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077 大易緝說-元-王申子 (master)


[004-1a]
欽定四庫全書
 大易緝說卷四     元 王申子 撰
乾下/巽上
 小隂也畜止也爲卦乾下巽上一隂得位而爲成卦
 之主上下五陽皆爲所畜是陽之大爲隂之小者所
 畜故爲小畜
小畜亨密雲不雨自我西郊
 畜則必亨理之常也且一隂巽順而得位二五合志
[004-1b]
 而上行亦有致亨之道故曰亨雲隂物也陽上進而
 隂畜之故有密雲之象陽上進而隂得時以畜止之
 故隂陽不和又爲不雨之象我據成卦之四而言西
 亦隂方二三四互爲兊故曰西郊皆以言隂爲主而
 衆陽皆爲所畜也
彖曰小畜柔得位而上下應之曰小畜
 以成卦之主釋卦名義柔得位謂以六居四得其正
 位也上下應之謂一卦五陽皆從之也從之故爲所
[004-2a]
 畜是爲小者所畜故曰小畜
健而巽剛中而志行乃亨密雲不雨尚往也自我西郊
施未行也
 以卦徳釋彖辭前以六四一爻而言則一隂畜五陽
 小畜之所以成卦也此以全卦之徳言則三陽健而
 進一隂巽而順二五皆剛居中合志而上行小畜之
 所以能亨也雲者隂陽之氣畜而未和和則雨矣今
 雲猶得以上往是畜未極也故不和而不雨不雨故
[004-2b]
 施未行皆小畜之義
象曰風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徳
 卦取一隂畜五陽言爲小者所畜也象取風行於天
 上言所畜者小也蓋昭回雲漢者天之文也風行於
 天之下以鼓動萬物者也今止行於天之上但能振
 耀天之文而功不及物是所畜者小而未大故君子
 象之以懿美其文徳於身待時而後行也
初九復自道何其咎吉
[004-3a]
 復反也初以陽剛居健體志欲上行而爲四得時得
 位者所畜故復然初剛而得正雖爲所畜而復如自
 守以正不爲所畜者故曰復自道言雖爲彼所畜而
 復而吾實自復於道也故不曰无咎而曰何其咎冝
 其吉也
象曰復自道其義吉也
 進退自得其冝吉可知也 或問曰舊說皆謂陽本
 在上之物雖與四爲應而不爲所畜蓋小畜畜不住
[004-3b]
 故陽剛進復于上而自道故何其咎而子不以爲然
 何也曰小畜以巽畜乾以隂止陽爲卦義大畜以艮
 畜乾以剛止健爲卦義大畜下三爻可以類推若陽
 得上進何以爲畜若果如諸說畜不住則聖人不以
 畜字名卦矣
九二牽復吉
 二所乘之初爲隂所畜亦既復矣所承之三又爲隂
 所畜說輻而不進矣二以陽處隂居中得中上又无
[004-4a]
 應故不待畜即與同類牽連而復是不自失其中者
 也自能審進退而不失其中故吉
象曰牽復在中亦不自失也
 亦者承前象辭而言謂初旣以剛正而自道二亦以
 剛中而不自失也亦有不與隂畜陽之意
九三輿說輻夫妻反目
 三剛而不中居健之極无應而動四以隂柔畜之於
 前三遂說輻止而就之是三自處不以正而四得而
[004-4b]
 制之也三旣爲四所制而又體剛用剛心不能平故
 不相和而有夫妻反目之象其孟子所謂身不行道
 不行於妻子者乎
象曰夫妻反目不能正室也
 以九居三本得其正唯剛躁而昵於隂爲隂所畜遂
 流於不正身不正而能正家者鮮矣
六四有孚血去惕出无咎
 四以一隂當三陽之進冝有傷有懼而有咎者唯居
[004-5a]
 一卦之中而虛虛中故有孚且與五皆得其正故五
 以中實信而從之所謂得位而上下應之也五旣信
 從則衆陽不容不從其所畜矣故血去故惕出而咎
 亦无也非得正而又有孚誠以合五之志其能免乎
象曰有孚惕出上合志也
 謂六四以當位中虛之孚上合九五當位中實之志
 故能以柔畜剛而不見傷害也
九五有孚攣如富以其鄰
[004-5b]
 攣如者牽攣相從也富者畜聚衆陽之實也易例以
 陽實爲富以如春秋傳以某師之以言能左右而用
 之也鄰臣鄰謂四也九五以陽剛中正之君行巽順
 柔克之道中實有孚故衆陽牽攣從之而爲之富然
 是富也雖五之孚有以致之然亦六四力也蓋小畜
 之時畜陽者四也而爲臣鄰又同巽體故五能以之
 以畜聚衆陽衆陽之實盡爲五有故曰富以其鄰
象曰有孚攣如不獨富也
[004-6a]
 言不獨九五有孚以畜聚衆陽之富亦六四有孚同
 志以畜聚衆陽而爲之富也四五當位故皆有孚同
 體故同志
上九旣雨既處尚徳載婦貞厲月幾望君子征凶
 畜至於上極矣上九體陽用隂隂陽和矣故既雨陽
 之尚往者止矣故既處昔之不雨者雨不處者處小
 畜之道成也皆六四所尚巽順之徳積滿以致之載
 者積而滿也然隂柔用事終非正道不可不戒婦隂
[004-6b]
 也月亦隂也言以隂畜陽以柔制剛婦而固守此道
 則危故曰婦貞厲隂道之盛如月之幾於望矣爲君
 子者不可以有行行則必凶隨時而畜止可也
象曰既雨既處徳積載也君子征凶有所疑也
 隂之畜陽亦既極矣君子處斯之時其可无疑慮乎
 故有征凶之戒
兊下/乾上
 履行也故曰履不處也卦乃小畜反對畜止也履則
[004-7a]
 三陽在上而行矣三陽進進而上行六三一隂乗二
 陽而躡其後故爲行而不處之象又爲卦天上澤下
 天髙在上而光接乎下澤卑在下而氣通于上此天
 地間粲然之禮也故又曰履者禮也禮亦人之所履
 故爲履
履虎尾不咥人亨
 履以六三成卦三之象下迫於二陽之進上躡乎三
 陽之剛剛譬則虎也三譬則人之足也剛健之性進
[004-7b]
 而不反猶虎之不能回頸以害人也三又能柔順以
 調其剛強和說以平其威怒故有履虎尾不咥人之
 象如履危而无所傷所以能亨以卦義言爲和說而
 行天之道故亨
彖曰履柔履剛也
 以成卦之主釋卦名義言三以兊之柔躡乾之後而
 履其剛也故曰履
說而應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剛中正履帝位而
[004-8a]
不疚光明也
 以卦徳釋彖辭而取九五以爲訓也格彊暴者以柔
 不以剛平忿怒者以和不以競故以兊之說應乾之
 剛則雖如履虎尾之危而不爲所傷也是以能亨以
 九五剛中正而履帝位其亨也宜盛大而光明唯其
 所行一於用剛故不免有夬履之疵引之以釋彖者
 見履之道尚柔不尚剛也
象曰上天下澤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
[004-8b]
 天上地下澤又下之下者而光潤相接此天地閒燦
 然之禮也君子象此制禮以爲民之防辨上下之分
 以定其志蓋上下之分明而後民志定民志定然後
 天下可得而治也
