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f0048 御製數理精薀-清-聖祖玄燁 (WYG)


[021-1a]
 欽定四庫全書
御製數理精蘊下編卷十六
  面部
   割圜割圜八線/八線相求 六宗限内三要總法二簡法/求象 各線
[021-2a]
  割圜八線
圜周定為三百六十度大而周天小而寸許皆如之
 葢圜有大小而度分随之其為數則同自圜心平
 分圜周為四分名曰四象限每一象限九十度一
 象限之中設為正弦餘弦正矢餘矢正切餘切正
 割餘割名之曰割圜八線
     設如甲乙丙丁之圜自圜心戊平分全
     圜為甲乙乙丙丙丁丁甲四象限其每
[021-2b]
     一象限皆九十度乃自圜心戊任作一
     戊己半徑則將甲丁九十度之弧分為
     甲己己丁二段己丁為己戊丁角所對
     之弧甲己為甲戊己角所對之弧如命
     己戊丁為正角則甲戊己為餘角甲戊
     己為正角則己戊丁為餘角正角所對
     為正弧餘角所對為餘弧今以己丁為
     正弧故甲己為餘弧又自己與甲丙全
     徑平行作己辛線謂之通弦其對己丁
[021-2b]
     正弧而立於戊丁半徑者曰正弦又與
[021-3a]
     戊丁半徑平行作壬己線謂之餘弦以
     其為甲己餘弧之所對也於戊丁半徑
     内減戊庚餘庚丁謂之正矢於甲戊半
     徑内減壬戊餘甲壬謂之餘矢自圜界
     與甲戊半徑平行立於戊丁半徑之末
     作垂線仍與己戊丁角相對者曰正切
     將己戊半徑引長與正切相遇於癸成
     戊癸線謂之正割又自圜界與戊丁半
[021-3b]
     徑平行作甲子線謂之餘切戊癸正割
     被甲子餘切截於子所分戊子謂之餘
     割每一角一弧即有正弦餘弦正矢餘
     矢己成四線於圜界之内復引出半徑
     於圜界之外而成正切餘切正割餘割
     之四線内外共為八線故曰割圜八線
     逐度逐分正弧之餘即為餘弧之正餘
     弧之正即為正弧之餘是以前四十五
     度之八線正餘互相對待為用不必復
[021-3b]
     求後四十五度之八線也凡此八線皆
[021-4a]
     九十度以内鋭角之所成若直角九十
     度者則不能成八線葢因半徑即九十
     度之正弦甲戊半徑即甲丁弧之弦而
     切線割線為平行終無相遇之處也若
     鈍角過九十度以外者則於半周一百
     八十度内減其角度用其餘度之八線
     即如己庚為己丁弧之正弦亦即乙己
     弧之正弦也要之八線以正弦為本有
[021-4b]
     正弦則諸線皆由此生故六宗三要皆
     係正弦之法
[021-5a]
  六宗三要二簡法附/
西洋厯算家作割圜八線表始自圜内容六邊四邊
十邊三邊五邊十五邊名曰六宗葢用圜徑求各等
邊形之一邊為相當弧之通弦以為立表之原故謂
之宗然六者實本於三如六邊形之一邊即圜之半
徑不藉他求數無零餘而理最易見此其一也四邊
形之一邊則為半徑所作正方形之對角斜弦此又
其一也十邊形之一邊則為半徑所作連比例三率
[021-5b]
之中率西法謂之理分中末線此又其一也至於三
邊形則出於六邊五邊形則出於十邊十五邊形則
又出於三邊及五邊非别自立一法也既得此六種
形之一邊各半之即得六種弧之各正弦爰命此六
種弧為本弧按法可求本弧之餘弦可求倍本弧之
正弦餘弦亦可求半本弧之正弦餘弦是為三要又
以不等两弧之正弦餘弦求相加相減弧之正弦又
两弧距六十度前後之度等得其两正弦之較即得
距弧之正弦是又名為二簡法由此錯綜之可得正
[021-5b]
弦一百二十其中最小者為四十五分之弦其次一
[021-6a]
度三十分又次為二度十五分又次為三度如此每
越四十五分而得一弦其自一分至四十四分之弦
則以比例求之因弧分甚微與直線所差無幾故以
弦求弦而得之此西法立割圜八線表之大綱也爾
來西法對數表内有設連比例四率以求圜内容七
邊九邊二法因推廣其理於六宗之外增求圜内容
十八邊形十四邊形之法俱以半徑為首率求連比
例四率之第二率即十八邊形十四邊形之每一邊
[021-6b]
而七邉又因之以生亦猶三邊之出於六邊五
邊之出於十邊也有此二形與六宗相叅伍可得正
弦三百六十其中最小者為十五分之正弦又增一
法求十五分之三分之一五分之正弦所少者止一
分至四分之正弦較之四十五分為尤密可知矣今
以六宗三要二簡法理分中末線并新增數法皆按
類具例於左
[021-7a]
  六宗圜内容六邊形四邊形三邊/形十邊形五邊形十五邊形
設如圜徑二十萬求内容六邊形之一邊幾何
     法以圜徑二十萬折半得半徑十萬即
     圜内容六邊形之每一邊也如甲圜内
     容六邊形每邊之弧得圜周六分之一
     皆六十度試自圜心甲至圜界乙丙二
     處作甲乙甲丙二半徑線成甲乙丙三
     角形則甲角所對之弧為六十度而甲
[021-7b]
     乙甲丙两腰俱為半徑既相等則乙角
     丙角亦必相等而各為六十度矣三角
     既等則三邊亦必相等故乙丙邊即與
     甲乙甲丙半徑相等也乙丙弧既為六
     十度則乙丙邊十萬為六十度之通弦
     折半得乙丁五萬即乙戊弧三十度之
     正弦也此即六邊起算之理前設圜徑
     為二兆者所以求其密合今設圜徑為
     二十萬所以取其便於用也
[021-7b]
設如圜徑二十萬求内容三邊形之一邊幾何
[021-8a]
     法以圜徑二十萬為弦自乗得四百億
     又以半徑十萬為勾自乗得一百億相
     減餘三百億開方得股一十七萬三千
     二百零五小餘○八○/七五六八即圜内容三邊
     形之每一邊也如甲圜内容三邊形毎
     邊之弧得圜周三分之一皆一百二十
     度為六邊形每邊弧之一倍試自乙角
     過圜心至對界作乙丁全徑線又自丁
[021-8b]
     依半徑度至丙作丁丙線則成六邊形
     之每一邊其丙丁弧即為三邊形之每
     邊弧之一半而丙角立於圜界之一半
     必為直角故半徑為勾全徑為弦求得
     股即三邊形之每一邊也乙丙弧既為
     一百二十度則乙丙邊一十七萬三千
     二百零五小餘○八○/七五六八為一百二十度
     之通弦折半得乙戊八萬六千六百零
     二小餘五四○/三七八四即乙己弧六十度之正
[021-8b]
     弦也
[021-9a]
設如圜徑二十萬求内容四邊形之一邊幾何
     法以圜徑二十萬折半得半徑十萬自
     乗得一百億倍之得二百億開方得一
     十四萬一千四百二十一小餘三五六/二三七三
     即圜内容四邊形之每一邊也如甲圜
     内容四邊形每邊之弧得圜周四分之
     一皆九十度試自圜心甲至圜界乙丙
     二處作甲乙甲丙二半徑線成甲乙丙
[021-9b]
     勾股形若命甲乙半徑為股則甲丙半
     徑為勾若命甲丙半徑為股則甲乙半
     徑為勾因勾股皆為半徑故以半徑自
     乗倍之開方而得弦即如勾股各自乗
     併之開方而得弦也乙丙弧既為九十
     度則乙丙邊一十四萬一千四百二十
     一小餘三五六/二三七三為九十度之通弦折半
     得乙丁七萬零七百一十小餘六七八/一一八六
     即乙戊弧四十五度之正弦也
[021-9b]
  理分中末線此西法名也因命一線為首率將/此首率分為大小两分大分為中
[021-10a]
   率小分為末率與原線共為相連/比例三率故謂之理分中末線也
設如以十萬為首率作相連比例三率使中率末率
 相加與首率等求中率末率各幾何
     法以十萬自乗得一百億為長方積以
     十萬為長闊之較用帶縱較數開方法
     算之得闊六萬一千八百零二即相連
     比例之中率以中率與首率十萬相減
     餘三萬八千一百九十七即相連比例
[021-10b]
     之末率也此法葢因連比例三率之首
     率末率相乗之長方積與中率自乗之
