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h0016 四書或問-宋-朱熹 (master)


[034-1a]
  欽定四庫全書


  四書或問巻三十四


  宋 朱子 撰


  孟子


  或問首章之説曰諸説皆善而尹氏盡性之云尤精但
張子所謂怨其不我愛恐非舜與孟子之意以舜五
十而無父母亦無所考姑從楊氏之説可也


  或問二章之説曰不告而娶己見於七篇矣游氏之意
[034-1b]
亦為曲盡象欲殺舜事程子之言至矣其曰人情天
理於是為至者尤為精切學者所宜反復而深思未
易草草領略也其所疑萬章之言則林氏論之為詳
然學者止欲識得舜之心耳此亦不足深論也林氏曰司馬公
以為是時堯將以天下禪舜瞽象雖愚亦豈不利其子與兄之為天下而欲殺之乎借使殺之堯必誅已
宜亦有所不敢矣蘇氏以為舜之□㣲己能使瞽象之不格姦矣豈至此而猶欲害之哉以此皆疑孟子
之誤惟程子以為此非孟子之言乃萬章傳聞之誤而孟子有不暇辯耳是數説者恐其皆未安也葢天
下之事有不可以常情測度者使瞽象而猶知利害之所在則亦未為甚頑且傲而舜之所處亦未足為
[034-2a]
天下之至難矣不格姦者但能使之不陷於刑戮若家語所謂索而殺之未嘗可得即此焚廪揜井之事
也且聖賢於世俗傳聞之事有非實者必辯而明之以曉天下後世豈有知其不然而不暇辯者哉

張子諸説如何曰張子於過化之語已失其文義至
施之於此尤為不類其曰與人為善曰隠惡曰行其
所無事亦然葢此事要切在兄弟天性處今以他事
雜之反為失其指歸若因彼以及此則可耳其曰道
無權正之别權與正一者語亦傷快若曰告而娶正
也舜不告而娶權也然既是當為之事則權與正一
[034-2b]
而無輕重之别如此而言則庶乎其備矣其曰瞽瞍
不見百官牛羊雖使不見亦恐無全然不知之理其
曰備之有素曰在吾術内者似非所以語舜之心也
曰楊氏謂舜惟恐不獲於象者如何曰舜之所以然
者不為是也但其兄弟之愛發於自然不以殺已而
有變耳若曰惟恐不獲於象而後同其憂喜焉則是
畏其殺已而幸其寛已亦非所以語聖人矣


  或問四章之説曰程子説詩之解善矣范氏此數章於
[034-3a]
文義極疎而大義則密告君之道所當然也


  或問舜禹避位之説或者疑之以為舜禹之為相攝行
天子之事久矣至此而復往避之有如天下歸之而
朱均不順則將從天下而廢其君之子邪抑將奉其
君之子而違天下之心邪是皆事之至逆而由避有
以致之也至益不度天命而受位矣避之而天下不
從然後不敢為匹夫猶且恥之而謂益為之哉是其
説也奈何曰愚嘗聞之師曰聖人未嘗有取天下之
[034-3b]
心也舜也禹也益也於其君之老也奉命以行其事
而已未嘗攝其位也於其君之終也位冡宰總百官
以行方喪之禮而已未嘗繼其統也及夫三年之喪
畢則當還政嗣君而告歸之時也於是去而避之亦
禮之常而事之宜耳然其避去也其心固惟恐天下
之不吾釋也舜禹葢迫於天命人心而不獲已者若
益則求仁而得仁又何恥之有哉論者之學不足以
及此而狃於利害權謀之習妄意以為聖賢之心亦
[034-4a]
若己之心而已矣葢以曹操不肯釋兵歸國之心而
為舜禹益謀則宜其以為不當去位而避朱均以
曹丕累表陳讓之心以為舜禹益謀則宜其幸舜禹
之得之而以益之不得為可恥也嗚呼學者能反是
心以求之則聖人之心庶乎其可見矣曰程子所論
外丙仲壬之年商書固有成湯既没太甲元年之云
矣或以邵子皇極之晝考之亦然彼葢以數推之其
不誤矣曰書序之文本非正經未足據也且事之有
[034-4b]
理者可以驗其有迹者可以證如其不然而又無所
繫於大義則亦論而闕之可也數之茫昧吾所未學
又安能必其可信而隨人以信之邪且魏惠襄哀之
年見於竹書明甚史記葢失其實邵子之書乃從史
記而不取竹書又安知其能不誤邪


  或問七章之説曰程子覺字之説至矣特後段所引達
可行於天下自與前段文意相反豈其記錄之誤若
如前段之説則此所謂天民但言天所生之民耳其
[034-5a]
曰天民之先覺葢曰天生此民之中特為先覺者而
已吕氏以五就桀為無傷於先覺葢以論語先覺之
説論之非此章之㫖也又以五就桀為孔子所不為
此亦未可知而所論學者之事則正矣楊氏樂堯舜
之道之説似亦過之夫田夫野老之所日用固莫非
堯舜之道然堯舜之所以為堯舜者其盛德大業之
全體非一端所能盡而伊尹之所樂亦豈其專在於
此而已哉此葢生於禪者之説昔有以此問某人如何是堯舜之道者某
[034-5b]
人荅云江上一犁春雨傳者悦其新竒高妙而不深考於其實

遂取以為説而張大之其亦誤矣且如其言則伊尹
之耕於野其於堯舜之道固已親見之久矣又何必
堯舜其君堯舜其民而後為親見之邪其論一介千
駟之説則善也曰道義一物非其義則非其道矣一
介不妄取子則其大者亦可知矣而既曰非義又曰
非道既曰一介又曰天下千駟何也曰道義云者兼
舉體用而言曰一介千駟極其多少而言也葢人之
[034-6a]
氣質不同器識有異或務大而忽小或拘小而遺大
故必兼舉而極言之然後足以見其德之全耳夫豈
贅於言哉


  或問八章之説程子所謂聖人非不知命然於人事不
得不盡此説非是者奈何曰人事即天命也人事不
盡則禍患乃其自取而天命不立矣故盡人事者是
乃所以順夫天命而謹守之此知命所以不立乎巖
墻之下也若曰己知命之若彼而姑盡其事之如此
[034-6b]
則是乃天人義命判然二物且聖人之知命也未嘗
審而其行事或出於苟然矣曰其論無義無命者如
何曰處置者求合乎義也放下者順受乎命也曰諸
説如何曰義命之際吕密而楊疎而尹氏為君言之
亦可謂得其要矣


  或問九章之説曰范氏詳且明矣其論百里奚隠於市
井本無干繆公之意又言聖賢未遇不恥鄙賤之事
而惡不由其道以得富貴此意甚正宜深味之所引
[034-7a]
莊子之言亦甚善其辯史記之失尤佳然按左氏之
言則媵秦穆姬者乃井百非百里奚也尹氏之説則
切中時俗之弊矣






[034-7b]





















  四書或問卷三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