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a0064 黃氏日抄-宋-黃震 (WYG)


[003-1a]
欽定四庫全書
 黄氏日抄卷三      宋 黄震 撰
 讀孟子
  梁惠王上
梁惠王問利國孟子言利之害而進以仁義之效梁惠
 王問沼上之樂孟子言獨樂之患而進以與民同樂
 之效齊宣王問威文則黜威文之無足道而進以行
 王道齊宣王有不忍一牛之心則反覆言之而使推
[003-1b]
 此心保四海及教齊梁以王道又皆歸之耕桑孝弟
 之實無非因其機而誘進之晦庵集註已各發其㫖
 趣之歸辭意瞭然熟誦足矣
  梁惠王下
齊宣王好世俗之樂非也而孟子不之非廣四十里之
 囿非也而孟子不之非不毁明堂非也而孟子不之
 非好貨好色皆非也而孟子不之非惟一切因其機
 而順導之使無不與民同之以歸於行王之道焉盖
[003-2a]
 齊大國也可以有為於天下故誘進之如此此孔門
 之所謂權者也滕小國惴惴自保而其君又賢則惟
 以正對而不為誘進之辭凡其㫖義則皆集註備之
 矣
按史記載梁惠王三十五年孟子始至梁後二十三年
 當齊湣王十年齊伐燕孟子在齊古史乃謂孟子先
 事齊宣王後見梁惠梁襄及齊湣王晦庵序孟子謂
 未知孰是晦庵又謂孟子以伐燕為宣王時事與史
[003-2b]
 記荀卿等書皆不合通鑑以伐燕為宣王十九年則
 是孟子先游梁而後見齊宣王亦未知孰是按史記
 齊伐燕有二事齊宣王先嘗伐燕燕文公卒易王初
 立齊宣王因燕䘮伐之取十城是即孟子梁惠王篇
 所載問答稱齊宣王者也此一事也稱宣王者孟子
 作於宣王已没之後故以謚稱而趙歧註亦稱齊宣
 王也齊湣王後又伐燕燕王噲以燕與子之齊伐燕
 下燕七十城是即孟子公孫丑篇所載沈同問燕可
[003-3a]
 伐歟者也此又一事也止稱齊王者作孟子時湣王
 尚在未有謚之可稱趙歧註亦止稱王也燕噲遜國
 在齊宣卒後九年湣王伐燕在齊宣卒後十年以此
 見伐燕噲非齊宣甚明孟子以周顯王三十三年見
 梁惠王齊宣王以周顯王四十五年卒其子湣王立
 在位四十年孟子初見梁惠王已稱為叟姑以五十
 嵗約之又後之二十三年齊湣方伐燕孟子當年七
 十四五嵗距湣王之卒孟子約一百餘嵗孟子當不
[003-3b]
 及見湣王卒故孟子書自公孫丑篇後凡渉齊事皆
 止稱王陳賈作周公未盡仁智論終篇止說齊王盖
 嘗考究古史通鑑少誤近世師儒援為王留行事有
 謂區區齊宣不足為聖世道說者遂亦誤指伐噲為
 齊宣王事故私記之以俟考古者質焉右係鄉人蔣/監簿曉之說
  公孫丑上
前二篇皆載㳺說齊梁之說此篇因公孫丑預設當路
 於齊動心否乎之問遂明不動心以及知言養氣之
[003-4a]
 說繼以王霸之說繼以仁不仁之說又繼以不忍之
 心而發明四端之說凡皆多前聖所未發有益萬世
 者其指要已備於晦庵之集註讀之瞭然後學不待
 贅一辭矣
  公孫丑下
孟子游說齊梁備於前篇否亦多因言齊事而發之此
 篇惟首章言多助寡助之分豈亦為齊而發者歟餘
 則載游說齊王始終進退之節盖孟子拳拳救世之
[003-4b]
 心雖齊宣不足以共此而其因以垂訓萬世皆因齊
 王發之也
  滕文公上
齊梁既不偶始邂逅滕文公以世子過宋因與之交際
 其始末皆備此篇然告齊梁皆以權宜告滕文公皆
 以正對文公天資甚美而國小力弱故教以太王治
 歧之政而不及湯武救民之事矣然其告齊梁亦未
 嘗不歸宿於王政之本如治歧之云也
[003-5a]
有王者起必来取法是為王者師
 註以此為言滕然上文以三代教養之法而言恐此
 所謂是為師云者指三代而言盖以三代敎養可為
 王者師使滕君行王政而師之未必遽期滕之為王
 者師也後有王者亦未必捨三代不法而必待滕之
 所行為師也
有若似聖人一章
 門人以有若言行氣象類孔子而欲以所事孔子事
[003-5b]
