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c0059 讀詩質疑-清-嚴虞惇 (WYG)


[024-1a]
欽定四庫全書
 讀詩質疑卷二十四上
          太僕寺少卿嚴虞惇撰
 大雅文王之什
 文王文王受命作周也
  歐陽氏曰周自后稷以來積功累仁至於文王威
  徳並著國自此大武王因之遂滅商有天下是以
  盛徳為天所相而興周者自文王始也故序但言
[024-1b]
  受命作周不言受命稱王也 虞惇按周書無逸
  曰文王受命惟中身厥享國五十年武成曰我文
  考文王克成厥勲誕膺天命惟九年大統未集是
  文王受命之事也帝王世紀云文王即位四十二
  年歳在鶉火文王於是更為受命之元年始稱王
  矣史記周本紀西伯蓋即位五十年其囚羑里蓋
  益易之八卦為六十四卦詩人道西伯蓋受命之
  年稱王而斷虞芮之訟後十年而崩是文王稱王
[024-2a]
  改元之事也歐陽氏以文王未甞稱王改元故著
  論以辨之而於詩本義亦極詆毛鄭之妄然謂文
  王未甞稱王是矣而謂文王未甞受命改元則非
  也書泰誓惟十有三年春說者曰此武王即位之
  十三年也今按大戴禮文王十五而生武王是武
  王少文王十四歳也文王世子文王九十七而終
  武王九十三而終是文王之終武王已八十三武
  王以八十四即位至九十三而終即位僅十年不
[024-2b]
  得以十三年伐紂則所謂十三年者蓋據文王受
  命改元之年數之武王未甞有十三年也文王受
  命改元故書有九年大統未集之語若謂文王未
  甞改元則文王即位共五十年何得云九年也鄭
  氏赤雀丹書之說出於讖緯不足為據若受命改
  元以經史推校無可疑者司馬温公稽古錄云文
  王為諸侯四十二年更稱元年又云武王即位四
  年克商克商七年而崩夀九十三皆與經傳合稱
[024-3a]
  王之事六經無明文書西伯戡黎既稱西伯其非
  稱王可知先儒云文王未王而稱王者史臣追尊
  之辭游氏云紂在上而文王稱王是二天子也觀
  泰誓三篇稱文王為文考至武成柴望然後稱文
  考為文王則可知矣斯言得之矣 國語文王大
  明緜兩君相見之樂也 申公說周公追述文王
  之徳明周家所以受命而伐商者作詩歌奏於清
  廟受釐陳戒之時以訓嗣王也 吕氏曰按吕氏
[024-3b]
  春秋周公旦乃作詩曰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周雖
  舊邦其命維新以繩文王之徳熟味此詩信非周
  公不能作也
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有周不顯帝
命不時文王陟降在帝左右時右平上通韻/
 賦也 毛傳在上在民上也於歎辭昭見也顯光也
 不顯顯也不時時也陟升也 鄭箋在察也
 鄭箋文王初為西伯有功於民其徳著見於天故天
[024-4a]
 命之以為王使君天下也 王氏曰周受封自后稷
 則其邦舊矣至文王而天命之肇造區夏則其命新
 矣 朱注文王在上而昭於天則周之徳豈不顯乎
 周雖舊邦而命維新則帝之命豈不時乎 孔疏文
 王升接天下接人常觀察上帝之意隨其左右之宜
 順而行之所謂聖人與天地合徳也 蘇氏曰聖人
 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與天如一故也詩於
 天人之際多以陟降言之
[024-4b]
亹亹文王令聞不已陳錫哉周侯文王孫子文王孫子
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顯亦世上去通韻/
 賦也 毛傳亹亹勉也 鄭箋令善也聞聲聞也陳
 敷錫施也 毛傳哉載也侯維也本本宗也支支子
 也 鄭箋勉勉乎不倦文王之勤用明徳也其善聲
 聞日見稱頌無止時也 朱註文王非有勉也純亦
 不已而人見其亹亹也其徳不已則令聞亦不已
 蘇氏曰由文王敷恩恵之施於民而民載之是以鍾
[024-5a]
 美于子孫適為天子而庶為諸侯其祚無不百世者
  嚴氏曰文王惟知錫民而錫民者乃所以錫子孫
 也不特子孫之盛如此凡周之臣子皆光明俊偉其
 徳甚顯亦世世相傳與周匹休焉此文王徳澤之逺
 也 春秋傳詩曰陳錫載周能施也杜氏注文王布
 陳大利以賜天下故能載行周道福流子孫
世之不顯厥猶翼翼思皇多士生此王國王國克生維
周之楨濟濟多士文王以寧
[024-5b]
 賦也 鄭箋猶謀也 毛傳翼翼恭敬也思辭也
 吕氏曰皇美也 毛傳楨榦也濟濟多威儀也 鄭
 箋周之臣既世世光明其為君謀事忠敬翼翼然
 歐陽氏曰美哉衆多之賢士生於周王之國為楨榦
 之臣而文王用之遂以安寧周邦也 劉氏曰濟濟
 多士本由文王教化陶範而後生而文王之國又待
 多士濟濟以安寧焉猶人勤於菑田反以自養樂於
 植材反以自庇 嚴氏曰生此王國天生之也王國
[024-6a]
 克生文王教化作成之也
穆穆文王於緝熈敬止假哉天命有商孫子商之孫子
其麗不億上帝既命侯于周服
 賦也 朱註穆穆深逺之意 孔疏於歎辭 歐陽
 氏曰緝續熈廣也 蘇氏曰假大也 毛傳麗數也
  孔疏不億不止於億也 鄭箋周服周之九服也
 歐陽氏曰穆穆然文王之徳於此乎續而廣之敬慎
 不墜大哉天命乃使之有商之孫子商之孫子數甚
[024-6b]
 衆多而上帝乃命之為周諸侯由商失徳而天奪之
 周有世徳而天與之天之予奪惟徳所在而已 鄭
 箋言衆之不如徳也 朱氏曰穆穆以盛徳氣象言
 敬則指其徳之實也緝者緝此敬熈者熈此敬此聖
 徳之極致聖學之極功凡所以昭於天聞於人皆由
 不已其敬致然也 嚴氏曰形諸外者皆其根諸中
 者表裏一始終一也 黄氏曰敬止者敬於其所當
 止所謂敬厥止也
[024-7a]
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殷士膚敏祼将于京厥作祼将常
服黼冔王之藎臣無念爾祖
 賦也 毛傳殷士殷侯也膚美敏疾也祼灌鬯也周
 人尚臭将行也 朱註京周京也 董氏曰黼黼裳
 也 孔疏冬官繢人白與黒謂之黼 毛傳冔殷冠
 也夏曰收周曰冕 鄭箋王成王也 毛傳藎進也
 無念念也 孔疏爾祖文王也
 王氏曰商之孫子而侯於周則天命靡常故也天常
[024-7b]
 命商使有九有之師矣今侯服於周所謂靡常也故
 商之子孫其為士而膚美敏疾者皆祼将於周京以
 助周祭也 董氏曰常服者不變其服存商制也
 朱註先代之後統承先王脩其禮物作賓於王家時
 玉不敢變而亦所以為戒也於是呼王之藎臣而告
 之曰得無念爾祖文王之徳乎蓋以戒王而不敢斥
 言也 漢書劉向曰孔子論詩至於殷士膚敏祼将
 于京喟然歎曰大哉天命善不可不傳於子孫是以
[024-8a]
 富貴無常不如是則王公何以戒慎民萌何以勸勉
 蓋傷微子之事周而痛殷之亡也 孔疏宗廟之祭
 以祼為主於禮王正祼后亞祼則祼将主人之事而
 云助行祼者天官小宰凡祭祀贊祼将之事注云又
 從太宰助王是祼将之事有臣助之矣
無念爾祖聿修厥徳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殷之未喪師
克配上帝宜鑒于殷駿命不易
 賦也 毛傳聿述永長也 鄭箋師衆也 毛傳駿
[024-8b]
 大也 孔疏不易言難也
 李氏曰成王欲念爾祖則在乎述修厥徳而已能修
 徳則可以長配天命而福祿自來矣 蘇氏曰既告
 之使修文王之徳又告之以殷之未失衆也其君皆
 能配天及其末世違天以敗故今當以為鑒而不可
 忽於天命之難保也 吕氏曰命之去留視師之喪
 否大學所謂得衆則得國失衆則失國也
命之不易無遏爾躬宣昭義問有虞殷自天上天之載