     正方積等而首率之中有一中率一末
     率之數故首率自乗之一正方積中有
     首率中率相乗之一長方又有首率末
     率相乗之一長方即如甲乙為首率丙
     乙為中率甲丙為末率丙乙中率自乗
     之正方為丁戊乙丙甲丙末率與甲乙
     首率相乗之長方為甲丙庚辛甲辛與/甲乙等
[021-10b]
     此一正方一長方之積等而甲乙首率
[021-11a]
     自乗之正方為甲乙己辛丙乙中率與
     甲乙首率相乗之長方為丙乙己庚丙/庚
     與甲/乙等夫甲丙庚辛之長方既與丁戊乙
     丙之正方等則甲乙己辛之正方亦必
     與丁戊己庚之長方等是以丁戊己庚
     長方形之闊即中率其長比闊之較即
     首率故以首率自乗為長方積仍以首
     率為長比闊之較用帶縱平方法開之
[021-11b]
     得闊為中率也
     又法以首率十萬為股首率十萬折半
     得五萬為勾求得弦一十一萬一千八
     百零三内減勾五萬餘六萬一千八百
     零三為相連比例之中率以中率與首
     率相減餘三萬八千一百九十七即為
     相連比例之末率也如圖甲乙與乙丙
     皆為首率今以甲乙為股乙丙折半得
     乙丁為勾求得甲丁弦試依甲丁弦度
[021-11b]
     將乙丁勾引長至戊作丁乙戊線仍自
[021-12a]
     甲至戊作一圜界則甲丁戊丁同為半
     徑且皆為弦於戊丁弦内減乙丁勾所
     餘乙戊與己乙等即中率於甲乙首率
     内減去與乙戊相等之己乙中率所餘
     甲己即末率也此法與前法理實相同
     帶縱較數開方法有以半較自乗與原
     積相加開方得半和於半和内減半較
     得闊者今此法以首率為股自乘得甲
[021-12b]
     乙丙壬正方形即與庚戊丙辛長方形
     積等乙丙即長闊之較乙丁即半較戊
     丁即半和今以乙丁為勾自乘甲乙為
     股自乘相加開方得甲丁弦即如乙丁
     半較自乘與甲乙自乘原積相加開方
     而得甲丁與戊丁等戊丁内減乙丁餘
     戊乙即半和内減半較得闊為中率也
設如圜徑二十萬求内容十邊形之一邊幾何
     法用連比例三率有首率求中率末率
[021-12b]
     使中率末率相加與首率等之法以圜
[021-13a]
     徑二十萬折半得十萬為首率自乘得
     一百億為長方積以十萬為長闊之較
     用帶縱較數開方法算之得六萬一千
     八百零三小餘三九八/八七四九為連比例之中
     率即圜内容十邊形之每一邊也如甲
     圜内容十邊形每邊之弧得圜周十分
     之一皆三十六度其通弦即圜内十邊
     形之一邊試自圜心甲至圜界乙丙二
[021-13b]
     處作甲乙甲丙二半徑線遂成甲乙丙
     三角形復自圜界乙至圜界戊作一乙
     戊線則截甲丙線於丁又成乙丙丁三
     角形而乙戊遂為一百零八度之通弦
     此乙丙丁三角形與甲乙丙三角形為
     同式形乙丙丁三角形之乙角當戊丙/弧為乙丙弧之倍則乙丙丁三
     角形之乙角與甲乙丙三角形之甲角/等又同用丙角其餘一角亦必等故為
     同式/形其相當各邊俱成相連比例故甲
     乙與乙丙之比同於乙丙與丙丁之比
[021-13b]
     為相連比例三率而甲乙為首率乙丙
[021-14a]
     為中率丙丁為末率也又甲乙丙三角
     形其甲角既居全圜十分之一為三十
     六度則乙角必比甲角大一倍為七十
     二度三角形之三角共一百八十度甲/角既為三十六度則乙丙两角必
     為一百四十四度平分之各得/七十二度比甲角為大一倍也而乙丙
     丁三角形之乙角與甲乙丙三角形之
     甲角等則甲丁乙三角形之乙角亦必
     與甲角等是則甲丁乙三角形必两邊
[021-14b]
     相等之三角形而乙丙丁三角形亦為
     两邊相等之三角形也夫甲丁既與丁
     乙等而丁乙又與乙丙中率等則甲丁
     亦必與中率等矣是以甲丁中率與丁
     丙末率相加與甲丙首率等故用連比
     例三率有首率求中率法算之得中率
     為十邊形之一邊也
     又法以圜徑二十萬折半得半徑十萬
     為股自乘得一百億又以半徑十萬折
[021-14b]
     半得五萬為勾自乗得二十五億相加
[021-15a]
     得一百二十五億開方得弦一十一萬
     一千八百零三小餘三九八/八七四九於弦數内
     減去勾數餘六萬一千八百零三小餘/三九
     八八七/四九即圜内容十邊形之每一邊也
     如甲圜内容十邊形每邊之弧得圜周
     十分之一皆三十六度試自圜心甲至
     圜界乙作甲乙半徑線為股又自圜心
     甲取直角作甲丙半徑線折半得甲丁
[021-15b]
     為勾求得乙丁弦内減與甲丁相等之
     戊丁餘乙戊即與乙己等為圜内容十
     邊形之毎一邊也乙己弧既為三十六
     度則乙己邊六萬一千八百零三小餘/三九
     八八七/四九為三十六度之通弦折半得乙
     庚三萬零九百零一小餘六九九/四三七四即乙
     辛弧十八度之正弦也
設如圜徑二十萬求内容五邊形之一邊幾何
     法以半徑十萬為底仍以半徑十萬與
[021-15b]
     圜内容十邊形之一邊六萬一千八百
[021-16a]
     零三小餘三九八/八七四九為兩腰用三角形求
     中垂線法算之得中垂線五萬八千七
     百七十八小餘五二五/二二九二倍之得一十一
     萬七千五百五十七小餘○五○/四五八四即圜
     内容五邊形之每一邊也如甲圜内容
     五邊形每邊之弧得圜周五分之一皆
     七十二度試自圜心甲至圜界乙丙二
     處作甲乙甲丙二半徑線遂成甲乙丙
[021-16b]
     三角形其乙丙邊為七十二度之通弦
     如以乙丙弧七十二度折半於丁作乙
     丁線即圜内容十邊形之一邊仍自圜
     心甲至圜界丁作甲丁半徑線又成甲
     乙丁三角形而甲丁線平分乙丙線於
     戊此乙戊線為甲乙丁三角形之中垂
     線即五邊形每邊之一半故以甲丁半
     徑為底甲乙半徑為大腰乙丁十邊形
     之一邊為小腰求得乙戊中垂線倍之
[021-16b]
     為五邊形之毎一邊也
[021-17a]
     又法以半徑十萬為股自乘得一百億
     圜内容十邊形之一邊六萬一千八百
     零三小餘三九八/八七四九為勾自乘得三十八
     億一千九百六十六萬零一百一十二
     小餘四八九九九○/五八五八五○○一相加得一百三十
     八億一千九百六十六萬零一百一十
     二小餘四八九九九○/五八五八五○○一開方得弦一十
     一萬七千五百五十七小餘○五○/四五八四
[021-17b]
     圜内容五邊形之每一邊也此法葢因
     半徑自乘十邊形之一邊自乘兩自乘
     方積相併即與五邊形之一邊自乘之
     方積等故用勾股求弦之法算之如甲
     圜内容五邊形將乙丙弧折半於丁作
     乙丁線即圜内容十邊形之一邊仍自
     圜心甲至丁作甲丁半徑線遂成甲乙
     丁三角形又依乙丁線度截甲丁半徑
     於己作乙己線成乙己丁三角形與甲
[021-17b]
     乙丁三角形為同式形故甲乙為首率
[021-18a]
     乙丁為中率己丁為末率甲己亦與乙
     丁等為中率而乙丙邊平分己丁末率
     於戊又成乙戊丁勾股形乙戊五邊形
     每邊之半為股丁戊末率之半為勾乙
     丁中率為弦試依甲丁半徑度作甲庚
     辛丁正方形又依乙丙五邊形之一邊
     度作乙丙癸壬正方形其甲庚辛丁正
     方形内甲子丑已為乙丁弦自乘之一
[021-18b]
     正方甲已既與乙丁弦等故甲/子丑已為弦自乘之正方已寅辛
