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52 四川通志-清-黃廷桂 (master)


[023-1a]
欽定四庫全書
 四川通志卷二十三
 山川
  天地之氣結而為山融而為水其經緯流峙之迹
  固兩間之脈絡所為顯呈其象也蜀自大禹隨刋
  岷嶓而外有峩眉劒門遥與太華爭其秀異至江
  水則發源於岷山逺近衆流奔㑹經渝城過三峽
  而趨海若以朝宗焉以故神氣勃發地靈人傑山
[023-1b]
  水之竒固已甲於天下矣至於奠麗一方安瀾萬
  里更足徴其獻瑞呈祥効靈於
 盛世則凡人力所通莫不梯航而共戴尊親云爾作
  山川志
 成都府
  成都縣附/郭
  武擔山在城内西北隅後漢方術傳公孫述時武/擔山折蜀記武都山精化為女子蜀王開
  明納為妃不習水土而死王遣五丁于武都山擔/土為冢盖地數畝髙七丈上有石厚五寸徑五尺
[023-2a]
  瑩潔號曰石鏡用表其門又傳成都内及毘橋側/有一折石長二丈云是五丁擔也三國志漢昭烈
  即位于武擔山之南即此裴松之日在縣西北/章懐太子曰在縣北二百步明蜀府建于其陽
  興山在縣北/三十里昇仙山在縣北十里一名星宿山唐/咸通十一年南詔宼成都將
  軍宋威敗之蠻退保星宿山梁開/平二年王建講武于星宿山即此威鳳山在縣北/十八里
  一名石斛山蜀後主禪嘗習射于此又名學射山/唐光啓三年王建攻陳敬瑄拔漢州進軍學射敗
  敬瑄將句惟立遂攻彭州同文淵錄成都燕㑹一/春為常然各有定處惟上已學射山之集為盛
  天回山在縣北三十里舊名天隳唐明皇幸蜀至/此及聞長安平車駕乃回因更名下有天
  回/鎮龍華山在縣西南五十里濵江山/有段文昌讀書處故名二江史記李/冰穿二
[023-2b]
  江成都之中括地志大江一名汶江一名流江一/名笮橋水一名清江亦名外江西南自温江縣流
  来又云郫江亦名成都江一名市橋江亦名中江/亦曰内江西北自新繁縣界流来二江並在益州
  成都縣界杜預益州記二江者郫江流江也風俗/通秦昭王使李冰為蜀守開成都縣兩江溉田萬
  頃神須取女二人以為婦冰自以為女與神婚徑/至祠勸神酒酒桮澹澹因厲聲責之遂忽不見良
  乆有兩蒼牛鬭于江岸有間輙還流江謂屬官曰/吾鬭疲極不當相助耶南向腰中正白者我綬也
  主簿刺北面者江神遂死宋郡縣志初李冰既鑿/離堆又開二渠一由永康過新繁入成都謂之外
  江俗名走馬河一由永康過郫入成都謂之内江/蜀人以此水濯錦鮮明故又名錦江華陽國志亦
  云蜀時濯錦流江中則鮮明也又李冰穿郫江檢/江别支雙流過郡下水經注成都直西門曰郫江
[023-3a]
  北折左對繁田水又東至廣都北岸南入於江斯/為北江晉永寧元年李特軍至廣漢羅尚在成都
  阻長圍縁郫水作營自都安至犍為七百里二年/特攻尚水上軍特從盎底渡黨徒從赤水渡入郫
  寰宇記府西四里有都江宜造粉一名粉江皆此/水也又名清逺江宋咸平三年王鈞陷益州雷有
  終討之敗賊于昇仙橋東進至清逺江浮橋而渡/築壘于城北門外收羊馬城進逼羅城别將秦翰
  又於城北魚橋列築土山賊遂敗走亦即此俗以/合于流江通謂之二江宋元豐志二江舊從府西
  入城自髙駢築羅城遂從西北作麋棗堰塞故瀆/更作新渠導外江繞城西而北内江繞城西而南
  下流仍合于舊渚舊渚合江亭也舊志内江由城/南外江由城北至濯錦橋合流按都江上流即油
  子河自郫縣東南流四十里/經縣北闗外轉東入錦江金水河在城内唐白/敏中所開舊
[023-3b]
  名禁河吴師孟導水記自髙駢築羅城堰麋棗二/江惟餘一脈自城西北隅鐵窓潛流入城嵗乆遂
  絶宋天禧中王覿知成都博訪父老得鐵牕石渠/故基循渠而上十里許至曹波堰接上流溉餘之
  棄水于是導之自西門循大逵而東注于衆小渠/又西南隅至窰務前閘南流之水自南鐵窓入城
  于是二渠既釃股引而東派别為四大溝脈散于/居民夾街之渠而輻輳于米市橋之瀆又東匯于
  東門而入江民以為便乆之復塞大觀初席旦復/疏導之宣和末旦子益以舊渠堙廢復修築城西
  外堤引江水入城如故作三斗門節之并議嵗加/修治舊志云王明叟度大光范成大相繼修之明
  初建蜀府改曰金水河舟國朝来乆經淤塞雍/正九年廵撫憲徳復開 楫往来民甚便之
  台井在城内舊天慶觀内隋文帝夢三台星隕于/西南化為井遣人潛訪未獲有道士馮善英
[023-4a]
  者修池忽得二井每/汲一水則二井皆動拳扠井在縣西北相傳五丁/嘗于此為角觝戲渴
  甚以拳擊地泉/水湧出今乆廢菊井在廢蜀府/蕭牆内龍淵井在府西聖/夀寺大殿
  内/通仙井在嚴真觀方輿勝覽與綿竹縣君平宅/井相通昔有人淘井得三錢徑可二寸
  恍惚不安因復投井中立愈/或謂此錢即君平擲卦錢也摩訶池元和志在府/城中唐咸通
  十二年南詔入寇民爭入城時城中乏水取摩訶/池泥汁澄而飲之寰宇記汙池一名摩訶池蕭摩
  訶所置在錦城西方輿勝覽隋蜀王秀築廣子城/取土于此因為池有僧見之曰摩訶宫毗羅盖梵
  語謂摩訶為大宫毗羅為龍謂此池廣大有龍耳/陸游渭南集摩訶池入蜀王宫中泛舟入池曲折
  十餘里至宋世蜀宫後門已為平陸然猶呼為水/門也明初其地填為蜀藩正殿西南尚有一曲水
[023-4b]
  光漣/漪云萬嵗池在縣北十里華陽國志張儀築城取/土於此因成池水經注作萬頃池唐
  志縣北十八里有萬嵗池天寳中章仇兼瓊築隄/積水溉田宋紹興中制置使王剛中復疏之累土
  為防植榆栁表以石柱方輿勝覽池側有龍壇唐/開元中旱有僧云池中龍違天降雨為天所誅僧
  取其骨焚之為之/立塔呼為龍壇洗墨池在縣治前漢揚雄草太/𤣥經處宋米芾書洗墨
  池三字知府耿定力勒之石萬厯十六年左布政/程正誼濬廣地基甃石為岸建大㕔五楹南向今
  俱廢康熙二年知府冀應熊建草亭木/橋亦書洗墨池三字勒石以紀其事
  華陽縣附/郭
  大面山在縣東二/十八里六對山在縣南六十里相傳蜀/後主自新津修覺山回
[023-5a]
  至廣都見十二峯有/三峯六對之語故名鐵爐山在縣南六十里五代/時有日者占此山當
  出異人乃掘斷之有羅氏墓松根纒/棺狀若雙龍取刀斷之血流不止西山在縣西/一名雪
  嶺杜甫詩雪嶺界天白又云/東郭滄江合西山白雪髙錦江在縣南俗名府/江即岷江支流
  自郫縣東南六十里至縣南轉東合都江下流三/十里至二江寺合流江汶江經仁夀縣西北入眉
  州界後漢建武中吳漢征公孫述乗利逼成都去/城十里阻江北立營作浮橋使副將劉尚屯江南
  相去二十餘里述遣將謝豐等攻漢而别遣兵劫/尚使不得相救漢潛師就尚于江南大戰斬豐即
  此水經注江水自郫縣東北經成都縣南又東至/廣都為南江亦名錦江織錦濯之於此則甚鮮明
  濯以他水則錦闇矣元和志大江在成都縣南七/里蜀中又謂之笮橋水此水濯錦鮮于他水又在
[023-5b]
  華陽縣南六里明末張獻忠欲移錦江而涸其流/穿地數仞實黄金瑶寳累億萬下土石以填之然
  後決隄放流/名曰錮金汶江在縣南十五里自新津雙流縣/流入東北流二十里合流江
  流江在縣南二十五里亦自雙流縣流入東北流/二十五里合汶江二江合流里許至二江寺
  入錦/江象耳池在江瀆/廟西浣花溪在縣南五里方輿勝/覽一名百花潭按吳
  中復冀國夫人任氏碑記夫人微時見一僧墜汚/渠為濯其衣百花滿潭因名其潭曰浣花杜子美
  嘗居此又女校書薛濤家潭旁以潭水造為十色/箋唐李義山詩浣花箋紙桃花色宋韓浦詩十樣
  鸞箋出益州寄来新自浣溪頭蜀檮杌乾徳五年/四月十九日王衍出㳺浣花溪龍舟綵舫十里綿
  亘日方午暴風起有白魚自江心騰空而去州人/每嵗于是日泛溪謂之大游江傾城而往巷里闐
[023-6a]
  然陸游曰予在蜀數年每赴此㑹必遇晴/明戴白之老亦云未嘗見浣花日雨也解玉溪
  在城内大慈寺南唐韋臯所/鑿溪中細沙可以解玉今廢板橋灘在縣南合江/亭下五里自
  蜀下峽之/第一灘也諸葛井在城東武侯祠内相傳武侯/欲通井絡王氣於此為井
  濤井舊志玉女津在錦江南岸水極清冽為蜀藩/製錦箋處有堂室數楹令卒守之每年定期
  命匠製紙以為上進表疏寰宇記益州舊貴薛濤/十色箋短狹纔容八行段氏游蜀記竹惟九種箋
  惟十/色龍躍池在縣東南十二里隋開皇中欲伐陳/鑿此池以教水戰王衍乾徳元年以
  龍躍池為宣化苑即此舊志作躍龍池誤按摩訶/龍躍本二池蜀檮杌王建武成元年改摩訶池為
  龍躍池王氏開國記建將薨兩月摩訶池有/鶢鶋来集衍即位改龍躍池為宣化池俱誤千秋
[023-6b]
  池在縣東五里秦張儀所鑿華陽國志城東有千/秋池又城北有龍壩池城西有栁池水經注龍
  壩作龍隄又城之/西北有天井池江瀆池在城南江瀆廟前廣二/十五畝昔有二亭今廢
  雙流縣
  應天山在縣南八里南接宜城山唐僖宗幸此/賜名隋志雙流縣有女伎山或曰即此
  城山在縣南十里/山出紫芝聖燈山在縣東南八里一名普/賢山世傳昔有聖燈現
  蜀太后詩所恨風光㸔/未足却驅金翠入龜城大塔山在縣南二十里方/輿勝覽有阿育王
  塔因名元和志在/廣都縣東四十里簇橋河在縣東北十/里即流江簇錦河在/縣
  東二十里即汶川與笮橋河謂之二江皆/自温江縣流来下流入華陽縣界合府江大江在/縣
[023-7a]
  東北即皁江也自温江縣/流入又東南入眉州界黄水河在縣西南十五/里自温江縣流
  入南流四十里過縣東/至彭山縣界合岷江牛飲水在縣北元和志在/廣都縣西三里寰
  宇記有清水在雙流縣西十里牛飲水之末流/也昔陳鄭家此每羣牛飲江水為之竭故名
  水在縣西五里/源出岷江
  温江縣
  大墓山在縣北二十五里土/人云是魚鳧王墓女郎山上南志在温/江張魯女浣
  衣石上感赤光之祥而懐孕生二龍及女死將殯/柩車忽騰空飛躍升此山遂葬焉其浣衣石猶在
  大江在縣西南自灌縣流入一名皁江元和志大/江俗謂之温江南流經縣西一里出麩金又
[023-7b]
  皁江在縣西十里寰宇記大江在縣西二百步自/青城縣流入又岷江在縣西二里按岷江俗名三
  渡水在縣西十里自灌縣流入又南流五十里入/雙流縣界又大皁江俗名新開河本岷江自灌縣
  布袋口分派入縣界又分為二派皆東南流一派/經縣西轉南名楊栁河又二十里入雙流縣界名
  黄水河至彭山縣界入岷江一派經縣城東又分/為二支一支南流合楊栁河一支東流入雙流縣
  為流汶二/江之源府河在縣西一里自灌口流来/繞城西南下流入府界清水河
  在縣東/三十里玉石河在縣北/十里新源水在縣西唐志温江/縣有新源水開元
  二十三年長使章仇兼瓊因隋/蜀王秀故渠開通漕西山竹木馬壩渠在縣西北/元和渠志
  鹿角之北涯有渠曰馬壩東流至成都入於南江/渠東行二十餘里水決其南涯四十有九每嵗疲
[023-8a]
  民力以塞之乃自其北涯鑿二渠與楊栁渠/合東行數十里與馬壩渠㑹而渠成安流
  新津縣
  天社山在縣南三里水經注文井江至武陽天社/山下入江元和志北枕大江南接連嶺每
  益土有難/人多依焉修覺山在縣東南五里山有修覺寺紀/勝亭杜甫嘗遊焉其上為雪峰
  亦名寳華山其下為三江渡唐/志新津有主簿山或以為即此平岡山在縣南五/里與天社
  山相/連稠稉山在縣南八里方輿勝覽稠稉/山有草名稠稉服之可長生平盖山
  在縣北三十里崔/孝通于此得道寳資山在縣東/南三里大江在縣北即/皁江也自
  温江縣流入又東南入眉州界九域志縣有皁江/水經注江水自江源又東南經武陽縣&KR1514江入焉
[023-8b]
  又與文井江㑹又東至彭山縣志云岷江正派曰/金馬河自雙流縣流来又南二十里合洋馬河西
  河至縣東門外又合南/河五十里入彭山縣界味江在縣北自崇慶州流/入又東流十五里經
  縣/北文井江在縣南自崇慶州流入大江即古僕千/水也漢志臨卭縣僕千水流至武陽入
  江水經注自臨邛承布僕水東經江原縣又東至/武陽縣天社山下入江元一統志有白木水自卭
  州依政縣流入經/天社山下入江洋馬河在縣北自崇慶州流入/又東七里入岷江漢志
  &KR1514江自江原縣南/至武陽入江即此鐵溪河在縣南十三里流入白/木河昔武侯烹鐵於此
  因/名石魚河在縣西自雙流縣/流来東入大江南河在縣南自邛州/流来又東二十
  里入/大江夜郎溪在縣東南二里自縣南夜/郎壩来至縣東南入江龍池在縣北/五里
[023-9a]
  金堂縣
  三學山在縣東十里唐景福元年王建攻楊晟於/彭州楊守亮遣將符昭救之營三學山建
  將華洪拒却之蜀王衍咸康初㳺漢州三學山即/此上有法海普濟廣濟三寺又有佛跡石文理温
  潤非世間追琢所能山下有隘口壁/立惟一路可通人騎謂之三學隘昌利山在縣/東北
  十三里有一石室三門中可/容百人今人呼為三龍門萬安山在縣北十五/里相傳洪水
  時棲其上者萬人俱得免/因名山有三脊雷霆所分蟠龍山在縣南五十里/山勢盤旋起伏
  如龍宋馮當時詩一别蟠龍又十年水光山色/兩依然功名未立羞重到撫劒長歌夜不眠
  頭山在縣東南十五里/上有九峯因名金臺山在縣東南五十里/山髙聳如臺九域
[023-9b]
  志金水金堂二縣皆有金臺山明一統志兩山拱/峙河流其中相傳望帝相鼈靈所鑿宋轉運韓璹
  復修之以通舟楫/亦曰金臺峽口雲頂山在縣南五十里有神泉/方丈許澄清如鏡雲霞
  常覆其上隋志金泉縣有石城山寰宇記雲頂山/本名石城山其狀如城在金水縣唐天寳六載改
  為雲頂宋淳祐三年余玠城雲頂山以備外冦為/州治所寳淳祐六年䝉古將鈕璘入成都蜀帥蒲
  澤之命楊大淵等守劒門及靈泉山鈕璘大破/大淵兵於靈泉進圍雲頂山扼其歸路即此
  燈山在縣東/三十里望蜀山在縣東/南二里銅盤山寰宇記在縣/西北二十里
  接雒縣南接新都山形如盤雒水/彌牟毘江三水皆經此山下合流白神山在縣南/方輿勝
  覽在軍城西南周/三里髙五十步壁山在縣北/五里棲賢山寰宇記在/縣東北十
[023-10a]
  三里李八百昔遊此山因有棲賢之號側/有洞莫知所止又有石菴一所内有丹竈銅官山
  在縣東北接中江縣界隋志金泉縣有銅官山元/和志在金水縣北四十五里寰宇記景龍二年割
  屬元武縣方輿勝/覽亦名金水山焦山坡在縣東十五里前中/後三江合流于此
  堂峽在縣東二十里兩山錯峙相傳鼈/靈所鑿宋轉運使韓璹復修之湔水在縣/東北
  自新都縣流入又東南入簡州界元和志謂之中/江寰宇記在懐安軍西北偕漢州彌牟雒水毘橋
  等三水至金堂合為一江入陽安縣界舊志中江/在縣東北十二里上流即清白江自漢州流入又