[024-9a]
無聲無臭儀刑文王萬邦作孚躬字韻未詳孚古音浮/
後同問天臭孚俱平去通韻/
 賦也 毛傳遏止義善也 孔疏問聞也 鄭箋有
 又也 毛傳虞度載事也 朱註儀象也 毛傳刑
 法孚信也
 歐陽氏曰知天命之不易無使天命至爾躬而止當
 布明善聞常虞度殷之所以廢興者而折之於天也
  吕氏曰凡欲配天命者當法天然天無聲臭之可
[024-9b]
 求苟儀刑文王則天徳全而萬邦於是作孚矣 朱
 氏曰文王與天為一法文王即所以法天也 真氏
 曰周至成王再世耳周公已憂其命之不延無遏爾
 躬猶堯之告舜曰天祿永終也古君臣更相告戒不
 諱危亡如此 朱註此詩於天人之際興亡之理丁
 寧反覆至深切矣故立之樂官因以為天子諸侯朝
 㑹之樂蓋将以戒後世之君臣而又以昭先王之徳
 於天下國語所謂兩君相見之樂特舉一端而言耳
[024-10a]
  文王七章章八句
   虞惇按大雅三十一篇毛鄭與朱子大㫖畧同
   所異者訓釋字句耳如文王在上宜從毛在民
   之上不當云文王既没其神在上也觀先言於
   昭于天而後言其命維新則可知矣陳錫哉周
   宜從鄭敷恩恵之施不當云上帝敷錫也觀左
   傳國語兩引陳錫載周則可知矣思皇多士宜
   從朱毛鄭以皇為天云願天多生賢人者非也
[024-10b]
   駿命不易宜從朱鄭云天之大命不可改易者
   亦非也惟緝熈敬止毛鄭與朱子皆以熈為光
   明止為語助愚意緝熈為光明則學有緝熈于
   光明復作何解止為語助則大學之敬止何以
   有止仁止孝之說故今採歐陽氏黄氏說正之
   侯于周服亦從鄭不從朱
 大明文王有明徳故天復命武王也
  申公說周公述文武受命之功以訓嗣王也
[024-11a]
明明在下赫赫在上天難忱斯不易維王天位殷適使
不挾四方平去通韻/
 賦也 朱註明明徳之明也赫赫命之顯也 毛傳
 忱信也殷適殷之正適也 朱氏曰挾挾而有之也
 朱註将陳文武受命故言在下者有明明之徳則在
 上者有赫赫之命去就無常善則得之此天之所以
 難忱而為君之所以不易 鄭箋令紂居天位又殷
 之正適以其為惡乃棄絶之使不得有四方是天命
[024-11b]
 靡常惟徳是予耳言此者厚美周也 嚴氏曰此泛
 言天人之理以著殷亡之由為文武受命張本也
摰仲氏任自彼殷商來嫁于周曰嬪于京乃及王季維
徳之行大任有身生此文王
 賦也 毛傳摰國名仲中女也任姓也 朱註殷商
 殷商之諸侯也 毛傳嬪婦也 朱註京周京也
 鄭箋及與也 毛傳王季太王子文王父也身重也
  鄭箋重謂懐孕也
[024-12a]
 鄭箋摰國中女曰大任從殷商之畿内嫁為婦於周
 之京配王季而與之共行仁義之徳同志意也 朱
 註将言文王之聖而本其所從來者如此葢曰自其
 父母而已然矣 列女傳大任端一誠荘惟徳之行
 及其娠文王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敖言
 生文王而明聖君子謂大任為能胎教 孔疏成湯
 之初以商為號及盤庚後為殷曰殷商者取前後二
 號而言之 虞惇曰此章言大任生文王之事
[024-12b]
維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懐多福厥徳不回以
受方國
 賦也 鄭箋翼翼恭慎貌昭明也 蘇氏曰懐來也
  毛傳回違也 鄭箋方國四方來附之國也
 李氏曰文王小心恭慎明事上帝遂能懐來百福葢
 惟其徳不回邪所以朝諸侯受方國也 朱氏曰聖
 人之徳敬為大聖人之敬上與天心合下與人心合
 故事天則多福集之治人則方國附之 朱註此章
[024-13a]
 言文王之徳
天監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載天作之合在洽之陽在
渭之涘文王嘉止大邦有子
 賦也 毛傳集就也 朱註載年也 毛傳合配也
 洽水名 吕氏曰榖梁傳水北曰陽 毛傳涘厓也
 嘉美也 朱註大邦莘國也
 朱註将陳武王伐商之事故又推其本 蘇氏曰天
 監視文王之徳大命既集於周故於文王之始載為
[024-13b]
 之作配於洽渭之間 王氏曰洽之陽渭之涘莘國
 所在也 孔疏名山大川皆有靈氣 鄭箋天為文
 王生配於氣勢之處使必有賢才謂生太姒文王聞
 太姒之賢則美之曰大邦有子可以為妃乃求昏
 虞惇曰此下三章言太姒配文王生武王之事
大邦有子俔天之妹文定厥祥親迎于渭造舟為梁不
顯其光子妹渭上去通韻/
 賦也 毛傳俔磬也 孔疏磬譬也 鄭箋太姒之
[024-14a]
 賢尊之如天之有女弟也 朱註文禮祥吉也 鄭
 箋問名之後卜而得吉則以禮定其吉祥謂納幣也
  朱註造作梁橋也 孔疏作船於水比之而加版
 於上以通行者即今之浮橋也 毛傳不顯顯也
 鄭箋賢女配聖人得其宜故偹禮也迎太姒而更為
 梁者欲其昭著示後世敬昏禮也 毛傳賢聖之配
 王基始於是造舟然後可以顯其光輝天子造舟諸
 侯維舟大夫方舟士特舟 孔疏六禮親迎為重公
[024-14b]
 羊説天子至庶人娶皆當親迎造舟周制也文王敬
 重昏事始作而用之後世以文王所用遂制為天子
 之法
有命自天命此文王于周于京纘女維莘長子維行篤
生武王保右命爾爕伐大商天與莘韻上六句三句一截/
 賦也 毛傳纘繼也莘太姒國也長子長女也右助
 爕和也
 鄭箋天将命文王君天下於周之京則使莘國之長
[024-15a]
 女太姒繼太任之女事配文王維徳之行 蘇氏曰
 其徳積厚遂生武王天復保佑而命之使爕和伐商
 之事 嚴氏曰保安之佑助之而命之以伐商以順
 而動因天人之所欲是之謂爕伐 孔疏上言迎得
 太姒此言其能與文王行徳生聖子以克殷也 朱
 氏曰有太任為之母復有太姒為之婦故曰纉言女
 徳之有繼也既生文王於前又生武王於後故曰篤
 言天命之匪解也其伐商也上以順乎天下以應乎
[024-15b]
 人故曰爕言無慚徳也 范氏曰太姜炎帝之後太
 任太昊之後太姒大禹之後太姒生十子武王周公
 皆聖人也其餘皆為顯諸侯徧於天下太姒之徳也
殷商之旅其㑹如林矢于牧野維予侯興上帝臨女無
貳爾心隔句韻興字韻未詳/
 賦也 毛傳如林衆也矢陳也 孔疏牧野紂南郊
 地名 鄭箋侯諸侯也臨視也女斥武王也貳疑也
 朱氏曰紂陳其師旅㑹合如林之盛而我周家以諸
[024-16a]
 侯而興起蓋有天人之助 蘇氏曰紂之衆維武王
 是為無不欲武王興者曰上帝臨女矣無疑不克紂
 也 孔疏衆人樂勸武王惟恐不戰天與人勸所以
 能克 吕氏曰紂以天子之威如林之衆來戰武王
 方眇然自諸侯而起茍較强弱計衆寡其心必疑貳
 矣然當是時武王一心以奉天討若上帝實臨之何
 敢有計較之私哉曰上帝臨女無貳爾心蓋設為勉
 之之辭以形容武王奉天討之非得已也 孔疏武
[024-16b]
 成曰甲子昧爽受率其旅若林周本紀云紂發兵七
 十萬人拒武王武王使師尚父以大卒馳紂師紂師
 雖衆皆無戰心欲武王之亟入皆倒戈以戰開武王
 泰誓曰師乃鼓譟前歌後舞格於上天下地咸曰孜
 孜無怠是衆心樂勸武王也 朱註此及下章言武
 王伐紂之事
牧野洋洋檀車煌煌駟騵彭彭維師尚父時維鷹揚凉
彼武王肆伐大商㑹朝清明
[024-17a]
 賦也 毛傳洋洋廣也煌煌明也駵馬白腹曰騵
 孔疏彭彭强也 朱註師尚父太公望為太師號尚
 父也 毛傳鷹揚如鷹之飛揚也凉佐肆疾也 朱
 註㑹朝㑹戰之朝也
 鄭箋戰地寛廣不用權詐兵車鮮明馬又强盛則暇
 且整太公佐武王為上将天期已至合兵伐商書牧
 誓曰時甲子昧爽王朝至於商郊牧野乃誓 孔疏
 三代乗馬各從正色而周不純檀弓言戎事乗騵盖
[024-17b]
 因武王所乗遂為一代常法王肅云以甲子昧爽與
 紂戰不崇朝而殺紂天下乃大清明無復濁亂 輔
