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c0048 詩經通義-清-朱鶴齡 (master)


[000-1a]
欽定四庫全書    經部三
 詩經通義      詩類
  提要
    臣/等謹案詩經通義十二卷
   國朝朱鶴齡撰鶴齡有尚書埤𫝊已著録是書
    専主小序而力駁廢序之非所采諸家於漢
    用毛鄭唐用孔穎達宋用歐陽修蘇轍吕祖
    謙嚴粲
[000-1b]
   國朝用陳啟源其釋音明用陳第
   國朝用顧炎武其凡例九條及考定鄭氏詩譜
    皆具有條理惟鶴齡學問淹洽往往嗜博好
    奇愛不能割故引據繁富而傷於蕪雜者有
    之亦所謂武庫之兵利鈍互陳者也要其大
    致則彬彬矣鶴齡與陳啟源同里據其自序
    此書葢與啟源商確而成又稱啟源毛詩稽
    古編專崇古義此書則參停於今古之間稍
[000-2a]
    稍不同然稽古編中屢稱已見通義兹不具
    論則二書固相足而成也乾隆四十六年十
    月恭校上
       總纂官臣/紀昀臣/陸錫熊臣/孫士毅
          總 校 官 臣/ 陸費墀
[000-3a]
詩經通義原序
尚瑗之受教我愚菴朱先生正先生輯譔通義之日其
時年未弱冠殫精制舉業未暇問歐吕諸家言迨先生
作埤傳以尚書為瑗取應習業時時舉示之繼從事讀
左日鈔遂得㕘討論矣顧予自八齡讀詩經集傳旦夕
掩卷背誦比十五六而心頗嗛之謂鄭衞淫風何乃至
是非發乎情止乎禮義之指而於毛序鄭箋孔疏及書
之孔序易之王注皆嘗瀏覽怪其與朱子本義集傅蔡
[000-3b]
氏集傳畛域懸殊而未能決所從違先生著書滿家少
陵義山詩集箋注家弦户誦既乃厭棄辭章肆力經術
埤傳左鈔先後授梓獨通義一書屢經更定又卷帙頗
重計貲為難逡巡審慎而先生業已謝世閲四十餘年
友人陸堂有言漢儒之失拘守陳言宋儒之失盡反前
説宋儒之所欲反者非僅漢唐也伊川易傳談理至精
朱子則推本邵氏數學以求駕之潁濵詩傳東萊讀詩
記其書皆醇正無疵朱子以其祖述小序多所不滿鄭
[000-4a]
衞淫奔之説獨採漁仲明復康侯春秋之學盡廢三傳
朱子遂尊稱胡傳後世因有四傳合刻則左公穀下儕
於宋明雜説而十三經之名號可無庸矣夫漢代經儒
掇拾殘缺於秦燼之後疵纇荒繆固所不免必盡舉而
撤之雖神解淵悟豈真能捨此山巖屋壁之所得别有
不傳之祕與尼山鄒嶧夢授而牆見者程子曰學詩而
不求序猶欲入室而不由户也朱子論詩盡撤大小序
鄱陽馬氏駁議平允洞暢先生通義之作所宗主也毛
[000-4b]
公亦有不能無弊者在於執正變之論而篇次錯糅不
復詳求概以前後定美刺楚茨至車牽十章與載芟良
耜之報蜡鹿鳴嘉魚之燕賔何有差别而以為刺幽王
之作辭理全悖矣崧髙五詩並美宣王何以竄於大雅
終篇此古序之誤有目共知也然而去古未逺刺忽刺
佗之屬信而有徴而概指淫奔不得並於清人之在鄭
株林之在陳則毛詩左傳雖並獻河間而平帝時立毛
詩於學官已為定著左傳經范升陳元爭訟俟章帝而
[000-5a]
始定奚以取彼棄此此集傳之過當也通義一書薈萃
兩宋元明諸家之言於朱子集傳外又廣求遺説或問
語録臚列叅互衷之至當間附已意以相發明崑山顧
