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v0076 淨度三昧經--大內文雄 (master)




淨度三昧經



整理者 大內文雄 齊藤隆信



〔題解〕


在諸經錄中,最早著錄《淨度三昧經》的,是梁僧祐
的《出三藏記集》。在《出三藏記集》卷四的「新集續撰
失譯雜經錄」中著錄了二卷本;卷五的「新集抄經錄」中
著錄了南齊文宣王蕭子良的四卷本抄經與闕本的一卷本抄
經。此外,在卷十二的「法苑雜集原始集目錄.法寶集上
卷第二」中作為「八王日齋緣記第十一」的出處,也著錄
了該經。即在五、六世紀之交,人們已經知道有三種《淨
度三昧經》:一種是譯者不明的二卷本;一種是四卷本抄
經;還有一種是一卷本抄經,但僧祐撰錄時為闕本。僧祐
曾特別注意到該經中有關於「八王日齋會」的論述。上述
諸種經本,都沒有留下譯者的姓名。隋唐時期,這一情況
發生變化。該經隋代曾入藏,同時又被判為疑偽經。入藏
的是法經撰《眾經目錄》卷一,所收為三卷本;費長房撰
《歷代三寶紀》,所收為二卷本。判為疑偽經的是《法經
錄》卷二將蕭子良的四卷本抄經歸為「偽妄」;彥琮撰
《眾經目錄》卷四的「偽妄」中則記錄了蕭子良的一個三
卷本的抄經。此外,《歷代三寶紀》記錄該經有四種譯
本,即北魏曇曜翻譯的一卷本、劉宋智儼翻譯的一卷本、
寶雲翻譯的二卷本、求那跋陀羅翻譯的三卷本。到了唐
代,情況又發生變化。由武周明佺等編撰的《大周刊定眾
經目錄》卷十三之「見定流行入藏錄」將三卷本著錄為真
經,同時在卷五將費長房著錄的四種有譯人的經本一律著
[001-0227a]
錄為「同本別譯」。而智昇的《開元釋教錄》將上述四種
有譯人的經本著錄為「同本異譯,並闕」,在卷十八的
「疑惑再詳錄」中著錄了三卷本的《淨度三昧經》,在卷
二十「入藏錄」的末尾特意附注:「《淨度經》下十部十
五卷,並是古舊錄中疑偽之經,周錄雖編入正文,理並涉
人謀,故此錄中,除之不載。」圓照《貞元新定釋教目
錄》的《不入藏目錄》繼承了智昇的著錄,由此,一般的
大藏經都把該經排斥在外。但《淨度經》曾被權威的敕撰
目錄《大周刊定眾經目錄》作為真經著錄,影響想必很
大。現存的七寺本、敦煌本都是三卷本,其原因大約就在
於武周時曾廣為流布的入藏真經就是三卷本,而那個三卷
本後來成為七寺本、敦煌本的祖本。武周時的三卷本源于
隋代的三卷本或二卷本。雖然我們現在無法知道隋代該經
的內容,但是,正如以下所要敘述的,梁代以來許多典籍
引用的文字與現存三卷本內容完全一致,這證實它們是根
據梁代失譯的二卷本、或者《出三藏記集》之「法苑雜緣
原始集目錄」所傳的《淨度三昧經》傳本編撰成的。


如前所述,《出三藏記集》記載了在「法苑雜緣原始
集目錄」中保留著《淨度三昧經》中有關於「八王日」的
敘述,這部分內容現在七寺本卷二之開頭,敦煌本卷上之
末尾。與此類似,在梁《經律異相》、唐《法苑珠林》、
《諸經要集》等類書中也保留了若干引文。《經律異相》
的引文全部集中在卷四十九之「地獄部」,在此列舉這些
目錄,並擬與唐代類書中的引文作一個簡單的比較。


《經律異相》引用《淨度三昧經》目錄:



* 一、閻羅王等為獄司往緣
* 二、三十地獄及獄主名字
* 三、五官禁人作罪
[001-0228a]
* 四、應生天墮地獄臨終有迎見善惡處
* 五、八王使者於六齋日簡閱善惡


上述引文中,第五條被《法苑珠林》卷六十二之「祭
祀篇祭祀部」所引;《諸經要集》卷十九「送終部捨命
緣」及「祭祀緣」則轉引了上述第四條、第五條。此外,
第三條被《法苑珠林》卷二十三「慚愧部引證篇」所引,
引文與七寺本卷二的文字基本一致。上述這些引文已足以
說明,這部經典在類書中通常被人們認為是一部論述死後
報應、特別是下地獄問題的經典,它還論述了人死後所得
境遇的好壞,完全由對其生前行為的詳細調查與報告來決
定,這使我們想起後代出現的所謂「功過格」。類書並不
以宣揚特定的教義為目的,從諸類書對該經的摘引,我們
也可以明白智昇以前的佛教界對該經的一般評價。