  南流二十五里至焦山坡前後兩江總名為金堂/河又東南曲流九十里出金堂峽入簡州通名為
  中/江雒水在縣東北自漢州流入合湔水漢志綿竹/縣綿水東至新都入雒雒縣雒水南至新
[023-10b]
  都入湔水經注雒水自雒縣又南至新都縣與綿/水合又與湔水合亦謂之郫江又至牛鞞寰宇記
  雒水在縣北二十三里又謂之後江在縣東北十/七里上流即石亭江自漢州流入合綿陽河又南
  流二十四里至焦/山坡合前中二江沱江在縣南自新都流入合湔/水亦曰五城水晉義熙初
  毛璩請討桓振使譙縱等出涪水縱至五城水口/遂作叛水經注涪水枝津西經五城界為五城水
  又西至成都入江又曰郫江水東繞綿雒經五城/界至廣都北岸南入于江謂之五城水口斯為北
  江元和志毘江水在縣西二里又謂之前江在縣/西南四里上流即新都之毘橋河入縣界東流二
  十五里合水利河川河/至焦山坡合中後二江水利河在縣西自新都縣/流入又東南流七
  里入前江又綉川河上流即督橋河亦自新都縣/流入東南曲流十五里過縣城西南至斜灘渡入
[023-11a]
  前/江栁溪在縣東南七十里常有栁葉從/穴中流出因名亦入金堂河仙人井在/縣
  東北十五里唐仙人李八百女/妙應真人於此取水煉丹因名龍飲池在縣東六/十里古時
  有龍飲此池水為之涸忽一日/雷雨大作龍自池躍出因名斜灘渡在縣/東南
  新都縣
  麗元山在縣北八里平地特起髙/三丈有雙石鏡廣五尺龍門山在縣南/十里山
  有龍洞/因名繁陽山在縣南十五里衆山連接孤峯特/起相傳張道陵嘗修煉于此上有
  浴丹池通仙井麻姑洞舊/志以在繁水之陽因名赤岸山在縣南十七里/山赭色岸邊常
  有光似火因名髙一百四十丈周三十/里一名宋興戍山即府北之宋興山也新婦峴在/縣
[023-11b]
  北七/里湔水在縣北三十里自彭縣流入又東北二/十里入漢州金堂縣界舊志謂之清白
  江其水經彌牟鎮/北亦名彌牟河督橋河在縣東北十里清白江/分流也自新繁縣流入
  又東二十里/入金堂界沱江在縣南自新繁縣流/入又東入金堂界錦水河在/縣
  西南八里自新繁縣流入分一支東流為水利河/經縣西南一里灌溉田畝入金堂縣界其正派南
  流十五里/入毘橋河毘橋水在縣南八里九域志縣有毘橋/水自縣界流合錦水河又東流
  二十五里/入金堂界新婦泉在縣東五里又什邡縣亦有新/婦水二婦勤于奉養晨夜負汲
  不憚冰雪乆之/泉為之湧故名清泉龍門山絶頂有清泉澈如/鑑四時不涸涸則嵗旱
  螺泉在縣北五里相傳有白螺在此化/為泉居民春作設祭泉則湧出桂湖在縣/學前
[023-12a]
  廣三十畆李大昕有記/楊太史慎有桂湖曲月波池在縣西半里廣四/百餘丈池水清潔
  四時不涸𢎞治初年堙塞作稻田今痕尚在教諭/方芾詩西郊池館訝天開勺勺清泉絶㸃埃春早
  魚龍爭變化夜深星斗見昭回淵澄自昔通銀漢/潮落于今長綠苔淑景莫嗟興廢事波靈容易去
  還来丘嵩亦有詩舉/人楊廷宣有月波行
  簡 州
  石鼓山在州東北十里昔蜀將許都軍士平/定羌戎回登此山擊石鼓犒軍因名穰山
  在州東北四十/里穰泉出焉玉女山在州東北二十里仙人李/八百修煉於此唐志陽安
  縣有玉女靈山寰宇記山東北有泉西北有懸崖/腹有石乳旁十七眼土人呼為玉華池元一統志
[023-12b]
  隋時仙者劉慶善游此感玉/女降現唐至徳二年賜名分棟山在州西七十/里李膺益州
  記蜀人謂嶺為棟與大塔山相連元和志北連秦/隴南入資瀘東北入靜戎軍其于東川即此為塞
  門也劉涇曰自成都趨陵簡必過分棟山/山周數百里髙大險隘以石次第為步逍遥山
  在州東方輿勝覽去城三十里其北俱層崖景徳/間有人發之見東西兩石室壁鐫有漢安元年四
  月十八日㑹仙/字石室俱存雙牙山在州東五十里上有井山/半有石箱昔有兩金鵞晝
  浴於井夜棲於箱人欲捕之遂飛/上南山化為雙石對峙若牙齒然盤龍山在州北/少西六
  十里相傳昭烈帝立寨于此其/下有泉名普濟流為盤龍溪天臺山在州南八/十里上有
  三峯/如臺柏茂山在州東八十里其山/卓立為衆山之首忠國山在州西/南一里
[023-13a]
  宋李大全死/難於此故名賴山在州東北五十里下/有賴簡池州以此名龍泉山在/州
  西北七十里長松山之左綿亘數/百里達於仁井其嶺有闗索寨長松山在州北/七十五
  里界内諸山/皆發脈於此五臺山在州西北二十里明/天啓中改丹景山望湖山
  在州西北五里上建有/望湖樓俯瞰金絳二水李八百山在州東一里唐/真人李和煉丹
  於上延年八/百嵗因名孝子山即鄧宗/古故里脈堅山在州東南二/十里大江直
  流一山横截為/州治之闗鎮乾對山在州西五十里山形如乾/卦下有李淳風墓石室丹
  竈存/焉印山 鼇山俱在江之東岸二山/對峙一如印一如鼇石城山在/州
  西南接仁夀縣界寰宇記在平泉縣西北五十里/山形如城北連分棟南接聖住山入貴平縣界又
[023-13b]
  見仁/夀縣鳳翅山在州西寰宇記在平泉縣北一里又/九域志平泉縣北一里有平泉山今
  無/考武侯山在州西元和志在靈/池縣東南十五里銅官山在州北接/中江縣界
  九域志陽安/縣有銅官山五龍岡在州東北十里金絳二水合/流其下下有五龍廟今廢
  青雲峰在州北二十里金水東岸數峰凌雲宋/紹興中山下建有白雲寺青雲樓今廢
  崖在州東五里崖後有石洞二洞有龍/泉左右刻八卦圖𨽻書西銘俱存西崖在州/西五
  里又有南崖在州南三/里北崖在州北二里龍門洞在州南絳水之旁/正與西崖相對狀
  元許奕書龍門/二字石刻猶存朝陽洞在州西/北四里赤水在州南東流/與雁水合元
  和志在平泉縣南七十步舊志/西流入仁夀縣界即南溪上流中江在州城東即/湔雒諸水下
[023-14a]
  流亦名牛鞞水又名雁水自金堂縣流入又東南/入資陽縣界水經注雒水自新都縣又經牛鞞縣
  為牛鞞水晉大安二年羅尚為李特所攻尚軍乏/食夜出牛鞞水即此元一統志雁江上接金堂下
  連資江州志雁水入州境東南流七十里至/州城東合絳水轉南流五十里入資陽縣絳水
  在州北色赤如絳州志一名絳溪河自仁夀縣界/牛角寨萬山溪内發源自老君殿合赤水河經新
  舊二城下入大江其赤水河在州北七十里月絳/寺發源西南流至老君殿合絳溪河又有海螺河
  源出孫家店東流至/老君殿合絳赤二河綏江在州西北元和志在/靈池縣西四十里
  水在州東由懐州接金堂界流至臨江浦為資水/故以簡為古資州以水名也沿江有栁潭長風
  射洪普州白塔懐逺三/江新市灌水九壩之勝三溪方輿勝覽劉涇云三/溪號一郡之勝前溪
[023-14b]
  在安陽縣治北南溪在夀昌寺側松江行一里許/為東溪最勝明一統志東溪在州東三里姚孳碧
  波亭詩賴簡池臺西蜀跨東溪别是一仙/家令人却憶康王谷坐㸔珠簾濺雨花虎跳溪
  在州東/北五里環溪在州東五十里儒林鎮東/溪水繞鎮曲折如環因名小桃源在/州
  北三十里以桃花最多因名天水/相接放目無際為西川之絶景洗墨池在舊城/内池水
  墨色/因名半月池舊志在城/内今無考賴簡池在州東五十里隋/志州名取此方輿
  勝覽又有栁池鳳池故郡有三池之名栁池在/折栁亭下鳳池在州西南三里水自鳳翅山来
  黎池在州南元一統志在平/泉故縣東二十六里玉女池在州東十三/里相傳池底
  有石牀昔玉女/曾宿于此因名瑞蓮池在舊城内遇科第即開而/池内却無根俗呼應第蓮
[023-15a]
  池/云牛鞞井在城内州即古/牛鞞縣因名節婦井在州西/三里平泉井
  在州西南五十里廢平泉縣/市民日汲於此者五百家鯤化井在州/内蟠龍井
  在州西北/三十里
  崇慶州
  多融山在州西南元和志在晉原縣西南博物志/山有物似獮猴長七尺能效人行健走名
  曰猳□一名馮化同行/道見婦人美者盜之化城山在州西隋大/業間賜名白塔
  山在州西二十里下/有池禱雨立應蟇頤山在州西五十里方輿/勝覽在永康縣西七
  里山有穴如蟇頤故名上有平地/諸山之鹿每日聚於此號曰鹿市龍華山在州西/北七十
[023-15b]
  里上有段文/昌讀書臺鶴鳴山在州西八十里絶壁千尋張/道陵嘗居此有白鶴止其上
  天國山在州西方輿勝覽左連大面右接鶴鳴前/臨獅子後枕大隋等山上有龍池明一統
  志在灌縣西/南九十里翠圍山在州西方輿勝覽在永/康縣西八里前有繩橋白崖
  山在州西北元一統志在/永康故縣西二十里大坪山在州西北一百/里右接大邑左
  接灌縣諸山背有羊腸鳥道可抵瓦司之三江口/冉駹寨崚嶒叠嶂壁立千尋其中周匝一畝稍平
  故名曰大/坪産茶西門樓山在州西北寰宇記自青城而/来經永康縣西三百里山髙
  峻如重/樓之狀鄩江在州北源出青城故縣南流至温江/界入猪母水寰宇記一名皁里水元
  一統志鄩江在州西北五十里漢志作鄩水首受/江南至武陽入江水經注江水自都安經臨邛縣
[023-16a]
  又經江原縣鄩江水出焉元和志唐興縣/有鄩江一名皁江在縣東二里出麩金味江在/州
  北三十里源出雪山昔蜀王征西番適有野人/以壺漿獻王投之江中使三軍飲之皆醉因名
  馬江在州東十里自晉康廢/縣流来東入新津縣界斜江在州西元和志/在晉原縣西四
  十里源出鶴鳴山南/至卭州界入卭水文井江在州北源出文井下/流入味江水經注李
  冰所導自臨卭東經江原縣濵江又東入武陽縣/元和志唐縣有文井江在縣西二十里今不經州
  界/東湖在州東南傍有亭館為州景勝處又有西/湖在州西方輿勝覽皁江之水皆道城中
  環江居民因瀦/其餘為湖云雙天井在州西北一/百一十里第一泉在州/西北
  一百/里罨畫池在州城内趙抃詩占勝芳菲地標名/罨畫池水光菱在鏡山色錦舒帷
[023-16b]
  郫 縣
  平樂山在縣西二十五里隋/志郫縣有平樂山郫江在縣北六里俗/名油子河自灌
  縣走馬河分流東南經崇寧縣又東南十里入縣/界又東流五十里合九曲河入成都縣界元和志
  郫江亦名成都江經縣北去縣三十一里又都江/水在犀浦縣北四里九域志永昌縣有都江即此
  沱江在縣北自灌縣流入又東入新繁縣界元和/志江水在唐昌縣西北四里九域志縣有岷
  江即/此湔水在縣北沱江分流也亦自灌/縣流入又東入新繁縣界九曲江在/縣
  西其水東北曲注繞城西北下流五十里入油子/河舊志又有閙市河在縣南一里源出温江縣鹿
  角/堰雙清河在縣西十里沱江分流即走馬河也自/灌縣東南流經崇寧縣西入縣界又東
[023-17a]
  南流七里合江浦分一小支為九曲江其正/派又東流六十里入成都縣界即錦江也酸棗
  河在縣南五里俗呼馬壩河自温江縣流入又名/新開河與温江南北為界下流十里仍入温江
  黄花水元和志在犀浦縣/南八里今無考木底河在縣南/四里清水河
  在縣南/五十里凉水井在縣東五里蜀府/所鑿有亭覆其上
  灌 縣
  灌口山在縣西北二十六里漢/文翁穿湔江灌溉故名青城山在縣西南/五十里晉
  元康後蜀亂處士范長生率數千家保青城山青/城山記黄帝封青城山為五岳丈人一月之内羣
  岳再朝焉道書以此山為第五洞天上有流泉懸/澍一日三時灑落謂之朝泉唐六典劒南道名山
[023-17b]
  之一元和志在青城縣西北三十二里杜光庭青/城山記青城乃岷山第一峰前號青城後曰大面
  其實一耳有大洞八小洞七十二具船錄山有九/仙寳室洞丈人峯輿地紀勝大面山在三溪之北
  髙七十二里又八大洞一太乙二九仙寳室三娑/羅四髙臺玉室五麻姑六寳園七聖母八都督方
  輿勝覽一名赤城一名青城成都天倉諸峯屹然/三十有六前十八謂之陽峯後十八謂之隂峯福
  地記中國名山以青城峩眉為西岳佐理又三佐/命山十大洞天有青城之名楊用修蜀志補罅青
  城山有一百八景風月佳時/登儲福宫望之厯厯可數成都山在縣西南七/十里輿地紀
  勝青城山之案山也前/臨麻姑洞深不可測天倉山在縣西南八十里/唐志晉原有天倉
  山輿地紀勝在延慶觀南連崖隠軫為三十六倉/云神仙宻藏金石異寳米鹽雜貨於其中又曰諸
[023-18a]
  峯屹然有三十六前十八謂之陽峯後十八謂之/隂峯每峯各有一洞吕大防詩天倉三十六褰擁
  翠微間晁公遡詩天峯夜半/剪冰花三十六峯如玉立天國山在縣西南九/十里上有龍
  池融照寺青城山記山/有八大洞此第五洞也趙公山在縣南九里隋嘉/州太守趙昱居此
  有道術斬蛟治水唐太宗封神勇大將軍明皇時/進封赤城王宋張詠平蜀得神助奏聞封川主清
  源妙道真君其上每/有雲起山頂輙雨汶山在縣北三十里李冰謂/汶山為天彭門李膺謂
  天彭闕盖兩山對峙如闕故名又明一統志以彭/縣彭門山為天彭闕水經注在氐道縣西北不知
  所/據登髙山在學宫左又金/龜山在學宫右唐帽山在縣南十里/形似唐帽
  母山在縣西南五十里髙二千餘丈週廻三十里/輿地紀勝慈母山在青城山東有龍池洞穴
[023-18b]
  即/此髙臺山在縣西南七十里輿地紀勝在丈人祠/之西上有天池晉立上清宫於其上夜
  有燈火飛行或謂/草木之精所為云傍便山在縣西南八十里與青/城山接連當土番之界
  谿谷深邃夏積冰雪/天所以界夏夷也雪山在縣西南/一百里韞玉山在縣/西三
  十五里山石如/玉一名永康山靈巖山在縣西北五里旁有泉出/石穴中又有風洞風出如
  吼/玉壘山在縣西北石巖上鐫玉壘龍津四字漢/志綿虒縣玉壘山湔水所出元和志在
  導江縣西北/二十九里文筆峰在縣西北壁立一峯如/筆景泰間遷學於此定亷
  山在縣東南/四十里大安寺山在縣西南四/十里産茶離堆在縣西/南漢河
  渠志秦時李冰鑿離堆以避沬水之害宋河渠志/離堆之址舊鑱石為水則則盈一尺至十而止水
[023-19a]
  及六則流始足用過則從侍郎堰減水河泄而歸/於江嵗作侍郎堰必以竹為繩自北引而南準水
  則第四以為髙下之度元和渠志北江少東為虎/頭山為鬬鷄臺臺有水則以尺畫之凡十有一水
  及其九則民喜過則憂没其則則困又書深淘灘/低作堰六字其傍為治水之法皆冰所為也又東
  為離堆華陽國志離堆在南安縣界洪氏𨽻釋/在今夾江縣又保寧府南部蒼溪二縣皆有之
  坂在縣西元和志在灌口三國蜀建興十四年幸/湔登觀坂觀汶水之流晉太始八年皇甫晏為
  益州刺史討叛至都安屯觀坂從事何旅曰地名/觀坂自上觀下反上之象其徴不祥不從後果為
  牙門將張/𢎞所殺牡丹坪在縣西南八十里方輿勝覽自/青城山之長坪山捫蘿而上由
  鳥道三十里許有坪阜數十畝髙/樹蔽天異花香豔類牡丹因名大江在縣西自/汶川縣流
