刺史上柱/國普昌唐虞景所造盧舍那石像也白鵠寺鍾碑
  鍾記字雖磨滅尚餘一二可識/曰白鵠寺鍾處士彭城劉欣撰劉孝標墓銘晏殊/撰
  南平志郡守趙/彦邁序
  黔江縣
  石城故縣在今縣東南二十里隋置巴東郡領石/城縣開皇初置庸州大業初州廢唐置
  黔州元和志縣本漢酉陽縣地隋開皇五年置石/城縣屬庸州大業二年廢武德元年又置天寳元
[026-31b]
  年改名黔江寰宇記武德元年移置無慈城貞觀/四年又移今所元一綂志縣昔為蠻洞侵擾移治
  老鷹砦按縣東南七十里/有老鷹關疑即其地也丹興廢縣即今縣寰宇/記丹興故縣
  今黔州東二/百里黔江縣
   古碑記附
  漢故孝亷柳莊敏碑在州廨内/字跡糢糊唐黔南節度使趙
  國珍德政碑上元二年立/在州南隔江重建州衙碑在州/治廣德
  元年碑寰宇記云開寳四年黔南上言江心有石/魚見上有古記云廣德元年二月大江水
  退石魚見部民/相傳豐稔之兆崔寧神道碑歐陽公集古録/在長慶二年黃魯
[026-32a]
  直留題魯直謫居有涪翁晚策杖至此觀江漲雨/餘天欲凉十五字墨跡在州之嘉禾堂此
  外如緑陰堂丹泉萬/卷堂皆魯直墨跡
  合 州
  石照廢縣今州治漢置墊江縣屬巴郡宋齊時僑/置東宕渠都梁敬帝時益州陥魏前梁
  川刺史譙淹屯於東遂寜為宇文貴所攻徙屯墊/江尋為賀若敦所敗地遂入魏隋志涪陵郡西魏
  置合州開皇末改涪州治石鏡縣舊曰墊江置宕/渠郡西魏改邵為墊江縣為石鏡開皇初郡廢大
  業初改置郡唐復為合州元和志宋元嘉中於此/置東宕渠郡後魏恭帝改置合州以涪江嘉陵江
  合流為名治石鏡縣本屬墊江縣宋武帝置宕渠/縣以涪水北有圓石似鏡為名宋初改曰石照淳
[026-32b]
  祐三年余玠帥蜀兼知重慶府時從冉璡言首徙/州城治釣魚山縣亦隨徙焉元憲宗九年親督諸
  軍攻合州城不克至元二年元帥阿敦與宋兵戰/於釣魚山敗之四年總帥汪良臣請立砦於母章
  德山以當釣魚之衝從之十五年州將王立以城/降二十二年州縣始復還故治明初省縣入州按
  隋志與元和志/不同疑有誤赤水廢縣在州西北隋開皇八年/置屬涪陵郡唐屬合州
  元和志縣東北至州一百里本漢墊江縣地隋於/今縣西二里置縣因水為名寰宇記唐武德元年
  移於今理宋因之九域志熙寜四年省入銅梁七/年復置在州西北一百三十里葢徙而北也元至
  元二十年/省入石照巴子城在州南華陽國志巴子或治墊/江在巴郡西北中水西一百里
  括地志巴子故都在石鏡縣南五里九域志舊傳/楚襄王滅巴子封庻子於濮江之南號銅梁侯即
[026-33a]
  此/宋王城輿地紀勝在/州南二里清華樓在州東晁/公武作記合州樓
  在州治内/杜甫有詩紫清樓在州東土/主廟前惠濟亭在州北單/公亭上
  心亭在州東宋張宗範所居背山面水搆亭其中/周濓溪偶至愛之題曰養心亭而為之説
  嵗寒亭在州西南明玉珍據蜀郡人董孝友以兵/抗之守刼石坪虎頭寨一境頼以保全後
  歸明太祖封萬户/侯卒命建亭祀之仙臺在州西北輿地紀勝在赤/水縣北五里晉時廣漢人
  馮葢羅煉丹於此永/嘉三年舉家仙去讀書臺一在州東北七里漢/末薛融讀書處一在
  州西二十里牟山/唐康元良讀書處朝宗閣在州北下/瞰金石磧松風閣皇輿/攷在
  州銅梁山上有/趙伯業讀書臺駕鶴軒在州龍多山之東下視涪/水如帶烟雲出沒山之偉
[026-33b]
  觀也明一綂志在/合州西北一百里
   古碑記附
  唐令長新戒舊志在赤水縣開元二十四年立明/皇嘗擇縣令百六十三人賜以丁寜
  之戒其後為縣者皆以戒刻石/集古錄取焉景祐中令重刻之石門彌陀像舊志/在石
  照縣之北巖唐開元二十一年/州别駕張釗為刺史孫希莊作涪内水石鏡題名
  舊志大唐大厯十年三月三日此石出時兵甲息/黎庻歸六氣調五種熟刺史兼侍御史王鋌記又
  大厯十三年立題/名記於石鏡之阯盧舍那佛二菩薩記舊志在石/照縣之北
  巖唐長慶二年/刺史劉温撰集聖院記舊志在赤水縣之龍多/山唐咸通問李稽撰
[026-34a]
  濮巖銘距城三里元祐五年/郡守州劉象功磨崖唐孫樵龍多山錄舊/刻
  刓闕元祐七年劉象/功再書遒勁可喜龍多山鷲臺院記紹興三十/二年十一
  月縉雲馮/時行紀將軍祠石刻在龍門東八里印士院有/將軍祠石刻云故唐將也
  逃難山中而死葬山隂或曰戰國人也/嵗春夏民以車葢迎其神張幄致饗唐永泰二
  年石刻在縣西五十里化度院石刻但云永泰二/年按永泰齊明帝唐代宗年號齊永泰止
  五月而永泰二年十一月/始改大厯其為唐無疑鴈塔題名舊志在赤水/縣廨宣和間
  柳瑊始刻置/長安慈恩寺活樂鄉校記舊志㳂涪江四十二里/郡人度正立夫子廟士
  之向學者始有所/依歸又自為記墊江志郡守任/逢編
[026-34b]
  銅梁縣
  銅梁故城在縣北唐置屬合州取小銅梁山為名/舊唐志初治奴崙山南開元三年移治
  武金坑寰宇記本漢墊江縣地舊理在今縣北四/十里奴崙山北列宿壩上開元三年移就涪江南
  岸權立十六年遂東南移於東流溪壩上即今理/也宋因之九域志在州西一百三十里明一統志
  在州西南九十里元移今治葢既并巴川縣之後/遂南移於巴川舊縣側近也 國朝并入合州雍
  正七年/復置巴川廢縣在縣西南唐置合州元和志縣/北至州二百里開元二年刺史
  孫希莊奏割石鏡之南銅梁之東置寰宇記本漢/墊江縣地以地在巴川故名宋因之元初并入銅
  梁/崇龕廢縣在隆龕山下隋置唐屬普州元和志/縣西至州一百十里隋開皇三年於
[026-35a]
  此置崇龕鎮大業十二年於鎮置縣先天二年改/名舊唐志本周隆龕城隋置縣舊治整瀬川久視
  元年移理波羅川九域志乾德五年省為鎮入安/居按此乃潼川遂寧縣之廢安居也雍正六年并
  入銅/梁望仙樓在縣西唐合州刺史趙延/之仙去邑人為建此樓陳摶故宅
  輿地紀勝在崇龕鎮去鎮二里宋初即/其宅為靈山觀宣和中賜額曰欽真
   古碑記附
  古書巖舊志在巴川縣石間/隱隱如篆文不可讀祭龍多山題名舊志/天寳
  十四載十月十一日大中大夫守巴川郡太守真/寜縣開國男上柱國賜紫金魚袋韋藏鋒準制醮
  祭/季子墓銘舊志在巴川縣相傳皇孔子書張從/申記云舊石堙滅明 命殷仲容搨
[026-35b]
  本傳之大/厯中再刻
  定逺縣
  定逺故城在江北十里元置元志本宋地名女菁/坪至元四年創為武勝軍後改為定逺
  州二十四年降為縣屬合州明初江水漲溢嘉靖/三十年知縣胡濓移今冶 國朝并入合州雍正
  七年/復置退思閣在縣治㕔後嘉靖/中知縣胡濓建
  忠 州
  臨江故城今州治漢置華陽國志縣在枳東四百/里東接胊䏰梁置臨江郡周置臨州唐
  改忠州皆治臨江寰宇記本以/臨江川為名明初始省入州龍渠廢縣在州東/九域志
[026-36a]
  乾德六年以䕫州龍渠鎮𨽻州開寳二年置南賓/慰司在州東南一百八十里宋志南渡後増置龍
  渠縣屬忠/州元省故石城在州東寰宇記石城在州東一/里當岷江北岸李䧺之亂巴西
  郡寄理/此城屈原塔在州東蘇軾詩屈原古壯士就死/意甚烈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決
  南賓舊屬楚山下有遺塔應是奉/佛人恐子就淪滅舊志入巴縣誤四望樓在州南/長慶中
  下邽白居易貶州刺史時建有詩江/上新樓名四望東西南北水茫茫荔枝樓在州/城西
  南隅白居易建有詩荔枝新熟雞冠色燒酒初開/琥珀香欲摘一枝傾一盞西樓無客對誰嘗又有
  東樓西樓東坡西/坡皆居易遺跡懐忠樓在州翠屏山半/為陸宣公建巴子臺
  在州東白居易登城東古臺詩迢遞東郊/上有土青崔嵬不知何代物疑是巴王臺照鏡臺
[026-36b]
  在州東岷江之中有石圓如鏡水落/石出相傳昔有仙女嘗臨於此故名望夫臺在州/南十
  里/舉桮亭在州東石/盤山上鳴玉亭在州郡圃/西宋建四賢閣在/州
  北四賢謂劉晏陸贄李吉甫白居/易也知州王闢之建黄庭堅有記
   古碑記附
  丁房雙闕在寧江縣巴王廟有二闕對峙廟高二/丈上為層觀飛簷袤襃四房多刻人物
  皆極巧妙諸刻漫滅僅有/漢丁房等字尚可辨也屈原碑見九/域志江原君石
  闕在州西十五里今遷於郡/庠有延熹二年等十七字嚴孝子碑在城西十/二里今遷
  於郡儀門碑字漫滅有/延熹二年等八十字五大夫碑在梁山軍界上/𨽻字俱漫滅
[026-37a]
  修道碑字亦漫滅有建初/二年等十八字嚴顔碑蘇東坡嚴顔碑/詩註在忠州詩
  曰先主反劉璋兵意頗不義孔明古豪傑何以為/此事劉璋固庸主誰為死不二嚴子獨何賢談笑
  傲碪几國亡君已執嗟子死誰/為何人刻山石使我空涕淚玉虛觀有唐碑四
  皆修建/觀宇碑洞真觀唐明皇夢天帝降碑在本/觀禹廟唐
  碑字畫/漫滅唐士洲耆老思舊記貞元十七年/段文昌記唐刺史
  房公式善狀碑在唐士洲上普寧/院中今在郡庠唐率更柘漿帖
  唐率更柘漿帖真蹟藏於臨江農民瞿氏聖深購/得之命男宗摹於忠之議道堂紹聖四年七月二
  十四日題後/有涪翁跋王右軍半月橘帖在州庠有/涪翁題跋南賓志
[026-37b]
  樊漢/炳序荔枝圖序白文/公撰
  酆都縣
  平都故城今縣治譙周巴記和帝分枳縣置華陽/國志巴子治江州或治平都蜀延熙十
  七年省舊唐志忠州領酆都縣即後漢平都縣義/寧二年分臨江置乾寧二年荆南帥成汭泝江畧
  地黔中帥王建肇棄州退保酆都汭將趙武又自/黔中數攻酆都建肇降於王建後唐孟知祥將朱
  偓侵涪州武泰帥楊漢賓奔忠州偓追至酆都還/取涪州宋元豐後廢南渡後復置明始改為酆都
  縣/南賓廢縣在縣東南七十里唐武德二年分武/寧縣置屬忠州寰宇記在州西南百
  里本漢臨江縣地宋元因/之明洪武初省入酆都五雲樓在縣北三里/唐段文昌建
[026-38a]
  翠樓在縣/西拱辰樓在縣/北凌雲閣在縣東北平都山/頂碑刻凌雲二字
   古碑記附
  酆都景德觀唐碑十段丞相修觀記段少監修觀/記天尊石像記老君石像記
  感應碑張大理詩杜光庭石函記李吉/甫真人影堂記二真君碑二仙公碑唐平都二
  仙公碑景雲二年/李䖍之撰唐平都山二仙君銘景雲二年/薛湜撰
  玉石碑即景德觀三真人碑唐貞元中李/吉甫撰碑石瑩潤號曰玉石碑唐平都
  山真人景堂記平都堂碑惟此三碑尤佳/皆李吉甫撰又曰玉石碑唐酆都
  三官堂碑唐中和元年忠/州刺史陳侁撰唐杜光庭碑在平/都山商比
[026-38b]
  干銅盤銘唐人開元間於偃師縣掘地得商比干/銅盤銘有十六字字畫竒古其釋云右
  林左泉後岡前道萬世之銘兹馬是寳後/五歩乃比干墓今碑銘復列於平都山
  墊江縣
  墊江故縣今縣治漢墊江縣在今合州隋志宕渠/郡領墊江縣西魏置及容川容山郡周
  改曰魏安開皇初郡廢十八年縣改名唐屬忠州/舊唐志魏分臨江縣置寰宇記縣在州西一百七
  十里魏恭帝三年置墊江縣周天和三年改魏/安隋復故也其西魏容川在縣境以容川為名
  溪廢縣在縣東北唐武德二年分臨江縣置曰清/水縣屬忠州天寳元年改名九域志熙寧
  五年省/入墊江
[026-39a]
  涪 州
  枳縣故城在州西古巴邑漢置枳縣屬巴郡華陽/國志縣在巴郡東四百里治涪陵水會
  巴先王陵墓多在此東晉改置涪陵郡宋時并涪/陵郡入巴東其枳縣仍屬巴郡齊志復有涪陵郡
  屬巴州中興元年廢故帝寳卷為涪陵王即此隋/仍枳縣周廢入巴縣又涪陵縣舊曰漢平置涪陵
  郡開皇初郡廢十三年縣改名唐初始於縣置涪/州寰宇記引四夷縣道記云自涪陵西泝蜀江十
  五里有雞鳴峽上有枳城即漢枳縣也李䧺據蜀/後亂廢桓温平蜀别立枳縣於今郡東北十里鄰