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看到,從北朝末年以來,隋唐
諸家著作引用該經典時有兩種不同的態度。有的持肯定的
意見,如三階教信行的主要著作《三階佛法》、淨土宗道
綽的《安樂集》卷下、善導的《觀念法門》及初唐護法僧
法琳的《辯正論》卷一等。上述著作都把《淨度三昧經》
作為經證來引用,對《淨度三昧經》的評價都是肯定的。
有的持否定的意見,如道宣的主要著作《四分律刪繁補闕
行事鈔》卷上之三「師資相攝篇」這樣說:


「又有愚師,引《淨度經》三百福罰。此乃偽經,人
造。智者共非。縱如此經,不起三毒者得依而福罰。今順
己煩惱,何得妄依?律中嗔心呵責尚自犯罪,乃至畜生不
得杖擬,何況杖人?」


道宣進而引述《地持論》中的「上犯罰黜,中犯折
伏,下犯呵責」,稱佛教「亦無杖治」。亦即針對上述
《淨度經》的引文,道宣指出佛教的處罰原本只有折伏、
[001-0229a]
呵責等,「本無杖打人法」。儘管如此,可當時的大德、
眾主等還施行杖責、拘禁等處罰。所以道宣對這一現狀提
出批評,並將《淨度經》作為批評的具體事例。這說明,
在唐初,至少在道宣見聞的範圍內,在教團、寺院內部還
廣泛流行杖刑等體罰,其依據就是《淨度三昧經》。宋元
照《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卷上之三中提到「《淨度》偽
經,如序所列」,是指在《行事鈔》的序中,作為「世中
偽說」或「世中偽經」,從《諸佛下生經》到《提謂
經》,共列舉的24部偽經。在這24部偽經中實際並沒有
《淨度三昧經》的名字,但對道宣來講,凡宣揚《淨度三
昧經》「三百福罰」之類觀點的那些偽經,都是與自己所
主張的正確的戒律相抵觸的。正因為如此,他特別注意到
《淨度三昧經》。對這裏所謂的「三百福罰」,《資持
記》中接著是這樣說的:「舊記云:彼明重罪打三百,中
罪打二百,下罪打一百。皆得福也。」這與七寺本卷二靠
近末尾部分所說的小過笞一百,中過笞二百,大過笞三
百,且「福罰之」的說法正好相應。


與其他中國所撰佛典相比,《淨度三昧經》的卷數、
字數都較多。下面略述各卷中值得注意的內容。


卷一的特點是列舉了三十地獄,這已為上述類書所引
用。其末尾有一段文字論述「八王日」,一直延續到卷二
的開頭。卷二的分量與內容都很豐富,或許正因為此,以
類書為首的各書的引用也較多集中在這一卷。特別值得注
意的是淨度菩薩出場的那些部分,該菩薩的名字與本經典
同名。道宣《行事鈔》所引的正在這一部分,只要略微閱
讀,便可以感覺到該經典反映當時佛教教團具體狀況的色
彩很濃。卷三論述自度思想,有一些極具特徵性的文句,
例如「佛實不度人,人自度耳」。另外,其中反映出的在
[001-0230a]
家信徒對佛教教團的批評也值得注意。


但是,貫穿全經的最基本的要素是從地獄的輪廻中解
脫出來,這種輪廻以持齋、五官伺察、二十五善神之守護
等事項為象徵。這象車的兩輪那樣支撐著經典的全部內
容。其次的要素是作為指導僧的明師的存在。這些明師不
屬於教團上層,他們在傳教實踐的層面上與在家信徒保持
著經常的接觸,支撐著佛教教團的基礎。本經大約正是在
這些僧人的實際活動的基礎上撰寫成的。這說明佛教正在
逐漸普及,還沒有能夠完全滲透到民眾的最底層。換句話
說,這反映了本經產生的時代背景是佛教的中國化還沒有
完成。


此次錄校的底本,卷一為日本京都大學附屬圖書館所
藏本,該本原為法隆寺所有,亦即為《卍續藏》的底本。
卷二及卷三為日本市名古屋七寺所藏本。七寺本卷二的首
部殘缺若干行,據斯4546號(斯乙本)補足。另外,經調
查,現知敦煌遺書中共有斯4546號等十二號《淨度三昧
經》寫卷,今均作為校本。各校本的略號如下:



* 北甲本:北8654號(結63號);
* 北乙本:北新1508號;
* 北丙本:北8222號(結65號);
* 北丁本:北8655號(霜55號);
* 北戊本:北8223號(仄2號);
* 斯甲本:斯2752號;
* 斯乙本:斯4546號;
* 斯丙本:斯7452號;
* 斯丁本:斯5960號;
* 斯戊本:斯7444號;
* 斯己本:斯2301號;
[001-0231a]
* 俄甲本:俄Ф351號。




