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d0021 周官集注-清-方苞 (master)


[000-1a]
欽定四庫全書    經部四
 周官集注      禮類一周禮之屬/
  提要
    臣/等謹案周官集注十二卷
   國朝方苞撰苞字鳳九號靈臯亦號望溪桐城
    人康熙丙戌㑹試中式舉人官至内閣學士
    兼禮部侍郎後落職修書
  特賜侍講銜致仕是編集諸家之說詮釋周禮謂
[000-1b]
    其書皆六官程式非記禮之文後儒因漢志
    周官五篇列於禮家相沿誤稱周禮故改題
    本號以復其初其註仿朱子之例采合衆說
    者不復標目全引一家之說者乃著其名凡
    其顯然舛誤之說皆置不論惟似是而非者
    乃畧為考正有推極義類旁見側出者亦仿
    朱子之例以圈外别之訓詁簡明持論醇正
    於初學頗為有禆其書成於康熙庚子後苞
[000-2a]
    所著望溪集指周官之文為劉歆竄改以媚
    王莽厯指某節某句為歆所増言之鑿鑿如
    目睹其筆削者自以為學力既深鑒别真偽
    發千古之所未言而究不免於臆斷轉不及
    此書之謹嚴矣乾隆四十二年六月恭校上
       總纂官臣/紀昀臣/陸錫熊臣/孫士毅
       總 校 官 臣/ 陸 費 墀
[000-3a]
周官集注原序
朱子既稱周官徧布周密乃周公運用天理熟爛之書
又謂頗有不見其端緒者學者疑焉是殆非一時之言
也蓋公之兼三王以施四事者具在是書其於人事之
始終百物之聚散思之至精而不疑於所行然後以禮
樂兵刑食貨之政散布六官而聯為一體其筆之於書
也或一事而諸職各載其一節以互相備或舉下以該
上或因彼以見此其設官分職之精意半寓於空曲交
[000-3b]
㑹之中而為文字所不載迫而求之誠有茫然不見其
端緒者及久而相説以解然後知其首尾皆備而脈絡
自相灌輸故歎其徧布而周密也余嘗析其疑義以示
生徒猶苦舊説難自别擇乃竝纂録合為一編大指在
𤼵其端緒使學者易求故凡名物之纖悉推説之衍蔓
者槩無取焉蓋是經之作非若後世雜記制度之書也
其經緯萬端以盡人物之性乃周公夜以繼日窮思而
後得之者學者必探其根源知制可更而道不可異有
[000-4a]
或易此必蔽虧於天理而人事將有所窮然後能神而
明之隨在可濟於實用其然則是編所為𤼵其端緒者
特治經者所假道而又豈病其過略也哉康熙庚子冬
十有一月桐城方苞序
[000-5a]
  總説
孟子曰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
之夜以繼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程子曰有關雎麟趾之意然後可行周官之法度
張子曰周禮惟大宰職難看蓋無許大心胸記得此復
忘彼其他五官便易看止一職也
朱子曰周官徧布周密乃周公運用天理熟爛之書
又曰制度之書惟周禮儀禮可信周禮必竟是出於一
[000-5b]

又曰惟周禮為周道盛時聖賢制作之書若國語戴記
皆衰周文字其間有雜入一時僭竊之禮
又曰周禮好看廣大精密周家之法度在焉
又曰看周禮第一要見得聖人公平意思
又曰胡氏父子以為是王莽令劉歆撰此恐不然周禮
是周公遺典也
又曰五峰以周禮為非周公致太平之書謂如天官冢
[000-6a]
宰却管甚宫閫之事其意只是見後世宰相請託宫闈
交結近習以為不可殊不知此正人君治國平天下之
本豈可以後世之弊而併廢聖人之良法美意哉又如
王后不當交通外朝之説他亦是懲後世之弊儀禮中
分明載此禮
又曰今人不信周官若據某言却不恁地蓋古人立法
無所不有天下有是事他便立此一官只是要不失正
耳且如女巫之職掌宫中巫祝之事凡宫中祈祝皆在
[000-6b]
此人如此便無後世巫蠱之事矣
又曰天官是正人主之身兼統百官地官主教民之事
大綱己具矣春夏秋冬之官各有所掌如太史等官屬
之宗伯蓋以祝史之事用之祭祀職方氏等官屬之司
馬以司馬主封疆之政最是大行人等官屬之司冦難
曉按儀禮覲禮諸侯行禮既畢出乃右肉袒於廟門之
東王曰伯父無事歸寧乃邦然後再拜稽首出自屏此
所謂懷諸侯則天下畏之也所以屬之司冦如此等處
[000-7a]
皆是合着如此非聖人私意
張南軒曰凡井田封建取士建官禮樂刑政雖起于上
世莫備于周是皆周公心思之所經緯本諸三代而達
之者也周公之心孟子𤼵明之至矣
李景齋曰仲長統以為周禮禮之經禮記禮之傳蓋禮
記多春秋戰國間事未若是書之純于周禮也
孫氏曰周官晚出孔孟既無明言不幸劉歆用之而大
壞王安石用之而益壞儒生學士真以為無用于後世
[000-7b]
矣然究觀其書以道制欲以義防利以徳勝威以禮措
刑藹然唐虞三代之意非春秋戰國以後所能髣髴也
學者欲知先王經制之備舍此書將焉取之
[000-8a]
  條例
一漢藝文志列周官五篇于禮家後人因謂之周禮其
 實乃成周分職命事之書也春秋傳曰先君周公作
 周禮而所稱則是書所無蓋周公監于二代以定五
 禮必有成書謂之周禮用别于夏殷散亡既久其存
 者如儀禮十七篇猶其支流若是書則六官程式非
 記禮之文故復其舊仍曰周官
一諸儒掇取五官近似者以補冬官甚無義理李耜卿
[000-8b]
 云若本無冬官則地官鄉師職之匠師儀禮大射禮
 之工人士梓人覲禮之嗇夫何代之官當係何所足
 破羣疑今一仍其舊即一官之屬偶有意為錯簡者
 亦不敢割附他職
一依朱子集注例凡承用注疏及掇取諸儒一二語串
 合己意者皆不復識别全述諸儒及時賢語則標其
 姓字正解本文者居前總論居後不分世代為次
一注疏及諸儒之説必似是而非者乃辨正焉于先鄭
[000-9a]
 及注疏皆分標之諸儒舉姓字若主是説者多則曰
 舊説
一推極義類旁見側出者以圈外别之或前注通論大
 體而中有字句應辨析者辭義奇零無可附麗雖正
 解本文亦綴于後或以圈外别之
一諸儒取後世政法與周官比證其有所𤼵明者别為
 周官餘論是編直指本義故弗採録其深切治體者
 略舉數端以著聖人經理民物之實用俾學者勿徒
[000-9b]
 以資文學也
一字義已詁者不再見制度名物之詳見他職及諸經
 者曰見某篇一字具二義則各詁本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