初九素履往无咎
 素有先定之義素履者平日之踐履也君子於世幼
 而學壯而行乃其道也九居履之初以陽剛之才居
 得其正是踐履有其素也有此素履用之則行何咎
[004-9a]
 之有
象曰素履之往獨行願也
 願志願也素履先定故往而行行其志耳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貞吉
 履之時六三履剛而上進矣二有同于上无阻於前
 若與三俱進則履道坦坦平且易也然二剛介居中
 以隂自晦而不應於上是幽人貞固者之所爲也於
 衆進之時獨貞固其守而安於静吉可知也
[004-9b]
象曰幽人貞吉中不自亂也
 言不以衆皆進而易其所守之中是不以利欲亂其
 中者也
六三眇能視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爲于大君
 三以隂居陽以柔履剛謂其明耶則衆陽而獨隂謂其
 不明耶則又居於陽眇能視之象也謂其能行耶則
 衆剛而獨柔謂其不能行耶則又履乎剛跛能履之
 象也是體暗而用明才弱而志剛者也而又不中不
[004-10a]
 正故不自度量而一於進敢於蹈危取禍如履虎尾
 而受咥人之凶也若不顧強弱勇猛直前唯武人用
 之以有爲於大君之事則可然彖亦主三而言曰不
 咥人亨此曰咥人凶何也蓋彖緫言一卦之體爻則
 據其時與位而言所以不同故曰易之爲道也屢遷
象曰眇能視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與行也咥
人之凶位不當也武人爲于大君志剛也
 三質暗才弱本不足以有爲以當履之時一隂爲主
[004-10b]
 適與時遇是以不顧其位不當勇於行而履危蹈禍
 斯道也唯武人用之以爲王事一於進以行其志之
 剛則可故爻辭於咥人凶後言之用各有當也
九四履虎尾愬愬終吉
 愬愬驚懼之貌上三陽虎之象也四居其末是正履
 虎尾之上者然以剛居柔是質雖剛而志則柔故能
 愬愬然知所畏懼而終於獲吉
象曰愬愬終吉志行也
[004-11a]
 三與四皆履虎尾者三凶而四吉何也三柔而志剛
 勇於行而不知懼四剛而志柔謹於行而知所懼也
 懼則能防是以終吉其吉者上進之志行也
九五夬履貞厲
 履之卦義履剛也履剛之道尚柔不尚剛也五雖中
 正以履帝位然以剛居剛而承乘應皆剛是一於尚
 剛者也夬履謂決於行也一於任剛決行而不顧則
 於中正之道豈能无疚乎若貞固守此危道也故曰
[004-11b]
 貞厲
象曰夬履貞厲位正當也
 居得致之位據得專之勢而任剛決行借使失得相
 半乖誤亦多矣雖得正亦危道也其可貞固守之乎
上九視履考祥其旋元吉
 履之爲道尚柔不尚剛也上九以陽居隂既能自抑
 其乾健之剛且獨應夫兊說之柔是處履之時尚柔
 而行者莫如上九其善可知考成也祥善也旋歸也
[004-12a]
 言上九所視所履爲能成履道之善於履之終而歸
 於大吉者也故曰其旋元吉
象曰元吉在上大有慶也
 上履之終也元吉在上謂大善於終也大善於終者
 則其人大有福慶可知也
乾下/坤上
 泰通泰也爲卦乾下坤上陽降而下隂騰而上天地
 交而二氣通萬物遂其生成故爲泰
[004-12b]
泰小往大來吉亨
 泰否皆乾坤互易全體以成卦故止以隂陽言之小
 隂也大陽也往謂往於外來謂來於内陽下降隂上
 騰隂陽之氣交天地之泰也君推誠以接其下臣竭
 誠以事其上上下之志通朝廷之泰也君子在内小
 人在外各得其宜天下之泰也泰之道吉且亨也泰
 否吉凶之變无他隂陽邪正内外消長而巳
彖曰泰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
[004-13a]
交而其志同也内陽而外隂内健而外順内君子而外
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
 内陽外隂以卦體言内健外順以卦徳言天地上下
 之交通君子小人之内外以人物言泰者其天地人
 物至和極治之時也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冝以
左右民
 天地交而隂陽和萬物遂所以爲泰人君象之財成
[004-13b]
 其道輔相其宜以左右民財如達財之財因而篤之
 以成其生養之道輔如輔弼之輔助而相之以贊其
 化育之宜此天地之間所以无一物之不泰也古財
 材通
初九㧞茅茹以其彚征吉
 初以剛正居下是君子而在下者也時既泰則進而
 上行茹根之牽連者彚類也君子進必以其類如茅
 之根㧞其一則牽連而起矣下二陽乃其類也征行
[004-14a]
 也志行道亦行也故吉
象曰㧞茅征吉志在外也
 獨善其身者内也兼善天下者外也初九上進之志
 在天下不在一身故曰在外其孟子所謂達可行於
 天下而後行之者也
九二包荒用馮河不遐遺朋亡得尚于中行
 二以剛中上應於五五以柔中下應於二所謂上下
 交而其志同者也時既泰矣二居大臣之位所以處
[004-14b]
 泰之道有四焉必恢含𢎞之量以包容荒穢不然則
 淺狹多疑而人不安必施剛果之用以濟深越險不
 然則循習茍安而事不立必深思逺慮而无幽遐之
 遺不然則狃於目前而忘後患必大公至正而无朋
 比之私不然則偏於所向而爲害多矣蓋亦以二乾
 體也如乾之大故能包荒資乾之健故能馮河覆而
 无外故不遐遺剛而得中故能朋亡具此四者所以
 能合乎中行之君而致泰之盛也尚尚主之尚配合
[004-15a]
 也應六五歸妹之義
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此小象舉一句而下文皆在之例言泰道之所以光
 明盛大也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復艱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

 三居泰否往來之會隂陽升降之交而當陽進之極
 履盛滿之地而失泰道之中故爲之戒曰无常安平
[004-15b]
 而不陂者謂无常泰也无常往去而不復者謂隂將
 返也此天道之必然君臣能艱危其思正固其守庶
 可保泰而无咎倘以泰爲可恃不以此理爲可信恬
 不知恤則將自食其所有之福禄而永終矣食如食
 言之食没而盡之也
象曰无往不復天地際也