〔錄文〕



佛說淨度三昧經卷第一



聞如是。


一時佛在羅閱祗神鳥山中,與大比丘眾俱。比
丘二萬五千,皆阿羅漢。神通已達,脫於恐畏,已
過諸畏,畏無所畏,三脫無礙。空無三昧、無相三
昧、無願三昧,其心空寂,皆入空慧,辯才無礙。
菩薩七萬八千,皆住無畏三昧、普光三昧。有還淨
戒三昧者、已得不動三昧者、已得了生三昧者、有
得法雨三昧者。


大尊明士漚和拘舍羅智積無限,辯才無侶,智
度無極,已藏七寶。心空無礙,淨如水月。無心意
識,已脫死地。度無恐畏,畏無所畏。五眼明達,
觀三界五道,轉化受形顛倒。羅網圍繞,罪福自
追,圍繞其身,廻流不絕。人物之屬、有識之類,
沒溺愛海,苦痛愁惱都無覺知,而自謂為樂。遭逢
苦厄不知迷行,致之而反怨天。遂益愁憂,毒心亂
起,噁心滋甚。沒命經入三塗,考治萬端,五毒兼
備,受罪數千億劫。形罪雖竟,化成惡形,更受百
畜之身。出一身入一身,出一識入一識。忘本識,
[001-0232a]
周旋五道,終而復始。輪轉無際,廻流不絕。目視
三界生死苦畏,為六欲所溺,甚於須彌山。沒溺大
海,無有出期。雖爾天地衰老,劫盡大燒,海水幹
竭,須彌山猶有出期。三界之群生,為六欲所溺,
甚於須彌山。


菩薩大士,觀見審諦愍傷愚蠢凶騃之人,未見
生死參差。世尊開演正法,恤化三界,齊渡五道。
斷諸徑路,滅生死火,開虛無門。安入泥洹宅,現
自在之制,無我結解。見生死之縛、十二癡本、六
十二見,令眾結解脫無罣礙。


世尊導化,善安利業。諸天、人民、菩薩大
士,輔佐世尊。蕩除三界,閉絕三塗,開三善路。
世尊現變,感動魔眾。盡一佛境界,天地六返震
動。人天易色,魔眾、一切鬼神、龍、阿須倫、官
屬,悉感動不安。諸天、龍、鬼神、阿須倫等,各
各官屬,皆自於所惶怖,自歸命佛。


佛悉愍傷,放白毫相光,往而安之。光明徹照
三十二天,下照十八地獄,極佛境界。薑場、左
右,莫不歡喜,尋光即到佛所。諸天、帝釋、天
子、王女、天上諸大尊、神妙諸天神、魔王,及諸
官屬、司錄、司命、三十二鎮王、柱天將軍、特進
[001-0233a]
兵王、律法義都、曰公科車赤符郎、功曹使者、天
侯太一、四天大王、太子、使者,一時悉皆尋光至
佛所,稽首歸命,皆禮佛足,繞佛七匝。禮佛訖,
懸住空中。諸龍王、阿須倫王、將官屬尋光而至,
稽首歸命,禮佛畢訖,侍佛後面。諸天神王、釋、
梵、四天王,上至三十三天,及諸天子、輔天將
軍,皆持天上華香寶玉、赤真珠、摩尼珠、辟玉、
金、銀、水精、流離、車渠、馬瑙、幡彩、琦珍、
寶蓋、名香、雜香、澤香、搗香、珍琦寶物,盡天
上所有,賷持供養世尊及諸尊、菩薩、大弟子。十
八地獄皆悉休息,監官屬皆尋光而至,歸命稽首,
繞佛百二十匝,叩頭悔過。禮拜畢訖,住佛右面。
地獄監官玄都王、聖都王、廣武王、晉平王、玄陽
王、武陽王、公陽王、平陽王、廣進王、都陽王、
延慰王、平胡王、璉石王、水官都督、鐵官都督、
天官都督、仙官都督、土官都督、十八使者,各
將諸官屬尋光而至,頭面禮佛足,三自歸命,悔過
拜謝,繞佛七十匝,稽首而立。國王洴沙將十億
眾,來詣佛所。清信士、清信女二百萬五千人,皆
來會坐。凡人數千萬,皆來會坐。別坐左面,聽佛
說經。時國人皆疾疫,及臣民行惡凶危。佛慈愍
[001-0234a]
之,恐墮三塗,沒溺苦毒,欲度脫之故,還處靈鷲
山,現變感動,無不蒙度。