[023-19b]
  入東南入崇慶州界水經注江水自綿虒東别為/沱又經都安縣又至江原元和志大江經青城縣
  北二里寰宇記大皁水自灌口流經青城縣北入/溫江縣界九域志導江縣有大江按舊志沬江自
  汶川縣流入合白沙江下流十里至縣城西分一/小支入崇慶州界為味江其正派又分為二一支
  南注為岷江一支東别為沱自岷江南流五十里/又分為二一南入崇慶州界為洋馬河一東南入
  溫江縣界/為大皁江沱江在縣南大江分流又東流入郫縣/界禹貢岷山導江東别為沱孔安
  國書傳江東南流沱東行郭璞爾雅音義沱水自/都安湔堰與江别而更流水經注江水厯都安縣
  李冰作大堰于此其堰于江作塴塴有左右口謂/之湔塴益州記江至都安堰其右撿其左其正流
  遂東宋河渠志皁江支流迤北曰都江口置大堰/疏北流為三東曰外應口溉導江新繁新都達於
[023-20a]
  金堂是為沱江東北曰新石洞口溉導江崇寧九/隴濛陽達於漢之雒是為湔水東南曰馬騎口溉
  導江崇寧郫溫江成都華陽是為流江按史記李/冰穿二江成都之中沱名見於禹貢則非出於後
  人可知冰所穿者特郫江流江耳水經注以沱/水為開明所鑿寰宇記又以為李冰所穿俱誤
  沙江在縣西北方輿勝覽在導江縣西三十里源/出灌口入都江舊志源出茂州雪山經縣十
  二里入/岷江湔江在縣東北又東流入郫縣界漢志綿/虒縣玉壘山湔水所出東南至江陽
  入江吕忱云/一名半浣水味江在縣西南七十里寰宇記源出/青城縣西長樂山下江中有石
  髙數丈者名大坎次者名小坎水激其上聲聞數/里其水東流相傳水味甘美人争飲之故名方輿
  勝覽入永康縣界注白馬文井兩江舊志大江自/縣西分一小支入崇慶州界合石定江為味江之
[023-20b]
  源/石定江在縣西南十五里源出丈人山/又流三十里至崇慶州入味江弩機水
  在縣東南四十里水流甚急/如箭弩故名下流入文井江滋茂池在縣西九十/里亦曰龍池
  山谷廻環周四十里許/凡嵗旱取水祈雨即應聖水池在縣崇徳廟内嘉/靖中修廟掘地出
  水石盖書聖水池識/者以為蘇東坡𨽻書楊妃池在縣東十里方輿勝/覽在導江縣妃父元
  琰為蜀司户貴妃/嘗誤墮此池故名龍溪在縣西三十里世傳禹導/江有牛出此溪化作龍
  白雲溪在青城山下張俞隠處其間詩曰欲/作外臣誰是友白雲孤鶴在巖扉花洲
  在縣南百步王子俊/有賦魏了翁有記
  崇寧縣
[023-21a]
  鐵砧山在縣西六里相傳武侯鑄鐵/砧於此山以造軍器故名金馬山在縣/北二
  十里相傳似雲南之金馬/故名上有金馬碧鷄祠三面山在縣北三十里/上有龍湫徑不
  及四寸而/水不絶昌化山在縣北/九里九隴山在縣北/十三里文明洞
  在縣北/五里郫江自灌縣走馬河分流經縣界又東南/流十里入郫縣界又東流五十里合
  九曲江入/成都縣界渡船河在縣北三里自灌縣城下/東流入縣界即湔水也雙清
  河自灌縣東南流入/縣界西入郫江白水元和志在唐昌/縣三里今無考感應泉
  在縣東二里其泉自/湧凡旱祈雨必應
  新繁縣
[023-21b]
  曲尺山在縣北方輿勝覽在州北五/十里舊志在彭縣北六十里兩岐山在縣/西北
  本瑯岐山俗/訛為兩岐五龍山在縣西北元一統志在州/西北四十里又名游龍山
  平山在縣/西北沱江在縣西北十五里自郫江流入水/經注郫江從成都冲里橋北折江
  北左對繁田元和志郫江一名成都江在縣西一/十里總志源出岷江禹貢岷山導江東别為沱即
  此禹貢註引爾雅釋水自江出為沱詩地理攷南/郡枝江縣有沱水其流入江而非出於江也戴侗
  曰沱名不一梁州之沱特其大者耳括地志縣有/繁江首受郫江即禹貢沱江也唐志武后時彭城
  長史劉易從決唐昌沱江鑿川派流合塴口瑯岐/水溉九隴唐昌田民為立祠九域志縣有都江宋
  乾道三年彭州守臣梁介修復永昌九隴濛陽十/餘堰民受灌溉之利又縣有渡船河自崇寧縣流
[023-22a]
  經彭縣界合王村河至住春林分一支為錦水河/其正派入縣界為清白江又分一派為督橋河入
  新都縣界正派又東流十五里仍經彭縣與新都/縣其錦水河繞縣西南又東流二十里入新都縣
  界/清白江在縣西北趙抃過此嘗曰吾志如此/江清白雖萬類混其中不少濁也
  水自郫縣流入又東入新都縣界水經注郫江左/對繁田漢文翁穿湔㳛以灌溉繁田一千七百
  頃是/也外江在縣南由永康過縣界/入成都俗名走馬河九井河在縣南/五里自
  灌口流来下㑹金堂三江李/氷所鑿象九宫以壓水怪衛湖在學宫後蜀漢/令衛常所開
  東湖李徳裕為宰日將開此湖夜夢一老父曰某/潛形其下幸庇明府富貴今鼎來七九之年
  當相見於萬里外也明日於土中得蝦蟇徑尺餘/乃投之水後徳裕果致宰相六十有三卒於朱崖
[023-22b]
  應其/夢焉
  漢 州
  銅官山在州東二十里寰宇記雒縣/有銅官山昔鄧通鑄錢于此連山在州東/二十五
  里以山勢/連延而名東覺山在州東三十里上/有古井深數十丈鴈江在州北/半里以
  水嘗出金鴈又名金鴈河自什邡縣流入又東南/四十里至城北轉東合沈犀河又二十五里入石
  亭/水綿水在州東十里源出綿竹紫岩山東至新都/北入雒蜀都賦浸以綿雒俗稱綿陽河東
  南流二十里合土溪河/又二十里入石亭水石亭水在州北二十餘里/自什邡縣流入州
  境東南流六十里合金鴈沈/犀諸水下流又十里入金堂雒水在州東北自什/邡徳陽流来又
[023-23a]
  南入金堂縣界亦曰中水晉義熙九年朱齡/石討譙縱分遣臧熹從中水取廣漢即此沈犀
  河在州北半里自什邡縣流入又/東南四十里自州城東合鴈江土溪河在州西/北四十
  里自徳陽縣流入又南十/里至石灰舖入綿陽河華津水在州東北寰宇/記源出綿竹縣
  竹山紫巖二山經九/隴山分九支入縣界馬蹄水在州南自新都縣流/入又東入金堂縣界
  入雒即古湔水也一曰清白江又曰武侯水元和/志馬蹄水在縣南二里後唐長興三年孟知祥敗
  董璋追至武侯津即武侯水津濟處也舊志清白/江在州西南二十五里流五十里至三水闗合馬
  水河其馬水河自彭縣流入/又東南流六十里入清白江石梯河在州西五里/源出塴口河
  岸甃石/為堦級洗馬河在廣漢/驛西北彌牟河在州南二/十五里七星井
[023-23b]
  在州北五里相/傳嚴君平所鑿房公湖在州城南五十步唐房琯/為刺史日所鑿凡數百畝
  洲島回環亭堂臺榭甚多同時髙適杜甫皆嘗賦/詩宋蘇轍詩酒壓郫筒憶舊沽花傳五老出新圖
  此行真勝成都尹直為房公百里湖方輿勝/覽又名西湖宋熙寧中奏墾為田今廢塞湧泉
  在州南三十五里/周廣三百餘丈
  什邡縣
  龍居山在縣西五十二里有飛瀑虛亭飛/橋古柏又有寳蓮山與龍居山近大蓬山
  在縣西五十二里髙/崖矗天瀑布飛瀉雍齒山在縣南四百步/雍齒封侯于此章山
  在縣西一名洛通山又名章洛山又名楊村山華/陽國志李冰導洛通山水漢地理志雒縣有章山
[023-24a]
  雒水所出元和志洛通山在什邡縣西三十九里寰/宇記在縣西北四十里明一統志在縣西六十里
  上有風洞火洞縣志章山在縣西别有洛通山在/縣西北一百二十里又有鎣華山山嶺積雪四時
  不/消慈母山在縣西/三十里鳳棲山在縣西/六十里石亭河在縣北/東北流
  入什邡漢州界即雒水也漢志雒縣章山綿水所/出華陽國志李冰導雒水於雒通山水經注雒水
  出洛縣章山寰宇記浽江在縣東北十八里源出/洛通山九域志什邡縣有浽江舊志石亭江源出
  茂州文政堡東南抵什邡髙境闗南六里分流一/南入什邡一東南抵綿竹火燒堰縣志石亭江源
  發洛通山流八十里出髙境闗分一小支南流四/十里經縣城東北十里入漢州界為沈犀江其正
  派東南流四十里/經徳陽入漢州界羅江水在縣南寰宇記在縣西/南二十七里源出九隴
[023-24b]
  縣兩岐山經縣界又/入雒縣亦名㢘江水新婦水在縣西南二十五里/流合㢘江水昔有新
  婦事姑負汲逺水無倦忽一夕/湧泉成流人以為誠孝所致濯纓泉在縣北三/十里唐任
  愿云什邡縣之西行十里許有古佛寺曰南陽宋/大明中所建寺之右有泉匯為陂浮于方亭達于
  雒流百里許溉田數十萬頃即此泉也宋程/珦詩濯纓泉潔存遺跡促軫亭空想舊風八角
  井在縣西/六里印月井在縣東朔望夜/井中常見月
  彭 縣
  白鹿山在縣西北六十里上有金覺禪寺傳為晉/佛圖澄建益部談資劉敞故州牧劉璋曾
  孫也隠居白鹿山即此寰宇記宋元嘉九年有樵/人於山左見羣鹿引弓將射之有一麛所趨險絶
[023-25a]
  逐入石穴行數十步則豁然平博邑屋連接阡陌/周通問是何所有人答曰小成都後更往尋之不
  知所/在天彭門在縣西北三十里兩峯/對立若闕名曰天彭門牛心山在縣/西北
  三十里相傳誌公和尚講經之所山頂/湧出一池名天池與彭門山隔江對峙丹景山在/縣
  西北三十五里與天彭山相接宋韓絳記云羣山/之間風氣流爽一日之間備四時焉舊志山多牡
  丹春時光/豔照人至徳山在縣西三十里郡縣志上有廣/明院蜀王衍嘗遊是山患其髙
  險令於福唐寺東别開/一徑以登一名茶籠山大隋山在縣西北三十五/里上有瀑布泉下
  流入清白江宋張商英記西山之勝在彭門者大/隋為甲上有木禪菴白龍井山生竹若龍頭俗呼
  龍頭/竹中隋山在大隋山北峯巒特秀髙二十里其/上積雪三四月始消下視大隋白鹿
[023-25b]
  葛仙諸山真培塿也又有九峯山/在中隋北山極髙大北連茂州界九隴山在縣西/北四十
  五里連峯迤邐凡有九曲寰宇記自永昌縣連亙/至縣界崖谷險峻人所罕到有猿鳴谷清風嶺馬
  子鼻方輿勝覽古彭州之西山一伏隴二豆隴三/秋隴四龍奔隴五走馬隴六駱駝隴七千秋隴八
  較車隴九横擔隴/故有九隴之名葛璝山在縣北四十里昔葛永/璝學道於此亦曰葛仙
  山山有二十四峯八十一洞方輿勝覽上有崇貞/觀梁武錫名上清觀劉孝先作詩以紀其事成都
  記韋臯夣神人謂茍富貴無忘葛璝也後尹成都/乃復修觀宇元一統志引仙傳拾遺曰葛仙永璝
  居蜀上清山白日昇天時人因號其山為/葛璝又隋志云九隴縣有道場山疑即此漓沅山
  在縣北六十里李膺記云范蠡學道昇仙於此唐/志九隴縣有漓沅山在縣北六十里寰宇記作麗
[023-26a]
  元山總志/作漓元山慈坪峯在縣西北相傳即慈照/精藍僧通陸習静之所玉村河
  在縣西北三十里源出五峯山經塴口鎮南至竹/溪河合白水黒水中隋乾溪大隋白鹿七河㑹而
  為一經彭門山下出三郎鎮後分三小支東流六/十里入什邡縣慈母山界 支東流六十里入漢
  州界其正派亦名馬木河南流十/里又折東流二十五里合渡船河瀰濛水在縣北/寰宇記
  源出琅岐山經濛陽故縣南二百五十步俗呼武/侯水即新都彌牟水之上源也濛聲轉而為牟耳
  三昧水在縣西三十里自石竇噴出方大如斗不/渴不溢相傳即唐悟達國師洗人面瘡處
  至今疾者/洗之多效白石溝泉在縣北七十里玉村河之分/流也源出小峽山東流入漢
  州注金/臺峽鹿耳溪在縣北四十五里源出/曲尺山東流㑹清白江東流在縣/東宋
[023-26b]
  政和間眉山/蘇洵開濬西湖唐元和間郡守/王潛蕭祐鑿
 重慶府
  巴 縣附/郭
  塗山在縣東一里華陽國志禹娶塗山今江州塗/山是也寰宇記在岷江南岸髙七里週廻二
  十里東接石洞峽明一統志山址有石中分名曰/龍門其下水與江通舊志夏禹塗后祠故址在焉
  山因以得名水經注在江水北岸/而江北嘴與塗山隔江水經盖悞金碧山在縣城/内漢時
  分祠金馬碧鷄處也宋淳祐中制置/使余玠因舊址累為臺曰金碧臺方山在縣東/北三十
  一里一名凝脂山常有雲氣若凝脂狀堯時洪水/不沒亦名浮山元一統志髙五里週廻六十里又
[023-27a]
  名雲鴻山輿地紀勝/去縣四十八里誤白崖山輿地紀勝在縣北三/十里有市及寺明一
  統志在縣西北五/十里又名朝陽山踰越山在縣西七十里髙八里/其峯峻拔髙出衆山因
  名/卧龍山在縣東一百二十里/髙四里無路可通瀛山在縣南二十/里壁立髙峻
  有四十八面四時青翠類蓬瀛焉唐置瀛山縣於/此宋劉望之詩山盤四十八面險雲暗三百六旬
  秋/来鳳山在縣西一百三/十里以形似名蹲猊峯在縣西一百二/十里勢若蹲猊
  亦名獅子峯明一/統志在縉雲山誤重壁山在縣西一百三十里一/名巴山四面髙中央平
  屈曲周廻約一百里中有一孤山/西北險絶東南坦平因名重壁南平山在縣南一/百五十里
  又名青山髙四里輿地紀/勝在縣西北九十里誤銷劒山在縣東北五十/里圖經云昔人
[023-27b]
  於此銷鐵為劒因名元一統志在縣東北一百九/十二里明一統志在縣東北一百五十里皆誤
  僊女山在縣西七里/有仙女墳雲鳳山在縣西四十里/山有川主廟屈賔
  山在縣東南/一百里石獅埡山在縣北九十里二山峭峙/四壁絶險中盤小徑分渝
  合之/境真武山在縣東南十里山勢/髙聳上有真武宫楊井山在縣西/九十里
  上有古泉/號楊家井寨山在縣西九十里上有古寨/峻峭如削昔人避寇於此龜停山
  在縣西岷江之/中宛若龜形四面山在縣北三十里四面皆同/上有金田寺一在銅梁縣
  北二/十里縉雲山在縣西接永川壁山界寰宇記在縣/西一百三十七里其山髙聳林木鬰
  茂下有泉水東西分流元一統志作下有泉東西/分流温冷各異傳云黄帝於此合丹故得此名以
[023-28a]
  紀之輿地紀勝謂之巴山在縣西南一百三十里/元一統志山有九峯其中二峯最秀一名香爐一
  名獅子左接魚鹿峽入涪江右入江津縣界華盖/峯達于岷江横亙二百餘里明萬厯間建寺於上
  梵宇幽静明大學士/王應雄曽讀書於此霖峯山在縣南百里遇/旱禱之輙應獅子
  峯在縉雲山上勢若獅子形有陸氏讀/書巖張方為記俗稱為蹲猊峯悮沱江山在/縣
  南五十里又十里有冠/山又十里有大華山崑崙山在縣東北元一統/志在縣北一百五
  十里據府及渠合之境髙十里絶頂俯瞰三郡如/指掌然林壑深翠每風飄草木峯頂絶無塵埃如
  人迅掃之狀明一統志謂之崐嶁/山在縣東北七十里又名塔平山古佛巖在縣西/一里兩
  壁峭起髙一丈五尺廣一/丈深直五丈中鐫諸佛像蟄龍巖在縣西二十里/有泉出石縫間
[023-28b]
  瀉入巖下舊傳有二小/蛇磅礴泉中禱雨即應魚鹿峽在縣西北二十里/涪江中流出二石
  一狀如魚一狀/如鹿故名之洪崖洞在縣西三里一名滴水巖/蒼巖翠壁中懸巨石其下
  嵌空上有瀑布泉瀉出巖前/刻蘇軾任仲儀詩黄庭堅題長安洞在縣西八十/里洞深一里
  入者必秉燭盡處有石若二龍/狀過此則積水泓深不可往温湯峽在縣西南/一百六十
