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i0591 勝思惟梵天所問經論-後魏-天親菩薩 (TKD)


[15-0390b]


天親菩薩造
後魏北印度三藏菩提流支譯
復有異義依世間珍寶四種功德相
似相對說出世間法寶應知何等名
爲世間珍寶四種功德云何復名相
似相對一者最上大價貴重如世間
人得彼寶故則能出生無量財寶菩
薩如是得出世間佛法寶故能生出
世無量善根二者最勝法相應如世
間人得彼寶故則能療治種種諸病
菩薩如是得出世間佛法寶故則能
斷除一切諸煩惱病如彼妙藥三者
如意如世間人得彼摩尼寶體依彼
寶故如心所湏求之皆得菩薩如是
得出世間佛法寶故依法思惟一切
善根功德具足四者寶體如世間人
得彼摩尼寶故如心所湏求得无盡
菩薩如是爲過世間一切諸苦得出
世間佛法寶故得果無盡得爲衆生
說不生不死寶
又復有義世間衆生得无量寶寶在
[15-0390c]
手故則能隨意成就無量殊勝之事
菩薩如是得出世間大乘法寶則能
隨意成就世間及出世間一切功德
殊勝果報如是得無
量寶治諸病等依初句釋餘句應知
如是求法隨順多聞有巧方便能離
諸過是故次第說彼法相善出毀禁
之罪者依如實觀不取不捨依不生
滅不去不來依未來世不復作惡依
能遠離一切所疑得無生忍者謂内
心忍滅諸法忍如實觀察不取不捨
故得無滅忍者如實觀察罪過之體
虛妄分別不生不滅以不去不來故
得因緣忍者觀察因緣本來不生以
他體攝故如實觀察毀禁染體離生
因故於未來世不復作惡得無住忍
者以異異心展轉生悔如實觀察諸
罪根本卽在身中不離於心不見彼
罪過如是不見一切罪過遠離
一切心中所疑能滅悔故善出過罪
如是諸過根本是虛妄染法若欲斷
過要斷過本是故次說斷彼過本善
斷諸煩惱者依三世說正觀察
者如勝思惟經論苐二卷苐二張虛
[15-0391a]
實正念依邪念行現起煩惱如實正
觀不見彼體故遠離未來諸障増長
諸白法者於未來世更不作惡以是
至心不作惡故得清淨心得善法力
者觀察虛妄煩惱諸過不見過去一
切煩惱以得白法力故獨處遠離者
以得寂靜心種子故如是次第善根
増上故隨順不生煩惱境界護諸煩
惱故得因緣力故未來世中煩惱不
起故如是折伏諸煩惱巳善徃諸大
衆是故次第說彼法相善徃諸大衆
者有二種差別依人差別依心差別
依人差別者徃何等人何所爲徃何
義故徃云何而徃此明何義貴人出
家有多聞慧爲求法故生貴重心徃
詣彼人不覔其過此人如是不覔彼
人過失故徃賤人出家有多聞慧爲
求法故生尊重心徃詣彼人非憍慢
心此人如是非憍慢心徃詣彼人阿
蘭若人無多聞慧非輕賤心求少善
法徃詣彼人不自顯故此人如是不
自顯故徃詣彼人憒閙處人無多聞
慧不爲欺彼不爲自身我是高勝何
勝思惟經論苐二卷苐三張虛
[15-0391b]
所爲徃以爲自身爲於他身求善根
故徃詣彼人不爲自身供養恭敬名
稱讃歎此人如是不爲自身供養恭
敬名稱讃歎故徃彼人依心差別者
以依四種心成就故一者求法心成
就以見法勝猶如眞寶爲求彼法故
徃大衆二者威儀心成就脫去金冠
寶履傘等威儀柔䎡而徃大衆三者
求上上義善根心成就雖得上法不
以爲足更求上上勝中勝法爲與法
施故徃大衆四者本願心成就不求
自身供養恭敬名稱讃歎爲自他利
故徃大衆
如是徃諸大衆應行法施是故次第
說彼法相善開法施者以何法說以
何義說依何事說云何而說因彼事
說故以何法說者以法攝取法故如
得聞慧如是說法以何義說者以得
義故自作誓願巳畢竟故内自思惟
爲他人說依何事說者以作妙事作
賢事故如所說法如是作事以諸言
語不虛妄故云何而說者示現染淨
法故示現二二諦法相次第故
