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c0095 道德真經集註(二)--彭耜 (CK-KZ-jye)


[04p001a]
重刋道藏輯要
太上道德眞經集註卷之十五   宋鶴林彭耜簒集
  

道者萬物之奧章第六十二


道者萬物之奥也
 碧虛子陳景元曰夫道也者包括無外萬物資始最深最奥
 爲庶品之根本無有逃其術內者
 潁濱蘇轍曰凡物之見於外者皆其門堂也道之在物譬如
 其奥物皆有之而人莫之見耳
 淸源子劉驥曰西昇經云道深甚奥虛無之淵言道爲萬類
 之淵藪無物不藴藏也莫神於天道實覆之莫富於地道實
[04p001b]
 載之天地之大尙不離於覆載之內況其他乎
 黃茂材曰物生於三三生於二二生於一一生於道則道也
 者豈不爲萬物之奥乎
 程大昌曰道之播而出也爲有有之又出也爲形形具而物
 有其質及其在人則德仁義禮皆是物也故物者道之邊際
 而道者萬物之藴奥也
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
 碧虛子陳景元曰善人謂上士也上士聞道勤而行之鍊質
 資神固守妙本以爲長久之寶也不善人謂下士也下士聞
 道而大笑之及其忤道悖德履凶踐禍思欲反復元吉咸仰
[04p002a]
 道之所保庇也
 涑水司馬光曰守而用之依於有道以自安
 潁濱蘇轍曰夫惟賢者得而有之故曰善人之寶愚者雖不
 能有然而非道則不能安也故曰不善人之所保
 臨川王安石曰莫非道也善人求之足以至於道不善而求
 之則足以免於罪
 道眞仁靜先生曹道沖曰小人雖不善略知道亦能自保其
 身
 黃茂材曰道無善無不善善人得之爲寶不善人得之可資
 以安
[04p002b]
 程大昌曰善人者不善人之反也善人寶之則不善人且將
 背而遠之矣而此之所寶彼亦保之其理何也孔子曰誰能
 出不由戸何莫由斯道也
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於人人之不善何棄之有
 碧虛子陳景元曰此釋不善人之所保也無言無行之夫尙
 假甘美之言自尊之行可以奪眾貨之賈可以升稠人之上
 又況有道者乎
 穎濱蘇轍曰蓋道不遠人而人自遠之今誠有人美言之則
 可以爲市於世尊行之則可以加於人矣朝爲不義而夕聞
 大道妄盡而性復雖欲指其不善不可得也而又安可棄之
[04p003a]
 哉
 淸源子劉驥曰美言可以市言市之所同知也尊行可以加
 於人言人之所能行也所以聖人常善救人而無棄人
 黃茂材曰經曰天下皆知善之爲善斯不善已美言尊行天
 下所謂善也未足以語道
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
 穎濱蘇轍曰立天子置三公將以道救人耳雖有拱璧之貴
 駟馬之良而進之不如進此道之多也
 臨川王安石曰立天子置三公雖有合拱之璧先乘駟馬足
 以迎賢者之來而不如坐進此道而已
[04p003b]
 道眞仁靜先生曹道沖曰日以駟馬璧玉遍求賢俊不如端
 居進道則不召自來矣
 葉夢得曰駟馬貴矣而先之以拱璧世必以是爲寶非吾所
 謂寶也
 淸源子劉驥曰立天子以化之置三公以佐之雖有拱璧之
 寶以先駟馬之車然出而治人也不如坐進此道
 黃茂材曰魏文侯聞田子方之言形解而不欲動口鉗而不
 欲言曰吾所學者眞土梗耳夫魏眞爲我累耳然則貴爲天
 子輔以三公加之拱璧駟馬之榮不如坐進此道亦可知矣
 程大昌曰坐之爲言安其所而不佗猶坐忘之坐也
[04p004a]
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也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耶故爲天下

 御註曰求則得之求在我者也古之人所以求之於陰陽度
 數而未得者求在外故也惡者遷善愚者爲哲此有罪所以
 免歟故道之善救者如此
 碧虛子陳景元曰耶者嘆美之詞也
 潁濱蘇轍曰道本在我人患不求求則得之矣道無功罪人
 患不知知則凡罪不能污也
 王雱曰求以得故善人寶之有罪以免故不善人保之
 葉夢得曰夫婦之愚未有求道而不得一有聞焉雖向之嘗
[04p004b]
 以爲罪者可以一洗皆空則道之爲貴果在此不在彼也
 淸源子劉驥曰古之得道者出乎天地陰陽度數之外禍亦
 不至福亦不來禍福無有烏有人災
 程大昌曰若其昔嘗暴棄溺於不善矣今而回心向道則亦
 受而誨之未嘗追咎旣往也
  