  里上有温泉自巖/下湧出沸騰如湯銅鑼峽在縣東二十里巖懸圓/石如銅鑼狀故名明洪
  武初討蜀廖永忠引舟師/至銅鑼峽明昇出降即此黄葛峽在縣東水經注/江水右經黄葛
  峽山髙險全無人居舊志塗山足有/古黄葛樹下有黄葛渡即黄葛峽也石洞峽在縣/東二
  里寰宇記謂即劉先主/置闗之所約長二里明月峽在縣東五十里李/膺益州記云廣陽
[023-29a]
  洲東七里水南有遮要三□石石東二里至明月/峽峽首南岸壁髙四十丈其壁有圓孔形如滿月
  因以/為名大茅峽在縣西元一統志有棲真洞在縣八/十里大茅峽内相傳昔茅君昇仙於
  此故名其峽曰/大茅洞曰棲真大江在縣東南自江津縣流入又/東北入長夀界水經注江水
  自符縣又東北至江州縣東與强水涪水漢水白/水宕渠水五水合流故庾仲雍所謂江州縣對二
  水口北則涪内水南則蜀外水是也明萬厯中奢/崇明陷重慶攻合州石砫宣撫女官秦良玉進營
  城下遣兵襲兩江燒其船以阻賊泛舟東下兩江/即岷漢二江也舊志岷江在縣南門外入縣境東
  北流一百二十里至城東合涪江/又東北流九十里入長夀縣界内江在縣東北/自合州流
  入與大江合即涪漢强白宕渠等五水合流也漢/志漢水合白水東南至江州入江三巴記閬白二
[023-29b]
  水曲折南流如巴字故亦名巴江水經注漢水合/涪水東南至江州入江即庾仲雍所謂涪内水也
  唐杜甫詩百丈内江船注自渝上合州者謂之内/江自渝經瀘戎上蜀者謂之外江按内江本五水
  合流其别名尤紛出不一五水之中漢名最古故/班固漢志以為經流而涪以一水獨當四流且附
  近㑹城晉漢以来用兵者多由之故庾仲雍稱内/水而獨係以涪自後遂稱此為涪江而漢名亦隠
  丹溪在縣東自綦江来流入大江輿地紀勝在府/東南二百八十里源出涅婆山水色如丹府
  志東北流五十里/入江曰丹溪口交龍溪在縣東北二百餘里流/入岷江側有古木如交
  龍狀/故名海棠溪在縣南一里山川壇側多植花木渝/人以為㳺樂之地按溪源出真武山
  北流十/里入江黑墨潭在縣西五十里其水如/墨嵗旱于此祈禱輙應新井在縣/南周
[023-30a]
  封巴子都此因險置城唐天授中刺史許子孺鑿/之無水先天中刺史黄甫珣鑿石六丈許方及泉
  因/名滴珠泉洪崖/洞下清水穴在縣西華陽國志江州縣/下有清水穴巴人以此水
  為粉則膏曜鮮芳因名粉水/輿地紀勝在縣西三十步巴子魚池在縣東元/和志在南
  平縣西北十里輿地紀勝在西/縣東南二百五十里流合岷江
  江津縣
  白君山在縣北六里昔有白令/於此學道成仙故名龍登山在縣東百/里宋太祖
  潛時常登此故名上有虎跳嶺雙峯並峙絶頂有/井泉又有龍塘石蟹泉四圍石壁髙聳有一路可
  升明正徳壬申/嵗屯義兵於此固城山在縣東南二十里宋馮夀/居此黄庭堅為作閑樂記
[023-30b]
  元一統志在縣東南一百二十里其山四垂而上/平明志在東一百二十里有山兩峯特起青翠可
  愛俱/誤馬驍山在縣對江北岸一里昔驍騎將/軍馬邈葬此故名一名馬騣山聖威
  山在縣西五十里以/禱雨輙應故名雲篆山在縣東七十里跨江/南岸上有雲氣若烟
  篆因/名石筍山在縣西北二里又有一在縣東二百/里平地一石突起髙二十餘丈旁有
  石徑可升絶頂方/平可容數十人樓臺山在縣西/八十里珞黄山在縣東/六十里
  一名東山巴中記江/州縣有東山即此石佛山在縣北一里與馬驍/山相連上有石佛寺
  一名鎮/秀山鼎山在縣南一里三峯鼎/峙宋置鼎山縣後廢華盖山在縣西/北二十
  五/里君井山在縣西四十里上有井泉深淺不/常若邑宰賢則水清溢否則濁涸綾錦
[023-31a]
  山在縣西南元和志在萬夀縣西八十里輿/地紀勝在今縣西八十里誤又見永川女僊
  山在縣西北一百二十里漢東市對岸有二/峰峙立可愛昔有羅氏女於此昇仙故名棊盤
  山在縣南/三百里寳鼎山在縣東南一百三十里上有三/石如鼎明正徳中鄉民築砦於
  此盜不/敢窺龜停山在縣西一里江/中山若龜形大埡在縣東南一/百二十里髙
  峰連峙僅通一路明正徳中副使李越破賊方/四於此又合小坪在縣南亦官軍破方四處
  坪在縣西南明正徳中賊曹甫據江津撫臣林俊/攻敗之又敗之於山坪伏子岸諸處盡殲其衆
  石門有二一在縣南三十里笋溪河岸一在縣西/南一百二十里亦曰龍門峽門置石門驛
  大江在縣北自瀘州合江流入又東北入巴縣界/元和志經萬夀縣南去縣二里寰宇記在江
[023-31b]
  津縣西一里有几水在縣/北環繞縣治如几字即此僰溪在縣南自綦江流/入寰宇記在縣南
  十里西北流入大江又曰自縣南尋僰溪水路二/百二十里至南平州元一統志在縣東南三十里
  来自夜郎境濶三十步深七尺可通二十石舟舊/志自綦江白渡口流入十里經龍登山又一百里
  至南江口/入大江笋溪在縣南三百里源出棊盤山北流/十里至續昌橋又一百五十里至
  牛渡又一百五十里至南江/口合流小舟通至牛渡止砦溪在縣南源出鼎/山北流半里入
  城環帶學宫又半里至/大通橋出城北入江油溪在縣西北四十里自/壁山縣鬭牛石流十
  里經華盖山下/又二十里入江樂城溪在縣西三十里源出馬鞍/山東流二十里出明徳橋
  至此/入江石蟹泉在縣北石佛山下邑人禱雨於/此取水得黒蟹即雨黄蟹無雨七門
[023-32a]
  灘在縣西七十里有大石横/江凡七處望之如門因名仙池在縣北岷江南/十里流合岷江
  魚池在縣北圖經云常有神龍/㳺此世傳為巴子魚池天水池在縣北對/江二里邑
  人春日㳺賞於此競於池中摸石/祈嗣得石者生男得瓦者生女蓮花池在縣東/二里廣
  袤三十餘畝宋元間鑿引/水入泮池由大通橋入江長池在縣南十里廣袤/五丈四時湛然
  長夀縣
  鳳山在縣西一里其形似/鳳故名一名白虎山牛心山在縣西十里/形類牛心
  歸山在縣東輿地紀勝在/樂溫縣東八十里羅紋山在縣東北/四十里神山
  在廢樂溫/縣東北樂温山在縣西南五十里其地温燠稻/穀早熟民樂之因名下有樂溫
[023-32b]
  灘大江所經也元和志在樂/溫縣南三十里縣因以名長夀山在縣東北/七十里
  明寨山在縣北四十里山皆石壁中有/孔漏明兩旁互見如屋宇然雲臺山在/縣
  北一百二十里/上有雲臺觀三峰山在縣西十里/三峰髙出菩提山在縣/北十
  里上有/菩提寺丹崖在縣西北一里髙十二丈相傳為徐/神翁煉丹處有瀑布下注於江又有
  集仙山為神/翁飛昇處銅鼓山在縣西北輿地紀勝在樂溫/縣北一里又有白虎山山有
  龍/巖巾子山在縣西北輿地紀勝/在樂溫縣北一百里紫雲崖在縣北/一里
  莱洞在縣南龍山砦下/有石刻人物甚工石佛峽在縣西輿地紀勝/在樂溫縣西四十
  里有兩石/像故名大江在縣南自巴縣流/入又東入涪州界桃花溪在縣東/二里自
[023-33a]
  墊江流入寰宇記樂溫縣有容溪源出縣北南流/經縣東又東南至永安縣東北二里注大江府志
  桃花溪源出老龍洞或謂之龍溪流三十里至桃/花洞又五里過新橋入江又有海棠溪源出雲臺
  山東南流七/十里合龍溪玉溪在縣西北/七十里不語灘在縣東八里/俗傳乗舟至
  此人多言則水勢/濆湧不語則平易三江灘在縣西六里水勢/三支三江相接龍舌
  灘在縣南六里水落/石出狀如龍舌龍門灘輿地紀勝在樂溫縣/龍女鎮之下其灘三
  級在縣南半里入縣境六十里/至城南又二十三里入涪州界
  永川縣
  鐵山在縣東南八十里寰宇記其山出鐵明一統/志在治東二十里石色如鐵盖别一山也舊
[023-33b]
  志宋有鐵山鎮/明為鐵山堡錦綾山在縣南八十里山之/花木如錦又見江津英山
  在縣西元和志縣南接延陵英山輿地紀勝在縣/西北十里下有龍洞又英山洞在縣西三十里相
  傳山間有石洞窮絶處有一潭或/漂出舊蓬破板疑與江河相通同心山在縣東/二十里
  與石筍二郎兩/山相連故名桂子山在縣北三十里山多產桂/又箕山在縣北四十里
  瀘龍山在縣南/十里松石坪在縣西南六十里輿地紀/勝在縣来蘇鎮相近有松
  化石石質而松理或二三尺許大可合抱然不過/相望數山有之俗呼雷燒松杜詩所謂萬年松化
  石即/此鷄子山在縣東四十里自/頂至足分為數峯英井山在縣東南/三十里
  溪山在縣西北輿地紀勝去縣/一百里接沙溪源因名石笋峰在縣南五/十里孤峯
[023-34a]
  如笋上有丹/爐又見江津八角井在縣西/南十里松子溉在縣南百里/發源龍洞山
  下别流東/入大江侯溪在縣南元和志縣東西北三面並/枕侯溪寰宇記在縣西南一百八
  十步舊志有文曲水繞縣城盤/旋四面流達松子溉盖即此也單石溪在縣北源/出大足縣
  玉口山流三十里至烏龍潭入縣界/經雙石橋又五十里入銅梁縣界
  壁山縣
  重壁山元和志壁山縣有一孤山西北二面險峻/東南面稍平土人號為重壁山縣因以名
  府志在縣西南十五里一名茅莱山明一統志一/名巴山按方輿勝覽巴山盖即縉雲山非重壁山
  也上有唐刺/史趙延之廟登雲坪在縣南七十里上有寺曰/昆廬明建文帝遯跡於此
[023-34b]
  雲山在縣北二十里茂林髙聳有泉分冷溫二味/勢若飛鳳又名鳳凰山一在巴縣西北二十
  里有泉名溫湯相傳/黄帝合神丹於此龍梭山在縣北/三里龍璫山在縣/南十
  里/王来山在縣東南五十八里/宋王来鎮盖在其下張公井在縣北二/百餘里宋
  治平中夏旱缺水知縣張本尋井見此土潤濕命/工掘之三尺餘石掩一古井深四丈有竒居民汲
  之不/竭儒林井儒學前教諭李時命工淘之深六丈/底一竅如竿大直下不知㡬許泉從
  中湧/出溫湯峽在縣西南二十五/里接銅梁縣界油溪九域志壁山/縣有油溪府
  志又有馬坊橋溪在縣西源出湯峽口南流出相/公橋又三十里出馬坊橋又六十里至鬭牛石入
  江津縣界與来鳳橋溪合流入大江為油溪口又/有来鳳橋溪在縣東源亦出湯峽口東南流三十
[023-35a]
  里出迎恩橋又五十里出来鳳橋又/四十里亦至鬬牛石與馬坊橋溪合
  榮昌縣
  葛仙山在縣東元和志在昌元縣南一百五十里/輿地紀勝引圖經山去昌元百餘里下臨
  中江上干霄漢以葛仙翁名有煉丹巖洗藥池甘/露茶打子石明一統志在今縣東十五里舊志在
  縣東二十里大道又有桃花嶺在縣東十五里嶺/有桃樹根出石上無寸土相傳仙翁遺核於此而
  生/青松山在縣東/三十里慶雲山在縣東南/六十里寳蓋山在縣/南一
  里宋寳蓋/鎮以此名井九山在縣南寰宇記在昌元縣南一/百五十里側有鹽井輿地紀勝
  在昌元縣/西百餘里馬鞍山在縣南二十五里又南五/里有馬面山皆以形似名磁窰
[023-35b]
  山在縣西/三十里賴婆山在縣西北寰宇記在昌元縣南/九十里四面懸絶唐大厯四年
  在山上置行州輿地紀勝有綾池/波山在昌元南七十里崖谷髙峻駐蹕山在縣北/十里
  老鴉山在縣西北輿地紀勝在昌元縣南三十里/山下有李勘兄弟善棊嘗應詔退虜文彦
  博贈詩云昌元建邑㡬經春百里封疆秀氣新鴨/子池邊登第客老鴉山下着棊人舊志謂即磁窰
  山/悞綾波羅山在縣西北寰宇記在/静南縣西三十里銅鼓山在縣北/一百里
  元和志在静南縣北八十里輿/地紀勝在昌元縣東四十里九龍洞在縣西北/輿地紀勝
  在昌元縣/北一里白雲溪在縣南/五十里瀨波溪在縣西北元和/志在昌元縣南
  五十步寰宇記謂之瀨婆溪源自静南縣来因賴/婆村為名舊為州所理多有石磧不通舟行輿地
[023-36a]
  紀勝引圖經在/縣東二十里悮觀音灘在縣北/二里青江灘在縣南/五十里
  大足縣
  玉口山在縣東南三十五里有老/君洞宏厰可容百餘人龍岡山在縣西/十里其
  山環拱山脊折紋/若龍鱗然故名三華山在縣西二里其山/清秀三峯屹立北山
  在縣北二里唐刺/史韋靖於此置城牛鬬山在縣東南八十里寰宇/記山長三百里崖石巉
  巖有雙峯對立如牛之狀/輿地紀勝亦名玉城山髙山在縣南五里上有/龍洞醮壇旱禱輙
  應淳化二年供奉官盧斌平蜀賊任秀嘗/駐兵此山又有艾山在縣南二十五里白塔山
  在縣北/三里寳頂山在縣東/十里五桂山在縣東宋乾道中/五士同登科第故
[023-36b]
  名/鷄棲山輿地紀勝在縣/南下有藏馬崖廻萬山在縣東/三十里龍王山
  在縣東北/四十里望鄉山在縣西北四十里於衆山中㝡/髙可以望鄉輿地紀勝在縣西
  北七十/里悮井山在縣東/十里寳峰山在縣東/三十里陔山在縣東/四十里
  近三華秀氣屹然鼎立舊志又/有巫林山在縣東北三十五里聖水巖在縣東/三十里
  馬崖在縣南鷄棲山下相傳/蜀王時産龍馬於此長橋河在縣西上流/即岳陽溪自
  潼川州安岳縣石羊塲流十五里至縣東郭長橋/又三十里至流虹橋又二十里為孔河又二十八
  里至榮昌觀音灘又西南流二里至榮昌城西/出思濟橋又三十五里至清江灘入瀘州界
  河溪在縣東南/七十五里赤水溪寰宇記赤水源自普州安/壁縣界来始龍溪在静南
[023-37a]
  縣東七十里輿地紀勝赤水溪有馬石膏灘又有/玉灘舊志在縣東六十里一名馬灘河源出銅梁
  六瀛山南流四十里至普安塲又十五里至沙河/溪其沙河溪在縣東南七十五里源出玉口山石
  谷流十五里合赤水溪又五里至舊州壩仍北入/銅梁縣界盖即始龍溪也又有單石溪在縣東南
  九十里源亦出玉口山流三十里至烏龍潭經永/川縣界又北入銅梁縣界即小安溪之上源也
  綦江縣
  老瀛山在縣東南/二十里得勝山在縣東南九域志南川/縣有得勝山松山輿地
  紀勝得勝山在軍東二十里亦/名黄沙坎大兵嘗破賊於此最髙山輿地紀勝/在軍東南
  九十里髙十五里林箐中/視衆山若培塿又見南川盈山在縣東南寰宇記/在廢丹溪縣東七
[023-37b]
  十六/里石冠山在縣東四十里/山頂石形似冠崇山在學/宫後石笏山在/縣
  南五十里山頂/有石似笏故名祝融山在縣南五十里/上有祝融寺興文山在/縣
  南六十里舊名寨子山播酋楊應龍/屯兵於上蕩平後楊宸改曰興文石印山在縣/南十
  里山形/如印石筍山在縣西/二十里牛心山在縣南/五十里官祿山在/縣
  南輿地紀勝在軍/西北倅廰所枕也蘿綠山在縣南元和志在南川/縣南十二里九域志在
  隆化/縣扶歡山在縣南唐以之名縣今謂之砦山又/有龍奉山自此山分支至三溪四十
  餘里多叢箐明萬厯中楊應龍破縣/留苗兵結砦於此蕩平後改興文山鷄公嘴山在/縣
  西南二/十五里琵琶山在縣西輿地紀/勝在東溪側近瀛山在縣西北七/十里周廻九
[023-38a]
  十里山類三峽中有四十/八面而皆不同又見巴縣南山在縣西北輿地紀/勝云與瀛山對岡