 氏曰君有明徳則天有明命有王季文王則有太任
 太姒有王季太任則有文王有文王太姒則有武王
 有武王之君則有太公之臣讀大明之詩當知天人
 夫婦父子君臣之際安危治亂廢興存亡之機如影
 響形聲之相似皆非茍然也
  大明八章四章章六句四章章八句
[024-18a]
   虞惇按大雅之大明小雅之小明鄭氏皆為之
   說其曰大明者二聖相承明徳日以廣大故曰
   大明小明者幽王自小其明也大明於理無害
   小明則偏矣爕伐大商引國語合位三五之文
   亦屬衍說長子維行鄭說是不易維王從朱維
   予侯興從吕㑹朝清明從王肅
 緜文王之興本由太王也
  申公說周報太王周公述其事以訓嗣王之詩
[024-18b]
  朱註詩一章言在豳二章言至岐三章言定宅四
  章言授田居民五章言作宗廟六章言治宫室七
  章言立門社八章言至文王而服混夷九章遂言
  文王受命之事
緜緜𤓰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公亶父陶復陶穴未
有家室
 朱註比也 毛傳緜緜不絶貌 孔疏大曰𤓰小曰
 瓞瓞瓝也 朱註𤓰之近本初生者常小其蔓不絶
[024-19a]
 至末而後大也 毛傳民周民也自用土居也 孔
 疏沮漆二水名在豳地 毛傳古公豳公也古言久
 也亶父字也或殷以名言質也 孔疏太王追號為
 王不稱王而稱公者本其生時之事 許氏曰陶瓦
 噐竈也復重窟也 孔疏穴土室也 毛傳室内曰
 家
 鄭箋后稷帝嚳之胄封於邰其後公劉失職遷豳居
 沮漆之地子孫衰小如𤓰之瓞歴世緜緜然至太王
[024-19b]
 而徳盛得民心而生王業故本周之興云於沮漆也
  毛傳陶其土而復之陶其壤而穴之未有寝廟亦
 未敢有家室 鄭箋此本其在豳時也 蘇氏曰太
 王始猶處於復穴未有家室之盛及遷於岐周而後
 大興焉
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
來胥宇
 賦也 蘇氏曰朝早也 毛傳率循也滸水厓也姜
[024-20a]
 女太王妃太姜也 鄭箋聿遂也 毛傳胥相宇居
 也
 孔疏古公避狄之難其來以早朝之時疾走其馬循
 西方水厓漆沮之側東行而至岐山之下 鄭箋於
 是與其妃太姜來相可居者著太姜之賢知也 吕
 氏曰來朝走馬形容初遷之時畧地相宅精神風采
 也或以為避惡早且疾則豈杖䇿而去雍容之氣象
 哉 荘子讓王篇太王亶父居豳狄人攻之事之皮
[024-20b]
 帛犬馬珠玉而不受狄人之所求者土地也太王亶
 父曰與人之兄居而殺其弟與人之父居而殺其子
 吾不忍也子皆勉居矣為吾臣與為狄人臣奚以異
 吾聞之不以所用養害所養杖䇿而去民相連而從
 之遂成國於岐山之下 呉越春秋古公去邠處岐
 周居三月成城郭一年成邑二年成都而民五倍其
 初
周原膴膴堇荼如飴爰始爰謀爰契我龜曰止曰時築
[024-21a]
室于兹
 賦也 朱註周地名 鄭箋廣平曰原周原在岐山
 之南 毛傳膴膴美也 孔疏堇烏頭也 毛傳荼
 苦菜也 鄭箋飴餳也 孔疏契所以灼龜儀禮所
 謂楚焞是也 鄭箋時是也
 鄭箋周原之地膴膴然肥美其所生菜雖有性苦者
 甘如飴也此地将可居於是始與豳人之從已者謀
 謀從又契灼其龜而卜之卜又從矣則曰可止居於
[024-21b]
 是可築室家於此定民心也
廼慰廼止廼左廼右廼疆廼理廼宣廼畆自西徂東周
爰執事上去通韻/
 賦也 毛傳慰安也 孔疏止定也 蘇氏曰左右
 東西列之也疆畫經界也理分土宜也宣道溝洫也
  朱註畆治田疇也周徧也 毛傳爰於也
 王氏曰既築室于兹矣乃勞來其臣民而慰之乃安
 集其臣民而止之 鄭箋乃開地置邑左右而處之
[024-22a]
 乃疆理其經界乃耕治其田畆於是從西而往東之
 人皆徧於執事競出力也 孔疏言築室耕田無不
 勸樂也 何氏曰自此至七章先民事而次宗廟先
 宗廟而及宫室門社經綸之次第也
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其繩則直縮版以載作
廟翼翼
 賦也 毛傳司空掌營國邑司徒掌徒役之事召之
 使立室家之位處俾使也 朱註繩所以為直也縮
[024-22b]
 束也 鄭箋載上下相承也
 毛傳君子将營宫室宗廟為先廐庫為次居室為後
  曹氏曰俾立室家者定其規模而已若其營作則
 先從廟始 鄭箋繩者營其廣輪方制之正也既正
 則以索縮其築版上下相承而起廟成嚴顯翼翼然
  王氏曰乃者繼事之辭民居既奠乃事營作先王
 之重民如此
捄之陾陾度之薨薨築之登登削屢馮馮百堵皆興鼛
[024-23a]
鼓弗勝
 賦也 毛傳捄虆也 孔疏謂捄土於虆也 毛傳
 陾陾衆也 鄭箋度猶投也 蘇氏曰薨薨衆聲也
  毛傳登登用力聲也 蘇氏曰削屢重復削治也
  李氏曰馮馮聲之堅也 鄭箋五版為堵興起也
  毛傳鼛大鼓也長一丈二尺
 王氏曰既作廟矣於是營宫室焉 鄭箋築墻者桴
 聚壤土盛之以虆投諸版中 蘇氏曰用力築之築
[024-23b]
 之既成而削之其聲馮馮然堅也 鄭箋百堵同時
 而起鼛鼓不能止之使休息周禮曰以鼛鼓鼓役事
  毛傳言勸事樂功也
廼立臯門臯門有伉廼立應門應門将将廼立冢土戎
醜攸行平去通韻/
 賦也 毛傳王之郭門曰臯門王之正門曰應門伉
 髙貌将将嚴正也冢土大社也戎大醜衆也
 孔疏郭門者宫之外郭之門正門朝門也内為寝門
[024-24a]
 一曰路門明堂位曰庫門天子臯門雉門天子應門
 魯以諸侯而作庫雉則諸侯無臯應故以臯應為王
 門之名 朱註太王之時未有制度特作二門其名
 如此及周有天下遂尊以為天子之門而諸侯不得
 立焉大社亦太王所立後取其制以為天子之法
 王氏曰宗廟宫室内事也自内以及外故於卒言立
 冡土也 毛傳起大事動大衆必先有事乎社而後
 出謂之宜
[024-24b]
肆不殄厥愠亦不隕厥問柞棫抜矣行道兊矣混夷駾
矣維其喙矣去入通韻/
 賦也 毛傳肆故今也 蘇氏曰殄絶也 毛傳愠
 恚隕墜也 鄭箋小聘曰問柞櫟也棫白桵也 孔
 疏拔拔然生柯葉也 毛傳兊成蹊也 孔疏混夷
 犬夷也 毛傳駾突也 朱註喙息也
 陳氏曰太王雖不能殄絶混夷之愠怒亦不隕墜其
 聲問之好俟我之植木拔而遂茂行道兊而成蹊疆
[024-25a]
 理葺治則混夷疾奔而逺我矣 朱註太王始至岐
 下之時林木深阻人物鮮少其後生齒漸繁歸附日
 衆則木拔道通混夷畏之奔突竄服唯其喙息而已
 言徳盛而混夷自服也蓋已為文王之時矣 吕氏
 曰軍國之容雖備然太王未敢輕用其民也故不敢
 殄絶所愠之夷狄亦不隕厥聘問之禮葢寒暑之節
 龍蛇之蟄未有不積而能施不屈而能伸者也重以
 王季三以文王畜之可謂厚矣然猶有樂天之事焉
[024-25b]
 至於王業光大而不可掩郊闗之内鬱鬱葱葱輪蹄
 輻湊則混夷不待攘斥自奉頭鼠竄之不暇此固天
 時人事之所必至也此章總叙周家王業積施屈伸
 之理始於太王而終於文王者如此 鄭箋太王避
 狄文王伐混夷成道興國其志一也
虞芮質厥成文王蹶厥生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後予
曰有奔奏予曰有禦侮上去通韻/
 賦也 朱註虞芮二國名質正也 毛傳成平也
[024-26a]
 朱註蹶動而疾也生猶起也 吕氏曰予予文王也
  毛傳率下親上曰疏附相道前後曰先後喻徳宣
 譽曰奔奏武臣折衝曰禦侮
 毛傳虞芮之君相與争田久而不平乃相謂曰西伯
 仁人也盍往質焉乃相與朝周入其竟則耕者讓畔
 行者讓路入其邑男女異路頒白不提挈入其朝士
 讓為大夫大夫讓為卿二國之君感而相謂曰我等
 小人不可以履君子之庭乃相讓以其所争田為閒
[024-26b]
