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h0016 四書或問-宋-朱熹 (master)


[032-1a]
  欽定四庫全書


  四書或問巻三十二


  宋 朱子 撰


  孟子


  或問首章之説曰范氏詳且明矣但其曰事善民法與
播惡於衆及沓字之訓為未安耳曰孟子告齊宣王
曰是心足以王矣則仁心者固王政之本也今曰有
仁心仁聞而不能行先王之道則是所謂仁心者初
[032-1b]
不足恃而所謂先王之道者又在此心之外也曰是
心足以王者言有是心而能擴充之以行先王之道
如首篇末所謂制民之産云者則可以王耳非謂專
恃此心而直可以王也先王之道固亦由是而推之
以為法耳但其盡心知性而無私意小智之累故其
為法也盡天理合人心雖聖人復起而有所不能易
者後之人君當因吾心而擴充之以盡夫法制之善而
充吾心之固有者非謂心外有法而俟於他事也後
[032-2a]
人雖有是心然或未能無私意小智之累苟不循是
而之焉則雖有仁心仁聞而未免於徇私妄作之失
譬之蔑去規矩而欲以手制方圓其器之不至於苦
窳也㡬希矣曰所謂陳善閉邪者奈何曰君有邪心
所當閉也然不知所以用之之道而逆閉之則動有
矯拂之患其言不可得而入矣故必為之開陳善道
使之曉然知善道之所在則所謂邪者亦不難乎閉
之矣孟子與時君論事多類此其自謂敬上者豈虚
[032-2b]
語哉


  或問二章之説曰人之生也均有是性均有是性故均
有是倫均有是倫故均有是道然惟聖人能盡其性
故為人倫之至而所由無不盡其道焉此堯舜之為
君臣所以各盡其道而為萬世之法猶規矩之盡夫
方圓而天下之為方圓者莫不出乎此也故法堯舜
以盡君臣之道猶用規矩以盡方圓之極一有毫髪
之私介乎其間則蔽於人欲而不得盡乎天理之全
[032-3a]
矣故仁與不仁其間不能以髪一出乎此則入乎彼
不可以不審其㡬也曰程子道無無對之言奈何曰
此雖非正為孟子之言而發然其所言亦可深味與
所謂性善無對之云者異矣予嘗與人論此而問之
曰碁局之中一路者孰為對乎其人曰是所以對夫
三百六十路者云爾其言深有㑹於予意知此則程
子之意可以推之而無窮矣


  或問七章之㫖曰范氏論之詳矣但小國師大國一句
[032-3b]
似失本意耳其末所論治天下莫大於仁一節甚善
所以告君者正當如此耳


  或問十章之説曰程子初説至深切矣第三説却自暴
自棄最為的當皆宜深味也且曠其安宅則必放僻
邪侈而安其所不可安之居矣舍其正路則必行險
僥倖而由其所不可由之塗矣安宅正路人皆有之
而自暴自棄以至於此是可哀也


  或問十二章之説曰諸説皆善擇焉可也曰亦有未盡
[032-4a]
者乎曰獲上信友悦親誠身皆以有道言之則葢有
不由其道以求之者矣若諛説苟容以求獲乎上便
佞詭隨以求信乎友阿意曲從以求悦乎親冥行助
長而求以誠其身者皆是也孟子之言固已開其所
入之塗矣而其交徑别岐亦不可以弗之表也曰所
以擇乎諸説者奈何曰如吕氏之論明善誠身皆有
所未盡其於明善直以為凡在我者皆明其情狀而
知所從來殊不知天下事物之理皆有所謂善要當
[032-4b]
明其當然而識其所以然使吾心曉然真知善之為
善而不可不為是乃所謂明善者若曰知在我者之
所從來而已則恐其狹而未究於理也其於誠身直
以為知有是善於吾身而已是亦未知孟子所謂誠
身正謂心思言行之間能實踐其所明之善而有諸
身也其以知至為非思勉之所及亦過高之失其論
誠者天道亦有未安者已於中庸論之矣楊氏身不
行道所厚者薄責善朋友之道三語發明文意有所
[032-5a]
未當其論誠身而以忘機言之似亦非孟子本意其
餘則固多可取也


  或問十四章之説曰范氏之説詳明而所論重人命者
尤善楊氏之言學者亦宜思之而為之説尹氏分别
天理人欲於毫釐之間尤可深味也


  或問十八章之説曰楊氏得之矣徐氏引穀梁子曰羈
貫成童不就師傅父之罪也不以不孝為罪而以不
就師傅為罪亦善引据者


[032-5b]
  或問十九章之説曰程子至矣所論曽子周公事先儒
所不及也


  或問二十章之説曰程子張子范楊皆深得之可詳味
也但范氏解章首兩句非本文之意


  或問樂正子從子敖何也曰予嘗攷於孟子之書王驩
齊王之幸臣葢嘗欲自託於孟子以取重故孟子使
滕則王必以驩為介未嘗與言行事於樂正子之來
則又正言以折之至其弔於公行子之家又不與之
[032-6a]
言焉則所以絶之者㴱矣樂正子不察乎此而輕身
以從之意者特藉其資糧輿馬以見孟子而已故孟
子以餔啜罪之而范尹皆以不能改於其德為樂正
子之罪恐非孟子之意也必若其言則孟子曷為不
與之言而使之改與孟子之所以去齊其事雖不可
考疑驩以是積憾而去之也


  或問二十六章之説曰范氏之説本孟子正意也程子
之説又推明其一説尤見聖人所處義理之精然以
[032-6b]
事理度之但其於未及告而受堯之命耳其後固不
容終不告而遂娶以歸也


  或問二十七章之説曰諸説皆得之矣曰實之為精實
何也曰是有數義有以實對虚而言者有以實對偽
而言者有以實對華而言者此所謂實則以對華而
為言耳曰何也曰以實對虚而言者曰仁義理也孝
弟事也理虚而事實此孝弟所以為仁義之實也然
以事為實可矣謂理為虚則理豈虚而無物之謂乎
[032-7a]
以實對偽而言者曰莫非仁義也惟孝弟發於人心
之不偽此孝弟所以為仁義之實也然謂孝弟為不
偽可矣謂凡惻隠羞惡之發皆人之所偽為可乎惟
以實對華而言則以為凡仁義之見於日用者惟此
為本根精實之所在必先立乎此而後其光華枝葉
有以發見於事業之間此説為得之耳


  或問二十八章之説曰范吕皆得之而李氏説亦甚善


[032-7b]

















  四書或問巻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