佛告四部眾,及諸天、龍、鬼神、阿須倫、閱
叉、真陀羅、摩睺勒、鬼神,及閻羅、官屬:「悉
皆明聽。」


各言:「唯諾,唯諾,今受佛教。願聞聖化,
重哀教戒。當奉行之。」


佛言:「三界眾生,食福無行,還墮地獄。含
毒害生,死入地獄。論諂欺誑,死入地獄。貪利不
止,心懷嫉妒,憍慢自用,更相伺侯,共相中害,
死入地獄。中正相嫉,佞諂相讎,邪常自正,死入
地獄。殺、盜、婬、欺、妄言、兩舌、惡口、罵
詈、咒咀,死入地獄。飲酒迷亂,食色嗜欲,害生
可口,死入地獄。慳食獨食,死入餓鬼。多諸瞋
恚,喜怒無時,死為賤人。負債不償,借貸不歸,
持頭抵觸人,後為畜生。論諂,後為鬼神。無所倚
屬,種福多怒,含毒瞋恚,後則為龍蛇。戒羸自
尊,好為人主,五度不純,死主地獄。五戒完堅,
死則為人。十善行羸,生忉利天以下。十善堅強,
好欲,生六天以下。一禪生色天,二禪生無色天,
三禪不解空,生二十四天以上,不離於地獄苦。一
切諸身形類之屬,各自從心生,種行得之。諸天、
[001-0235a]
人民,作天行則得天身,作人行則得人身。龍、鬼
神,平生為人時,含毒瞋恚,好著巾角叉樹,是為
龍行,死則為龍。作鬼神行,則墮鬼神中。作畜生
行,墮畜生中。作奴婢行,墮奴婢中。作餓鬼行,
墮餓鬼中。作地獄行,則墮地獄。忍辱得端正,人
所樂見。瞋怒得醜陋,恭敬得長且尊,憍慢得矬小
且賤。種苦得苦,種樂得樂,作是得是,不作是則
不得是。汝等各自種行,隨行受報。乃今有若干種
類,受形各異。尊卑、貴賤、好醜、長短,不等者
何?由心所生。心念不同,故致是報。」


諸天、龍、鬼神、地獄王、人民、四輩、菩薩
摩訶薩,聞佛所說正真大法。罪福證驗,實如世尊
慈化之教。形類各異諸神等,無量各自本來身心。
各言:「受教奉行,原除愚癡。從今更始,立行為
本。」


佛言:「能行四恩、四等,無相、無願,入空
定,立八正行、八維務禪、九次第禪,除九思,行
十定法者,則離生死,得出三界,不畏三塗之難。
履刃不傷,蹈火不燒,處欲不汙,在禍不殃,致平
等覺。」


舍利弗離坐,正衣服,叉手長跪,白佛言:
「諸天、人民、鬼神、龍、阿須倫、閱叉、真陀
羅、迦樓羅、甄多羅、摩睺勒、餓鬼、地獄、飛
[001-0236a]
鳥、走狩,識神一等,行地不同,志趣不齊,罪福
所應云何?」


佛言:「眾生受形,隨行獲其果報。所墮之
處,各隨所習,以致殃福。」


文殊師利白佛言:「諸法本淨,何因有罪有
福?法本無二,心本本無,寧有三也?二千本無,
尚無一,何況二也?


「心無本,心無男女,心無大小,心無尊卑,心
無若干。心空空,如泥洹空。心如本無空。心之無
形,其心為神舍。神亦無形。神神去,法空空,如
神空,神空如本無。三界空,五道空,萬物空,四
大空,地水火風空,等無有異。吾我空,眼耳鼻口
身心意識,此八本空。


「本來空,本清淨。色本空,清淨。痛癢思想生
死識本空,清淨。吾我本清淨,身心本清淨,三界
本清淨,人物本清淨,眼耳鼻口身心六事本清淨,
地水火風空本清淨,青赤白黑本清淨,文字亦空本
清淨,一切諸法空清淨,般若波羅蜜本清淨。


「三界如幻,人亦如幻。色痛癢思想生死識如
幻,五陰、六衰亦如幻。色生色死,色起色滅,無
常如幻。痛癢思想生死識,識生識滅,無常如幻。
生老病死,無常如幻。饑渴寒熱,無常如幻。四大
非真,色滅速朽,皆歸無常。


「計本來無色,痛癢思想生死識亦本無。吾我本
無,五陰、六衰本無。地水火風空本無。諸法本
[001-0237a]
無,三界本無,人物本無。有我世、無我世、我
所、非我所本無。有想、無想本無。有佛想住,如
故本無。


「佛哀世故,化現佛身,欲還眾生,使還神本
無。本無無住,無來無去,無捨無取,無著無縛,
無生無死,不存不滅,寂若虛空。不起不滅,無增
無減,無苦無樂,無憂不憂。心法本無,是為還
神,還歸本無。


「譬如人遠客遊,在他邦窮困,積有年歲。數在
他邦犯事,閈繫牢獄。獄吏難惡,酷毒掠治,五毒
兼備。冀望意氣,孤獨一身,僑在他鄉。身在獄中
見閈,保身無賈用,外無知識、父兄、妻子。遠
在故,鄉里既無知者。受罪窮厄,饑不得食。困
得脫出,今復歸家,身得安隱,不乏衣食,快樂無
極。


「人從生死,恐畏生老病死,痛地獄之苦。而得
歸還本無,休神泥洹。寧不喜耶?」


佛言:「如是,如是。眾生從苦得樂,從痛得
愈,從饑得飽,從寒得溫,從熱得涼,從死得生,
[001-0238a]
從貧得富。其人乃更諸苦,各若干返,然後脫此諸
苦,事事快樂。其人寧喜不?」