 此因隂陽之交際明泰否无常之理以爲戒也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鄰不戒以孚
[004-16a]
 富實也隂虛陽實不富謂非陽之實也九三巳處泰
 之盛盛則必衰六四則泰運巳過故隂乘陽之衰羣
 然内復率其同類无實之鄰翩翩而來心意相孚不
 待告戒而自合此泰之變也亦可以見君子之易退
 小人之易進也有國者可不愼歟
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實也不戒以孚中心願也
 翩翩而來所謂不富者皆非陽實之賢也羣隂在外
 非其願欲久矣今四一動皆不待告戒而自孚以其
[004-16b]
 中心之所願欲在此也
六五帝乙歸妹以祉元吉
 六五以柔中之徳下應九二剛中之臣順而從之如
 帝乙歸妹降其尊貴順從於人故能成其泰治之功
 以受福祉以獲无吉也伊川曰帝乙必古者制王姬
 下嫁之禮法者
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願也
 二五居中得中上下交以行其志願故受泰治之福
[004-17a]
 而得大善之吉也
上六城復于隍勿用師自邑告命貞吝
 上泰之終而又以隂柔處之泰復否矣隍城池嚮也
 積累以成泰如取隍土累以成城今泰復否如城之
 頽復返於隍也勢而至此自治不暇其可用師衆以
 治人乎故曰勿用師唯可行其告命於巳之私邑以
 自守故曰自邑告命蓋勿恤其孚以至於此雖得其
 正亦可羞吝矣若以剛健之才處之扶顚持危亦自
[004-17b]
 有道故不曰凶而曰吝坤體故曰師曰邑
象曰城復于隍其命亂也
 泰一變而爲否其上下分崩離析之時雖有命亦亂
 矣告自邑所以救此亂也
坤下/乾上
 否否塞也與泰相反爲卦坤下乾上是天地之氣不
 交上下之情不通所以爲否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
[004-18a]
 人與天地並立爲三而所以維持三極者人也人之
 所以爲人者盡人道而已今否之世以言天地則天
 地不交以言萬物則萬物不遂以言天下則天下无
 邦是人之道亡矣故曰否之匪人謂否之世非人道
 也不利者舉天下事事物物皆不利也乾不言所利
 謂所利者非止一物此不言所不利謂所不利者亦
 非止一事一物也當此之時爲君子者尤冝貞固以
 自守故曰君子貞蓋陽往隂來小人道長君子道消
[004-18b]
 也
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則是天地不交
而萬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隂而外陽
内柔而外剛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也
 易中極亂之辭未有甚於此者經曰否泰反其類也
 唯反其類故其事一切相反然則人於隂陽内外消
 長之機可不戒哉可不愼哉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儉徳辟難不可榮以禄
[004-19a]
 夫子大象例於各卦象義之外别取其一端以用之
 若彖以不利君子貞爲句則大象取義不如此重複
 矣誠齋曰君子當否之時唯以儉徳辟難而已辟難
 可也何必儉徳非能忍天下不可忍之窮不可辟天
 下不可辟之難窮之不忍而難之是辟辟之未幾而
 誘之者至矣誘之所投禍之所隨也唯不可榮以禄
 則免矣
初六㧞茅茹以其彚貞吉亨
[004-19b]
 否之時三隂在下亦牽連同類而進故亦有㧞茅茹
 之象蓋小人道長之時各從其類也然六方在初其
 小人之惡未著也其本心之正尚存也猶可示之以
 趨吉避凶之門故戒之以貞正則亦吉亦亨不必爲
 小人之歸也曰貞不曰征者亦已有懼其進之意
象曰㧞茅貞吉志在君也
 小人之進其志在於得君而巳正否不顧也其孟子
 所謂有事君人者以事是君爲容恱者也故戒之以
[004-20a]
 貞而示之以吉 或問曰舊說皆謂易爲君子謀否
 下三爻以君子方否而在下者言之而子不以爲然
 何也曰聖人設卦觀象以繫辭明取内小人外君子
 爲否卦之義果如諸說則以何者爲否且以下三隂
 爲君子上三陽復以君子當之則剛柔善惡混无差
 别何以爲易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六二質雖隂柔而居中得正處否之時猶小人中之
[004-20b]
 君子也故其所承順者不但九五之君而已能并上
 三陽而包容承順之故曰包承言兼包其所承之陽
 也此亦小人之吉九五大人之否賴之以濟故曰大
 人否亨是以二曰小人吉五曰大人吉君臣對言中
 正故也
象曰大人否亨不亂羣也
 處羣隂之中而中正獨異是不雜亂於其羣者也故
 大人之否賴之以亨
[004-21a]
六三包羞
 隂陽内外雖不同往來循環則一也三居否道將變
 之時隂道已窮之際不中不正居下之上衆陽將復
 其勢豈能久安若陽剛君子則見幾而作矣唯隂柔
 小人故包羞忍恥以茍富貴不忍捨去雖否道未革
 未至凶咎然識者亦巳羞之矣
象曰包羞位不當也
 以隂居陽在下之上位不當也其廿於包羞而不退
[004-21b]
 者是不知其位之不當身之將危也
九四有命无咎疇離祉
 四以陽剛當否運已革之時與五同徳而處近臣之
 位是有濟否之才得君而得位者也然巳然而君不
 然雖有才有位其何爲乎今臣有才而君命之君有
 命而臣行之豈唯濟否而无咎且使疇類皆離其福
 焉蓋君子之類由是而得伸也古疇儔離麗通
象曰有命无咎志行也
[004-22a]
 既有命則上之意不惑於羣小可知矣故四可无咎
 而濟否之志得行也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繫于苞桑
 九五剛健中正之大人也故能以大人之道休息天
 下之否否之休大人之吉也然否雖休息猶非泰也
 故有其亡其亡之戒謂長顧却慮常防否之復來曰
 其亡矣其亡矣必益爲安固之道如繫物於苞桑焉
 蓋桑根深固苞而叢者其固尤甚故繫辭曰安而不
[004-22b]
 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
 保也
象曰大人之吉位正當也
 有大人之道而正當至尊之位故能休息天下之否
 是以吉也无其位雖有其道將何爲乎