勝思惟經論苐二卷苐四張虛
[15-0391c]
如是爲他說法令生善根増長堅固
自身因力是故次第說彼法相得先
因力不失善根者依四種法說一者
教化衆生二者能忍諸苦三者遠離
邪見四者修行一切功德善根依止
因力堅固說故於他闕失不見其過
者不見他過護自身過應衆生過故
得化衆生因力堅固生生世世常能
教化一切衆生因力増長現前堅固
依止如是堅固因力於未來世教化
衆生堅固増長而得成就是名菩薩
得先因力不失善根於瞋怒人常修
慈心者樂修大慈以能忍彼瞋恨衆
生作苦惱事能忍諸苦因力堅固生
生世世樂修大慈常能忍彼故瞋恨
衆生作苦惱事因力増長現前堅固
菩薩依彼依止如是堅固因力於未
來世能忍諸苦堅固増長而得成就
是名菩薩得先因力不失善根常說
諸法因緣者於諸法中爲他示現非
顚倒因因力得果爲離邪見樂正見
事因力堅固生生世世於諸法中爲
他示現非顚倒因因力得果爲
離邪勝思惟經論苐二卷苐五張虛
[15-0392a]
見樂正見事因力増長現前堅固菩
薩依彼堅固因力於未來世自身正
見不樂邪見堅固増長而得成就是
名菩薩得先因力不失善根常念菩
提者不捨菩提心願力故常不捨離
菩提之心修行一切功德善根見大
菩薩心願力堅固生生世世常修一
切功德善根因力増長現前堅固菩
薩依彼堅固因力於未來世修行一
切功德善根堅固増長悉得成就是
名具足得先因力不失善根
如是以有先因力故雖未有人說波
羅蜜行而有方便波羅蜜行是故次
說不由他教而能自行波羅蜜行法
以施導人者謂於布施波羅蜜中最
爲上首初自修行後爲他人令入修
行菩薩如是修行布施故於未來施
行成就生生世世不由他教而能自
行檀波羅蜜故不說他人毀禁之罪
者示現不見他人過失故善住持戒
菩薩如是善住持戒故於未來不失
一切諸禁戒行生生世世不由他
而能自行尸波羅蜜故善知攝法教
勝思惟經論苐二卷苐六張虛
[15-0392b]
化衆生者以爲教化諸衆生故爲諸
衆生令得安隱忍彼衆生不修諸行
勤說諸法不生疲惓知心知使攝取
衆生菩薩如是修行忍辱精進禪定
故於未來忍辱精進禪定成就生生
世世如是次第不由他教而能自行
忍辱精進禪波羅蜜故解達深法者
善知一切諸法無我菩薩如是信解
深法故於未來智慧成就生生世世
不由他教而能自行般若波羅蜜故
如是修行波羅蜜行得柔軟勝行能
迴轉諸禪還生欲界是故次第說彼
法相其心柔軟者謂諸菩薩以得三
昧三摩跋提有自在力以巧方便而
能轉起勝妙境界以彼菩薩於禪定
中得自在力不爲禪定生於色界故
得諸善根力者謂諸菩薩能勝處去
而不取勝處雖生下地於彼禪定亦
不退失故善修智慧方便力者謂諸
菩薩以有方便般若故善修諸行是
故不退下地猒中不受彼地亦不修
行生彼處行示現正因故不捨一切
諸衆生者謂諸菩薩以不捨離諸衆生
勝思惟經論苐二卷苐七張虛
[15-0392c]
故捨勝妙處取下處生示現教化諸
衆生故
如是不著自樂爲與他樂示現與衆
生樂以得不退法輪地故是以次第
說彼法相得不退轉法輪地者以對
三種所治退法故說四種對治之法
此義應知應云何知所謂修行菩薩
行中有三種法令菩薩退一者時節
久遠無量以不能忍生等種種諸苦
惱故而生退心二者功德智慧少故
而生退心三者捨棄一切衆生無慈
悲故而生退心堪受无量生死者所
謂菩薩畢竟心取無量无邊久遠時
節雖有生等種種諸苦堪能忍受而
不怖畏不生疲倦供養无量諸佛者
所謂菩薩供養恭敬無量諸佛従佛
聞法獲得無量功德智慧是故菩薩
快妙功德智慧成修隹行無量大慈
修行無量大悲者所謂菩薩如是次
第爲與一切衆生安隱爲與一切諸
衆生樂以不捨離諸衆生故
如是以得不退地故不斷佛種如實
修行是故次第說彼法相不斷佛種
勝思惟經論苐二卷苐八張虛