爲無爲章第六十三


爲無爲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
 御注曰聖人應物之有體道之無於斯三者槪可見矣大小
 言形多少言數物量無窮不可爲倪大而不多小而不少則
 怨恩之報孰睹其辨聖人所以同萬有於一無能成其大
[04p005a]
 碧虛子陳景元曰夫心不動則虛明虛明則眾妙可觀矣身
 不勞則實厚實厚則精神不虧矣口不嗜則恬漠恬漠則靈
 液不竭矣又解味無味者不味是非美惡之言而味大道無
 味之言經曰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也
 潁濱蘇轍曰聖人爲無爲故無所不爲事無事故無所不事
 味無味故無所不味其於大小多少一以道遇之而已蓋人
 情之所不忘者怨也然及其愛惡之情忘則報怨猶報德也
 王雱曰大小多少者畏事之小如大謹事之少如多莊子曰
 不忽於人報怨以德者以直報怨者事也以德報怨者德也
 事則吉凶與民同患故種種色相一不可廢若夫德則不見
[04p005b]
 有物安得怨乎如上三事體道者也方其體道故當如此爾
 舉怨而以德則知無所不用德
 道眞仁靜先生曹道沖曰世間之物與事不過大小多少道
 一以貫之報怨以德仇讐怨絶報怨以怨相報無盡
 淸源子劉驥曰聖人體道在巳與天地同其德與混元同其
 功不爲而爲不作而作自然而然也故爲出於無爲事出於
 無事味出於無味其道雖大而本甚小故言大小其用雖多
 而要甚少故言多少大小者含太虛於方寸多少者總萬有
 於眞一大小多少則大同於物而萬物與我爲一何怨之有
 此言報怨以德足見聖人仁民愛物之廣大如天地之無不
[04p006a]
 覆載所以能體道之大也
 黃茂材曰道無爲也而有無爲之爲道無事也而有無事之
 事道無味也而有無味之味天下莫大乎秋毫之末而泰山
 爲小何形之小大莫夀乎殤子而彭祖爲夭何數之多少雖
 有忮心之人不怨飄瓦又何怨何德其能齊小大一多少平
 怨德如此
圖難於其易爲大於其細天下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之大事
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爲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
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由難之故終無難矣
 碧虛子陳景元曰圖度其始易之時則於終無難矣營爲於
[04p006b]
 初細之日則於後無大矣嚴君平曰是以大難之將生也猶
 風邪之中人也未然之時愼之不來在於皮毛湯熨去之入
 於凑理微鍼取之在於臟腑百藥除之入於骨髓天地不能
 變造化不能治故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
 潁濱蘇轍曰世人莫不畏大而侮小難多而易少至於難而
 後圖大而後爲則事常不濟矣聖人齊大小一多少無所不
 畏無所不難而安有不濟者哉
 陸佃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旣謹矣又
 當守之以謙故曰聖人終不爲大故能成其大
 陳象古曰易者難之基細者大之本故難易之相尋大小之
[04p007a]
 相續如循環之無端聖人知其然信其理故保小守下而已
 淸源子劉驥曰聖人抱道懷德不離乎方寸之中自知不自
 見自愛不自貴故終不爲大然方寸之中眞性之内無不忘
 也無不有也澹然無極而眾美從之此天地之道聖人之德
 也故能成其大輕諾者其後必寡信多易者其後必多難聖
 人之於道勤而行之猶以爲難故能窮理盡性以至於命而
 終無難也
  