上九傾否先否後喜
 上以陽剛之才當否運之終故能傾時之否以復於
 泰然不可以无警懼之心當以傾否爲先喜泰爲後
[004-23a]
 而後可以保其否之必傾也
象曰否終則傾何可長也
 否終則傾理之常也何可長者幸之之辭也
離下/乾上
 同人與人同也爲卦離下乾上乾天也天上行離火
 也火亦炎上是火同於天也今卦不名同天而名同
 人者六二一隂爲成卦之主而居下體人之位上下
 五陽皆欲同之也故卦曰同人而象取同乎天爲大
[004-23b]
 同之義
同人于野亨利渉大川利君子貞
 野謂曠野取曠逺廣大之義同人者天下大同之道
 聖賢至公之心也故取曠逺廣大之野无纎毫蔽匿
 之私如是而同乃同人之道故亨亦與人同者无往
 而不亨无險之不濟況成卦之主文明中正而行乾
 之健其亨其利涉大川冝也然同不可以茍同必利
 乎君子之正道亦以二居得其正而承乘應皆正故
[004-24a]
 也若同不以正則非吾所謂同矣
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應乎乾曰同人
 以成卦之主釋卦名義柔謂六二乾謂九五二以中
 正而應乎中正之五是五與之同故曰同人
同人曰羡/文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文明以健中
正而應君子正也唯君子爲能通天下之志
 至公无私者天道也同人所以亨所以利涉者以天
 道行也且二以離之文明行乾之剛健而中正相應
[004-24b]
 乃君子同人之正道故天下之志萬有不同而君子
 一以此道貫而通之則不同者亦同矣故曰唯君子
 爲能通天下之志通者貫而同之與天下爲大同也
象曰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
 有所不同而與之同者同人之義也天與火本非同
 類天上行火亦炎上而與之同故爲同人之象族者
 宗之别同而異者也萬物不同而同稟隂陽以生異
 而同者也君子觀天與火同之象於族之同而異者
[004-25a]
 則類而聚之使各同其同而親其親於物之異而同
 者則辨而别之使同其不同而羣以分如是則天地
 閒人與物同者固同而不同者亦同矣
初九同人于門无咎
 門限隔内外者也卦唯二之一隂衆陽之所欲同初
 以陽剛上進一出門即與之遇初非有意於同而得
 其所同者无爭於人何咎之有
象曰出門同人又誰咎也
[004-25b]
 出門之初即與人同見出於无意而得其所同者故
 不取咎於人人亦无咎之者故曰又誰咎也
六二同人于宗吝
 宗所尊也同人者以聖賢至公之心行天下大同之
 道今二偏應於所尊之五不能與天下爲大同故吝
 然彖取六二之柔中正應九五之剛中正爲同人之
 正道而爻辭乃若此蓋彖以全卦之體而言則爲中
 正相應爻則據所居之位而言則其用爲甚狹矣
[004-26a]
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二居大臣之位而處同人之世止與所尊之五同律
 以同人大公之道則爲私狹故曰吝道也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髙陵三嵗不興
 莽林莽也四隂位隂則暗且居上之下三視之林莽
 之象也陵丘陵也三陽位陽則髙且居下之上二視
 之丘陵之象也三以剛居剛而又不中處同人之世
 而无應與下比於二而二以中正上應於五三不顧
[004-26b]
 義挾其剛強欲奪而同之上則欲拒五之應乎二乃
 伏其兵戎於同惡之林下則欲迫二之同乎已乃升
 其所據之髙陵以瞰之然於義不直故三嵗不興謂
 三變而正遇九五之剛中正其奸終不敢發也未𤼵
 故无凶咎
象曰伏戎于莽敵剛也三歳不興安行也
 五剛中正下同二之柔中正於義其可敵乎故伏戎
 升陵至於三歳而終不敢𤼵安行者言其剛強不義
[004-27a]
 安得而行也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城牆曰墉所以捍隔外侮者謂三也自上乘下曰乘
 謂四居外卦剛而不中不正下无應與欲内同六二
 而爲九三所隔四挾其居髙之勢乘其墉而攻之然
 三剛而四柔其勢不敵四亦自知其義不直反而不
 攻亦由處柔而善變變而得冝故吉
象曰乘其墉義弗克也其吉則困而反則也
[004-27b]
 二實應五而欲以力奪之三不犯巳而欲以勢乘之
 義弗克也始也挾勢用剛雖巳違則及其困也能反
 於不過剛之則是以能吉
九五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大師克相遇
 五剛中正二柔中正相與一心而同者也爲三四所
 隔不勝憤抑至於號咷然邪不勝正終必相遇故後
 笑必至於大師以克勝之而後得遇者以彼同惡者
 皆剛強而此同心者柔弱也伊川曰五君位而爻不
[004-28a]
 取人君同人之義者蓋五專以私嫟應於二失其中
 正之徳而不能與天下爲大同非君道也又先隔則
 號咷後遇則笑是私情也故不言君道而止明二人
 同心不可間隔之義
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師相遇言相克也
 先所以號咷者以中誠理直不勝忿切而然也必大
 師克之而後能遇者以隔之者彊也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
[004-28b]
 人所居爲邑邑外曰郊是去人逺之地喻上九居一
 卦之外去二之人逺也蓋二爲成卦之主以一隂爲
 衆陽之所欲同者五爲正應同之專者也初在下一
 出門即與之同无爭於五故无咎三四則伏戎乘墉
 而起爭矣上在五後其志未嘗不欲同乎二唯去二
 巳逺五又隔之於外如在邑外之郊故不得而同唯
 其不得而同故亦无悔雖无悔而於同人之道亦不
 足取也
[004-29a]
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郊與野異野則曠逺廣大一有人无不見者是雖不
 求於同而无不同也郊則限於人所居邑之外是雖
 欲同而不可得而同也然則于野者无心於同而无
 往不同于郊者有志於同而不得而同也故曰志未
 得
乾下/離上
 大有所有之大也爲卦乾下離上火在天上容光必
[004-29b]
 照无所不有大有之象也又陽爲大五以一隂居尊