文殊師利白佛言:「其人前苦今樂,甚大歡喜
不可言。」


佛言:「人出大生死得度,至泥洹無為,快樂
無極,所願已得。心即從計:『所作已辨,離諸
熱惱,無復生死。神存自在,長得解脫。』」


爾時,大眾在坐者諸天、人民,聞文殊師利說
本無,時千比丘意解漏盡,皆得應真。八千菩薩皆
得無所從生法忍,八萬天人皆得不起法忍,五千天
人發無上正真道意,八百清信士皆得歡喜忍,五百
比丘發無上正真道意,六十比丘尼漏盡意解,百萬
天人得諸法法眼淨,二百清信女皆得道迹。說是法
時,大人八種聲,上至梵天,下聞三塗。地獄、餓
鬼苦痛休息,聞法寶音,盡發無上正真道意。畜
生、飛鳥、走狩,聞法之音,心發善念:「畢此一
身得人道者,我當作沙門行佛道。」地獄王監、官
屬,皆發無上正真道意。天、龍、鬼神盡發慈心,
國中人民,其得病者,即皆歸命,亦發無上正真道
[001-0239a]
意。


文殊師利白佛言:「諸天、人民、群萌之
類,皆更三塗之苦,今皆發慈心。因其善心,盡
可得度?」


佛告:「天人、雜類心意識淨者,便可盡度
也。」


佛即放身相光。五色曄曄晃晃,盡恒邊沙佛
剎。其見光者,諸法法眼淨。尋光得六法證,盡入
律行。地獄、餓鬼、走狩、飛鳥,尋光發意,願畢
形壽,得為沙門,奉行清化,當求佛道。諸天、人
民,皆得清淨戒。凡人二萬二千,皆得道迹,求
五戒,為清信士女。佛即許五戒。


地獄王閻羅起正衣服,正心正意頭面著佛
足,長跪叉手,白佛言:「我所典治百三十四
[001-0240a]
獄,其一大泥犁中,有數千億百萬罪人男女,不可
計數。大泥犁有八中泥犁,中泥犁有三十小泥犁,
小泥犁有九十六小泥犁。有千里、二千里、四千
里、八千里、萬六千里者、數千萬里者,罪人滿
中。復有監官、小王、令長、都督、五官、使者,
盡屬我。天中天世尊,大赦大千蒙度。我壽未盡,
當何所統攝耶?」


佛告泥犁王:「盡赦百三十四獄!」


因並諸餓鬼、鬼神、龍、阿須倫、飛鳥、走
狩,盡放之。如是不久,王獄隨滿,不過一
日。


「王莫愁耶?王當發慈心,愍傷眾生,不可求
名。與天王、魔王、阿須倫,共諍求名。不可以
主民多為尊,欲求累劫尊貴。約五從戒,行六
度、四恩、四等、四禪、四諦,忍辱、柔和、布
施、調意、寬仁,慈愍眾生,救濟苦人,卑下天
下。捐棄強粱憍慢之心,滅除貪婬,斷絕婬鬼
[001-0241a]
之種,立清潔之行。王當觀察泥犁中罪人。坐何等
而見考治?泥犁中不治善人,但治惡逆無行,無義
無仁,無慈無禮,無信慳食,不信三尊,無反復。
唯治貪婬嫉妒愚癡人耳。不問豪尊卑賤,罪同一
統。不問男女少老好醜,有識之屬,作罪得罪,作
福得福,為罪福所錄。無有地方所、海水山石間,
脫止不受死。」


王言:「唯唯,受教!輒奉持之,不失尊教。
常宣正法,教化罪人,令發善心,使得解脫憂
苦。」


法自在菩薩白佛言:「三界眾生,豈得自
在?欲至無上正真大道以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者,斷滅三塗生死之熱惱,欲求除己之殃,拔地
獄之罪名,削棄五官之赤籍,濟度三界往來之
難,拔生死之根,滅除五處名籍,還神本無,蕩
[001-0242a]
除三界之想垢,淨六神宅,平治泥洹之徑路,為
眾生開泥洹門,閈塞三流之川,斷絕生死之徑,難
易云何?」


佛告法自在菩薩:「汝慈心多愍,能為一切眾
生重任。憂念天下人、雜類,乃作是問,欲度人
故耳。」


佛告法自在菩薩及眾生:「大士,皆悉明聽。
善思念之,內著心中!」


佛言:
「 「愚夫樂生死,
 如豬居溷中。
 恣情放心意,
 自種生死根。
 輪轉更五道,
 因立五處籍。
 繫綴在五道,
 廻行不休息,
 皆由心所種。
 貪婬為死徑,
 愚癡為泥塗,
 沒溺不得出。
 嫉妒為罪本,
 貪利為自衰。」