 之有若之所學何如也曾子以孔子非有若可繼而
 止之孔子自生民以来未之有宜非有若之所可繼
 而非故貶有若也有若雖不足以比孔子而孔門之
 所推尚一時皆無有若比可知咸淳三年升從祀以
 補十哲衆議必有若也祭酒為書力詆有若不當升
 而升子張不知論語一書孔子未嘗深許子張據此
 章則子張正欲事有若者也子張之未能為有若昭
 昭也陸象山天資髙明指心頓悟不欲人從事學問
[003-6a]
 故嘗斥有子孝弟之說為支離奈何習其說者不察
 因剏攻之於千載之下耶子張有靈回顧有子恐不
 自安其位次可江漢秋陽之喻曽子盖甚言夫子道
 徳盛大彰著灼然非他人可擬之状而講象山之學
 者又徃徃襲取以證精神之説恐本㫖亦不如此在
 學者詳之
  離婁上
一章言為政必因先王之道而先王之道仁政也二章
[003-6b]
 言為君盡君道為臣盡臣道而在仁與不仁也三章
 言三代之得天下失天下而其得失在仁不仁之分
 也四章言天下之本在身五章言徳教之行先巨室
 六章言諸侯耻受命於大國惟好仁則無敵於天下
 七章言不仁者樂其所以亡八章言桀紂敺民歸於
 仁君九章歎自棄自暴者之可哀也孟子此篇反覆
 救世之說無一不歸於仁十章言親其親長其長而
 天下平發明仁之足以救世至此而徑易昭白極矣
[003-7a]
 繼此言誠身之道言誠思誠之道皆受業子思之言
 也又繼此言二老来歸則欲諸侯之師文王言冉求
 聚歛則痛當世率土地而食人肉餘言事親善親之
 事一一明白熟誦而已
巨室
 古者卿大夫皆世其官所與共社稷者故曰巨室人
 君當以至公率先之否則卿大夫世家皆以為不可
 矣故曰為政不得罪於巨室後世誤以兼并之豪為
[003-7b]
 巨室以屈法縱惡為不得罪盖後世惟見兼并之豪
 為巨室無復見卿大夫之世家也惟見豪民謗訴驅
 逐長吏之為罪而無復見士大夫執古誼爭時政之
 事也眩流俗而釋古書陷於非義者多類此學者謹
 之
無責耳矣
 註謂人之輕易其言以未嘗遭失言之責故耳或疑
 無責只是不足責之意所以甚鄙而警之也耳矣云
[003-8a]
 者輕收之語辭
  離婁下
此篇多平居講貫之言而欲其自得一章工夫次第為
 尤詳盖云功深力到自然而得故言欲其自得晦庵
 於或問發明已備而世乃有以自得為己之獨得至
 或傲然特立異論而不顧者可深省矣十九章言舜
 由仁義二十章言禹湯文武周公二十一章言孔子
 作春秋二十二章自謂未得為孔子之徒而私淑諸
[003-8b]
 人盖厯舉列聖相傳之事而企焉自任與承三聖意相
 近特每更端而言之耳當通為一章而誦味之也餘皆
 叙孟子之言行以繼之末章乞墦之喻警士大夫求富
 貴掩其茍求之迹而反敢以富貴驕人者最為切至
施施從外来
 施施二字注以為喜恱自得之貌造語精矣或疑施是
 施之於人不反顧收歛施施正是驕其妻妾之状未知
 然否
[003-9a]
惠而不知為政
 或問云子産相鄭能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
 洫廬井有伍非不知為政者也晦庵舉其師之言謂
 子産於橋梁之修盖有餘力而惠之及人亦有大於
 乘輿之濟者矣意此時偶有故而未就又不忍乎冬
 渉而為耳然暴其小惠以恱於人其流弊必至廢公
 道而市私恩故深譏之愚意子産君子人也未必暴
 私惠以悦於人其濟處亦未必真有深淵須橋梁之
[003-9b]
 地其時亦未必冬寒之時而相國之乘輿又豈有常
 出於外捐以濟人之理或者子産乘輿偶出乘輿已
 濟而小民有渉水者因就以其乘輿濟之小民感恱
 世傳為美談孟子因而廣之言此不過一時之惠自
 有嵗時常行之政耳若夫徒杠成輿梁成恐亦農隙
 嵗一修之若謂他時無之而此時始成又豈政也哉
 凡此類皆不當以文害辭
舜明於庶物章
[003-10a]
 註謂物者事也人倫指君臣父子以下五者言之也
 以物為事盖謂於事上明理其說甚當或疑上文云