 上下五陽皆爲所有又有其大之象也五以謙虚處
 髙明以卑柔處剛健亦爲能有其大之義故爲大有
大有元亨
 五爲成卦之主以文明之徳得中而居尊處大有之
 世而順乎乾是有徳有位順天而行者也何往不亨
 故曰元亨元有大善之義若非明非中非順天之道
 則雖大有而不善及不能亨者有之矣
[004-30a]
彖曰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應之曰大有
 以成卦之主釋卦名義柔謂六五上下謂五陽五得
 中而居尊以柔而處剛爲能盡大中之道以用於天
 下故上下之陽歸之是爲大有
其徳剛健而文明應乎天而時行是以元亨
 以卦徳釋彖辭内剛健而外文明有其徳矣五又以
 柔中而順乎乾是有剛健文明之徳順天道而時行
 者也是以元亨
[004-30b]
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
 火在天上洪纎髙下无往不照大有之象也君子觀
 此則知大有之世善善惡惡无所不有或遏或揚亦
 以順天之道承大有之休命也
初九无交害匪咎艱則无咎
 五以一隂居尊爲成卦之主厥孚以交上下而上下
 應之故二曰往三曰亨四匪其彭上履其信而思其
 順皆言其交於五也今初曰无交害豈非初獨處下
[004-31a]
 不得交於五爲有害於上下應之之義乎然初陽剛
 得正其无交於五非其咎也故不曰无咎而曰匪咎
 諒其在下也況交道亦不可輕易使失之輕易而不
 艱或以茍合爲交則是徒知无交之害而不知茍合
 之爲咎也故又曰艱則无咎予其守正也
象曰大有初九无交害也
 大有初九云者言大有之世而初九孤逺在下无交
 於五於上下應之之義不能无害也
[004-31b]
九二大車以載有攸往无咎
 二健而居柔剛而不過處大有盛而未滿之時如以
 大車載物容之有餘也而又有剛中之徳上應柔中
 之君不但可以載亦可以往故无咎若至於盛滿則
 是車盈不可載亦不可往矣焉得无咎乎此聖人因
 九二健而得中發之以爲處大有之法
象曰大車以載積中不敗也
 積中不敗者言人之積載得中則止過則必有覆車
[004-32a]
 折軸之憂焉得不敗
九三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
 亨春秋𫝊作享古亨享通朝獻也三居下之上公侯
 之位也其土地人民之富皆天子所有於大有之時
 以陽剛得正之君子處之必不私其有而以奉上故
 曰亨于天子以過剛不中之小人處之必擅爲巳有
 因爲不順故曰小人弗克爻一也用之則存乎其人
𧰼曰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害也
[004-32b]
 小人无剛正之徳故處大有則或爲害而大有亦適
 足爲小人害也
九四匪其彭无咎
 四當大有過中之時有之盛者也且體剛而居不正
 之位上近柔中之君盛極則衰憂至矣唯剛明用柔
 知自損抑匪其彭而不敢以盛多自處故得无咎詩
 曰行人彭彭盛多之貌也
象曰匪其彭无咎明辯晳也
[004-33a]
 晳明之至者不處其盛多而得无咎者以其辯明事
 理之晳也居柔故能匪彭離體故能明晳
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
 虛中故有孚五以虚中之孚居尊位而上下交如以
 成大有然以一柔而交衆剛雖能推誠以得其心然
 易而无備則或生侮慢故必濟之以威如斯能𫉬吉
 蓋處大有之時居衆剛之上不可一於柔也
𧰼曰厥孚交如信以𤼵志也威如之吉易而无備也
[004-33b]
 一人之誠固足以發上下交如之志然以一隂主衆陽
 亦不可易而无備故必濟之以威如則吉
上九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以剛明之至而自居於隂當大有之極而澹然退處
 是能不有其有持謙虚以處盛滿者也滿招損謙受
 益時乃天道上九能於大有盛滿之時而益謙益退
 不居其有宜其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也
𧰼曰大有上吉自天祐也
[004-34a]
 大有上吉者言居大有之上履盛滿之極而能謙虚
 不居其有而𫉬天祐也大有而能謙其應如是歟夫
 子於繫辭復以交於五取義而言履信思乎順又以
 尚賢也若曰五以中虛之孚柔順之徳交于上下衆
 陽皆自下應之九獨應之於上是履其孚信思其柔
 順也五又能以謙柔尚上九之賢是君臣上下處大
 有之極皆能不有其有順乎天而行是以自天祐之
 吉无不利
[004-34b]
艮下/坤上
 謙謙退也有而不居之謂爲卦艮下坤上地中有山
 也以山之髙而居地之下謙之𧰼也以崇髙而處至
 卑之下謙之義也故爲謙
謙亨君子有終
 謙之成卦九三也三以一陽止乎内而順乎外故亨
 在人以謙自處不矜不伐而衆自與之亦无往不亨
 故曰謙亨凡謙之道先自卑而後尊先自晦而後顯
[004-35a]
 是无其始而有其終也故曰有終謙而有終者其唯
 君子乎
彖曰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虧盈
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
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踰君子之終也
 以成卦之主釋彖辭而極言謙道以爲訓也天髙而
 在上今一陽下濟以成其化育之功而其道光明此
 言謙之亨也地卑而在下今坤道上行以蘊夫艮山
[004-35b]
 之髙而得其增益此言謙之有終也天道虧益者盈
 虛消息之謂也地道變流者圯頽傾注之謂也鬼神
 造化之跡凡過而損不足而益者皆是也天地鬼神
 猶然人之道可知矣自天道虧盈以下聖人所以戒
 盈而勸謙也故人居尊而能謙則徳愈光明居卑而
 能謙則人亦莫能過之是不有其始而有其終君子
 之道也
𧰼曰地中有山謙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
[004-36a]
 山髙而居於地之下謙之𧰼也坤卑而藴夫山之髙
 謙之益也君子以之裒取多者增益寡者所以稱物
 之宜而平其施也尊卑小大逺近親踈各當其分者
 稱物也父乾母坤民胞物與一視同仁者平施也皆
 損髙增卑之事故以取𧰼