其安易持章第六十四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㪚爲之於未有治之
於未亂
[04p007b]
 御注曰安者危之對未兆者已形之對脆者堅之對微者著
 之對持之於安則無危謀之於未兆則不形聖人之知幾也
 脆者泮之則不至於堅冰微者㪚之則不著此賢人之殆庶
 幾也奔壘之車沈流之航聖人無所用智焉用智於未奔沈
 所謂爲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
 潁濱蘇轍曰方其未有持而謀之足矣及其將然非泮而㪚
 之不去也然猶愈欲旣成也故爲之於未有者上也治之於
 未亂者次也
 陸佃曰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此言造理而悟也其脆易破
 其微易㪚此言造形而悟也
[04p008a]
 淸源子劉驥曰身乃神之車神之舍神之主也主人安靜神
 卽居之主人躁動神卽去之故其安易持患生不意禍生所
 忽審其未兆而謀之乘其微脆泮而㪚之則易矣及其禍患
 已成而後謀之是猶奔壘之車沈流之航聖人無所施其智
 巧聖人用智於未奔沈故爲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去其害
 道者而已
 黃茂材曰當其安而持之不待於已危故易持當其未兆而
 謀之不待於已形故易謀當其脆而泮之不待於已堅故易
 泮當其微而㪚之不待於已著故易㪚爲於未有之前何爲
 不成治於未亂之際何治不濟而不謂之易爲易治者其易
[04p008b]
 可知矣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御注曰有形之類大必滋於小高必基於下遠必自於近其
 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聖人見端而思末覩指而知歸
 碧虛子陳景元曰此三者喻不見幾夫患不預防惡不杜漸
 其猶植木乎初生於毫末可拔而絶之及其合抱也本據乎
 陰巖梢侵於陽嶺靑靑百尋鬱蔽日月惡可伐哉又如築臺
 乎起土於一畚可蹴而圯之及其九層也聳百仞之高出乎
 中天擬邱陵之大廣乎數畝惡可毁哉又如遠行乎始登於
 跬步可旋踵而返及其千里也長川渺彌峻嶺巇嶮途隘而
[04p009a]
 可畏路僻而多岐惡可還哉
 淸源子劉驥曰神聖之道積習而成雖可以頓悟不可以頓
 進日月有數大小有定聖功生焉神明出焉由小至大猶合
 抱之於毫末從卑至高猶九層之於累土自近及遠猶千里
 之於足下
 黃茂材曰合抱之木天下以爲大也大生於小故知合抱卽
 毫末也九層之臺天下以爲高也高起於下故知九層卽累
 土也千里之行天下以爲遠也遠始自近故知千里卽足下
 也然則物之小者下者近者其可忽諸
爲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爲故無敗無執故無失故民
[04p009b]
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愼終如始則無敗事矣
 碧虛子陳景元曰爲營爲也執執著也敗起於有爲不爲則
 何敗之有失因於有執不執則何失之有是以聖人禀高明
 之性措意不在小成而常以虛靜恬淡寂寞無爲爲心自然
 無爲無執無敗無失幾近也言世俗之人雖從務於善事皆
 有始而無卒先勤而後惰常以功業近成而不能戒謹乃復
 亡敗也若能謹末如初始終如一則所爲無不成矣豈有敗
 事也詩曰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潁濱蘇轍曰治亂禍福之來皆如彼三者積小以成大聖人
 待之以無爲守之以無執故能使福自生使禍自亡譬如種
[04p010a]
 苗深而厚耔耘之及秋自穰譬如被盜危坐而熟視之盜將
 自郤世人不知物之自然以爲非爲不成非執不留故常與
 禍爭勝與福生贅是以禍至於不救福至於不成蓋其理然
 也聖人知有爲之害不以人助天始終皆因其自然故無不
 成者又曰世人心存於得喪方事之微猶有不知而聽其自
 然者及見其幾成而重失之則未有不以爲敗之者矣故曰
 愼終如始則無敗事矣
 陳象古曰極力有爲爲極必敗極力以執執極必失
 葉夢得曰世固未嘗有成敗以吾有爲故成者必敗世固未
 嘗有得失以吾有執故得者必失此民之所以從事而不得
[04p010b]
 不謹者也
是以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以復眾人之所過以
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爲
 碧虛子陳景元曰難得之貨謂金玉珠犀也世俗以不欲爲
 憂聖人以不欲爲樂聖人之淸靜節儉世俗之貪濁奢侈是
 以世俗之所不欲者迺聖人之所欲也故視金玉如遺土也
 世俗損天眞以務外學而失其分內之性聖人守自然而不
 學保其分內之天和然世俗以不學爲過聖人以不學爲眞
 學故曰學不學以復眾人之所過
 穎濱蘇轍曰人皆徇其所欲以傷物信其所學以害理聖人
[04p011a]
 非無欲也欲而不欲故雖欲而不傷於物非無學也學而不
 學故雖學而不害於理然後内外空明廓然無爲可以輔萬
 物之自然而待其自成矣
 劉槪曰欲眾人之所不欲故曰欲不欲不欲眾人之所欲故
 曰不貴難得之貨學眾人之所不學故曰學不學不學眾人
 之所學故曰復眾人之所過
 達眞子曰欲之所先莫甚於難得之貨學之所失莫甚於眾
 人之所過動不知靜爲不知止皆所謂過也聖人欲期於不
 欲所以不貴難得之貨學期於不學所以復眾人之所過若
 是則不有其爲執之蔽也故曰以輔萬物之自然
[04p011b]
 淸源子劉驥曰聖人非無欲也欲人之所不欲不以物易性
 故不貴難得之貨非無學也學人之所不學不以博溺心故
 以復眾人之所過反其性情而復其初而已不益生不助長
 順物自然無容私焉而天下治故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
 爲
 黃茂材曰道無欲也欲不欲所以求在我也外物又何足貴
 天下之物各有自然之理愚者不及智者過之與其過也甯
 不及故刳心去智學所不學輔物自然而已何敢爲哉
  