  溪口又置枳城郡尋廢周武保定四年涪陵首領/田思鶴歸化於故枳城立涪陵鎮開皇三年移漢
  平縣於鎮城仍改漢平為涪陵縣因鎮為名大業/三年又罷為鎮此與隋志不同新唐志涪州武德
[026-39b]
  元年以涪陵鎮置治涪陵縣宋志咸淳二/年移州治三台山元還故治始并縣入州漢平廢
  縣在州東南華陽國志蜀延熙十三年置屬涪陵/郡晉因之宋省齊復置隋又廢寰宇記漢平縣
  在今涪州東一百二十里羅溪山北岷江之/南白水入江處側近開皇三年移入涪陵地武隆
  廢縣在州東南唐置曰武龍縣屬涪州元和志縣/西北至州二百五十里本漢涪陵縣地武德
  元年分置寰宇記本涪陵枳二縣地以邑界武龍/山為名宋因之宋志宣和元年改曰枳縣紹聖元
  年復故元因之明洪武初改/日武隆 國朝省入涪州溫山廢縣在州西北/一百一十
  里舊志作樂溫縣誤新唐志涪州有溫山縣本屬/南潾州亦武德初所置九域志熙寧三年省為鎮
  入涪/陵馬援壩在州南五里相傳馬伏波/征五溪蠻曾住此因名馬武埡在/州
[026-40a]
  西五十里漢/馬武屯兵處荔枝園在州西十五里昔楊妃嗜荔/枝當事以馬遞馳載七日夜
  至/京江心石魚舊志州鑑湖上流有石刻䨇魚皆三/十六鱗一街萱草一銜蓮花有石秤
  石斗在旁/現則年豐致逺亭在州北㸃易洞側/宋守范仲武建碧雲亭在州/東三
  里宋/建吳公堂在州南山水泛溢宋太守呉光輔疏/之民獲免害故號吳公溪其孫信仲
  繼守是邦/建堂因名四賢樓在州北巖西四賢謂程/頤黃庭堅尹焞□定也鈎深堂
  舊志闕注按據皇輿攷在北巖即普浄寺程頤謫/涪時闢堂註易黃庭堅扁曰鈎深一綂志在涪州
  北嘉定丁丑范仲/武詣為北巖書院
   古碑記附
[026-40b]
  涪陵太守闕舊志書漢涪陵太守龎肱闕龎肱即/龎士元之子劉後主時嘗為涪陵太
  守淳熙中賢良任子宜舟過涪陵於小民家見漢/𨽻隱然遂載以歸碑在左綿任賢良家至今猶存
  此事得之䕫路鈐/幹馮田乃任之甥唐千福院水泉記光啟中太/守張濬撰
  文定公神道碑在報恩光孝禪/寺張方平撰普浄院記在涪陵/江北普
  浄院治平間校/書郎傅耆記誓虎碑在許䧺山下廣漢縣令神/道俗傳為誓虎碑碑仆遂
  有虎入城設祭立/碑虎害乃能止古書出碑舊志樂温縣四十里/按石刻云唐大厯間
  有人修山路於石穴中/得科斗書數軸故名山谷碑在涪陵/尉廨㕔涪陵紀書
  紀伊川和靖/諸賢語録花蘂夫人詩序舊志熙寧五年臣安/國奉詔定蜀民所獻
[026-41a]
  書可入三館者得花蘂夫人詩乃出於花蘂手而/辭甚竒與王建宫辭無異建自唐至今誦者不絶
  口而此獨遺棄不見甚為可惜也臣謹繕冩入三/館而歸口誦數篇於丞相安石明日與中書語及
  之而王珪馮京願傳其本於是盛行於時花/蘂者偽蜀孟昶夫人事在國史臣安國題龜陵
  志楊興/序新志鄭鑑/序
  彭水縣
  涪陵故城在今治西漢置三國蜀志延熙十一年/涪陵屬國民夷反使鄧芝討平之華陽
  國志涪陵巴之南鄙從枳縣南入泝舟涪水秦司/馬錯由之以取黔中漢後恒有都尉守之建安六
  年縣民謝本白劉璋求以丹興漢葭二縣為郡初/以為巴東屬國後遂為涪陵郡延熙十三年大姓
[026-41b]
  徐巨反鄧芝討平之東晉廢隋志有黔安郡周置/黔州不帶郡治彭水縣開皇十三年置唐復置黔
  州元和志黔州本漢涪陵縣理後漢獻帝時分為/四縣置屬國都尉理涪陵蜀先主又增置一縣改
  為郡晉永嘉後地沒蠻夷經二百六十五年至宇/文周保定四年涪陵蠻帥田思鶴以地内附因置
  奉州建德三年改為黔州大業三年又改為黔安/郡因周隋州郡之名遂與秦漢黔中郡犬牙難辨
  其實秦漢黔中是今辰綿叙奬溪澧郎施等州與/今黔中及夷費思播隔越峻嶺嶺東有沅江東注
  洞庭湖西有涪陵江自牂牁北歴播費思黔等州/北注岷江貞觀四年自令州東九十里故州城移
  於涪陵江東彭水之南天寳六年都督蕭克濟以/舊城傾欹又移築於江畔寰宇記又引四夷縣道
  記云故城在涪陵江之西舊志/有故縣在縣西壺頭山之麓漢葭廢縣在縣東/宋志建
[026-42a]
  安六年劉璋分涪陵立晉屬涪陵郡後省寰宇記/漢葭在郡東一百里澧源出縣界葢今州東九十
  里故黔州/城是也都濡廢縣在縣南唐置屬黔州元和志/縣北至州二百里貞觀二十
  年析洋水縣置九域志嘉/祐八年省為鎮入彭水漢復廢縣在縣南晉志/涪陵郡治漢
  復縣寰宇記蜀/先主増置也洪杜廢縣在縣南唐置屬黔州元/和志縣北至州一百三
  十里武德二年析彭水縣於今縣北十八里置因/縣東一里洪杜山為名麟德三年移於今理寰宇
  記貞觀三年北移於洪杜溪麟德二年/又移龔湍九域志嘉祐八年省入彭水洋水廢縣
  在縣西南唐置屬黔州元和志武德二年於今縣/東一百六十里九域志嘉祐八年省為砦入彭水
  縣熙寜二年/又改為鎮信寧廢縣在州西北隋末置唐屬黔/州元和志縣東南至州一
[026-42b]
  百三十里大業十一年於今縣西南置信安縣武/德二年改曰信寧屬義州貞觀四年移於今理十
  一年屬黔州寰宇記初置於今縣/西南七里以地據信安山為名采芹城在縣東/山半相
  傳明洪武中藍/玉築以屯兵萬卷堂在縣東黄庭堅/建聚書於此五龍室在/縣
  西摩圍/山下
  酉陽宣撫司
  酉陽廢縣在司北輿地紀勝溪州三亭縣西北一/百九十餘里别有酉陽城乃劉蜀所置
  舊志唐末黃巢之亂酉陽蠻叛駙馬冉人才征之/留守其地其後遂世有之宋置酉陽縣元置為州
  洪武五年冉如彪納土歸附升為宣撫司仍令/世守其地其民分三種曰冉家曰南容曰犵獠
[026-43a]
 保寧府
  閬中縣附/郭
  閬中故城在縣西秦置縣後漢建安五年張魯據/漢中劉璋以龎義為巴郡太守屯閬中
  以禦魯㝷改為巴西郡治西魏改隆州唐改閬州/圖經貞觀十一年徙於州東咸亨二年又徙蟠龍
  山側載初元年又徙張儀故城宋淳/熙中移州治於大獲山元徙還故縣西水廢縣在/縣
  西十里後周置元并/入南部又見南部縣新政廢縣在縣西一百二十/里本漢充國縣地
  唐置新政縣元并入/南部又見南部縣思恭廢縣在縣東舊唐志武/德元年分閬中置
  思恭縣屬隆/州七年省入新井廢縣在縣東七十里接南/部界唐置詳見南部奉谷
[026-43b]
  廢縣舊志在縣東一百里建置無/攷疑即蒼溪奉國縣之誤張儀城在縣東/二十里
  秦時築唐初徙縣治/於此今名白沙壩古隆城在縣東魏置隆城鎮/後改南梁州通鑑永
  安二年西魏改南梁為隆州寰/宇記取其連岡地勢高隆為名東樓在縣南嘉陵/江上杜甫詩
  層城有高樓制古丹雘存/迢迢百尺餘豁達開四門南樓在縣南據江山之/會唐滕王元嬰建
  一統志宋太守李/獻清有南樓詩序碧玉樓在縣西南一綂志宋德/之建於城西南隅亦名
  十二樓以成閬苑之勝槩/舊志碧玉樓今名過街樓清逺樓在府治大門舊/有古樓極其壯
  麗葢閬苑數樓之一也明末燬曰國朝/康熙八年知府薛柱斗重建額 清逺會經樓在/縣
  城内將相坊宋元祐中建置經史子集總一萬/餘卷宋蘇軾題額蒲宗孟記范百禄輩皆有詩
[026-44a]
  萬樓在縣城内䧺威廟後因/張桓侯號萬人敵故名占星臺在縣東蟠龍/山唐袁天綱
  築以占天象/遺址尚存奪錦亭在縣東八里紫翠/如屏絢爛奪目紫薇亭在/縣
  南巖山上宋陳堯叟兄弟嘗讀/書於此御書賜名曰紫薇亭捧硯亭在縣南巖/山上宋司
  馬池嘗攜其子光遊此因賦/詩命光捧硯後遂以名亭閬峯亭在縣南閬山/上元建寰宇
  記其山四合於郡故曰閬中/多仙聖遊集焉陸放翁有詩盤龍池亭在縣北/一里
  藥亭在縣城内太守朱壽昌/建文輿可常賦十詠詩張將軍亭在縣城/北崖
  亭在縣北六里繳子山上杜甫詩閬中城/北玉臺碧又曰中天積翠玉臺遙是也滕王亭
  在縣北玉臺觀滕王元嬰所建杜甫詩君/王臺榭枕巴山萬丈仙梯尚可攀即此錦屏閣
[026-44b]
  在縣錦屏山嘉靖/中知府張思聰建丹梯閣在縣南龕/山宋建瑯琊閣在府/治竹
  隱亭/後堆香閣在縣/城内劍屏閣在縣北與/錦屏山對雲間閣在縣/南龕
  山絶頂杜甫寄嚴武詩遙/知簇鞍馬囘首白雲間凌霄閣在縣城東觀音/寺左古佛雲樓
  故址嘉陵江自西北環遶城郭至東湍流直下萬/厯丁亥郡人張文運徐敏倡議建閣封鎖水口知
  府苗煥題/額日凌霄思政堂在縣東宋紹聖/二年建董丕記將相堂在縣城/南合星
  巖即陳堯叟/兄弟讀書所整暇堂在縣北十里/黄庭堅為記吏隱堂在縣西/南一百
  二十里宋司馬/光范鎮有詩治平園在城内方輿勝覽宋治平/初太守朱夀昌築中有亭
  臺池塢之勝文與/可常賦十詠詩閬苑在縣西故城内輿地紀勝/唐初魯王靈䕫滕王元嬰
[026-45a]
  相繼鎮是州以衙宇卑陋遂修飾宏大之擬/於宫苑謂之隆苑其後避明皇諱改曰閬苑袁天
  綱宅在蟠龍/山之側唐道襲故宅在城内或云即/今之廢報恩寺范目故
  宅在州南十里/漢高祖廟側玉女房在蟠龍山南一石長四十/丈高五尺中有門户若人
  掩閉/然
   古碑記附
  唐貞觀碑在太霄觀其石光瑩前/後可鑒人號透明碑顔魯公磨滅記
  在廢新政縣離堆山下歐陽修集古録唐/顔真郷撰并書碑以寳應元年立於閬州大厯碑
  在廢新政縣江崖之次顔真卿書碑傍/有佛老 孔子像及二小記大厯中建王徽留題
[026-45b]
  詩唐僖宗朝丞相王徽未第時曽/經閬中次南部合符寺賦有詩李後主書南唐/李主
  煜善書元祐二年太守李孝直乃煜族孫也/家藏有煜親書李白古風摹勒於普通院唐道
  襲墓碑在報/恩寺寇萊公詩準嘗過新井慈光院留海/棠詩云春風花雜滿欄香
  盡日幽吟嘆異常翻笑牡丹虛得地/玉階間落對君王今刻於縣㕔事閬苑碑記有/二
  一係朱渉文一係何永文續/記曹無忌文新記王震序
  蒼溪縣
  蒼溪故縣在縣西南晉太康中置/宋元嘉八年并入漢昌漢昌故城在縣/東北
  寰宇記本漢閬中縣地後漢於今縣北巴岳山側/置漢昌縣隋開皇四年移理曲肘川十八年改曰
[026-46a]
  蒼溪因縣界蒼溪/谷為名即今縣也奉國廢縣在縣東寰宇記縣在/閬州東北九十四里
  梁武帝始於此立白馬義陽二郡後魏恭帝二年/廢義陽郡改為奉國縣屬白馬郡以此地始來附
  於魏故以奉國為名輿地紀勝熙寧八/年徙治重錦元至元二十年省入蒼溪岐坪廢縣
  在縣東北百里寰宇記本漢葭萌縣地宋分立宋/安縣後魏廢帝三年始改宋安曰岐坪九域志熙
  寧三年省岐坪/縣為鎮入奉國方州城在縣東北方山後魏置江/州恭帝改方州天和二年
  廢唐武德三年/復置八年廢大獲城在縣東南大獲山宋紹定/中都統孫臣王堅所築淳
  熙三年制置使余玠増修此城為閬州治而以蒼/溪縣為倚郭後䝉古取雅州至閬之大獲山降其
  城即/此讀書巖在柏崖鄉萬山/中漢譙元所居遊春臺在縣南相傳/杜甫遊春處
[026-46b]
  放船亭在縣東北臨嘉陵江杜甫詩送客蒼溪縣/山寒雨不開直愁騎馬滑故作放船囘
  望鶴亭在縣東宋吕遊詩九轉丹成/人去後千年樹老鶴歸遲魁柏亭在縣/東南
  三十里大/獲山之東
  南部縣
  南部故城在縣南跨鼇山宋寳祐中嘗/移縣治於此元復還故治充國故城
  在縣西北漢置晉廢寰宇記充國故城新井/縣東北二十八里東北去閬州六十里後廢新井
  廢縣在縣西六十里唐置舊唐志本漢充國縣地/武德元年分南部晉安二縣置屬閬州寰宇
  記在州南九十里縣界有鹽/井因名宋因之元并入南部新政廢縣在縣東十/里唐置屬
[026-47a]
  閬州元和志本漢充國縣地舊唐志武德四年分/南部相如二縣置新唐志新政本日新城與晉城
  俱避隱太子改名宋因之輿地紀勝/元豐五年徙治晉安元并入南部西水廢縣在/縣