  勢甚逺其上平廣有石笋數/峰嶄然秀拔其下名石笋峽牛岡山在縣北二十/里狀髙聳若
  牛因/名朽石埡山在縣南百二十里山多/碎石有虛崖峭壁之勝龍登山在/縣
  西北接江津縣界輿地紀勝在南川界西北一/百五十里舊志在治西七十里一名石磴山
  崖山輿地紀勝在軍北七十里石崖峭拔夷賊/李先吉敗入此山官軍勁弩逐之遂平
  崖輿地紀勝在軍/之西有獠居之櫃崖輿地紀勝在軍東南一百/里峭崖壁立有洞不可板
  援其門有/一櫃故名石笋崖輿地紀勝在軍北一里通隆化/縣有石如笋髙者三四丈低亦
  丈餘凡/數十焉正春埡輿地紀勝在軍西南八十里元係/廵檢駐劄處舊曰吼灘砦以其名
[023-38b]
  似無寧息之意而近地有名曰正/春埡鴈門埡遂以正春埡為名悟正洞在縣南/輿地紀
  勝在歸正砦一名白鹿洞/中有聖泉晴雨無增減飛龍洞在縣東二/十五里仙源
  洞在老瀛/山上僰溪在縣東自貴州遵義府桐梓縣流/入又西北流入江津縣界元和志
  僰溪在三溪縣西又經南川縣南四十步寰宇記/僰溪自三溪縣西北經廢丹溪縣又北流經南川
  縣東南四十步九域志隆化有僰溪輿地紀勝/僰溪亦名夜郎溪從夜郎境流經南平軍城下
  溪在縣東南唐丹溪縣以此/名源出湼婆山詳見巴縣龍骨溪在縣東源出/老瀛山流五
  十里至縣東下入綦江又金沙溪在縣北對岸二/里輿地紀勝又有奉恩灘在軍西十餘里皆入三
  溪/渡三溪在縣東南四十里發源於播州經流貴州/桐梓縣坡頭河四十里至綦江趕水鎮三
[023-39a]
  岔河又自三岔順流一百五十里至/綦江縣城合衆流環繞東注入大江鹽井江在縣/東南
  輿地紀勝源出分崠山茅坡下岸側流出鹽泉又/有徳威溪自實山砦出經開邊堡下流合鹽井江
  砂溪灘在縣北/三十里珍珠灘在縣/東瑪瑙灘在縣西北三/十里皆綦江
  所/經孝婦泉輿地紀勝在軍南一里俗稱有孝婦感/出此泉極甘而冷又秋泉在軍東又溫
  泉在湯/窠市
  南川縣
  熊井山在縣南三里髙三里/上有井水清而味鹹鼇頭山在縣南一里/以形似名
  九盤山在縣東十二里峰/巒髙逺九折而上置燈山在縣南/二里九遞山
[023-39b]
  在縣東輿地紀勝在廢隆化縣東六十里髙廣不/知㡬里絶壁如銀色人視其昏明以候晴雨上有
  水瀦為洞髙廣百尺左右石臺有兩泉溫冷/靡常池上各蟠石龍初非鐫刻洞以龍名馬嘴
  山在縣東五十里髙三十/里有小路通真安州金佛山在縣東/百餘里方竹箐
  山在縣南五十里有小/路通貴州桐梓縣水從山在縣西二十里/南江别源出此
  隆山在縣西元和志隆化縣因縣西永隆/山為名寰宇記在隆化縣西二十里 来遊山
  在縣西七十里道旁路通/巴縣行者多憩息於此鳳凰山輿地紀勝在隆/化縣北七十二
  里有峰屹然二小山翼之如鳳因名又有獅子/峯與鳳凰山相距不數里兩山為一邑之勝
  恩溪在縣西十餘里溪上流有色如水銀形如/白蛇者二泝灘上下人以為寳劒之精
[023-40a]
  溪輿地紀勝半溪水在隆化縣南/門外自九遞山出流合涪江湖陽溪在縣東/又東北
  流入涪州界寰宇記在賔化縣側西北流入南平/縣界與地紀勝有白水在州城南二百二十里源
  出天衆山其色如練因名又曰白水去隆化縣十/里自夷界龍泉鄉出流入縣界合黔江舊志有鎮
  江橋溪源出方竹箐山谷北流三十里至雀尿崖/塘又十里經鎮江橋又十五里至僰水橋又二十
  里至水東橋又五十里至涪州界按舊志自真安/州流入縣境又北流凡十里至縣城南轉東北流
  一百里入涪州/界名大溪河四十八渡水在縣東輿地紀勝在/隆化縣三十里兩山
  壁立一水灣環其中涉是溪者凡四十八渡其間/有穴如户牖行平徑數百步湧一石臺水出其中
  有石龍二每遇旱禱雨輙應府志水源出馬嘴山/西流二十里至四十八渡又四十里至流金水又
[023-40b]
  二十里至水東橋/與鎮江橋溪合流流金水輿地紀勝在隆化縣南/五里水色如黄金泥之
  沈下者與硫黄無異俗傳/水之發源乃硫黄所出處水從溪在縣西南六十/里源出水從山
  西流十里入綦江縣界入/南江即南江之别源也龍牀灘在縣北輿地紀/勝在隆化縣北
  五十五里縣有朱婆渡灘面廣百步與龍牀灘相/近古刻云龍牀如拭濟舟必吉龍牀彷佛濟舟必
  沒是語/頗信三潮泉輿地紀勝在隆化縣北五里早晚/兩潮晷刻不差每潮泉下有聲如
  雷泉湧髙三五尺春秋必有一大潮髙可數/丈聲聞十餘里故老相傳謂其泉通海中
  黔江縣
  狼山在縣東二里輿地紀勝黔州有狼/山出野狼眼在背上能食諸獸羊頭山在/縣
[023-41a]
  北三里以/形似名酉陽山在縣東/五里羽人山在縣東湖廣恩/施縣連界寰宇
  記一名神仙山在縣東四百三十里山頂/與澧州合界明一統志有無極水出此黄連大
  埡山輿地紀勝在縣東北四十一里又/有小埡山在縣東北四十九里八面山在/縣
  北二里山分八面上有池周/百頃四時不竭大木溪出此斑竹山在縣南七十/里産斑竹
  三台山在縣南三里三峰/並峙勢若三台星荷敷山輿地紀勝在縣/東南一百八十
  里延入溪州三亭縣界周/三百五十里髙十五里栅山在縣西三十五里/兩山壁立若門中
  寛衍有平陸數頃可以耕/屯又西五里有金鷄箐山獨峰山在縣西南/九十里武陵
  山元一統志在縣西九十八里延入彭水縣界周/四百三十五里髙一百十五里本名髑髏山唐
[023-41b]
  天寳元年改名/有可通水出此青巖在縣東北舊志縣境有二十/五巖皆藏蜂産蜜居人取以
  為/利梅子闗山在縣西南四十里/七十八溪出此白磧山在縣西北/一百三十
  里髙九里周/三十五里小歌羅山輿地紀勝在縣東北五十/二里方輿勝覽在縣東北
  四十九里舊志又有大歌羅/山在縣東北一百九十里仙掌崖在縣東二里/崖面上指掌
  如畫土人傳為仙掌元一/統志在縣東南二十三里櫃子崖輿地紀勝在縣/西五十里峭壁
  中有木櫃/人跡不到銅泉峽輿地紀勝在縣/東南二十三里阿蓬水在縣東/南自恩
  施縣流入又西南入彭水縣界寰宇記一名太平/水自清江縣西南流經此一里又南入洪杜縣界
  元一統志蓬江去縣一百八十里源出穿禁山林/箐溪洞極險不可行舟南流思江酉陽溪舊志有
[023-42a]
  東小溪源出恩施縣大唐崖司峽口西南四十里/至洞口鄉又三十里至酉陽魚灘與七十八溪合
  流又六十里至南溪又五十里至龔溪達彭水縣/入江又合七十八溪轉西南流六十里經酉陽司
  界達/彭水七十八溪在縣西南源出梅子闗山東北流/四十里至縣西南沙子壩合大木
  溪又東流八里至/魚灘入東小溪大木溪源出八面山東南流二/里出阮公橋又一里至
  沙子壩入/七十八溪東小溪源出湖廣唐鷄司流入縣界四/十里至洞口鄉又三十里至酉
  陽界出/彭水西小溪在縣西源出金鷄箐山西南流二/十里入彭水縣界經亭子闗又五
  十里經郁山鎮又四十里/至鹿渡又三十里入江四十八渡水在縣西二/十里源出
  柵山曲折流四十八灣/潭磧鱗比舟楫不通
[023-42b]
  合 州
  釣魚山在州東隔江五里輿地紀勝在州東十五/里涪内水在其南西漢上流經其北山南
  大石砥平有巨人跡相傳異人坐其上投釣江中/因以名山宋淳祐三年移州治於此明一統志上
  有天池大旱不涸世傳即余/玠徙城之所補骨脂産其下學士山在州東五里/其髙不踰傍
  山而南峰斜崖俯班班若出其下山麓昔/有張氏荔枝異本合幹唐文若嘗賦之純陽山
  在州北三里唐女范志立得道處天寳中任安奉/使合州慕之約期而㑹及往志立變為男子劉儀
  鳳詩誰家㳺冶郎門首窺幽闥但見臉如花不知/心似鐵一夕變其軀雪質映雲髪昔為桃李枝今
  作松/篁節羅侯山在州南又/見銅梁縣九煉山在州北七里相傳/老子煉丹昇仙之
[023-43a]
  所丹井丹竈石牀俱存九/域志唐道士任處華居此青石山在州西二百四/十里接蓬溪縣
  界漢髙時巴蜀争界乆而不決一朝宻霧石為之/裂自上及下破處直若繩引於是巴蜀州治始判
  詳見/蓬溪瑞應山在州城内北隅輿地紀勝本名坐龍/山唐改名宋乾徳中出有異木生文
  成天下太平字/魏了翁有記銅梁山在州南五里元和志在縣/南九里出鐵及桃絲竹
  馬騣山在州東北一百五十里宋咸淳九年叛將/劉整計築馬騣虎頭二山扼三江口以圖
  合州合州將張珏聞之乃張疑兵於嘉渠口潛師/渡平陽灘火其資糧器械越砦七十里焚其船場
  由是馬騣城築不就既而珏言於朝請城馬/騣虎頭二山或先城其一以據險要不果東山
  在州東十里髙四五丈/縈紆可二里下瞰涪江書臺山在州東北七里東/漢末薛融讀書於
[023-43b]
  此俗名/東臺山牟山在州西二十里唐康元朗讀書於此/俗名西臺山輿地紀勝有砦山在州
  西二十餘里峭峻如削/相傳昔人避寇於此朝霞山在州西元和志在/赤水縣南十八里
  輿地紀勝有天神山/在赤水縣西十里浮圖山在州西北輿地紀勝/在赤水縣北一里岡
  阜聮龍/多山龍多山在州西北百里與潼川州蓬溪縣/接界輿地紀勝在赤水縣北五里
  晉時廣漢人馮盖羅煉丹於龍多山之仙臺永嘉/三年舉家十七人仙去唐孫樵有龍多山錄山東
  有大池即武后時放生池有東砦廣五十丈多唐/人刻字泉自砦出瀦為方池大旱不竭其山髙明
  窈深變態萬狀有駕鶴軒下視涪/水如帶烟雲出沒山之偉觀也石鏡在州南輿/地紀勝内
  江有石屹立水心正圎如日其下嶄/崖如雲氣俗謂石鏡冬出水可三丈斜崖在州東/北八十
[023-44a]
  里髙十餘里有石横亘崖腹如拖修帛迤長/四五里砦下有龍洞内有龍湫旱禱必應北巖
  在州北五里圖經/附㑹為濮岩非也渠江在州東北自廣安流入嘉/陵江水經注謂之宕渠水
  又名渝水潛水寰宇記渠江源出萬頃池經巴達/渠等州廣安軍界至州東北十里與嘉陵江合輿
  地紀勝至雲門鎮入江又有濮溪一名博溪/在縣西北一里流經縣北五里入西漢水涪江
  在州南自遂寧縣流入嘉陵江漢志剛氐道涪水/南至墊江入漢水後漢建武十一年岑彭討公孫
  述自墊江進攻破平曲收其米數十萬石既又命/臧宫泝涪水上平曲拒延岑於廣漢平曲盖在涪
  水濵以坡平水曲為名建安十六年昭烈由墊江/詣涪城亦即此水經注涪水南至小廣魏縣南入
  於墊江亦謂之内水元和志涪江在銅梁縣東北/四十里又經石照縣南去縣三百步方輿勝覽内
[023-44b]
  江在州南百步府志自遂寧白禪入安居縣界流/五十里合兜溪河又三十里經縣北門外又十里
  至陽夀堡入州界又一百/四十里至州東南入江嘉陵江在州東自順慶/府流入州界東
  北與宕渠水合流至州前又與/涪江合又東南流入巴縣界溫泉水在州東五/里丁謂詩
  勝景㳺来地烟嵐迥出羣/水溫何用火山冷自多雲
  銅梁縣
  銅梁山在縣西北七十里寰宇記銅梁山東西連/亘二十餘里山嶺平整逺望諸山而此獨
  秀舊志山有石梁横亘如銅色因名崖鐫銅梁山/三字圖經云山有宿雲崖松風閣讀書堂博古齋
  諸勝趙伯宣之别業也中有石澗深丈餘二石牀/可坐十餘人唐閭丘道人居此五十餘年乃去棊
[023-45a]
  局丹井/猶存龍門山在縣東北七十里髙一里/隠士蘇汝礪之居在焉五臺山
  在縣西/七十里葛山在縣北/十里新開山在縣東六十里/有道直通巴縣桂山
  在縣南/五十里寳蓋山在縣西二十里/形如寳蓋因名六贏山在縣西十/五里唐趙
  延之集義兵於此/六戰六克因名臯陶山在縣西八十五/里舊有臯陶廟巴嶽山
  在縣南十五里上有巨石如狻猊/者名香爐峰下有崑崙洞多蒼玉鐘山在縣西南/十里有池
  不涸相傳民有發池見大鐘冉/冉而没遺跡成池俗名鐘窠龍透山在縣西三/十里山壁
  絶峭中有穴前後/透穿望之空明計都山在縣南/三里聖燈山在縣西/六十里
  崖間夜有/光如燈羅㬋山在縣東百里/許一名東巖崆峒山明一統志/在縣東南
[023-45b]
  五十/里雙山在縣南五十里相傳漁者網得二石其/一飛去止留其一俗因即山築室而廟
  祀之遇旱以/水沃石即雨珠玉山在縣西一百里山/上有石瑩潤如玉南峰在縣/東七
  十里是為峽山之首兩山複出對峙中廣十里左/有穴謂之仙洞深五里水伏流其下出為大澗多
  産嘉/魚中峰在縣東南九十里山盤如環上/有寒泉冬夏不減俗名天池白土坪
  在縣東北地宜梔子家至萬株/花開時望如積雪香聞十里鳳凰山在廢安居/縣東山頂
  有巨石平正曰鳳凰臺西南對峙名曰歸龍山山/形盤旋如龍正南者曰龍門山兩峰壁立如門
  隆龕山在廢安居/縣西二里飛鳳山在廢安居縣/城内西隅波崙山在/廢
  安居/縣東冠子山在廢安居縣/城内西隅悦池在縣西六里水深/丈餘清澈如鑑内
[023-46a]
  多芙蓉開時香聞十/里人以為游觀之處瀨玉溪在巴嶽/山下馬灘河在縣/東五
  十里源出六贏山南流入大足縣界為赤/水溪至合灘與樓灘河㑹流至侯溪入涪小安溪
  在縣北二十里溪深多鯉府志源出大足縣玉口/山經永川縣流入縣界為跳石溪五十里至合灘
  與馬灘河合又十里至樓灘又五十里至侯溪入/涪其馬灘河源出縣西六贏山南流入大足縣為
  赤水溪又沙河溪其沙河溪自舊州壩仍東北入/縣為淮逺洞河六十里至縣西門入城半里至平
  灘與巴川河合流出城南東流二十里至合灘與/小安溪合其巴川河源出龍透山東流三十里至
  縣城北環遶縣治如巴字至縣穿城過臨清橋半/里至平灘與淮逺洞河合乂一水源出中峰北流
  十里出浴溪橋又五/十里至樓灘合流明月池在縣/東兜溪河在廢安/居縣西
[023-46b]
  北三里源出龍多山西流一/百里入涪以水流廻曲而名闗箭溪在廢安居縣/南城外自遂
  寧縣至陽馬橋入縣界六十里至縣南闗又東流/入涪小舟通至陽馬橋一名安居溪又名瓊江
  烏木溪在縣西龍透山發源經石馬/溝穿廢安居城與涪江合
  定逺縣
  武勝山在縣東一里舊名飛龍峰元憲/宗攻合州屯兵于此更今名焦石山在/縣
  北四十里山形髙/聳石色焦赤故名麻油山在縣南六十/里土黑而潤寳泉在縣/北五
  十里每天旱汲/之可供千人花石溪在縣東二里源出岳池自/黄溪堡入縣界又西南流
  四十里至/此入江鹽灘溪在縣東十里源出蓬溪縣自浴/馬坪入縣界東南流五十里至
[023-47a]
  倒石橋又三十里/出南溪口入江苦竹溪在縣南二十里源出麻/油山東北流二十里出
  永濟橋又二十里入/江兩岸多苦竹故名
  忠 州
  屏風山在州南隔江二里一名翠屛山又名夏祠/山上有禹廟及唐陸宣公廟舊志有朝真
  洞/倚天山在州東南六十里其/山髙聳勢若倚天引藤山在州南四/里山出引