「老不止婬,夙夜不學,有財不施,不受佛言。
有此八者,為自侵欺。放逸入三塗,百罪從心
生。心為泥洹君,道在身中。自心致之,不從他人
[001-0243a]
求,何有難乎?從他人得者,爾乃為難。心之出
入,往來無門。周流遊洋,住止無處。心無端
底,亦無端緒,無形無像,無遠無近,無彼無此,
無大無小,無老無少,無好無醜,無男無女。心之
自然,生死自然,罪福自然,道法自然,泥洹自
然。自然者,自爾也。自然從心生,故謂自然。高
士制御心意,法自然泥洹,順敘聖諦。入八正
行,卻八邪業,除九思,求十慧。致十神力、四
無所畏、十八不共。積功致泥洹寂然無為。不動不
搖,無生不生,無死不死,獨拔特出,滅三界
苦,除五處籍,獨步無畏,得無比行,入大總持
門,得無邊底三昧,則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


法自在菩薩白佛言:「心得自在,何因有若干
種類,為五道主所見錄籍,生死名不除?」


佛言:「心者,心不見心,有心不知心。心
[001-0244a]
之自然,心尊心使。中心念善,即言即行;中心念
惡,即言即行。心無黠計,心迷行惑,心癡意愚。
計身有常,親愛是身,謂是我許。沭浴、櫛梳、
好衣、美食,先欲與之。東西走作,勤苦思慮,
求索財寶、官爵、奉祿,香華、瓔珞莊餝是身,
以求榮名。名字定空,空無所有。三界不了空,
怨求空名,為名色、六入、更樂、痛癢、思想、生
死、識、五陰、六衰所誤。種生死惑,生沒迴
旋,往來不絕,繫名五道。皆求貪欲恩愛,為生
死本。是法無常,人亦不住,如水常流。猶如幻
化,忽生忽死;亦無常形,又無常名。


「 放心在欲行,
 嗜欲增其惑。
 貪色日夜長禍,
 離愛則無患。
[001-0245a]
 貪欲意為田,
 無厭行為種。
 斷貪除利業,
 離愛無憂患。
 從是拔苦根,
 棄苦昇紫堂。
 永離生死惱,
 終始不復更,
 長存得自在。
 五處為都滅,
 神籍不復用。
 制命為人尊,
 宗仰如帝王。
 尊獨無能過,
 是故稽首禮。」」



佛說是時,坐中萬菩薩皆得阿惟顏;八百比丘
皆得無所從生法忍;七萬天人皆得法樂忍;三十萬
天人發無上正真道意;三十萬清信士皆得柔順法
忍;十萬清信女皆得歡喜忍;五千比丘尼皆發無上
正真道意;六十萬鬼神、龍王皆逮總持門;司隸、
司命、三十二鎮臣、特進兵王、輔天將軍、太子、
使者皆得淨光三昧;侍從盡得不還道;五道大王與
眷屬具足得往來道;地獄王、小王、凡有百三十
七人,意平等,悉得阿惟越致;官屬臣下,凡十
億得信忍;凡士、凡女合十億,皆得道迹,莫不
[001-0246a]
過度。病疾除愈,盲者得視,聾者得聽,痾者能
語,拘躄者得手足,女人懷妊,母子俱安。飛鳥、
走狩,其聞法者,盡其壽命,皆生天上。諸天、帝
釋,皆持七寶蓮華、名香、搗香、澤香、雜香、繪
彩、華蓋、天幡綩綖,以為供養。天人、天子、
玉女,各各持華香,幡彩、珍琦、雜寶,皆散佛
上,及諸菩薩大比丘上。天尊威變,化成大殿。
莫不歡喜,發於無上正真道意,皆禮佛足。


爾時國王洴沙,與大臣長者三百人離坐,叉
手長跪白佛言:「吾等久在大生死,沒溺穢海,五
毒苦樂,諸道皆更,為老病死恐所司,愁苦叵
言。」


佛言:「一切眾生,其在大生死中者有十習
[001-0247a]
苦。何謂為十習?一者生苦,二者老苦,三者為病
苦,四者為所愛別苦,五者一切不可意為苦,六者
怨憎共居苦,七者愁憂苦,八者饑渴苦,九者寒
貧苦,十者死苦。復有三苦。一者地獄苦,二者餓
鬼苦,三者畜生苦。復有二苦。一者鬼神龍苦,二
者不得自在苦。皆由習所致苦。習諸盡者,則苦
滅。是十習行,事屬五官。五官屬閻羅,閻羅屬
佛。」


洴沙王白佛言:「我有併父昆弟流沙,無
戒。不知屬何官府,有何罪事,得病三年,於今
不差?世尊難遭,願聞其意。若令罪大,得病當
即死。罪小者,不應久病。天地間盡,有幾許台
閣、官府、監司?幾部人犯?幾過為罪?何者為小
罪?犯何過為大罪?人死不同。有老而死者,有壯
而死者,有少死者,有病死者,有卒死者,為
[001-0248a]
官府所殺者,賊殺者,燒死者,水死者,餓死者,
凍死者,渴死者,牛馬所殺者。若干種死,魂神所
歸云何?願佛垂衰,開示盲冥,令知禁防。有可避
者不?」