  西北梁置寰宇記縣在州西一百二十里梁大同/中於今縣西北三十五里置掌天戍後魏廢戍周
  閔帝元年改為西水縣以界内西水為名隋大業/元年移於今理輿地紀勝引圖經大業中以水泛
  漲徙治彭定故宅宋/因之元省入南部晉安廢縣在縣西北四十里/晉置西充國縣屬
  巴西郡宋曰西國縣屬北巴西郡齊因之隋志巴/西郡領晉城縣舊曰西充國梁置木蘭郡西魏廢
  郡改縣名舊唐志閬州領晉安縣漢閬中地梁置/金匱郡又為金遷郡隋省郡改縣曰晉城武德中
  又改曰晉安寰宇記晉安在州西北十里晉於此/置晉安縣梁於此置金遷戍周閔帝改為金遷郡
[026-47b]
  仍置晉安晉城西水三縣屬馬郡理晉安隋開皇/三年罷郡省晉安縣仍自今縣東十四里移晉城
  縣於晉安舊理唐武德四年改曰晉安即/今理也九域志熙寧三年省為鎮入西水譙王城
  在縣西新井廢縣之/北二十里譙縱所築柏臺鄉在縣西北輿地紀勝/唐何煥家於西水縣
  平亭鄉開元中為殿中侍御/史知名明皇賜其鄉曰柏臺鮮于仲通故里在縣/東南
  六十里廢/新政縣東陳氏石室在廢新井縣宋陳堯叟兄弟/讀書處其地有三石笋相傳
  三陳讀書於此/平地突出此石二龍里在廢新井縣唐/任畹任疇所居瓜皮詩在/縣
  北二里有凌雲洞唐蒲景珣家於此吕洞賓訪之/不遇以瓜皮寫詩於石云我自黄粱未熟時已知
  靈谷有仙竒丹池玉露妝珠浦劎閣寒光爍翠微/雲鎖玉樓鋪洞雪琴横鶴膝展江湄有人試問君
[026-48a]
  山景不識君山景是誰字痕常/溼隨擦隨現明洪武中失此石清風樓在縣/東搗藥
  臺在縣西北一百四/十里思依山上大寳樓閣在縣/城内龍門閣在縣/嘉陵
  江上石壁陡立險不易登明一綂志/在廣元縣北千佛崖側杜甫有詩
   古碑記附
  鮮于氏神道碑一在二敎院崖上一在墓田其文/與書皆出顔真卿又有奬諭仲通
  碑在墓田/亦真卿書裴晉公銘唐丞相晉公之後裴某嘗為/新政令因家於南部牧得晉
  公之像及累任告身自/撰真贊墓銘藏於其家
  廣元縣
[026-48b]
  興安故城在縣東本漢葭萌縣地晉置興安縣屬/晉壽郡梁大同中改曰黎州大寳初氐
  酋楊法琛襲據黎州益州刺史武陵王紀遣將楊/乾運等討平之及紀僭號以席嶷為黎州刺史嶷
  至州屬西魏改曰利州後周大象二年益州總管/王謙舉兵討楊堅遣將達奚堪攻利州堰嘉陵江
  水灌之利州總管豆盧勣固守不能克隋始改州/治興安縣日綿谷尋又改為義城郡治唐仍為利
  州治宋置利州路元改為廣元路明洪武/中降為州省綿谷縣入之尋又降為縣華陽廢
  縣在縣北建/置無所攷烏奴城在縣西齊永泰初/置東晉壽郡於此石亭廢縣
  在縣北疑是齊永泰初分東晉壽郡時所置後魏/正始二年祁巒取漢中諸城戍梁晉壽太守王景
  印屯據石亭巒遣將李義/珍擊走之即此後廢為戍嘉川廢縣在縣東寰宇/記本漢葭萌
[026-49a]
  縣地宋武帝於此置興樂縣西魏恭帝元年改為/嘉川取嘉陵江所經為名也九域志咸平五年改
  屬利州元并/入綿谷縣平蜀故城在縣東南元和志本漢葭/萌縣地西魏恭帝元年置
  義城縣隋義寧二年改名義清天寳元年改名印/山以縣北三十里可印山為名宋初避諱改曰裔
   乾德三年改曰平蜀/寧三年省入嘉川縣通平廢縣在縣東南一百/六十里寰宇記
  梁大通六年於此置池川縣屬木門郡隋閣皇初/省為池川里唐初復分清化西北界置縣永泰元
  年改曰通平乾德五年并入嘉川新唐志通平縣/寳厯元年省入太平葢其後復置至宋始廢耳
  會景亭 寳峯亭 望鄉臺俱在縣東唐武元衡/送柳郎中詩望鄉臺
  下秦人去學射山中杜魄/哀舊志在縣南三十里天后故宅在縣北一里/報恩寺又有
[026-49b]
  梳洗樓在州西/北渡江二里籌筆驛在縣北九十里即今神宣/驛諸葛武侯出師嘗駐軍
  籌畫於此杜牧詩永安宫受詔籌筆驛沈思畫地/乾坤在濡毫勝負知李商隱詩魚鳥猶疑畏簡書
  風雲長為/䕶儲胥
   古碑記附
  南池新亭碑劒南詩藳云唐長慶中南池新亭/碑在漢高帝廟側亭已失所在
  義山碑在籌/筆驛棧道銘歐陽詹/丈撰蘇頲利州北佛龕前
  重題在佛/龕山谷紀行碑在廢嘉川縣靈溪/寺元豐三年題圖經寧
  武志楊炎正編/鄒卿序
[026-50a]
  昭化縣
  晉壽故城在縣南本古苴國也史記秦惠王時苴/蜀相攻因使張儀司馬錯取蜀華陽國
  志周顯王時蜀王封其弟葭萌於漢中號曰苴侯/命其邑曰葭萌苴侯與巴王為好巴蜀讎也蜀王
  怒伐苴苴侯奔巴求救於秦秦因以㓕巴蜀後遂/置葭萌縣後漢建安十七年昭烈帝入蜀屯於葭
  萌十八年西襲成都留中郎將霍峻守葭萌城即/此蜀定後因改葭萌曰漢壽晉又改晉壽武帝又
  於縣置晉壽郡宋因之齊分東界為東晉壽郡遂/以此為西晉壽後周時郡縣俱廢輿地紀勝益昌
  東南沿江有平田號黄/金壩即故晉壽城址益昌故城今縣治宋志白/水郡領益昌縣
  元和志本漢葭萌縣地晉改晉壽/周改益昌唐志宋始改為昭化葭萌廢縣在縣/南晉
[026-50b]
  置曰晉安屬巴西郡隋改名唐屬利州元和志縣/北至州一百十五里本漢葭萌縣地東晉於今縣
  南置晉安縣隋改為葭萌仍漢舊/縣名也宋因之元初并入昭化白水故城在縣/西北
  漢置白水縣屬廣溪郡後漢因之昭烈帝分屬梓/潼郡晉初因之後分屬晉壽郡宋元嘉十二年為
  仇池氐楊難當所據十九年裴方明討難當克白/水遂平仇池孝建中立楊元和為武都王治白水
  不能自立後奔於魏其後遂置白水郡嘗屬於楊/氐梁置平興郡兼置北益州以氐酋楊法琛為刺
  史大寳初法琛襲據黎州益州刺史武陵王紀遣/將楊乾運討平之廢北益州焚平興而歸隋又置
  景谷縣按隋志義城郡領景谷縣舊曰白水置平/興郡開皇初郡廢縣改名平興十八年又改曰景
  谷唐屬利/州尋廢沙州故城在縣西北唐武德四/年置貞觀元年廢景谷廢
[026-51a]
  縣在縣西北隋置因縣北景谷為名魏景元初鄧/艾侵蜀自陰平由景谷道傍入即此按舊志景
  谷廢縣在今縣西北一百/里漢白水縣又在其北東洛廢郡在縣西北四/十里劉宋初
  置戍於此西魏置東洛郡/隋志周省東洛郡入景谷魚盤廢縣在縣西北梁/置魚石洞戍
  大寳初楊乾運攻楊法琛於平興法琛退保魚/石洞即此西魏置魚盤縣隋大業初省入景谷
  壩城在縣西北一百三十里唐紀大厯十四年吐/番入冦分道趨扶文掠方維白壩建中初復
  寇西川詔東川兵自江油趨白/壩與山南兵合擊破之即此闗索城在縣東相/傳關索屯
  兵於/此藥臺在縣西竇子明丹竈存馬/其臺與爐皆鐫石工巧石櫃閣 馬
  鳴閣俱在縣北昔曹操曰此閣過/漢中之平陰乃咽喉要路也
[026-51b]
  巴 州
  其章廢縣在州東三十里唐志作竒章梁普通六/年置又置哀戎郡隋開皇三年罷郡屬
  巴州唐寳厯七年廢尋復置太和中牛僧孺為相/封竒章公即此宋熙寧五年省入曽口舊志在州
  東八十/里誤化成廢縣即今治漢置漢昌縣晉屬巴西/郡宋初縣廢梁復置改曰梁廣
  屬歸化郡周改化成隋開皇初郡廢大葉初復置/郡唐改巴州後皆因之明初省化城入州舊志在
  州西六/十里誤始寧廢縣在州東南梁普通六年置屬清/化郡隋開皇初郡廢唐屬巴州
  宋乾德四年/并入其章曽口廢縣在州東南四十里梁普通/六年置以曽口谷為名隋
  屬清化郡唐屬巴/州宋因之元廢歸仁廢縣在州東南一百二十/里梁置平州縣屬遂
[026-52a]
  寧郡周改同昌隋開皇初改曰歸仁屬清化郡唐/武德元年屬巴州二年改屬萬州貞觀元年還屬
  巴州宋乾德四/年并入曽口恩陽廢縣在州西南八十里本漢/閬中縣地梁普通六年
  分置義陽縣又於縣置義陽郡屬巴州後魏以郡/屬江州恭帝改江州為方州周天和二年廢方州
  以郡仍屬巴州隋開皇三年罷郡十八年改/縣曰恩陽宋因之元至元二十年并入化成七盤
  廢縣在州西北一百二十里唐久視元年置屬巴/州以在七盤山之東南故名宋熙寧二年并
  入恩/陽清化廢縣在州西北六十里寰宇記本漢葭/萌縣地梁普通六年於今縣北二
  十里置木門郡又於郡置伏疆縣並因山為名隋/廢郡改縣為清化唐貞觀元年始自木門城移於
  今理九域志宋咸平二年以清化/縣屬集州熙寧五年省入化成盤道廢縣在州/北寰
[026-52b]
  宇記在清化縣東四十里本漢宕渠縣地宋末於/今縣西南十里置北水郡梁普通六年於郡置難
  江縣後魏恭帝三年改縣曰盤道因龍腹山道路/盤曲為名隋開皇三年罷郡屬巴州唐貞觀十一
  年自故城移於今理寳厯元年并入恩/陽長慶中復置宋乾德四年并入清化新得廢州
  在州東元至元二十/年置屬保寧路尋廢小寧廢州在州東南與新得/同時置㝷廢舊志
  在州西/百里誤平梁城在州西二十五里平梁山/上宋淳祐中都綂張寳築擊甌樓
  在州東唐張曙有擊甌樓賦/馮介詩座上擊甌清似玉太子讀書臺在州東/南三十
  里相傳章懐/太子讀書處美農臺在州/東流觴亭在州西龕山/上唐嚴武建
  霞亭在州南龕山路極險峻又名南龕樓懸崖削/壁鐫佛千計多刻唐宋名人詩俯瞰巴江烟
[026-53a]
  水浩渺誠倖觀也葺國/朝知州孟用益修駕鶴亭在州王望山上為/章懐太子遺跡
  化龍池館在州/治後
   古碑記附
  唐守巴州裴褘修廨宇記會昌四年甲子/嵗立今在郡廳唐古佛
  龕石刻在城南二里大書石刻載唐乾元三年山/南西道嚴武奏臣頃牧巴州其州南一里
  有古佛龕舊石鐫五百餘佛/望特賜洪名勅以光福為額北山老君影跡詩王/望
  山舊名北山山半石壁隱出老君/像唐人為賦北山老君影跡書唐張褘題擊甌
  樓記唐中和四年尚書右丞相/户部張褘記賦在樓下唐巴州紫極宫記
[026-53b]
  大中元年軍事判官進/士蕭珣記在迎真宫唐嚴將軍廟記廟在城西/門内碑在
  本廟唐貞元元/年韋曽為廟記南龕題詩石刻在州南二里廣福/寺自唐迄今題詠
  皆刻/於石唐兜率寺碑在東龕寺廢而碑/存字剝落難辨唐李繼顔誥
  詞刻於郡㕔唐光化三/年中書舍人錢玥行放生潭字在州東五里有/一潭石刻放生
  潭字毎水落石出/方見意亦唐刻也薛使君布政碑唐乾符年間壁/州刺史裴冥辭
  立/石唐人題西龕櫻桃詩在西龕其/名磨滅石鼓峽記趙寅/為集
  州刺史有石鼓/峽記在難江縣唐貞元石刻在恩陽縣南渡江登/石梯數百級上義陽
  舊縣治石梯之側懸崖上有刻字唐貞元四/年十月二十日再修此路餘皆磨滅難辨南隆
[026-54a]
  州牟縣界碑在恩陽縣西北八里有斷碑刻南隆/州牟縣界十里北集州難江縣界五
  里縣令/李昱立唐韋蘇州詩韋蘇州送令狐岫宰恩/陽詩刻石於縣之驛亭唐難
  江公山威惠廟記唐天寳改元田彦識撰廟在/難江縣神乃漢張魯之神也
  嚴武乞賜山南寺表乾元/三年南山記唐中和四年尚/書右丞相張褘
  題/巴南新置屋宇什物石記㑹昌四年巴州/刺史裴褘記修路
  記鄭子/信撰城牙樓記圖經李楫為記有舊碑二其一/偽蜀廣政己未記其一天聖乙
  丑/記七佛龕圖經唐張褘扈從僖宗入蜀經此鐫/龕名公鉅卿題詠甚多皆刻於後
  □渡碑在難江縣唐集州/刺史蘇味道題字嚴侍御暮春五言詩在/西
[026-54b]
  龕/寺史俊寄嚴侍御楠木詩在南/龕郄昻陪嚴使君暮
  春五言二首在南/龕蕭珦建天王堂記在天/王堂羊士諤
  十四詠在東/龕折柳詩十絶嘉祐五年太守鄭淵賦/柳詩十絶刻石其自序
  見折柳/亭下流桮十四詠流觴亭在西龕寺唐乾元戊/戌嚴鄭公武所創大厯間盜
  起地遂廢開成丙辰刺史唐元封復修葢/取羊士諤流桮十四詠以自序為證云巴南十
  七景蘇欽以閬中望江南十首記郡景/别駕史彭永仍賦巴南十七景清化前志