 田而退天下聞之而歸者四十餘國 鄭箋虞芮之
 質平而文王之王業大所以致然者由有疏附先後
 奔奏禦侮之臣力也 吕氏曰文王王業雖成而謙
 退不敢居歸功於輔佐之臣曰我無以致此是皆諸
 臣之力也 蘇氏曰太王肇基王迹至文王猶國於
 岐山之下其地甚狹其後克宻須而居岐渭之間既
 克崇然後渉渭作都於豐拓地漸廣服從之國亦衆
 三分天下有其二然其政猶行於西南而已未及東
[024-27a]
 北也其後虞芮之訟既平其旁聞之相率而歸者四
 十餘國東北既集文王於是受命 虞惇曰文王蹶
 厥生者文王於是始受命也史記諸侯聞之曰西伯
 蓋受命之君明年伐犬戎明年伐宻須明年敗耆國
 諸侯皆朝於周所謂文王蹶厥生也 輔氏曰已上
 三篇皆周公作以戒成王之詩文王則專美文王之
 徳大明追述王季太任文王太姒以及武王之徳緜
 又追述太王太姜之徳而其意則葢歴叙先王積累
[024-27b]
 徳業之盛以見成王之任大責重不可不謹戒而保
 守之也
  緜九章章六句
   虞惇按此詩申公說作八章而削去卒章今據
   左傳昭公二年季武子賦緜之卒章杜氏注以
   晉侯比文王以韓宣子比四臣則緜之有卒章
   其傳舊矣柞棫拔矣四句鄭箋誤亦不隕厥問
   朱註作聲聞之聞今從鄭予曰有疏附箋註俱
[024-28a]
   云予詩人自予也今從吕氏讀詩記意更精自
   土沮漆漢書地理志作自杜沮漆顔師古注云
   齊詩作自杜言公劉避狄而來居杜與漆沮之
   地也今仍毛詩之舊
 棫樸文王能官人也
  郝氏曰人官有能物曲有利養之盡其材故取之
  備其官官之當其人故用之得其宜能官人而治
  道畢矣
[024-28b]
芃芃棫樸薪之槱之濟濟辟王左右趣之趣倉九反/
 興也 毛傳芃芃木盛貌 孔疏樸叢生而樸屬也
  毛傳槱積也濟濟多威儀也 鄭箋辟君也君王
 謂文王也 毛傳趣趨也
 毛傳山木盛茂萬民得而薪之賢人衆多國家得用
 蕃興 歐陽氏曰芃芃然棫樸茂盛採之以備薪槱
 喻文王養育賢才官之以充列位而王威儀濟濟然
 左右之臣趨而事之見君臣之盛也 孔疏賢人在
[024-29a]
 朝各司其職左右輔助而疾趨之是其能官人也
濟濟辟王左右奉璋奉璋峩峩髦士攸宜
 賦也 鄭箋璋璋瓉也 毛傳峩峩盛壮也髦俊也
  鄭箋祭祀之禮王祼以圭瓉諸臣助之亞祼以璋
 瓉奉璋之儀峩峩然故今俊士之所宜也 歐陽氏
 曰言在宗廟則奉璋助祭皆髦俊之士 孔疏冬官
 玉人云大璋中璋邊璋皆璋瓉也郊特牲云灌以圭
 璋故知璋是璋瓉祭之用瓉惟灌為然天官内宰職
[024-29b]
 云大祭祀后祼獻則賛是王行初祼后行亞祼而祭
 統云君執圭瓉祼尸大宗伯執璋瓉亞祼者或后有
 故不與則大宗伯攝之小宰云凡祭祀賛祼将之事
 然則太宰助王祼小宰又助之是助行祼事非獨一
 人也又小宰注云唯人道宗廟有祼天地大神至尊
 不祼莫稱焉則此奉璋助祼者祭宗廟也
淠彼涇舟烝徒楫之周王于邁六師及之
 興也 毛傳淠舟行貌 鄭箋涇水名烝衆也 毛
[024-30a]
 傳楫櫂也 鄭箋于往邁行也 毛傳六師六軍也
 天子六軍
 孔疏淠然涇水之舟烝徒以楫櫂之周王往行征伐
 則六師與之俱進 陳氏曰汲汲然追而及之不待
 戒命而至也 歐陽氏曰王所官之人入宗廟居軍
 旅皆可用文武之材各任其事也 王氏曰奉璋文
 事卿大夫之職征伐武事将帥之職 虞惇按春秋
 繁露云左右奉璋此文王之郊也六師及之此文王
[024-30b]
 之伐崇也以是見文王之先郊而後伐也
倬彼雲漢為章于天周王壽考遐不作人
 興也 毛傳倬大也雲漢天河也遐逺也 朱註作
 人謂鼓舞變化之
 歐陽氏曰雲漢在上為天之文章猶賢人在朝為國
 之光采 陳氏曰聖人久於其道而天下化成所謂
 夀考作人也 鄭箋文王是時九十餘矣故云夀考
追琢其章金玉其相勉勉我王綱紀四方
[024-31a]
 虞惇曰比也 毛傳追雕也金曰雕玉曰琢 鄭箋
 章文章也 毛傳相質也 朱註勉勉猶不已也
 鄭箋網罟張之為綱理之為紀
 王氏曰文王作人外則使有文内則使有質 邱氏
 曰有雕琢之文金玉之質表裏如一所以為賢 吕
 氏曰所以綱紀四方維持而不墜者皆勉勉作人之
 效也 何氏曰文王勞於作人逸於任人勉勉我王
 作人之不倦也既得人以任四方之事而已不與焉
[024-31b]
 但持其綱紀而已所謂綱紀四方也
  棫樸五章章四句
   虞惇按此詩五章總以官人為主首章芃芃棫
   樸鄭云祭天積薪以燎之葢牽於次章之奉璋
   也次章左右奉璋正指助祭之事而毛傳但云
   半圭曰璋此則當從鄭氏其四章以下鄭但主
   文王之為政不主官人殊與序義不合末章追
   琢其章二句正承上作人而言而傳箋集註俱
[024-32a]
   指文王之身均失之矣
 旱麓受祖也周之先祖世修后稷公劉之業太王王
 季申以百福干祿焉
  虞惇按百福干祿不成語蓋講師附益之文
瞻彼旱麓榛楛濟濟豈弟君子干祿豈弟
 興也 毛傳旱山名麓山足也 孔疏榛栗屬楛荆
 屬 毛傳濟濟衆多也 孔疏豈樂弟易也 朱註
 君子文王也 毛傳干求也
[024-32b]
 程氏曰瞻彼旱山之草木得麓之氣濟濟茂盛興周
 家豈弟之君子承其先祖豈弟之道所以興盛受福
 也 嚴氏曰麓承山之氣者也其山髙大則麓之得
 氣也深厚峯巒回合之所庇雲雨潤澤之所漸故草
 木濟濟然而茂盛 李氏曰君子有樂易之徳非以
 求祿也然究其得祿之道亦惟臻是樂易而已所謂
 異乎人之求之也 朱氏曰旱麓無意於榛楛而榛
 楛自生之以其地之美也君子無意於福祿而福祿
[024-33a]
 自歸之以其徳之盛也
瑟彼玉瓉黄流在中豈弟君子福祿攸降降户工反/
 興也 鄭箋瑟鮮潔貌 毛傳玉瓉圭瓉也 鄭箋
 以圭為柄黄金為勺青金為外朱其中央黄流秬鬯
 也 孔疏釀秬黍為酒擣鬱金煮而和之使芬芳條
 鬯也鬱金黄色酒在器流動故謂之黄流 鄭箋攸
 所降下也
 程氏曰縝宻温潤之玉瓉其中所盛必黄流也豈弟
[024-33b]
 君子則福祿所降矣 朱註明寶器不薦於䙝味而
 黄流不酌於瓦缶則知盛徳必享於祿夀而福澤不
 降於淫人
鳶飛戾天魚躍于淵豈弟君子遐不作人
 興也 鄭箋鳶鴟類 朱註戾至也
 孔疏其上則鳶飛至天而遊翔其下則魚躍于淵而
 喜樂是道被飛潜萬物得所化之明察故也 謝氏
 曰猶所謂魚川泳而鳥雲飛上下自然各得其性也
[024-34a]
 詩人言如此氣象周家作人似之 李氏曰抱朴子
 曰鳶之在下無力及至乎上聳身直翅而已然後知鳶
 飛更不用力亦如魚躍之怡然自得也王者作人鼓
 之舞之使各盡其才亦不知其所以然而然也 吕
 氏曰作人之盛至於如鳶飛魚躍非積累薫陶久且
 熟者不能然其來蓋有自矣此序所謂受祖也
清酒既載騂牡既備以享以祀以介景福福方墨反上/
去入通韻/
[024-34b]
 賦也 孔疏清酒潔清之酒也載載於尊也 朱註
 備全具也
 鄭箋祭祀之事先為清酒其次擇牲故舉二者 毛
 傳言年豐畜碩祀所以得福 李氏曰古人奉牲醴
 以告所謂馨香無讒慝也如此則降之以福 朱註
 承上章言有豈弟之徳則祭必受福也 吕氏曰先
 祖遺子孫之業莫大於人材故上言作人此章以報
 祀繼之
[024-35a]
瑟彼柞棫民所燎矣豈弟君子神所勞矣
 興也 程氏曰瑟茂宻貌 鄭箋燎熂燎除其旁草
 養治之使無害也 毛傳勞佑助也
 孔疏上言祭以助福此言得福之事柞棫所以得茂
 者正以為民所熂燎君子所以得福者正以為神所
 勞來
莫莫葛藟施于條枚豈弟君子求福不回平上通韻/
 興也 朱註莫莫盛貌 許氏曰枚幹也 朱註回
[024-35b]
 邪也
 鄭箋葛也藟也延蔓於木之枝本而茂盛喻子孫依
 緣先人之功業而起 李氏曰君子之求福無所回
 邪唯承其先祖之道以致之而已 朱氏曰詩人咏
 文王之徳而必曰豈弟何也蓋豈焉而樂弟焉而易