     丁長方形亦與乙丁弦自乘之一正方
     等丁辛原與甲丁首率等己丁末率與/丁辛首率相乘自與乙丁中率自乘
     之正/方等而子庚寅丑長方形為乙丁弦自
     乘之一正方内少勾自乘之四正方葢/子
     庚辛夘長方形為首率與末率相乘之/長方與乙丁中率自乘之正方等内却
     少丑寅辛夘正方形而丑寅辛夘正方/形實為戊丁勾自乘之四正方故子庚
     寅丑長方形為乙丁弦自乘之/一正方少勾自乘之四正方也是則甲
     丁半徑自乘之甲庚辛丁正方形内有
[021-18b]
     弦自乘之三正方而少勾自乘之四正
[021-19a]
     方再加乙丁弦自乘之一正方共得弦
     自乘之四正方而少勾自乘之四正方
     大凡弦自乘之正方内原有勾自乘之
     一正方股自乘之一正方今弦自乘之
     四正方内少勾自乘之四正方即與股
     自乘之四正方等而乙丙一邊自乘之
     乙丙癸壬正方形實為乙戊股自乘之
     四正方然則甲丁半徑自乘方與乙丁
[021-19b]
     十邊形之一邊自乘方相併既與乙戊
     股自乘之四正方等而乙丙一邊自乘
     之正方豈不與甲丁半徑自乘乙丁十
     邊形之一邊自乘之兩正方等乎故以
     甲丁半徑為股乙丁十邊形之一邊為
     勾求得弦而為五邊形之一邊也
     又法以半徑十萬自乘得一百億為長
     方積仍以半徑十萬為長闊之較用帶
     縱較數開方法算之得長一十六萬一
[021-19b]
     千八百零三小餘三九八/八七四九折半得八萬
[021-20a]
     零九百零一小餘六九九/四三七四為自圜心至
     五邊形每邊之垂線乃以半徑十萬為
     弦圜心至五邊形每邊之垂線為股求
     得勾五萬八千七百七十八小餘五二/五二二九
     二/倍之得一十一萬七千五百五十七
     小餘○五○/四五八四即圜内容五邊形之每一
     邊也如甲圜内容五邊形將乙丙弧折
     半於丁作乙丁線即圜内容十邊形之
[021-20b]
     一邊仍自圜心甲至丁作甲丁半徑線
     成甲乙丁三角形又依乙丁線度截甲
     丁半徑於己作乙己線成乙己丁三角
     形與甲乙丁三角形為同式形故甲乙
     為首率乙丁為中率己丁為末率甲己
     亦與乙丁等為中率而乙丙邊平分己
     丁末率於戊是以己戊與戊丁俱為半
     末率而甲戊自圜心至邊之垂線則為
     一中率半末率之共數今以半徑首率
[021-20b]
     自乘為長方積開帶縱平方得長乃首
[021-21a]
     率與中率之和其内有兩中率一末率
     折半得一中率半末率即甲戊自圜心
     至邊之垂線既得甲戊垂線乃以甲乙
     半徑為弦甲戊垂線為股求得乙戊勾
     倍之得乙丙即圜内容五邊形之一邊
     也或以乙丁中率為弦戊丁半末率為
     勾求得乙戊股倍之亦即圜内容五邊
     形之一邊也乙丙弧既為七十二度則
[021-21b]
     乙丙邊一十一萬七千五百五十七小/餘
     ○五○四/五八四為七十二度之通弦折半得
     乙戊五萬八千七百七十八小餘五二/五二二九
     二/即乙丁弧三十六度之正弦也
設如圜徑二十萬求内容十五邊形之一邊幾何
     法以半徑十萬為弦圜内容五邊形之
     半五萬八千七百七十八小餘五二五/二二九二
     為勾求得股八萬零九百零一小餘六/九九四
     三七/五内減半徑之半五萬餘三萬零九
[021-21b]
     百零一小餘六九九/四三七五為股次以圜内容
[021-22a]
     三邊形之一邊一十七萬三千二百零
     五小餘○八○/七五六八内減圜内容五邊形之
     一邊一十一萬七千五百五十七小餘/○五
     ○四五/八四餘五萬五千六百四十八小餘/○三
     ○二九/八四折半得二萬七千八百二十四
     小餘○一五/一四九二為勾求得弦四萬一千五
     百八十二小餘三三八/一六三五即圜内容十五
     邊形之每一邊也如甲圜内容十五邊
[021-22b]
     形每邊之弧得圜周十五分之一皆二
     十四度試從圜界乙作圜内容三邊形
     又作圜内容五邊形将三邊形之每一
     邊弧分五段五邊形之每一邊弧分三
     段即得十五邊形之每一邊弧如戊庚
     與己丁二段皆為十五邊形之弧故以
     甲丁半徑為弦丁丙五邊之半為勾求
     得甲丙股内減甲辛自圜心至三角底
     邊之垂線為半徑之半餘辛丙與癸丁
[021-22b]
     或壬庚等復於三邊形之戊己邊内減
[021-23a]
     五邊形之庚丁邊即如戊己線内減壬
     癸餘戊壬與癸己二段折半得癸己或
     戊壬今任以癸丁或壬庚為股癸己或
     戊壬為勾求得己丁弦或戊庚弦即圜
     内容十五邊形之每一邊也己丁弧既
     為二十四度則己丁邊四萬一千五百
     八十二小餘三三八/一六三五為二十四度之通
     弦折半得己子二萬零七百九十一小/餘
[021-23b]
     一六九○/八一七即己丑弧十二度之正弦也
  新增按分作相連比例四率法
設如以十萬為一率作相連比例四率使一率與四
 率相加與二率三倍等問二率三率四率各幾何
     法以一率十萬自乘再乘得一千兆成/一
     立方/積為實又以一率十萬自乘三因之
     得三百億成三平/面積為法以除原實一千
     兆得三萬乃以三萬自乘再乘得二十
     七兆益於原實一千兆内得一千零二
[021-23b]
     十七兆為共實按除法以所得三萬與
[021-24a]
     法三百億相因得九百兆與共實相減
     餘一百二十七兆為第二位實以法之
     三百億除之得四千乃以首位所得三
     萬合次位所得四千共三萬四千自乘
     再乘得三十九兆三千零四十億仍益
     於原實一千兆内得一千零三十九兆
     三千零四十億為共實按除法減首位
     所得三萬與法三百億相因之九百兆
[021-24b]
     又減次位所得四千與法三百億相因
     之一百二十兆餘一十九兆三千零四
     十億為第三位實以法之三百億除之
     得六百所餘太多因益積故取畧大之
     數為七百合前两位所得三萬四千共
     三萬四千七百自乘再乘得四十一兆
     七千八百一十九億二千三百萬仍益
     於原實一千兆内得一千零四十一兆
     七千八百一十九億二千三百萬為共
[021-24b]
     實按除法減首位所得三萬與法三百
[021-25a]
     億相因之九百兆又減次位所得四千
     與法三百億相因之一百二十兆又減
     三位所得七百與法三百億相因之二
     十一兆餘七千八百一十九億二千三
     百萬為第四位實以法之三百億除之
     得二十合前三位所得三萬四千七百
     共三萬四千七百二十自乘再乘得四
     十一兆八千五百四十二億一千零四
[021-25b]
     萬八千仍益於原實一千兆内得一千
     零四十一兆八千五百四十二億一千
     零四萬八千為共實按除法減首位所
     得三萬與法三百億相因之九百兆又
     減次位所得四千與法三百億相因之
     一百二十兆又減三位所得七百與法
     三百億相因之二十一兆又減四位所
     得二十與法三百億相因之六千億餘
     二千五百四十二億一千零四萬八千
[021-25b]
     為末位實以法之三百億除之得八所
[021-26a]
     餘亦太多因益積仍取畧大之數為九
     合前四位所得三萬四千七百二十共
     三萬四千七百二十九自乘再乘得四
     十一兆八千八百六十七億六千六百
     四十萬零二千四百八十九仍益於原
     實一千兆内得一千零四十一兆八千