[15-0393a]
如實修行者爲得第一義佛地故爲
得世間佛地故第一義佛地者有三
種因得一者根本欲心二者至心欲
得三者上欲心不退本願者以不失
根本故是名根本欲心如是示現根
本欲心示現本願力相故如說修行
者此有如來如法如說如是修行是
名如說修行示現諸菩薩至心欲得
故於諸善法大欲精進者是上欲心
雖得少分不以爲足更求勝法故深
心行於佛道者示現假名佛地因故
假名佛者入涅槃時生佛示現言深
心者示現求彼生佛心故行於佛道
者如實修行故生佛示現住持佛故
又爲示現彼生佛
時復有說法轉法輪等攝取衆生故
爲受何等法義樂故佛放光明攝取
聖者勝思惟梵天爲欲受彼種種法
樂故聖者網明童子菩薩依彼先說
問中勝故問彼種種勝說法相自此
以下勝思惟梵天廣說應知彼問有
八種邪問正問記爲說彼法如經梵
天言網明若菩薩見我故問名
爲邪勝思惟經論苐二卷苐九張虛
[15-0393b]
問非爲正問如是等故何等八種一
者依二者體三者依止四者依事五
者過六者利益七者起八者根本
所言依者謂依大乘以依彼乘此中
正問故所言體者邪問爲體彼體有
三種謂外道聲聞始發心菩薩
言依止者有三種無智謂麤中微彼
三種闇謂外道等次第應知應云何
知外道之人依麤無智是故不識無
我體相自他身中執著有我以不能
知諸法相故依自心見所說邪論隨
彼句義執著法相如是次第自身他
身虛妄見問如是一切非正念問悉
是邪問聲聞分知無我法相復有不
知是故名爲中無智闇依中無智取
自業等造作諸業卽因彼業受於果
報不於餘處及著自體同相異相成
就色等諸法必有彼如是問執著自
身及他身法以有隨順斷煩惱障依
於自乘名爲正念依斷煩惱障名爲
邪念以不隨順斷智障故依於大乘
名爲邪問始發心菩薩少分能知諸
法無我復有不知有微無智依微無
勝思惟經論苐二卷苐十張虛
[15-0393c]
智依有無物離於有相取於無相於
二法中一向取無法取無法相問是
不正問
言依事者事有六種一者陰入界事
二者因緣集事三者諦事四者證智事
五者對對治事六者佛法事依陰入
界事者依我我問故依因緣集事者
依順問故依逆問故以生故問以滅
故問以是處非處故問卽彼因緣集
問生滅卽是是處非處如經中說身
口等業修行諸善若生惡道無有是處
依諦事者順因緣集逆因緣集順因
緣集者染體二諦有因有果是有漏
行法之體故逆因緣集者淨體二諦
依道能滅是故道諦名爲滅諦如是
依二二諦爲染淨問依二種諦染法
體故有生死世間問依二種諦淨法
體故有寂滅涅槃問如是次第生於
世間過於世間獲得涅槃如是世間
涅槃二種差別依有餘涅槃無餘涅
槃故如是問世間等事依實諦問此
義應知以是義故依諦四種事遮法
無我
勝思惟經論苐二卷苐十一張虛
[15-0394a]
依證智事者依知依離問爲得爲修
問如是次第彼智於見道時得智名
巳證智者自此以上得修道名以得
彼證知依證智問得智名修行名此
義應知以離彼集得出世間正道果
故以離諸使煩惱身故依離彼事問
如經是故網明以何處無得無取無
證無分別無知無依止無修無修見
問是爲正問故此明何義於眞如中
如所說字句說無如是智爲遮彼處
無如是法如一一句分別之處亦遮
彼句一一之處無如是故言無取者
以不虛妄分別我巳得故無分別者
以不虛妄分別我巳證故無依止者
以不虛妄分別我巳知涅槃故不分
別者是第一義言依止者依止見道
見道爲修道依止說故無修見者不
見我修道故如是說法則名爲正
依對對治事者所謂善不善等法不
善法名爲對善法名爲對治又彼善
法二種差別謂有漏無漏差別又諸
外道以邪見濁長夜有過此義應知
無過亦有二種差別謂有爲无爲差
勝思惟經論苐二卷苐十二張虛
[15-0394b]