 文王之徳一太和元氣之流行而於其燕居之時有
 春生而無秋殺有陽舒而無隂慘此所以能作興天
 下之材綱紀天下之治不惟歛福於一身而又有以
[024-36a]
 敷是福於子孫臣民也歟
  旱麓六章章四句
   虞惇按此詩以受祖為義言周家受先祖之道
   而申之以福祿詩六章意旨甚明毛鄭過泥序
   太王王季百福干祿之語遂以豈弟君子為指
   太王王季二章瑟彼玉瓉更援孔叢子王季九
   命作伯以功徳受圭瓉之賜以實之其説誤矣
   國語單穆公曰旱麓之榛楛殖故君子得以易
[024-36b]
   樂干祿焉若夫山林匱竭林麓散亡藪澤肆既
   民力彫盡君子将險哀之不暇而何易樂之有
   此亦賦詩斷章不得據以釋瞻彼旱麓之義鄭
   箋又以榛楛濟濟喻周民豐樂鳶飛戾天喻惡
   人逺去魚躍于淵喻民喜得所皆屬曲說朱子
   不主序受祖之說因百福干祿一語遂斥序為
   紕繆而力排之亦偏滯之見也惟以君子為文
   王者得之
[024-37a]
 
 
 
 
 
 
 
 
[024-37b]
 
 
 
 
 
 
 
 讀詩質疑巻二十四上
[024-38a]
欽定四庫全書
 讀詩質疑卷二十四下
          太僕寺少卿嚴虞惇撰
 思齊文王所以聖也
思齊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婦太姒嗣徽音
則百斯男
 賦也 毛傳齊荘媚愛也周姜太姜也京室王室也
 大姒文王之妃也 鄭箋徽羙也
[024-38b]
 鄭箋常思莊敬者大任也乃文王之母又常思愛大
 姜之德而勤行之故能為京室之婦言徳行純備故
 生聖子也 王氏曰為人母盡母道為人婦盡婦道
 大任也 蘇氏曰周家比世皆有賢妃而大姒又能
 繼大任之德音無妬忌之行以母百男此文王所以
 能全其聖也 毛傳大姒十子衆妾則宜百子也
 孔疏史記管蔡世家武王同母兄弟十人長伯邑考
 次武王發次管叔鮮次周公旦次蔡叔度次曹叔振
[024-39a]
 鐸次郕叔武次霍叔處次康叔封次耼叔季載 朱
 氏曰春秋傳管蔡郕霍魯衞毛耼郜雍曹滕畢原豊
 郇文之昭也並伯邑考武王為十八人然此特見於
 書傳者耳亦可以見其多也
惠于宗公神罔時怨神罔時恫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
御于家邦三句一韻妻弟平上自為韻/
 賦也 鄭箋惠順也 孔疏宗公宗廟先公也時是
 也 毛傳恫痛也刑法也寡妻適妻也 孔疏適妻
[024-39b]
 惟一故言寡 毛傳御迎也
 朱註文王上有聖母所以成之者逺内有賢妃所以
 助之者深故能順於先公而鬼神歆之無怨恫者其
 儀法内施於閨門而至于兄弟以御於家邦也 蘇
 氏曰文王上順其先公推其心以事天地百神而無
 有怨痛下治其室家推其道以御宗族邦國而無有
 不順 張氏曰言接神人各得其道也 吕氏曰毫
 髪不愧於隠㣲然後近者孚故神罔怨恫乃可以刑
[024-40a]
 寡妻也 朱氏曰孝感於鬼神而教行於家國皆積
 盛致然也此言其德之所施者如此
雝雝在宫肅肅在廟不顯亦臨無射亦保上去通韻/
 賦也 毛傳雝雝和也肅肅敬也 朱註不顯幽隠
 之處也 毛傳射厭也 歐陽氏曰保守也
 朱註文王在閨門之内則極其和在宗廟之中則極
 其敬雖居幽隠亦常若有臨之者雖無厭斁亦常有
 所守焉其純亦不已如是 許氏曰此聖人之自強
[024-40b]
 不息也 吕氏曰聖人神人之主也上章神人孚格
 可謂得為主之道矣欲求所以孚格者當於此章觀
 之
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不聞亦式不諌亦入此與下章/
韻未詳/
 賦也 毛傳肆故今也戎大疾害殄絶也 歐陽氏
 曰烈光也 毛傳假大也 陳氏曰瑕玷也 朱註
 式法也
[024-41a]
 吕氏曰大難羑里之囚是也昆夷玁狁則其餘也文
 王之德雖遭大難而不失其聖光大而不可毁缺也
  孔疏文王聖德生知無假學習不聞人之道説亦
 自合於法不待臣之諌諍亦自入於道動應規矩性
 與天合也 輔氏曰不聞亦式從心所欲不踰矩也
 不諌亦入不思不勉從容中道也
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古之人無斁譽髦斯士
 賦也 鄭箋成人謂大夫士也小子弟子也 毛傳
[024-41b]
 造為也 李氏曰古之人指文王也 毛傳斁厭也
 譽名髦俊也
 李氏曰文王之德如此故士皆化之 王氏曰周之
 成人皆有成德小子有所造為進於善也 錢氏曰
 文王教育人材沒世不倦不特當時化之雖今此之
 譽髦亦皆其無斁之心所造就而成之者也 吕氏
 曰聖人流澤萬世者莫大於作人所以續天地生生
 之大德也故此詩以是終焉文王之無斁孔子之誨
[024-42a]
 人不倦其心一也
  思齊五章二章章六句三章章四句
   虞惇按此篇鄭箋多繆如以宗公為大臣言文
   王咨於大臣順而行之以在宫為辟雍言羣臣
   助文王養老以無射之射為射言無射才亦得
   居位以烈假為厲假言厲惡害人者自化以不
   聞為有仁義而不得聞逹以不諫為有孝悌而
   不能諫諍皆曲説也卒章古之人無斁毛鄭不
[024-42b]
   指文王朱註指文王而即以成人二句為譽髦
   斯士則古之人字斯字俱為贅義矣今畧採錢
   澄之田間詩學訂之又鄭氏作四章章六句朱
   子從毛氏分五章今仍之
 皇矣美周也天監代殷莫若周周世世修徳莫若文王
  申公説詩叙太王太伯王季之徳以及文王伐
  宻伐崇之事 朱註一章二章言天命太王三章
  四章言天命王季五章六章言天命文王伐宻七
[024-43a]
  章八章言天命文王伐崇
皇矣上帝臨下有赫監觀四方求民之莫維此二國其
政不獲維彼四國爰究爰度上帝耆之憎其式廓乃眷
西顧此維與宅
 賦也 毛傳皇大也鄭箋臨視也 程氏曰赫威明也
  毛傳莫定也二國夏殷也四國四方之國也 鄭箋獲
 得也 程氏曰究尋也 鄭箋度謀也耆老也式用也
  毛傳廓大也 朱註此謂岐周也 毛傳宅居也
[024-43b]
 孔疏大哉天之照臨赫然甚著知殷紂之虐乃監察
 四方欲得聖人為主使安定下民維此夏商二國其
 政既不得民心矣 蘇氏曰天乃究度四國將擇其
 可者與之然於殷紂猶須假而養之至其老而不變
 憎其所用為惡者寖大乃眷然西顧見周德之可依
 而以岐周之地與之為居宅焉言天之非私周也
 李氏曰書曰天惟五年須暇之子孫所謂上帝耆之
 也上帝仁愛人君自非大無道者皆欲扶持而安全
[024-44a]
 之惟其乆而無悛心此天之所以眷顧周也
作之屏之其菑其翳修之平之其灌其栵啟之辟之其
檉其椐攘之剔之其&KR1954其柘帝遷明德串夷載路天立
厥配受命既固柘古之恕反屏與平韻辟與剔韻德與/
配韻通章隔句韵亦平去去入通韻/
 賦也 孔疏作攻作之也屏除也
 菑自斃曰翳 程氏曰修平皆治之使疏宻正直得
 宜也 毛傳灌叢生也栵栭也 程氏曰啟辟芟除
[024-44b]
 也 毛傳檉河桞也据樻也 程氏曰攘剔穿剔去
 其繁冗使長成也 毛傳&KR1954山桑也 朱註&KR1954柘皆
 羙材可為弓榦又可蠶也 毛傳串習也 程氏曰
 夷平也
 陳氏曰此本周作宅之始太王之初也 蘇氏曰太
 王之徙於岐周也伐山刋木而居之帝依其明德而
 遷焉四方之民習其道路夷其險阻而歸之来者載
 路而不絶 程氏曰故天以其德之可配天而立之
[024-45a]
 使王其受命堅固而不易也
帝省其山柞棫斯拔松栢斯兑帝作邦作對自太伯王
季維此王季因心則友則友其兄則篤其慶載錫之光
受禄無喪奄有四方友音以上去入通韻/
 賦也 歐陽氏曰省視也山岐山也 毛傳兑易直