     八百六十七億六千六百四十萬二千
     四百八十九為共實按除法以五次所
[021-26b]
     得之數與法相因之數遞減之仍餘一
     百六十七億六千六百四十萬二千四
     百八十九不盡是共除得三萬四千七
     百二十九為相連比例之二率也以二
     率之三萬四千七百二十九自乘得一
     十二億零六百一十萬三千四百四十
     一以一率之十萬除之得一萬二千零
     六十一為三率以二率之三萬四千七
     百二十九三倍之得十萬四千一百八
[021-26b]
     十七内減去一率之十萬餘四千一百
[021-27a]
     八十七為四率如以三率之一萬二千
     零六十一自乘以二率之三萬四千七
     百二十九除之亦得四千一百八十七
     為四率也此為益實歸除之法葢因此
     法止有一率之數作相連比例四率使
     一率與四率之共數與二率三倍等而
     連比例四率之理一率自乘用四率再
     乘與二率自乘再乘之數等今立法以
[021-27b]
     一率自乘再乘為原實較之三倍二率
     與一率自乘之面積相乘之數却少一
     二率自乘再乘之數故以累除所得之
     數屢次自乘再乘益入原實然後按法
     除之始足二率三倍之數也如圖甲乙
     為一率庚子子辰辰乙皆為二率庚甲
     為四率庚乙為一率四率之共數又為
     二率之三倍甲乙丙丁戊己為一率自
     乘再乘之正方體庚乙丙丁壬癸為三
[021-27b]
     倍二率與一率自乘面積相乘之長方
[021-28a]
     體一率自乘三因之得三平面如以二/率乘之成三扁方體合之即成三倍
     二率乘一率自乘/面積之一長方體比一率自乘再乘之
     正方體多一庚甲酉戊壬癸扁方體此
     扁方體即一率自乘用四率再乘之數
     與二率自乘再乘之積等若於一率自
     乘再乘之正方體内加入二率自乘再
     乘之正方體即如於甲乙丙丁戊己正
     方體上加一庚甲酉戊壬癸之扁方體
[021-28b]
     成庚乙丙丁壬癸之長方體而以一率
     自乘之乙丙丁申方面除之必得庚乙
     為二率之三倍苟合乙丙丁申與辰己
     午未及子丑寅夘三方面除之必得庚
     子或子辰或辰乙為二率若不加積止
     以三方面除之則所得仍為一率之三
     分之一比二率數必小故以屢除所得
     之數屢次自乘再乘益入原積則積漸
     增而得數亦漸大遞及末位則所少之
[021-28b]
     積已足而除得之數即為二率之全數
[021-29a]
     焉
設如圜徑二十萬求内容十八邊形之一邊幾何
     法用連比例四率有一率求二率使一
     率與四率相加與二率三倍等之法以
     圜徑二十萬折半得十萬為一率自乘
     再乘得一千兆為實又以半徑十萬自
     乘三因之得三百億為法按益實歸除
     之法除實得三萬四千七百二十九小/餘
[021-29b]
     六三五五/三三四為二率即圜内十八邊形之
     每一邊也如甲圜内容十八邊形每邊
     之弧得圜周十八分之一皆二十度其
     通弦即圜内十八邊形之一邊試自圜
     心至圜界乙丙作甲乙甲丙二半徑線
     遂成甲乙丙三角形復自圜界乙至圜
     界庚作一乙庚線則截甲丙線於戊又
     成乙丙戊三角形而乙庚為六十度之
     通弦復自圜界丙按丙戊線度至乙庚
[021-29b]
     線之丁作一丙丁線則又成丙丁戊三
[021-30a]
     角形此三三角形皆為同式形乙丙戊/三角形
     之乙角當庚丙弧為乙丙弧之倍則乙/丙戊三角形之乙角與甲乙丙三角形
     之甲角等又與甲乙丙三角形同用丙/角丙丁戊三角形之丁丙線與甲辛半
     徑平行則丙丁戊三角形之丙角與甲/丙辛三角形之甲角為相對錯角亦必
     等又與乙丙戊三角形同用戊角是此/三三角形之各角互相等而為同式形
     也/其相當各邊俱成相連比例故甲乙
     與乙丙之比同於乙丙與丙戊之比乙
     丙與丙戊之比又同於丙戊與戊丁之
[021-30b]
     比為相連比例四率而甲乙為一率乙
     丙為二率丙戊為三率戊丁為四率也
     又乙庚為六十度之通弦與甲乙一率
     等而乙戊丁己己庚三段皆與乙丙二
     率等是乙庚一率中有乙丙二率之三
     倍而少一丁戊四率也必以乙庚一率
     與丁戊四率相加方與乙丙二率之三
     倍等故用連比例四率有一率求二率
     法算之得二率為十八邊形之一邊也
[021-30b]
     乙丙弧既為二十度乙丙邊三萬四千
[021-31a]
     七百二十九小餘六三五/五三三四為二十度之
     通弦折半得一萬七千三百六十四小/餘
     八一七七/六六七即十度之正弦也
設如圜徑二十萬求内容九邊形之一邊幾何
     法以半徑十萬為底仍以半徑十萬與
     圜内容十八邊形之一邊三萬四千七
     百二十九小餘六三五/五三三四為兩腰用三角
     形求中垂線法算之得中垂線三萬四
[021-31b]
     千二百零二小餘○一四/三三二六倍之得六萬
     八千四百零四小餘○二八/六六五二即圜内容
     九邊形之每一邊也如甲圜容九邊形
     每邊之弧得圜周九分之一皆四十度
     試自圜心甲至圜界乙丙二處作甲乙
     甲丙二半徑線遂成甲乙丙三角形其
     乙丙邊為四十度之通弦如以乙丙弧
     四十度折半於丁作乙丁線即圜内容
     十八邊形之一邊仍自圜心甲至圜界
[021-31b]
     丁作甲丁半徑線又成甲乙丁三角形
[021-32a]
     而甲丁線平分乙丙線於戊此乙戊線
     為甲乙丁三角形之中垂線即九邊形
     每邊之一半故以甲丁半徑為底甲乙
     半徑為大腰乙丁十八邊形之一邊為
     小腰求得中垂線倍之為九邊形之每
     一邊也乙丙弧既為四十度乙丙邊為
     四十度之通弦其乙戊中垂線三萬四
     千二百零二小餘○一四/三三二六即乙丁弧二
[021-32b]
     十度之正弦也
  按分作相連比例四率又法
設如以十萬為一率作相連比例四率使一率與四
 率相加與二率兩倍再加一三率之數等問二率
 三率四率各幾何
     法以一率十萬自乘再乘得一千兆成/一
     立方/體為實又以一率十萬自乘二因之
     得二百億成二平/面積為法以除原實一千
     兆得五萬為盡數因減實大於益實故
[021-32b]
     取畧小之數為四萬乃以四萬自乘再
[021-33a]
     乘得六十四兆益於原實一千兆内得
     一千零六十四兆為益實復以所得四
     萬自乘得一十六億以一率十萬再乘
     得一百六十兆於益實内減之餘九百
     零四兆為正實按除法以所得四萬與
     法二百億相因得八百兆與正實相減
     餘一百零四兆為第二位實以法之二
     百億除之得五千仍取畧小之數為四
[021-33b]
     千乃以首位所得四萬合次位所得四
     千共四萬四千自乘再乘得八十五兆
     一千八百四十億益於原實一千兆内
     得一千零八十五兆一千八百四十億
     為益實復以所得四萬四千自乘得一
     十九億三千六百萬以一率十萬再乘
     得一百九十三兆六千億於益實内減
     之餘八百九十一兆五千八百四十億
     為正實按除法減首位所得四萬與法
[021-33b]
     二百億相因之八百兆又減次位所得
[021-34a]
     四千與法二百億相因之八十兆餘一
     十一兆五千八百四十億為第三位實
     以法之二百億除之得五百合前两位
     所得四萬四千共四萬四千五百自乗
     再乗得八十八兆一千二百一十一億