別善法復有二種差別謂世間出世
間差別彼有分別以無分別依彼所
治治能治事問網明若菩薩不見二
不見不二者不見二數不見一數以
遮可取法無我故無明無相平等行
問名爲正問者爲取彼法相遮彼能
取可取相故又無相無相平等行問
者遮彼能說可說相故又能說者說
名平等可說名相以一切事平等知
故彼可說法亦名平等多種法相同
名說故
依佛法事者依佛依法依修行依處
依可化衆生依進取證智如是次第
佛等示現因彼差別故問佛等種種
應知佛種種者謂時家姓命差別故
法種種者謂修多羅祗夜等差別故
僧種種者謂一向菩薩聲聞雜僧多
少差別故國土種種者謂一向清淨
染雜差別故衆生種種者謂貪瞋癡
雜等差別故乘種種者謂聲聞乘等
差別故
所言過者謂外道等爲生法滅法是
處非處問見生法問見滅法問見染
勝思惟經論苐二卷苐十三張虛
[15-0394c]
法問見淨法問如是等問皆是染問
是故名過聲聞之人如是等一切問
爲滅爲淨爲成涅槃而不得大菩提
是故名過始發菩提心菩薩亦不正
念問以不成就如實淨智是故名過
言利益者若如是不問卽名利益此
義應知如是等問非正問等如是等
問名正問等示現彼義
所言起者卽非正問及正問等示現
彼義如經復次網明一切法正一切
法邪故此以何義陰界入等皆悉攝
在佛法中說如向所說陰界入等事
相諸法如說不可思議名爲正而起
思議名爲邪者是不正問及正問事
如經梵天言網明以何義故諸法不
可思議故一切法名爲正若不可思
議而思議者一切法名爲邪故以何
義故一切諸法不可思議如經一切
法寂靜名爲正思惟故以離虛妄分
別體故名爲寂靜以離戲論故亦名
寂靜以不信寂靜法無我故墮増上
慢邊虛妄分別可分別法而修諸行
以分別四大故起彼問法示現非正問
勝思惟經論苐二卷苐十四張虛
[15-0395a]
法正性者離自境界離餘欲際是名
法性此以示現正問因故
此以何義以何等觀而能離欲以何
等智知於彼法彼二不二名爲眞如
此中如是無分別智眞如智相名爲
實際言實際者謂離餘欲之勝際也
言實際者離於諸欲謂無分別眞如
智相此謂内心自境界中如實觀察
地觀相故如是次第明爲法性寂靜
應知地者自心境界成就及觀眞如
是所觀地何等法上謂如所說陰界
等事彼陰等事離於眞如以彼眞如
無戲論故觀彼眞如無分別智彼智
寂靜以彼眞如離於能取可取處故
如是說甚深法知此正法甚深難解
如經網明菩薩言梵天少有衆生能
解如是諸法正性故如此中說諸法
正性離正法性更求智者則不可得
以彼法性出過世間一異數故遮有
法體所言少者依一數故離彼一數
更無少分如是爲遮取有物體非彼
法體一向是無不覺不知遮無法相
此說何義此中謂說信此三世諸
法勝思惟經論苐二卷苐十五張虛
[15-0395b]
根本不見法相非謂實證遮諸菩薩
摩訶薩等有實證法示現此義以隨
順此義故名爲信非證此法證者名
爲不見一事網明若有善男子善女
人得聞如是諸法正性勤行精進是
名如實修行者依聞思慧於智慧中
說彼法相如向所說以依何心以依
何意如來說法此義應知不戲一切
法故是名證法以如實知故是故彼
人不住世間不住涅槃以彼世間煩
惱染中無一法捨是故不減以涅槃
中無一法取是故不増示現諸菩薩
摩訶薩不住世間涅槃相故如是聞
說正法相者次第従他聞法然後内
心自正思惟次第能生出世正見獲
得彼果離於諸相示現實體不住相
故示現不住涅槃因故此以如來見
法無我等一味故示現諸菩薩世間
涅槃諸過功德無有分別平等相故
如是諸菩薩得不住世間不住涅
槃故
說法次第至此巳竟復依異義次下
更問此明何義如來說法不能異過
勝思惟經論苐二卷苐十六張虛
[15-0395c]
於者不能異過於身不能異過世間
更有一法是故世間無一法減於涅
槃中無一法増遮離一物遮得一物