 也對配也 鄭箋作邦興周國也作配生明君也
 歐陽氏曰太伯太王之長子王季之兄也 毛傳善
 兄弟曰友 程氏曰錫予也 毛傳䘮亡奄大也
[024-45b]
 鄭箋天既顧文王乃和其國之風雨使其山樹木茂
 盛言非徒養其民人而已既為立之國又為生賢君
 是乃自太伯王季時則然矣太伯讓於王季而文王
 起 孔疏太伯見王季之生文王知天命之必在王
 季故去而適吳太王没而不返而後國傳於王季周
 道大興 朱註以太伯避季則季疑於不友故特言
 王季之友其兄乃因心自然無待勉強既受太伯之
 讓益修其德以厚周家之慶而與其兄以讓德之光
[024-46a]
 猶曰彰其知人之明不為徒讓也其德如是故能受
 天禄而不失至於文武而覆有天下也 孔疏太伯
 以王季為賢故讓之若王季不賢則讓功不顯由季
 有賢德見太伯為知人逹命名傳之後世是載錫之
 光也
維此王季帝度其心貊其德音其德克明克明克類克
長克君王此大邦克順克比比于文王其德靡悔既受
帝祉施于孫子心音一韻類比悔祉子上去一韻明君/
[024-46b]
邦不入韻/
 賦也 孔疏度揆也貊清靜也 朱註明察是非也
 類分善惡也 邱氏曰比親也 朱註比于至于也
  鄭箋施延也
 朱註上帝開度王季之心又清靜其德音而王季之
 德有此六者至於文王其德尤無遺恨是以受天福
 禄延及子孫也 春秋傳心能制義曰度德正應和
 曰莫照臨四方曰明勤施無私曰類教誨不倦曰長
[024-47a]
 賞慶刑威曰君慈和徧服曰順擇善而從曰比
帝謂文王無然畔援無然歆羡誕先登于岸宻人不恭
敢距大邦侵阮徂共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按徂旅以
篤于周祜以對于天下
 賦也 劉氏曰畔疆畔也 程氏曰援攀援也歆欲
 之動也羡愛慕也 王氏曰登岸猶渉川而濟難也
  孔疏宻宻須氏姞姓之國也 張氏曰阮國名徂
 徃也共阮之邑也 程氏曰按遏也 朱註徂旅宻
[024-47b]
 師之徃共者也 鄭箋祜福對答也
 朱註設為天命文王之辭 程氏曰天謂文王無黨
 援以為強無貪欲而妄動惟是所先者濟天下於險
 難盖使之順天伐罪也於是有宻人不恭拒我大邦
 之命侵阮直至共之地文王赫然而怒整師以遏徂
 共之衆救亂安人以厚周家之福以答天下望周之
 心此文王征伐之始也 吕氏曰文王以無心得天
 下雖赫怒用師皆出於無心也畔援歆羡則有心者
[024-48a]
 也文王之心與斯民速濟乎大難而已 孔疏文王
 上應天意下順人心非恃強貪羡妄伐宻也
依其在京侵自阮疆陟我髙岡無矢我陵我陵我阿無
飲我泉我泉我池度其鮮原居岐之陽在渭之將萬邦
之方下民之王
 賦也 程氏曰依馮也 孔疏京周所都也 毛傳
 矢陳也 鄭箋大陵曰阿鮮善也 毛傳將側也
 鄭箋方猶鄉也
[024-48b]
 吕氏曰用兵必有根本之地文王馮依京都以為三
 軍之鎮遂興師從阮疆而出以侵宻 鄭箋於是登
 山脊而望之兵無敢當其陵及阿者無敢飲於其泉
 及池者此以德攻不以衆也 錢氏曰既入其境則
 岡陵池泉皆我所有既奪其險阻復據其水泉不與
 宻戰而宻自困 蘇氏曰文王既克宻須於是相其
 髙原而徙都焉所謂程邑也及其克崇乃徙居於豊
  孔疏地在岐山之南渭水之側背山跨水營建國
[024-49a]
 都為萬邦之所趨向下民之所歸徃 嚴氏曰伐崇
 有訊馘伐肆之事而宻不言者盖師次其境宻人即
 服不待戰也 虞惇按吕氏春秋宻須之民自縛其
 主而與文王 劉氏曰文王伐宻而作程邑伐崇而
 作豊邑方其伐之討罪而已未嘗先有作邑之心也
 自常情觀之必謂貪其土地矣詩人知其心之無私
 故伐宻伐崇皆以帝命發之
帝謂文王予懐明德不大聲以色不長夏以革不識不
[024-49b]
知順帝之則帝謂文王詢爾仇方同爾兄弟以爾鉤援
與爾臨衝以伐崇墉漢書伏湛傳引詩作同爾弟兄兄/
字入韻/
 賦也 朱註懐眷念也 毛傳夏大革更也 鄭箋
 則法也詢謀也怨耦曰仇仇方謂旁國諸侯為暴亂
 者
 朱註兄弟與國也 毛傳鉤援鉤梯也所以鉤引上
 城者臨臨車衝衝車也 孔疏臨在上臨下者衝從
[024-50a]
 旁衝突者皆攻城之具也 朱註崇國名 毛傳墉
 城也 鄭箋時崇侯虎倡紂為無道罪尤大
 朱註上帝眷念文王之明德不暴著其形迹不作聰
 明而順天理故又命之以伐崇 吕氏曰聲以色聲
 音與笑貌也夏以革侈大與變革也不大聲以色則
 不事外飾矣不長夏以革則不縱私欲矣此明德之
 實也 金氏曰不大聲以色則不言而信不動而化
 不長夏以革凡事不自髙不自大不輕改作不識不
[024-50b]
 知則全不用私智也 李氏曰文王行所無事所以
 與天同德天之所怒文王亦怒之故命之以伐崇之
 事 程氏曰謀爾為仇之方率爾兄弟之國以爾攻
 伐之具以伐為仇之崇言文王之德如此而天下有
 昏惡之甚不能化者謀而伐之則天下皆善而王業
 成 吕氏曰文王德不形而功無跡與天同體而已
 雖興兵伐崇莫非順帝之則而非我也 後漢書伏
 湛曰文王受命而征伐五國必先詢之同姓然後謀
[024-51a]
 於羣臣加占蓍龜以定行事故謀則成卜則吉戰則
 勝其詩曰帝謂文王詢爾仇方同爾弟兄 史記崇
 侯虎譖西伯於紂紂囚西伯於羑里西伯之臣閎夭
 之徒求羙女竒物善馬獻紂紂乃赦西伯賜之弓矢
 鈇鉞得専征伐曰譖西伯者崇侯虎也西伯歸三年
 伐崇侯虎而作豊邑
臨衝閑閑崇墉言言執訊連連攸馘安安是類是禡是
致是附四方以無侮臨衝茀茀崇墉仡仡是伐是肆是
[024-51b]
絶是忽四方以無拂禡古音暮上去去入通韻/
 賦也 程氏曰閑閑徐緩也 毛傳言言髙大也
 鄭箋訊問也執所生得者訊問之 王氏曰連連屬
 而弗絶也 毛傳馘獲也軍法不服者殺而獻其左
 耳曰馘 程氏曰安安不輕暴也 鄭箋類也禡也
 師祭也 孔疏王制天子將出類於上帝禡於所征
 之地類禮依郊祀為之禡祭造軍法者盖黄帝及蚩
 尤也 王氏曰致致其至也附使之附也 毛傳茀
[024-52a]
 茀強盛也 王氏曰仡仡壯也 鄭箋肆犯突也
 孔疏絶殄也 毛傳忽滅也 朱註拂戾也
 朱註文王伐崇之初緩攻徐戰告祀羣神以致附來
 者而四方莫不畏服及終不服則縱兵以滅之而四
 方無不順從也 孔疏文王德足撫民威足除惡四
 方畏服無敢違戾此天所以用文武代殷也 春秋
 傳文王聞崇德亂而伐之軍三旬而不降退修教而
 復伐之因壘而降 歐陽氏曰詩人述侵宻伐崇皆
[024-52b]
 先言帝謂者古人舉事必稱天以臨之如所謂天討
 有罪肅將天威也侵宻而外患息乃定邑居伐崇而
 威德著則四方服詩人推大祖宗之功德其先後固
 有次第也
  皇矣八章章十二句
   虞惇按鄭以二國為殷紂及崇侯四國為宻阮
   徂共非也崇侯不得與殷紂並言其邑名徂訓
   徃阮徂共亦不得與宻共舉惟毛傳及朱註得
[024-53a]
   之又以串夷即混夷天立厥配為大姒亦非也
   釋路為應傳無明文以厥配為大姒於上下文
   不相䝉而朱註亦主此説惟歐陽本義得之誕
   先登於岸鄭以岸為獄朱以岸為道之極皆非
   也平獄訟固屬細事造道之極亦與本章伐宻
   事不相恊依其在京一章當從鄭不長夏以革
   讀詩記得之其他畧從朱註而參以他説云
   其政不獲朱子從毛傳作政唐石經從鄭箋作
[024-53b]
   正今從毛以篤于周祜今本無于字今増入者
   從唐石經及國子監註疏本也
 靈䑓民始附也文王受命而民樂有其靈德以及鳥
 獸昆蟲焉
  竹書啇紂三十七年周作辟廱四十年周作靈䑓
   鄭箋天子有靈䑓者所以觀祲象察氣之妖祥
  也文王受命而作邑於豊立靈䑓春秋傳曰公既
  視朔遂登觀臺以望而書雲物為備故也 蘇氏
[024-54a]
  曰文王克崇而都豐豐鎬之間民始附之於是作