  教授劉/甲編續志教授李/鈞編
  通江縣
[026-55a]
  諾水故城即今治本漢宣漢縣地梁分置始寧縣/元魏分始寧置諾水縣隋開皇三年省
  唐武德八年復分始寧東境置縣於縣置壁州宋/省壁州以縣屬巴州尋復分為上下通江二縣元
  至元二十年皆併入曾口後復置通江縣明洪武/中徙今治今縣東九十里有廢通江縣葢即宋之
  下通/江也符陽廢縣在縣北七十里寰宇記晉宋為宣/漢縣地後魏正始中置其章郡領
  符陽縣亦無人户寄理渠州後周天和五年開拓/此地始移其章郡及縣理於此宋熙寧五年省入
  通/江白石廢縣在縣東北一百里舊唐志魏置以白/石水為名寰宇記後魏廢帝於今縣
  西南十五里立白石縣屬其章郡唐武德七年自/魏所置縣移於今縣東南一里證聖元年又移於
  今理宋熙寧五/年省入通江巴東廢縣在縣東寰宇記廢巴東/縣在州東一百四十里
[026-55b]
  東與通州之東鄉縣接界本漢宕渠縣地唐開元/中壁州三縣耆老狀論太平曲水王福村界東南
  連通州即為浮遊所集請置邑就以撫之由是勅/置太平縣取彼地太平州為名天寳十年改為巴
  東以處巴江之東為名/宋乾德四年併入通江廣納廢縣在縣南五十里/本漢宕渠縣地
  唐初置縣寳厯元年并入白石諾水二/縣大中初復置宋乾德五年併入通江得漢城在/縣
  東得漢山上漢高祖王漢中屯糧處三國時増築/之名曰擂鼓城宋制置使余玠嘗移節於此石刻
  尚/存大城在縣東百里白石廢縣之側/宋淳熙中馬金雲屯戍於此孫氏池亭在/縣
  東二十里相傳/孫思邈洗藥處相墨堂在縣治内宋嘉定中縣尉/宋炎震建以藏禮部尚書
  黄裳書翰邑/令何鏐有記聖鹿堂在縣/西
[026-56a]
   古碑記附
  壁州神廟石刻在縣北有元光三/年制書刻於石龍興寺碑在縣/南一
  里龍興寺唐壁州刺史鄭凝績之父鄭畋作/乾符中鄭凝績侍養其父畋於壁時所作也壁州
  山寺記大唐中和嵗次癸/卯丞相鄭畋撰孫氏園石刻在縣二十/里龍灘之
  側唐監察御史盧重阜率壁州刺史/辛巢父等六人分韻賦詩鐫於石
  南江縣
  集州故城即今治梁大同中置東巴州於洋川界/魏恭帝二年改曰集州人户寡少寄理
  梁州周天和元年於巴嶺南置難江縣因江水難/涉故名移集州理之隋大業二年廢集州仍於廢
[026-56b]
  州城置公山鎮唐武德元年廢鎮復於難江置州/宋熙寧中廢州以縣屬巴州元廢明正德中復於
  故址置縣改今名舊志云縣南/一里今之縣學即古集州城也大牟廢縣在縣西/南本漢
  葭萌縣地唐志武德元年割清化西界置因縣東/有大牟山為名屬静州貞觀十七年屬巴州永泰
  元年改屬集州寰宇記/宋乾德五年併入難江平桑廢縣在縣西南唐武/德元年置屬集
  州貞觀元年廢二年/復置六年省入難江長池廢縣在縣南後周置曲/細縣隋開皇末改
  曰長池屬清化郡唐武德/初改屬集州貞觀六年省
   古碑記附
  集州兩角山記唐某州刺史楊師/謀書今在難江縣集州紫極宫記
[026-57a]
  唐開元二年兵部尚書/牛仙客書在難江縣菖蒲澗記唐開成四年或/云集州刺史蘇
  味道/遺蹟
  劒 州
  普安廢縣今州治本漢梓潼縣地劉宋置南安郡/蕭齊置南安縣為治西魏改曰普安唐
  為劒州附郭縣後皆因/之明洪武中省入州永歸廢縣在州東南五十/三里齊置白水
  縣屬南安郡西魏改曰永歸隋屬普安郡唐屬劎/州寰宇記在臨津縣北四十九里本臨津縣地九
  域志乾德五年省入/劒門縣今名永歸壩臨津廢縣在州東南一百里/梁天監十八年置
  胡原縣隋開皇七年改曰臨津屬普安郡唐屬劒/州九域志熙寧五年省為鎮入普安今有漿池屯
[026-57b]
  即其/故址黃安廢縣在州南一百四十里寰宇記梁置/梁安縣後周天和中改黃安唐改
  普成宋因之九域志元/至元二十年省入普安武連廢縣在州西南八十/里元和志本漢
  椊潼縣地宋元嘉中於縣南五里僑立武都郡下/辨縣又改下辨僑置武功縣周明帝始改武功為
  武連隋大業九年移今理宋因之元廢今為武連/驛寰宇記廢下辨縣在武連縣南五里臨小潼水
  新巴廢郡在州西北宋志梁州有新巴郡晉安帝/分巴西郡立領新安晉安晉成三縣又
  益州有南新巴郡元嘉十二年於劒南立領新巴/晉成晉安漢昌桓陵五縣南齊志新巴郡亦治新
  巴而南新巴郡寄治陰平隋志/新巴郡治晉安在今昭化界始平廢縣在州北/晉置始
  平郡治始平縣宋元嘉三年仇池氐楊興平歸順/使始平太守龎諮進據武興齊因之魏屬南白水
[026-58a]
  郡尋/廢劒門廢縣在州東北六十里元和志本漢葭/萌縣地唐聖厯三年分普安永歸
  陰平三縣置因劒門闗為名宋/因之元至元二十年省入普安漢德故城在州東/北四十
  五里季漢置屬梓潼郡宋齊因之後省元和志一/名黃盧城其城周圍百五十歩三面並阻絶澗唯
  西面/少平石牛道在州東北大劒山蜀王使/五丁開道取石牛即此姜維城在/劒
  門闗絶頂姜維為鍾㑹所/敗退保劒闗屯兵於此安樂泉在州西南唐明/皇幸蜀飲此水
  甘之因賜名有張光/𨽻書安樂泉三大字翠雲廊自劒閣南至閬川再/至梓潼三百餘里明
  正德時知州李璧以石砌路旁植栢數十萬株如/蒼龍蜿蜒夏不見日 國朝知州喬鉢題曰翠雲
  廊/思賢樓在州劒門闗宋人畫有張載/李白柳宗元像於其上今圯春風樓在/州
[026-58b]
  東/逍遙樓在州武連驛石鐫顔魯/公書逍遙樓三大字讀書臺在州西/三十里
  宋黃兼山/講學處小月臺在州天榜山腹取東坡山高/月小意 國朝州守喬鉢建
  女臺在州大劒山絶頂峭壁千仞下瞰古/道行人如蟻相傳有玉女煉丹於此倚劒亭
  在州劒門/驛之側重陽亭在州劒門驛東鳴鶴山上唐刺/史蔣侑建李商隱有銘宋治平
  中太守張頌重修元末毀明/正德中知州李璧再造今圮褫虎亭在州西門外/高石上亭北
  有石洞方整如屋鉢國朝康熙三年有虎為民患/時匿洞中州守喬 圍殺之褫虎皮於此石上故
  建是/亭横翠閣在州西南洞真觀之左宋道士張文/政建州牧何朝隱有記其畧云山之
  泉石草樹雞犬人家凡登兹閣皆一目而盡正李/謫仙所謂樵夫耕叟出入畫圖者余過而愛之因
[026-59a]
  為榜曰/横翠飛仙閣在州北劒闗半里杜甫詩土門山/行窄㣲徑緣秋毫棧雲闌干峻梯
  石結/構牢明善堂宋趙大全/建有記
   古碑記附
  種松碑在今武連驛晉郭璞遺跡也碑刻/云縣路翠武功貴縣路青武功榮磨崖碑
  在州東鶴鳴山崖廣丈餘刻顔真卿書/元結中興頌於上葢宋以前所刻也悟本寺碑
  唐盧照鄰撰在臨津/縣之悟本寺文闕清義何氏古碑在劒門登高/臺有一古碑
  唐光宅中建云何氏名慕者生四子孝弟義/遜家八十口不異居儀鳯二年勅賜清義門靈泉
  碑在廢普安縣報國寺唐僖宗巡幸至此有徽恙/飲其泉頓覺清愈因名為報國靈泉劉國均撰
[026-59b]
  有記/刻石唐韋表㣲劒閣銘 修闗石刻在劒門石刻/甚多皆五代
  天成長典廣/順間牒也唐碑在梁山寺東坡南行錄題水櫪/觀詩飛簷如劒寺註云出劒門
  東望有一寺山巔樓閣隱隱可/見有一二碑皆磨滅正唐碑也唐叔明題劒門碑
  在闗口棄繻亭之南/貞元二年張允書唐劒閣碑李復/撰趙清獻留題
  在誌/公寺魏太尉鄧艾神廟記唐長慶四年/刺史邢丹題鄧艾衛聖
  侯碑唐中和五年刺/史郭淮立石宣詔亭碑天成四/年立懐素書在/駕
  鶴山紫霄/觀崖半晉張載劒閣銘王隱晉書云昔張載隨/父入蜀作劒閣銘益州
  刺史張敏見其文乃表/天子刻石於劒閣焉
[026-60a]
 順慶府
  南充縣附/郭
  充國城舊志在府南三十五里宋邵伯温有山/圍翠合水連雲萬户樓臺照眼明之句
  漢故城在縣北三十五里漢置屬巴郡華陽國志/初平元年安漢趙穎建議分巴為三郡穎
  欲得巴舊名以墊江以上為巴郡治安漢建安六/年改為巴郡移治閬中以安漢屬之晉志惠帝分
  安漢屬宕渠郡劉宋又分置南宕渠郡隋志巴西/郡領南充縣舊曰安漢置宕渠郡開皇初郡廢十
  八年縣改名唐改果州元和志宋於安漢故城置/南宕渠郡隋改南充寰宇記後魏平蜀於今州北
  三十七里石笋壩置南宕渠郡其縣亦移就郡理/隋廢郡仍移縣理安漢城㝷改南充以古充國為
[026-60b]
  名宋因之宋志淳祐九年徙治清居山元時復還/舊治一説舊郡城在今城北五里北津渡明洪武
  初始徙/今治宕渠城在縣北四十里/即石筍壩城也流溪廢縣在縣西/南唐志
  開曜元年析南充縣地於流溪水側置屬果州寰/宇記在州西南八十五里宋熙寧六年省為鎮入
  南充紹興二十七年復/置元至元二十年省漢初廢縣在縣南隋志漢/初縣梁置新興
  郡西魏改郡曰清居縣曰漢初闇皇初郡廢屬涪/陵郡唐屬合州元和志縣東南至州一百九十四
  里本漢墊江縣地後魏置縣寰宇記梁大同中於/此立新興郡後魏恭帝三年於今縣西北六十里
  置清居郡及清居縣以地勢爽塏故名隋初郡廢/改縣為漢初十六年始自故郡城移於今理宋因
  之九域志元至元/二十年併入南充徵州故城在縣西南五代唐長/典初董璋以東川叛
[026-61a]
  引兵陥徵/州即此譙周宅在縣北五里有/碑又有觀星臺袁天綱宅在縣/西金
  泉/山金塿在清居山高與寺等亭/亭如浮屠常有光焰畫卦石在縣東四/十里石有
  八卦痕相傳/為李耳遺跡抱樸庵在金泉山北相傳抱樸子/隱此石壁刻抱樸庵三字
  漢樓在縣南昔紀信誑楚/而漢業以成故名萬卷樓在縣金泉山下/晉陳壽讀書於
  此舊唐志在南充/縣西八里果山上仙鶴樓在縣東宋邵伯温詩春/去春來好風月鶴樓端
  勝庾/公樓讀書樓在縣南元時郡人拜都輩/讀書於此皆登進士故名望江樓在/縣
  北一里大學/士陳以勤建北津樓在縣北五里道人張三丰詩/誰喚吾來蜀内逰北津樓勝
  岳陽樓烟迷沙岸魚歌起水照江城嵗月收萬里/清波朝夕湧千層白塔古今浮壯懐無限登臨處
[026-61b]
  始識南邊/第一州清暉樓在縣北下瞰大/江波濤浩淼光相臺在縣清/居山右
  琴臺在縣南司馬/長卿嘗寓此七佛臺在縣清居山後有/佛足鳯足靈蹟覽秀
  臺在縣西七里舊為/鄉士期集題名所觀星臺在縣北五里昔/譙周觀星於此藏春
  亭在府/治内靈雨亭在府堂後知府沈良/佐建同知魯儒記四水亭 清
  風亭俱在/縣西五友亭在縣南宋游丙題云明月清風/為道友古典今文為義友孤雲
  野鶴為自在友怪石流水為娱樂友山果橡/栗為相保友是五友者無須臾不在此間也湖心
  亭在縣西北二里昝/雲鶴建黃輝有詩相樂堂 平政堂 静治堂
  俱在府治内又有萬卷坐/笑凝香桂堂竹堂諸名歩虛堂在縣金泉山唐/女謝自然成仙
[026-62a]
  處宋鄭方庭詩平生酷好退之詩謝女仙蹤/頗自疑不到步虚臺下看瓊瑛瑤珮有誰知蓬山
  館在縣内里輿攷/稱為一郡美觀
   古碑記附
  二良牧碑馬肩孟撰載唐二刺史/事碑在郡治醋庫之側唐移縣碑在縣/門首
  大中年立文字/磨㓕不可辨漢車騎崖石刻郡國志後漢車騎/將軍馮緄於此鐫
  崖刻石十有餘處/寰宇記在流溪縣唐朱鳯山觀銘長史息袁記/文在山上
  金泉山仙述居文唐太和五年果州刺/史韋公肅文在山上唐鄭餘慶
  詩刻在金/泉山唐誥刻在金/泉山偽蜀刺史徐光溥詩刻在/金
[026-62b]
  泉/山唐王維送楊長史赴果州詩在郡/治偽蜀誓火碑
  永平五年建在/州北廣川廟永興節度使王彦超重建行成思
  堂石刻不著其姓今石刻云作堂在姑孰把摩來/果山男子四方志萬里如目前振振佳公
  子性行純於天既知仁有本自應枝葉繁宣尼語/參孝推廣十八篇若能擴充之人思極其全道行
  身亦立揚名顯其光囘/觀廬墓人卑車何足言謝寰山靈泉碑謝真人父/謝寰所居