 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而
 繼以舜言之明於庶物似即承上文人異禽獸幾希
 之言察於人倫似即承上文庻民去之君子存之之
 言人物皆天之賦明於庶物則知自異於物矣應上
 文人異禽獸幾希之言也人皆為物之靈察於人倫
 則又知自異於衆人矣應上文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003-10b]
 之言也既明於庶物又察於人倫此其所以能由仁
 義行也未知然否
三自反
 楊氏謂孟子三自反不若顔子一不校晦庵言自反
 之説正學者所當用力若反之未至而遽欲以不校
 為髙恐䧟於茍且頽墮愚恐亦流於釋氏忍辱晦庵
 此説極救近世談髙就簡之弊須深味之
  萬章上
[003-11a]
此篇言舜之孝親以及舜禹之有天下以及伊尹之相
 湯以及孔子之進退而終於辯百里奚之自鬻皆發
 明聖賢之心迹以釋世俗之疑議至若以瞽瞍亦允
 若就指為舜之父不得而子以堯舜其君民就指為
 伊尹之要湯皆即世俗之說而精其義以堯之授舜
 為天以禹之相益為薦於天皆推義理之極而髙其
 説此則孟子因機誘說之辭也使舜浚井之事晦庵
 以為不必問其有無益避啓之事蘇黄門極言其妄
[003-11b]
 晦庵謂三年䘮畢還政嗣君而告歸之時也於是去
 而避之亦禮之常而事之宜可盖求仁得仁又何恥
 之有哉
  萬章下
此篇因三子之偏而論始終條理所以示學者作聖之
 功精矣自孟獻子有友五人以至交際以至仕非為
 貧以至士不託於諸侯皆士之所以自守者
周室班爵禄
[003-12a]
 集註謂與王制周禮不同而不敢質其說此謹之至
 也然孟子生周之末其詳已不聞漢文帝時作王制
 果何為而反得其詳漢衰而周禮出於王莽家之劉
 歆恐尤難與孟子較異同也當以孟子之説為正而
 闕孟子之所未詳
  告子上
言性莫善於孟子孟子言性莫詳於此篇然為辯告子
 發也非無故而言也已而繼之以人心得養失養之
[003-12b]
 分齊王一暴十寒之喻究詰於舎生取義本心之真
 反覆乎宫室妻妾外誘之惑辯析乎養其小體養其
 大體之孰重孰輕無非歸之實踐履以全其在我者
 也性學之説至本朝愈詳而晦庵集其成今觀孟子
 之言性如此晦庵之發其指趣又如此學者宜熟誦
 而深思矣尚滕口說者何也
乃若其情則可以為善
 情指惻隠之類才者能為之名可以為善故又以為
[003-13a]
 才
  告子下
此篇五霸三王之罪人一章以至今之所謂良臣古之
 所謂民賊警切世變極為痛快自戰國風俗一變之
 後行於世者滔滔皆若人徒飾以三王以上之議論
 耳
  盡心上
行不著習不察
[003-13b]
 此章似承上章而言反身而誠上也强恕而行次也
 行不著習不察由之而不知者衆也
舉一廢百
 集註云為我兼愛執中皆舉一而廢百愚按文勢似
 止言子莫執中讀者更審之
棄井
 集註云猶為自棄其井盖指掘井者言之以勉人也
 若味本文恐只是廢棄無用之義盖鑿雖深而不及
[003-14a]
 泉猶為無用之井故井必以及泉為期孟子勉人之
 意已在其中
  盡心下
篇末叙自昔聖賢相承有功萬世孟子平生衛道之切
 自任之勇皆自此来韓昌黎得此而作原道程伊川
 明此而作明道序
中行之道惟聖者能之故顔子具體而㣲其學猶無傳
 傳者必其剛毅有立如曽子子思皆然三傳而至孟
[003-14b]
 子遂能尊孔氏而闢楊墨明王道而黜霸功卓然有
 功萬世焉嗚呼盛矣而世猶或譏之然李泰伯以富
 國强兵為學其譏孟子宜也如司馬公大儒亦譏之
 豈非孟子説誘時君變化百出温公守樸意見所不
 合歟吁此可與權之難也
 
 
 黄氏日抄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