佛告王曰:「凡人無戒,復無七事行者,死
屬地獄,為五官所司錄,命屬地獄天子。天子名閻
羅,典主三界。諸天、人民、鬼神、龍、飛烏、走
狩,皆盡屬天子。天子有八大王,八大王復有
扶容王三十國,扶容王各復有小統九十六國,各
各所主不同。復有外監、五官、都督、司察、司
錄、八王使者、司隸等,與伏夜大將軍、都官、
唐騎承天帝符,與五道大王共於八王日風行,覆
[001-0249a]
伺案行諸天、人民、夷狄、雜類、鳥狩,以知善
惡。分別種類若干,億萬里數,分部疆界所屬。
司征君王、臣民,疏善記惡,以奏上扶容王。扶
容王轉奏八王,八王復轉奏大王,大王奏天子。
人民所犯凡二十事,最重亡失人身,死不復
生,遂墮三塗,永以不還。億千萬不可計
劫,乃出為畜狩。二十惡行引人,著三十八大苦
處大泥犁中。三十八大苦處泥犁各有城廓,有八
大王,有小王三十。


「第一平胡王,典主阿鼻摩訶泥犁。中有大
[001-0250a]
釜,准廣縱四十里,其深亦爾。罪人滿中,但坐
殺生、婬盜、不孝、不忠。


「第二晉平王,典治黑繩地獄。中有鐵繩,有
三刃者、四孤者、八孤者。拼直人身,鋸解之。
或斧斫人身,或四方、或八角。但坐犯五逆殺
生,矛杖刀斧害人及畜狩、婬盜、嫉妒、恚癡。


「第三莽都王,典治鐵臼獄。治榨人身,如
榨麻油。但坐鎮沓殺人及諸眾生。


「第四輔天王,典治合會獄。中有大鐵釘。釘
[001-0251a]
人身百節,痛徹遍人身。空中自然雨大石,碎破人
身,身小如麵。但坐誹謗聖道,毒念向佛、真
人、菩薩,反逆不孝,斷法斷功德,輕慢父母、師
友及所尊,殺生無道,以致斯殃。


「第五聖都王,典治太山獄。人適入山,山自然
合,破碎人身骨肉。屎尿合碎,如榨蒲陶汁。但
坐犯五逆罪、嫉妒、愚癡、瞋恚,尊己賤人,不順
父母、師友、君父正教,朋黨賊盜,婬欺殺生所
致。


「第六玄都王,典主火城獄。火燒人身,燋燃
盡。但坐欺中人,無信;衣食他人衣食,貪利;
不肯布施凍倮人;使身貪好服所致。


「第七廣武王,主治劍樹獄。獄中刀劍亂風吹,
斫破人身,無完皮。復大鷲所食噉。但坐屠殺射
[001-0252a]
獵,心心為惡,故受此殃。


「第八武陽王,典主嚾吼獄。中有狗,斷人頭,
飲血噉肉。但坐心、口、身行殺人及殺畜狩類,
倩人殺,教人殺,故致此殃。


「第九平陽王,主治八路獄。中有利劍遍
地,間無空。人走其上,截足斷趺。但坐喜行無
慈心,齋日相使致其然,破壞法橋,損眾生,強
教人犯禁,故致斯殃。


「第十都陽王,典治刺樹獄。獄中樹刺長三丈
。人適上樹,刺下逆人;人適下樹,刺上逆貫刺
[001-0253a]
人;身皆破傷。但坐無戒,受人信施服餝、珍
玩,常矛刀所刺,分攫鉆鈐。人念愛身,賤他
人,陰嫉害眾生,使獲此極殃。


「第十一消陽王,主治沸灰獄。獄中有熱沸灰
河。入其中,身悉爛壞。但坐得豬羊雞害
生,可口。飲酒迷亂,臥沙門被枕中,口出惡語,
無有慈心,以獲此殃。


「第十二延慰王,典治大噉獄。鐵城覆蓋,閉
其門戶,大火四起,燒其罪人。但坐誣謗三尊
[001-0254a]
及良善人,焚燒山澤,害眾生命,剝脫人衣,讒害
人,不孝三尊及其二親,憍慢自恣,無戒信,故
致此極殃。


「第十三廣進王,典主大阿鼻獄。五毒治人,破
解人身,披挓人身,如張牛皮。大釘釘之,心手
足支節皆遍,及眼舌耳鼻皆通徹。但坐犯五逆十惡
並五戒,以致此殃。


「第十四高都王,主治鐵車獄。獄中人鐵犁耕舌
上,車轢□人身。但坐虛欺兩舌無信,輕慢
善人,役人三刀,自謂應然,故致斯殃。


「第十五公陽王,主治鐵火獄。炭火燃至人
[001-0255a]
膝。坐舍正入邪,不信善人、沙門、師友父正
教,數行來蹈殺蟲蟪,不持齋戒,或心持齋卻
行,以致此殃。