故此以何義非謂一向不過世間有
過世間以爲遮彼見無物故此示何
義以爲示現過二相故此義云何言
二相者一者世間行二者涅槃分別
世間過分別功德過彼二種過菩薩
摩訶薩畢竟遠離故此義云何平等
法中無染無淨以依離欲實際法性
故如是說以彼實際一向不同生死
世間以其常故是故無有入涅槃者
以是義故不染不淨如是次第不必
說法默然而住亦得如法修行諸行
若欲說者應當如彼梵天所說是故
讃言善哉善哉法不可說而能說之
是故如來重讃善哉我不得生死不
得涅槃如是等者領先說義更無有
法而可說也如來何故重說此法以
五百比丘聞說此法生於驚怖如來
爲欲令彼比丘於此義中畢竟定故
此示何義示現如來意亦如是非獨
梵天如是衆生墮無物邊是故如來
勝思惟經論苐二卷苐十七張虛
[15-0396a]
同梵天說空修梵行者不解深意義
虛妄分別也何者梵行謂受持戒如
說修行而不毀犯故修行正道者修
行四諦差別觀也諸禪者初禪等四
禪也三昧者有覺有觀等種種行也
三摩跋提者無色四定也彼諸比丘
以見有法見無法故聞上說巳謂如
來說一向無物亦無修行梵行故生
驚怖以彼比丘見有法故見無法故
爲斷比丘有見無見則於其人佛不
出世等者彼人乃至涅槃以爲有物
故求得涅槃爲對治此有物見故如
經彼人乃至求決定相故如是依無
名相正說法巳爲呵責彼驚怖比丘
故以二喻此二種喻令生二種念因
謂生猒念因生觀念因因彼二因獲
得涅槃是故呵責此示何義示現依
彼求法見過逼惱心故起於猒觀初
喻相似相對治法示現利益觀故共樂
身轉故生歡喜觀第二譬喻相似相
對治法次明彼人雖行正相而是邪
行相以起生相以起滅相以得涅槃
相以證道相故向來說法諸比丘聞
勝思惟經論苐二卷苐十八張虛
[15-0396b]
微損惡行自此巳下爲令諸比丘入
於法中是故聖者網明菩薩請於梵
天令入法者此中示現二種法相一
者示現實體二者示現得果言實體
者令信法故所言果者令離邪見得
解脫故畢竟示現正見相故爲比丘
身此間說法能生種子餘佛國土諸
佛如來亦說此法明彼比丘以何處
畏而無去處不能遠離所說法相以
一切處不離於法以不可避示如是
相令彼不去故說虛空以爲譬喻示
現此義何處怖畏捨之而去終不遠
離所怖畏處如畏空者不能過空有
無空處而可求也依彼證法示現得
相空無相無願者是眞如應知欲求
涅槃行涅槃中而不得涅槃者涅槃
是眞如清淨相故此以何義以彼眞
如一切法中悉平等故名爲涅槃口
中言說不可取故此爲何義遮彼實
體是可取故如是遠離有無物法能
如實知諸法體相彼諸比丘如是見
巳心得解脫得心解脫巳則得實法
得實法巳自說法相彼諸比丘先是
勝思惟經論苐二卷苐十九張虛
[15-0396c]
凡夫次作學人次成羅漢以此義故
於三時後依先不成而作是言世尊
我等今者非凡夫非學非無學非阿
羅漢也不在世間者謂彼無餘涅槃
界中永斷一切受生處故不在涅槃
者有餘涅槃中取陰相未盡故如實
示現有佛出世現覺知相所言動者
散乱心也言我想者謂我見也所言
發者謂能起作行心相也所言戲者
動等三句分別心也如是因果或盡
示現彼人有佛出世聖者舎利弗依
道依得依滅依證問諸比丘諸比丘
應如是答如舎利弗說而諸比丘如
是說言我巳得七不可作而作言語
問答此爲示現實答返答故此有二
種一者所證答二者說答以有如是
所立記故同行諸比丘說法不能至
到大生尊重
心以彼比丘說彼法體生尊重
心故勝思惟梵天所問經論
卷第二
癸夘歲高麗國大藏都監奉勅雕
造勝思惟經論苐二卷苐二十張虛
[15-0397a]
勝思惟梵天所問經論卷第三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