     二千五百萬益於原實一千兆内得一
     千零八十八兆一千二百一十一億二
     千五百萬為益實復以所得四萬四千
[021-34b]
     五百自乗得一十九億八千零二十五
     萬以一率十萬再乗得一百九十八兆
     零二百五十億於益實内減之餘八百
     九十兆零九百六十一億二千五百萬
     為正實按除法減首位所得四萬與法
     二百億相因之八百兆又減次位所得
     四千與法二百億相因之八十兆又減
     三位所得五百與法二百億相因之一
     十兆餘九百六十一億二千五百萬為
[021-34b]
     第四位實以法之二百億除之實不足
[021-35a]
     法乃以第四位為空位而第五位得四
     故以四為末位合前四位所得四萬四
     千五百空十共四萬四千五百零四自
     乗再乗得八十八兆一千四百四十八
     億九千零一十三萬六千零六十四益
     於原實一千兆内得一千零八十八兆
     一千四百四十八億九千零一十三萬
     六千零六十四為益實復以所得四萬
[021-35b]
     四千五百零四自乗得一十九億八千
     零六十萬六千零一十六以十萬再乗
     得一百九十八兆零六百零六億零一
     百六十萬於益實内減之餘八百九十
     兆零八百四十二億八千八百五十二
     萬六千零六十四為正實按除法以五
     次所得之數於法相因之數遞減之仍
     餘四十二億八千八百五十三萬六千
     零六十四不盡是共除得四萬四千五
[021-35b]
     百零四為相連比例之二率也以二率
[021-36a]
     之四萬四千五百零四自乗得一十九
     億八千零六十萬六千零一十六以一
     率之十萬除之得一萬九千八百零六
     為三率以二率之四萬四千五百零四
     二因之與三率之一萬九千八百零六
     相加得十萬八千八百一十四減去一
     率之十萬餘八千八百一十四為四率
     如以三率之一萬九千八百零六自乗
[021-36b]
     以一率之四萬四千五百零四除之亦
     得八千八百一十四為四率也此為益
     實兼減實歸除之法葢因此法止有一
     率之數作相連比例四率使一率與四
     率之共數與二率两倍再加一三率之
     數等而相連比例四率之理一率自乗
     用四率再乗與二率自乘再乗之數等
     又一率自乗用三率再乗與二率自乗
     用一率再乗之數等今立法以一率自
[021-36b]
     乘再乗為原實較之二率加倍與一率
[021-37a]
     自乗之面積相乗之數却少一一率自
     乗四率再乗之數又多一一率自乗三
     率再乗之數故以屢除所得之數屢次
     自乗再乗益入原實又以屢除所得之
     數屢次自乗以一率再乗與益實相減
     然後按法除之始足二率两倍之數也
     如圖甲乙為一率庚子子辰皆為二率
     辰乙為三率庚甲為四率庚乙為一率
[021-37b]
     四率之共數又為二率两倍再加一三
     率之共數甲乙丙丁戊巳為一率自乗
     再乘之正方體庚乙丙丁壬癸為两倍
     二率併一三率與一率自乗面積相乘
     之長方體比一率自乗再乗之正方體
     多一庚甲酉戊壬癸扁方體此扁方體
     即一率自乗四率再乗之扁方體與二
     率自乗再乗之積等比两倍二率與一
     率自乗面積相乗之扁方體多一辰乙
[021-37b]
     丙丁午未扁方體此扁方體即一率自
[021-38a]
     乗三率再乗之扁方體與二率自乗一
     率再乗之積等若於一率自乗再乗之
     正方體内加入二率自乗再乗之數再
     減去二率自乗一率再乗之數即如於
     甲乙丙丁戊己正方體内加入庚甲酉
     戊壬癸之扁方體減去辰乙丙丁午未
     之扁方體成一庚辰己午壬癸之扁方
     體而以一率自乗之辰己午未方面除
[021-38b]
     之必得庚辰為二率之两倍苟合辰巳
     午未子丑寅夘二方面除之必得庚子
     或子辰為二率若不益少減多而以二
     方面除之則所得仍為一率之二分之
     一比二率數必大故以屢除所得之數
     屢次自乗再乗益入原積復以屢除所
     得之數自乗用一率再乗逐層與原積
     相減遞及末位則所少之積漸足所多
     之積漸消而除得之數即為二率之全
[021-38b]
     數焉
[021-39a]
設如圜徑二十萬求内容十四邊形之一邊幾何
     法用連比例四率有一率求第二率使
     一率與四率相加與二率兩倍再加一
     三率等之法以圜徑二十萬折半得十
     萬為一率自乗再乗得一千兆為實又
     以半徑十萬自乗倍之得二百億為法
     按益實兼減實歸除之法除實得四萬
     四千五百零四小餘一八六/七九一三為二率即
[021-39b]
     圜内十四邊形之每一邊也如甲圜内
     容十四邊形每邊之弧得圜周十四分
     之一皆二十五度四十二分五十一秒
     有餘其通弦即圜内十四邊形之一邊
     試自圜心至圜界乙丙作甲乙甲丙二
     半徑線遂成甲乙丙三角形復自圜界
     乙至圜界庚作一乙庚線則截甲丙線
     於戊又成乙丙戊三角形復自圜界丙
     按丙戊線度至乙庚線之丁作一丙丁
[021-39b]
     線則又成丙丁戊三角形此三三角形
[021-40a]
     皆為同式形乙戊丙三角形之乙角當/丙庚弧為乙丙弧之倍則
     乙戊丙三角形之乙角與乙甲丙三角/形之甲角等又與乙甲丙三角形同用
     丙角而丙丁戊三角形之丁丙線與甲/辛半徑平行即丙丁戊三角形之丙角
     與甲丙辛三角形之甲角為相對錯角/亦必等又與乙丙戊三角形同用戊角
     是此三三角形之各角/互相等而為同式形也其相當各邊俱
     成相連比例故甲乙與乙丙之比同於
     乙丙與丙戊之比乙丙與丙戊之比又
     同於丙戊與戊丁之比為相連比例四
[021-40b]
     率而甲乙為一率乙丙為二率丙戊為
     三率戊丁為四率也又按乙戊度作壬
     戊線與丁丙平行則截甲乙線於壬乃
     自壬與乙丙平行作壬子線復自壬與
     乙戊平行作壬癸線則又成甲壬子與
     壬戊癸丙三角形與乙丙戊三角形等
     成壬癸子一三角形與丙丁戊三角形
     等其甲子癸戊皆與乙丙二率等而癸
     子與丁戊四率等是甲丙一率内有兩
[021-40b]
     二率一三率而少一四率也若以甲丙
[021-41a]
     一率與癸子四率相加方與二率之兩
     倍再加一三率之數等故用連比例四
     率有一率求二率法算之得二率為十
     四邊形之每一邊也
設如圜徑二十萬求内容七邊形之一邊幾何
     法以半徑十萬為底仍以半徑十萬與
     圜内容十四邊形之一邊四萬四千五
     百零四小餘一八六/七九一三為兩腰用三角形
[021-41b]
     求中垂線法算之得中垂線四萬三千
     三百八十八小餘三七三/九一一八倍之得八萬
     六千七百七十六小餘七四七/八二三六即圜内
     容七邊形之每一邊也如甲圜容七邊
     形每邊之弧得圜周七分之一皆五十
     一度二十五分四十二秒有餘試自圜
     心甲至圜界乙丙二處作甲乙甲丙二
     半徑線遂成甲乙丙三角形其乙丙邊
     為五十一度二十五分四十二秒有餘
[021-41b]
     之通弦如以乙丙弧五十一度二十五
[021-42a]
     分四十二秒有餘折半於丁作乙丁線
     即圜内容十四邊形之一邊仍自圜心
     甲至圜界丁作甲丁半徑線又成甲乙
     丁三角形而甲丁線平分乙丙線於戊
     此乙戊線為甲乙丁三角形之中垂線
     即七邊形每邊之一半故以甲丁半徑