  靈臺焉靈之言善也 説苑積恩為愛積愛為仁
  積仁為靈靈臺之所以為靈者積仁也 劉氏曰
  文王之臺名靈臺至周有天下遂以為天子之臺
  而諸侯别名觀臺矣 申公説文王遷都於豐作
  靈臺以齊七政奏辟廱周公述之以訓嗣王也
經始靈臺經之營之庻民攻之不日成之
 賦也 毛傳經度之也 蘇氏曰靈善也 毛傳四
[024-54b]
 方而髙曰臺 鄭箋營表其位也 毛傳攻作也
 朱註不日不終日也
 鄭箋文王應天命度始靈臺之基趾經理之營表之
 衆民則築作不設期日而成之悦文王之德勸其事
 忘已勞也 朱氏曰臺而謂之靈神之也曷為乎神
 之以其不終日而成也 李氏曰民謂其䑓曰靈臺
 非文王自名之也 吕氏曰文王之作靈臺主於望
 氛祲觀民俗察天人之意因以疏瀹精神節宣勞逸
[024-55a]
 盖一弛一張無非事也國語曰先王之為䑓榭也榭
 不過講軍實臺不過望氛祥故榭度於大卒之居䑓
 度於臨觀之髙其所不奪穯地其為不匱財用其事
 不煩官業其日不廢時務瘠磽之地於是乎為之城
 守之木於是乎用之官僚之暇於是乎臨之四時之
 隙於是乎成之其言得之矣
經始勿亟庻民子來王在靈囿麀鹿攸伏囿古音肄伏/
古蒲北反平去入通韻/
[024-55b]
 賦也 鄭箋亟急也 邱氏曰子來猶子為父來也
  毛傳囿所以域養禽獸也天子百里諸侯四十里
  孔疏囿沼言靈者於臺下為囿沼因臺為名 毛
  傳麀牝也 鄭箋攸所也
 鄭箋度始靈臺之基趾非有急成之意衆民各以子
 成父事而來攻之 朱註文王心恐煩民戒令勿亟
 而民心樂之如子趨父事不召自來也 陳氏曰勿
 亟者愛民之仁子來者事上之義 鄭箋文王親至
[024-56a]
 靈囿視牝鹿所逰伏之處言愛物也 趙岐孟子注
 曰文王在此囿中麀鹿懐任安其所而伏不驚動也
麀鹿濯濯白鳥翯翯王在靈沼於牣魚躍上入通韻/
 賦也 嚴氏曰濯濯潔白貎 毛傳翯翯肥澤也沼
 池也牣滿也
 鄭箋鳥獸肥盛喜樂靈沼之水魚盈滿其中皆跳躍
 言得其所也 韓詩説文王聖德上及飛鳥下及魚
 鼈 鄒氏曰麀鹿之在囿不知囿之為囿亦如遊於
[024-56b]
 山林魚鼈之在沼不知沼之為沼亦如相忘於江湖
 自非文王之德及於飛潛豈能若此 朱氏曰能使
 鳥獸魚鼈得遂其性者文王之靈德也古者鳯凰麒
 麟皆在郊棷龜龍在宫沼其餘鳥獸之卵胎皆可俯
 而闚亦如是也
虡業維樅賁鼔維鏞於論鼓鐘於樂辟廱
 賦也 孔疏懸鐘磬者兩端有植木其上有横木
 毛傳植者曰虡横者曰栒業大版也 孔疏栒上加
[024-57a]
 大版刻之㨗業如鋸齒為之飾也 毛傳樅崇牙也
  孔疏業上懸鐘磬處以采色為大牙其状樅樅然
 也 毛傳賁大鼓也鏞大鐘也 孔疏於此虡業之
 上懸鼔鐘而撃之觀其和否也 鄭箋論之言倫也
  朱註辟璧通廱澤也 孔疏辟廱天子之學大射
 行禮之處也 毛傳水旋丘如璧曰辟廱以節觀者
  鄭箋文王立靈臺而知民之歸附作靈囿靈沼而
 知鳥獸之得所以為聲音之道與政通故合樂以詳
[024-57b]
 之於得其倫理乎鼔與鐘也於喜樂乎諸在辟廱者
 言感於中和之至 孔疏治世之音安以樂故在辟
 廱之内聞者莫不喜樂是和之至也 嚴氏曰此與
 下章述辟廱作樂之事盖文王既逰囿沼遂於辟廱
 作樂也 吕氏曰或疑靈臺之詩叙臺池苑囿與民
 同樂不應及於辟廱學校不知三代人君與士大夫
 甚親逰宴之&KR0591御征行之扈衞無徃不與髦俊俱焉
 樂正司業父師司成則樂者固學士之所常隸也夫
[024-58a]
 豈有二事哉 朱氏曰王制天子曰辟廱諸侯曰泮
 宫説者以為辟廱大射行禮之處也水旋丘如璧以
 節觀者泮宫諸侯鄉射之宫也其水半之蓋東西門
 以南通水北無也故振鷺之詩曰振鷺于飛于彼西
 廱廱澤也蓋即旋丘之水而其學即所謂澤宫也蓋
 先王之學與今不同孟子曰序者射也則學蓋有以
 射為主者矣蘇氏引莊周言文王有辟廱之樂遂以
 辟廱亦為樂名而曰古人以樂教胄子則未知學以
[024-58b]
 樂而得名歟樂以學而得名歟是又以為習樂之所
 也張子亦曰辟廱古無此名其制蓋始於此及周有
 天下遂以名天子之學而諸侯不得立焉記所謂魯
 人將有事於上帝必先有事於泮宫者蓋射以擇士
 云爾也 孔疏鄭氏説王制小學在公宫之左大學
 在郊天子曰辟廱諸侯曰頖宫辟廱即大學也靈臺
 一篇之詩有靈臺有靈囿有靈沼有辟廱是辟廱及
 三靈皆同處在郊矣王制所陳是殷制其周制則大
[024-59a]
 學在國然大學在國而辟廱仍在郊何則囿沼魚鳥
 所萃終不可在國也辟廱是學之名耳不必常以大
 學為辟廱也周立三代之學虞庠在國之西郊是周
 以虞庠為辟廱矣韓詩説辟廱者天子之學圎如璧
 壅之以水言辟廱者取其雍和也所以教天下春射
 秋饗尊事三老五更在南方七里之内立明堂於中
 五經之文所藏處蓋以茅草取潔清也左氏説天子
 靈䑓在太廟之中壅之靈沼謂之辟廱諸侯有觀䑓
[024-59b]
 亦在廟中若以靈臺辟廱同在西郊則與明堂宗廟
 皆異處矣按大戴禮盛德篇云明堂外水名曰辟廱
 政穆篇云大學明堂之東序也盧植禮記注云明堂
 即太廟也太廟上可以望氣故謂之靈臺中可以序
 昭穆故謂之太廟圓之以水似璧故謂之辟廱蔡邕
 月令論云取其宗廟之清貎則曰清廟取其正室之
 貎則曰太廟取其堂則曰明堂取其四門之學則曰
 太學取其周水圓如璧則曰辟廱頴子容春秋釋例
[024-60a]
 云太廟有八名其體一也肅然清静謂之清廟行禘
 祫序昭穆謂之太廟告朔行政謂之明堂行饗射養
 國老謂之辟廱占雲物望氛祥謂之靈臺其四門之
 學謂之太學其中室謂之太室總謂之宫賈逵服䖍
 注左傳亦云靈臺在太廟明堂之中凡此諸儒皆以
 廟學明堂靈臺為一鄭知皆異處者袁凖正論云明
 堂宗廟太學禮之大物也事義不同各有所為明堂
 大朝諸侯講禮之處宗廟享鬼神歳覲之宫辟廱大
[024-60b]
 射養孤之處太學衆學之居靈臺望氣之觀清廟訓
 儉之室制度既殊方所亦異世之論者合為一體取
 詩書放逸之文而附致之失之逺矣然則辟廱靈臺
 雖非一處而皆在郊其明堂太廟固不得合為一處
 也
於論鼓鐘於樂辟廱鼉鼓逢逢矇瞍奏公
 賦也 毛傳鼉魚屬逢逢和也有眸子而無見曰矇
 無眸子曰瞍公事也
[024-61a]
 吕氏曰樂者矇瞍之事也聞鼉鼓之聲知矇瞍方奏
 其事也前三章樂文王有臺池鳥獸之樂也後二章
 樂文王有鐘鼔之樂也皆述民樂之辭也 錢氏曰
 辟廱論樂乃文王制作之大者而文王之德業亦莫
 大於興賢育才故詩人申言之以歎其盛其樂不専
 在鐘鼓而樂鐘鼓之在辟廱也
  靈臺五章章四句
   虞惇按此詩朱子分四章二章章六句二章章
[024-61b]
   四句毛鄭分五章章四句今据國語椒舉引詩
   止於麀鹿攸伏盖全舉前二章之文若首章六
   句則末二句在第二章於引詩文氣不叶又第
   二章平去入通韻正是每章一韻不必以一韻
   分兩章不若仍舊為善至毛傳云神之精明者
   稱靈又云靈道行於囿沼皆求詩之過畧之可
   也
 下武繼文也武王有聖德復受天命能昭先王之功
[024-62a]
 焉
下武維周世有哲王三后在天王配于京
 賦也 鄭箋下猶後也 蘇氏曰武迹也 鄭箋哲
 知也 毛傳三后太王王季文王也王武王也 鄭
 箋京鎬京也
 蘇氏曰先王既没而其迹垂於後世不絶者惟周為
 盛也 鄭箋周家世有明知之王三后既沒登假精
 氣在天矣武王又能配行其道於京所謂纘太王王
[024-62b]
 季文王之緒也
王配于京世徳作求永言配命成王之孚孚音浮/
 賦也 蘇氏曰作起也 鄭箋孚信也
 李氏曰武王之所以配三后者以其作求先世之德
 而繼之也 陳氏曰三后之孚於民久矣而王道未
 成也武王能配天之命然後成王者之信 嚴氏曰
 王者之德業莫大於信信則天下心服而王矣後世
 以詐力取天下盖有僅成王業者而不能成王孚故
[024-63a]