  名謝寰山院名靈泉/有唐碑字多訛缺耆舊錄自漢紀信以下三十/六人並見學録蒲士
  龍所編耆舊録又有趙嗣業趙昌藻游問為之贊/并繪像於鄉賢堂又自隱逸王公宇以下一十四
  人在耆舊録外亦繪像於鄉賢堂又復搜訪自王/綰以下二十餘士悉繫於左而其游公仲鴻傳紀
[026-63a]
  趙忠定紹熙甲/寅始末甚詳開漢志郡守朱繁開&KR1499志序紀將/軍加封誥詞有云實開漢
  業故建樓命名曰開漢/郡志名編亦曰開漢
  西充縣
  西充故城即今治本漢安漢縣地唐置屬果州寰/宇記在州西北五十九里唐以南充縣
  地繁濶折西北之境立縣取後西充縣為名/按後漢有西充國縣在今保寧府南部縣界紀信
  故宅在縣東三十里/高陽里扶龍村程太虛宅在縣東十里/䨇圖山後梯雲
  樓在縣/南清泉宫在縣北十里隋程/太虛隱居於此
   古碑記附
[026-63b]
  唐屈突公德政碑在縣資福寺河南/府陸渾尉崔晟撰唐仙林觀碑
  在縣列真觀唐中/書侍郎趙彦昭撰唐程仙師蟬蛻偈竈筴碑在縣/降真
  觀/唐圭峯禪師傳法碑在縣金/&KR1567
  蓬 州
  相如故城今州治隋志巴西郡領相如縣梁置梓/潼郡魏廢唐屬果州舊唐志本漢安漢
  縣地以縣南相如故宅為名寰宇記縣在州東八/十五里梁天監六年置宋志寳祐六年改屬蓬州
  元一統志宋淳祐三年四川制置使余玠以相如/縣接近蓬州營山縣界旁有雲山近去嘉陵江十
  五里其山崇峻乃營立砦柵俾縣民附入雲山保/聚寳祐六年郡守張大悦以城歸附遂以相如縣
[026-64a]
  撥屬蓬州至元十五年蜀定令毀雲山砦復以軍/民還舊理然此州從昔依山為治距相如縣嘉陵
  江一百餘里不當水陸舟車之㑹乃徙州於此為/理所建宣撫征南都元帥府并蓬州軍民總管府
  二十年並廢明/初又廢縣入州蓬池故城舊志在州東唐宋時建/州治於此故址尚存
  梓潼故城輿地紀勝在相如/縣西南二十七里司馬相如宅在州南/四十里
  後改為先聖寺相傳乃相如故里又有/琴臺高六尺周四十四步亦相如遺跡山燈舊志/治南
  山上嘗有燈光夜見凡五處初發三四㸃/漸至數十百㸃光耀射人土人呼為聖燈御書樓
  在州東/六十里文明樓在州南舊為相如縣/學樓鄉人何弱翁建瑞蓮亭在州/南石
  佛寺左宋/張商英建蓬萊閣在州治内知/州畢宗賢建琴堂在州西南六/十里相傳司
[026-64b]
  馬相如彈/琴於此芳溪館在州西唐元稹感夣詩十月初/二日我行蓬州西三十里有館
  其館名/芳溪
   古碑記附
  隋䝉州普光寺碑歐陽集古錄云䝉州普光寺碑/䝉州者漢南陽郡之育陽縣也
  碑以仁壽元年建碑無書撰人名氏而筆畫遒美/玩之無倦葢開皇仁夀以來碑碣字畫多妙而往
  往不著名氏惟丁道䕶所書嘗著之然碑石在者/尤少余每興蔡君謨惜之自大業以後率更與虞
  世南書妙絶既/接於唐遂大顯唐萬嵗通天碑報恩光孝觀在石/泉縣有周萬嵗通
  天碑前内供奉書手王惠元書其石撃/之清亮全類玉音碑陰鐫段文昌留題唐僖宗碑
[026-65a]
  圖經云今碑字渡有唐僖宗一碑云/乾符四年漢陰縣助修道施主云云相如故宅石
  記舊志在光聖寺唐陳子/昻之文剝落不可讀
  營山縣
  營山故城在縣東北/八十里宕渠廢縣在縣東北漢故宕/渠縣在今渠縣界
  此乃梁置也隋志宕渠郡領宕渠縣梁置并置景/陽郡開皇初郡廢唐武德初改屬蓬州舊唐志縣
  舊治在長樂山長安三年移治羅穫水寰宇記縣/在州東一百里本漢舊縣梁太清元年於此置景
  陽郡及縣因縣界山為名唐寳厯元年併/入蓬山大中中又置乾德三年併入良山郎池故
  縣在縣北唐置舊唐志武德四年分相如縣置屬/果州寰宇記縣在蓬州南三十五里本漢宕渠
[026-65b]
  縣地唐置縣以臨古郎池為名寳應元年租庸使/徐演奏自果州割屬蓬州大厯五年遭狂賊焚燒
  自後權置行縣未立城壁貞元元年移於營山歇/馬館為理即今理也新唐志寳厯元年省開成二
  年復置九域志大中祥符五/年改曰營山在州南六十里良山廢縣在縣東北/本漢宕渠
  縣地梁置安固縣隋志安固縣梁置周置蓬州大/業初州廢屬清化郡舊唐志安固本漢宕渠縣地
  梁屬伏虞郡周改蓬州隋廢屬巴州武德元年復/置蓬州開元末徙州治大寅改安固曰良山寰宇
  記縣在州東七十二里本梁大同元年置唐元和/中廢新唐志作寳厯元年廢大中中復置熙寧五
  年省為鎮入伏虞建炎三年復/置元至元二十年省入營山蓬山廢縣在縣東/梁置曰
  綏安隋改咸安屬宕渠郡唐屬蓬州寰宇記縣在/州東南九十里本漢宕渠縣地梁大同中於此置
[026-66a]
  綏安縣屬景陽郡隋改咸安至德二年又改曰蓬/山以縣界内山為名宋熙寧三年省為鎮入營山
  御書樓在縣東/六十里鳯凰臺在縣西十五里昔/有鳯凰棲於此讀書臺
  在縣東六十里大蓬/山晉李特讀書於此
  儀隴縣
  隆城廢郡在縣北隋志巴西郡領儀隴縣梁置并/置隆城郡開皇初郡廢寰宇記縣在蓬
  州西北六十里梁天監元年於此置隆城郡因隆/城山為名隋郡廢唐武德元年屬蓬州三年割屬
  方州八年州廢還屬蓬州縣城原在金城山頂四/面懸絶石壁高八十丈周圍五里唯西南稍通人
  馬開元二十六年移於山下平溪即今理也元一/統志自蜀多難此縣人民隨州徙於雲山城保聚
[026-66b]
  元初復/還舊治蓬池廢縣在縣東南六十里本漢閬中縣/地梁置大寅縣屬巴西郡舊唐
  志縣舊治斗子山後移治闗壇口武德元年屬蓬/州開元中移州來治新唐志廣德元年改曰蓬池
  後省開成元年復置宋因之元一統志宋淳祐三/年制置使余玠以蓬州舊治經兵革荒廢移治於
  營山縣界雲山以蓬池屬/之至元二十年併入儀隴伏虞廢縣在縣東八十/里隋志梁置
  曰宣漢又置伏虞郡開皇初郡廢十八年改縣曰/伏虞屬清化郡唐改屬蓬州寰宇記縣在州東北
  六十里本漢宕渠縣地梁大同中於今縣東三十/里置宣漢縣隋改伏虞以伏虞山為名武德元年
  移理山頂開元末百姓請去險就平遂西移於消/水側即今理也宋因之九域志元至元二十年省
  入儀/隴羔羊縣府志在縣西/儀隴山原古方州府志在金城山/唐置州於此
[026-67a]
  芝蘭莊在城西一里孟蜀時有王先生者年幾百/嵗蜀王召至欲縻以爵不可遂告歸詔賜
  所居田數頃為遊/息地號曰芝蘭莊文昌樓在縣/南保障樓在縣金城/山頂知縣
  廖登/建邀月亭在縣東龕院盤石上元一統志在縣/北二十里有石可數十丈方而平濶
  丈餘上可坐十/人名曰邀月臺
  廣安州
  渠江廢縣在州北五里寰宇記本漢宕渠縣地後/漢為賨城縣今縣北十二里有古賨城
  一名始安城梁普通三年於此置始安縣屬北宕/渠郡隋改曰賨城大業元年自故城移於今理南
  臨渠水東枕大溪乾德六年以合果渠三州相去/路逺山川險僻多聚寇攘遂以合州濃洄渠州新
[026-67b]
  明二鎮置廣安軍治渠江從轉運使劉人燧之請/也宋志淳祐三年余玠城大良平為軍治所舊志
  大良城在州東北六十里名勝志石壁四絶天險/之地寳祐中陷於蒙古景定初復取之元至元中
  始還濃洄舊鎮/明初省縣入州豐樂廢縣在州西北唐武德元年/分渠江縣置屬渠州八
  年仍/省入虎嘯城舊志在州/東北十里李廣城 黃禄城 釣魚
  城 月山城 鼇山城舊志俱/在州北陳子昻故居在岳/門鎮
  相傳子昻自射洪遷居於此七世同/居今有子昻讀書臺又有孝義臺石龜在州北/十里井
  中有石龜相傳嘗能轉移/其首所指之方嵗必豐稔秀屏樓在州西宋建以/州有秀屏山因
  名/會仙樓在州西/宋建孝義臺在州岳鋪門一名讀書/臺唐陳子昻之後田射
[026-68a]
  洪遷居於此七世/同居唐時旌表之戲仙臺輿地紀勝州北十里高/灘溪相傳有仙女遊戲
  其/上潄玉亭在州治内宋建郡/人吳伯通有詩擬峴亭在州南/二里霄漢
  閣在州西顔真卿/書額石刻尚存自治堂在州治内宋建又有盡/心進思登秀泠然思政
  明逺六/堂今廢
   古碑記附
  道德經碑在治北紫極觀唐咸/通中刺史陳壽建鶴棲山古碑鶴棲/山在
  都鎮有古碑字雖漫滅尚髣髴可認其大畧云唐/貞元十年嵗在甲戌果州女子謝自然白日昇仙
  刺史李堅以狀聞又為之傳於時先有鶴雙棲宿/此山然後飛迎自然駕之而去自是俗呼為鶴棲
[026-68b]
  山按自然昇仙在果州金泉李堅上其事唐德/宗賜詔今刻於金泉年月日與前所載不差
  魯公碑舊傳邑宰有姓顔者魯公之先魯公之刺/湖州也過道因有碑銘今碑磨㓕存十四
  字曰命除湖州刺史顔真卿勒/銘於道院乾道中移置軍城勅賜孚惠靈公廟
  碑在皛然山有晉/太康八年碑文
  渠 縣
  流江故城在縣北十里隋志宕渠郡梁置渠州治/流江縣魏置又置流江郡開皇初郡廢
  大業初改置宕渠郡唐復於縣置渠州舊唐志流/江本&KR1499宕渠縣地梁置渠州改北宕渠郡周又改
  流江郡仍置流江縣武德初復改曰渠州宋元皆/因之明初始改為渠縣省流江入之一説即今之
[026-69a]
  縣/治宕渠故城在縣東北漢置郡尋廢蜀漢復置華/陽國志晉永興初陷於李䧺復置郡
  永嘉三年譙登舉兵攻宕渠殺䧺巴西太守馬脱/義熙三年劉裕遣毛修之等討譙縱至宕渠軍叛
  修之奔還白帝其後荒廢章懐太子曰宕渠故城/在流江縣東北七十里俗名車騎城寰宇記其城
  後漢車騎將軍馮緄増修故俗名車騎城自李壽/叛後地為諸獠所侵郡縣悉廢宋人自漢宕渠移
  理安漢/故城也賨城廢縣在縣東北華陽國志秦昭襄王/時有白虎為害胊䏰夷廖仲樂
  等應募射殺之乃刻石為盟復其人頃田不租十/妻不算漢興從高祖定秦因以復之户嵗出賨錢
  口四十世號曰白虎復夷亦曰板楯蠻今所謂弜/頭虎子者也後漢永初以後每助郡討破羗寇順
  桓之世板楯數反太守趙溫以恩信降服於是宕/渠出九穗之禾光和二年板楯復叛遣太守曹謙
[026-69b]
  宣詔降赦一時清戢晉書賨者廩君之苗裔水經/注宕渠葢古賨也縣有賨城舊唐志武德元年分
  置賨城義興二縣屬渠州八年省寰宇記故賨國/城在流江縣東北七十四里古賨國都也又見大
  竹/縣鳯來里在縣東北一百里接大竹縣/界相傳後周時鳯凰集於此禮義城在/縣
  東六十里宋寳祐中徙渠州於此練使將/軍胡榮率州人以死與元軍相拒故名承慶樓
  在縣治内王伯衢祖龍川翁建後毀/伯衢修復李太初為扁曰承慶有記起文峯樓在/縣
  東一里宋/嘉祐間建讀書臺在縣龍穴山相傳唐/何少卿讀書之所燕居堂在/縣
  南宋陳義建有/戒子詩石刻虹飲亭在縣西/巖宋建
   古碑記附
[026-70a]
  三聖碑唐睿宗御製文/在縣南州學内公府建置碑開寳三年張/琪記乾德六
  年許允/修創大唐渠江縣冲相寺碑立於㑹/昌之後
  大竹縣
  木門鎮即今治唐宋太竹縣在今縣北鳯來鄉接/渠縣界元至元二十年省鄰山縣入之因
  移治木門鎮舊志縣東門城内有二小岡地雖相/連而土色則别上有兩木對生交合如闕即木門
  遺址/也鄰山故城在縣東南隋志鄰水縣有梁置鄰/州魏改鄰山郡開皇初郡廢舊唐
  志渠州領鄰山縣梁置隋廢武德元年分鄰水復/置又置鄰州八年州廢屬渠州寰宇記縣在州東
  南一百里本漢宕渠縣地自晉至齊並為夷獠所/據梁大同三年於此置鄰州入鄰山縣後魏廢帝
[026-70b]
  改為鄰山郡以山為名隋初郡廢併縣入鄰水唐/復置縣城西南北三面有池迴繞東阻浧水甚險
  固俗號為金城宋志乾德三年移治/故鄰州城元至元二十年併入大竹鹽泉廢縣在/縣
  南唐志武德元年分置鹽泉縣/屬鄰州㝷省葢因鹽井為名賨城在縣北七十/里詳見渠縣
  榮城在縣東北仙門里四圍險峻高/阜寛平宋末保此以禦䝉古鳯來鄉在縣/北一