古之善爲道章第六十五


古之善爲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
[04p012a]
 御注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三代而下釋夫恬淡無爲
 而悅夫啍啍之意屈折禮樂以正天下之形吁俞仁義以慰
 天下之心將以明民也名曰治之而亂孰甚焉
 涑水司馬光曰去華務實還湻反樸
 穎濱蘇轍曰古之所謂智者知道之大全而覽於物之終始
 故足貴也凡民不足以知此而溺於小智以察爲明則智之
 害多矣故聖人以道治民非以明之將以愚之耳蓋使之無
 知無欲而聽上之所爲則民雖有過亦小矣
 道眞仁靜先生曹道沖曰智則生奸愚則反朴
 達眞子曰用其光復歸其明古之善爲道者欲使民復歸其
[04p012b]
 明是謂非以明民也欲使歛明若愚是謂將以愚之也
 葉夢得曰自道而降民日趨於僞不患其不明而患其明之
 過故聖人逆爲之防而欲以道愚之也
民之難治以其智多
 御注曰天下每每大亂罪在於好智
 碧虛子陳景元曰民之多智則姦宄生焉雖有法令而無所
 畏故曰難治也夫弓弩畢弋機變之智多則鳥亂於上矣鈎
 餌網罟罾笱之智多則魚亂於水矣削格羅落罝罘之智多
 則獸亂於澤矣智詐漸毒頡滑堅白解垢同異之變多則俗
 惑於辯矣故天下每每大亂
[04p013a]
故以智治國國之賊
 御注曰法出姦生
 涑水司馬光曰上下相欺
 潁濱蘇轍曰吾以智御人人亦以智應之而上下交相賊矣
 陳象古曰用智則失其自然故喻之以賊
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御注曰焚符破璽而民鄙樸掊斗折衡而民不爭
 涑水司馬光曰王道正直
 達眞子曰以智治國如莊子所謂開人也開人者賊生不以
 智治國如莊子所謂開天也開天者德生
[04p013b]
 清源子劉驥曰不以智治國則忘情去欲返本復樸故國之
 福
知此兩者亦楷式
 御注曰知此兩者則知所以治國知所以治國故民則而象
 之以爲楷式
 碧虛子陳景元曰兩者謂用智與不用智
 道眞仁靜先生曹道沖曰可爲後世楷模
 陳象古曰楷式不可渝也
常知楷式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
 御注曰玄者天之色常知楷式而不用其智則與天合德深
[04p014a]
 不可測遠不可窮獨立乎萬物之上物無得而偶之
 碧虛子陳景元曰人君常知福可任之賊可去之致黔首於
 富夀是有深冥之德又觀其跡與物違戾究其理則與民同
 歸
 涑水司馬光曰物情莫不貴智而有玄德者獨賤之雖反於
 物乃順於道
 潁濱蘇轍曰吾之所貴者德也物之所貴者智也德與智固
 相反然智之所順者小而德之所順者大矣
 達眞子曰然則此者能與物反歸於道也凡以道則大順非
 道則大逆
[04p014b]
 黃茂材曰物皆强吾獨弱物皆動吾獨靜物皆華吾獨樸物
 皆死吾獨生非爲與物反乎能反於物者可以至大順
  

江海爲百谷王章第六十六


江海所以能爲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爲百谷王
 御注曰王有歸往之義君能下下則民歸之如水之就下
 碧虛子陳景元曰開元御疏曰江海所以能令百川朝宗而
 爲王者以其善居下流之所致也易云地道變盈而流謙
 清源子劉驥曰聖人體江海之善下所以懷微妙抱質樸虛
 空無爲非欲於道道自歸之以至天地之精萬物之靈莫不
 歸之經所謂執大象天下往亦此之謂也
[04p015a]
 黃茂材曰此章所以重發明大國者下流章之義以江海喻
 之又見其道之大而能下者也孰得而爭之
 程大昌曰孟子曰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有其善而
 能下人則天下歸之如百谷之歸江海矣
是以聖人欲上人以其言下之欲先人以其身後之是以聖人
處上而人不重處前而人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
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御注曰易於屯之初曰以貴下賤大得民也得其民者得其
 心也處上而人不重則從之也輕處前而人不害則利之者
 眾若是者無思不服故不厭易曰百姓與能
[04p015b]
 碧虛子陳景元曰陸希聲曰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
 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謙之爲德卑以自
 牧故江海以謙爲德而爲百谷所歸往聖人以謙爲德而爲
 天下所先上夫聖人豈欲先上哉天下樂推而不厭耳所以
 言先上者舉聖人以勸眾人耳然則聖人之處先上者豈爭
 而得之耶書曰汝惟不矜故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故
 天下莫與汝爭功此之謂也
 潁濱蘇轍曰聖人非欲上人先人也蓋下之後之其道不得
 不上且先耳
 王雱曰聖人豈計利而爲此哉亦德而已矣德下之則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