初六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
 六體柔謙徳也初處下卑位也以柔處下謙之又謙
 君子之行也謙謙之行不爭而勝衆无不與雖涉險
[004-36b]
 難亦可无患況居平易乎故吉初前互體爲坎而進
 於坤亦有涉川而吉之𧰼
𧰼曰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
 牧有收而養之之意言君子以謙卑之道收斂身心
 以養其徳故无不吉
六二鳴謙貞吉
 誠積於心而𤼵於聲曰鳴柔與下皆謙也二以柔居
 柔而位乎下得中且正是謙而滿其所願欲者也既
[004-37a]
 得所欲其誠積於中隨所至而發於外故鳴此謙之
 正吉之道也
𧰼曰鳴謙貞吉中心得也
 言二中心得其所欲故鳴
九三勞謙君子有終吉
 三以一陽爲成卦之主而上下從之是一君子上爲
 君所與下爲衆所歸於上下謙退之時獨任重而有
 勲勞者也持此而處謙是又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徳
[004-37b]
 者也是以巳愈謙於前人愈尊於後故曰有終吉
𧰼曰勞謙君子萬民服也
 萬民服者非服其有勞服其有勞而能謙也
六四无不利撝謙
 撝發揮之謂四柔而得正上而能下固謙者也況上
 承柔謙之君下乘勞謙之臣巳居其間動作施爲无
 所不利於用謙唯謙則處上處下亦无不利
𧰼曰无不利撝謙不違則也
[004-38a]
 言六四撝謙故處上處下皆不失其當然之則也
六五不富以其鄰利用侵伐无不利
 易例隂以陽爲富君以臣爲鄰五隂柔是不富也以
 柔處謙是不有其富也四近臣二大臣亦隂也奚其
 富蓋卦唯三之一陽二與四皆謙退而推讓之使輔
 於五是五本不富以其臣鄰而富也亦以見謙之世
 上下皆謙之盛徳也然謙固吉徳而君道則不可一
 於用謙必用侵伐使威徳並著然後盡君道之宜蓋
[004-38b]
 三以一陽處衆隂之間有統衆行師之𧰼五爲之君
 上爲之應故二爻有侵伐行師之辭亦以救柔謙之
 過以爲處謙之法
𧰼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謙至九三萬民服矣豈五之謙徳如此猶有不服者
 邪蓋服九三者服其有勞而能謙也君道則不可一
 於用謙故必侵伐乎謙徳之所不能服者然後爲宜
 也
[004-39a]
上六鳴謙利用行師征邑國
 謙豫反對卦也皆以一陽爲成卦之主謙之上即豫
 之初豫之初曰鳴豫以應四也此曰鳴謙豈非以應
 三乎上六以柔居柔處謙之極而退居无位之地本
 謙退之至者然三爲成卦之主得時得位而獨與之
 應故上六不得遂其謙退之志而𤼵於聲故曰鳴鳴
 其謙退而未得之志也然已愈退而人愈歸故利用
 行師但謙而處柔志終不逺故止利於征巳邑國以
[004-39b]
 自治而巳坤爲邑國三有統衆行師之𧰼
𧰼曰鳴謙志未得也可用行師征邑國也
 凡人得其所欲與不得其所欲者誠積於中必發於
 外故曰鳴二之鳴得其所欲故曰中心得上之鳴不
 得其所欲故曰志未得以謙退未得之志終不在逺
 故用行師止可以自治於内也
坤下/震上
 豫安也樂也爲卦坤下震上順而動也順理而動則
[004-40a]
 安動而和順則樂豫之義也雷動而出於地萬物皆
 恱豫豫之象也故爲豫
豫利建侯行師
 四以一陽爲成卦之主居公侯之位上下順而從之
 建侯之象也一陽統衆隂以順而動行師之象也建
 侯行師二者慶賞刑威雖不同然皆上動而下順欲
 使夫人安且樂則一也故豫利建侯行師
彖曰豫剛應而志行順以動豫
[004-40b]
 以成卦之主及卦體釋卦名義四以一陽爲上下所
 應而其志得行故豫坤順震動爲順以動天下唯順
 理而動則安且樂故曰豫
豫順以動故天地如之而況建侯行師乎天地以順動
故日月不過而四時不忒聖人以順動則刑罰清而民
服豫之時義大矣哉
 以卦徳釋彖辭而極言之也豫之爲豫順以動也天
 地間不過一至順之理而巳故天地之運以順而動
[004-41a]
 則日月四時不差忒而萬化成聖人之治以順而動
 則政刑清簡而萬民服然則動必以順天地聖人且
 不能違而況建侯行師乎豫之時之義豈不大哉
象曰雷出地奮豫先王以作樂崇徳殷薦之上帝以配
祖考
 雷者隂迫於陽而發於聲者也潛在地中物猶鬱遏
 奮出地上則物皆和暢豫之象亦樂之象也故先王
 以之作樂襃崇功徳極其盛則薦之上帝以配祖考
[004-41b]
 言和樂之至也禮云春礿秋嘗礿有樂嘗无樂震爲
 春是專以礿言之也
初六鳴豫凶
 四爲卦之主以一陽得時而在上初以隂柔不中不
 正而獨與之相應是小人處豫之時而專得寵於上
 者故其志意不勝恱豫至發於聲而鳴於外輕淺如
 是宜其凶也
象曰初六鳴豫志窮凶也
[004-42a]
 初以隂柔卑下而專上之寵以此處豫宜其氣驕志
 滿以招凶禍故曰志窮凶也
六二介于石不終日貞吉
 豫主乎樂然豫樂易以溺人溺則反而憂矣卦獨此
 爻居中得正而又无應有自守之𧰼是上下皆溺於
 豫而獨能以中正自守介然如石之安静不爲物慾
 所移故其處事思慮精詳能見憂樂倚伏之幾當去
 則速去之不俟終日此六二貞正之吉也夫子因二
[004-42b]
 之見幾於繫辭極言知幾之道曰知幾其神乎吉之
 先見者也幾有吉有凶獨言吉者見之於先則无凶
 矣
象曰不終日貞吉以中正也
 唯中與正故能守之堅而去之速處豫之善者也
六三盱豫悔遲有悔
 盱上視也遲固戀也六三質柔志剛不中不正處上
 之下下之上處上之下故仰盱而貪慕乎四由豫之
[004-43a]
 樂而四不與此悔之道處下之上故遲疑而固戀其
 居人上之樂而不見幾亦悔之道此爻正與六二相
 反盱則不能介于石遲則不能不終日中正與不中
 正故也
象曰盱豫有悔位不當也
 隂柔處豫而不正宜其盱悔而遲有悔也
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
 四成豫之主以陽剛之才居大臣之位六五之君順
[004-43b]
 而從之上下之隂朋而順之是得君専而衆由之而
 得豫者也故曰由豫上下之豫由巳而得則是其志
 得以大行也故曰大有得當此大有得之時上承柔
 弱之君而處多懼之地寧无憂疑乎故聖人安之曰
 勿疑勿疑之道在緫盍上下之朋以歸于君如簪緫
 盍衆髮以歸于上則所謂大有得者亦大臣之事也
 何疑之有
象曰由豫大有得志大行也
[004-44a]
 上下皆由四而得豫是四之志得以大行也