  百里入渠縣界/相傳舊縣治此
  岳池縣
  岳池故縣在今縣西北唐置屬果州舊唐志萬嵗/通天二年分南充相如二縣置初治思
  岳池開元二十年移治今所宋改屬廣安軍元因之/舊志舊治在伏江里明洪武初始徙今治 國朝
[026-71a]
  省入廣安州雍/正七年復置新明廢縣在縣南十里唐置屬合/州元和志縣西南至州
  一百二十里本漢墊江地武德二年分石鏡之東/北界置宋初改屬廣安軍寰宇記在軍西南六十
  里本置於渠水中索鉞洲上以新被明化為名聖/厯三年刺史張東之以舊縣多水害奏移於嘉陵
  江東岸北連靈巖山即今理也宋志開寳/三年移治軍溪鎮九域志元省入岳池和溪廢
  縣在縣西二十里宋置九域志新明縣有和溪鎮/輿地紀勝開禧三年太守閆伯敏奏乞升鎮為
  縣屬廣安軍/元省入岳池洗馬坊在姜山上傳/為姜維遺跡揚䧺讀書臺在/縣
  西時有鹿/眠户外
   古碑記附
[026-71b]
  龜山碑在縣東六十里鑿池得/斷碑乃唐人經行所記
  鄰水縣
  鄰水故城在縣北隋志宕渠郡領鄰水縣梁置并/置鄰州魏改鄰山郡開皇初廢郡唐屬
  渠州寰宇記縣在州東南一百三十里漢宕渠縣/地梁大同三年置鄰水縣屬鄰州因水為名寄理
  州域隋開皇元年自州城移於岳池溪今縣北九/里故城是也唐武德二年自故城移於今理寳厯
  中山南西道節度使裴度奏廢大中初又置輿地/紀勝乾德四年移治崑樓鎮在州東南一百五十
  里九域志縣有鄰水鎮葢/即故縣也元省明復置書巖在城西三十里杜/工部刻書巖二字
  袞繡樓在縣西六十里宋嘉定間建知縣趙/彦礪為制置使安丙立遺址尚存
[026-72a]
 敘州府
  宜賓縣
  僰道故城即今治古僰侯國漢置縣華陽國志縣/在南安縣東四百里治馬湖江會高后
  六年城孝昭六年始為郡治唐為戎州治元和志/梁大同十年使先鐵討定夷獠乃立戎州即以鐵
  為刺史後遵不改治僰道縣周保定三年改曰外/江大業三年復故寰宇記㑹昌二年馬湖江水漂
  蕩隋州移在北岸其犍為郡故城在青衣江南七/里謂之舊州崖宋改曰宜賓為敘州治咸淳三年
  隨州治徙登高山元至元三年還/治三江口即唐初故址至今不改&KR1791鄢廢縣在縣/西北
  本漢僰道縣地析置&KR1791鄢縣屬犍為郡後漢省隋/末復置唐武德二年省三年復置天寳初改為義
[026-72b]
  賓屬戎州元和志東南至州一百六十里本漢南/安縣地寰宇記復移於狼川即今理太平興國初
  避諱改曰宜賓熙寧四/年省為宜賓鎮入僰道宣化廢縣在縣西北本唐/義賓縣地宋宣
  和中置屬敘州府元元貞二年置萬/户府領兵屯田明初省今為宣化鎮廢殷州在縣/西北
  新唐志咸亨三年昆明蠻内附置殷州尋廢開元/十五年分戎州復置後又廢貞元二年節度使韋
  臯復表置為羈縻州𨽻戎州都督府故南溪之境/也領殷州東公龍原韋川劒興五縣寰宇記商州
  是獠在州西北二百九十三里屬南溪供/納賦税葢宋初避諱改殷為商也後廢歸順廢
  縣在縣西北唐聖厯三年分&KR1791鄢縣置屬戎州元/和志在開邊縣北一百三十里野客川上元元
  年以獠叛廢永泰二年復置宋乾德/中廢僰道寰宇記在州西北三十里開邊廢縣在/縣
[026-73a]
  西南隋開皇六年置屬犍為郡唐屬戎州元和志/縣東北至州六十五里本漢僰道縣地新唐志貞
  觀四年以開邊石門朱提三縣置南通州八年改/賢州㝷廢以縣𨽻戎州宋乾德中廢寰宇記縣在
  馬湖朱提/兩江口弔黃樓在縣/東東樓在縣東北唐建杜甫/詩重碧拈春酒輕紅
  擘荔枝樓高欲愁/思横笛未休吹西樓在縣北宋譙炎建劉翼之/詩西樓何似在東樓但覺
  今州勝舊州山色不藏興/廢跡江聲空載古今愁冠冕樓在縣東北取黃/庭堅賦冠冕兩
  川故/名鬱姑臺在縣北師來山上宋楊/真君遇鬱姑仙於此鎖江亭在縣/城外
  鎖江岸側石刻鎖江二字黄庭堅詩鎖江亭上一/樽酒山自白雲江自横陸游詩千㝷鐵鎖還堪恨
  空鎖長江/不鎖愁墨妙亭在縣東貯黄/庭堅筆蹟見月亭在縣/西北濯纓
[026-73b]
  亭在府/學前荔枝亭在縣北舊有荔枝樹故名又有江/山一覽亭君子亭醒心亭春風亭
  超然亭俱/在西湖旁涪翁亭在縣大江北岸/宋黄魯直建二老閣在縣東/閣中繪
  杜甫黄/庭堅像蟾明閣在縣/南亷靖堂 中和堂俱在府/治内
  正堂在縣東南即宜賓舊學萬/厯初叅議楊一桂改建思賢堂在縣城外/鎖江岸側
  味諌軒在縣北皇輿攷郡人蔡次律嘗延黄魯直/飲軒極精潔外植黃柑數株因乞名題曰
  味諌舊志後王子予以橄欖遺庭堅作詩云方懐/味諌堂中果忽見金盤橄欖來想共餘甘有𤓰葛
  苦中真味/晚方回
   古碑記附
[026-74a]
  韋南康紀功碑在舊州壩唐元和五年刺史張/九宗立碑陰載南康謝賜表
  誇湖唐碑在縣東門外有曰山蒼蒼烟際横/波渺𣺌湖水平其餘漫㓕不可攷唐古
  戎道碑在縣治之對西天蒼山巖壁間乃唐/乾封二年詹君秀修道記筆畫遒勁金箱
  浩舊志在宣化之上三十里宋呉季成卜居在/山之阿有黄山谷書盤谷序䖍州學記碑刻
  臺寺碑記唐元和五年/張九宗撰唐都督戎州李通破賊碑
  在縣南/一百里唐黎幹墓表在縣西岸石馬溪/之上今石馬尚存
  南溪縣
  戎州故城在縣西梁改置南廣縣於此隋改曰南/溪唐初為戎州治貞元中改為屬縣元
[026-74b]
  和志縣西至州五十里本漢僰道縣地汶江經其/南是也長慶中又為州治㑹昌二年復為屬縣乾
  符二年分置奮戎城宋乾德中移縣治之寰宇記/縣在州東一百二十里以在僰溪之南為名即今
  治舊志古戎州在今縣西七十里即今之李莊驛/是也或以奮戎城在府南又或以為縣即漢之南
  廣皆/誤鴛鴦圻在縣南即黄氏女沈水㝷其夫尸處/晉永和三年桓温軍至青衣李勢發
  兵拒之其將昝堅引兵自江/北鴛鴦圻渡向犍為即此彯梅樓在縣南/五里南溪
  古臺在縣西北唐楊發家於此有詩云茅屋往來/久山深不置門草長迷井口花落擁籬根入
  院將雛鳥攀藤抱子猿曽/逢異人説風景似桃源凉署亭在縣東龍騰山/有魯直書凉水
  亭三/大字愛蓮亭在縣城内/泮宫西清虛閣在縣/北
[026-75a]
   古碑記附
  黃山谷晤軒石刻舊志在/資聖院
  富順縣
  虎頭城在縣西虎頭山上因山為城不假修築/宋咸淳初移監治於此元初仍徙舊治
  鳯廢縣在縣東唐武德四年/置屬瀘州九年并入西疇在縣西南方輿/勝覽由城西絶
  江而上西行六七里其地廣六十畝萬松森列嘉/樹鬱葱為李氏西疇有亭臺齋館泉石花木之勝
  讀書洞在縣北神龜山右宋隱士/李見註易處又名讀易洞南樓在縣南縣/令虞夷簡
  建魏了/翁記振文樓在縣治内/魏了翁記臨賦亭在縣東南宋嘉/定間邑人呉永
[026-75b]
  錫建/有記霧隱堂在縣北魏/了翁記清操堂在縣/東烟霏閣 清
  華閣俱在縣城/内宋時建清陰軒在縣/西火井在縣/西北
   古碑記附
  漢董孝子墓表舊志聖登山之近有漢益州刺/史廣平郡侯董孝子之墓碑
  崖碑舊志宋皇祐七年知監張齊古題云西山城/郭沿灘數里羣峯重疊一佛獨立容相端正
  真如塑出高聳數丈古代留跡後/倚林翠前瞰江碧圖記謂聖佛中崖普覺院碑
  舊志天禧丁丑賜院名定/康二年翰林學士李淑撰咸平奬諭李處榮勅舊/志
  守臣黃裳跋章聖皇帝録邦人李處榮殄/殲均賊之功擢榮州長史勅書藏其家富順志
[026-76a]
  舊志郡守/楊汝為序
  長寧縣
  廢淯州今縣治唐久視元年置羈縻淯州以淯井/為名領新定淯川固城居牢四縣五代置
  淯井鎮宋初置淯井監祥符六年瀘州蠻酋斗望/寇淯井監奪鹽井轉運使寇瑊合兩路兵至江安
  大破之七年更城淯井監濬三壕以環之八年蠻/人得箇祥獻長寧晏奉高薛鞏淯思峩等十州地
  因復置淯井監於此屬瀘州九域志監在州西南/二百六十三里政和四年改建長寜軍移治武寧
  宣和二年/復舊治安寧廢縣在縣東北五十里唐初置羈/縻長寧州領婆負婆居青鹽
  羅門四縣宋熙寧六年改置安夷寨大觀四年廢/政和六年復置南宋嘉定四年升為安寧縣屬長
[026-76b]
  寧軍元至元二十二年廢明/洪武四年復置七年并入武寧廢縣在縣東北/宋熙寧七
  年置小溪口砦十年改武寧砦政和四年置武寜/縣為長寧軍治五年晏州叛夷卜漏攻長寧軍武
  寧縣官軍拒却之宣和二年廢為/堡四年為砦南宋屬安寧縣元廢武侯塔在縣東/涇灘高
  峯上輿地紀勝云諸葛/武侯所築以誓蠻夷者小桃源在縣西冷水溪上/相傳有耕者得一
  銅牌鐫曰小桃源上有詩云綽約去朝真/仙源萬木春要知竊桃客定是㑹稽人龍門碑
  舊志相傳漁者於小溪中得一石碑上/鐫龍門二大字疑唐置龍門縣故物云桂香樓在/縣
  東一名桂/花樓宋建芙蓉樓在縣/西北熙春樓在縣/北潄壑亭在縣/西
  臨流閣在縣嘉魚泉上/又名舞雩亭清風閣在縣/治内迴龍閣在縣/城南
[026-77a]
  一里雩泉前崖/上遺址尚存闗墨堂 酌水堂俱在縣/治内
   古碑記附
  五代偽蜀勅牒武成三年牒淯井鎮羈縻十州五/國土都虞候羅元審武成三年牒
  淯井鎮羈縻淯井土刺史羅元楚/永平元年牒土兵馬使羅元審范百禄誓夷碑
  宋熙寜七年平五囤/蠻立在令報恩寺梅聖俞春雪詩歸田録載蘇/子瞻嘗於淯
  井監得夷人所賣蠻弓衣其文繡梅/聖俞春雪詩葢以其名重轉落夷中宋朝所給誥
  劄嘉祐三年給長寧軍夷人/頭首斗葢充上刺史誥祥符平夷本末 慶
  厯皇祐平夷畧 熙寧經制諸夷本末 元豐平
[026-77b]
  乞弟本末 范榮公進誓平夷文表 趙招討平
  晏夷賀捷表 長寧志嘉定己卯敎/授賀寅東序
  隆昌縣
  隆橋馬驛在縣東明初置屬榮昌縣嘉靖四十五/年改屬富順縣隆慶元年廵撫譚綸以
  驛界瀘州富順榮昌三境地屬曠/野因奏割三州縣犬牙地置縣薰風樓在縣/治前
  慶符縣
  漢陽廢縣在縣内漢置屬犍為郡葢以在漢水之/陽為名王莾改曰新通後漢復故三國
  蜀志法正子邈官至&KR1499陽太守則蜀漢時嘗改郡/矣晉屬朱提郡宋齊皆因之按名勝志又以瀘州
[026-78a]
  江安縣為/古漢陽石門廢縣在縣南十里唐初置貞觀八/年省宋置石門砦明廵撫曾
  省吾征九絲蠻至此有九折/寧非險清時自坦途之句鹽泉廢縣在縣西新/唐志貞觀
  五年析石門置鹽泉縣屬南通州八年并入撫夷/元和志鹽泉鎮在開邊縣西南八十里即故縣也
  廢祥州在縣西一里宋政和/三年置宣和二年廢廢曲州在縣西唐置/天寳中移治
  開邊/縣界撫夷廢縣在縣西新唐志貞觀八年省石門/朱提鹽泉三縣置撫夷縣屬戎州
  天寳元年/省入義賓僰道廢縣漢置舊志/謂即今治來附廢縣在縣西/北十五
  里宋政和三年置屬祥州宣/和三年廢即今之來復舖拱極樓在縣西今/存石柱
  躍亭在縣南廣洞下每嵗清明前後魚自/下躍上張網捕之所獲甚夥故名靖邊亭
[026-78b]
  在縣東五/里今圯省耕亭在縣城外一里/今圯僅存石柱
   古碑記附
  晉張麟夫人墓表舊志在縣南/一百六十里唐南詔王碑舊志/在石
  門界唐貞元/七年袁滋題
  筠連縣
  騰川廢縣在縣南寰宇記筠州在戎州南四百七/十里南廣溪洞元改置筠連州又置騰
  川縣為州治明初廢入明一統志作元置定/川縣疑騰定二字之誤舊志謂即今之縣治廢連
  州在縣西唐置宋改為羈縻州寰宇記連州/在戎州西南廣溪洞析筠州置元并入定邊
[026-79a]
  樓在縣城西/遺址尚存
  高 縣
  古高州在縣南一百二十里唐置羈縻高州領柯/巴移甫徙西三縣元至元間知州張景良
  移治懐逺砦明洪武中/知縣王旭復徙今治楠木園在縣西/二十里連珠閣在/縣