  藤大如指長十餘尺中空可以吸酒白居易春/至詩閒拈蕉葉題詩句悶取藤枝吸酒嘗即此
  亭山在州東北六/里舊有九亭白石山在州西北七十/里山多白石羊鳴山
  在州東隔江三/里上有羊鳴觀鷄公山在州西北一百里接/墊江縣界以形似名石堡
[023-47b]
  山在州東五十里又城東/有石盤山上有舉杯亭氈毛山在州東南十里/其地産草如氈
  毛因/名髙盈山在州西/十里毓秀山在州東/二里桐柏山在州/西對
  岸/白雲山在州東/二十里涂山在州東南八十里亦曰方/斗山以形似名也山有盤
  龍洞涂/溪出此白鹿洞在州南相傳昔有二獵人逐白鹿/入洞失鹿所在但見二碧𤓰食之
  得/仙木蓮洞在州西北五里鳴玉溪濵地産木蓮/樹巴人呼為黄心木白居易有詩
  江在州南自酆都縣流入又東北入夔州府萬縣/界水經注江水自平都經虎鬚灘灘水廣大夏
  斷行旅又東經臨江縣南又東經黄華水口左經/石城南又東至平洲洲上多居民又東經壤塗而
  厯和灘又東經界壇是地益州之東境巴東之西/界故得是名也舊志今有白馬灘在州西三十里
[023-48a]
  又有石梁在州西二里亘三十餘丈横截江中俗/呼倒鬚灘即水經注所謂虎鬚灘也又猴子灘在
  州東三里與白馬皆以形似名又有折魚灘在州/東三十里石嘴入江水勢衝激魚不能上往往折
  回舟行至此水漲/則平水落則滯猴子灘在州東一里水/落灘枯甚險鳴玉溪
  在州西十里懸崖瀑布髙五十五丈潭洞深邃古/木蒼然唐刺史房式嘉其幽絶特置蘭若凡置五
  橋以渡溪水今廢舊志一名西溪源/出劉家溝田冲流經州西二里入江黄華水在州/東五
  十里水經注江浦也舊志江浦周廻二十里又名/黄華洲羅仲雍曰臨江至石城黄華口一百里
  姜維泉在州南屏風山下相傳/漢姜維所鑿有碑磨滅黔江自忠州發經/五十八節名
  灘與恩施縣江合流經彭水等縣凡五百/餘里與岷江合於涪州東源出黔州因名涂溪在/州
[023-48b]
  東華陽國志臨江縣有鹽官在鹽涂二溪一郡所/仰水經注自縣北入鹽井溪舊志涂溪源出蟠龍
  洞流經涂井在治東八十里又有曹溪在治東北/一百里源出袁家溝流一十五里至溪口入江
  酆都縣
  石龜山在縣北五十里蘇軾詩我生飄蕩/志何求再過龜山嵗五周即此鷄公嘴
  山在縣東北/三十里大鋒山在縣東隔江五十里山峯矗/起如卓劒然亦曰尖峰山
  周城山在縣南七十里石/壁四周儼如城壁燈盞窩山在縣西七十/里接涪州界
  大峰門山在縣東六十里峰/頂二石並峙如門紅花山在縣西南隔/江三十里
  金盤山在縣北三十里巖石/廻環形如金盤故名白鹿山在縣西北一/里與平都山
[023-49a]
  峰巒相接昔有白鹿/鳴于上一名鹿鳴山青牛山在縣東三里/形如青牛平都山
  在縣東北一名酆都山寰宇記在酆都縣北二里/縣以此為名後漢時隂長生於此白日昇天亦張
  道陵二十四化之一也方輿勝覽在縣東北一里/又曰自縣東行一里許始登山石徑縈廻可二三
  里平瑩如掃林木邃茂夹徑皆翠柏殆數萬株麂/鹿時出没林間與人狎甚有景徳宫舊名仙都觀
  又名禹廟又名平都福地乃前漢王方平得道之之/所故名一統志在縣東北三里道書七十二福地
  一舊志山頂/有五雲洞大江在縣南自涪州流入又東北入/忠州界水經注江水自銅柱灘
  又經東望峡峽對豐民洲又東厯平都又/經虎鬚灘至臨江寰宇記在縣南一百步稂溪在/縣
  東下流/入江礬石灘在縣西南二里一統志礬石灘下/有觀音灘在縣南門外入縣境三
[023-49b]
  十里至城南又東南/二十里至忠州界望塗溪在縣南寰宇記在南/賔縣北二百步西流
  至酆都縣南注蜀江舊志有/南賔河在縣南二里即此葫蘆溪在縣西南自/石柱司流入
  大江又有石板/溪在縣西三里龍停溪在縣東二里源出改河壩/山谷東南流十五里至古
  家田壩入江/中有龍潭靈泉景徳觀中水味甘寒相傳為王/真人所鑿清濁増減與江水相
  應/
  墊江縣
  將軍崖山在縣東南十五里山形險/峻有二石柱形若將軍壁斗山在縣/東北
  三十里峰巖環列如/北斗然路通梁山縣望月山在縣南/五十里曲尾山在縣/東南
[023-50a]
  六十里岡隴延/袤如獸環尾鳳凰山在縣東四十里/上有㑹仙洞白龍洞山
  在縣西十里又西/十里有石人山西山在縣西北五十/里上有羅王洞峯頂山在/縣
  東北二十里舊志去山二十里有石洞飛湍奔瀉/如雷聲震十餘里乆晴聞之則雨乆雨聞之則晴
  雷山在縣南/四十里弔巖山在縣東/四十里佛轉山在縣東三/十五里
  河口在縣東南二十里有三源一出石人山一出/白龍洞一出將軍崖俱至此匯流曰三河口
  東合梁山/水出髙灘髙灘溪在縣南自夔州府梁山縣流入/又西南入長夀縣界寰宇記有
  容溪在桂溪縣南三里西流經墊江縣南十里又/西流舊志有髙灘溪在縣東南五十里自梁山縣
  流入其水險惡穿壁斗山又南四十里為髙灘又/西南五里至惠民橋又三十五里穿髙洞入長夀
[023-50b]
  縣界即龍溪/之上源也
  涪 州
  北巖山在大江之北三里昔王真人/修煉於此即伊川註易之所合掌山在州/西北
  五十里二山對合如掌下有/毛家泉一日三潮旱禱輒應龜山在州東輿地紀/勝在黔江東岸
  州治據其上其形如龜故州亦名龜陵舊志在州/東北一名三臺山宋咸淳中移州三臺山即此
  鐵櫃山在州北五里形如鐵櫃/相傳武侯嘗屯兵于此五花山在州西二/十里五山
  排列/如花望川山在州西/南五里許雄山在州西南七里宋馬/提幹涪州五十韻詩
  許雄山若削馬/援壩相連即此種松山在州東二里輿地紀勝州/産松屏石出山間相傳爾
[023-51a]
  朱先生種松子於此/映山之石皆有松紋天共山在州北/六十里黄牛山在州/東南
  四十/里羅浮山在州東一百二十/里白水入江處星宿山在州西北/五十里
  遊蘭山在州東南七十里輿地紀勝在涪陵縣髙/松鄉地名羅雲蘭真人修煉之處人至洞
  門望見丹竈有真人題字/巖石自揺欲墜駭不可至玉壁山在州西/五十里神鳳山
  在州東南廢武/隆縣之東一里武龍山在州東南寰宇記唐武龍/縣以邑界武龍山為名明
  一統志謂之龍橋山在縣東五/十里山形如龍下有空洞逶迤鑽天山在廢武龍/縣北三十
  五/里七龕山在州東輿地紀勝在武隆縣北/十五里舊志山有七竅故名青雲山
  在廢武隆縣/東北五里筆架山在州東廢武隆縣南二/里山勢排列如筆架登春
[023-51b]
  山在廢武隆縣西/南二百七十里飛龍洞在州西六里舊/志作飛水洞悮白龍洞
  在州南五十里/相傳曽出白龍清溪洞在州東輿地紀勝在髙松/鄉崖穴中有石洞二處一
  自洞門入約一里/許有湫水一潭大江在州北自長夀縣流入又/東北入酆都縣界水經注
  江水自明月峽東至棃鄉厯鷄鳴峡涪陵水北注/之又東經涪陵故郡北又東經文陽灘灘險難上
  自涪陵東出百餘里而屆于横石東為銅柱灘又/經東望峡至平都方輿勝覽謂之蜀江自成都登
  州十三程至/此合黔江涪陵江在州東自彭水縣流入大江/水經注延江北至涪陵為涪
  陵水又北至枳縣入江又曰其水南經武陵郡昔/司馬錯泝舟此水取楚黔中地元和志涪江在武
  隆縣南北流注於蜀江寰宇記自萬寧縣西北二/百八十里至闗頭灘灘長百步懸崖倒水舟楫莫
[023-52a]
  通又有江門灘在縣前江中舊志自彭水江口鎮/入廢武隆縣界一百二十里至闗頭灘五里至城
  西南又五里至石牀灘又十里至白馬/灘入州界又一百十里至州東入大江横石灘在/州
  西後漢岑彭破公孫述將侯/丹於黄石即此俗名二石灘銅柱灘在州東涪陵/江中寰宇記
  昔人維舟見水底有銅柱故/名相傳馬援始欲鑄柱于此歇神灘在州北相傳/張桓侯被刺
  其首漂流至此歇一宿去至/雲陽人收其首塑像廟祀羣猪灘在州東十里/水落見羣石
  如猪馬提幹詩灘急/羣猪沸崖髙落馬懸百汧灘在州東/五十里錦繡洲在銅/柱灘
  下水落則露一名沙洲土人能/織錦罽因名城中有錦洲閣大溪河在州南八/十里自南
  川縣流入東北流一百里至州東/南入江即寰宇記所謂白水也羅雲溪在州東/五十里
[023-52b]
  源發羅雲壩水/洞流六里入江石甕磧輿地紀勝在州東相/傳在東渡髙峰之上白鶴
  灘在州西一里爾朱真人冲舉之處志云爾朱真/人浮江而下漁人有白石者舉網得之擊磬方
  醒遂於涪西灘前修煉後/乗白鶴仙去因以名灘黄草峽在州西唐杜甫/詩黄草峽西船
  不歸注曰峡在涪州西大厯四年瀘州刺史楊子/琳叛沿江東下涪州守捉使王守先伏兵黄草峽
  為子琳所/擒即此鷄鳴峽在州西十五里水經/注江水厯鷄鳴峽闗灘在廢/武隆
  縣之東五里兩山排立中多/巨石飛湍激烈聲震如雷石牀灘在廢武隆縣/之西五里
  龍溪在廢武隆縣東/北七十五里龍寳潭在州東南舊志在武/隆縣東北七十里古
  箐凄其人鳥兩絶扶藤而入幽徑可十/里許忽平沙曠野曲壑清泉别有幽境醎泉在州/東南
[023-53a]
  輿地紀勝在武隆縣白馬津東三十餘里江岸有/醎泉初康定間有程運使舟次鶻岸聞江中有硫
  黄氣襲人謂此必有醎泉召工開之果得醎/脈遷忠州竈户教以煮鹽之法至四百餘竈信水
  在州東南舊志在武隆縣南二十里峽/口其泉如沸日有三潮每至髙尺餘開池元和/志在
  州東三十里出剛/鐵土人以為文刀
  彭水縣
  洪杜山在縣南元和志洪杜縣因/縣東一里有洪杜山為名雙牌山在縣南/一百三
  十/里老鷹寨山在縣東二里山形如鷹宋/元豐間屯兵於此以禦蠻壺頭山在/縣
  西二里寰宇記彭水縣有壺頭/山山形似壺馬援曾戰於此十二盤山在縣西/二十里
[023-53b]
  髙險盤折十/二始至其巔歌羅山在縣東北/四十九里獨勇寨山在縣東/二十里
  山勢險峻前人避寇/居此蠻人不敢攻甘山在縣南三里竒峯秀嶺/清泉茂樹環鬱可愛
  摩圍山在縣西隔江四里道家以為洞天福/地山下有五龍室宋太宗時慶雲現丹陽
  山在縣南寰宇記都濡縣有丹陽山在縣南二十/五里有丹陽水出焉又有蒟醬山輿地紀勝有
  黄蘗山在縣南/二百九十八里百頃山在縣北寰宇記在信/寧縣東南八十里伏牛
  山在縣東北一百里山狀如伏牛横亘三十餘里/為黔彭之界漢馬援征武陵蠻嘗駐師於此山
  左右有鹽井左曰鵓鳩鷄名右曰飛井都井宋設/官收其課又寰宇記彭水有三峿山鄧芝曾大戰
  於/此盈川山在縣西南元和志舊盈川/縣以縣南有盈川山故名平頭山在縣/北二
[023-54a]
  百四/十里惡崖在縣西八里髙峻險/惡有小徑出思州月巖在縣西壺頭/山巨石也宋
  冉永震月巖銘中竇一穴透明而員皎/如秋月翳絶雲烟旁輔三隙如星之昳卧佛巖在/縣
  南一里巖有一竅其中/虛明有横石如卧佛像側坡在縣北五十里/有小徑出夔州天倉
  磧在縣西北石峽中有小磧四圍石根沙石堆聚/如倉倉盈則年豐虛則嵗歉邑人以此卜嵗
  梅子坡在縣東一百七十里路通湖/廣之散毛盤順思南諸土司涪陵江在縣/城西
  自貴州思南府北經酉陽司流入又西北入涪州/廢武隆縣界即烏江下流也漢張堪為縣㑹公孫
  述擊堪義士選習水者筏渡堪于小别江即此水/也又北至枳縣元和志黔州西有巴江水一名涪
  陵江又曰涪陵江去信寧縣二里寰宇記涪陵江/在洪杜縣西一百步北流入彭水縣一名内江在
[023-54b]
  州西五十步又西北經信寧縣東二里又北入武/隆縣界九域志巴江又名曰沙水輿地紀勝涪江
  自思州之上費溪發源流經五十八節名灘方至/黔州灘與思州江合流又九十里經彭水縣凡五
  百餘里與蜀江㑹水嘗湛然澈底以其出於黔州/呼為黔江元一統志謂之思州江舊志自酉陽司
  鹿角鎮入縣界一百里至縣城又二十里至木梭/灘又三十里至上新灘又十里至鹿角灘又十里
  至石蛇灘水勢最險舟行經此必盡出所載然後/可行又十五里有曲尺下巖下新替蛇土腦五灘
  水勢畧平過此至江口鎮/入舊武隆縣界始為安流更始水在縣東南又東/北流經黔江入
  湖廣界延江支流也水經注更始水東入巴東之/南浦縣又謂之西鄉水間闗二百里許方得出山
  又二百餘里東南入遷陵縣盖即黔江之阿蓬水/也舊志黔江自黔州分流入黔江縣界經縣南七
[023-55a]
  十里亦名思州江又東北入湖/廣恩施縣界即清江上源恐悮都濡水在縣西南/元和志在
  都濡縣西北六十里寰宇記都濡縣又有丹陽水/源出丹陽山又波濤水在縣西南一百里東南流
  入丹陽水盖皆東入涪江也輿地紀/勝又有羅衣江在縣南與夷人分界洋水在縣西/南元和
  志在洋水縣西三十里寰宇記洋水縣又有羅奈/水在縣南一百里都江水在縣南七十里其洋水
  北流入信寧縣界九域志彭水縣/有洋水輿地紀勝謂之南洋水可通水在縣北/寰宇記
  源出黔江縣界武陵山西/流百餘里經理北入内江冷水溪在縣東與/黔江分界溫湯
  水在縣東/北二里安樂江在縣北/八十里七往溪在縣西北/四十里大花
  溪在縣西北一/百八十里小花溪在縣西北/九十里鹽泉在縣東北/元和志伏
[023-55b]
  牛山左右有鹽泉本道官收其課/寰宇記今見置竈煑以充軍用鹽井在縣東華/陽國志漢
  葭縣有鹽井隋志彭水縣有鹽井寰宇記縣有鹽/井一在縣東九十里現煑元一統志有鹽井江自
  玉山井發源至本/路津合思州江
 保寧府
  閬中縣附/郭
  盤龍山在縣東三里益州記閬州盤龍山南有一/石長四十丈髙五尺中有户及扇若人之
  掩閉古老以為玉女房又謂之蟠龍山唐貞觀中/望氣者言西南千里外有王氣太宗令人入蜀尋
  之次閬中果見山上氣色鬱葱因鑿破石脈/水流如血今名鋸山咸亨中嘗移縣治於此文城
[023-56a]
  山在縣東三十里峯巒聳列林木葱蒨上有元都/壇為漢張道陵投符籙之所相近有琳瑯山山
  上有九井泉流/濺石若振珮然重錦山在縣東一百三十里接儀/隴縣界兩峯對峙秀麗若
  錦九域志奉國縣有重/錦鎮盖以此山為名青崖山在縣東南十里嘉/陵江東岸宋淳熙
  間有僧鑿佛像于/崖間一名千佛崖賜緋山在縣東南四十里山勢/環拱草木蓊蔚為縣之
  勝又東南三十里為思恭山/極髙峻唐初置思恭縣於此馬頭山在縣東南/六十里
  中山在縣南三里一名錦屏山又名寳鞍山寰宇/記其山四合於郡故名閬中多仙聖遊集焉
  上有四院曰馬瑙羅漢畫錦西橋至和初又築閬/峯亭以供眺望陸游詩城中飛閣連危亭處處軒
  窓對錦屏涉江親到錦屏上却對城郭如丹青舊/志在江南岸兩峯連亙壁立如屏四時花木錯雜
[023-56b]
  如錦與郡治對峙因名山之/西曰印斗山西南曰金耳山眉山在縣南十里其/形如眉又南五
  里為鐘山居羣山中其/鐘聲四境皆聞故名玉立山在縣南三十/里山勢屹立忠山