 世祚不長不足以永配天命也 錢氏曰王配于京
 配三后也永言配命配天也三后以天之心為心故
 没而精神在天武王以三后之心為心故配三后實
 所以配命永言者長存此配命之心不敢一毫有戾
 於天也
成王之孚下土之式永言孝思孝思維則
 賦也 鄭箋王道尚信則天下以為法勤行之 李
 氏曰下土之所以為式者以武王之孝而民則之故
[024-63b]
 也 朱氏曰武王既成王業天下咸法則之亦法其
 孝思而已蓋求世德而成王孚孝思之至孰大於是
  王氏曰繼其志述其事是謂永言孝思
媚兹一人應侯順德永言孝思昭哉嗣服
 賦也 鄭箋媚愛也一人武王也 毛傳侯維也
 鄭箋服事也
 朱註天下皆愛戴武王以為天子而所以應之維以
 順德是武王能長言孝思而明哉其嗣先王之事也
[024-64a]
  李氏曰順德者孝也武王盡孝道於上而天下應
 之以順德所謂天子之孝刑于四海也
昭兹來許繩其祖武於萬斯年受天之祜
 賦也 朱註来後世也許猶所也 蘇氏曰繩約也
  毛傳武迹也
 蘇氏曰武王昭其孝於後世使約其祖武而行故能
 荷天禄而不替也 朱氏曰後王之孝思如武王則
 無不受福也
[024-64b]
受天之祜四方來賀於萬斯年不遐有佐
 賦也 鄭箋遐逺也 孔疏佐助也
 李氏曰繩祖武而受天祜祖考之心即天之心也受
 天祜而四方賀天之心即民之心也 黄氏曰大孝
 之至通於神明光於四海得萬國之歡心所以受天
 祜而四方賀也 虞惇曰若此豈不逺有佐助乎蓋
 求世德而永孝思其得天人之效如此
  下武六章章四句
[024-65a]
   虞惇按下武之義朱集註云未詳或云下當作
   文言文王武王造周也此説未知所據大要改
   經文以就已説吾無取毛傳武繼也五章繩其
   祖武毛又云武迹也字同訓異亦未安或以為
   武王之武功或以為奏大武之樂皆不若蘇氏
   説為善永言配命鄭箋云此為武王之言尤非
   是或疑詩有成王字當為康王以後之詩則集
   註固已辨之矣
[024-65b]
 文王有聲繼伐也武王能廣文王之聲卒其伐功也
   孔疏上四章言文王之事下四章言武王繼之
  武王君天下服四方定鎬京詒善謀所施之事皆
  繼伐之功故言繼伐以總之 孫氏曰按書傳文
  王七年五伐有伐宻須犬夷黎䢴崇 蘇氏曰繼
  文者言繼其文德繼伐者兼言其武功也 許氏
  曰此詩為武王都鎬京而作文王伐崇而作豊武
  王克商而都鎬美作都而推言征伐武王之克商
[024-66a]
  皆以繼文王之功故曰繼伐也
文王有聲遹駿有聲遹求厥寜遹觀厥成文王烝哉末/
句八章合一韻猶周南之麟趾也/
 賦也 鄭箋聲令聞也遹述駿大也 毛傳烝君也
  蘇氏曰文王之所以有聲者能述大其先人之聲
 也凡求其所以安觀其所以成無非述之者此文王
 之所以為君也 孔疏孔子閒居曰三代之王必先
 其令聞言有善可聞於外是為有聲矣先人之聲長
[024-66b]
 之使大安民成民皆述行其道而増廣之君哉者得
 君人之道也
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既伐于崇作邑于豊文王烝哉
 賦也 鄭箋武功謂伐四國及崇之功也作邑者徙
 都於豊以應天命 孔疏武功非特伐崇而已受命
 之後所伐邗耆宻須混夷之屬皆是也而伐崇之功
 最大其伐最後故特言之為作邑張本言功成乃作
 邑也
[024-67a]
築城伊淢作豐伊匹匪棘其欲遹追來孝王后烝哉元/
熊朋來曰匪棘其欲欲禮記引詩作猶當從之猶孝平/
去通韻不從叶/
 賦也 毛傳淢成溝也 孔疏淢洫同韓詩深池也
  鄭箋方十里曰成成間有溝廣深各八尺 毛傳
 匹配也 鄭箋棘急來勤也
 鄭箋文王受命築豐邑之城大小適與成偶大於諸
 侯小於天子之制此非以急成已之欲欲廣都邑乃
[024-67b]
 述追先人勤孝之行進其業也 蘇氏曰自其克崇
 作豐而王業成故以王后名之 孔疏上言作邑於
 豐此述作豐之制 馮氏曰文王遷豐城方十里四
 面共四十里也所謂大於諸侯小於天子者周禮匠
 人營國方九里盖封建上公之制天子之城則方十
 二里四面共四十八里也
王公伊濯維豐之垣四方攸同王后維翰王后烝哉
 賦也 朱註公功也 毛傳濯光大也翰榦也
[024-68a]
 鄭箋豐邑既成又垣之立宫室天下同心而歸之為
 之榦者正其政教定其法度 許氏曰文王功業浸
 以廣大築豐之垣而四方皆來歸之以文王為楨榦
 也 顧氏曰以上言文王遷豐之事
豐水東注維禹之績四方攸同皇王維辟皇王烝哉
 賦也 毛傳皇大也 鄭箋辟君也
 鄭箋昔禹治洪水使豐水入渭東注於河豐邑在豐
 水之西鎬京在豐水之東 蘇氏曰豐水之所以東
[024-68b]
 注者禹之功也四方之所以歸周者武王維君也武
 王之於文王則王業益大故稱皇王 嚴氏曰以武
 王之功配禹皆除害濟民也 朱註此武王未作鎬
 京時也
鎬京辟廱自西徂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皇王烝哉
 賦也 毛傳武王作邑於鎬京 劉氏曰以諸侯之
 朝覲四夷之來王非豐邑之可容也故越豐水之東
 作鎬京焉 鄭箋武王於鎬京行辟廱之禮四方皆
[024-69a]
 感化其德心無不歸服者 朱註無思不服心服也
  張氏曰靈䑓辟廱文王之學也至此始為天子之
 學矣當武王作鎬京辟廱之時天下無思不服於此
 尤見王業之成也 劉氏曰都鎬而先建學首善之
 地教化之原也 説苑聖王修禮文設庠序陳鐘鼓
 天子辟廱諸侯泮宫所以行德化詩曰自西自東自
 南自北無思不服此之謂也 何氏曰左傳周景王
 曰我自夏以后稷魏邰苪岐畢吾西土也及武王克
[024-69b]
 商蒲姑商奄吾東土也巴濮楚鄧吾南土也肅愼燕
 亳吾北土也蓋周自西土興近者先被其化其後漸
 及於東故曰自西自東周自文王化行江漢其後乃
 漸及於北故曰自南自北此立言之序也
考卜維王宅是鎬京維龜正之武王成之武王烝哉
 賦也 鄭箋考猶稽也稽疑之法必契灼龜而卜之
 宅居也
 鄭箋武王卜居是鎬京龜則出吉兆正之武王遂居
[024-70a]
 之修三后之德以伐紂定天下成龜兆之占功莫大
 於此 吕氏曰言武王稽天命宅鎬京定都以為天
 下君也
豐水有芑武王豈不仕詒厥孫謀以燕翼子武王烝哉
平上通韻/
 興也 嚴氏曰仕官之也 毛傳燕安也 嚴氏曰
 翼輔翼也 吕氏曰孫與子互文也
 嚴氏曰豐水以潤澤生芑喻養成人材也武王豈有
[024-70b]
 不仕之以官者言用之無遺材也武王之官人材蓋
 欲傳其孫之謀而燕安輔翼其子耳聖人為子孫計
 莫大於人材所謂敷求哲人俾輔於爾後嗣也繼伐
 之詩而言人材者見創業垂統之可繼子孫頼之也
  輔氏曰每章言烝哉者不獨歎美無已之意又以
 示後世子孫使知必如文武之為然後於君天下為
 宜也 顧氏曰以上言武王遷鎬之事 朱註此詩
 以武功稱文王至於武王則曰皇王維辟無思不服
[024-71a]
 而已蓋文王造其始武王續而終之無難也又以見
 文王之文非不足於武而武王之有天下非以力取
 之也
  文王有聲八章章五句
   虞惇按鄭譜此以上為文武時詩此詩後二章
   舉武王之諡則知非武王時詩也大要正雅文
   王之什十篇皆歌頌文王武王之德而其詩則
   成王周公時作也朱子説得之王后烝哉鄭云
[024-71b]
   變諡言王后者非其盛事不以義諡亦曲説末
   章豐水有芑嚴粲詩緝為善詩人毎以芑喻人
   材於小雅采芑可騐也且於上章建學行禮相
   聨合更不煩改仕為事也陳澔禮記集註亦主
   此為説今從之
 文王之什十篇六十六章四百一十四句
 
 讀詩質疑卷二十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