亭林先生夙與同志逺道寄書往復質證同邑陳啟源
説詩有特識先生愛重之時取其説朱子有言讀先聖
之書須髙著眼大著肚不容拘泥習套又謂唐人疏義
因譌踵陋未能有所發明夫唐疏之無所發明誠然也
經宋儒翻駁數百年奉為蓍蔡由明迄今因襲更甚嫏
[000-5b]
嬛説約髙頭細字之書趨時貿利無有髙眼大肚上下
千百年間者先聖之遺經逾墮于雺霧晦㝠亭林愚菴
二氏窮經復古起考亭而相對當樂與揚㩁以益衷于
無弊歳庚子冬暮瑗自豫章院歸徧陳五經傳疏并庋
藏所有諸家言臚列其是非同異從先生兩孫借觀通
義藏稿五十年前函丈㸃筆情景恍然負牆敬為之序
越五載乙巳其次孫泰興廣文士玉刻通義書成爰於
舊序增益數語表刻此書之因士玉篤嗜經術庶幾能
[000-6a]
紹其家學者雍正三年季秋朔日受業門人張尚瑗拜
書年七十
[000-7a]
詩經通義凡例
通義者通古詩序之義也蓋序乃一詩綱領必先申序
意然後可論毛鄭諸家之得失後序多漢儒附益者今
取毆蘇吕嚴諸說為之辨正錯簡譌字亦詳訂焉
制舉之家專宗朱傳故詩序久置不講併宋元諸儒之
說皆無由而見余采其合于序說者備録之蓋表章古
義不得不與俗學牴牾爾
古本皆標序於經文之前後儒遂以詩序若今之詩題
[000-7b]
余謂序所以明作者之意非先有序而後有詩也郝仲
輿本移序從經最為得體今從之
古序最簡毛鄭訓多不明鄭尤踳駁故為後儒所排學
者善解而參伍之夾漈辨妄朱子辨說皆可不作矣
訓釋字句貫穿義理朱子集傳備矣今海内家傳户習
故此書不重引其文只略詮詩中大意惟諸儒說有異
同者别白之舛謬者針砭之毛鄭之失已經朱子/更定者此不詳述至於
考論時事多援經證史庶幾子輿氏論世知人之㫖云
[000-8a]
經文下夾注又引毛鄭及正義語而加以折𠂻宋元以
來諸家之說必取其合於古義者
東萊讀詩記極為宋人所推華谷詩緝其次也此書義
例多取裁焉東萊宗小序其說詩無邪說正雅鄭衛說
南陔六詩與朱子時相掊擊今備載之以竢論定
詩記名物度數山川地理禽獸草木其類不可不考此
詩根據注䟽辨證頗詳足補集傳所未及
毛鄭與歐蘇吕嚴諸本所分章句各有異同今一以集
[000-8b]
傳為正
詩釋文止有音反而不甚詳陸氏所謂古人韻緩不煩
改字者也朱子始取吴才老韻叶詩然不盡依用萬厯
間陳季立氏謂古字本有古音與後代不同不必改叶
吾友顧寜人氏引申其說又謂沈約四聲不當以律古
人之詩二家援証精博可信從無疑矣但細覈集傳所
叶之音與二家考証者無甚相逺而四聲不用則平上
去入通為一音入聲轉韻初學多不曉故今仍用集傳
[000-9a]
所叶叶下之音余/友楊旭所補但易為讀某切而平上去入槩不分
注庶幾三百篇之文讀之諧協復無以今音律古詩之
集傳中有不當叶不/必叶者今悉去之
[000-10a]


[000-11a]


[000-12a]


[000-13a]


[000-14a]


[000-15a]
 
 
 
 
 鄭氏詩譜不可廢歐陽公已言之矣朱子一切不用
 恐非子輿論世之㫖但今本注疏大全所列者十五
 國及雅頌俱各分時代先後與歐陽公所云國譜旁
 行者不合葢非鄭譜之舊也今倣史記年表體合為
[000-15b]
 一圖庶令學者便于觀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