  在縣西南寰宇記/在晉安縣東五里掌天山在縣西北寰宇記在西/水縣西北三十五里梁
  置掌天戍於此舊志在/南部縣北八十五里悮繖子山在縣北六里中髙/四下舊志謂之繖
  盖山一名北巖又名頤神巖又北一里為玉臺山/有玉臺觀杜甫詩閬中城北玉臺碧又曰中天積
  翠玉臺/遥是也靈山在縣東十里杜甫詩閬州城東靈山/白昔蜀王鱉靈帝登此因名靈山唐
  天寳六年勅改為仙穴山峯多雜樹東南峯有玉/女搗練石山頂有池常清有洞穴懸絶微有一小
  徑相通新志上有/龍女洞能興雲雨天柱山在縣東北十五里接蒼/溪縣界一名雲臺山
[023-57a]
  泈汀山在縣東北/五十里大方山在縣東北一百里山頂/四方如坪對峙者曰小
  方山頂亦方平又有鳳/棲山與小方山並峙天目山在縣東一百五十/里又名天溪洞葛
  仙翁修道之所唐杜光庭詩盤空躡翠到山巔竹/殿雲樓勢逼天古洞草深微有路舊碑文滅不知
  年八州物象分簷外萬里烟霞在目前自是人間/輕舉地何須蓬島訪真仙先天二年改名天目觀
  中和三年又改福/唐觀上有玉女池鳳凰山在府治後昔有兩峯為/建新藩者所平今存一
  突/三臺山在縣東/十五里印斗山在錦屏山西/其形如斗東巖在縣/東五
  里一名大像山乃南唐髙士安隠之所太平興國/中陳堯叟兄弟讀書于此亦曰台星巖俗謂之讀
  書巖相連者/曰潄玉巖南巖在錦屏山後下有瑞/蓮池旁有潄玉崖北巖在縣/北五
[023-57b]
  里蟠龍山畔相傳為髙僧宣什所鑿一名/頤神崖畔有雲錦園太守蘇公所築今廢潄玉崖
  在南崖側宋/母丘氏所居靈城崖在縣東/六十里月巖宋譙光/讀書處嘉陵江
  在縣西南二里自蒼溪縣流入又東南入南部縣/界即漾水也又名西漢水又名閬中水亦曰閬江
  亦曰渝水又名南津河入縣境東南流八十五里/入南部縣杜甫詩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
  因/依宋江源出陕西漢中府舊㢘水縣由南江大巴/山小巴山經廣元蒼溪東流至閬中梁山
  闗入嘉/陵江閬水在縣西出閬陽縣又東注漢水亦曰/閬溪又有北溪自南部縣界流入縣
  界凡十里至縣城西南轉東/下流十里至龍爪灘北入江海棠溪在縣城對江/地多海棠新
  志在縣南錦屏/山與閬江相對東水在縣東自蒼溪流合入江一/名宋熙水舊志謂之東河又
[023-58a]
  名宋江在縣東十里入/縣境南流五十里入江濩溪水在縣東亦自蒼溪/縣流合入江水經
  注濩溪水出獠中世亦謂/之清水東南流注漢水西水在縣西南五十五/里自南部縣流入
  縣界十五里至梁家/陂仍入南部縣界彭道將池在縣南漢志縣有/彭道將池在縣南
  彭道將魚池在縣西南又謂彭道將池即今南池/也魚池即今郭池也此池本彭之所開舊志自漢
  以来堰大斗小斗之水溉田里/人賴之唐時堰壊遂成平陸龍泉在縣東一/百三十里
  爪灘在縣南嘉陵江中輿地紀勝宋雍熙中閬中/光聖院山下江中有龍爪灘出焉未㡬二陳
  相繼為狀元元豐間又生一灘里人亦/以龍爪名元祐六年馬涓果擢第一卓錫泉唐/僧
  宣什居繖盖山其徒患無水/宣什以杖叩崖泉即湧出
[023-58b]
  蒼溪縣
  離堆山在縣東五里顔真卿磨崕記山臨嘉陵江/直上數百尺不與衆山連屬故曰離堆廣
  輿記蜀中有三離堆蒼溪其一也在漢為宕渠塞/一名白鶴山山腰有来仙洞又有武當山筆塔山
  皆在縣東塞/大江之流金鼎山在縣東十里/形如覆鼎紫陽山在縣東/三十五
  里一峯屹峙/髙入青雲方山在縣東北八十五里逺/望如几案古方州城也馬鞍山
  在縣東一/百五十里大獲山在縣東南三十里石城四周天/生竒險宋江環繞其下宋淳祐
  中嘗徙州治於此舊志山有大小二峯小峯上有/石井出泉不竭大峯上有池廣數畆謂之天池亦
  曰仙蓮池又/有慿虚洞雲臺山在縣東南接閬中縣界唐宋/之問送田道士詩風馭忽冷
[023-59a]
  然雲臺路㡬千寰宇記在縣東南三十五里一名/天柱山髙四百丈上方百里有魚池宜五榖無惡
  毒可度災漢末張道陵學道於此蒲傳正詩閬州/絶勝是雲臺十里松蘿殿壁開又名鳳凰山山峯
  峻峭插天有洞四曰麻姑芙蓉平仙峻仙池二曰/玉丹玉魚巖二曰松根蟠桃其東又有書巖為葛
  稚川讀書所山多松柏有一絶大者/中空可坐四人旁有亭名曰魁柏小錦屏山在/縣
  南一里與錦屏/山相似故名避塵山在縣東十里峻嶺懸崖上/有道院李梁詩丹丘千仞
  上𤣥圃九霄開脚底/生烟霧人從天上来連珠山在縣東五十里兩/岸有九十九峯
  池山在縣西三十里一名鳳頭山突/兀聳翠又有老牛山在縣西南九龍山在縣/西北
  與雙劒天馬皆羣山中㝡秀/者又有亭子山接昭化縣界玉女山在縣北十里/曲肘川源出
[023-59b]
  於/此大青山在縣北/二十里陽門山在縣北岐坪縣西二十/里又有岳陽山在岐坪
  縣東十五里又有石笋/三星等山皆為幽勝紫練山在縣東十五里竒/峯拱秀紅紫争妍
  逺望如練張桓侯戰張/郃屯兵於此有廟在焉大茅坪在縣/東北嘉陵江在縣/東北
  一里自昭化縣經劒州流入閬中縣界亦曰漾水/即西漢水也舊志自昭化入縣境東南曲流六十
  里至縣東北過縣城南/下又三十里達閬中曲肘川在縣北一里源出/玉女山東南流入
  江曲折如肘故名新志/一名玉水河又名西河東河在縣東自廣元縣東/流入又南流入閬中
  縣界即古東遊水也明一統志謂之宋江源出漢/中舊㢘水縣舊志自廣元白沙壩入縣界曲折二
  百里至青田/灘入閬中界濩溪水在縣東自廣元縣流/入又南入閬中縣界天池在/大
[023-60a]
  獲山周圍丈/許水嘗不竭老池潭在縣西以沙/為岸産魚見龍潭在縣西/一里潭
  長且深有龍居之旁立龍王廟相傳有教讀于廟/者以硃紅㸃書夜忽光芒滿室視之則硃紅匣内
  一大珠旋轉遂閉匣宵遁去今善水者/曰潭中有石穴玲瓏細膩皆龍所為煥章池在/縣
  城内文/昌宫前華景池 永清池俱在縣城/内西隅彩凝池在縣/西郊
  映碧池在東河/侯家嶺吐煙池在九龍山/大安觀前溥泉在縣東南/三十里小
  土地/闗冽泉在烟/峯樓
  南部縣
  寳瓶山在縣東/三十里小盤龍山在縣東南二十里山勢/盤旋似閬中之盤龍而
[023-60b]
  差/小禹跡山在縣東南三十里禹治水時/嘗經此山頂平衍有小石泉離堆山在/縣
  東南五十里唐鮮于仲通與弟叔明潛修於此東/面鑿有石堂堂北石盤上有九曲流杯池蜀有三
  離堆此其一也又有/仙龍山與離堆相近龍奔山在縣東南/二十六里總角山在/縣
  東南六十里山峯/如女郎之總角南山在縣南一里蜿蜒蒼翠環/繞縣城一名跨鼇山宋寳
  祐中嘗移/縣治於此感應山在縣南五里/禱雨輒應龍靈山在縣南二/十里背西
  山與小盤龍相近山/勢如龍禱雨有驗九子山在縣南七十里有/九峯一名九隴山
  樓山在縣西南五十里峯頂峭拔/衆山拱揖有洴溪環繞其下老君山在縣西/十里
  蘭登山在縣西八十里三面峻絶俯臨西江漢巖/君平隠居于此有君平洞洞有君平像有
[023-61a]
  觀曰/崇福長平山在縣西一百五十里相傳/昔人嘗聚兵禦寇于此皇后山在/縣
  西北輿地紀勝在西水縣東二十餘/里蜀李特妻羅氏家于此山因名掌天山在縣/西北
  三十五里梁掌/天戍置於此思依山在縣西北一百四十里相/傳漢羅冲霄張道陵隠居
  於此有東西二觀東觀有峻仙洞搗藥臺浴丹井/煉丹爐西觀有平仙洞搗藥臼卓劒穴圍棊局
  火烽山在縣東/北二里隆靈山在縣南二十里面嘉陵/背西江絶頂有七曲祠
  鳳山在縣南五十里上有七曲祠相傳當日七曲/行祠之日地上生痕有仙鳳二字大數尺故
  名/停雲巖在縣北二里宋李燾詩路轉層岡二里/餘武陵㳺者亦蕭疎昔年煉藥仙人室
  今日餐霞道士居輿地紀勝巖在南部縣蒲景珣/家於此一日吕洞賔訪之不遇以𤓰皮寫詩於石
[023-61b]
  壁其字痕常濕隨擦隨見洪武中失去止存一龕/又有靈雲洞在縣東北外邃中廣冬煖夏凉入三
  丈許踏之有聲/如鐘扣之亦然嘉陵江在縣東北二里自閬中入/縣境南流二十五里至縣
  東北又東南流七十里/達蓬州界即西漢水也狀元溪在縣西半里流逕/縣南至縣東入江
  以宋馬涓登第而名又有安溪在縣東/三里水深多魚二溪皆嘉陵之溢流也西水河在/縣
  南三十里即小潼水之下流也自劒州流入又東/南至蓬州界入江又有溲水河在縣南五十里流
  入西/水曲水有二一在縣北二十里宋陳馬/諸公流觴處一在縣北大江側醴泉在/縣
  西闗外其水甘/香如醴因名思鄉泉在縣十里世傳三陳母馮/氏在汴思鄉成疾取此泉
  飲愈/因名流桮池在縣北二十五里舊/鹽茶運使司之側
[023-62a]
  廣元縣
  鳳凰山在縣東盤旋起伏勢若/翺翔又名其巔曰寳峯雪山在縣東十里/峯巒叠出稱
  為/麗秀每母山在縣東一/名太湖山可㳙山在縣東北/三十里龍福山
  在縣東南寰宇記/在通平縣東一里二郎山在縣南十里山髙/路陡行人憚之烏奴
  山在縣西二里嘉陵江岸峭壁如削有洞髙不可/上昔有李烏奴於此修寺因名一名烏龍山
  白馬山在縣西十里張平子仕漢/為侍中少時學業於此天臺山在縣西/三里峭
  崖蒼鬱盤道縈紆獨木危橋委曲而上至巔乃即/平陸若天臺然因名其北為九隴山鮮于侁益昌
  八景詩九隴覘天外即此環拱九十九峯如劒㦸/之排列亦謂之九峯山山有漢王寨相傳漢髙祖
[023-62b]
  駐蹕/於此石燕山在縣西北八十里山極髙峻/梯格乃能上獠人恃此為險金山在/縣
  北三里一名金城山鮮于侁詩/金城環雉堞即此滌溪環其右潭毒山在縣北九/十里下瞰
  大江路皆滑石登陟頗艱其/下深潭有一鐵索見則兵動木寨山在縣北八十/里潛水出此
  龍門山在縣東北八十二里出好鐘乳亦名葱嶺/山有石穴髙數十丈其狀如門又東山之
  北有子谷出好磬石又有龍門洞在縣北凡有三/洞自朝天程入谷十五里有石洞及第二第三洞
  有水自第三洞發源貫通二洞下合嘉陵江舊志/在縣北六十五里又有乾龍洞在縣東北二百五
  十里極髙大深入數里宋人龍洞記云三/泉縣西二里有洞深七十三步廣半之漫天嶺
  在縣東北二十五里一名稾本山明一統志大漫/天小漫天二嶺相連皆極髙聳蜀道之險也唐元
[023-63a]
  稹有漫天嶺贈僧詩五上兩漫天又羅隠詩西去/誰云蜀道難漫天危險已多端到頭未㑹蒼蒼意
  争得禁他/兩度漫刀環山在縣南十里/赤銅水出焉朝天嶺在縣北五/十里路徑
  絶險其後即朝天程舊路在朝/天峡棧閣遂開此道後人便之五盤嶺在縣北一/百七十里
  杜甫詩五盤雖云險山色佳有餘仰陵棧道細俯/映江木疎又岑參詩平旦驅駟馬曠然出五盤江
  迥兩崖鬬日隠羣峯攢一名七盤嶺舊與/陕西寧羌州接界自昔為秦蜀分界處千佛巖
  在縣北十里江東岸即古龍門閣石巖蜿蜒其形/如門先是懸巖架木作棧而行唐時韋抗鑿石為
  路並鑿千佛/遂成通衢明月峡在縣北八十里一名/朝天峽江流所經陽模洞
  在縣北六十里有山萬仞峭壁如削/中闢洞門髙不可上一名羊模洞丙穴在縣北/二十五
[023-63b]
  里漢水之南/出魚肥美嘉陵江在縣西自陕西寧羌州流入/又西南入昭化縣界即古漾
  水也亦曰西漢水舊志入縣境一百二十里至縣/城西南又三十里達昭化縣界流經蒼溪縣至重
  慶府入/大江潛水在縣北爾雅水自漢出為潛郭璞注/有水從漢中沔陽縣西南流至梓潼
  漢夀縣入大穴中通罡山下西南潛出一名沔水/即禹貢所謂沱潛既道也舊志在縣北八十里源
  出木寨山下流五里入神宣驛龍洞至朝天驛北/穿穴而出入嘉陵江又有滌漢在縣北三里金山
  上真觀後西流入江盖/即水經注之平阿水也漢夀水在縣南水經注流/出東山西流入漢
  水/南河在縣南二百步源出/紫金堡匯流西入江柘溪在縣東三十里/又有稻壩河在
  縣東二十里居/民藉以溉田藍漢在縣南源出龍鼻/山流入閬州界東河在縣/東二
[023-64a]
  百里自寧羌州界流入又南入蒼溪縣界新志源/出鹽井河産魚肥美又有黄洋水在縣東一百二
  十里灌/溉稻田清江在縣東南一百六十里源出土溪麻/石埡前又東南入巴州界與巴江合
  廻龍溝在縣西十里居/民藉以溉田黑龍潭在縣南三十里三/山屹立林木鬰秀
  宋時利州久旱郡守于/潭酌水禱之大雨三日九井灘在縣北宋轉運使/陳鵬九井灘記有
  巨石曰魚梁龜堆芒鞋嘴參差相望於波間為行/舟患元祐四年鵬悉鑿平之舊志在縣北一百八
  十里一名空舲/灘江流所經也
  昭化縣
  鳳嶺在縣東與廣元二郎山/接嶺舊有鳳棲其上仙人山在縣南虎/跳驛東北
[023-64b]
  峯山在縣西南與白衛嶺相峙路接劒閣連峯插/天圓秀如豎掌俗名五顆山舊志有五龍山
  在縣西南一百二十里一/峯峩然四嶺拱揖盖即此長寧山在縣西南九十/里上平下險其
  上有池清澈不竭又有白雲洞及龍泉宋王智/於此築城後王昭因其遺扯立寨駐兵保障
  頭山在縣西二十五里以形似名輿地紀/勝昭化縣有朱雀山與牛頭山相連人頭山
  在縣西四十里山/巔突出宛若人頭九曲山在縣西九十里山勢盤/廻九曲與劒門對峙又
  有龍門山在縣西一百四十里亦名葱嶺/又有井溪在葱嶺下四圍皆山溪形如井木馬山
  在縣西北二十五里諸葛武侯出祁/山於此造作木牛流馬以供運因名黄求山在縣/西北
  一百/里透明山在縣西北二百里有/竅透明望如懸鏡九里山在縣北/二十里
[023-65a]
  盤曲嵯峩約髙九里又/雪坪山在縣北三十里大髙山在縣北一百二十/里山勢髙聳為衆
  山之冠路/狭難行梅樹嶺在縣東南四十里樷林/深箐中多猛獸有闗避風嶺
  在縣南一/百五十里白衛嶺在縣西南五十里與劒門相接/唐詩紀事明皇幸蜀登白衛嶺
  眺覽良乆歌李嶠詩至山川/滿目淚霑衣曰嶠才子也張公嶺在縣西北/六十里
  馬嶺在縣北/八十里富水洞在縣西北二十里燃燭而入/過馬鞍橋路極窄有石牀石
  笋有大潭深十丈天旱取其水禱之輒應又漢王/洞在縣北二十里又明水洞去縣六十里水從半
  嶺流出居民/賴以溉田嘉陵江在縣東二十里自廣元縣流/入縣境東北合白水又南曲
  流一百十里入蒼溪縣界即西漢水也亦曰閬水/又有石龍灘在縣南二里白花蛇灘在縣南七十
[023-65b]
  里以岸石如龍蛇也又散灌灘在縣南一/百五十里以水流散漫也皆嘉陵江所經桔柏津
  在縣東三里即嘉陵白水二江合流處杜甫桔柏/渡詩青𠖇寒江渡駕竹為長橋又昭化驛有古柏
  土人呼為桔/柏故以名津白水江在縣北二十里源出陕西階/州萬山中自平武縣流入縣