「第十六平斛王,主治沸屎獄。廣長極深,罪人
入中,身體熟爛,蟲鑽人身,徹髓筋,臭穢。坐
不布施,強迫人,殺生養身,以致斯殃。


「第十七柱陽王,主治地燒獄。人足到地即燋
燃。坐入律戒不能忍,坐數行來白衣舍,齋日
卻行來害眾生所致。


「第十八平身王,典治彌離獄。獄中有蟲,
[001-0256a]
嘴如鐵錐,喙人肌骨,皆令盡。但坐捕撮眾生肌
汁,殺生養身,故致其殃。


「第十九璉石王,主治山石獄。獄中有石,利如
刀刃,與人膝等,或高五寸。足蹈走上,或上或
下,截足斷趺,剝腳斷筋,石利如刀。坐八王日不
行道,心雖念善,足行遊逸,令六神飛揚。天官所
察,以致斯殃。


「第二十狼耶王,主治多洹獄。獄中有熱風。與
人相逢,吹人辟地。嗚呼之極,求死不得,求
生不得,生時□□。坐惱人所致。


「第二十一都官王,主治犁洹獄。獄中有大噉
人鬼。身中出六十刺而貫人身。身中出火,燒
人食之。但坐婬妹,犯人婦女及畜生,殺眾生,
[001-0257a]
故致斯殃。


「第二十二玄陽王,主治飛蟲獄。蟲飛來,食人
不置,四面來無數。但坐射獵蚊虻之對,故致斯
殃。


「第二十三太一王,主治湯河獄。流河水熱,過
於世間沸麻油。但坐殺生,羅網捕魚,易卵飲
酒,亂失十五行,故受此殃。


「第二十四合石王,主治大磨獄。廣縱二千里,
磨磨人如面。但坐殺生可意,研殺眾生,垣石相
填,可殺蚤蟣,故致此殃。


「第二十五涼無王,主治寒雪獄。獄中罪人寒
凍。但坐凍殺眾生,殺後剝脫他人衣,禁固眾
生,著寒中,不施和溫之所致,故受斯殃。
[001-0258a]


「第二十六無原王,主治鐵杵獄。燒杵正赤,刺
人咽中,唇舌腸胃皆悉燋爛。但坐惡口求味,身
行惡,心念惡之所致,故受斯殃。


「第二十七政始王,主治鐵柱獄。燒柱正赤,
令人抱之。或臥燒鐵床上,為婬鬼所食。但坐心口
身婬所致,故受斯殃。


「第二十八高遠王,主治膿血獄。坐血食食生,
不淨施人,貪婬所致。


「第二十九都進王,主治燒石獄。燒石正赤,令
人吞之,燋爛腸胃。俱坐無戒,食人信施食,
不持齋戒,斷絕人福,以為己有之所致,故受斯
殃。


「第三十原都王,主治鐵輪獄。燒輪正赤,自
[001-0259a]
然出人頭上。但坐騎度父母、師長、君王、夫主
及所尊,持頭抵觸人,弄沙門頭形,笑蹇吃禿
人,蹈師友父影,火燒人頭,故致此殃。


「是為三十大劇苦泥犁。犯是二十大過者,皆
更遍三十泥犁,積不可計劫。大泥犁形竟,次入
百四小泥犁。終劫竟,從地獄出。當更餓鬼、畜
生、奴婢、下賤,積億億萬劫萬恒邊沙數。一沙
為千劫,盡萬恒沙數,乃復為人。雖得為人,口
中恒臭,口舌妄來,多病不利,為人短命。犯是二
十事者,今現世不利,當為諸天地獄所司。


「神明聽察,疏記罪福,不問尊卑。一月六
奏,一歲四覆。四覆之日皆八王日。八王日者,
[001-0260a]
天王案比諸天、人民、雜類之屬,考校功最。有福
增壽,有罪減壽奪算。


「天地浩浩,黎庶無數。諸天、地獄、五道大
王、司命、都錄、五官、都督、四鎮王、使者、
承天、大將軍等,春秋冬夏承天統攝,禁察非法。
總持眾生名藉,制命長短,毛分不差。人民盲
冥,了不知天地五官所記。不能自知生所從來,死
至何所。不能自知命之長短。不知為五官所收錄。
不知豫作善求安,不知豫作功德救罪。亦不曉依
附三尊,求後世救。不曉求守戒明經道士,從求
度世道。如牛老敗不中用,大家言:『此牛老敗
不中用。煩勞牧養,久已無益我家。但當早殺。
可得肉食之,亦可除煩勞。』人亦如是。不奉持
[001-0261a]
戒禁,亦不作功德,如牛煩勞大家甚多。不益大
家,又不能自活。人依道生,道氣養之。不肯奉
道,亦不能自度。為五官所收,死付地獄,盡屬
三十王所治如是。」



淨度經卷第一
[001-0262a]