     為底甲乙半徑為大腰乙丁十四邊形
     之一邊為小腰求得乙戊中垂線倍之
[021-42b]
     為七邊形之每一邊也
[021-43a]
  三要有本弧之正弦求本弧之餘弦有本弧之/正弦餘弦求倍弧之正弦餘弦有本弧之
   正弦餘弦求半/弧之正弦餘弦
設如本弧三十六度之正弦五萬八千七百七十八
 小餘五二五/二二九二求餘弧五十四度之正弦幾何
     法以三十六度之正弦五萬八千七百
     七十八小餘五二五/二二九二為勾半徑十萬為
     弦求得股八萬零九百零一小餘六九/九四三七
     五/為五十四度之正弦即三十六度之
[021-43b]
     餘弦也如甲乙丙九十度之一象限其
     甲乙正弧三十六度乙丙餘弧五十四
     度乙丁為三十六度之正弦試自乙至
     象限中心戊作乙戊半徑線遂成乙丁
     戊勾股形乙戊為弦乙丁為勾求得丁
     戊股與乙己等為乙丙餘弧五十四度
     之正弦即甲乙正弧三十六度之餘弦
     也
設如本弧三十六度之正弦五萬八千七百七十八
[021-43b]
 小餘五二五/二二九二餘弦八萬零九百零一小餘六九九/四三七五
[021-44a]
 求倍弧七十二度之正弦餘弦各幾何
     法以半徑十萬為一率本弧之正弦五
     萬八千七百七十八小餘五二五/二二九二為二
     率本弧之餘弦八萬零九百零一小餘/六九
     九四三/七五為三率求得四率四萬七千五
     百五十二小餘八二五/八一四七倍之得九萬五
     千一百零五小餘六五一/六二九四即倍弧七十
     二度之正弦也求餘弦則以三十六度
[021-44b]
     之正弦五萬八千七百七十八小餘五/二五二
     二九/二自乘以半徑十萬除之得三萬四
     千五百四十九小餘一五○/二八一二倍之得六
     萬九千零九十八小餘三○○/五六二四與半徑
     十萬相減餘三萬零九百零一小餘六/九九四
     三七/六即倍弧七十二度之餘弦也如甲
     乙丙九十度之一象限其甲乙弧三十
     六度倍之為甲丁弧七十二度乙己為
     三十六度之正弦庚乙為三十六度之
[021-44b]
     餘弦與戊辛等葢辛甲與乙己等則戊/辛必與戊己等戊己即
[021-45a]
     庚乙/也丁壬為七十二度之正弦試與乙
     己平行作辛癸線遂成戊乙己戊辛癸
     同式兩勾股形其戊乙己勾股形之戊
     乙弦與乙己勾之比同於戊辛癸勾股
     形之戊辛弦與辛癸勾之比為相當比
     例四率而辛癸與子壬等為丁壬之半
     葢辛甲為丁甲之半則/辛癸亦為丁壬之半故倍之得丁壬
     為甲丁七十二度之正弦也又如求餘
[021-45b]
     弦其甲辛戊甲癸辛為同式兩勾股形
     其甲辛戊勾股形之甲戊弦與甲辛勾
     之比同於甲癸辛勾股形之甲辛弦與
     甲癸勾之比為相連比例三率既得甲
     癸倍之得甲壬葢甲丁為甲辛之倍則/甲壬亦為甲癸之倍
     與甲戊半徑相減餘壬戊與丁丑等即
     甲丁七十二度之餘弦也
設如本弧四十五度之正弦七萬零七百一十小餘/六七
 八一一/八六餘弦亦七萬零七百一十小餘六七八/一一八六
[021-45b]
 半弧二十二度三十分之正弦幾何
[021-46a]
     法以本弧之正弦七萬零七百一十小/餘
     六七八一/一八六為股本弧之餘弦七萬零七
     百一十小餘六七八/一一八六與半徑十萬相減
     餘二萬九千二百八十九小餘三二一/八八一四
     為勾求得弦七萬六千五百三十六小/餘
     六八六四/七三○折半得三萬八千二百六十
     八小餘三四三/二三六五即半弧二十二度三十
     分之正弦也如甲乙丙九十度之一象
[021-46b]
     限其甲乙弧四十五度折半為丁乙弧
     二十二度三十分乙己為四十五度之
     正弦戊己與庚乙等為四十五度之餘
     弦於戊甲半徑内減去戊己餘己甲為
     勾乙己為股求弦得乙甲為四十五度
     之通弦折半得乙辛即丁乙二十二度
     三十分之正弦也
     又捷法以本弧四十五度之餘弦七萬
     零七百一十小餘六七八/一一八六與半徑十萬
[021-46b]
     相減餘二萬九千二百八十九小餘三/二一八
[021-47a]
     八一/四折半得一萬四千六百四十四小/餘
     六六○九/四○七與半徑十萬相乘開方得三
     萬八千二百六十八小餘三四三/二三六五即半
     弧二十二度三十分之正弦也葢乙己
     為四十五度之正弦甲己為四十五度
     之正矢乙辛辛甲皆二十二度三十分
     之正弦如與乙己平行作一辛壬線平
     分甲己於壬成甲辛戊甲壬辛同式兩
[021-47b]
     勾股形其甲辛戊勾股形之甲戊弦與
     甲辛勾之比同於甲壬辛勾股形之甲
     辛弦與甲壬勾之比為連比例三率故
     首率甲戊與末率甲壬相乘首率甲戊/與末率甲
     壬相乘與中率甲/辛自乘之積相等開方得甲辛為二十
     二度三十分之正弦也
  新增有本弧之餘弦求倍弧之餘弦及半弧之
   餘弦
設如本弧三十六度之餘弦八萬零九百零一小餘/六九
[021-47b]
 九四三/七五求倍弧七十二度之餘弦幾何
[021-48a]
     法以本弧三十六度之餘弦八萬零九
     百零一小餘六九九/四三七五自乘以半徑十萬
     除之得六萬五千四百五十小餘八四/九七一八
     七/與半徑十萬相減餘三萬四千五百
     四十九小餘一五○/二八一三倍之得六萬九千
     零九十八小餘三○○/五六二六仍與半徑十萬
     相減餘三萬零九百零一小餘六九九/四三七四
     即倍弧七十二度之餘弦也如甲乙丙
[021-48b]
     九十度之一象限其甲乙弧三十六度
     倍之為甲丁弧七十二度丁己為三十
     六度之正弦戊己為三十六度之餘弦
     丁庚為七十二度之正弦辛丁為七十
     二度之餘弦與戊庚等試自己至壬作
     己壬垂線遂成甲己戊己壬戊同式兩
     勾股形其甲己戊勾股形之戊甲弦與
     戊己股之比同於己壬戊勾股形之戊
     己弦與戊壬股之比為連比例三率故
[021-48b]
     中率戊己自乘以首率戊甲除之得末
[021-49a]
     率戊壬既得戊壬與戊甲半徑相減餘
     壬甲倍之得庚甲仍與戊甲半徑相減
     餘戊庚與辛丁等即甲丁弧七十二度
     之餘弦也
設如本弧四十五度之餘弦七萬零七百一十小餘/六七
 八一一/八六求半弧二十二度三十分之餘弦幾何
     法以本弧四十五度之餘弦七萬零七
     百一十小餘六七八/一一八六與半徑十萬相減
[021-49b]
     餘二萬九千二百八十九小餘三二一/八八一四
     折半得一萬四千六百四十四小餘六/六○九
     四○/七與本弧四十五度之餘弦七萬零
     七百一十小餘六七八/一一八六相加得八萬五
     千三百五十五小餘三三九/○五九三與半徑十
     萬相乘開方得九萬二千三百八十七
     小餘九五三/二五一一即半弧二十二度三十分
     之餘弦也如甲乙丙九十度之一象限
     其甲乙弧四十五度折半為丁乙弧二
[021-49b]
     十二度三十分乙己為四十五度之正
[021-50a]
     弦戊己與庚乙等為四十五度之餘弦
     乙辛為二十二度三十分之正弦戊辛
     為二十二度三十分之餘弦戊己四十
     五度之餘弦與戊甲半徑相減餘己甲
     折半得己壬再與戊己相加得戊壬試
     自辛至壬作辛壬垂線遂成甲辛戊辛
     壬戊同式兩勾股形其甲辛戊勾股形
     之戊甲弦與戊辛股之比同於辛壬戊
[021-50b]
     勾股形之戊辛弦與戊壬股之比為連
     比例三率故首率戊甲與末率戊壬相
     乘開方得戊辛為二十二度三十分之