  東六十里七寳山上因七/山相連形若貫珠故名
  珙 縣
  鞏州故城在縣西唐置寰宇記鞏州在/戎州南三百十里南廣溪洞南廣廢縣
  在縣西南漢置縣屬犍為郡華陽國志太初元年/置縣為犍為郡治孝昭元年郡移僰道以縣屬之
[026-79b]
  蜀漢延熙中置南廣郡晉建武元年郡廢屬朱提/郡元帝時王遜移朱提郡來治永昌中還舊治咸
  康中李䧺復置南廣郡屬寧州宋齊因之隋開皇/四年改置協州大業初廢入開邊縣唐武德元年
  復置天寶中移於州/西南四百九十里播郎州在縣西北新唐志戎/州羈縻播郎州祈鞏
  州置領播勝從顔順化三縣寰宇記/在州南二百八十七里南廣溪洞廢薛州在縣/西唐
  儀鳯二年置領黃池播陵縣先天二年降為羈縻/州天寳初改黃池郡乾元初仍改薛州屬瀘州都
  督府宋初因之熙/寧後廢入長寧軍廢定州在縣西南新唐志瀘州/羈縻有定州領支江扶
  德二縣宋因之元至元/十三年置千户所明廢廢思峩州在縣東新唐志/瀘州羈縻思峩
  州天授二年置領多溪洛溪二縣/宋初因之熙寧後廢入長寧軍廢扶德州在縣/南唐
[026-80a]
  置領宋水扶德柯陰/三縣宋因之元廢都寧廢縣在縣南七十里/明萬厯中置
  馬田在縣南七十里先是僰人懸酋長之棺於巖/上每閒金鼓之聲明萬厯中總兵劉顯過此
  聞而異之土人以告顯馳馬田中發三矢俱中/其棺金鼓遂絶人因呼為走馬田今三矢猶在
  公堂在縣西為宋/柳光熙建
  興文縣
  古晏州在縣西唐志晏州領思峩柯陰新賓扶來/思晏哆剛羅陽七縣宋熙寧中屬長寧軍
  政和中為五斗蠻所據元改置戎州於此明初廢/州為縣萬厯四年廵撫㑹省吾平都掌蠻奏改今
  名/哆剛廢縣在縣東南唐晏州所領七縣之一/宋祥符中哆剛蠻斗望猖獗即此
[026-80b]
  悦州在縣南唐置領甘泉青賓臨川悦水夷鄰胡/璠六縣屬戎州都督府寰宇記在戎州南二
  百十七里/南廣溪洞淩霄城在縣東一百二十里宋置屬長/寧軍明初屬戎縣都掌蠻依為
  巢穴成化四年樞臣程信督兵討之别將李鑛攻/淩霄城其城三面峭壁南則深箐連互數十里鑛
  循南崖而北梯崖架壑以進自高攻下惶遽多墜/崖死遂破之隆慶中蠻復據險叛萬厯初撫臣曽
  省吾帥臣劉顯攻淩霄城拔/之詔改淩霄城為拱極城
  屏山縣
  馬湖故城在縣西南季漢時置屬越巂郡晉省唐/置鎮於此號平夷軍城乃乾符二年高
  駢所築宋時蠻主屯湖内元至元十三年内附始/分其地置六長官司曰雷坡泥溪平夷蠻夷夷都
[026-81a]
  沐川設馬湖路於蠻夷夷都溪口之南岸大德四/年始遷今治至元元年并六司而為三二十三年
  明玉珍據蜀復分三司為五明洪武四年土總管其/安濟歸附改路為府復設五長官司使安氏世守
  地五傳至安鼇而叛𢎞治/九年討平之始設流官子雲築室在沐川/司西北薛文
  清書室在縣東/二十里新鎮城在縣北二百五十/里今設為邊營藏甲洞
  在縣新鎮城北一里武侯祠後其/洞直通河岸相傳武侯藏甲於此三丰石舊志在/東江中
  水涸時見有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字相傳/以為張三丰所書無鐫鑿痕而墨跡如故十丈
  空懸崖絶壁廣數十丈相傳武侯南征過此/投三㦸於上彷彿有形壁間多名人題咏白雲
  洞相傳王守/中調息處御書樓在縣/東合江樓在縣東臨/二江之濱
[026-81b]
  建武㕔
  九絲城在建武㕔東古都蠻世居其地城險峻不/可登四面以絲圍之約重九兩故名明萬
  厯中蠻首阿大等叛巡/撫㑹省吾督師討平之
  永寧縣敘水/㕔屬
  永寧舊城在縣西八十里漁漕溪/即元永寧路舊址也古藺州在縣東/一百里
  唐元和/初置米益城在縣北八十里居民/家饒米穀無水旱憂闗索嶺在縣/西七
  十里相傳闗索過此因/道險令兵士填土為嶺落窩城在縣東三十里明/馬曄建以為戍堡
 夔州府
[026-82a]
  奉節縣附/郭
  魚復故城在縣東北本春秋庸國魚邑左傳文公/十六年楚伐庸禆鯈魚人實逐楚師漢
  置魚復縣後徙白帝城水經注章懐太子曰魚復/故城今奉節縣北赤甲城是又寰宇記云古魚復
  縣在奉節縣西十五里蜀改/永安今無城壁二説不同白帝城在縣東十里/公孫述據蜀
  所築後漢建安十八年諸葛亮等自荆州泝流定/白帝江州章武二年先主征呉敗還至魚復改曰
  永安孫權聞先主駐白帝遣使請和晉義熙元年/譙縱據蜀以弟明子為巴州刺史屯白帝二年益
  州刺史司馬榮期擊破之西魏恭帝三年李遷哲/討信州蠻擊破其酋五子王等因留鎮白帝諸蠻
  畏服遣子弟入質者千餘家遷哲乃於白帝城外/築城以處之後周天和元年陸騰平信州蠻更於
[026-82b]
  先主故宫城南八陣灘北臨江岸築城移州治之/㝷復還舊志劉禹錫䕫州㕔壁記州城初在瀼西
  周建德五年總管王述移治白帝方輿勝覽州城/以宋景德二年移治瀼西名臣言行録高宗時夔
  路亷訪使曹東請築瞿塘闗於唐夔州故基置兵/屯守宋韓宣瞿塘城記䕫州城在瀼西闗城在瀼
  東元一統志宋熙祐二年以兵火復移州治白帝/四年余玠命韓宣城瞿塘至元二十二年仍還瀼
  西舊/治永安宫城即今之府學季漢章武二年昭烈/征呉為陸遜所敗還白帝改魚復
  為永安宫居之即諸葛亮受遺處寰/宇記先主於永安縣西别置永安宫陽口廢縣在/縣
  西水經注陽元水出陽口縣西南東北流經其縣/南又東北入江寰宇記梁置陽口縣葢在今州西
  陽水口後魏廢帝/三年移巴郡理此八陣圖磧在縣南二里大江之/濱其陣聚細石為之
[026-83a]
  各高五尺廣十圍歴然碁布縱横相當中間去九/尺正中開南北巷悉廣五尺凡六十四春夏為水
  所沒退復如故晉桓溫伐蜀經之曰此常山/蛇勢也杜甫詩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呉石鼓
  與八陣圖隔江相對/世傳孔明敎戰之鼓水邏城在縣東後周天和元/年信州蠻冉令賢等
  據巴峽攻白帝於江南險要之地立十城自率精/鋭守江北水邏城周將陸騰討之兵至楊口先拔
  其江南八城因數道入攻水邏路經石壁城其城/險峻四面壁立惟一小徑縁梯而上騰披甲先登
  遂克之又有石勝城亦稱險要騰又襲取之然後/引兵向水邏蠻衆大潰斬獲無算别將司馬裔又
  下其二十餘城因為/京觀於水邏城側石墨城在縣東北境冉令賢/黨向五子王據此陸
  騰既平水邏因遣王毫屯牢坪以/圓石墨立柵遏其走路遂悉平之故陵村在縣西/水經注
[026-83b]
  舊郡治故陵溪西二里/故陵村溪即永谷也巴鄉村在縣西寰宇記在/南鄉峽西八十里
  水經注故陵江之左岸有巴/鄉村村人善醸俗名巴鄉清東屯在縣東輿地紀/勝公孫述於東
  瀼水濱墾稻田因號東屯稻田水畦延袤可得百/許頃前帶清溪後枕崇岡樹木葱菁氣象深秀杜
  甫移居東屯詩白鹽/危嶠北赤甲古城西杜甫宅在縣東北陸游高齋/記云少陵居夔凡三
  徙一在白帝城一在瀼西一在東屯皆名高齋東/屯李氏居已數世上距少陵纔三易主唐大厯初
  故劵猶存方與勝覽世傳計臺乃少陵故/宅今有祠堂萬厯初於瀼西故址建草閣鮑家莊
  在縣北舊傳漢末鮑氏三孃勇力絶倫亷康賊欲/娶之不屈與戰破之後闗索來攻遂以城降同為
  漢室討賊今/城磧尚存柏柱在白帝城西大十圍高三丈世/傳為公孫述樓柱枯而不朽
[026-84a]
  蓮花池在府治後山形如覆蓮上有池種/蓮花宋周惇頤判夔州嘗遊此制勝樓
  在府治内王延禧詩䕫子城新築長/江便作壕百蠻歸指掌三峽見秋毫白雲樓在縣/城内
  樓有三層登覽之/勝甲於一郡今廢最高樓在縣東杜甫詩城尖徑/仄旌斾愁獨立縹緲之
  飛樓峽坼雲霾龍虎/睡江清日抱黿鼉遊白帝樓在縣東杜甫詩江度/寒山閣城高絶塞樓
  翠屏宜晚對白谷會深遊又漠漠虛無裹/連連睥睨侵樓光去日逺峽影入江深五桂樓
  在府學前宋大觀中郡人李裳及弟襲裳子公京/襲子公奭公奕父子叔姪五人相繼登科因名范
  仲黼為/記久廢静暉樓在府治内王十朋詩占得高明地/長聞燕寢香江流匹練白竹日萬
  金黄/久廢觀文樓在府治後明嘉靖知府張環建陳/時範題曰觀文郭棐修葺作記
[026-84b]
  勝樓在縣東正德初/郡守呉潜建萬丈樓在縣東十里相/傳為杜甫故居擂鼓
  臺在縣西五里大江北岸/傳為漢張桓侯故蹟八陣臺在縣東武侯廟/前下瞰八陣石
  蹟/挹翠亭在縣麝香山白/居易遊息之所鎖江亭在縣白帝城南/宋元祐間運判
  宋肇改為/三峽堂永安亭在縣學明倫堂後康熙二/十七年知府許嗣印建江月
  亭在府治内王十朋詩長江何處水明/月幾州天月與江無約相逢是偶然公會亭在/府
  治内宋時袁倚/李貽孫皆有記望華亭在府治後成化間郡守呉/晟築土為臺𢎞治辛酉郡
  守楊竒為亭/額曰望華臨江閣在府治/内西隅清風閣在縣白帝城/中即今之譙
  樓/草閣在府治東十里即杜少陵瀼西舊址萬厯/三年知府郭棐行知縣羅繡藻建上倚龍
[026-85a]
  山下瞰瞿唐頗極形勝/副使陳文燭作碑記同春閣在縣前正德初/郡守呉潛建
  賢堂在縣城内初名嵗寒又名忠孝宋慶厯中建/以祀前賢嘗至蜀者屈原諸葛亮嚴挺之杜
  甫陸贄韋昭範白居易柳鎮寇準唐介凡十人畫/像堂中外栽修竹王十朋詩六月修筠帶雨移丁
  寜䕶取嵗寒枝十賢清節/高千古不是此君誰與宜越公堂在縣瞿塘闗/内隋楊素建
  史堂在府志内有/杜甫畫像整暇堂在府治内又名易治王/十朋詩風俗無難易治
  之端在人古夔尤/易治風俗本來淳瑞白堂在府治内揚海有記王/十朋詩昔日曾夔州兹
  堂見三白為瑞不/嫌多年豐最宜麥開濟堂在縣東武侯廟下瞰八/陣磧取杜甫兩朝開濟
  老臣心/詩義去思堂在縣治士民思前守楊/竒德澤繪像祀之今圯三峽堂在/縣
[026-85b]
  東瞿塘闗宋肇記有詩白帝城/空朝雨晴白鹽山暗暮雲平粉壁堂在縣瞿塘/峽口白鹽
  山昔人磨崖刻/中興頌於上霽月館在府治内古計臺相傳渝/州趙稔之居後遷於此遺
  址尚/存
   古碑記附
  唐䕫州刺史廳壁記長慶二年五月一日/刺史中山劉禹錫撰夔州始
  興寺移鐵像記劉禹/錫撰夔州都督府記唐會昌五年/刺史李貽孫
  文繆師禹書載集/古録今在漕臺鏁水記碑字但記官名有都押/衙金吾大將軍白元曜
  等/字闗城白帝廟碑碑凡三一元和元年一/長興二年一廣政元年重修大
[026-86a]
  仙廟碑唐寧江軍掌書記司/空薰撰同光四年建杜少陵詩石刻少陵/遊蜀
  凡八稔而在夔獨三年平生所賦詩凡千四百六/篇可攷而在夔者乃三百六十有一治平中知州
  賈昌言刻十二石於北圍嵗久字漫建中靖/國元年運判王蘧新為十碑今碑在漕司移城
  記景德四年/丁謂撰八陣圖銘舊經有圖銘石刻在磧中/今不復見蘇子由詩云中
  原堯不到置/陣狹無所甃井記陳剛記云夔惟節度府漕臺/西㕔有井紹興二年井壞景
  公領使事發地百尺/而及泉以柟木甃之夔州圖經故相國安陽公乾/曜嘗參軍修圖經
  言風俗甚備/見劉禹錫集舊圖經李國/緯編固陵集費士/戣編新夔州志
  馬導/編
[026-86b]
  大寧縣
  大寧故城在縣北八里寰宇記宋開寳/六年於此置監以収鹽課仙人洞在/縣
  北三十五里洞壑幽深莫測所止相傳羅/洪先隱居於此不知所終有詩留於壁朝陽樓
  在縣治内宋嘉/祐中孔嗣宗建絶雲樓在縣/治内飛泉亭在縣舊監宋/時建其在監
  治者曰藏春塢江山堂芳菲/館清閟閣皆當時之勝境凝香堂在縣北孔嗣/宗建四面環
  以花/卉江山堂在縣東白㢲詩分符/真吏隱燕侵傍岩樓清風閣在縣南/宋淳化
  中/建觀瀾館在縣治内成化二/年知縣何光建拂雲館在縣北宋時/刑曹廨舍之