  境合牛頭河又東南流一百一十里合清水河又/東南十里至縣城東北合嘉陵江唐溫庭筠詩澹
  然空水帶斜暉曲島滄江接翠/微新志又有□園溪在白水鄉清水江在縣西北/二十里源
  出青川縣至安昌壩合白水又老龍江在縣西北/源出富水洞由百草壩至余家壩皆賴此以灌田
  菖溪河在縣北十五/里産石菖蒲泥溪河在縣西南四十里流/入嘉陵江又有射箭
  河在縣西三十里水流/湍急舟行如箭因名玉女泉在縣東過桔柏津/一里許山下大旱
[023-66a]
  不竭自泉而上二/里許有玉女房凉水泉在縣東桔柏渡大路傍/冬温夏凉又有自湧泉
  在板/石舖
  巴 州
  東龕山在州東十里巴江東岸巾/子山下有古洞數層甚深其章山在州東/八里又
  名隆/城山崑山在州東四十里出璞石相近有/老君山山趾三溪匯為一潭始寧山
  在州東寰宇記在廢始寧/縣東北七里縣以此名石城山在州東南三十/里四圍石壁如
  城巴江環/繞其下木蘭山在州東南寰宇記在廢/歸仁縣西二十五里南龕山
  在州南二里上有丹梯書院遺址又有觀/音井又十里為龍驚山昔有龍蟄其中金榜山
[023-66b]
  在州南一里上有竒石名印斗又名/書案山山腰光射文廟輒有科第化城山在州/南三
  里/玉山在州南六十里多玉石然深險/不可取又孤山在州南百里西龕山在/州
  西二里上有古墨崖流觴曲水及宋文與可/疎篁怪木刻又五里為鳳嘴山又有卧牛山平梁
  山在州西二十五里四圍石壁如城其上平坦有/地數十畆居民數户古寺龍泉二水四時不竭
  鳳谷山在州西四/十五里義陽岳山在州西北寰宇記/在恩陽縣南一里
  科山在州西五十里鄉人謝周卿謝/耕王紹謝震皆讀書於此登科木强山在州/西北
  即伏/疆山北龕山在州北與地紀勝大北龕在郡北三/里俯瞰巴江小北龕在郡北五里風
  帽山下其巖如屋新志/在州北八里峭巖壁立王望山在州北十里江岸/自州城絶江而登
[023-67a]
  山髙二里巖徑極險占一州之勝相傳有王真人/得道於此真人名蒙故名王蒙山唐𤣥宗嘗至此
  望京闕故又名王望巖腹間有龍洞舊志即古/黄牛山也亦名北山有東洞西洞又有王蒙堡
  樓山在州北三十里其旁為玲瓏山山頂有泉出/小石如櫻桃有竅可以穿縷兒女以為纓絡
  龍腹山在州/北芝桮山在州北上/有玉女臺石門在州北三十/里左右皆峭
  壁環圍/三里許雪峰在州東三十五里/衆山中一峯特出小巴山在州東北/二百九十
  里唐人詩最恨巴/山裏清猿惱夢思文志山在州西七十里中有文/志祠相傳土人張文志
  好善遇/仙處龍池山在州東三十里上/有池大旱不涸洪雲山在州東/南百里
  層巖髙/聳如雲尖山在州東七里秀峯/如筆髙插雲表巴陵山在州東一/百里方正
[023-67b]
  如平案中裂大縫分/成兩墩皆峻峭難登巴江在州東一里源出南江/縣大巴山流六十里至
  州東南分流一里復合中有小流横貫形肖/巴字故以為名流至合州㑹嘉陵江東下朝陽
  巖在州東南/三十里龍洞在王望山崖畔世傳/州守景箎禱雨有驗西遊洞在/州
  北一百/八十里清水在州西北五十里自廣/元縣通平鎮流入巴江東遊水在州/西北
  又西南/入清水鹿溪在州西五十里相對者為處溪又深/渡溪在州西百里皆東流入巴江
  㵅溪在州東流出其章縣東北三十五里/平地東流與思来水合入於巴江平州水
  在州東自通江縣流入/巴江又有泥灘河即此鯉魚池在州南/二十里流桮池在/州
  西三/里君子泉在州東北一百六十里宋黄彝則銘/曰有冽者泉達於南東浩然天中其
[023-68a]
  流不窮於暑而寒於寒而/溫豈其矯耶不變者存義泉在州西/一里觀音井在/南
  龕山一穴清/冽一穴渾濁白馬井在州西/北一里虎井在州西南井中/有聲如雷即發
  鄉/科
  通江縣
  大鐘山在縣東六十里突起萬山中如覆/鐘然有石池龍湫亦名龍池山歌籟山
  在縣東七十里有城甚峻險上/有石鼓聲聞數里連擊即雨得漢山在縣東一/百二十里
  其上石壁如城頂平數里可容數/百人相傳漢髙據此以通餉饋黑池山在縣東/百六十
  里/東巴山在縣/東秋錦山在縣南半里隔江林木經/霜山多紅葉望之如錦故
[023-68b]
  名又名/翠屏山銅山在縣東十五/里舊産銅包臺山在縣南一百五/十里髙出衆嶺
  突兀一方登之可/以逺眺上有石洞壁山在縣西一里峭絶如壁下/枕諾水與縣治相對古治
  名壁州/以此金子山在縣西十五里明末一武弁屯營/山下俄聞石裂之聲往視之中有
  石獅日光射映鬛尾間/俱作金碧色今尚存金童山在縣西一百里四/山環抱亭然獨出
  上有平地數百/畆江水繞其下鐵船山在縣西北積雪不消石谷/幽邃相傳山半有池常有
  鐵船浮/出因名方山在縣北十五里突/出衆山其狀如斗石笋山在縣北百/里上有石
  笋髙五尺/許因名思公山在縣北二百里其山最峻/思公水出此又有思公城龍山
  在縣東北十里綿亙/數百里龍灘溪出此三花山在縣東/北七里六峯山在縣/東北
[023-69a]
  八十/里文山在縣東北隋志/白石縣有文山三門山在縣東北輿地/紀勝由金洋而
  歴大山深澤稍涉人境有石門/山絶髙石路犖确五里入土門大巴嶺在縣東北/五百里與
  小巴嶺相接為秦蜀孔道/世傳九十里巴山是也仙人磏在縣東三百里/有石竇可容百
  人又有牛角磏在縣西百里金溪上石笋數十自/崖頂下綴望之稜稜如牛角然有石室可容千人
  乾龍洞在縣北五十五里其深莫測秉炬可入洞/下石盤可容千人洞頂石笋倒垂玲瓏竒
  異靈巧/萬狀仙人洞在縣西百里洞前平沙數丈成三/徑嘗有仙人足跡長短不同其西
  則皆牛馬鷄犬跡拂去次日如/故洞前有白水水有硫黄氣巴蛇洞在縣北四/百里有南
  壩寺每嵗端陽前有蛇自柱/礎間出纍纍不一然不為害巴水在縣東北四百/八十里又謂之
[023-69b]
  宕水源出漢中府西鄉縣界一派自大巴山洞中/流出入縣境南流二百三十里至水口與竹浴闗
  水合流十里至哨口又分二派過毛裕鎮復合又/西南流五十里合諾水又東南流三十里入巴州
  界/符水在縣西北源出符陽縣東南二百步/西流經南九十步又西入思公水白石
  水在縣東北一名青水源出西鄉縣自竹浴闗入/縣境西南流二百七十里至水口與大巴山宕
  水合舊志又有大險溪在縣東北一/百里又有小險溪下流皆入於宕水諾水在縣西/半里源
  出南鄭縣之青石闗經衆山中水流所激又有大/石分水兩岐聲若呼諾又名西河源自青石闗下
  流至羊圈闗入縣界南流四百里/過縣城西又南流三十里入宕水清浴溪在縣西/九十里
  下流入/于巴江龍潭在縣東二十里相傳有龍/出此化馬騰躍石上有跡龍池在縣/北三
[023-70a]
  里怪石崢嶸水自石穴中出漫溢成池不/涸石上鐫龍池二字又有廣濟靈湫四字三潮水
  在白石水前潮時崖壁萬竅/水湧飛瀑如雪日有三潮香水一在縣東一在/縣西皆香冽襲
  人/玉鞭池在縣西十里相傳昔有/人拾玉鞭於此因名
  南江縣
  龍来山在縣東三里下有清虚洞空曠幽/深可容千人昔邑人曾避兵於此望元山
  在縣東/六十里玉女山在縣東南/三十里公山在縣南一里又名/白鹿山不與衆山
  相連四面狀如公字張道陵七/世孫為集州刺史於此山昇仙遊仙山在縣南二/里孤竦特
  立又馬騣山/在縣十里天榜山在縣南十里/其形如榜思逺山在縣西/三十里
[023-70b]
  有曾溪水出此東/北流與峻水合靈應山在縣南一百里交巴/州界上建老君觀
  耳山在縣西二里峯巒/峭拔上有甘泉鳳喙山在縣北/二十里仙女山在/縣
  北四十里頂有仙女洞洞前石五/塊明萬厯間曾見五女列坐刺繡蠟燭山在縣北/六十里
  峯巒聳/拔雲表米倉山在縣北八十里宋南渡/時為興元出兵之路孤雲山在/縣
  北五十里與兩角山相連行者必三日始達於嶺/王子韶所謂孤雲兩角去天一握也上有石刻即
  蕭何追韓信處亦名韓山又/有仙人山在縣北一百里茶坡山在縣北一/百五十里
  巴山在縣北一百四十里小巴之南為古巴國髙/聳千尋巖徑極險過於連雲棧下通漢中要
  路/船山在縣東北二十里四山環擁若海潮乗風/飄泊蕩漾而此山宛如巨舟自北而東下
[023-71a]
  有井舊名/五女山小巴山在縣東北二百三十里上多雲/霧盛夏積雪北水源出此其險
  次於大巴而/髙峻過之十二峯在縣北一百里巉巖聳秀大/小十二峯最為竒觀有客題
  詩曰插立翠屏峯十二為君喚作小巫山下有龍/洞相近又有蓮花峯峯巒挺秀有蓮花洞髙空百
  餘丈外臨深淵内容千人邑人嘗避兵/於此一名紅鯉洞相傳溪中多産紅鯉截賢嶺在/縣
  北一百餘里亦以韓信得名/舊志與孤雲兩角俱有棧道龍門峽在縣北三十/里中有龍門
  潭/誥嶺在縣/東巴江在縣東源出大巴山西南流一/百里至縣城東合菖蒲澗又西
  南流四十里合米倉山水又/東南流七十里入巴州界明水在縣北八十里/水中出石硯石
  屏草木山川之形生成石上又有韓溪在縣北/孤雲山下又碧含溪在縣北三里皆入巴江
[023-71b]
  蒲澗在縣西二里旁有石崖下/有龍潭崖間石刻甚多平桑水在縣西三/十五里東
  南流/入江七眼洞河在縣西源出大壩闗西南/流九十里入廣元縣界闗壩河
  即南江源出大巴山闗壩流經縣城南與巴江合/舊通舟楫今以縣西四十里險岩堡石山倒塌堵
  塞河路行/舟遂阻南屯河在縣南二十里源出巴山/南流經兩河口入巴江黑龍
  潭去縣五十里一山屹立林木葱蔚宋/時利州乆旱郡守酌潭水禱之即雨
  劒 州
  卧龍山在州東二里盤圍州市/髙一百丈形如卧龍鶴鳴山在州東二/里特竦千
  仞環繞州治後人磨崖刻唐元結中/興頌於上一名東山又謂之南山金鼻山在州/東五
[023-72a]
  十/里清虛山在州東南一百/十里上有洞穴掌天山在州東南接南/部縣界山出名
  柘堪為/矢材天榜山在州城南上/有横石如榜停船山在州東南/八十里
  孔山在州南一里又雲起山在州南六十里天柱/山在州南八十里石劒山在州南一百里
  駕鶴山在州南一里相傳張道陵駕鶴往来/於此又名駕空山舊置栁溪驛于此滴翠
  山在州南普城/縣郭外一里金仙山在州南一/百八十里凌雲山在州西/南輿地
  紀勝在武連縣北三里一壠直下/如龍横西峯如屏下瞰小潼水龍祠山在州西/南三里
  髙三百丈舊名九龍山唐貞觀中嘗於山上置九/龍祠山腹有洞洞前石壁如屋中有九井求雨輙
  應/五郡山在州西南又有七盤山在武連縣西又/棲霞山在武連縣西南二里髙二百丈
[023-72b]
  氐陌山在州西南寰宇記在/普城縣西三十五里把寨山在州北七十/里路極險峻
  龍鬚山在州西一百里舊志州西有/龍飛山盖即龍鬚之訛也五子山在州/西北
  五十五里特起五峯雁行相次髙五百丈下有洞/穴深邃又有龍湫禱雨輒應舊志一名五筆山又
  名京/兆山浮滄山在州東十五里相傳堯/時洪水此山獨存因名龍血山在州/西北
  五十里絶壁髙巖約萬餘丈有四石龍象在石壁/間亦名龍穴山東有龍象巖巖東北有洞穴其深
  莫測泉出其下/又名赤水山故壘山在州北二里有姜維拒鍾/㑹故壘因名其山峯巒峭
  拔下臨絶澗又謂之/北山亦即漢陽山大劒山在州北二十五里即/古梁山也山海經髙
  梁之山西接岷峨東引荆衡其上如堊其下多砥/礪其山峭壁中斷兩崖相嶔如劒之植如門之闢
[023-73a]
  故又名劒門山唐志大劒山有劒閣道三十里又/三十里為小劒山東西二百三十一里大劒號天
  險小劒鑿石架閣險不可越李白所謂一夫當闗/萬夫莫開者也寰宇記小劒山在大劒山西北三
  十里其山東接莎鼻西接綿州明/一統志謂大劒山與小劒山相屬兼山在州東南/一百二十
  里宋學士黄棠曾居此/宅址遺基俱在山下青雲山在州南/三十里鳳凰山在/州
  西/清虛山在州東南一百十里宋隠/士王省居此賜號清虚馬耳山在州/北五
  十里雙峯聳/立形如馬耳琴山在州北三十/里狀如横琴七盤山在州西武/連縣北上
  有武/侯坡巾子山在州北七十里山極髙峻頂/有積石特起如巾幘然因名大倉嶺
  在州北大劒/溪經此入江秀巖在州北普安縣/後有池貯泉龍巖在州北七/十里蜿蜒
[023-73b]
  如龍盤之狀洞穴可坐百餘人又州西亦有龍巖/可坐百人舊志龍巖在劒門山北洞穴斜入甚深
  邃崖有懸泉隨穴/下流潛通嘉陵江千人巖在州東北一里即劒山/之危峯有絶壁髙數千
  丈又數百里外旁視衆嶺猶平地有石室可容千/人因名巖下髙百丈許石壁紅色方如座席即張
  孟陽勒銘處南岸有/石如人形曰石新婦豹巖在州東北/八十里白人崖與豹/崖相
  接石壁班白/逺望如人漢源坡在州東三十里舊置/驛於坡上曰漢源驛駢池洞
  在州南二里一名龍洞横側/而入深不可測禱雨輒應羣仙洞在州西南三/里中無他物
  唯石室數間如堂宇然相/傳嘗有仙人奏樂於此禱龍窟在五子山前禱/雨輒應有風穴
  戒不可動/動則大風嘉陵江在州東七十里自昭化縣流入/又東南入蒼溪縣界即西漢水
[023-74a]
  也中有掛溪紫石陶魁壺歌虎躍/漩口及射箭諸灘奔流而南注白水江在州北/一百五
  十里自龍安府平武縣流入又東南至昭化縣界/入嘉陵江有白沙渡杜甫詩畏途從長江渡口下
  絶岸水清石纍纍沙白灘漫漫/又流經黄沙壩名為黄沙江石臼江源自水清/經劒州東
  入嘉陵江其/旁石多如臼清水在州北白水之南亦自平武縣/流入又東入昭化縣界合白水
  劒溪在州北發源大劒山由劒門闗流出北折為/漁子溪又小劒溪源出小劒山過瀑布崖與
  大劒溪合有水㑹渡在州北八十里即二劒水口/合處杜甫詩大江動我前洶若溟渤寛入舟已千
  憂陟巘/方萬盤聞溪在州東源出五子把寨二山合流東/入嘉陵江又石臼溪在州西十五里
  東流至漩/口入江小潼水在州南東南流入南部縣界即/溪水之上源也又有揚帆水在
[023-74b]
  隂平縣西四十里與此水/合流泛漲奔注望如揚帆都竹水在州南臨津縣/西五十里源從
  武安縣流經普安縣界又南至掌天山下入西水/又柘溪水在普城縣東三十里源出柘谷山柘溪
  一名水溪/亦入西水漢王潭在州西南一百二十里/其側有漢王廟因名浴丹池
  在州普安廢縣唐杜光庭浴丹之所中有/魚赤鬛色如金人或採取必觸風雷之變龍泉澗
  在州南泉流石上有漚月潭爛柯坪/諸景知州喬鉢刻龍泉二字於石礪泉在州南/半里泉
  出石凹中/其味甚甘
 
 四川通志卷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