六五貞疾恒不死
 六二貞則吉得中得正而不爲豫所溺也六五貞則
 疾中而不正而溺於豫也五君也處豫之時而不以
 正以柔應柔而不自立四以陽剛得時得衆於下而
 已乘其上是柔弱耽溺之君而遇剛強權重之臣雖
 處豫其能安乎故疾疾者謂乘九四而不安也疾而
 曰貞者謂雖不正而猶得中得位也恒不死者謂雖
[004-44b]
 不安然權失而位未亡也是逸樂荒怠之君徒擁虛
 器之所爲者豫其可溺歟
象曰六五貞疾乘剛也恒不死中未亡也
 五處豫而不正以柔而乘剛疾也中未亡位未去故
 貞疾而恒不死也
上六冥豫成有渝无咎
 以隂處隂居豫之極是昏昏冥冥於逸豫之中其咎
 已成矣然能知豫樂之不可久幡然渝變則咎可无
[004-45a]
 也蓋上雖隂柔然以震體居豫之終終則能變故也
 不言冥之凶但言渝之无咎聖人所以開遷善之門
 也
象曰冥豫在上何可長也
 豫至於上極矣極則不可以久速渝可也
震下/兊上
 隨從也爲卦震下兊上兊說於上下動而從之隨之
 象也伊川曰動而說說而動隨之義也雷震於澤中
[004-45b]
 澤隨而動亦隨之象故爲隨
隨元亨利貞无咎
 隨從也以巳從物物來從已彼此相從无不亨者且
 初上爲成卦之主皆得其正二與五又以中正相隨
 此隨之善可致大亨故曰元亨隨而得其正乃可无
 咎若所隨不正雖大亨亦不免於咎也故又曰利貞
 无咎春秋傳穆姜曰有是四徳隨而无咎我皆无之
 豈隨也哉其言四徳雖非經㫖言隨之无咎則易之
[004-46a]
 意也
彖曰隨剛來而下柔動而說隨
 以成卦之主及卦體釋卦名義隨之成卦初九上六
 也乾上之剛來於内而下坤之柔是以上下下以貴
 下賤此物之所以說隨也乾剛一來而震兊之體成
 震動兊說動而說說而動故隨
大亨貞无咎而天下隨時隨時之義大矣哉
 王肅本作天下隨之隨之時義大矣哉今從之隨之
[004-46b]
 大亨利於貞正所隨不正亨亦有咎故曰大亨貞无
 咎亦謂初上成卦之主皆得其正而二五亦隨之以
 中正是天下隨之也時義者時之冝也聖人之治隨
 時宜而變通之如時乎揖讓不得不揖讓時乎征伐
 不得不征伐穴居易而棟宇結繩易而書契皆時之
 冝是豈強天下使之隨者斯時斯義非可與權者不
 能與於此故曰大矣哉
象曰澤中有雷隨君子以嚮晦入宴息
[004-47a]
 此夫子以時取象而用之兊正秋也雷乃收聲以息
 君子以之隨時之宜取其至明至近者言之嚮昏晦
 而入居於内宴息身心起居之隨時冝也推此以往
 動静云爲君子其可違時冝而不隨乎
初九官有渝貞吉出門交有功
 官主也渝變也唯正是從者隨之義初居隨之時所
 主以相隨者四也而四爲三所隨不與初應是所主
 者變也所主既變則唯正之隨庶乎𫉬吉六二居中
[004-47b]
 得正志隨於初者也故初一出門而與之交二即說
 於相隨隂陽交則有功矣
象曰官有渝從正吉也出門交有功不失也
 初之所主者既變而他則唯從乎正庶可𫉬吉故一
 出門而交乎中正之二雖非正應然隨得其正亦不
 爲失也
六二係小子失丈夫
 隨從也隂從陽者也二應五而比初初近而五逺二
[004-48a]
 處隨之時若不自守以須正應則將係初之小子失
 五之丈夫矣二中正雖不至是但以隂柔處隨不得
 不戒
象曰係小子弗兼與也
 人之所從不正則邪不非則是无兩從之理言二若
 係於初則必失於五弗兼與者戒二使之一於從五
 也
六三係丈夫失小子隨有求得利居貞
[004-48b]
 三近於四而逺於初者也隨之時隂必從陽然上隨
 則善下隨則暗舍下從上得隨之冝四亦无應无隨
 之者得三隨之必相親善故三有求必得言事事得
 其所求也然非已正應則有枉道之嫌故戒之曰利
 居貞言不可枉道隨人以徒遂其所求也三不正故
 戒
象曰係丈夫志舍下也
 舍下從上如昏之從明事之從善君子之隨也
[004-49a]
九四隨有𫉬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得下之應衆之隨君道也今九四以陽剛之才逼君
 位之近初應之二與三隨之是人臣而得在下衆心
 之隨者雖正亦凶蓋位極者不无逼上之嫌勢重者
 不无專強之慮唯中存事君之誠外盡爲臣之道以
 明晢處之則不但可以免危疑亦可以保名節矣又
 何咎哉亦以陽剛君子而用柔故能變凶而无咎
象曰隨有𫉬其義凶也有孚在道明功也
[004-49b]
 能變凶而无咎者剛明之力也
九五孚于嘉吉
 嘉善也九五以陽剛中正之徳說而隨六二柔順中
 正之賢是其中誠樂善隨得其正者其吉可知
象曰孚于嘉吉位正中也
 處正中之位由正中之道以應正中之臣故其從善
 之心出於誠也
上六拘係之乃從維之王用亨于西山
[004-50a]
 以說之至居隨之極得人之隨固結而不可解无以
 爲喻若拘而係之縶而維之雖逃之而不可脫況可
 得而閒之乎其太王亨王業于西山民之從之也如
 是夫
象曰拘係之上窮也
 窮極也上窮者言在上而處說隨之極也
巽下/艮上
 蠱壞也事也壞乃有事也爲卦巽下艮上巽懦而艮
[004-50b]
 止事之所以壞也乾陽止於上坤隂巽於下上下不
 交泰之壞也二體皆以柔承剛其象則以風載山虛
 而不固勢必壞也且山下有風撓壞其物皆蠱之象
 故爲蠱在文爲蟲皿皿之有蟲其蠱壞也可知
蠱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後甲三日
 以卦體言巽懦而艮止所以成蠱以卦徳言事止於
 巽順可致大亨然蠱不自亨必不憚艱險以修飭之
 故利涉大川蠱之成卦初與上也故有先甲後甲之
[004-51a]
 象甲者日之始事之端也先甲三日辛也謂事之已
 壞者飭而新之後甲三日丁也謂事之未壞者丁寧
 而使之勿壞如此則可以飭蠱而致大亨也
彖曰蠱剛上而柔下巽而止蠱
 以成卦之主及卦徳釋卦名義蠱之成卦初六上九
 也由二爻變而成艮巽皆剛上而柔下柔不足以承
 剛下巽而上止弱不足以立事故曰蠱
蠱元亨而天下治也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後
[004-51b]
甲三日終則有始天行也
 釋彖辭以言飭蠱之道飭蠱至於元亨是天下之亂
 者復治矣然事不自治必涉艱險以往濟之然又不
 可以徒往必思慮周悉逆防其壞於未蠱之先整飭
 其壞於既蠱之後故先後各三日思之詳慮之逺也
 蠱者其亂之終治之始終則有始乃天道也蓋亦初
 終二爻爲成卦主故取先後始終以爲義
象曰山下有風蠱君子以振民育徳
[004-52a]
 山下有風物皆撓壞蠱之象也君子以之於民俗之