  西宣和中/陳似有記
[026-87a]
   古碑記附
  丁謂䕫州移城記景德三年記太祖皇帝出師平/蜀由劒巫峽分兵以入而灩澦
  激射峻惡樓船戰艦難進易退步騎自襄州西山/裹糧兼行林麓無際澗壑相接不知道路之所從
  得蜀民詣王師獻畫由大寧路直/趨夔州平蜀之師實取道於此也
  巫山縣
  楚王宫在縣東北一里俗謂之細腰宫前有一池/亦當時燕遊之地今湮沒一云在女觀山
  西畔小山頂南/望江山竒麗巫縣故城在縣東北秦昭襄王三/十年取楚巫郡立縣屬
  南郡吴孫休分為建平郡治隋始曰巫山縣章懐/太子曰巫縣故城在巫山縣北寰宇記本夔子熊
[026-87b]
  摯所治晉移今治在/夔州東南七十二里江陰廢縣在縣西六十里元/一統志後周天和
  初置縣建/德中廢南陵故城在縣南大江南岸晉南渡後/置縣屬建平郡劉宋元嘉中
  廢今縣南大江/渡口有南陵渡大昌廢縣在縣北一百二十里本/亟縣地屬建平郡宋齊
  因之後周避諱改曰大昌置永昌郡郡尋廢隋屬/巴東郡唐屬夔州寰宇記宋端拱元年改屬大寧
  監宋志舊在監南六十里嘉定八年移治水口監/元至元二十年并入大寧州明洪武四年復置後
  并入大寧永樂初復置改屬夔州/府 國朝康熙九年省入巫山北井廢縣在縣/北大
  昌廢縣東南二十五里晉初置屬巴東郡因有鹽/井在縣北故名泰始五年改屬建平郡宋齊因之
  周天和中/省入大昌故東陽府在縣東一里隋置/唐貞觀三年廢天賜城在/縣
[026-88a]
  西北廢大昌縣西六十里宋將亷/康所築景定中守將徐宗武立名藏春塢在縣北/今有三
  台崖即其地也中/空洞可容百人燕子坡在縣北與烏/飛巖相對昭君村在/縣
  東九/十里陽臺在縣西宋玉賦朝朝暮暮陽臺之下即/此又名陽雲臺取高唐賦楚王遊陽雲
  之臺意寰宇記臺髙百二十丈南枕長江或云陽/臺與高唐觀在來鶴峯上今雖各有遺址然漫無
  所/攷望江亭 瞻雲亭俱在/縣西
   古碑記附
  漢鹽鐵盆記舊志在巫山黄太史石刻云余弟嗣/直來攝邑事堂下有大鹽盆有欵識
  葢漢時物也其/末曰永平二年晉桓溫𨽻字碑舊志在巫山有太/史跋嘉定癸未漕
[026-88b]
  使王觀之并黄太史跋俱徙置漕廨王漕/又作跋語攷之為晉周撫墓碑今亦湮沒神女廟
  碑舊志在巫山集古録唐李吉甫詩一首以貞元/十四年刻丘元素一首無刻石年月李貽孫三
  首會昌五年刻敬騫一首元和五/年刻沈幼貞書其他皆無名氏巫山詩碑唐金/吾衛
  兵曹參軍沈幼貞/撰元和五年建
  雲陽縣
  &KR1219䏰城在縣西六十里漢置屬巴郡後漢興平元/年劉璋遣趙韙擊劉表屯&KR1219䏰即此城也
  晉屬巴東郡宋以後因之周改置雲安縣此縣遂/廢章懷太子曰雲安西萬户故城即漢之&KR1219䏰縣
  今有萬户壩即其遺址/舊志係漢扶嘉食邑雲安故城在縣東北本漢/&KR1219䏰縣地唐末
[026-89a]
  置監以收鹽課宋亦置監於此屬雲安軍寰宇記/熙寧四年以雲安監户口析置安義縣八年還𨽻
  雲安復為監在軍東北三十里元/并入雲安軍明置監課司於此寳子塔在縣東/大江中
  昔人鑿石為之為行舟之則詩/云水侵寳塔脚下舟休要錯雲臺在縣北廢大/昌縣南二里
  演易堂在縣北三十里地名向陽/坪宋邵康節於此註易水閣在縣/南德輝
  堂在縣北宋晁/公遡有記杜鵑亭在縣北前有巨石每嵗春/深則杜鵑啼其上杜甫詩
  雲安有杜/鵑因名橘官堂在縣南五峯驛/前李亳有記
   古碑記附
  周靈王符碑舊志在棲霞宫文/末有周靈王三字漢處士金廣延母
[026-89b]
  子碑舊志初無文/字但有人物廣雲外尊師碑舊志在雲昇宫/唐杜光庭撰見
  九域志今/名棲霞宫人物碑舊志所勒皆車馬人物或云/古者修車馬偹器械之圖也
  梁山縣
  梁山故城在縣西西魏置按寰宇記後周天和二/年分魚泉置梁山縣因界内高梁山為
  名九域志開寳三年以萬州石氏屯田務置梁山/軍割梁山縣𨽻馬熙寧五年又析忠州桂溪地益
  軍元初曰梁山軍尋/升為州明初復為縣萬川城即今縣治一云在縣/西西魏平蜀置萬川
  郡於此復/徙南浦吕保藏家在縣東北輿地紀勝梁山絶/崖半腹有一穴人跡不到漢
  赤眉之亂邑人吕保藏家貲巨萬/鑿石以居冦不能近後舉家隱焉垂雲樓在縣北/右瞰萬
[026-90a]
  石樓左倚東/山景物竒麗桂香樓在縣儒學内萬厯二年副使/范璲行置知梁山事推官董
  學孔/重修萬石樓在縣東北宋知/州李仲孚建白兔亭在縣東飛雪/亭左嘉靖壬
  辰獲白兔於此巡撫宋滄遣使馳獻命建亭並/勒石䜿坊亭當孔道題咏頗多為夔州勝蹟
  豐亭在縣東陸游詩峽中地褊嘗苦貧政令愈簡/民愈淳本來無事只畏擾擾者才吏非庸人
  都梁之民獨無苦須晴得晴雨得雨/父老羅拜豐年賜縱産芝房非上瑞飛練亭在縣/東三
  十里蟠龍山瀑布之側/東坡名之曰飛雪亭
   古碑記附
  涼山吕保藏漢篆舊志源山保有吕保藏在絶崖/半腹漢赤眉之亂吕保藏家資
[026-90b]
  巨萬舉家終馬紹熙中有樵夫得一劵於崖側非/鋼非鐵其聲鏘然上有古篆云西漢之末赤眉邂
  逅黄全千兩坑埋而走羔豚/十祭其財自阜今藏所猶存浮蘭碑通川志記梁/山軍忠州兩
  界舊有石刻漢時官屬及白虎/夷王夷民等姓名字多磨㓕梁山驛唐碑題云/令長
  新誡之記乃明皇御製梁山令尹茂元得此誡於/萬州守河東裴公而刻之乃大中十年也嘉定丁
  卯郡守李錫移其碑於軍治其詞云我求令長保/乂下民民之不安必有所因侵漁浸廣賦役不均
  使夫離㪚莫闗其身徵諸善理寄爾良臣與之革/故政在維新調風變俗背偽歸真敎化為先惠䘏
  於貧無小無大以躬以親青旌勸/農孰不攸遵曷云被之我澤如春舊梁山驛碑舊/志
  軍之東四十里相傳李唐時有白虎蛟龍為民害/民遷居以避之韓昌黎嘗按部經行二害乃去作
[026-91a]
  碑識之今名其地為碑抝猶/存溪側字多漫㓕不可識飛練亭碑多唐人/碑刻
  經敎授黄/震仲撰
  新寧縣
  舊縣壩在縣東三十里今存兩/石獅相傳為舊縣故物東闗故郡在縣西/北十里
  寰宇記通川梁置開巴郡而東闗郡置於開州領/龍蛇新寧二縣周建德五年始割屬萬州故城在
  新寧縣西北/四十五里李靖埡在縣西二十里與金山相接/唐武德初蠻酋冉肇寇信州
  李靖擊斬/於此故名愧竹臺舊志在縣治後知/縣胡明書修有記萬柳書齋在/縣
  西明邑人趙鼇罷歸/時建此吟誦其間
[026-91b]
  萬 縣
  南浦故城今縣治或云在大江之南岸本名羊渠/季漢建興八年改曰南浦魏改魚泉寰
  宇記魏廢帝元年置魚泉縣以地土多泉民頼漁/罟為名隋志後周置安鄉郡後改縣曰安鄉郡曰
  萬川隋開皇初郡廢十八年縣仍改名南浦按華/陽國志固陵郡初領羊渠縣吳平後省改置南浦
  縣在郡南/三百里武寧廢縣在縣西一百六十里舊傳為/巴子故城漢臨江縣地後周
  武帝時折置源陽縣並置南州及南都郡建德四/年改郡曰懐德縣曰武寧隋開皇初州郡俱廢縣
  屬巴東郡唐屬萬州宋元/皆因之明初省入萬縣許旌陽宅在廢武寧縣/西一里今為
  白鶴/觀分水公館在縣西百里/明𢎞治年建岑公洞舊志在大江/南岸唐岑公
[026-92a]
  隱於此山中有石狀如芝名/曰石芝又有泉曰灌芝泉流桮池在縣西二里/宋守魯有開
  所/鑿江會樓在縣/北桂華樓在縣治内慶元中張賓知/萬州以州士二人同年登
  科故/名二詠亭在縣東張俞范鎮常唱酬於/此太守趙希緄因以名亭西山亭
  方與勝覽距萬州治二里其初蔓草荒蕪宋郡/守馬元穎魯有開元翰相繼修葺為峽上勝境
  賢堂在縣東繪像祀宋張俞魯有開/范鎮蘇洵蘇軾蘇轍黄庭堅
   古碑記附
  報恩寺漢碑圖經云硤中漢刻少今萬州報恩寺/有碑高五尺乃漢桓帝延熹間所刻
  凡百餘字土人/謂之宜子碑絶塵龕石刻絶塵龕三字在西山/石壁字體清勁類晉
[026-92b]
  宋人/書寳像記鍊巖有莊修/隋朝寳像記岑先生銘嚴挺之撰開/元二年立又
  有段文昌銘貞元三/年四月十五日鐫岑公洞記在岑公洞元和/八年段文昌記
  直留題在岑公洞/下巖寺聖業院碑在蘇溪大江之濱石/旁蘚封可見者僅有
  咸通三年十/一月建數字大雲寺碑寺有唐僧圓滿傳中/和間萬州守李裁書冉仁
  才碑見㳂革門/南浦州下萬州廟碑乾德乙丑白廷誨為刺/史重修碑雖存而漫滅
  不可/讀白刺史題名記開賓二年九月白廷誨題名/記上云刺史白廷誨今萬利
  廟有碑仆草莾中攷之字/皆漫滅獨白刺史名衛在靈顯王碑舊志加封昭/毅武惠靈顯
  王遺愛碑/碣於廟南浦志趙善/贛編新志王子/申序
[026-93a]
  開 縣
  開江故城在縣東一里後漢建安二十一年置漢/豐縣於此西魏改永寧寰宇記周天和
  元年改縣曰永寧於縣置周安郡隋開皇三年罷/郡屬開州十八年改曰盛山大業二年州廢始屬
  巴東唐改開江武/德元年移今治清水廢縣在縣東北六十里漢/&KR1219䏰縣地宋武帝分
  置巴渠縣後周天和元年分巴東置萬安郡隋開/皇三年罷郡屬開州大業二年州廢屬萬安郡唐
  武德初屬開州二年移今治寳厯中節度使裴度/奏廢并入開江尋復置仍屬開州宋元豐後改曰
  清水元廢舊志周曰萬縣隋改萬世唐/貞觀二十三年改曰萬嵗與前説不同新浦廢縣
  在縣西南九十里本漢胊䏰縣地寰宇記宋永初/中置後魏恭帝三年於縣置開江郡後周天和五
[026-93b]
  年改江會郡建德五年郡廢屬周安郡隋開皇初/郡廢屬開州大業二年州廢屬巴東郡唐仍屬開
  州武德七年自縣西北故城移/於今縣宋慶厯四年并入開江西流廢縣在縣西/北一百
  五十里後魏置漢興縣西魏改曰西流後周屬周/安郡隋開皇三年罷周安郡以縣屬開州大業初
  州廢改屬通州郡唐武德初/改屬開州貞觀初省入盛山黃侯城在縣東五里/五代時土人
  黃侯二家/避兵於此虎跳城在縣南七十里五代孟知/祥據蜀土人築以防寇老鴉
  城在縣南八里宋政和/初土人避寇所築鯉魚城在縣南九十里宋/建炎初土人築
  仙女鏡在縣南五里山巔有石/圓五丈餘明徹如鏡白鶴樓在縣城内/宋慶元中
  建即今/鼓樓四並臺在縣北三十里宋張/灝有詩遺址尚存雲鴻亭在縣/南三
[026-94a]
  十里宋賈/緯有詩宿雲亭在縣盛山溫造有記韋處厚詩/薺平連郡國帶繞抱江城張籍
  詩捲簾無俗客/應只見雲來翠薌亭在縣北宋夏侯孚先記云/盛山風物冠冕峽郡其間
  十二樓多唐/宋名人唱和盛山堂在縣後圃太守柳公綽建韋/處厚為開州刺史時嘗咏遊
  其地有盛山堂十/二景詩韓愈為序懐古堂在縣東圃為太/守陳公璟建遺愛堂
  在縣西圃為太/守王正甫建裕民堂在縣舊州治内又有惠/養䨇柏二宋盧德有詩
   古碑記附
  盛山宿雲亭記名在縣西北三里唐元和十三/年刺史韋處厚詩溫造撰記
  山十二題詩唐韋處厚撰韓文序云韋侯所為十/二詩讀而詠歌之令人欲棄百事往
[026-94b]
  與之遊和者元稹許康佐白居易李景儉嚴武/温造於是盛山十二詩與其和者廣行於時
  開元刺史新宅記權德/輿撰盛山集商有/序撰圖經李宗/諤編
  建始縣
  業州故城在縣東晉置建始縣於此後周建德三/年改置業州貞觀八年州廢屬施州方
  輿勝覽故業州在/今縣東州基山下石通洞在縣西三里前後通明/可客數百人中有層臺
  宋明文人/詩刻甚多層臺在縣西三里石通洞中/宋明文人多題詩刻石淡寧居在/縣
  治内令國朝康熙年/間縣 劉珙徵修
 四川通志卷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