     餘弦也
  新增有本弧之正弦求其三分之一弧之正弦
設如三十六度之正弦五萬八千七百七十八小餘/五二
 五二二/九二求其三分之一十二度之正弦幾何
     法用連比例四率有一率求二率使一
     率與四率相加與二率三倍等之法以
[021-50b]
     三十六度之正弦五萬八千七百七十
[021-51a]
     八小餘五二五/二二九二倍之得一十一萬七千
     五百五十七小餘○五○/四五八四為七十二度
     之通弦乃以半徑十萬自乘得一百億
     用七十二度之通弦再乘得一千一百
     七十五兆五千七百零五億零四百五
     十八萬四千為實又以半徑十萬自乘
     三因之得三百億為法按益實歸除之
     法除實得四萬一千五百八十二小餘/三三
[021-51b]
     八一六/三四為二十四度之通弦折半得二
     萬零七百九十一小餘一六九/○八一七即十二
     度之正弦也如甲乙丙九十度之一象
     限其甲乙弧三十六度甲丁為其正弦
     倍之得甲己即甲乙己七十二度弧之
     通弦試以七十二度取其三分之一二
     十四度為甲庚弧其通弦甲庚與甲戊
     庚戊兩半徑成一戊甲庚三角形又庚
     戊半徑截甲己通弦於辛成一庚甲辛
[021-51b]
     三角形又依庚辛度向辛甲邊作庚壬
[021-52a]
     線成一庚辛壬三角形此兩三角形俱
     與戊甲庚三角形為同式形其相當各
     邊俱成相連比例故戊甲為一率甲庚
     為二率庚辛為三率辛壬為四率也今
     甲己七十二度之通弦内有甲庚二率
     之三倍而少一辛壬四率葢己癸癸壬/辛甲三段皆
     與甲庚二率等而癸壬辛甲二段内却/重辛壬一小段是甲己通弦内有己癸
     癸壬辛甲三二率而/少一辛壬四率也若以甲己通弦為
[021-52b]
     髙與一率半徑自乘之方面相乘所成
     之長方體則比三倍二率為高與一率
     半徑自乘之方面相乘所成之長方體
     必少一四率為高與一率半徑自乘之
     方面相乘所成之扁方體此扁方體與
     二率自乘再乘之正方體等故以一率
     半徑自乘之三方面為法除實每次所
     得二率之數自乘再乘益入原積則積
     漸增與三倍二率與一率半徑自乘之
[021-52b]
     方面相乘所成之長方體合而除得之
[021-53a]
     數即為二率既得甲庚二率為二十四
     度之通弦半之得甲子即甲丑弧十二
     度之正弦也
[021-54a]
  二簡法有兩弧之正弦餘弦求兩弧相加相減/之正弦有距六十度前後相等弧之正
   弦求距弧/之正弦
設如四十五度之正弦七萬零七百一十小餘六七/八一一八
 六/餘弦亦七萬零七百一十小餘六七八/一一八六又有二
 十四度之正弦四萬零六百七十三小餘六六四/三○七五
 餘弦九萬一千三百五十四小餘五四五/七六四二求兩弧
 相加六十九度之正弦及兩弧相減二十一度之
 正弦各幾何
[021-54b]
     法以半徑十萬為一率四十五度之正
     弦七萬零七百一十小餘六七八/一一八六為二
     率二十四度之餘弦九萬一千三百五
     十四小餘五四五/七六四二為三率求得四率六
     萬四千五百九十七小餘四一八/八○二○又以
     半徑十萬為一率四十五度之餘弦七
     萬零七百一十小餘六七八/一一八六為二率二
     十四度之正弦四萬零六百七十三小/餘
     六六四三/○七五為三率求得四率二萬八千
[021-54b]
     七百六十小餘六二三/八四七六乃以兩四率相
[021-55a]
     加得九萬三千三百五十八小餘○四/二六四九
     六/即兩弧相加所得六十九度之正弦
     如以兩四率相減餘三萬五千八百三
     十六小餘七九四/九五四五即兩弧相減所餘二
     十一度之正弦也如甲乙丙丁九十度
     之一象限其乙甲弧四十五度乙己為
     四十五度之正弦己戊為四十五度之
     餘弦於乙甲弧四十五度加丙乙弧二
[021-55b]
     十四度得丙甲弧六十九度又於乙甲
     弧四十五度減乙子弧二十四度餘子
     甲弧二十一度試自丙至子作丙子線
     則丙乙弧乙子弧皆為二十四度丙庚
     與庚子皆為二十四度之正弦庚戊則
     為二十四度之餘弦今以乙戊半徑為
     一率乙己四十五度之正弦為二率庚
     戊二十四度之餘弦為三率求得四率
     庚辛與壬癸等又以乙戊半徑為一率
[021-55b]
     己戊四十五度之餘弦為二率丙庚二
[021-56a]
     十四度之正弦為三率求得四率丙壬
     故以丙壬加於庚辛庚辛原與/壬癸等共得丙
     癸即丙甲弧六十九度之正弦如於庚
     辛内減與丙壬相等之庚夘餘夘辛與
     子丑等即子甲弧二十一度之正弦也
     葢乙己戊與庚辛戊為同式勾股形故
     乙戊與乙己之比同於庚戊與庚辛之
     比為相當比例四率又寅癸戊與乙己
[021-56b]
     戊亦為同式勾股形而寅癸戊勾股形
     之寅角與丙庚寅勾股形之寅角為兩
     尖相對角其度等癸角與庚角俱為直
     角其度又等則戊角必與丙角等如作
     庚壬線成丙壬庚勾股形則此形之丙
     角既與乙己戊勾股形之戊角等而壬
     角又為直角與乙己戊勾股形之己角
     等故亦為同式勾股形而乙戊與己戊
     之比同於丙庚與丙壬之比為相當比
[021-56b]
     例四率也
[021-57a]
設如八十四度之弧距六十度二十四度其正弦九
 萬九千四百五十二小餘一八九/五三六八又有三十六度
 之弧距六十度亦二十四度其正弦五萬八千七
 百七十八小餘五二五/二二九二求距弧二十四度之正弦
 幾何
     法以八十四度之正弦九萬九千四百
     五十二小餘一八九/五三六八内減三十六度之
     正弦五萬八千七百七十八小餘五二/五二二九
[021-57b]
     二/餘四萬零六百七十三小餘六六四/三○七六
     即距弧二十四度之正弦也如有距六
     十度前二十四度為三十六度其正弦
     五萬八千七百七十八小餘五二五/二二九二
     弧二十四度之正弦四萬零六百七十
     三小餘六六四/三○七六求距六十度後二十四
     度為八十四度之正弦則以三十六度
     之正弦五萬八千七百七十八小餘五/二五二
     二九/二與距弧二十四度之正弦四萬零
[021-57b]
     六百七十三小餘六六四/三○七六相加得九萬
[021-58a]
     九千四百五十二小餘一八九/五三六八即八十
     四度之正弦也又如有距六十度後二
     十四度為八十四度其正弦九萬九千
     四百五十二小餘一八九/五三六八距弧二十四
     度之正弦四萬零六百七十三小餘六/六四三
     ○七/六求距六十度前二十四度為三十
     六度之正弦則以八十四度之正弦九
     萬九千四百五十二小餘一八九/五三六八與距
[021-58b]
     弧二十四度之正弦四萬零六百七十
     三小餘六六四/三○七六相減餘五萬八千七百
     七十八小餘五二五/二二九二即三十六度之正
     弦也如甲乙丙丁九十度之一象限其
     己甲弧六十度丙甲弧八十四度丙距
     己二十四度乙甲弧三十六度乙距己
     亦二十四度丙庚為八十四度之正弦
     乙辛為三十六度之正弦與壬庚等丙
     壬為兩正弦之較試自巳至象限中心
[021-58b]
     戊作己戊線又自丙至乙作丙乙線則
[021-59a]
     丙癸癸乙皆為距弧二十四度之正弦
     與丙壬兩正弦之較相等葢己戊甲角
     六十度則己戊丁角為三十度丙庚與
     丁戊平行則丙子己角與丁戊己角為
     二平行線上所成之内外角必相等皆