 頽壞者振起而作興之使壞者復飭巳徳之未壞者
 養育而培成之使不至於壞亦飭其巳壞防其將壞
 之事也
初六幹父之蠱有子考无咎厲終吉
 蠱之六爻皆言飭蠱之道蠱在前飭在後故以父母
 之蠱取義父母之蠱子可辭其幹乎初在下而爲主
 於内是子之幹蠱者也子承父之蠱而能幹則乃父
[004-52b]
 爲有子有子則乃父之咎可无矣然初弱於才幹之
 非易必兢兢業業常懷危厲之心以處之庶乎終吉
象曰幹父之蠱意承考也
 言考則前人也爲子者善繼前人之志善述前人之
 事則足以承乃考之意矣故曰意承考也
九二幹母之蠱不足貞
 二以陽剛上應隂柔故曰幹母之蠱言母則在堂者
 也二以剛承柔而幹其蠱唯當以巽順處之若貞固
[004-53a]
 用其陽剛矯拂太過則失其爲子之道亦安能集事
 乎故有不可貞之戒
象曰幹母之蠱得中道也
 言幹母之蠱者所貴乎得中道而不可過於剛也
九三幹父之蠱小有悔无大咎
 言父不言考則父在也父在而子幹其蠱非剛固不
 可然過剛亦不可三以剛居剛未免過乎剛然居得
 其正是知其蠱不可以不飭者也故小有悔而无大
[004-53b]
 咎
象曰幹父之蠱終无咎也
 尚剛非子之道然用之於幹蠱則亦何咎哉
六四裕父之蠱往見吝
 四當初二三幹蠱之後蠱亦少飭矣而又以柔居柔
 而處艮體亦止宜以寛裕之道處之可徐而不可急
 可紓而不可迫若勇而大有爲則不唯才弱不勝而
 事愈壞矣故往則見吝
[004-54a]
象曰裕父之蠱往未得也
 四雖得正而弱於才往未得者戒其欲速則不達也
六五幹父之蠱用譽
 五君也承父之業其盈盛則當持而守之其蠱壞則
 當飭而治之今五以柔弱之資承父之蠱疑若不善
 幹者而用譽何也蓋下有剛中之臣爲之輔佐五能
 以柔中之徳信而任之是以繼志述事享有令名也
象曰幹父用譽承以徳也
[004-54b]
 以巳有柔中之徳承父之蠱而在下之賢又承之以
 剛中之徳也
上九不事王侯髙尚其事
 上亦成卦之主乃以剛明之才而居艮止之極於多
 事之世而處无位之地是賢人君子識時冝守志節
 者也況當蠱之終乃壞之極不可爲也居卦之外不
 在其位不當爲也下无係應人不我知不必爲也然
 則上九之不事王侯髙尚其事冝也王侯謂五與四
[004-55a]
 剛止於終故不事艮體之上故髙尚
象曰不事王侯志可則也
 此其節不但爲天下之所髙而其志實可爲天下之
 法也
兊下/坤上
 臨近也亦自上臨下之義為卦兊下坤上澤上有地
 岸也臨近乎水也又二陽浸長而幾於乾世道既復
 而近於泰故爲臨
[004-55b]
臨元亨利貞至於八月有凶
 剛長而嚮盛則其亨也必大善且二陽上進前順而
 无阻故曰元亨然二體柔說而成卦之主六三也又
 不得其正故戒之曰利貞八月有凶者自六三八變
 而至觀爲八月卦臨則二陽長於下四隂剥於上觀
 則四隂長於下二陽剥於上矣故曰有凶聖人於此
 二陽長而隂消之初爲二陽消而隂長之慮也蓋方
 盛而慮衰則盛可久若既衰而後爲之慮則无及矣
[004-56a]
彖曰臨剛浸而長
 以卦徳釋卦名義謂剛浸長而近於泰故曰臨
說而順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天之道也至于八月有凶
消不久也
 釋彖辭下說而上順二又以剛中之徳上應柔中之
 五得中用中以相應故大亨中則正矣大亨而以正
 天之道也今成卦六三既不中又不正故有八月之
 凶謂成卦六三八變爲八月之觀則二陽消於上矣
[004-56b]
 故曰消不久也不久者臨與觀僅一反對亦以見其
 近也聖人治思亂安思危之意逺矣哉
象曰澤上有地臨君子以敎思无窮容保民无疆
 澤上有地以地臨水以上臨下之象也澤之於地有
 潤而无竭故君子以之敎人其思无窮地之於澤有
 受而无阻故君子以之容民保而无外是二者亦以
 大臨小以上臨下之事也故以取象
初九咸臨貞吉
[004-57a]
 臨之爲卦六三一變則爲泰矣陽剛浸長之時也咸
 感也陽剛二君子而在下上有虛中好賢之君相與
 之感遇於臨之世故皆以咸臨言之初又剛而得正
 四復以正應之是以正道𫉬乎上而志得行也故曰
 貞吉
象曰咸臨貞吉志行正也
 初九之志在於行其正道而又得四以正應之是以
 吉也
[004-57b]
九二咸臨吉无不利
 二處剛長之時以剛居中上有柔中之君虛其心與
 之感遇於泰道將成之際故吉故无不利此彖所謂
 剛中而應者也然初與二皆咸臨初吉而巳二吉且
 无不利者遇君與臣其功用固有間中與不中故也
象曰咸臨吉无不利未順命也
 君臣感遇固吉无不利然四隂猶盛二隂猶得以閒
 之故雖能以意氣相感而二猶未得以順從上命此
[004-58a]
 其所以爲二陽之臨而未即爲三陽之泰也
六三甘臨无攸利既憂之无咎
 剛長之時上下諸爻皆當位得中之君子獨一六三
 不中不正而以隂柔居下之上上无應與下畏二陽
 之逼乃挾其兊說之資行其甘諂之謀是謀也而果
 行則上不利於國家下不利於其身故曰无攸利處
 臨之時如六三者不可不憂既知憂之則可无咎憂
 之如何防八月之凶是也
[004-58b]
象曰甘臨位不當也旣憂之咎不長也
 以柔乘剛不中不正是位不當也故甘以說人旣憂
 之則將去之去之則彼之爲咎不長臨爲泰矣
六四至臨无咎
 四居坤體切近兊澤故曰至臨言臨近之至也初九
 賢而在下四近臣也正與之應是又能至臨在下之
 賢與之共成剛長之治何咎之有
象曰至臨无咎位當也
[004-59a]
 以隂居四爲得正近君而正爲得位切近下體爲至
 臨正應初九爲下賢位之當咎之无也
六五知臨大君之宜吉
 中庸曰惟天下至聖爲能聦明睿知足以有臨也故
 知臨爲大君之宜謂六五以柔中之徳任九二剛中
 之賢不自用其知而兼衆知爲知之大是宜爲君而
 𫉬吉也
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謂也
[004-59b]
 五得中而又任剛中之賢是行其中而盡其爲君之
 道者也
上六敦臨吉无咎
 敦厚也以上臨下臨之義也六居一卦之上與下二
 陽雖非應比然其象則居髙臨下所臨者二陽而巳
 隂必從陽坤體則厚是以厚徳而内從二陽之君子
 故吉故无咎
象曰敦臨之吉志在内也
[004-60a]
 謂上之志在於内從陽剛之君子也故吉
 
 
 
 
 
 
 
[004-60b]
 
 
 
 
 
 
 
 大易緝說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