     為三十度丙癸子角為直角則子丙癸
     角必為六十度矣又自乙至子作乙子
     線則乙癸子與丙癸子為同形勾股形
[021-59b]
     癸乙子角亦必為六十度癸子乙角亦
     必為三十度兩勾股形合之共成一丙
     乙子三角形而丙子乙角亦必為六十
     度矣三角度既等則三邊必相等今丙
     壬為丙子之半丙癸為丙乙之半丙子
     既與丙乙等故丙壬亦必與丙癸等也
     有此法凡有六十度以前各弧之正弦
     則以各距弧之正弦與之相加可得六
     十度以後三十度各弧之正弦若有六
[021-59b]
     十度以後各弧之正弦則以各距弧之
[021-60a]
     正弦與之相減可得六十度以前三十
     度各弧之正弦六十度前後三十度之
     正弦用加減而即得較之勾股比例諸
     法甚為簡便也
[021-61a]
  八線相求
設如四十八度之正弦七萬四千三百一十四小餘/四八
 二五四/七七餘弦六萬六千九百一十三小餘○六○/六三五八
 求正矢正切正割各幾何
     法以半徑十萬内減四十八度之餘弦
     六萬六千九百一十三小餘○六○/六三五八
     三萬三千零八十六小餘九三九/三六四二為正
     矢以餘弦六萬六千九百一十三小餘/○六
[021-61b]
     ○六三/五八為一率正弦七萬四千三百一
     十四小餘四八二/五四七七為二率半徑十萬為
     三率求得四率一十一萬一千零六十
     一小餘二五一/四八三○為正切以餘弦六萬六
     千九百一十三小餘○六○/六三五八為一率半
     徑十萬為二率仍以半徑十萬為三率
     求得四率一十四萬九千四百四十七
     小餘六五四/九八六六為正割也如圖甲乙弧四
     十八度甲丙為正弦甲丁為餘弦與丙
[021-61b]
     戊等乙丙為正矢故乙戊半徑内減與
[021-62a]
     甲丁餘弦相等之丙戊餘乙丙即為正
     矢己乙為正切巳戊為正割甲丙戊己
     乙戊兩勾股形為同式形故丙戊餘弦
     與甲丙正弦之比同於乙戊半徑與己
     乙正切之比為相當比例四率又丙戊
     餘弦與甲戊半徑之比同於乙戊半徑
     與己戊正割之比亦為相當比例四率
     也
[021-62b]
     又正切求正割捷法以餘弧折半得二
     十一度乃以二十一度之正切三萬八
     千三百八十六小餘四○三/三五○三六與本弧之
     正切一十一萬一千零六十一小餘二/五一四
     八三/○相加得一十四萬九千四百四十
     七小餘六五四/八三三三即為本弧之正割也如
     圖甲乙弧四十八度己乙為正切己戊
     為正割試將甲庚餘弧四十二度折半
     得庚辛二十一度移於乙壬又作乙癸
[021-62b]
     為乙壬弧二十一度之正切與己乙相
[021-63a]
     加得己癸與己戊正割相等葢甲戊乙
     角四十八度己乙戊角為直角九十度
     二角併之為一百三十八度於一百八
     十度内減之餘四十二度為戊己乙角
     今於甲戊乙角四十八度加乙戊壬角
     二十一度遂成己戊癸角為六十九度
     仍與戊己乙角四十二度相加於一百
     八十度内減之所餘亦六十九度即為
[021-63b]
     戊癸己角戊癸己角既與己戊癸角相
     等則己戊與己癸邊亦必相等也有此
     法則凡有逐度逐分之切線求割線可
     止用加法不用四率矣又凡有本弧之
     正切正割相減即得半餘弧之正切若
     有本弧之正割及半餘弧之正切相減
     即得本弧之正切也
設如四十八度之正弧七萬四千三百一十四小餘/四八
 二五四/七七餘弦六萬六千九百一十三小餘○六○/六三五八
[021-63b]
 求餘矢餘切餘割各幾何
[021-64a]
     法以半徑十萬内減四十八度之正弦
     七萬四千三百一十四小餘四八二/五四七七
     二萬五千六百八十五小餘五一七/四五二三
     餘矢以正弦七萬四千三百一十四小/餘
     四八二五/四七七為一率餘弦六萬六千九百
     一十三小餘○六○/六三五八為二率半徑十萬
     為三率求得四率九萬零四十小餘四/○四四
     二九/七為餘切以正弦七萬四千三百一
[021-64b]
     十四小餘四八二/五四七七為一率半徑十萬為
     二率仍以半徑十萬為三率求得四率
     一十三萬四千五百六十三小餘二七/二九六○
     七/為餘割也如圖甲乙弧四十八度甲
     丙為正弦與丁戊等甲丁為餘弦巳丁
     為餘矢故已戊半徑内減與甲丙正弦
     相等之丁戊餘己丁即為餘矢庚己為
     餘切庚戊為餘割甲丁戊庚己戊兩勾
     股形為同式形故丁戊正弦與甲丁餘
[021-64b]
     弦之比同於己戊半徑與庚己餘切之
[021-65a]
     比為相當比例四率又丁戊正弦與甲
     戊半徑之比同於己戊半徑與庚戊餘
     割之比亦為相當比例四率也
     又餘切求餘割捷法以本弧折半得二
     十四度乃以二十四度之正切四萬四
     千五百二十二小餘六八六/五三一○與本弧之
     餘切九萬零四十小餘四○四/四二九七相加得
     一十三萬四千五百六十三小餘二七/二九六○
[021-65b]
     七/即為本弧之餘割也如圖甲乙弧四
     十八度庚己為其餘切庚戊為其餘割
     試將甲乙正弧四十八度折半得辛乙
     二十四度移於壬己又作癸己為壬己
     弧二十四度之正切與庚己相加得庚
     癸與庚戊餘割相等葢甲戊己角四十
     二度庚己戊角為直角九十度二角相
     併為一百三十二度於一百八十度内
     減之餘四十八度為戊庚己角今於甲
[021-65b]
     戊己角四十二度加己戊壬角二十四
[021-66a]
     度遂成庚戊癸角為六十六度仍與戊
     庚己角四十八度相加於一百八十度
     内減之所餘亦為六十六度即為戊癸
     庚角戊癸庚角既與庚戊癸角相等則
     庚戊與庚癸邊亦必相等也有此法則
     凡有逐度逐分之切線求餘割亦可止
     用加法不用四率矣又凡有本弧之餘
     切餘割相減即得半本弧之正切若有
[021-66b]
     本弧之餘割及半本弧之正切相減即
     得本弧之餘切矣
[021-67a]
  求象限内各線總法
六宗倂新增十八邊形及九邊形之每邊各半之得
八弧之正弦用要法之一各求其餘弦次取十二度
十五邊/之半用要法之三折半四次得六度三度一度三
十分及四十五分之正弦復用新增法求其三分之
一得十五分之正弦復求其三分之一即得五分之
正弦既得五分之正弦乃用簡法之一求六十度以
内之正弦每越五分而得一弦可得七百二十又用
[021-67b]
簡法之二求六十度以外之正弦亦越五分而得一
弦又得三百六十如以一度之弦與五十九度之弦/相加即六十一度之弦以二度之
弦與五十八度之弦相加即六十二度之弦以至二/十九度之弦與三十一度之弦相加即得八十九度
之弦/也總而計之一象限中共得正弦一千零八十己
居全表五分之一象限中逐分計之共正弦五千四/百故一千零八十為五分之一也
再以五分之弦用要法之三得二分三十秒之弦復
用新增法求其三分之一得五十秒之弦乃以五十
秒之弧為一率五十秒之弦為二率一分之弧化六
十秒為三率得四率為一分之弦既得一分之弦即
[021-67b]
用簡法之一簡法之二錯綜加減之則一象限中每
[021-68a]
 度每分之正弦悉得矣既得每度每分之正弦則用
 前八線相求之法即得每度每分之切割諸線矣如
 於一分之中欲析為六十秒則以比例四率求之即
 得每秒之八線也
 
 
 
 
[021-68b]
 
 
 
 
 
 
 
御製數理精蘊下編卷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